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规划项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规划项目范文1
关键词 农业休闲园;实例;中小型园区;游赏项目;规划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3-0267-02
在实践中接触到大量被归纳为小中型园区、占地面积在13.33 hm2以下的农业休闲园区。为了保证在有限空间范围内能容纳更多游客,提供足够休闲娱乐活动,游赏项目规划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部分,本文结合规划案例对此作一些探索讨论。
1 小中型农业休闲园区特点与相应游赏规划难点
在进行园区规划时必须针对小中型休闲园区的共性特点和问题考虑园区的游赏项目规划。园区特点与相应游赏项目规划策略对应关系见表1。
2 规划实例
2.1 园区基本情况
福州闽侯龙泉山庄、福州北峰竹韵生态农业休闲园、福州市晋安山盛健康休闲农业园现状共性为都是面积不大的山地农业休闲园区,占地面积(龙泉山庄计核心区面积,不计飞地果园面积)在6.67~13.33 hm2间;距离福州主城区行车时间均为1 h左右,道路交通较为方便;园区地形地貌均为沟谷相间的南方丘陵山地;周边山地自然环境景观美感度尚可,但不出众。园区之间又各有区别。
2.1.1 福州闽侯龙泉山庄。福州闽侯龙泉山庄的最大特点是拥有自有温泉井一口。大樟溪支流横贯园区,将园区分为2个部分,溪流以南为平地,以北为山地。已建成投入的设施与项目较多,已建成温泉泳池、独栋温泉度假木屋、小型2层度假宾馆及其他温泉池及配套设施、停车场、农家乐餐厅。已投资近1 000万元,经济效益稳定,客户群不断发展,具有一定知名度,后续投资意向强烈[1-2]。
2.1.2 福州市晋安山盛健康休闲农业园。福州市晋安山盛健康休闲农业园园地地形主要为一片顺山势而下的沟谷山地及谷边田地,一条无名小溪顺山谷纵贯整个园区,自然山地景观较好。园区入口至度假屋之间人工景观营造较为精致;园地种植中草药、果树,还有一些半野生状态茶叶;已建成设施有陈列活动室2栋及2层度假小屋1座。已投资数百万元,略有客户及经济效益,有后续投资计划,但方向不够清晰,资金压力较大。
2.1.3 福州北峰竹韵生态农业休闲园。福州北峰竹韵生态农业休闲园地形为紧靠水库的平缓山谷梯田,水库库面水域面积约3.33 hm2。田地原种植水稻和蔬菜,水库有多年投放的草鱼、鲢鱼等淡水鱼类,大小不一。休闲设施建设几近空白。进行部分前期投入,资源利用方向不明确,资金压力大[3-4]。
2.2 对应资源因素的游赏项目规划
在对园区基础条件分析之后,针对各个园区自身实际情况,发现重点、特色资源,量身定做为其规划游赏项目与设施,既开展普遍性的共性项目,又发展其优势游赏项目。
2.2.1 福州闽侯龙泉山庄。①交通因素:外部交通方便,有大量过境公共交通,园区结构紧凑,有一定空余土地。交通规划策略:修建园区停车场,争取设立过境公共交通站点,开通园区公交专线等。②潜在客源市场因素:周边休闲气氛浓郁,夏季客源充足,但园区夏季吸引力稍差。自身温泉特色带来大量冬季客源。住宿设施规划策略:温泉休闲服务结合住宿服务,目前中低档为主,住宿配套设施需要达到一定体量、数量,未来发展以中高档温泉休闲山庄形式为主。③农业资源因素:核心区种植面积小,飞地果园距离偏远。农业资源开发策略:核心区作为园区景观地和生态保护地保留,少量产品作为赠品和农家乐餐厅材料使用。不单独开发农业休闲项目。④自然资源因素:自然景观一般,但拥有温泉资源,是园区休闲开发的重点。自然资源开发策略:围绕温泉资源开展层级开发,从普通温泉洗浴,到温泉保健再进一步发展为总体的温泉休闲度假;扩展周边休闲项目,如休闲屋配套的温泉加温小温室,进行反季节花卉、蔬菜种植栽培等,既可成为独特景观,又提供旅游商品。⑤园区总体游赏产业链开发思路:围绕温泉资源开发,配套餐饮、住宿、运动健身、保健和旅游商品销售项目与服务,深度开发会议、聚会旅游等,创造较好经济效益。
2.2.2 福州市晋安山盛健康休闲农业园。①交通因素:外部交通方便到达村庄,园区内多为山地,缺乏空余土地,园区形状狭长,交通线路长。交通规划策略:利用村庄停车场为园区服务,园区内部通过步行或电瓶车转运游客。②潜在客源市场因素:拥有传统夏季避暑客源市场,但受总体资源条件限制。住宿设施规划策略:利用现有休闲住宿设施,完善各类服务。后期立足开发野外露营服务。限制总建设体量。③农业资源因素:种植品种较多,有一定种植面积但农业景观不突出,中草药种植有一定特色。农业资源开发策略:开展认养种植为主的休闲农业,适度少量开展采摘、垂钓、摸泥鳅等休闲活动,结合北峰本地特色农产品开展绿色无公害旅游农产品销售。④自然资源因素:纵贯园区的溪流和周边自然山林景色优美,是园区休闲开发的重点之一。自然资源开发策略:以徒步运动休闲为开发重点,结合开展山林氧吧漫步、自然植物认知、野外露营、自助烧烤野餐等休闲项目。⑤园区总体游赏项目产业链开发思路:以徒步溯溪为源头的野外自助旅游休闲为主线,中草药认养种植等农业休闲为副线,结合开展运动保健、健康养生项目的深度开发。
2.2.3 福州北峰竹韵生态农业休闲园。①交通因素:园区与村庄较为接近,但公路和园区间被溪流和水库阻隔且标高差异大,水域面积大,形状狭长。交通规划策略:溪边驳岸修建少量停车位,利用村庄停车场为园区服务,公路和园区间修建浮桥通行,设立游船站点连接各水面休闲项目。②潜在客源市场因素:拥有传统夏季避暑客源市场,总体资源条件有限。住宿设施规划策略:利用水库资源,少量开发邻水和水面住宿小屋。③农业资源因素:种植水稻、蔬菜为主,有一定种植面积但农业景观不突出。农业资源开发策略:蔬菜以认养种植为主;水稻田结合开展稻鱼、稻鸭等生态种植模式开展观景、科学认知等活动,适度开展玩泥、摸泥鳅等和休闲活动;库区开展垂钓等休闲活动,结合开展旅游农产品销售。④自然资源因素:水库及周边山林景色优美,是园区休闲重点开发区。自然资源开发策略:以利用水库开展各类休闲为开发重点,如垂钓、划船、皮划艇等,融入文化元素深度开发如龙舟体验等项目,延伸开发森林漫步、自然植物认知、自助烧烤等休闲项目。⑤园区总体游赏项目产业链开发思路:利用农、水资源,营造乡村和自然风味,以水域休闲开发为重点,带动餐饮、运动休闲、家庭户外活动、农产品销售等项目,充分满足一日游游客需求。
3 结语
从3个实例可以看出,小中型休闲园区的游赏项目规划应立足园区资源条件,发现和挖掘特色资源或重点资源,并据此展开游赏项目规划,串联为园区总体游赏产业链。避免过度开发建设,节约资金,体现特色,提高效益。
4 参考文献
[1] 李继侠.郑州市周边休闲农业景观的生态规划与策略[J].现代园艺,2015(11):82-83.
[2] 林国华,陈志锋,钟珍梅,等.基于能值分析的休闲农业园区效益评价[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1(3):699-703.
农业规划项目范文2
【关键词】节水灌溉;规划;分区
【中图分类号】TU641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4-3954(2011)03-0194-01
一、引言
农业是我国的用水大户,用水总量达4000亿m3,约占全国总用水量的70%,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3600~3800亿m3,占农业用水量的90%~95%。然而,农业用水中的浪费现象却相当严重,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农田灌溉水的利用率低,平均仅为0.45左右;(2)农田对自然降水的利用率低,仅达到56%;(3)农业用水的效率不高,其中农田灌溉水的利用效率仅有1.0kg/ m3左右,旱地农田水分的利用效率为 0.60~0.75kg/ m3。与国外发展节水灌溉先进发达的国家相比,农业浪费的水实在太多。随着我国节水灌溉的理论和技术的不断成熟,农田灌溉用水效率、水分生产率、农田对自然降水的利用率等不断地提高,表明我国农田灌溉节水潜力十分巨大。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发展节水农业,在全国范围内因地制宜地推广节水灌溉。发展节水灌溉的意义不仅仅是提高水的利用效率、节约灌溉用水,而且改变了传统的用水、管水的方法,还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提高品质,甚至大大促进了农田水利科学技术进步,提高了灌溉科技含量。节水灌溉现已成为水利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因此,根据各地具体的地理、气候、农业种植结构、灌溉方式等编制的节水灌溉规划是科学合理地发展和推广节水灌溉的基础与前提,是政府上马节水改造项目的依据,发展规模要以其规划作为依据,然而节水规划分区是节水灌溉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区合理与否直接影响规划的科学性。
二、节水灌溉区划与规划概述
1、节水灌溉区划与规划的概念
节水灌溉区划是从摸清自然情况、分析客观的自然规律出发,对不同地区的农业水资源开发条件、现有的农田灌溉现状、农业生产对发展灌溉的要求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划分出不同的类型区,提出各区高效利用当地农业水资源的方向、战略布局和关键性措施。节水灌溉规划是根据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发展的要求,研究一个地区如何高效地利用农业水资源,从技术经济论证入手,拟定近期发展目标和远景设想,着重于确定具体的节水灌溉措施、工程建设规模、以及人力、物力和投资的估算与投资来源分析,拟定工程建设程序实施方案。
2、节水灌溉区划与规划的关系
节水灌溉区划与规划都是决策一个地方发展节水灌溉时不可缺少的前期工作,都是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但工作上有先后之分,内容上也各有侧重。节水灌溉区划是一个研究和认识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客观规律的过程,就是说这是一个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而节水灌溉规划是在认识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研究采用何种措施来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工作,就是说这是一个在认识客观世界的基础上研究改造客观世界的工作。要改造客观世界,首先必须认识客观世界。也就是说,在相对的范围内来说,节水灌溉区划是节水灌溉规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制定节水灌溉规划提供依据,与规划工作相辅相承。
3、节水灌溉规划分区与区划分区的异同点
节水灌溉规划分区与水利、农业、自然等大型综合区划分区既有相似性,又有其特点。相似性是均需考虑当地的经济、自然地理、气象、生产力水平、水资源等因素,但节水灌溉分区更侧重考虑规划范围内的生产力水平、作物种植结构、水资源供需情况等因素。唯有了解这些基本情况,才能编制出科学合理、适应当地经济发展形势的节水灌溉规划。政府以《规划》为主要依据,计划、安排节水工程的立项、上马,全面发展与推广节水灌溉;农民以《规划》为指导,采取适当的农艺、管理措施来提高水的利用率,实现增产、增质、增收的效果。
三、节水灌溉规划的作用及内容程序
1、节水灌溉规划在水利规划和农业规划中的作用
节水灌溉规划是水利规划和农业规划的基础,也是水利规划的组成部分,而水利规划又是综合农业规划的组成部分。节水灌溉规划的编制好坏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水利规划与农业规划的编制是否合理,影响未来水利与农业的发展。政府部门指导工作和科学决策就是以各种规划、指令、法律等作为重要依据的。任何一个好的规划都是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其提出的要求,确定其发展的任务和重点。节水灌溉既是水利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又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它反映了水利与农业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节水灌溉规划为水利规划合理配置水资源、指导水利投资方向等内容和农业区划种植结构、发展规模等方面的提供了重要规划依据。但节水灌溉规划必须遵循水利规划的一些原则,要与整个水利建设方向一致,同时又要反映农业规划中对水利发展的要求。农业布局不当,必然导致节水灌溉措施不合理,而节水灌溉发展不遵循客观规律,也必然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节水灌溉规划主要是根据农业气象、农业水资源条件、水利建设现状和农业生产发展要求等因素划分的,而综合农业规划则是根据土地利用要求、农业气象、农业种植和农业技术改良措施等主要因素制定。可见节水灌溉规划与综合农业规划关系密切,但由于侧重点不同,节水灌溉规划又保持了本身的特点。
节水灌溉规划是比水利规划范围更小的一种专业性农业规划,是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灌溉是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手段,节水灌溉是灌溉的一种形式。因此,节水灌溉规划必须服从水利规划中对灌溉发展的要求,只有需要灌溉的地方才有发展节水灌溉的可能性。从广义上说,节水灌溉规划是研究需要而又可能发展灌溉的地区,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方向和发展模式;从狭义来说,是研究灌区节约灌溉用水、增产增收应采取的技术措施。
2、节水灌溉规划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水资源的利用息息相关,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工业、农业、城市生活和环境用水量都会迅速增长,而人口的增加必然引起对农产品需求量的增加,从而要求灌溉面积亦随之增加。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与农业用水的矛盾将愈来愈突出,可以预见到下个世纪,中国的 水危机将愈来愈严重。如果采用节水灌溉措施,将灌溉水利用系数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 0.1,则每年可节约380 亿m3的灌溉水,相当于正在规划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年引水量的 2.7 倍,这对缓解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将起到重大作用。所以,搞好节水灌溉规划,摸清水资源家底,掌握农田灌溉发展情况,按照自然和经济规律拟定各地区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方向和措施,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很强地促进作用。
3、节水灌溉规划编制内容及程序
编制节水灌溉规划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区域的基本情况、农业用水与节水工程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供需分析、发展节水灌溉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节水灌溉分区、总体规划与进度、节水灌溉工程典型设计、农业用水管理、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环境影响对策、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区域节水灌溉展望等等。编制节水灌溉规划的一般工作程序包括:制定工作计划、基础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典型调查、综合分析研究、确定分区、选择规划方法、构造数学模型、参数分析计算、制定规划方案、效益分析、优选方案、规划图绘制等等。
参考文献
[1]黎华寿主编,农业区划与布局,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农业规划项目范文3
关键词:观光农业;一村一品;农业园区;政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30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08)07-0089-04
一、观光农业的历程回顾与发展趋势
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观光农业首先在台湾地区出现。当时台湾观光农业的特点是观光与产品选购结合,进行农产品的展销活动;观光与农业科技普及相结合,开展各种知识性宣传;观光与娱乐相结合,利用节假日在农业园内举办各种文艺表演,吸引游客。到20世纪末,台湾观光农业已经处于普及阶段,其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健全化。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我国内地的农业、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农村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观光农业也逐渐发展起来。最早的观光农业出现在深圳,当时为了招商引资而举办荔枝节的基础上,成功地创办了荔枝采摘园,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此后,全国各地纷纷仿效。
20世纪90年代,我国政府开始在政策上大力扶持农业观光旅游的发展,观光农业园在许多大中城市迅速兴起。据不完全统计,1996-1997年已动工和计划投资在1亿元以上的观光农业园区在7个以上。[1]1998年国家旅游局以“华夏城乡游”作为主题旅游年,使“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成了农村一景。
我国观光农业园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的近郊,其中以珠江三角洲地区最为发达。广东省发展的80多个观光果园,每年接待游客400多万人次,收入达10多亿元,有力地带动了周边农民致富。其中珠海的农科奇观,每年吸引大量的港澳游客,其最具特色的南瓜园被复制到国内很多地方。
我国观光农业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是与乡村旅游结合在一起。2005年,全国乡村旅游景区(点)每年接待游客总量已超过3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400亿元人民币。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旅游业新的成长点,成为带动农村脱贫致富的一个亮点。由国家旅游局在全国倡导的创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已达359家,遍布内地31个省区市,覆盖了农、林、牧、副、渔及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等农业的各分支部门。
到2006年底,仅北京市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观光农业园区就有1100个,占地45万亩,总收入22亿元;全市有12个区县的321个村1.7万农户开展乡村旅游接待工作,其中市级民俗旅游村110个,市级民俗旅游接待户7119户,从事乡村民俗旅游接待服务的人员约5.5万人,全年接待游客近1500万人次,总收入12亿元。
2006年上海30个乡村旅游景点共接待游客391万人次,比2005年增长了86%。根据《上海市乡村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06年~2008年)》,到2008年上海郊区接待游客将超过2000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和带动消费100亿元左右,每年新增1.5万个就业岗位。
2007年9月,中国农学会在南京举办了海峡两岸休闲农业论坛,两岸的专家、学者和休闲农业从业者们就观光农业发展的态势、经验和教训等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南京作为江苏省省会,在观光农业方面第一次向全国同行展示了它的骄人业绩和发展潜力。这一年,南京有关部门已经认定该市具有一定条件可供开发的农业旅游资源共89处,已开发的仅有21处,其中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区5个,国家森林公园2个,省级森林公园6个,省级湿地公园4个,农家乐村20个,农家美食连锁店5个,休闲农庄38个等。统计分析表明:2006年南京市农业旅游景点接待游客282万人次,总收入9.75亿元,与首都北京同年度1500游客的12亿元旅游收入相比,总收入是北京的81.25%,但游客人均消费是北京的4.3倍,达到了346元,反映了南京市民农业旅游消费的支出与北京相比,存在结构性差异,南京观光农业已经在休闲餐饮和购物方面前进了一大步。据调查,南京的农业旅游在市民中的知名度达到94.6%。全市有各类农业节庆近20个,比如螃蟹节、梅花节、葡萄节、黑莓节、西瓜节、雨花茶节、森林节等,形成了具有南京特色的以农业节庆促进农产品销售和提升农业旅游地知名度的发展道路。
二、观光农业发展的问题分析
尽管观光农业发展如火如荼,但大多数开展观光农业的村镇和园区业主,并未收到预想的效果。全国各地观光农业在发展过程中还是出现了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1.各自为政无品牌,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在观光农业开发和经营中普遍存在一个地区内部的不同村镇和农园业主各自为政的现象,地方资源资源与资金没有形成有效合力,没有形成品牌效应。运营者往往片面强调对乡村自然资源的开发,而忽视了对乡土文化、乡村民俗等文化内涵的开发以及对乡村旅游文化狭义和片面的理解,忽视了对农村其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普遍缺乏规划,盲目经营。有的农户看到人家搞观光农业致富了,自己也办起了观光农业。既不做市场调查,也不做规划设计,就用自己的农田、果园搞起旅游来。结果因低层次开发,品位不高,盲目竞争,相互杀价;有的地方观光农业开发只重规模,不讲质量,粗制滥造;有的地方在观光农业园区在建设上脱离了朴素、自然、协调的基本原则,贪大求洋,追求豪华,大兴土木,建筑物富丽堂皇,不仅脱离了农业旅游的内涵,而且还破坏了当地资源和环境;有的地方不对当地农村资源优势和风土人情进行认真调查研究,而是采取“拿来主义”,生搬硬套。
3.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管理和经营水平低。由于观光农业的开发和研究均处于较低层次上,农业旅游的经营管理人员相对较少,从业人员缺乏系统有效的培训。在实际操作中,很多观光农业园中一个人往往既是生产管理员,又是旅游服务员,还是营销员,身兼数职,疲于奔命地应付,结果哪一类的角色都没有扮演好,使农业园处于粗放经营状态之中,形成轻管理、低质量、低收入的恶性循环,严重制约了观光农业的发展。
4.模式单一,观光农业园同构现象严重。在全国各地的观光农业园中,观光果园、垂钓园、观光林场开发比较多,设计的一些旅游活动项目也基本雷同,集中于农场观光、瓜果采摘、鱼塘垂钓等活动,观光总是温室大棚蔬菜花卉,采摘多是柑桔苹果黄瓜番茄,旅游项目缺乏特色,对城市消费者吸引力较弱。有的园区由于决策偏差、投资不到位等等原因,使得设计的项目既达不到高科技带来的先进、科学、令人叹为观止的效果,又破坏了生态田园应有的恬静、质朴、悠然自得的风光,造成了雅不雅、俗不俗的尴尬局面。观光农业园的同构,从总体上看产生了非常不利的结果:一是城市消费者去了第一个和第二个农业园之后,就不想再去第三个农园,需求收到抑制;二是每个观光农业园的经营者试图什么都搞,结果什么都难以搞好,而且搞得人疲马乏;三是观光农业园之间容易相互杀价恶性竞争,破坏了健康的市场秩序。
5.行业整体缺乏系统性营销策略。目前国内观光农业的市场营销仍采用比较原始的手段,除极少数城市外,大多数城市在观光农业方面缺乏整体营销策划,观光农业园对现代营销手段采用很少,使得观光农业的宣传面很窄,营销效果也不尽人意。
6.建设规模与深度不足。多数地区在观光农业建设中“小、散、浅”的现象也比较严重。小,是指观光农业园区的规模小,规模小的园区很难获得理想的经济效益。散,一方面是指各种特色、功能的观光农业项目太分散,无法连在一起,不能让游客尽兴;另一方面,观光农业在其经营管理上太散,还没有按照产业化的理论把观光农业与科研机构、旅游公司、运输公司等作为一个产业链进行一体化经营,大多数观光农业园区各自为战,既加大了消费者的费用,也增加了观光农业园区的经营成本。浅,主要是指目前观光农业建设大多停留在外延的扩大上,还没有更多地注重观光农业的文化内涵和科技内涵的挖掘,绝大多数观光农业园的专业化程度不深,从而缺乏持久的竞争力。
7.季节性成为发展瓶颈。观光农业的季节性很强,存在着明显的淡旺季差别。往往是旺季车水马龙,淡季门庭冷落,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另外,由于气温和气候的缘故,春季和秋季是观光农园的黄金时期,但是夏季和冬季的情况就不是很好,有的时候甚至全天没有一个游客。这是观光农业园与其它景区景点,尤其是与其它人文景点相比最明显的区别。像采摘节、赏花节前后仅持续十几天甚至几天的时间,这就造成了旅游旺季特别短,淡季特别长,因而全年总计游客的数量比较少,旅游收入也就相应减少。因此,如何延长有效营业时间、随着季节的变换进行旅游项目的刷新,是观光农业研究的重要课题。
三、“一村一品”是引导观光农业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所谓“一村一品”,是指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支柱产业的一种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涌现了一大批有特色、有龙头、有基地、有品牌的特色镇、专业村,有力推动了一村一品的发展,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实践证明,发展一村一品,对于培育农村主导产业,增强农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培育新型农民,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村一品”的理念用于观光农业的统筹规划与和谐发展是非常合适的,对引导观光农业园在宏观上科学布局,在微观上互补经营,使观光农业在发展中逐步解决上述七大问题,有非同小可的作用。
首先,“一村一品”的观光农业要求一个农业旅游之乡的所涉村镇协调一致,全村的观光农业园业主或业内农户联合起来,围绕一个共同的旅游产品来提供特色服务,全村统一组织,共享资源,从而结束各自为政的局面。在打造特色产品的过程中,必然要对乡土文化、乡村民俗等文化内涵进行深度挖掘,使之融于本村的旅游产品(或服务)之中。
其次,“一村一品”的观光农业要求从宏观上对村镇的分工,到微观上对观光农业园的分工,都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安排。村内各观光农业园(包括农家乐等)的业主是提供同构服务还是异构服务,由全村统一策划安排,根据全村接待规模和产品定位,以总体效果最佳化和经济效益极大化为目标来统筹考虑;同一城市不同的村镇之间,则本着求异的原则,打造各自的特色产品(或服务),而这些特色产品(或服务)彼此之间又具有互补作用,相得益彰。
第三,由于“一村一品”的观光农业一般有规划在先,对观光农业园的生产管理、旅游服务、市场营销等各项工作都有详细策划,所以能比较准确地估计对各类人力资源的需求,为人员的准备与培训提供了必要条件,从而可以有效改善目前观光农业的从业人员整体业务素质不高的状态,提高观光农业的管理和经营水平。
第四,“一村一品”可以有效解决小农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矛盾。通过整体规划分工,可有效解决观光农业园的同构问题;通过村镇集体组织,或者成立行业合作组织,可以共享市场资源,进行整体营销策划,不仅可以充分运用现代先进的营销手段来进行宣传,而且可以把“小”而“散”的农户级观光农业园和农家乐等旅游农业项目有机地连接起来,构成全村特色农业旅游产品(或服务)的一部分,从而可以促进观光农业园在产品和服务上由“浅”变“深”,促进农户和农业园业主的专业化经营,有利于形成竞争优势。
第五,遵循“一村一品”的理念,以村为基本单元挖掘乡土文化的内涵,有利于开发冬季和夏季的农业休闲服务项目,延长和增加观光农业园的有效旅游营业时间。例如,以村为单元,组织开展夏季瓜果品尝、冬季根茎采挖、乡村文化娱乐、特色菜肴烹饪等参与性活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观光农业园冬夏淡季太长的缺陷。另外,以村为单位,组织观光农业园业主和农家乐农户利用淡季参加经营研讨会、技能培训班等活动,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学习兄弟村镇的成功之道,讨论如何改进经营管理,也是一村一品观光农业建设的内容,而这些活动,无论对提升一个地区观光农业的总体水平,还是提高园区业主和农户的经济效益,都是非常重要的。
四、发展“一村一品”观光农业需要政府支持的重点
发展一村一品观光农业,需要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如果没有政府的引导、支持和干预,农民将要多走很长的路。政府支持的重点应是以下四项:
1.组织“一村一品”观光农业规划。搞好规划,是发展观光农业的头等大事。观光农业规划牵涉面广,影响重大,必须列入基层政府的议事日程。尤其是一村一品观光农业发展方案,牵涉到不同乡村的不同分工,必须有上一级政府出面协调,由各相关村镇共同参与,才具有可操作性和权威性。此外,一村一品观光农业规划必须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需要站在一定的高度才能完成,因此,规划这件事只有政府组织最为妥当。
2.引导和支持休闲农业项目的技术创新。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以后,市民的旅游需求将从偏重观光休闲向偏重休闲度假转移,而江苏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已经到达这一阶段。这对观光农业产品(或服务)的创新方向是有启发意义的。目前观光农业的季节性问题是发展的一大瓶颈,而解决这个问题,最终还是要依靠技术创新。以观光荷花园为例,目前各地的旅游利用方式主要就是搞荷花艺术节,吸引市民前来观赏荷花,前前后后不过一个月的时间。但河藕的挖采时间从10月到来年3月,可持续6个月时间,而且跨越整个冬季。因此,如果发明有趣的河藕挖采设备,使得游客可以轻松挖采,则荷花园的旅游利用时间可以增加6倍,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想而知。而这挖采设备或相关技术的创新,需要政府列入科技计划。发展一村一品观光农业,要解决冬夏漫长的淡季问题,有类似大量的休闲农业项目呼唤技术创新,需要政府给予技术支持。因此,建议国家中央政府部门和有条件的地方政府,积极引导和支持此类技术创新。
3.及时向市民宣传乡村游览路线。随着一村一品观光农业规划的形成和实施,一些村镇逐步显现出它的旅游价值。这时政府有关部门应及时向市民宣传,推荐乡村游览路线。在我国,政府有关部门的推荐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公信度,如江苏省旅游局和农业局,在旅游黄金周长假之前,对省内重点观光农业园和乡村旅游路线在报纸上作公开推介,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发达国家,也有政府积极推介乡村旅游路线的例子。
4.加快建设乡村道路交通及基础设施。乡村道路交通状况的好坏,是影响一村一品观光农业能否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形成乡村旅游路线的重要先决条件。而观光农业园的业主和经营农家乐的农户,一般没有兴修乡村道路条件,因此,乡村道路交通及基础设施的建设,应是各级政府财政支持的重点。一些观光农业发展得好的地区,国家和地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中央和地方政府各部门的其他支农资金,都对乡村交通和农村基础建设有所倾斜。而一个可操作性的一村一品观光农业规划,也必须把道路交通状况及其发展节拍,作为规划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农业规划项目范文4
现代农业是一个高科技的综合体,都要用到科学技术。你要看到产品里面的成分是什么,对人体有什么好处,有什么营养,还要关注它的产量,它的抗性(就是对天灾,虫害的抵抗力),这些要素都是必要的。
农产品好吃或是有个好故事不等于模式好,更不代表这个项目就值得投资。比如说褚橙,它的意义对不同人是不同的,对褚时健的意义是什么,是寄托;对消费者的意义是很甜,是励志的。是每个人都能吃到吗?不是,因为它量不够。对于投资者来说,有一段盈利高增长的阶段被我获得了,我才能实现盈利。我的能力在于发现它,高增长的前期并且在它实现之前投资进去。好多人都觉得我的东西很好,但对于投资者来说是没意义的,这个话说起来是很伤人,很无趣的,但是你替投资者想想,你怎么保证你的模式像细菌一样放大。你能保证复制吗?能不能拿到更多的地,能不能找到足够多的人去种,销售是否通畅等,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创新始终是新农业项目的灵魂
比如,无法复制的特产是好卖的,不假!但是,你仅仅是证明了种出高质量的东西是好卖的这个基本逻辑,中国有很多这样的东西,但不能做大。我们在选择项目的时候,一个创始人故事还没有讲完,我们最关注的几个点就已经听完了,我们无非是寻找他项目中的创新点。通常每当听到一些创新点,我们谁也不能说是对是错,需要去验证的话,我们会考虑这种项目。因为创新始终是新农业项目的灵魂。而我们投资者买的不过是颠覆性农业项目的成长空间罢了。
我觉得在这种情况下(指拥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才有路演的必要。如果说这个企业做了十几年,始终没有做得特别大,但也活下来了,掰开揉碎来讲,不算创业,因为你没有什么新的东西。你的模式都是旧的,都是别人用过的。这种企业基本上就筛掉了。任何一个企业的故事讲完了,我们都用波特的五力模型替你想一想,比如说五个方向剩下的四个方向,你都能有所考虑,有一两个方向甚至你还有新的模式,这会增强你的谈判力。那就是一个可能的好模式。
什么样的农业项目需要风险投资
对于新农业从业者,大致分为几种,有人想做公益,把做新农业视为推进环境保护的一部分,有人厌倦了城市生活,回归田园生活(就是企业家的庄园梦),还有就是真正想要通过新技术新方法做大做强的农业企业家。最后这一种人是说我能够做得特别大,而且是高品质,生产模式不像现在这种在农药化肥的堆积下发展起来的低品质农业。因为每个人的关注点不同,他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也会不同。比如你要奋力做大了才有融资问题,自给自足的话可能只是一个技术问题。
农业投资人怎么选择农业项目
我是一个农业的投资者,所以我只关心两类农业项目。第一类是想做大的人经营的农业项目,我会考察他试了什么错,他认为哪块是对的,他试错的经验给我什么样的启示,并最终决定是否与他一起去共同试错。另一类是高品质高溢价的小众的东西。
比方说非常高端的、昂贵的、低产量的有机稻,或者不打药的橙子和苹果,不带任何激素的猪和鸡。这是产业链的一种形态,也可能会成为我的投资对象。
在做农业投资的时候有一个最简单的分析方式,就是我们首先看这个企业的基本生存模式、经营方式,他使用了一种新的经营模式,或者有一部分是新的。
我们判断新不新,从这样三点来判断。第一,过去没有人用过,没有人证明是错的;第二,现在还没有看到他被击败的明确原因,还是值得试一试;第三,发展下去的话他会有很高的增长空间,有好的盈利模式,是值得尝试的,这时就会有投资家说我愿意投给你试错一下,所以说投资者和创业者是在共同试错。
那什么是农业的创新呢
其实任何一个项目都具有很多要素,这些要素构成一个项目的全部。因此我们讨论一个项目的时候,往往就会考察这个项目背后的若干个要素。一个我们发现的农业项目,我们就会围绕这些要素去问项目的从业者你们这些要素做得怎么样了?如果我们发现和别人没什么不同,我们估计这个项目就不用看了,如果这些要素对别人是问题,对你不是,那就是优势。
新农业创业者如何选择自己的创业方向
新农业的未来有两个,一个是高端的精品农业,一个是解决了旧农业问题的规模化农业。不过我看重农业产业链条中的中端环节(包括支持农业生产的产品和服务)。我觉得更重要的是中端产品,研究农业的产业环节,你会发现里头的空白点还是很多的,在这些环节中做出大公司是有可能的。
农业是一条复杂的链条,因为我们今天的很多人不懂农业,误以为新农业就是那几个环节。其实不然,田间管理就需要很多技术,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有很多事情可做。比如说电脑,有做硬件的、软件的、操作系统的、游戏的,都有很多事情可做,绝不是说我们看见的最后把电脑送给我们的那个人是做电脑的,所以也不是说硬着头皮养牛或者种水稻的就是做农业的,那样的想法就太原始或者太粗糙了。
从整体看来,很多高端的精品在中国有成千上万家,大家都有机会,但是都没有做大的,尤其在数量上很难做大。
新农业创业者的一些问题
首先,现在很多种植的、养殖的项目都在用老的套路,有一段时间中国这种特色的产品都已经萎缩得很小很小了,现在大家生活好,消费升级了,就冒了出来。第二,很多新农业者坚持认为使用任何现代科技是错的,是会导致低质量的。因此,他们使用的种植养殖的方法还是跟过去一样的,甚至加了点现代化的要素,但却是不好的要素,比如说给西瓜加膨大素啊,类似这种东西,造成了低质量,这种东西显然就是套路不对。如果你总是做这种低价的东西,市场也不会接受,出了大问题,国家也会监管。而且这种生产方式也没有使用现代科技,甚至你也没有探讨一下使用现代科技改善一下你生产效率的可能性。第三,替代模式的思考。如果你做出来的牛肉、大米很好吃,你可不可以告诉我为什么好吃,以至于让我们相信它的好吃确实是因为你的方法。如果说这些东西是先天好,但不可复制的话,和我们投资者也是做不到一块的。
给新农业从业者的建议
首先,要重视科学技术。现代农业是一个高科技的综合体,都要用到科学技术。你要看到产品里面的成分是什么,对人体有什么好处,有什么营养,还要关注它的产量,它的抗性(就是对天灾、虫害的抵抗力),这些要素都是必要的。
其次,依靠科学技术对旧农业进行改造,仍然机会巨大。我们是不是应该发现低毒的农药或者无毒的农药或者无毒的防治虫害的各种各样的方式呢?这也是农业问题的一部分。比如说育种好,那应该使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去使它别的要素也提高,以便它变成一个各项要素都比较平均的、高产、优质、抗性好的产品。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比如说育种、生产的专家,正确的加工,正确的渠道销售,一定会有现代科技的东西,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在规模化的过程中,把现代科技的元素适当加进去。
农业规划项目范文5
1海南休闲农业概况
海南岛自然环境优美、气候条件优越、人文资源独特、民俗风情淳朴,对市场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凭借得天独厚的优势海南已经开始进行发展休闲农业方面的有益尝试[1]。目前全岛拥有一批有一定特色的观光休闲农业园区,如万嘉果农庄、兴隆热带植物园、伊甸园山庄、三亚小鱼温泉以及南天生态大观园等。但是,总体来说海南的休闲农业发展与国内先进地区比较还存在差距,处于初始发展阶段,存在很多问题。如各园区分散经营,缺少统一规划和有效的管理;大部分的休闲农业档次不高,海南独特的休闲农业品牌和热带水果品牌没有打出去,特色不突出;海南休闲农业的发展规模小,模式单一,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2]。热带农业和旅游业是海南的2个支柱产业,将二者紧密结合的休闲农业发展将是促进海南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也是海南建设为国际旅游岛的必备条件。
2休闲农业整合营销策略理论
2.1整合营销的概念
整合营销理论(IntegratedMarketingCommunica-tion,简称IMC)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的,相对于传统的强调由内而外、以产品为导向的4P外部营销模式来讲,整合营销更侧重于由外而内,以消费者为中心,理论核心是4C,要求关注客户的需求和欲望[3]。4P到4C的转变是由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品牌为中心的营销转变,由零散战术创意向系统战略的营销转变。这种营销模式通过企业与消费者的沟通满足消费者需要的价值为取向,制定统一的促销策略,整合各种促销传播手段,发挥不同传播工具的优势,从而使企业的促销宣传实现低成本与强冲击力的要求,形成促销。整合营销运用在休闲农业中的主要目标就是提高观光景区的知名度,增加游客流量以及大众认知。
2.2休闲农业整合营销的必要性
2.2.1项目市场营销观念淡薄
海南虽然为旅游大省,但是主要局限于风景区的旅游,休闲农业的开发人员营销观念还比较淡薄,没有运用有效的营销手段来促进休闲农业的发展。在休闲农业的开发过程中,没有将休闲农业的资源合理整合并入到全岛以及周边的旅游开发大系统中,缺乏设计与规划,未对休闲农业资源和市场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可行性研究。目前,海南的休闲农业规划大部分是从主观愿望出发,而没有考虑客户的真正需求,在休闲娱乐以及景观修饰等方面依旧偏于城市化,没有融入海南的自然资源与文化内闲农业相比较,依旧逊色许多。海南的休闲农业缺乏引导和管理的主要原因是初期开发人员缺乏对市场的把握,目标市场定位不明确,导致了日后的经营管理陷入困境[4]。
2.2.2项目缺乏鲜明的形象定位
形象定位就是根据休闲农业项目的特点,导入人们熟知的生态、生物、人文、科技的形象概念,提出引人入胜、独特清晰的主题,如合肥城市休闲桃园的“桃花盛开的地方”[5]。尽管目前海南的休闲农业已经发展多年,但是其形象营销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效益,政府投入不够大,宣传力度不够强,感知度和知名度也不够高,存在主题不清晰、个性不鲜明等问题。目前的休闲农业大部分是农民的自发发展,缺少政府和企业的规划、引导,导致偏离市场,形象宣传滞后,至今海南的休闲农业定位还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设计方案,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海南休闲农业的开发、建设和推广。
2.2.3项目主体品牌意识淡漠
海南是一个黎族、苗族、回族等少数民族聚集的省份,其浓郁的名族风情和独具特色的热带风光[6],本身是具有极高的旅游资源和特殊的吸引力的,但海南大多数休闲农业的经营者是以农户为主,他们满足于自给自足的小生意,没有充分利用海南的优势资源,将文化内涵融入休闲农业的发展中,创造自主特色的品牌意识淡漠,海南既缺乏像湖南“益阳农家乐”这样的休闲农业公共品牌,也缺乏像北京“蓝调庄园”这样的企业品牌。目前,海南的休闲农业亟需打造既有品位又有创意和形象的休闲农业品牌,凸显海南的竞争优势[7]。
3海南休闲农业整合营销策略
3.1旅游和农业资源的整合
海南具有先天的旅游资源,气候宜人,景色迷人,生态养人,同时海南也是农业大省,农业资源丰富,物产诱人。将旅游资源和农业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不仅可以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而且可以提高农业产品的附加值,还可以利用农业提供的农业景观、农产品保障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提高顾客满意度[8]。农业生产应该兼顾分析旅游业发展的需求,根据市场情况主动调整农业结构,根据顾客需要,为旅游者提供水果、蔬菜、旅游纪念品等农副产品,同时为旅游者提供具有特色的休闲农业体验,如台湾的休闲农庄以顾客需求为目的,对产品的潜在经济收益和市场销路掌握得非常清楚,“花开了农场”利用农业资源,种植了大量珍贵的奇花异草与树林,农庄保持持续缤纷创意,让游客能够深度体验农村乐趣,不定期地举办农业有关的教育活动、比赛。
3.2休闲农业形象的整合定位
休闲农业形象的选取定位应该依托特色鲜明的资源,包括海南特有景观资源、各种农业产品以及地区特色文化资源,将其进行资源整合定位,提炼出宣传口号,以鲜明的口号提升海南休闲农业的形象,增强游客的感知度和吸引力[9]。各级政府应将海南休闲农业整体形象的市场营销列入当地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使用范围,每年拿出一定比例的专项经费用于打造海南的休闲农业形象,形成星级休闲农庄示范效应。同时应将乡村服务人员形象纳入休闲农业规划中,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人文因素在休闲农业中的素质和形象[10]。
3.3文化资源与旅游品牌的整合
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的互动与整合是提高休闲农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海南的文化资源包括民族文化、本土文化、历史文化、民族风情。除汉族外,世居海南岛的少数民族有黎族、苗族、回族,各少数民族至今保留着许多质朴敦厚的民风民俗和生活习惯。黎族文化是海南本土文化的代表,拥有丰富的文化遗存,如:橄榄形建筑、船形屋、黎族的纺织、酿酒等[11]。海南的旅游资源更是极其丰富,拥有长达1500多km的海岸景观,绵延起伏的山岳,植被密布的原始森林,火山、溶洞、温泉等更是体现了海南的旅游特色。休闲农业的发展需要将文化资源与旅游品牌进行整合,在休闲农业的发展过程中注重挖掘海南岛历史文化传统,开发出具有海南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化旅游线路和农业产品,结合具有黎、苗民族风情的传统工艺旅游纪念品,塑造和传播品牌形象才能使休闲农业具有市场竞争力。
3.4营销方式的整合
农业规划项目范文6
何为休闲农业
休闲农业也称观光农业、旅游农业,是以农业资源、田园景观、农业生产、农耕文化、农业设施、农业科技、农业生态、农家生活和农村风情风貌为资源条件,为城市游客提供观光、休闲、体验、教育、娱乐等多种服务的农业经营活动。从农村产业层面来看,休闲农业是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第一产业(农业)和第三产业(旅游及服务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也是具有生产、生活、生态“三生”一体多功能的现代农业。
为什么要发展休闲农业
发展休闲农业,有利于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带动二、三产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因为休闲农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不仅需要生产、管理人员,而且还需要从事住宿、餐饮、交通、商业等服务人员,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增加农民收入创造了条件;休闲农业有利于城乡人员、信息、科技、观念的交流,不仅使城市人了解和体验农业,而且也使农民转变观念和提高素质,加强城乡互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休闲农业有利于挖掘、保护和传承农业文化,保护农村资源和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休闲农业会遇到哪些问题
现阶段休闲农业在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其中也有些问题出现,主要原因是对休闲农业认识不足、管理滞后、服务欠缺等。
1.规划缺位(做休闲农业要有一个明确的规划)
很多休闲农业项目没有认识到策划咨询与规划设计的价值,不愿意花代价邀请专业机构编制具有指导价值的策划咨询与规划设计方案,导致整体开发水平比较低下。
2.同质竞争(创意、创新才是现在消费者所喜欢的)
看到别人干什么赚钱,自己就干什么,简单的模仿最后导致白热化的同质竞争,成为休闲农业领域的通病。
3.人才缺乏(人才的缺乏导致其受到阻碍,培养人才是关键)
不论是进入休闲农业领域的大企业,还是从事农家乐经营的农户,开发与经营管理人才都非常缺乏,如何依托政府支持、对接相关机构,在人才培训与引导高素质专业人才进入休闲农业领域方面获得实质性突破是一个重要课题。
4.资金不足(做休闲农业,一定要考虑的问题)
完全依靠政府的政策资金来打造的休闲农业项目将很难获得持续生存,更谈不上大的发展,盈利模式与融资模式的创新,才是休闲农业资金困境的出路。
做休闲农业千万不能有这些误区
许多人对休闲农业有一定的认识误区,下面就给大家提出来讲一讲!
误区1:有很好的资源,就一定能赚到钱!
许多农业投资者往往觉得自己拿了块好地,或是有一些政府资源等,但却不知如何把资源整合、快速变现,找不到盈利模式和切入点。因此,即便有很好的资源,也不能合理利用发挥其最大价值,无法实现盈利。
误区2:总觉得项目越多越吸引人,人肯定会来!
许多农业投资者一开始都雄心勃勃,一上来就想做成规模,一步到位。住宿、餐饮、娱乐等一条龙服务,这样才会吸引人。但现实的情况却是,投资项目越多花钱越多,到头来项目很杂,没有特色,还是没有人来。
误区3:找“专家”做规划,肯定错不了!
许多农业投资者找了一些所谓的“专家”做规划,亭台楼阁、餐饮住宿一应俱全,前前后后花了不少钱,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发现,这些规划只说了怎么花钱,而没说明白怎么挣钱。问题到底出在哪儿呢?
想用休闲农业挣钱,这些模式必须会“玩”
你如果想在休闲农业中盈利,就需要会“玩”这些模式,看看你听过没有?
模式1:玩转农业产业链
“全产业链”是指由山间到餐桌所涵盖的种植与采购、饲料原料及生化、养殖与屠宰、食品加工、分销、物流、品牌推广、食品销售等多个环节构成的完整的产业链系统。休闲农业不再是众多农民依靠自然从事简单生产以直接满足人类对粮食、畜产品等的需求,而是提供休闲、观光、度假、体验、娱乐、健身及教育、推广、示范等多种服务的产业。
休闲农业整合产业链是基础,玩转产业链的各大环节才是王道!紧密结合当地自然资源,利用休闲农业的生产性、观赏性、娱乐性、参与性、文化性、市场性等开发休闲农业项目。
模式2:用稀缺特色产地资源开发产业
如今同质化的现象很严重,所以要做就做有特色的!特色自然资源主要包括特色气候条件、特色土地资源、特色水资源、特色生物资源等,特色人文资源包括少数民族文化、特色饮食、特色工艺、特色节庆、特色建筑、农耕文化等。
模式3:跨界餐饮模式
餐饮文化是关于人们吃喝行为的文化现象。它贯穿于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时期,体现在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包括在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之中。在休闲农业规划设计、乡村旅游策划等一些规划设计当中,很好地运用该文化对于创意休闲农业发展是相当举足轻重的。
未来休闲农业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
1.特色化:
休闲农业的发展必须依靠当地特色是毋庸置疑的,休闲农场能否发展得更好,关键在于经营者能否发掘项目所处位置的自然资源、景观资源、产业资源、文化资源以及人的资源等并加以合理利用和开发,发挥乡村及农业资源特有的生物性、季节性、实用性,以此营造农场的特色。同时还应注意乡村文化资源的结合发挥,更是塑造休闲农场特色化的重点。
2.体验化:
休闲农业的卖点之一就是体验性,如何将优势资源设计成知识性、趣味性、人性化的体验活动,将游客融入情景,感动其视、听、嗅、味、触觉等,使其产生美好的感觉和难忘的记忆,这将是未来休闲农场能否致胜的关键。
3.生态化:
可以说休闲农业如果没有了自然生态作为依靠,就相当于一个人没有了灵魂,所以休闲农场应该珍惜自然资本,在休闲旅游与生态保育之间取得平衡,以奠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4.健康化:
健康的“休闲农业”无疑是一个大的亮点。舒适的环境能够让人减轻压力,减少烦恼。所以,未来休闲农场经营者应致力于维护环境,提供新鲜空气、洁净水、无毒蔬果和设计养生餐饮及健身运动场所,营造和谐而富有人情味的社会情感,从而利于游客维护自己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