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设计详细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产品设计详细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产品设计详细方案

产品设计详细方案范文1

关键词:工业设计;机械设计;产品开发;方案;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0-0087-02

一、引言

机械设计作为机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相对于其他学科发展历史较长,形成了比较完备的课程培养体系。然而,技术完善并不意味着必然获得商业上的成功;与新产品开发设计密切相关的工业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工业技术水平[1];我国的工业设计发展历史较短,很多人对其本质及重要性认识不足,甚至存在很大的误区。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将“工业设计”(专业代码:080205)专业设置在工学之下的机械类,对应于原工学学位的部分;而对应于原文学学位的部分则设置在艺术学之下的设计学类,名称为“产品设计”(专业代码:130504)[2]。新专业目录要求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具备相当的自然科学知识,尤其是机械学科的知识,以便为机电产品的创新设计提出切实可行的创新性方案。

国内工业设计专业大多是在艺术类院系开设并发展起来的,时至今日也有很多高校仍然开设于艺术院系,因此在很多人的观念中,工业设计就是外观设计,是纯艺术的专业,与机械关系不大。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至少也是不全面的。外观设计绝不是工业设计的全部,把外观设计等同于工业设计是不正确的。

针对这一状况,本文从机械设计与工业设计的角度分别阐述了新产品设计开发的一般程序,说明工业设计与机械设计的关系以及工业设计在机械产品开发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

二、新产品开发设计的一般流程

1.机械设计的一般流程。从机械工程的角度来讲,机械设计没有固定的设计流程,需要视实际情况而定。机械设计的一般流程简述如下[3]:(1)产品规划:确定设计对象,展开相关的调研和预测,论证新产品开发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明确设计目标完成设计任务书。(2)总体方案设计:根据设计任务书,进行功能目标分解寻求功能原理解法;拟定总体方案,进行执行系统、传动系统等设计形成多种可行性方案。对各可行方案进行运动规律、机构型式、造型以及色彩等方面的设计。对各可行方案进行评价,选择最优方案。(3)结构设计:拟定传动系统、执行系统的具体方案。设计零部件的结构,确定零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及联接方式;确定零件的材料、尺寸公差等技术要求。绘制总装图、部装图及零件图,编制设计说明书。(4)施工工艺设计:进行加工与装配工艺的设计。制定零件的加工工艺流程以及检验标准,必要时还需进行专用工具、夹具以及模具的设计。制定装配、调试、性能测试的技术文件。确定产品包装、运输、安装等方面的要求以及使用说明书。(5)改进设计:进行样机试制并进行试验测试,做出评定,提出改进意见。通过小批量生产试销,获取用户的使用意见,进行改进设计。

2.工业设计视角下产品设计的一般流程。工业设计视角下的产品设计程序目前没有统一的定义,大多数学者的观点是产品设计程序可以由如下四个阶段组成:(1)确认需求: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市场需求以及商机,制订可行性计划,并对融资问题进行研究制订合理计划等方面的准备工作。(2)研究分析:深入进行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开展市场调查、竞争产品分析、产业发展分析、预期消费群体等研究工作,进行产品造型意象定位以及形态分析,并考虑人因、产品结构、材料和功能等因素,研究与本产品相关的专利与法律文件,制订详细的发展计划或设计规范。(3)整合发展:此阶段由如下三部分构成:①构想概念发展:充分运用创意法则或相关工具,提出多种可行的解决方案。②造型整合发展:根据前期制定的设计要求进行产品造型设计,并进行视觉性筛查制订出最佳修正方案;通过制作立体模型、运用评估以及细部修正等手段,最终确定产品的外形并且绘制外观尺寸图。③工程规划发展:进行细部设计,获取精确的工程图面数据进而制作准确的功能模型。为保证数据的可靠性,需完成整体结构、材料以及使用性进行研究或者试验。如果各项指标数据达到设计要求则可形成最终的工程技术资料,开展小批量试生产。(4)设计评估:这一阶段的内容一般在造型整合发展过程阶段同时进行。当构念、图面以及模型评估时需依据先前制定的设计规范,运用恰当的评估工具或方法,筛选出可行方案;进行小批量试产试销阶段,需要通过使用情况调查或者市场接受度调查为大量生产以及营销提供必要的准备工作。

三、工业设计与机械设计的关系

产品设计详细方案范文2

【关键词】用户体验与产品创新;消费者体验;产品设计流程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人类进入了“体验经济时代”。传统的产品设计理念开始转变,设计中心发生转移。不管是有形的产品(物质产品)还是无形的产品(非物质产品),都被设计赋予了意义与价值,也满足了人们的不同需求。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需求不断升级,产品设计已经从追求产品的功能转而追求产品创新给消费者在整个消费过程中带来的心理舒适和情绪满足。现在的产品设计越来越关注用户体验,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产品创新设计是关乎制造企业兴衰存亡的工作内容之一。作为工业设计的一部分,产品创新设计有别于改良设计。

产品创新是设计师多年的设计验和设计实践的积累,加上勤于思考和探索设计而出。创新的理念和方法是在感性和理性之间寻求两者的完美统一。一个优秀的产品设计不能仅仅局限于外观造型设计,而应该是洞察消费者潜在需求,增加用户体验,为消费者创造他们所想要的新的生活方式。

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UE或UX)是指用户使用产品(包括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或者享受服务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心理感受,涉及人与产品、程序或者系统交互过程中的所有方面;是一项包含了产品设计、服务、活动与环境等诸多因素的综合性设计。在这个过程中用户直接参与并影响设计,保证设计真正符合用户需要,其特征在于参与设计的互动性和以用户体验为中心。

体验设计的意义在于,在首先充分全面的考虑了人的情况下,对产品的方案作出调整和修改,确保人在使用了该产品之后,会产生更多的令人愉快的体验感受而不是失望感。

产品创新考虑包括产品的造型、结构、材料、工艺、功能及消费者心理、使用环境等诸多因素的一种创造。产品创新设计是建立在产品的整体概念基础之上,以市场为导向,贯穿于产品构思、策划、设计、试制、营销全过程的活动。产品创新设计包括技术创新设计、文化创新设计和人本创新设计。用户体验与产品创新设计理论相吻合,从人出发,关注文化与技术,为人创造新的体验模式。

产品中的体验拓宽了产品的功能,要求设计师必须要了解产品的用户,从只关注产品的机械性能和操作转向关注用户的心理和行为。对于用户体验和产品创新设计而言,以用户为中心贯穿于整个过程,从最初的用户研究到产品的与维护,直至产品的消亡以及下一个阶段的需求形成。具体的设计流程可以分为“需求分析、开发设计和设计测试”三个阶段。

产品的复杂程度不同,其设计流程也有所区别,例如手动工具功能和结构较为简单,产品创新设计过程中需要重点分析用户与产品的交互关系,构建任务模型,从而展开新产品设计。

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关注产品的功能、产品的使用人群和产品的软硬件设备情况。在这些问题中,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分析用户如何与产品进行交互,主要运用的方法就是任务分析。

所谓任务,一般是指工作过程中那些相对独立的基本活动单位。任务分析最基本的目的是将操作者对系统的需求与操作者的能力进行比较,如果有必要的话修改这些需求,从而减少错误,提高效率。

任务分析法分析了用户完成行为或认知任务的过程中所经历的阶段和过程。详细的任务分析后可以得到当前产品系统的功能、信息结构,这些信息对于了解当前产品系统非常有帮助。通过对这些功能、信息结构的创造性重建,可以形成新的解决方案。

一、手动工具的用户研究

基于用户体验的产品创新设计核心就是“用户”,开发产品时,设计师要明白:用户是谁?为谁设计?他们需要什么?手动工具用户研究主要分为用户知识背景、用户认知特征和人机适配性三个方面。

(1)用户的知识背景。常用手动工具(例如螺丝刀)的用户没有特别明显的人群区分,不分性别,涉及各个年龄层次。由于用户人群的知识背景、受教育程度、语言背景等差别都很大,现有产品的普适性一般较高,要求产品创新设计之后能够保留这一特性。

(2)用户的认知特征。手动工具的功能比较简单,使用过程中用户非常容易掌握具体的操作过程。例如,用户在使用螺丝刀的过程中通过视觉、触觉的认知,可以轻松地完成螺丝的装卸。

(3)人机适配性。用户使用手动工具的关键部位是人手。手动工具把手的形状应与手的生理特点相适应,把手的形状便于触觉对其进行识别,尺寸应符合人手尺度的需要。

二、手动工具任务分析

根据以用户为中心的任务分析方法,以螺丝刀为例对手动工具使用过程进行任务分析。基于用户研究,设计人员观察用户的操作过程,构建了用户任务模型。螺丝刀需要完成的任务分成装螺丝和卸螺丝两类。

任务流程图把普通螺丝刀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典型任务进行了逐级分解,保留了必须执行的任务。

从任务分析可以发现“螺丝刀类型的选择”、“对准螺丝孔”等任务操作效率不高,可以作为创新设计的突破口。最常用的螺丝刀刀头为“十字”型或“一字”型,如果要更换螺丝刀头的类型就要重新选择一把螺丝刀,或者取下现有刀头并更换新刀头。这一过程往往比较耗时,而且还容易出错,影响操作效率。另外对准螺丝孔的操作往往也会出错,螺丝容易偏离中心,需要反复调整。针对任务分析的结果,在原型设计阶段展开具体方案的创新设计。

三、手动工具原型设计

在原型设计阶段,设计方案的主要表现形式与传统的产品设计类似,主要是设计草图、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模型等。

为了提高任务效率,螺丝刀设计考虑选择刀头类型时可以不用更换整把螺丝刀,也不用取下现有刀头更换新刀头。新方案通过把手的滑动实现一物两用,不仅在使用时可以提高效率,同时节约材料,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根据旋螺丝时容易偏心的问题,在相应的位置增加一个管状配件,实现对准并保持稳定的功能。

四、设计方案测试评估

设计方案的测试和评估是产品创新设计的重要环节,可以检验设计方案的功能与用户的体验流程。

在方案原型设计的基础上,针对螺丝刀的特点,制定测试和评估方案。新方案通过任务分析,对比原有产品,使用过程中操作效率明显提高,解决了原有产品存在的问题。通过测试和评估,设计方案可以逐步完善成为实际产品。

参考文献:

[1]江杉,姚干勤.产品创新设计ISBN:9787564026653.北京理大出版社,2009-11-01

产品设计详细方案范文3

关键词:设计方法;专业教学;运用

我们都知道,工业产品新颖的外观、创新的设计理念、低碳环保的制造结构越来越受到用户的欢迎,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日益凸显的这种趋势促使企业在着手进行新产品开发时把面向产品的外观创新性、造型完美型、低碳环保等方面设计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也迫切要求设计类大学对产品设计的教学有进一步的新突破,从而在新的竞争中提高自己的企业形象、产品设计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

一、设计方法学

设计方法学是研究产品设计规律、设计程序及设计中思维和工作方法的一门综合性学科。它在总结设计规律、启发创造性的基础上促进研究现代设计理论、科学方法、先进手段和工具在设计中的综合运用。对开发新产品,改造旧产品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有积极的作用。

二、如何运用设计方法提升工业产品专业教学质量

要着实提高学生工业产品设计的能力,就得灵活运用设计方法学,在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研究解决工业产品设计问题的逻辑步骤和应遵循的工作原则。产品设计系统分析和系统综合的基本过程,如:设计问题分析评价综合方案系统设计。同时,还需要重点训练产品设计中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创新思维得到提高,在共同学习和研究中找到工业产品创新设计方法,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类比法,引导学生异中求同、同中见异,培养学生觉察能力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但并非杂乱无章。它们之间存在程度不同的对应与类似。有的是本质的类似,有的是构造的类似,也有的是形态、表面的类似。从异中求同、同中见异,用类比法即可得到创造性成果。例如:给出系列飞机图(达·芬奇设计的扑翼飞机、莱特兄弟的双翼飞机、隐形飞机),让学生仔细观察,并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再进行分组讨论,将他们的意见进行综合整理,并得出正确的分析。

2.缺点、希望点列举法,引导学生创新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能力

当发现了现有事物、设计等的缺点,就可找出改进方案,进行创造发明。工业设计中改良产品设计,就是设计人员、销售人员及用户根据现有产品存在的问题,设法提高其价值。那么如何提升学生分析和综合能力,使其在产品设计中找出缺点,创新改进方案呢?作为教师,我们可以运用缺点、希望点列举法。缺点列举法是围绕现有物品、设计的原型,是一种带有被动性的技法。而希望点列举法则可按发明人的意愿提出各种新设想,可不受现有设计的束缚,是一种更为积极、主动型的创造技法。

例如:在学习家具产品(沙发)设计中,我们可以进行调查分析,总结出当前人们对家具产品的一些期望、商家的要求等,然后制订改良方案。(1)问题的提出。收集商家意见和人们的期望,他们希望产品安全耐用、外表美观、风格独立、价格便宜、舒适性强、实用性强。(2)问题的分析和定义。根据商家和人们的意见,总结分析可以发现,他们对产品不满的原因在于:材质差,不耐用,例如木质蛀虫等;外表古板,没有选择性;没有独特的风格,又不能变换;优质沙发价格普遍昂贵。(3)希望列举法(概念设计)。针对上述原因,我们可以从这些方面进行改良设计:底座选用上等木料、实用钢、弹簧等材质;鸡腿脚行,造型优美,又便于打扫卫生,沙发套可用多种布料拼凑成客户喜欢的图案,增强美观性;根据整个装修风格制订边框花纹和颜色,边框根据客户意愿再进行添加;选择同类款项的沙发定期设计,从节约材质、时间等方面来节约成本,降低价格;靠背成拉点设计,增强人体颈和腰部的舒适度,靠垫双面设计,可以换摆法和心情;靠边设计灵活扶手,单人位可旋转,整个结构可以随意拼凑成床等,方便实用。(4)通过对沙发进行的改良设计目前已经广泛实用,同时也证明这些设计方法是可行的。

由此可见,产品创新设计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发现问题、研究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更多的实例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能力,指导学生详细运用缺点、希望点列举法,创新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

产品设计详细方案范文4

1 产品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现存问题

1.1 基础课程教育与专业课程脱节

目前,国内产品设计专业多数设置在艺术设计学院,多个设计类专业并存。基础课程的设置往往是通用式的素描、速写和色彩,并没有针对产品设计专业的特点,去训练学生对产品内部结构的把握能力和整体塑造能力。这种万金油式的教育,使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设计课程之间衔接不到位;同时,由于总学时的限制,产品设计专业的许多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被勉强塞进后两年,学生没有机会接受系统的专业基础教育[1];另外,许多院校受实验条件的限制和实践基地的缺乏,材料与工艺、产品模型制作、模具制作工艺等课程仅仅停留在纸上谈兵阶段,学生的实践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锻炼。

1.2 设计理论与专业设计课程呈割裂状态

设计理论课的教学因学时和上课方式的限制,缺乏设计实践的训练,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专业设计课也因学时所限只是展现了一定的设计方案,而缺乏理论的归纳与总结。因此,学生无法把相关的艺术美学、设计理论、工程技术、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客观地运用到设计之中[2]。

1.3 设计类课程之间存在重置现象

每一门专业设计课程均包括市场调研、设计草图、模型制作、工程制图、方案展示等环节。然而,受课时量的限制,许多设计课程无法深入开展,造成许多环节的缺失,整体学习效果不理想。另外,在教学模式上,许多专业设计课程采用独立的单元制授课方式进行,任课教师要按照教学大纲完成教学计划,需要保持完整的教学体系,这使得该课程与其他课程衔接不够,造成了各专业课程之间的重置现象。

2 基于CDIO教育模式的产品设计专业课程建设策略

2.1 学习借鉴CDIO教育模式

CDIO教育模式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探索出许多丰富的成功经验。首先,明确产品设计是一门艺术与技术交叉、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应该打破应用艺术与纯艺术之间的壁垒,实现艺术与科技的新统一;同时,要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树立专业设计课程与实践课程并重的教学理念,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知识与设计能力的设计师。其次,注重培养学生设计表达的能力,设置产品速写、设计草图、产品设计快速表现、产品设计表现技法等多种形式的手绘课程,以及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产品模型制作等三维训练课程,大大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第三,将设计项目带入课堂,以此来整合学科知识,让学生在设计中探讨设计方法,了解材料工艺与加工流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实践能力、自学能力、交流能力和创新能力。

2.2 组建产品设计专业课程群

产品设计专业需要依托设计学科、机械学科的教学资源,突出科技与艺术的交叉融合,突出以创新为中心、“艺”与“工”相结合,实施基础教学与专业教学并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行、课堂教学与项目教学并行的培养思路[3]。积极打开学科前沿窗口,打造符合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卓越的产品设计专业设计师的教学模式。以齐鲁工业大学产品设计专业为例,在满足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将课程按相互关联度分为造型艺术、设计基础、表达基础、工程基础、设计理论、专业设计、实践教学等多个课程群。其中,表达基础课程群主要针对学生创意思维的表现,设置了设计草图、产品设计手绘技法、计算机辅助产品设计、产品模型制作等课程,借以训练学生的手绘、软件和立体模型制作能力;专业设计课程群分为家居生活用品设计和交通工具设计两个方向,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组班上课。在学时安排上要结合实际需要进行系统整合,重点提高学生的手绘表现能力、计算机软件操作能力、模型制作能力、设计思维创造能力、设计交流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

2.3 增设中国传统文化类设计课程

增设中国传统文化类设计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远离抄袭与模仿。课程设置上,除了开设西方设计文化类课程拓展学生国际化的视野,同时可适当增设中国设计文化类课程,让学生积极参与,培养民族文化情操,提升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例如,齐鲁工业大学产品设计专业结合齐鲁文化的地域特色开设了《旅游产品设计》课程,在山东省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中屡次获得优异成绩,也得到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许多设计方案已被有关企业或机构采用。开设特色课程形成自身办学特色。产品设计是一个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交叉学科,专业办学特色尤为重要,有特色才能有生命力和竞争力。要结合地方特色优势开设相应的特色课程,这样不仅形成专业办学特色、提高专业竞争力,还可以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2.4 校企双方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共建实践课程

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实践课程的设置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既要安排高校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详细了解相关产品的设计程序与方法,积累丰富的设计经验,又要聘请企业资深设计师担任兼职教师,进入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实际课题的设计训练[4]。邀请企业参与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以及课程设置环节,共同设立校企双方互利的实践课程,形成“高校+企业”的联合培养方式。

3 基于CDIO教育模式的学生能力培养

3.1 创新能力培养

产品设计创新能力,就是指运用创造性思维开拓性地解决产品设计中的问题。欧、美、日等先进国家的产品设计教育十分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他们提倡多元化的设计形式,反对模仿和抄袭。课堂教学强调师生互动和引导式教学,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思考、实践、交流的时间,为创新能力的培养奠定了良好基础。鉴于CDIO教育模式的成功之处,我们在上课方式上要杜绝满堂灌、照本宣科的现象,应该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去独立思考、相互交流、消化所学的知识,让学生不仅注重对基础知识的传承与掌握,更要培养独立思考、开拓性创新的能力[5]。

3.2 交流能力培养

产品设计专业的学习,由于其多学科交叉的特性和产品设计流程的需要,交流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课堂上,在专业学习方面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需要交流,走上工作岗位,设计师与设计师之间需要交流,设计师与客户之间需要交流,可以说交流无处不在。总之在设计方案形成的过程中设计师不仅需要好的创意还需要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在设计方案面对客户时,设计师还需要将设计方案完整地展现出来让客户认可并接受该方案。这种交流不仅是语言的准确表达,还需借助设计草图、产品效果图、工程制图,甚至是精细的产品立体模型。这就要求一位合格的设计师,不仅具有开拓性的创意思维能力,其手绘表达能力、計算机建模与渲染能力、立体模型制作能力都要具有相当的水平。产品设计的过程就是交流的过程,通过交流设计师可以扩充和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完善自己的设计方案,从而设计出打动客户的设计作品。

3.3 实践能力培养

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生既要掌握充分的理论知识,又要拥有学以致用的能力。国外大学课程设置了大量的专业实践内容,并且大多数学校具有较好的实习基地,甚至有些课程直接到企业授课,学生成绩由企业或实习基地来评定。国内的产品设计专业,实践课程课时偏少,评价方式也不够完善,导致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训练不到位。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设备资源和人力资源,最大效率的满足教学需求,力所能及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4 结语

产品设计详细方案范文5

关键词:角色模型 产品设计 家具设计

一 引言

家具设计是工业设计专业的主干专业课之一。在作者所在的院校,家具设计是产品设计(二)的教学内容,该课程安排在大学三年级的上半学期。其目标主要是通过完整案例的设计,使学生掌握产品设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掌握市场调研、设计定位和用户研究的方法,并能在实际设计中予以应用。在以往的产品设计课中,由于大多为虚拟项目,没有真实的用户,学生并不重视调研,出现调研与设计脱节,甚至先设计后补做调研的情况。而在方案设计中也仅凭个人经验和直觉围绕产品本身展开设计,在目标用户与设计结果之间没有建立起应有的联系。为避免这种情况,在此次家具设计课程中引入了角色模型(Personas)的概念,用以引导学生的设计。

二 基于角色模型的产品设计

(一)何为角色模型

角色模型(Personas)的运用源于戏剧中的角色描写(character description)。文学创作中的角色创造有一定的原型,而又超越原型本身。为了使角色有骨有肉,会对其外貌特征、衣着服饰、言行举止等进行细节描写。成功的人物塑造,虽在一定程度上带有艺术加工和虚构的成分,但却能够让人觉得是真实存在的,仿佛就是某一类人的典型。基于这样的原理,在产品设计中引入角色模型的概念,在了解目标用户群的基础上,通过塑造一个或多个虚构的人物作为目标使用者,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产品的开发设计。这种设计的方法可称之为角色模型法。

可见,角色模型法是一种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法。但是,相对于传统的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法,角色模型法通过构建角色、设定角色环境、讲述角色故事,形成特定的情境,使目标使用者更加具体形象,在设计团队成员之间也更容易建立起统一的设计目标。

(二)运用角色模型的产品设计的程序与方法

在不同的企业,产品设计的程序不尽相同,但大致上可概括为五个步骤,即:设计调研、分析定位、概念方案设计、方案细化和模型制作。如(图1)所示。

若基于角色模型法进行产品设计,则其一般程序可概括为:

1 角色构建,即人物的塑造。角色构建是在用户调研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进行的。在构建角色之前要先明确设计的目标群体,通过访谈、观察、问卷调查或桌面调查(desk research)的方法收集目标用户的资料,明确该群体的特征,并找出这一群体的若干典型人物。最后再以其中的一个典型人物为蓝本,结合该目标群体的共同特征构建角色,对角色进行深入刻画。刻画人物的角度没有定律,可根据人物特色和产品开发的需求而定。

2 根据角色定义产品,即进行产品定位。产品定位包括根据角色的使用需求确定产品的使用情境和基本功能;根据角色的生活方式定义产品的视觉形象等。产品使用情境与基本功能的定位,通常是用一系列关键词或短语、语句表示,也可以依据5W2H法,快速设定产品化的条件:

Who――为谁设计?

Where――在什么场合使用?

When――何时使用?

Why――为什么设计?

What――做什么?

How――怎么使用?

How much――达到怎样的水平或标准?

而产品视觉形象的定位可以用情绪模板、材料模板、色彩模板、风格模板等将产品的材料、色彩、形式风格等构想具体化。

3 进行产品概念构思,其目的是将产品属性可视化。主要是根据产品定位,借助各种创造技法如头脑风暴法、联想法、仿生法、类比法等进行功能方式的创造,用草图的方式探索可能多的产品的功能、形态创意。

4 方案选择和细化。对概念方案进行初步的筛选或方案之间的重组整合,选出几个方案进行细化发展。这一阶段要进一步明确产品的特征,并且要对照角色特征,反复进行方案的调整。方案的发展主要用详细的草图对细节进行推敲,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产品3D建模和渲染。同时要初步确定产品的工艺方案(CMF proposal),包括产品的外观色彩、材料、加工方法等。

5 模型制作。通过制作比例模型,可以进一步检验设计,并根据需要对产品进行人机测试、功能测试或用户测试,以便根据测试结果对设计进行调整,并准备结构设计和样品试制,直至生产准备。

由此可见,角色模型法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设计调研和分析定位阶段,进而影响概念方案的设计和后续方案的发展,从而影响最终的设计结果。

三 家具设计教学实践

此次课程为期6周共72学时。参加的学生数共19人,分为6组(每3至4人为一组)。课程项目为虚拟项目,要求分别自定目标群体,并为该群体设计一组家具。为了使学生避免以往常见的凭个人主观想象进行方案设计的情况,决定尝试用角色模型法指导学生的设计,以期培养学生以使用者为中心的设计意识。因此,在讲授角色模型法之后,学生就围绕项目要求,根据角色模型法的一般程序展开设计。课程的教学也是围绕项目的进度进行讲解与辅导。

这里以其中三组作品为例,介绍角色模型法在家具设计中的应用,重点介绍角色构建、产品定位、方案设计与实物模型效果。

(一)第一组作品

1 角色构建

(1)目标群体:年轻小资白领,年龄:25-30岁。

(2)角色模型:Lina,女,27岁。

(3)角色描述:

作家、平面模特、自由职业。

在中国念完高中后随父母移居日本。

现在中国独自生活,工作的随意性让她有很多的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喜欢恬淡自然的生活,标准的80后文艺青年。喜欢的服饰、物品、风格都来自她一切尊崇自然的生活态度。如(图2)

(4)角色生活故事:通过“Lina的一天”来描述角色典型的衣、食、住、行、娱乐、工作等活动。(图3)

早上8:00,空气清新的早晨,打开窗台上老式的收音机,听着深深浅浅的音乐,穿着舒适的棉麻质衣服。名牌?时尚?我不知道怎么定义。我只是选择适合我的生活方式的。

早上8:00至16:00,我喜欢干净、舒适、有质感的生活。即使工作中也不例外。微黄的台灯,牛皮纸包的本子和窗台上的野菊,会让我心情愉快地完成一天的写作。

下午16:00至18:00,昏昏沉沉的下午,非常适合一个人安静地喝茶看书。看着香炉里探出的一缕青烟,立柜上某个城市买回来的小摆件,墙角喃喃私语的花草,一切静谧中,思绪却热闹非凡。

我认为追求自然,还原自然是生活的本质。金钱、名利都不是我在乎的,我的能力足够支付我的生活所需。侍弄花草、拉手风琴,我都不是专业,但又有什么关系呢?偶尔天气晴好,我会带上心爱的相机,行走伫立于闹市,记录他们的一切。

从这样的描述中,我们不仅能够看到角色人物所使用的物品和选择物品上的风格倾向,从她一天的工作和活动中也不难体会到人物的性格、品位、生活态度,从而为产品的设计定位提供依据。

2 产品定位

在角色构建的基础上,根据角色人物的生活方式,将所设计的一组家具定位为“由椅子、茶几和搁物架围合成的轻松的阅读空间”。并且进一步从材质、色彩和风格几个方面进行家具视觉形象的定位。如(图4)

(1)材质:实木,有质感。根据人物崇尚自然,追求传统自然而舒适的生活的特点,可选用的材料包括实木,皮革,藤,竹,陶瓷,玻璃,棉麻等。

(2)色彩:淡雅,有格调。选用天然的木色,淡黄的灯光,干净的白色,清新的黄绿,温暖,朴实淡雅,清新自然;整体感觉干净,色调统一,有格调。从人物的生活环境和喜欢的生活用品中提炼颜色,也可以作为设计方案配色的参考。

(3)风格:简约,有品位。简约风格就是简单而有品位。这种品位体现在设计上的细节把握和推敲。在制作上更要求精工细作。

3 方案设计与实物模型效果

在产品定位的基础上,进行方案设计。设计构思阶段会产生多个关于功能与形态的草图方案,但是必须围绕“角色模型”与“产品定位”进行筛选,从多个草图方案中选择一个或多个进行整合细化。再根据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1:1的实物模型。从实物模型的效果上看,整体造型风格统一,符合预设的产品视觉形象,与角色人物的关联度较好。但是由于学生的能力所限,在细节的把握与处理上还不够到位,还可以进一步的改进完善。如(图5)

(二)其他两组作品

其他小组的设计也是围绕角色模型法的程序展开,分别进行角色构建、产品定位与方案设计。

1.根据角色人物喜欢阅读、上网、喝咖啡的习惯而设计的一组家具,包括:搁物架、椅子和边桌。如(图6)2.根据角色人物喜欢自由的生活方式而设计的沙发和茶几。这组沙发可以根据需要自由组合,而且其中的一件沙发也可以变为茶几,使用方式比较灵活多变。如(图7)

产品设计详细方案范文6

关键词:工业设计;理性思维;依据

工业设计通俗来讲就是设计者将材料、结构、形态、色彩、表面加工及装饰等赋予产品,使产品在符合人们使用需求的基础上兼具特色。人们常用“创意”一词来形容设计,对工业设计而言,往往不是单纯的创意,而是有依据的创意。工业设计注重“依据”,其从来都不是一个可以随意想象,依靠主观感受,拍脑门就出来的东西。工业设计所包含的不仅仅是光影色彩与形态表现,更多的是理性思维与逻辑推理。本文将从宏观角度论述工业设计中理性的光芒。

工业设计处处体现“依据”的重要性。其理性的依据贯穿于整个工业设计全过程,工业设计宏观来讲包含三个工作阶段,即产品设计前期的设计调查工作,产品具体方案设计工作以及产品设计效果的评价工作,每一个阶段都充斥着科学理性的思维方式以及工作方法。

在设计一项产品之前,需要进行大量的调研,不仅要调查现有市场、现有产品,还要调查未来市场、未来产品。现有市场调查较好理解,那么如何调查未来产品呢?就是调查产品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就是调查人,调查人的各方面需求,调查人的生活方式,并将之体现在产品设计中,并利用产品设计反过来引导人们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整个工作过程中,涉及到产品影响因素的总结分类,调查问卷的合理设计,调查人群的恰当选择以及调查结果的科学分析等等,同时要兼顾到各工作内容之间的关系。如何才能使设计调查工作高效而可靠,那就必须要运用逻辑的思维方式,科学的解决方法,乃至量化的数据来保证其结果的有效性以及可信度。

其后产品的具体方案设计工作是以前期设计调查结论为依据来展开的。这个过程要兼顾产品内外、市场、成本、服务等多方面因素,工作内容最为复杂,涉及的人员以及工作方面也非常广泛,这便需要详细严格的团队分工协作,进度安排以及问题的协调处理。对于设计管理者来讲,涉及到设计管理的诸多方面,要协调多方面问题,必然需要一个科学理性的安排。

对于工业设计者来讲,要保证产品的设计是真正从使用者以及生产者双重角度出发,即符合用户需求又满足企业要求,这同样需要理性的思维过程与解决方法。工业设计者要先于工程师摘清楚结构、材料与造型工艺的关系,市场、受众与形态色彩的关系,功能与不同受众的关系,以及所有这一切与成本、进度的关系,因果分明,层次清晰,并考虑一切可能产生的问题、缺陷,及时弥补完善,哪怕一个细节都做到有据可依,有理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