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有机化工生产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有机化工生产技术范文1
关键词:双孢菇;工厂化生产;隧道一次发酵;隧道二次发酵;高产优质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2-03-0035-02
双孢菇工厂化栽培是指根据双孢菇生物学特性,利用现代工程技术和先进机器设备,自动控制双孢菇生长发育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环境条件,不受季节限制周年生产双孢菇的栽培方式。它是国际上迅速发展的一项食用菌栽培方式,特别在美国、荷兰、日本等发达国家,双孢菇栽培均采用工厂化生产,而且专业化和机械化程度很高。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的双孢菇生产单位也引进了国外的先进设备和技术,并结合当地生产条件创新应用,因而各地的生产技术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笔者作为科技部“三区”科技人才,在安徽阜阳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参加了《利用农业废弃物工厂化生产双孢菇高产技术研究》科研项目,在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基础上,结合本地条件,利用小麦秸秆和鸡粪等农业废物工厂化生产双孢菇,单产达25~30kg/m2,成品率达85%。本文现将双孢菇高产优质工厂化生产技术介绍如下:
1 原料选择与配方
双孢菇属于异养型腐生真菌,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全部自培养料,因此培养料是双孢菇赖以生存的基质,培养料的好坏直接影响双孢菇的产量和品质。培养料质量好,双孢菇产量高,菇体肥壮,品质好;培养料质量差,双孢菇产量低,易出现薄皮菇,质量差。而培养料质量的好坏又与培养料原料的选择和配方密切相关。培养料原料的选择不仅要满足双孢菇菌丝体生长必需的碳、氮及多种矿物质和部分维生素类物质,而且要求以上各种物质特别是碳、氮要有适当的比例,即C/N比。若培养料氮素过多、碳素过少,会导致培养料发酵过程中游离NH3难以排除,播种后菌丝体生长受到抑制,甚至菌丝不能萌发;若碳素过多,氮素过少,不利于发酵过程中有益微生物的繁殖,堆温偏低,不仅延长发酵时间,而且影响培养料发酵的质量。一般认为培养料原料的碳氮比达30~33∶1,通过隧道一次发酵和二次发酵,培养料的碳氮比达16~17∶1比较适合双孢菇生长发育的要求。
该项目选择新鲜无霉变的优质小麦秸秆和鸡粪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的豆粕、石膏等为辅助原料,麦秸的有机质分解与鸡粪的NH3转化有机结合,不仅保障了培养料的养分含量,而且可以改善培养料的理化性状,同时循环利用了农业废弃物,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荐配方如下:配方一:麦草35t、鸡粪45t、石膏3t、豆粕2t;配方二:麦草35t、鸡粪45t、石膏4t、豆粕3t尿素0.2t。其中:麦草和鸡粪的含水量分别为17%、70%。
2 隧道建设
发酵隧道是双孢菇工厂化生产的一项重要设施,隧道建设是双孢菇工厂化高产优质的一项关键技术。隧道的大小要与出菇房的栽培面积相匹配,每个隧道的长、宽、高应根据单个出菇房的栽培面积而定,通常一个发酵隧道的一批培养料提供一个出菇房的栽培用料,隧道的高度不仅考虑料堆大小或高度,还应考虑进出料O备操作方便,一般5m左右。发酵隧道的个数要与出菇房的个数相匹配,如果隧道个数或一次发酵量不足会影响菇房利用率,降低产能。
本项目建设栽培床面积626m2的出菇房12个,配套建设长、宽、高分别为23m、6.4m和5.5m的一次发酵隧道和二次发酵隧道各一个,可一次性发酵培养料原料80~90t。一个二次发酵隧道,每月生产4批料,可供4个出菇房的栽培用料。一个二次发酵隧道每90d生产的培养料提供12个出菇房的栽培用料,刚好是双孢菇栽培的一个周期,充分利用了隧道和菇房。
隧道的自动化通风系统是隧道建设的关键部分,是保证一年四季对隧道内培养料进行均衡通风和控温的核心设备,所用离心风机的性能与通风管道风嘴密度和大小及隧道底面的通风结构相匹配,才能保持适宜的风速在料中均匀通过,使发酵均匀完全。通风能力过大造成能源浪费,并影响培养料发酵质量,通风能力过小,料堆内氧气不足,同样影响发酵质量。
3 培养料发酵
3.1 一次发酵工艺流程和技术要点 发酵前先用机械松散粉碎原料,然后用水浸泡2~3d,浸泡过程中翻动2~3次,使其充分吸水。浸泡好的原料捞出淋水后进入一次发酵隧道进行一次发酵,发酵时间11~12d。(1)将麦草和鸡粪加水搅拌均匀,捞料进一次发酵隧道并均匀加入石膏。(2)翻料转隧道调节培养料含水量。(3)翻料转隧道加豆粕调节培养料含水量。(4)翻料转隧道调节培养料含水量,进入二次发酵隧道。
3.2 一次发酵后培养料感官和理化指标
3.2.1 感官指标 培养料浅褐色,可看到少量的放线菌;手紧握可滴2~3滴水,手指搓稍发粘;稍有臭味,有明显的氨味。
3.2.2 理化指标 水分72%~75%;pH值8~8.5;含氮量1.8%~1.9%;氨气0.3%~0.5%。
3.3 二次发酵工艺流程和技术要点 一次发酵好的培养料进入二次发酵隧道,经过巴氏灭菌和嗜热培养,进一步消灭杂菌和害虫,使有益微生物迅速繁殖生长,进一步分解和转化培养料养分,同时排除培养料内的游离NH3,使培养料的综合指标和理化性状更适合双孢菇生长,发酵时间7~8d。(1)提温到55~58℃保持8h,杀死病原菌和害虫,即巴氏灭菌。(2)降温到48~50℃,保持5~6d,控温培养有益微生物,即嗜热培养。(3)提温到52℃,保持8h后检测NH3。(4)用8h降温到30℃以下准备播种。
3.4 二次发酵后的培养料感官和理化指标
有机化工生产技术范文2
关键词 蔬菜;无公害化生产;优势;技术规范;重庆;奉节
中图分类号 S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6-0077-02
高山蔬菜是指利用海拔500 m以上高山的凉爽气候条件,进行春夏菜延后或秋冬菜提前栽培,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商品蔬菜。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城市人口越来越多,城市蔬菜的无公害化供应显得越来越重要。
1 奉节县高山蔬菜无公害化生产优势
1.1 气候资源优势
奉节县位于重庆市东部,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春早、夏热、秋凉、冬暖,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境内山高谷深,海拔高度变化很大,受地形地貌影响,垂直变化较为明显,形成典型的立体气候。年均气温海拔600~1 000 m的地区为13.7~16.4 ℃,1 000~1 400 m的地区为10.8~13.7 ℃,高于1 400 m的地区
1.2 土壤资源优势
奉节县地带性土壤为黄壤,全县农业土壤有水稻土、冲积土、黄壤、石灰岩土等。高山山间平地的土壤土层深厚,土壤疏松,有机质含量高,酸碱度适中,病虫害少,能够满足绝大部分蔬菜特别是茄果类和十字花科类蔬菜生长发育的要求。
1.3 生态环境优势
奉节县是重庆市3个无酸雨县之一,工业不发达,无“三废”污染,空气清新,水质清澈,农作物生长自然隔离条件好,适宜生产优质无公害蔬菜[1]。
1.4 蔬菜反季节和淡季供应优势
通过合理的品种选择和适期播种,高山蔬菜能够实现春夏菜延后或秋冬菜提前等反季节供应市场,如春夏季大白菜能够在春夏季供应市场;冬季嫩豌豆能够在冬季供应市场等;高山大部分蔬菜能够在7—9月市场蔬菜供应淡季供应市场。
2 无公害化生产技术规范
2.1 地块选择、整理及施基肥
栽培地块的选择原则是根据不同蔬菜品种、地块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市场需求等因子进行综合分析确定。要求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灌良好的砂质土壤或壤土,3年以上没有种过同科蔬菜品种的田地。喜阳性蔬菜宜种植在东坡、南坡、东南坡,喜阴性蔬菜宜种植在东北坡[2]。一般在海拔500~1 200 m的水稻田和旱地均宜种植高山蔬菜,但不同蔬菜品种,对适宜栽培地块的海拔高度要求不同。例如海拔500~600 m,可种植高温型蔬菜品种,如夏季甘蓝、春夏季结球白菜、西瓜等;海拔600~800 m,可种植中温型蔬菜品种,如辣(甜)椒、四季豆、黄瓜等;海拔800~1 000 m,可种植低温型番茄、西芹、茭白等;海拔1 000 m以上的高寒山区,可种植特色耐低温型反季节蔬菜,如甘蓝、四季豆、萝卜等。要早翻、深翻田块,做深沟高畦。畦的宽度决定于不同蔬菜品种,一般连沟畦宽1.2~1.4 m,畦沟深25~30 cm。栽培地块四周要挖好排水沟。同时,在畦中间开沟,分别施厩肥、复合肥、钙镁磷肥(或过磷酸钙)22 500~45 000、450~600、450~750 kg/hm2。
2.2 茬口安排
一是为了减轻蔬菜病虫危害,要与不同科蔬菜进行轮作;二是必须根据市场需要合理安排,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经济效益。对于净作为主的蔬菜园主要茬口方式是菜菜间套种和菜菜轮作种植,茬口选择的原则主要是防止同科蔬菜进行连作,间套作主要是藤蔓搭架蔬菜品种如四季豆、豇豆、丝瓜,间套种植矮杆蔬菜品种如辣椒、萝卜、生姜等;对于粮菜混种地区茬口的选择原则主要是提高复种指数,提升单位地块的综合经济效益,同时防止同科作物连作。以粮为主的栽培方式采用粮菜间套轮作,粮食作物是主要的栽培作物,单位地块的综合经济效益主要看粮食作物的经济效益;以菜为主的栽培方式采用菜粮间套轮作,蔬菜是主要栽培作物,单位地块的综合经济效益主要由蔬菜的经济效益来体现,提高复种指数可以采用高秆作物间套矮秆作物,如高秆作物玉米间套种植矮秆作物辣椒、萝卜、生姜等[3]。
2.3 选择优良品种
优良品种是高山蔬菜栽培成功和取得高收益的关键,应根据市场需求、海拔高度、土壤等情况,选择适应性强、抗病、耐热、耐贮运、商品性好的品种。一般情况下,低山使用的蔬菜品种都适宜在高山种植,反季节栽培选择品种就要有比较强的针对性,特别是要适应生长季节的气候条件。
2.3.1 春季上市高山蔬菜品种。这类蔬菜品种主要是在前一年的秋冬播种越冬栽培,选择原则是晚熟品种、冬性强、耐低温,耐霜冻、春季上市、不容易抽薹,如晚熟甘蓝、萝卜、白菜、花椰菜、蒜苔等。
2.3.2 夏季上市高山蔬菜品种。这类蔬菜品种主要是在春季播种栽培,选择的原则是早熟或早中熟品种,苗期生长耐低温,后期生长抗高温,不容易抽薹,如早熟萝卜、早熟白菜、叶用莴苣、早熟甘蓝、早熟花椰菜等[4]。
2.3.3 秋季上市高山蔬菜品种。目前,秋季上市是高山蔬菜的最大特色,基本上适合低山栽培的蔬菜品种通过调整播种期或者必要的保护栽培措施都能在高山种植,并分批在秋季上市。品种选择的原则是早熟或者早中熟,要求耐高温、商品性好、高产品种,如夏秋季白菜、夏秋季花椰菜、夏秋季萝卜、四季豆、豇豆、番茄、辣椒等。
2.3.4 冬季上市高山蔬菜品种。高山气温相对低,冬季上市的蔬菜品种比较少,主要是一些夏秋延后栽培蔬菜品种和特色早熟蔬菜品种,品种选择的原则是中晚熟品种、特色早熟品种、耐低温抗霜冻,如晚熟萝卜、晚熟白菜、胡萝卜、晚熟甘蓝、矮生早熟豌豆等[5]。
2.4 适期播种
根据不同海拔高度气候特点、不同蔬菜品种生长发育要求、商品蔬菜上市季节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高山蔬菜播种期,简单地说就是根据气候、品种、上市要求等综合分析,然后推算出该蔬菜品种的适宜播种期。对分批采收的品种如番茄、辣(甜)椒、菜豆等,可适当提早播种,利于延长供应期;对采收期集中的蔬菜如甘蓝、萝卜、大白菜,可以分批播种,拉长上市时间[6];对一些易受低温感应容易出现早期抽薹的十字花科蔬菜如萝卜、大白菜,不宜播种过早。
2.5 培育壮苗
壮苗的主要特征:茎粗、节间短、叶片较大而厚,根系发达,生长势强而整齐,无病虫害。培育壮苗,应掌握几个重要技术环节:一是选择苗床,配营养土。苗床要选择通风向阳、地势高燥、排灌良好、2~3年内未种过同一科作物的地块。苗床做成深沟高畦,营养土为稻田土或非同科作物菜园土加腐熟有机肥堆制30 d以上;二是进行种子处理。播种前精选种子,进行必要的物理或者药剂处理,进行种子消毒;三是催芽播种。通过浸种使种子吸足水分,在适宜的温光条件下催芽,当有80%种子出芽后播种,以保证出苗率;四是加强苗期管理,苗期管理主要是苗期温度、水分和病虫管理。低温时覆膜保温,高温时揭膜降温,苗床发白时及时浇水施肥,并提前做好病虫害防治。
2.6 定植
定植前1周,加强通风和控制水分,开始炼苗;定植前一天苗床浇足水分,并用药剂防治病虫害;注意带土带药定植,尽量减少根系损伤,定植前2~3 d揭膜。根据蔬菜的品种特性、栽培方式、田块肥水情况确定栽植株数。一般来说,同一个蔬菜品种,在土壤肥沃、灌溉条件好的地块栽植株数应适当少些。注意栽植深度以子叶节为宜。栽得过深,新根系难发生,易造成僵苗;栽得过浅,土壤干旱时,易使上层不定根和侧根干枯死亡。定植后,用5%~6%稀腐熟人粪液浇入定植穴。
2.7 田间管理
2.7.1 肥培管理。注意中耕除草。有条件的,可于畦面覆草或者覆盖地膜,在苗期调节土壤温、湿度;在高温干旱季节,注意降低地温。及时搭架、整枝。番茄、黄瓜、四季豆等蔬菜要及时搭架,可用长2.5 m左右竹竿搭“人”型架,同时要及时摘除老叶、病叶,加强通分和透光,提高坐果(荚)率。肥水管理实行少量多次、适量施氮肥、多施磷钾肥、坐果后重施肥水的原则。根据不同作物、植株长势、田的肥瘦、坐果情况等因素追肥。及时灌水,雨后及时排水。实行人工辅助授粉,即采摘当天的雄花,去花瓣后直接套在雌花上,使花粉自行散落在雌花柱头上。
2.7.2 病虫害防治。选择抗病品种,严格种子消毒,合理轮作方式,及时清洁田园,科学施肥,及时整枝,摘除病叶。必须选择化学药剂时,应选低毒、低残留农药;操作时要严格按农药使用规定执行,严禁乱用药以及用药后未到安全间隔期就采收上市。
2.8 适时采收
根据不同种类商品菜要求适时采收,一般甜椒在花后1个月青熟期时采收;门茄适当早采;茄子在花后20~30 d采收;黄瓜在花后7~10 d即可采摘,根瓜要及时采摘;瓠瓜在谢花后13 d左右采收;菜豆在花后10 d左右即可采收。采收时间宜在早晨、午后或傍晚,采收后要剔除病虫果、畸形果、烂果,然后进行分级包装。
3 参考文献
[1] 邹桂花,高旭春,洪香娇,等.山地蔬菜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园艺,2006(11):25-26.
[2] 周春香.高山蔬菜种植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21):54,57.
[3] 张绍文,刘军.实现蔬菜无公害化生产要从改善栽培条件抓起[J].农家参谋,2003(1):4.
[4] 谢绍军,毛卓生.发展无公害蔬菜的策略探讨[J].农业网络信息,2007(5):219-220.
有机化工生产技术范文3
关键词:优质肉牛;育肥技术;生产程序
中图分类号:TS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5-0297-1
2007年,我们承担了市科委下达的《优质肉牛最佳生产程序的设计及规范化模式研究》项目以来,在全局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已经超额完成项目合同中的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现将项目研究的技术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1 项目合同经济技术指标完成情况
1.1增重速度与屠宰指标
根据150头牛试验统计结果,7-18月龄平均体重551.19kg,日增重1206.77g,比合同指标高6.77g,棉籽粕组试验牛平均体重548.4kg,日增重1208.03g;菜籽粕组牛平均体重547.19kg,日增重1204.76g,豆粕组牛平均体重558.7kg,日增重1206.06g;混合料组牛平均体重550.8kg,日增重1207.7g。据我们的购牛单位东丰县、西丰县两家客户调查,出栏的肉牛屠宰率已达到57.5%,净肉率为50%,超过合同指标。
1.2饲料报酬
舍饲期间(240d),平均每头牛总增重289.64kg/头,其中棉籽粕组头均增重289.9kg:菜籽粕组头均增重289.1kg;豆粕组头均增重289.5kg;混合料组头均增重289.84kg。棉籽粕组每增重1kg需精料4.96kg;菜籽粕组增重lkg需精料4.56kg;1K粕组增重1kg需精料4.41kg:混合料组增重lkg需精料4.59kg。
1.3盈利
1578.1元/头牛。
2 技术先进性与技术关键
2.1技术先进性
17-18月龄牛体重平均551.19kg重,居省内领先地位。
本项目研究的目的:一是利用在较短时间内,犊牛在群体舍饲环境条件下充分利用当地条件,采取精、粗料适当搭配,生产高档出口牛肉,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高收入,提高养牛经济效益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对高档出口牛肉的质量要求严格,不准喂无机盐类预混料和激素添加剂。本项目试验研究是对生产出口肉牛的一次探索;二是本项目试验研究分成四个试验级,一个对照组,实践证明,棉籽粕、菜籽粕养肉牛增重速度和豆粕组牛、混合料组牛相差不明显,为今后本地养优质肉牛开辟了蛋白饲料资源,可以解决豆粕价格昂贵的实际问题。
2.2技术关键
(1)配制混合精料中,要根据当地的饲料资源情况配制出营养均衡的饲料,采取精粗饲料结合,饲料要多样化,不但能促进肉牛食欲,而且还能提高饲料利用率。
(2)犊牛强度育肥如饲料中添喂酒糟时要增加AD3的用量,否则有的牛在同样舍饲条件下,易发生代谢性疾病(关节粗大、骨质疏松)。
(3)严格按饲养工艺的要求进行。
(4)从肉牛体重增重的速度看,小公牛比阉牛快,本试验研究,我们虽然没有搞阉牛对照组,但我们去西丰肉牛屠宰场调查过,牛肉产量可以提高7 9%。
3 幼龄牛育肥技术要点
3.1待育肥牛的选择
3.1.1品种选择优良品种的杂种牛或三元杂交牛(角短直、头大而方、胸阔、腿高粗大)的公牛。3.1.2年龄与体重育肥牛月龄应是7-9个月龄,体重应达到200300kg左右,从实践看肉牛增重最快在350-450kg之间。
3.2育肥牛的饲养管理
(1)购回的犊牛先进行检疫、防疫注射、药浴和驱虫等项技术处理。观察饲养10-20d以后,转入育肥牛舍。
(2)牛舍的建筑:该场的牛舍为封闭双列式牛舍。严寒季节(1月份)舍内温度零下1-2℃,最高5-8℃(门窗关闭),每头牛床位面积约2m2。从实践看牛的床位面积应大些,有利于肉牛休息和增重。
(3)育肥期:一阶段需30d;第二阶段需60d;第三阶段90d;第四阶段60d。
(4)饲养方法:该场饲养150头肉牛,分成四个试验组,全部实行舍内饲养。采取精料限量、精粗料混合饲喂。一年四季都喂三遍牛。早6点、午12:30、晚18:30,每天坚持喂完料后,必须间隔1h再饮水。每个饲养员养牛50头。
(5)冬季牛舍内环境实行人工调控。
实践证明,冬季牛舍内温度在-1-8℃,牛粪基本不冻,肉牛增重速度并不减慢。平均日增重1068.7-1 135.9g,有的夏洛来杂种牛日增重1350-1500g,这说明牛的抗寒能力是比较强的。冬季牛舍内相对湿度较大86-88,我们在牛舍房顶开70×70(cm)排气孔六处,牛舍要早开门(排气),晚上早关门(保温)。这种人工调控牛舍内小环境是行之有效的办法,有利于降低牛舍内的湿度,有利于有害气体排出。在这种环境条件下,肉牛长势很好。
4 本项技术的应用前景及建议
(1)本项技术要求饲养管理条件不高,饲料条件也不苛刻,因此,在本区内可以推广这项技术。特别是本地区秸秆饲料资源丰富,能量饲料、蛋白饲料以及酿酒副产物都很充足,如大力推广这项技术,可以提高牛肉产量,改过去农村卖小牛不挣钱的做法,增加养牛整体效益。
(2)本项技术的推广可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如养肉牛是为了出口,可增加精料的投入,面对国内市场,可以继续以粗饲料为主,适当给些精料也可以达到育肥的目的。在饲养方式上也可以采用放牧和舍饲相结合的办法。
(3)从实践看,推广这项技术养肉牛最佳出栏体重在450500kg,体重超过500kg,饲养时间过长,可出现有少数牛表现厌食,增重缓慢或不增重,尤其是在炎热季节更为严重,因此要掌握好肉牛最佳出栏时期和体重,是提高效益的主要手段。
有机化工生产技术范文4
【关键词】高职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 职业特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3C-0175-02
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是许多工业类职业院校的重点建设专业,也是三学期制教改试点专业之一,因此有必要对本专业及与之配套的课程体系进行综合性、一体化的重点建设。把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结合起来,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建设为载体,加强师资队伍、实训条件的建设,进一步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体系改革。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梯队、教材建设、教学效果等方面能有所突破,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广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一、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对应职业技术领域职业岗位及能力分析
通过调研,企业可为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毕业生提供的职业岗位主要包括:化工生产操作、化工DCS操作、化工制图与设计、化工产品检验、化工设备操作及维护、化工安全管理、化工产品营销、车间管理等岗位。其中化工工艺操作、化工产品分析是目前化工企业的急需岗位。
专业工作技能可分解为基本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和通用能力,具体如图1所示。
二、化工生产企业技术人才的现状及人员素质要求
(一)企业技术人才的现状
目前,石化行业最为突出的矛盾仍然是从业人员总体素质难以满足整个行业发展的需要。由于企业岗位设备的更新换代及生产水平的全面提高,对现有技术工人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加上在岗技术工人知识水平、能力尚未更新,而新的技术工人培训滞后等原因,使得从业人员总体素质离企业的需求还存在着不少缺憾和不足。
(二)培养目标及人员素质要求
根据化工职业岗位群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为:服务广西区域经济发展,适应化工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牢固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及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化工生产技术的基本原理、专业技能和研究方法;具有从事化工生产的控制与管理、化工产品和过程的研究开发、化工产品的销售与管理,具有化工岗位群的职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具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在化工生产第一线从事技术应用、技术管理、技术服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高职毕业生不但要懂得某一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更应具有岗位群所需要的生产操作和组织能力,并能在生产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组织管理,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掌握必需的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同时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实干、创新、创业精神。
三、制定具有职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教学计划
课程体系的构建应坚持必需、够用以及实现“高素质+高技能”的原则。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化工总控工的职业资格标准,形成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的课程体系。在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方面具体围绕以下五点设置课程体系:生产技术操作能力;工艺设计和技术改造能力;新产品开发能力;产品质量监控能力;生产技术管理能力。在理论知识够用的同时强化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课时达50%以上。
1.本专业实行多学期制教学安排,第一学年与第二学年各三个学期,秋季学期19周,春季学期15周,夏季学期5周,秋季与春季学期主要安排专业理论知识教学与校内模拟技能实训等教学活动,夏季(短)学期主要安排校外实践及校内综合实践、专业技能考证教学活动,第三学年设置两个学期,主要安排毕业设计、综合实践及顶岗实习教学活动。具体技能项目、能力、岗位见表1。
2.综合历届教学计划实施效果分析,考虑本专业的实训特点及现代化操作的要求,强化化工单元及工艺仿真课程教学;结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发展重点,强化化工单元操作技术、有机化工生产技术课程,使培养的学生服务广西经济。专业课程体系见图2。
(二)重点建设化工单元操作技术及有机化工生产技术两门专业特色一体化课程
一体化课程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法,要求任课教师把理论课和实训课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教学重点放在技能训练和技能培养上,突出动手能力操作实训,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及仿真室开展典型化工单元操作实训及模拟生产现场进行化工单元及生产工艺的DCS控制操作,把教学内容落实到化工岗位技能的培养上。
一体化课程采用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典型任务为载体,设计实施项目化教学方案,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能力培养、技能提高的人才培养模式。在真实的生产现场完成部分课程内容的教学与实习,结合校外实训基地的生产情况设置综合实训项目,力争做到实训基地就是课堂,使课程与企业生产零距离。
四、教材建设
加强教材建设。两门核心课程化工单元操作技术、有机化工生产技术采用项目化、一体化的自编教材;化学实验技术、化工技术开发实验、管路拆装实训、化工绘图实训、岗前技能培训等实训课程采用适应本地经济发展与企业需要的自编教材;其他均优先选用突出专业特色项目化、一体化的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五、实验条件的改善
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条件。重视实训项目的开发,编写符合职业岗位群的实训教材;与企业开发合作项目,通过开发横向课题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加强职业技能鉴定站的建设,从设施技术条件、设备数量、培训机制等方面为学生取得职业资格创造条件。继续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创新校企合作方式,在企业内建设“工学一体化”教室,聘请企业的能工巧匠上课,这样学生既学到了够用的理论知识,更掌握了过硬的实践技能。
有机化工生产技术范文5
【关键词】三聚氰胺;物理化学性质
食品和饲料工业蛋白质含量测试方法通常是通过测定含氮量来确定的,蛋白质的含氮量一般不超过30%,而三聚氰胺的氮量为66%左右,所以三聚氰胺也常被不法商人用作食品添加剂,以提升食品检测中的蛋白质含量指标。我们来从五个方面来认识三聚氰胺:
一、三聚氰胺的组成和结构
三聚氰胺,是一种三嗪类含氮杂环有机化合物,重要的氮杂环有机化工原料。简称三胺,分子式C3N6H6、C3N3(NH2)3,分子量126.12。其结构简式为:图1
二、三聚氰胺的物理化学性质
三聚氰胺性状为纯白色单斜棱晶体,无味,密度1.573g/cm3(16℃)。常压熔点354℃;快速加热升华,升华温度300℃。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极微溶于热乙醇,不溶于醚、苯和四氯化碳,可溶于甲醇、甲醛、乙酸、热乙二醇、甘油、吡啶等。低毒。在一般情况下较稳定,但在高温下可能会分解放出氰化物。
呈弱碱性(PKb=8),与盐酸、硫酸、硝酸、乙酸、草酸等都能形成三聚氰胺盐。在中性或微碱性情况下,与甲醛缩合而成各种羟甲基三聚氰胺,但在微酸性中(pH值5.5~6.5)与羟甲基的衍生物进行缩聚反应而生成树脂产物。遇强酸或强碱水溶液水解,胺基逐步被羟基取代,先生成三聚氰酸二酰胺,进一步水解生成三聚氰酸一酰胺,最后生成三聚氰酸。
三、三聚氰胺的制备
三聚氰胺最早被李比希于1834年合成,早期合成使用双氰胺法:由电石(CaC2)制备氰胺化}(CaCN2),氰胺化钙水解后二聚生成双氰胺,再加热分解制备三聚氰胺。目前因为电石的高成本,双氰胺法已被淘汰。与该法相比,尿素法成本低,目前较多采用。尿素以氨气为载体,硅胶为催化剂,在380-400℃温度下沸腾反应,先分解生成氰酸,并进一步缩合生成三聚氰胺。6(NH2)2COC3H6N6+6NH3+3CO2。
生成的三聚胺气体经冷却收集后得粗品,然后经溶解,除去杂质,重结晶得成品。尿素法生产三聚氰胺每吨产品消耗尿素约3800kg、液氨500kg。
按照反应条件不同,三聚氰胺合成工艺又可分为高压法(7-10MPa,370-450℃,液相)、低压法(0.5-1MPa,380-440℃,液相)和常压法(
四、三聚氰胺的用途
主要用途三聚氰胺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基本有机化工中间产品,最主要的用途是作为生产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的原料。三聚氰胺还可以作阻燃剂、减水剂、甲醛清洁剂等。该树脂硬度比脲醛树脂高,不易燃,耐水、耐热、耐老化、耐电弧、耐化学腐蚀、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光泽度和机械强度,广泛运用于木材、塑料、涂料、造纸、纺织、皮革、电气、医药等行业。
五、三聚氰胺的毒性及检测方法
目前三聚氰胺被认为毒性轻微,大鼠口服的半数致死量大于3克/公斤体重。据1945年的一个实验报道:将大剂量的三聚氰胺饲喂给大鼠、兔和狗后没有观察到明显的中毒现象。动物长期摄入三聚氰胺会造成生殖、泌尿系统的损害,膀胱、肾部结石,并可进一步诱发膀胱癌。1994年国际化学品安全规划署和欧洲联盟委员会合编的《国际化学品安全手册》第三卷和国际化学品安全卡片也只说明:长期或反复大量摄入三聚氰胺可能对肾与膀胱产生影响,导致产生结石。然而,2007年美国宠物食品污染事件的初步调查结果认为:掺杂了≤6.6%三聚氰胺的小麦蛋白粉是宠物食品导致中毒的原因,为上述毒性轻微的结论画上了问号。
在现有奶粉检测的国家标准中,主要进行蛋白质、脂肪、细菌等检测。三聚氰胺属于化工原料,是不允许添加到食品中的,所以现有标准不会包含相应内容。亦即三聚氰胺检测目前并无国家标准。因此,德国莱茵TÜ;V集团参照美国食品化学品法典(FCC)三聚氰胺HPLC-UV定量方法,同时还可采用HPLC/MS检测方法(实验室方法)对婴儿食品,宠物食品,饲料及其原料(包括淀粉,大米蛋白,玉米蛋白,谷朊粉、粮油等)开展三聚氰胺的检测业务,检测结果具备权威性。我国在此次事故发生后很快拿出了《原料乳中三聚氰胺快速检测液相色谱法》国家标准。
【参考文献】
有机化工生产技术范文6
2005-2010年间,中国醋酸乙烯工业飞速发展,产能年均增速达10%;需求年均增速为6.6%。国内醋酸乙烯市场供需格局逐渐由供应不足向供大于求转变,传统生产企业的扩张和煤化工的进入,国内产能增长迅速,截止到2013年,国内醋酸乙烯生产能力为260.5万吨/年,成为世界第一大醋酸乙烯生产国,其中中国石化产能为80万吨/年,约占国内产能的30.1%。2013年,国内醋酸乙烯产量170.5万吨,同比增加3.3%;装置平均开工率65.5%。2013年,尽管国内供应量有所增加,但仍无法满足下游PVA、EVA等装置生产需求,进口量为29.6万吨,同比增长10.9%。出口由上年的0.8万吨下降到0.3万吨,同比减少62.5%。2013年,我国醋酸乙烯表观消费量为200万吨,同比增加4.4%。1963年采用引进的日本可乐丽电石乙炔法技术,北京东方石油公司有机化工厂建成我国第一套醋酸乙烯生产装置(后改为乙烯气相法),随后我国醋酸乙烯的生产稳步发展。截止到2013年底,我国醋酸乙烯的总生产能力已经达到260.5万吨,为世界上最大的醋酸乙烯生产国家。其中采用电石乙炔法的生产能力合计为140.5万吨/年,约占总生产能力的53.9%;采用天然气乙炔法的生产能力为50万吨/年,约占总生产能力的19.2%;采用乙烯法的生产能力合计为60万吨/年,约占总生产能力的23%,采用生物乙醇法的生产能力为10万吨/年,约占总生产能力的3.8%。
2消费现状分析
2013年,我国醋酸乙烯表观消费量达到200万吨,同比增长3.2%,主要用于聚醋酸乙烯(PVAc)、聚乙烯醇(PVA)、乙烯-醋酸乙烯共聚树脂(EVA)、醋酸乙烯-乙烯共聚乳液(VAE)和一些精细化工产品中间体的生产。聚乙烯醇简称PVA,国外也称PVOH,具有多元醇的典型化学性质,主要用于生产维尼纶、涂料、黏合剂、纤维浆料、纸张处理剂、乳化剂以及建筑材料等。2013年国内PVA总生产能力140万吨/年左右,产量约65万吨,净出口3.7万吨,表观消费量61万吨,消耗醋酸乙烯近120万吨,PVA是目前国内醋酸乙烯下游最大应用领域。聚醋酸乙烯乳液(白乳胶)是一种以水为分散介质进行乳液聚合而得水性环保胶。由于进入白乳胶行业门槛较低,生产技术含量较低,白乳胶主要占据中低端黏合剂市场,国内生产厂家众多。2013年中国白乳胶产量近80万吨,消耗醋酸乙烯约30万吨,约占国内醋酸乙烯总消费量的15.4%,是醋酸乙烯下游第二大消费领域。VAE乳液是以醋酸乙烯和乙烯单体为基本原料采用乳液聚合法共聚而成的。目前国内VAE乳液生产企业有7家,北京东方有机化工厂、台湾大连化工(江苏)工厂和德国瓦克化学(南京)工厂是国内三家最大的生产企业,产能均为12万吨,2013年国内VAE产量达40万吨,消耗醋酸乙烯约18万吨,约占国内醋酸乙烯总消费量的8.8%。EVA树脂是在高压聚乙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新型材料,是继HDPE、LDPE、LLDPE之后第四大乙烯系列共聚物。2013年国内EVA产量超过30万吨,消耗醋酸乙烯约6.5万吨,约占国内醋酸乙烯总消费量的3.2%。除上述应用领域外,醋酸乙烯代替丙烯酸甲酯还可作为腈纶改性的共聚单体,由于国内腈纶产量一直平稳,这方面消耗非常稳定。
3我国醋酸乙烯进出口分析
尽管近年国内产能过剩凸显,但主要是电石乙炔法制醋酸乙烯量增加明显,且新建装置远离国内华东、华南主要消费区域,又无法铁路运输,同时由于电石乙炔法产品纯度低,水含量和有机杂质含量高,无法满足下游高端产品需求,2013年,全年进口26.7万吨,较上年净增2.9万吨。另外,我国还有少量醋酸乙烯来自朝鲜及日本,但所占比例较低。我国醋酸乙烯的进出口贸易方式以一般贸易、保税仓库进出境货物和进料加工贸易为主,2013年的这3种方式的进口量达到27.3万吨,约占总进口量的92.2%。我国进口的醋酸乙烯主要用于聚乙烯醇、聚醋酸乙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等产品生产,以上产品主要用于国内消费,因此一般贸易始终是主要的进口方式。
4我国醋酸乙烯供应预测
今后几年,我国仍有多家企业计划新建或扩建醋酸乙烯生产装置,新增产能仍将主要采用电石乙炔法生产工艺,且大多配套下游聚乙烯醇的生产,新建或者扩建装置主要集中在我国煤炭电石相对丰富的新疆、宁夏、内蒙等地区,且主要是电石乙炔法。
5价格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