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产品设计的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产品设计的现状范文1
【关键词】产品;可靠性设计;性能设计
0 概述
产品研发过程中,一方面要进行功能和性能(固有能力)设计(以下统称为性能设计)以满足产品的专用特性要求,另一方面要进行“五性”(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安全性与保障性,以下统称为可靠性)设计以满足产品的通用特性要求。两个设计同时达到了,才是一个真正合格的产品,这就要求研发人员必须既能掌握性能设计,又能掌握可靠性设计,成为双面手。
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可靠性设计的目的是挖掘与确定产品潜在的隐患和薄弱环节,并通过设计预防与改进,有效地消除隐患和薄弱环节,从而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水平,满足产品可靠性要求。随着电子产品的发展,对产品研发不仅性能要求严格,而且可靠性指标(平均故障间隔时间)要求越来越高,已经从原来的几百小时到现在的几千小时甚至上万小时,因此,可靠性设计对产品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
1 现状分析
以往产品的设计过程就是根据产品的功能和性能及其它要求,收集资料、调研、讨论,软、硬件功能的需求分析及分配,按照信号流程图,设计出总体电路功能框图,再参考典型产品,经典电路、新技术电路等、使用硬件功能模块、软件功能模块及接口缓冲电路等将各部分有机的结合起来,经过关键课题试验、原理性试验,形成电路方案,做出符合功能、性能要求的产品,并通过试验,发现薄弱环节,改进完善,交出合格产品。但以上过程没有主动将可靠性设计要求落实到产品研制的全过程中去,或者整个过程忽略了可靠性设计这一重要的环节。还有一种说法是“新产品的设计与开发,首先是解决‘有、无’问题,可靠性以后再补上。”正因为这样,在传统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把产品的性能样机开发出来后,再把可靠性设计加到产品中去,这是很错误的理念,会出现所谓的“两张皮”现象。
传统的设计思想是不考虑市场的牵制和用户的需求,只重视产品的性能设计,忽略其可靠性设计,没有重视可靠性设计在产品研发中的作用,设计目标仅满足验收标准而已,导致产品研发初期投入、更改少,后期投入、更改大,质量波动大,被动等待解决故障问题,很难满足用户要求和市场需求,甚至研发出了合格的“废品”,最终导致局部或全剧的重新设计,代价更大。
那么究竟可靠性设计在产品研发中有什么样的作用呢?一是可靠性是产品固有特性之一,可靠性设计保证了产品的固有可靠性。一旦完成设计,产品的可靠性就已经确定。如果在设计阶段忽略了可靠性设计,比如元器件、原材料选用不当,设计裕度考虑不足,没有进行可靠性预计和分析,没有进行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FMEA)等,就难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二是可靠性设计是市场竞争的需要,现代科学迅速发展,同类产品竞争激烈,淘汰速度快,因而要求产品的可靠性要高的同时,研制周期还要短,如果忽略了可靠性要求,等到产品完成设计后,发现了缺陷和薄弱环节,再进行技术改进,势必推迟产品投放市场时间,降低竞争力;三是如果可靠性设计与产品研发同步进行,那么耗资最少,效果最显著。有一项统计数据,使用和保障费用耗资与研发过程中进行可靠性与维修性所耗资比例为30:1。
由此可见,可靠性与产品的性能一样,是从产品设计与开发一开始就要设计到产品中去的,如果单从性能考虑,即使开发出了符合性能要求的产品,但可靠性不见得那么容易加进去,出现“两张皮”现象,结果造成产品的薄弱环节和设计隐患没有及时被发现,导致产品部分性能和可靠性指标不能满足要求,在使用过程中产品故障多,技术人员疲于应付解决各类技术质量问题,生产和服务保障的成本也随即大大提高,用户评价低,抱怨多,给企业带来声誉和经济上的损失。
2 解决措施
在有限的资源(费用、周期等)约束下,如何完成产品的性能设计和可靠性设计,实现产品的专用特性和通用特性的优化平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第一,转变设计思想。产品设计应考虑市场牵引和用户需求,将性能设计和可靠性设计综合权衡,以在研发初期多投入、多更改,后期少投入、少更改为指导思想,以满足用户需求和质量稳定为目标,及早寻找故障,预防故障发生,创造低成本、高质量、适销对路的产品。
第二,性能设计和可靠性设计同步进行。产品正常的研制过程应该是根据产品的性能及可靠性要求,设计出功能原理框图,同时依据可靠性的定性、定量要求及专项设计要求、新技术应用等,将可靠性作为固有属性同步设计到产品中去。通过可靠性预计、仿真、分析等手段找出产品的薄弱环节并及时改正,如可靠性预计能发现的缺陷和方案选择,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出了产品所有可能产生的故障模式以及引起每个故障模式的原因和影响,并针对原因采取相应改进措施等等,再通过各种试验验证,如环境试验、可靠性试验等以考核产品的指标是否能满足要求,对试验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给与分析解决,形成真正合格的产品;
第三,进行产品的性能设计和可靠性设计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几点:(1)研发风险问题。产品的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带来了产品可靠性下降风险,使研发风险增加,须采取相应的避险措施;(2)环境差异问题。产品的使用从陆地到海洋至太空,使用环境越来越严酷,对产品的可靠性的实现提出了挑战,如平均故障间隔时间加长,维修时间缩短,保障设施齐全等;(3)安全问题。产品的可靠性直接影响使用者的生命安全,使安全性设计受到关注;(4)市场竞争因素。“性能优良、功能齐全”并不是用户选择的唯一因素,产品是否可靠、是否便于维修、保养和维修费用是否经济实惠等通用特性对用户的选择是很重要的参考因素。
3 结束语
产品研发人员既能掌握性能设计,又能掌握可靠性设计,才能设计出性能、可靠性都满足要求的产品。当然,产品可靠性团队必须跟踪并掌握可靠性先进技术及管理方法,把适用的技术、管理方法、工具传授给研发、生产、技术服务、管理等人员,使他们充分掌握必要的相关的可靠性知识与方法技术,促使性能设计和可靠性设计在研发、生产中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提高产品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曾声奎.可靠性设计与分析[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
产品设计的现状范文2
关键词:产品包装 现代 秩序美 设计
包装是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总体名称。产品包装设计是艺术和技术的结合。现代包装更加注重包装的科学性和技术性。现代产品包装设计不是单纯的画面装饰,它必须能准确传达产品信息,同时又传达一定视觉美感。而美感的产生不是一蹴而就的,包装设计师必须遵循美的规律,合理地利用美的规律去传递产品信息,从而设计出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包装。而在众多的形式美规律中,秩序美则是核心所在,它也是产品包装设计不可或缺的关键所在。
一、现代产品包装设计离不开秩序美
(一)秩序美是形式美规律的核心
所谓形式美就是变化中表现秩序。十九世纪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说:“美是复杂中的秩序。”形式美是自然、社会和艺术中各种感性形式因素(色彩、线条、形体和声音等)的有规律的组合所体现出来的审美特性。形式美的规律是人在长期审美活动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各种既相区别又有联系的形式美法则,它们随同形式美的发展而有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生成、演变过程。形式美的规律主要包括整齐一律、对称均衡、调和对比、比例匀称、节奏韵律和多样统一。在这些规律中有一个共性存在,那就是“秩序”。没有秩序就会杂乱无章,更不可能产生整齐一律、对称均衡、比例匀称等效果。宇宙的大美,根本来源于它的秩序;社会的大美,同样来源于社会的契约——秩序;艺术的大美,也离不开美学的大限——秩序。所以说,秩序美是形式美规律的核心。
(二)秩序美是现代产品包装设计的关键要素
秩序的原意是指有条理,不混乱的情况,是“无序”的相对面。按照《辞海》的解释,“秩,常也;秩序,常度也。”指人或事物所在的位置,含有整齐守规则之意。秩序美是擂事物遵循有规律的秩序而产生的美感。现代英国评论家蒯白特·里德论述道:“所谓美,是五官知觉到的各种关系在形式上的统一。”这就说明,包装版面上形式美的原理是版面各局部在整体中被规定的秩序。由于秩序而产生美的意识,无秩序则是丑陋和对美的破坏。也就是说包装上的秩序美是包装上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关系和谐统一。
现代产品包装设计包括平面构成要素(文字、图形、色彩和版式)和立体构成要素(造型、结构、材料和容器)。现代社会的产品包装,类型繁多,五花八门,过度包装等现象层出不穷,甚至有些产品的包装出现了严重地同质化现象。要想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脱颖而出,瞬间吸引到消费者的注意,就必须研究产品包装设计的美感。秩序美是包装设计的灵魂,不仅体现在产品包装的平面要素方面,还体现在包装的立体要素方面。比如在包装设计平面构成要素方面,产品包装设计师必须考虑到视觉流程。成功的包装设计作品,在阅读其视觉语言时直该是非常自然流畅的,必须要有一个非常好的视觉层次,使受众能赏心悦目的接受到所要表达的信息。如黄永玉设计的酒鬼酒包装(见图1),其酒瓶的设计立意孤绝,采用仿麻袋式陶瓶包装,造型自然流畅。外贴一块红纸瓶标,并用书法写有“酒鬼”二字,再无其他装饰。这使得受众首先会被包装的造型所吸引,其次能够迅速的将人们的视线转移到红纸瓶标上,因为红纸区域视觉冲击力强,且处在整个包装的视觉中心,最后人们才会注意到公司名称等视觉信息。可以说,这款包装充分体现出了秩序之美。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此包装一经上市,便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喜爱,并促使酒鬼酒迅速成为知名品牌,可见一款成功包装对于企业的作用,也足见秩序美是何等重要。而在包装的立体要素方面,任何一款包装,都是有序的组合实体。包装设计师要仔细考虑包装的每个细节,比如内包装采用什么包装材料,外包装采用什么材料,以及采用何种材料能够突出产品信息等。因此,在包装设计中,秩序美是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
二、秩序美规律有助于设计出优秀的现代产品包装
优秀产品包装的精髓,是有效、快捷和准确的传达出产品信息,引起人们的购买欲望,而合理有序的设计便是关键。有秩序,有美感的实用包装设计更是难得。在包装设计中,视觉要素只要按照一定的秩序排列,就会产生重复、渐变、放射与节奏的秩序美,而这些秩序美规律在优秀的产品包装中均有所体现。
(一)重复的秩序美
重复是指相同或近似的形态和骨骼连续地、有规律地、有秩序地反复出现。大致可以分成三种形式:基本形重复、骨骼重复、群化。重复的秩序美就是把视觉形象秩序化、整齐化,在图形中可以呈现出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这种美在自然界中经常可见。如日从东边出,西边落,这种永不休止的重复,反映在人们的视觉中,便产生一种秩序美。人们把这种秩序美,加以集中和夸张,便更加突出其美的效果。同时,采用重复的秩序使形象反复出现,这样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加强对象的视觉记忆。一个普通的基本形在包装上出现,并不会给人很深刻的印象。如果这个基本形按照一定秩序多次反复排列,构成一定的统一组织形式,使图形的各部分相互产生联系,便会出现一种整齐的美,这就是重复的作用。重复对于标志、插图设计和文字设计有着独特的作用,它可作为一种设计手段。在现代社会中,许多商品的商标、活动指示标识以及产品包装上的标志多是以符号形式来表达的。基本形的重复,正显示出它设计精炼、有力,具有符号性的特点,给人印象深刻。因此,许多产品包装中的标志或者图案就是运用了重复的秩序美。如经常出现在奥运产品包装上面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五环标志(见图2),该标志的设计就是运用了群化的方式。通过运用五个圆环的图形,按照一定的秩序进行了重复,使得标志具有独特的视觉美感。
(二)渐变的秩序美
渐变是指基本形态或骨骼逐渐的,规律的循序变动,能给人以富有节奏、韵律的自然性美感意味。渐变是一种很普遍的常见的视觉形象。例如公路两边的电线杆、树木、铁轨的枕木延伸到远方等物体出现的近大远小的变化,这些自然现象都充满了渐变的特点。渐变大体可以分为基本形渐变和骨骼渐变。基本形的渐变,是对其形状、大小、位置、方向、色彩等视觉因素进行渐变。骨骼的渐变,一般是变动水平线或垂直线的位置而得到的其方向、大小、位置和宽窄等因素的渐变效果。渐变是一种规律性很强的现象,这种现象运用在视觉设计中能产生强烈的透视感和空间感,是一种有顺序的变化。渐变的程度在设计中非常重要,渐变的程度太大,速度太快,就容易失去渐变所特有的规律性的效果,给人以不连贯和视觉上的跃动感。反之,如果渐变的程度太慢,会变生重复之感,但慢的渐变在设计中会显示出细致的效果。在产品包装的设计中,我们可以经常看见许多渐变的设计存在,例如,天之蓝洋河蓝色经典的酒瓶设计(见图3),其瓶身的色彩设计就是很美的渐变。从上到下,蓝色逐渐变淡。非常符合“天之蓝”的内涵,同时也赋予了品牌独特的魅力。
(三)节奏的秩序美
有规律的反复,就是节奏。它在艺术设计或美术创作当中是指同一视觉要素连续重复的产生的运动感。同一要素的重复是产生节奏的首要条件。节奏开始于反复、进而追求变化,基本形的长短、强弱的起伏,在有条理的连续、重复中相互呼应,具有某种秩序性的或周期性的运动,再加之视觉的移动,于是产生不同的韵律点。产品包装中的节奏美,在于有机运用于协调各构成因素的关系,通过节奏的艺术处理去创造各种类型的节奏性,以统筹与完成节奏美的创造。也就是说在产品包装中,按照一定规律的反复,将文字、图形、色彩和造型等视觉要素加以很好的处理,使得产品包装具有节奏的美感,提升产品包装的魅力,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如美国biothera公司的一款增强免疫力的基础保健品包装(见图4),其包装上面的几何图形,犹如细胞结构般的排列组合,并且富有变化,图形的虚与实穿插其间,犹如跳动的点,从而有了节奏感,而图形的色彩的变化也产生出了视觉节奏。使得这款保健品包装生动而富有美感。
(四)发射的秩序美
发射是一种特殊的重复,是基本形或骨骼单位环绕一个或多个中心点向外散开或向内集中,自然界盛开的花朵就属于发射的形状。它同渐变一样,骨骼和基本形要作有序的变化。但是,发射有两个显著的特征:其一,发射具有很强的聚焦,这个焦点通常位于画面的中央;其二,发射有一种深邃的空间感,光学的动感,使所有的图形向中心集中或者由中心向四周扩散。也就是说,发射时常伴有渐变,渐变不一定会有发射。发射是具有方向的规律性,发射中心为最重要的视觉焦点,所有的形象均向中心集中,或由中心散开。所构成的图形具有光芒的效果,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在包装设计中,发射的图形也时常有出现,有时可造成光芒四射的动感,或产生爆炸的感觉,有很强烈的视觉效果。如南非的包装设计师Marcel Buerkle为Quick Fruit果冻产品设计的包装(见图5),果冻上方的塑料薄膜被设计成水果的切面,充分利用了水果的属性,从其猕猴桃味的包装就能很清晰的看出,其上方表面图形是猕猴桃的切面,由中心向四周发射状。并将标志等主要信息集中放在发射中心点,从而能迅速的吸引到人们的注意力。这个包装还未开封就能让人感受到新鲜水果的香甜,让人赏心悦目且能迅速的接受到产品信息。
由上诉可知,合理运用秩序美规律,有助于设计出成功的现代产品包装。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经济社会,企业要想改变产品包装的同质化现象,赢得更好的美誉。并希望在商品市场中,吸引更多消费者的注意力,进而引起他们的购买欲望,其产品包装设计就必须重视美的规律,特别是秩序美。因此,包装设计师除了在理论上加强美学素养,增加各种知识和生活的阅历之外,对技法上的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如对线条、形体、色彩以至材料肌理的敏锐的美感和精巧的工艺,要进行有系统的秩序美规律的研究。
产品设计的现状范文3
【关键词】机械;可靠性;设计
一、机械设计不同时期的可靠行设计
(一)计划期的可靠性设计
计划期的工作依据是新型科研成果、市场需要程度与客户订货实际情况。设计工作人员要利用准确翔实的市场情报与技术指标,制定出可行性技术方案,对多种方案进行利弊比较,综合考虑到可靠性、适用性与经济性指标,完成合理的设计任务目标制定工作。在这一时期,可靠性工作实际上就是产品可靠性展望。此工作目的有两个,一是找出产品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给接下来的技术设计时期提出纠正指导。二是寻找到值得改进的方向,使产品再度开发成为可能。可靠性展望若想完成指标的分配确定,需要根据产品自身的功能及客户的实际要求,完成相对应的指标数据值建立,比如说寿命、可靠程度、失效率等等。再按照特定的方法原则,逐步分配可靠指标。
(二)方案期的可靠性设计
在这一时期,需要正确处理创新同借鉴的关系。第一要分析机械的功能,第二是由设计人员提出各种可行性方案,第三是把不同的方案进行技术分解,寻找到最佳的组合形式。在方案设计期,是对机械整体进行初始设计,在此阶段,机械设计工作人员一定要对准备解决的方案进行正确评价。可靠性评价及可靠性设计指的是同一体系内,根据工作原理图、拟定方案,进行抽象简化而得出来的设计体系。如果从可靠性指标来看,越复杂的机械系统,其可靠程度就会越低。若想保证系统可靠,就一定要增加并联系统,而这样做,当然会使产品成本上升。所以在这一阶段,可靠性方法的确定需要拟定系统初步的验算分析,继而确定系统整体事件,及整体同部分之间的关联。
(三)技术期的可靠性设计
机械设计的技术期发展目标是形成总装配图以及各个部件的装配图,用草图的设计来确定各个零件的基本尺寸与外形,还包括每一部件间的相连方式,部件外形与尺寸等等。最后,需要确定零件的总装配图、分部件装配图、工作流程图。这一时期首先需要对机械设备进行动力与运动设计,在此基础上完成零部件的设计,并对重点部位及零部件进行工作性能校验,接下来设计分部装配草图以及总装配草图。所有草图完成之后,需要进行精确性核验。正因为技术期是整个机械设计中最为重要的时期,所以,这个时期的可靠性工作就相对比较多。对于单个零件设计来说,这个阶段已经确定了其荷载,同时根据刚度、强度、稳定性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出零部件的设计尺寸范围,这样才能够保证零件的质量。
(四)编制期的可靠性设计
上面的工作基本就是通过相关的数据和经验来进行机械设计,而这个阶段主要任务就是对机械产品采取一些方法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仔细分析,得出产品的性能。把机械设计的可靠性理论研究运用到实际的可靠性实践当中,能够更好地提高机械设计的可靠性,提高产品质量。但是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具体的实践操作进行指标确认,并把得出的数据编制到生产的技术文件当中,进而给可靠性生产提供支持。
二、机械设计可靠性的发展方向
(一)可靠性灵敏度设计
可靠性灵敏度设计建立在可靠性之上,有效映射不同设计参数对机械零件的实际影响程度,进而确定对机械零件灵敏度影响程度最大的随机变量,并重新分析和设计此参数。预估设计变量变差以及约束变差对产品效能指标的影响程度,调整对产品设计参数影响程度相对较大的设计参数,进而使产品失去对因素变差的灵敏性。这种设计以极限状态方程为基础,然后求解出设计参数相应的偏导数,获得灵敏度计算公式,从而明确每个设计参数的灵敏度,并以此为依据,不断修整设计,调整参数。
(二)可靠性优化设计
可靠性优化设计也是建立在可靠性之上,这种设计模式不仅能够更好地满足产品投入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还能优化产品外观尺寸、加工成本以及安全性等参数,进而使产品预估效能更加接近实际效能。此种方法有效融合可靠性分析理论和规划方法,以可靠度为基础构建优化目标函数,调整机械零件的外形尺寸、成本等参数,实现最小化,然后以刚度、强度等设计要求充当约束条件,构建数学模式,参照数学模型合理选择具体的优化方法,最终求解最理想的设计变量。
(三)可靠性试验
现阶段,可靠性理论趋于成熟,然而可靠性试验尚不健全。可靠性试验是一种考察、分析和评判产品可靠性的手段,旨在通过可靠性试验及时发现产品设计、原材料以及加工工艺存在的缺陷,进而进一步完善产品,提升成功率,降低维修养护成本,判断其是否满足可靠性定量要求。然而一旦具体的设计方案出现变更,则应重新开展试验分析,造成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因此,我们应充分利用高性能软件,缩减试验次数,节省成本。
综上,在进行机械设计时,设计人员在满足机械可靠性的前提下,实现产品最优化的目标。充分发挥可靠性设计和优化设计的巨大潜力,达到产品最佳点以及最可靠点。可靠性优化设计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在机械设计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提升产品质量的同时还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其发展的前景十分广阔。
参考文献:
产品设计的现状范文4
关键词:农产品贸易;出口型合作社;出口贸易;优化路径
农产品出口型合作社是指以生产合作社为基础,经营农产品出口业务的相关经济组织,主要包括农产品出口公司或集体公司、经营农产品出口的合作社,以及具有进出口业务的龙头企业领办的合作社等。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出口型合作社的发展逐渐规范,市场竞争力随之提高,农产品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其中,沿海农产品出口型合作社的发展较快、规模较大,典型合作社也较多。然而,我国农产品出口型合作社仍存在冷链物流发展滞后、出口农产品质量标准较低与农产品附加值较低等问题。如何加快我国农产品出口型合作社培育,科学优化与提升农产品出口质量及效率,对扩大出口型合作社的海外市场规模,促进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增长具有积极意义。
一、我国农产品出口型合作社的发展现状
(一)出口型合作社的外贸规模不断扩大
自2008年全国首个出口型合作社,北京市大兴区榆垡镇惠农合作社获国家海关总署批准进出口经营权以来,我国出口型合作社不断增多。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与农业产业不断发展,农产品出口型合作社的数量不断增多,外贸规模持续扩大。例如,2004年云南省蒙生石榴产销专业合作社成立时的固定资产为598万元,营业收入400万元,利润为负10万元,截止2015年底,产业链已延伸至销售终端,且在东南亚等国建立了海外营销网点,固定资产已达1200万元,营业收入超过3000万元、利润多余50万元。并且我国合作社出口总额在全国农产品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也不断提升,由56.9%增至61.4%。其中,包括山东、江苏、福建与广州等,沿海省份的合作社出口规模较大。据吾谷新闻数据显示,2015年1月至11月,我国农产品出口规模最大省份为福建省,出口金额达435.74亿元,同比下降74.4%;出口总量达159.6万吨,同比增长395.8%。以福建省安溪县龙涓乡举源茶叶专业合作社的外贸情况为例,2015年该合作社出口的铁观音品牌价值为1401.38亿元,位于全国茶类品牌第一位。2016年6月,合作社又将共计4465公斤、价值8.62万美元和定制的高档乌龙茶顺利出口至俄罗斯东方港,单批出口量更为高档乌龙茶走出国门以来之最。
(二)合作社的农产品出口种类逐渐多样化
随着我国农产品出口型合作社数量的不断增加,合作社外贸出口农产品种类也逐步多元化,除传统水稻、玉米、谷子、蔬菜、茶叶、生猪等大宗农产品外,食用豆、本地水果、花卉、水禽与中药等特色农产品出口逐渐增多。例如, 2014年11月,山西临汾市吉县古贤农产品专业合作社首次将主要经营的高端水果、鲜果及国家农业部地理标志品牌产品销往国外,累计交易额达374万美元。2014年辽宁大连炮台海燕蔬菜专业合作社出口的农产品多达2000多吨,主要蔬菜种类包括大葱、圆葱、胡萝卜、辣椒等,销售总额超过3000万元。近年来,我国出口型合作社的出口商品品种愈加多样,同类农产品的不同品种也逐渐增多。例如,湖南省隆回县合作社出口的红茶、绿茶,在传统“白马毛尖茶”、“文仙贡茶”、“白银毫峰”、“茅坳银毫”和“峰都翠螺”等品种基础上,培育出口了“黄金茶”系列、“槠叶奇”、“白毫早”、“湘波绿”等诸多新品种,以及黄茶、黑茶和白茶等产品。黑龙江省讷河市国坤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出口的中药材种类不断增多,包括黄芪、藁本、防风、党参、远志、苦参与大黄等。此外,农产品出口型合作社也开始转向木薯、啤酒大麦、酿酒葡萄等新兴加工原料的出口。目前来说,我国农产品出口型合作社的出口产品类型不断多样化,促进了合作社各类农产品的均衡发展。
(三)合作社的农产品出口区域范围逐步拓宽
我国合作社出口农产品质量与品牌效应的提升,有利于增大出口型合作社的海外贸易市场,进而拓宽农产品出口的国际外贸区域范围。如,湖南省隆回县司门前镇良种茶苗培育专业合作社培育的“黄金茶”系列与“槠叶奇”等茶苗,2015年的出口区域已遍布全球58个国家和地区。我国农产品出口型合作社的出口区域主要拓宽方向,是从邻近的中亚、东亚和东南亚等亚洲国家,如日本、韩国、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新加坡与印度尼西亚等,逐步拓展至欧洲、非洲和美洲部分国家或地区。例如,云南省蒙生石榴产销专业合作社的水果主要出口地区是东南亚市场,并在泰国、越南等地建立了海外营销网点和定点经营部。并且,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大华豆类种植合作社生产的“莫旗龙山”牌小杂粮,近年来在国际上的品牌地位不断提升,海外市场知名度与影响力随之增大,合作社生产的小杂粮出口区域进一步扩大,由韩国、日本、新加坡等市场逐步延伸至巴西、古巴等美洲国家。具体而言,以河南省太康县普惠种植合作社为例,合作社于与河南省经研银海公司共同签署农产品合作出口协议以来,出口范围不断扩大。截至2015年底,合作社鸡肉产品出口量达1.7万多吨,主要出口南非、日本、韩国等13个国家和地区,年创汇5000多万美元。并且,该合作社的农产品出口范围正由蒙古国不断向中亚和欧洲国家扩展。目前,我国出口型合作社的农产品出口区域范围不断拓宽,向更多新兴与远距离市场迈进。
(四)电子商务在出口型合作社中的运用较为成熟
发展供销合作社电子商务,是我国农产品出口型合作社顺应现代商业模式的深刻变革。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我国农产品出口型合作社的外贸方式逐渐升级。例如,山西省沁县的常庆经济林小米种植合作社致力于发展有机蔬菜,并通过电商联姻,与“阿里巴巴一达通”平台合作,将“沁州绿”有机蔬菜、传统豆类、玉米糁等有机产品成功销往俄罗斯、意大利、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并实现了2015年网上跨境销售额超过百万元。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与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电子商务在我国农产品出口型合作社中的运用逐渐增多。以山东省金乡县为例,截至2016年6月,金乡县已有2000多户农民与专业合作社在天猫、京东、一号店等多个平台开展电子商务,并进行金乡大蒜、红花斑山药、优质小米等特色农产品网络跨境销售。黑龙江哈尔滨市的8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与电商企业合作,开展电商平台的农产品出口业务,包括山特产品、粮油、畜禽、蔬菜、马铃薯等120余种产品。截至2015年三月末,出口型合作社与电商企业共签署115份产销订单合同,总量达47.5万吨,总金额为18.7亿元。2015年8月12日,江苏南京泗阳县成立了第一家农村电子商务专业合作社,总投资额达3300万元,主要经营初级农产品的网上销售、仓储、货运与进出口业务。除地方小型合作社电商平台外,2015年11月,我国也建立起了全国性的大型合作社电子商务平台,即由中国供销集团倾力打造的“供销e家”。由此,电子商务在我国出口型合作社中的运用已较为成熟,有利于促进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
二、我国农产品出口型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 冷链物流发展滞后,外贸利润较低
我国农产品出口型合作社冷链发展滞后,缺乏专门的销售网络,农产品损失严重。据中国农民合作社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农产品损失惨重,水产品、肉类流通腐烂损失率分别达到15%和12%,其中水果蔬菜类产品达到20%―30%,并仅果蔬这一类产品每年损失即可达到1000亿元以上,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水果蔬菜类产品的出口。与此同时,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国外水果蔬菜冷链物流已形成完善的现代水果蔬菜冷链物流体系。据相关资料显示,在欧美发达国家,水果蔬菜的冷链物流量已占国内销量的50%以上,日本水果蔬菜物流中已有98%通过冷链。而我国农产品出口型合作社的冷链物流发展较滞后,果蔬出口数量仅占总生产量的1%―2%,其中80%是初级产品,致使农产品出口型合作社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严重受限。另外,我国农产品出口型合作社的外贸利润较低,大部分合作社无属于自身的销售网络,主要依靠商出口或依靠龙头企业出售农产品,显著降低了合作社的利润。比如,北京市旧县镇大柏老村的柏堡昆虫养殖专业型合作社,国内蚂蚱销售价13元/斤,而外商收购价仅40元/斤左右,因其仅依靠商出口蚂蚱较多,导致该合作社的利润占全部收入不到30%。而荷兰合作社销售渠道较为顺畅,合作社平均利润达到60%左右。
(二)出口农产品检测标准有限,国际市场进入率极低
目前我国大多数农产品出口型合作社未实行生产过程的标准化检测与监管,出口农产品质量标准有限,合格率低,生产操作规范与质量检测标准难以与国际接轨。包括出口农产品的农药残留超标,重金属和抗生素等指标难以达到进口国家检测标准等。例如,日本对薏米的进口检测标准有536项,欧盟有315项,而我国对薏米的检测标准不足百项。以贵州省兴仁县屯脚镇双龙成诚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例,该合作社出口的薏米大多采用传统粗加工煤炭烘干方式,导致薏仁米含硫量较高,达不到出口检测标准,导致薏仁米的国际市场进入率极低。另外,我国对茶叶农产品、加工食品中高氯酸盐的限定值尚无明确标准,致使其在出口欧洲时受阻。据中国网数据显示,2016年2年,合作社出口的茶叶查出有高氯酸盐,输送欧洲的茶叶含高氯酸盐标准未达到欧盟高氯酸盐0.75mg/公斤限制数量检测标准。自实行农药残留限制数量标准以来,欧盟国家不断增多检查测验项目,提升限制数量标准,导致我国茶叶企业举步维艰。由此可知,由于合作社出口产品质量检测标准有限,精加工的高质量标准产品缺乏,致使与国际无法接轨,导致合作社茶叶、蜂蜜等大宗农产品的出口严重受阻。
(三)农产品出口型合作社总体规模较小
近几年,我国各地合作社数额均有所增多,但农产品出口型合作社的总体数量仍然有限,致使出口规模难以扩大。国外农产品出口型合作社的数量较多,且发展势头良好。以巴西为例,2016年第一季度,巴西农业合作社累计出口农产品300万吨,出口量同比增长66%;出口数额达13.6亿美元,同比增长12%。相较而言,我国合作社出口的农产品规模明显逊色于国外。以南京市供销合作金坛市绿坛蔬菜专业合作社为例,自合作社2009年成立至今,入社农户仅有149户,水芹种植面积2500多亩,其中出口示范种植基地仅为1000亩。与此同时,出口型合作社的农产品出口国家较少,仅有日、韩、香港和中东等国家和地区,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农产品出口规模化战略的实施。例如,当前浙江省衢州市柯城有柑橘专业合作社有400家左右,其中出口型合作社数量较少,仅有19家,占当地合作社总数的4.75%。总体而言,我国具有出口业务的合作社仍不多,农产品出口型合作社数量特别少,出口规模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
(四)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下
目前,我国出口型合作社的农产品种植及加工、包装环节均较为滞后,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下。而国外合作社初级农产品出口占出口业务较少部分,且大多经过深加工处理,农产品科技含量较多,附加值也较高。比如,荷兰农业中60%以上的最终产品出口到国外,其中2/3是经过深加工。希腊的烟草生产者合作社Sekap,除组织烟草的种植之外,把经营业务延伸到加工甚至香烟的生产环节,增加了产品附加值,提升了产品的利润空间和本企业在同行业的竞争力。与国外相比,我国出口型合作社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一直不高。以宁波市银龙竹笋专业合作社为例,由于合作社的烘干技术较为落后,生产环节少,产品成本高附加值较低,导致该合作社的竹笋出口订单连年下滑,产品利润空间较少。并且,该合作社出口竹笋的均价也不断降低,2015年为每公斤2.8元―4元,2016年则只有2元/公斤。据奉化市农林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该市平均每年有60万罐水煮笋出口,但2015年该市库存水煮笋37万罐左右,是库存最多的一年。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农产品出口型合作社的先进科学技术使用较为滞后,外贸农产品的科技含量总体较低,且附加值不高。
三、我国农产品出口型合作社发展的优化路径
(一)自建与借助平台相结合,拓宽农产品出口营销网络
为顺应社会时展,应加速建设出口型合作社信息化,不断拓宽海外供给营销渠道网络。一方面,出口型合作社应通过自建平台和借助平台相结合,及系统内平台和外平台相结合方式,实现多渠道、多平台的资源共享与互补,以及海外空间和领域的充分拓展与细分,从而拓宽出口型合作社的农产品外贸销售渠道。积极引导和鼓励合作社组合、兼并或跨区域组织联运,完成出口型合作社集约化经营;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国内外超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销售网络;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参加多样化的国际交易活动,如博览会、洽谈会与展销会等。另一方面,应加大农村合作社基层网点的改造与升级,加快大型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培育发展电子商务龙头出口型合作社,大力发展合作社农产品电子商务;引导合作社建立自身农产品销售网站,依托电子商务平台开展跨境网络销售。
(二)创建示范型农产品出口合作社基地
为推进农产品出口型合作社的出口规模,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各地区的出口合作社应坚持提升质量与效益,全面推行农产品出口生产技术规程;重点培育蔬果类、肉类等出口农产品,有效推广标准化技术、培养宣传培训、运营主体与基地备案等工作,建设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从生鲜农产品的生产延伸至加工范围入手,引用先进科技,科学分析农产品特征,生产和出口具有显著特点的农产品,出口至国外。如,由出口新鲜板栗转至出口栗仁、栗容、栗粉与板栗糕点等产品;深入推进规范化示范合作社的创建活动,开辟合作社品牌、商标注册绿色通道,帮助合作社申请绿色产品、无公害产品认证,以及出口型合作社农产品、地理标志与集体商标等的注册,通过提高品牌价值,提升产品附加值。
(三)优化出口型合作社产业结构,提升农产品质量检测标准
我国应充分运用保税物流机构战略平台,锁定西亚、中亚与东欧等市场,设立出口型合作社加工型现代农业体系,优化产品结构。针对水果产品、蔬菜、肉羊、奶制品、獭兔与皮毛出口等高端品质的商品,设立合作社出口基地,以适应市场需求,调优、调高、调精农产品出口结构。以国际市场需求为导向,增加适销对路的农产品生产,加大生产要素组合与聚合力度;以优势农产品资源为依靠,支持培养一批能带动标准化农产品出口基地。此外,应建立农产品国际贸易信息网络系统,及时公布相应的农产品市场信息与其他各个国家详尽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依据出口国家或区域的农产品准入标准,设立与之相符合的出口型合作社农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检测体系以及认证等体系;并积极推行出口型合作社农产品标准,创立农产品出口之前的质量检测标准预检机构,尽量降低国际贸易壁垒对合作社出口贸易的负面影响。
(四)建设优质农产品出口型合作社品牌
针对我国合作社服务功能不完善,规模小现状,应增强农产品监管,完善相关服务与功能,大力建设农产品出口型合作社优质品牌。农产品出口型合作社应依托区域资源优势,加大优质农产品商标设备力度;并积极引导出口型合作社运用商标战略开拓市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优势资源品牌价值注入动力。并且,合作社应在生产领域完成标准化,特别是标准化施肥与用药,防止农残与重金属超标;通过合作经营、订单生产、产品统销、有偿服务与资源共享等方式,引导农业大户、龙头企业同出口型合作社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扩大农产品对外贸易产业化规模,鼓励出口型合作社从事农产品加工、运输等服务,增强农产品出口的品牌效应。
产品设计的现状范文5
关键词:课程体系 课程目标 产品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9-0152-02
“产学研”作为一种开放的教育模式,本质特征是为了教学与科研、生产有机结合,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解决人才需求与现实社会之间的矛盾,增强人才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综合院校产品设计专业如何突破单一的课程授课的教育模式,合理有效地构建产学研联合的课程体系,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综合院校产品设计教育课程顺应“产学研”联合模式
1高等产品设计教育课程应当顺应“产学研”联合模式
从社会各界对课程体系改革的未来诉求看,产品设计教育的利益相关者也认为教学、科研、生产联合的课程体系是必然的方向。从总体发展趋势来看,从“传统课程体系”到“产学研联合”课程体系的阶段转换势不可挡。本研究前期已然从企业、学生以及教师的诉求出发探究目前我国课程体系的困惑是“从何而来”的,我国产品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问题与现状,可以从课程体系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实施与课程评价等5个层面进行解析。研究结果表明:课程目标“指向不明”与“过度借鉴”没有很好地体现当代产学研时代背景的特点,课程内容的“门类狭窄”与“知识陈旧”无法跟上当代时代背景下科技与知识更新的步伐,课程结构体系失衡,课程实施方式单一等现实问题都表明,我国产品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与“产学研”的社会背景尚存鸿沟。对我国课程体系“现居何处”进行现状与问题分析,意义重大。不过,仅局限在教育系统内部,还不能充分体现产品设计教育的社会属性。笔者将研究视角从现实转向未来,探寻外部社会对课程“意欲何往”的观点,破解课程改革的前瞻性难题:当前社会中的产品设计教育利益相关者,对课程改革的期待为何。
2不同利益相关者对“产学研”联合课程体系的认识各有侧重
从调研结果来看,大四毕业生、企业雇主、产品设计教师等不同社会主体,对教学、科研、生产联合课程体系的趋势持肯定态度。但是,大四毕业生更关注课程的内容及为工作技能做准备;企业雇主更关注产品设计毕业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人际交往与职业技能;产品设计专业界更关注产品设计师和产品设计毕业生的产品设计专业能力要求;产品设计教师更关注教师和学生体验到的课程面向“产学研”的改革变化。
二 “产学研”联合模式对产品设计毕业生能力的要求
1社会需求对产品设计毕业生的要求体现在“产品设计专业能力”框架
如表1所示,本研究提出的我国本科层次产品设计毕业生通过知识、技能、态度、方法目标所体现出来的“产品设计专业能力”框架,是共性与个性能力的结合,与当代设计实践对产品设计师的要求具有较好的匹配性和兼容性。
2利益相关者对产品设计能力的重要性认识各有侧重
产品设计教育界(学生与教师)更关注知识应用、设计表现、设计分析等设计能力,但对可持续发展等非设计能力重视不够。设计产业界(企业雇主)偏重设计产生的经济效益,因而对团队合作、沟通交流、商务管理、创业等非设计能力情有独钟。
三 产学研联合产品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具体措施
根据我国产品设计教育利益相关者对课程改革的诉求、产品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与问题,并结合国内外产品设计课程体系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本文研究得出:我国产品设计教育课程的走向应当与当下社会背景和我国的国情接轨,着重构建教学、科研、生产的课程体系。其构建的思路与设想如下:
1课程构建的价值取向
通过从“传统”到“产学研”的时代背景透视中挖掘出面向“产学研”的课程体系的趋势,在此基础上构建课程体系的价值取向。从课程体系各要素的“价值取向”来源中梳理出适应“产学研”社会背景的课程体系价值取向,如课程目标的“生成性目标”取向与“表现性目标”取向结合、课程结构的“混合”取向、课程实施的“相互适应”取向、课程评价的“主体”取向等。面向“两化融合”的课程体系要素价值取相注重信息素养、注重人才高阶能力的发展、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和理念,为本文研究提供了研究的理论支撑。
2课程目标的重建
课程应以培养产品设计毕业生的“产品设计专业能力”为重建目标。随着某课程目标的实现,新的、更高层次的课程目标将由课程实施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出来。产品设计专业能力包括知识、技能、态度和方法四个子维度,体现的是整合的能力观,连接着产品设计实践与课程。如表2所示,产品设计毕业生的产品设计专业能力框架从知识、技能、态度、方法这几个维度进行设置。
3课程内容的重组
重组课程内容的目的是为了落实课程目标并体现面向“产学研”的理念。产品设计专业课程的“产品设计专业能力”目标框架为课程内容的选择提供了导航。我们先对课程目标框架中的分类与要素进行调整和重组,并具体化为可教学、可评价的表述;再分别根据行业、学校和专业人才培养标准的个性要求,最终确定课程内容。
4课程结构的优化
课程结构的优化是学校层面课程重构的重点。我国产品设计教育课程结构优化的方向,应重点调整课程结构中通识与专业课程整合化、通识课程内部要素优化、分科课程融合综合化、必修与选修课程的模块化、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一体化、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协同化等层面。如表3所示,本研究提出的我国产品设计专业“模块化的课程结构模型”,可作为高校产品设计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参考。
5课程实施的改革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实施设计是产品设计教育课程构建的难点。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实施需要多方实施主体的全面参与;实施方式的多样选择;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力求适应实施媒介的更新换代;实施环境的优化处理。课程实施的难点在于'如何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设计背景、信息化的实施环境。
6课程评价的选择
笔者认为可以尝试性的建立课程体系的评价方式从“单一化”走向“多元化”、从“重他评”走向“重自评”、从“重知识”转向“重能力和素质”、从“硬性规定”到“弹性约定”、从“比较标准”到“绝对与个体标准的相互结合”、从“定性与定量的分离”到“定性与定量的有机结合”,加强评价对于培养“人”这一教育目标的导向。
产品设计的现状范文6
【关键词】装置艺术;装置设计;产品设计;影响
一、引言
在众多的艺术手法中,装置艺术的现成品创作元素和产品设计之间具有天然的联姻关系,经分析和研究发现,装置艺术的创作思想和方法对产品设计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性作用。对产品设计与装置艺术进行有机的融合的探讨,将是通往设计高境界的很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文章从装置艺术这样一种十分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形式作为切入点,阐述了装置艺术与产品设计的密切关系,分析其对产品设计的启示,并将装置艺术的观念性,观众的参与方式等作为重点,引入到产品设计中。
二、装置艺术对产品设计的影响
2.1 装置艺术对产品设计的影响
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很多艺术家离开工作室和画廊,走上街头,走进环境,用新的表现形式拓宽了他们的疆域,创造了新的艺术派和门类。装置艺术就是其中之一,它通常激发设计中批判性的、常常引起争议的社会方面的问题,将设计实验性的边界向外拓展,为设计师们提供了探索快乐的机会――这常常蕴含于挑战之中。在这样的实验作品中所积累的经验,有时候可以被吸收、整合到后续的产品项目设计过程之中。装置艺术和产品设计之间就有着这样一种辨证统一的哲学关系,它们既被划分为不同的门类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以装置艺术这样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作为切入点,立足于梳理装置艺术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价值与意义,剖析两者共同的融合现状,展望新世纪的发展趋势,最终上升到设计方法层面的相互启示,以获得装置艺术与产品设计在新时代的全新突破。
现代衣食住行和生活环境在不断的提高和变化着,人们要求创造多彩多样的文化生活。在注重物质层面的同时,人们更既注重精神层面的提高。当然一件生活中的产品,在功能性相同的情况下,人们更在选择它的外观特殊性和美观,然而,因此在产品设计中,不断融入了更为综合的艺术形式和新的媒介,包括将装置艺术融入产品设计之中。另一方面,设计与艺术从来就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特别是在进入现代以后,他们更是如孪生兄弟一样互相借鉴并肩前行。因此,对传统艺术分类挑战的装置艺术,不受限制的综合使用很多门类的表现形式来表达创作者强烈的情感和观念,以及对现代艺术的广度深度和强度的追求,成为了时代的必然产物。
在现代产品设计的多元艺术风格中,可以很明显看出装置艺术从各方面对现代产品设计的影响。
装置艺术自身人文性的本质主导着其美学价值。装置艺术既是产品与艺术品之间的桥梁,又是观念、主题的载体,具备将这种思想运用到产品设计中去的最便利的条件,也是使产品具有文化内涵的便捷之路。产品设计融合装置艺术的人文性理念之后,能更准确的把握产品内涵,展现产品的魅力。
2.2 装置艺术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从审美意识上讲,我们今天称之为艺术的已不再是我们所知的艺术,它是另一种艺术,具有新的功能和含义。”装置艺术也是这样,它虽然与所有的艺术门类都有亲缘关系,但它却是另一种东西,它或许显示了人类艺术活动的本质,那就是满足人类的精神需要,满足人类表达和交流的基本需要,并作为人类自我探索的手段。至于它是什么艺术并不重要,人们已经放弃给艺术下精确定义的企图,装置艺术也不例外。装置艺术特征的开放性、游离性、模糊性,决定了我们只能在它运动、发展和变化中认识它,研究它。
装置这种艺术模式在人类经验里出现,然后被大家逐步地归纳和分类,形成一个真正的艺术门类,这是人类对艺术认识的一次巨大变革。以前任何三维的作品都被认为是雕塑,但是当毕加索用自行车把和坐垫装配成一个神似的牛头,杜尚把小便器拿到美术馆去展出引起轩然大波,这两件事情发生之后,人们形成了对现成品的认识。其实小便器是带有工业美感和形式美的,而且符合产品设计的创新原则,美观原则,可行原则和合理原则。只要你有一个看美的眼睛你就可以发现日常用品也是有美感的。现成品进入艺术,是现代艺术的再现,也可以说是当代艺术最初的缘起。
装置艺术的概念也就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深入人心。大家不再觉得装置艺术只是偶然为之的巧合,或者是偶发。装置艺术应该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艺术门类,可以与摄影、绘画、雕塑这些艺术门类并列。装置艺术还包括行为、表演与装置的结合。
装置艺术的“美”不仅仅指视觉形式的优美,这种美具有更为深刻的内涵。比如,幽默的艺术语言,对社会现象独到的见解,对创作元素的大胆选择,对观众参与的引导等等,都体现了一种独特的“美”。而无论是视觉形式的美,还是更为有韵味的含蓄的美,装置艺术这种自身的“美”的本质辐射到产品设计中,使产品的美学价值得到更为充分的体现。
2.3 小结
本章从艺术的研究角度出发,结合装置艺术和产品设计的基本特征,从审美意识、表现形式、社会功能三个方面阐述了现代产品设计中装置艺术风格的体现。明确装置艺术对现代产品设计发展的有益促进,并由此引发对中国现代产品设计的一些思考。
三、结论与展望
本课题针对产品设计与装置艺术进行研究,分析了装置艺术的变化发展,并总结了变化发展的原因。通过对装置艺术逐渐深入的了解及探索,阐述了装置艺术对产品设计的影响,研究概括了装置艺术在产品设计中的具体表现形式。
本课题主要涉及的工作有如下几个方面:
1、学习装置设计和产品设计的基本概念及设计的基本原则
2、了解装置设计对产品设计的影响
3、探究装置设计和产品设计的辩证关系
【参考文献】
[1]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2]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3]装置艺术的当代性:顾振清访谈录[Z].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