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经济与管理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旅游经济与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旅游经济与管理

旅游经济与管理范文1

关键词:生态旅游经济管理意义途径

近年来,我国的旅游产业处于如火如荼的发展建设过程中,随着人们旅游视野的开阔与消费愿望的上升,更加生态化、绿色化的旅游方式也成为消费者的强烈追求。据此,笔者针对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意义与途径所做出的分析,也便具有了十分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相关概述

生态旅游经济管理指的是将大自然的价值进行开发,通过让消费者去感受自然美景、去畅快的欣赏与获得由自然禀赋所给人们带来的和谐、轻松、清新的气氛,并让人可以从中陶冶情操、锻炼身体、感知美好等。通过这样一趟生态旅游的旅程,不仅能够让游客的身心都能够更加健康舒展,与此同时也保障了生态旅游的经济价值可以得到实现。生态旅游同普通旅游相比,最为显著的区别就在于生态旅游是建立在大自然的基础之上,并且这种旅游能够具备可持续性,这种旅游环境的创造,不需要通过破坏、开采等方式去建立旅游景点。而是通过将人与大自然相互连接,既保证了生态圈的正常运转,同时这种良好的生态环境也能够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而从旅游产业的效益性来看,要想使得整个经济产业链条可以长久的维持下去,做好经济管理活动则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效用。只有通过合理的规划管理,才能将旅游收入与生态维护相互统一到生态旅游的长远发展的目标中来。举例来说,生态旅游景点中植被的灌溉、修剪、养护、修复等都需要资金的投入,所以经济管理活动的必要性自然也是不言而喻了。

二、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优势意义

关于生态旅游管理的投入建设所具有的意义是多方面的,简要概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做好生态旅游的经济管理工作有利于维护地区生态资源的长远发展。生态旅游同其他性质的旅游不同,该种旅游方式是建立在自然生态的环境中,依托于整个大的生态环境。这种经济发展的模式对于环境所带来的损害是有限的,并且经过合理的规划,这种持续化的发展方式还能够创造出更多的实际效益,而一旦这种经济发展模式走上了误区,那么不仅不能够达到预期的收益,甚至严重时也会给生态环境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害。举例来说,过度的旅游开发便是造成生态旅游难以持续发展下去的一项重大阻碍。自然界与生态系统中的每一项生物不仅同其他生物之间存在紧密联系,生物同环境之间所形成的稳定结构也是不容打破的。但是,当缺乏正确的管理规划时,生态旅游景区则通常会面临着旅游资源过度开发的问题。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共同构成了人类与其他生物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界,而当这些蕴含自然风光的生态环境全都“改造”成为景区,那么脆弱的生态环境则不能再建构起坚强的防护“壁垒”。当自然灾害或人为损害发生时,自然的抗风险能力与自然承载力也势必会因为经受不了压力而“崩溃”,最终给地区的生态与经济维护带来巨大“灾难”。

第二,生态旅游经济管理也是各个地区发展地方经济所必须进行的一项措施。要发展生态旅游,则必须要注重对于生态景区的保护。这既体现在对于生态环境与生态资源的适度利用上,同时也体现在放眼长远的经济管理活动上。一方面,旅游管理负责人员能够不盲目追求游客的数量与效益,而是将适度与适当作为考量自然景区承载力的首要因素,那么所制定出的旅游发展计划也必然会更加符合地方景区的实际发展需求。举例来说,对于有的自然生态区域来说,发展大规模的旅游是不能为当地环境所承受的,那么则此时便需要转变发展思维,重点发展与培养规模较小、档次较高、辐射作用较强的景区。在景区住宿、游客用餐等配套设施的设置上也尽量规划的更加低密度,那么即使该生态景区的游客数量上限较小,同样所获得的效益也是较为可观的。

第三,科学性的发展规划有利于生态与经济双重效益的保障实现。在过去的旅游开发实践中,时常会出现一些污染自然环境、破坏资源的低水平旅游项目。这些重复性高、特色单一的旅游项目的开发不仅给地区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同时高污染、高投入、高消费的经济增长模式所带来的实际效益也是较为负面的。在国家大力推崇绿色化、环保化发展的今天,过去这种旅游模式也显示其巨大的落后性,换言之,只有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在制定政策措施与发展规划时,能够将生态环境保护、地方实际情况、特色经济创收结合起来。才能使得生态经济在满足高质量文化内涵的同时,又能达到发展经济的需要。

三、实现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具体方法

要实现对于生态旅游经济的良好管理,关键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把握。

1.建立起關于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专项部门。生态旅游经济管理中所涉及的内容较为宽泛,而许多学科内容的交叉便要求了在管理过程中,必须要依靠专门的部门来进行管理才是最为恰当的。此外,当地政府也可以适当介入到生态旅游的项目开发中,通过对于可持续协调发展的监管,从而保障地方经济发展可以同旅游项目相互适应。

2.重视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与科普工作。为了同生态旅游经济发展相互配合,加大对于生态景区环境资源保护的道德观念与法制观念宣传也是极为必要的。仅从旅游开发者一方面来保护生态环境资源是远远不够的,游客作消费活动的对象,在景区中的行为也直接关系到生态环境的安全性与美观性。对于旅游者进行生态环保意识的普及与环保法制观念的灌输,都能够产生更加积极有利的效果。举例来说,生态旅是为了让人们体会到自然之美,这种“天人合一”的美妙感受也是同悠久的传统文化相互衔接的,要达到热爱自然,那么从中寻找“连接点”,让游客能够从中受到启迪,也应当成为生态旅游管理中的题中之义。再如,旅游项目时常伴有对于周遭环境的累积性破坏性,特别是对于资源的破坏也是较为明显的,所以对游客进行《环境保护法》、《文物保护法》、《森林法》、《野生动植物保护法》等法律知识的宣讲与告知,也能够为游客更加珍视自然环境奠定基础条件。

四、结语

旅游业作为我国发展较为迅速的重要部分,不仅对于直接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同时对于人文与自然景观的开发与提高老百姓生活质量都有着重要作用。生态旅游作为一种优质的经济创收方式也获得了越来越多地区的响应,由此,只有不断加强关于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方法意义探究,并且将这些探索得出的有益经验积极运用到实践中,才能使得各个地方的生态旅游取得更好的发展,进而促进整个行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沙志云.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重要意义和措施[J].信息化建设,2016,01:214. 

[2]袁静,明庆忠,李长凤.旅游产业生态化效应研究方法综述[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2:33-37. 

[3]李向明.自然旅游资源价值的来源、构成及其实现途径[J].林业科学,2011,10:160-166. 

[4]李肖军.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旅游文化古镇建设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4,12:130-132. 

旅游经济与管理范文2

·恩施州的旅游经济发展的现状

恩施是一个发展中的城市,复杂的地理环境,薄弱的基础设施长期制约着旅游经济的发展。从2000年起 ,借助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机遇,全州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对恩施交通网络进行全面的改造与调整,以“两路”、“两港”为枢纽为基本,对高速公路进行大规模的投入,同时铁路的开通,也为恩施的交通带来了新的发展起点。

近年来,恩施州在州政府的准确规划与精确定位下,突出“土(家)苗风情园——中国健康旅游基地”的形象定位,加强优秀景区的建设、多样化的宣传促销和行业创建三大工作重点,抢抓旅游市场大好的形势,集中全力打造旅游精品名牌,大力提升恩施旅游形象,构建全州旅游产业健康体系。

·恩施旅游经济教学现状

目前恩施旅游教育以大中专院校为主,绝大数的旅游教育有恩施所在地的院校承担,恩施大中专院校的旅游教育以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包括专业理论知识素质、人文精神素质、身体健康素质、社交礼仪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等在这些教育在,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工作,培养大中院校学生要有基本理论知识、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大中专院校旅游专业的综合素质教育是恩施旅游教育的基石,而学校往往是通过课程内设置,增加课内容、课程结构和课程改革来实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加强恩施旅游经济教育的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

·培养学生个性化教育

我们知道,我国大中专院校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发展严重缺失,已经影响了大中院校学生职业发展,他们无法利用自己的专业所长精心的投入工作,并且能够获得较好的职位,而此时的大学成为大中院校学生逃避社会压力的港湾。要培养大中院校学生的个性化,应先认清培养大中院校学生个性化教育的意义。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大中院校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及能力。我们应该加强个性化教育队伍的建设,高素质、多元化的工作队伍是实施个性化教育的组织保证。个性化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专业骨干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他们对个性化教育实施负有重要责任。努力建立健全个性化教育监督评价体系大中院校学生个性化教育来自学校,院校有义务为大中院校学生量身定做个性化发展方案,尤其旅游经济的学生应当有一套的培养方案,培养学生成为一个积极、乐观、开朗的旅游人才。

·结合市场环境,推动旅游专业学生进行恩施旅游社会宣传

保护恩施地处鄂西,是一个多民族混居与自然地理闭塞的山城,现代文明对恩施的传统文化冲击较少,对许多民族文化遗迹保存的比较完好,因此,恩施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据2010年的公告所知,恩施拥有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9处项目,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34项,州县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达到240项。恩施州已建立健全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确定了各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名单。恩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非为三大类型:一是口头文学艺术,以七姊妹山的传说、仙女池传说、恩施扬琴、利川小曲等传统经典口头文学为代表;二是传统表演艺术,以恩施保存完好的江河号子、土家族摆手舞、巴东堂戏为代表;三是社会风俗类,以土家族撒叶儿嗬、牛王节为代表,多样化的在地民族文化文化遗产,真实、形象地反映出恩施人的精神信仰、民俗风情等传统的文化精髓与价值观,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天人观。

旅游经济与管理范文3

论文摘要:挤垮竞争对手,吸引旅游消费者是旅游企业实施降价竞争策略的两个重要目的。然而,理论和实践均表明:旅游企业上述愿望很难实现。从旅游企业价格竞争的 目的 出发,结合旅游产业特征和发展现状,对旅游企业价格竞争失效的内在机理进行深入分析,以期给即将或正在实施价格竞争策略的旅游企业提供有意义的指导和借鉴。

0 引言

根据需求的一般规律 ,在某一时间内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购买量取决于旅游产品的价格。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我国主流游客外出旅游的主要参考因素是价格,尤其是远途旅游,常常要多家询问价格,最后选定价格最低,承诺 内容大致相同的某家旅行社。这似乎向经营者表明:低价格是占领旅游市场,赢得消费者青睐的法宝。然而事实并不真如此。

1 面对旅游消费者失效

1.1 价格敏感性分析

价格敏感性分析,是指企业通过研究消费者对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决定是否采取价格战策略,以及决定采用价格战的具体形式。如果消费者对价格变动反映不敏感,则企业不宜采取价格战策略,原因有二:一是如果消费者对价格变化反映不敏感,则很难通过低价位刺激需求;二是 即使需求量有所增加,旅游商品的价格下跌了,销售收入也不会随需求量的增加而增加或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如果要通过降价促进销售量的增加来弥补降价造成的利润亏空,价格弹性应达到4:1才有可能,否则,价格降低 1%,利润将减少 10%以上。但今天的市场上 ,价格弹性超过 2:1的产品很少。这说明,降价并不总是有效的,对企业而言,理性的做法是先分析消费者对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如果消费者对价格变动反映比较敏感,则有必要考虑降价行动,否则,应当谨慎操作。

旅游需求价格弹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的人对价格敏感性是不一样的,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也存在这差别。由于旅游目的不同、旅游档次不 同、各种旅游服务的功能不同,表现出的价格弹性也有所不同。如观光旅游需求的价格弹性要大于商务旅游需求的价格弹性,“冷点”旅游地的旅游需求价格弹性要大于“热点”旅游地旅游需求的价格弹性。因此旅游营销人员除了解旅游消费需求的一般弹性外,还应该结合企业产品的特点和目标市场特点 ,进行市场细分,深入了解目标市场消费者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特点,以不同的价格提供不同的产品特征组合,否则,必将得不偿失。

旅游企业降价吸引的往往是对价格比较敏感的消费者,而对那些价格不太敏感的旅游者来 说,如商务旅游者,降价不一定奏效。但是否旅游企业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就能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那也未必。充分地扩大市场份额不一定获得更多的利润,份额和收益这两个变量之间不一定存在正相关,收益的来源不是销售量而是销售额。张维迎(1999)认为:企业关心的是价格向量与净产品向量(净收益 ),而不是产品向量本身…。在旅游经济活动中,有一项衡量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即经济体量 J。它可以表示为:经济体量 =旅游者人数 X人均停留天数 X人均消费。可见,旅游企业通过降价吸引了大批旅游者,如果这些旅游者对价格比较敏感,必将减少停留天数 ,降低人均消费,旅游企业并未占到太多便宜,也即旅行社和导游经常抱怨的旅游团队“质量不高”。 从需求曲线来看,不同点 的弹性是不一样的 J。需求曲线可分为高弹性 区域和低弹性区域。如图 1所示,我们设需求函数为 ,则在需求曲线中点A。由于。在 A点之上,因为P >0.5,q

1.2 消费者的心理预期

通常,消费者总是在商品或服务价格最低时作出购买决策。虽然客观上很难做到这一点,但他们总是设法使己的购买效用最大化,使 自己的购买行为符合这一期望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心态,一旦旅游企业价格下降,消费者便会大量减少当前购买 ,甚至持币待购,从而使得产品的现期需求量大幅度减少,使企业想通过低价位刺激需求的愿望流产。如图2所示:图中 为企业降价前的需求曲线。当价格为 P,时,市场需求量为 Q。,如果价格由P。下降到 P2水平 ,企业原本期望的市场需求量为 Q ,但实际结果却未必这样 ,消费者客观上存在的心理预期作用,将使一部分本来想即期购买产品的消费者暂时放弃购买计划,持币观望,等待产品更大幅度的降价,或者等待其他厂商作出反映,以便从中获取相对价位更低同质量或替代性产品,这一持币观望行为最终导致需求曲线由 下降到D 的水平,从而相应的产品需求量也就由预期的 Q2水平下降到 Q,水平 ,不仅低于理想中的 Q2水平,甚至低于降价前的 Q 水平 ,这就是消费者心理预期所导致的降价竞争失效。

1.3 旅游产品的可替代程度

旅游企业低价竞争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吸引旅游消费者 ,提高市场占有率 ;但是价格竞争能否达到目的,还取决于产品的可替代程度。如果旅游产品在质量、服务、品牌等方面没有差异的话,价格竞争在争夺消费者方面可能是有效的。产业组织理论表明:产品无差异降低了需求者对某一特定产品的忠诚度,经营者无法培养其稳定的消费市场,企业竞争策略选择的空间很小,价格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企业间博弈的稳定结果是选择将价格降至其可以维持的最低水平,即“Bertrand竞争”模式 。

但是,正如完全 竞争的市场不存在一样,Bertrand竞争模式很难成立。霍特林(H.Hotelling)、埃奇沃斯(F.Y.Edgeworth)都曾对 Bertrand竞争模式进行过修正 j。从实际情况看,Bertrand竞争模式也很难成立。目前我 国旅游市场上产品无差异现象确实严重,这有旅游产品本身的原因,也有旅游企业的原因,当然也与当前我国的特殊消费有关。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少数有实力,创新能力强的旅游企业对旅游市场所产生的震撼性影响。如前些年部份旅行社针对特定市场推出的夕阳红旅游团、高校游就曾经获得老年人和学生、家长欢迎。

1.4 旅游企业降价容易引起消费者对产品质量产生怀疑 ,降低购买欲望

2000年 Merrie bruck、Valarie A.Zeithaml和 GillianNaylor通过构建概念模型集 中研究了价格 和品牌作为营销变量的关键因素来影响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判断,从而影响购买决定。研究结果表明:价格是消费者评估产品质量的重要依据。这次研究结果支持了 Carvin等人在上个世纪 8O年代的相关研究 ,证实了消费者对不同价格的产品和品牌将产生不同的质量评估,从而做出购买决定。说明价格具有一定的表决权 ,产品价格的高低成为消费者衡量质量的标准,降价无疑会引起消费者对产品质量产生怀疑。价格影响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评估这一重要结论为管理者理解消费者心理和购买行为并为定价策略提供依据。

与旅游生产者相比,旅游消费者面对的是不完全消息市场 ,这是由旅游产品的特殊性决定的。旅游产品的不可转移性、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决定了旅游者只有到达旅游目的地消费以后,才能对旅游产品的质量作出客观而真实的评价。在信息不完全的背景下 ,旅游消费者为节省信息搜寻成本 ,降低消费风险,将主要根据价格和品牌对旅游产品质量作出判断。如果产品价位过低,消费者认为企业获利空间减少 ,企业没有足够的力量来维持其原有的产品质量或服务承诺,从而可能作出拒绝购买或减少购买的决策。当然,旅游消费者的担心也不是没有道理。迈克尔.波特 (2002)指 出:企业保持质量是需要成本的,依靠降价保持市场份额与保持 良好品牌形象是自相矛盾的;企业在进行战略决策时,不能徘徊于其间,即不能同时做到价廉和物美。在旅游市场竞争中,一些旅游企业为了吸引消费者,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在降低成本空间有限的条件下,采用偷工减料,降低服务水平,放松质量管理的办法 ,穷于应付。如有些旅行社为降低价格,千方百计缩减各项支,擅自减少服务项目,降低服务标准 ,更有甚者 ,置旅游者人身财产安全于不顾,不但 自己未投保责任险,还把游客的意外伤害保险费放入自己的腰包。这些做法必将引起一系列的质量问题,严重损害了消费者利益,最终遭到旅游消费者的抵制和反对。

纵观世界名牌产品,其都是靠上乘的质量、优质的服务摘取“金牌”的,更是靠上乘的质量赢得民心,占领市场的。旅游企业降低价格将不可避免的引起旅游服务质量的下降,加上旅游购买中存在的以价格衡量质量的心理,这很容易使旅游消费者把低价格 同旅游服务质量下降等同起来,最终降低了旅游者的购买欲望。这一结论给我 国旅行社以重要警示:由于责任和利益的不对等,旅行社作为旅游业的龙头 ,作为直接和旅行者交涉的机构,要对许多自身并不可控制的因素承担责任。一方面,旅行社对许多采购服务的价格、质量无法有效实施控制;一方面,旅行社在旅游产品价格不断下滑的同时,还必须为其它不可控因素造成的质量下滑背上黑锅。因此,旅行社发动价格战之前,必须 三思而后行,以避免价格竞争带来的不必要损失。

2 面对竞争者失效

不少旅游企业认为,降价可以吸引旅游消费者 ,扩大市场份额,增强企业竞争实力,最终实现盈利。但事实上 ,这种结果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两种假设的基础上的:第一,假设降价没有导致需求曲线变动,换言之,降价能够刺激需求 ;第二,假设其他竞争对手不会或不能采取应对措施。关于第一种假设 ,文中作了详细的阐释和分析,事实上不一定成立;至于第二种假设,现实中也几乎不存在。

2.1 降价容易遭到对手还击 ,使竞争企业 陷入价格战的恶性循环之中

从价格竞争 的特征来看,清华大学吴维库(2002)认为:与市场营销其他 因素相比,价格具有可衡量性、明确性和同一单位性等特点;而且以降价对付竞争者的挑战比应用其他因素来得更快、更及时、效果也更为明显,这就使得卖主更多想到价格竞争。魏小安(2000)把旅游市场竞争分为三个 层次:价格竞 争一质量竞 争一文化、品牌竞争。价格处于竞争第一层次,与质量、品牌、文化相比,价格竞争成本小,因而受到旅游企业的欢迎;但同时也往往成为竞争对手仿效的手段,有时可能遭到以牙还牙的报复。

从市场集中度与价格竞争的关系来看,行业集 中度及合谋可能之间的关系可用 以下寡头垄断模型来说明引: 假设行业中 n家企业(i=1,2……n)生产同一产品,第 i个企业具有产量 和边际成本 MC ,市场价格为行业需求 量的函数 。企业对产量化的反口应函数设为,其表示_『企业对 i企业产量变化的反应是两者产量 比例的一定倍数。OL 越大,i企业的产量变化引起其它企业预期产量变化越大, 其它企业进行报复的威胁也越大,因而在无穷重复博弈中

企业间合谋动力越大。

其中MC 为不 I企业的边际成本。

行业需求价格弹性,再对 n家企业进行加总得,并将赫芬达尔指数

代人

(5)是表示行业按市场占有率加权的销售盈率与行业的集 中度日和企业间合谋 的可能性 成正关,与行业需求价格弹性 成负相关。这一结论给我国游企业以重要启示:在旅行社业和旅游饭店业表现为小弱、散、差的产业组织结构未得到根本改善之前,中国绝多数旅游企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还必须维持“共存共亡的现实。如果旅游市场中一家企业采取降价行动,竞争对手也会根据 自身的能力采取不同的反击措施,使降价升级为一种你死我活的拉锯战,最终使同行业的多数企业陷入一种无度的恶性竞争。

最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决定了不宜开展价格竞争。我国的市场经济脱胎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一些旧体制下的阴影不可能在短期内完全消除。在历史的坐标中旅游业当然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从旧体制中也继承了一份小小的遗产,旅游市场过度竞争反映的就是市场体制不完善的一面。旅游市场竞争中,产权不明,政企不分的情况依旧存在。以饭店业为例,2001年由各级政府机关所有的饭店数量占总数的一半;在旅行社业 中,几乎每一个大型旅行社的背后都有某一政府机关的影子。这样 ,一些有强硬行政背景的旅游企业,其主管部门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为所属企业谋求种种政策性优惠。市场条件的差异性产生了无数不平等的机会和条件,造成我国旅游市场竞争不足(竞争的主体不足)和过度竞争同时并存“ 一些享受到优惠政策的企业成本相对较低,在价格竞争中有很大的承受力,市场低迷时,常常热衷于通过降价拉客源,使本来就已经很激烈的价格大战“火上加油”。另外,隶属于行政管理部门的旅游企业其经营管理者往往由主管部门派出,他们尽管享有相当控制权收益和事实上的利润索取权,但没有承担相应的经营风险。经营者的这种权利和责任的不对称使其有可能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制定低于行业边际成本的价格。因此,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健全之前 ,一般的旅游企业(真正进入市场的企业)发动价格战等于“引火自焚”。事实上,国外的市场上几乎每天都在发生价格战 ,可为什么别人对此习以为常,而我国厂商却叫苦连天呢?原因在于我国的价格竞争由于打上了旧的经济运行机制的烙印而使其对企业的杀伤力大增。

2.2 降价并不能带给企业最大利益,降价行动带给企业最直接的“礼物”是利润不断减少

旅游产品的不可储存性、旅游产品的同质性以及企业竞争策略的单调划一使企业倾向于选择降价行动。对价格敏感性的肤浅认识,以及挤垮对手,增强竞争实力的欲望冲动 ,往往使企业 自觉或不 自觉地陷入降价竞争的零和博弈中。按照博弈论的观点,在非合作博弈条件下,企业就陷入降价的“囚徒 困境”。在“囚徒困境”模式下 ,竞争企业选择最佳策略时都各自采取对自己而言最优的策略局中的唯一 目标是要实现企业的最大利益。然而,到头来却害了企业本身,得到了对企业而言也是不利的结果。可见,降价并不能带给企业最大利益。以下旅游企业价格行动与其经营利润的变化轨迹并是最好的说明 J。如表 1、表 2所示,非合作的降价行为将使企业利润不断降低。

表 1是价格变化表。假设企业 1和其它企业产品的价格降价前都是 P0,为了简化说明问题 ,设各企业边 际成本相同,当企业 1降价到 P。,其它企业是 P0,这时其它企业会立刻把价格降低到 P 或采取报复性降价策略,把价格降到 P ,此时,eo>P。≥P 。表 2是利润变化表。假设企业 1降价前利润是 ,降价后企业获得利润是≥Bo,可是好景不长,其它企业的立刻降价使市场份额又重新分配,企业 1的利润降为,B

2.3 降价不利于我国旅游企业提高竞争力

未来的竞争是以包括价格为内容的综合实力较量,除价格外 ,企业竞争的核心力包括企业管理水平、企业文化和形象、营销战略、人力资本状况、发展潜力等各个方面把降价做为竞争的中心,甚至唯一“武器”,会造成对企业竞争的误导,使企业在竞争中采取极端措施,最终损害企业和消费者利益。

首先,降价会使旅游企业产生浮躁的、非理性的竞争思想,使企业忽视新产品的开发,忽视管理创新。相对于时间长、投入多、难度大的其它竞争方式而言,降价要简易得多。短期内价格下跌引起旅游消费量的增加往往使旅游企业只考虑眼前利益而放弃长远投资。与此同时,价格低廉很容易使消费者的注意力集中到产品的价格上,而不是产品所具有的价值和产品能够给他带来的益处上。这往往又给企业发出一种错误的信号,使企业把工作的重点从提高产品质量转向以各种手段和方法降低成本的方向上去 ,只有低成本才能保证低价格的情况下有利润。所以,各企业拼命压减各项开支,挪用于企业发展、企业人力资本投资,企业产品开发的资金,减少或停止对企业的形象塑造 、品牌管理、广告宣传等无形资产方面的投资。甚至有的企业干脆“偷工减料”,导致产品和服务质量下降损害了企业的信誉和形象。这些竭泽而渔的做法对于企业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其次,长期降价使企业对产品开发、管理创新感到力不从心。据悉,国外旅游企业一般把总利润的 5% ~10%用于产品技术开发,目前我国旅游企业因为降价造成的微薄利润使其无力投资新产品开发,产品更新换代只能依靠复制和抄袭,市场竞争力的提高空间十分有限。

在外国企业和国内企业同台竞技的中国旅游市场上,屡屡发起的价格竞争并没有将外国品牌排挤出中国市场。相反,一些国外企业凭借特殊市场定位、品质管理、战略管理,与国内企业正面操戈,咄咄逼人,或是静候时机,蓄势待发,坐收渔利,不仅使他们守住了自己的竞争防线,而且一直获取着高额利润。而众多民族企业由于长期处于降价竞争的恶性循环之中,长期低水平运营,缺乏规模与生产的集约化,生产成本难以下降,因而在市场竞争中举步维艰,甚至纷纷倒闭。目前我国旅游企业间价格竞争虽然会使那些资金短缺 、竞争力弱的企业被兼并重组,然而由于恶性 内战也将导致原有一些大中型旅游企业招架不住,从而让渡或者是被迫放弃部分市场,这不利于扩大企业规模。其次,这样无序的价格竞争容易造成旅游企业之间的相互不信任,难于形成企业联盟,即使形成也因为双方不信任而产生许多后遗症。最后,过度竞争造成众多旅游企业“贫血”,“造血”功能低下,而为了继续生存和发展,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积极致力于与外商合资。这种竞争劣势和积极谋求合资的态度大大降低了企业与外商“合资博弈”的谈判能力。

3 结语

随着旅游者消费行为的不断成熟,他们对旅游产品的价值认识逐渐深入,不再单纯以产品价格做为决定自己“货币选票”的投向,而是更关注旅游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特别在买方市场态势下 ,旅游者对旅游产品价格体系有了 更多的可供选择的余地。他们不仅需要“物有所值”的旅游产品与服务,还开始关注旅游企业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 度。在这种情况下,旅游企业如果还以传统观念指导企业的竞争行为,强调价格竞争,而不是努力创新,势必要失去 相当多的市场份额,也会最终失去在市场上的生存与发展能力。

旅游企业发动价格竞争并没有挤垮竞争对手 ,赢得消费者。相反,过度的价格竞争降低了旅游行业的整体效益,造成了旅游企业的经营困难 ,影响了旅游业 的整体接 待量,对旅游业声誉带来不 良影响,价格竞争的负效应有目共睹。因此,旅游企业竞争方式的转变已是势在必行。随着我国旅游市场的逐步放开,特别是国外旅游企业集团的介入 ,带来了国际上市场竞争的先进手段。如按适应市场经济内在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组织与管理运作旅游企业;注重市场细分与人力资源开发;以质量求生存、以现代信息技术求发展的新型竞争战略体系等等,都为当前 中国旅游市场带来了清新的空气。为应付国外旅游企业竞争者的挑战,国内旅游企业必须转变竞争方式,学习和利用新的游戏规则 ,以求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参考文献

[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9:43—47.

[2]陈志永.旅游企业价格竞争失效理论探析[J].学术探索,2003(10):72—74.

[3]平新乔.微观经济学十八讲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39—4o.

[4]LuisM.B.Cabra1.产业组织导论[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96—97.

[5]邹昭.“伯川德悖论”与“行业自律价”——对我国目前一些行业中价格大战的博弈分析[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1999(1):23—28.

[6]许秋红.论企业价格战的负效应 [J].当代经济研究,2002(9):69-72.

[7]迈克尔 ·波特.竞争战略[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163— 164.

[8]吴维库.企业竞争力提升战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120 —121 .

旅游经济与管理范文4

关键词:旅游饭店业;利益相关者;低碳经济模式

Abstract: a low carbon economy trend across the world, all walks of life are in advocating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s reduction low carbon development model. The tourist hotels a low carbon economy model of constructing involves to many interests, the article in changsha c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tourist hotels building a low carbon economy model, and the necessity of the enterprise, government and industry from association and consumers the four core stakeholders perspective, this the interests of all parties, construct the tourist hotels "enterprise-GAC" a low carbon economy mode.

Key words: the tourist hotels; Stakeholders; Low carbon economy model

中图分类号: F59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基金】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作者简介】1.蒋国国,男,湖南衡阳人,湖南商学院旅游管理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会展经济学;2.蔡梅良,女,湖南益阳人,湖南商学院旅游管理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经济学;3.郑佳平,女,湖南永州人,湖南商学院旅游管理学院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经济学。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之后,低碳经济潮流席卷全世界,各行各业都在倡导节能减排的低碳发展模式。2009年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颁布,其中肯定了旅游业作为服务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碳排放少的突出优势,但是作为旅游业三大支柱之一的饭店业却是一个“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行业。酒店是高消费场所,往往需要消耗许多的资源和能源,并排放大量空气污染物,成为城市碳排放的污染源。低碳时代,饭店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低碳经济模式的构筑势在必行。

一、长沙旅游饭店业构筑低碳经济模式的必要性分析

1.低碳经济模式是全球发展趋势,响应了国家的政策号召

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保障能源安全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途径,已得到世界各国普遍认同。我国从战略的高度重视低碳经济发展,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经验,逐步建立起相关政策框架。长沙旅游饭店业低碳经济模式的构筑是对中央“十二五”规划的积极响应,在建设长株潭“两型社会”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带动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能为其他区域提供经验,提升长沙在全国的地位,形成自己的“低碳”品牌。

2.构筑低碳经济模式能降低旅游饭店业运营成本,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

随着全球能源、资源价格不断上升,饭店在这方面的支出占营业费用的比例已达8%-15%,且呈上升趋势,因此,对于饭店来说,选择节能减排、低碳环保,不只是社会责任,更是为企业提供一种全新视角来审视流程、定位、行业、供应链、价值链,从而降低成本、增加效益、创造价值并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旅游饭店业“三高”问题仍然突出要求加快构筑低碳经济模式

饭店使用的能源以电、液化石油气和柴油为主,消耗较大,而后两者是碳排放过高的罪魁祸首,据官方数据显示,长沙三星级饭店平均能耗指数为410kwa/,四星级为540kwa/,五星级为430kwa/。由于饭店的节约意识不强,管理不够规范,专业技术人员匮乏,设施配置的科学性、规划性欠缺等原因 ,导致多数饭店浪费现象比较严重,所提供的易耗客用品每年以惊人的数量递增。此外,主要消费品和饭店的经营管理模式也不够符合相应的低碳经济标准。

二、长沙旅游饭店业构筑低碳经济模式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旅游饭店业低碳经济模式的构筑涉及到多方利益,主要可分为内部利益相关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

1.内部利益相关者

股东是饭店的投资者,对企业的决策影响很大,饭店要实行低碳化,必须征得股东的同意,他们能够促进资金的横向融通和经济的横向联系,提高资源配置的总体效益。管理人员是饭店的真正决策者,负责饭店的日常营运,控制着低碳经济模式的实现,只有他们做出合理决策,推动执行低碳行动,才可能实现低碳经济模式。要真正落实低碳经济模式,还必须依靠其实行者――员工,其虽然处于权力的较低层,但利益相关性却不容忽视,他们的工作直接影响到旅游饭店业低碳经济模式构筑的成功与否。

2.外部利益相关者

政府部门可以调控旅游饭店业的发展,如环保局、质监局等能够以干预、监督等形式影响饭店的经营模式,饭店则能以“低碳先行者”的身份响应政府“低碳政策”,并为政府提供税收。长沙旅游饭店业的相关行业协会包括湖南省餐饮行业协会、湖南省饭店行业协会和湖南饭店用品行业联谊会等,他们为长沙饭店业低碳经济模式的构筑提供规范指导,制定具体标准,评定相关等级。而饭店则可以通过行业协会随时察正自身的行为。游客(消费者)是旅游饭店业的“衣食父母”,是饭店经济利润的主要来源,低碳消费模式的构筑也必须充分考虑游客的需求。

3.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性分析

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不同。饭店企业的目标主要是盈利,实现利润最大化,其往往会选择一种低成本的经营模式。政府重点考虑的是财政收入、经济增长及社会效益,并出台相关法规政策来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个别地区由于对低碳经济的认识不够深入,偏重于追求经济的绝对增长,旅游饭店业节能减排工作浮于形式。作为旅游饭店业“引导者”的行业协会,既要维护好行业内各个企业的相关利益,保障行业声誉,也要通过制定行业内部规定来确保本行业健康快速发展,若其忽视对旅游饭店运营的规范以及低碳标准的制定和推广,放任企业各自为政,一味追求高利润,节能减排工作将停滞不前。消费者的利益诉求是企业的供应能满足他们的消费需求,他们通过选择消费对象和消费方式来不断追逐消费质量的提升,部分消费者低碳意识淡薄,过分追求个人享受,无视社会公共利益,肆意浪费饭店提供的一次性用品、水电和食物等,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通过对四大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性的分析,我们发现在权衡利益诉求的基础上,协调各方共同参与旅游饭店业低碳经济模式的构筑,能更好地实现互利共赢。基于此,我们可以用下表来简述这几种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及其对应的行为策略:

表1 核心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及其对应行为策略表

利益相关者 相关利益 策略

饭店企业 企业利润 经营模式选择

政府部门 财政收入

社会效益 政策、法规制定

行业协会 行业声誉

行业发展 行业规则制定

行业内部监管

消费者 消费质量 消费方式

对象选择

三、长沙旅游饭店业“企业―GAC”低碳经济模式的构筑

通过对旅游饭店业低碳经济模式构筑中的核心利益相关者进行分析,我们从三个重要利益相关者――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消费者出发,以企业为核心,构筑旨在实现旅游饭店业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企业―GAC” 新型旅游饭店业低碳经济模式。

图1 旅游饭店业“企业―GAC”低碳经济模式图

作为旅游饭店业“企业―GAC”低碳经济模式的核心,企业在该模式中扮演的是执行者。针对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我们提出了不同的具体措施。股东的支持力度与投资是能否实现低碳经济模式的前提,应当充分发挥其监督权和决策权,督促高层管理人员定时定量完成每季度的节能减排任务,争取达到行业协会规定的低碳指标。整个经营过程中,股东的投资及增资必须是以低碳经济模式为前提。企业管理人员应认识到只有不停地深入进行低碳消费产品和服务的研发,企业才能在未来获得更加长远的发展。同时,对于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要强化他们的低碳意识。在政府的支持下可以集中力量建立企业工作人员的培训基地,要将低碳的理念贯穿饭店经营活动和管理工作之中。对外要塑造绿色环保,低碳节能,具有社会责任感的饭店业新形象,对内要制定有效的管制体系,评价体系,考核体系、奖罚体系。同时还应在企业内部开展多种形式的节能降耗活动。让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切身参与到低碳实践活动当中去。下表是低碳企业与非低碳企业的主要对比:

表2 低碳饭店企业与非低碳饭店企业主要特点对比

具体方面 低碳饭店企业 非低碳饭店企业

饭店业的建筑物 充分利用自然条件(采光或气候降温) 传统的二次材料

施工装修 使用木制家具,天然纤维、棉、麻制成品,抓好施工节能管理,节约原材料,科学合理编排施工流程,避免浪费和重复建设 使用价格性价比搞且耐久,外观性强的家具,铺张浪费,不注意科学建设。

燃料系统 新型的生物节能锅炉 传统的燃油锅炉

客房用品 提供环保电器。取消一次性用品的免费提供,减少窗帘,床单洗涤次数,将废旧的布单做成抹布拖把再利用 提供市场上普通的电器。免费提供一次性用品

洗换次数频繁

空调系统 热交换器,将中央空调余热回收。这样就可以节省企业的自身成本,获得额外利益 传统的中央空调系统,浪费严重,成本大

餐厅服务 减少一次性餐具,绿色饮食 一次性餐具,饮食不环保

政府部门作为低碳经济模式中的调控者,一方面,联合行业协会、饭店企业开展低碳理念的宣传普及工作,让企业、消费者直观感受饭店业低碳经济模式构筑的必要性,提高二者的低碳意识。另一方面,通过各类媒体登放公益广告,使该观念深入人心,让消费者把低碳消费变成一种自觉行为。此外政府还应颁布完善一些政策法规,例如已经颁发的《循环经济促进法》、《节约能源法》和《环境保护法》等,并引入相应的奖惩措施到饭店企业经营活动中。

行业协会掌握大量的信息资源,与各方联系密切,应当利用这个优势对独自摸索低碳之路的饭店进行必要的指引,充分发挥其职能,根据长沙市饭店发展情况制定合理的行业节能减排、绿色环保标准,然后依照各个饭店不同的经营状况督促其按照标准制定每季度的目标,并针对饭店不同的目标实现程度进行评级;组织专家进行全面的低碳经济规划和论证分析,制定出方案后提供给会员,在饭店实行的过程中提供一定技术指导;适当组织会员进行相关交流;配合政府积极推行低碳经济模式,加强与政府的沟通,为旅游饭店业构筑低碳经济模式争取切实的优惠政策,并督促政府加强对饭店低碳化的监管,将低碳作为一种硬性规定。此外,行业协会还要做好低碳理念的宣传工作,协调好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

旅游饭店低碳经济模式要求消费者必须转变消费观念及消费方式。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年鉴显示, 目前中国居民生活的能耗(含衣、食、住、行、用、服务六项)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40%以上。消费者低碳消费对旅游饭店业的节能减排至关重要,降低物质消耗的低碳化旅游消费、更加亲近自然的节俭化旅游消费可以获得更多精神体验,且符合世界环保运动和生态文明潮流,成为时尚甚至高品位的象征。消费者可以利用消费者权益对企业、政府、行业协会进行监督。对企业,消费者可以对其采取强硬的态度促使其转变,比如坚持低碳消费原则。对政府,可以通过人民代表提出加强制度的建设和内部的管理。对行业,消费者应该积极加入行业推进的各项活动,比如行业要采取等级措施对饭店进行评级,消费者应该监督它的公平、公正性。消费者亦可以通过自己的人脉对政府、行业、企业采取的低碳措施进行宣传。

参考文献:

[1]尹奇凤.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饭店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生产力研究.2011:69~70

[2]翁钢民,刘岩. 低碳饭店的实现路径:基于环境成本控制视角的研究[J]. 生态经济,2011:131~133.

[3]徐迅.基于低碳城市的酒店绿色厨房建设对策研究[J].商业文化.2011:314~316

[4]匡跃辉.论低碳消费模式的实现[J] 消费经济,2010:89~92

[7]岑孔德,吕世明.宾馆酒店业节能低碳降耗实施的有效途径[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1~33

[8]李萍.低碳经济模式下我国饭店业的发展策略[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14~17

[9]沈子杨.论低碳酒店的营造[J].商场现代化.2010:82~83

旅游经济与管理范文5

关键词:泛北部湾;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当前随着泛北部湾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其对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如何根据泛北部湾区域经济的发展特点,培养出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已经成为政府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立足于广西,以泛北部湾的国际视野审视区域经济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特征,在这种国际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把握形势,探索泛北部湾区域经济视野下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以期为该区域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提供参考借鉴。

一、制定科学的国际化合作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计划是教育部门培养学生的总体方案,它包括培养目标、学制、课程安排、考核方式、课外活动、校外实践及毕业设计等多方面的内容。泛北部湾区域高校要培养出具备国际竞争能力的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制定科学、合理的国际化合作人才培养计划是实现该目标的有效途径。其中,在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中又以培养目标的制定和课程的安排最为关键。就培养目标的制定而言,该区域高校应明确自身特色与办学优势条件,科学选择合作伙伴及合作方式,并根据相关政策、市场需求和学生自身条件与意愿,将旅游管理按照专业方向细分,科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就课程安排方面而言,一方面,泛北部湾区域高校可依据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与国际关系和区域合作领域相关的公共基础课,以国际关系学、跨文化交际、东盟客源国研究等有关课程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选修课程,通过优化课程结构的手段,适当调整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安排,突出创新性、时效性和国际性。另一方面,在旅游业的国际化竞争中,语言是基础,该区域各级政府部门也应鼓励当地高校适当增加双语教学比重,充分发挥高校教育的优势,提高旅游服务和交流能力。

二、增加资金投入,拓展国际化合作的层次及范围

充足的资金是开展旅游管理专业国际化合作的基础。为加快泛北部湾的旅游合作,培养出大规模的高素质旅游专业人才,当地政府应该主动增加投资力度,引导高校多渠道筹款,从政策高度上降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国际化合作人才培养的门槛。而泛北部湾区域高校则应激活自身的产业性,走产学结合的道路,从而降低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的准入门槛,资助参与国际化合作的学生,吸引更多学生就读;此外,该区域高校还应增加建设资金的投入,改善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办学环境,完善国际化合作基础设施,多渠道实现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三、加强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

国际化的师资队伍能够促进学术的交流、互补、碰撞与融合,通过博采众长、融会贯通的方式推陈出新,产生学术研究上的新增长点,进而形成教学与学术上的良性循环和优势互补。泛北部湾区域旅游高等学校要走国际化合作培养之路,构建一支国际化的师资队伍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该区域旅游高等学校要采取“请进来”策略,在充分考虑其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以最优方式引进国外旅游学科专家及高水平人才,从而加强该区域教师队伍结构的国际化。另一方面,泛北部湾区域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国际化也应采取“走出去”战略,与东盟各国高校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交流和互访活动。首先,当地旅游高校要加强对本校教师国际化专业知识、操作技能以及价值观的培养,以提高教师队伍国际化水平;其次,该区域高校应给本校教师提供更多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与国外高校进行科研合作的机会,提升教师科研学术水平;第三,泛北部湾区域旅游高校要加强与国外一流大学的合作,尽可能多的为本校教师提供外出考察访问及公费留学名额,派遣本校教师出国学习、深造,使其积极主动的融入到国际化合作的大环境中,增强其国际化教学能力。

四、构建国际化合作人才培养评价与反馈机制

早在2007年,云南省就已构建了云南省高校国际化办学评估体系,这为泛北部湾区域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国际化培养提供了经验。且随着旅游管理专业国际化合作的深入发展,旅游高等院校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课程体系、培养模式都朝着全球标准化和统一化的方向前进,尤其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2008-2015年人才发展规划》的出台,对泛北部湾区域内构建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国际化合作的统一质量评价体系和评价反馈机制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建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反馈机制,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它将实习单位评价结果直接反馈到学校,或以学生的就业信息为向导,由用人单位定时将实习学生的绩效考评以量化的数值反馈给学校,以检测合作办学质量。而国际化合作人才反馈机制的建立也有利于旅游管理专业适时调整人才的培养结构,不断改革、完善旅游管理专业国际化合作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以适应现代市场变化、发展的需求。构建泛北部湾区域内旅游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可以由政府出面委托相关单位,以国外的人才评价体系与管理经验为借鉴,由学校与社会共同参与评价,明确量化评价标准,建立国际旅游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制度或者国际化办学的学历认证制度,实现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国际对接。

旅游经济与管理范文6

论文关键词:弗里德曼;经济伦理;自由观;效率观;平等观

米尔顿弗里德曼作为当代西方杰出的经济学家。于2006年11月16日去世。他去世后西方经济学家以不同的方式予以纪念和赞扬。在当代国外经济伦理思想中,弗里德曼的经济伦理思想无疑是影响最大的思潮之一,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影响深远。本文试对弗里德曼经济伦理思想中的自由观、效率观及平等观进行探析与评论。

一、自由观:崇尚自愿合作与自由竞争

弗里德曼经济伦理中,十分注重自由,他的成名作《自由选择》、《资本主义与自由》,均是以“自由”一词来命名。他沿循古典自由主义的思想,追求自由市场,反对国家干预,主张个人主义,反对政府控制与调节。

他认为自由有两种:一种是和人们之间关系有关的意义的自由:另一种意义的自由关系到个人如何用他的自由。

在第一种“和人们之间关系有关”的自由中,弗里德曼主要讨论了经济活动中自由的要义。弗里德曼认为,作为一个信仰自由的人。不仅仅是希望协调好经济活动,还希望在协调好经济活的同时.自由得以保存。弗里德曼主张以市场的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在市场条件下,只要交易双方是自愿而不是带有欺骗性的,那么进行经济交易的双方都可以从中获利,并能实现各个人之间的经济活动的自动协调。这种自愿交换、合作而不是强制的手段来实现协调的经济就是自由的私有企业交换经济。它又被称为“竞争的资本主义”。

在这种市场自愿、经济自由的思想指导下。弗里德曼分析了国际金融政策、货币政策、就业与通货膨胀。

弗里德曼把人与人之闻自由安排经济活动的信任扩大到国与国之间,认为国与国的交易.唯有双方都受益时才会发生。由此,他反对单方或者多方的贸易壁垒和关税,也反对任何想当然的固定汇率制度。他主张实行浮动的汇率制度,进而实现一个不受限制的多边贸易的、自由的、繁荣的世界。因为浮动汇率制度能实现两种重要的目标:不受限制的多边贸易。及各国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追求国内稳定的自由。

在货币政策方面。弗里德曼提出“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即“年复一年地按一个固定不变的比率增加货币存量”,反对相机决策,减少政府的干预。保持经济的自由。政府不断调整货币政策,加强对银行的控制,这是一种危险的权力,因为货币和银行对大量经济活动具有十分广泛的影响,政府的不断强制性调整会威胁在十分广泛领域的自愿合作。

对于就业与通货膨胀,他提出“自然失业率假设”。由于劳工市场和商品市场的不完全性,供给和需求的随机变动,总会存在一个与此相应的包括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在内的“自然失业率”。政府无须过多地干预。如果政府当局试图通过扩大货币供应量来增加就业,将会带来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增加。

至少另一种意义的自由关系到个人如何用他的自由,弗里德曼认为人是不完善的实体,绝对的自由是不可能的。因此政府干预有存在的必要性。特别是垄断、领近影响以及家长主义的需要,“为了保护我们的自由,政府是必要的,通过政府这一工具我们可以行使我们的自由。”但是,他不断提醒,政府的作用是双刃剑,既保护自由,又威胁自由。在弗里德曼的自由观中。他主张个人的自愿合作,通过竞争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极力反对政府过多干预。

二、效率观:追求资源的充分利用

效率一般表述为对社会资源配置和利用的合理性、有效性的评价和量度。阿瑟奥肯认为,“对经济学家来说,就相对工程师一样,效率,意味着从一个给定的投入量中获得最大的产出。”弗里德曼从优化资源配置的经济秩序从而追求经济上的最大产出,即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率出发,肯定与倡导私有产权与私有经济,反对国家过多干预与计划经济。

弗里德曼承袭哈耶克“私有制是自由的最重要的保证”,认为私有财产是个人生活的保证。弗里德曼肯定了个人私利的至上性。肯定了个人财产的合理性,多劳多得,不劳无获甚至无法生存,因此,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智慧和创造性,追求个人最高的经济效率,在逐私利的本性驱使下,“确实,他通常既不打算促进公共的利益,也不知道他自己是在什么程度促进前那种利用。在这场合。在其他许多场合一样,他受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意想达到的目的。也并不因为事出于本意,就对社会有害。他追逐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利益。”由此可见,由于突出了个人的主体性,既带来了个人效率的最高。也带来了社会效率的最高。

在基础上.弗里德曼反对计划经济。因为计划经济缺乏竞争,必然降低效率。他认为,计划经济否定了个人私利,因此缺乏竞争的原动力。同时,计划经济实行严格控制,生产资料与工具不能自由流动。经济活动中,个体在私利的驱使下,为了获利,必须参加竞争,在市场中赢得优势;而要想得到这种优势。必须有效地使用资源,降低生产成本,从而获得质量优势和价格优势,打败对手。那么,从某种程度上讲,这种竞争就是一种节约与效率。弗里德曼认为,相对于计划经济而言。自由经济推行机会均等,是自由竞争的沃土。正是这种竞争,使人的能力获得了巨大的解放,它使美国成为生产率日益提高,越来越生气勃勃的社会。因此从这种意义上来讲,自由经济效率高于计划经济制度。

为了提高效率,弗里德曼要求削减福利措施,提倡实行负所得税制。他认为没有竞争就没有效率。他反对凯恩斯主义的给低收人者发放固定补助的政策。因为这些福利政策不利于激发人们的进取心。并有损于自由竞争与高效率的贯彻,同时还会因政府支出的增加而加剧通货膨胀。所以.要想既消除贫困而又不损害效率.就应当实行负所得税方案。

三、平等观:机会平等优于结果平等

弗里德曼认为平等是与自由密切相关.他把平等分为三种:一是上帝面前面的平等,这是一种先验式的平等,人身是平等的。第二种是机会平等,“即每个人应凭自己的能力追求自己的目标,谁也不应受到专制障碍的阻挠。”并表述为“前程为人才开放”。第三种是结果平等,是收入分配上的平等。

弗里德曼反对结果平等的平等观。坚持机会平等的平等观。他认为,结果平等和机会平等有天壤之别。在收入分配的过程中,每个人的经济利益是不同的,所以不能把每个人的经济利益同等看待。像推行“结果均等”的分配的方式是采取了一刀切的方式,这只会造成个人利益的不平等性。相反,个人私利的差别性.为结果付出不同的劳动.其实就是一种差别的平等,承认这种平等,实际上就是认同了个人各自利益的平等。弗里德曼认为,根据产品计酬,造成的收入不均等,是由于每个人对产品付出的代价不一样,而产品叉能反映各种“差异均等化”和人们的不同爱好,因此这种根据产品计酬的分配方式实质上是平等的。弗里德曼说:“凡是容许自由市场起作用的地方,凡是存在着机会均等的地方,老百姓的生活都能达到过去做梦也不曾想到的水平。相反。正是那些不允许自由市场发挥作用的社会里.贫与富之间的鸿沟不断加宽,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

四、自由、效率、平等之间的关系

弗里德曼对于自由、效率、平等之间的关系都有具体的论述:

对于自由与平等,他认为自由是与平等并不对立。弗里德曼认为.对机会平等而言来说,任何专制障碍都无法阻止人们达到与其才能相称的机会,而且其品质引导他们去谋求他们的地位,出身、民族、肤色、信仰、性别或任何其他无关的特性都不决定对一个人开放的机会,只有他的才能决定他所得到的机会,即每个人都有凭自己能力追求成功的自由。因此,同人身平等一样,机会均等与自由并不抵触;相反它是自由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自由又是效率的重要保障。弗里德曼认为只有经济自由能够得到保证,经济效率才能提高。弗里德曼的这种认识针对的是20世纪60~80年代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出现的经济滞胀。在他看来。经济滞胀实际上是政府干预经济,政府经济政策不稳定的结果。他认为,平等与自由能够创造效率,这是因为,人们有自由根据自己的智能选择机会,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被充分发挥出来,经济效率才可以提高。自由竞争不仅使社会效益最大化,而且也能使生产效率提高。对于这三者的优次性问题,他主张把经济自由放在首位。

“一个社会把平等——既所谓结果均等——放在自由之上,其结果是既得不到平等.也得不到自由。使用强力来达到平等将毁掉自由,而这种本来用于良好目的的强力,最终将落到那些用它来增进自身利益的人们的手中。另一方面,一个把自由放在首位的国家.最终作为可喜的副产品,将得到更大的自由和更大的平等。”

五、弗里德曼自由、效率、平等观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