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病案分析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口腔医学病案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口腔医学病案分析

口腔医学病案分析范文1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口腔临床医学;结构化的电子病历

中图分类号:TP27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0-0062-02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指医学专业毕业生完成院校教育后,由经认定的培训医院接受以提高临床技能为主的培训阶段,目的是按照统一规范的培训标准培训合格的住院医师,是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我院自设立口腔医学专业以来,不断探索口腔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口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新方法。目前,我院采取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纳入同一轨道,做到同步培养和统筹安排。同时,利用医院现代化的口腔结构化电子病历系统规范相关病种的临床路径,为保证和提高培养质量提供了一种新模式。

一、口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特点

口腔临床医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学科,不仅要求掌握全面的口腔医学专业知识,其对医师的实践操作性要求也很高。同时,在口腔临床医学学习中,要求受训人员能够独立完成口腔常见病的诊治。口腔的可操作空间有限,对医师的灵巧和精细程度要求很高,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的培训中应在重视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更加突出实践技能培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员进入临床前均经过了基础理论和临床知识的学习,对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已有初步的了解,但其知识结构均相对独立和分散,相互之间也缺乏联系。特别是部分受训医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比较单一、记忆比较古板,导致一接触到具体的病人就容易暴露出基础概念含糊不清、基本理论似懂非懂、知识点不连贯、思维逻辑性不强等问题[2,3]。

针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员这一特殊群体,在培训中应首先注重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和临床操作能力的培养。因为临床思维是临床医师对患者疾病进行诊治过程中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法,合理的临床思维是临床医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实际操作能力是每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员结业所必须具备的素质,也是提高临床医师队伍素质和医疗工作水平的重要措施。同时,还应加强病历书写的培训,这在我院实行结构化电子病历后显得尤为重要。

二、结构化电子病历在口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优点

电子病历是临床信息系统的核心关键部分。口腔医学是一个以门诊为主要医疗系统的医学体系,传统的纸本病历不能进行患者资料的收集,无法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患者资料的留存。电子病历系统将传统病案内容电子化,提高了病历的规范化水平和科学性,给医生临床和带教工作提供了许多帮助。

1.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时可通过结构化的电子病历清晰显示病种的治疗流程。按照口腔病种的临床路径建立结构化的大病历模板,每位患者的复诊记录都清晰记录,可反映医师对病人病情的及时分析、观察和处置等医疗行为和患者病情的动态变化过程(图1)。同时,由于结构化模板的存在,使临床医师在记录时既不漏项又不多写,既能及时又不忙乱。同时,结构化的电子病历系统可以依据医嘱所提示的病人病情状况及相应原则,提醒医师应完成哪些记录,通过书写诊断、用药、疗效分析记录,有助于医师尽早明确诊断,合理使用药物,客观评价疗效,辅助医师减少医疗缺陷的发生,提高病历质量[4]。

2.结构化电子病历可与临床系统进行对接,提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时的信息资料。本院HIS系统已成功和影像PACS系统、检验LIS系统、病理系统等临床信息系统进行链接,实现了资源的集成。电子病历系统通过HIS系统接口程序可直接提取HIS系统中患者的姓名、年龄、性别、费别、科室、身份属性、身份证号、住址、联系电话等信息,自动写入病历;通过与LIS、PACS的接口程序,可实现检查、检验报告等医疗信息的快捷调用、查看结果[5]。由于口腔各临床学科分工较细,患者有时会在多个临床科室进行就诊,电子病历可使病人就诊时在院内进行联机检索,这样能帮助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员迅速、准确地了解病人的病情。

3.临床在线知识库资源十分丰富,有利于开展远程会诊和增加与内地院校的交流。结构化电子病历设有大容量的知识库,能将口腔牙片、CBCT、MRI、超声等传统医学影像与病历进行整合,这加快了实验室、影像学检查结果的传送速度,方便进行数据的保存和传输,对存储的环境和空间要求不高,保存时间长,管理方便(图2)。这种结构化电子病历系统能提供丰富的临床在线知识库资源给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员使用,包括治愈好转标准库、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库、药品库、法律规范库等,在法律文书、诊疗规范、病历书写规范、护理规范包括远程会诊等业务上都可以方便引用[6]。

综上所述,随着医疗服务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为社会、为医院培养合格的医学人才是造福社会、促进口腔医疗事业发展的关键。口腔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促进口腔事业发展的战略措施。口腔住院医师只有经过全面和严格的培训,才能获得独立完成口腔医疗工作应该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随着口腔医院信息化建议发展的不断深入,结构化电子病历在各大院校已经逐渐普及,其在防范医疗风险、提高医疗质量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将结构化电子病历系统应用在口腔临床医师住院培训中也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值得我们进一步开发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张勘,许铁峰,胡天佐,等.上海探索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J].中国卫生人才,2010,(3):24-26.

[2]常世民.口腔颌面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4):1167-1168.

[3]王宇,赵宏峰,蒋晓青.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临床实践能力培训的探讨[J].西部医学,2011,23(7):1404-1405.

[4]邓群娣,何秋苑.电子化病案存在问题及管理对策[J].中国病案,2009,2(10):36.

口腔医学病案分析范文2

与其他专业学生一样,口腔专业学生通过学习医学遗传学这门课程,以及进行一定的教学实践,可了解一些最基本的医学遗传学知识和常见的遗传性疾病知识,但学生只有在进入口腔专业课的学习之后,才开始接触口腔领域相关的遗传性疾病知识,而且这些知识大多出现于口腔生物学、儿童口腔医学、口腔组织病理学等相关教材中,内容分布较为散乱,不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与口腔有关的遗传性疾病知识。基于当今医学遗传学课程在口腔医学中的学科现象和研究现状,以及目前我国口腔医学界广泛需求口腔遗传性疾病知识这一事实,有必要编写一套适用于多数医学院校口腔医学专业的《口腔遗传学》教材,并且针对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开设一定学时的《口腔遗传学》课程,使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具有丰富的知识背景,便于开展与口腔相关的遗传性疾病的治疗和研究。

2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医学遗传学知识逻辑性强,难以记忆,涉及一些公式的推导和应用,相对枯燥抽象,很多学生感到理解困难,不易掌握,并且各个医学院校开设的医学遗传学总课时较少,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有限的学时中既要完成理论教学,又要完成一定的实验教学。基于这种现状,有必要探讨改革医学遗传学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改变以往教学过程中单纯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而着重强调《医学遗传学》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综合能力为主。在《医学遗传学》教学过程中,如果能从常见的遗传病入手,用典型病例分析介绍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病的传递方式及诊断治疗等知识,应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教学是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育。作者在《医学遗传学》实验教学中充分采用了PBL教学法,例如,针对“遗传病的系谱分析和遗传咨询”这一实验内容,作者大胆地进行了改革和探索,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选题目,分角色表演,以小组为单位模拟遗传咨询的过程,寓教于乐,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加深了学生对系谱分析和遗传咨询等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

3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教学的生动性

围绕2种口腔最基本的遗传性疾病———牙本质形成缺陷和牙釉质形成缺陷,针对口腔专业学生,在有限的课时中以病案讲解的方式介绍牙本质和牙釉质形成的细胞和分子机制,以图片和视频形式重点介绍与口腔相关的遗传性疾病的遗传和临床特征,让学生对这些疾病产生形象化的认识。为增加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适当向学生介绍一些近年来发表的前沿科学研究文章,扩大学生的知识面。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将基础知识和临床疾病的表现紧密结合,学生可以了解目前国内和国际口腔遗传学领域的研究现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改进考核制度,促进学生全面掌握知识

考试作为一种最主要的判断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手段,犹如风向标,具有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和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作用。近年来,医学遗传学知识得到了迅速发展,教学过程中会不断增加各种新知识、新内容。衡量学生的综合能力已经不能够依靠单一的试卷考核方式,必须寻找其他有效的、多样化的考核方式。一直以来,医学遗传学考试大都采用传统的试卷形式的终考制度,本教研室尝试在口腔医学专业中实行多样化的考核方法,既采用传统的试卷考核方式,又增加口头表达知识能力考核、获取新的科研知识能力考核、实验动手操作能力考核等多层次、多方面的素质考核方式。即在最终的考核过程中,对课本知识仍然采取试卷考核方式,占一定的分数比例;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考核占一定的分数比例;课堂小组讲课考核占一定的分数比例;积极参与课堂模拟活动的考核占一定的分数比例等。另外,鼓励学生积极撰写科研论文并给予适当加分,最后得出一个合理的综合考试分数。这种考核方式改变了传统的考试制度,让分数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有力地引导学生挖掘自身潜能,加深了学生对医学遗传学知识的掌握,在实践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5结语

口腔医学病案分析范文3

关键词:PBL教学法;口腔修复学;教学形式

伴随着医学的迅速发展,21世纪口腔修复医学的发展也突飞猛进,进而对口腔修复学医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为此,亟须对口腔修复学学生的教育模式进行探索尝试,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服务社会,促进医学的发展,使他们尽快融入到临床医生的角色中,已成为目前口腔修复学教育工作的重

点。[1] 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突破传统教学观念,适应新时期医学教育改革发展要求,并且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口腔修复学临床实践教学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口腔修复学是口腔医学中一门综合性学科,需要系统性掌握多学科知识,无论是在技术性还是在实践操作性方面都非常强。对于刚刚踏入临床实习的口腔修复实习医生来说,由于初次接触临床,一般来说缺乏对临床实践经验的积累,操作的空间环境局限狭小、难度较大,这更使得实习生们缺乏自信,产生恐惧。在医学教育中,他们更加需要熟练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才能更快地进入口腔科医生这一角色中。

2.PBL教学法的特点

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麦可马斯特大学首创PBL(Problem-based learning)“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2] 它的精髓是将基础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进行教学。同时它强调围绕学生这一中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不是老师填鸭式的讲授灌输。PBL教学法在医学院基础理论和实验课中被广大师生应用并受到好评,但是在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还不是很广泛。它是通过教师辅导,引导以学生为中心的小组,讨论式地进行学习,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对临床病案进行讨论分析,提高学生在各方面的能力,特别是提高学生的自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口腔修复实习中PBL教学法运用

(1)要让学生对PBL教学法整体有个了解。依据学生意愿,自行小组分配,一般每组3~4人。教科书仍是学习的依托和根本,教师将临床实习内容分为三大部分,即固定义齿、可摘局部义齿、全口义齿。学生依据三大部分相关内容的特点查阅期刊文献和其他专业书籍,对每个部分一大类的适应症、临床路径步骤、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进行系统总结归纳,形成本组每个人比较熟悉了解的内容形式。

(2)进行所有小组的交流和讨论,各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对自己小组的结果以PPT形式汇报,通过资料查阅和讨论提出论证依据简略讲述。同时鼓励其他学生积极进行补充和发表自己与之不同的观点。教师不仅要认真听取、简要记录,还要作为“总舵手”,把握讨论与新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这条主线。学生还可以根据查阅资料时发现的问题,搜集整理资料,写成综述后进行讨论。

4.在口腔修复实习中运用PBL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更新观念进行角色转变,提高自身素质。在PBL教学中,要求教师对一些问题的设计新颖突出,教师备课时主动查阅相关资料等提高自己的知识面,这样才可以从容应对学生的问题并给予指导。对于研究问题的设计要有诱发性、变通性、挑战性,提出问题要留有空余,充分调动他们的想象力和积极性。有些畏惧的学生要进行积极引导,更新学生观念。

(2)投入相应的配套教学资源。PBL教学法核心是对选定问题的讨论,需要利用各种途径进行大量资源的搜集,如通过网络、期刊文献数据库等途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更好地实施PBL教学法,大量投入教学资源并对学生开放是必须要解决的。在口腔修复学的PBL教学中,一些实验室,例如数字化牙体牙髓、口腔修复临床技能、口腔颌面外科、口腔正畸等实验室的建立是必需的,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满足口腔医学生的实验需求,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保障。

总之,在口腔修复学的临床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是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PBL教学法能够很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值得在口腔修复学临床实践教学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口腔医学病案分析范文4

基础知识是临床操作的指导思想,基础理论知识掌握较差,会严重影响研究生的临床诊治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要求研究生认真复习本科教材,参加重庆市举办的各种口腔专题讲座和学术活动。我科定期举行讲座,重点讲授口腔医学的主要诊治病种和规范。分别由擅长肿瘤、外伤、种植等疾病诊治或技术操作的副高职称以上的人员进行专题讲座,对该疾病诊治进展或该技术的理论基础及最新发展进行较深入的讲解。教师会列举一些典型的病例,在系统讲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将各种口腔病例形象地展示给研究生,激发其对口腔医学专业的学习兴趣,并缓解其从理论学习进入临床的不适应,为培养研究生的临床思维打下良好基础。

二、理论联系实践

研究生学习的最终目标绝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提高。临床操作能力的提高对他们也非常重要。为了达到理论联系实践,提高研究生临床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采取以下做法。(1)在日常临床工作中,我们为研究生指定专门的带教老师,使研究生的教学任务落实到人。研究生的日常工作完全在带教老师的督导下进行,如病历书写、下医嘱等工作,一旦发现有不妥当、差错或不规范之处,审核的上级医生就能及时纠正错误,让研究生及时知道错在哪里,并判断错误的原因所在,从根本上杜绝下一次再犯同样的错误,这使研究生以最快的速度去除其身上的毛病。(2)定期病例讨论。由研究生选取疑难病例,先由研究生报告临床病史、检查结果,通过自己查阅相关文献,对疑难病例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再由高年资医师做出点评。这一类似PBL教学法[1]不仅培养了研究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学员的临床诊疗思维能力,而且也提高了研究生独立处理问题的信心。(3)提高临床操作技能、外科手术技能的提高需要在实际手术过程中逐步掌握。在手术中,将每个步骤需要注意的问题向研究生进行详细讲解,并适当给予其亲手操作的机会,带教老师现场纠正其操作手法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生具体负责对术后患者的管理,如开术后医嘱、换药、术后并发症的处理,等等,让其体会术后治疗亦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只会做手术,并不是一个合格的外科医生,术后的处理依然相当重要。随着研究生的手术技术和术后处理技术的提高,带教老师逐渐放手但不放眼,这既提高了研究生的技能,又保证了病人的利益和医疗质量。

三、科研能力的培养

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特点就是培养具有科研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2]。由于本科教育往往并不涉及科研能力的培养,所以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往往较差[3],获得信息的途径有限,缺乏利用专业网站获得学科进展信息的意识。因此我们先介绍查找资料的网站。国外生命科学最有名的数据库就是Pubmed(http://ncbi.nlm.nih.gov/pubmed/),可提供部分免费全文链接服务,基本可以满足医学文献检索的大部分要求[4]。中文医学主要数据库有维普资讯网(http:///),万方数据资源系统(http://.cn/),中国知网(http:///),另外还可利用搜索引擎网站google和百度检索文献。通过反复增加相关的不同关键词,或者设定限制条件,将文献数目控制在200篇左右,即可达到较好的检索与阅读效果。由易到难,先辅导研究生书写个案报道,待其掌握查询资料方法及书写格式后,再引导其书写回顾性分析文章,督促研究生在临床工作中,多注意病案资料的积累,做好病案追踪,指导其建立临床科研思路,协助其开展科研工作。

四、医德医风教育

口腔医学病案分析范文5

【关键词】数字化X线技术;口腔整形;根尖片

口腔整形之前,临床医生常常需要借助影像学检查来详细了解患者的口腔情况。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是现代医学影像学的新技术,对口腔疾病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X线平片很容易受多种因素影响,造成一系列的组织结构不清及边缘模糊等。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通过把光信号直接转换为数字信号,显示在显示器上,减少了其他因素对影像质量的影响,亦提高了效率[1]。本文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口腔整形患者206例,均采用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进行辅助检查,其影像学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口腔整形患者206例。其中,男性113例,女性96例,年龄13~36岁,平均年龄15.1±2.5岁。所有患者治疗前,均采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MD型牙科X线机、Digora系统设备进行数字化X线摄影进行检查。

1.2检查方法:

1.2.1首先将CCD 传感器置置于患者口内所拍摄牙的腭(舌)侧,采用传统根尖片的分角线技术摄影。患者、水平角度和 X 线中心线与传统根尖片摄影方法相同,但选择垂直角度时因 CCD 质硬、厚,且不能弯曲,不易贴近牙齿和颌骨的腭(舌)侧,不易与牙龈紧密贴合,故应选择校正的垂直角度投照。

1.2.2数字化成像操作:曝光时间选用 0.08~0.16 s,曝光后通过Digora系统去除塑料封套,再将影像板放入Digora扫描器,关闭扫描器窗口进行扫描,此后读出装置将数字化X线图像读出,并显示在监视器上,进行后处理之后,将最为清晰的数字化图像用佳能打印机打印出来。

1.3评价标准:对根尖片数字化图像质量分成优、良、差三个等级。优秀:被检查牙齿位于图像中心。牙齿结构完整,垂直角度正确;正确的水平角度,即牙齿的邻面不重叠;正确的X线中心位置其他结构无重叠;照片具有明显的对比度和合适的清晰度。良好:有一项未达到优秀标准。较差:两项或两项以上未达到优秀标准。

2结果

本组206例数字化根尖X线片图像质量分为:优秀为165例(80.1%),良好为34例(16.5%),较差7例(3.4%)。对于处于良好及较差的数字化X线片中,包括:图像边缘切空较轻的21例;图像清晰度及对比度模糊的10例;牙齿长度变长或缩短的5例;图像清晰度锐化过度或图像严重失真的5例。

3讨论

上世纪80年代末,法国首先将直接数字成像系统应用于口腔医学,由此第一个口内X线摄影术RVG被发明[2]。而现今最新的数字化X线系统,则包括:信息采集部分、信息转换部分以及信息处理与记录部分。其原理在于可以把IP置于扫描器中,并转化为模拟电信号后,再次转换为数字信号。一般扫描在半分钟之内既可以完成。图像直接出现在电脑显示器上,非常方便快捷。

数字化X线牙片与传统根尖片相比,其优点包括以下几点:①数字化X线牙片无需胶片,X线图像能够实时的显示在电脑显示器上,不必显影。此外,其曝光及影像诊断的时间大大降低,同时也减小了器材的损耗。同时,其曝光时间可由低到高,不影响影像分辨率,这也让患者收到的辐射水平降低,更加安全。②数字化X线牙片摄像的宽容能力很强。传统根尖片需要根据被照牙随时增减曝光条件,而数字化X线牙片仅仅采用单个档位的曝光时间就能够完成所有牙位成像[3]。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它曝光后获取的数字信息既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处理,又可以直接拿来使用,操作上更为简便。③根尖片数字化摄影技术具有多种后处理功能,可以利用计算机,将图像的各个局部进行更为细致的观察,同时还可以进行再加工处理,如对图像进行亮度、对比度调节,边缘增强、黑白反转、三维重建,局部放大,伪彩复制、存盘等[4]。这些都可以帮助临床医生获得更多更为精准的口腔内的细微诊断信息,这也是传统根尖片技术所不具备的优势。④数字化X线根尖片技术还能够将照片复制、打印。这对制作患者的病案资料的工作来说,无疑是高效流畅的,因为可以采用电脑自动完成,可随时调用、检索照片。

数字化X线根尖片应用于口腔整形中的不足点包括:①数字化牙片技术采用的CCD 质硬、厚,由于 CCD 板的厚度和硬度,投照时必然跟牙根尖产生角度[5]。②尽管Digora系统在电脑显示器上所显示的牙齿及根周组织结构亮度可调,影像清晰。但一旦将其生成为纸制打印报告时,则会发生部分细节信息的脱失。由此可见,打印在纸上的图像其总体显示效果不如传统的根尖片摄影报告清晰。③对专业技师的要求较高。首先,在照片投出以后,先要调整其清晰度和对比度,直到其可以达到最佳诊断效果时,进行发送到系统网络中[5]。但是,准确并快速的调整其清晰度和对比度尚需要有一定经验的人员才能熟练掌握,否则速度过慢或图像清晰度不够,都可能影响患者诊断。

尽管目前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足之处,但随着电子软件的开发以及性能更为优良的感光材料的使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是可以克服以上这些不足,取代传统根尖片而广泛应用于口腔整形领域。

参考文献

[1]肖玲.根尖片数字化X线摄影术在口腔医学的应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4,(02)

[2]姜毅.口腔X线摄影装置的研制与应用[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8,(05)

[3]张万林,张刚,马绪臣.根尖片平行投照定位装置的研制[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7,(04)

口腔医学病案分析范文6

关键词:高职口腔组织病理学 微课 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2(c)-0149-01

口腔组织病理学是一门联系基础医学和口腔临床课程的桥梁课,在讲授中需要学生有较好的基础医学的理论功底,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临床思维能力。然而近年来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加之我校高职口腔课程的改革,本门课程的总学时在不断压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效率低下,成绩不理想。随着新兴媒体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微课已渐渐走入课程领域并被广泛接受。因此如何以此为契机,深入开展高职口腔医学的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在教学中学习新方法、新技能并总结经验以提高教学质量,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笔者自2009年首次接触到微课以来,融知识、趣味及思考于一体,制作了一定数量的口腔组织病理学微课件,通过其在教学中的使用和改进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成绩,在我院口腔教学中凸显了其重要的作用。为此,笔者将微课的应用经验总结如下,以供今后更进一步探索其应用前景提供依据。

1 微课及制作软件简介

微课是指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1]。“微课 ”的核心是“微视频”。同时可包含与该教学视频内容相关的“微教案、微课件、微习题、微反思”等内容,其中“微视频”时长一般为5~8min,最长不超过l0 min[2]。目前在国内许多院校微课件制作过程中广泛应用camtasia studio进行视频编辑。

1.1 camtasia studio的适用环境及设备

笔者使用的camtasia studio软件版本为6.0.3,软件大小约37.68M,软件在winxp/vista/2000/2003等环境中均可运行。在录制一部微课件之前需要一台较高运行速度的电脑(cpu主频不小于2.4G,硬盘不小于40G,内存至少1G),最好有独立显卡,显存不小于64M[3];一个较为安静的录音环境;无线或有限话筒;有USB接口的摄像机;当然还需准备制作微课的一些声音、图片素材、临床典型病案及操作实践素材。

1.2 camtasia studio在微课件制作中的应用流程

首先需要通过PPT制作讲授的基本框架,选择制作所需要的典型案例的图片、文字注释;打开camtasia studio 6.0.3,软件此时会自动弹出对话框,包括视频录制、语音旁白、PPT录制和导入媒体四项功能。根据制作的需要将准备好的视频、音频、PPT图片等内容选择相应的功能选项导入软件;制作过程还包括开场白(主要是简单介绍本微课的主要内容)和最后的渲染视屏等内容。

1.3 制作中的注意事项

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PPT的动作效果,可以给人动态感、空间感的美。插图表现出的亲和力要比照片好,照片表现出的专业性要比插图好。PPT字体最好不要有三级文本,行距1.3倍~1.5倍,段间距大于行间距,一页不超过五个要点,每个要点字数越少越好,页面上下左右有1 cm的留白充分利用鼠标的拖、点配合解说,可适当使用画笔功能,但绝不能用画笔写字。

2 微课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笔者通过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在2009年开始使用camtasia studio软件制作了面部发育的微课进行形象化教学,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融入微课的制作过程中,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受到了师生的广泛好评和认可,极大的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并为后续临床学科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微课制作的整体思路及实际应用总结如下:首先由camtasia studio录入为唇裂患儿设立的嫣然天使基金的新闻报道引入课程,激发学生对于面部畸形的学习兴趣;而后录入由笔者自己自己绘制的面部发育过程的FLASH动画,据面部发育的具体过程配合笔者的旁白进行讲解,和后续临床面部畸形相关性不大的发育过程略讲或不讲,反之则应摆在重点需要突出强调的位置上细讲。通过在笔者绘制图形的相关位置上使用画笔、增加色差或颜色闪烁显示等方式对所讲内容予以强调,具体视频录入过程分为两大部分,首先录入按正常发育过程进行FLASH演示的讲解,而后录入按畸形发生过程的讲解,通过鲜明的对比,强烈的图像反差,使学生映像深刻,并产生反思,想通过治疗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PPT的文字录入放在该视频演示之后,简要对面部发育的关键部位和重要时期进行总结,另外对面部畸形可能的发生机制及临床解决思路进行提问和布置一些短小精炼的习题;接下来录入由第四军医大学口腔颜面外科对一唇腭裂患儿进行手术的视频剪辑,重点突出临床上对畸形的关键位置进行治疗的过程,并显示术后和术前的对比。整个手术剪辑的录入过程配合笔者的旁白,重点要强调前述理论在临床实践中是如何应用的,强调理论与实践是如何联系起来的;在微课件的最后,配合旁白录入展现嫣然天使基金资助下被救助的唇裂患儿幸福的微笑,提出学习理论的重要性。并使学生对后续临床知识的学习增添浓厚的学习兴趣。

3 展望

微课可用于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网络在线课后辅导,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用camtasia studio制作成的微课上传到校园网并可共享到全国高校教师的微课资源.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便捷。微课视频的反复播放功能,能使那些平时接受能力较弱且不好意思发问的学生能从容、反复地观看学习,较好地解决了后进生的学习效果问题[4]。这样既节省了教师的教学负担,也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再学习的有效途径;同时可通过基于网络的教学评估及反馈系统及时获取教师在制作微课件中出现的不足之处,提出进一步的改进办法,从而使微课件在教学中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切实提高高职口腔医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志宏.微课:一种新型的学习资源[J].中国教育技术设备,2013(7):50.

[2] 桂耀荣.微课及微课的制作意义[J].化学教与学,2013(5):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