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职业教育未来趋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职业教育未来趋势范文1
>> 新疆产业结构演变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分析 就业结构的趋势分析及其对职业教育的启示 职业教育层次结构与就业结构关系实证研究 新疆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实证分析 四川就业结构演变状况分析 河南省就业结构演变及成因分析 新疆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关系分析 中国服务业内部就业结构演变的特征\趋势与影响因素分析 就业结构、投资结构对扬州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分析 产业结构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新疆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的互动分析 河北省就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人民币汇率波动对就业结构的影响分析 区域就业结构对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影响的实证分析 FDI对我国东部地区的就业结构效应分析 新疆兵团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导向分析 新疆产业与就业结构协同性分析及对策建议 技术进步影响就业结构的机理分析 新疆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分析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新疆就业结构演变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分析 新疆就业结构演变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分析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张敏")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进入20世纪,国家对新疆地区的发展更加重视。“十二五”规划以来,新疆的经济进入飞跃发展的时期,产业结构的变化推动着就业结构的变化,就业结构的变化影响着职业教育的变化。 【关键词】新疆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职教需求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31-0113-02
就业结构的变化基于新疆产业结构的不断改变,简单解释,即如果新疆经济发展以第一产业的发展为支柱,那么第一产业将增加对这一产业从业人才的需求,就业结构就会因此而发生改变。
一 新疆就业结构变化趋势分析
在1978年到2008年,新疆生产总值从39.1亿人民币增加到4203.41亿人民币,年增长比例高达10.50%,三项产业在经济产值中的比例为35.8∶47∶17.2,而后变化为16.4∶49.7∶33.9。2008年之后,三项产业的经济产值仍然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为副,第一产业为辅。2012年至今,新疆经济总产值在不断地上升,产业结构并未发生太大的变化。
1.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所占比重逐渐下降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一产业在三项产业中的所占比例在不断下降,也就是说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农业产业已经不再是新疆的支柱性产业,农业产业发展或出现停滞状态,或相比其他产业发展步伐较慢,所带来的经济收入所占比例也在下降。农业就业人口比例也在不断地下降。根据有关资料显示,2008~2014年,新疆农业就业人员从354万人上升到375.45万人,年均增长只有3万人。迄今为止,新疆第一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已经从72.1%下降到49.71%,相对而言,第二产业就业人员的比重和增长幅度一直在上升。新疆加快对外开放以后,工业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快,这两个产业逐渐成为被看好的产业,产业就业人才需求不断提升。
2.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比重由上升过渡到下降
2009年,新疆第二产业就业人数达到了111.29万人。截至2013年,新疆第二产业就业人员达到了118.63万人,年均增长2万多人。而在2012年以后,新疆第二产业就业人员呈现下降趋势,就业人数比重由19.22%下降至12.54%,就业人员则从123.1万人缩减到89.22万人,其比重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都下降了13.26个百分点,但是所占比值仍然是三大产业中最高的,也就是说,新疆第二产业发展对就业人员的需求量还是比较大的,就业结构的职教需求也比较大。而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员数量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其所占比重、年均增长值都在上升。
3.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一直处于稳步提升趋势
新疆对外开放以来,第三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凭借着优秀的旅游资源、历史资源、文化资源、人文资源等,新疆第三产业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在三大产业中的比值越来越高,各地区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员越来越多。截至2013年,新疆第三产业就业人员的比重从39.13%提升到42.11%,就业人数则从298.6万人增加至358.53万人,年均增长高达7.8万人以上。从2013年至2014年,新疆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更是上升到50.03%,从业人数370.52万人。其中金融保险、医疗、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商务、教育文化以及娱乐行业的从业人员的增长速度最快,单是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就从7.45万人上升至32.29万人,而后飙升至50.33万。
二 新疆就业结构变化对职业教育的需求分析
新疆就业结构变化影响最大的就是职业教育。就业结构发生变化,职业院校的教育就必须顺应社会人才需求,对教学进行调整。以下是笔者所总结的几点关于新疆就业结构变化对职业教育的需求情况。
1.就业结构变化对职业教育办学规模的需求分析
一直以来,党和政府积极努力地支持援疆工作,先后派遣了一批又一批的援疆干部与人才,但是新疆的发展单单依靠内地人才的注入是不够的,必须要紧紧依靠本土人才的培养。随着新疆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各产业与就业需求不断调整,其所需要的人才不仅数量变多,质量也要有所提升。因此,新疆就业结构的变化改变了对职业教育办学规模的需求,要求职业教育继续扩大各类型人才培养的规模。
2.就业结构变化对职业教育办学层次的需求分析
新疆就业结构调整对新疆职业教育办学层次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近年来,新疆工业与第三产业的发展在不断提速,与第一产业相比,工业与第三产业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的支撑。新疆就业结构不断地向技术型人才、操作型人才、文化人才、专业型人才以及实践型与研究型人才等多种类型人才相结合的方向发展,中高级技术型人才成为新疆发展最需要的人才,这也是新疆就业结构未来的发展趋势。这就需要职业教育能够不断提升办学层次,致力于培养技术型、实践型、综合型和专业型人才,从我国职业教育的整个历史发展与变化来看,也是如此。未来,新疆职业教育将以设备引进、人才引进为导向,不断深化素质教育,针对新疆就业结构变化以及市场人才缺口,培育一批具有高专业技术和文化水平的人才。
3.就业结构变化对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需求分析
上述第二点提到新疆职业教育办学层次将不断提升,其专业性、综合性以及技术性将不断地提高。未来,随着经济结构的改变,第三产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而工业发展也将不断地提升对人才专业性的要求,各行各业都将存在明显的分界线,并不断地交融,这就需要职业教育不断地为社会提供专业化的人才。那么,新疆职业教育未来的专业设置也必将面向社会需求,不断地进行分化、细化。不论是对于农业、工业还是第三产业,职业教育都会根据社会突出需求设置教学专业,以培育对口型人才。例如,对于农业,未来职业教育将根据未来农业产业变化以及人才需求不断地划分出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基础生物化学、基础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统计与田间试验、土壤肥料学、农业生态学、作物栽培学、耕作学、作物育种学、种子学、农业推广学、植物保护学、园艺通论、信息农业导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设施农业工程、生态农业工程、信息农业技术、农业英语、计算机农业应用基础等专业,分别进行更加专业、细致的教学。
三 关于新疆职业教育需求变化的建议
根据上述部分新疆就业结构变化对职业教育需求的分析,未来新疆职业教育应该根据就业结构需求变化不断地进行调整。笔者建议,调整方针如下:
1.建立良好的职教改革环境
在我国,传统教育文化对现代教育改革的影响最为深刻,每一次教育改革之前,都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改革环境。对于新疆职教改革,也应当建立一个良好的改革环境。应当转变教育工作者以及社会各界对职教改革的看法,传播现代教育思想与理念,摒除对职业教育的成见,同时做好教师的思想工作,稳固其改革的决心,给予教学改革充分的信心和支持,还应当从提升教育工作者工资待遇、福利待遇入手,做到留人留心,解决其经济难题。
2.强化职业教育分区,实施动态教育机制
新疆地域辽阔,面积超过了我国东三省地区,每一个片区的人才结构都有着明显的差异,面对新疆就业结构的变化,进行职教改革应当根据学校所在区域的人才就业结构变化特点进行,对不同的区域进行划分,实施教育分区,力求凸显每个区域不同的教育特色和教育需求,并实施动态教育机制,强化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和综合性,实施与新疆人才结构需求相适应的职业教育。
3.强化职业教育与产业界的合作
上文中提到,新疆就业结构以及产业结构的变化改变了对人才的需求,如今更加需要专业型、技术型和实践型的人才,这需要职业学校能够加强与产业界的合作,通过建立科研项目、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等方式,提升职业教育的对口性,同时提升人才的实践水平和综合能力。科研项目与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可以为职业学校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只有不断的实践才能换来丰富的从业知识,提升人才的实践水平,这是培养实践型与综合型人才的必要手段。
四 结束语
职业教育未来趋势范文2
关键词:政府主导型;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集约化建设;运行机制
作者简介:胡晓琨(1969-),女,重庆市人,重庆化工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化工机械、高等职业教育;云青(1959-),女,海南文昌人,天津大学图书馆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图书管理;闫智勇(1973-),男,山西阳泉人,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高职研究所讲师,天津大学教育学院2010级博士生,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及政策法学、高等职业教育。
基金项目: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职院校产学研结合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编号:103427),主持人:陈沛富。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27-0076-04
随着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战略的实施,“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提升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水平”①成为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然而,纵观当前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分散型和粗放型建设的弊端,必须在现行体制范畴内适当超越,充分发挥政府在举办职业教育事业中的主导作用和职业院校的主体功能,全面盘活各职业院校现存职业教育实训资源,积极引入市场运行机制,建设集约型实训基地。
一、政府主导型职业教育集约化实训基地建设的总体思路
政府主导型职业教育集约化实训基地建设的总体思路概括起来讲就是“政府主导,集中建设,开源节流,顺应形势,政企分开,产权明确,风险转移”。具体如下:
1.根据现有“中央统一领导、地方分级管理、学校自主办学、社会参与管理”②的现行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特征,政府统筹、规划、监督和管理实训基地的建设情况、评价实训绩效、采购实训结果。
2.运用“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思想,盘活和整合本地区各级各类职业院校现有实训资源,提高实训资源的利用绩效,拓展实训资源的多元功能,保证开源节流并举,兼顾了教育资源的有限性、稀缺性和利用绩效的最大化[1]。
3.顺应“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社会专业分工和协作的大趋势,引入市场机制,采用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建立集约化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保障政企职责分开;引入商业保险公司,有效转移实训风险;充分发挥行政和市场两个杠杆的调控作用,实现职业教育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的专业分工和充分协作,实现职业教育理论教学教师和实践教学教师的专业分工、充分协作和专业化发展,实现职业教育理论教学机构(组织)和实践教学机构(组织)的专业分工、充分协作和专业化发展[2]。
二、政府主导型职业教育集约化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原则
(一)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原则
政府主导是最基本的原则,第一是因为只有坚持这条原则,才能有效回避由于社会参与实训基地建设的外来资本左右或者控制实训基地的运营性质,保证公司性质的实训基地的产权性质和主要服务于教学的性质不会被改变,只要保证这两个前提条件,政府可以积极鼓励和接纳来自社会其他部门参与实训基地的建设,如捐赠、捐助或者有偿投入资金或者设备,参与实训教学或者实训基地管理等;第二是因为只有政府才有能力进行宏观统筹并进行实训基地的顶层设计和规划[3]。
(二)行政指导和学校自愿相结合的原则
如上所述,由于我国政府行政管理的特色,政府必然和必须承担重要的行政主导作用,指导本区域各级各类职业院校积极参与实训基地建设;各职业院校可以根据自身的专业建设情况和教学实际,自愿将学校现有的实训设备(特别是重型实训设备)集中到实训基地统一管理和使用。
(三)教学为主和多功多能相结合的原则
实训基地的主要用途是服务于本区域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学校的学习者接受实训教学,但是为了提高实训基地的利用绩效,实训基地可以在不影响实训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接受外来生产订单和其他实训任务(如接受本科院校学生的实训和实习任务)、技能鉴定任务等,将实训基地的实训功能、实习功能、生产功能等多元功能有机融汇在一起(也即开源的原则)。
(四)立足现实和面向未来相结合的原则
首先,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要通过政府的顶层领导,根据国内和本地的产业、行业、企业以及职业教育专业和学校的现有布局和未来发展趋势,提出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和未来的发展规划;其次,必须深刻挖掘、盘活和整合本地区各级各类职业院校现有校内职业教育实训资源的潜力(也即节流的原则),并根据未来经济产业和职业教育专业的规划,留够扩展的空间和升级的余地;再次,实训基地的建设实际上是一种教育体制改革,必须关照现行教育体制的运行模式和政策制度的要求,还要关注社会组织专业分工的大趋势,在体制和制度许可的范围内,既要促进学校形态的职业教育焕发新的生命力,还要实现学校形态的职业教育组织(即理论教学为主的职业院校和实践教学为主的实训基地)和职业教育教师(即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师和实践教学为主的实训指导教师)的专业分工[4]。
职业教育未来趋势范文3
世界职教院校联盟是一个拥有来自56个国家的高等职业院校、应用技术大学、职业教育机构为其会员的组织。该联盟下属会员主要包括全国性或地区性的职业技术型高等院校联合性组织,如美国社区学院协会、加拿大学院联合会、澳大利亚技术和继续教育学院校长理事会、英国学院联盟等,也有少量院校、教育机构及其他非政府组织和行业组织等。
中国教育部副部长鲁昕、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章新胜、世界职教院校联盟主席Denise Amyot女士等莅临大会开幕式。章新胜会长主持开幕式,他指出,职业教育作用于国家可持续发展、综合竞争力、第三次产业革命等多个方面,重要性不言而喻。鲁昕副部长出会开幕式并讲话,她介绍了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情况以及中国发展职业教育的理念,强调多年来我国职教事业为国内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就业、推进新型城镇化、提升居民收入水平、调整教育结构等五大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现今,职业教育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是力争到2020年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Denise Amyot主席就世界职教院校联盟大会在北京召开表示感谢,她介绍了世界职教院校联盟的基本情况,提出了本次大会的三个目标:一是培养专业和职业教育院校管理者的领导力;二是加强世界职教机构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专业知识、经验和最佳实践的分享;三是促进世界范围内职业教育和应用性高等教育的改革。
开幕式结束后,Denise女士为“世界职教院校联盟卓越奖”颁奖。随后进行了主旨发言。UNESCO-UNEVOC中心主任Shyamal Majumdar 首先作主旨发言。他强调,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TVET)在国家技能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UNESCO已经制定了一个战略,努力加强成员国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必须调动各种知识、资源和力量,促进职业教育的全球合作。国家物联网首席科学家刘海涛从企业发展的角度强调了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性。加拿大百年理工学院院长Ann Buller指出,职业教育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职业院校要加强应用方面的研究,对学生“授之以渔”,并加强与政府和企业界的合作,为学生提供相关实践经验,促进其职业生涯的成功。
大会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专题研讨活动。一是大会开展了8个专题研讨会,探讨世界职业教育领域的前沿与热点问题。8个专题分别聚焦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应用研究、劳动力发展、校企合作、领导力发展、国际合作、绿色技能与可持续发展以及学生职业发展。二是举行了包括中―美校长对话、中―非职教部长论坛、中―英研讨会、中国―东盟研讨会、中―澳研讨会、中―德研讨会在内的6个双边和地区会议,探讨了各国职业院校在国际合作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困难及解决之道,重点包括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师生互访交流、技术研发等。三是为适应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和应用型大学转型的时代背景,专门召开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圆桌会议。
10月26日中午,大会举行闭幕式。闭幕式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会长纪宝成主持,印度国家技能发展委员会主任兼首席执行官Dillip Chenoy和纪宝成分别作主旨发言。Dillip Chenoy介绍了印度近年来的技能改革战略,纪宝成介绍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成就、问题和发展趋势,并特别强调了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发展中的重要性。
大会最后举行了闭幕典礼。闭幕典礼由世界职教院校联盟主席Denise Amyot主持,她首先对大会做了总结,认为此次大会非常成功,取得了预期成果,希望世界范围内职业院校以世界职教院校联盟为平台,未来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随后,Denise Amyot邀请参加此次大会国际青年营的代表宣读了“青年倡议”,从青年的视角为职教领域的政策制定者、专家学者和行业企业代表提出了一系列意见和建议。
需要指出的是,作为此次世界职教院校联盟大会的重要内容,由世界职教院校联盟组织的“国际青年营”于10月19日在上海开营。该活动由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承办。“国际青年营”由来自英国、加拿大、葡萄牙、巴西、印度尼西亚等国的11名学生,与中国高职院校青年代表一一结成伙伴关系,在上海、宁波、北京三地共同度过10天朝夕相处的旅程。除实地调研、对话研讨、文化交流等活动外,他们拟订了一份《青年倡议》,在世界职教院校联盟世界大会闭幕典礼上进行宣读,向社会和职业教育领域发出青年学子的声音。
职业教育未来趋势范文4
【关键词】职业教育;运行机制;措施;教师培训
“人口多、底子薄”是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要想真正办好职业教育,必须始终坚持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在此基础上构建职业教育的多元办学格局。截至目前为止,为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很多专家、学者均不约而同参与到职业教育运行机制的研究当中,同时亦提出很多优化职业教育运行机制的有效措施。基于已有研究,笔者认为可采用如下措施不断优化职业教育运行机制。
一、构建覆盖城乡的职业教育体系
“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的教育目标在我国早已提出,在该教育目标的引导下,我国必须尽快完善和建立覆盖城乡的职业教育体系和网络,最终形成学校职业教育、企业教育以及社会教育三位一体的职业教育体系。学校职业教育为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在未来,必须根据学校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不断优化学校职业教育的办学环境。现代企业教育亦非常重要。建议各企业尤其是乡镇中小企业,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教育制度构建,加强对员工进行培训及其他教育等。社会教育的实施也至关重要,可依托社区、成人教育中心等构建起系统的社会教育体系,并积极利用远程教育等平台不断提高社会教育的成效。
二、加大财政投入,确保职业教育公益性质
为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健康、长远、可持续发展,我国在未来必须不断加强财政投入,努力确保职业教育的公益性质不变。诸如,应加大财政投入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如校舍建设、运动场地建设及教学设施建设等。除此之外,还应通过财政收入的加大不断完善职业教育的助学贷款体系,让更多贫困家庭的孩子或成人可通过职业教育学习到更多知识,获得更多生存技能。从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总体情况来看,财政支持不足是存在的典型问题。所以说,在未来我国政府必须加大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让职业教育得以更好发展。
三、扩大国际合作办学,提升职业教育水平
我国发展职业教育的时间相对较晚,与德国、日本等国亦存在很大差距。为进一步提高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在未来还需不断扩大国际合作办学,不断提升我国的职业教育水平。例如,我国职业学校可与德国、日本、美国等国家的职业学校加强合作办学,引进国外先进职业教育办学理念,从而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这样的做法是势在必行的,也是我国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在职业教育教师培训方面多下功夫
为不断优化职业教育运行机制,提高我国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在未来我国仍需在职业教育教师的培训方面多下功夫。在职业教育教师培训方面,具体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做起:(1)加强校本培训。各职业学校应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本校教师进行培训,培训讲师主要由本校资深教师担任,亦可从校外聘请。(2)积极将本校教师输送至国内知名职业学校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可获得相关职业学校优秀教学经验和管理经验。(3)将职业教育教师输送至国外相关职业学校进行学习。五、不断建立健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机制为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更好发展,还应不断建立健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机制。具体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1)推动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2)引导社区组织关心职业教育;(3)鼓励学生家长支持职业教育。基于职业教育普遍缺乏资金支持的现实情况,可鼓励社会爱心人士及爱心企业积极为职业教育发展捐款、捐物,帮助职业教育创造出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发展环境。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为促进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各职业院校也应不断提升自身的自力更生能力,如积极创办校办企业等,通过校办企业为职业学校创收,从而更好地将盈利所得用以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六、不断优化和完善职业学校招生体制目前,很多职业学校面临招生难的困境。部分职业学校为招到更多学生,不惜花钱从学校买生源,这样的做法严重违反了招生制度,对职业教育发展非常不利。部分学生到学校之后,甚至还发现实际情况与学校宣传的情况不同,于是最终选择退学。另外,部分学校为招生还选择采用招生的模式,招生由于缺乏专业知识,为获取招生回扣,因此往往会进行虚假宣传。这种情况,在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因此,在未来我国必须不断优化和完善职业学校招生体制,让职业学校的招生体制更加健全。这其中,自然离不开政府监督的积极作用。总而言之,为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更好更快发展,我们必须不断优化职业教育运行机制。可采用的措施主要为:构建覆盖城乡的职业教育体系;加大财政投入,确保职业教育公益性质;扩大国际合作办学,提升职业教育水平;在职业教育教师培训方面多下功夫;不断建立健全社会参与的良好机制;不断优化和完善职业学校招生体制。只要可认真从上述几个方面入手,我国的职业教育在未来定然可以得到更好、更加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奕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动力系统的重塑[J].职教通讯,2016(05).
[2]喻忠恩.政府应如何主导职业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14(07).
职业教育未来趋势范文5
[关键词]职业教育 广东省职教数字化平台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3-0224-01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人力资源建设的基础,在提高未来劳动者能力和素质,增进人力资源总量和提高质量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现代现代职业教育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及与数字化教学的融合趋势日益明显。“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已成为一种国家战略,所实施的一系列重大工程,使得我国的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步入快车道,开始从分散建设向整体规划、统筹推进转型,促进教育改革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
一、国内外职业教育数字化发展环境
1.国家政策逐步推进,平台数量逐渐增多
自1999年起,教育部就起草了《全国远程教育资源建设规划》,对技术工程教育提出了可行性意见。其后,职业教育数字化探索逐步推进,有十多项政策文件陆续出台。
目前,我国在国家、省级、地方、学校等各个层面上都已建立了相当数量的职业教育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平台。已建成的国家级职业教育专门网站有: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cn)、国家数字化学习资源中心、中国职业教育信息资源网(.cn)等。
2.国外职业教育数字化发展迅猛
国外的职业教育数字化具体表现为实现学习环境虚拟化、管理网络化、教育个性化,能够为满足社会需求提供优质服务,在引发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本质发生变化的同时,实现了职业观念的创新。现在已经涌出一系列虚拟化的教育环境,包括虚拟教室、虚拟车间、虚拟实验室、虚拟校园、虚拟图书馆等。虚拟教育环境可分为校内模式和校外模式。校内模式是利用局域网开展网上教育,校外模式利用广域网进行远程教育。例如“虚拟高等职业学院”(Vituelle Fachhochschule)是德国的国家重点项目之一。它主要面向职业教育不同学科,开展模块化的在线课程,如今德国的虚拟职业学院已经从项目研究走向实践,能够在国内外长期开展联合教育。
二、广东职业教育数字化发展前期可期
1.资源基础巨大
广东是全国经济大省强省,制造业发达,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对职业教育需求大。从2006年开始实施职业教育发展壮大工程,规模结构和质量水平均取得跨越发展。至2012年底,全省职业院校在校生总数超过300万人,位居全国首位。
2.市场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较多发展机遇
近年来,广东省明确提出,以信息系统的数据整合、资源共享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充分发挥信息化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切实提升学校信息化水平,为学校战略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为此,从政府财政、学校本身、社会力量都投入大量资金进入职业教育信息化市场。但该市场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是以政府主导、教师参与为主体,欠缺直接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学习平台建设,该市场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想象。
三、广东职业教育数字化平台展望
1.项目介绍
广东职业教育数字化平台项目计划通过整合广东省出版集团旗下多家出版机构有关职业教育教材编辑出版及相关多媒体课件资源,研发网络课程、虚拟实训软件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建立数字化教与学平台,为广东省职业教育体系提供数字化教学服务。
项目具体由“内容+平台”架设而成。一是在内容体系方面,建立支撑职业教育体系的公共文化课教材教辅,以及护理、汽修、机电、数控、财会、艺术、旅游、建筑、药学、电子、园林、物流等十多个大类专业教材教辅,同时研发与公共文化课教材教辅和专业教材教辅相配套的数字资源库、智能测评系统、虚拟实验室等,为职业教育用户提供完善的云学习和云测评服务。项目基于广东省出版集团旗下多家出版机构的有关职业教育教材,开发高质量的数字化资源库和虚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高质、高效的云学习服务,通过建立专业题库,为教师提供便捷、高效的测评服务。二是在平台方面,突破云服务关键技术,研发基于云服务的教学、学习、实验和测评体系。云平台是整个项目赖以运行的软件系统环境,实现是指数字内容体系赖以运行的软件系统环境,包含教学管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和课程计划系统,实现云计算环境下的教学管理、资源管理和制定课程计划等(图1)。
2.项目运营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职业教育信息化是趋势,是未来教育方向,是转变教育模式的技术关键。项目的探索,将最新的教育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教材、教辅的出版,从而形成新的教育出版数字化产品,可以有效突破纸质教材、教辅的介质对功能的限制,呈现出综合性、互动性、智能化等特征,集优质资源建设、网络课程开发以及虚拟实验室的建设等功能于一体,符合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有助于提升区域职业教育信息化水平。
从项目实施主体来看,该项目的实施,不仅增加了传统出版单位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实施者以内容资源建设和集聚为中心,强化内容的核心主导作用,加快从传统出版商向内容服务商的转变,为传统出版集团的转型升级探索可行之路。
总体来看,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将对职业教育的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进行深度融合,推动职教出版的数字化转型,打造立体化的职业教育教学体系有着长远的探索意义。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职业教育教学研究新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 刘合群,王婷婷.论构建广东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若干问题.职教论坛,2012(25).
职业教育未来趋势范文6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趋势
一、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及特征
高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高职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层次阶段,高等职业教育能否发展壮大,能否成为高等教育中一支具有特色的教育模式,关键在于:其是否具有独到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培养出来的人能否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实用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1.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几种典型模式
(1)工学结合模式。高职工学结合教育模式是指高职院校和相关企业或行业在共同育人方面遵循平等互利的原则迸行优势互补的合作。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不同的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2)校企合作模式。高职校企合作模式即学校与企业合作,根据市场上各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类型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从而满足企业需求的同时,能够使更多的毕业生找到理想的工作。
(3)松散型合作模式。很多高职院校由于自身的不完善,以及外界冗杂的市场环境的影响,其与企业不能够建立一种稳定的合作模式。在这种松散的模式下,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未来的就业前景将无从保障。
2.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
高职院校主要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因而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其自身独具的特征和特点。其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己任;(2)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设计教学方案和培养方向;(3)采取实践教学等特色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4)“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高职高专教育成功的关键;(5)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基本途径。
总的说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所体现的技能教育特色是最为重要的。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作为一种独立的人才类型,有其特定的知识、能力结构,他们需要比初、中等级的技术人才有更多的理论知识,又要比普通工程型人才有更强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他们还应对人员管理、设备运行等相关工作有更强的组织协调与技术管理能力。高等职业教育不仅仅是职业教育,更重要的是要突出职业中的“技能教育”这一部分,因此高职的人才培养模式要突出“技能教育”这一主体。
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高等职业院校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载体,面对市场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如何培养一大批能综合应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手段,懂经济、会管理,兼备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高素质技术人才,是高等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急需研究解决的现实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高科技行业尤其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不仅使得传统的高职人才定位发生巨大转变,同时给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带来严峻挑战。众所周知,高职的人才培养有赖于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改进与创新,因而,人才培养模式是制约高职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有很大的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高级技术人才,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它从一开始便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实用性成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特征。
1.职业教育的工具性和经济性功能异常显著
职业教育以社会的需求为导向,有其显著的意义。但是,把职业教育作为训练社会劳动工具而出现,将有悖职业教育的初衷。现实社会中,职业教育的工具性和经济性得的特点异常显著。在众多职业教育者看来,受教育者似乎已经只是机械的模仿、机械的操作,没有能够真正锻炼他们的学习、操作等能力。在许多时候、许多情况下,人们对职业教育孜孜以求的是为经济社会打造一部部运转熟练的机器、一颗颗拧在一个岗位而永不松动的螺丝钉。
2.职业教育多关注谋生,少关注人生
教育与个人生计的关系始终是人们接受职业教育所关注的重点。因此,把职业教育看作是一种谋生教育,教会学生将来能在社会上谋得一席之地,取得谋生的手段,这是职业教育的社会功能之体现。同时我们也不否认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欠发达,谋生才是第一性的。但职业教育如果仅仅满足于对学生的谋生关怀,只注重培养他们适应某一岗位的一技之长,而置精神关怀、心理关怀于不顾,那么当他们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变幻莫测的人生时,就或者会四顾茫然、退避三舍,或者会一蹶不振、自艾自怨,“一技之长”也就难有用武之地。因此,职业教育在注重谋生关怀的同时更要多一些人生关怀。
3.职业教育的短期效益性
众多教育机构、受教育者对于各自的定位都具有短期性。教育机构短期的目标是把校内的学生学有一定特长之后推向社会,使自己有较高的就业率,从而为接下来的招生奠定良好的基础;而受教育者的目标就更简单,他们大多是想着自己在校内学有一技之长之后,能够在社会上找到一个稳定的工作即可。他们并未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明确的规划,只是考虑到自己短期的利益,自己的未来却是一个未知数。同时,也存在一些其他方面的问题,诸如:一些地方对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职业教育的管理体制、办学体制、办学模式等方面还不适应甘肃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职业学校与普通高中发展比例不太合理,职业教育投入不足、基础薄弱、办学条件差,有的学校停办或改作它用,职教资源出现了流失现象,毕业生就业遇到了困难,就业准入制度没有得到有效执行,影响了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经济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引发出来的新情况,也有我们工作中的不足,特别是一些地方片面理解“两个扩招”的精神,把扩大高中阶段教育理解成了只扩大普通高中教育,这是引发“普高热”,造成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困难的重要原因。
三、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未来的趋势
美国通识教育家哈钦斯认为:教育目的并不是人力(Man Power)的形成,而是全人(Man Hood)的发展。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鄙视“为谋生而学习”的动机,他认为“这会直接导致对伦理价值的损害”。他强调:“青年人离开学校时,应是作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而不只作为一位专家。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像一只受过训练的狗。而要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则需要培养全面的自我辨别力,而这取决于自由而全面的教育。”如此说来,职业教育应该是完整的人的教育。
1.遵循教育规律,倡导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整个人类文化所体现的最基本的精神,它的本质就是人应当追求真善美等崇高的价值理想,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职业教育中,我们之所以要强调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说到底就是要帮助学生学会做人,帮助他们懂得何为人,为何生,进而使他们形成和具备正确的人生追求、完备的知识体系、优秀的思维品质、能干的工作作风、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具备一种心胸宽广、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气质;一种自信、自谦、自强的精神;一种求实致远、质朴高雅的品位;一种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爱国报国的情怀和一种“富贵不能、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人格。在人文精神的培训中,受训者树立了敬业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增强了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和坚忍不拔、知难而进的勃勃向上的精神,这使得受培训者在技能培训上更易超越常人,更易在自身的职业中做出出色的业绩和贡献。人文精神的培训是职业教育中对受培训者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使个体的素质得以长足的发展,而且还将使整个社会随之而兴旺发达。
2.职业教育应是完整的人的教育
职业教育特别是中高等学历的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拥有某种专门知识、能力或者说一技之长的群体,这是它的特色和生命所在,但是它的培养目标的本质特征是由个人、社会和时展等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至少在某种程度上还应具有如下特点。
(1)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与人文素质。有着明确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使命,懂得“如何做人”,深切了解中国的历史和国情,有着坚定而深刻的爱国主义感情和自尊自强的民族意识。在工作实践中,能以政治、道德、法律等作为价值判断的前提,对一切“可做”与“不可做”做出正确的抉择。
(2)具有科学理性和丰富的道德情感。勇于面对实践第一线,懂得真正富有挑战的创造是来自实践。职业技术人才的突出之处,就在于具有很强的应用性,敢于在生产第一线直接面对实践提出的难题并加以克服,因而必须具有很强的挫折承受力和高昂的、不屈的进取精神。对职业技术人才而言,首先要具备的是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要解决不断出现的技术问题,完成不断变化的生产和管理任务。所以对职业技术人才更需要强调具有人格力量的适应能力,以及具有根据未来社会和职业的变化而不断调整自己,重新设计自己的能力。
(3)具有“团队”作战的协作能力。充分体现人际交往中合作与协调的伦理价值原则。既能作基层技术领导,又会对人、财、物和时间作统筹管理,具有系统性的管理眼光,会处理复杂的关系,既敢于竞争,又善于包容人,与他人相处和合作共事。具有关心他人,集体为先的良好伦理心态,而不只是仅仅局限于技术岗位,不问人际关系的“专才”。
(4)具有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观。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上能考虑到生态的、经济与社会的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等因素,懂得作为职业技术人才所面对的客观世界,不仅仅是被认识、被改造的对象,而是处于同一利益共同体中不可分割的整体。即便是职业教育在某一阶段出现了上升的趋势,也只能是“短期效应”,没有其发展的长远性。职业教育发展要“以人为本”,不但要让学生知道“以何为生”,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何而生”,在适应社会、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要尊重人性,发展学生个性,使得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在将来的工作中敬业乐业,生活幸福。总之,在职业教育教学中,要纠正社会本位论的职业教育目的观,使学生的个性发展与社会需求有机的结合起来,让职业教育走上正确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