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沟通的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跨文化沟通的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跨文化沟通的问题

跨文化沟通的问题范文1

[关键词]文化差异跨文化沟通跨文化认同

一、文化差异

所谓“文化差异”,简要地说是指不同国家、民族间文化上的差别。内容涉及到语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式、、伦理道德、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审美观念等。

其中最基本的五个问题,即人的本性、人与自然的关系、时间观念、行为方式和人际关系五个方面。Trompenaars(1988)提出了国家文化的七个特征:普遍性与具体性、个人主义与共有主义、中性与情感性、特殊性与扩散性、成就文化与归因文化、持续性与同时性时间取向、内在控制与外在控制的环境价值取向。EdwardT.Hall(1976)则提出了高情景文化语言和低情景文化语言分析框架。

通过文化维度模型分解出的文化特征可知,不同国家、不同地域有着自身独特的文化,当两种文化在同一环境系统交汇时,必然存在文化差异(Culturaldifferences)。两种文化之间差距越大,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就越多。

二、跨文化沟通———国际商务合作中的应用

跨文化沟通(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是指两个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或群体之间表达思想、传递信息、交流感情、形成互动的行为过程(唐炎钊等,2005)。陈剑平等(2005)提出跨文化沟通的实质,是不同文化双方对彼此尊重和理解。从广义而言,跨文化沟通的目的在于存在文化差异的双方在尽量避免或者减少跨文化风险(Cross-culturalRisks)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双方的文化认同感(CulturalIdentity),将跨文化(Cross-culturalConflict)降低到最低程度,产生文化协同效应(CulturalSynergy)。

三、国际商务合作中的文化差异产生原因

国际商务合作沟通的主要特点是文化的差异性,文化的差异性是影响国际商务合作沟通的关键因素。

第一,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在国际商务合作沟通中,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他们的价值观和思维活动方式是不同的,不同类型的方式方法容易给沟通造成障碍。

第二,先入为主的母国文化主义。其内在的许多规则有时候也是所在国成员无法觉察到的,人的内心具有趋同性,倾向于与自己有相同信仰相同文化背景。但在国际商务合作中,面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这样考虑会引起沟通诸多问题。

第三,文化优越感。人们作为某一特定文化成员所表现出来的优越感,通常是无意习得的,并且总是在意识的层面反映出来。这种偏见会极大地打击国际商务合作其他成员的积极性,使合作过程遭到破坏。

第四,缺乏共感。因为思维方式的不同,对事物的态度不同,往往面对不同文化背景的行为不能够理解。沟通过程中缺乏共感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经常过多的站在自己的立场而不是他人的立场上去理解、认识和评价事物。

四、对策

国际商务合作中,通过发展文化移情,可以客观充分了不同国家文化的特征,并可在尊重文化差异的基础上逐渐建立起共同的价值观,培养跨文化认同,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分析文化特征,划分高情景文化和低情景文化。高情景文化中的沟通过程常常是含蓄的,沟通中重视的是“情景”,而不是“内容”;低情景文化的沟通过程中,“内容”备受重视,沟通常常是直接的,不太重视个体之间的关系。

第二,发展共感,消除文化中心主义,增强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包容。发展共感,首先要承认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分析文化特点。其次要有一种“换位”思考意识,排除对不同文化的排斥和各种成见,试图用对方的思维方式去看待问题,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理解文化现象。再次,要摆脱文化中心主义的偏见。只有客观、公正、全面地认识和理解差异文化,才能消除在国际商务合作过程中的种种文化因素障碍。

第三,注重反馈。在国际商务合作的沟通过程中,反馈是非常重要的,发讯者根据核实的结果再发出信息,以进一步确认所发出的信息是否已经得到有效的传递和理解,从而使双方对沟通过程和有效性加以正确的把握。双向沟通有助于对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信息的诠释。通过双向沟通和反馈,进一步刺激跨文化沟通的积极性,拓宽沟通渠道,及时总结沟通中好的经验并加于推广,并对沟通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偏。

参考文献:

[1](瑞士)苏珊•施奈德等.跨文化管理(石永恒译)[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2]张新胜(澳)杰夫•拉索尔等.国际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崔立新韩经伦.论企业全球化引起的沟通障碍[J].南开管理评论,1999

[4]杨泉:跨国企业中的跨文化管理[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2

[5]孙东川陈伟翔:跨文化的有效沟通[J].财经问题研究,2003

[6]王成银:解析文化差异在现代经济合作中的影响[J].工业技术经济,2004

[7]G.HofstedeandMichaelH.Bond,ConfuciusConnection:FromCulturalRootstoEconomicGrowth,OrganizationalDynamics,16,1988

跨文化沟通的问题范文2

关键词:国际商务;跨文化;沟通途径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变得越来越频繁,使得国际商务活动明显增多,跨文化沟通成为国际商务活动的主要沟通途径。通过彼此国家之间的交流,了解彼此国家的习俗、地域风情等具有浓郁文化色彩的方式,来促进国与国之间的思想与文化交流。因此,在众多的国际商务活动中,进行跨文化沟通的途径尤为重要。本文就国际商务活动中的跨文化沟通存在的问题以及国际商务活动的跨文化沟通途径进行了探究。

一、国际商务活动中的跨文化沟通存在的问题

1.语言障碍

在现代商务活动中,进行国际商务活动时最为明显的就是存在语言障碍,语言是沟通的基本方式。每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语言,进行国际贸易活动,首先最为重要的就是消除彼此间的语言障碍。虽说有时可以通过肢体语言进行彼此之间的沟通,但是通过肢体语言进行表达时会存在一定的误差,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肢体动作代表着不同的含义。所以说利用语言进行直接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是进行国际商务活动的必要条件。存在语言障碍是当前最为重要的沟通障碍,没有达到最基本的交流条件,那促成国际商务活动顺利进行的几率会大大减小。

2.文化的差异触及对方国家的禁忌

国际商务活动中,与对方进行交谈时,很多情况下由于文化的差异,会触及到对方国家的禁忌,这是最为严重的情况。由于文化的差异,不小心提及到对方国家的禁忌,就表明没有对该国家的文化习俗、地域风情等方面进行足够的了解,没有做到尊重对方、理解对方,也会容易导致商务活动的失败和合作的破裂[1]。

3.思维方式的差异而造成矛盾和冲突

国与国之间不仅存在着文化习俗上的差异,同样也存在着思维方式的差异。在商务活动中,由于思维方式差异造成的矛盾也是屡见不鲜。如同我们东方国家和西方国家的思维方式就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针对同样的问题,不同国家的人会存在相应的分歧,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因此会容易引起冲突。

4.文化交流欠缺

对于对方国家的文化明知道存在差异,却没有做到及时有效的交流,不能够清楚的了解彼此之间文化细节上的差异,文化交流欠缺,导致不能够进行换位思考去体谅对方的处境,因而造成交流上的障碍和误解,导致国际商务活动和合作的失败,甚至破裂。现在国际商务环境中,由于文化交流欠缺而导致的合作破裂不在少数,所以说,文化交流欠缺是国际商务活动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二、国际商务活动中跨文化沟通的途径

1.解决语言障碍问题,进行直接交流

进行国际商务活动之前,语言障碍是必须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尤其是一些不使用英语,而使用本土语言的一些国家,语言障碍问题更为严重。存在语言障碍问题,会使得商务活动不能切实有效的进行,彼此之间不能够正常沟通,影响商务活动的效率。所以说解决语言障碍是重中之重,可以聘请翻译人员进行随身翻译,以至于能够进行直接的沟通与交流,增深彼此之间的了解,使国际商务活动的国际合作得以实现。另外,在聘请翻译时,要选择高级翻译人员,为促成国际商务活动中的商务合作创造更好的条件。在解决语言障碍的基础上,对该国家的文化、地域等方面进行了解、学习,最终实现国际之间商务的友好合作。

2.提高对跨文化交流的重视度

跨文化交流对国际商务活动的进行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主导着商务活动的方向,决定着商务活动的成功率,是进行国际商务活动的关键。针对跨文化交流方面的内容,首先要提高对跨文化交流的重视程度,如果团队不能够自行汲取文化知识,应当雇佣相应的专家、学者进行培训授课,使团队成员能够直截了当的了解跨文化方面的内容,可以充分的提高团队对跨文化交流重要性的认知度。经过专家的授课培训,了解对方的地域和风土人情,了解对方的思维方式,以至于能够做到缩小文化的差异。换位思考,转变思维模式,对该国家的文化要始终保持高度尊重,以诚心换诚意,才能有利于促成商务活动的成功。加强对进行国际商务活动团队的文化方面的培训,是做好国际商务活动进行的有效方式之一。

3.利用网络媒介进行学习与沟通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媒介对各国的文化进行系统性的学习。要想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我们要利用网络平台、新闻媒体等传播媒介区获取有效信息,这是进行跨文化交流活动前最有效的措施之一。网络信息和新闻实事都是来自于全球的,信息容量之大,范围之广,对我们学习各国文化是绰绰有余。通过网络资源获取我们想要的信息,充分的了解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了解文化差异之后,对症下药,寻找适合的方法与对方进行友好的沟通,了解对方文化的属性和习惯,利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去体谅、理解对方,这样,更容易取得对方的信任,营造一个良好的国际商务活动的氛围。通过一个简单的网络媒介,可以解决国际之间跨文化交流的障碍,促进国际商务活动的产生。

4.换位思考,减小文化差异

一个国家的文化风俗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我们应当给予充分的尊重。进行国际商务活动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国际文化交流,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要了解对方的风俗文化,避谈对方国家的禁忌,换位思考,以对方的思维模式看待问题,减小文化差异。出国之前做好功课,有利于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尊重对方国家的文化就是尊重自己的文化,尊重一个国家的文化习俗是尊重一个国家的重要表现。每个国家都特有的的文化习俗、国家禁忌,要积极的进行文化的沟通与交流,缩小文化差异,避谈禁忌。例如,法国和意大利拥有共同的禁忌就是避谈“13”和“星期五”[2],因为他们认为它们代表着“厄兆”;加拿大人的食物禁忌是动物内脏和脚爪;法国人喜欢蓝色、白色和红色;意大利人见面时要行握手礼,交谈中不要提美式橄榄球和政治;英国人最为喜欢的就是谈及天气[3]。所以说,了解对方国家的文化风俗,不触犯他国禁忌,是进行跨文化沟通的最为重要的方式之一。在国际商务活动之前,文化差异是每个国家最为关注的内容。出国前,做好文化方面的了解工作是必要的。了解该国家的文化习俗,生活习惯等内容,对于适应该国的环境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了解两个国家文化之间的差异性,将本国与外国之间的文化进行有效的整合,寻找出国家文化之间的共同点和共同话题,从而可以有效的减小文化之间的差异,同时也可辅助谈论本国的特色文化,加强沟通与了解,有利于国际商务活动的进一步扩展,让对方充分的了解中国文化,放下心里设防,坦然的与我方对话,容易促进两国的和平友谊,从而促成了国际商务谈判、外交等国际商务活动。

5.加强跨文化交流的频繁度

针对跨文化交流,我们应当本着始终坚持的原则,与对方保持密切的文化交流,提高文化交流的频繁度。现在社会存在的现状就是当两国之间存在贸易或其他商务活动时交流频繁,但是当贸易等活动一旦结束,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商务活动会明显减少,使得跨文化交流的频繁率逐渐降低,影响了两国之间的沟通和友谊,这是不恰当的。那样会让对方觉得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也会出现一些“叛逆”的心理。所以,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要保持时刻的新鲜度,给对方以高度的热情,坚定不移的保持好彼此之间的关系,才能够长久的的进行交流与合作,可使两国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牢固。加强跨文化交流的频繁度是维持国际商务关系最为重要的纽带,对待每一份国际关系,都要拿出高度的热情给予充分的保护,促进国际商务活动持续有效的进行。

三、结束语

跨文化交流是现代商务活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国际商务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国际间商务活动,做好跨文化沟通与交流是关键。本文系统性的探析了进行国际间跨文化沟通途径与策略来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加强国际商务活动的交流,促进国际之间关系的建立与发展。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带动了国际间商务活动的发展,从而驱动了跨文化沟通与交流的快速发展,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合作,加快了经济的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1]邵亚琦.浅谈国际商务沟通中的文化差异问题[J].改革与开放.2013,11(22):91-92.

[2]李绍青,侯彦宾.文化移情与跨文化交际中的数字文化研究[J].保定学院学报.2012,12(28):87-88.

跨文化沟通的问题范文3

关键词:外资企业;跨文化管理沟通

一、跨文化管理沟通概述

1、管理沟通的概念。管理沟通是指在各种管理活动和商务活动中,沟通主体(沟通者)基于一定的沟通背景,为达到一定的沟通目标,在分析沟通客体(沟通对象)的基础上,将特定的信息或思想、观点、态度传递给客体,以期获得预期反应效果的全过程。

2、从管理沟通的概念表述可以看出,管理沟通与其它沟通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沟通的主体是人或社会组织。与人—机沟通和机—机沟通这两类沟通活动更本质的区别在于管理沟通的主、客体均是人,因而,它属于一种综合性的沟通,即不仅是信息的单纯传递,还包括思想、观点、态度的交流。在某种场合下,情感交流直接制约和影响着管理沟通的效率和效益。

(2)沟通发生在管理和商务活动中。并非所有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都属于管理沟通。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都有交流信息、思想和情感的要求,所以也需要沟通的区别在于沟通的背景是明确的、特定的,即一定是发生在管理活动或商务活动中。因而沟通的目的性更明确,对对方的反馈期待更高。

(3)管理沟通是有沟通媒介的沟通行为。管理沟通的高目标性,决定了管理沟通是发生在有着直接或间接利益关系的主体之间的沟通行为。

3、跨文化管理沟通。跨文化管理沟通是处于两种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企业内部或外部人员间进行的管理性质的信息沟通。对外资企业而言,沟通能力非常关键,它要让全体员工不仅要意识到国家间的差异,同时还要用一种共同的语言交流,在承认差异和要求一致之间不断保持平衡,需要员工不只简单地从单一的世界观出发处理事情,而是能理解不同的思想,并在它们之间架起桥梁。

二、外资企业跨文化管理沟通的主客体策略

1、沟通主体策略。在沟通中,要使沟通双方最终达到“双赢”的结果,这得从认识自己开始,沟通者首先必须要客观地认知自己,界定自身的沟通地位,依据沟通目标,选择有效的沟通渠道和策略。

(1)我们在管理沟通中通常是通过优势给对方以“我是对你有帮助的”和“我是有价值的”心理暗示,从而赢得对方的肯定,使得沟通顺利开展。认识自己的优势就是为了更好把握沟通的机会和展开沟通。

(2)弱势通常是我们在管理沟通中导致失败的致命因素。这里的弱势是指文化风险,也就是是指因文化差异及其组织间的缺乏了解而对文化整合和正常业务经营构成的威胁。所以我们在管理沟通中一方面要较好的发挥优势,一方面我们还要不断的规避弱势和克服弱势,把弱势淡化或转化成优势。

(3)人的成功主要由知识、技巧、机遇三大因素决定。“机会只给予那些有准备的人。”所以我们除了具备过硬和更多的知识,擅于把握有效沟通等技巧,还要能够发现机会和把握机会。

2、沟通客体策略。制定沟通客体策略是沟通的第二个重要环节,沟通中的障碍一方面来自信息发送者,另外一方面也来自于信息接收者。因此,在制定沟通主体策略的同时,客体策略的制定也同样重要。成功管理沟通的本质是换位思考。如果说主体沟通策略主要是解决“知已”与“自控”的问题,那么,沟通客体策略要解决的是“知彼”和“激发”的问题。三、外资企业跨文化管理沟通策略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跨文化的沟通显得越来越重要。每一个沟通策略的制定包括以上论述过的沟通主体策略、客体策略、渠道策略均要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制定具体的沟通策略时,都必须考虑国家、地区、行业、组织、性别、民族、团队之间的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组织要想从跨文化的交流中获益,就需要解放思想,正视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进行跨文化管理沟通的策略主要有:

1、正视差异,。大多数研究者认为跨文化冲突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关键在于如何在跨文化冲突的背景下以积极心态来寻求发展。冲突往往带给人不适的心理感觉,因此人们往往不愿正视冲突,甚至逃避冲突。其结果不但冲突得不到解决,而且个人目标也难以实现。应对跨文化沟通,我们要正视文化冲突的客观存在,以“”的理念去解决冲突问题。随着国际经营环境的变化以及劳动力多样化的发展,要做到,首先要能准确地判断文化冲突产生的原因;其次,要洞悉文化的差异及文化多样性所带来的冲突的表现形态:其三,在明确冲突源、个人偏好和环境的前提下,管理必须能够选择合适的跨文化沟通的方法和途径。

2、取长补短,兼收并蓄。根据不同文化相容的程度又可以细分为以下两个不同层次:

(1)文化的平行相容策略。这是文化相容的最高形式,习惯上称之为“文化互补”,就是在跨国公司的子公司中并不以母国的文化或是开发国的文化作为子公司的主体文化。

(2)隐去两者的主体文化,和平相容策略。就是虽然跨国公司中的母国文化和东道国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而两者文化的巨大不同也很容易在子公司的日常运作中产生“文化磨擦”,但是管理者在经营活动中却刻意模糊这种文化差异,隐去两者文化中最容易导致冲突的主体文化,保存两者文化中比较平淡和微不足道的部分。

在进行跨文化管理沟通的活动中,由于文化的多元化,会导致方法和途径的多样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文化多元化现象也越来越明显。在同一企业内部,可能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员工,在国际商务活动中,一个企业可能会同时与不同国家的外商打交道。在这样的背景下,差别化管理将是跨文化沟通中一个有效的途径。差别化管理首先要求管理者为所有不同文化背景的雇员、客户、合作者提供平等的机会和公平的意愿,而不考虑他们在性别、种族、年龄和其他特征方面的差异:其次要注意遵守法律和制度,按照既定的、为大家所公认的规则行事、避免因疏忽法律规定而出现投诉行为和相关损失;第三,也是最重要的,要根据工作地所处的社会主流和非主流文化的特点,考虑双方的文化偏好,选择相应的沟通方式和方法。

参考文献:

跨文化沟通的问题范文4

关键词:短期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跨文化敏感;跨文化效力;实证研究

一、短期来华留学教育现状

2010年9月,教育部公布了未来10年的《留学中国计划》。该计划提出,到2020年,使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家;全年在内地高校及中小学校就读的外国留学人员达到50万人次。据教育部统计,2010年短期来华留学人数就高达63680人,占来华留学生总人数的24%。一直以来,短期留学是长期留学生教育的一个必要补充,是留学生教育事业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各国文化的差异性,容易造成短期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障碍。这种障碍不仅影响到本人,而且会影响到留学生回国后对东道国的评价。短期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研究不但有助于留学生顺利跨越不同文化的门槛,而且对发展我国的短期留学生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Bronfenbrener 等人就提出了人际间敏感性的概念(Interpersonal Sensitivity),即对其他群体行为、感知和情感差异的关注。[1]Bennett界定了文化敏感的六个阶段。[2]前三阶段是:拒绝、反对、贬低(denial, defense/reversal, minimization),后三阶段是:接受、适应、整合(acceptance, adaptation, integration)。Bennett建立了跨文化敏感发展模式(Developmental Model of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这个模式主要是帮助从事跨文化教育的工作者意识到学生们不同阶段的跨文化感受并以此设置专门的课程,目的是帮助引入一系列相关概念和技能来帮助学生适应跨文化问题。

跨文化效力(Intercultural Effectiveness)指在跨文化沟通过程中,达成工作任务和沟通目的的能力,主要指沟通技巧,如讯息技巧、自我表露、行为弹性、互动经营和认同维护。[3]它是跨文化沟通能力的行为表现,和跨文化敏感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

Jackson在《全球国际化短期生海外研究》中对14个外语班的学生的5个星期的短期留学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跨文化敏感度较高与语言能力较强的学生对文化差异更加敏感。[4] Supapit Khamtab与安然研究短期来华留学的泰国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问题。他们从认知的角度调查留学生跨文化交际态度的变迁与跨文化沟通焦虑的程度变化,了解他们在来华短期留学期间的跨文化适应影响因素和沟通模式。[5]

但这样的实证文章在国内留学生教育研究领域还很欠缺。国内的一些研究主要是关注如何更好的进行留学生教学管理,很少从留学生来源国或地区文化差异的角度来分析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这些文章大都是描述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然后就直接提出该如何改进的建议,没有实证数据支撑,缺乏一定的说服力。这就引发了笔者采用定量研究方法从跨文化适应的研究视角来分析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来华短期培训的跨文化适应差异。

三、研究方法

1. 研究方法与假设

本研究拟采用定量研究方法,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采用Chen & Starosta的跨文化敏感量表以及Portalla & Chen的跨文化效力量表进行调查。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跨文化敏感调查,第二部分为跨文化效力调查。跨文化敏感代表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情感面向,它代表一个人在某种特殊的情境或与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互动时,个人情绪或情感的变化。跨文化效力是指跨文化沟通的过程中,达成工作任务或沟通目的的能力,它代表跨文化沟通能力的行为面向。

基于以上研究思路,本研究提出以下3点研究假设:

(1)短期留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和跨文化效力成正相关;

(2)经过短期留学培训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将会得到提升;

(3)中国周边国家的留学生相比欧美地区的留学生其适应中国的能力会更强一些。

2. 研究数据描述

本研究以某大学暑期短期学习的留学生为研究对象,数据收集时间为2010年7月至8月,共发放调查问卷285份(在留学生刚来中国和将离开中国各发放一次),扣除无效问卷6份,共回收279份,有效回收率为97.8%。

(1)效度分析与信度检验

① 效度分析

研究使用SPSS11.5对数据进行测算,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调查问卷的KMO参数为0.846,Bartlett球形检验值为4164.946,达到显著。这说明该调查问卷设计的研究问题是有效的,该问卷的效度非常高。

{2} 信度分析

经过SPSS11.5的信度检验,得出Alpha的检验值为0.8893。这表示调查问卷的信度较高,说明调查问卷的研究问题有较高的内在一致性。

(2)描述性统计分析

研究对象是某大学暑期班的留学生,共有170名。留学生分别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越南、印尼、蒙古等国家,大部分留学生的汉语水平处于初级水平,也有一部分学生的汉语水平达到中级水平。本次研究具体的问卷回收情况如下(见表2)。

发放调查问卷285份,扣除无效问卷6份,共回收279份,有效回收率为97.8%。从国别上来看,共有13个国家的留学生参与了问卷调查,有33份则未填写国籍。在279份问卷中,越南的留学生最多,占35.1%(98份);其次是印尼的留学生,占15.4%(43份);再次是美国的留学生,占12.2%(34份)。

四、假设检验与结果讨论

1. 关于短期留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和跨文化效力成正相关的假设检验

用SPSS11.5的相关分析来检验留学生在学期间的跨文化敏感与跨文化效力之间的关系。经过系统分析得出相关分析结果如上表3。从表中可以得知,Sig值为0.00,双尾检验显著,跨文化敏感与跨文化效力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18,跨文化敏感与跨文化效力之间的相关关系为高度相关。因此,假设一的检验结果成立:即暑期留学生的跨文化敏感与跨文化效力有高度相关关系。

2. 关于经过短期留学培训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将会得到提升的假设检验

通过独立两样本T检验与总均值前后的对比可看出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的变化(见表4、表5)。

从表4与表5的均值数据来看,可以知道表中所有数据基本没有太大变化。根据表4与表5的数据作直线图,如图1所示,可以更直观的看到总均值、跨文化敏感与跨文化效力基本都是成一水平直线,没有下降或提高多少。由此可见,各项分析数据在留学生经过短期培训后都没有太大的变化。接着再通过对留学生的跨文化敏感与跨文化效力的独立两样本T检验来验证两者在培训前后是否有显著差异。

从表6中的跨文化敏感与跨文化效力的独立样本T检验数据可以看到跨文化敏感的Sig. (2-tailed)值为0.983,跨文化效力的Sig.(2-tailed)值为0.787,可以得出跨文化敏感与跨文化效力在留学生刚来到中国与经过短期培训后都没有明显差异。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出,这些留学生在经过短期培训后,他们的跨文化敏感与跨文化效力并没有明显的差异。此外,从图1的均值数据图可以看出,留学生的跨文化效力的均值普遍比跨文化敏感的均值低。这说明在跨文化沟通的过程中,达成学习任务或沟通目的的能力并不能通过短期的跨文化培训得以提高,而是需要经过长期的文化适应。由此可以证明,假设二的检验结果不成立:即经过短期培训后,这些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不能得到显著提高。

3. 关于中国周边国家的留学生相比欧美地区的留学生适应中国的能力会更强一些的假设检验

假设三是检验中国周边国家的留学生与欧美地区的留学生适应中国的能力是否有区别。由于该批留学生来自13个不同的国家与地区,有些国家的留学生较少,也较难根据每个国家的留学生来分析他们的不同。因此本研究按地区分类,将留学生划分成如下几类(见表7)。

根据以上的分类,再从总均值与留学生的跨文化敏感与跨文化效力数据来对比查找异同点。经过对比分析,发现蒙古、印尼、越南与亚洲其他国家的留学生各项均值走势趋于一致,基本都是向上提升的,而美国、英国与欧洲其他国家的各项均值走势则有些不同,英国与欧洲其他国家走下坡的较多。由于蒙古、印尼与越南等国家的均值走势较为一致,为了能更好地看出不同地区留学生跨文化敏感与跨文化效力的差异,本研究进一步将区域划分成两大类,即中国周边国家的留学生(蒙古、印尼、越南与亚洲其他国家)与非中国周边国家的留学生(美国、英国、欧洲其他国家)。

表8是中国周边国家的留学生的跨文化敏感与跨文化效力的独立样本T检验。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跨文化敏感的Sig.(2-tailed)值为0.00,跨文化效力的Sig.(2-tailed)值为0.004。可以得出中国周边国家的留学生的跨文化敏感与跨文化效力在刚来到中国时与经过短期培训后是有显著差异的。

表9是非中国周边国家的留学生的跨文化敏感与跨文化效力的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到,跨文化敏感的Sig.(2-tailed)值为0.176,而跨文化效力的Sig.(2-tailed)值为0.857。可以得出非中国周边国家的留学生的跨文化敏感与跨文化效力在刚来到中国时与经过短期培训后都是没有显著差异的。

综上所述,可以判断假设三的检验结果成立,即中国周边国家的留学生相比非中国周边国家的留学生适应中国的能力会更强一些。

从非中国周边国家的留学生与中国周边国家的留学生的跨文化敏感与跨文化效力的均值数据线可以看出,不管是中国周边国家的留学生还是其他欧美国家的留学生,他们的跨文化效力水平都比跨文化敏感度要低,提高的幅度较为缓慢。他们的跨文化敏感的均值不管提高还是降低都比较明显,说明留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较容易受短期留学学习及生活环境的影响而提高或降低。但是留学生的跨文化敏感的提高并不代表他们的跨文化效力就相应也能提高。这是因为留学生来华学习要经历一系列的适应过程。首先是生存适应,主要是适应东道国的生活环境,包括气候、饮食、住宿与娱乐休闲等;其次是跨文化沟通与适应,这涉及到交朋友、与东道国的老师同学交流、对东道国主流的认知、留学生心理调整等;最后才是学习适应中国的教育方式,适应并认同中国的文化。跨文化适应过程的终端不是完整深刻的另一文化。这就是说,在短期我们能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快速的提高留学生的语言水平,但是深植于每个人心中的文化价值观念、思想意识、等等并不是在短期内能改变得了的。如何让学生能从了解不同的文化差异,到理解不同文化差异带来的行为差异,再到适应这些不同文化差异,可以融入与自己原来国家文化所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国家中去生活,需要长时间的一系列的适应过程。这就可以说明为什么本研究中不管是中国周边国家的留学生还是非中国周边国家的留学生,他们的跨文化效力都普遍低于跨文化敏感的原因。

根据本研究对假设三的验证分析结果,可以知道中国周边国家的留学生相比非中国周边国家的留学生适应中国的能力会更强一些。每个人的跨文化适应能力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文化距离的因素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文化距离,是指由于地理和空间的遥远,文化共同点较少所产生的距离感和陌生感。也就是文化距离越遥远,文化差距越大,越会给文化适应者带来越大的压力和困难。

各国和各文化之间的文化差异,不可避免地在意识形态、价值观、思维方式等方面反映出来。国家文化不同,价值观不同,留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不同,采取的行为方式也不同。因此跨文化冲突是无法回避的现实,其往往导致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适应能力的差异。Babiker,Cox 和Miller在1980年提出了文化距离的概念,认为文化距离影响跨文化适应者体验到的压力与适应问题,其假说预测:跨文化适应者的文化与居住国的文化距离越大,其跨文化适应就越困难。[6]已有研究表明,文化间的差距越大,跨文化交往中建立和保持和谐关系的难度就越大。陈玳玮、于馨认为亚洲国家如日本、韩国、越南等地与中国同样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所以与欧美以及非洲的留学生相比,跨文化适应性的问题较小。可见与东道国有着相同或相似的文化背景的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他们在东道国的跨文化适应就会更容易一些。因此本研究假设三的结论――中国周边国家的留学生相比非中国周边国家的留学生适应中国的能力会更强一些是符合文化距离理论的。

五、结论

本文对某大学的暑期留学生进行跨文化适应研究,通过对三个假设的验证,发现短期留学生的跨文化敏感与跨文化效力之间的相关关系为高度相关;并且经过短期培训后,他们的跨文化敏感与跨文化效力都没有得到显著提高;此外,中国周边国家的留学生相比非中国周边国家的留学生适应中国的能力会更强一些。研究还发现两个区域的留学生跨文化效力普遍都比跨文化敏感度要低。本文认为,跨文化效力并不随着跨文化敏感的提高而提高,跨文化效力更需要长期的跨文化适应体验和培训才能提高。

参考文献:

[1]Bronfenbrener, U., Harding, J. & Gallwey, M. Talent and society[M]. New York: Van Nostrand, 1958.

[2]Bennett, M. J. Towards ethnorelativism:A developmental model of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conference of the Council on International Exchange, Minneapolis,Minnesota, 1984.

[3]Chen, G. M. A review of the concept of intercultural effectiveness [M]. Germany: Peter Lang, 2007. 95-116.

[4]Jackson, J. Globaliz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short-term stays abroad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 2008(32): 349~358.

跨文化沟通的问题范文5

跨文化管理的内涵有好多个版本,但都大同小异,笔者总结了一下,认为:跨文化管理(Trans-cultureManagement)又称为交叉文化管理(Cross-cultureManagement),是指涉及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物、事的管理,即指与企业有关的不同文化群体在交互作用过程中出现矛盾和冲突时,在企业管理的各个职能中加入对应文化整合措施,其目的在于如何在不同形态的文化氛围中,设计出切实可行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机制,最合理地配置企业资源,特别是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利用企业人力资源的潜力和价值,达到文化的理解、沟通、协调、融合,从而最大化地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

二、酒店行业跨文化管理现状

(一)酒店行业跨文化管理概况

企业的跨文化管理,对于有助于企业目标的实现。笔者在网上搜索,包括中国学术期刊网,很难找到我国酒店业相关跨文化管理的应用。酒店企业在跨文化管理这方面的研究确实还相当的缺乏,研究成果很少,更不用说在实践上的成果了。并且在实践中胜任跨文化环境下的管理人才资源还相当地有限。我们知道酒店的发展更依赖于人的因素,跨地区,跨文化发展竞争优势的取得也是基于人才的发展,酒店的人力资源发展的不足严重制约了酒店的发展。

(二)跨文化管理中面临的问题分析

跨文化企业具有不同的组织形式,往往经营活动复杂,组织机构遍布世界各地。如何取得不同文化的统合,共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经营绩效,以及怎么保持整体战略与各分支机构经营计划的协调等,都是跨文化企业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1.不同文化的融合如何实现文化让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职员有着不同的需求和期望,增加了工作中意见的不明确性和复杂性,甚至会导致跨国企业管理中的混乱和冲突,同时,文化差异使不同文化背景的职员对决策方案和管理制度的理解不同或执行程度不同,使决策活动变得难上加难。中外方管理人员往往由于价值观,经营理念,个体差异等原因致使在经营管理活动中产生冲突。忽视文化传统所塑造的不同民族的种族优越感、不同民族的不同思维方式、不同的感性认识,对文化意义符号系统的不同理解所造成的沟通误会。

2.不同价值观和利益关系的协调管理人员如果处理不好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之间的矛盾等,都会使跨文化问题更困难化。下面是中西方管理人员在价值观,制度文化和劳动人事上的差异比较表格。从表中可以看出,在有较大风险的经营决策过程中,中方与外方管理人员往往会产生争议。在个人与集体意识上,中西方会出现不能相互融合的局面。另外,西方管理人员在经营时,最根本的出发点是企业的效益与利益,而中方管理人员在进行经营决策时,往往要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考虑,并不仅仅局限于企业效益的考虑。

3.目前的主要解决方案笔者参照加拿大著名的跨文化组织管理学家南希爱德勒的相关理论,并进行归纳总结,认为文化融合是相对比较好的策略选择。文化融合不仅是人类未来文化发展的方向,更是企业跨文化生存的必然选择。然而,这种优势也是潜在的,它们的获得有赖于跨文化管理中恰当的发掘和激励,从而将潜能转变为现实的优势。在具体实施时,可以通过建立制度和建立共同价值观等途径来实现。

三、后街国际青年旅馆跨文化管理分析

(一)后街国际青年旅馆简介

后街国际青年旅馆位于桂林市中心,在大宇大饭店隔壁,滨临漓江,距离正阳路步行街只有50米,市中心广场只有100米,步行至桂林市的标志“象鼻山”也只有5分钟,著名的“东方威尼斯”环城水系均可5分钟抵达。毗邻旅馆的正阳路步行街,素有“小香港”的美誉,这里是桂林市购物、美食、娱乐的天堂。旅馆有双人房间、夫妻房间、多人房间和豪华套房,每个房间都有空调、电视和独立的洗手间,定时热水和服务。旅馆还设有自助厨房和洗衣房,有烘干机、图书阅览室、网吧、商店和咖啡厅、家庭电影院、饮用水和留言板、自行车,我们提供旅游咨询、订票和向导服务,免费提供针线包、风筒、烫衣板和行李寄存服务。桂林后街国际青年旅馆是国际青年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在阳朔还设有一家分店,名为阳朔桂花巷国际青年旅馆。

(二)管理中面临的文化冲突

1.顾客与工作人员之间由于旅馆目标市场的性质,规定了从业人员必须要有良好的英语听说能力,这就涉及到了不同语言沟通问题上,这就要求服务人员要能熟练运用跨国的语言进行交流。笔者刚进入这家旅馆工作时,已经有半年多没接触英语,再加上在校时不注重英语口语及听力的加强,在工作中很是被动,前面几天就只是站在一旁听同事与客人的交流,慢慢适应不同地区的口音,渐渐进入工作状态。有时候客人讲得太快,反应不过来,有时候就是有些单词听起来很熟悉,就是一下子想不起来是什么意思,无法很好的沟通,从而影响了服务质量。

2.员工之间不同的员工可能来自不同的国度和不同的地域,不同国度的员工语言和生活习俗、价值观等差异又是一个问题。即使同一国度,但不同地域的员工之间语言、生活习俗、价值观等差异也存在一些差别。员工之间价值观,生活习惯等的不同,如果不能得到有效地沟通协调,也会发生冲突。

3.客人之间由于客人来源与不同的省份、甚至不同的国度,客人之间的语言和生活习俗、价值观等也存在差异。因此,客人之间有可能会因为一些生活习惯和价值观的差异而发生摩擦,从而引发冲突。

(三)跨文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语言障碍语言不同导致语言沟通障碍,从而导致了工作上的被动,影响了工作效率,要想解决好这个问题其实不难,但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要加强外语的学习以及锻炼,尽力拉小语言距离,管理者要注重这方面的培训及监督。

2.员工之间文化冲突的协调由于员工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导致的冲突,员工关系处理不当,没有进行及时有效地沟通直至升级为冲突。同时也反映了一个问题,聘用外地员工会因不熟悉本地的环境等原因带来工作上的不便。

3.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当问题出现时,牵连到多人。管理人员未能及时发现员工情绪并进行疏导,使员工关系处于和谐友好状态。

(四)后街国际青年旅馆跨文化管理策略

1.注重酒店的本土化进程尽量聘用本地员工,人才本地化有利于企业运作效率的提高,有利于企业文化水平的提升。加大人力资源的本地化有两种策略:

(1)员工本地化。本地员工生于斯长于斯,熟悉当地的社会文化、生活习俗、法律法规。企业任用他们等于培养了自己的市场快速反应部队,他们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市场变化,做出敏捷反应,维护和提高公司效益。同样,通过他们的管理活动,公司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得以快速本地化,提升企业的当地影响力。

(2)本地员工培训。开始时,由于工作习惯、企业体制、管理方法的差异,本地员工可能不能完全适应公司的要求,此时,对他们进行相关的培训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人力资源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他们的工作能力和适应能力往往能够得到较大的提高。

2.注重文化沟通,有意识培养跨文化管理能力跨文化沟通是指两个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或群体之间表达思想、传递信息、交流感情、形成互动的行为过程。良好的跨文化沟通有助于企业更好地理解文化差异,化解文化冲突。中西方文化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如果不经过经常的文化交流和思想沟通,这种差异带来的文化冲突是难以消除的,会造成沟通中断、过度保守、员工之间的非理性反应和怀恨心理等诸多不良后果。企业内部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实现企业员工的交流和沟通,促进相互了解,消除误解,达成心灵上的默契,只有沟通才能使不同的文化有机会互相接触。

3.跨文化培训跨文化培训是跨文化管理中解决文化冲突的有效途径。通过培训可以减轻遇到的文化冲突,使工作人员熟悉和了解国外的风俗习惯、历史及现状,使之迅速适应环境并发挥正常作用;在不同文化之间掌握良好的跨文化沟通技巧,维持组织内良好稳定的人际关系,促进和帮助当地员工对公司经营理念及习惯做法的理解。培训的内容,首先是语言培训,因为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言交流与沟通是提高对不同文化适应能力的一条最有效的途径。其次是地理环境,作为酒店的工作人员,必须了解周边的地理状况。培训的主要方式包括:文化教育、模拟培训、文化研究和组织各种社交活动。处理文化冲突的策略有:文化移植策略、文化相容策略、和平相容策略、文化规避策略、借助第三方文化策略等。

4.建立管理实施流程

(1)高层管理人员制定旅馆的共同价值观,即企业文化。不同文化之间有很大差别,主要表现在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方面,只有建立起共同的价值观,才能有望统一员工企业价值观,思想行为等规范;设立培训专员,可以是公司内部人选也可以外部招聘,指定培训任务与内容。

跨文化沟通的问题范文6

关键词:语用移情;跨文化商务谈判;语用能力

    引言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中国经济的飞速提升,中国在国际经济格局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各级各类的国际商务合作也随之展开,其中必然涉及众多跨文化商务谈判。然而,成功的跨文化商务谈判不仅需要参与者具备优秀的商务语言能力,也需要其具备良好的语用能力,才能更好地建立有效沟通。而掌握语用移情策略则是语用能力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本文将语用移情与跨文化商务谈判相结合,首先介绍语用移情的概念,而后使用实际案例分析其在跨文化商务谈判中的重要性,最后探讨如何在跨文化商务谈判中实现移情能力,以建立有效沟通,促进国际商务合作的发展。

    1. 语用移情的概念

    “移情”起源于美学,后应用于哲学、心理学,而后发展到语言学领域,成为语用移情理论[1]。日本语言学家Susumu Kuno最早把移情应用到语言学研究之中,他认为,移情就是说话者用句子叙述事件或状态时,把自己也投入句子的情境中,以体现他跟参与对象的关系和关系程度[2]。简单来说,就是说话者一方站在听话者的角度传达信息,以便听话者理解;而听话者站在说话者的角度来理解话语,以便准确接收信息[3]。

    举例来说,A和B处于不同位置,A前往B处。那么,A说的“我去”和B说的“你来”其实指的是同一件事。语言形式的不同是因为A和B所处的位置不同,看事情的角度也不同。但是,A和B的语言相通,且文化背景相似,因此,这并不妨碍A和B相互理解对方的意思。这就是语用移情在日常生活中的表象。

    然而,在跨文化商务谈判中,由于语言的障碍和文化背景差异,交流双方往往不能顺利地实现语用移情,因而导致各种沟通障碍和问题的产生。同时,我国的何自然教授也指出:“语言习得者应该理解、感受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设身处在对方的文化背景中进行语言的学习和语用” [4]。 因此,在跨文化商务谈判中强调语用移情策略的培养十分重要。

    2. 语用移情在跨文化商务谈判中的重要性

    2.1 语言形式

    人与人之间相互交流的过程由传递方、接受方、信息、传媒等因素构成[5]。传递方将想要传递的信息经过一定的编码传送给对方,而接受方对所收到的编码进行解码,解读其所蕴含的信息。因此,传递方和接受方要实现良好的沟通,必须有共同的编码[6]。然而,在跨文化谈判中,交际双方均来自于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仅语言不同,其所经历的历史、文化、习俗也不同,再加上个性的差异,双方难免在交际中出现种种理解问题。同时,值得指出的是,跨文化商务谈判普遍涉及双方经济利益,这一特性往往使谈判双方更为敏感和谨慎,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导致谈判的失败。因此,没有正确掌握语用移情策略往往给跨文化商务谈判带来问题。例如:

    例1:

    中方本意:如果你方订货量大,我方可给予95折。

    中方表达:We allow 3.5 percent off as a quatity discount [7].

    在例1中,中方的表达符合英语语法要求,也将其意愿完整表达。然而,这一表达使用we为主语,仅仅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单一强调了中方的利益。然而,同样的意愿,若是根据语用移情的原则,换用不同人称,会有不同的效果。建议改为: You will obtain 3.5 percent if you place a large order. 这一说法以you为主语,强调外方将获得的利益,淡化中方的利益,较容易打动外方,促进谈判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