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科学课课堂教学的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科学课课堂教学的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科学课课堂教学的建议

对科学课课堂教学的建议范文1

建议。

关键词: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建议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只有灵活采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才能激活课堂,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那么,在具体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激活课堂呢?以下是本人的几点教学建议,仅供参考。

一、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所谓“问题情境”,指的是教师利用具有概括性的问题,引发学生原有认知和新知识之间的矛盾冲突,提高学生利用原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思维能力。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运用都是在一定过程中生成的,由于学生之间存在接受能力、学习能力、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性,所以,我们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注重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问题的递进性,来满足处于不同阶层的学生的需求,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例如,在教学“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时,对于情境的创设可以参照如下方法:

1.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

在教室内观察东墙与地面所成的平面,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互相垂直?

2.激发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

询问学生以前是否遇到类似问题?(引导学生说出如何判定线面垂直。)当时是怎么样处理问题的?(引导学生找出判定线面垂直的条件。)

3.在层层递进的情境中形成命题

通过与线面垂直的对比和类比,来判定面面垂直的概念:面面垂直的条件是什么?能否从分析线面垂直的条件及结论入手,从中获取面面垂直的有益启示?(引导学生通过分析线面垂直的条件就是线线垂直,从而得出面面垂直的条件是线面垂直这一结论。)

4.得出线面垂直的具体含义

在以上思维过程中蕴含了怎样的数学思想?(引导学生完成从“一直线垂直于面内无数条直线”到“一直线垂直于面内两条相交直线”的转换。)

以上几步有助于引导学生根据原有知识体系,向未知领域进行探索,帮助学生顺利实现知识的迁移和飞跃。

二、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新课改坚持“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理念,挖掘数学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趣味性,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缓解学生压力,放松精神,发展智力水平,拓展思维方式。在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只关注强化记忆与练习,忽视了抽象知识和复杂的逻辑关系带给学生的压力,抑制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让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教学效果不佳。将生活经验融入教学课堂和数学概念方法中,既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强运用能力,又可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启发新知。为此,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教师要建立课内外联系机制,导入生活元素,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主动性和自发性,点燃学生思维的激情,让学生在自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丰富知识面,深化对数学概念、定理的理解,拓展思维方式,培养数学逻辑思维,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实现数学的应用价值。例如,在教学“等差数列求和”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大家所喜爱的姚明为例,总结姚明连续8年NBA的场均得分,然后问学生:姚明8年内NBA场均得分按照等差数列归纳可得8、10、12…,然后问学生到第9年得分会达多少,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例,可以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三、借助多媒体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多媒体融声音、图片、文字、动画等于一体,能够给学生带来强烈的感官刺激,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的热情。那些极具趣味性的画面,婉转优美的音乐,能够把直白平淡的文字表述以一种新颖的方式展现出来,非常的生动、形象、直观,营造出了一种积极热烈的课堂氛围,学生在其中学习,学习效果非常好,把他们的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学习欲望充分地激发出来。比如,在教学“函数的单调性”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上下楼的视频片段,然后提问学生:假如在每个楼梯台阶上依次标上1、2、3…,我们上楼的时候,上的楼梯数越大,我们的位置就越高,反之,我们的位置就在下降,这跟函数图象是一个道理,那么,函数随着自变量的增大或减小,会呈现什么样的变化呢?视频片段清晰地为学生展现了一个上升和下降的情形,使他们可以直观感受到递增和递减的概念,很容易激起他们深入探究的欲望。另外,多媒体所具有的直观性和实时性特点,能够把实物无法展示的物体,语言很难表达的内容呈现出来,变深奥为形象,化枯燥为趣味,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吸收所学内容。特别是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动态化地展示椎体、柱体、球体等图形的分拆、合并、旋转、移动过程。通过这些直观形象的演示,改变“空间能力缺乏”的论断,使立体几何教学走出困境。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全方位准备和思考数学学习的主要内容,从教材到学生,再到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执教能力,充分发挥自身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实现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任长松.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钟启泉.数学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对科学课课堂教学的建议范文2

一、校长必须亲力亲为

校长作为全校教师的领头雁,是确保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坚实保障。首先,要有责任意识。课改是趋势也是任务,作为校长不能等也不能靠,必须利用校长的号召力、决策力、执行力带头率领教师搞课改。校长的基本职责之一就是点燃教师的课改激情,通过业务学习、专题讲座等形式,向全体教师宣讲一些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引领教师树立远大目标,激发教师敢于担当的责任心,激发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让教师真正感觉到教育是一种实现自身价值的事业。其次要有开放和创新意识,能清醒地发现问题并引导好课改方向。校长要主动“献课”,能主动上公开课,甚至是示范课,这样做一方面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另一方面能够起带头作用,从而保证课改的稳步推进,思考并制定相关的评价、奖励等制度,出台推进课改的实施方案和措施。再次要有坚强的意志,具备坚定的自信心。面对课程改革实验以及平时各项工作中的困难、压力,校长应有较强的心理承受力,善于从困难中寻找突破口,用顽强的意志力去征服困难,走出困境。

二、教师队伍形成合力

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有一大批骨干师资作基础,选定骨干并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辐射、示范、激励作用在课改中十分重要。骨干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中坚力量,课改骨干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并发挥三个带头作用。这三个条件是:一必须是教学骨干,只有这样才能带动周围的教师共同学习,共同提高。二要有研究力,一方面是自己的研究力,骨干教师是靠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来影响周围的教师,用自己为学校争得的荣誉影响周围的教师;另一方面是研究的能力,能深入课堂并能指导教学,能组织开展活动并能协调好班级和任课教师间的关系。三是善于总结和反思,能及时总结教改当中的经验,反思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能针对课改写出阶段性的方案和报告等。三带头是:带头学习,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带头研究,研究教育发展大趋势,研究教育教学方法,研究教育教学问题;带头实践,切实转变教育教学思想,改变教育教学方法,引领校本教研,在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实践中起示范带头作用。

三、走校本特色课改之路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不能照搬照抄外地经验,只有结合自身实际走校本特色的课改之路,才能保证课改的健康持续发展。课改不可能一帆风顺,更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课改的一线指战员,切不可急于求成,对于这一点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必须要有一个先实验后推广,先探索后创新的过程。综合各地课改经验,可将课改过程归纳提炼为“三步九字法”。

第一步通过“学”、“议”、“试”,盘活思路,构建模式,在个别学科、班级进行实验。首先是学习理论,学习和参观外地经验;其次组织教师开展讨论,统一认识;再次就是在这些基础上确立实验区,上实验课。在实验区先制定一个比较可行的程序,经过层层琢磨修改,进行实验,引领教师一起备课、听课、评课,肯定成绩,指出问题,大家一起研究、讨论,形成共识,找到合适的模式。第二步通过“练”、“导”、“立”,逐步推广,总结反思,改进模式,健全机制。首先是通过练习课、推广课进一步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其次带着问题,学习理论和先进经验,请专家视导;最后经过反复论证确立模式,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出一系列的评价考核制度。第三步通过“推”、“评”、“奖”,全面铺开,强力推进,总结评比,推广经验,表彰先进。全校统一,人人参加,加强行政推动力度,督促教师迅速进入状态,形成推进的合力,及时总结评比表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在实施中进一步健全机制,保障课改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四、课改必须实施捆绑评价

对科学课课堂教学的建议范文3

关键词:课堂教学;评价;公正公平

一、评价形式由单一的教师评价转向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师生共评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业的评价往往是由教师单方面完成的,教师是评价的绝对权威,学生成为评价的附庸,没有评价的权利和机会。这种评价方式过分强调了教师评价的作用,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增强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抹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造成课堂上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缺乏交流的被动局面。我们应该建立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师生共评的多元评价体系,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学生自评,一位学生发言后,先让他谈谈自己的感受,包括内容是否理解,思路是否正确,回答是否流畅。学生通过自评,能明白自己的得失,能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和方式,从而强化反思意识,提升反思品质,积累知识经验。小组互评,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对发言的同学进行评价。评价要明确标准,实事求是,用发展的眼光评价他人。这种评价方式,突破了单纯的师生交流,把评价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质疑、释疑中思维得到提升。师生共评,教师要把自己看成评价主体中的一员,不能凌驾于小组成员之上。教师的评价只能作为评价的一部分,而不能作为评价的全部。教师可以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评价。教师通过与学生共同评价,了解学生是否有错误概念,有何学习困难,进而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为改进课程和教学设计提供依据。

二、评价内容由注重结果转向过程、态度、能力和精神并举

以往的评价,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很少对过程、态度、能力和精神做出评价。这种做法实际上忽略了情感态度对学习的作用,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思维活动,而这两点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又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课堂上我们评价一个学生,不应以其说出的结果对错为参照,而是要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这种表现体现在学生回答问题的态度、思维的深度广度、参与活动的过程,以及在活动中是否有交流的意识等方面。学生只要积极参与了活动,在活动中各种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不论结果如何,都应给予积极肯定。教师要尽量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的需求,激励学生改进自己的学习,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和进程。

三、评价目的由对前一段学习过程的总结转向激励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老师用一个分数、一次作业、一次提问来评定学生学习的结果,这无疑是非常片面的。评价好的,学生沾沾自喜;评价差的,就垂头丧气。我们常常听到老师用“你是怎么搞的?难道没听我讲课吗?”“你真笨,回答问题总是丢三落四”来评价学生。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泼了一盆冷水,使他们再也不敢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我们何不转换一下方式,这样评价学生:“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想法,你还能想到别的吗?”“非常好,你还能补充说明一下吗?”这种评价能有效化解答错问题的学生的尴尬,鼓励他们找到问题的答案。

四、教师在u价学生的学业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自尊及荣誉

对学生错误的回答,教师要尽量找出闪光点,予以肯定;对不全面的回答,要肯定其方向是正确的;对完全错误的回答,尽量找出其思维的合理性,帮助学生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教师切忌将学生分等划类,谁是最好的,谁是最差的,那样同学间容易产生隔阂。另外,教师不要将学习好的和学习差的放在一起评价,对好学生褒奖有过,对学困生信心不足,这样做的结果是学习好的学生容易产生骄傲情绪,学习差的学生产生自卑心理,都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的表现。

2.评价要客观公正

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要消除对学困生的偏见与成见。评价公正合理,学生就会感到满足,从而心情舒畅,学习努力;反之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教师既要指出其不足,又要肯定其成绩优点,让其对评价的结果感到公正和愉悦,避免对评价产生厌烦恐惧心理。

3.要充分发挥教师期望性评价的激励和推动作用

教师的评价,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的发展,教师对每一个学生都应当抱有期望。根据心理学原理,教师期望高低不同,对学生的作用也不同,适度的期望会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过低的期望会使学生意志消沉,因此,在评价学生时,我们要以学生现实基础和条件为依据,提出略高于学生实际能力的期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地投入,主动地发展,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并对评价产生向往。

参考文献:

对科学课课堂教学的建议范文4

关键词:初中数学 分层教学 教学策略 因材施教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学阶段所学的知识也属于基础知识,因此,要求学生掌握中学阶段的内容显得极为重要。在我国现有的国情下,既要实施素质教育,同时又不能回避学生的升学问题,这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尖锐的矛盾。

分层递进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了“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要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提高,让尖子冒出来,使多数迈大步,叫后进生不落伍,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分层教学,它是一种教学策略,也是一种教学模式,更是一种教学思想。它的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实行分层推进教学。

以下谈谈我在初中数学教学实践中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些做法和教学效果:

一、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思维能力水平对学生分开几个层次,并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首先对自己所教的学生进行分层:

A层:数学基础较好,思维能力也较好。

B层:数学基础一般,思维能力一般或较好。

C层:数学基础中下,思维能力一般,或思维能力较好但数学基础较差,学习品质不够好。

D层:数学基础较差,思维能力一般或中下。

当然,这样将学生进行分层我是不告诉学生的,只要自己心中有数,教学有针对性就行了。

对学生分层后,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A层:数学基础要更扎实,数学思维能力要更强,成为数学尖子。要有针对性地对他们提出较高要求和开小灶,要求他们完成课本习题,还要利用课外时间去完成《课堂作业》,鼓励他们提数学问题,多鼓励他们自学和进行一题多解。

B层:提高数学基础知识水平和数学基本运算技能,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使他们一部分能向A层转化。要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多问、多提问题,多鼓励他们自学,多鼓励他们一题多解,要求他们在测验时争取优分并追上成绩最好的同学。

C层: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使他们其中一部分向B层转化。要多鼓励、多提问、多辅导,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解数学题的兴趣,要求他们在测验中取得合格以上成绩。

D层:尽量提高他们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部分向C层甚至B层转化。要耐心辅导教育、多鼓励,尽量多提问,提高他们听数学课的兴趣,要求他们完成作业和在测验中争取合格以上成绩。

二、做好教材的分析研究和结合学生情况进行教材处理

为了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每节数学课都要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如: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如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如何设计层层深入的问题让学生去探索、讨论?如何把例题分解和组合?哪个地方该精讲,哪个地方该让学生去探求?如何设计各层次学生的作业?……

三、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的实践和教学效果

1.在课堂教学中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导学方法,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和发展能力。课堂上要多让A层和B层学生探求问题(例题、习题或老师和同学提出的数学问题)、讨论问题,最后独立地或在老师的引导下找出答案,并多鼓励他们质疑已有答案(或解法、证法)和对数学题进行一题多解,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对C层和D层的学生、则在讲解教学内容之后还要加强个别辅导。

2.采取多举学生感兴趣的实例或采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尤其是C、D层次学生)对数学概念、定理、性质的感性认识,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这样举例讲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C、D层次的学生理解了用同解原理解方程的原理,以后他们都会用同解原理按解方程的步骤来解方程了。

3.对学生的引导由少到多,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所需的启发。使用分层教学法的教学效果好,差生减少了,而优生增多了。其中原因是什么呢?由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对分层教学的实践使我体会到:分层教学法虽然也是班级教学,但要求老师强调个别(至少是一个层面上的部分学生),也就是在某个层面上做到因材施教,体现出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因而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数学思维能力,进而提高了数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对科学课课堂教学的建议范文5

关键词: 初中政治 教学思考 教学建议

1.当前的初中政治教学课堂

1.1教师对学生的政治知识传授方式固化。

根据国家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在新世纪,教学体制必须改变。初中政治要改变原本以教师为核心的教学方式,将学生视为课堂的核心,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有引导作用。可是,根据当前的情况,传统的教育模式还是没有得到改变,教师依然是教学的核心。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模式依然没有跳出传统的固有模式。教师自顾自话,将课本内容誊抄到黑板上,应付差事,完全没有考虑学生是否能理解接受。

1.2学生纪律性比较差,课堂教学秩序不够严肃。

根据新的规定的要求,学生应该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在课堂教学之中是主体。课堂教学的主动权应该掌握在学生手中,基于此,某些教师就让学生控制学习进度和学习方式,完全放羊式教学。这样就导致有些学生趁机开小差,浪费时间。如果放任自流,可能最终会导致无法挽回。所以,在实际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做到有的放矢。一方面,要照顾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学生拥有学习的自主性。另一方面,教师要约束学生,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2.对初中政治课课堂的教学策略进行改进

2.1转变传统的观念,树立新道德教师形象。

教师的工作,就是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及解惑,这是永恒不变、颠扑不破的真理。但是,要让学生“信其道”,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信其师”。传统观念中,教师往往是严肃而令人畏惧的,但其实教师也是普通人,也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所以。教师首先要树立自己的新形象。比如,可以在上课前提前几分钟到教室去,跟学生聊聊平时的生活琐事、兴趣爱好等。课堂结束之后,可以晚走一会,跟学生聊聊对学习的困惑和收获。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畅所欲言。不要消磨学生的个性,而要让他们各抒己见,让不同的思想碰撞出智慧的火花,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可以通过小组互助的形式讨论观点,研究解决问题的思路等。当前,在新的政治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原本的政治教学大纲也好,新的政治课程标准也罢,都需要教师不断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积极进取,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跟紧时展的步伐,不断摆脱束缚,从条条框框的教条主义中跳出来,成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教育工作者。

2.2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只有在有了学习兴趣之后,学生才会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知识。只有这样,学习效率才会得到提高,教学质量才会得到提高。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就需要教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总之,一定要让学生积极地投入课堂学习活动中。

2.2.1教师要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学习内容

在课堂教学之中,如果教师单纯地按照书本内容照本宣科,就很容易造成学生完全听不懂的现象。因为初中政治内容具有极强的理论性,理论知识十分丰富,学生会对学习内容感到厌恶,将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视若猛虎。而且初中政治考点非常多,难以记忆,如果学生仅仅将考点内容机械地背诵下来而不会实际应用,那么等待他们的只能是考试成绩一塌糊涂。所以,在对学生传道授业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解惑,这是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2.2.2不断更新课堂教学内容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政治、经济都步入高速发展的轨道,但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突出的教育问题,比如课本的更新速度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速度。我国各地的中学生在教材上学到的都是很久之前的国家时事。政治发展脚步的快速化导致教材的更新换代严重脱节。长此以往,会造成学生的政治思想较之时代大大落后。解决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是教师多关注政治报道,合理适当地将这些内容讲述给学生听,并将书本理论和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分析给学生听。

2.3教师要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难免会将自己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和观点表露给学生。但是,完全将想法告诉学生,让他们消化吸收,不如让学生根据老师透露出来的信息自己摸索和理解。在分析一些问题的时候,教师要适当表达自己的观点,留下空白让学生独立思考,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事情进行判断。同时还要注意培养他们的质疑、反思和探究精神,让他们不迷信权威。学无止境,在学习生涯中,他们将因为这一习惯而受益。

新初中政治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核心。课堂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初中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为国家培养有责任心、积极进取、勇于开拓的接班人。所以,初中政治课堂教育不仅仅是对学生政治知识的灌输,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总之,初中政治教育不容懈怠,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树立新的教育观念,真正开展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对科学课课堂教学的建议范文6

一、调查结果及启示

学期初,学校教研室对我校高一(3)(11)(19)三个班同学的学习等情况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共发出调查表233份,收回228份,其中有效表218份。调查结果分析及启示如下:

1. 调查结果分析。

(1)在“你选择读高中的最主要原因”中,最多同学选择了“为了多学知识”和“为了提高个人素质”这两个原因,“为了能上大学”这一原因也有较多同学选择。

(2)在“你高中毕业后的首要目标”中,“上大学”为首选,达到57.8%,其中女同学对“上大学”的追求更加强烈。有较多同学能选择“自己创业”,男同学在这点上比女同学比例更高。但也有相当部分同学对自己毕业后的目标“不清楚”,其中,男同学比女同学“不清楚”的比例略高。基本上没有人考虑“回家种田”。

(3)在“你所喜欢的教学方法”中,“同学多发言讨论”所占比例最高,达68.3%,女同学趋向更为明显,达74.1%。“老师多讲有趣的故事”“老师多教课外知识”也是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多做练习”也有较多同学支持,最多学生反对的是“教课本中学不懂的知识”。

(4)在“你所喜欢的老师”中,学生最喜欢的是“常与同学交流的老师”,达87.2%,女同学更是达到91.1%。“能说会道”“敢管课堂纪律”的老师也是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学生最不喜欢的老师是“只教课本知识的老师”,甚至女学生中没有一个人喜欢“只教课本知识的老师”。

(5)在“你最不喜欢上的课”的调查中,最不喜欢的集中在“数学”“英语”两科(优秀班同学没有集中表现对数学不喜欢),不喜欢的原因基本都是“基础差、难,听不懂,不知老师讲什么”。各种学科都有人不喜欢,原因集中在教学方式传统、老师上课无趣、上课不管纪律、拖堂、啰嗦等。

2. 几点启示。

(1)有94%以上的学生都有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愿望,并且他们选择读高中表现非常理智,高中毕业后多人选“上大学”,但对读书却认为不仅为上大学。这提醒我们,很多时候,当我们认为他们无心向学时,应该思考的是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可能出了问题,而不是学生出问题。

(2)绝大多数学生都有自己奋斗的目标,但学习上往往又不刻苦,这可能是他们对要达到目标的必须艰苦奋斗认真不足,没有吃苦精神,自制力差,这需要我们加强教育引导,同时要强化纪律观念,以强有力的管理,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提高学生的自制力,让他们把精力放在学习上。

(3)老师要积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加强与学生的交流。

(4)老师应该深入备课,避免照本宣科。特别是数学、英语课更要加强研究,了解学生,重组教材,从最基础抓起。

(5)老师要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提高课堂管控能力,做到宽严相济,游刃有余,收放自如。

(6)要加强高考测试和辅导。大部分学生都是希望能上大学的,教学要体现高考要求,对学生的管理引导要有高考的思想。

二、几点建议

鉴于以上分析及启示,我认为,学科教学必须切实做到以生为本,构建好实效课堂。对此,老师在教学上应关注如下几点:

1. 正确理解实效课堂。

什么是实效?实效就是指实际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实效要体现实用,要对学生的终生发展有益。我们提出的实效课堂是指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紧紧围绕学生和教学实际,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建立“快乐、自信、严谨、实效”的课堂,促进学生具体的进步和发展。

我们的课堂希望达到这样一种效果:学生在这个课堂上,是快乐的,是积极的,而不是无精打采,沉闷乏味的;学生在这个课堂上,是自信的,是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的,而不是盲目服从,毫无反应的;这个课堂是严谨的,学生既能掌握科学知识,又能提高能力、丰富情感、端正态度和价值观;这个课堂是实效的,学生在这里,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收获,找到促进自己进步的方向;这个课堂是实在的,拒绝空洞、花哨和造作,珍惜学生的每一个参与,珍惜学生的每一点进步。

学生选择“读高中的最主要原因”中,最多同学选择了“为了多学知识”和“为了提高个人素质”,恰好说明,课堂教学不能就是为了考试而教。课堂,要体现实用,要对学生的终生发展有益。

2. 确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第一、相信能教好每一个学生。从调查情况看,绝大多数学生都是愿意接受教育的,绝大多数学生都有自己的奋斗目标。所以要关注每一学生的长处与不足,寻找学生最近的发展区域,要以多数带动少数,分层教学、分类指导,达到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层次的进步。我们千万应该记住,不要让学生去适应你的教学,而是要你的教学适应学生的学习,要使课程适应学生的学习,让课堂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

第二、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人的认知不是对客观现实的被动反映,而是主体以已知经验为依托所进行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认知主体,是建构活动的行为主体。学生作为主体的作用体现在认知活动中的参与功能,没有主动参与的任何传授是毫无意义的。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以学定教,先学后教,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为什么普遍学生反映不喜欢数学、英语?这主要问题在于,对我校的学生而言,数学、英语学科是他们最薄弱的学科,且数学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教师在教学中不顾学生实际,忽视学生原有基础,盲目提高要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目中无人,上课必然是自说自话,自导自演,得不到学生的认可。

第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一个千真万确的道理,也是无人不知的道理。

在“你所喜欢的教学方法”调查中,“同学多发言讨论”“老师多讲有趣的故事”“老师多教课外知识”都是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而这些方法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要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生活、贴近课堂实际,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第四、教材是教学资源而不是教学的目的。学生最不喜欢的教师是“只教课本知识的老师”, 最多学生反对的是“教课本中学不懂的知识”。

在教学中,一本课本,加上照抄照搬的优秀课例就上课的老师着实不少。其实,无论多优秀的教案都不会成就你优秀课堂的梦。因为教学除了要体现教师的课堂,更需要体现有学情把握和动态驾驭的课堂;学生的发展才是课堂教学的目的,利用教材教学是达到这一目的的资源手段。

教师只有根据自身素质、学生状况、教学要求、教学方式等对教材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重组,创新使用教材,才会让学生学起来轻松、快乐,体现知识魅力。因此,教师一定要把握学生实际,准确确立教学目标,认真研究教学内容,敢于跳出教材的束缚,把教材当教学资源而不是教学的“圣经”,对教材进行必要的取舍或重组,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3. 坚持实践“生本教育”的教学观。

生本教育是由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教授主持开展的,由课题研究带动的大型教育整体改革实践。历经12年研究,生本教育共同体蓬勃发展,由最初的15所实验学校发展到现在200多所,遍及包括香港、澳门等全国各地,取得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成果。许多薄弱学校因此改变面貌,成为社会认可的学校。广大教师在生本教育的实践中充分体会到教育的真谛,享受到教育的乐趣和儿童生命力量的神奇,得到良好的专业发展。生本教育主张,教育应实现由“师本教育”向“生本教育”的转变,即把为教师的好教而设计的教育转向为学生的好学而设计的教育,实现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健康地发展。

生本教育的教学观指出:教学就是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的自主学习。生本的课堂区别于考本、本本、师本的课堂,区别于短期行为的、分数的课堂,是人的发展的课堂。在教学组织上,生本教育鼓励先学,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直至不教而教。

生本教育提出,比“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为基础的是发展人的情感和悟感,认为感悟是人的精神生命拓展的重要标志,学生学习的核心部分应该是发展感悟,积累的意义也在于感悟的形成。

学生是我们的教育对象,教材、课堂、学生、教师等教学因素中,学生是这一系列因素的中心,学生的进步发展才是我们的目的,生为本。实效课堂教学正是基于“生本教育”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要调动学生的参与,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不是以一把尺子丈量学生的发展,而是要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实实在在。

4. 做一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学生对课程的喜欢程度很多时候取决于对任课老师的喜欢程度。提高课堂实效,老师要成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观念引导行动、思路决定出路、大思维会带来大的发展、人生的态度会决定人的发展的高度。教师需要有较高境界和眼光,抛开一切功利杂念,燃烧工作激情,展现个体人格魅力,构建创新型的符合个人性格特征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