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监测体系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森林资源监测体系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森林资源监测体系

森林资源监测体系范文1

要想有效的保护我国本来就已稀缺的森林资源并且确保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就必须要对我国的森林资源监测的发展趋势有一个透彻细致的了解与分析。根据相关的资料与调查总结出未来我国的森林资源监测的发展趋势是以生态建设为主且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加快我国森林资源监测的步伐以提升森林资源管理现代化水平、加强我国森林资源监测技术在实践中的综合运用,主要指的就是遥感传输与森林环境信息提取技术以及林业数字测绘技术、在扩大关于森林资源交流与合作的基础之上,不断地提升森林资源监测的影响力与范围等等。综上就是我国未来森林资源监测的发展趋势与前景,需要相关人员的齐心协力与团结。

2.森林监测的基本情况

2.1森林监测的主要内容及成果

森林资源监测技术的发展突出了我国对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日益重视,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森林监测的主要内容也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我国的森林监测在其内容与成果方面也做出了适当的调整。信息与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得森林监测与其相互结合成为了不可阻挡的潮流,还要对监测对象的现状有科学合理的认识与了解,由单独的技术调查向技术与执法型相结合的森林监测调查转变。森林监测的成果近年来也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逐步实现了森林资源监测中高新技术的大量应用与监测体系的综合化,我国的森林资源监测技术也将越来越成熟,我国的森林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

2.2森林监测的方式与监测范围

伴随着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工作逐年增加,发现我国的森林资源监测面积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广泛,按照年度更新的森林资源档案与数据进行森林资源监测的分析报告。森林监测的范围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呈现直线上升的趋势,也确立了森林资源监测工作的业务范围。森林资源监测的主要对象是对森林资源进行核实与认定以及对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而它所运用的森林资源监测方式也不尽相同,数学模型与图库统计相结合、实际调查研究与走访、多媒体信息遥感技术的森林资源监测方式是最为突出重要的。我国森林资源的检测方式与监测范围对森林资源的未来走向趋势有着至关重要的监管作用,应该予以特别的重视。

3.我国目前森林资源监测存在的问题

3.1我国森林资源调查分布不均衡

我国目前在新的林业资源发展形式之下,森林资源调查主要分为第一类调查与第二类调查,二者的含义也不同,前者是围绕全省建立的,而后者是不是围绕全省展开的,由概念就可以看出第一类调查与第二类调查的范围不一样,前者大于后者。这就导致了我国森林资源调查存在分布不均衡的情况,前者运用的是系统抽样体系,这种方法具有局限性的缺陷;后者采取的是小组调查与抽样二者相结合的调查方法。经过调查研究现实,森林资源调查中的第二类调查的监测周期相对比较的长,投入的软件与硬件以及资金力度都远远不够,与森林资源调查中的第一类调查存在加大的差别,这是我国森林资源调查分布不均衡的直接原因。

3.2.森林资源监测体系中的内容有些被忽略

森林资源检测体系中的内容有些被忽略就是一些地方往往仅仅把精力集中于经济建设,固有的想法就是通过牺牲环境来换取经济利益是值得的,他们对这一概念已经根深蒂固,难以转变,不懂得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性;其次就是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经费投入不足,资金不到位导致很多是经济资金项目不能够正常运行,造成森林资源不必要的损失;从事森林资源监测的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技能水平与自身综合素质不达标并且缺乏专家的支持系统等等。

4.我国森林资源综合监测体系建设的策略

4.1提高森林资源监测工作技术含量

森林资源监测工作的技术含量高低直接影响到森林资源监测的准确有效性,所以要提高森林资源监测工作技术含量。要以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为基础,综合运用网络与数据库技术,建立全方位的、统一的、完善的森林资源监测技术体系;其次,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得到普遍化与深层化的运用;再者,数据更新与预测模型以及森林经验利用在林业规划与计划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等等。

4.2落实好人才保障与资金保障

我国的森林经营状况是生态建设周期长以及见效速度比较慢,所以就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也就是所说的资金保障。如果资金在森林资源监测的过程中投入不足,就使得使用的某些硬件设备较为简陋,结果监测出来的森林资源数据、图片、资料等等都不准确,为经济的后续发展提供了错误的向导,所以要有足够的资金保障。人才保障也是一大重点,吸引森林资源监测的高级人才,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队伍,为国家做贡献。实行岗位聘任制,建立岗位培训制度,实行“因材施教”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而全面提高人员的整体能力与水平,落实好人才保障与资金保障。

结束语:

综上所述,森林资源监测发展方向的探究不仅对我国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而且对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监督作用,所以本文就森林资源监测发展方向的探究非常必要。虽然我国的森林资源状况当前刻不容缓,但是已经受到国家与越来越多民众的关注,广大民众的森林资源保护意识也越来越深刻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相信关于森林资源检测环节中存在的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希望为我国的森林资源检测与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廖声熙,喻景深,徐泽鸿.华东监测区非规划林地森林资源的调查和管理问题与对策[J].林业资源管理.2014(,01):105-106

森林资源监测体系范文2

关键词:林地;一张图;森林资源;利用

一、林地一张图的建设

国务院于2010年7月25日正式批复了《全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明确要求:“完善林地调查和定期监测,加强林地档案管理,在国家(省)级宏观指导或控制下,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划定林地范围,逐块登记造册,建立林地地籍档案”。

国家林业局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纲要》的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林地一张图”的建设工作。并制定了相关技术方面的要求,也就是在国家之前二类调查成果的基础之上,利用最新的遥感影像技术来获得全面数据,同时在现有数据不完善的情况下还加上必要的现地调查数据。这次的数据建设是以县域单位为主体,争取实现能够收集到每个山头和地块的林地情况及其利用状况,首先建立起县级的林地档案管理数据库,然后再以省为单位向国家逐级提交,最后汇总全部数据,形成全国“林地一张图、一个库”。

此次“林地一张图”的数据库建设,不仅在技术上有许多创新,在内容的规划上更是创举,包括了与森林资源相关的五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是林地内容,包括“地类、土地退化类型、林地质量等级”。

第二是基础内容,包括“省(森工局)、县(林业局)、乡镇(林场)、行政村(林班)、小班、面积、坡向、坡位、坡度、地貌、土壤厚度、土壤名称、交通区位等”。

第三是管理内容,包括“土地权属、林种、森林(林地)类别、工程类别、公益林保护等级、公益林事权等级等”。

第四是林分内容,包括“起源、优势树种(组)、郁闭度(覆盖度)、龄组、每公顷蓄积量、平均胸径、每公顷株数、灾害类型、灾害等级、生态功能等级”等。

第五是规划内容,包括“否为补充林地、林地保护等级、林地功能分区、主体功能区等”是。

以上五个方面,内容全面又丰富,可以说包括了森林资源的方方面面。可以设想,等到全面建成全国“林地一张图”后,我们就能够一眼看到所有的林地状况,政府部门做出森林资源方面的相关决策时就能够如同现实的场景中进行布局,充分提高了全国的森林资源监管的效率,让政府的宏观决策有更加充分的数据支撑,提高决策的针对性、应用性。

二、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的新发展

森林资源是非常重要的,这点毋庸置疑。但“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的理念提出来的却只有两百年多年,主要是在17世纪,欧洲普遍开始了工业革命,木材便成了生产工业加工的主要原料,那时的林木都还是私有的,林木主为了保证自己能获得长期稳定的收入,于是就进行“森林资源永续利用”的思考。

并且随着现代林业科技技术的快速发展,“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在新的时代下页有了更加广泛的内涵。联合国的粮农组织表示,“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是一种包括行政、法律、经济、社会、以及技术科技等方式的科学行为,是一项有计划的人为干预措施,目的就是为了维护和保持生态系统,及其各种功能”。

它不再仅仅要求森林资源具有一定的规模数量和质量,而且在在地域上要有合理的结构,在龄级上要有合理的布局,能够在全国的范围内实行全面的经营。除此之外,还要能够根据森林资源的不同对象,对森林资源进行分类经营,严格地控制好木材的砍伐数量,在不断扩大森林资源总量的前提下,来实现森林资源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挥。

“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的新内涵,在全球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在《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中更是强调了,“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是以某种方式,一定速度,在现在和未来保持生物多样性、生产力、更新能力、活力、实际自我恢复的能力,在地区、国家和全球水平上保持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同时又不损害其他生态系统”。

由此我们知道,“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的宗旨就是,让森林的生态环境系统在保持结构完整性、森林功能稳定发展、森林资源可持续再生的大前提下,尽可能持续发挥森林资源的社会功能、经济功能以及生态功能,从而实现森林资源的三大功能效益从整体上达到最优化。

三、林地一张图的应用价值

在建设“林地一张图”之前,我国目前有关森林资源的政府决策主要都是以之前获得一类、二类数据为依据。即,“国家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和“地方森林资源监测体系”。这两套独立的监测体系,虽然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为国家的决策提供了的数据支撑,但同时也表现出一些问题,就是“国家森林资源监测体系”与“地方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分开独立运行,因此就会在诸如时效性、统一性、应急能力等方面存在一些缺点。

而且,伴随着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和林业改革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逐渐意识到“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的重要性,而且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时代背景下,相关问题也不断出现,成为普通大众们谈论的热点话题,如何科学保护发展森林资源,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全地球人共同关注的焦点。

因此,尽快改进现有的不完善的森林资源监测体系,探索新的森林资源新“一体化”监测体系,势在必行。可以说,全国“林地一张图”的基础数据建设,正是在这样的迫切需求的北京下应运而生,采用最新遥感大样地抽样调查方法,从而快速高效地获取全国森林资源状况及其变化的数据,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各地森林资源“一体化”的体系。

森林资源若想真正意义上实现可持续经营的理念,建立起相应的监督管理体系是其中重要的一步。目前,我国在森林资源供需方面出现矛盾,许多商家在高额利益的驱使下,违反国家法律法规随意破坏森林,从而造成森林资源大量的流失。

据无完全统计,在逝去的一万年时间里,世界森林资源其中有一半是在过去80年中流失的,而在这80年中又有一半森林资源的流失是发生在过去30年中。根据1997年“世界资源研究所”的记录,全世界只有20%的原始森林保持着原貌,而到了2006年,仅剩的20%数据也在迅速下降,只剩下10%的原始森林未受到人类的破坏。森林资源流失的速度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快得多,这更加让我们感受到建设“林地一张图”的紧迫性。

全国“林地一张图”的建设,将有效实现我国对森林资源进行“以图管地”的想法,在现有的森林资源数据基础之上,叠加上最新获得的高分遥感影像数据,从而,能够实现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尺度,对宏观森林资源区或者是典型森林资源区的变化动态进行实时监测。

更加方便便捷的是,能够对强行占用征收森林资源,或者是非法破坏森林资源等等一系列违法事件,具体落实到每一个山头,使政府对森林资源的监管更具有针对性、做出判断决策依据更加充分、采取补救动作更加迅速、达到的效果当然时候更加显著。

森林资源在实现了有效管理的基础上,下一步便是如何更好得科学保护森林资源,实现森林资源的有效再生,提高森林资源的总量。可以说,森林防火是森林资源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有关部门的数据统计,从1950年至今,中国平均每年发生森林火灾13067起,受害的林地面积高达653019公顷,因为火灾伤亡的人数有580人。如:福建省的端溪村在2009年突发森林火灾,由于当时风大,火势迅速蔓延,七个村庄被烧,烧毁了山林2000余亩。同年的四川省的泸州市中有九个乡镇相继发生了森林火灾,被火烧过的面积达到1150亩,等等。诸如此类的事件不可胜数,造成了巨大的人财损失,森林资源也未得到有效的保护。

如何能预防森林火灾的发生、进行森林资源火险安全监控、迅速计算森林资源受损的火灾面积、对森林资源损失进行准确评估,等等一系列问题都是目前需要迫切解决的,这也正是“林地一张图”在实际应用中体现价值的地方。

森林资源监测体系范文3

关键词:森林资源;可持续;生态产业链

中图分类号: S75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3)-16-72-1

1 福建省莆田市森林资源管理保护现状

1.1建立可持续生态林业管理体系

福建省莆田市林业首先构建了森林资源可持续生态产业体系,建设了老鹰尖自然保护区以及57个自然生态保护小区,推动珍稀林木造林成林举措,完成了秋芦溪、木兰溪涵养林森林工程,完成了市域内海岸线造林280公里,进行湿地调查等科技普查(表1)。

其次是健全了森林资源生态管理体系,在强调市县两级林业行政部门综合执法管理的同时,还建立了生态公益林承包、委托及专业林业管理保护机制,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分清主体的责权利,良好运行了统一管护,集中执法的管理机制。增强了森林防火的投入及防护力量,提高了森林病虫害防控力度,加强了森林资源科技投入及技术支持,实现了信息化政务业务的应用。

2 制约福建省莆田市森林资源管理保护及开发的主要问题

2.1林业生态链条十分脆弱

莆田市林业资源结构不均衡,其特点是高价值林木资源及特用林材较少,经济林和用材林居多;由于森林林种及树种单一,现有森林品种改良过程时间较长,要形成完整的森林资源生态系统还有待时日;另外,根据莆田市建设生态城市的要求,特别是湄洲湾宜居港口城市造林绿化,绿化地带多位于公路、水库、河流、海岸线及城市附近,林木生长环境较差,维护成本高。另外,还由于经济发展、农业生产对用地的迫切需求,因此占林、毁林、乱砍乱伐等行为屡见不鲜,协调及管理难度极大。同时,由于木材价格上涨,林权拥有者更注重经济林的种植与开发,这都不利于森林资源多物种、生态化系统的构建。

2.2 森林资源管理保护的难度加大

森林资源保护面临的主要难题:一是受经济利益驱使,毁林占地、滥伐盗伐林木、偷猎乱挖野生动植物的现象较多;二是外来物种控制及检验检疫能力不足,森林病虫害防范能力较弱;三是森林火警监测及预警系统、防火应急组织体系还不够完善;四是林业执法相对滞后,执法设备设施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投入;五是林业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不健全,工作体制及责任落实不到位。而森林资源管理与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管理系统内任意一环出现问题,都会制约森林资源的管理与保护工作。如政府及社会监督不到位,问责力度不够,会使林业管理与保护出现行政失职,甚至使整套机制的运行出现偏差等。

3 福建省莆田市森林资源管理保护对策

3.1 森林资源生态系统的保护及完善,是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首先,应改造林地树种,形成森林资源的生态多样性。特别是珍稀树种的培育及种植,森林育种及种苗、中草药种植、森林绿色食品种植等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从林业产业链上游产业抓起,建立示范园及基地;还要以现代科技为指导,以详细的树种及森林植被普查数据为依据,通过建立模型及数据分析,来合理改造森林的林种及乔灌草等植被,形成植物间联系紧密的生态林,并合理规划经济林及用材林、公益林及特种林的面积,完善森林生物链系统。

其次,要壮大森林生态规模。通过建立沿海绿色林带、丘陵地区林地网络带、公路绿化带、河流及水库涵养林等,把断裂的林区生态带连接起来,形成森林生态规模。还要把森林生态规模扩大到城镇及乡村,在工业园、村镇荒地及低效耕地、宅基地等种植经济林及用材林、特材林及观赏林等。另外,建立规模大、具有特色的生态宜居圈,如福建省莆田市港口城市湄洲湾的生态圈建设,将森林生态规模延伸到城镇及乡村;要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特别是要加强生态物种完整、珍稀林种较多、生长期较长的特优经济林区的改造与保护。

森林资源监测体系范文4

森林资源是国家重要的资源,也是林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是林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衡量我们一切林业工作的重要标志。党的以来,林业部把加强森林资源和林政管理工作作为深化林业改革的一件大事来抓,为了加快森林资源培育,尽快地消灭资源“赤字”,中央、国务院做出了一系列保护森林、发展林业的重要决策。各级林业部门在深化林业改革中,紧紧围绕发展森林资源,实行“加快资源培育、加强森林保护、强化林业管理、合理利用资源”四管齐下,综合治理,促进了森林资源的发展。扭转了长期以来森林蓄积量持续下降的局面,开始走向森林面积和蓄积双增长。这是一个重大的转变,标志着资源和林政管理工作进人了一个新的阶段。

尽管全国森林面积和蓄积实现了双增长,森林覆盖率略有提高,但我国森林资源采伐消耗量大于采伐限额的情况仍然十分严重,过伐问题还没得到根本解决。我国人口众多,森林资源相对较少,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对木材及其产品的需求超过森林资源的承受能力。(l)用材林可采资源继续下降。1984一1988年全国用材林成过熟林蓄积26.2亿m3,1988一1990年期间,用材林成过熟林蓄积减少了约1.2亿耐,年均减少4千万m3,下降了1.5%。(2)用材林成过熟林面积继续下降。1988一1990年期间比1984一1988年期间减少96.。万hm,,年平均减少约32.0万hmZ,下降了3.0%。(3)单位面积蓄积持续下降。2984一2990年期间降至78.om3,下降率为1,5%。(4)有林地面积损失严重。根据1988~199。年清查统计,每年由有林地转变为其它地类面积约250.0万hm,,其中由于采伐、经营管理不善致使有林地变为疏林地、灌木林地及无林地约200、o万hmZ,被非法侵占的约50.0万hmZ。

造成我国森林资源危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长期积累下来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长期以来森林资源和林政管理工作薄弱,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以致有的单位产生“砍的多,报的少;造的少,报的多”的情况,无证采伐、无证运输、乱砍滥伐现象越演越烈,国家下达的森林采伐限额层层加码,乱批条子开口子超限额采伐;各级管理机构尚不健全,人员少,经费不足,各项规章制度尚不配套。尤其是基层检查、监督、执法机构不健全,力量非常薄弱,林政装备简陋,未统一着装,调查设计手段落后,所有这些都不能适应林业发展和深化林业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2指导思想和目标

针对目前森林资源面临的形势,应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来解决。森林资源和林政管理是关系到林业改革和林业发展全局的带有根本性的基础工作。因此,在当前加强森林资源和林政管理就显得尤其重要。加强森林资源和林政管理就是要:(l)紧紧围绕着控制资源消耗这个主线,建立完善体系,加强资源监测,强化管理监督,严格控制消耗,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积极采用新技术、新方法,科学、准确、及时地提供森林资源数据和消耗动态;(2)配备林政人员的执法装备,解决统一着装,强化资源和林政管理监督,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严格依法治林;(3)大力加强对现有林的合理经营和科学管理促进和提高林地生产力;(4)同时,对不合理的消耗要严格控制,有效地控制资源消耗量,调整消耗结构,促进资源增长。首先要稳定地达到森林资源消长平衡,然后达到森林资源总生长量大于总消耗量,最后达到森林资源用材林总生长量大于用材林总消耗量。按照现在的发展趋势“九五”期间至本世纪末,森林资源予计可达到如下目标:

3依据和措施

达到以上目标的依据:消耗量下降,1988年全国总消耗量为3.28亿耐,1989年为3.01亿m3,1990年为2.97亿m3,1991年为2.93亿m3,1991年与全国消耗量最高年份1985年3.54亿m3相比,下降500。多万m3;生长量大于消耗量,1984一1988年全国森林资源统计,全国总生长量为3‘29亿m3,总消耗量为3.45亿m3,年消耗量超过年生长量16。。多万m,,而根据1988一1992年全国森林资源统计,全国总生长量已上升到3.66亿m3,消耗量则下降为3.24亿m“,我国森林资源生长与消耗量大体在1988年出现了持平局面,随后每年生长量大于消耗量约5000万m3;有林地面积增加,森林覆盖率提高,1988一1992年全国森林资源统计,有林地面积为1.31亿hm,,比1984一1988年期间增加627.0万hmZ,森林覆盖率从12.98%增加到13.63%,即年均增加有林地面积156.0万h耐,森林覆盖率增加约0.15%;活立木总蓄积量逐步增加,根据1988一1992年全国森林资源统计,全国活立木总蓄积量为109‘。亿m3,比1984一1988年全国森林资源统计增加约2.0亿m3,年均增加5000万耐。

3.1为达到以上目标,应加强如下各项措施:(l)巩固、完善、提高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在第四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基础上,继续巩固、完善、提高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积极采用新技术,进一步做到规范化、制度化、系列化。及时、准确、高效地提供各种数据,为领导决策和检验经营活动效果提供科学依据。自1994年,全国开始进行第五次森林资源清查,至1998年结束,1999年全国森林资源统计成果在复查间隔期间,采用数学模型方法,进行更新和预测,数学模型进一步优化。特别是要加强地方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建设。在重点地区县、局、场完成二类调查和资源建档工作,形成国家一区域一省(区、市)一主要林区县、局资源信息通讯管理系统,实现国家与各省(区、市)资源监测机构联网,做到资源监测数据计算机管理。

3.2实行森林经营方案制度,科学经营森林。国有林场和东北、内蒙古国有林业局实行森林经营方案制度进入正常的运转阶段,做到较好地执行森林经营方案,在增加森林面积、蓄积,提高森林质量,调整与优化森林结构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制定自然保护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原则规定,完成重点林业县的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工作,并在审批后及时贯彻执行;继续摸索、总结一般集体林区县(市)和少林县(市)编制与执行方案的经验,并逐步贯彻执行《集体林区县(市)实施森林经营方案暂行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实行森林经营方案制度的法律地位,刻不容缓。

3.3坚持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森林资源过量消耗。坚持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森林资源过量消耗;合理配置森林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森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调整林分结构,提高林分质量,促进林木生长,努力提高森林资源对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承受能力。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采取多种手段严格控制森林资源的过量消耗,同时通过森林资源消耗管理,促进在幼林抚育间伐和低产林改造,提高林分质量和林木生长量。到“九五”期末,全国森林年采伐限额管理范围同口径的森林资源消耗量控制在3.0亿m,,实现用材林的消耗量低于用材林的生长量。在年森林采伐限额的管理上转移到以伐区管理为主,初步做到资源消耗管理与森林经营的密切结合,建立正常的森林资源消耗统计报表制度,并把它作为采伐限额监督检查的主要依据,落实森林资源消耗目标管理责任制,做到奖惩兑现。通过限额管理促进中幼林的抚育,使达到抚育年龄应抚育而未抚育的人工中幼林全部得到抚育。同时加强基础工作,划定林种,落实各林种和经营目标,逐步实现森林资源按林种经营,在政策上实现分类指导。对森林采伐要以年森林采伐限额和森林经营方案为依据,以市场为导向,以伐区管理为基础,实现森林资源消耗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总体上,实现森林资源的良性循环。

3.4加强森林资源和林政管理、监督体系建设

(l)加强对木材流通领域管理监督,是控制资源过量消耗的一项重要措施。为此,要坚持在全国实行木材运输证制度,凭证运输木材。木材检查站是管理木材运输的基层行政监督和执法机构飞目前全国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确认的木材检查站为4200个,对控制森林资源消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木材检查站基础设施差,检查手段陈旧,急需加强建设,改善通讯设备和检查设施,解决执法交通工具。全国4200个木材检查站,其中有1680个重点站,应尽快建成标准站。

森林资源监测体系范文5

一、林业信息技术的发展

1、林业信息技术

林业信息化并不是一个新概念, 发达国家60 年代初提出了信息化的概念, 信息化开始进入各个领域, 并逐步实现了系统化、深入化、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和虚拟化。随着DBMS 的发展和完善, 以属性数据管理为主的森林资源管理系统盛行一时, 这类系统采用数据库技术进行组织、存储、处理和分析, 提高了数据处理的质量和速度, 推动了森林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不难发现, 这种单纯分析属性数据的方法, 缺乏对资源空间分布特征的综合分析, 因此利用它形成的决策信息, 有明显的局限性。到90 年代, 林业信息化有了全面的扩展,形成了以3S技术为支撑,采用RS监测与地面调查技术相结合的双重分层抽样遥感监测体系[2]。

2、林业信息技术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林业部门从80 年代初开始使用DBMS 进行生产管理, 采用的是局部( 部门) 引进, 局部消化的方式。80 至90年代末, 国家林业局( 原林业部) 在1992 年设立信息中心,开始了信息化建设的点滴积累, 提出了“数字林业”建设目标, 建立了森林资源数据处理系统(DPS)、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MIS)、森林资源决策支持系统(DDS)、林木良种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经济树种在线查询系统等。进入21 世纪,“数字林业”建设进展顺利, 林业信息系统已覆盖全国, 基于“3S”技术的森林资源、造林绿化和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沙治沙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的现代化林业管理体系正在逐步建立。林业档案数字化工程已完成,国家林业局政府网站建设进一步完善, 内容不断丰富, 信息量不断增加, 并与新华社、国家图书馆等70 多家网站建立了链接, 林业信息化建设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3]。

3、信息技术对林业的影响

3.1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根据林业政务信息化“十一五”工作的核心内容,林业政务信息化建设围绕国家“三网一库”建设的要求, 利用网络技术搭建了技术先进、运行稳定、功能相对齐全的网络平台, 建设了国家林业局门户网站、办公业务网、办公业务资源网和各类管理信息系统及专业数据库。提出了林业信息库建设方案,实现人员、树种和野生动植物数据收集、存贮、传递、处理、分析、利用、,基本完成了无纸化办公。

3.2林业经营由粗放转入精准

围绕“精准林业”,各级林业部门在二类调查中利用遥感、航片、卫片、无人机、地面近景摄影、三维激光扫描、电子角规、GPS定位等技术进行数据的精确获取,通过GIS进行属性数据和空间数据的管理,完成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和林业专题图的制作;在森林火灾的预测预防上通过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实现火点位置查询和林火蔓延模拟,并计算最佳扑火路线和扑火时间,科学合理的制定扑救方案;在造林地块和造林方式上利用GIS将坡度图、坡向图、土壤图、高程分带图和森林区划图进行叠加作为立地分析的复合因子图,进行适地适树的分析,使林业由粗放经营转入精准经营[1]。

3.3规划森林资源管理

在发达省份的林业部门已经将GIS技术、ES技术、DSS技术、空间数据挖掘技术结合,依据森林资源管理的基础信息,建立了造林专家知识库、决策支持模型库,在数字化图上实现造林决策、获取造林规划图,并对林分和单木的区域生长量进行预测和模拟,实现森林资源管理的优化和规划。

二、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1、应用不够深入,信息资源浪费

林业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投资巨大,但目前林业信息化开发、应用不够,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5]。如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森林资源核算系统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才起步,目前只限于利用计算机进行林业数据采集、处理、属性数据管理及各类专题图制作等研究,对于进行空间数据分析和从这些数据中进行挖掘,宏观快速提供森林资源信息,优化森林资源管理上没有形成规模。因此应该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合理建设适合我国林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网络体系,实现资源充分共享。

2、精准计测、监测在林业上的应用没有普及

目前,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高新技术正加速渗透和武装林业。特别是“5S”(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专家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技术已成为科技兴林的重要手段。卫星遥感、红外监测、飞机化学灭火等高新技术使森林预测、监测、控制、病虫火害防治、荒漠化防治、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等过去无法用常规技术或手段解决的问题,现在由于RS和GIS的介入开始变得相对容易。但在森林经营和管理中的应用范围和水平,完善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监测网络,提高森林灾害发生的预测预报率,实现森林培育和管理中的减灾增效,探索建立森林养分和肥料信息系统,完善林木育种软件及丰产栽培模型,适度发展“精细林业”,精准森林资源核算的应用上还处于初级阶段,没有普及应用。因此国家林业局应宏观调控并加快国家林业局网络工程建设,建立并完善各类林业专业库、各类森林资源管理信息、决策支持系统设,促进林业经营管理和决策的科学化。

3、林业高新技术人才缺乏

林业信息化对人才的要求很高,不但要有专门的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RS技术、GIS技术,还要对林业知识有所掌握,目前我国特别是基层林业单位,从事林业信息研究、网络管理,3S技术的专业性人才奇缺。因此应该加大林业高等教育和高职教育,培养更多的林业高新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冯仲科、赵春江、聂玉藻等著。精准林业[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6第1版.

森林资源监测体系范文6

关键词:森林资源;调查方法;动态监测

1 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的必要性

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是发展现代林业的重要支撑和保障,是强化森林资源管理、保护和发展的中心工作之一,也是掌握各林业部门生态建设动态、科学监测林业建设质量、客观评价建设成效的有效方法,是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内在需要,为制定林业管理政策,保障生态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森林资源动态监测,建立动态的数据化森林资源档案,有效解决10年开展一次森林资源调查所造成的调查成果缺乏时效性的问题,延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时间。

实现动态监测是有效降低森林资源调查劳动强度的需要。众所周知,森林资源调查是一项非常艰苦的野外工作,劳动强度大,外业时间长,还存在一定的危险性。随着森林采伐限额的调减和林业棚户区改改造工程的实现,一些林场所撤并到中心林场所,很多林场所几乎成了无人区,劳动用工无法解决,给森林资源调查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从这个意义上说,实现动态监测是改进森林资源调查方法的选择。

森林资源调查是林业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掌握森林资源现状和消长的主要手段。调查技术和方法也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森林资源调查工作需要进一步开拓发展思路,创新调查方法,改进技术手段,增强服务能力,不断改进调查体系,逐步实现森林资源动态监测,及时掌握森林资源的准确信息和变化动态,为林业经营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2 动态监测的优缺点

为适应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要求,我国森林资源调查通过调整目标,扩充了调查内容,推广动态监测调查技术,提升调查能力和服务水平,有如下优缺点:

优点是开展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单位建立了地理信息数据库;规范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实现动态监测的基础资源和外部条件。但也存在的不足:动态监测技术要求高,技术人员业务需进一步培训提高;动态监测涉及林业各部门的信息管理,内容广泛;需要定期购卫星数据或航空遥感数据,需要一定的经费。

3 森林资源动态监测实现的目标

3.1 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建立:以地面调查变化小班、模型技术更新无变化小班数据前期数据库为基础(dbforest.mdb),集成3s技术的森林资源动态监测平台,积极应用高新技术、先进科抚育成果,真实展现林业局、林场所、林班、小班等各类地类的森林资源状况,建立国有林区森林资源档案管理系统。

在小班档案(B)有小班维护、小班变更、小班面积检错;当小班更新后综错误检错无误后,从林业局资源报表(D)或林场所资源报表输出各类土地面积统计表、森林面积蓄积统计表、面积变化统计表、蓄积变化统计表,中并做到每年实现小班卡片档案更新、森林资源统计报表更新,提出促进森林资源管理和发展的建议,形成现实性强的森林资源监测成果,为森林资源管理和监督提供科学依据。

3.2 森林资源图更新:在ezmap山海系统下完成森林资源更新图基础工作。首先对前期没变化资源局进行扫描,在山海系统下选择图上大地坐标配准,生成.prg文件,填加先前和近期遥感卫片,判读前提是要求技术人员要有多年实际经验和林业专业知识,经两期卫片对比,把有变化的小班区划出来,同时记录下来,作为外业调查核对的重要依据。

4 现地动态监测技术流程

4.1 对经营小班现地核查。根据室内卫判读收集小班变化记录,同时在森林资源本底调查档案的基础上,人工造林、林木采伐和林地征占用等三类调查等相关资料,进行现地核查,对地类或林分特征发生变化的小班或地块进行数据更新,同时对经营单位的营造林、伐区、征占用林地等工作质量做出客观评价。

4.2 利用生长模型推算没有经营活动小班主要因子。对地类或林分特征无明显变化,通过回归模型技术对林分直径、树高和蓄积等因子属性数据进行更新,相关回归精度计算。

4.3 利用两期遥感数据准确发现森林资源变化区域。以两期遥感影像图为林地变更信息源,二者对比变化分析,对影像特征有显著变化者进行矢量区划。准确发现森林资源变化区域,精准掌握局部地区森林数据减少和质量下降的地块分布,使林地征占用、森林限额采伐等各项资源监督检查工作,形成遥感判读区划矢量图层,制作林地变更调查底图,增强森林资源监管的针对性。

5 动态监测的基本工作思路

依据现有上生度森林资源调查成果,结合森林采伐造林等经营活动、人为破坏和自然灾害等相关资料,对变化小班进行野外现地补充调查,按细则要求续编小班号并填写相关调查因子,形成新的森林资源动态监测小班数据库。在纸质林相图上色绘出变化小班界线(小班线颜色要与原小班颜色有明显区别)并填写小班调查因子属性,切记图面资源与资源数据库要一一对应,形成验证小班数据库。

5.1 森林资源动态监测系统。实现森林资源数据(小班属性数据、图面数据)录入、更新、统计功能,并形成电子数据成果。

5.2 小班属性、图形数据录入及更新。形成森林资源动态监测各类数据库(动态监测变化小班数据库、小班原始数据库、无变化小班数据库、动态监测合并数据据库、森林资源档案数据库)和图面数据库。

5.3 精度检验。利用验证小玉数据与模型推算数据,对更新小班因子的精度进行检验及精度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