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城市规划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城市规划建议范文1
关键字:城市; 规划建设; 布局; 生态型
Abstract; City planning construction decides the city residents' quality of life, determines the direction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ity, city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is reasonable layout, ecological balance, whether can realiz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man and nature, it can solve the high concentration of the population and the resources of high concentration of contradiction and so on, are changed to our country city process the successful important index. This article first elaborated our country current city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in some of the problem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hoping to China's city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a contribution to the cause.
Keywords: City;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layout; ecotype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城市规划建设的含义
城市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本身代表的是一个区域,一个民族文化,将各行各业集中起来,不可避免的,作为社会活动主体的人会被集中起来从事经济,政治,金融,贸易,服务等行业。
城市规划建设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含义,即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所谓城市规划是指根据城市的地理环境,人文条件,经济发展状况等客观条件制定适宜城市整体发展的计划,从而协调城市各方面发展,并进一步对城市的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等进行综合部署和统筹安排的一项具有战略性和综合性工作。所谓城市建设是指政府主体根据规划的内容,有计划地实现能源、交通、通讯、信息网络、园林绿化以及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将城市规划的相关部署切实实现的过程,一个成功的城市建设要求在建设的过程中实现人工与自然完善结合,追求科学与美感的有机统一,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共赢。
我国城市规划建设存在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规划建设也日益成为政绩的象征,引起城市规划建设重改变而非效果,存在盲目追求速度,缺少统筹兼顾的所谓“城市大变样”现象,出现了很多城市陷入盲目无序的城市改造中。
2.1重速度轻规划
为了尽快地完成规划指标,部分城市选择大大缩短规划时间,降低了城市规划应有的协调规控作用。对于城市规划建设而言,由于占地面积广,涉及利益冲突较复杂,人口程度密集,不能一味的追求速度,而应当在规划之前充分调研,具体了解城市的地理环境,人员成分,行业分布等等,这一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需要耐心统筹的工作,只是简单地看看和了解,是不可能完成一个适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规划设计的。
2.2不易于城市生活
一个成功的城市规划建设应当是布局合理,实现社会利益、经济利益和环境利益的统一发展的,但是现在部分城市的规划建设缺乏系统性,基础设施的设置没有进行合理规划,对于城市污水的处理,紧急避险设备的建设,基础绿化的布置以及道路交通协调都没有得到很好地解决,致使市民在城市生活中遭遇很多不遍,而且对于城市的环境质量而言,容易遭到遭到污染和破坏,在上下班高峰期极易造成交通堵塞,这都是城市规划不合理带来的后果。
2.3忽视对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遗产是一个城市文化的体现,是历史的见证,具有很大的历史价值,但是在现代城市建设过程中,追求高楼大厦,追求道路宽阔,以旧城改造名义对很多文化遗产进行了拆除改建。以北京城市改建为例,很多名人的故居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中,例如林徽因故居,鲁迅原址等等,被打着开发和改造的名义强行的拆除了,不利于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
2.4忽略城乡体制协调
很多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将建设中心放在城市中心,围绕市中心“摊大饼”,致使市中心的吸附力或“向心力”过程过大,无论是绿化还是其他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都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一旦脱离市中心,特别是城郊边沿地带,就是显出较大差别,这种形式的城市规划忽视城郊部分的建设管理,造成城乡规划体制分割脱节。
2.5无特色的单一化。
城市规划建设本身应当突出城市的特色,体现城市的文化,但是现在很多城市的建筑风格极为类似,很多城市都将高楼大厦作为城市现代化的象征,而不充分考虑城市突出特色,致使很多基础的设施,例如广场,公路,公园等等出现千城一面的现象。
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几点建议
3.1合理规划城市整体布局
我国城市规划建设多采用“单中心”规划模式,将会带来市中心人口密集,导致环境恶化,资源分配不均,人口密集程度大等弊端,因此建议,城市在进行城市总体规划时采用“多中心”的方案,即确定城市是由多个城区组成,相互之前具有独立地位,但是分工协作,共同构成城市和谐的整体。具体而言,可采用“田”字城、“申”字城、子母城、棋盘城等建筑设计构想,以“田”字城为例,将市中心规划为十字大街,形成四通八达的商业中心,街道两侧为商业大厦,行政单位、服务性机构以及居民小区等不具污染性的建筑,可以充分利用竖向空间,在建筑物之后可以规划为公园,绿地,休闲场所,从而保证了市中心本身的绿化面积。在交叉的两条大街延伸路上,分设若干环城街道,街道形成围合,内部相互连通,从而能够便利交通,减少一条道路堵住,整个交通瘫痪的现象。道路与道路之间的空地可以建构为公园,烈士陵园,大型游乐场等绿化面积较大的公共场所,从而可以对道路上车辆造成的空气污染起到一定净化吸收的作用。
3.2维护便捷的交通条件
四通八达的交通干道相当于城市的脉搏,向城市输送动力和资源,因此在城市规划过程中交通道路的便捷和安全性是关系到城市真正现代化的关键。首先对于道路布局,应以市中心为中心呈整体放射状,环形或者井字型设计,便于交通的四通八道。其次,道路宽度应当因地制宜,和周围相关环境相配套,既要便捷交通,也要合理用地,盲目扩道也不利于城市整体规划。最后,在交通指示路标,专用车道,限行标准等设置要明显合理,这样才能各行其道,便于城市交通出行。
3.3设置优良的公共设施
一个城市的公共设施关系到居民生活的便利、质量和安全,一个好的城市规划中,优良的公共设施是不可或缺的。一个舒适的公共场所,可以给居民美的享受,成为放松城市压力和人与人沟通与交流的重要场所,因此,公共场所的亲民性应当放在第一位,贴近居民区,商务区,便于市民的休闲交流。其次是公共设施的安全性和便捷性,因为公共设施具有普遍性,关系到大多数人的利益,故而要更具安全性。以城市的排水系统为例,如果城市排水系统设置不好,遭遇大雨或者暴雨就有可能造成人们的出行不便,甚至威胁生命财产的安全,排水系统的设置要以城市以往降水量的最高数为标准,就高不就低。
3.4构建生态化城市
构建生态化城市是指要以因地制宜,重绿化,少污染,实现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进行城市规划建设。实现城市与自然资源的和谐发展,主要是因地制宜,构建水城或者山城,突出地方地理环境的特色。重视可循环利用产业的开发,城市的发展方向决定了城市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生态化城市就是要充分开发可循环产业的开发,地下水循化系统,可回收垃圾再利用等产业,都有利于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绿化工作要做切实放到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位置。在我国园林规划一向是比较薄弱的环节,因此,建议在之后的城市规划建设工作中要将绿化工作做到合理有效,切实还城市一个碧水蓝天,而不是单纯的追求“人均绿化率”。
3.5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
一个城市的灵魂不在于它的当下而是它的历史底蕴。在我国有很多文明古城,沉淀了我们传统的美德和文化,因此在城市规划建设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将城市的文化之美展现给每一位异乡客,而不是撕碎给大家看。这可能面临到新旧城区的冲突,这就要求在规划时注重两者的衔接,或者呼应或者对比,从而更能突出地方特色。
参考文献
1、刘伟,浅谈现代城市规划的新思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年第1期。
城市规划建议范文2
延安市辖一区十二县,全市土地总面积37037 KM2,人口约230万人。宝塔区是延安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区辖11镇9乡3个办事处,土地总面积3556 KM2,总人口44万人。延安市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大部分在宝塔辖区,现有1979年、1988年、1995年和2008年四个版本,其中1995年版本规划面积为1840 KM2。由于人口增加,各类指标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2008年版总体规划正在进一步修编完善。
一、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延安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展,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外来经商务工人员不断聚集,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建设和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现代化中型城市特征日益明显。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交通拥挤、公共设施及市政基础设施的滞后、违法建设蔓延等“城市通病”也随之而来,城市的整体形象受到了极大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城市规划缺乏前瞻性。现行城市总体规划虽已开始使用2008版,由于缺乏前瞻性,尚未充分考虑人口增加带来基础设施配套、交通等方面的需求,城市功能配置不尽合理,规划的引领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中疏、南调、西控、北拓、东备”的空间发展策略实施效果不佳,随意变化太多,功能分布不够明显,水、电、气、暖等市政公用设施的选址与城市发展不同步,公共设施布局不尽合理,仓储用地的分布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二)“四规”衔接不够。“四规”是指城市总体规划、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差异有四个方面。一是控制体系的差异。土地利用规划的指标是自上而下的,需经省级以上有关部门审定。二是编制主体的差异。两规分别由国土部门和城建部门委托不同的规划单位进行编制。三是编制时间上的差异。两规编制时间、工作职责、基础要求、内容表述等不尽相同,造成两个规划在用地规模、布局等诸多方面不相一致。四是编制依据上的差异。土地利用规划主要根据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编制,而城市总体规划主要根据一个城市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对城市土地所作出的空间布局安排,城市规划用地指标要远大于土地利用规划的城市用地指标。
(三)城市建设缺乏特色。任何一个城市从形成到发展都有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伴随这一过程必将给后人留下文化遗迹(产)并逐渐形成一定的文化底蕴。作为世界瞩目的革命圣地,延安土窑洞和宝塔倍受海内外华夏儿女的青睐,应当在城市建设中突显特色,彰显个性,体现延安与众不同的一面。而目前延安城市建设特色不够明显,各类建筑过于简单,没有一个像样的标志性建筑,城市小品几乎没有,公共活动场所少的可怜,突出的高层建筑也过于胖大,缺乏个性,山体居民的建筑杂乱无章,居住环境苦不堪言,没有很好地传承历史文化,正确处理和把握城市节点和建筑细部。
二、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针对当前延安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为理顺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改善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品位,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紧密结合实际,认真编制和实施城市总体规划。2008版城市总体规划虽然尚未正式公布批准实施,但总体框架思路符合延安实际,符合城市发展的需要。建议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明确城市发展思路和目标,努力实现中小城市向大中城市的转变。继续坚持“中疏、南调、西控、北拓、东备”的城市发展战略,限制老城区的高层建筑,尽快实施新城区及周边项目。分区开发智能化建筑、生态建筑小区和低碳建筑小区。注重分区规划编制工作,严格按区域划分功能区,根据各个功能区按部就班,逐一落实,舞活规划“龙头”。
(二)“两规合一,四规衔接”,最大程度地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城市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核心成果集中在全市城乡建设用地“一张图”(1:20000数字版)工程及其“三条控制线”(基本农田保护控制线、城市建设用地范围控制线、分区区块范围控制线)。要将“两规”编制紧密结合起来,在“两规”管理上各取所长,相得益彰,力争形成“以规划引导土地、以土地保障规划”的新格局。要通过指标管理和分块方式,引导各类建设用地向规划建设范围集中,使得城市规划成为真正引导城市建设发展的行动纲领。要着力构建“四规衔接”协调机制,以项目统筹平台和城市规划部门的空间统筹平台为龙头,以土地、环保等规划为支撑,以城管、交通、文教体卫、水电气等市政、园林多个部门专项规划为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规划委员会协调沟通及监督 “四规衔接”,消除规划之间的冲突,形成推动经济社会的“政策合力”,使规划战略真正落到实处。
(三)统筹城市规划,彰显城市个性。在城市的规划建设中,将城市的空间布局、历史文化和时代气息有机结合,将文化资源的挖掘和现代建筑合理配置,彰显城市特色,真正建造出一栋栋经的起时间和历史考验、传承历史文化的特色建筑。注重现代建筑风格与传统建筑风格的有机结合,分区设计建筑的色彩,精心打造城市夜景。
(四)明确管理权限,灵活经营城市。城市的建设一靠社会力量,建好公共设施、住宅、工业建筑及仓储物流;第二要靠政府,通过土地出让等方式解决建设资金短缺问题,建好广场、绿地及市政基础设施;第三要加强城市管理,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明确市、区两级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的职责权限和范围,大力整治广告牌匾、灯箱、门头等,切实重视未来困扰城市发展的交通、供水等问题,使影响城市形象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环节都有人抓、有人管。
城市规划建议范文3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 建设规划 建设规模 必要性 修建年限
中图分类号:U21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Based on the outline for planning and assessment, the author, according to years of experience in construction planning and initial research of urban rail transit in Shenyang, Shijiazhuang and Beijing , elaborates the main points of construction planning from five aspects: construction time, construction necessity ,relationship between relative planning , passenger flow and joint with other traffic means. Thus, conclusions and proposals are put forward for future research.
Key words:urban rail transit, construction planning, construction scale, construction necessity,construction time.
大容量城市轨道交通是解决我国大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手段。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化规模的扩大,“城市用地扩大,城市人口集聚,小汽车激增”,各大城市都选择轨道交通来解决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问题。由于轨道交通是一项巨额投入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对城市的发展和建设影响重大,为规范轨道交通建设,国务院办公厅了“81号文”,对轨道交通建设进行严格管理,明确指出所有拟建城市应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及城市交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城市发展要求和财力情况,组织制定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且中咨公司编制了相应的建设规划编制大纲和评估大纲。以编制大纲及评估大纲为依据,在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编制过程中,我们应重点关注如下五方面的问题:
一、轨道交通建设必要性问题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必要性,是回答为什么要修建城市轨道交通。很多城市对于轨道交通修建的必要性往往重视不够,而中咨公司评估以及国家发改委批复时,对轨道交通修建的必要性都非常重视。
根据81号文,申报城市轨道交通的城市,首先必须满足《通知》中提出的轨道交通建设门槛。如下表:
地铁 轻轨
人口 ≥300万人 ≥150万人
国内生产总值 ≥1000亿元 ≥600亿元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100亿元 ≥60亿元
客流规模 单向高峰小时≥3万人 单向高峰小时≥1万人
除了在经济发展,客流规模上支持轨道交通修建以外,由于城市轨道交通对于城市用地布局以及城市空间具有很强的塑造性,且轨道交通“大运量、集约化”的特点对于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具有很好的效果,并因此可带来一系列对社会环境等积极影响。因此,从城市政府层面,需要从三个层面进行分析论证轨道交通建设的必要性。
1、符合与支持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是城市人民政府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部署,为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等所作的一定期限内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市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布局结构、规划标准、各项工程系统的规划等重大问题均提出明确性的指导意见。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的修建必须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尤其是现阶段是我国各城市化的快速阶段,城市用地规模及人口都在扩大;规模经济的优势使得各城市兴建各种功能区,如CBD,总部基地等;轨道交通的修建应与城市发展方向一致,并与城市重大基础设施相匹配。在某种意义上,轨道交通的修建,将促进城市各种功能区的发展和完善,并在新区建设中起到TOD功能,支持城市发展轴的形成。
符合与支持城市总体规划的最形象的图莫过于轨道交通线网与城市总规的叠加图。如图2-1为沈阳市近期轨道交通线网建设方案示意图。
图1 沈阳市城市用地与近期线网关系示意图
2、满足城市交通发展需求
在编制轨道交通建设必要性时,需要深刻认识城市交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城市轨道交通在未来城市交通体系中的地位。
目前我国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很多共性问题,例如,都出现了小汽车增长迅猛;随经济水平发展,城市早晚出行集中,早晚高峰2小时出行量约占全天出行总量的40%,而且出行范围广,随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土地经济规律使得中心城用地更倾向于商业金融,将大量居民挤向城市边缘组团。除了这些共性以外,由于各城市发展历史,自然属性等的不同,城市交通中也有不同的问题,在城市交通分析中需抓住这些城市的不同点,并分析轨道交通在应对自身不同特点时的作用和地位。
例如石家庄市的形成与铁路枢纽紧密相关。石家庄市因铁路而生,因铁路而困,因铁路而新,是典型的交通枢纽型城市。南北京广线和东西石德、石太线在中心城区内十字交叉,形成十字型铁路枢纽。京珠高速公路在二环路东侧,现状建成区南北向通过;石太高速公路在现状城市区边缘东西向通过。城市中心区被高速公路及其绿化带和滹沱河明显的分隔成三大块:主城区、东部新城和正定新区。这种空间布局使得一方面,各区域由于地理位置、人口密度和经济水平等因素的不同,交通需求不同;另一方面受这种格局的限制,过铁路通道不足,交通遇到瓶颈。如图2-2所示。
图2 石家庄市城市交通规划图
石家庄市修建轨道交通解决城市交问题尤其必要,不仅仅通过轨道交通线将因铁路、河流等分隔的地块有效衔接,而且由于在市区修建地下线,避免了道路下穿通道不足的缺陷。
3、是社会环境发展的要求
城市轨道交通的修建还是社会环境发展的要求。轨道交通因其占地少,无污染等突出优点,配合交通管理政策的使用,可有效减少小汽车的使用,可以节约能源,减少尾气排放、降低交通噪音等突出明显的优点。这一点也是大城市修建轨道交通的必要性所在。对社会环境发展要求一般要求采用客流预测分析,未来轨道交通承担的客运量若不修建,将转移到常规公交和小汽车,则将产生多少废气。
二、相关规划对建设规划编制的指导性作用
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编制的过程中,需要特别重视三个上位规划,分别是《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其中《城市综合交通规划》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均为专项规划。除此之外,上位规划还有各城市编制的近期建设规划或十二五规划,如图3所示。
图3 建设规划与上位规划逻辑框架图
2009年由住建部颁发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编制标准》中提出“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的规划范围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范围一致,城市规划区应为规划编制的重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年限应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年限一致,同时应对远景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布局提出总体框架性方案”。其解释条文中进一步指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城市总体规划的规划期限一般为20年,同时要求城市总体规划应对城市更长远的发展做出预测性安排。在规划期限内,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城市发展规模、空间布局、土地使用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是具有确定性和法定性的,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确定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是确定的。城市总体规划对远景年仅做出预测性安排,城市发展规模、空间布局、土地使用等具有不确定性。因此,远景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布局具有较大的弹性和不确定性。因此,线网报告对远景线网仅提出框架性方案。”[5]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编制标准》的颁布实际上是更加强调了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各项建设规划中的总体性地位。(如图4和图5所示)这不仅对于线网的编制是一次重大调整,对建设规划的编制也是一次重大的思路调整,使得建设规划的编制有据可依,由于城市总体规划一般经各城市上报,专家评审最后又住建部报国务院审批,具有法定效应,受《城乡规划法》保护,列入城市总规的内容一般都在规划期限内实现,若有重大改动需重新上报国务院审批。但存在一些争议由于轨道交通远期年限为建成通车后的25年[6],或者说轨道交通车辆选型及编组的重要依据为使用期限内(往往是远景年)最大高峰小时断面的客流,这个年限又超出城市总体规划的年限,因此,《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编制标准》只能对超出年限的部分提出“远景框架性线网”,并以此作为客流预测的依据。
图4 标准颁布前建设规划编制思路
图5 标准颁布后建设规划编制思路
三、辩证看待客流预测在建设规划中的作用
建设规划中最重要的目的是匡算近期建设规模,建设规模主要指在规划期限内轨道交通的车辆选型和编组、线路起终点位置以及车站数目,初远期的行车交路。其中车辆选型和编组,以及行车交路的制定都有赖于客流预测成果。建设规划的客流预测可只做两期客流预测,初期和远景年的客流预测。其中初期客流预测成果用于计算初期的配属车数,远景年的客流预测成果,尤其是高峰小时断面客流,决定系统的车辆选型和编组。
图6 客流预测逻辑过程框图
但事实上,自我国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并将客流预测作为轨道交通设计行车组织、车站等设计的依据以来,出现了很多问题。例如,广州四号线建成之后很长时间客流不足,而北京在近两年又出现了车厢爆满,车站限流的情况。客流预测不准确已经是轨道交通业内的普遍的规律。与国外相比较,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客流预测不准确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客观和主观因素造成:
(1)主观原因:很多城市上马轨道交通较为仓促,使得很多城市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现状基础交通数据充分的调查:如人均出行次数、交通阻抗与交通行为之间的关系等等;
(2)客观原因:我国目前处于快速城市化阶段,城市的发展短短五年可能就发生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相同任期内的市领导以及不同任期内的市领导都有可能根据形势的变化提出总规的调整。城市总规的调整对于线网客流很多时候具有颠覆性影响。例如北京M5线规划时,尚未出现天通苑规划社区,但当M5线建成通车时,天通苑规划社区已经开发建设完毕,其对客流最明显的影响就是建成之后,北段线路客流在早高峰时段超载严重,中间站乘客难以进出车厢。
事实上,客流预测属于“预测学”范畴,在预测过程中应强调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其中定性部分的预测可以采用“专家法”、“德尔菲法”等,定量部分才应该是采用交通模型进行定量计算的方法。由于影响客流的因素较多,除了人口、票价、经济等因素外,出行习惯、年龄结构等都影响客流预测,很难进行定量的分析,因此,建议目前客流预测的方法体系进行调整,最好采用两家单位不同展开的方式进行,并采用“交锋法”,对两家单位预测一致的进行采用,不一致的应进行互相辩论直到双方意见趋于一致。例如图7所示为港深机场联络线所作客流预测的对比表。
图7 港深机场联络线客流预测对比表
五、建设规划中实施方案的内容与深度
城市轨道交通修建可分为建设规划、工程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四个阶段。对于其他三个阶段,目前国家行政主管部门都有相关的规定,例如对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可行性研究,建设部曾在2004年颁布的《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进行专门规定。但对于建设规划中实施方案的内容与深度尚未有明确规定,各城市编制的内容和深浅也并不一致。
建设规划中实施方案的内容与深度仍然要看建设规划的目的。建设规划的最终目的仍然是“定规模,匡投资”,如果实施方案的内容与深度起不到这个效果,则建设规划将失去意义。另外,根据国家发改委规定,轨道交通工程可行性研究时,投资估算不能超出。因此,从这个角度,建设规划中实施方案的内容与深度应与工程预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与深度一致。具体到轨道交通工程来说,应包含以下内容:
(1)线路:起终点稳定,线路走向及线路长度基本稳定,敷设方式基本确定;必要的联络线接口应明确;
(2)车站建筑:明确一般普通站的标准图及建设规模;对于换乘站及交通枢纽,应有建议的方案,尤其是换乘方案分期实施时,应明确;
(3)结构及工法:对于工程应有大致的施工工法,且实施方法是可行的;
(4)行车运营与车辆:明确车辆选型和编组,初期和远景的行车交路,并计算初期和远景的配属车数,其中初期配属车数用于匡算投资,远景配属车数用来控制停车场及车辆段的用地规模;
(5)停车场及车辆段:应基本明确停车场或车辆段的布置形式,并基本划分出初期和远景修建的界线;
(6)机电设备系统:应基本明确所采用的通风空调型式,并决定是否需要屏蔽门系统,其余机电设备系统可按线路长度及车站数目进行匡算;
(7)资源共享:在建设规划阶段应对建设期内乃至远景网资源共享的方案予以描述,对于网络中不稳定的因素应在建设规划阶段完全做出决策,不应留到工可阶段。
五、重视轨道交通站点的衔接换乘
城市轨道交通的出行的便捷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如图8所示。而轨道交通“另一显著特点是黏附性,表现在城市轨道交通队其他交通方式和设施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因此,城市轨道交通功能的发挥要有一体化的交通体系为支撑。”[4]衔接系统规划设计良好与否对客流吸引具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其中的步行系统,无论以何种交通衔接轨道交通车站,方便的步行系统都是乘坐轨道交通的“最后一棒”,而且乘坐轨道交通的乘客中,直接吸引的乘客大部分都步行至轨道交通站点,在重要车站或出入口较长的车站,可考虑设置助行步道,如香港等地的轨道交通,结合地块开发设置多个出入口,减少步行距离,并设置助行步道提高服务标准。
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编制中也要求编制“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换乘”,但由于各城市对此重视不够,交通接驳往往难以落地。目前国内做的比较好的城市,如宁波、北京等地,也只是在规划阶段控制落实好衔接设施的用地[8],但很少有城市能在前期阶段将衔接换乘系统的投资落实这样就导致各城市地铁车站接驳换乘条件较差。
图8 轨道交通出行衔接示意图
结论与建议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编制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都很强的研究工作。上述六个方面的问题是笔者根据在沈阳市及石家庄市建设规划编制过程中切身体验总结得出,并且做了大量研究及论述工作。只有将这六个方面的问题阐述清楚,建设规划才能落到实处,也才能对后续的各项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结合上述问题的探讨和研究,笔者对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编制提出了以下四点建议,希望能对相关部门及建设规划编制工作者有所启示。
1. 制定统一的客流预测编制大纲和新的评估体系,要求至少两家独立单位一起参与客流预测,重点对客流预测的基础数据进行审查。目前的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客流预测报告中,有的城市编制了初近远三期客流预测报告,有的仅编制初期和远期;有的不仅编制网络的初远期,还编制了各条线的初近远三期客流,内容和深度也不一致。
2. 重视交通衔接系统,不仅仅落实接驳系统的用地,还应落实资金;应在上报建设规划的附件“城市轨道交通用地控制”中包含交通衔接系统的用地控制,同时在建设规划中落实衔接系统的投资;
3. 目前我国处于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加速建设阶段,高铁时代、地铁时代来临,航空机场也在全国进行重新布局。轨道交通在经过这些重要对外交通枢纽时,常常由于管理部门的分隔,导致轨道交通接入大型交通枢纽时序滞后,不能型成合理的综合交通体系,导致枢纽的使用效率低,换乘不便。城市政府部门在编制建设规划阶段,有必要统筹考虑轨道交通与枢纽的结合,在建设规划阶段提前落实重要枢纽初步的规划用地方案。
参考文献
[] 周晓勤,做好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评估工作-评估工作的规范与思考,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04.1
[2] 吴爽,新一轮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申报应注意的问题,城市交通第5卷第3期,2007.05
[3] 魏运等,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问题与方法探讨,都市快轨交通,第23卷第6期,2010.12
[4] 吴爽,中等规模城市的快轨交通建设规划,都市快轨交通,第20卷第1期,2007.2
[5]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编制标准,GB/T50546,2009
[6]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2003.5.30
[7] 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质[2004]16号
[8]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04,2008
[9] 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宁波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宁波市轨道交通工程交通规划用地图
城市规划建议范文4
关键词:宜居城市、规划建设、探讨
中图分类号: 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宜居城市”顾名思义是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生活和发展的城市。宜居城市不仅仅是针对人类的生活环境,还包括了自然生态环境等各方面因素。城市是人类的家园,建造宜居城市,发展适合人居住发展的城市,才可以真正地成为“宜居城市”。近几年来,我国的很多城市都力求要发展宜居城市,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科学道路。城市的发展与规划建设既要符合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规律,城市的规划发展同时也体现着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程度。
城市的环境现状
对于城市的现状,相信现在很多人也并不是特别了解,本文下面将对城市的环境进行详细的分析:
(1)城市的绿地状况,由于土地的开发利用,导致了城市自然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了,自然生态环境的让步和退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的环境。导致了城市的空气混浊,空气质量不过关。由于工业的发展,噪声对环境的破坏也是越来越严重,这些有害因素都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2)由于空气的污染,城市的气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的原因非常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二氧化碳的增多,导致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地下降。另外,城市的温室效应也变得越来越严重,由于城市的不断发展,汽车尾气、沥青马路的建造所散发出来的热气会导致城市的热岛效应加剧。
(3)城市的污染日益严重。由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的很多地方都会由于发展而产生各种废气,这些都严重地导致了空气的质量下降。废水的排出,会严重导致城市水环境的恶化;垃圾的排放也会对城市的卫生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4)城市的不断发展会导致城市的用水量过大,最终会导致水资源的缺失。另外,城市的排水系统会导致地下水难以得到补充,这样一来,城市的沙漠化效应更甚。
2. 对宜居城市规划建设的探讨
随着人来对城市的发展以及对社会环境有着更进一步的认识,人们开始了解到,城市发展的问题并非单纯的讲究城市的现代化发展,而是要从整个自然生态系统的角度去看待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宜居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有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发展保护好环境生态,要构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下面是对于城市建造的环境提出的几点建议:
2.1总结城市发展思路,发展生态战略
宜居城市化的建设,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城市系统的规划。城市系统的规划要求的是建立多层次的、具有立体式的城市绿化系统。并将其他的系统与之相结合,例如:公园、生态湿地、防护绿地等等。在注重城市规划的同时,提高城市的绿化,可以从根本上发挥城市的绿化功能。这对于宜居城市的发展和规划是有好处的,在建造宜居城市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1城市的发展要尊重自然的原则,首先就是可以将自然中的山水、田园风光纳入到城市的建设当中。
2.1.2城市的建筑和环境应该相结合,城市的规划一定要详细,同时不能够破坏环境。
2.1.3城市的规划一定要健全,包括所有的管理制度(城市规划管理、城市绿化管理制度)。
2.1.4宜居城市的建造的思路一定要有层次,分阶段地进行。
2.2合理地规划城市的交通状况
由于城市的发展进程在不断地加快,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导致了城市的人口在不断地多。人口的增多会导致相关产业的大幅增长,如汽车。汽车数量的大幅度增长会给城市环境带来非常大的负担。而面对这些不良的情况,我国政府却缺少这方面的应对措施。因此,如何实现城市交通的合理运作,是城市规划建设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
政府要规划好交通状况,就要着手完善城市的交通规则。包括城市的交通干线,应该做到自然与现代化相结合。在城市的道路两旁进行绿化建设,以满足城市的绿化环境。
2.4合理的建设水系环境
水,对于一座城市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水环境对于城市的环境绿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水能够结合城市的绿化,给城市带来优良的自然环境;水能促使植物的生长旺盛;水系统能够净化雨水,有效防止水污染的状况出现。另外,大面积的水体对于城市的地热状况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同时也可以吸收太阳的辐射能,达到降低辐射的作用。因此,水系统也被称作为城市的空调机。
2.5建造有利于人发展的人文环境
人文环境对于城市来讲是非常重要的。要建造有利于人生活发展的人文环境,城市规划人员要做到保护城市的文化,并与城市的生态环境相结合。展示城市的自然魅力和文化底蕴,也要体现出城市的现代文明风貌。
在城市建设当中,水文化、历史文化、民族风格等文明都应当融入到现代城市的建设当中。城市的建设不仅仅需要便利的现代化交通技术,对于一些显有个性、具有人文生活气息的小街小巷也要保存下来,这样才能提升城市的内涵和文化,有助于城市文化水平的不断发展。
3.可持续发展的宜居城市的建造措施
现代化宜居城市的整体规划应该要根据城市的性质和规模进行规划。在规划当中结合城市的地理环境、自然环境、水文特征进行规划建造。下面介绍相关措施:
3.1城市自然环境的保护措施
城市的环境对于人们的生活发展有着关联作用。在建造城市的过程当中,要对城市的历史风貌进行保留,从尊重城市历史文化的角度出发,对城市进行充分的保护。例如,城市的周围都是山岭和湖泊,在进行城市建设的时候就一定要注意保护这些自然环境,以达到保护市区环境的效果,改善城市的社会现状。
3.2规划好城市的生态环境
城市的生态环境新规划有一部分是应用到绿化当中的。作为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我国的城市规划一直强调着通过绿化改变城市的形象。在建设绿化城市的过程当中,不同的地理位置对于城市的规划有着不同的影响。下面来分析一下几点情况:
第一:中等城市:对于中等城市来讲,城市绿地的分布要坚持均匀、合理的原则。对于绿化的地理位置,建议建立在城区的中心,让更多的市民都能够感受到城市的绿化环境。
第二,在规划城市环境的时候,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规划,要对当地的原生态、地貌、生态有一定的尊重。种植植物进行绿化的时候要判断当地的地理环境能够种植什么样的植物。此外,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定要实施必要的手段进行加强。
第三,城市的绿化种植,选择的植物也是有规律的,应该多选择乔木类型的植物为主。加大城市街道、广场的绿茵效果,提供舒适、美观、绿化等生活环境给市民。同时,通过城市的绿化建设,对城市的空间进行多元化的改造。
3.3加强城市的污染处理
城市的工业化污染,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城市的环境质量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一种重要环节。在城市的建设当中一定要处理好污染物品的排放,如污水、废弃、噪声等等。对于一些严重破坏环境的工业,一定要利用相关的规定进行整治,对违反法规的企业要进行相应的处罚。
3.4做好新能源的开发
现在城市的发展很重要,清洁能源已经成为我国环境保护和能源保护的一项重要的发明。它能够改变我国不合理的能源结构,为今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后盾。发展清洁能源能够减少燃煤引起的空气污染,对于人类的生活是非常有利的。因此,政府应当积极发展环保的事业,力求变废为宝,提高资源的可利用度。
结束语
优化人类的居住环境,是人类自古以来就有的理想和追求。因此宜居城市的建设应该有一定的规划,通过合理的规划构建有特色的和谐护社会,形成具有环境特色的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存,张文贤.浅谈生态城市规划[J].内江科技,2007,05.
城市规划建议范文5
关键字:废弃工业建筑; 规划管理; 外立面装修; 原拆原建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urban industrial heritage, combining with the Planning Innovation in management theory and case analysis on industry building reconstruction methods are described and illustrated, summed up the city central industry ruins zone renovation of the city planning management experience.
Key words: abandoned industrial buildings; planning management; facade decoration; demolishing and rebuilding
中图分类号:TU45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1-0020-02
正文:上海正经历着产业结构的深刻转变,新兴产业逐渐替代传统产业,社会发展已呈现出后工业时代的特征。与工业化社会的生产方式以制造业为主导方式不同,后工业社会以金融资本、技术创新、高端服务业为主导方式。工业化社会向后工业化社会转变的过程中,传统工业制造业逐步退出产业结构的核心,工业企业大量外迁或解体,城市面积日益扩张,昔日远离城市中心的工业厂区、厂房被规划进入城市扩张的版图。废弃工业区的衰败与现代城市规划要求反差巨大,影响着城市面貌和邻近地块环境品质的提升。是将工业遗址推倒重建,从城市地图上彻底抹去,还是把承载工业文明的建筑通过改造保留下来,日益被城市规划管理者所关注和思考,实践中通过合理规划保护和利用废弃工业厂房和工业遗址的案例也越来越多。
一、为什么要重视中心城区工业遗址的改造
1、城市土地的稀缺性
人口的增加,居住环境的优化,城市生活的复杂性、多样性都需要土地的承载。城市土地的增加仅以追求面积扩张、侵吞农田为唯一途径显然是不现实、不经济的方式。集约型发展、城市中心城区土地功能的不断更新才是行之有效的发展方式,才能体现出城市土地的价值和稀缺性。工业外迁后工业地的重新利用给城市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2、工业建筑的使用价值
只有使用中的建筑才是有生命的。目前存在于城市中的工业建筑,很多已失去原有功能,但这些建筑框架结构良好,并保留着工业时代的建筑符号,如果加以改造整合,尚有很长的使用寿命。老建筑改造是可行的节约资源、低碳环保的城市发展方式。
3、工业建筑的社会价值
工业发展促使人类文明飞速发展,使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工业历史是近代文明的一部分,人们对于历史遗存的工业建筑及工业地往往具有特殊的情感。随着城市改造的不断实践和反思,原有的推倒重建已不再是唯一可行的方法,对工业建筑的保护再利用将有利于珍藏记忆,延续城市文明发展的历史脉络。
4、工业建筑闲置造成社会资源浪费
原有的工业地由于历史原因大都以划拨方式无偿获得,原有工业搬迁或废弃后,原工业地的性质与管理部门所依据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用地性质大多不符。时间和资金是废弃工业地改造的重要因素。如果改造工业地块被政府收储,将根据其规划的土地性质将土地出让或划拨,如果政府尚无计划和财力改造该区域,工业地及地上建筑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闲置,呈现破败的景象,极大地影响城市美观,造成社会资源浪费。
二、工业遗址改造的规划管理理论创新
1、改变土地性质,工业建筑被新建筑所取代
上海已经实现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全覆盖,中心城区废弃工业地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土地性质大多不相符,如果工业园区和建筑不具备历史价值,失去改造意义,或政府有意向将工业土地收储,按照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土地性质重新上市或划拨,重新规划建设,那么废弃工业地将从城市地图中抹去,被与土地性质相符的新建筑所取代。
2、不改变土地性质,更新工业建筑形式和功能
对于中心城区的废弃工业地,规划管理部门现在所遇到的更多情况是政府尚无计划、无财力收储土地或老工业建筑有保留价值,可以通过改造重新使用。上述情况,简单的推到重建或弃之不用绝不是工业建筑改造最有效、最经济的方法。如何更好的引导投资者和设计师理解改造的意义和价值,探索改造的方法,以消除废弃工业地对中心城区景观环境的影响,使承载工业文明的老建筑焕发活力,规划管理者不断探索改造的新模式。
(1)外立面装修——保留结构更新外皮
一般而言,工业建筑平面形式简单,空间改造的余地很多,但结构主体坚固耐久,配套设施良好。外立面装修的方式在于保留结构主体,不改变建筑面积和建筑高度,重构建筑立面,建筑设计更新外皮,并将原有价值的外立面建筑符号保留下来。这种是一种相对直接和简单的改造模式。
(2)原拆原建——局部拆除部分新建
对工业建筑的改造再利用意味着对其进行恰当的符合未来使用方向的改造,这种改造必须要同时结合建筑自身的价值特色。工业园区内老建筑建造时间、功能、价值均有差异,需要进行改造的力度也不同。对于那些无法继续使用的老工业建筑,将其拆除,规划部门以原拆原建的原则允许产权单位按已拆除的合法面积新建部分建筑。通过拆除、新建、局部改建,工业园区的规划布局更加合理,交通顺畅,建筑关系契合。这种方式相比外立面装修是一种更复杂、要求更高的改造模式,改造后的新建筑与老建筑应有良好的呼应和协调关系。
三、案例剖析
现就实际工作中废弃工业园区、工业建筑的改造实例做一些剖析,更好的探索改造模式。
实例一:上海市闸北区中山北路原星火锅炉厂地块,位于城市黄金区域,紧邻内环高架,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用地性质为商业办公。厂区已于数年前停产搬迁,留下老厂房、仓库闲置废弃,每逢夏季台节,年久失修的老建筑屋顶成为安全隐患,困扰着居住在周边小区的居民。
闸北区政府曾多次计划对该地块进行土地收储,使其重新招拍挂上市,但因资金问题而搁浅。后经规划部门建议,产权单位经过测算,决定对该地块进行改造,改造的原则是不改变土地性质和建筑结构,在形式上更新建筑立面,赋予建筑新的功能。
改造方案将原有的建筑维护结构保留下来,局部加固。经过立面的精心设计,那些历经了时光积淀的厚重砖墙、建筑屋顶、工业符号、斑驳地面不再是肮脏不堪,重新生机,折射出饱经沧桑的韵味。同时,工业园区的平面布局也基本保留原来的规划模式,仅拆除原搭建的简易房屋,增设部分休闲空间、园林小品,使内部交通流线顺畅,满足消防要求。经过改造的园区在功能上做了极大调整,引入创意办公、餐饮、商业等多种实体,力求将其改造成一个多功能的时尚创意园区。
实例二:闸北区虬江路 865号,原为上海市北区长途汽车站,因周边大多为居住区,长期的噪音和汽车尾气令居民苦不堪言,矛盾不断,居民一直要求将汽车站搬走。后上海综合交通枢纽建成后,汽车站得以搬迁,闲置后的场地亟待改造,还居民一个优美的环境。
该基地处于两条道路交叉口上,由于规划道路红线扩宽,原基地内建筑已超出道路红线。该基地现状建筑除一栋沿街建筑有保留价值外,其他房屋均为危房,无法继续使用。鉴于上述情况,规划管理部门给出了局部拆除、部分新建的方案建议。拆除的房屋包括基地内有产权证明且无法使用的房屋,沿街建筑超出道路红线的部分。新建部分则是新建一桩建筑,新建的面积与拆除的面积总和相当。同时,新建建筑符合规划管理要求,建筑风格与保留的老建筑相协调。设计方案考虑到拆除的沿街部分可以在道路转交处为市民留出一个广场空间。
该项目方案通过对老建筑的保护性改造,不仅为居民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和城市景观,又充分考虑到建设单位的经济利益,促使其主动改造,为未来城市道路的拓宽奠定基础。
四、结语
城市规划思想和理论的创新,促使我们认识到中心城区老工业建筑推倒重建的改建方式代价昂贵,仅仅通过扩大建筑容量满足功能要求的方式只是单纯的形体更新,而功能转换是老建筑再利用不可避免的问题。
老工业建筑的改造再利用从根本上说就是对其使用形式和功能进行重构转换,是基于原工业建筑的结构特征和文化品质所进行的二次设计和建设,改造过程不仅能够挖掘工业建筑的适应性潜力,延长其使用寿命,还将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老工业建筑的改造再利用也对规划管理者、建筑设计师和当今建筑技术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成功的改造,有效的规划管理、先进的设计理念、精湛的建筑技术缺一不可。一栋简单的、静止的、即将完成历史使命的老建筑通过功能转型而焕发活力,实现生命延续,这是老建筑改造的价值和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城市规划建议范文6
关键字:城市化;小城镇规划;竞争力
Abstract: Through analyzes the important role of small town development in China's urbanization process, aimed at the status of small town planning issues, from building livable urban environment, improve the service functions of urban modernization and the choice of leading industry in these three areas, this paper provide several suggestions to enhance the attractiveness and competitiveness of small towns.Key words: urbanization; small town planning; competitive
中图分类号:[F299.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如何推进我国城市化的问题上,城镇化一度在我国城市化战略上占据了主导地位,小城镇得到了大力的扶持和发展,但是随之也产生了许多的问题,小城镇面积小,人口少,吸纳农村劳动力的初衷远未达到,建设上出现基础设施落后,大量土地抛荒的现象,产业往往分散布局,对于居民生活产生干扰、污染。
而近期随着“三农”问题和如何保证我国走上健康城市化的热点问题,小城镇的发展问题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中。
笔者通过参与常熟市辛庄镇总体规划的编制,有机会走近小城镇和广大农村地区,加深了对于小城镇发展的认识和研究,就转型期小城镇的发展和规划提出几点建议。
小城镇发展对于城市化进程的意义
先生关注小城镇问题的初衷在于探讨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他说:“从世界范围看,大城市工业扩散是一个趋势。大城市人口密集、土地贵、工资高、污染严重等,已使它的工厂不能再继续发展下去。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已向郊区和附近的农村扩展,现在甚至扩散到第三世界国家去了。这种工业扩散曾引起严重的污染扩散的后果。”他看到了大城市模式的弊端,提出了“实行农民离土不离乡,积极发展乡镇企业,农副工齐头并进,协调发展的小城镇的城市化道路。”由此发起的小城镇研究,得到了政府的关注和支持,并转化为了“积极发展小城市”、“小城镇大问题”的决策,出现了“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模式”等具有代表性的发展道路,但是如何真正有效地推进小城镇的规划建设,仍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对于农村地区而言,农业生产力落后,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亟需向城市地区转化,是对城市化发展极大的压力和动力。反观大城市地区,则出现郊区化的趋势,城市建成区无序蔓延,“摊大饼”现象严重,城市中心区密度过高,用地紧张,人口压力大,导致交通拥堵、资源大量消耗,城市问题严重,已经无力再容纳大量的农村流动人口的涌入。
因此,发展小城镇作为城市化的中间环节,对于我国城市化健康发展的意义重大。如何发挥其在城镇体系中节点的作用,为广大农村地区提供相应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带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吸纳农村剩余人口,提供一定就业机会?如何抓住大城市的结构转型带来的机遇,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交通、劳动力的优势,提高城镇发展的竞争力和吸引力?将会成为小城镇规划建设中的重点问题。
推动小城镇发展的规划策略
3.1构建宜居的城镇环境
城镇化既包括农村人口的空间转移,又包含了城市现代化功能和生活方式向的地域渗透,但这绝不意味着小城镇的规划建设就是对大城市空间形态、城市景观和生活模式的简单复制。由于小城镇兼容了城市和乡村的某些特征,与乡村自然环境接近,并拥有独特的人文环境、浓厚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规划中应充分利用其独特的优势,保持其个性与特色,营造宜居、充满活力的小城镇。
而在现实的规划中,小城镇规划往往趋于雷同,令人有“似曾相识”之感,将原先极具风貌的集镇建设得“千镇一面”,不分场合地套用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其他用地三分天下的模式。小城镇的建设只是移植了大城市的规划模式――封闭的居住区,大片绿地景观,仿佛成了大城市的一个分区或一个组团,没有自身的特点可言。在这样规划建设下的小城镇,与集聚了大量文化娱乐设施,具有现代化综合功能的大城市相比,更是显得缺乏吸引力和竞争力。
规划需突出个性,通过前期充分调研,遵循因地制宜、发挥特色,就地取材的原则。以辛庄镇总体规划为例,辛庄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坑塘沟渠纵横,水域所占比重较大,因而规划中对其水系进行了梳理,增加了沿河绿地和景观,城镇空间延续了其独特的水乡特色,保存农村居民点的自然风貌。
对于小城镇景观的营造,应尽可能保留城镇中原有的河塘、湿地、树林等,充分体现其原生态风貌,还可以与生产相结合,引入生产绿地,设置休闲度假、农业科研等功能,形成环境宜人、自然景观的田园城镇。在其服务广大农村地区的同时,满足部分向往恬静乡村生活的城市人,有助于疏解的大城市的人口压力。
3.2完善现代化的服务功能
小城镇作为农村地区的中心,具有为广大乡村居民提供相应公共服务职能,因而,完善其现代化的城市功能,增强其辐射能力和服务范围,既有利于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也有助于“三农”问题的缓解。
小城镇的现状发展中,往往存在产业结构严重失调,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较大,工业的大发展成为带动城镇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与城镇人均GDP的不断上升,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城镇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缺乏和不相适应,城镇居民的生活方式、意识形态仍然停留在小农经济的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讲,非农人口的比重的提高并不能代表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小城镇的发展不应忽视人口文化素质、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转变,而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无疑是其物质基础。规划建设与城镇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和需求相适应的商业、文化、教育、休闲娱乐、医疗卫生等服务设施,增加基础设施的投入,扶持第三产业的发展,合理安排功能布局和用地结构,适应现代城镇生活的需求,有效地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的能力,吸纳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就业,保证城市化的稳定进程。
3.3选择适合的主导产业
小城镇的发展一方面接受大城市的辐射力,另一方面受到大城市的极化作用。如何减少大城市极化效应对小城镇的人才、物质的吸引,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是许多小城镇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大城市拥有的产业、科技、人才优势是小城镇无法比拟的,因此,在城镇体系的职能分工中,大小城镇各司其职,小城镇需要在大城市辐射的阴影中找到自己的职能定位,充分利用大城市集聚发展为其所带来的契机,挖掘地方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选择适合小城镇发展的主导产业。
小城镇的传统模式如苏南模式、温州模式和珠江三角洲模式都是以工业为主导产业来带动小城镇发展,尽管方式、过程各不相同。但这些典型模式并不意味着所有小城镇规划中都需要效仿传统的模式。对于条件类型的地区可以借鉴其成功的经验,而其他地区更应该结合当地的发展优势,寻找适合的、有潜力的主导产业,集中力量发展专业化的乡镇企业群或特色商品、市场等。国内其他小城镇如河北白沟镇、浙江桥头镇均依托第三产业发展,而苏州周庄、昆山巴城等镇受益于旅游业的开发。就苏南地区而言,就同时存在着专业市场型、观光古镇型、科技兴镇型和农副产品加工型等多种不同类型。
在辛庄镇总体规划编制过程中,考虑到该镇地处常熟和苏州的交界,并有一级高速公路经过,直接苏通大桥,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因而新增商贸物流为其主导产业,进一步发展原有生物医药、纺织等产业职能,农村地区保留大量鱼塘、草皮养殖等特色农业,在城市与乡村之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随着大城市的产业结构转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外迁,小城镇应尽可能地发挥周边劳动力密集、土地成本低、接近原料产地的优势,接收和发展部分产业,以此来增强其比较优势,提高小城镇的竞争力。强化小城镇在农村和城市之间的结点作用,对于解决广大农村地区富余劳动力就业显得至关重要,同时适应大城市优化产业结构的需求,减轻其日益增长的人口、资源压力,推动大城市综合实力的提高,反过来更好的带动小城镇的蓬勃发展。
结语
小城镇的规划与发展不仅是自身的问题,而且关系到整个乡村地区的发展,是我国城乡一体化、城市化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如何通过有效的规划手段解决城镇地区存在的诸多矛盾,使小城镇发展真正落到实处必将是一个值得长期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小城镇 大问题》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
冯健杜巍 《对小城镇发展与规划中几个基本问题的诠释》 人文地理,2000[5]
石忆邵 《中国城市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城市规划会刊,2001[3]
孙莉《快速城市化背景下的小城镇发展模式比较研究》城镇化研究,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