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化交流的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化交流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文化交流 英语教学 文化意识
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随民族的发展而发展。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随着国际交往的迅速发展,来自不同国家或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着越来越多的思想交流,被称为“跨文化的交流”。在跨文化的交流过程中交流双方经常会遇到一些障碍。但在许多情况下,交流受阻或失败不是由语言引起的。“大至人们的世界观.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小至人们的言谈举止、风俗习惯都是文化背景的重要内容,都会影响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原因在于“文化差异影响.误导信息的获得,造成交流障碍。”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特定的文化背景,这种特定的文化背景给异国语言学习者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并极可能在国际交往中引起误解。在我国,大多数人都是通过学习英语来了解异国文化,这使得英语教学在学习异国文化中占有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在过去传统的教与学过程中,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一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似乎认为只要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贝}1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流。而实际上由干对英美文化中一些非语言形式的文化背景、社会准则了解不够,进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较差,重视语言形式的学习而忽视了语言在实际场合的运用,忽视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结果,在与外国人的交流中常常出现障碍,甚至产生误会。所以,如何在英语教学中通过加强文化教育以达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变的异常重要。
1、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跨文化交流”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流。在这一过程中,由干交流的双方来自干不同的文化环境,分别受不同文化背景和生活经历的影响,各自形成不同的语言习惯,因而人们在交流中总喜欢用自己的说话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这就可能使他们得出不准确的推论,从而产生冲突和障碍。
长期以来,我们的英语教学侧重于语言教学,一味地传授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强调语言的正确性,致使学生不顾场合、时间、交流对象及其他因素的差异,一开口常常是“汉语思维,英语形式”。这容易引起文化冲突,造成双方感情上的不愉快。因此,我们应该抓住不同语言交流产生误解和冲突的焦点,突破文体障碍,把跨文化交流作为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正确得体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中、英文化的差异范围较广,大至社会阶层、家庭结构、职业活动,小至约会、打电话、饮食起居等。如果忽视了这些差异,人们在交流中就不能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愿而导致交流失败。为此,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不应只重视语言教学而忽视语用教学,而应向学生不断渗透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指导他们把握主要的语用差异。
1.1文化意识渗透的内容
文化意识渗透的内容可以说纷繁复杂,包罗万象。但其实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两大类,即知识文化和交流文化。知识文化包括社会组织、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学术思想、民族、宗教、文学、艺术、地理、历史、科技等。交流文化则包括社会习俗、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日常行为准则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进行语言教学的基础上,针对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识文化和交流文化内容,采用适当的方式方法进行强化和渗透。此外对干非语言形式的文化如手势语、体态语、声音声调控制,服饰、环境因素、时间语言等,教师也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恰如其分的渗透,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以前,我们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很少强调文化教育,近年来跨文化交流已成为英语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在许多高等院校的英语专业,都开设厂跨文化交流的必修课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有一些教师已经认识到语言和文化不可分割的关系,在教学中也有意识地进行文化知识的传授。这就给英语教学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使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浑然一体。要使外语教学从只注重培养语言素质和文学欣赏能力向培养文化素养过渡,使文化规则成为交流能力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教材采用原汁原味的语言素材、语言规范,实用,内容丰富,涉及语言、文化、教育、生物等多方面,其中有很多体现了英美民族文化特点的文章。这样的选材有利于教师结合文化背景、文化蕴iii,通过对比,培养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使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特点,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很重要的是要了解中西方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宗教信仰、审美趣味方面的根本差异。”
英语教学中注重文化差异的传授,会加深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在交流中不至干造成语用失误。每一种语言都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只单纯地传授语言知识,应该尽力引导学生去认识文化差异,了解西方国家特别是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学生在理解语言时只注重表层结构,往往忽略语言所反映的深层语义。有时只靠表层结构分析并不能完全正确领会说、写者的真实意图,这时,就需要指导学生依据自己的文化知识对英语语言进行分析、归纳、综合.推论,以正确理解其所要表达的言外之意。
1.2文化教学的重要性
“只注意形式,而不注意语言的内涵是学不好外语的。”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流。人类的交流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要真正掌握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这种语言的特定社会背景,要成功地教授一门外语就必须重视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大学英语教学的最主要任务是培养跨文化交流的人才,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美国社会学家海姆斯曾提出过交流能力的四个要素:语法性、可行性、得体性和现实性。其中得体性和现实性直接和文化有关。得体性主要是指在说话的对象、话题、场合、身份等不同的情况下,要使用不同的得体语言,这就涉及到文化背景的问题。现实性主要指要使用真实、地道的英语,这也是只靠语言知识不能解决的问题。文化教学是培养学生交流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差异往往会给语言学习及国际交往带来诸多不便,因而,作为语言学习者,了解目的语与母语之间的文化背景差异极有必要。
文化交流的重要性范文2
关键词:文化渊源 东西方 跨文化交流
1.东西方文化渊源
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独特文化,而且这些文深深地影响了一个国家,更确切地讲,虽然很多国家的具体文化不同但是他们的文化具有相同的文化来源。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简单地分为东方和西方两大块来研究,东方文化主要来源于长江-黄河流域文化和印度流域文化。东方文化的特点在于浓郁的怀旧思想,浓厚的神秘色彩以及重感性轻理性。然而西方文化主要来源于希腊文化和基督教文化,西方文化的特点在于对人的尊重,对个人自由,独立,平等的追求和强调个性的表现。由此可以看出东西方文化来源的不同造成了东西方不同的文化特点。
2.文化来源引起的东西方差异
文化来源的不同引起了众多的差异,而了解这些差异对于成功的跨文化交流具有极大的作用。在此,我们主要研究三个方面的差异:社会行为,工作习惯,时间观念。所有的相互影响和互动的行为都是一种社会行为,其中思维方式就是一种社会行为,东方文化强调曲线性思维方式,西方强调直线性思维方式,这种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就来源于文化来源的差异。东西方的公司员工在思维方式,交流习惯,工作方式上都存在很大差异,如果对这些差异处理不好,在工作过程中就会产生很多摩擦和误解,这就会影响到同事之间的关系,公司的发展。在这里,我们将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天,美国总部派来的项目负责人‘Frank’ 想要听项目进展报告,小李就带来了厚厚的一叠项目文件和内容丰富的演示文稿,准备进行精彩的讲解,但是在这过程中,小李不断地被打断。Frank想要小李讲解重要的部分并且给出直接的建议,显然他对小李的讲解很不满意”。在这个例子中双方都没错,只是作为中国人的小李想要尽可能充分地详细地解释与项目相关的信息,这完全符合中国的文化特点。然而,Frank的讲话方式也符合西方的文化特点。正是这种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了两个人交流过程中的不愉快。东方传统的农业文化和西方的工业文化在时间观念上也存在很大差异,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土地和农业是传统中国文化构建和形成的基础。他们认为时间是个循环,世界上所有的事情经历了一定的时间之后就会回到原点,循环的时间观念强调重复和标准化,比如昼夜交替,四季循环等。由于缺乏线性时间观念,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观念不是很强。相比之下,西方人具有积极,敏感,准确的时间观念,在西方的哲学史上,有关于时间的纯理论问题。古希腊哲学家说过一句名言“没有人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所以西方的思想强调时间的不确定性。与东方社会相比,西方社会很少受过去事情的影响,整个社会在单向时间的影响下迅速变化和创新,但是,同时人们也面临着时间的压迫和紧张的人际关系的压力。由此可见东西方文化来源的不同引起的东西方的差异。
3.这些差异对于跨文化交流的具体影响
跨文化交流指的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流。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讨论文化差异引起的跨文化交流的障碍以及跨文化交流过程中交流失败的原因。这些具体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日常生活,跨国公司的管理,国际商务谈判。在日常生活方面,有很多跨文化交流的例子,“一位意大利的项目经理来到中国的分公司考查,中方派了一名助理全天陪伴这位经理,这位助理尽心尽力,但是他们之间的关系并不和谐,融洽”。其实问题在于,这位助理的全天陪伴让她没有了个人空间。在跨国公司的管理方面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上海一家非常有名的国有企业,大部分的员工都是上海人,公司采取的是传统的管理方式和生产方式,但是不久后这家公司与一家外企合并,管理方式和生产方式和以前大不一样,起初员工们都有些不习惯,但是慢慢的大家都适应了,生产效率确实得到了大大的提高。这里的问题在于,员工们并不了解西方的企业文化,如果他们在此之前对西方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方式有所了解,他们就不会不习惯了。随着商业全球化的发展,在商务活动中,文化多样性的程度在不断增长。所以文化差异将不仅影响谈判双方对于各种行为的解释,还将影响谈判双方的思维方式,价值观。无意识地将这些东西带到谈判桌上,所以是它们使得谈判变的复杂。由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在文化方面存在差异,所以他们需要采取不同的谈判风格和技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流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作为一个外语学习者或者说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关注其他国家的文化,这对于我们进一步的学习也是很有帮助的。(作者单位: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
参考书目:
[1]Cao Jianhe.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Chinese and English [M].Shanghai:Shanghai Education Press.1996.
[2]Song,Li.Gateway to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M].Harbin:Harbin Industrial University Press.2004.
[3]江波,浅谈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与外语教学[J],广西大学梧 州分校学报,2002,(03)。
文化交流的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初中英语;英语词汇;跨文化;有效策略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跨文化交际是它的重要功能之一。学生具备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和意识,也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从以往初中英语教学情况来看,教师没有对英语文化进行深层次的发掘,导致学生对英语知识及其文化的了解仅停留在表面,这对学生在实践中应用英语形成了阻碍。在全球化大环境下,培养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已成为中学阶段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只有让学生应用英语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才能真正实现初中英语教学的目标。
一、直接介绍,对英语文化形成系统的认识
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通常采取直接介绍法,即根据教学需求,直接介绍某个知识点,通过全面、详细地剖析,不断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认识,这是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有效方法之一。所以,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和能力,教师就必须适时地对相应教学内容进行直接介绍,确保学生真正了解了英语文化,从而为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提供充分保障。例如,以“green”(n.绿色;青春;adj.绿色的;青春的)和“blue”(n.蓝色)为例,学生脑海中对这两个词汇的既定印象为“greengrass(绿草)”“bluesky(蓝天)”。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真正了解不同国家语言文化的差异,可以引导学生对实践中两个词汇的应用进行解析。教师:greenwithenvy是什么意思?(学生猜测英语单词的意思,尝试对语句进行直译)学生:因为嫉妒而脸色发青。教师对学生说出的答案不置可否,反而让学生从书面语言角度再次尝试分析语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语句进行了分析,明白了“green”在这个语句中表示的是嫉妒的程度,所以应该是非常嫉妒,而不是在人们嫉妒的时候脸色真的会发青。这就是语言差异,教师可以让学生用“blue”表示情绪,学生列举如下:学生1:Interferingin-lawsaretheprimesourcesoftheblues.(喜欢指手画脚的姻亲最让人头疼。)学生2:I'mfeelingbluetoday.(我今天的心情不好。)学生3:Hecanwritemeletterstillhe’sblueintheface,I’mnotgoingtoreply.(任他没完没了地给我写信,我就是不回信。)由此可见,学生在实践中能够根据语言差异,表达出正确意思,这也就达到跨文化交流的目的了。所以,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重视直接介绍法的作用,对知识点进行全面、准确地解析,确保学生掌握英语知识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二、对照比较,加深学生对文化差异的认识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采用对照比较的教学法,即将相似知识点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同理,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也可以采用对照比较法,将中国文化与外国文化进行对比,将学生熟知的文化与外国文化进行对比。一方面,可以让学生真正明晰文化差异,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英语文化的了解,对学生学好英语,甚至应用英语,都是十分有意义的。现以牛津译林版初中英语Unit1Thisisme的教学为例,这一单元涉及的词汇比较简单,学习难度不大。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发掘英语词汇,加深对英语文化形成的理解。例如,对于“name”(n.名称,名字;姓名;名誉)这个单词,教学过程如下:教师:李晓明,请问他姓什么?名字是什么?学生:姓李,名晓明。(教师继续提问,引入话题)教师:TaylorSwift,这个人的姓是什么?名又是什么?学生:Swift是姓,Taylor是名。教师:那么同样是姓名,中国人的姓名和外国人的姓名有什么区别?学生:中国人的姓名是姓在前名在后,而外国人的姓名是姓在后名在前。教师通过揭示英语文化差异,让学生对英语文化形成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为学生跨文化交流的有效性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联系学生实际生活,将学生熟知的中国文化与英语文化进行对比,能使学生对文化差异形成更加清晰的认识,有效避免学生在跨文化交流中可能出现的错误,从而不断提高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逐步实现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案例导入,彰显跨文化交流的作用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意识和能力,还可以采取案例导入法,即根据英语词汇,导入相关的语言背景或语言习惯,加深学生对英语文化的了解,避免学生在英语交流中出现错误,保证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适当导入教学案例,能够充分彰显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例如,在讲解“where”这个单词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个经典案例:在一次商务谈判活动中,谈判双方都带了翻译人员,当外方夸赞中方负责人的妻子长得漂亮时,翻译人员将中方负责人表示谦虚的话“哪里哪里”直接翻译为“whereandwhere”,而外方的回答则是“everywhere”。原本是一句表示谦虚的客套话,但由于文化差异和语境不同,造成了交流障碍。此类情况屡见不鲜,这充分说明在文化差异背景下,语言交流也存在差异。要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水平,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就必须重视对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真正了解英语文化。初中英语教学中,适当导入案例对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和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将实际案例导入课堂会更有说服力,可以直观地让学生认识到文化差异,从而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提供充分保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全球化大环境下,掌握更多种语言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保障。英语是一门普及率比较高的语言,在我国基础教育中,要注重英语语言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以期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必须要重视对学生跨文化交流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从而真正实现英语词汇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程华.英语词汇学视阈下的跨文化大学英语词汇教学[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29(5).
[2]徐颖卓.从外语教学到外语教育的转变———关于如何提升学生英语词汇学习效率的研究[J].才智,2013(29).
[3]裘晓青.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初中英语课堂模式初探[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4(19).
[4]沈泗珍.以学生为主体,打造高效课堂———人教版初中英语一节课教学案例分析[J].新课程(中学),2015(11).
文化交流的重要性范文4
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也是文化的最重要载体,储存着某一特定民族、种群文化的整体信息。因此,英语教学实际是一种文化的传播,教师对英语文化了解的深入能加强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而“语音+语法+词汇”的教学方法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跨文化应用能力。下面笔者将具体说明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渗透的方法及策略。
一、在课堂文化教学中实施功能意念教学法
上世纪70年代初,欧洲外语教学研究和实践已经开始从以教学法为中心向交际内容、交际目的为中心过渡。瑞士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提出了发挥语言(外语)的功能作用的教学法,被称为功能意念法,其主要特征是积极发挥语言的功能,即直接用语言表达关于询问、命令、请求、商谈、断定等,最终达到主观交际的目的。在日常课堂教学中,这一方法可与文化概念中的表层文化部分相结合,将表层文化中如风俗习惯、道德风尚、语言风格、礼仪礼貌、言谈举止的行为规范等人们通过观察、介绍可以逐步了解的文化形态,融入功能意念法提出的八点要素,即情景、功能、意念、社会、性别、心理作用、语体和重音、语调、语法、词汇等超语言手段。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实施功能意念法可以有效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同时使学生明确英语文化所体现的表象层面。在这种渗透融合的整个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思考并诱发学生的兴奋点,强化学生英语思维能力,提高其英语文化意识,合理规划并灵活使用其他辅助教学法,如情境教学法。最终在这一阶段为学生重新开启一扇学习英语的窗,让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体会到轻松快乐的感觉,以期达到提高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目的。
二、将汉英两种语言文化进行比对组织教学
由于中西文化差异较大,进行文化比较教学能够最直接地与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外,在跨文化交流中,影响交流成功的因素有时不是缺少外语或目标语的语言知识,而是由于缺乏目标语民族以及学习者本族的文化知识,同时在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发展的初级阶段,学生往往会对异域文化存在好奇与疑问,开始察觉到文化差异的存在,容易以固有的本国文化对异域文化“想当然”。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跨文化知识的导入结合与母语文化深化比对就更显得重要。在这一方法中,除了使用传统的文化导入途径,如通过讲授、提供相关书籍材料、播放影像等方法外,还可从词汇内涵、谚语习语、警句格言、神话典故、特殊节日等诸多存在中西文化差异的方面组织专题活动进行教学实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对教学过程进行周密设计,通过分组展开练习,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规划,并形成月、周的主题,使学生不断地重复模仿,教师在课堂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机会,以此来培养大学生英语听说表达交际能力。通过诸如以上的交际训练,学生可以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感受其内在文化,深刻了解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情感方式等民族心理构成,这种文化熏陶一方面活化了课堂,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另一方面通过中西文化的比对,让学生更加了解自身母语文化,在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同时,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升。
成功的跨文化交流不仅需要良好的外语语言能力,同时也要求人们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并在实际的跨文化交流中综合运用这些文化知识。语言承载着文化的表现,文化蕴含着语言的灵魂,语言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的。鉴于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教学中应将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将两者统一起来。只有在英语教学中灵活地将语言模块与文化信息加以融合才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使学生在实践中正确运用语言,提高其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文化交流的重要性范文5
【关键词】外语教学;跨文化;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1-0003-02
1 跨文化外语教学现状
1.1 中国跨文化外语教学发展的现状。
跨文化交际是在语言为媒介的基础上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或团体乃至国家、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一种语言交际范畴。外语教学是不同语言之间的一种跨文化教学方式,是对异文化的了解与探索。
目前,我国的外语教学通常只重视语言基础教学,对异文化的解读并不多。同时,在我国跨文化交际的外语教学中,对不同外语背景交往能力的培养以及基本文化知识学习方面很多还停留在传授文化知识层面,实际的教学主要集中在简单基础知识的传授方面,缺乏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文化内涵以及文化间差异的能力。
1.2 跨文化教学中交际能力的培养模式。
跨文化教学中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是有目共睹的,如何培养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跨文化教育值得探讨的一个重要议题。笔者认为,跨文化教学中交际能力的培养模式应该有以下几方面:
1.2.1 跨文化教学以培养跨多元文化的交际意识的为重点,要理解和包容多元文化之间的差异,始终对自身文化价值观念及行为方式进行觉察和反省。
1.2.2 在学习中注重态度的变化和情感的表达,重视认知的重要性,学习外语要有不断交流的意识,跨文化学习强调文化差异产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交流。
1.2.3 跨文化教学中交际能力的培养不限于学习书本语言的目的,需要多元文化不断的交融,与任何文化的学习者进行交往。
2 跨文化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2.1 实施有效的文化导入法进行跨文化外语教学
2.1.1 文化包(culture capsules)。
1961年特勒和索伦森提出这种关于文化教学的模式。教师向学生教授本地或本民族的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不同,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对文化间的认识,用问题的方式对文化进行探讨。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讨论的中心议题,如语言的交际、民族习俗、语言对话等问题。
2.1.2 文化丛(culture clusters)。
1973年由莫瑞和米迪提出的的文化丛,包括了许多文化包的综合体。不仅仅是文化包的简单相加,还是文化包的内涵的延伸和深化。这种方式的学习能让学生全面准确的了解较系统的文化知识。
2.1.3 同化法(culture assimilators)。
1971年由彼得勒等人提出的一种和言语文化相关的教学模式。以实际例子的方式,深入分析由此带来的文化方面的事件,用以阐明外语的跨文化交际中误解产生的根由,促使在文化间的学习和交流期望的实现。
2.2 实施有效的语言输入法进行跨文化外语教学
2.2.1 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对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有很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在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適当地介绍作者或文中人物背景以及所处的具体历史阶段的背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的文化背景,进而感知其中的含义。另一方面,学生要获取教材中的文化信息,必须通过阅读材料缩小英语学习中存在的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别,帮助学生掌握有效学习外文化的学习方式方法。
2.2.2 口语练习
口语教学是外语教学的核心部分,因为学习任何语言的目的都是用来交流的,一次口语的训练自然是外语学习中不可避免的过程,在学校教学中外语的学习要强调对外语语言体系的学习,训练听—读—说的技能,注重外语的语言形式在不同环境下的应用,注重在实际交往中语言的应用。
2.3 跨文化外语教学的理论支撑
2.3.1 文化和语言的关系。
语言是交际的工具,同时也是传承民族文化的主要传播媒介。语言是文化传播的媒介之一,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语言的重要作用就是承担起传播本民族文化的重任。语言从某种意义上体现了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态度, 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和社会生活。
2.3.2 信息化和全球化的需要。
当今世界,信息化飞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世界各国联系紧密,语言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也在日益增多,人们可以通过商务、旅游、外交等机会,把本民族的文化、民俗等传播出去。
3 跨文化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3.1 促进外语学习。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需要借助语言交往、学习等形式才能得以传播,它是文化得以传承的有效形式,外语的学习需要熟悉和了解相关的背景文化,只有真正的了解了背景文化内涵,才能真正学习和掌握外语,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只对外语的言语语法等结构的了解是不够的,没法领会到外语的文化内涵和脉络,没有达到学习外语的目的。
3.2 鼓励体验式学习。
语言的学习是需要交流、讨论等体验的,外语教学也一样。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外语学习策略后,需要不断的进行体验,学生要寻找適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体验式学习就是要实践,在外语教学上表现为朗诵、演讲、讲座等交流的形式,要以亲身体验为中心,让枯燥的语言结构和形式在经过体验和深层理解得以具象化。体验式学习使学生感受到外语学习的乐趣,提高了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培养语言交往能力和语言的灵活运用能力。
4 结语
跨文化学习是外语教学的重要方式,外语教学是不同文化之间的学习和交流,跨文化贯穿外语教学过程的始终。外语学习要注重探索语言的不同文化背景,并通过学习形成不同文化间的沟通、交融能力,这是跨文化学习的核心目的。为了有效地进行跨文化外语教学及达到培养跨文化能力的目标,学习者形成跨文化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是很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刘晓冰,孙博,王保艳.中国跨文化外语教学研究现状[J].安徽文学,2007(2)
[2] 王秀琴. 论自主学习与跨文化外语教学[J].新乡学院学报,2010(6)
[3] 冼吉昌. 外语教学的跨文化思维[J]教育研究,1999(9)
文化交流的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文化交流;少数民族音乐;发展
一、少数民族音乐发展的现状
(一)少数民族音乐发展过程中的优缺点
我国的少数民族分布在祖国的各个地方,各个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语言和习惯,因此少数民族的传统音乐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从而就形成了拥有各自不同特色的民族音乐形式,例如,传统的民歌、舞蹈以及不同的器乐演唱形式,都极具民族风格特色。例如内蒙古的蒙古族,他们的“呼麦”,还有苗族的山歌,这个民族音乐的形式极具特色,我们很容易判断出这些音乐大致属于哪个民族,这也就是少数民族音乐的优点。虽然很多人们能够分辨出不同民族的音乐,这也得益于该音乐拥有一定的群众基础,但是少数民族的音乐都是通过口口相传形式,缺乏一定的理论基础,对于其他民族的人来说,很难去学习,所以少数民族音乐很难能够大量普及,使得传承下去也是一个问题,这是少数民族音乐的缺点所在。
(二)少数民族音乐面临的生存环境
随着世界文化正在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交流变得越来越频繁,这个少数民族音乐的交流发展提供了机会。可以吸取其他音乐文化的优点来发展充实自己的音乐文化,也可以从其他的音乐中来获得创作灵感。现在是一个物质生活丰富,可以实现人们精神追求的时代,现在各种流行音乐,例如绝食、摇滚、电子音乐都在盛行,使得少数民族音乐受到人们的冷落,所以要使得少数民族音乐得到可持续发展,就要激发人们对于少数民族音乐的兴趣。
二、文化交流视角下少数民族音乐发展的意义
少数民族音乐种类多样,丰富了我国的音乐形式,也彰显了我国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随着外来音乐文化的冲击和多元化趋势的影响,使得少数民族音乐逐渐被人们所淡忘。所以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音乐,我们可以借助一些主流媒体和一些音乐平台宣传少数民族音乐,建立少数民族音乐的交流平台等,都有助于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对于文化交流,可能是一个帮助传统的少数民族音乐走出困境的一个契机,因为任何一种形式的文化想要得到发展都不可能固步自封,而是要从其他地方吸取经验,来使自身得到完善和发展。在这个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对于文化交流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使得交流更加的流畅,也给少数民族音乐的创作提供了很多的灵感,极大的促进了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
三、文化交流视角下少数民族音乐发展轨迹探索
(一)坚持少数民族音乐在传播发展中的文化主体性
对于少数民族音乐,往往人们的第一感觉就是一种传统文化,代表着少数民族的文化,但是本质上少数民族音乐也是音乐的一种,我们要强调少数民族音乐作为音乐的一种主体性,而不是仅仅把它当作文化的一种附属产品在传播。少数民族音乐在传播的过程中忽视了它的主体性传播,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慢慢被人们所遗忘,慢慢被新的流行音乐的形式所替代。现在的很多现代民族音乐形式往往只是在音乐中添加一部分民族音乐的元素,而大部分都是被现在流行音乐的元素所替代,所以虽然迎合了观众的需求,但是缺乏的民族音乐特有的特点,使得少数民族音乐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影响力。
(二)加强少数民族音乐与其他文化的交流
少数民族音乐经历了很长的发展时期,可以发展它有很强的原生特点,它一般都是在自我体系里面进行发展和完善,缺乏了与其他音乐进行交流的机会,所以使得少数民族音乐发展的很艰难。所以,应该让少数民族音乐与其他类型的音乐文化进行交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后将优点融入自己的音乐体系,促进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例如,西方的很多音乐体系已经非常完善,我们可以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借鉴西方音乐的技巧和理论,促进自己的发展。
(三)构建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