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

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范文1

关键词:《语文》新教材;职业学校;特点;教学呼唤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3)01-0013-06

江苏省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语文》是根据教育部2009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和《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江苏省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有关要求编写的,并通过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审定,从2011年秋季学期开始在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和五年制高等职业学校统一使用的新教材。

一、新教材编写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新教材以《大纲》的理念统率编者的学术观点,根据语文课程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设计教材的逻辑顺序与结构,具有思想性、知识性、科学性。

基础性原则。从为国家培养合格公民的角度出发,新教材克服了学科知识本位倾向,高度关注学习者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

适应性原则。新教材充分考虑使用者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不同区域文化基础、教育资源,学生学习基础、个好、所学专业等方面的差异,在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材使用等方面留有适度空间,为学生、教师、学校实际需要进行再设计和再选择创造条件,最终目的是适应学习者的不同需要。

职业性原则。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决定了职业学校语文教材的职业性。新教材从三方面体现职业性核心内涵:一是职业思想素质,如职业道德、职业情感及职业综合心理素质;二是职业认知水平,如职业的综合文化素养、职业的通识知识水平等;三是职业实践能力,如一般职业中语文的应用能力、与具体职业相关的语文创新能力等。

实践性原则。职业学校培养的是直接步入社会、从事社会一线工作的劳动者。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动手能力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就业。语文学习有助于职业学校学生有效形成动手、操作能力,更有助于学生进入社会后的职业生活。新教材能按照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和语言学习的基本方法,注重提供学习资源,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生活性原则。回归生活,体现生活性是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基本特性。新教材教学目的定位突出了“为了生活、服务生活”原则,教学内容安排体现了“面向生活、体验生活”原则,教学活动设计凸显了“源于生活、创新生活”原则。

二、新教材的基本特点

(一)基于文体的组元方式

新教材除第三册(原是职业模块,按照职业素养组元,正在调整)外,其他几册都是基于文体组元。第一、二册每册设计六个单元,第三至五册每册设计五个单元,第六至九册考虑设计若干模块或专题。

选文的思想内容、写作方式方法等都与文体有着直接的关系,根据文体组织单元,目的是期望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关注文体特征,展开文体知识比较系统、特征比较鲜明的教学活动;也期望能够引导教师在教学中关注不同文体的读写方法,培养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的文体意识。

为了避免文体组元后可能带来的教师教学以文体知识为中心,学生对文体认识狭隘化、幼稚化,教学内容循环等不足,新教材把文体知识的教学融合到具体的阅读过程中,使之在学生阅读中发挥积极的作用,积极指导学生认识不同文体的特点,把握不同文体的阅读规律,培养、提高阅读能力;充分突出语言因素,通过具体的语言活动让学生感受、认识不同文体的语言特点及其特有的表现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综合素养。

从文学欣赏的工具性上讲,新教材有利于学生了解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的特点;从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结合的教学方式上说,有利于学生学习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阅读和写作方法与技巧;从传承与创新发展趋势看,不仅利于学生较为集中地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如古代诗文等,而且利于学生对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语言知识的梳理。

组元设计同样包括了人文蕴含,注意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整体协调,一个单元实际上也是一个人文专题。如第二册第三单元“天道与人为”,就选了法布尔的《蝉》、周立明的《动物身上会进化出轮子来吗?》、卡森的《寂静的春天》、杨焕明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以上选文就体裁、文体的组元方式来说,都是文艺性或学术性的说明文(科技),工具性体现在说明文阅读、写作方法与技巧上。就其人文性而言,又构成了这样的人文主题:了解和尊重自然及规律,思考自然规律与人的行为,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认识科学的“双刃剑”特点,培养科学精神。

(二)充分考虑学生的语文基础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听、说、读、写能力,凭借各种现代传媒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利用已知信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这些都是现代社会对人的能力的基本要求。一个人必须掌握好母语这一重要的交际工具,才能学会生存、学会学习、谋求发展。职业学校学生语文基础相对薄弱,学生与学生间的学习基础、习惯等悬殊较大。普通高中生源素质以学生的学习基础区分,它对学生具有选择性;职业学校学生通过选择专业集聚,选择专业基本上就是选择职业,而专业对学习者并无选择性。新教材充分考虑职校学生的语文学习现状、学习水平与心理特点,关注他们的学习困难,注重切合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教学的特点,在课文的“练习与思考”部分,按字、词、句、章设计,力求扎实有效。在“表达与交流”部分,不管是口语交际指导还是写作知识都是结合已有的知识基础和实例讲解,力求具体有用。在单元和模块教学中,强调系统间的联系,整体上的融合,力求适应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热情,使他们掌握学习方法,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三)体现语文学习的实践活动性

新教材注重通过加强语文实践活动的设计,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在教材设计中,新教材能根据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和专业学习需要制订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创设活动情境。

在“阅读与欣赏”和“表达与交流”部分的编写中,新教材中的语文实践活动丰富多彩。如口语交际板块根据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试行)》相应等级要求设计了一些练习:散文朗诵比赛、解说生产生活概念、创设情境组织交谈、围绕讲题开展演讲、针对辩题举行辩论会等。其间穿插了评点、批注、勾画、列提纲、做卡片、上网搜索等语文能力练习活动。写作板块设计了语段、各种表达方式、常用文体的系列写作训练。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也是亮点频频。如第一册设计了《青春诗会》《走进家乡》《探究低碳生活》《古诗重读》《制作电子杂志(专刊)》等;第二册是《我的亲人们》《社会热点问题调查》《生活中的文化冲突与融合——网络论坛或博客上的讨论》《成语名句典故交流会》《走上舞台》等;第三册为《职场人物访谈》《走进企业文化》《产品推介》《分享我的创业策划》《模拟求职应聘洽谈会》等;第四册有《面对新媒体》《〈科学的历程〉主题报告会》《那人那事那景——〈感动心灵〉交流会》《与大师牵手 与名著对话》等。这些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既与每单元的“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密切相连,又体现了语文学习由易到难的学习规律,更彰显了新教材从语文性、实践性和活动性等角度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特点。

(四)注重单元教学内容设计的整体协调性

新教材注重单元教学内容的有机联系。“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口语交际与写作)”“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三者统一,注重在同一学习情境(单元)中的内在有机联系,特别注意单元内容设计的整体协调性,避免了三者互不关联的拼盘现象。如第一册第二单元的《自然的心迹》中“阅读与欣赏”部分的文本是写景抒情散文;“表达与交流”部分的“口语交际”是散文朗读,写作是写景散文写作练习;“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部分是《走进家乡》,包括发现家乡的自然美景、人文精华等。再如第二册第一单元的《生活的滋味》中“阅读与欣赏”部分围绕亲情、师生之情以及人与人之间其他丰富而美好的情感主题选录了一组写人记事的散文;“表达与交流”部分的口语交际介绍人或事等相关内容;写作安排的是叙议结合的记叙与议论文练习;“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部分是《我的亲人们》,目的是通过收集资料、介绍、对话、写作等练习增进学生对家人亲戚的了解,体会亲情。

这种单元教学内容的设计,把单一的文选式教材结构变为跨文本、超文本的块状的教材结构,一方面体现了新的语文课程理念,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教材整合,充分发挥教材资源的价值,拓展教学空间,丰富教学形式,有利于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五)选文注重经典性和语言质量

语文教育的内容与时代的发展密切相关,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和意识形态领域的各种动态都会直接影响语文教学。新教材注重选文的经典性和语言质量,遵循“务求经典、务具内涵、务合目标、务达精悍”的选文原则,力求选文既具有时代性和典范性,又富有深刻的文化内涵、风格多样。经典性是就选文的文化性和语文性而言——经典是文化之母,经典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语文性是指选文能承载语文应用能力训练目标。时代性是就反映时代精神而言——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加强与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的沟通。一方面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又贴近时代的脉搏,不一定是时新文章。只有文质兼美的选文,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文化品位、品德修养。如第一册第一单元“飞扬的诗情”(现代诗歌)收录了六首中外现代抒情诗:的《沁园春·长沙》、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舒婷的《致橡树》、食指的《相信未来》。胸怀天下,凭高览胜,登临送目,生豪情万丈;徐志摩魂牵康桥,故地重游,难舍难分,抒柔情无限;海子向往幸福,祝福尘世,春暖花开,呈博爱之心;普希金期盼未来,低声嘱咐,理性分析,达乐观人生;舒婷崇尚个性,谈情说爱,告白橡树,昭独立平等;食指相信未来,热爱生命,坚守理想,持坚定信念。这些抒感的诗歌已经成为具有时代意义的经典。诗歌中抒发的情感能够从当时的语境中脱离出来,并且超越所有具体的语境而通行无阻,在这种通行中,它们渐渐成为一种种独立而鲜明的情感,能为所有人接受,到后来,就符号化、工具化了。本义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们可以用它们来表达自己的语义,抒发自己的感情。再如第二册第五单元“文采若云月”(古文)按年代先后收录了六篇古代散文:《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司马迁的《鸿门宴》、韩愈的《师说》、苏洵的《六国论》、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归有光的《项脊轩志》。《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记言简约高明,人物性情毕现;《鸿门宴》叙事波澜曲折,善于烘托渲染;《师说》对比论证,议论风生;《六国论》以古喻今,论证谨严;《游褒禅山记》因事见理,丝丝入扣;《项脊轩志》细节优美,感人至深。这些古文中精深的思想、精美的情感、精巧的结构、精妙的语言都超越了时代,成为后人学习的经典。

(六)创设了选择空间,照顾地区和学校差异

新教材赋予教师自主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较大的空间和选择权利。增强选择性是职业学校语文教材编写的一个重要追求。从理论上说,每一个教师和学生都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自由。新教材具有开放性和弹性,考虑到不同地区、专业的需要,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区、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的余地,为学生留有选择的空间,满足了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在“阅读与欣赏”部分,每个单元有讲读课文,也有选教或自读课文。在“表达与交流”部分,口语交际和写作训练的设计也有选择余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部分则根据地区、专业特点,为学生提供了创造性设计的空间。

照顾地区和学校差异,对于教师来说,有利于因材施教、实施分类指导和分层教学,有利于创新及专业发展;对于学生来说,有利于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有利于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自主意识和创造精神。

三、新教材的教学呼唤

职业学校新教材无论在编写体制、体例上,还是文本结构、目标要求上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能大量引进现代信息,密切关注学生个体经验,充分考虑职校学生学习基础、个好、所学专业等方面的差异。这就要求职校语文教师明确自己的职责,要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探究的合作者、发展的引导者、个性化教学的创造者。

(一)新教材呼唤新观念

新教材呈现了新特色,提出了新要求。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不仅要从宏观上认识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语文课程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功能、作用等,更要从微观上了解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把握和解读新教材的特色,更新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观念。只有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才能给职业学校教学带来新的生机。

1.正确理解职业学校语文课程的服务功能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要按照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的功能来定位。”作为职业教育公共基础课程的语文为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服务,是由职业教育的目的决定的。可是,职业学校的许多管理者、教师(包括语文教师)都错误地认为语文课程要为专业课程服务,使得有些职业学校语文课程变成专业课程的附庸,处于从属地位,致使语文教学异化,出现了个别教师在教学《我的空中楼阁》时,不组织学生去讨论文本如诗如画的意境、意味深厚的语言和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却让学生运用专业营销知识推销“空中楼阁”的咄咄怪事。

职业教育首先是培养人的教育,不仅要培养技术精湛的劳动者,更要培养具有当代社会文化底蕴的完整的人。在国际化背景下,劳动者首先应当是国际的人,然后是所处的特定社会背景的人、某个特定工作组织中的人,最后才是某个特定工作岗位上的劳动者。因此,职业教育课程必须把语文课程作为重要内容,这对于发展社会共同信念和感情十分重要。[1]再者,服务应当是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专业学习,为了学生终身发展。至于在职业教育中,语文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关系应该是并列的而不是从属的。“技术知识与普通文化知识在职业教育课程中的地位则是并列的,而不是依附关系。”[2]更何况服务也应该是双向的,不应是单向的。因此,语文教育在职业教育中不可或缺、无可替代。

2.正确认识教材的性质和价值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教材的地位被神化或圣化,教师的教学被动地受制于教材。一些语文教师错误地认为,教语文就是教教材,教科书是语文课程的全部。因此,他们将教材当“经”来念,教学上重视“教”,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新课程理念要求,语文教学应该是“用”教材(凭借教材开展教学活动),而不能是“教”教材,因为再好的教材也只会小于课程。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凭借教材进行教学,在运用教材的过程中创造性地使教学更接近于理想的课程要求。教材中的课文只是一个个例子,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时,起着学习、熏陶、感染的媒介作用。当然,教师是教材实施、使用的组织者与促进者,也是教材的研究者和开发者。

新教材赋予语文的性质和价值、语文教育的目的、语文教学的内容以新的观念。首先,新教材在正确把握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正确估量职业学校学生语文学习状况的基础上,把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作为主要目标,尤其注重体现语文学习的实践活动性特点,这些目标与特点既在“阅读与欣赏”中呈现,也在“表达与交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表达。许多语文教师因种种原因,只关注课文的教学,忽视或放弃“表达与交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显然有失偏颇。其二,新教材注重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培养,课文比较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生活。许多文化内涵丰富的文章入选,增加了教材的文化品位,增强了文学性、语文性,从某种程度上可以改变学生的不良阅读现状,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有极大的帮助。其三,教材通过文体知识、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等线索把“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组成学习板块,意在体现新教材关于听、说、读、写能力全面发展的原则,目的是系统地培养学生全面的语文能力。

3.正确把握“三维目标”整体设计思想

目标是人类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教学要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因此确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尤为重要。教学目标是指“与教学或训练有关的而并非与教育有关的目标,也称行为目标”。它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任务,也是检验教学任务是否完成的指标之一,对教学具有导向、激励、调控和评价等功能。只有明确教学目标,才能优化教学活动。新课程改革确立的三个维度设计课程目标的思想,深得教师们的认同,于是有些教师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设计教学目标的基本模板,使得教学目标设计程式化,造成教师在教学之初就对教学目标认识模糊,缺少逻辑性。究其原因,是教师对“三维目标”的认识存在偏差所致。杨九俊先生对“三维目标”整体设计思想有过精到阐述,他认为从目标系统的定位上说,“教育目的,这是指向所有教育的;培养目标,这是指向具体学段的;课程总体目标,这是指向某个学段所有课程的;学科课程目标,这是课程总体目标在学科的体现;教学目标,这是指向具体教学要求,以至具体课堂的。可见‘三维目标’是课程的总体目标,但课程的总体目标在不同学科,在具体课堂教学中也应有生动体现,这种体现主要是一种意识、一种精神,而不是绝对地对应、生硬地去‘套’。在落实‘三维目标’的教学中,我们要关注认知水平与情感水平彼此的关联性,认识、情感与价值体系互为基础性。”[3]三维目标是课程总体目标,课程目标不能等同于教学目标,在具体教学中三个维度必须是彼此关联的、互为基础的、相互融合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必须从三个维度上正确把握职业学校语文课程的总体目标(《大纲》《要求》《课程标准》已有详尽阐述,不再赘言),然后能正确、科学地设定教学目标,具体要做到合理、精要、适度、可测,不宜用“三维目标”硬套,不能割裂知识、方法、能力、价值观间的内在关系。

(二)新教材呼唤新应用

在落实《大纲》《要求》《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时,新教材没有采取网络式布点,而是采取系统分布、逐项推进、突出应用、综合提高、螺旋上升的做法。在应用新教材时,如果还是沿用“由点及线、由线而面、由面成网”的做法,难免有旧瓶装新酒的遗憾,也许会落得难及要领、事倍功半的结果。因此,应用新教材应增强三种意识。

1.整合意识

为尽可能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新教材的教学内容较以前有了一定的增加。如果平均用力处理教材,教学时间比较紧张,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教学的效果也不一定理想。有些教师因为教学时数不够,随意删除教学内容,此风不可长。教师要对教材有通透的认识,注重单元内容的整合:必学课文与自学课文整合;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整合;“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第一册第四单元《千古流芳一诗心》时,用一道“结合《静女》《归园田居》《将进酒》,围绕‘城隅会面’‘采访陶渊明’‘杯酒聊人生’的话题,准备一次‘交谈’练习”的模拟题,将这一单元“阅读与欣赏”中几首古典诗歌,“表达与交流”中的交谈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古诗重读整合在一起,不仅深化了文本的学习、拓展了交谈的素材,更为后续《古诗重读》活动的教学做了铺垫,收到了一石数鸟、较好地达成单元目标的效果。整合不是教学内容的简单堆砌、叠加,而是在通透教材的基础上掌握要领,寻找最佳切合点,对教学内容提要钩玄,去粗取精,由博返约,使学习在一个新的层面上提高、强化。

2.实践意识

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各项语文技能的形成有赖于实践。新教材按照教学活动的本质和语言学习的基本方法,提供学习资源,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教师在应用新教材时必须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无论是以活动为主要学习形式的活动体验,还是以研习文本为主要任务的文本研习和注重探究意识培养的问题探究,都要引导学生逐渐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都要突出学生自己的学习过程,强调学生的亲历亲为,在实践中增长他们的才干。[4]

3.生成意识

教师在运用教材进行教学时,事先精心准备、缜密组织、反复操练而至熟能生巧是必然的。但必须记住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体,在“预设”相对比较容易时,教学的“生成”就显得尤为珍贵。如果教师不顾课堂的现场情况,一味地执行自己的教案,课堂实则是教案剧。如果教师带着一连串的“圈套”去让学生钻,带着一个个“陷阱”让学生跳,那不是在“诱导”,而是在“诱骗”。教师在应用新教材时应该具有强烈的课堂生成意识,在对新教材进行“基于标准、源自心灵”解读的基础上,追求实际教学的有效生成,这不仅是教学机智的问题,更是教学思想问题,是是否“尊重学生”“尊重课堂”,“主导、主体”是否真正融洽的问题。教学的“生成”包括“预设生成”和“非预设生成”,教师要善于根据现场、学生以及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课堂的走向和流程,实现充分预设下的“生成”。预设是基础,生成是发展,预设得充分,生成就自然、精彩,这样的教学才有真实感、现场感。教师还要善于机智地利用“非预设生成”教学资源,根据实际情况即时适当调整预设的教学目标、过程及进度,与学生共同完成“非预设生成”内容的学习。有目的“生成”的教学,才是充满活力的教学;能抓住利用“非预设生成”教学资源的教学,才是体现教师教学机智的教学。

(三)新教材呼唤新教法

新教材编写力求做到既是“教本”又是“学本”,既利于教师的“教”,更利于学生的“学”。希冀教师将自己的眼光更多地投射到启发学生体会、感受领悟作品的整体美感和深层意蕴的层面,将自己的精力更多地集中于培养学生发现、探究问题能力的基点,将自己的重心更多地倾侧在帮助学生发展个性、健全人格的中心。面对这样的教材,教师只有精心研究和灵活选择运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取得语文教学的最优效果。当然,选择新的教学方法并不意味着对传统教学方法的抛弃,正如杨振宁先生指出的那样,中国教育中有许多传统教学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在新课程背景下,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活动体验、文本研习、问题探究、拓展训练、多元解读、动态生成、小组讨论等方法为语文教学注入了活力,使语文教学变得丰富多彩。但是如何恰当地运用这些方法,却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如活动体验,搞些什么活动,怎么搞活动;文本拓展,往哪里拓,怎么个拓法,没有明确的规则,必然会带有很大的随意性。[5]如教师教的《我的母亲》拓展到了父子之爱、夫妻之爱、恋人之爱、兄弟姐妹之爱、同事之爱等,将语文课上成了一堂“大爱无声”的主题班会课,这是否恰当很值得商榷。因此,在使用新教法进行新教材教学时要思考三个问题:一是教学方法的正确性。成熟的教学方法一般指向明确,流程清晰,应用自然。教师在使用之前应该对教学方法全部了然于胸,使用起来才会中规中矩,切忌挂羊头卖狗肉,乱贴标签。二是教学方法的匹配性。教学内容决定了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必须与教学内容匹配,正所谓因材施教,切忌人云亦云,跟风追样。三是教学方法的实效性。教学使用任何方法都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本、学习内容,最后的成效是评判方法好坏的唯一标准,如果只重形式不讲实效,再好的教学方法也只是花拳绣腿。总之,教无定法,有法可法,教成法立。新教材迫切需要广大教师彻底摒弃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树立全新的课堂教学意识,改革和创新课堂结构模式,改革和创新教学策略、方法和手段,改革和创新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激活学生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沈彬.重新认识职业学校文化课程的定位与价值[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11(12).

[2]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技术学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170.

[3]杨九俊.课程标准(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精神与教学期待[J].江苏教育研究,2012(10A).

[4]巢宗祺.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133.

[5]余养健.人教版高中语文新教材(必修)的使用问题及应对策略[J].福建教育,2006(7).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w Chinese Textbook and the Call for Teaching Reform

SHEN Bin

(Jiangsu Jiangy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Jiangyin 214433, Jiangsu Province)

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范文2

【关键词】英语口语 职业性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7-0090-02

一、引 言

《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明确指出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的是技术、生产、管理等领域的高等应用性专门人才,英语课程不仅应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实际使用语言的技能,目前要特别注意加强听说技能的培养。无论是学校管理层,还是英语教师、学习者,都要充分认识到英语口语与口语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高职高专毕业生由于英语基础知识、训练水平等方面的欠缺,英语应用能力表现一般,很多学生无法应对日常的英语交际需要,有的不能使用英语思维,有的缺乏开口的自信,常常在听说环节卡壳,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和损失。通过调查,发现英语口语表达不强是普遍现象,尤其在外贸企业或外资企业,毕业生需要与外商或外籍员工进行大量的专业业务沟通,其听说能力作为交流的第一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些毕业生表示目前英语使用困难的主要原因是词汇量不够,有话说不出以及不知道怎么表达,开不了口。因此,如何进行英语口语教学改革,突出高职院校英语职业性、实用性的特点,提高学生英语职业应用能力,是高职院校英语教师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二、基于职业特点的英语口语教学要求

高职英语口语教学应具有职业性特点,指的是在某一个行业所使用的英语。例如,毕业生供职于各类外贸企业,可能涉及到计算机、服装、装潢、汽车配件或者机械等行业,就需要掌握该行业的基本英语术语,才能进行业务交流。然而,高职学生又不需要具备达到阅读外文专著提高科研能力的水平,而是能运用英语解决实际的业务问题,如企业介绍、合同谈判等。这就需要口语教学中安排大量的行业情景,让学生在具体工作情景中扩大专业词汇、掌握行业英语的行文特点。另外,高职英语口语教学还应具有实用性特点。很多高职毕业生入职后不一定马上接触到具体业务,而是在行政文秘岗位从事一般事务性工作,就需要使用到工作场合的一般性语言,或者说办公室通用的核心语言,如迎来送往、日常参观、宴会安排等。相应地,口语教学中应设置各种日常交际情景,让学生体验和学习商务礼仪和人际交往技巧等。

三、基于职业特点的英语口语教学改革实施

确定了基于职业特点的英语口语教学要求,还需要一系列的教材、教学手段及师资条件作为保障。改变过去片面注重生词、句型和语法的教学,把学生引入到各种生动的、具体的生活和职业情景中,听说并重,让学生体验这些场景下通常包含的交际任务,以及如何使用英语语言完成这些任务。学生就能自主地体会到语言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和练习英语的热情。

1.口语教材注重实用性和多样性

英语口语教师可在日常交际训练之外,根据学生所在专业选取下列专业题材:计算机、服装、装潢、汽车技术支持、商贸展销、金融机构、科技园区、工厂农庄、医疗设备等,以适应行业需要。教师在选取教材时应以交际为目的,遵守需要、够用为原则,使学生掌握各行业基本的英语词汇、句型即可,不应盲目提高难度和精度。

如果没有合适的教材,教师可以自编活页讲义,以企业对员工的英语口语要求作为教学的依据,提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鼓励学生就个人感兴趣的内容展开讨论,选用一些和学生生活与就业相关的主题,提高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在教学内容上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同时在教学中适当融入专业英语的内容,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带着快乐去学。

为了避免所设计的情景与实际应用脱节,教师还可以采用课证结合的方式,把各类职业资格证考试的内容引入课堂,让学生觉得学有所用。常见的剑桥商务英语考试、托福考试、国际贸易业务员考试等,都包含大量的职业信息,教师可参照其中的职业、行业要求,在口语训练中培养学生获取专业信息并正确分析、处理、重构信息的能力。

2.课堂活动设计

选好口语教材后,外语教师们还要找到适合各种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的教学方式。我国学生的英语课堂沉默现象及形成原因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普遍关注,通过调查结果可看出,该现象与学生的情感焦虑、性格特征、教师课堂提问技巧、学生英语口语水平普遍较低密切相关。如果在口语课堂活动的设计中能考虑他们的心理需求,充分利用他们的团队精神、好胜心、表现欲等,尽量减少他们的焦虑情绪和害羞心理,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这就是成功的一半。这里归纳了三种口语课堂活动的设计模式:

(1)竞赛性活动。所谓竞赛性活动是指在活动中分组开展比赛,充分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学习口语的目的。譬如,在上《新职业英语》听说Product(产品)这一主题单元时,教师可将课堂分为两组进行比赛,每组抽一个同学背对电脑屏幕,根据组里其他同学对屏幕上不断变化的产品图片的描述猜出产品的名称,看哪组猜对的产品数量最多,通过此活动同学们对用英语介绍各产品的特性非常熟练在行。

(2)真实性活动。所谓真实性活动是指教师恰当地利用教学环境,开展非模拟式的真实口语交流活动。在口语活动中,教师设计各种职场场景,组织小组对话,可选用的职场场景包括:迎来送往、办理手续、宾馆入住、日程安排、宴会招待、电话接听、参观游览、美食介绍、文艺活动等。这些场景都是高职学生工作中所接触的日常行政事务,不需要特定的专业词汇,但需要掌握一定的礼貌礼仪。课堂上可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与短剧表演,完成简单的日常交际任务。

(3)合作分层性活动。所谓合作分层性活动是指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让活动有难易层次之分,以照顾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争取让他们都有充分锻炼、得到提高的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中既发挥各自优势,又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在活动中,“团队精神”的发扬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同时可以改变学生孤立无援的状况,克服语言表达中的心理障碍,营造轻松、愉悦的口语环境。譬如,工作面试的模拟活动,扮演面试方的学生重在搜集和询问面试问题,扮演求职者的学生则要多方准备如何回答,甚至要随机应变、临场发挥,让基础较差的同学担任面试方的工作、基础较好的同学担任求职者的工作不失为合理的安排。如何让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在同一个活动中都有开口说话的机会,其设计会有一些难度,然而设计合理则会得到大家的欢迎和普遍的参与。

3.注重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高职的职业化和实用性特色决定了高职教学不能脱离实际生活与工作,因此,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应当不断了解并索取最新的市场信息,以此来促进教师的教学。学校应鼓励英语教师做外销员、商务师、导游、翻译等兼职,不断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适应学校的教学要求,学校应采取激励机制,鼓励并支持教师继续深造。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基于职业特点的英语口语教学,不同于传统的应试教学,它重视英语语言的实际应用,让学生体验真实的生活和工作情景,是培养学生成为实用性人才的关键。教师要真正理解学生的需求,认识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不断提高教授英语口语的水平,才能培养社会急需的实用人才。

参考文献

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范文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种植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只有结合本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使教学实践和农业生产密切结合,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培养优秀的中职生和高素质的劳动者,为地方经济建设添砖加瓦。该课题研究者根据自身工作经验和访谈调查,针对中职种植专业学生的特点及教学对策进行分析。

1 中职种植专业学生特点

中职生所处的时期正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学习上的差生、品德上的差生和行为上的差生成为现阶段中职种植学生的主要构成成分。在心理方面,他们情绪自控能力差、缺乏应有的理想和追求、自我中心意识过强、交往失度失范,迷恋网络世界,致使学生出现“学农不爱农”的思想。在学习方面,他们的基础知识掌握较为薄弱,缺乏学习动力,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上得过且过,效率低下,学习兴趣低下。虽然基础差,但智力不差。他们的思维敏捷,动手能力较强,对新事物、新观念较容易接受,适应性强。多数学生厌弃种植专业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方法不当及受外界对本专业偏见的影响,无明确的就业方向。

2 教学对策

2.1 加强实践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法国教育家卢梭十分重视教育与经验的结合,注重生活体验,认为教育即生活,在做中学是极为重要的。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看来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欲的强大动力。教师要有很好的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修养,以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并营造清新健康、奋发向上、严肃认真、轻快活泼的课堂文化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中职教学中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改变“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改变原有的评价机制,把单一以笔试为中心的考核体系变为笔试和实践课成绩相结合评价方式,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有利于创业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可以将参与式教学法、现场直观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并采用现代教学手段,通过视频、图片、动面、直观教具等生动的展示植物生长的过程、病虫害特征等。如在学习植物学相关内容时,可带领学生到校园内观察不同植物的形态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能直观地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升教育教学效果。同时学校要加强实践教育基地的的建设,通过一些实践活动。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参与果树的施肥、浇水、修剪、授粉、疏花疏果、病虫防治、采收工作,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教师教学过程中要制定适应社会需求的培养目标,以“实践操作技能”教学为主线,把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

2.2 适当设立教学目标,运用分类指导法

根据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必须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即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准“最近发展区”。中职种植专业的学生多数基础差,而且个别学生还存在自卑心理。所以教师应成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把学生的“缺点”当“特点”尊重个性,关爱尊重每一位学生,善用表扬、激励,满足其赞誉需要,促进他们增强自信心,改正自己的不足。教学应面向大多数学生,对于接受能力差的学生,要适当降低难度,以鼓励为主,给予更多的关心;对于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要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培养扩散思维的创新能力。教师要让学生能够学会你要求的内容,让他们体验成功。有了这种成就感,才能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和以前不同,是可以学会的,是有学习的能力的,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同时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策略,学有所获,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给学生适当的学法指导,比如概念记忆法、章节内容复述、及时复习、自问自答、尝试背诵、“过度学习”等。

2.3 重视学生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综合职业能力是指人从事职业活动应具备的一般专业能力及相应的社会工作能力。它要求劳动者能独立思考、独立工作、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善于进行交流合作,能积极应对职业活动的变化,不断更新职业知识和技能。种植专业可以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爱农、学农、务农,以农为本的思想,进一步培养他们对农村的和农民的感情、对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另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种植专业教学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方面,专业教师要走进企业,加强与企业一线人员的交流与学习,提高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学生也要进入企业去实习,提高实践能力,学会做人做事,明确就业方向。

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范文4

一、探究专业学科理论,将其自然融入德育之中

在职高,高一第一学期开设的德育课就是职业生涯规划,在学校安排的课程中专业基础课程和技能训练课程之和比基础文化课程要多,专业素质要求比较明确;同时,面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每个职高生最关心的问题就是能否找到一份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所以,他们对专业知识的求知欲相对比较强烈。因此,在德育课中自然穿插某些专业科理论,能使教学目的的实现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职高生的生源,主要是初中阶段成绩较差的学生。因此,职高德育切忌空洞说教,道德说教只能让学生从心理上就厌倦、抵触。在德育教学中,要使专业学科的教学点融为德育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最重要的就是突出专业科的“寓意”,使专业科在德育中渗透,德育在专业科中升华。另一方面,学生因生活费花光向同学甚至向老师借钱的现象,因想“不劳而获”而聚众赌博的现象,最近几年也越来越多。如果任其发展,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养成奢侈、浪费、攀比、好逸恶劳等坏习惯,甚至走向犯罪的道路,对自己、家庭、社会都会带来很大的危害。所以,在高二政治课教学中讲到“树立积极合理的消费观”一课时,针对会计专业学生利用其专业课财政与金融中有关“银行储蓄”“债券”“股票”等金融知识要求他们根据自己的个人情况、家庭条件、国情等通过分析比较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投资组合方式。结果,学生踊跃参与讨论,主动、自觉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不仅使学生掌握了专业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理财能力,在市场经济中成为一个有经济头脑的人。同时引导他们的消费行为,让他们懂得“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树立积极合理的消费观念。

二、挖掘专业科的“思想性”,将其渗透于德育教学中

作为教育工作者都深知各学科的教学目标不仅包含知识要求、能力要求,还有德育要求。虽然,在形式上,专业科与德育似乎相互独立,并无联系;但是,在内容、思想上,都是为了培养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因此,我们要尽量挖掘专业科的“思想性”。在传授知识过程中,看似?o意,实则有心。如“真、善、美”是人类普遍、永恒的道德观就蕴藏在财经法规、网络营销、心理学等职高开设的具体课程之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只要稍加点拨,水到渠成。如果长此以往,可以使学生潜移默化,最后自然内化为职高生自觉的道德追求,并通过日常生活的言谈举止表现出来。例如,汽修专业的《机械识图》教材中,读组合体视图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几个视图联系起来读,教师在讲解中可提示学生看问题要全面,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树立全面地看问题的世界观,学会识别假象,明辨是非。又如,网络营销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开设的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如果教师对教材中的思想性内容不进行深入地挖掘,极易使学生产生“学商务、赚大钱”“当老板”“金钱至上”等消极的思想。

三、突出专业科中的“职业道德”,将德育与专业科教学和谐统一

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职高学生比起普高的学生就业欲望较强烈,就业时间比较早,所以他们的职业道德问题显得更为突出,有“德”无“才”办不好事情,有“才”无“德”会干坏事情。当今世界进入了高科技和信息化的社会,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对职高学生来说,既可以拓宽他的知识面,又能够腐蚀他的灵魂;同时,由于其世界观、人生观的不成熟,导致他们有时看问题较片面。因而,在校学生中,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服务意识淡薄,敬业精神淡化等为数不少。然而,目前,在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职高生的就业状况也越加困难。大部分学生从事的将是社会基层的各种服务性工作,如文员、服务员、业务员等。这样,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出现了脱节,处理不好,极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消极悲观等情绪,无疑将会增加德育工作的难度。

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范文5

关键词:中等;职业体育;教学改革

中等职业学校是我国培养中等专业人才的重要场所,培养的人才要有纯熟的职业技能,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以提高其综合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人才市场的竞争,更好地符合目前的职业特点,为此,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众多人士的关注,学校也逐渐开展教育改革,但体育课仍然处于相对滞后的现状,为此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体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显得尤为重要。

一、加强学生自己对体育理论知识的理解

要探索中等职业体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就要不断地加强学生对体育舞蹈以及体育理论知识的理解,通过自己对体育理论知识的思考和分析、判断和比较,自己更好地了解体育动作的要领,从而更牢固地掌握所学体育的理论知识,促进自己思维能力提高的同时,提高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以更好地掌握体育理论知识,为学习体育动作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理念

要探索中等职业体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就要始终坚持体育普修课的课程设计理念和教学理念,在体育教学中重点突出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具有针对性地设置体育教学的内容,尽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实践课堂中来,提出自己独特的意见或建议。此外,要探索中等职业体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体育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学生自身的发展为中心,注重对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注重以综合评价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自身发展;注重学生之间竞争意识的培养;坚持学生之间进行合作学习的体育教学理念,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同时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运动兴趣。

三、努力树立健全的体育教学观念,完善现有的体育教学体系

要探索中等职业体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体育教学中,体育老师要结合学生自身所具有的素质特性,设计相应的体育教学内容,并进行合理规划,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中等职业学校应该树立起健全的体育教学观念,相应的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善的体育教学体系,使体育教学内容符合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符合时代对学生的要求;而且作为新时期的体育老师,应该格外重视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努力做到让学生在实践当中掌握理论,进而不断提升他们的体育技能和体育水平。

四、努力加大体育教学队伍的建设力度

要探索中等职业体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不断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在体育教学队伍建设方面,各中等职业学校就必须加大对体育教学队伍的建设力度,尤其是针对体育教学人才相对不足的中等职业学校。为了更好地加大体育教学队伍的建设,我国各中等职业学校要注重对体育教师的培养,加大对体育老师的专业培训力度,提高其体育技能和水平,促进学校体育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提高自己专业知识的水平,以更好地做到与时俱进。

五、体育老师要引导教学,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

要探索中等职业体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老师始终做到引导教学,不仅要努力解决学生对体育专项问题和对体育知识掌握程度问题,同时还要时刻注重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由于体育在某种程度上是艺术的一种,可以帮助人们陶冶情操,培养气质,塑造更好的形象,所以体育老师要十分注重塑造学生的健美体态。尤其是体育舞蹈老师,要努力做到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

六、努力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

要探索中等职业体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老师就要做到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通过具体的体育教学,让还没有步入社会的学生深刻地了解到社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其自身的需要、社会发展过程中文化自身的特点以及文化所具备的文化价值,从而促进对学生的全面教育和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

七、体育老师要合理应用相应的奖励机制

在竞争的环境之下,人们会产生努力奋斗的动力不断地拼搏,所以在体育课堂上,体育老师要善于运用竞争促进学习,在体育技能学习中引入竞争练习的方法,适当运用相应的奖励机制,哪怕只是口头上的夸奖也好,使学生产生一种竞争心理,从而通过自身的学习,促进体育项目动作的标准化。

体育教学改革的新思路,有助于使我国广大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在体育的互助学习中培养良好的交往能力与合作能力,有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行为,促进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素质教育,从而使他们更好地适应职场的需求,从而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范文6

关键词: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 办学特色 职业教育

2008年11月15日至30日,我有幸参加由无锡市教育局组织的赴新加坡学习考察活动,主要是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学习和参观,其间也参观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地。通过两个星期的学习、参观、交流、讨论,从各个方面全方位地了解了新加坡职业教育蒸蒸日上的原因,了解了新加坡的风土人情,亲身感受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先进的办学理念、切合实际的课程观、一切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观。下面就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办学特色对我们的启示作一下简单的分析。

一、对专业教师的选择要不拘一格,重视技能。

新加坡洋理工学院在选择专业教师时,主要考查该教师有没有专项的技术及工厂工作的经验,而且选择专业教师的一个首要条件就是该教师必须至少有五年的工厂工作经验。我们国家的高职学院、中等职业学校在选择专业教师时可以说出现了严重的“偏科”现象,即重学历轻技能,选择面比较窄,被选择的教师一般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或更高学历的人,被选择的教师大多缺乏技能和实践工作经验。

二、专业课的教学方法应注重“先会后懂,少教多学”,强调“以人为本”。

“先会后懂”教学方法,倡导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学生必须学会动手做,然后再慢慢弄懂其所以然。学生先进行实践,再带着问题学理论知识,强调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在各高职学院及中等职业学校已经广泛地开展。先会后懂的教学方法是以“能力为本位”教学模式的精华所在。就一门课的教学来说,例如车工学习,先安排车工实习,对专业将学的技能与发展方向有初步的了解,并初步掌握操作方法,接着再去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先进行实践,再带着问题学理论知识,因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这种教学方法真正实现了以实践为中心,专业理论课程主动服务于实践课程的新型教学理念,与国内传统的“长时间讲理论,短时间实践”的以学科为本位的教学模式形成鲜明的对比。

三、注意培养学生的适应市场“经营求存”的能力。

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学生在最后一年中,都要进入有关的工业项目组进行实际生产操作。这种工业项目和国内的高等学校最后一年的毕业设计有点类似,但又有较大的不同,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不同点是学生进入的工业项目不是任课教师给定的,而是由工厂给定真实的项目并且其设计项目有不少是要投入生产中的。第二个不同点在于学生设计的工业项目要进行成本预算,以微利为原则,绝对不能蚀本,这样学生在设计项目时不仅要讲究质量(否则厂家不采用),还要学会经营求存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国内职业教育特别是高职学院,在指导学生做毕业设计时一定要培养学生这种经营求存的价值观。

四、重视校本教材的开发。

在新加坡理工学院专业教材绝大部分是本校教师自己开发编写的校本教材,没有专门的材。他们认为自己学校开发校本教材主要有以下优点:

1.校本教材内容广泛,实用性比较强。

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各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大。由于校本教材在突出编写本课程的同时,可以适当加入其它与之相联系的内容,涉及的知识内容广泛且通俗易懂,可操作性、实用性较强,符合当今提出的“大科技概念”。

2.校本教材可以跟上时代的步伐,更好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由于校本教材采用活页的形式,因此可以方便地加入或删除内容,比如可以方便地把新技术补充进去,真正做到教给学生有用的,让学生学有用的,以便更好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在我们国家,由于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深刻影响,高职学院和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体系呈“刚性”结构,主要表现为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材等统得较死,结构僵化。在相当长的时间里,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执行统一的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采用统编教材甚至组织统一考试,教师只能按要求去做,不敢越雷池一步。近几年这种情况虽然有所改观,但计划体制烙印犹存,校本教材的开发仍需要进一步加强。

五、大力推行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新加坡的职业教育在校企合作方面可以说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他们所采用的“教学工厂”模式是在德国“双元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新加坡的“教学工厂”并不是我们认为的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实习工厂。所谓的教学工厂,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教学理念。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把教学和工厂紧密地结合起来,把学校按工厂模式办,给学生一个工厂的学习环境,让学生通过真实的生产和实际的项目设计,学到实际的知识和技能。从某种意义上说,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是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模式。新加坡的这种校企合作模式值得我们国家的高职学院和中等职业学校借鉴。因为这种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充分发挥了学校教育、教学的功能和职责,更好地体现了职业岗位技能培训为本位的精神,使学生毕业后立即可以上岗,独立承担生产或设计任务。

六、注重教师的自身发展,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

南洋理工学院的领导将教师的发展视为与学生的发展同等重要。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师进学校前要有5年在企业工作的经历,每年教师要有20%的时间花在项目开发上,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理工学院的教学。并提出新、老教师的概念,即只要知识技能不再更新,哪怕你刚刚工作也是老教师;只要你在不断地提高知识技能,哪怕你接近退休,也是新教师。作为学院方,每年都要安排教师出国学习和培训。目前,国内对职校的教师提出了“双师型”的要求,我想最好是“三师型”=“教师”+“技师”+具有创造力的专技人才。学校可以将专业课教师轮流送到企业实践,增加对教师培训的资金投入,鼓励教师在职进修学习,鼓励教师参与项目的合作或自行开发,经济上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在提高师资队伍水准的同时,倡导以实践教学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将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落到实处。

七、借鉴“双赢”的思想,密切学校与企业、与社会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