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安全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工程安全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工程安全技术

建筑工程安全技术范文1

【关键词】建筑施工;施工安全技术;防护对策

引言:建筑施工安全技术与防护对策是提高施工安全水平和构建文明施工场地的重要保证之一,对于预防及减少施工现场伤亡事故,确保职工的安全与健康,实现现场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出现的原因

1、建筑施工企业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视不够

发生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建筑施工企业的思想意识不高,没有意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对于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没有放到首要位置。

2、从业人员素质不高

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中,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而且真正懂得安全管理并且能够彻底执行的人员数量少,无法实现安全管理。

3、施工专业技术水平不高

随着建筑结构和工艺越来越复杂化,以及各种新型建筑材料的广泛使用,就要求施工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施工技术水平,才能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但实际中,很多施工技术人员技术水平不够高,不能适应越来越复杂的施工环境。因此施工专业技术水平是影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因素。

4、安全监督不力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各方对施工过程的安全监督工作执行不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安全监督水平不高,监督力度不大;其次,现场管理人员不能全面的完成安全检查工作,只重视对安全设施的检查和安全问题的提出;再次,监理单位没有履行好监理应有的职责,不能主动开展安全监理工作,不能及时督促建筑企业对安全隐患进行整改,无法发挥监理在施工过程中应有的监督作用。

二、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技术及防护对策的作用

1、有助于建筑施工安全目标的实现和施工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使建筑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上一个台阶。

2、有助于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施工的技术水平,大大丰富劳动力市场,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3、有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积极、向上的发展,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三、建筑工程安全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分析

1、施工前必须做的准备工作

(1)认真、详细地研究施工图纸,熟悉施工流程、熟知相关的技术规范要求与操作过程,了解设计目的及其中的细节,明确施工过程在质量安全方面的要求。

(2)把握施工设计资料在施工方法、各环节的施工次序、施工的相关技术措施及施工总体进度的要求,对施工过程中容易忽视的环节与关键部位要彻底摸清。

(3)详细勘察施工场所。掌握施工图纸的要点,只能证明对施工图纸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若要清楚、全面地解析施工工程,还须亲自对施工场所进行勘察。

2 、施工建筑防护模块的分析

施工建筑的防护在现阶段施工中有一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现阶段施工建筑防护模块中,进行施工组织的安全技术措施的设计是必要的,这也需要进行施工现场临时方案的应用。保证多元化的施工建筑防护控制。通过对这些工程模块的优化,更有利于提升其施工方案的效益,保证其安全验算的整体效益性。模块的优化实施需要经过总监理工程师签字、相关负责人签字后才能予以实施,并由专门的安全技术监督员进行监督。

(2)在现阶段建筑工程施工模块中,进行整体效益模块的优化是必要的。这需要施工模块的相关负责人,做好相关的安全施工预防工作,将相关施工准备予以积极应对,保证安全施工技术方案的有效开展。这就需要进行施工作业方的作业规划的控制,要明确施工双方的各自责任。

(3)在现阶段工作模块中,进行预防性试验模块的应用是必要的。这需要进行施工模块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机械测试模块的应用,避免其材料的不合格性。保证现场使用的机械设备的安全性,保证施工人员自身安全性的控制,从而满足当下工作的需要。

(4)在当下施工模块中,进行不同工作功能区的划分是必要的,比如进行作业区、生活区、工作区等的控制,保证职工的自身工作满足施工的需要。施工单位应遵守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在施工现场采取措施,防止或减少粉尘、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噪声、振动和施工照明对人和环境的危害和污染。在市区内的建设工程,施工单位应对施工现场实行封闭围挡。

(5)在现阶段施工模块中,作业人员保持自身的施工安全性是必要的,这需要进行规章制度的遵守,保证操作规程的优化。比如进行机械设备、安全性防具的应用。保证一系列的安全防护策略的应用,避免施工人员不合理的工作行为的发生。

四、提高建设施工现场施工全过程中的安全技术管理的对策

1、合理设计,依计行事

一项工程的组织设计是施工前期最主要的内容,不仅需要统领全局、全面规划施工工程的全过程,还要保证施工项目各个环节有序地施工,为安全施工目标的实现提供基础条件。合理组织施工应做到:在施工场所组织整个施工作业面时,应充分利用资源,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流程,安排施工人员作业,编制作业面的技术等级,以防出现危险作业交叉、施工作业互相干扰的情况,最终达到文明、安全、合理施工。

2、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要从讲政治、促发展、保稳定的高度,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层层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安全管理人员及其职责,明确各有关单位,以及有关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的资料档案,安全生产与经济利益挂钩,实施规范化管理,保证施工生产的安全。

3、做好材料质量管理工作

采购材料要掌握材料信息,综合比较,择优进货。例如检验合格证、实验报告数据以及出厂合格证等,当材料进入入库阶段时要进行严格的复检工作,对于检查合格的材料允许进场,同时根据材料自身性能进行分类保管工作。

4、预防试验,有备无患。对施工设备应不定期进行预防试验,做到经常维护与定期检查、维修施工设备,确保施工设备的各项性能、指标均符合安全生产的标准。预防试验是指对施工场所的施工设备(包括材料、工具、用品等)在再次使用前,定期试验其绝缘性能与机械强度等属性,以防其因使用不符合生产要求的材料而引发故障。

5、清理场所,合理施工。在施工场所周围临时搭建的建筑物一定要满足安全使用的条件。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场地周围的建筑物、架空线路及地下管线等,有可能遭到一定程度的损害时,应对其设立专项的保护措施。

6、强化管理,协调关系

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是安全施工得以实现的决定性因素。协作就是要通过讨论再做出最终的决定,不能由部分人员来操作,必须符合共同利益。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要从事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容易形成疲劳作业。所以应该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创造一个轻松的施工氛围。在施工现场,应该合理的使用色彩,减少施工人员的疲劳度。在良好的施工环境中,可以有效地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

结语

施工安全技术是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和研究重点,编制和执行一套系统的、可行的施工安全技术是确保建筑施工安全的依据,是建筑施工安全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只有不断地提高施工安全技术水平,有针对性地研究各种事故的安全防护对策,才能使我国建筑行业健康、快速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崔洁.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年.

建筑工程安全技术范文2

关键词:建筑工程;电气安全;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工程中的电气安全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建筑项目的整体安全水平。通过改善建筑安全技术,保证建筑工程电气安全,对满足工程正常用电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加大在建筑工程电气安全的经济投入和技术投入,对电气安全技术进行改进,在电气安全操作中增加了许多保护措施,建筑工程电气安全已经得到显著提升。但是我国当前在建筑工程电气安全技术操作中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进行改进。

一、建筑电气安全重要性的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及技术经济的迅速发展,国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个人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刺激了商用建筑与人民环境建设向更大跨度和更高水平迈进。现代商业的发展,使商业建筑电气设计进入了一个迅速发展的新。建筑电气相关制度改革后,电力供应开始出现失衡状态,行业内的矛盾重重,电力法面临挑战。所以建筑电气想要在困境中另辟新道,应当结合当下发展实际情况,适应新发展形势,进一步加强电力安全管理。电力安全问题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在电力施工过程中,要做好相关安全保护措施。施工中各部门也要严以律己,做好本职工作,并且还要加大对施工人员的监督力度。严格按照施工要求和标准开展施工工作,防止在施工中出现安全隐患问题。

二、建筑电气安全技术存在的问题

1、火灾隐患或爆炸隐患

操作人员在进行建筑工程中电气设备设计或运行的过程中对设备操作不规范、操作失误等都可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导致电路出现短路、截流、发热等现象。上述现象加大了建筑工程中电气安全风险,很容易导致建筑工程电路局部过热引起火灾,严重时还会产生爆炸现象。

2、电磁隐患

电磁维护对人体的危害性较为严重。它对人体有非常大的电磁影响,人体在电磁场的长期照射下很很容易产生癌类疾病。在建筑工程中,设备人员对电路或建筑电气设备的参数调整不当在一定的程度上导致设备屏蔽效果下降,造成电磁维护现象加剧。

3、雷电隐患

雷电隐患的产生主要是在进行建筑工程中电气安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缺乏对建筑工程中电气设备或电路的防雷设计,没有对其进行防雷措施防护。在这种情况下,自然雷电很容易对其进行破坏,造成建筑工程形成雷电事故。

4、触电隐患

在进行建筑工程中电气设备应用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很容易发生触电事故。触电隐患已经成为当前影响建筑工程中电气安全的重要因素。在设备安装应用的过程中,操作人员对建筑工程中电气安装模式和设计环节操作不当、设备质量和材料不符合标准、线路绝缘失效、断线故障等都很容易造成操作人员在操作的过程中出现触电,严重影响建筑工程的正常运转和施工。

三、建筑工程中电气安全技术措施

1、注重使用建筑电气设备技术的安全性

目前很多建筑电气安全事故都是由于电气安全用具管理工作松懈引起的,所以相关部门必须严格按照《电业安全工作规程》进行管理,对于所有的电气施工设备进行检查,特别是加强电气安全性方面的检查,对于检测的数据需要相关的单位进行核对和保管。对于高压验电器的使用问题需要更加的重视安全,施工人员必须检查绝缘手套的质量,同时需要站在验电器边缘绝缘处进行检查。对于使用绝缘用具操作问题必须严格管理,不允许任何人在下雨天或者下雪天在室外使用工具,这是为了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当安全用具使用后,需要进行清洁,然后放回到原本地方存放,防止被污损。至于存放位置必须有专业的吊架或者柜子,需要按照编码进行存放不能混淆。存放点需要保证清洁安全通风。

2、加强建筑电气安全技术措施

(1)绝缘保护

在进行建筑工程中电气设备或电路设计安装的过程中,操作人员要对建筑工程设备、材料进行严格绝缘检查,按照规定标准检查设备、材料等是否符合要求。例如,操作人员要对套灯具的绝缘电阻进行检测,观察电阻是否大于标准电阻2M。当电阻>2M时,操作人员要对绝缘电阻进行重置;要对电线、电缆绝缘性进行检查,查看电缆、电线产品是否具有安全认证标志。在进行标准检查的过程中,操作人员要对出现问题的设备、材料及时进行上报和处理,对其进行重新设计和安置,实现建筑工程中电气的绝缘保护。

(2)过载、短路保护

在进行配电系统过载保护的过程中,操作人员常采取自动开关。通过自动开关对电路中的电流进行控制,防止出现过载现象。常用自动开关的额定电流一般导线的载流量,与负载电流量相匹配。熔断器是实现对建筑工程中电气设备和电路短路保护的常用方法。在进行配电设备设计安装的过程中,操作人员可以在电路中安装熔断器并对其额定电流、电压进行明确注释。通过对配电系统中可能出现的最大故障电流进行计算,对配电器进行合理选取,保证配电器能够在系统中实现保护的效果。标准配电器额定电流大约为用电设备的1.5倍。

(3)漏电保护

漏电一种常见的造成建筑工程中电气事故的因素。在进行漏电保护的过程中,设备人员常采取漏电保护器对整体电气系统进行保护,降低建筑工程电气漏电的产生。通过对漏电保护器进行设计,保证漏电保护器取30毫安/秒,从本质上提高电气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常见的漏电保护器主要是分支线保护和末端保护两种,上述两种方法均实现了对漏电的有效控制,降低人体接触电故障范围,减少漏电对人体和其他用户的影响。通过进行漏电保护器还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身安全,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对建筑工程中电气体统保护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4)等电位保护

在进行建筑工程中电气系统安全操作的过程中,设计人员要对建筑等电位连接进行具体要求,实现等电位分局部连接和总等电位连接。设计人员要保证接地或接零支线单独接地或接零干线相连接,禁止出现串联。要对建筑工程电气操作中的同类插座进行统一安置,确保干线导线有序连接到分户箱内,完成干线导线接地汇流排与总等电位箱的直接连接。

(5)接地保护

接地保护主要是指在进行设备部分操作的过程中,将设备部分与土壤之间相互连接,实现对设备的保护。在该过程中,与土壤直接接地的金属物件可以对故障电流进行及时传导,确保电流在大地易极散开,降低建筑工程中电气安全风险。在接地保护过程中,常见的接地保护操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a.工作接地保护。工作接地保护主要是为了实现电气设备在出现事故下可以正常运行的一种接地保护方式,常见的工作接地保护为变压器中性点的直接接地。b.保护接地。保护接地主要是为了保护人身安全,降低触电事故的产生。在该过程中主要是将中性点不接地的电网进行金属外壳接地保护,确保出线事故后电流及时传导。c.重复接地。重复接地主要是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系统中进行运行,在零线上进行重复接地。

(6)电磁防护

建筑工程中的电气设备通过适当的方法同大地连接,不仅可以提高设备的工作稳定性,也可以形成一个零电位基准面,进而实现电磁场的抑制。另一种方法是利用外在的屏蔽体来实现电磁防护。为电磁隐患电气设备安全屏护网、电磁吸收设备以及个体防护等措施。

结束语

建筑工程中电气安全技术的实施,对于整个工程的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要不断加强建筑工程中的电气安全技术,切实保证相关施工人员充分利用建筑物基础对建筑电气要点实施检查。比如观察总等电位和局部等电位施工是否符合要求、总等电位箱及其他设备质量是否存在问题等,通过对建筑工程电气安全技术进行合理的运用,从而提高建筑工程中电气操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且切实保证电气系统设计安装的顺利完成。

参考文献

[1]陈骏.浅谈建筑机电安装工程施工管理[J].经营与管理,2010.

建筑工程安全技术范文3

【关键词】建筑 深基坑 支护 安全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近些年来,设计坑支护技术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在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中,我们就需要对这样一项技术的经济因素和安全程度给予高度的关注并尽可能的采取合理措施处理。在进行深基坑支护施工时的技术要求:一是要保证技术的先进性、结构的简单性以及其安全可靠性,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发挥出支护结构这样一种保护措施的作用;二是要不对周边的构筑物、地下管线或者是道路产生不良影响,这在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必须将其处理妥善;三是要尽量保证在施工期间土体不发生变形、塌陷或者是位移等不良状况,以免危及到施工质量以及施工人员的安全;最后一点是要尽量的保证其在经济上的可行性,这是任何一项工程在进行的过程中都会高度关注的。

二、深基坑支护工程的特点

1、深基坑支护工程的基本特点

深基坑的支护形式多样;临时性、施工周期长;规模大、造价高;地质条件多样性、复杂性;施工条件差。能使基坑维护体系起到挡土的作用,使基坑四周边坡保持稳定。对深基坑四周相邻的建筑物、构筑物和地下管道线路等不受影响,使得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及使用期间不因土体的变形、沉陷、坍塌或位移受到破坏。同时通过排水、降水、截水等措施,使基础施工在地下水位以上进行,保证施工安全。

2、深基坑支护工程的技术特点

熟悉各种地基防水、加固、降水等特种工艺的施工方法,施工流程及相关设备的选择,能对各种方案进行质量、工期、造价进行对比。基坑的支护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为适应不同的地质及环境条件,设计者针对不同的工程实际,往往会根据当地建筑材料、施工条件等设计出不同的结构型式。在进行基坑支护设计时,对同一基坑可采用一种或多种支护结构相结合的形式, 如放坡开挖与支护结构相结合。

三、深基坑支护安全问题的原因

1、施工技术方面分析

深基坑支护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在施工中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比如施工中发现的地质情况与原设计不符或相差较大,仍按原设计施工; 又如喷锚网支护施工遇流砂、软土层, 因其自稳性极差, 一旦开挖即刻坍塌, 而又未能采取新的措施。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使工程施工未能达到设计要求, 而监测等施工动态反馈信息有误或反馈不及时, 施工中盲目遵循原设计方案, 开挖过程没有定期或根本没有对基坑的沉降量和位移量进行观测或未对所测资料及时分析、研究。深基坑支护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施工千变万化, 未能充分考虑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因素,并制定相应的有效应急措施。如基坑开挖过程中, 对周边可能施加的动荷载未加考虑。由于地下水处理不当, 导致深基坑工程的事故屡见不鲜。地下水位降低了, 对基坑支护有利, 但对周边环境不利。如不采取降水措施, 对保护周边环境有利, 却对基坑支护不利, 这种矛盾性, 使地下水处理有一定难度。处理不当, 易引发工程事故: 如佛山某工程, 采用双排搅拌桩止水加喷锚网支护的复合支护结构,由于搅拌桩止水效果不理想, 基坑开挖至5 m 时开始出现漏水涌砂现象; 开挖至8 m 时, 涌水涌砂现象更趋严重, 引起周围地面塌陷、开裂, 工程无法继续施工, 后在搅拌桩采取高压旋喷止水才解决了问题, 但已大大提高了工程成本。在深基坑支护工程中, 开挖和支护是密切相关的, 由于两者缺乏协调, 容易诱发工程事故的发生。

2、施工管理中质量监控方面分析

由于现场环境的复杂性, 给施工作业带来诸多不便, 因为管理人员思想不够重视, 缺乏有效的质量监控体系, 影响施工质量,造成工程事故。比如: 不按规范和设计要求施工; 施工中随意改变设计方案, 不按图施工; 在注浆法施工中, 注浆压力达不到设计要求, 使锚杆抗拔力大打折扣; 偷工减料, 使用材料不合格; 在锚喷支护中, 随意减短锚杆长度; 护坡桩桩径不够或插入深度不够;使用水泥、钢筋等材料不合格, 造成锚拉力不够、止水无效等。有些施工单位片面要求施工进度, 为追求经济效益盲目加快施工进度, 而忽视了质量为本的方针, 使施工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

三、深基坑支护工程的安全控制措施

1、设计阶段

(1) 必须准确掌握工程环境。在进行支护结构设计前, 应了解建筑场地及周边、地表至支护结构底面下一定深度范围内地层结构、岩土性状、地下水位和渗透系数等; 了解建筑场地及其附近的地下管线、地下埋设物的位置、深度、结构形式等。另外应掌握基坑周围排水情况, 地面雨水、流水、上下水管线排入或漏入基坑的可能性以及基坑附近的地面堆载及大型车辆的动、静荷载。掌握准确的工程环境是正确进行深基坑设计的前提。

(2) 支护方案的选择。深基坑支护方案的选择, 应根据基坑周边环境, 土层结构、工程地质、水文情况, 基坑形状、开挖深度, 施工拟采用的挖方、排水方法, 施工作业设备条件安全等级和工期要求以及技术经济效果等因素加以综合全面地考虑而定。无论采用何种形式的支护结构, 对支护结构的强度、嵌入深度、支护受力及构造都应进行设计和详细的验算, 并且对施工过程实施跟踪监测, 并将信息及时反馈。深基坑支护结构系统的选型设计应满足安全可行、经济合理、保护环境、施工便捷这4 个要求。

2、施工阶段

(1) 必须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并贯彻执行。一份科学、合理、完善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是保证施工质量, 全面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 有效预防伤亡事故的发生, 确保职工的安全和健康, 实行检查评价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的需要, 也是衡量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优劣的重要标志。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应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 并满足针对性、可行性、及时性的要求。

(2) 必须制订有效的应急措施。深基坑支护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施工千变万化, 未能充分考虑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因素, 并制订相应的有效应急措施。例如基坑开挖过程中, 对周边可能施加的动荷载未加考虑, 由于地下水处理不当导致深基坑的事故屡见不鲜。地下水位降低了, 对基坑支护有利, 但对周边环境不利, 这种矛盾性使地下水处理有一定难度, 处理不当容易引发工程事故。因此, 施工单位针对基坑工程的危险源进行分析, 制订出相应的应急措施, 在最短时间内解决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 使损失降低到最低。科学全面的应急措施对于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3) 必须按信息化施工的方法组织施工。深基坑施工的特殊性要求必须按信息化施工的方法, 深基坑施工的特点是结构与岩同作用, 结构的计算则是确定的, 岩土本身性状的不确定性和结构与岩土界面关系的不确定性构成深基坑施工的复杂性和实践性很强, 工程类比法的施工方法在深基坑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深基坑设计的合理性, 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的合理性不仅在方案阶段要进行反复的比较, 而且必须在施工中根据监测资料, 及时反馈给监理、设计、施工, 及时修正设计和指导施工。一些深基坑支护工程发生坍塌, 缺少施工监测或监测单位没有及时提出预警, 以致错过或延误抢险的时机, 也是发生安全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施工监测的有无好坏不仅影响到基坑自身的安全,更重要的是它还影响到基坑周围环境的安全。

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论述我们可以认识到,深基坑的支护与开挖实际上是一项风险非常大且任务比较中的工程,因为就更需要我们在这一施工过程中做好相关方面的工作,为工程的安全和可靠给出一个更为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安全技术范文4

【关键词】建筑施工;模板安装工程;安全技术

1 安装前期的安全措施

充分了解所施工模板的施工方案。许多从事模板施工的从业人员,多年来只是在熟练程度上花功夫,对一项立模任务,在安装速度、工艺质量上却没有建树。其原因是对于构筑物的形体特征掌握不好,对模板施工方案没有吃透。虽然在操作动作上速度加快,但往往由于定位不准确,形状尺寸偏差较大而造成返工,反而拖延了工期,有些甚至于立模强度和稳定性不足,而造成崩模的重大事故。

对现场条件作细致调查。模板安装时,施工现场环境对安装操作影响很大。对于基础部位模板,往往受两侧的限制,而造成操作人员的活动不便,当施工到一定高度时,模板的垂直运输就十分重要了。所有这些,我们在施工前应亲临现场作一番调查,对干扰或影响模板的因素逐个分析,提前作好处理措施,这样才不至于使模板在施工中卡壳。

模板制作过程中充分考虑安全工作。随着现代化施工方法的不断发展,商品模板应用越来越多,制作模板与安装模板的分工越来越明确。但模板制作、设计往往都是根据安装要求进行的。例如:连接方式、受力方法、孔位等。许多模板工程施工时,由于连接方式、孔位不正确,需要在施工现场临时改进,造成施工速度减慢的现象。另外模板尺寸的大小也应按建筑物的尺寸合理确定,以免留下嵌补模板而影响施工进度。

2 安装期间的安全措施

多层现浇结构,上层模板及支架必然支撑在下层模板上。此时应注意:下层楼板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必要时应加设支架;为了使力的传递不至对结构产生不利影响,上下层支架的立柱应基本对准;支架的立柱下应铺设垫板。在施工过程中,铺设垫板的要求不仅对于楼层,对于地面上安装的模板立柱也同样适用。

对跨度不小于 4 米的现浇梁、板,其模板应起拱起拱应当按照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可以取跨度的 1/1000~3/1000 左右;对于超过一定跨度的现浇混凝土梁板,适度起拱有利于保证构件的形状和尺寸。执行时应注意:上述要求的起拱高度,未包括设计要求的起拱值。要求起拱,主要考虑的是抵消模板在自重和混凝土重量等荷载下的下垂。使用时,对钢模板可取偏小值,对木模板可取偏大值。

特殊部位模板,应遵循“先整体,后局部”的安装原则。某些特殊部位模板,由于形状复杂,多采用散装小模板。如定型组合钢模、小型木模等。一些模板安装操作经验不足的人员往往用“先局部,后整体”的方法,这样做会影响施工速度,且校正困难。正确的方法应为“先整体,后局部”。具体的做法是:先将小块的模板用少许紧固件围植相连,当达到一定面积后,校正定位的模板,再加密加固其余连接件。这样施工,尺寸易校正,施工速度加快近三分之一。

有斜支撑的大模板应该面对面堆放,自稳角为 75~80 度;无斜支撑的大模板应在现场搭设脚手架,只要模板不在墙上,就应该直接放大架子内,不得靠在其他模板或构件上,以免下脚滑移倾倒。拆除后的大模板,不得堆放在施工层上。

模板拆装区周围应设置栏杆,并挂有明显标志牌,禁止非作业人员入内。高处作业时大模板安装应有缆绳,风力过大时应停止施工。大模板在使用过程中,其斜支撑的地脚螺栓座容易受损伤,因而在设计时应增加双面护板,延长焊缝;使用时尽量避免着地时冲撞地脚螺栓。

模板接缝不应有漏浆现象。模板漏浆会造成混凝土外观蜂窝、麻面,直接影响混凝土质量。因此,无论采用何种材料制作模板,其接缝都应严密不漏浆。采用木模板时,由于木材吸水会胀缩,故木模板安装时的接缝不宜过于严密,安装完成后应浇水湿润,使木板接缝闭合,浇水时湿润即可。

高支模搭设的安全技术措施:遵守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横杆的长度不宜小于三跨;横杆接长采用对接扣件连接,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即两根相邻横杆的接头不宜设置在同步或同跨内,不同步或不同跨的两个相邻接头在水平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小于 1000mm;当使用旋转扣件连接时,横杆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 1m,应等间距设置三个旋转扣件固定。

模板支架设置纵横向扫地杆,扫地杆应采用直角扣件固定在距地面不大200mm 处的立杆上,当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时,必须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延长两跨与立杆固定。施工现场应搭设工作梯,作业人员不得直接攀爬高支模上下。高支模上高空临边要有足够的操作平台和安全防护,高支模范围内的地面应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不准架设探头板式未固定的立柱。

其他方面安全措施。支模时对预埋件、预留洞的要求。即:应同时固定好模板上的预埋件、预留孔和预留洞。一是不应遗漏;二是位置、尺寸应符合要求,偏差应符合验收规范规定;三是安装应牢固。模板内应清理干净。模板内遗留杂物会造成夹渣等缺陷,为了清除模板内杂物,应该预留清扫口。模板应涂刷隔离剂。涂刷时,应选取适宜的隔离剂品种,注意不要使用影响结构或妨碍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的油性隔离剂。同时由于隔离剂粘污钢筋和混凝土接茬处可能对混凝土结构受力性能造成明显的不利影响,故应避免涂刷隔离剂时污染钢筋。

3 建筑模板安装工程安全的制度保证

认真落实模板施工安全管理制度。模板工程施工主要包括模板的安装和拆除,在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当编制技术、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由施工企业技术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及监理技术负责人、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签字批准后方可实施。施工企业应严格按水平模板支撑系统专项施工方案组织施工,施工人员应持证上岗。对大模板施工相关作业人员进行书面安全技术交底,施工现场模板工程安全技术交底要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安全技术交底要有拆、合模顺序和临时固定方法。

提高施工作业的安全环境条件。上下梯子必须结构牢固,有护栏,并定期检查维修。在垂直、狭窄的作业面,可制作移动式大型梯笼,高度较高的爬梯中间应设置若干个休息平台。施工生产区域内的孔口、井洞、坑口均应设置盖板或护栏,做出明显的安全色标,并有足够的照明。各种临空作业面必须设置围栏。在临空面作业,必须设置脚手架,挂安全网或者采取其他更可靠的安全措施。尽量避开夜间进行模板安装作业。

重视模板施工安全检查。安全检查是消除隐患、防止事故的重要手段,是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安全检查及时发现施工过程的不安全因素,及时采取措施保证安全施工。认真进行经常性检查,安排专人进行日常安全检查,检查要有计划、有内容、有重点、有记录,通过检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 结语

本文结合了作者多年的施工经验,重点探讨了模板安装工程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的处理措施。旨在为我国的建筑施工安全事业提供相关的参考经验资料。

参考文献

[1]梁金德. 钢管模板支撑工程安全技术的探讨[J]. 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 2010(07) .

[2]武宝国,郑铁军. 群力新苑高层柱模板设计方案[J].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0(08) .

建筑工程安全技术范文5

1.1技术管理问题

总的来说,我国的建筑企业无论从规模还是数量上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然而由于复杂的建筑工程技术,当下我国在管理技术上仍有很多不足,例如:有些建筑企业的管理技术体系依旧不完善、负责技术管理的人员技术水平不够以及在设计建筑工程时和管理施工阶段技术不全面等。因为上述这些原因,很容易影响到建筑工程完成的质量,因此需要立刻加强管理建筑工程技术。

1.2安全问题

1.2.1建筑施工企业不够重视安全生产环节

大部分建筑企业都最重视自身的经济利益,因此在进行管理时经常忽略管理安全工作,在管理施工安全时,通常都有侥幸心理,不知道安全生产的必要性,也不落实现场部分的安全措施和规范要求,在施工中的安全管理也不全面并且相当薄弱,大部分安全措施通常都仅仅是上级进行检查时走的形式化的程序,建筑施工企业所有人无论领导还是施工人员都不重视安全,进而在施工中经常引起安全事故,最终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1.2.2从业人员素质太低

在当下的建筑施工企业中,缺少专业性的施工小组,大部分施工人员都属于外雇人士,而这些人员文化素质普遍不高,不具备有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在进行实施时忽略安全的重要性,如果发生危险没有能力进行自我保护,企业的管理安全人员严重缺乏,并且很多管理者不单单没有有关的管理技能,而且对有关法律法规的掌握太肤浅,所以,施工企业的管理还应进一步加强。

1.2.3安全体制及安全生产责任制尚未完善

建筑工程技术与安全管理麻城市兴麻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王双燕摘要关键词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国家逐步加大了对建筑建设的重视,建筑业的地位已日趋凸显。在建筑施工中,建筑工程技术与安全管理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加强建筑工程技术与安全管理已迫在眉睫。本文围绕建筑工程技术要点与安全管理措施展开探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安全管理当下很多建筑企业在进行施工时实施了安全生产责任制,这一安全生产体制的确立,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施工中的安全性,然而小部分企业在进行施工时仍没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责任还不够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也没分配到责任人员身上,从而使安全生产体制发挥不出实质性作用,属于徒有虚名的状况。

2、改善建筑工程技术管理的相关建议

2.1建立健全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制度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完善建筑工程中所有管理技术体制在建筑企业管理技术工作中是十分重要的,其可以有效保障建筑管理技术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实际的建筑工程项目施工时,能够把设计、建设、监理还有施工单位紧密联系在一起,全面审核此工程的施工图纸,进而根据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及时解决;此外,在进行工程施工时还应该使用技术交底体制、变更工程技术联系单管理体制还有检测工程质量体制。经过建筑工程所有技术管理体制的完善,使管理技术工作严格按照规定进行。

2.2全面加强技术管理者的职业能力

归根结底,管理建筑工程技术实质上就是使管理人员的技术发挥出最好水平。所以,要想不断提升管理建筑工程技术水平,就应聘请专业能力高的职业人员,同时参考管理技术体制的有关规定确定其责任和义务;此外还应对企业内部的管理技术人员开设综合素质培养课程,提高其职业素质、加强相关技能能力,从而满足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需求。所以,对管理技术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组建过强技能水平的管理队伍能够有效提升管理工程技术水平。

2.3加强建筑工程资料管理

要想让管理建筑工程技术的作用得到建筑公司管理者的深刻认可同时还可以有效的为管理技术者不断加强自身职业能力奠定基础,就应该全面控制管理技术工作。假如建筑公司对管理技术者提出更高级的控制管理要求,其实质是在浪费人才资源,而从建筑施工人员那获得的有关管理技术的信息,也会造成对时间的浪费,然而我们能够用着手于管理建筑工程材料,努力监督管理技术工作并及时反馈。建筑工程材料作为可以宏观总结好以及微观记录建筑施工整体过程的材料,其组成成分是通过指导管理建筑工程技术的基础上对于施工技术所发挥的效率,经过对比这些材料的记录以及施工规划,可以清楚地了解管理建筑工程技术工作的真实作用。所以,有关管理建筑工程材料的工作人员应该仔细分配施工技术方面的材料同时逐步完善整个档案,把其当成管理技术工作的控制工序,从而大力提升管理技术的效果。

3、建筑工程技术与安全管理

3.1施工前阶段安全工作

想要实现房屋建筑工程进行前的安全管理,需要仔细把控工程的招标和投标工作。制作招标合同的人员需要拥有必要相关理论基础以及丰富的经验,需要建设工程项目安全工程师以及技术人员同时制作。对工期进行合理规划,施工单位需要是有资质水平的建设企业,检查单位进行合同签订和审核。建设部门在还未提交施工许可证时,需把场安全计划呈递给建设房屋工程安全检查部门。工作内容由建设以及施工单位全部的安全责任所构成,评估工程安全水平,努力确保体制以及所有安全施工措施。在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进行时的工作条件以及建设项目安全手段记录所有成本费用,排除建设工程投标数量在外;设置工程项目招标计划,承包商的安全问题应属于评价建设整体要求之内;制定项目建设安全专家对安全进行评估。在建筑工程项目进行施工时需要严格控制管理物资,从而使建设项目发挥出更好的工作性能、耐久性以及安全性。仔细检查、测试以及验收管理整个过程,积极落实公司项目部制定的施工安全规划。待审核合格后,施工安全规划即可当成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安全的指南。物资部门依据有关项目规划购置施工安全装置。一旦施工进行时有引起安全隐患的材料被发现,管理材料人员应该及时检查,需要保证安全工程项目资料规划材料的保准性,提升材料的安全度。需要相关部门检测采购材料数量以及单价。项目经理应该选择合同,授权材料采购的质量、规格、服务、审查以及交货时间,保证项目的进程与安全性。生产制造企业实施建设房屋项目并配置安全用品及零部件,建筑材料需要严格按照安全以及健康要求以及控制噪声规定,同时参考生产与安装要求,呈递以下检验证书资料:生产产品合格证;相关技术规定要求;产品有关设计图纸以及技术材料;产品的技术规格和保护安全设备说明;和房屋建筑工程企业有关的建筑工程资料。禁止采购和迫使施工企业选择达不到卫生安全法律法规要求的建筑房屋资料,保证设施以及机械还有相关装置符合保准。

3.2施工过程的安全管理

建设单位的有关工作人员应接受安全培训并且经过考试才能够到岗工作。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企业需完善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基础的总生产责任制,设置管理安全生产部门,雇佣和项目工程相匹配的安全工程师。项目安全工程师管理安全生产这部分,努力实现体系运行的真实目标,严格管理工作人员、材料以及资金还有其他资源的规划,实施安全生产确保系统实施进行时的管理,积极参加安全技术以及防护设施的检查以及避免越界管理,正确对违反规定人员进行适当处理,努力改善预防及应急措施。在建设工程项目进行时,管理部门必须遵守房屋建筑安全生产基本法规以及标准施工安全守则。房屋建设工程检查部门的建设住房计划检查安全有关内容归进检查建设项目里,同时控制施工项目的四步,包括:安全、质量、工期以及投资。

3.3后期安全管理

建筑工程安全技术范文6

在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施工人员、监理工程师习惯把钢筋、混凝土质员控制作为重点,往往忽视模板工程质量控制。钢筋、混凝土质量控制有设计图纸、规范、试验等依据支持,而模板工程质量拧制则不同,除歪要结构要求有模板工程专项施工方案(设计和计算)外,一般结构都是施工方凭经验施工,浇筑前验收也仪仪是对结构几何尺寸、支撑情况进行检查,对其它大概看一下了事,因而埋下事故隐患。

安全施工保障体系

为杜绝重大安全事故和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把一切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确保施工顺利进展,应当结合施工特点,建立相关的施工安全保证体系以及落实安全措施:

1. 建立安全保证体系,明确项目经理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成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安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工程安全管理工作,确保施工生产的安全。同时制定相应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现场安全操作规程。对所有的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技术交底工作,进行安全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施工安全的重要性,珍惜生命,做到不伤害别人,也不被别人伤害。同时向各级员工明确指出本工程施工的危险源,明确各工序安全操作要领,确保规范操作。

2. 施工过程中由专职安全员现场巡视各施工点操作情况,现场操作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的规定进行施工。施工现场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张贴多种宣传标语,采用多种形式,使全体职工树立安全第一、安全重于泰山的思想,不断强化安全意识,使安全管理制度化,教育经常化。项目部在下达生产任务时,必须同时下达安全技术措施,检查工作时,必须同时检查安全生产情况,提出安全生产要求,把安全生产贯彻到施工的全过程中去。

3. 认真执行定期安全教育及安全检查制度,设立安全监督岗,对发现事故隐患和危及到工程、人身安全的事项,要及时处理,作出记录,及时改正落实到人。从事特殊作业的人员必须具备有国家相关部门颁发的有效专业上岗证或操作证等。

4. 对于建筑施工临边设置安全网和相应的安全警示标志,夜间设置反光标志,禁止非施工人员和车辆进入工地相关地段。

安全施工实例分析

目前,建筑工程中采用现浇混凝土的比重越来越大,建筑模板与支撑架伴随着我国建筑业的突飞猛进发展较快,由于技术与管理工作未能跟上,模板支设尤其是支撑架不符合施工规范要求,导致模板支撑体系坍塌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人员伤亡。

从当前出现的关于模板施工的安全事故分析表明,其事故发生原因主要包含于以下几方面:一些建筑公司人员素质较低,安全意识淡薄,工程管理不到位,安全管理制度流水形式,模板支撑随意性较大,忽视材料质量。材料问题主要集中在抽检质量合格率低,钢管质量差等,从而严重影响模板及其文撑系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导致模板坍塌事故的发生;不进行模板设计计算。模板支撑架要在制作与安装前进行施工专项方案设计计算,不仅要计算模板从支撑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还要从构造上使支撑系统具有足够的稳定性;(4)管理原因导致,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对模板支撑系统质量不够重视,随意简化操作程序,未进行严格检查或检查不彻底,现场管理人员更换频繁,技术交底和安全培训不到位。施工中安全投入费用与工程实际所需相比差距很大,这些原因造成支撑系统的薄弱;模扳拆除过程中的操作不当。主要表现为混凝土还没有完全达到一定的强度就进行拆模,对水平构件而言,拆模时末按正确程序和顺序进行,从而导致支撑体系的失稳破坏;构件强度未达到要求时,甚至在其上进行堆载,致使构件产生裂缝,甚至破坏。

安全施工可行措施

通过结合实践经验,针对上述关于建筑工程模板及其支撑体系的安全性事故分析,为有效地防止事故的发生,毕节结合实践总结出可采取如何的安全施工实施措施:

1. 把好模板与支撑架材料和产品质量关。在模架材料和产品进入施工现场前,要别淮备购置的模架材料和产品进行考察和抽查,优选厂家,选用合格的材料和合格的产品,严防假目伪劣材料、产品进入施工现场,尤共是所进的扣件,必须按规定进行抽检试验,合格后方司投入使用。钢管在使用前应先检查,过度变形和严重锈蚀磨损的钢管不得使用。

2. 对模板及其支撑体系采取设计计算控制。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撑系统必须有设计计算和搭设方案。计算内容应完整、正确。重视模板支撑架专项施工方案的设计与审批工作,对重大工程、高空架设工程的支撑方案和施工工艺要进行专家论证评审。

3. 加强施工管理。主要加强肘模板支撑系统的技术管理与安全管理。模板支撑体系应当是在设计后施工,严格按照设计技术方案进行操作,不准随意更改。如存在问题.必须经设计人员同意或经上—级技术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

4. 做好模板支撑体系安装的检查验收工作,对重大建筑工程项目的的支撑架,在浇筑混凝土前要组织仔细的检查验收。同时再拆除模板支撑体系时,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

5. 在工程中,为了加快模板支撑的周转使用,模板支撑应尽早拆除,但底模拆模时间取决于模板内混凝土强度的大小,必须经过计算或经混凝土试块试压,确认其强度能够拆模后才能拆除。对于底模,应在与结构同条件养护的试件达到规定后,方可拆除。

对于需要拆除高大、复杂结构模板,应有专人指挥和切实的安全措施,并在下面标出工作区,严禁非操作人员进入作业区。工作前应事先检查所使用的工具是否牢固,扳手等工具应用绳链系挂在身上,工作时思想要集中,防止钉子扎脚和从空中滑落。遇六级以上大风时,应暂停室外的高处作业。有雨、霜时应先清扫施工现场,进行工作。

拆除模板一般应采用长撬杠,严禁操作人员站在正拆除的模板上。对于已拆除的模板、杆件、扣件等应及时运走或是妥善堆放,严防操作人员因扶空、踏空而坠落。在混凝土墙体、平板上有顶留洞时,应在模板拆除后,随时在墙洞上做好安全护栏,或将板的洞盖严。承重模板、梁板等现浇结构拆模时所需混凝土强度达到规范要求时方可拆模。在拆模过程中,如发现实际结构混凝土强度并未达到要求,应暂停拆模。经妥当处理,实际强度达到要求后,方可继续拆除。模板支撑体系在使用过程中,要做好监察和动态控制,对高大空间的支撑架在浇筑混凝土的全过程中随时泞意观察,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以杜绝安全事故发生,实现实全施工。

结 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