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行业趋势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能源行业趋势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能源行业趋势报告

新能源行业趋势报告范文1

关键词:民营资本;能源行业;发展路径

近几年来,在国家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基础设施、能源、公用事业等行业和领域政策的带动下,各地纷纷制定放宽民营资本投资领域的实施意见,宣告了一些尚处于“灰色”地带的投资领域的正式开放。但是,能源的各个行业一直都是资金、技术高度密集,公共资源和财富高度集中,国家意图高度体现的敏感。因此,民营资本进入能源行业面临更多的政策壁垒和技术难题。

一、民营资本进入能源行业的理论基础

能源是一个宽泛的范畴,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常规能源和新能源的分类成为全球的普遍共识。其中,常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生物能、水能等;新能源,如:核能、地热、海洋能、太阳能、沼气、风能等。无论是常规能源还是新能源,都具有自然垄断的性质,由于传统体制的原因,自然垄断被错误地理解成行政垄断,进而导致部门垄断的投资管理体制。长期以来都是由国有企业投资,但是国有企业产权的所有者缺位和非经济职能决定了国有企业的治理制度是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控制,这种控制削弱了企业运行的效率。国有企业的结构复杂,导致企业人的机会主义以及不作为现象发生得更为频繁。而以私有产权为基础的民营企业通过法人治理结构将所有者、董事会及高级经理人的权利进行有效的分配和制衡,能够提高资本的运营效率,保证资本的增值。

从垄断行业的特征来看,自然垄断产业具有投资需求量大、资产专用性强、沉淀成本大、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显著等特点,传统理论J为这样的产业需要由少数几家进行垄断经营才符合产业特征,但是垄断容易产生腐败,垄断企业会通过制定高价,损害消费者利益,甚至采取不正当竞争来排挤竞争者,导致市场的失灵。由于信息不对称和政策的滞后性,管制又不能很好解决这些问题,只有允许较多企业进入,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才能迫使垄断企业提高效率,但是众多企业竞争又会损失规模经济,进而陷入规模经济与竞争活力的两难冲突。要解决这一冲突,就必须综合考虑规模经济与市场竞争程度,要求二者都做出适当“让步”,以达到一个均衡状态。

从效率的角度来看,美、日、英等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表明,能源行业进行市场化改革,允许民营资本进入,加剧了行业的竞争程度,降低了产业的成本,促使价格不断下降,产品与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为能源产业民营化改革提供了实践经验。麦金森等人对18 个国家的61 个公司民营化前后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在民营经济进入之后,行业销售、利润和投资以及就业都有相应增长。而从民营资本的出路的角度来看,民营资本实现资本增值,势必要不断拓宽其投资领域。截止至2008年12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6.62万亿元,大量的民间资本投资冲动强烈,能源行业,尤其是新能源行业具有投资回报率高,风险大等特征,符合民营资本的逐利性强的特征,符合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同时,放宽民营资本进入能源行业能够有效规避资本向股市、楼市汇集,引发资产泡沫以及通货膨胀。

二、民营资本进入能源行业的现实问题

(一)传统体制障碍

长期以来,民营资本无法实质性融入垄断行业,已成为严重影响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障碍。2005年,国务院就下达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36条),明确提出“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和领域,在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石油行业和领域,加快进行改革,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一度被媒体和民间称为“开启民营资本飞天元年” 的这一指导意见却没有发挥很大的作用,且不说这36条本身的问题,国家对民营企业的发展更多地停留在“口号”形式上,暗地里对民营企业仍然心存“戒心”,甚至出台了自相矛盾的公共政策,比如《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的文件,明确七大行业将由国有经济控制,强调在电力、通信、石油等领域内国有经济绝对控股。很明显,面对这两个相互“打架”的红头文件,民营企业要想在垄断行业占有一席之地,仍然困难重重。《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不仅作为单独的一项提出,而且首次提出了改革过程中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渠道,明确由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负责,加快研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石油、铁路、电力、电信、市政公用设施等重要领域的相关政策,带动社会投资。各级政府也根据各地的发展水平制定了相关规定,如河北立法叫停能源行业垄断福利,山东、浙江等沿海省份允许民间资本进入能源等垄断行业。但是,由于我国能源价格机制改革尚且刚刚开始,我国的电价、油价一直是国家垄断,国有电力、能源企业长期得到政府的价格补偿,这种补偿机制极大地排斥民营资本的进入。同时,各级政府的相关规定只是一份笼统性的意见稿,缺乏明确的实施办法以及惩戒措施,导致民营资本在竞争中仍然处于劣势地位。

(二)民营企业自身的缺陷

虽然我国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获得强劲的发展。但是,大多数民营企业存在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管理粗放,没有形成现代企业制度,决策随意化,抗风险能力弱,人才短缺,企业家素质不高,短视现象普遍,技术积累和开发薄弱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民营企业参与能源开发过程中往往存在急于收回投资、尽快获利的投机意识,在经营理念和实际操作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负面效应,造成资源的破坏。以石油资源为例,这些年来,民营资本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石油产业的经营,但更多集中于中下游产业,即流通领域的批发、零售企业争取成品油油源,较少进入开采领域,这其中当然有民营资本规避投资风险的原因,同时更多是因为民营企业存在短视问题,即为获取短期利益,采取破坏性、掠夺性开采手段,严重损耗国家的石油资源储量,忽视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最大限度利用,给本来有限的石油资源造成更大的破坏和浪费,同时不注重环境的保护,忽视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新能源,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虽然新能源能够缓解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但是新能源生产背后引发新环境污染,比如生产太阳能板的多晶硅污染已经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因此,鼓励民营资本参与能源行业势必要加强政府的监管,无形中增加了社会成本。

(三)融资难问题

融资难一直是制约民营资本壮大的重要因素,国际金融风暴的冲击下,投融资矛盾尤其突出。民营资本全面进入能源行业,意味着中小民营企业也能进入这个行业分一杯羹,对于石油、天然气、电力等行业考虑到国家能源安全及规模经济,全面开放是不可能的。民营资本进入能源行业最广泛的领域还是新能源行业。但是,银行不原意贷款给规模不大、前景不明的中小企业,风险投资及私募基金对行业的熟悉程度不高,不了解技术成熟度等关键性问题,对投资新能源也抱着谨慎观望的态度,因此,融资难也是限制民营资本进入能源行业所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

三、民营资本进入能源行业的发展路径

(一)破除行政垄断,为民营资本的全面进入扫除体制障碍

能源行业一直存在着“半行政、半市场化”的体制特征,距完全竞争还很远,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就是要破除行政垄断,但是这个过程中就会触犯相当一部分的既得利益,因此改革阻力很大。按照美国经验,对于能源行业的管制应该去行政化,因樾姓化会由于信息垄断和权力过于集中而导致寻租行为和行败。其次,加强竞争的培育,竞争的培育要与市场秩序的规范和各项改革措施的制定和落实相结合,如果不制定更为详细的实施细则,民营资本进入能源行业只能流于形式。山东省在《关于促进和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意见》中明确规定:每年确定的省级重点项目中,民间投资项目要不少于40%;市级重点项目中,民间投资项目不少于50%。类似这样的规定是对民营资本的极大扶持,各级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应该保证政策的可操作性和持续性,尽量做到具体化。其次,长期以来的政府直接定价或监管,导致成品油、天然气和电力之间的价格差别并不是由从生产到消费的成本和能源品质本身所决定,而是决定于政府与不同能源行业和不同用能终端之间的博弈,各种能源之间存在比价不合理问题。因此,推动能源定价的市场化改革成为民营资本进入能源行业的核心,政府应转变角色,不能直接定价,只能进行价格监管。

(二)民企与政府双管齐下,解决资源破坏与污染问题

民营企业在参与能源开发与经营过程中,应树立长期发展的战略思维,不仅重视生产效率与效益,又要重视发展环境的保护,做到统筹兼顾、持续发展。已提交至国务院法制办进行审批的《能源法》规定在能源领域建立准入制度,因此,对民营资本参与能源行业应设定明确的门槛,在经济实力、技术水平和装备能力等进行严格限制,严格审查。对于一些污染性严重的项目,应实行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企业必须对污染物进行预先无害化处理,达到排放标准才能排放。对于企业新上马项目环评先行,必须在立项前向当地环保局提供生产工艺,做评估报告。无论是什么企业,只要生产就必须清洁生产,保护环境。决不能因为是国家鼓励新能源产业发展和民营资本的参与就忽视对环境的投入,任何企业都必须按照环境保护法行事。

(三)发展多元化的融资形式,破解融资瓶颈

能源行业的特征决定了其进入壁垒高,绝大多数民营企业的经济实力难以承受石油、天然气以及电力开发的前期投入和高额成本,而新能源未来市场的不确定性强化了银行的“惜贷”。民营资本进入能源行业需要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尤其是新能源,作为民营资本全面进入的领域,在推动民营资本进入方面,应发展多元化的融资方式,除了争取银行贷款外,还应通过私募或风投基金、政府投资、协会支持等来获取资金支持。银行、风险投资及私募基金对民营能源企业的投资主要考察技术含量、企业规模、市场需求和上市前景,说明民营资本进入能源行业的关键问题也是技术问题和市场问题,企业应加强与投资机构的沟通,通过翔实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来获取银行的信赖。吸引政府对民营企业的投资,“尚德模式”的成功揭示了政府投资成为民营资本参与能源行业破解融资难问题的重要途径。因此,政府应转变职能,加快政府风险投资模式的制度化进程。行业协会在解决融资难方面也将发挥重要作用,可以创造新的融资渠道,比如建立新能源行业的投资资金。

目前,我国民营资本在能源行业创富,主要集中在煤炭行业和石油行业,而长远来看,新能源行业的创富机会更大。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民营资本全面参与能源行业不仅是个趋势,也将成为事实。可以想象,只要政府不断破除行政垄断,加强监管以及对民营资本的一贯性支持,民营企业凭借着机制等优势,将在能源行业大有作为。

参考文献:

[1]马祥民.对民营企业进入石油开采领域的分析与思考[J].山东社会科学,2008(4):92-94.

[2]徐英华.我国民营石油企业发展的契机、难点及对策建议[J].未来与发展,2008(12):32-35.

新能源行业趋势报告范文2

关键词:低碳经济;能源企业;企业投资;影响因素

1 低碳经济对能源企业投资的基本要求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进入人们的视野,它在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在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创新以及经济转型、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等方式,做到了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使一直以来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之间的矛盾得到了缓和,成为了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共存的纽带。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低碳经济对能源企业也有了一些基本要求,首先它要求能源企业本身要绿色经营,将环保纳入企业的生产成本之中,在企业内部要实行节能减排,对外要给社会提供清洁高效能源。节能减排方面,能源企业主要是进行能源的循环再利用,减少企业内部的用电、用水量,从各方面做起,更重要的是要停止高污染、高排放生产装置的使用,从根本上做到低碳环保,同时要加强员工低碳理念的培养,让低碳理念进入到每个人的心里,当所有人都注重低碳环保时,那整个的企业自然而然也就进入到了低碳环境当中。在提供高效清洁能源方面,所谓开源节流,节流固然重要,可是开源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所以企业要探索新能源和加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加大天然气以及一些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同时通过在技术上的改革创新,提高以往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双管齐下尽可能多的给社会提供清洁高效的能源。总而言之,在低碳经济要求下,能源企业要做到将低碳能源的发展理念贯彻到生活中去,在日常生活中执行低碳原则,从根本上解决高能源利用的问题。

2 低碳经济下能源企业投资需要考虑的几个影响因素

通过对前人研究的总结以及调查咨询从事相关研究多年有着丰富的经验知识的相关专家,我们找出了影响能源企业投资的几个因素,下面做简单的介绍。

2.1 低碳经济背景因素

低碳经济本身就牵扯到很多方面,比如低碳政策、低碳金融、低碳技术及创新等,首先低碳政策是能源企业投资的规范性标准,在这个标准的规范下,能源企业投资的一切项目都必须符合低碳政策的法律法规,不可与国家的低碳政策相抵触,否则可能就会受法律和道德的双重谴责,项目肯定也就无法顺利实施,所以这个因素是必不可少的,能源企业在投资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其次低碳金融是一种金融活动,它是将碳排放作为一种金融产品进行交易,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为能源企业投资筹集资金、分散风险,还可以对能源企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起到一个监督作用,这样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活动,自然也要列入投资者们的考虑因素之中。最后低碳经济的技术及创新,它是能源企业实现低碳转型的关键因素,拥有过硬的技术才会使投资者们放心大胆的在低碳经济方面进行投资。

2.2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的影响也是不可小觑的,首先自然环境作为大背景,它要求能源企业投资时要和环境协调发展,在融洽的气氛下,再由它的金融环境决定企业获得资金的渠道是否畅通,能源企业在投资时吸引外资的能力是否较强,退出机制是否完善,在自然环境和金融环境双重保护下,从客观因素上避免投资问题的出现。

2.3 企业自身因素

一个企业投资项目的成功与失败,企业本身的因素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优秀的企业家正确迅速的判断投资机会,然后再结合企业的人力资本、技术、企业的组织结构和资本结构等各个方面,在投资的规模和承担相应风险能力方面都要做好,这些都是关乎到投资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2.4 国家政策因素

能源企业想要在低碳方面进行投资,肯定要考虑国家在这个方面的一些相关政策,能源投资政策就是政府对能源企业投资的一种扶持,能源企业要在政策要求下,充分利用政策扶持节约成本,取得更高的利益;低碳优惠政策则是对于那些实现低碳减排措施的企业予以一定的补贴和优惠,使能源企业有动力去实现低碳经济的投资。

2.5 能源行业因素

能源行业的整个市场决定了能源企业在投资项目、以及项目规模、投资效益等方面的考虑,在高程度化的能源市场化下,垄断程度较低,这样才有利于能源市场的竞争,才可促进能源项目投资的多元化,实现低碳经济给能源行业的历史性变革,同时能源市场的环境也决定了能源企业投资的资源量,良好的市场环境才可以推动能源企业加大投资。

3 低碳经济对能源企业投资的相关解决办法

低碳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模式进入人们的视野,它在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理念的指导下,通过在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创新以及经济转型、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等方式,做到了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使一直以来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之间的矛盾得到了缓和,成为了实现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共存的纽带。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低碳经济对能源企业也有了一些基本要求,首先它要求能源企业本身要绿色经营,将环保纳入企业的生产成本之中,在企业内部要实行节能减排,对外要给社会提供清洁高效能源。节能减排方面,能源企业主要是进行能源的循环再利用,减少企业内部的用电、用水量,从各方面做起,更重要的是要停止高污染、高排放生产装置的使用,从根本上做到低碳环保,同时要加强员工低碳理念的培养,让低碳理念进入到每个人的心里,当所有人都注重低碳环保时,那整个的企业自然而然也就进入到了低碳环境当中。在提供高效清洁能源方面,所谓开源节流,节流固然重要,可是开源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所以企业要探索新能源和加强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加大天然气以及一些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同时通过在技术上的改革创新,提高以往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双管齐下尽可能多的给社会提供清洁高效的能源。总而言之,在低碳经济要求下,能源企业要做到将低碳能源的发展理念贯彻到生活中去,在日常生活中执行低碳原则,从根本上解决高能源利用的问题。

4 结论

总之,低碳经济的时代已经到来,在它的影响下,能源企业的投资也应在新的方面进行考虑,通过考虑低碳因素、环境因素、政策因素、企业自身因素、和能源行业因素等做出正确的投资,给社会和企业本身带来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薛睿.论国有大中型能源企业的低碳发展转型[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年05期.

[2]杨继贤,何迎庆,张秀云,张冰.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能源发展趋势及煤炭企业对策[J].中国矿业,2010年08期.

新能源行业趋势报告范文3

“也许不久后,当你家的隔音处理措施不到位,家人被噪音烦扰的时候,只要打一个电话,噪音治理工程师就会帮你解决这个问题。”

这就是记者采访的一家以噪音治理为主业的公司。据悉,虽然在A股市场上,还没有专门以噪音治理为主业的上市公司,但部分PE已经捷足先登,潜伏这类公司,而且上述企业很有可能很快成为国内资本市场的首只噪音治理股。

实际上,水、气、垃、声这几个常被业内人士挂在嘴边的字眼,正在成为PE们的新投资热点。据清科研究中心不久前的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中国清洁技术领域共披露VC/PE投资26起,投资金额为2.94亿美元,不仅同比大幅萎缩,而且投资案例数不到2007-2011年任何一年的一半。今年上半年,光伏、风能设备等出口较为集中的新能源行业的风险投资案例数占比正呈现下降趋势,而环保行业的占比则呈现上升趋势,其中比较值得关注的领域包括:工业除尘、工业三废处理等工业环境治理领域等。

清科数据报告分析, 今年上半年的下滑趋势主要源自VC/P行业大环境,但是中国清洁技术行业自身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也不容忽视,这些因素正在促使行业投资热点发生转化。

新能源行业内生动力不足

上述PE曾经与几家同行一同考察一家风机企业。经过细致的交流,一家投资人当即表示他很看好这家公司,原因之一是该公司的现金流很强。但熟悉风机行业的人都知道,风机企业的很多零部件都是国外进口,通常他们需要先支付不低于70%的定金,而在国内卖给发电企业时,又只能先收回30%左右的销售款,回款不仅慢,而且还经常要跨年。

“根据此,我就知道,这家企业的现金流不可能很强,除非是做假账。”该PE告诉记者,这几年,他们对于清洁技术企业投资很慎重,那些主要依赖进口、依靠海外市场的企业,基本不投。他以产业最成熟的太阳能行业为例,太阳能电池和组建环节已经产生了10多家上市公司,对新进入者而言,已经没有任何机会而言。梳理剩下的产业链,包括玻璃、逆变器等滚及按环节,按照每个关键环节有三家龙头计算,中国整个光伏产业掘地三尺也不会超过30家可投资公司。“除非遇到颠覆性的技术出现,中国太阳能行业已经没有可投的了。”

可见,炙手可热的新能源现阶段主要依靠海外市场,本土市场尚未深入挖掘。以光伏产业为例,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电池生产国,产品主要出口欧美地区。2011年底,美国对中国晶硅光伏电池发起“双反”(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调查,并于2012年5月初步裁定中国涉案企业适用31.14%—249.96%不等的临时反倾销税率。海外市场的贸易摩擦,使得企业发展面临被动形势。

2011年,一个地方政府曾经给上述PE推荐一家新能源企业,称公司正在进行不少于1个亿的融资。尽管经过巧妙设计,但他们经过调研发现公司第一轮融资的投资方正是地方政府自己。可见,此时的地方政府希望通过这样的包装获得更高的外部投资。而项目本身,则往往是一些并不靠谱的创业者拿了一些研究机构的报告做成商业计划书,找到地方政府要价而已。

事实上,这种情况在中国地方政府已经屡见不鲜。只要是新能源,就很容易得到政府支持,随即得到免费土地,建设高楼,实际上大多数公司并不一定具有竞争力。甚至还有二三线城市地方政府,不仅提供免费土地,还以政府信用担保为其提供建厂和运营资金,“2010年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出炉后,把地方经济贴上绿色标签,节能减排仿佛成了另一个衡量政绩的GDP式标尺。”

他告诉记者,目前清洁技术有很多细分行业,如太阳能、风能等行业形态,商业模式差别很大,但其中有两个很关键的因素:首先是政府的政策支持,这些行业的市场化程度相对比较低,比如太阳能基本上靠税收补贴,风能行业因为发电而跟政府比较相关,也是一个非市场化的一个产业。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最大的风险因素是政府的政策性是否能持续。除了政府的因素之外,这个行业还有相当高的技术门槛,这也是PE在评估项目时非常注重的一个因素。

可见,市场化程度低,同时对政策依赖度又很高,使得很多清洁技术细分领域尚不能形成市场化的发展格局,主要原因既包括产品处于市场初期、服务成本高企,也包括为产品和服务买单对象的不明确等,因此产业发展高度依赖政策扶持,行业内生力量尚显不足。

“清洁技术并非一个一夜之间就能繁荣起来的行业,甚至这些行业都不是有钱就能做出来的。”而目前在国内浮夸之风盛行,更使得PE们踟蹰不前。

该PE告诉记者,在国内,仿佛一夜之间就成长起来,获得大规模投资的公司比比皆是。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悖论:清洁技术是一个慢产业,但又因为其光环吸引了无数的快钱进入,便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种结果:人为地给这个产业加速,技术夸张、资产造假、包装过度等接踵而来。从热炒的锂矿、电动车、智能电网、LED,到处都是热气腾腾,泡沫翻滚。

而据记者了解,清洁技术产业与其他行业完全不同,一是因为这个行业是一个资金和技术双密集的行业,不仅前期需要高额的研发费用,中期还需要大规模扩产以及降低成本,这都意味着大资金投入,而且从研发到产业化的过程漫长,还难以预料最终是否会爆发性增长。

比如参与投资钒电池生产商普能集团的另一PE就表示,普能由于技术领先,前后获得了多家风险投资的注资,“如果你要投储能,或者赌钒电池路线,就只有普能等一两家,没有别的选择。”虽然普能技术很好,但投资者对它的担心之处在于,“烧钱烧太快了,这就好比击鼓传花,越投越多,但我们担心最后传到我们手里走不动了,就砸了。”

一家外资PE告诉记者,在他看来,中国的清洁技术市场并不缺钱,缺乏的是“科技的商业化”,而现在市场上人们热衷的却是“商业的资本化”。

新能源行业趋势报告范文4

关键词:方山公司;SWOT分析;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3-32 -02

一、引言

方山公司的母公司是一家拥有过程控制、工业自动化等业务的多元化全球制造商。中国是其在全球业务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自2002 年来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

方山公司成立于2007年,主要产品为科里奥利质量流量计、涡街流量计和电磁流量计,年生产规模可达到2亿美元。秉承立足亚洲,服务亚洲的理念,不断引入北美地区的先进产品线,在南京建立世界级的生产基地,充分利用本地化资源,按照全球统一标准生产高质量的产品,并且同时缩短物流时间和成本。

从全球经济发展角度来看,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最新发表的报告显示,2014年全球经济增长步伐存在明显的国别差异,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的结构调整仍然没有结束,拖累着全球增长。2014年全球经济增长幅度为2.6%,略高于2013年2.5%的增长,预计2015年和2016年世界经济将分别增长3.1%和3.3%。中国经济增长可能略有放缓,预计增幅为7%。

过去,方山公司依托较为稳健的中国市场,业绩一直有较快速的增长。但是,今年以来,面对国际国内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保增长成为一个难题。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如何才能扬长避短找到最适合自身的发展战略,本文试图运用SWOT方法分析公司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机会和威胁,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

二、SWOT分析简介

所谓SWOT,即优势(St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SWOT分析是指,根据企业的内部优势和劣势以及外部机会和威胁,系统性地分析和评价各种影响因素,得到最佳发展战略的方法。SWOT分析被广泛用于企业战略决策过程中,是战略管理最重要的分析工具之一,简单而有效。

三、内部优势和劣势分析

(一)内部优势

产品质量好,市场份额优势明显。方山公司生产的流量计都具有很高的精度和很好的重复性,用户普遍反应经久耐用,故障率较低。方山公司在化工、石油和天然气、炼油、纸浆和造纸、电力、水和废水处理、矿业和冶金、食品和饮料、生命科学等行业的市场份额保持领先地位。

技术力量雄厚,研发能力较强。方山公司将优异的产品和技术与行业特定的工程、咨询、项目管理和维护服务相结合。技术研发中心总投资超过3500万美金,包括传感器和电子部件设计,多流体应用测试设备,环境测试和分析,以及科里奥利流量和密度仪表、涡街和电磁流量计的建模能力,大大增强方山公司在中国和亚太地区的整体影响力。目前已具备全方面独立的产品设计研发能力。

财务稳健,资金充足。方山公司的母公司连续50年红利增长,长期排名《财富》美国500强和全球500强企业行列。方山公司依托母公司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可以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

(二)内部劣势

管理层次多,效率提高困难。方山公司的母公司是一家多元化全球制造商,包括过程管理、工业自动化、网络能源、环境优化技术、商住解决方案等业务单元。隶属于过程管理旗下的方山公司,重要决策需要层层审批至总公司高层,大幅度改善决策效率比较困难。

库存管理能力较弱,周转率较低。由于产品需求预测准确性不高,客户指定交货期频繁变更,同时为了使生产负荷平稳,实现预算均衡,成品和零部件库存波动较大,周转率难以保持在最佳状态。

产品成本高,价格竞争力较弱。为了维持技术领先地位,保证产品的高质量,方山公司在研发、原材料采购和生产环节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造成产品价格明显高于市场其他同类产品,价格上基本没有竞争优势。

四、外部机会和威胁分析

(一)外部机会

节能环保和新能源行业需求旺盛。伴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各国纷纷出台新的能源发展战略。化石能源的高效清洁利用,以及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将成为重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产业。

金融政策宽松,政府保增长促投资。面对经济持续下行的压力,今年政府及时出台了稳增长的政策组合,一些宏观经济指标在5月份有所好转,呈现趋稳的迹象,预计基本能够实现全年7%左右的预期增长目标。

传统行业技改对先进设备需求增加。国内部分传统行业出现的低端产品产能过剩,对转型升级形成了倒逼机制,行业优胜劣汰分化趋势明显。对老旧工业设施的技术改造将产生大量的对先进工业设备的购买需求。

(二)外部威胁

世界经济形势不明朗,国内经济增长乏力。从全球经济发展角度来看,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最新发表的《2015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显示,2014年全球经济增长步伐存在明显的国别差异,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的结构调整仍然没有结束,拖累着全球增长。2014年全球经济增长幅度为2.6%,略高于2013年2.5%的增长,预计2015年和2016年世界经济将分别增长3.1%和3.3%。中国经济增长可能略有放缓,预计增幅为7%。报告认为,包括地缘政治冲突在内的不确定和危险因素将会阻碍明后年全球经济增长。

竞争对手低价争夺市场份额。国内外竞争对手为了争夺更大的市场份额,以低价为手段吸引顾客,甚至不惜牺牲合理的利润。

国内厂家善于模仿,不断缩小技术差距。随着流量计在工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其生产技术日趋成熟,国内一些厂家已经有能力设计和生产与市场上的热销产品相似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五、战略分析

(一)SO战略

在维持现有市场份额的基础上,争取获得更多的传统行业技改订单,同时利用自身在市场的良好口碑和号召力,以雄厚的资金实力作为支撑,积极开发和推广适用于节能环保和新能源行业的高科技产品,助力可持续发展战略。

(二)ST战略

依靠稳健的财务度过全球经济低迷期,同时保持关键技术领先以使自身在产品和服务上区别于其他竞争对手(差异化竞争)。

(三)WO战略

以节能环保和新能源行业发展为契机,重新梳理和优化从市场调研,产品研发到生产的全过程,寻找维持最佳库存,降低成本的可行方案。同时,尝试理顺与母公司的业务关系,提高管理效率,为经济复苏后的快速发展做好准备。

(四)WT战略

彻底研究和分析现有产品组合的合理性,加强和增产能够产生差异化的高附加值产品,减产或停产低附加值且易于造成库存管理困难的产品。控制公司扩建项目的数量和投资规模,密切关注全球经济走势,择机而动。

六、结论

通过运用SWOT方法分析方山公司的内部优势和劣势,外部机会和威胁,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战略。方山公司在市场地位、技术实力和财务状况上有着明显的优势,因此建议侧重于SO战略,把握现有市场份额,开发传统行业技改客户,同时研发新产品用于节能环保和新能源行业,不断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以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希望这一战略能够帮助方山公司在不断变化的竞争环境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参考文献:

[1]吴蓓蕾.Hettich公司发展战略SWOT模型的AHP分析[J].生产力研究,2014,(11).

[2]孙振强.SWOT分析法在企业发展战略研究中的应用[J].包钢科技,2006,32(4).

[3]李艳. 大连高端装备制造业的SWOT分析[J].经济视角,2012,(09).

[4]毛红侠.海湾公司发展战略的SWOT分析[J].才智,2011,(35).

[5]赵刚.基于SWOT分析的山东港湾公司发展战略[J].水运工程,2006,(03).

新能源行业趋势报告范文5

新能源并非“锦上添花”

从全球来看,发展可再生能源已在世界范围内达成共识,从2004年开始陆续召开的一些国际重要会议表明,全球对可再生能源都达到了一致的重视。如今,可再生能源是应对能源问题和环境的必由之路,新能源作为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引领下一轮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2011年,美国中国风电设备进行排查,并对太阳能出口电池进行双反调查,且税率非常高,对中国整个光伏产业有产生了巨大影响。实际上,中国风电产品出口美国的量很小,而光伏90%以上都出口国外,美国只占其中的20%,另外80%则出口到欧洲。究其原因,是要夺回新能源产业的制高点。

世界各国对新能源的重视已致如此,然而,在一些传统能源行业中,还有人习惯性地认为风电、太阳能发电不过是“锦上添花”,“花”无法成为“锦”,倘若不改变这样的旧思维,可再生能源发展的诸多障碍就无法解除。目前,我国能源消耗中,煤炭依然占据了很大的比例,而且我国是煤炭消耗量最大的国家,为环境和资源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未来可再生能源到底能否担当重任,在近年来日渐浩大的呼声中可再生能源的战略地位是补充能源还是替代能源未有明确定论,但一些国家的作法已经清晰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瑞典对新能源行业规划目标为,到2020年时,新能源占整体能源的50%;丹麦2020年50%的电力将来自可再生能源;欧洲几个国家已经明确表示,到2050年,实现全部能源来自非化石燃料,即来自可再生能源。

所以,可再生能源成为未来主流能源的趋势已势不可当。

核心技术国产化是主要任务

中国已在哥本哈根会议上庄严承诺,到2020年,非化石燃料占一次能源比重达到15%。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自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后,核能不断遭受质疑,如果核能发展受到制约,在实现15%目标的过程中,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则要承担更多的任务。

来看这样一组数据:2011年全球去年全球新增风机4千多万千瓦,投资达到750亿美元,产值达到520亿欧元,解决了67万人的就业问题。从1996年开始,一直到2011年,全球风机装机的平均年增长率,不论是新增还是累计都接近30%。尤其是亚洲国家新兴市场装机迅猛增长,其中中国占了全球累计装机量的30%,中国2011年新增风机1763万千瓦,几乎占了全球新增装机的近一半。

在国内,主要的装机地点分布在内蒙、新疆、河北等风资源丰富的地区:而现在,如贵州、云南等曾被认为空气密度低、不具备风能开发价值的高原地区,也开始安装了高原风机。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湖南、湖北等内陆低风速地区也已具备开发条件。中国的风电开发商,包括大唐、华能等在内的五大电力集团的装机容量已名列全球前15强。

风机技术来源于欧洲,欧洲的资源环境在某种程度不如中国复杂由于中国环境跨度大,低温、盐雾、高海拔、低风速等情况迫使国内在引进消化和吸收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创新。如低风速机型,4-5年前欧洲的1.5兆瓦机型,其最大风能叶片的直径只有77米,即能满足要求。而对于低风速地区来说,就需要增加风能直径,当然相应的研发难度也会呈几何增加。目前我国1.5兆瓦风能直径达到93米,满足了低风速地区的条件,产业链也基本形成,从叶片、齿轮箱、插电机到轴承控制系统都已基本上实现了国产化。

海上风电正理性发展

海上风能资源丰富,自然就成为风电发展的一大重点,同时对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国对海上风电的研究已经开始起步。第一个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厂在2011年建成并网发电,现在运行情况非常好。5兆瓦、10兆瓦的机型正在进行研究,已经进了小批量生产。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崛起,包括技术性能与国际接轨,尤其是成本优势使得风电产业的出口形势乐观。

中国海上风电在正在理性发展:一方面,从2001年开始建立海上风电厂到现在。每年增长率超过50%;另一个方面,全球风机装机功率直线上升,6年前中国还只能生产600千瓦的风电机组,且百千瓦机组为主流机型,如今1.5兆瓦已经接近顶级,6兆瓦也慢慢成为主要的市场使用机型,且开发成本也已直线下降。据预测,2020年,全球风机装机量将达到4亿千瓦的规模。

截止2020年,中国风电领域将投资将达到1400亿美元。据预测,中国将于2014年接替欧洲成为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投资市场,年投资额达到500亿美元。风电并网需产业链协调解决

在以风电行业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也要看到,虽然国内风电发展的速度快,但相对发展空间也有很大我国风电装机量为6千多万千瓦,居世界第一,但实际仅占我国总装机容量的6%,总发电量仅占3%。近年来,风电行业政策上的紧缩让产业的增长逐渐放缓,但是政府对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战略和支持态度并未改变,而且审批项目的进度也在加快。可再生能源协会与发改委能源所、国际能源署进行了中国风电发展路线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到2020年、2030年、2050年,中国风电装机量分别可以达到2亿、4亿和10亿的规模,总发电量将占全国总电量的17%,将成为五大电源之一,成为有效的替代能源。

因此,可再生能源未来的发展具有极大发展空间,为保证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就需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解决一系列技术、市场和模式的瓶颈。如风电并网,项目开工受阻、不合理标准等。但其中最重要的问题要数风电并网难题。

风电并网是关乎风电发电的基础性问题。根据中国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的报告,风电厂所发电力的利用率不足50%。截止到2010年,国家电网已投入418亿元来支持风电并网发电。据统计,年接入电网的风电只占到中国生产的总电量的3.2%,尽管风电装机容量占到4.4%。在一些多风地区如东北,风电占到总电量的12%,但并网仍是阻碍清洁能源发挥更大作用的问题。仅在辽宁省,去年就有76万千瓦的风电被浪费掉,原因就是风电并网系统落后于风电装机容量。

新能源行业趋势报告范文6

关键词 亚洲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经验模态分解:能源政策:预测

中图分类号 F2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2-2104(2009)02-0007-06

美国次贷市场的过分膨胀和高风险金融创新引发了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投资者对全面信贷危机的担忧,造成股市和信贷市场剧烈波动,并迅速蔓延殃及许多国家。由于美国经济放缓和全球信贷紧缩,我国做为美国最大的出口国不可避免受到了冲击。能源作为工业的血液,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在这种外部经济环境下,能源生产会受到多大程度和多长时间的影响、未来能源生产将走向何处,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

为了应对这场复杂的金融危机,我国政府出台至2010年底约投资4万亿元以进一步扩大内需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能源局将拨付超2 000亿元建设能源基础设施项目,增加清洁能源比重,调整能源结构,填补西南地区无炼油厂的空白。本文基于经验模态分解法,对能源生产总量增长率进行因素分解和提取,着重分析能源政策和金融危机对能源生产发展演进特征的影响,研究政策出台的实际效益是否能对冲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引导能源生产继续稳定发展。

1 我国能源生产演进态势测算方法选择及其特征分析

为了研究次贷危机影响下,我国能源生产态势,本文从能源生产总量增长率态势演进特征入手,提取演进特征的影响因素。

1.1能源生产演进态势测算方法选择

关于能源方面的研究涉及许多方面,Jia HaiYuan通过协整分析,证明了我国经济发展严重依赖于投资和能源使用水平,并指出总体能源消费和GDP之间存在双边因果关系;Xun Zhang用经验模态分析法,提出影响原油价格的3种因素分别为日常供求不平衡或其他市场活动导致的短期波动,显著性事件的震荡和长期趋势。Alloer Unler经过对算法的优劣比较,提出粒子群优化技术能有效降低预测误差,并对土耳其2025年的能源供求进行了预测;Murray G.Patterson总结了传统意义上能源效率的内涵,从热力学、物力热力学、经济热力学、经济学的角度对能源效率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并对能源效率的计量方法进行了总结。《中国能源战略研究总报告》根据煤炭的资源条件开采技术和供需关系,采用系统动态模型,考虑储量、需求、投资环境和运输等因素,对煤炭生产进行动态模拟预测。《世界能源展望2007》根据经济增长、人口、能源价格和技术设想的变化,分参考情景、可选择政策情景、高经济增长情景对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的供求进行了长期预测。

文献[4]中提出经验模态分解可用于分析非平稳数据,进行特征的提取,对提取的因素可根据数据本身的含义给予合理的解释,其中显著性事件震荡效应分析和长期趋势预测,和本文研究内容不谋而合。因此,本文选择经验模态分解对能源生产总量增长率进行演进特征因素提取,并在此基础上对金融危机背景下能源生产态势进行预测,这在以往理论研究中仍属空白。

经验模态分解(EMD)是Hilbert-Huang变换中的一种信号分解方法,经过这种信号自适应的分解方法处理后,原始数据(Signals)即可由本征模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分量及一个均值或趋势项(res)组成:

目前EMD分解在交通、医学、电力等许多领域都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1.2能源生产总量增长率特征分析

1982年“十二大”确定了“能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的重大方针,有力推动了能源事业的发展,1986年国务院颁布《节约能源管理暂行条例》和《中国技术政策・能源》蓝皮书,要求把节约能源作为在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挖潜、革新、改造的重点来抓,自此我国能源生产才走上稳定发展的道路,本文选取了1986―2007年能源生产总量增长率数据进行END分解,所得分解结果见图1。

2 我国能源演进特征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机理分析

从图1中可以看出,能源生产总量增长率数据通过EMD分解后,得本征模函数IMF1,IMF2和趋势RES,下面将对每一项的演进特征所对应的现实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进行详细分析。

2.1金融危机和能源政策对IMF1特征的作用机理分析

(1)金融危机。20世纪90年代一系列金融危机由于投机攻击的力量,突然间爆发,并通过贸易、国际资本流动和信心的感染等渠道在不同领域、不同地理空间快速传导和扩散,产生极强的破坏力。由于我国1992年才实行改革开放政策,1982年、1983年和1992年的金融危机都未能殃及中国。亚洲金融危机开始于1997年7月泰铢贬值,同年迅速引发新加坡元、台币、韩元的贬值和一大批日本银行和证券公司的破产,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我国政府坚持严格资本管理和人民币不贬值,最大限度地抵御了外部冲击,虽然如此,还是出现国内需求不足、就业压力大、外贸出口困难等问题,能源行业也受到一定影响,能源生产作为能源行业的重要供给,当能源消费、能源价格、生产成本、能源运输等方面都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时,不可避免地卷入其中。

从图2中可以看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已下行2年的IMF1进一步下滑,并出现了负增长,1998年危机席卷了印度尼西亚、俄罗斯,最终演化成全球金融危机,这一年IMF1跌至近10年的最低点,其恢复也经历了漫长的时间,2000年才基本恢复至危机发生时的水平,2003年开始才进入全新的高速发展时期。危机的发生进一步恶化了能源生产态势,对于我国能源生产发展产生了“雪上加霜”的影响。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是否会加剧原本已经下滑的能源生产总量增长率趋势,对能源生产的影响将持续多久,取决于美国次贷危机的破坏力和持续时间,当然也要看我国自身能源政策的调控。

(2)我国能源政策对能源生产发展演进的影响。能源政策对我国能源生产的导向作用,在很多文献中都有论述,文献[15]提出征收资源税有利于减少国有垄断石油企业的垄断租金及因垄断获得的超额利润,使企业自觉改进

低效生产,提高稀缺油气资源的开采效率。文献[16]指出对于节能环保,清洁技术的发展,政府起着很重要的影响作用,国家有政策规定,有节能减排的目标,企业就会依照政府建议的模式进行。

从图3中可以看出,能源生产发展的态势受我国能源政策引导,在每一次IMF1转折点,我国都有相应的影响能源生产的政策出台。

转折l:1992年建成大秦线,是雁北等地煤炭外运的重要通道,年运量可达1亿t,对西煤东送,煤炭外运具有重要作用,1993年底国务院做出“三年放开煤价,三年抽回亏损补贴,把煤炭企业推向市场”的重大决策,将能源领域推向了市场。在这些政策的鼓励下,能源生产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转折2:为了保持能源与国民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从1996年开始我国能源行业的发展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并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转折3:1998至1999年全国实施关闭破产65个煤炭项目,核定生产能力4 000万t左右,1998年,我国能源生产降至近几年的最低点。转折4:实施继续扩大开放并加快西部开发的能源政策,我国能源生产增长率节节攀升,能源生产总量逐年递增,2005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升至187 341万t标准煤,是2000年的1.45倍。转折5:我们把节能降耗作为工作重点时,能源生产又开始了缓慢下降。

2008年,国家投资超2 000亿元进行能源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并在未来5年进行资源开发性西部干线铁路建设,政策的出台是否能使我国的能源生产发展迅速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取决于这些政策的执行程度。

综上所述,IMF1中所表现的1993至1994年的小幅调整,1996年急速下滑,2001年的平稳增加,至2005年后缓慢下降的特征,揭示了我国能源政策和金融危机对能源生产总量增长率态势的影响。

2.2经济周期对IMF2特征的作用机理分析

经济周期是推动创造性毁灭和经济增长以及复兴的关键力量。关于中国经济的周期波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刘树成的研究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已经开始。他的分析结果显示,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经济走势总的特点就是“峰位”降低,“谷位”上升,波幅缩小。

从图4中可看出,IMF2和GDP增长率有基本一致的周期变化,在90年代以前我国经济发展不平稳,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后,1993年进入发展的高峰,到1997年之后增速减缓,2000年之后开始复苏,但是增加的水平不及1993年,2007年发展的速度开始减慢,这也与文献[19]中我国经济走势特征一致。

经济周期的动态变化和其中的人口统计学趋势,引发了革新、新技术的推广、GDP增长、通货膨胀、股市繁荣和下跌、贷款、投资和买卖房产。能源生产作为经济活动中的一份子,势必受经济周期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遵循市场经济运行秩序,能源生产态势变化基本保持了和经济周期一致的脚步,从图5中可以看出,能源生产总量增长率和经济周期变化有同样的趋势,经济低迷时,能源生产总量水平低,经济快速发展时,能源生产总量增长率也呈现较快的势头,2008年是否是本轮经济周期的拐点,目前一致看法是,中国经济在2008年GDP增长有可能放缓,但是放缓不等于说就是“拐点”,也可能属于高位调整。克服经济周期带来的影响,对于能源生产稳定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3能源生产发展自身规律对RES特征的作用机理分析

国务院能源办副主任徐锭明在《新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政策解读及新能源机构战略定位》的主题演讲上指出,能源发展转换的规律是从高碳到低碳,最后走向无碳。能源开发利用的规律是从低效到高效,煤碳发电效率从30%到40%,天然气发电效率从55%到58%,从不清洁到清洁,从不集中到集中,从不可持续到可持续的发展过程。根据这样的规律,我国政府为了解决能源资源不足问题和能源供需矛盾,在充分考虑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和承受能力的基础上,从1986年至今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控制高耗能产业盲目扩张。伴随着我国能源生产效率和利用效率的提高,能源技术进步,节能降耗政策出台以及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后庞大的能源生产总量基数,虽然能源生产总量仍呈现平缓增长态势,但能源生产总量增长率自身呈现非常缓慢的下降规律。

3 次贷危机与政策出台对我国能源生产影响态势预测

至2008年8月,我国的能源生产增长率与2006年和2007年同期相比并未出现异常变化,说明到2008年8月次贷危机对我国能源生产总量的影响还未显现,但是根据世界银行2008年11月的《中国经济季报》(以下简称为《季报》)中指出,2008年秋季开始,我国财政收入增长放缓,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次贷危机给我国的能源生产总量带来的影响与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是否一致,能源生产总量增长率是否会在危机中跌到谷底,危机结束后何时恢复至危机前的水平,并需要几年的时间才能重新稳定发展。

依照EMD分解结果的分析,这些问题的回答将取决于美国次贷危机的破坏力和持续时间,我国自身能源政策的调控作用,经济周期和能源生产总量增长率自身发展趋势的影响。本文的研究重点是从危机和能源政策层面,分析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下我国能源生产态势,以1997年和200"1年能源生产总量增长率演进特征进行对比,可得到以下结论:

(1)两次金融危机发生前,能源生产趋势基本一致,但2007年的整体发展要好于1997年,减缓的幅度也低于1997年。

(2)两次危机发生时,国家出台能源政策的关注点不同。1998年我国能源政策主要关注点在治理国内的非法矿藏开采,国有能源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比1997年有所下降。而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以后,我国经济遭受冲击日益显现,中国宏观调控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将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在今后两年多时间内安排4万亿元资金强力启动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能源局也做出积极响应,加大能源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这项能源政策的出台对能源生产发展有促进的作用。

(3)能源政策对能源生产发展态势的影响具有长期效应。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刘伟教授根据他的研究数据指出,宏观政策显效有时间的延误性,有些短期政策出台后7个月能见效,有的政策则要用2年时间才能陆续见效。从图6中可以看出能源政策对能源生产发展态势不会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每次能源政策的制定对能源生产总量增长率的影响都历经很长时间。

(4)金融危机对能源生产冲击作用是暂时的。文献[22]指出由于我国资本实行管制,市场开放度还尚待提高等,使得外部经济波动对中国经济冲击的传导渠道受到一

定阻滞,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不具有决定性,对能源生产的冲击也是暂时的,到1999年能源生产总量增长率就已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恢复高速增长。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季报》中指出,中国的实体经济已经通过广泛的对外贸易和外国直接投资完全融入了世界经济,因此不能逃脱全球经济下滑的影响,但是由于中国各大银行对与次级贷款相关的资产涉入不深,国家对资本流动进行控制,使得迄今为止,国际金融危机仅对中国金融体系造成了有限的直接影响,并且目前这些影响都是可控的。由此看来能源生产总量增长率在危机的作用下会有所下滑,但下滑的幅度不会很大。

(5)政策出台对危机造成的影响具有一定对冲作用。政策防御外生负面冲击的作用不可低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我国政府坚持严格资本管制和人民币不贬值,经济发展实现了软着陆,宏观政策对熨平中国经济波动起了重要的作用。为了应对美国次贷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国提出了增内需、保增长的十点方案,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其他领域的投资,《季报》中指出近期宏观政策立场迅速转向刺激性政策,这是非常正确的,更高的政府主导性支出将在2009年经济增长中发挥关键作用。由此可见,我国目前的政策对于危机造成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对冲作用,在这样的宏观经济环境下,能源生产总量增长率下滑的时间不会超过1997年的水平。

根据以上的分析,本文将1997―1999年作为参照(见图6),对能源生产总量增长率变化态势给出如下预测:我国能源生产总量增长率将在2009年继续保持和前5年一致的下行趋势,并跌至近6年的最低水平,但是跌幅不大,不会超过1997―1998年的跌幅水平,不会出现负增长,2010年随着经济的复苏,能源生产增长率有所上升,升幅也不会很大,不会超过1999年至2000年的幅度,但会恢复至2006年的水平。综上可以看出,次贷危机后,能源生产总量增长率会有一个小幅的调整,但我国能源生产总量仍会呈现平缓的增长趋势。

4 结语

本文基于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分析了能源政策和金融危机,经济周期,自身发展规律对能源生产总量增长率态势特征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特别地从危机和能源政策层面对比1997年和2007年危机和能源政策对能源生产总量增长率演进特征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

(1)2007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增长率本身趋势下行,下行趋势缓于1997年。

(2)金融危机加剧我国已经下滑的能源生产趋势,亚洲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持续了18个月左右。

(3)我国能源政策在引导能源生产发展上发挥着长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