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范文1

关键字:建筑施工高处坠落;安全事故;预防措施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our country to speed up the city construction process, more and more high-rise buildings, the casualties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have occurred; these accidents will seriously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a country. Work at height of fall is building construction safety as the number one “killer ", high falling accidents occupy about construction industry casualty 45.45%, it also makes our country on construction work at height of security issues more seriously. Analyzes construction of fall safe hidden trouble, accident causes, and formulates corresponding safety measures, to correct prevention and effective to reduce construction safety accident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Key words: construction; falling; accident; preventive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X9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前言

事故隐患,泛指生产系统中可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在建筑施工中易发生事故的主要环节、部位和工艺很多,其中,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触电、起重伤害等五个方面最容易出现,称为建筑施工五大伤害。据2007年全国建筑施工伤亡事故分析,2007年全国共发生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建筑施工事故859起,死亡1012人。事故类别是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触电、起重伤害等。这5类事故的死亡人数共915人,分别占全部事故死亡人数的:45.45%、20.36%、11.56%、6.62%、6.42%,总计占全部事故死亡人数的90.42%。高处坠落是我国建筑施工的第一伤害类型。

2高处坠落事故分类

高处坠落事故是由于高处作业引起的,可以根据高处作业的分类形式对高处坠落事故进行简单的分类。根据《高处作业分级》(GB/T 3608-2008)的规定,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均称为高处作业。根据高处作业者工作时所处的部位不同,高处作业坠落事故可分为:1)临边作业高处坠落事故;2)洞口作业高处坠落事故;3)攀登作业高处坠落事故;4)悬空作业高处坠落事故;5)操作平台作业高处坠落事故;6)交叉作业高处坠落事故等。

3 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成因分析

近年来,建筑施工任务由工业为主向民用建筑为主转变,建筑物由低层向高层发展,施工现场由较为宽阔的场地向狭窄的场地变化。由于建筑施工生产周期长、人员流动性大、露天高处作业多、劳动繁重,要求多工种的交叉、立体作业等特点,造成高处坠落事故的原因十分复杂。其主要因素有:人的因素、机具设备的因素、材料的因素、管理方法和技术的因素、环境的因素。即安全管理上的“人、机、料、法、环”五大因素。以上,机具设备的因素和材料的因素合称为物的因素。所以,安全管理一般从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管理的因素和环境的因素四个方面分析安全事故的成因。

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从责任的归属来分析,主要包括建设单位的原因、勘察设计单位的原因、监理单位的原因和施工单位的原因。其中,施工单位的原因是建筑施工中应重点防范的内容,包括安全管理不到位、施工人员“三违”操作、安全物资质量不合格、安全生产投入不足等。对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时,应判断出直接原因、间接原因、主要原因等。

3.1人的因素

包括操作工人、管理人员、事故现场的在场人员和其他人员等。 他们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的重要致因。高处坠落事故人的因素主要有:

(1)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

指派无登高架设作业操作资格的人员从事登高架设作业;

不具备高处作业资格的人员擅自从事高处作业;

未经安全员同意擅自拆除安全防护设施;

不按规定的安全通道进入作业面随意攀爬阳台、井架等非安全通道;

拆除脚手架、井架、塔吊或模板支撑系统时无专人监护且未按规定采取防护措施;

不按劳动纪律规定穿戴好个人劳动防护用品(安全帽、安全带、防滑鞋)。

(2)人操作失误

在临时边洞口作业时因踩空、踩滑而坠落;

因作业人员配合失误而导致相关作业人员坠落;

在安装建筑构件时因作业人员配合失误而导致相关作业人员坠落。

注意力不集中,操作时心不在焉

作业或行动前不注意观察周围的环境是否安全而轻率行动,比如没有看到脚下的脚手板是探头板或已腐朽的板而踩上去坠落造成伤害事故,或者误进入危险部位而造成伤害事故。

3.2物的因素

没有物的不安全状态就不可能发生事故,物的不安全状态构成生产中的隐患和危险源。因此,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的物质基础。高处坠落事故物的因素主要有:

(1)安全防护设施的材质强度不够、安装不规范、磨损老化、安全装置失效

1)用作防护栏杆的钢管、扣件等材料因壁厚不足、腐蚀、扣件不合格而折断、变形失去防护作用;

2)钢丝绳因摩擦、锈蚀而破断导致坠落;

3)脚手板因强度不够而弯曲变形、折断等导致其上人员坠落;

4)整体提升脚手架、施工电梯等设施设备的防坠落装置失灵而导致脚手架、施工电梯坠落。

(2)劳动防护用品缺陷

高处作业人员的安全帽、安全带、防滑鞋等用品因内在缺陷而破损、断裂、失去防滑功能等引起的高处坠落事故。

3.3管理的因素

管理的缺陷是事故产生的间接原因,是事故的直接原因得以存在的条件。高处坠落事故管理的因素主要有:

(1)没有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或者有但不健全,挪用安全措施经费,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

(2)未按规定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高处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或者所编制的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措施无可操作性;

(3)安全教育培训力度不够,未按要求对高处作业实行逐级的安全技术教育及交底;

(4)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检查不到位,对安全隐患整改不力。

3.4环境的因素

不安全的环境是引发安全事故的物质基础,是事故的直接原因。通常指的是:自然环境的异常和生产环境不良。高处坠落安全事故环境的因素主要有:

(1)露天流动作业使临边、洞口、作业平台等处的安全防护设施的自然腐蚀、人为损坏频率增加;

(2)特殊高处作业的存在使得高处坠落的危险性增大。

4高处坠落事故的预防措施

在建筑施工中,高处作业主要有临边作业、洞口作业及独立悬空作业等,进行高处作业必须做好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

4.1管理措施

严格遵守国家、地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等,建立健全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使企业的安全作业制度化、安全管理标准化,不断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依据《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等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制订易于操作的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措施。对于危险性较大的高处作业工程比,如模板支撑、起重吊装、脚手架搭设、5m以上的基坑施工等,还要按照《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的要求,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由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及总监理工程师签字批准后执行;对于达到一定高度的高处作业工程,比如30m及以上高空作业工程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建筑施工企业还要组织不少于5人的专家组对之进行论证审查合格后才能实施。

(3)加强安全教育、交底工作,建筑施工企业要对新工人进行三级安全教育。规章制度再好,高处作业方案再制定得完善,如果不将其内容向有关的施工人员进行教育、交底,也起不到应有的作用,顶多只是应付外面检查罢了,并不能减少施工现场的高处作业事故,因此企业必须将有关的制度方案向有关施工人员进行教育、交底。

(4)落实检查验收制度,要重视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检查、整改和验收。施工作业人员是否尊章守纪,是否按高处作业方案的交底要求去进行施工,现场安全防护设施是否损坏,有没有及时修复,高处作业人员是否按规定佩戴安全防护用品等等,都要靠安全检查来解决。建筑施工进行高处作业之前,应时行安全防护设施的逐项检查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高处作业。

(5)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遵守高空作业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建筑工程的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凡是从事高空作业的人员都必须经过专门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作业。持证上岗制度有利于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加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

(6)加强体格检查,担任高处作业人员必须身体健康,患有精神病、癫痫病及经医师鉴定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不宜从事高处作业病的人员,不准参加高处作业。凡发现工作人员有饮酒、精神不振时禁止登高作业。 4.2技术措施

(1)凡是进行高处作业施工的,应使用脚手架、平台、梯子、防护围栏、档脚板、安全帽、安全带和安全网等。对于临边高处作业,必须设置安全防护措施,使用安全门,规范脚手架和操作平台使用,并符合《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要求。

(2)在进行洞口作业时,如果人与物有坠落危险或者危及到人身安全时,必须设置防护措施。如用固定盖板、围栏、安全网或者其它防护措施,并设安全标志。

(3)施工中应尽量减少交叉作业。必需交叉时,施工负责人应事先组织交叉作业各方,商定各方的施工范围及安全注意事项;各工序应密切配合,施工场地尽量错开以减少干扰;无法错开的垂直交叉作业,层间必须搭设严密、牢固的防护隔离设施。

(4)攀登作业容易发生危险,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各类人员都应在规定的通道内行走,上下脚手架、攀登高层构筑物,应走斜马道或梯子,不得沿绳、立杆或栏杆攀爬。

(5)在无立足点或无牢靠立足点的条件,进行的高处作业统称为悬空高处作业。悬空作业必须适当建立牢靠的立足点,如搭设操作平台、脚手架或吊篮等。

(6)在施工现场存在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等危险部位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夜间施工设置红色警示灯。

(7)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消除环境不良因素的影响。合理安排作业流程,尽量减少露天高处作业。尽量避免特殊高处作业,比如风力达到六级停止高处作业、雨雪天气停止高处作业、夜间不安排高处作业,避开高温、低温进行高处作业等;对于工程量较大、施工周期较长的跨年度工程,必须对其可能遇到特殊高处作业情况,进行前期的详细策划,做到有备无患。

5结束语

建筑施工是高危行业,高处作业更是重大的危险源,高处坠落是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的头号“杀手”。预防高处坠落事故,是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搞好施工安全、减少伤亡事故发生的关键。因此,施工单位应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提高施工人员素质,加大安全生产投入,改善施工作业的环境,使用合格的安全防护用具,对高处坠落事故进行预防监控,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全国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编审委员会组织编写.安全生产技术[M].2011版.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1.

[2]邓航庞奇志英靖桂华张夏.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分析及预防对策[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0(36).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范文2

【关键词】建筑施工,高处作业,防护措施

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

1.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内容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用地规划的落实变得普遍化,高处作业与地面作业相比在技术要求和安全系数方面有了新的、更为严格的要求,为了顺应这种发展趋势,对建筑施工高处作业的安全技术研究就成了一种常态化工作。

高处作业的安全防护工作主要包括悬空和高空作业的防护性工作、建筑工程操作平台的安全防护工作、高空作业安全防护设施的建设以及洞口和临边作业的安全性防护工作。

1.2建筑施工高处作业要点及特点

高处作业具有自身的特点。首先表现在高处作业安全性影响因素多且隐蔽[2]。建筑施工项目建筑不像一般工业产品的生产那样,它没有规范化的生产工艺、完善的检测技术以及成套的生产设备,也没有稳定的生产环境和固定的生产流水线,因此高空作业的安全性影响因素多且隐蔽性强。同时,在进行高空作业时,中间产品、分项工程交接、隐蔽工程相对多,因此很难对建筑工程高处作业安全性进行专门的和专业化的量化管理工作,也是因为高空作业安全影响因素具有隐蔽性的特点。此外,高处作业安全性检查独立性差、难度大。因为质量要受投资、进度等因素的限制,投资大、进度慢的工程,质量好,反之质量就差,所以安全性检查的独立性较差,不能完整的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检查。这也是高空作业安全性检查贯穿不到建筑工程全方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此外,高空作业安全性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安全性是一项贯穿整个高空作业过程始终的特定行为,并且在高处作业的各个环节中普遍存在,需要广泛关注,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与各项工作存在相互关联性,必须从整理的利益出发考虑。此外,高处作业安全防护具有目的性的特点,其目的在于使得高处作业工作能够朝着既定的方向前进,完满的完成任务,切实保证施工和人员的安全。建筑施工高处作业还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即高处作业安全防护工作的实行是需要多方面的知识、技术支撑,从整体利益出发,综合采取多种手段进行管理的。

1.3影响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性的原因

影响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客观原因看,高处作业施工工程的安全防护设施不够完备健全,被踩踏的物件强度不达标,设备安装不合理等因素都有可能对高空作业安全性构成隐患。从主观原因看,高处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够强,安全技术达不到要求,并且在高空作业准备阶段的安全工作不到位,在高空作业过程中的行为不够规范,种种因素都可能引起建筑施工高处作业的安全性问题。

2.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防护措施

2.1增强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的相关管理人员必须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对员工进行系统性的安全教育,使员工在工作中时刻树立安全意识,养成安全的习惯。通过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使员工掌握基础性的安全技术和安全常识,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安全规范操作,施工过程中必须身穿紧口工作服,脚穿防滑鞋,头戴安全帽,腰系安全带,各项安全防护措施必须做到位。此外,注意恶劣的环境条件对施工的影响,遇到大风、大雾、大雨天气时应及时的停止作业,确保人员安全。要保持施工作业范围内的清洁有序,对于暂时用不着的施工工具及时进行整理和归类,随用随取。要注意对随身携带的施工工具的管理,防止掉落砸伤路人。

2.2严格安全规范,加强监督检查

要通过制定相应的高处作业安全防护规范,从而进一步细化管理流程,使得各项安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要进一步加强对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防护工作的监督监察工作,把安全防护工作落实到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让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人明确安全防护的重要性,并且要使安全防护工作常态化,要定期不定期的对于建筑施工高处作业现场进行监督监察,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把危险消除在源头上,落实责任制度,以确保整个建筑施工高处作业流程中的安全性。人员上下脚手架应走专用通道,禁止攀爬脚手架杆件上下。在脚手架上作业或行走要注意脚下探头板。禁止在阳台栏杆、钢筋和管架、模板及其支撑杆上作业。禁止沿屋架上弦、檩条及未固定的物件上行走和作业。上、下梯子时,必须面对梯子,双手扶牢,不得手持物体攀登。作业人员应从规定的通道上下,不得在阳台之间等非规定的通道攀登、翻跃。

2.3高处作业安全防护的具体措施

2.3.1悬空和高空作业的防护性工作

悬空和高空作业的设备必须具有较大的强度,特别注意的是连接处。此外,一定要保证施工人员踩踏点的牢固性,踩踏点要明显,设计要合理,容易踩踏,并且要进行严格的防滑设置。

2.3.2建筑工程操作平台的安全防护工作

操作平台的防护也是必不可少的,操作平台的选材应该采用强度较强的材质,空间要足够大,在平台四周包围栏杆和密网,以确保操作平台上技术人员的安全性。

2.3.3洞口和临边作业的安全性防护工作

高处作业工作中出现孔洞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对于孔洞的防护工作不容忽视。我们可以根据现场具体情况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对于边长较小的洞孔,我们可以采取用钢管做骨栅栏的方式,并铺设厚木板,起到一定的一项和防护工作。对于边长较大的洞孔我们通常采用临边栏杆防护的措施加以防护。临边是建筑施工高处作业中存在的有一个安全隐患,对于临边的防护最好的方法就是临时栏杆,并用油漆等进行警示性标志的设立,其起到提醒的目的。

3.小结

总之,建筑施工的高处作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成为一种不容回避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根据高处作业的作业特点,以及建筑施工过程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及其原因,根据高处作业的实际情况,从提高安全防护意识,提高安全防护技术,制定安全防范细则,加强安全防护监督监察等方面入手,综合采用洞口和临边作业的安全性防护工作、建筑工程操作平台的安全防护工作、悬空和高空作业的防护性工作等各项防护工作,切实提高建筑施工过程的安全系数,减少人员伤亡,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以促进建筑施工工作的平稳进行,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范文3

一、浅谈预防五大伤害及安全事故

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和坍塌是建筑业最常发生的事故,被称为建筑施工的“五大伤害”,每年这五方面的事故占总事故的85%以上,其中,高处坠落事故占35%左右,触电事故占20%左右,物体打击占15%左右,机械伤害占10%左右,坍塌事故占5%左右。一般作业面高于2米就称为高处作业,在高处临边作业时如无可靠的立足点又称高处悬空作业,高处作业时必须预防高处坠落。而交叉作业指的是上下方同时在一起施工,这是造成物体打击事故的主要原因,平时应尽量避免,否则必须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一)、高处坠落事故的预防措施:

1、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高处作业系好安全带。

2、加强工人自我保护教育,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不被他人伤害。

3、做好班前安全检查,班组长应对现场安全状况进行检查,不合格的不能进行施工。

4、有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癫痫病的工人禁止从事高处作业。

5、大风、雨雪天气应暂停施工,冬雨季施工要经常清理脚手板,增加防滑措施。

6、高温天气,从事临边高空作业应注意做好防暑工作,错开高温天气时段,工作时间不能过长等。

7、做好临边洞口、电梯进口防护,不能随便拆除防护设施。

8、脚手板应满铺,不能出现探头板,即超过架杆20CM。

(二)、触电事故的预防措施:

1、加强劳动保护用品的使用管理和用电知识的宣传教育。

2、建筑物或脚手架与户外高压线距离太近的,应按规范增设保护网。

3、在潮湿、粉尘或有爆炸危险气体的施工现场要分别使用密闭式和防爆型电气设备。

4、经常开展电气安全检查工作,对电线老化或绝缘降低的机电设备进行更换和维修。

5、电箱门要装锁,保持内部线路整齐,按规定配置保险丝,严格一机一箱一闸一漏配置。

6、根据不同的施工环境正确选择和使用安全电压。

7、电动机械设备按规定接地接零。

8、手持电动工具应增设漏电保护装置。

9、施工现场应按规范要求高度搭建机械设备,并安装相应的防雷装置。

(三)、物体打击事故的预防措施:

1、对工人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确保施工安全,安全教育是根本。

2、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好安全帽,系好帽带。

3、起重吊装要有专人负责,严格执行“十不吊”。

4、经常检查钢丝绳、吊钩等吊具。

5、项目部、班组长派工时,尽量避免在施工层下方干活,否则必须先安排防护再施工。

6、拆除过程要有隔离措施,要有人看护。

7、禁止从上向下抛掷垃圾废料或向上抛递工具、小材料。

8、脚手架上堆放材料不要太多、太高。

9、在管井、预留洞口附近施工,上下层都要防护,不要随意拆除护栏。

10、高处作业工具要入袋。

(四)、机械伤害事故的预防措施:

1、机械设备要安装固定牢靠,严禁超负荷运作或带病工作。

2、增设机械安全防护装置和断电保护装置。

3、对机械设备要定期保养、维修,保持良好运行状态。

4、经常进行安全检查和调试,消除机械设备的不安因素。

5、操作人员要按规定操作,严禁违章作业。

(五)、坍塌事故的预防措施:

1、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技术标准、规范编制施工方案,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2、基坑开挖前必须做好降(排)水工作,并采取保护措施。

3、基坑(槽)、边坡和基础桩孔边堆置各类建筑材料的ビ垂娑ň嗬攵阎谩

4、为保证模板的稳定性,除按照规定加设立柱外,还应沿立柱的纵向及横向加设水平支撑和剪刀撑。

5、拆除作业现场周围应设禁区围栏、警戒标志ヅ勺ㄈ思嗷禁止非拆除人员进入施工现场鸪建筑物应该自上而下依次进行,禁止数层同时拆除,禁止掏挖。

6、各类施工机械距基坑(槽)、边坡和基础桩孔的距离,应根据设备重量、基坑(槽)、边坡和基础桩的支护、土质情况确定,并不得小于1.5m。

7、雨季和冬季解冻期施工时,施工现场要进行全面检查和维护,保证排水畅通和无异常情况后方可施工。

8、机械开挖土方时プ饕等嗽辈坏媒入机械作业范围内进行清理和找坡作业。

二、学习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的体会

(一)、建筑施工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隐患排查治理为基础,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减少事故发生,保障人身安全健康,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范文4

关键词:建筑安装工程施工高处作业风险控制措施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struction and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high job security risks, the safety of high altitude operation risk control measures, for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reference.

Keywords: Construction and installation, high operating risk, control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C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绪论,

安全生产是企业生存的保障,事故的发生不但给伤亡者家庭带来不幸和悲痛,也给伤亡职工家属和企业员工造成巨大的心理挫伤和精神损害,同时又会影响施工单位预期的工程进度,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影响企业的声誉和形象,制约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甚至会影响社会的稳定。

建筑业在我国被列为“高危行业”,建筑施工的特点是露天高处作业多,作业环境复杂多变,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现场参与施工人员密集,作业场地狭小,多工种交叉作业危险因素多,极易发生事故。在建筑业“五大伤害”(高处坠落、坍塌、物体打击、触电、机械伤害)事故中,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率最高、危险性最大。因此,减少和避免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是降低建筑业伤亡事故的关键。

二、高处作业主要危险因素分析 国家标准《高处作业分级》规定:凡在坠落高度基准面2M以上(含2M)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称为高处作业。高处作业风险高,而石化建筑安装工程施工企业施工现场塔、炉、装置等高大建筑物多,高处作业等级高;产品规则性差,风险存在范围广,控制难度大,高处作业不安全因素随形象进度的变化而改变,只有对所进行的建筑安装工程施工中高处作业风险分析清楚了,才能有的放矢地采取控制措施,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才能够达到大副降低事故发生的目的。现将石化建筑安装工程施工高处作业存在的管理问题和主要危险因素分析如下:

1、管理层对高处作业风险控制意识不强。不能作到随着生产进度的变化对现场高处作业风险及时进行识别、评价,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2、员工高处作业安全意识不强,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会造成大量的事故; 作业人员安全操作技能低,监护人员缺乏必要的安全施工经验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因素。特别是目前工程分包,一些分包单位使用大量的季节性农民工,施工队伍素质不高,是目前事故发生的主要群体。

3、脚手架

建筑施工现场高处作业平台多使用的是脚手架,脚手架的稳定及防护性能直接关系到作业者的安危。

脚手架材质不符合规范要求(杆件、扣件存在锈蚀、弯曲、压扁;尺寸达不到规格);

搭设不规范(纵、横杆件间距超标,作业面未满铺,作业面缺少足够的支撑,防护不到位,没有上下通道);

现场脚手架没有经过检查、验收、挂牌。

因工作需要改动后的脚手架安全防护设施不能及时恢复或无临时防护;

4、高处施工平台、临边、洞口等无防护栏杆或安全设施。

5、洞口、临边等危险部位没有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6、作业人员患有高血压、心脏病、恐高症等,或生理存在缺陷,年龄偏大从事高处作业,。

7、施工组织协调不够,导致一些防护措施不能及时落实到位。

8、在立体交叉施工过程中,缺乏必要的隔离防护措施或防护措施未落实。

9、高处作业施工方案、措施编制不合理,缺乏科学性或不具针对性。

10、 安全、技术交底不到位。

三、高处作业风险控制措施

针对施工企业高处作业主要危险因素分析和现场实践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应从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两方面采取预防和控制高处作业事故的措施。

1、强化高处作业安全管理

(1)企业各级负责人要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必须提高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重视直接作业环节高处作业风险识别、评价、控制的组织落实工作。在组织生产工作上,要坚持“先防护,后施工、无防护,不施工”的原则,科学地进行安全生产投入,确保高处作业各项安全生产措施落到位。

(2)严把高处作业人员准入关,对进入现场的所有作业人员在进场前必须进行进场安全教育,企业应通过进场安全教育,实施对进场人员的素质把关,对从事三级及以上高处作业人员进行体检,对患有心脏病、高血压、头晕、贫血症、癫痫症、精神病、高度近视等不适合高处作业的人员,严禁登高作业。

(3)强化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培训。施工现场教学条件往往比较差,而受工期限制,脱产培训困难比较大,作为管理层应对员工现场安全培训作详细的策划,特别是对一些素质低、技能差的作业人员,应在作业前及时组织开展好专项培训,使现场教育培训工作既有针对性、又能保证培训质量,防止走过场。

(4)强化脚手架安全管理

A把脚手架材料准入关。建筑施工企业现场使用的脚手架材料多为社会租赁,租赁要选择具备资质的供应商,供应商对出租的脚手架材料要出具《产品合格证明》,同时施工单位要对进现场的脚手架材料进行严格检查,发现锈蚀、弯曲、压扁、规格不符合要求的脚手架材料坚决清退,防止不合格产品投入现场使用。

B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持有特种作业操作证,无证人员禁止上岗。为了确保搭设标准,施工单位可在搭设前组织开展搭设人员现场专项培训。

C强化脚手架搭设过程检查监督,特别要在脚手架搭设初期强化检查监督,避免成型后不符合要求在做更改。

D脚手架使用前应进行检查验收、挂牌。脚手架使用前施工单位应组织搭设单位、使用单位三方对脚手架进行检查验收,验收后挂”合格” 牌后方可供高处作业人员使用。

(5)登高架设工(架子工、吊装起重工等),按规定定期组织参加安全技术培训和复审,持有效证件方可从事登高作业。

(6)施工前,严格履行高处作业安全技术教育及交底(讲清楚施工环境、操作过程、操作工艺、操作方法的具体要求和应采用的防护措施、作业中应遵守的纪律和存在或潜在的危害及发生时采取的应急避险措施。)。同时开展高处作业岗位安全条件确认检查,使所有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防护设施落实到位后,方可施工。

(7)加强防坠落设施使用过程中的检查。做到人员落实、责任明确。杜绝由于这些设施的变化而形成事故隐患。

2、预防高处坠落的安全技术措施

(1)企业在编制安全技术措施时,必须按照《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结合工程实际,明确每个高处作业点的防护措施。

(2)优化高处作业施工方案。施工单位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对高处作业风险的控制,对塔、炉、容器等高大设备的安装要加大地面预制深度,最大限度的减少高处安装作业。

(3)“临边、洞口”必须按标准设置防护。对施工过程中的楼梯口、电梯井口、预留洞口、通道口以及未安装栏杆的阳台、料台、与挑平台周边,无外脚手架的楼层与屋面周边,雨蓬与挑檐边以及冰箱与水塔周边等,都必须设置防护栏杆、盖件、挡脚板或安全网等防护设施。

(4)“架子严把10道关”

A材质关,严格按规定的质量、规格选择材料;B尺寸关,必须按规定的间距尺寸搭设立杆、横杆、剪刀撑、栏杆等;C铺板关,脚手架的操作层脚手板必须满铺,架板满铺,不得有空隙和探头板、飞跳板,并经常清除板上杂物,保持清洁、平整,木跳板厚度必须达5cm;D栏护关。脚手架外侧和斜道两侧设护拦(0.6M、1.2M双层拦杆);E连结关,必须按规定设剪刀撑和支撑。高于7m的架子必须连接牢固,不得摇晃;F承重关,脚手架均布载荷,不超过27MPa。如超载,应采取加固措施以保证安全;G上下关,必须为工人上下架子搭设马道或阶梯。严禁施工人员攀爬架体,造成坠落事故;H雷电关,必须做好脚手架的避雷和防电设施;I挑梁关,悬吊式吊篮脚手架,除吊篮按规定加工、设篮护和立网外,挑梁架搭设要平坦和牢固;J检验关,脚手架必须经过检查、验收、挂牌方可使用;

(5)梯子:由于梯子不牢固发生的高处坠落事故是较多的,因此要求梯子:要牢固又坚固,不得缺档或垫高使用;踏步30cm~40cm;与地面夹角60~70度;底脚要有防滑措施;顶端捆扎牢固或设专人扶梯。

(6)屋面天棚上施工

在石棉瓦、瓦檩板等轻型材料上作业,行走十分危险。因此,凡在天棚和轻型屋面上操作、行走前,必须在上面搭垫板或下方满铺安全网。

(7)从事高处交叉作业时,不得在同一垂直方向下操作。下层作业的位置,必须处于上层可能坠落范围半径之外,或者设置安全隔离防护层。

(8)2M以上高处运料、支模、扎筋、浇灌砼等作业处所,无有架板或操作平台,严禁高处作业。

(9)管廊施工

管廊施工采取双防护,一要在管廊下满搭垫板或下部应用安全平网兜底,二要在管廊上设置安全绳,满足移动的作业人员系挂安全带。

(10)隔杉扳安装

隔杉扳安装作业要在作业前合理设置安全绳;要成片有序安装,安装一块固定一块;且确保安装下方满铺安全网。

(11)雨雪天进行高处作业,必须采取防滑、防寒、防冻措施,及时清除冰、霜、雪。

(12)夜间登高作业,现场要有足够的照明。

(13)脚手架、操作平台、梯橙及斜道、跳板跑道等设施,未经安全检查验收或检查中发现不符合安全要求,未整改前不准在该处登高作业

(14)个体防护措施

员工进入施工现场必须配戴安全帽,高处作业人必须系挂安全带。安全带要高挂低用。

作者简介:张树双(女,生于1961年5月)目前就职于中石化南京工程公司安全环保部,从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管理工作。

1983年山东广播电视大学机械系毕业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范文5

关键词:建筑项目;安全预防;质量控制

一、建筑施工易发和多发事故分析

建筑施工的特点主要有:产品固定,人员流动;露天高处作业多,手工操作,繁重体力劳动;建筑施工变化大,规则性差,不安全因素随形象进度的变化而改变。从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以及建筑施工的特点可以看出,现场操作人员经常处在露天、高处和交叉作业的环境中。建筑施工的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触电和机械伤害等4个类别的伤亡事故多年来一直居高不下,被称为4大伤害。随着建筑物的高度从高层到超高层,其地下室亦从地下一层到地下二层或地下三层,土方坍塌事故增多,特别是城市里拆除工程增多,因此,在4大伤害的基础上增加了坍塌事故。

二、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原因分析

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发生的基本原因主要包括勘察设计原因、施工人员违章作业、施工单位安全管理不到位、安全物资质量不合格、安全生产投入不足等。对建筑工程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时,应判断出直接原因、间接原因、主要原因等。

高空坠落事故是最常见的建筑安全事故之一,大约占建筑安全事故总数的50%左右。由于建筑施工生产周期长、工人流动性大、露天高空作业多、劳动繁重等特点,造成高空坠落事故的原因十分复杂。其主要可能因素有:人的因素,环境因素,材料因素,机具设备因素,安全技术措施因素。

三、建筑施工高处坠落事故预防对策

技术措施

(1)推行整体吊装和一钩多吊,减少高处作业量,充分利用大吨位起重机械,把大量的上层结构在地面组装好,把高处作业转移到地面上来做。

(2)对孔洞、地沟、临边等地方,增设牢固的盖板或装设栏杆,或用安全绳及各种警告标志,阻止行人进入,防止施工人员误入险境造成坠落。

(3)在墙皮安装过程中,为改变安装人员无可靠立足之地,可用吊篮分上、中、下3层设置,吊篮上部挂在墙壁纵向骨架上或墙皮的檩条上,人在吊篮内作业,安全带挂在墙皮檩条上,确保墙皮安装的安全施工。

(4)适当购置液压式活动升降台,为独立登高作业创造条件,改变梯子接梯子和平台上架梯子的现象,增强安全感。

(5)调整结构安装顺序,尽量利用永久性登高设施,对生产中使用的扶梯、栏杆和平台四周的栏杆等,坚持尽早同步安装,让永久性设施为施工生产服务。

(6)安全系绳法。当结构就位后,栓上小钢丝绳作为安全绳,上去作业人员可把安全带栓在安全绳上,进行生产活动或转移工作点时安全带随系绳可来回移动,确保走动过程中的安全。

(7)吊装各种悬空构件、钢柱等时,必须在吊装前焊接或绑扎好梯子和搭设好操作平台。

(8)坚持多层次安全防护,从个人到整体层层防护。在进行立体交叉作业的情况下,各单位、工序之间不但要相应地搞好自身防护,而且还要提高设施的可靠性。如除个人坚持戴好防护用品外,还要在作业面下方一定高度处设置安全网、防护棚、拉安全绳,在各个环节增设补救措施,使措施的功能不断完善。

(9)凡4 m以上建筑施工工程,在建筑的首层要设一道3-6 m宽的安全网;如果施工层采用立网作防护时,应保证立网高出建筑物1 m以上,且立网要搭接严密;保证安全网规格质量和使用安全性能。

管理措施

(1)各施工企业应依法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增强从业人员安全意识,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认真学习、贯彻《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条例》,依法管理施工现场。

(2)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使其对操作规程、安全技术、岗位责任有明确认识,增强自我防护能力。建筑施工企业要对新工人进行“三级教育”(公司教育、项目部教育、班组教育)。根据施工现场和工序的不同特点,使培训工作既有针对性,又能保持经常性。

(3)施工企业要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投入。按国家标准设置安全设施,严禁使用明令淘汰的设备。另外,高处作业的架子工及其他作业人员要按规定佩戴合格的防护用品。

(4)实行全方位的安全管理,建立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形成专管成线,群管成网,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局面。

(5)实行行为监督和技术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检查方法。切实抓好安全技术措施方案的编制、审批、交底、落实、确认各个环节。

(6)实行安全生产确认制和互保制。实践证明,确认制和互保制是提高职工自我防护能力,实现自我保护的一种有效手段。当不同工种的职工在高处一起作业时,可以做到互相提醒、监督等。

(7)切实抓好工段、班组2级安全管理工作。工段在安全生产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安全管理意识和自主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单位文明生产管理水平,关系到安全规章制度等政令的畅通,关系到班组(职工)的安全健康工作水平。

(8)编制《钢结构安装安全技术措施》下发至各基层,认真学习,遵照执行。

其他措施

(1)高血压、心脏病、贫血、癫痫等疾病患者不适合高处作业。

(2)对疲劳过度、精神不振和情绪低落人员要停止其高处作业。

(3)严禁酒后从事高处作业。

(4)6级以上强风天气,不得从事高处作业。

(5)大雨、雪、雾天气,不得从事高处作业。

四、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控制对策

长期以来,大多数建设企业比较普遍的做法是把工程质量的控制放在工程建设的实施阶段,而不重视其他几个阶段的控制。施工项目建设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想有效的控制工程质量,应该从影响工程质量的全过程进行工程控制。在工程实施的全过程中,还应该认真总结出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以及施工单位的共同参与和控制的质量管理经验,探讨更加科学有效的措施和方法,以确保建筑工程施工工序建设的工程质量。

针对于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质量监控的难点,控制应达到的效果是:全面、实时、有效。要实现这一控制目标,务必在控制过程中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有效监控,并在控制过程中适时采取管理、组织、技术等方面措施。为减小由建筑施工工程工序产品质量偏差带来的损失,必须以事前控制为工作重点。下面就按照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过程来对质量监控提出对策:

(1)做好建筑施工工程工序开展前的质量监控工作

1)熟悉工序操作要点,通过工序分析掌握重点。如砌砖工程的砂浆饱满度、灰缝水平度及厚度、拉结筋的布设。又如混凝土浇筑时的振捣插点及振捣时间。这样使监理人员在以后工序的监控中有了明确的标准及重点目标,控制工作将更具方向性及针对性。

2)检查承包商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情况,重点在于人员是否各就其位、责任是否明确到人。务必要落实质量员及收料员人选,因为在实践中承包商出于节约管理费考虑,常会有质量员与施工员、材料员与收料员相替代的情况。但这两类工作责任常有相矛盾的地方,十分不利于质量控制。

3)两个制度的建立,即材料样品制度与奖惩制度。建筑施工工程工序质量监控中人及材料因素的控制尤为重要,这些问题的控制难点就是面广量大,不从制度上加以规范是难以达到预期控制效果的。现对在监理工作中极力推行的样品制度介绍如下:该制度主要有两个方面内容。第一,样品档案库的建立,即对于进场材料建立书面技术档案及实物样品档案。第二,对进场材料按样品标准检查,达到标准接受,否则拒收。这样规范了进场原材料应达到的标准,而且直观、明了,可操作性较强。材料检查的职责在于收料员,监理工程师应对此进行经常性的核查。对于出现的偏差则通过奖惩制度加以规范解决。这样通过监控样品制度的实施,质量监控难点中材料的因素得以基本解决。对于奖惩制度的实施,对于操作者的违规操作进行处罚。检查及处理职责在于质检员,使质检员具有相当的质量否决权及控制力度。这样,监理工程师通过控制奖惩制度的落实,质量监控难点中人的因素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2)加强建筑施工工程工序开展过程中的质量监控工作

1)样板制度的落实。在建筑施工工程工序中,往往不能通过设立控制点来超前控制工序质量,实践表明实行样板制度是很有效的措施。在大面积工序活动展开前,通过样板的质量检查、分析可起到下面四个作用:第一,通过分析可确定在以后操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在以后操作中实行重点控制;第二,可对操作者的素质进行检查,不合格者予以清退处理,减轻以后质量控制负担;第三,使操作者及检查者在以后的工作中有了明确、直观的实物标准,做到人人心中有标准;第四,避免因普遍性操作问题,而工序大面积展开引起大范围的返工。故监理工程师在建筑施工工程工序展开前要做的工作必须有样板工序产品的检查及验收工作,为杜绝大范围返工做出必要的工作;同时也对工序操作者的素质进行了有效的控制。

2)加大现场巡查力度,力争掌握第一手资料,努力实现及时控制,对发生的问题务必做到早发现、早纠正,避免积重难返,避免大的返工损失。比如砌体工程中的拉结筋的检查,若采取砌体完成后开洞检查,不仅不易检查,还有查出问题也难以补救,但在现场巡查中及时予以解决,既能保证质量避免较大损失,也易得到承包商的合作,这也有力地解决了在上文建筑施工工程工序质量控制难点中提出的难题。

3)对承包商在建筑施工工程工序活动中的质量管理体系、样品制度、奖惩制度的实施情况监控。发现承包商往往均具有完善的质控体系以及配套质量管理制度,但如得不到贯彻,则收效甚微甚至不起作用,而这将会对工序活动效果带来严重影响。故监理工程师在工作中应对承包商的质量控制体系的实施情况进行监控,加大制度的执行力度,从而确保建筑施工工程工序活动在正常条件下进行,杜绝质量失控情况的发生。

4)监理工程师在质量监控中应注意的工作方法。事实上,监理工程师的工作如得不到承包商的合作是难以取得预期效果的,故在质量监控过程中务必要做到实事求是、秉公处理、监帮结合,工作中坚持以理服人、让事实讲话,这样有了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工作效果往往事半功倍。

(3)加大建筑施工工程工序产品完成后的质量监控工作主要工作是:工序产品效果的评价以及产品质量隐患的全面排查,重点在于尽可能减少质量隐患的漏查。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在检查过程中推行多级检查及交叉检查制度。现对两个制度介绍如下:多级检查制度即操作班组自检、质检员检查、下道工序操作者的核检、监理工程师的验收检查。交叉检查制度是工序产品完成后各操作班组相互检查,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分别对于工序产品进行检查,这样有利于多角度、多视点检查问题。实践证明了两类检查制度的推行基本上实现了对建筑施工工程工序产品的全面检查,有力地解决了上文建筑施工工程工序质量控制难点提出的难题。

参考文献:

[1]彭伟功,李春光,杨德钦.可靠性理论在建筑施工安全领域的应用研究.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9.

[2]田元福.建筑安全控制及其应用研究.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范文6

1.1管理层面。

从当前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现状来看,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所制定的安全防范措施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都不够完善,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置也不健全,人员配备不到位,这些问题本身就为建筑施工埋下了安全隐患。另外,当前我国的建筑工程需求量较大,建筑行业也已经基本实现市场化,但我国在建筑市场方面的管理水平还处于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水平,并不适应现代建筑市场的发展,这就使得建筑市场管理较为混乱,承包、转包现象较为常见,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难以得到落实,发生安全事故时也不能明确责任,各个企业互相推诿卸责,这种不良现象使得建筑施工安全问题很难难以施工企业的重视。再者,目前还存在建设单位为了能够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不按照正常的流程走,而是违背合同,故意拖延资金,或强行缩短施工工期,这些都会对建筑工程的安全施工造成直接影响。另外,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处于成本的考虑,在施工中对于安全防范措施的投入经费较少,应当配备的安全设施与劳保用品不能到位,也是引起建筑施工伤亡事故的主要致因。

1.2技术层面。

除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缺失以外,造成当前施工伤亡事故屡禁不止局面的致因还有一点,那就是安全技术。以建筑施工中最常见的六种伤亡事故发生类型为例,其具体的致因分析如下所示:1)高处坠落。从近年来的建筑施工伤亡事故调查报告可以看出,高处坠落是最主要的伤亡事故类型,之所以会出现如此高频率的高处坠落安全事故,除了因为管理不当之外,还因为施工企业对于安全防护的投入力度较小,施工的临边防护设施设计不够合理,施工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较低,等等。2)坍塌。坍塌事故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基坑坍塌事故,主要原因是建筑业企业安全防护设施投入不足,随意简化安全防护措施;未按照建筑施工安全技术标准、规范编制地基与基础、地下管道工程施工方案,没有制定专项安全技术措施;施工人员缺乏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冒险蛮干。二是施工现场围墙坍塌事故,主要原因是围墙的设计不合理、将围墙做挡土墙、挡水墙以及广告牌、机械设备、材料和沙石的支撑墙。3)机械设备伤害。尽管建筑机械设备众多,但绝大多数事故都出在塔式起重机上。这是因为一是塔式起重机的拆装施工过程中,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冒险蛮干;二是操作人员和设备管理人员安全培训不合格,工作责任心不强;三是塔式起重机施工安全技术方案不规范,安全技术交底不明确;四是机械设备本身的技术故障多。4)触电和物体打击。这两种事故是施工现场普遍发生的事故,是需要长期预防和控制的目标,也是应监控的重点。造成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有:现场外侧边缘与外电高压线路的距离小于最小安全距离,没有增设屏障、遮拦、围拦或防护网,造成施工设备或钢管脚手架碰触高压电线;设备、电动工具漏电等。造成物体打击主要原因是施工现场的临边洞口防护不好,施工的机械设备防护不好和个人安全防护不好。

2预防和控制建筑施工伤亡事故的对策

2.1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特点的我国建筑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设置专职安全管理机构,健全安全生产保证体。

建筑安全管理体系的作用在于从组织上、制度上保证企业的生产能安全、顺利地进行。安全管理部门是企业的一个重要生产管理部门,是企业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方针、法规,实行安全目标管理的具体工作部门,是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建筑施工企业必须依据国家的有关规定成立专职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技术人员,对安全员实行执证上岗,专人专用,建立以公司为事故防范中心,以项目部为事故防范小组,以现场施工队为事故防范点并实行定人、定位、定责的安全保证体系。

2.2以人为本,加强安全预防意识。

这是减少“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伤亡事故的重要措施。建筑企业的安全主管领导、项目经理和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应高度重视安全大事,要树立安全无小事的超前观念,在工地上要对所有的员工进行安全生产的教育培训,提高全体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将安全意识辐射到工作、生活的各个角落,真正做到安全不是为了检查,而是“差一点不行,一点都不能差”。实行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挂钩的原则,对安全生产做出成绩和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团体进行必要的奖励;对造成事故的个人、团体要坚决处以罚款。

2.3强化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开展多层次的检查,堵塞安全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