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少儿声乐初级教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少儿声乐初级教学范文1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与音乐相关的专业,在音乐相关的专业中不得不提到声乐学科的教学,所有开设声乐专业的院校中不难看出在教学中曲目的选择大都参照着专业院校的曲目,这就使得声乐教学过程中曲目选择的盲目性,缺乏针对性等问题。本文主要从声乐教学中曲目的选择这一方面进行论述,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对声乐教学过程中曲目的选择有所帮助。
关键词:
声乐教学;曲目选择;重要性
声乐教学一般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歌唱技巧的教学,另一部分是声乐作品演唱的教学。那么对声乐作品的选择而言,众说纷纭。有的是根据教师的演唱习惯,有的是根据学校对教材的选择,有的是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等等。这些都没有一个规范的体系来制定教学曲目,本文就从学生的音域和音色特点、学生具备的演唱技术和对学生的培养目标等方面来分析,找到适合声乐教学的曲目,有针对性的阐述曲目选择的重要性。
一、根据学生的音色、音域和嗓音条件选择合适的曲目
声乐是以自己身体为乐器的一种演奏形式,就像其它乐器一样,不同的发声体会发出不同的声音,嗓音也是一样,每个人的发声器官都有差异,所以发出的声音大都不一样,有高有低,有粗有细,有亮有暗。所以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对待每位学生的演唱技术都会有不同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有良好的辨别学生音区、音色的能力,因此在最初的学习中,为学生展开针对性的训练,在曲目的选择上更需要有针对性。首先要根据学生的音色判断学生学习的方向,是美声唱法还是民族唱法或者是流行唱法,针对每种不同的唱法选择的曲目是大不相同的,教学方法也是不同的。在确定好学生的音色后,就可以给学生布置适合的声乐作品了。以美声唱法中女声的划分为例,分为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女高音中还分为抒情女高音、花腔女高音和戏剧女高音。教师在声乐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音色和音域特点选择曲目。以女高音为例,抒情女高音可以选择的作品有咏叹调《挂满柔软的墓帐》选自契尼歌剧《曼侬•莱斯科》、《我亲爱的爸爸》选自普契尼的歌剧《詹贾尼斯基基》、中国作品有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中的《黄河怨》、歌曲《我的深情为你守候》等等。其音色清柔,声音连贯、舒展,以细腻情感表达歌曲。花腔女高音选择的作品有《侯爵请听》选自歌剧《蝙蝠》、《木偶之歌》选自歌剧《霍夫曼的故事》、中国作品有《火把节的欢乐》《玛依拉变奏曲》《春天的芭蕾》等等。花腔女高音声音灵巧,色彩丰富,表现热烈欢快的气氛。戏剧女高音可以选择的作品有《在这宫殿里》选自普契尼歌剧《图兰朵》、《安宁安宁》选自威尔第的歌剧《命运的力量》等,这类作品要求声音厚重,高音有很强的穿透力,多表现英雄主义或者强大的气场。
二、根据学生具备的演唱技巧和演唱水准选择合适的曲目
在声乐的学习过程中,同一位老师所教的学生的演唱技巧和水准也不同,因为个体差异,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与课下的实践能力也大不相同,所以老师还要根据学生当时掌握的演唱技术和水准来选择曲目。在声乐学习的初级阶段教师尽量要选择一些低难度的歌曲,以美声唱法的女声歌曲为例《我亲爱的》《多么幸福能赞美你》《我怀着满腔热情》,中国作品《故乡的小路》《鼓浪屿之波》等等。这些曲目中,旋律起伏、音域跨度不是很大,气息要求也不是很高,演唱相对比较容易。这样的歌曲对初学者来说是容易驾驭的,是众多声乐教师的首选。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演唱基础后,在声音和气息以及歌曲的情感把握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控制以后,曲目的选择就可以更宽泛一些,可以演唱一些中外等难度的艺术歌曲和咏叹调,例如:中国作品《长鼓敲起来》《思恋》《圆山梦》等,外国作品《世上没有尤丽迪茜》选自格鲁克的歌剧《奥菲欧》、《求爱神给我安慰》选自莫扎特歌剧《费加罗婚礼》等。经过几年的学习,学生们都具备了较高的演唱水准,可以独立完成音乐会或者大型的文艺演出时,教师就应该选择一些欣赏性强,具有一定难度,各方面都能够展现自己演唱技巧和水平的歌曲进行学习,例如一些大的中外歌剧咏叹调,或者近些年创作的有一定难度的艺术歌曲,通过这样的一个曲目选择逐步提高自己的演唱技术。但如果教师不顾学生的演唱技术而选择一些能力达不到的歌曲的时候,一定会适得其反,更有甚者会把声带唱坏,得不偿失,久而久之导致学生失去兴趣。
三、根据学生的培养目标选择教学曲目
在音乐领域中,声乐学科是一门专业也是一门辅学科,根据不同的专业需要,声乐的教学也是不同的。作为声乐表演专业来讲,培养的目标是歌唱演员,所以在曲目的选择上就得有一定的倾向性,曲目应该选择一些适合舞台的,顺应社会需要的,观众喜闻乐见的,例如:《春天的芭蕾》等作品,在演唱技巧和舞台表现力上都会有一定的要求。另外一部分是声乐教学方面,学生们的培养定位是音乐教师,而且面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要有不同的教学方法,所以在歌曲的选择上要有相应的变化。例如针对初、高中学生和小学生的声乐教学就完全不同,小学生声带没有发育成熟,在歌曲选择中应该以少儿歌曲为主,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适当加入一些少儿歌曲。而初、高中的学生们大都变声结束,在歌曲的选择上应该顺应学生们的嗓音特点选择一些有意义的青少年歌曲,如果在学校没有曲目的摄入,那么很难胜任初高中的音乐课堂。所以针对不同的专业,应该出台不同的歌曲曲集,这样才能适应学生日后的工作需要。
四、结语
少儿声乐初级教学范文2
(一)儿童生理特征:体质弱、声带稚嫩、呼吸浅。儿童的年龄范围在国际社会存在一定争议,不同的国家不同国情下有着不同的标准。欧洲大部分国家将儿童的范围划定于16周岁以下,非洲许多国家则划定于12周岁以下。对于此,国际《儿童权利公约》界定的儿童系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就我国而言,古代婴儿和尚未成年的人都叫儿童,现代只指年纪小于少年的幼孩。尽管儿童的年龄划分存在争议,但我国社会普遍公认的儿童范畴为0-12岁。因为在我国,儿童阶段正处于幼儿和小学教育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正是机体各项机能不健全的阶段,也是机体各方面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声乐学习重要的器官——声带、喉头、胸腔等都处在发育之中,适度开发有益,开发过度就会对儿童造成不可逆的伤害。从发声来讲,这一阶段儿童体质弱,气息不稳,声带稚嫩,难以进行长节拍、长跨度的声乐练习。如果训练量过大,则容易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具体而言,4-6岁的儿童,多用头腔共鸣,声音响亮、稚嫩。可以说,4-6岁的儿童声音“奶声奶气”,好听但不动听,响亮但不嘹亮,婉转但不优美。这个时期的声音如果加以引导会为以后的声乐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7-12岁儿童,声带有了一定的发展,大部分孩子进入变声期,对声乐有了一定的掌控力和辨别力,虽然气息不稳,节拍和乐感不固定,但是这个阶段的儿童已经对音乐有了一定的理解力。从生理的角度而言,7周岁之后是儿童学习声乐的最佳年龄段,过早则对儿童身体有一定不利的影响,幼儿时期的孩子如果家长执意培养其声乐能力,教师可从音乐兴趣角度入手,培养其乐感,至于演唱则不必下太大的精力。
(二)儿童心理特征:控制力差、想象力丰富、兴趣不定型。从心理角度而言,6-12岁的儿童是心理发展塑造的黄金时期,这个阶段如果能够很好地利用和掌握儿童的心理规律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反之则会对儿童造成不可逆转的心理伤害。具体而言,首先控制力差。处于变声期的儿童,由于发声持久性差,所以容易产生疲劳感,如果教师不了解这一阶段儿童的生理特征,而是反复要求学生进行训练的话,则容易造成儿童的逆反心理,使儿童产生厌学的情绪。另外,声乐理论教学相对枯燥,这种教学会降低儿童声乐学习的注意力,尤其是反复的发声、练气会让儿童觉得难以忍受,从而注意力转向周围的事物,进而导致学习效率的降低。这就容易发生儿童半途而废的情况和音准与节奏不准确的情况。其次,儿童想象力丰富,模仿能力强。在能够很快模仿出施教者的声音表情,但是准确度却不尽人意。声乐教学中理论性的内容是儿童最需要了解而又最难理解的教学内容,如何对这些内容进行解释和灌输,很多声乐老师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第三,儿童的兴趣成不定型性,这一点表现在其行为上就是今天对弹琴感兴趣,明天对唱歌感兴趣,后天可能就是对画画感兴趣了。这种兴趣的不定型性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当前儿童声乐教学中常见的问题
当前社会中针对儿童声乐教学最常见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对儿童声乐质量要求过高。声乐教学有很多具体的要求,很多声乐教师具备相当优秀的音乐素养,但是在对儿童教学方面却有所欠缺。不同于成人,儿童心理和生理的特点使其不能与成人教学相同对待。当前社会上开设的儿童声乐教学所聘请的教师很大一部分是高校声乐的在职教师,他们平日里习惯于面对已是成人的大学生,在对待儿童声乐的问题上,一时间难以转变思维和态度。他们往往对儿童有很高的要求,布置的作业和任务强度也很高,同时作为儿童的家长也常常急于见到成果,故而造成了欲速则不达的现象出现,使得很多儿童对声乐产生了抵触心理,甚至不再对音乐感兴趣。
(二)缺少儿童心理、生理知识的了解。在儿童初级阶段,唱歌时出现音准把握不好,节奏不稳的情况很正常。但一些教师不了解儿童的发展特点,看到音准不够完美的儿童就认为其不具备学习声乐的天赋,从而导致一些人才的埋没。其实在儿童阶段,声乐教学最重要的部分并非唱,而是练耳,只有听准了音乐才能唱准。教师要正确对待儿童的跑调儿,也要正确了解儿童的心理特征。在上课时,对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儿童,引导其兴趣才是正确的解决之道。
(三)过分强调呼吸练习。虽然呼吸练习是声乐教学的基础。但是最初接触声乐的儿童,根本就不了解声乐是怎么回事儿,更不知道所谓歌唱呼吸是怎么回事儿,让其体会胸腔的发声与共鸣是很困难的事情。所以在儿童声乐教学时,呼吸练习虽然要进行,但并非最主要的进行内容。让学生体会身体的感觉,了解音乐的发生机理和演唱时身体的变化才是最重要的基础。
三、儿童声乐教学的建议
儿童声乐教学,必须要有针对性和科学性,要科学的安排时间和节奏,因人而异、循序渐进。
(一)科学的安排声乐教学进度。生长发育贯穿在儿童的整个阶段,胸腔的扩大、声带的生长甚至变音期的过程,都是儿童声乐教学者需要注意和把握的。每一个阶段儿童都有不同的特点,声乐教学者要针对这些特点科学的安排教学进度,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在前期的声乐教学中要把“视唱练耳”放在首位,先让儿童解决识谱、音准、节拍、节奏感的问题。可以从一些简单的音阶开始,然后在训练中逐渐增加难度,切记务必要让孩子在声乐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新鲜感,从而获得更多的乐趣。
(二)根据儿童身体不同发育时期有针对性的训练童声。如果儿童形成了不规范的发声习惯就会失去童声那种甜美、空旷,反而让人感觉尖利、刺耳。笔者认为:有针对性的进行气息和共鸣腔体的运用训练,儿童的音色不但保持其纯真和空旷,还会增加轻灵和悠远的优美的音色。一千颗树有一千颗树的样子,一千个儿童也有一千个儿童的声音。声乐教师应当有针对性的发展儿童声音的个性,并把这种个性加以强化。比如选秀节目“中国达人秀”中被称为“天籁之音”而感动全场的少年乌达木,一曲《梦中的额吉》就是童声强化后最好的代表。当前国际儿童声乐教育家们大多提倡儿童用带有头腔共鸣的假声来唱歌,从而保护孩子们的嗓音,进而为将来的艺术成长铺平道路。
(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把握声乐训练时机和强度。孩子们的声带发育不完全,训练过程中很容易受伤,所以在训练的过程要很准确的控制当天的训练的强度。声带在较长时间使用的过程中会有轻微充血的现象,这一点即使是再科学的演唱方法也无法避免的,所以一旦发现孩子出现声带充血的状况就必须马上停止训练,让声带得到休息、恢复,从而避免充血严重导致不可逆的损伤。选择教学曲目时,歌曲难度要有梯度,尽量在儿童音域范围选择训练歌曲,避免儿童挤压喉头习惯的形成。声乐教师要对每一个进行声乐学习的孩子真实有效的评价实际学习和身体情况,尤其是针对那些非专业学生的儿童,应该放弃音乐学院的教学模式,采用有吸引力的容易激发儿童兴趣的教学方法。
(四)培养和引导孩子喜欢唱歌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唱歌这一天性才会在儿童身上发扬光大。当儿童真正的喜欢上了唱歌的时候,他才会主动有效地进行声乐学习,这种学习的效果和期望值与被动学习的效果和期望值完全是两个不同的层次。声乐教师应该精心准备适合儿童而且儿童喜闻乐见的音乐作品作为范本,让儿童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持之以恒,并从中体会到美的享受,从而和声乐教师形成良性的互动。这种美的享受也是儿童声乐教学追求的目标之一:训练声音的美感,这种美感会让儿童在愉悦的体验中进行声乐学习,进而把这种愉悦体验加以强化和严格的训练,从而形成正确唱歌的习惯甚至成为终身的习惯之一,其一生的成长都会受益匪浅。
少儿声乐初级教学范文3
为了贯彻落实《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和《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10年)》,全面推进学校教育,全面提升学校艺术教育水平,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新、实践能力。在今后的三年中,学校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新课程,把艺术教育作为学校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在全校形成一个以艺辅德,以艺促智,以艺健体的艺术教育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使学生在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健康成长,使学校早日成为“富阳市艺术教育基地”。特制订本规划:
二、总体目标:
1.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充分认识并发挥艺术教育独特的育人功能,通过营造艺术氛围,开展丰富多采的艺术教育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水平,艺术表现水平以及艺术创新能力,使学生的艺术素质与其他素质和谐发展。
2.学校艺术教育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坚持群体提高与个体特长发挥相结合,坚持日常教学与活动竞赛相结合,使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思路更宽,方法、途径、载体更趋多元。
3.器乐进课堂,使每个毕业的学生都会吹口琴、并掌握一定的吹奏演技。
4.在上好艺术类学科课和校园艺术文化氛围的布置基础上,要进一步抓好声乐、舞蹈、鼓乐、书法、美术绘画等兴趣小组的训练工作,力争在参加富阳市级比赛中取得好名次,并在富阳市城区中小学艺术教育中有立足之地。
三、具体措施等要求:
(一)加强领导与组织管理工作
1.进一步健全艺术教育领导班子建设,校长亲自挂帅,主任具体负责。
2.把艺术教育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每学期至少召开2次以上的艺术教育工作会议。艺术学科各教研组期初有计划、期中有检查、期终有总结,做到月月有重点,件件抓落实。
3.校长具体负责对艺术教育的实施、指导及过程管理,艺术教育成果作为指导教师评优、评职、奖励的依据。
4.创建艺术教育园地,学生美术、书法画廊,每天5分钟的口琴吹奏,每学年一次的“艺术周”活动。
5.在普及艺术教育的基础上,选拔优秀艺术苗子,组成各类艺术兴趣
小组。开展长年持久的辅导、训练。
6.选拔艺术学科类的优秀教师,提高艺术类学科的教学和辅导水平,筹备成立艺术学校,吸纳社会艺术资源,为学校艺术教育发展服务。
(二)音乐工作
1.照新课标要求,配齐配好音乐学科教学设备,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2.请有关音乐教学专家来校辅导,送音乐教师外出深造,提升音乐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3.充实、完善、提升音乐教师队伍,使之适应五小音乐教育发展需要。
4.要充分利用“丑小鸭”电视台的作用,开辟“露一手”文艺栏目,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特长。
5.从二年级开始口琴进课堂,二至六年级每天5分钟吹口琴,一年级唱歌,使每个同学小学毕业后会吹口琴。
6.合唱队:
(1)从
二、三年级招收队员(约60人)成立初级班,
四、五年级(60人)为高级班,形成梯队,进行训练。
(2)以合唱训练为重点,同时注重拔尖人才的培养,排好独唱、重唱、小组唱等节目。
7.舞蹈队:
(1)从
一、二年级开始招收队员,并形成大小班梯队。
(2)舞蹈排练以少儿专题舞蹈为重点,要突出创编和儿童的童心;注重队员舞蹈情感表现力的培养和舞蹈基本功的训练。
8.鼓乐队
(1)从
三、四年级中招收队员,要搞好队员的衔接,使之“年年有戏”。
(2)完善扩大鼓乐队的阵容,使之符合规范。
(3)逐步向铜管乐队过渡,并形成一支像样的铜管乐队,管乐队与鼓乐队兼容,既能满足学校宣传的需要,又能在舞台上演奏。
(三)书画工作
1.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培训美术教师,提高他们的工作和业务水平。
2.挑选优秀的美术和书法教师充实学校书画教师队伍,使之更全面、更合理。
3.聘请校外书画界知名人士来校担任指导教师,使书画艺术品种更多样化。
4.每学期举行一次书法(铅笔、钢笔、毛笔)和绘画比赛,以提高学生对书画的兴趣和爱好,促进学生书画技能的提高。
5、以书画为主要内容,每年至少出好(六
一、国庆、元旦)三期宣传橱窗,更换好校园走廊学生书画作品。
6.成立书法、绘画校级兴趣小组,开展长年持久的训练,注重队的层次和大小班的衔接工作,使之年年有人才、年年出成果。
少儿声乐初级教学范文4
关 键 词:大众化钢琴教育 教学方法 钢琴教师 兴趣培养
目前,中国的“钢琴热”仍然在热火朝天地持续着,各地琴行纷纷涌现,业余学琴人数日增不减。这种现象缘于中国经济迅猛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更缘于人们在物质得到充分满足的同时,精神文化的追求已经成为一种新的需要。往年,学琴队伍以少儿为主体(实际上,大多数习琴者也并非要在将来从事钢琴专业,只是要加强自身良好的艺术修养等等)。现在,许多企事业领导、白领阶层、离退休的教师干部等老年人,也都加入到学琴大军里来。这些“特殊人群”不是以考级、考学为主要目标,而完全是出于兴趣爱好、提高审美趣味和鉴赏水平、陶冶情操,并学得一技之长。对于这些非专业性的“需求”,继续采取传统的教学习惯、“填鸭式”的方式方法,必将不适应大众化钢琴教育的发展需要。为此,改变传统教育观念、调整教学思路、探索崭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当下社会性钢琴教育的形势刻不容缓。
“中国传统的学校音乐教学几乎完全重在培养一套狭隘的表演、听力和记谱技能。结果,教学方法主要靠死记硬背、练习、模仿、重复和按部就班的习惯养成。”①而目前活跃在“一线”的钢琴教师,大都是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传道授业”者,其应对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的能力令人堪忧。有些教师还停留在“手指下键要扣住90度角”的一板一眼的落后的教学方法中。而在美国,“理想的教师是鼓励对音乐以尽可能多的方式进行开放自由的探索的人,以广泛、深刻、音乐性的理解为首要目标,将技能培养作为达到那个更大目标的一种必要的手段。换言之,在美国,理想的境界是提供一种音乐性的教育而不是音乐培训。——这是一种包容性更强,基础更广泛的音乐学习课程。”②由此可见,注重音乐技能的训练只是学习中的一部分,而要真正提高音乐素质,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则需要更为开阔、广泛、深刻的音乐理解与体验。为此,笔者对大众化钢琴教育的特点及教学方法进行了思考,提出以下几个方面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钢琴大众化教育更应强调“兴趣”的培养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心理倾向,它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欲望,是一切学习的原始动力。经过笔者的调查研究,发现钢琴初学者人数众多,但是真正坚持下去、有较高成就的却很少。那些半途而废的人真的是因为钢琴如此难学吗?事实不尽然。笔者发现,学生在最初接触钢琴时总是表现出好奇、充满新鲜感和驾驭的欲望。但是在教师“严师出高徒”的意识驱动下,枯燥的训练方法、乏味的教学手段再加上“严厉”的训斥责骂,使学生在冷酷的钢琴面前“望而生畏”了。可见,兴趣被抹杀导致了学习信心的丧失。
传统业余钢琴教育承袭了专业钢琴教育的模式,从手型、手指的基础训练着手,教材以《汤姆森》《拜尔》《车尔尼》练习曲为主,这些长期以来保持不变的学习方式虽然为初学者在演奏技巧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对于是否能够激发习琴者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及不断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决心,还值得商榷。对此,笔者认为以下几点举措可以作为新的尝试。
(一)以“唱谱”代替传统教学中的“视谱”教学
众所周知,声乐演唱是表达人类情感最自然的方式,而乐器的演奏与声乐演唱的目标相同。钢琴的演奏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将发自内心的歌唱通过手指表达出来。因此,激发内心的情感表现、引起学习的兴趣,就不得不与“演唱”紧密结合起来。在实际学习中,先通过读谱把曲子的旋律部分大声地唱会、唱熟(要经过大脑的消化和内心想象的情感处理),然后再进行手指的弹奏练习,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节奏在最初学习中容易被忽视。节奏不像旋律那样直观明了,但它与旋律“如影随形”,需要在开始学习的阶段就必须给予重视。因此,在歌唱的同时用手打出节拍,注意节奏的准确和时值的保持,这样“边唱边拍”的形式既培养了节奏感,又增添了练习趣味,不失为双赢的办法。
(二)以耳熟能详的“中外民歌”、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辅佐传统的教材曲目
传统初级钢琴曲目主要以《汤姆森》《拜尔》作为启蒙教材,它们对于手指基础训练和音乐感觉的初步培养,能够起到良好的作用。但是随着学琴队伍社会层次、年龄结构的变化,传统教材远远不能满足音乐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要寻求更适合新形势下的教材。笔者认为,中外民歌和流行钢琴曲可以作为钢琴学习的“敲门砖”。无论是幼稚孩童还是花甲老人,对“民歌”都有特殊的钟爱。不仅是因为那亲切熟悉的曲调,充满了无限音乐的情趣与魅力,更因为民族音乐是世界性的语言,代表了各族人民的风土文化和情感表达方式,传承各族历史与文化,富有鲜明的个性和多样的风格,容易引起强烈的学习兴趣。因此,以简易的民歌改编钢琴曲作为学习起步阶段的教材来使用,同时与传统教材相配合,把喜爱音乐的普通人引入美妙、神圣的音乐殿堂中,将是最好不过的办法了。目前有关中外民歌的钢琴曲集有很多,例如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林华编著的《民歌钢琴曲101首》,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刘聪编著的《中国经典民歌钢琴曲集》,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龚耀年编著的《中国民歌儿童钢琴曲集》和《外国民歌儿童钢琴曲集》,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谢功成编著的《中国民歌儿童钢琴曲30首》等等。这些优秀的教材为爱好音乐的大众学琴者打开了通往音乐圣殿的大门。
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广泛传播为流行音乐注入新鲜的活力,尤其是年轻人,对于流行音乐独特多变的音乐风格、贴近世界潮流的时尚魅力无法抵挡。笔者认为,将流行音乐融入钢琴大众化教学中,并不是对古典音乐的颠覆和亵渎,而是对音乐形式的补充和扩展。广大初学者由流行音乐入门,逐渐引入对古典音乐的了解和喜爱,使得更多的人走进音乐殿堂、与音乐女神亲近,这是所有音乐教育者的期望。目前很多流行音乐的钢琴谱在网络和书店都可以找到。
(三)教学以鼓励为主,制订有利于培养音乐完整性及丰富表现力的评价方法
长期的教学实践证明,鼓励比批评更能激励人的上进心、提高学习积极性。这一点在国外的钢琴教育理念中体现得尤为深刻。笔者曾教授两个在美国学习钢琴七年之久的华裔琴童,令笔者惊讶的并不是他们高超的演奏技术,而是那种对音乐的热情,令人感动,发人深省。对于众多业余学习钢琴者,作为教师若一味苛求演奏技术上的规范、完善,必将导致学生对学习兴趣的丧失。抹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就难以达到培养音乐素质的目标了。笔者认为较好的做法是,对于哪怕是有一点点进步的学生,都要及时地给予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而对于曲子完成不理想的学生,不要急于批评训斥,先做一遍好的示范,通过对比让其主动找出不足之处以及错误的原因,再进行耐心讲解。良好的课堂气氛应该是学生与教师融洽的交流、心与心的坦诚、互相尊重理解,这样才不至于抹杀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正如学校里设立的对学生学习效率的评价制度一样,钢琴教师也能通过制定合理的评价方法,对学生每堂课、每个月乃至一个学期的学习效果进行概括与评价,以达到鼓励、督促其进一步学习的目的。比如,以曲子完成的熟练度、准确度、完整性、音乐表现力等作为评价标准,以阶段性的总结、比较,衡量其进步的尺度。教师需要明白,学习本身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艰难的过程,只有给予学生不断的总结、激励,使其认识到不足、树立起信心,才能在不断的磨炼中踏实前行,获得长足进步。
二、钢琴大众化教育应注重音乐素质的全面培养
一直以来,业余的钢琴教学往往只是注重钢琴演奏技能的训练,而忽略同样重要的音乐素质的培养,这与整个社会音乐教育环境的引导有关。社会上的钢琴业余考级、钢琴比赛,都仅仅以演奏技巧水平的高低等专业性的要求作为评判优劣的标准。这种导向不利于培养大众整体音乐素质的提高以及对音乐广泛而深刻的理解力。事实上,相应的音乐理论知识、即兴伴奏技术、旋律节奏听辨能力、音乐文献的欣赏知识等等。这些只有在专业艺术院校才涉猎的知识,也应该被大众所学习、了解。只有吸取了更为广泛的知识,才能增强融会贯通的能力、加强理解力和创新力进而拓宽艺术视野,这决不是仅仅依靠掌握钢琴演奏技术就能达到的。例如,和声调性知识能够帮助对乐曲正确的分句以及加深对音乐结构的理解,进而加强了对音乐的诠释和表达力。相反,不懂得基本的理论知识,就可能使演奏变得空洞甚至理解错误。再如,许多习琴者对钢琴伴奏技能很感兴趣,因此和声知识就变得尤为重要。音乐的魅力在于能够净化人的心灵、感染我们的情绪,升华人的情感境界,从而引发人乐合一的共鸣。因此,学习音乐欣赏、浏览名家名作,是提高音乐修养与素质的最佳途径。总之,重视音乐知识间的链接,促使钢琴教育更加全面、系统化是钢琴教师亟待思考的问题。
音乐教育是一门综合的艺术,而钢琴教育作为其中的一个分支也同样具有综合、广泛、全面的特点。尤其作为大众钢琴教育,其目标不是培养钢琴家,而是提高大众整体的音乐素养、欣赏水平,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树立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这就要求钢琴教育不能停留在单纯的演奏训练的层面上,而要把眼光“放宽”,拓展思路、寻求更为广阔的空间。
三、钢琴大众化教育要注重实践与交流,创造健康的展现自我、表达自我的机会
音乐是一门表达内心情感活动的特殊语言,同其他语言形式一样具有倾诉、表达的欲望和需求。业余钢琴学习者不像专业院校的学生,有很多表演、考试的机会。每天关在家里弹给自己或老师听根本不能满足弹奏者的表达欲望,也不利于培养自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一年一度的钢琴考级,又使一些学生陷入虚荣的攀比之中,不利于长远的进步。因此,作为教师应尽力为学生营造健康的展现自我、表达自我的机会,让他们到舞台上充分地感受与他人分享音乐体验的无限乐趣。例如可以采取家庭音乐会的形式,定期把学生、家长们集合起来,举办一个小型的钢琴音乐会;让每个学生把近期学习的曲目作一汇报演出,并给予热烈的掌声与鼓励。让每一个学生都在表演中体会到自豪感,加强自我肯定的意识。当然,对于近期学习效果欠佳的学生,活动本身无疑对其是无言的督促和激励。
诚然,钢琴业余者的学习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作为专业钢琴教师,不仅要把学生领入音乐的大门,更重要的责任是让他们真正爱上音乐、爱上钢琴,体验到音乐带给他们的高尚的享受和对生活的乐趣。如果教师们都能意识到这份责任,努力提高自身水平、改进教学方法、端正教学态度,那么就能为共创和谐社会多贡献一份力量!
少儿声乐初级教学范文5
无论是充满怀疑精神的“70后”,还是不断反思自我的“80后”,亦或是用于表达个性的“90后”,都完美体现出不同年代所赋予的独特时代特色,他们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刷新看待世界的角度,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比父母们享有了更多的物质产品。这些年轻人大多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热衷于互联网生活方式,接收到更为丰富的新鲜资讯。而随着这三代年轻人先后为人父母,对于子女的教育问题也成了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事业”之一。
艺术教育描摹生命的旅程,而幼儿艺术教育就是这一场旅程的起点。
“孩子都有一个敏感时期,如果能够抓住这个敏感时期,那么孩子在艺术方面的天赋可能会被越早发现。让孩子培养起来掌握艺术的能力也会更加完善。现在家长们的投入当然可以理解,望子成龙的心理每个人都会有。”(胥丽)
越来越提前的“起跑线”
用一位“70后”母亲的话说,就是“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今天,这条“起跑线”所划定的年龄越来越小。在“80后”小时候,这条线可能在考上重点中学开始,而在20年前,这条线在选择上是怎么样的一所小学。到了今天,这条线也许从娘胎里就开始了,年轻的妈妈们在怀胎十月中,要补充营养、锻炼身体,给孩子充足的养分;要听轻音乐讲故事,给孩子最初的艺术熏陶;要选择自己能够接受的最好的医院接生,为的是杜绝一切可能危害到孩子的医疗意外。
在孩子出生后,对他精神与物质的双重培养,才刚刚开始。亲子班、早教班从孩子刚会爬就参与,这个时期的课程没什么特别的目的,也许只是花钱找人陪孩子一起玩耍。近些年,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的层出不穷的亲子班,接受的幼儿年纪呈现出明显的低龄化趋势。很多家长把还未到上幼儿园年龄的孩子送去亲子班、早教班,希望孩子可以早一些适应社会环境,为按时入园做准备。记者了解到,这些亲子班、早教班的课程大多数是由父母陪着孩子们一起做游戏,孩子们不仅要按时和爸爸妈妈去“上课”,而且价格不菲。采访中,有的家长认为物有所值,有的家长则认为根本没有必要。
记者了解到,这些针对0-3岁孩子教育的早教机构,大致可分为幼儿园办的亲子班、民营的早教机构等。各类早教机构价格差异也相当大,普通一点的亲子班大概50元一节课,稍具规模的亲子班一般每节课价格都在100元以上,更有所谓的“国际化贵族型”教学,每节课高达220元,一年仅学费就高达上万元。
不到3岁的孩子们每周要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去“上课”,到底这些课程都能让孩子们学到什么呢?记者走访了几家教育机构了解到,大多数的早教班会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阶段安排不同的内容。比如针对0-6个月的孩子主要是帮助新生儿适应外部环境;针对6-9个月和9-12个月的宝宝主要是培养宝宝感观、平衡、力量和协调能力;1周岁以上的宝宝,和大家一起做些游戏,互相交流;而到了3岁之后,基本上孩子已经开始成系统的接受学前教育,这其中艺术教育课程,例如绘画、舞蹈、器乐等尤其受到家长和孩子的欢迎。
在北京某部委上班的于女士女儿小石榴今年6岁,现在在航天部机关幼儿园,这是一所公立幼儿园,但是除了每周五天的幼儿园学习之外,每周末的两天,于女士还要带着孩子去上一节钢琴课、一节美术课。“小石榴从5岁开始学习钢琴,六岁学习美术,现在一共就上了这两门艺术课程。她4岁的时候学过舞蹈,但是她自己不感兴趣,钱也白花了。现在一周要上两节课,周日上钢琴课,周六上美术课。美术课每节课一个半小时,钢琴课是50分钟。钢琴是我给她选的,是希望她能够学会掌握一门乐器。美术课是她自己的选择,她现在最大的乐趣就是画画,平时在家里就喜欢画画。”于女士说。与于女士有相同做法的家长有很多,这从每个周末都爆满的早教班中,就能看的出来。“与我小时候相比,现在的家庭条件好多了,社会发达程度也大大提高,各种培训班也多的不得了,所以孩子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学习年龄也提前了。周围的小朋友都在参加各种学习班,一般在四个班左右。小石榴除了艺术还学了英语。”
那么,为什么这么多家长会让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受艺术教育呢?艺术教育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又有着哪些积极的意义?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少儿造型艺术学会终身名誉会长杨景芝虽然油画专业出身,但一心热爱儿童教育事业,研究儿童艺术教育半个多世纪,研读了大量国内外相关理论,并从实际国情出发,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及教学方法,对很多问题都有独到的见解。她认为,艺术教育最直接的作用,是可以促进儿童创造力、审美能力的发展,“但最重要的是在促进其创造力、理解力、感悟力、记忆力的基础上,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使孩子受益终身。需要注意的是,儿童艺术教育必须在尊重儿童成长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才能有利于儿童能力的开发和健康的成长,使其拥有真、善、美的优秀本质,向‘全人’发展。”杨景芝说。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系教师胥丽,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已经有十几个年头。作为培养幼儿教师的教师,对于儿童的学前艺术教育也有着自己的看法。“从宏观上来讲,艺术教育可以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如果从个体来说,可以从小培养孩子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并对他今后成长中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情感产生积极影响。进入小学后的义务教育是普及教育,而学前的艺术教育有助于有艺术天分的孩子能尽早的被发现,并培养他的艺术情操。”
胥丽也去了解过一些早教的课程,她认为若是要想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肯定是越早越好。“因为孩子有一个敏感时期,如果能够抓住这个敏感时期,那么孩子在艺术方面的天赋可能会被越早发现。让孩子培养起来掌握艺术的能力也会更加完善。现在家长们的投入当然可以理解,望子成龙的心理每个人都会有。”
“幼儿艺术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让孩子能够更好、更快、更有效的接受艺术启蒙教育。幼儿园与小学那种面对面、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是不一样的。现在幼儿园更多的是体验式教学,要幼儿自己去体验生活,不同学科都亲自去体会、了解。幼儿教育并不是一定要教会他们什么,更多的还是启发他的创造性思维。”(胥丽)
幼儿园与培训班――竞争还是补充?
现在的孩子和家长都挺辛苦――孩子一周五天幼儿园,周末上课,家长一周五天上班,也周末上课,全年无休。
回忆起二三十年前的童年,那时候没有所谓的亲子班、早教班,最普遍的是托儿所。平时孩子在托儿所学习基本的幼儿课程,周末跟着父母串亲戚。现在的周末则是年轻的父母带着孩子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学舞蹈、学钢琴、学书法、学绘画。
幼儿园的课程已经完全不能满足孩子的个人兴趣与家长的“成龙”心理了吗?2012年国家发改委、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对幼儿园的收费进行明确规定。其中严格规定了幼儿园的禁止:严禁幼儿园以任何名义向入园幼儿家长收取赞助费、捐资助学费、建校费、教育成本补偿费等与入园挂钩的费用,严禁以开办实验班、特色班、兴趣班、课后培训班和亲子班等特色教育为名向家长另行收取费用。
“现在学习的课程在幼儿园都没有设置,”于女士说,“因为是公立幼儿园,国家规定是不能够开办兴趣班、特色班的,所以只能选择幼儿园之外的时间上课。从我来说,如果幼儿园能开设这样的班是最好的,毕竟能够家长减轻很多负担。但是幼儿园也有问题,就是孩子太多。而课外的培训班一般也就几个孩子,教学环境比较好。此外,幼儿园的教师水平相对于园外的培训机构教师还是有一定差距,专业性也弱一点。所以幼儿园如果能提高教师的水平、减少孩子的数量,增加班的数量设置,家长其实更喜欢能够在园内就完成这些课程。”
“幼儿艺术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让孩子能够更好、更快、更有效的接受艺术启蒙教育。幼儿园与小学那种面对面、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是不一样的。现在幼儿园更多的是体验式教学,要幼儿自己去体验生活,不同学科都亲自去体会、了解。幼儿教育并不是一定要教会他们什么,更多的还是启发他的创造性思维。”胥丽说,“从培训机构来说,我觉得肯定相比幼儿园来说更有侧重点,例如音乐或者美术、舞蹈。但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还是幼儿园的教学更全面、更系统。现在幼儿园进行的专业性很强的教育,尤其在大中型城市已经很普遍,当然在一些较为偏远的中小型城市可能还存在重视不够的问题。”
对于培训班的选择,家长一般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培训班的整体质量和环境,是否正规、管理严格。第二,要看一个班的孩子的人数,人数不能太多,太多教师指导不过来,学习目标达不到,钱就白花了。于女士认为,每个班人数在十人以内比较好。“现在参加的美术班是四个小朋友,钢琴则是一对一,所以效果都比较好。”于女士说。此外,家长比较关心的是机构的教育理念。“比如说选择美术班,孩子在六岁以前不适合学习过多绘画技巧,因为这样会限制她的想象力。这个年龄段的学习目的是让她自由发挥充分发挥想象力的培训班。所以在选择美术班的时候,首先要了解教师的教学理念。如果是让孩子在教师的启发下,自由发挥就非常好。我建议7岁以后再学绘画技巧。当时选择这个班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每次课上教师都会提出一个主题,然后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创作。每次结束以后,每个孩子的画虽然是一个主题,但内容完全不同,无论是色彩还是人物的动作、背景都不一样。”
在观念上人们对儿童艺术教育存有偏念。部分人还认为幼儿及儿童艺术教育是“低等”教育,并不需要那么强的专业性。甚至一些进入幼儿园或小学开展艺术教育工作的专业院校毕业生也存在此想法,从事这一行业也只为了落实户口或工作关系,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而不是出于职业选择和热爱。(杨景芝)
高学历带来更好的幼儿教育?
在人们的印象中,幼儿教师大多毕业于师范专科学校,学历从中专到高职、大专不等,幼儿园教师在刚刚毕业的时候,看起来更像是大学生,而不像老师。甚至有人认为,上幼儿师专的,都是考不上正规本科大学。而现在在大中型城市中,拥有本科学历是幼儿教师的基本“配置”,很多青年教师甚至大多拥有985大学学历,甚至硕士以上学历。
杨景芝认为,儿童教育师资力量的高学历化是时展的趋势,学历提高,专业知识储备也相应更深厚,更多专业艺术教育力量进入这一领域是一个好的现象,但同时,她也指出了其中的问题。首先,在观念上人们对儿童艺术教育存有偏念。部分人还认为幼儿及儿童艺术教育是“低等”教育,并不需要那么强的专业性。甚至一些进入幼儿园或小学开展艺术教育工作的专业院校毕业生也存在此想法,从事这一行业也只为了落实户口或工作关系,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而不是出于职业选择和热爱。
另外一个明显的问题,也是杨景芝格外关心的“痛点”,是相当一部分高学历教师“看不懂孩子的画”,不懂儿童,也不懂儿童艺术教育。面对孩子的作品,不知好坏,不知该如何评价。杨景芝指出,儿童艺术创造最重要的特征,是情感的表达,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儿童绘画并非是对传统绘画的模仿,而是源自他们对美的直觉和最纯净自然的表达,所以以比例、结构等专业技法的标准衡量孩子的美术作品是行不通的,也是不应该的。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儿童艺术教育的质量,杨景芝拿一现象举例,有些学校幼儿美术教学直接就是作品临摹,面对孩子们临摹的作品,教师都“看不出好坏”。而这样的教学,明显不符合幼儿的心理和生理成长规律。“从事儿童艺术教育事业,需要我们有强烈的责任感,因为这是一个用一生都探索不完的课题,需要用一辈子去观察和体悟。”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民族幼儿园教师高娃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教育学硕士学历。对于幼儿教师的高学历问题,她有着自己的看法:“我认为学前教师需要具备本科以及本科以上的高学历。原因如下:首先,从教育管理学角度出发,一个教育机构的发展需要整合一系列优质资源,高学历的教师是核心资源,是教育机构存在与发展的主力之一。第二,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高学历的教师拥有较为合理的认知结构与能力,能够将所学知识迁移到实践中,将教育心理学生活化,运用到幼儿工作之中。在教学中,能理解学生的行为动机与成因,并做到行为矫正,能更科学地指导教学实践;在专业成长的路上,能辩证地成败归因,更容易在理论研究方面出成绩。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高学历教师都是合格的教师,因此,教育机构在招聘教师的时候也要考察教师道德修养与道德行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把好第一道关,并且促进教育机构的发展。”
在高娃看来,受过高等教育或者是有留学背景的教师更受欢迎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思路比较开阔,不像国内现行的师范教育体系,思路比较狭窄,限制了人的创造性。“在工作中,我也接触到很多高素质的教师或者有留学背景的教师都不会简单的教孩子技能,而是让他们去领略艺术的魅力。首先是让孩子懂得鉴赏,然后才是创作。我觉得这一点特别重要。我们幼儿园培养的不是花匠,也不是歌者,而是艺术家。这样的理念才更切近幼儿教育,更符合我们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
家长对于任课的教师也要有所了解。“在选择上课之前会问教师的专业以及学历。家长当然还是希望老师都是学本专业出身,如果不是学本专业,可能就不会选择。在选择之前培训机构会向家长介绍教师的学历,大部分是师范学院本科以上学历。如果教师学历太低,家长肯定不会选择,此外培训机构也不会找学历太低的教师,毕竟现在幼儿培训市场竞争还是很激烈的。”于女士说。
“在心理学中有一种‘晕轮效应’,有点类似‘爱屋及乌’,部分学历水平较低家长对高学历或者有留学经历的教师有敬仰的感情依托,认为高学历的教师各方面比较优秀,也是教育孩子的高手;其次,对于部分学历水平较高的家长,他们可能会更理性地看到高学历和海外留学经历的教师拥有的知识结构优势与开阔的眼见,在这样的教师带领下,不仅孩子能获得不同的视野,家长自身也可以进步。再次,从终身教育的视野来看,高学历与海外留学经历是一个人知识与能力的象征,是一个人意志力与综合能力的显现,海外留学经历也是教育多元化与国际化的产物,而国际化的人才会受到拥护与爱戴是经济发展对人教育观与受教育观产生的积极影响,因此,家长选择这样的教师从这个角度来看是正确的。最后,家长应该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高学历与海外留学经历也可能是一个人智力特征或者经济能力的体现,家长应该注重教师的综合素养,不仅仅是较高的学历与海外留学经历。”高娃说。
“幼儿艺术教育以后肯定还是会慢慢走向多元化、智能化的方向。对于一线的教师,因为现在普遍学历较高,以后肯定对学历的要求会越来越高。现在的幼儿教师基本上都是本科以上的学历,甚至在大中型城市,想要进入幼儿园工作也需要有硕士学历。由于一线教师学历的提高,从教学方式方法上也一定会有进步,像从前那种较为简单粗暴的教学方式现在已经不会出现了。”胥丽说,“艺术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
“爱”是开展儿童艺术教育的前提,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才能促使一个人全心投入,才能做好这一事业。特别是儿童艺术教育,施教的对象是孩子,他们更需要爱心和耐心,只有真正热爱孩子,热爱这份事业,才能做好“灵魂的工程师”。(杨景芝)
打开幼儿教育“任意门”
当我们满足了基本的生存物质需求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精神生活。从最早开始报道国人大举出国“占领欧洲奢侈品店”,到现在反复宣传“最美的风景是文明”,都能看出,国家的飞速前进,让百年来始终为生存奋斗的中国人终于有了享受的机会。但是,国人素质的提高,远远跟不上钱包鼓起来的速度。幸运的是,年轻的家长们已经开始注意到,孩子的素质,才是最能体现一个国家未来的标注。
杨景芝认为,随着主席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讲话,中国的文艺事业迎来了又一个春天,同样,中国的儿童艺术教育事业也迎来了大好的发展机遇。“的讲话,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也给我们打足了底气。”
同时,一些具体的政策也相继出台,很多政策已经落到实处,比如给中小学艺术教育的专项资金非常充足,甚至让一些学校感到“用不完”。再如北京地区,2014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下发了《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高等学校 社会力量支持中小学体育 美育特色发展工作的通知》,确定北京地区20所高等学校(中央8所,北京12所,包括中央美术学院、中央戏曲学院、北京服装学院等知名院校)以及国家大剧院等8个社会单位参与13个区县143所小学的体育、美育工作。要求这些单位调动本单位优势资源,整体设计对接学校的体育或美育发展规划,围绕学科教学、课外活动、社团组织、教师培训、文化建设、理论研究等方面开展工作,全面提升小学办学水平。随着通知的下发,相关单位陆续与对点小学签约,编撰适用教材,开展专业课程,以高校的专业教学力量全面推进小学艺术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对儿童艺术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觉得一名合格的艺术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懂得幼儿、懂得幼儿教育。其次才是艺术教育,幼儿教师要有比较好艺术教育技能。比如唱歌、弹琴以及一些基本的舞蹈动作。”胥丽说。
胥丽看来,目前幼儿艺术教育的工作者尤其是学前专业的学生,在幼儿园工作时,存在技能上能力差的问题。“拿我们学校为例,我教授的是本科学前教育专业,本科期间的课程在设置上面的主要重理论课,但是在实际技能上面比较薄弱。他在工作了以后,幼儿园反馈的意见就是技能有待继续提高。所以我们也教育毕业生在以后的工作当中还得尽量增强艺术方面的技能训练。”她说。
现在大中型城市中的白领夫妇,为了培养孩子不惜一掷千金,而名类繁多的培训班也大多收费不菲,在于女士看来,最重要的还是孩子的兴趣,如果没有兴趣,就是“白花钱”。“现在培训班收费都比较高,像钢琴一节课300元钱,50分钟。美术一节课260元,也就是一个半小时。但是因为每家就一个孩子,所以还可以接受。现在基本上把大部分的钱都投入在孩子身上,但我认为这个也是值得的,所以无论孩子学成还是没学成,觉得总比不学好。”
而对于孩子学习的成果,家长并没有明确的期待,于女士说:“一切还是顺其自然,如果孩子能够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说掌握一门乐器,提高自己的修养、培养艺术情操,就可以了,并不需要非得考级或者取得什么成就。选择课程的时候,还是以我的意见为主,但是也要与孩子商量。例如,石榴的钢琴课程就是以家长意见为主。一个原因是她还太小,弹钢琴是个枯燥的事儿,如果完全按照她的意见,她肯定是不会喜欢的。所以需要家长引导以及必要的强制。坚持一段时间之后她自己会喜欢上这一项课程。而美术课我们都是跟孩子商量,以她的意愿为主。所以说要看不同的情况。现在还在学习中,能够从中学到什么也并没有明确的目标。我希望孩子能有一些音乐方面的修养,懂得一些音乐理论,能够上手在钢琴上弹一弹,培养一下气质。如果今后她能跟着考级更好,考不了也无所谓,我也愿意投入。绘画的话当然希望她能够提高想象思维能力,也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但是至于以后是不是要从事专业,还要看她自己的意愿和天赋了。”
在高娃看来,接受艺术教育是大趋势。对于中国的普遍的民众来说也有参加艺术教育培训或者学习的愿望。“我觉得幼儿艺术教育应该是普惠性的。对于幼儿园来说同样如此。作为幼儿教师,我们教授更多的是初级的知识,并不是多高深的技能。把孩子训练成技能非常高超的从业者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作为一线教师来说,目的在于带领孩子进行艺术的初次探索,更重要是要提升自己的艺术品味,而不是简单的进行技能训练。培养孩子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培养他们发现美、感受美才是最重要的,因为我们在学前教育当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对生活的热爱的心,而不是注重技能的艺术教育。”
杨景芝认为,“爱”是开展儿童艺术教育的前提,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热爱才能促使一个人全心投入,才能做好这一事业。特别是儿童艺术教育,施教的对象是孩子,他们更需要爱心和耐心,只有真正热爱孩子,热爱这份事业,才能做好“灵魂的工程师”。
杨景芝还特别强调了从事儿童艺术教育一定要有民族文化自信。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同时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而这“三个自信”需要我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定作支撑。杨景芝认为,的讲话,对教师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核心价值观、民族文化自信是从事儿童艺术教育的教师需要具备的,儿童艺术教育要从传统文化出发,包括我们的传统艺术教育中的精华都非常值得借鉴。全盘西化的问题需要注意,外国的相关理论,需要通过实践来评判,目前在国内“流行”的一些外国儿童艺术教育理论和方法并不一定适用于我国儿童艺术教育,对于一些理论,甚至还有着误读和误用。另外,“后现代主义教学”的兴起也值得警惕。一些教育机构以“后现代教学”为噱头开展招生,教学内容不以培养审美为主,反以“审丑”为傲,鼓励孩子进行一些稀奇古怪的“创造”,所谓“后现代”。杨景芝指出,儿童艺术教学内容的选择需要用心并且谨慎,儿童还处于世界观、价值观正在形成的阶段,对很多事物缺乏辨别能力,很容易受不良内容的影响,需要教学机构、教师用“良心”开展教学。
再次,应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审美素养、广博的知识储备、过硬的专业功底,以及一定的儿童心理学理论基础,不仅要懂艺术、会技法,还要了解儿童的成长规律和心理活动规律,如什么年龄的儿童能画出什么样的画、儿童的空间知觉是怎样的等等。
最后,杨景芝指出,做好面对儿童开展教学的教师,特别需要脚踏实地,不仅要研究教学,还要研究孩子,要俯下身来、蹲下身去,在孩子中间向孩子学习。
结语
一个孩子,5岁的时候,他会画夸张齿轮下的蜗牛,7岁的时候,他会画厨房里怪异的大青虫,可是,10岁的时候,他只会在老师指导下,和同学们一起画一个中规中矩的纸折人……孩子自己也很困惑,为何长大了,想象力却不见了。是成长让我们的眼光变得狭窄,还是时间让我们变得更加现实?从孩子的作品中最能够看出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