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声乐课教学方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声乐课教学方式范文1
音乐教育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展示。学生很喜欢上音乐课,尤其是新课程改革后,音乐教材脱胎换骨,彩色的纸张,丰富的内容,让学生爱不释手,设置的学习形式有表现与实践、感受与鉴赏、活动与创造等方面,他们不仅能学习欣赏到优美的音乐,还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音乐,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八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梨园漫步》是戏曲单元,本以为学生对戏曲不感兴趣,哪知他们在学习的时候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唱《唱脸谱》时,虽然副歌部分有些难度,但他们却相当认真,课堂小结前我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作业:下节课请同学们上台表演,至于如何表演,各显神通。到了那天,同学们的表现让我惊喜万分,唱功好的同学完美献唱,喜欢画画的同学准备了精彩的脸谱,会舞蹈的则用肢体语言尽情表演,大部分同学在这次展示中表现出了鲜明的个性与才情。
音乐教育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音乐课堂上,学生常常打破我的预设,生成了不少精彩的片断。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西南风情》,在“感受与鉴赏”这一环节中安排了欣赏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我事先没有告诉曲名,也没有介绍音乐背景,只是让学生用心地听音乐,听完后谈感受,大部分小组从情绪、节奏、旋律等方面来谈,有一个小组的回答则很有创意:“老师,那音乐就像一个故事,如同《猫和老鼠》一样。”这一句简单的话引发了同学们热烈的讨论,新颖的答案让同学们的思绪飞扬,大家给这段音乐编成了许多故事:林中大战、山坡上的小孩、我拣到钱包了等等,还用肢体语言和着音乐的节拍,演绎了各自生动的故事。音乐的欣赏激发并培养了孩子们的创新精神,我们在传授音乐知识的同时更应该多放手,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放飞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学生的个性展示和创新能力积淀而为宝贵的课程资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展示的同时,其实也在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同时 促进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工作14年来,每一节课的感受都不同,每每备到一个环节,以前学生在音乐课上的个性展示、创新想法便浮现脑海,给我以很大的启示。比如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江河大地》的教学中,学唱了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这首歌曲属于民歌中的号子,为了让同学们进一步体会号子的特征,我请学生唱唱他们家乡的号子。一位来自东灶港的学生上台演唱了他们那里的通东号子,其中的节奏让我产生了灵感,即兴给歌曲配了三种节奏:
声乐课教学方式范文2
一、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个性特点分析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大多年龄处在15至18岁之间,性格活泼好动,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比较强。然而,多数学生来自于各个县或农村地区,缺乏专业学习经历,综合素质难免参差不齐,且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也较薄弱,心理发育不够成熟,仅仅通过重复“老师示范,学生跟唱”这样简单的模式,很容易让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更无法掌握学习的要点和难点。针对上述情况,中职学校声乐教师应该根据教育对象的实际特点,寻找科学、系统的教学方法,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结合中职生的实际情况构建多样化声乐教学模式
1.培养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提升审美鉴赏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其中的关键在于教师队伍,不能一味采用“老师讲、学生听”这样简单化、凝固化的教学模式,要多以亲切鼓励的语言加以引导,让学生多提问、多思考,在不知不觉中发展他们学习声乐的兴趣。(1)需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逐步递进式开展教学。中职生学习主动性不强、对教师依赖性强,一开始目标不要定太高,然后逐渐加深教学难度,由浅入深、由简而难辅导授课。(2)善于运用多媒体结合教学,学生现阶段处于声乐启蒙教育阶段,需多听、多看、多感受,多媒体刚好具有集视、听、唱于一体的优势。教师应多播放名家的范唱视频来感染学生,让学生从内心产生共鸣,从而主动探索演唱的精髓。(3)教师不但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音乐美感”,与学生一同分享,还要有“幽默风趣,妙语连珠”式的超强语言表达能力。在互相学习、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中,使学生不断发现学习歌唱的乐趣。这样才能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更有利于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2.注重理论知识学习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声乐教师往往只注重歌唱技巧的培养,会忽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声乐是通过歌唱表达思想的一种艺术行为,没有蕴含感情和思想的歌唱不能称之为艺术。例如,在接受歌唱表演实践之前,学生需了解歌唱中发声器官的构造、原理等,帮助学生全面认识科学发声的全过程,构建起声乐学习的基本认识。然后辅之创作背景、情感基调等多层次且系统的理论知识,结合形式多样的歌唱表演实践,这样才能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声乐学习体系。
3.提升教学资源利用率,采取大课形式进行讲授
大课主要以声乐理论知识、发声训练技巧等为基础内容。以声乐理论知识为例,在教学过程中系统地传授基础理论,让学生了解发音器官结构、正确歌唱姿势、呼吸技巧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全面认识歌唱需具备的基本条件,培养专业基本能力。应用大课授课模式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在集体时间内以点带面地解决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有效地提升教学利用率。
4.小组课的教学优势
小组课是声乐教学中较普遍的教学方法,优势在于能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学习能力、水平差异等,给予学生针对性指导。通常教师综合考虑声乐基础、歌唱水平、个人特点等各方面因素,以3~5人为单位进行分组,既照顾到学生的个性,又兼顾到小组的共性,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在小组课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互相观摩、互相倾听,让他们能较清晰地辨别歌唱发声状态的正确性。而对于个别发声存在问题的对象,教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通过讲解与范唱,及时纠正学生的歌唱问题,还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教师在解决歌唱问题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技巧。不仅如此,学生还可以在交流经验和技巧中了解小组其他学生对同一首声乐作品不同的领悟层次与演绎风格,并与之做比较,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更利于学生完整展示作品。如,在他们完全掌握作品的情况下,教师可以丰富教学模式,组织学生进行重唱、齐唱、合唱、对唱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形式的歌唱艺术魅力。
三、声乐教学融合艺术实践活动
声乐课教学方式范文3
关键词 音乐教育 高职院校 文化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1音乐教育
1.1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音乐教育一直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在我国传统教育的庄子时期则提出,音乐的熏陶对于人们思想素质的教育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使学生了解我们传统的历史文化,音乐的教育是最好的途径,其中声乐有助于提高大家对于音乐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1.2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与科班学生的差别
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声乐教育培训与在专业音乐学院开展声乐教育,两者的教育教学实施方法有着本质性的区别。在社会艺术教育的普及之下,决大多数的艺考生,尤其我国传统的几个音乐学院中,如:北京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等,在传统的专业音乐学院中学生大部分是科班出身,许多学生从小开始专业的学习音乐,从小通过系统的学习并在大学之前就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如:发声方式、练声的方法等等。普通高职院校的学生基本上是没有专业基础的,因此在开展课程教学时,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对于学生学习课程的根本目的,相比较于专业院校的学生也是有一定区别的。高职院校学生学习课程的目的主要以基本乐理常识、声乐作品鉴赏与基本发声的了解为主要的授课内容,对学生加强艺术文化素养及音乐鉴赏能力为主要目的。而专业音乐学院则主要为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并注重学生对音乐有更深地了解及发展,和对于后期音乐作品的创作制作为主要目的。因此在这样的区别对比下,高职院校开展声乐课程应作出相应的调整与探索。
2课程开展的施行与方法
2.1高职院校开展声乐选修课程的施行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和专业学院学生在生源上,以及他们在声乐理解和专业知识上的不同,并且在高职院校中主要以选修课的形式授课,在课时甚至课堂人数上与专业院校的课程有较大的区别,所以在授课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的不同,教学设计应当具有针对性。此外,在开展课程时,也不免会有曾在校外接受过专业培训的学生加入到选修课程,在授课的同时也应该注意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进度,授课中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引领示范作用,除了正常授课外,也可以在课下与有基础的学生进行更多的专业知识的交流,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促进他们的学习能力;其余同学的学习主要以保证他们对于声乐理论知识的了解为主,使其能够掌握简单的发声技巧,与此同时,注重提高他们的声乐作品的鉴赏能力。
2.2开展声乐选修课程的具体实施方法
在申报选修课的学生当中,多数是根据自身的爱好来参与的,因此这部分的学生主要爱好歌唱,基本没有声乐基本功。那么在授课前期充分抓住学生的兴趣,是教师授课的首要目的,因此前期的授课中,主要应以声乐作品的鉴赏为主,教师可根据教学设计做好授课的课件准备,在开展课程过程中,还应注意不要有太多声乐理论的专业讲授,而主要在于对音乐的发展做出简单的概述,并将声乐的发展对学生进行更多的介绍,并且在介绍声乐的同时,更多地开展声乐作品鉴赏内容的教学。
在授课时重点讲述歌曲的时代背景,除了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对于音乐文化的了解,并且对于提高学生的素养有重要的帮助。通过对音乐的学习,使学生在自己的专业学习上有更多的思考,也提高学生对这门课的兴趣,将音乐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当中。课程设计中,也可以更多地加入与学生的活动环节,在课堂中为其提供一个表演性的舞台,为部分愿意展示的学生上台进行力所能及的演唱表演,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专业性的评价,指点学生在歌唱中出现的技巧性问题。在抓住学生兴趣之后,再进行层层深入地声乐专业理论和技巧的学习,以及基本乐理的学习,其中主要授课的内容在于学生对于声乐基本发声技巧的学习,此外在声乐的学习中,每个学生根据自己声线的不同,所擅长歌曲的类型也不同,在授课中要使学生了解自己的音色也是很重要的。其次对于高职院校中部分有过一定专业学习的同学,在授课中则更多地是注重他们音乐思维的建立,以便找出他们适合自己音色的歌曲进行练习,在平时进行更多地交流,给予他们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专业引导。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中开展声乐教育教学与专业的音乐院校有着本质上的差别,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实施选修课声乐教学,作为专业声乐教师,应该把握好其中本质的区别。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和授课,在授课时更多地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音乐鉴赏能力,这也是开展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
声乐课教学方式范文4
关键词:微课;声乐教学;运用
现阶段对于高校声乐教学来说是一次全新的理念,通过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上加入微课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教学观念上是一次重大的改革与创新。传统的高校声乐教学通常都是以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使学生对这样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够重视,因此导致教学目标有所延误。在现如今的微客理念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全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声乐教学有一定的了解与掌握。
一、微课教学理念
微课(Micro-Lecture)是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产物,微课教学将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变成了课堂的参与者。利用微课模式进行教学,教师不再将书本作为传授知识的主要载体,而是通过计算机设备播放教学视频或者是事先准备好的PPT,将教学内容以更加直观化、立体化的方式展现出来。教学过程中,教师将会围绕本课的重点内容或是疑难知识点进行重点的讲解,但是这个过程不会太长。虽然看似容易,但是微课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大量精心的前期工作,比如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学生反馈、教师点评,所有这些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微课教学环境。微课教学与传统的高校声乐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其一,微视频的教学持续的时间仅为5-10分钟。在这段时间内,学生能够接受到大量的学习信息。其二,教学知识点精短,微课教学时间短,因此知识点比较集中、精炼,学生可以透过这些知识点快速的抓住学习的精髓,找到重点。其三,视频资源真实具体,课堂创新度高,微课堂所使用的视频资料通常与学生的生活存在着直接的联系,因此学生会很快的被课堂中的内容吸引,提高学习效率。
二、微课模式应用于高校声乐教学的必要性
微课是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产物,将其应用于高校英语教学中体现出高校教育人员与时俱进、锐意进取的决心和信心。目前,信息化技术已经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尤其智能化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是加剧了这种渗透。目前,很多学生都倾向于使用电子书、电子商城、网上资料查阅、网上交流等方式进行生活与学习中的事物,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他们而言吸引力不足,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尤其在高校声乐课堂中,缺席、迟到、注意力不足等问题比比皆是,教师通常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组织学生听讲,虽然一堂大课有90分钟,但是所能讲授的知识却寥寥无几,导致课堂进度缓慢。而微课作为一种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声乐课程的效率。此外,将微课教学模式应用于高校声乐教学体系中,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一种突破与改良,有利于推动高校教育改革的进程。学生是未来阶段内推动我国社会全面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有着比较明确的个人理想与抱负,并且每个学生都存在着明显的个性化心理差异,但是高校传统的教学策略忽略了对学生个性化特点的尊重,极大的挫伤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然而,微课堂内容精炼,时间短,视频观看完毕后,学生有比较充足的时间进行交流和讨论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可以快速的发散,个性化思维将会得到交流和认可。可见,微课模式有效的实现了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改良,实现了课堂角色的转化,充分发挥出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三、微课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一)改善教学质量
在现代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不断的融合微课模式,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能够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根据影像视频的方式对声乐有一定的了解,学生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就像看电影一样进行学习,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再属于被动状态,成为课堂的主体,因此能够高效的进行自主学习,还能够合理的提升教学质量。学生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观看视频进行学习,不仅能够脱离教师传统的讲授模式,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更加快速的进行消化。在课堂上利用微课模式帮助学生快速的巩固并且加深对声乐教学的知识,教师可以根据微课将声乐教学的知识点进行编排,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将知识点合理的为学生进行展示,使学生的兴趣点有一定的提升。教师通过结合声乐的知识点向学生进行视频讲解,在通过观看视频的同时能够使学生进行思考与分析,找到声乐的重点,进而更加快速的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因此能够课堂教学质量。
(二)丰富教学内容
在微课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的将微课融入进高效的声乐教学中,因此需要对声乐教学的知识点进行改善。传统的教学方式需要教师根据声乐的知识难点反复的为学生进行灌输与强调,因此使学生的兴趣不高,因此造成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差。因此在微课教学过程中,要使教师根据声乐的知识点进行合理的编排教学内容,通过微课的教学模式,能够改善学生对声乐的关注度,要使学生对于声乐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在上课的同时要不断的对学生进行观察,找到他们能够适应的教学观念,因此在对教学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改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计算机进行对声乐知识点的认知,不仅能够丰富学生对声乐的认知,还能够提高教学内容质量,使学生能够在学习声乐的时候有一定的了解,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在课堂外仍然能够对声乐有一定的了解。
(三)强化学生主体地位
在现阶段的高校声乐课堂上应用微课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体。然而这种一视频多媒体为主的教学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更加主动,因此在学习的时候学生成为整堂课的主体,教师在一旁进行辅助,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优秀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以微课模式为主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将知识重点进行有效的把握,使学生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能够促进与教师间的沟通。在学生对声乐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对学生进行评价,也能够帮助教师进行下一步的课堂教学规划。对于学生来说,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可以将自己的意见汇报给教师,教师根据合理的意见进行对教学内容的整改,这样能够使学生在声乐的教学过程中更好的学习与了解。
四、结语
在现如今的高校声乐教学中融入微课理念,使学生的兴趣有一定的增加。因此在学生学习声乐时候不断的注重改变教学模式,主要将学生作为课堂主导,利用多种的教学方式对其进行教授,使学生对声乐知识有一定的掌握,因此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模式,高效的提高学生学习质量,使学生对于声乐这门课程能有一定的了解与掌握,更加能够帮助学生找到适合的学习方式,进而有效的提高自我成绩。
作者:卿丹 单位:邵阳学院音乐系
参考文献:
[1]毕经美.微课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5,(03).
[2]李三波.微课在高职教学中的应用现状调查研究[J].职业技术,2015,(09).
[3]贾思振.微课在高职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探讨[J].职业技术,2015,(10).
[4]廖星麟.微课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浅析[J].才智,2015,(33).
[5]张灵芝.微课在高职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6).
声乐课教学方式范文5
关键词:声乐教学;教学模式;课程分类;比较法;教学利弊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09-0219-02
近年来,在高等教育全民普及的推动下,各大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也开始不断扩招,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越来越多,教育资源也越来越紧张。基于这一背景下的“一对一”传统声乐教学模式自是无法与当下教育现状相适应,也难紧跟进高校声乐教育的要求与发展。
一、我国高校声乐实践教学的现状概述
(一)声乐教学对象
受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影响,各大综合性高校、高等师范院校和高等艺术院校等对音乐教育类和音乐表演类的学生招收数量也逐年攀升,其中不乏部分综合文化素质较差,且本身对音乐专业兴趣不大的学生,因分数不够或就业压力而通过考前突击手、强化声乐功底,从而跨越高校艺术院系所设置的门槛,为艺术院系声乐教学有序开展填了更多的“堵”。与此同时,这样的生源与学情,也让原有的声乐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亟待创新。
(二)声乐教学教师
正如上文所述,高校通过校际合作、合并及升格等系列方式来推动生源的扩招规模,带来了资金、人才、教育教学资源等的重组和重构,实现了办学层次的提升与办学规模的扩大,对整体高校发展都带来了积极效应。然而,在一繁荣景象背后,同样也存在着诸多潜在风险因素。如部分原级别较低的学校教师,因其学历、知识结构、教学水平等综合素质难以适应高校升格之后新形势下的高等院校声乐教育及其课程教学的要求标准,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三)声乐教学方式
就普遍现状而论,部分高校声乐教学方式仍未能“与时俱进”,结合生情与教学目标来改良传统教学方法。类如,过度追求音高、音量等声音素质,对声乐生理学、声乐心理学、声乐美学等理论知识不求甚解的教学法,是难以引导学生将所学融会贯通的。缺乏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学生只求音高、音量而不理解声音本质和情感特质,从而与声乐学习中的美感和乐趣“失之交臂“。此外,还有部分教师直接忽视声乐的艺术表现力,一味强调声音,强调学生“唱”的能力,力图将学生训练成为发声的“机器”,只有“声”没有“乐”。
二、我国高校声乐课当前教学模式解析
(一)声乐集体课程教学
通常情况下的声乐集体课教学即指声乐课程教学课堂上有二十名以上的学生参与学习,统一由一名教师进行授课。
(二)声乐小组课程教学
声乐小组课即指在声乐课堂教学中,学生被分成多小组进行教学,一般是将同一专业的学生按每组五至八人、或是每组四至十人的方式划分小组,由教师统一进行授课。
(三)声乐个别课程教学
传统的声乐个别课是沿用历史最久远的声乐教学模式,至今仍然是声乐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的授课形式。简单地说,声乐个别课就是上小课“,是“一对一”的教学。
三、我国高校声乐教学模式的利弊分析
(一)声乐集体课程教学的利与弊
当前很多院校用的大都是声乐集体课模式,因为当前高校扩招,学生越来越多,而声乐集体课的优势是既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教学资源,又能增加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并且教师在声乐集体课上还能运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系统性的教学。因此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声乐集体课是有一定优势的。
当然,声乐集体课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即由于参与课程学习的学生较多,教师无暇顾及到每个人的学习程度、声音特点及个性特征,导致教师难以发现学生在发声上的错误,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声乐小组课程教学的利与弊
声乐小组课是培养学生演唱能力、教学组织能力的重要方式,其不仅能够充分利用有限的教育教学资源,合理配置师资力量,还能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声乐基础理论,灵活应用于更多曲目的练习中。因此我们在高师声乐课教学时,要合理利用这种教学模式,并且适时对其作出调整,以学生的个性化、全面性发展为目的,不断创新与进步。
而声乐小组课缺点之一,即在于内容枯燥,形式单一。传统的声乐小组课教学多为学生演唱,教师观看,形式比较单一;还有的教师为了巩固所学知识,经常安排相同的曲目练习,学生需要反复、重复地进行固定曲目的练习,课堂内容相当枯燥。这类缺乏新鲜感的课堂极易使学生产生疲惫感,失去学习声乐的兴趣,教师也就难与学生形成一种有效的互动。另一缺点,即教学方法墨守成规,脱离现实。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相应的教学方法进行一定的创新。然而在目前声乐小组课教学中,虽然已由“一对一”转变为了“一对多”,节约了教育资源和教学成本,但仍有很多学校“换汤不换药”,在课时安排上没有做到同步革新,缺乏对学生及时、有效的指导和启发,教学中永远只有两个步骤,要么让学生进行练声,然后进行声乐作品演唱与处理,缺乏目的性与实践性;要么就是简单地将声乐小组课演变为“一对一”教学模式的短化版,将每一节课的教学时间平均划分到每个学生身上,进行“均式”教学,缺乏小组内同学的交流与同质、异质的对比,从而造成每个学生被“均分”到的时间过少,根本难以得到教师全面的指导。由此一来,使得本身“折中”的声乐小组课教学丧失了原本的目的和意义,也无益于声乐课教学效率的提升。
(三)声乐个别课程教学的利与弊
虽然声乐个别课目前在高校音乐教育中是利用较少的一种教学模式,但同样有其存在的意义。声乐个别课采用“一对一”模式的教学,优势在于针对性较强。因每一位学生都有不同的声乐基础、声音特色和个性特点,如果学则会忽略这一点,不利于学生的个体发展。而个别课的开展,则可以针对每一位学生不同的情况来因材施教,有目的地纠正、解决问题,进行具体和有效的指导,使学生对演唱技巧和作品表现力两个层面的学习都能取得实效,同时也有利于师生感情的培养。
而声乐个别课推广困难的主要弊端,就在于其开展成本太高。由于高校扩招导致的学生人数骤增,而教师的数量远远跟不上学生的数量增长。同时,“一对一”式教学又需要大量的教师提供指导,大量的琴房提供练习,所以,要全面普及声乐个别课的实施,其开办成本将是难以估算。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声乐个别课给予了学生个体很大的自由空间,所以其教学很容易使学生缺乏组织性和纪律性,随意性强,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综上,无论是声乐集体课,还是声乐小组课,亦或是声乐个别课,都有其优势与缺点,应该多加比较,发现各种模式之间的优缺点,对其加以合理利用。比如就小组课较个别课而言,其能更为有效地利用了宝贵的教学资源,既节约了成本,也能使得不同程度的学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不仅具有针对性,还有利于在声乐共性的前提下,使学生得到较大程度的发展。所以,当前声乐教学应合理利用小组课模式,或是在符合实际学情与特殊生情的情况下,有条件的开展个别课教学。
四、优化高校声乐教学模式的创新思路
(一)明确教学目标更新教学内容
优化声乐教学的改革路径,首要找准声乐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积极引进国外优秀的声乐教案,及时更新教材与教学方法,筛选出符合时代特色、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教材。藉此实施各项教学措施的革新,不仅能够开拓学生知识广度,掌握更多的声乐技巧,还能够促进学生在声乐表演能力与专业综合素质上的全面提升。比如,教师可以挑选具有鲜明特色的声乐作品让学生赏析,使其了解声乐作品创作时的背景,从而在欣赏的过程中实现潜移默化的声乐艺术熏陶,慢慢地沉积声乐艺术的综合素养与审美能力。值得一提的是,对于颇具音乐天分的学生,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地引导其进行声乐作品的改编,或是音乐创作,充分挖掘其音乐潜质,培养其创新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更多信息化的教学技术进行声乐教学,让学生站在声乐艺术发展最前沿,明确未来声乐的发展方向。
(二)创新教学方法灵活课堂讲授
教学有法,但教无定法。教师应当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与学生个体差异来分别适用教学方法。比如,针对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教师可采用创设开放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亲身参与,主动探究,通过自我想象来摸索歌唱的感觉与歌唱的感情,从而将真正的情感融入歌曲的演唱之中,靠自己的发现来推敲出适合自己的、有效的情感表达方式。比如,针对学生声乐学习信心的建立,教师可以选用舞台表演活动、声乐教学与歌唱活动等系列教学实践,使学生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之间建立平等友好的互动关系,激发声乐学习兴趣,锻炼声乐实践能力。又比如,针对学生声乐表演能力的培养,教师可通过举办声乐表演赛、学生个人演唱会等一系列舞台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有更多的声乐练习机会,再在练习过程中找到准确的演唱“感觉”;或是安排各类灵活多样的小型交流课堂,辅助学生自主创作音乐作品,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自身声乐演唱能力、组织能力与策划能力的提高。
(三)注重培养学生审美想象能力
毫不夸张地说,审美想象的存在,声乐演唱才能呈现出意境深幽、形象饱满的意象。音乐艺术形态的本身,即声乐演唱者和欣赏者通过思维活动而想象出的“无形”感染。换言之,没有倾心投入的演唱,根本无法体现出声乐作品的艺术价值。想象作为声乐审美中最活跃,则是在作品表象的基础上利用作品的情感和意境丰富和升华作品的“二次创作”,其贯穿于声乐演唱的整个过程。由此,培养学生形成审美想象能力,先要教会学生如何体悟出作品中蕴藏着的音乐意境和情感,如何深化角色意识,如何将自身幻化为创作者本人、为作品的主角,继而慢慢地将歌词和旋律融入自己的灵魂深处,在思想上形成一种音乐化、诗意化的情感,最终获得对音乐内涵的深层次理解,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
参考文献:
[1]吴.声乐演唱中审美想象的作用分析[J].青春岁月,2013(06).
[2]王蓓.浅谈高师声乐小组课的教学优势[J].中国音乐,2002(02).
声乐课教学方式范文6
(江苏徐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苏徐州221000)
【摘要】声乐教学一直以来是师范院校声乐教师探讨和研究的话题,如何更好、更快地让学生在这一阶段掌握这项技能,教师资源又能得到充分地发挥和利用,采用的教学方式尤其显得重要。文章对声乐大课和小课的教学模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声乐;教学;大课;小课;优势;不足
声乐是一门技能极强的课程,同时也是一门针对性极强的学科。在授课形式上基本采用一年级新生集体大课,到了二、三年级再开始进行小课或小组课的方式。声乐大课的授课方式不同于小课,一是可以节省教师资源,因为新生刚入校,由于声乐基础参差不齐,新生的声音概念有待进一步学习和调整。所以运用大课这一形式,教师可以统一讲解基础理论知识,用较少的师资使得较大范围的学生从整体上接触到正确的声乐概念,避免了理论讲授上的低级重复,从而为以后的声乐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是大课的授课形式能够使师生之间相互讨论和交流,既培养了学生对声音的听辨能力,也培养了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学生之间存在着共性的问题(气息的运用、咬字吐字的方音,真假声打架等),教师上课时可以针对其中一位较好学生的发声练习进行点评,分析其声音的特点,让其余同学共同探讨其形成的原因,在学生们踊跃参与其中各抒己见之后,教师再进行总结,以培养学生从声音表象去分析其形成的机理的能力,这样更能激发学生们积极地思考并从其他同学身上找出自己的问题,加深对声音概念的理解,从而更好地调整声音状态。而听辨能力的培养,对于他们今后的学习也会起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在教学内容上低年级一般一周开设一次课,每次课2个课时。教师在授课时会考虑到综合因素,在教授声乐理论基础知识、声乐技能训练、歌曲演唱、舞台表演实践等讲解的基础上,也会适时加入声乐发展史、声乐作品欣赏、艺术美学等内容,目的是为以后小课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其三,在大课中可以较多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观看中外经典的视频和资料,来提高学生们声乐鉴赏能力。这有助于他们在声乐学习中开阔视野,避免闭门造车,形成正确的歌唱思维,对把握作品的情绪风格都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大课教学的场地可以在音乐教室、排练厅、小礼堂、阶梯教室等较为宽敞的场地进行。好的环境能营造出舞台的气氛,可以激发学生们的歌唱欲望,也便于同学间的互相观摩,从他人的演唱中得到启发,意识到自己发觉不了的问题,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经过一年的基础学习,大二时的学生已初步掌握了歌唱的基础知识,进入到小课或小组课模式教学。小课的最大的优势就是因材施教。这种模式是大课教学所不能及的。声乐小课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声乐教育中的针对性,可以针对学生各自的声音特点采取因材施教的原则,因人而异地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每一位学生量身定制。在学习中随着教师对学生教学的不断深入,学生的歌唱能力也会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地得到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也会在较短的时间里有教大的进步。
总之,要正确处理好声乐教学中大课和小课的关系,做好他们之间的衔接,也是我们一直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声乐大课和小课都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声乐的学习最关键是寻找自我感觉,齐唱、混唱势必会相互影响、相互模仿、相互干扰,让学生很难找到良好的发声状态。上大课即使教师的水平再高,耳朵听辨能力再强,也很难把每个学生的毛病都分辨清楚。也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将其一一纠正过来。在我校声乐教学的发展历程中,最早期的声乐教学曾一度采用大课授课形式,因为当时条件有限,教师资源较为短缺,40~50位男女学生混杂在一起上声乐大课。由于男女生的不同生理结构(喉头问题、真假声问题等)教师在授课时都要同时面对,声音出来参差不齐,即使问题提出来了,但在一起唱,过一会学生又回到以前的状态,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后来随着学校规模和办学层次的不断提升,教学资源和环境也得到了改善而放弃大课改用小组课的教学方式。在小课的教学中又发现很多不必要的重复,既耗费了教师的精力又浪费了过多的教师资源而采用大课与小课并存的教学方式。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验证了这种并存的教学模式运用在不同阶段、不同年级的教学中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对我校声乐教学是非常必要且可行的。即为一年级新生集体授大课,二、三年级再进行小课或小组课的教学。它既能为初学者学习理论,营造歌唱学习的氛围提供了一个平台同时也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虽然在这个过程当中也会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例如:有一些教师在大课上沿用小课的形式,把时间平均分在每个学生身上,导致教学时间不足,并且还抱怨学生太多。这样的大课其实成了小课的变体,失去了原有的教学意义。还有在一些大课的教学上,教师认为大课就是打基础的,而采用较为固定的教学内容,非常枯燥,一段时间下来,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也没有了。而通过小课的教学,学生能较好地把教师的教学经验、纠正自己的错误和毛病的过程,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久而久之在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的同时,也学到了不少具体和实用的教学方法,便于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运用。
在声乐教学中大课和小课的探讨,同行们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如何更好地、更科学地运用这两种教学形式为学生的教学服务,这也是我们教师不断追求和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俞子正声乐教学论[M]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