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技术就业方向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工程技术就业方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工程技术就业方向

建筑工程技术就业方向范文1

1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岗位及其能力要求

经过走访建筑行业企业,毕业生跟踪调查等活动,明确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就业岗位主要有施工员、质检员、监理员、造价员、资料员等,各岗位的主要能力要求见表1。

2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思路是在一个专业核心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多个专业基本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即“一专业核心+多专业基本+基本素质”。具体的能力培养方案见表2。

3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开设

在进行课程体系构建和课程开发时,我院根据“一专业核心+多专业基本+基本素质”的能力要求,以建筑工程施工岗位能力为核心,符合建筑施工岗位需求,构建出了一套以知识、技能、素质为标准的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的特色课程体系。(1)公共基础课。不论什么专业,学生都必须学习基本的文化知识。我专业拟为学生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特色概论、计算机基础、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应用文写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育、形势与政策教育、军事理论、职业生涯与就业创业指导等公共基础课,为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打下基础。同时,在新生入学时要组织他们进行军训,培养他们的纪律性和团队意识。(2)职业基础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开设了一些专业的基础课程为接下来学习专业技能课程打下基础。有建筑材料与检测、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工程测量、建筑CAD等,其中建筑工程测量是作为专业核心课程来授课的。(3)职业技能课。我专业的拟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就是工程施工技术能力,所开设的课程有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工程施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施工组织、工程项目管理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真正了解了工程施工方面的知识。(4)实践环节课。光有理论知识的充实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结合具体的实践,才能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进一步深刻地掌握理论知识。我专业开设的实践课有认识实习、工程施工图识读、建筑施工基本技能训练、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建筑CAD技能训练、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工程项目管理实训、建筑计量与计价实训、顶岗施工实习、毕业综合实践环节。这些实践课程让学生可以简单地模拟实际的工作情况,为他们以后可以很快地适应工作打下基础。(5)职业选修课。建筑工程专业需要学习的知识是很多的,为了进一步充实学生,我专业开设了很多职业选修课程,方便有兴趣的同学进一步学习。有建筑法规、建筑工程经济、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建筑工程监理、建筑工程检验与检测、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等。

4我院人才培养的成效

建筑工程技术就业方向范文2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BIM教学平台;卓越高职院校

正文:

BIM技术,即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正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前沿和趋势所在。依靠BIM技术,可以实现对施工质量、成本、进度的精确掌控。同时,将建筑行业全过程完全贯通,将立项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运维阶段紧密联系在一起。正是如此,住建部发文,在2020年,凡国有投资项目90%以上必须采用BIM技术。在此趋势下,行业对于BIM人才的需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热度。

2015年,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省教育厅申请湖南省首批卓越高职院校,获得立项。同年,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正式组建。笔者作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建设的核心骨干成员,有幸从一开始到现在一直在全程参与,对如何基于BIM平台建设建工专业群,有着较深刻的认识。下面笔者就从三个大的方面谈谈如何建设。

一、以BIM为平台建设专业群,必须从建立坚实的发展基础开始,主要体现在师资、实训条件、课程体系和教材四个方面。

1、针对BIM技术,加强师资培养

目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只有刘孟良院长一人对BIM技术较为熟悉,要想开设BIM系列课程,师资匮乏,无从谈起。

为此,建设的第一步就是大力培养师资。(1)院长带头学习、授课、培训、科研,以示范作用引领专业群发展;(2)分批委派黄治、刘钢、曾猛、谢奕欣、陈东艳等专业骨干教师赴北京、西安、驻马店多地参加BIM师资认证培训;(3)组织胡超雄、李峨、马慧、张又方、曾丹等专业实训教师参加有关BIM考核的相关文件、报名程序、组织流程学习;(4)提供信息,动员专业课教师参加BIM学习&交流研讨活动;(5)发动专业课教师下企业调研,加强教师对BIM在行业一线应用广泛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2、针对BIM技术,完善实训条件

目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实训条件在校内来说比较好,对原来的专业教学也足够,但是在新形势下,针对BIM技术搭建教学平台,就显得拙荆见肘。

我们的目标是依托湖南省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和建筑职业教育集团,与行业企业深度融合,与专业群课程体系无缝对接,改善院办企业、专业实验室、情景实训场、职业技能鉴定所等已有条件,重点建设生产性实训平台和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工作室,基于BIM技术平台,建成以“教学+生产+社会服务”为核心的专业群实习实训基地,实现“教学、培训、生产、职业技能鉴定、技术服务”五大功能。为此,我们必须改善院办企业、专业实验室、情景实训场、职业技能鉴定所等已有条件,重点新建BIM建模一体化实训室(40台高配电脑)、建筑工程多工种技能培训室外实训场、BIM考试中心(40台+30台+30台)、BIM大师工作室(“刘孟良大师工作室”)等9项实习实训场地。更新与购买BIM系列应用软件。作为湖南省建筑工程技术高端人才培养基地,基于BIM技术共建技术推广中心5个和1个培训中心。

3、针对BIM技术,重构课程体系

新技术推行后,原有的课程体系受到极大的冲击,需要我们基于BIM技术重构课程体系。围绕建筑行业,通过人才需求分析、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等途径,构建“基础理论学习+核心能力培养+职业技能进阶”的三平台建筑工程专业群课程体系。

依托信息化技术,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基本方法理论类课程通过慕课探索“线上学习+综合考核”;技能类课程通过微课、建筑信息模型(BIM)探索“线上模拟+线下训练”。

4、针对BIM技术,重视教材开发

目前BIM的系统教材比较少,尤其是针对高职教育,深入浅出的BIM教材就更少。所以开发相应的教材,是老师们应该重视并亟需解决的问题。但是,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认识到,不能为任务而编写,为名利而编写。

为此,我们强调在编写教材时,要注意几个原则。(1)为课堂服务.以教案为基础开发校本教材,进而中南大学正式出版,相关院校争先选用;(2)为实训服务。以实际工程项目――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建工实训基地为载体、任务驱动方式编写的模块化教材;(3)为比赛服务。教材编写认真,内容全面细致,可以作为参加各类BIM建模及应用比赛的最好指导书籍;(4)为教师服务。鼓励专业教师加强自学,尽快提高BIM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5)为教材开发服务。以示范方式为BIM系列教材开发、实习实训指导书开发树立模板,鼓励专业教师开发出更多、更好适应于专业教学的教辅书籍。

二、以BIM为平台建设专业群,必须紧紧围绕核心目的,那就是BIM技术人才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开设、专业比赛和培养目标等方面。

1、针对BIM技术,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专业群内每一个专业都需要重新审定,并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将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标,以技术技能培养为主线”,全面推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在“因需施教、订单培养”、“项目主导、学岗对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经验上,进一步探索 “现代学徒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工程造价(建筑工程造价)专业、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将分别在“系企一体、工学结合”、 “教学工厂+工作室+企业”三层次的专业建设模式下,进一步探索实施“校企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

2、针对BIM技术,逐步开设BIM系列专业技术课程

BIM系列专业技术课程的开始不是一蹴而就的,从目前我们的研究来看,必须遵循先基础后综合,先示范后推广的基本思路。

(1)核心专业率先开课。开设BIM课程教学三届(13级建筑工程技术(设计方向)选修课一个班,14级建筑工程技术(设计方向)必修课,15级建筑工程技术(施工方向)选修课两个班);(2)其他专业紧随其后。建筑工程造价专业(含土建、安装两个方向)14级、15级教学中全面应用Revit 、MagiCAD、广联达GQI、广联达GBQ等BIM系列软件;(3)全专业群共同开设。对于BIM技术的应用学习全面铺开,16级人才培养方案中将BIM建模作为专业群里四个专业的专业共享课程,将BIM审图、梦龙、MC等作为专业技术课程或专业选修课程。

3、针对BIM技术,开展比赛训练

以赛促学,以赛代练是高职院校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捷径,也是最有效的方式。所以,我们在建设专业群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通过比赛寻找差距,打开局面,树立信心,打响名声。

(1)校内组织BIM专业比赛。建筑工程造价专业定期组织“广联达算量计价比赛” 、安装方向定期组织“安装专业识图比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定期开展“Revit 建模比赛”;(2)参加行业企业比赛。笔者多次带队参加广联达举办的“BIM毕业设计大赛”,中建协举办的“ BIM网络大赛”等,均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3)参加院校、主管部门比赛。每年参加技能抽测,经常参加区域院校之间的技能比赛,都有不错的发挥。

4、针对BIM技术,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最终的目的是培养人才,高职院校除了要培养新鲜血液,更要注重对于社会行业人才的再培训和再教育功能。

所以“加强对人才培养质量监督、增强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为行业人才培养贡献力量”是我们专业群的口号。具体来说就是:作为湖南省建筑工程技术高端人才培养基地,每年向行业输送800名毕业生,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用人单位满意率达95%以上;开展BIM社会技术培训年均达10项,实现培训年均达300人次以上;积极开展技能鉴定工作,实现年均鉴定达600人次以上;开展建筑工程多工种专业技能训练项目社会技能培训达10项,实现培训达500人次以上。更为可喜的是,2016年,中国建设教育协会正式授权在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设立“中国建设教育协会BIM应用技能报名考试点”。我们拥有了BIM资格考试和培训的资格。

三、以BIM为平台建设专业群,必须走出去,广泛的开展BIM技术拓展合作,这样才能真正的引领行业发展。

1、建立大师工作室

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基础建立“刘孟良大师工作室”,涵盖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设计、BIM应用、管理等主要专业工作内容,对专业群建设起到引领和带动作用。

目前,“大师工作室已经建立有几个月时间,工作成效已经开始凸显。(1)2016年4月,正式挂牌成立刘孟良大师工作室;(2)和湖南众智、沙坪建筑等企业签订了技术服务指导协议;(3)积极筹备2016年6月BIM应用技能考核;(4)已组织参加多种国家级赛事。

2、科研服务

目前,专业群基于BIM技术的研究,已经正式立项两个课题。一个是中国建设教育协会课题,《BIM工学结合的模块化实训方案研究》;另一个是湖南省建设人力资源协会课题,《BIM工学结合实训室建设研究》。

3、校企合作与行业联盟

依托湖南交通职教集团和湖南建筑职教集团、湖南省工程管理学会,对湖南建工集团、湖南第六工程公司、中建五局等行业企业进行深度调研,与湖南中天置业有限公司、湖南点石家装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市居众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珠海兴业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金诚建筑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开展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社会服务。

2016年5月25日,湖南省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创新战略联盟正式成立。我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作为理事单位,正式受邀参加联盟成立大会。

建筑工程技术就业方向范文3

不容乐观的就业现状与中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较差的就业能力,不得不让我们对现有的中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核心就业能力培养方法与方式进行分析和思考。通过调整与相关资料分析,中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的核心就业能力培养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中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教学实训基地不完善,缺乏就业实践平台;第二,缺少经验丰富的专职师资队伍。教师是中职院校教育、培养学生的的实施者。可是我们的中职教师绝大多数都是从大学毕业就直接到学校工作,都是在学校这圈子里,社会实践能力不足,创业就业的经历有限,要求教师既有理论知识又具有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很少;第三,传统的中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核心就业能力培养方法与快速发展的建筑行业不够协调。

2提升中职建筑工程类专业学生核心就业能力的途径

2.1通过产学结合,强化与改善校内生产性实训条件

(1)校企共建,实现前厂后校,探索学工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当地建筑工程类相关企业进行合作,建立“分散式”建筑工程专业实训基地,把很难操作的大量学生一起集中实训化解成“多点分散式”的实训形式,使教师与学生在真正的职业环境中实现学习与工作的交替开展,切实受到锻炼。

(2)开展岗位教学,营造具有真实职业情境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院校内部建立工种实训场及综合实训场,依据建筑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分解技能基础能力、工程综合能力及行业管理能力开展建设。实训环境按照建筑行业施工现场设置,学生在具有真实职业情境的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学习和培训,组建由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实践教学指导团队,依据企业、行业标准和企业工作项目开展生产性实训。

2.2深化“2+0.5+0.5”学习与就业相结合模式

强化校外顶岗实习针对建筑行业受气候影响的季节性和建设周期较长等特点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继续深化“2+0.5+0.5”学习与相结合就业模式,即4个学期在校内学习(中间阶段开展校内外生产性实训),0.5个学期根据学生自选方向,在校内进行专业强化实训,0.5个学期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预就业顶岗实习,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为导师加强指导,安排专业教师分区域开展技术指导和管理。尝试校企联合签发“工作经历证书”。

2.3实行“三阶段两能力”学用递进式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1)课内为主、课外为辅的学用递进“三阶段”内容。第一阶段———基础/工艺实践阶段,以学为主。以基础课程教学实验、材料工艺加工和实验动手能力培养为重点,如专业概论课与参观实习、实验、上机、论文写作、金工实习、测量实习、社会调查等。第二阶段———技术/工序实践阶段,学用结合。以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实验和单项工序过程设计能力培养为重点,如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生产与管理实习、课程设计/大作业等。第三阶段———工程/项目实践阶段,应用与创新。以专业课程教学实验和项目综合设计与组织能力、施工与管理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如科技活动周、专题研究、前沿讲座与学术报告、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2)课内外相结合的“两能力”内容。第一,人文社会实践能力。以思想政治系列课程和人文素质教育系列课程为主体,以公益劳动和志愿者服务、社会调查与社会问题研究、社会服务、读书活动、文艺活动、社团活动等社会实践为辅助。第二,工程技术实践能力。以课内专业基础和专业技术教育和实践教学为主体,以课内外科技立项、各种学科竞赛与科技活动、参加教师科研和开展科技服务等为辅助。

2.4加强职业资格认证工作

建筑工程技术就业方向范文4

【关键词】特色专业建设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 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C-0073-02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日渐显现,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已成为不可或缺的关键性组成要素,是专业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性环节,有利于提高专业人才培养整体质量。因此,本文试针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多层次探讨基于特色专业建设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途径。

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部分职业院校没有与时俱进,准确认识职业教育理念、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等,导致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不科学、不合理,实践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实践课程教学课时较少,不利于实践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仍然采用满堂灌教学模式,过分注重专业理论知识教学,一次性向学生灌输大量的课程知识,师生、生生间的互动极少,课堂氛围沉闷,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不利于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影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二)实训基地建设力度不够

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某些学校并没有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已构建的实训基地流于形式,该专业实践教学效率低下。学校没有加大在实训教学技术设备方面的投入力度,实训设备设施不完善,无法有效满足专业学生在实践教学方面的客观要求,智能化仪器使用较少,实训基地设备设施利用率低下不注重实践设备设施的维护保养,频繁出现故障问题,缩短了其使用寿命,不利于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基于特色专业建设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途径

(一)完善人才培养计划,注重专业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效果

在开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之前,学校要全方位分析社会企业客观需求,多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跟踪调查应往届毕业生就业情况,根据各方面就业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优化完善专业课程标准,注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结合自身各方面情况如特色专业建设情况,采用适宜的人才培养模式如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中心,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确保人才培养计划的顺利实现。

在深化改革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学校要优化调整已设置的专业课程,客观分析当下建筑行业各方面情况,优化调整该专业职业基础课程,开设具有针对性的课程,以建筑制图与识图、房屋构造、建筑材料等课程为主;优化调整职业岗位课程,以基础工程施工、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建筑施工技术等为主;职业拓展课程要以施工M织组织、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建筑法规、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等课程为主。应根据当下建筑行业相关岗位客观要求,深化改革课程内容,促使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提高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和设计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要采用多样的教学形式,比如,现场教学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法、图片教学法,以建筑施工现场具体情况为切入点,进行针对性地演练,逐渐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积累丰富的建筑工程施工经验,为提高专业人才培养效果做好铺垫。

(二)注重实训基地建设和完善,加大实训基地管理力度,健全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1.注重实训基地建设以及完善

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学校必须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加大在实训基地建设,即校内实训中心、校外实训基地,比如,校内实习工厂、实训中心、校外实习基地。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验中心为例,学校要进一步细化该类实训中心,比如,建筑施工仿真实训室、建筑模型实训室,工程测量实训室。在开展专业实践教学活动中,校内实训基地占据核心位置,而校外实训基地在一定程度上延伸并完善了校内专业教学。学校要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加大在实训基地建设与完善方面的投入力度,构建多样化的实训基地,比如,建筑工程设备实训中心、综合实训中心,定期维护保养设备设施,延长其使用寿命,确保一系列实践教学活动顺利开展。

2.加大实训基地管理力度

学校要安排专业人员有效管理实训基地,优化完善已有的管理模式,将实训管理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实训监控体系等相融合,使其处于统一的网络结构体系中,构建全新的实训基地管理体系,促使实训基地与专业群,实训项目与具体专业课程相融合。实训室要实现内外共享,具有其开放性,更好地发挥其多样化作用,促使实训基地设备设施“建设、管理、使用”各环节有机融合,紧密相连,采用多样化的管理方法,提高实训基地利用率,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专业学生实践学习。以此,有效改革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提高专业人才培养整体质量。

3.健全实践教学管理制度

学校要根据专业实验室、实习基地各个方面情况,完善已有的管理制度,加强实践教学管理,顺利实现各方面资源共享,借助开放管理的运行机制,完善实践教学环境。专业学生可以采用申请、网络预约的形式,不受时间、地点限制,顺利进入实训基地、实验室等,完成教师布置的实训任务,进一步提高实验室、实训基地等利用率。学校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借助信息化手段,动态监控实训基地等,在校园网中开展具体特色的建筑工程技术课程,构建多样化的专业实践教学网站,学生可以借助网络,随时下载实验作业、递交实验报告等,可以将编制好的实验项目、专业课程设计项目等以多媒体课件形式呈现在校园网中,为学生提供更多进行专业实践学习的机会,而教师可以借助网络,批阅学生实验报告等,便于更好地了解班级学生专业学习情况,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三)构建专业教学资源库,注重实践教学团队建设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校要网络教育技术标准为基点,充分利用校园网平台,构建“科学、合理”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客观展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成果,提高各方面资源利用率,比如,教学和培训、行业企业标准,优化完善专业教学资源具体内容,采用多样的教学形式,采用具体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相关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完善。在建筑工程技g专业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形式,注重专业课外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实践教学活动中,逐渐提高他们的建筑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

在专业实践教学中,学校要注重实践教学团队建设,要多鼓励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内部进行实践学习,更好地了解建筑企业在专业人才方面的客观要求,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逐渐提高自身综合水平,成为新时期社会市场所需的“双师型”专业人才,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水平,要多让建筑企业优秀员工到学校中讲课,并担任实训教师,进一步完善专业实践教学团队,优化调整教师整体结构,确保实践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在此基础上,学校要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科学管理专业教师团队,对其进行针对性指导,为提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整体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学校要从不同角度入手深化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完善相关的实训设施设备,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实训环境,借助信息化手段,构建相关的资源库,构建实践教学与自主学习平台。教师要根据学生各方面情况,优化调整课程教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优化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增加课堂教学趣味性,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以此,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基础上,改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课堂教学现状,顺利建设特色专业,不断增强院校核心竞争力,走上长远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韩守杰,王玉雅,丁爱霞,苗飞,张伟.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2(7)

[2]胡兴福,孟小鸣.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体系构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3)

[3]付丽文,聂立武.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8)

[4]邱丽辉,汪耀武.基于特色专业建设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6(10)

[5]王强,于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培养目标的探索[J].才智,2013(25)

[6]柏翠云,赵宏旭.建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0(21)

【基金项目】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研究与实践(GXGZJG2016A012)

建筑工程技术就业方向范文5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 构建 实践教学体系 岗位能力

应用型本科重在“应用”二字,要求以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为先导,以在新的高等教育形势下构建满足和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学科方向、专业结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要求各专业紧密结合地方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从教学体系建设体现“应用”二字,其核心环节是实践教学。

一、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的地位

(1)教育部各种文件中强调,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2)应用型本科教学重在应用。该教育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强调人才的应用性和技能性,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对高职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的要求。为此,教学模式决定其教学内容应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加大实践教学比例,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

(3)在应用型本科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践教学,进行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把实践教学作为沟通理论与技能之间的桥梁,使学生不但在理论上,而且在技能上都能得到发展,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实践基地建设问题。教学实践基地包括校内实验实习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与多家建筑类相关的公司签订了校外实训基地协议。实验室能够满足实践教学需要,但是校外实训基地教学开展起来难度较大,实际效果达不到理想要求。

(2)实践教学的组织管理问题。实践教学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明确,组织管理跟不上,实训教学的质量难以保证。认识实习效果不好,课程实习及毕业实习,与课程的衔接不紧凑,针对性不强。

(3)实践教学的考核问题。没有建立规范的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对实践教学的要求远没有对理论教学要求的严格。期末考试以理论考核为主,不能充分体现学生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

三、构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体系的基本思路

(1)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明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在具有必备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

(2)深入国家大、中型建筑工程公司、监理公司等企业,对从业人员现状、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工作标准、专业知识、能力结构等几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充分了解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才市场需求情况,对就业岗位进行分析,当然也不可忽视有市场优势的小型企业,确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生就业岗位,围绕能力培养把专业课程体系分为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两大块。

(3)注重顶岗实习的效果,实现“双证制”,加强职业能力考核。在加大专业实习的基础上,实践教学体系中引入“双证制”,即在获取文化素质证书(含英语、计算机、普通话等级证)的前提下,学生毕业前还应获取施工员、造价员、材料员、质检员等职业资格证书和。为毕业生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并且在较短时间内能够顶岗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构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框架

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我们把实践教学体系分为五大部分,即认识实习、基本技能训练、课程设计、工种操作训练、毕业实习(顶岗实习)等,彻底改变原有理论为主的培养模式。

(1)认识实习。认识实习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进入大学校门后的第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 是增强学生对建筑物构造组成及施工过程感性认识的重要环节,是丰富学生实践知识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认识实习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有助于学好专业课,同时对后续专业课学习的重点有所了解。

(2)基本技能训练。包括建筑材料、建筑力学、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等课程的验证性试验和建筑工程测量等课程的仪器操作,通过试验和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课程设计。主要包括民用建筑课程设计、工业厂房课程设计、施工组织课程设计、建筑工程预算与报价编制、工程量清单及清单报价编制、地基与基础设计、等内容。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具体的实际工程结合起来。课程设计应单独开设,单独考核。在考核上尽可能与企业接轨,聘请企业专业学者,尤其是高级技师参与到考核中来,以企业用人的标准衡量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建筑工程技术就业方向范文6

关键词:技能大赛 建筑工程 教学改革

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提倡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形成行行出状元的良好社会氛围。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不断扩大,如何培养出具有优秀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够适应行业岗位需求的人才成为建筑工程专业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职业技能大赛作为提升技能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对促进教学改革有着重要作用。

1 高职技能大赛对学生技能培养的作用

1.1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技能大赛根据岗位类别,设置了建筑识图、CAD建筑制图、工程测量、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施工等命题方向,命题内容均按照实际岗位工艺、流程、标准等技能要求,通过技能大赛的备赛和参赛,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均有明显提高,同时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了很大提高。

1.2 强化学生理论知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项目是以典型工作任务设置的,其中除了实际动手操作内容以外还需要一定理论知识作为支撑,技能大赛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如此,例如在CAD建筑制图比赛中,除了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图纸识读、CAD软件绘制等能力外,还应具备建筑构造基本知识,能发现图纸中的问题,根据变更要求对图纸进行变更设计。所以技能大赛考验的是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全面知识能力,也只有具备这样能力的学生才能适应工作要求。

1.3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在实际工作中学生应具备良好的个人素质,才能顺利融合到工作团体中,技能大赛中包括个人赛和团体赛,既能锻炼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加强团队合作能力,团队成员之间交流,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社交心理素质和人际交往技巧,形成开朗乐观、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

2 参与高职技能大赛的实践总结

根据近年来参与和组织技能大赛的实践经验,对参与技能大赛的过程和结果总结如下。

2.1 参考技能大赛的命题方向进行有针对性的准备。要对大赛的命题方向、比赛章程、使用的规范和技术性文件做细致的研究,搜集备赛资料,制定训练计划,选拔成绩优秀并且具有坚强意志品质的选手进行备赛,在备赛过程中将指导教师按照比赛内容进行合理分工,并聘请企业专家对学生进行辅导。实践证明,充分的准备和坚持不懈的态度为参赛打下良好的基础,取得了较满意的成绩。

2.2 课堂教学内容要与大赛技术要求接轨。尽管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也有实训内容,但对学生的训练程度远达不到大赛要求,距大赛的技术要求有一定差距。技能大赛的技术要求多为工作岗位的要求,课堂教学距实际工作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在专业教学改革中应该注意到这种差距,在教学中突出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使课堂教学既与技能大赛要求接轨,也与实际工作要求接轨。

2.3 增强学生的广泛参与。一般来说技能大赛只在最初选拔阶段有学生的广泛参与,在后期只剩下较优秀的选手进行备赛,其余的大部分学生得不到后期备赛中资源丰富的培训工作。今后应将技能大赛中的备赛资源向常态工作中逐渐分布,并将学生参加范围扩大,使技能大赛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重要平台,推动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

3 高职技能大赛对教学改革的意义

3.1 引领教学改革方向。通过分析技能大赛中对岗位技能的要求,在设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坚持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根本出发点,面向岗位设置课程。将技能大赛的备赛方法引入到日常教学中,在教学中采用灵活机制方法,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多采用启发、提问式教学方法,也可以采用竞赛的方式加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学习主动权放到学生手中,让学生按照实际工作的要求和思路理解和解决课堂问题。在教学评价机制中重点考核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

3.2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加强校内实训室、实训场和虚拟实训的建设,将实训课程大量融入日常教学中,将技能大赛的培训方式引入到日常实训课程,强化实训课程的工程实践性。另外可加强与企业之间联系,增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使实训课程与实际工作接轨,将技能大赛的技能要求贯彻到实训课程中。

3.3 强化校企合作。企业最初对技能大赛的贡献限于经费和设备赞助,随着合作的加深,企业在技能大赛命题、考核方式上不断深度参与,企业专家对岗位需求的掌握使技能大赛更加贴近于工程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流程、标准等均可作为命题范围。而学生在备赛过程中的学习更是让学生深层次接触生产过程,实际体会到工作岗位需要,从知识能力和素质能力上得到全面提高,从而使技能大赛真正引领和推动教学改革方向。技能大赛的举办也为企业提供了解学校和学生的平台,为学生就业提供良好契机。坚持校企深度合作,才能使高职的教学改革走上正轨。

3.4 加强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在学生学习的最后阶段会花费大量时间在企业学习专业相关岗位的实际工作内容。技能大赛从举办的初衷来讲和顶岗实习的意义相同,都是使学生尽快掌握工程实际经验,所以技能大赛的举办对学生尽快适应顶岗实习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焦明.当前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的现状与思考[J].成人教育,2010(11).

[2]刘忠.技能大赛对高职院校教学改革促进作用的研究[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3]梁胜增.浅谈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方法[J].才智, 2010(20).

课题名称:职业技能大赛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的意义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