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科学小实验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常见的科学小实验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常见的科学小实验

常见的科学小实验范文1

【关键词】大课间;课课练;对体质健康的促进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049-01

学生身体素质包括力量素质、耐力素质、速度素质、灵敏素质、柔韧素质。对体育“课课练”的界定大致形成了以下三个共同点:一是“课课练”是体育教学中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二是“课课练”的主要内容是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身体练习;三是“课课练”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同时,“课课练”是针对学生学习现状,结合体育单元、课时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生理、身体特点,科学、合理安排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练习内容和方式,其目的是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将“课课练”这种有效的形式,转借到大课间中来,不失为促进全体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手段。

一、大课间中推行“课课练”的必要性

《全国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中指出,“增强学生体质,科学安排学习、生活、锻炼,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2013年江苏省中小学体质健康测试蓝皮书的发表,中小学生主要身体素质指标再次引起社会的关注,在学生身体素质指标连续下降趋势得到遏制的同时,耐力、肥胖和近视率等指标有了不同程度的上升,因此,加强学校大课间中身体素质的训练,可以从学校层面有效地干预当前学生身体素质下降,提高“课课练”的实效性,进一步丰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方案和形式,关注农村小学大课间中学生身体机能的协调发展,为增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案例。

二、大课间中“课课练”活动案例

学校的大课间设计,首先在于构建良好的模块,为有效开展并能常年坚持,案例中尝试:按照“弟子规操”――“校园集体舞”――“身体素质天天练”――“班级自主活动”――“放松操”五个模块进行的组建,这五个模块的内容,可以根据季节的不同,调整锻炼的项目,在“身体素质天天练”环节上,尝试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专门的身体素质练习,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一)晴天大课间“课课练”活动案例

1、晴天大课间“课课练”的内容安排

(1)万马奔腾;(2)比谁跳得高;(3)高人矮人;(4)快马扬鞭;

(5)挖萝卜;(6)比谁站得稳;(7)拍手歌;(8)对脚;(9)“斗鸡”;(10)“炒蚕豆”。

2、晴天大课间“课课练”的练习要求

(1)各班必须严格按照“课课练”方案开展活动;

(2)体育教师分年级组负责对室内各种活动进行指导;

(3)加强安全防范管理。班主任必须加强随机指导,确保本班学生能够按老师要求进行集中练习。

3、晴天大课间“课课练”活动场地的安排

站在做操位置上,随教师口令集中练习。

(二)雨天大课间“课课练”活动案例

1、雨天大课间“课课练”内容安排

(1)《身体素质天天练》游戏。如:拍手歌(两人对面拍手),1′;对脚(两人对面脚互靠练习),1′;高人矮人(下蹲起立,30″);扶墙高姿俯卧撑1′等;

(2)有利于发展力量素质的练习:掰手腕;站在前后课桌的当中用手扶在桌上进行俯卧撑练习;下蹲起立;举重物(用书包代替);提踵练习;

(3)有利于发展速度素质的练习:原地前后摆臂;原地支撑小步跑;

(4)有利于发展灵敏、协调素质的练习:摸耳摸鼻练习;末四位练习(1指两手扶在头后2指两臂肩侧曲3指两臂屈肘,前臂交叉置于胸前4指两手叉腰);手心手背;手脚画圆(注意手脚画圆方向相反);抓纸团;找朋友(输方5-10个下蹲起立);侦察兵(猜猜谁的手中有物品);

(5)各种小球的练习:原地托乒乓球;原地对墙打乒乓球;定点拍球、左手运动会;击鼓传球等。

2、雨天大课间“课课练”的活动要求

(1)各班必须严格按照活动方案开展活动,分班活动时各班可以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一些学生喜欢的、有趣的活动内容;

(2)体育教师分年级组负责对室内各种活动进行指导;

(3)加强安全防范管理。班主任必须结合室内活动特点加强教育,引导学生安全、文明、有序地参加活动。

三、大课间中“课课练”的组织尝试及成效

在积极推进大课间活动案例中,在认真开展“课课练”的一年多时间里,课题组针对一至六年级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寻找不同年龄段学生都能接受的动作及形式,结合学校整体的发展要求,在组织尝试中,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一是巧用击掌。将击掌与健身动作进行组合,可以集中学生练习的注意力和练习兴趣。如弓步压腿练习时,前四拍练习弓步压腿,后四拍在压腿的同时,在弓步下击掌。

二是巧用“应答”。在练习过程中,边练习,师生边上下半句进行应答。如踏步练习中,师:“1-2-1”,抬头挺胸,生:“1-2-1”;师:“1-2-1”,大腿高抬,生:“1-2-1”;师:“1-2-1”,两臂伸直,生:“1-2-1”等。

三是勤于变化。小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要提高学生练习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可以对练习的方向和动作进行一些变化,如在练习游戏《高人矮人》时,可以进行相反口令练习,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在练习弓步击掌时,每一个八拍换一个方向进行练习,先顺时针练习,在逆时针练习,变化增加了学生练习的兴趣。

此案例推行一年多来,取得了一些成效,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协调性有了明显提升,说明在大课间中推行“课课练”是可行的,且富有成效。2013年,大课间活动方案被江苏省体质健康测试中心面向全省推广,并获得全国优秀案例评选二等奖,在2013年江苏省体育学科指导委员会上受到与会专家和领导的好评。

参考文献

常见的科学小实验范文2

关键词:高校;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策略

合唱与指挥课程在原有的教学思路上,如何予以重新审视,并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发挥该课程的真正塑造性的作用,成为了众多相关教职人员所共同思考的课题。研究科学的教学手段,进行合唱指挥教学实践的探讨,对教学过程予以进一步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高校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的现状

合唱与指挥课程是高校音乐教育学科当中一门重要的教学课程,不同于声乐或钢琴等技能课程,也和乐理、曲式等理论课程具有明显的区别。合唱与指挥不仅融合了理论知识、实操技巧还包括对音乐的审美与创作方面学习,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结构特点较为复杂。

首先,根据我国高校关于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的现状来看,部分院校对于合唱指挥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足,也就是在思想认识层面上具有一定欠缺性。目前,高校的音乐教育专业虽然均已开设合唱指挥课程,但是结合现实情况而言,无论从哪个层面上来看,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都是远远不够的。很多教师和学生都对音乐的学习限于认为只有声乐、乐器或者是舞蹈类的课程才算是专业课程,而合唱指挥没有太过重要的地位。在学校的课程安排上也明显课时不足,该课程在短时间内难以保证学习质量,甚至有些学校只针对该科目仅开展一年课程,这一现象直接导致了学生对该项技能技巧的掌握不扎实。

其次,课堂教学形式较为单一,信息量少。现在大多数高校的合唱与指挥课程普遍存在两种情况,一是将合唱和指挥作为两门独立学科,分别教学,二者相互独立,合唱课便只学习合唱,指挥课程进行指挥训练,大大降低其关联性,不利于学生对合唱指挥综合能力的提高。另外一种情况则是虽然合唱与指挥是作为一门学科,但是在教学活动中教授给学生的知识所含信息量较少,也就是单纯的进行排练合唱,对指挥的知识也只是简单讲解方法,几乎不深入讲授系统理论,导致大部分学生的指挥技法与排练能力都没有明显进步。

再次,实践教学环节始终欠缺,学生课堂参与程度不高。许多高校的合唱指挥课程多是以合唱的形式开展,学生负责固定声部,教师则重点对合唱的音准、音色、感情等方面进行指导。可是,这种教学方法,会出现学生课堂积极性不高,参与率低下的情况,没有具体的合唱指挥角色的体验,难以让学生真正领会到所学知识的意义所在,教学和排练的质量也不会十分理想。

二、高校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实施策略

第一,应当保证课时量。从合唱指挥课程安排的整体设置来看,应当尽量安排较满的课时,从根本上对合唱与指挥的课程予以正确认识,课程时间应设定在两年或者三年,这样才能够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进行系统化的深入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合唱指挥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合唱指挥方面的有用人才,因此,一定要重视学生“唱”与“指挥”两种能力的同步培养,使得学生系统的掌握这两方面的知识与技巧,使得二者进行有机的结合同时发挥二者不同的分支作用。

第二,拓展教学内容,丰富教学信息。合唱与指挥教学是一个系统化的教学体系,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应该突出其应有的内涵与特点。在进行合唱学理论教学时,教师应当注重合唱的理论知识,根据不同的合唱分类,以及各个声部的人员编制予以不同的唱法和情感的教学;对于合唱作品的演唱和排练方面,应注重合唱的发声概念,合唱声部的协调与配合以及音乐作品的演唱处理等等。在指挥的基本技能教学方面,需要注意各种会拍技法以及合唱总谱读法等。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教学内容可以进行有意识地拓展,教师还应当在教学大纲和具体课堂上进行有计划地实施,使得合唱指挥教学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多样,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效果。

第三,在课堂设计上多加开展学生可以有效参与的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性。针对学生对于合唱指挥课程的体会不足的问题,教师应当不局限于单调的教学模式,仅仅重视集体合唱的音色与质量,而是更应该注重每一位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教师可以通过优化课堂设计,来让每一位学生有机会单独演唱和指挥。此外,还可以多多组织一些趣味活动,让学生对该科目的学习增加兴趣,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专业知识,并切实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纵观我国高校的合唱与指挥课程教学现状,不难发现众多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重新审视和分析课程教学中限制教与学的瓶颈问题,从而提出重塑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手段的建议。更重要的是,唯有学校、教师和学生在思想认识层面上能够对合唱与指挥课程予以重视,为学生多加创造积极参与和学习的机会,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有效性与学生的学习效率,进一步培养综合性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宏伟. 高师《合唱与指挥》课程理论及教学实践实验研究报告[J].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8(04):115-119.

常见的科学小实验范文3

 

“狠抓内涵建设”已成为各高职院校的发展目标,现在这种热潮开始深入到各微观领域,“狠抓内涵建设”的重点无疑是提高教学质量,夯实教学水平。在高职教学活动中,引入行为导向教学法,让课堂的主体“动起来”,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其创新、创造及创意能力,收获高效的教学效果。

 

一、行为导向教学法概述

 

行为导向教学法在上世纪80年代起源于职业教育比较发达的德国,对行为导向教学法的讨论,对德国职业教育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目前,行为导向教学法已经成为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相关职业培训教育的主流发展趋势,其主要过程分为以下四个环节:课前准备—布置任务—执行和实施—展示执行效果。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高职教育的主要教学方法,由一系列教学方法和技术共同构成,而非单一特定的类别。主要的表现形式有:项目推动教学法、户外拓展法、模拟教学法等等。其教学方法实施的基础需要课堂的主体用心、用手、用脑完成任务或项目,从而实现教学目标。以“行为导向驱动”为主要形式,打破老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在座位上做自己的事的课堂场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同时,学生从实践中来,再回到实践中去,经过反复的实操,从实践中获得升华,这样一来,对知识的认知更加理性和深刻。

 

作为课堂的引导者,老师一定要做好组织和引导课堂的相关工作。在学生自由分组后,同学们需要把教学任务进行细分,细分的过程需要老师的监督和指导。随后,各小组成员可以采取竞争或选举的方式,每个学生都会分得自己所负责的任务,正如目标管理一样,责任到人,通过团队协助,致力于让不同学情的学生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

 

二、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及我院《市场营销学》简介

 

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成洛大道,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国家计划内统一招生的普通高等职业学院,学制三年,颁发经教育部电子注册备案的普通高校专科毕业证书。学院现设有6个系,共有29个专业及方向,覆盖了现今高就业率的优势行业。学院拥有专业实训室60余个,专兼职教师三百余人,在校学生人数近八千人,是省内一所深度践行“校企结合、工学结合”办学模式的特色高职院校。

 

《市场营销学》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会计、商务管理、电子商务、广告策划与营销等专业的必修课程,授课学生达到上千人次。由于各企业对从事市场营销岗位的人员需求较大,同时,为了拓阔学生的就业面,更多的满足社会人才的需求,《市场营销学》这门课程的时代性和必需性尤为凸显。

 

我们将详细描述行为导向教学法在《市场营销学》课程联系过程中的实践研究,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实施,通过各种反馈和评价技术,再进行不断论证,改进教学方法,使我们的课堂更加活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最大可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到达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行为导向教学法在高职教学中运行的意义

 

行为导向教学法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行动性”,简单的说就是要让学生全身细胞活跃起来、动起来、动手做,不是被迫坐在教室里面受“煎熬”,甚至怀疑读大学的目的和意义。通过老师引导,增强师生互动频率和效果,鼓励学生们不要受到过多的束缚,而是大胆表达,只有自己亲身做过的事情才会有属于自己的收获,才能形成更加深刻的领悟。换言之,自己做过的,是所有行为方式中最能够在脑海里留下痕迹和记录的,所以,也是最深刻的体验过程。

 

高职学院的学生,对理论的学习感到枯燥,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然而他们自己动手、实际操作的渴望却十分强烈,他们大胆设想,构思新颖巧妙,积极实施,细心总结的特点都能为他们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当然,学生之间存在的智力差异、心理差异和人格差异,在高职教学中引入行为导向教学法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挖掘学生的潜能,通过项目教学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行为导向教学法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在师生合作共事的氛围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应用于实际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为人处世、与他人协作共事的能力。

 

同时,我们要重视课后的评价体系和反馈渠道,从中发现问题,师生充分讨论,分析问题,找出源头,优化调整。尤其对于那些学习积极性不大高的学生,我们致力于发掘和提高学习兴趣点,通过鼓励和引导,培养他们参与实践的自信心,使他们抛开包袱,迈开步伐,充分参与到团队的教学活动中来。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一个都不能少,不能因为学情不同而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教师应该花费更多的精力和心思在于鼓励和团结每一位学生。

 

四、行为导向在《市场营销学》课程联系过程中的实践研究

 

《市场营销学》的理论教课框架大约分为四个模块。第一个模块是“总论”,具体包括市场营销概述、学会市场调查、分析了解市场营销环境和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第二个模块是“营销战略分析”,即目标市场营销。第三个模块是“营销战术—4P组合”,包括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第四个模块是“市场营销的新发展”,包括新媒体营销、绿色营销及关系营销等。

 

在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核心思想指引下,老师要根据教学进度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当然,不同的授课对象,教学方法也是需要随之调整的。在教学中引入“头脑风暴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等具体的教学方法。结合我院《市场营销学》课程,下面将详细介绍四种主要的行为导向教学法,这四种行为导向教学法实施的主要过程为:课前准备—布置任务—执行和实施—展示执行效果。

 

(一)头脑风暴教学法。头脑风暴教学法是老师组织的一次主题探讨活动,在老师抛出探讨主题后,随之要给出参与讨论的激励措施或奖励措施,如加分、合理的物质奖励等。老师要鼓励学生自由发言、积极发言、并且把握讨论的主题不能偏离。集思广益的现场讨论,会激发在场每一人的脑细胞活跃起来并积极参与思考,这样一来,在短时间里,能够汇集到尽可能多的信息量和智慧闪光点,勾勒出数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将其中的主流观点进行归纳和提炼,将会是实际解决问题的大致方向。

 

采用头脑风暴教学法时,要求所有学生都积极参加到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在讨论前,由教师随机抽取几名学生与任课教师组成评委团,并拟定出评分细则,当场进行宣读。如评分细则规定,开始讨论后,有学生进行陈述的时候,其他学生不能随意打断别人的表述,否则评委席将对其所在团队扣分。一般情况下,应该鼓励学生提出具有一定创意且具备实施可能性的想法,尽可能多的收集和整理。最终,将所有意见和建议统一在本次教学任务结束前进行梳理和评价。

 

在《市场营销学》的第一个教学模块,学生已经具备对市场营销及市场营销环境的认知,可以采用头脑风暴教学法。比如,教师可以事先给出一个市场环境,对市场营销微观环境和市场营销宏观环境均有描述,在如此环境中,公司有意引入一家肯德基快餐店,就此进行SWOT分析。需要每组通过讨论,课后完善一份小组结论,下次上课时各组在轮流展示自己的结论后,开始“自由讨论”,最后评委团会根据事先拟定的评分细节和指标进行评分。这样的过程是智慧火花迸发,大量信息进行共享的课堂,加上适当的课堂激励措施,师生都将收获颇丰。

 

(二)案例教学法。老师通过讲解、分析案例,组织课堂讨论后,引出结论。很明显,学生们对这样的教学方式是乐于接受的,他们倾向于接受真实的案例,并从中受到启发,不喜欢生硬的“被接受”理论讲授。我们通过对一个具体案例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各抒己见,鼓励同学之间积极讨论,合理利用每位学生身上的见识、资源、信息和智慧,师生在交流中无疑将收获丰硕。

 

在《市场营销学》的第二个教学模块是“营销战略分析”,即目标市场营销。我们可以采用视频案例教学模式,先播放15分钟左右的视频资料,了解案例背景,再提出问题“优衣库——如何卖成日本首富”、“拆拆宜家——如何实现全球家居霸业”等活跃在我们身边的热点事件。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通过视频资料了解案例大致背景,允许运用电脑、手机等工具上网搜索些许信息后,小组开始“自由”讨论,然后每人需要当堂提交一份个人对此案例的解读。教师对收集的作业汇总后,再次在课堂上组织点评以及师生同堂的再次讨论,这也将是集体智慧的再次碰撞和升级。

 

案例教学法与头脑风暴法有相似之处,宗旨均在于不断累计、不断演练,量的积累将发生质的变化,熟能生巧,一次又一次的演练,每每的总结和提炼,会为师生带来更多的信息量和思考。

 

(三)项目教学法。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学家约翰.杜威强调:“通过多种活动让学生在从事实际的事情中,提高自身能力和技能,积累实践经验和知识,不是停留在‘磕书本’的层面……”在项目教学法中,强调“从做中学”的重要性,我们需要“放手”,鼓励学生巧妙构思、突出创意、大胆实施,在实际项目中,让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执行能力、实操能力能到锻炼和提升。

 

在《市场营销学》的第三个教学模块,即“营销战术—4P组合”,包括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项目教学法更多的依托学院校园文化活动,如社团文化节、社团主题活动等。在结合教学进度的同时,我们举行“购物节”、“圣诞节狂欢暨特色产品拍卖活动”等,从活动的计划、组织、实施到收官,各组同学各显所长,为了争取良好的业绩,在“寻找货源”、“产品组合”、“价格制定”、“渠道管理”、“捆绑促销”等环节都尽可能的精确和多变。同时,在课堂上,我们在实训环节引进项目教学法,如“物物交换赚分记”、“正能量视频推荐比赛”、“辩论赛”等形式考查各组及各人的完成情况。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借助某商品的销售比赛,尤其是新产品的导入期,事先设置名次奖励进行激励,小组与小组之间开展激烈的竞争,在此过程中,同学们为了争夺有限的客户资源,出奇制胜,设计出许多拉拢顾客并实现成交的方法,如上门推销、开发批发顾客、走出校门摆摊以抢占校外市场等等。

 

当然,在类似活动中,通过各种不限形式的“交流”,拓宽眼界,汇集信息,增长知识面,合理储备,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角色扮演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是将每一名学生置身于一个来源于行业、企业具体的职业背景中,为了完成自己的指定任务,学生都将完成一系列与人、与事、与社会打交道的事宜,旨在探索学生在实践中对理论的理解和运用。

 

在《市场营销学》的第四个教学模块,即“市场营销的新发展”,包括新媒体营销、绿色营销及关系营销等。在此,我们引入教学主题:“微商”的生存之道——透析网络营销。目前,通过微信发朋友圈、微店等形式进行销售的现象十分普遍,我们要求每组同学为本组进军微商界为目标,完成一份完整的策划方案并实施。在此之前,我们将邀请从事网络营销的行业专家对同学们开展一场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然后各组开始分工完成市场营销策划方案,有的同学负责市场调查工作,有的同学负责寻找货源工作,有的同学负责渠道开发工作,有的同学负责信息处理工作等等,各司其职,为着共同的目标,大家精诚合作。在各组方案的展示环节,师生共同进行反复论证,尽力完善策划方案。最后,我们将自己的策划方案进行实施,虽然,最后的结果并不是十分完美,但是同学们更重视这样一次特别的经历及过程,为以后的就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认知。

 

当代大学生将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我们的教学要致力于尽可能多的挖掘他们身上无限的创新、创造及创意能力,这也是为培养我国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必需人文要素。我们在开展行为导向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克制自我”,老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一定不能过多的参与,更不要事事都为学生拿主意,把自己的意识强加到学生身上。师生共同讨论和分析,但不能左右学生的决定。只有“放手”,为学生营造独立行事的大环境,让学生都动起来,才是真正的行为导向教学。当然,教学任务结束后的总结和评价也是至关重要的,这将是智慧火花的再次积累和升华。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着重培养学生统筹规划的能力、理论与实践认知相结合的能力、与他人、与团队协作的能力、沟通和表达能力、透过现象分析事物本质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努力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经验体系。

常见的科学小实验范文4

关键词:家庭;小实验;评价;学生;积极性

在学生中开设家庭小实验,能极大地拓宽中学化学教学的视野,在学生的脑海中化学从神秘科学的舞台走进了现实的生活,提升了化学的亲和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以下总结了市区举办的化学家庭小实验设计比赛名称及实验评价:

一、与二氧化碳有关的实验设计

1.蛋壳作画:制作简单、趣味性强,用品简单可寻,现象明显。利用食醋与蛋壳反应的原理,在蛋壳表面用蜡液写的字迹不与酸反应,然后用食醋漂洗鸡蛋壳并晾干,字迹便显现出来。

2.自制汽水:利用小苏打与白醋反应的原理,采用食品级原料,贴近生活;有定量性对比试验,可信度高,效果明显。不足之处在于虽采用食品级原料,但实验器材并非来源于生活,若能借鉴生活中的常见器皿加以替代,更能贴近生活。

3.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及性质检验:在实验中使用小药瓶和注射器,实验微型化,可节约药品,减少污染。试验中不足之处在于瓶内空气不易排出,收集二氧化碳不纯。

二、有关氧气制取实验

1.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实验设计中以土豆片代替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实验器材来源于生活,应用于化学,体现了化学与生活的关联性。

2.土豆、酵母的妙用:实验中探究了不同物质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体现了思维的开放性和迁移性。

三、有关氢气制取实验

氢气的制取与性质:实验微型化、一体化,且实验操作连续性强。

四、水电解实验

1.水的电解:实验材料易得、携带方便,微型化,反应速率快。

2.简易氢氧燃料电池:装置多用性强,采用音乐贺卡增强了趣味性。

五、溶液的导电性

1.水果电池:多组实验集中性强,对比效果明显,同时从侧面体现出金属活动性强弱。

2.生活中常见物质的导电性:实验设计新颖独到,实验器材随手可得。不足之处在于所用电极过长,容易发生短路,采用二极管的实验装置中最好加装开关。

六、自制酸碱指示剂实验

1.酸碱指示剂――紫包菜液汁:选材好,测定生活中常见物质的酸碱性,并探究了自制酸碱指示剂的不稳定性。

2.自制花青素试纸:自制酸碱指示剂,并制成试纸,方便使用。

七、溶解性实验

1.指纹显影:实验趣味性强,证明碘能溶于油脂一类的疏水性溶剂。

2.温度、压强对气体溶解度的影响:装置简单、实验现象直观明了,气球起到缓冲作用。不足之处在于沸水易使塑料瓶变形,氨气容易造成污染。

常见的科学小实验范文5

家庭小实验教育功能

一、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好奇――实验兴趣――探究兴趣――学科兴趣――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培养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

2、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准备实验仪器、并对实验的目的和在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出思考。

3、做实验、详细记录实验现象(文字记载、像片、录象等)。

4、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以及一些由实验而引起对相应学科知识、生活环境和社会现象的看法、感想及见解的小论文。

5、约每两个实验进行一次小结、访谈、交流并做好记录。

6、一段时间后按自己的课题目的对学生加以引导,并针对前期的情况做出小结。

7、课题结束前,通过访谈、问卷、测试等手段对课题效果加以总结、提炼并形成课题论文。

二、课题的研究内容

其一、活动的主体为学生,大约组织200名左右的学生,每两个学生为一组进行课题研究。

其二、课外小实验,这类实验的特点是:设备简单、操作方便、绝对安全,对象为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他包括新教材中的“实践活动”(相当与以往教材的家庭小实验),来源于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而设计的课外小实验(如西红柿为什么是酸的),结合教学进度补充适当的课外小实验(例如用燃烧法粗略鉴别几类纺织纤维等)。

其三、通过实验实现最终的课题目的(见上面)。为此每个小实验后都要做以下一些工作: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一些由实验而引起的对相应学科知识、生活环境和社会现象的看法、感想及见解的小论文,以及特别有价值的拍摄图片、录象,新颖的实验装置。约每两个实验进行一次小结交流并做好记录。

其四、计划用两年的时间,对同一届学生的高一、高二连续两年进行研究和能力培养。

三、课题的研究的一些成果

1、培养科学品质

家庭小实验,可以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谨求实、追求真理、敢于创新地科学态度。家庭小实验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当实验不成功时学生就会去分析失败的原因,改进方法,重新实验,直至成功为止。渐渐地学生具有一种不怕失败,锲而不舍的顽强毅力。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尊重实验事实,以实验事实为依据,进行分析、推理,这是一种科学的实验品质。

2、挖掘思想素材,提高学生政治思想素质

在实验中,教师要充分挖掘这样的素材,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情感熏陶,将知识的传授与素质的培养融于一体。例如,在做“碳酸钠性质实验”时,引导学生阅读“侯氏联合 制碱法”简介,学习我国纯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先生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回国,献身化工事业,为国争光的感人事迹。在做“石油和煤的性质”实验时,向学生介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国家,并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化学工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钢 铁、石油、煤炭、化肥、水泥、化纤等产量均位居世界前几位的事例,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报国之情。

3、正确引导,培养学生心理素质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心理活动,做到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排忧解难。首先,要鼓励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倡导独立完成实验,只有亲手做、亲眼看、用脑想,才能获得第一手资料,才能体会成功的喜悦;其次,实验中有些学生有畏难情绪,害怕失败,尤其是对一些有毒或有强烈腐蚀性的实验,更是不敢下手。教师要在实验前讲清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指出只要规范操作,就不会出现危险,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

4、以实验用品和实验现象为媒介,培养学生的美学素质

规范、洁净的实验台,晶莹剔透的玻璃仪器,整齐有序的实验装置,五彩缤纷的溶液,巧夺天工的晶体,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都能唤起学生对美的热爱和对科学的追求。在实验教学中启发学生用废玻璃和饮料瓶等制作实验装置,正确画出实验装置图,观察纪录化学实验现象,分析产生结果的原因,使学生置身于美的气氛中做实验,从而培养学生正确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5、通过布置家庭小实验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基于时代的要求,教育必须改传统的封闭式为开放式,要把学校与生产、生活联系在一起,把学生带向社会,指导学生自己去设计去操作,形成一种创新的自由,表达和选择创意的自由,培养开拓创新精神。家庭小实验可以使学生在一个心理状态比较宽松的环境中不受时间的限制,反复做,反复观察,直到满意为止。同时由于没有明确给出实验用品、步骤、观察的现象等,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各种能力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伟大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在总结成功的原因时说:“中学时代同学间的讨论在我的一生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在讲完《测定溶液的PH值》后,学生一方面将其扩展到测定土壤、家庭饮用水,以及雨水的酸碱度,并提出改良的方法;另一方面在教师的启发下,用自己的几根头发,放到不同PH值的溶液里,观察溶液的变化情况。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最后得出“选用偏酸性”的洗发剂为宜的结论,通过家庭小实验,极大地诱发了学生获取知识的强烈欲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创造精神。

6、以实验为纽带,培养学生环境意识

环境污染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心健康,保护环境、治理污染是全人类的共同要求。化学因素是导致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化学实验中通过实验装置的设计,避免有害气体的任意挥发,做好生活垃圾的回收和处理,极大的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如作酸雨的PH值的测定、废旧电池的结构研究、公共汽车中化学成分的测定……这些对学生形成环保意识,以至于将来工作中注意保护环境有直接的影响。

7、善用实验激趣挖掘实验的动机功能

开展“家庭小实验”激趣:如明矾净水、制肥皂、雨水pH的测量、柠檬电池与青苹果电池的比较、食品中常见元素的测定等,使化学实验与生活、生产实际紧密相联,使学生认识化学的应用价值,化学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常见的科学小实验范文6

传统科学课程学习过程中总是以学生验证最终的实验结果为主,而新课程提出的要求是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这对学生自主研究、自主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并培养了他们在课堂中自己动手进行实验研究的习惯。

二、能够提升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动手的积极性

在小学科学课堂上自制教具不仅能够提升学生们的创造性,还能够提升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从过去的“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学生自制教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例如在研究水与油融合这一现象时,教师可以准备两个杯子,并准备两张扑克牌,让两个学生上台做实验,一个学生的杯子装满水,另一个杯子转入色拉油,并让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扑克牌盖在两个杯子的口上,然后将两个杯子的盖子想重合,并将扑克牌拿掉一点点,就会看到两个杯子里面的水融合了。这样进行实验不仅能够让学生对实验的结果感到诧异,分析其原因,从而培养创新型思维,还会让学生在以后的试验中都增强相应的动手能力。

三、自制教具在小学课堂的应用实践

1、发挥学生能动性,成立实验器材小组

根据班级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等特点,发挥自身能动性,投入到实验器材准备工作中来。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动手的机会,一方面节约了教师的器材准备时间,提高了器材准备效率。例如,在进行讲授简单的电路一课时,需要为每一组学生准备一个已经串联好的电路,如果只是教师一个人完成,要浪费很多时间。学生组成的实验器材小组就可以发挥作用了,在教师的示范下,制作简单的电路,不仅帮助教师完全器材的准备,提前预习了新课,在制作器材中体会到科学的乐趣。

2、有效运用生活中的各种材料

小学科学的内容大都比较常见,比较普通,并且科学课堂的本质就来源于生活,小学课本的大部分教材内容都是生活中事物现象的积累,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处处留意,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科学原料收集起来,例如“小图钉、磁铁”等,我们都能够运用这些生活原料制作适合科学课堂教学的一些经济、实用的小实验。例如,日常生活中的气球是一种非常常见、普通的物体,价格实惠、便宜,在小学科学课堂上,讲述空气时,就可以让学生用力对着气球吹气,可以看到,气球的体积逐渐变大,这时,教师可以在旁边对这一道理进阐述,同学们通过气球鼓起来的现象可以看出,空气无处不在,并且空气时具备一定的体积的,他能够占据很大的空间。在进行《水的浮力》教学时,笔者在课前准备好四个分别装有砂子、清水、盐水、空气的乒乓球。在课堂上将四个球同时放入盛有水的水槽中,结果学生看到有的球沉入水底,有的浮在水面,有的悬浮在水的上半部分,有的悬浮在水的下半部分。这种巧妙的设计,使学生在疑惑中自然的进入到问题的思考中。因此在实验器材的准备上要构思巧妙,不仅要立足课本教材,还要具有多元化,吸引学生眼球,诱发学生思考。

3、化无形为有形

小学生在考虑问题时比较片面,在很多理论知识上,学生的思维还不够完善,不能考虑深入、形象,就需要教师通过生活中的自制教育模型来对他们强化他们的理解,不过由于生活中的自制教具的部分缺点,就使得教学的效果不是非常明显,教学的结果也不是特别精确,让学生产生误解,或者让学生发现不了实验的变化,针对这些现象,就需要教师对这些现象进行正确、科学的改进,使其能够实现教学的最佳效果。例如,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在讲述冷胀热缩现象时,可以让学生准备两根小铁丝与一个灯泡,在课堂上,将两个小铁丝与灯泡串联起来,两个小铁丝之间相互挨紧,但是不靠在一起,当通电时,铁丝就会通过“热胀冷缩”的原理逐渐变长,最后两铁丝相互接触,使得灯泡变亮,这个实验很简单,但是就会引发学生无限的遐想与思考,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