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探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物理实验探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范文1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物理实验有利于培养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如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智力等.在物理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们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研究,能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设计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

学生通过物理实验能够对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思想方法加以了解,进而培养出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同学们在物理实验过程中,对仪器的爱护以及遵守课堂纪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总之,在初中物理课中进行实验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能力,并且还能够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因此,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是绝对不容忽视的.

二、新课改背景下做好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策略

(一)优化课堂演示实验教学

教师应转变传统的课堂演示实验教学模式,为了能够让学生加深对实验的印象,扎实掌握物理知识,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融入实验教学活动中,构建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所以,教师应不断优化课堂演示实验教学,运用师生共同做实验的方式或让学生走上讲台单独完成演示实验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例如,在讲解“怎样用温度计测水温”时,若用传统的教师做实验、学生看实验的方式,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时,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共同完成演示实验的方式,让讲台下的学生观看台上同学操作是否正确,教师从旁指导,从而营造师生相互交流、学习的教学氛围.

(二)积极开展探究实验教学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将探究实验教学模式引入物理课堂教学,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对实验教学进行大胆改革,将教材中的验证性实验转变为探究性实验,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讲解滑轮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将铁架台、棉线、滑轮、钩码等器材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探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装置方法、拉力大小以及方向等物理知识.在探究实验过程中,如果学生遇到实验困惑,教师应予以适时的指导,从而为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提供良好平台.

(三)重视课外实验活动

为了更好地培养初中生对物理这一学科的兴趣,在其了解并掌握了一些基础的实验技能以后,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课外活动的形式,来配合实验教学.开展课外物理实验教学时,教师应采取以下措施:其一,教师在组织课外物理实验前,应预先明确实验内容,在让同学们分别组成活动小组,借此来确保课外活动能够有序进行.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以往所学的物理知识,自制潜望镜、不倒翁、自制孔明灯等,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物理知识,同时也增强了学习兴趣.其二,应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教材实验的要求,来对课外活动的具体内容进行设计,以此来确保课外活动的内容与教材内容的统一性和趣味性.

三、结论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范文2

探究 物理 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005(2013)02-0046-02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角色应该从以往的那种“授业者”转变为“研究者、探索者、合作者、服务者”。物理实验教学也该如此,须改变以往“教师教得枯燥、学生学得乏味”的现象,真正体现出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正确引导学生能动手、思考,提出问题和质疑,并能解决问题,真正发挥物理实验教学的作用。

教师将实验教案从物理课时教案中分离出来,在实验案中,教师应该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备写出来。教师还应该在实验案中备写出“实验探究目的、实验探究猜想、实验探究设计(其中分为实验器材、实验原理图、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探究数据统计表设计、实验论证、实验结论等六大环节”。并且,不是写在纸面上,而且都要亲自预做实验,做到心中有数,实现“探究”。

很多学生由于从小没有动手的习惯,没有探究问题的爱好和欲望,因此,教师布置实验探究任务希望学生能自觉主动地进行实验探究活动,结果学生却不知道从哪里入手,也不知道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去观察实验现象,如何记录实验数据等等。很多学生一说做实验就精神来了,别以为每个学生都是有目的地准备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其实他们当中有一些是抱着好玩的心理进实验室的,他们认为实验课好看、热闹、没有课堂作业。有时一节课下来有的学生没有动过手,完全是一个看客。为此,教师应做以下工作 :

1转变教学观念

物理实验中,只有带着明确的观察目的去观察,才能做到深入、细致、有效。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必须要紧紧围绕这个实验目的,积极地把学生的观察活动引向正确的方向。要强化学生“有意识的注意”使观察有明确的目的。学生有了明确的观察目的,就不会是看看玩玩而已了。学生集中注意观察和分析,就会改变过去那种实验结束后在脑子里只留下一点点的肤浅印象。使学生对实验的观察能力有较大提高。落脚在“培养”上。所以实验教学理念的改变必须使教师的观念转变。

2重视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

广泛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是发展学生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联系实际的典型问题,通过教师示范指导、师生讨论和学生练习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灵活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加强实验探究的准备工作

无论是开展什么实验,学生在实验前,教师的教学必须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扫清障碍,同时教师必须课前为学生作好物质准备。因为学习是一种继承和创新,很多知识是人类通过长期的实践活动和科学探究总结出来了的,当然也有一些有待人类继续去认识和利用。因此,我们既不能向应试教育那样牵着孩子们前进,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也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放任自流。前者培养出的学生只能应付考试取得好成绩,很可能会有一些死读书的学生就会成为高分低能的人,不能适应时展的要求。而后者又很容易使学生徒劳无功、多走弯路,甚至对学习物理失去兴趣。

物理实验中,只有带着明确的观察目的去观察,才能深入、细致、有效。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必须要紧紧围绕这个实验目的,积极地把学生的观察活动引向正确的方向。要强化学生“有意识的注意”使观察有明确的目的。使学生对实验的观察能力有较大提高。有些实验的结论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探究时很可能不能得出完善的结论,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前先进行实验探究,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研究探索更好的实验办法,以便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能够有的放矢地指导、提示和点拨。如学生在探究阿基米德原理时,如果教师课前没有真正去做,就不会发现照教材上的方法(计算铁块排出来的水)很可能有遗漏的情况,这样做实验即使探究了也不一定会知道浮力的大小由什么决定,无法总结出阿基米德原理。再比如探究“晶体熔化的规律”和“液体沸腾的规律”实验,教师课前不去先探究就不知道学生在做的时候会不会有吸收热量却不升高温度的现象等等。

4教师和学生一道开展实验探究

第一,教师应该具有新理念

教师应开拓思维,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不套框子,不设圈子;不迷信权威,不限于课本;大胆实践,大胆创新;说在口头上,写在纸面上,落实在行动上。

第二,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有着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的教师,才可以正确、科学地指导学生,通过实验教学真正地将物理知识理解、吃透,也真正能体现出“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所以,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职业道德修养。

第三,教师应该具备实验专业知识

要加强对物理教师,实验教师的培训工作。对在岗教师采用办短训班,讲座、示范看课等多种形式,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对实验教师要进行较系统的专业培训,时间可2至3个月或更长一些,真正使他们成为懂管理,熟业务的名符其实的物理实验教师;师范院校在中学物理教材教法课和毕业实习阶段,要让学生熟悉中学物理实验,利用高校的优越实验条件,让他们进行逐一操作,以期他们上岗就能初步胜任实验教学任务。

第四,教师应具有科学的实验室管理知识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范文3

[关键词]物理教学 实验探究 能力培养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提出,教导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与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依靠自己的科学素养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作为一种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的教学方法,科学探究教学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一、初中物理教学重视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的意义

初中物理教学重视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的意义主要在于将科学研究领域的探究方法引入课堂,可以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实验探究乐趣,理解科学思想观念,在物理科学的世界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是一个重过程、而非结果;重收集数据、而非计算的能力培养的过程。与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相比较,实验探究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参与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对于学生各方面的学习均有很大的帮助。

另一方面,多数物理教师已经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有了一定认识,但也存在较多问题。有的教师对科学探究目的认识不足,只是将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并没有真正起到科学探究的作用,只是流于形式的一种教学方式。有的教师比较重视能否得出正确的结论,对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的种种与能力培养的行为关注不够,忽视了对学生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等方面能力的培养。诸如此类的问题比比皆是,这都需要我们对初中物理教学重视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要有足够的重视。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落实,我们要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进行反思。不仅要从物理教师的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教材特点;而是切从课堂教学注重实验探究及学生个体发展等各个方面,注重对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更要领悟课标改革的新理念,真正转变教育观念,使教师走进创造性教学的新天地,使学生步入物理科学的新殿堂。

1、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急待转变

教师讲授时往往是“满堂灌”,学生是接受式学习,忽略科学探究方法的培养;作业训练又是“题海战术”使本来有趣实用的初中物理,变成多数学生负担过重的课程。课程在内容上既传授科学知识和方法,又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注重兴趣、动机、意志的培养。又要求教师以人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因此教学的重点要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能力培养转变;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既是学习“知识和技能”、掌握“过程和方法”的过程,又是升华“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身心发展的过程。通过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探究其内在的本质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落实新课标中探究式教学的目标,才能使学生真正的领悟物理科学的真谛。

2、从以“师”为主向以“生”为主转变

课堂教学不再以老师的教为核心展开,而主要是围绕学生的学来进行,关注学生是否获得了知识和技能,是否通过物理教学而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教师在堂课上,应选好着力点,激发学生实验探究的热情,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让学生亲自动手,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积极的去探究、去实践、去摸索,例如:在学摩擦力时提出“生产生活中如果没有摩擦力将会怎样?”在学惯性时提出“假如失去惯性世界将怎样?”这些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性问题,全凭学生细心观察、搜集资料、生活经验等平时的积累。而不是像原来的传统教学那样,这些问题全部由教师们自己承担演示的任务,“唱了主角”,而学生则在课堂下成了“观众”。这样的教学模式必须转变,才能真正鼓励学生自由想象,培养出学生的创造性和实验探究能力。

3、初中物理教学重视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

在初中物理教学的实践中,具体怎样去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方法和策略不是唯一的,而是多样的,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一定要注意摸索和分析,找出一套最适合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具体如下:

(1)激发学生实验探究的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在教学中,兴趣能够促进学生去思考、去探究、去创新,它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催化剂,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和创新性的一种内在动力。物理学史的大量事实证明,传统的教育观侧重于知识的传授,忽视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使学生将精力陷于知识点的学习和解题中。物理世界是一个充满神奇的世界,大量的物理实验能显现各种奇妙的物理现象,并且物理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相连,非常切合实际,能够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因此,在教学中,要设法激发学生实验探究的乐趣。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可以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身边的物理现象、实验等方法来刺激学生那种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培养起他们的创新意识。如在上“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可以事先安排学生带一些常见乐器,让学生观察乐器发声时出现的现象,让学生亲身体验发声的变化;在“凸透镜成像”这一节中,可以要求每位学生弄一个凸透镜,动手找出成像规律,并自制望远镜;在“串联电路”这节中,要求学生用电池、导线等制作一个音乐门铃,安装在家里。这样能给学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大量的事实证明要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就要把握“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

(2) 注重实验探究氛围的营造

实验探究氛围的营造主要是“问题情境”的设置。学生学习物理的过程与人类认识物理世界总的发展过程在本质上是基本一致的,学生应在物理环境下经历大致的物理学家的探索过程,创设物理情景是营造探究氛围的重要环节,也是体现物理学科“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理念的有效手段,形成物理环境就是营造让学生观察与实验的条件,让学生经历物理学观念和规律理性的思维过程。教师在设置创设问题情境时要具有目的性、适应性,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实验能力、创设探究活动引导过程中的问题情境,同时,在设计问题情境时要有目的地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促进学生产生质疑、困惑、探索求解的创造性学习动机。成立实验探究兴趣小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1.每个实验班分成5个物理实验学习兴趣小组,小组成员在教师的指导下,按个人的爱好、兴趣、应试的成绩、综合素质等各方面考虑,来合理地安排兴趣小组人员的组合,确保融洽、交流、合作。

2.兴趣小组设有1个组长,全面负责该小组组织和管理工作,包括校外开展兴趣课外活动、上交实验小制作、课内纪律等。

3.实验班上物理课,如果有探究性实验时,座位安排上适当调整为,是以兴趣小组为单位,课室两侧各2组、课室后1组,课室中间为通道,便于指导他们进行实验。

4.教师根据课本演示实验(活动)、科学探究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在上这些课2周前,提前布置各物理兴趣小组做好准备,学生为自己上课提供器材。

5.学校专门设立1个物理小制作及展览室,为学生提供制作物理实验器材和展示自己成果的场地。

(3) 重视引导学生实验探究的方法

物理学科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好教材,科学方法对学生科学认识能起到重要作用,它有助于延伸人的感官,使人获得更多的信息,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更大程度的挖掘和培养。例如类比方法贯穿于整个高中物理的教学始终,教学中常将电磁学的内容与力学内容类比,库仑定律与万有引力定律类比,静电力与重力类比,电势能与重力能类比;介绍了卢比福在实验基础上,把原子结构与太阳系的结构类比建立了原子的行星模型……类比方法有强大的探索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的功能。通过类比,学生可以提出假设,进行推测,提出问题,并设想解决问题的方向,同时能唤起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或经验表象实现知识或经验的有效迁移。当然,教师应自始至终起好引导作用,不能袖手旁观。首先要采取“扶”一把的形式,充分利用填空题和思考题等多种形式,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要探究的内容进行搭桥,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进行思维,缩小学生的探究范围与探究难度,使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较快地成为一个探索者、研究者与发现者。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范文4

【摘 要】实验探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意义重大,既训练了学生科学严谨的思维,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文以初中物理实验为研究对象,浅谈在实验教学中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能力

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实验中的应用,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堂情境,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建立所要探究的主题; 在学生的不断思考讨论中提出质疑,从而建立科学严谨的探究方法;使学生能够正确、顺利地设计实验,完成对整个实验的操作;从中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深刻理解知识的同时实现自我的突破和创新。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兴趣是学生建立求知和调动积极性的前提。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来创设情境,使学生被生动的物理现象所吸引,积极主动地调动已有的认知、情感和经验,来尝试解释其中的现象,产生浓厚的探究兴趣。例如在学习“光的折射”时,我们就可以指导学生来动手实验,利用激光笔照射碗的内侧固定不动,学生发现碗底有一个光斑,这时另一个学生向碗中缓缓的注水,慢慢的使光射入水中,随着水面的上升,学生会发现光斑在向左移动,这样的现象使学生产生了兴趣,明明自己的激光笔没有动,但是照在碗底的光斑却发生了移动,一下子激发了学生心中的那个“为什么?”从而进入了稳定的探究状态,学生就会对光射到两种介质不同的分界面上的情况进行猜想和模拟。结合学生的疑问和讨论,及时的给予引导,学生了解了光从空气射向水中时发生了折射,而随着水面的上升,光斑自然就会跟着移动,通过学生的猜想、分析,反复多次的进行验证实验,学生顺利地得到了光折射的原理,明确了其中的实质:两种不同的介质。通过这样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促使了学生对现象本质的探究。

二、建立主题,培养探究意识

明确的实验目的给学生的思维指明了方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仅仅停留在感性的认识上,要随时地激励学生拨开层层的“现象迷雾”,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从而建立明确的探究主题,推动学生顺利地进入理性的思考探究之中。例如在学习“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学生一时被演示实验所吸引,深深的感受到了其中的物理魅力,教师让一名学生上台亲自进行操作,学生却很难将实验做成功,于是纷纷讨论怎样才能做成功,在操作的过程中漏掉了那些细节,在学生的讨论中逐渐地明确了问题的关键:物距与像距的范围。从而顺利地建立了探究的主题,顺利地将学生推进了理性思考的状态,纷纷移动动物、凸透镜、光屏等三个方面来进行探究,通过学生和老师的积极参与,学生对实验进行了反复试验,分析其中不同距离所带来的不同效果,研究他们之间的关系,学生很快地找到了物距和像距的范围,成功的解决了问题。通过演示实验的激发,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不仅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凸透镜的性质,更使学生主动积极的探究了其中的关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探究效果。

三、提出质疑,注重探究方法

质疑是突破思维、实现创新的关键,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建立科学严谨的探究方法。面对物理现象,教师要激励学生敢于质疑、大胆质疑,从而有针对性的攻克难点,建立科学合理的探究方法,深入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声的传播”时,让学生聆听美妙的交响乐,动手击打一张纸、一个铅笔盒,学生都会听到非常美妙的声音,好听的声音使学生产生了兴趣,同时也产生了质疑,学生建立了不同的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学生对现象的质疑激发了学生内部的学习动机,顺势地导入对课堂内容的探究上,学生对声音传播的因素做了猜想和实验,使学生了解到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又分别从振动源、空气两个方面进行了实验,使学生得到了“声音的传播需要振动源和介质”的结论。这时学生又会提出新的质疑,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一样吗?这个问题再次点燃了学生的兴趣,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选择了不同的介质来制作电话,以确定不同介质对声音传播的影响。通过对物理现象的质疑,促进了学生对问题解决的信心,通过理性的思考和指导,师生一起建立了实验探究所需要的方法,不仅学会了提出问题,还拥有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设计实验,练就探究思维

成功的实验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和激励。学生通过认真思考、细致分析,不仅使学生深刻地掌握了知识、运用了知识,也使学生进行了科学周密的思考,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了对思维的突破和创新。例如在探究“人造彩虹小实验”时,学生通过相互之间的合作学习,深入细致地掌握了制作彩虹的原理:利用玻璃镜将水分割成一个三棱镜,从而使太阳光发生色散形成彩虹。这个原理为实验的成功提供了保证。于是学生选择了一个晴朗、光线强的时间,在水槽中放入了一块玻璃碎片,慢慢地、精心地调整玻璃的倾斜角度,通过学生的不断思考、分析,对实验进行了反复的改进,终于使太阳光能够通过镜子反射到教师后面的白墙上,当白墙上有一道色彩分明、美丽彩虹出现的时候,学生兴奋的鼓起掌来。整个实验虽说原理简单,但是操作起来不好调整,学生通过自己的选材、调节,成功的完成了实验,其中包含着学生不少的心血在里面。通过学生对实验的设计和操作,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推动了学生思维的细致、科学和严密性,加强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同时做到了结合实际灵活运用。

可见,探究式的教学模式,紧密地结合了新课改的需求。在教学中,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情景来激发学生的潜力,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展开对实验的探究,结合学生自身的认知来提出质疑, 在学生的讨论中拨开层层迷雾,直达实验的原理,从而深化物理知识,建立实验的典范,使学生在思考探究、动手操作中领略物理的风景。

参考文献

[1]王永胜.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J].贵州教育. 2006(16)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范文5

【关键词】实验教学 优化 策略

初中物理是以实验与观察为基础的课程。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实验室器材有限、教师观念滞后等原因,实验活动较少,也比较僵化,影响了实验教学效率与学生对物理的学习热情。要解决上述问题,笔者认为教师需要从如下方面入手,优化实验教学,增强实验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乐于实验,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一、合理开发器材,提高实验可视性与趣味性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由于受到教学条件与实验器材的限制,有些教师没有组织实验活动,只是枯燥讲授,学生缺乏直观感受,学习效果不佳。或者完全照搬教材实验,超出学生实际接受水平,缺乏趣味性,学生参与度不高。所以,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不能局限于实验室设备,还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性开发实验资源,提高实验的可视性与趣味性,帮助学生更好的观察与认识实验现象,理解物理知识。

如发掘生活器材资源,巧妙利用日常物品制作教具,简化物理实验,优化课堂演示实验,增强实验的可视性、简便性与趣味性。如教学《光的折射》时,在实验设备不齐全的情况下,教师可自制可折叠的光屏教具,帮助学生深化对折射规律的理解。如学习压强时,教师课前自制教具“压力计”,课堂上演示实验:把重物放于自制压力计上,测量重物处于静止水平面时候的压力。而后倾斜仪器,重物置于斜面上,观察压力大小;侧放仪器,此时受力面竖直,分析压力大小。这样,通过自制教具,增强实验可观性,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在何种情况下压力和重力大小相同。或者带领学生利用身边器具与物品,亲自动手制作学具,再进行独立或小组实验,便于人人参与,让每位同学都能够观察实验现象,自主探究与发现物理原理,也强化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感受实验的乐趣,还能让学生学会变废为宝,体会到自主创造的快乐,发展创造能力,提升课程资源的利用率,增强实验教学效率。如《浮力》一课中的“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会用到溢水杯的实验器材,但造价高,而且容易破碎,教师可引导同学们利用吸管与饮料瓶等日常物品制作溢水杯,简化实验,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二、电教媒体辅助,提高实验可见度与形象性

在初中阶段,虽然学生有了一定抽象思维,但学习比较复杂、抽象的物理知识时,还是需要相关具体形象来支持。而且有些物理实验现象难以直接触摸与感知,需要借助视频录像、实物投影、计算机、交互白板等电教媒体来增强教学直观性,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物理世界,发现物理的魅力与趣味。所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对一些不便于操作、不易观察的实验,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配备的光盘资源,再从网上搜索有关素材与资源,精心设计物理课件,配上幻灯、多媒体、投影仪等现代化手段,巧妙设置具有形象性、具体直观性、可见度高的教学情境,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促进物理实验教学的改进与优化,为物理课堂增辉润色,让实验学习变得更轻松愉悦。

如教学苏教版初三物理《电流的磁场》,多数教师在讲桌上进行“奥斯特实验”,但小磁针出现偏转的现象可见度小,不能保证每位同学都能清晰的看到偏转,特别是坐在后面的学生。为增强实验可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可利用投影仪来改进这一实验,将水平面方向无法看清的物理现象巧妙的投影到银幕或者竖直墙壁之上,放大实验现象,增强学生直观感受,强化演示效果。另外,有些物理实验受到多方面条件制约,无法用实验演示,但单纯讲解又太过乏味。教师不妨运用计算机动画或者录像等电教媒体,动态模拟物理实验过程,将抽象过程变得生动化、形象化、直观化,让学生更愉悦轻松的学习,提高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范文6

【关键词】物理实验;探究教学;脉络

随着物理教学改革的深入,实验教学得到了逐步加强。针对物理教学实际,想通过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验探究为主线,能力发展为主旨的物理实验探究教学,尝试在教学中进行实践与探索。

1. 实验探究教学的理论依据

(1)由实验是物理学科的基础性决定。

运用实验的目的主要在于给学生创造一个学习环境,能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物理知识和发展 能力,提高学生科学品质,其本身就是物理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尤其是运用实验进行探究的过程及方法,更是物理教学的核心所在,如果仅靠简单的语言展示本应通过实验等实践活动体验得出结论,其本身就违背了物理学的科学方法,正如一个游泳教练教学生学游泳时,只注重理论传授而不引导学生下水体验一样是不可想象的。

(2)实验探究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从认知角度看,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复杂有规律的认识活动,而物理学习的认识过程是学生和物理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物理学习始于物理环境对学生的刺激,学生从物理环境中接受刺激主要有自然现象、实验现象及具体任务等感性信息,然后经过思维的感觉、知觉、表象三个加工过程,使得学生对物理事实、现象及过程有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从而挖掘出有待探究的问题,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具体到抽象的飞跃,然后再通过解决问题实现思维从抽象到具体。可见,学生学习知识必须经过一个科学的简约再生产过程。

(3)实验探究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能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动机引起,兴趣是学习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动机成份表现形式,是推动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不断求真而带有情感色彩的意向活动。所以,激发兴趣是整个教学程序中的重要一环,而物理实验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直觉兴趣、操作兴趣及探索兴趣,其中探索兴趣是探索事物变化因果关系应用理论解决实践问题的兴趣,这种兴趣必须在主动探索的活动中发展。

2. 实验探究的程序及基本要求

(1)基于上述思想,我们把实验探究教学活动的归结以下程序。

创设问题情景进行猜想假设设计实验探究 讨论结论应用拓展、迁移内化

(2)教学中应体现的基本要求。

主体性:这由于学生是实验探究的主体,实验探究的教学只有在学生主动参与下才能取得较好效果。主体性体现在:从角色地位看,是主动探究,非被动接受,从情感态度看是积极求知、非消极等待,在教学中要把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发挥,要发扬教学民主,相信学生学习潜能,激发学习热情。

启发性:学生的主体由于受到知识基础、能力发展水平和身心发展规律制约,因此这种不成熟性决定了学生不能完全独立的探究问题。主体探究活动还需在教学情景下由教师的组织指导进行实验探究活动,而启发指导作用只是诱导和促进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去主动获取知识,掌握科学的思维及学习方法。

方向性:运用物理实验探究,除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创设物理探究情景外,应注意探究课题明确性。提高探究的时效性。

协作性:协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班级集体组织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将其在学习中探索发现的信息材料与其它同学共享交流,通过对话,讨论及争论等形式以达到问题的解决。因此教学时加强师生之间的协作性是十分必要的。

3. 物理实验探究教学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3.1 处理好实验探究教学与传授式教学的关系

实验探究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式,与传统的传授式教学相比,的确有许多优点,它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但实验探究教学也有其不足之处,探究教学很费时间,按教学大纲要求往往一节课能够完成的教学内容若进行实验探究教学至少得两节课,多者可能是三四节课,很难完成教学任务,且学校的教学设施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完全实施实验探究教学,则学习效率是不会高的,也不能适应现行的应试需要等。因此,实验探究教学与传授式教学并不是两种绝对对立的教学。

3.2 处理好实验探究教学中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事实上,实验探究教学是既重过程又重结果的。这是因为:

(1)所有的科学探究离不开科学概念、科学原理作为指导。任何一种探究都离不开人们先前获得的概念和原理,从实验探究教学的各环节来看,每一个步骤都离不开学生先前已有的知识。学生之所以会提出问题,就是因为碰到了用自己先前的知识无法解释或与自己的已有概念或原理相矛盾的情境。(2)科学方法寓于科学知识中,是知识的核心和脉络,两者密不可分。科学方法必须从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获得,离开科学知识,谈论科学方法,无异于是天方夜谭。科学方法反过来又可以指导人们如何获得科学知识。科学方法与科学知识之间的关系就是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