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经济学和运筹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经济学和运筹学范文1
关键词: 管理运筹学 管理专业 教学改革
管理运筹学是用定量方法研究管理问题的一门学科,它以经济管理活动中计量方法的应用为主体,研究各种系统之间的功能关系及优化途径,以增强决策者从全局的观点出发考虑和解决问题,增强管理决策的效率和科学性。管理运筹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之一,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运筹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掌握各种模型及其求解方法,为今后解决实际决策优化问题打下扎实的基础。怎么才能让学生对枯燥、深奥的管理运筹学基本思想和原理、方法,产生学习兴趣并较好地学好这门学科,是一个教师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1.管理运筹学的特点
1.1系统性和最优性。系统是由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一些部分组成的具有某种功能的有机整体。各部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组织整体的营运情况。各部分的工作目标并不一致。运筹学研究问题不是对各部分的决策进行孤立评价,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用科学的方法去了解和解释运行系统的现象,并把有关相互关联部分的决策结合起来考虑,从系统整体利益出发,寻找一个最优化方案。正是基于这种思想,形成了运筹学独特的、科学的、严谨的工作方法,即通过提出问题、建立模型、模型求解、解的分析与评价,求出最优决策方案,以供决策者参考。
1.2实践性和应用性。运筹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其理论、方法、模型都只是工具,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才是运筹学的目的。目前,运筹学已在军事、经济等广泛领域有着重大的应用。如:联合航空公司的人员排班问题、潘德罗索工业公司的产品组合问题等。
1.3多学科交叉性。运筹学具有多学科交叉性和边缘性,它综合运用经济学、心理学、物理学、化学、管理学、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中的一些思想和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运筹学是在战争环境中产生的,是由数学家、经济学家、物理学家、军事家、心理学家等组成的研究小组,分别利用各自领域的专业知识多学科交叉对军事问题进行研究,并作出最优决策。
1.4多分支性。运筹学从上世纪30年代末产生以来,经过发展已经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完善体系结构的分支。包括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整数规划、目标规划、动态规划、随机规划等。各分支相对独立,教学中需要考虑如何合理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
2.管理运筹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2.1课程内容使学生畏难情绪大
管理运筹学课程建模过程复杂,运用数学知识相对深奥。对于大多数属于文、理兼收的管理类专业学生,数学底子薄,在数学学习能力、学习方法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很多学生在学习运筹学这门课程前,就产生了畏难情绪,认为这是一门很难学的课程,丧失了学习兴趣,进而严重影响学习热情。
2.2教学过程理论与实践相偏离
管理运筹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着理论与实践相互脱节的现象.教学中更多地倾向于讲授运筹学各种算法及其原理、数学模型的构建,使得学生深陷于复杂繁琐的计算而不善于处理实际问题。培养出的管理专业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普遍较差,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老师和学生把大量精力投入到数学理论的重复推衍,但面对实际问题仍然不知从何下手。一门课程下来,老师完成了课本上的教学内容,学生学完了老师课堂上讲的东西,但学生如何真正运用运筹学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是很差,甚至不能应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2.3教学手段单一化
目前大多数运筹学教学仍然是传统的课堂授课方式,在教学方法上大多采用单向灌输式的教学,忽视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课堂上师生间的互动较少,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学习过程中注重模型运算的结果,而对结合实际应用训练不够,使得学生面对实际问题只能硬搬照抄,缺少应有的灵活性,甚至无从下手。
2.4教学结果的评价手段不尽合理
运筹学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教学结果的评价一般采用传统的闭卷笔试的考试方式,主要考查一些定理和概念。期终以考试卷面成绩来衡量学生学习情况。导致学生将学习重点放在对理论和概念的死记硬背上,甚至连一些复杂的计算步骤和方法也采用死记的方法。这种不合理的考试手段,导致大多数学生在考完试后就把所学的内容忘记了,更谈不上应用。
3.管理运筹学教学改革的措施
3.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运筹学的教学大部分在课堂上完成,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至关重要。学生平时反应该课程较难且枯燥。因此,课堂上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一讲课尤其重要,一定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这门课的价值——如用航空公司人员排程、哥尼斯堡七桥问题、排号机等实际企业的应用例子,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打消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畏难情绪,并对管理运筹学进行重新定位。运筹学课堂教学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的以听讲和练习为主的学习方式,由教师引导,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去发现、去思考。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运筹学课程的实际应用价值,并愿意为其付出的足够的努力。
3.2合理确定教学内容
运筹学是一门具有较多分支的学科,因课时数有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和培养目标科学合理地安排授课内容。运筹学是数学方法,而作为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又必须紧密地结合经济管理实践的特点。避免学生将运筹学作为单纯的数学方法来进行学习。我们应尽量选择能够最好地体现运筹学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用数学工具解决管理问题”的思维方式的内容作为教学重点。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重点讲解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原理、模型建立的步骤与求解的方法,并结合相关运筹学软件操作解决一些实际应用案例。从实际案例中引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筹学的经典案例,能使学生真正投入到分析、运算的过程中,在培养学生理论涵养的同时,对该学科有更为感性的认识。通过运筹学案例讨论,使学生逐渐了解一个具体的管理运筹实践当中涉及了哪些要素、哪些运筹学基本理论。使学生对运筹学的理论与实践有深入的、系统的认识。
3.3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在教学方法上,以课堂教学为主,兼有课堂研讨、大作业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过程中综合使用启发式、互动式、案例式,管理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多种方式相互交融、相互穿插。教学手段的选择上,宜在多媒体和黑板板书之间动态转换。多媒体教学拥有数字化技术带来的信息量大、便捷等明显优势;具有方便观看、节奏感强和边讲边演示的特点,且图形色彩鲜明、可视性强、效率高。当然,多媒体课件只是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和手段,对一些定理的证明、例题的讲解等,采用板书的形式能放慢节奏,学生可以边听边思考。因此必须坚持传统教学与现代数字技术相结合,最大限度地使用信息和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3.4采用多种考查方式相结合的全面考核方式
很多学校对学生与教师的考核仅凭其卷面成绩来判定,但考试并不能全面考查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因此必须采用多种考核并举的方式。考核的方式可以由试卷考查、实验实践考查和平时成绩三部分组成,不同专业可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各部分所占比例。这样不仅能全面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也能锻炼学生的动手与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兴趣得到加强,教师教学热情得到提升,评价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得到提高。平时成绩主要考查学生课堂表现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多种考查方式的结合可让学生摆脱单一的应试学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基金项目: 西南科技大学教学研究资助项目(项目编号:10xn0022)。
参考文献:
1.伍学滨,邓小英,梁青.合作式、探究性教学在运筹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9,10
2.薛伟霞.经管类运筹学教学中“三位一体”创新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18
3.王广民.研教相融推进运筹学教学改革[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9,12
4.王天虹,宋业新,戴明强. 在运筹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筹决策能力的实践与思考[J].科教文汇,2010,2
作者简介:
黄燕琳(1964—),女,汉族,四川宜宾人,西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
经济学和运筹学范文2
关键词 供应链管理 模型 仿真 运筹学
供应链管理系统采用了多种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包括管理学、数学、信息论、经济学、仿生学等多个学科中的理论和模型作为它的理论基础和建模基础,这些理论和模型对供应链运作中的战略决策、作业计划、优化排程等问题提供了有效的理论和模型支持。
供应链管理的模型能够模拟和计算许多复杂的问题,同时各种模型也在不断的完善和更新。运筹学中的约束理论和数学规划方法最早被用到了供应链决策问题中,在需求预测和库存控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更为复杂的模型被建立起来,包括有排队论模型、网络规划法、仿真模型、人工智能方法等,这些模型从不同方面反映了供应链的重要特征,为供应链管理提供了科学的解决方案。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尝试对供应链模型进行分类,从而对其有一个深入而全面的了解。
1 按决策变量的类型分类
从决策变量的类型看,供应链模型可以分为确定性分析模型和随机性分析模型:
1.1确定性模型
确定性模型的决策变量(例如供给、需求等变量)假定是已知的、确定的。Williams早在1981年介绍了七种确定性分析方法,用以为装配型供应链的生产配送操作制定计划,目标是确定成本最低的生产方式或产品配送计划,以满足用户对最终产品的需求。
1.2随机性模型
随机性模型的决策变量为不确定的、非线性的,通常以随机函数来表示。例如Lee等人(1993)建立了一个随机的、采用周期盘点最大订货水平策略的库存模型,以确定供应链中的过程定位。
在目前主要使用的供应链模型中以随机性分析模型为主,因为现实供应链中的需求、生产—配送时间、顾客服务时间等决策变量都是随机变量数据,随机性分析模型更符合现实状况。
2 按求解算法划分
从求解算法来看,供应链模型可以分为传统方法、构造型启发式方法、严谨启发式方法等。
2.1 传统方法
包括线性规划、动态规划、整形规划等传统的优化方法。传统方法随着问题的规模增大,解空间呈指数倍增长,使问题难于求解,因此结合优化的搜索策略降低搜索空间,才是该类方法出路所在。
2.2 启发式方法
启发式方法是近年来解决复杂优化问题备受关注的一类方法。该类方法以寻找全局最优解为目标,一般具有严密的理论依据。这些方法有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禁忌算法。
3 按建模方法划分
从建模方法来看,供应链模型主要有经济学模型、运筹学模型、仿真模型等,其中运筹学模型包括排队论模型、混合整数规划模型、网络流模型等,仿真模型包括面向流程的仿真模型、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仿真模型和基于Agent的仿真模型等。
3.1 经济学模型
经济学模型指采用经济学的经典理论建立的供应链管理模型。例如christy等(1994)建立了一个博弈模型,用以分析供应链中供应商与采购商的关系。模型用关系矩阵区分不同特性的流程和产品,通过该矩阵可以获得采购商和供应商的相关风险,作者还进一步建立了双方的博弈关系,并给出了相应的解释。
3.2运筹学模型
运筹学模型是指采用线性规划、排队论、动态规划等运筹学的方法对供应链进行优化。
3.2.1混合整数规划模型
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可以表示许多供应链的决策问题,其目标函数一般是生产、销售或者配送成本最小或利润最大,用整数变量表示对供应链中资源、运作方式等的选择,用连续变量表示资源的价值等,用供应链的物流平衡关系等作为约束。
3.2.2排队论模型
排队论可以研究生产企业在稳定的环境下,如何安排各个设备的加工任务以及资源配置情况。Kanmarkar等人(1983)利用M/G/1排队系统研究生产批量和生产准备时间的关系。
3.2.3网络流模型
网络流模型可以很方便的表示各种供应链活动的先后次序。如,Hodder等(1982)利用网络模型研究全球供应链中成员的选择问题。Verter等(1992)对网络流模型在设施规划和布局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回顾和总结。
3.3 仿真模型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采用计算机仿真技术研究供应链系统成为未来的主要方向。计算机仿真可以反应出供应链系统的复杂性、动态性和随机性。仿真模型主要有面向流程仿真、系统动力学仿真和基于Agent的仿真模型等。
3.3.1面向流程的仿真模型
面向流程的仿真模型通过对企业和供应链的流程进行模拟仿真,找出瓶颈,从而对流程进行优化重组。目前常用的基于流程的仿真建模方法有ARIS体系、CIMOSA体系、SCOR模型和Petri网方法等。
3.3.2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
系统动力学用于物流和供应链系统最早是Forrester在其著作Industry Dynamics中提出的,他建立了三阶段的物流系统仿真模型,采用系统动力学对供应链的“牛鞭效应”进行了研究,其后国内外学者运用系统动力学对供应链系统进行了各类仿真建模。
3.3.3基于Agent的仿真模型
Agent的概念源自于分布式人工智能,作为一种研究复杂问题的方法,采用分散、自主和智能化的管理理念,能够体现了各个相互作用的局部个体间的利益特性,有助于解决一些数学模型无法反映的复杂性问题。由于供应链系统与基于agent之间存在许多的相似之处,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MAS是支持供应链管理与运作的一种有效的理论与方法。
供应链是一个典型的复杂、自适应和动态的系统,具有模糊性、不确定性、非线性、动态性等特点。因而采用传统的算法和建模方法难以体现出供应链系统的特性。而采用启发式算法、随机性模型,计算机仿真更适合描述其复杂性、不确定性和动态性,是供应链系统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陈兵兵著.SCM供应链管理.北京:电子工业出版,2004.
经济学和运筹学范文3
(石河子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
【摘要】本文从运筹学教学内容出发,结合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特点,分析当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多位老师的经验进行实验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进,以及考核方式的配套分析,希望能够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运筹学;实验教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作者简介:常浩娟(1979—),女,江苏徐州人,经济学博士,石河子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运筹学是将数学建模方法与工程思想和管理思想相结合,通过建模、检验和求解数学模型等定量分析方法,研究和解决管理、经济和工程技术中的实际问题,从而为决策者提供科学决策方法和量化工具的一门较为综合的学科。随着运筹学应用的广泛性逐渐增强,无论在理工类还是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中,运筹学都呈现出重要的地位。《运筹学》课程的属性决定了其教学活动既要重视运筹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学生运用运筹学方法构建优化决策模型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具备解决优化问题的实践能力。
1运筹学教学内容
《运筹学》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及相关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跨学科、多分枝、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的课程。运筹学的分支包括线性规划、整数规划、非线性规划、目标规划、图与网络模型、存储论、排队论、对策论、排序与统筹方法、决策分析、动态规划、预测、搜索论、随机服务理论和可靠性理论等。它具有定量分析、最优性、实用性、多分支性和以计算机为工具的求解问题。其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优化思想和逻辑思维能力;掌握管理过程中的相关建模、求解以及最优解或满意解的运用等优化技术;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运筹学实验教学不足之处
目前,多数专业《运筹学》课程的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包括线性规划、图论与网络分析、博弈论、决策分析等分枝的经典理论部分,强调要求学生掌握数学理论知识,及手动计算解题的技巧能力。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不能够使学生很好的遵循学以致用的,应用运筹学的技术和方法可以解决越来越多的实际问题,诸如信息系统的设计与管理、生产计划、市场营销以及各种应急服务系统的设计与管理等问题。
我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运筹学》的实验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教学方式单一,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不利于创新思维培养。目前运筹学实验教学模式主要以演示性和基础实验教学为主。演示性实验主要是教师介绍电子表格软件如EXCEL或者WINQSB软件中各个算法模块的基本应用方法;并且采用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的基础实验法,给学生提供算法模型和实验指导,实验结果是确定和已知的,学生在实验内容与实验方法设定好的条件下做“完形填空”,机械地按照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内容。这种教学方法还是过去的填鸭式的,学生学习被动,没有什么创新的过程和内容,对部分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来说,过于简单,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导致他们逐渐产生倦怠和厌烦。如此一来,既没有达到教学目的,也不利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
(2)实验手段不合理,没有体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特色,同时没有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实验课程中采用的主要实验手段是借助EXCEL或者WINQSB软件进行模型的分析。信管专业是一个交叉学科,目前在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这个大环境中,有部分经济管理类的课程,此外计算机科学的专业知识占较大比重,对于部分学生来说EXCEL或者WINQSB软件的应用相对简单,学生的计算机专业知识没有充分发挥和利用,比如编写程序进行算法的代码实现等。
(3)实验教学考核困难,形式单一。受到目前实验教学方式和方法的限制,实验内容采取的考核方式主要是通过笔试的试卷中10-15分的实验操作方法的试题进行测试,这对于实验效果的考核完全没有代表性,并且对教学效果的考核没有什么价值和参考意义。
3对策建议
针对当前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运筹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理论教学内容、方法的补充和完善。为了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理论教学在内容和方法上也要做出调整和补充。在理论课堂教学中,除了经典运筹方法和理论模型的讲解外,从实际问题出发,精选具有充分的代表性、源于实际问题的典型案例,通过案例分析过程:提出问题、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运用方法切实解决问题,并作结论和总结等,引导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通过详实和完整的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的运筹学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构建从理论学习到实践应用的完整思路和框架。
(2)实验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和灵活性。采取灵活多变的实践教学方式,这里根据学生的情况,主要考虑采用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对于倾向于喜欢计算机技术的学生,注重培养使用LINDO/INGO/MATLAB或C语言等软件来解决计算问题,进行算法的代码实现和应用。利用这些软件工具,把教材上的重要算法、经典案例,通过编程加以实现,并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同时也注重鼓励学生不要拘泥于课本上的算法与思维,努力尝试新方法,开拓新思路,提高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第二种是对于倾向于方法应用的学生,考虑从实际问题的解决入手。在基本的运算方法和工具如WINQSB熟练掌握的情况下,结合一些实际问题进行应用,从问题的发现、分析、解决和总结等各个环节逐步展开研究,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案例分析报告。整个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促进理论应用于实践,使学生更全面的掌握和运用运筹学知识。
从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差异性着手,进行分类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
(3)鼓励学生参加数学建模大赛、SRP项目或大学生创业等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指导,提高学生实践能力。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校内外相关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更深入的掌握运筹学理论和方法。在运筹学的学习过程中,信管专业的学生根据专业知识结合我校图书馆现状,申报《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的高校图书馆绩效评价及研究》的SRP项目获得立项。项目从高校图书馆服务教学科研的角度,运用运筹学中经典的线性规划方法: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大学图书馆投入产出情况进行评价,分析图书馆资源配置效率,对如何促进资源优化,提高资源使用效率起到积极作用。在项目的申报和执行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很高。通过类似的活动,能够使学生综合应用多种专业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思维,同时也对学生的团队意识、协调和沟通能力起到积极作用。
(4)考核方式的完善和补充。鉴于实验方法和手段的变化,在课程考核过程中,一方面加大实验考核比重,另一方面注重过程和结果的共同考核。过程考核主要是阶段性的研究进展、质量的考评,结果考核注重内容的完整性和总体质量的评价。对于算法实现和编码的同学,主要看算法编码能否使用,参数变化的适应性和稳定性;对于应用性的报告分析类的考核,注重研究报告的完整性,可行性和有效性。综合来说,考核的目的是起到检测学生知识掌握和应用的能力,同时反馈教学效果和质量,此外也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协作精神,创新思维等。
4结语(下转第262页)
(上接第202页)《运筹学》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应用范围广泛,是现代科学计算和管理学科中的基础理论和不可缺少的方法、手段与工具。运筹学作为一门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科,在处理千差万别的各种问题时,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确定目标、制定方案、建立模型、制定解法,所以实验和实践环节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相关理论方法能否掌握的关键,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多位老师的教学经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特点,以及运筹学理论和实验教学现状,分析了运筹学实验教学的不足,提出了实验教学的改革思路与改革措施,为全面提高运筹学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林亮,王远清,贾贞.运筹学实验的瓶颈解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2).
[2]王翊.项目化教学在“运筹学”课程改革中的实践[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2,21(8).
[3]胡发胜,刘桂真.国家精品课程运筹学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育, 2006(7).
[4]王勤.关于运筹学实验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6.
经济学和运筹学范文4
关键词 影子价格 决策 对偶问题
中图分类号:0221.1 文献标识码:A
影子价格(shadow price),是荷兰经济学家詹恩・丁伯根在本世纪30年代末首次提出来的,运用线性规划的数学方式计算的,反映社会资源获得最佳配置的一种价格。用线性规划方法求解资源最优利用时,即在解决如何使有限资源的总产出最大的过程中,得出相应的极小值,其解就是对偶解,极小值作为对资源的经济评价,表现为影子价格。这种影子价格反映劳动产品、自然资源、劳动力的最优使用效果。初学者对这个内容往往感到抽象,不易掌握。实际上解释这个问题需要对对偶问题有个正确的认识,同时看到原问题和对偶问题的内在联系,以及它们在经济上的重要含义,就能将这个问题融会贯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1影子价格实例
某工厂生产三种产品B1B2B3利用两种原料A1A2,有关数据如下: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清楚看到(1)是如何求解最优配置(利用或使用)资源问题,而它的对偶问题(2)是求解如何恰当估价资源问题。Y描述了第i种资源在具体生产中的一种估价,这种估价不同于该种资源的市场价格,而是该种资源在给定某条件生产的最优生产方案下的一种实际存在而又看不见的真实价格,因此称之为影子价格。
2影子价格在资源利用,投资决策方面的重要作用
影子价格对于拥有资源的决策者来说有着非常重要作用。当市场价格低于影子价格时,可以考虑买入该种资源,组织和增加生产,反之,当市场价格高于影子价格时,可以卖出资源或提高产品价格。同时,影子价格还可以帮助企业预测产品的价格,买方要买入卖方的产品作为资源投入生产,要求其价格必须小于该产品作为自己最优生产资源的影子价格,否则将无利可图,卖方要求出售产品的价格必须大于自己的生产成本,否则,利益会受到损失。产品的价格应该在成本和影子价格之间。影子价格越大,说明这种资源越是相对紧缺,影子价格越小,说明这种资源越是相对不紧缺,如果最优生产计划下某种资源有剩余,这种资源的影子价格一定为零。例如上述对偶问题还可以看见,原问题第一个约束条件的影子价格时3/5万元/吨,它表示现有原料A1增加1吨,最大利润可增加3/5万元/吨。因此市场上原料A1的实际价格小于影子价格3/5万元/吨时,可以买进原料A1扩大生产,使利润增加。反之,市场上原料A1的实际价格大于于影子价格3/5万元/吨时,可卖掉原材料,缩小生产数量。此时生产利润虽然会减少一些,但加上卖原料的实际收入,总的经济收入还是会比原来增加。可见影子价格对市场有调节作用。
3影子价格的计算
影子价格(对偶问题的最优解)是原问题最优基对应的单纯性表中松弛变量对应的检验数额相反数。而检验数又与最优基精密联系着。最优基改变,检验数就会改变,因而影子价格也改变。
参考文献
[1] 甘应爱,田丰.运筹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2] 邱蔻华,冯允成.运筹学教程[M] 1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经济学和运筹学范文5
工程管理专业具有工程与管理复合的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致力于培养实践能力强的技能性、应用型人才,强调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出多种教学手段,着重提高学生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方面,运筹学作为工程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必须有效支持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另一方面,运筹学的系统方法有助于培养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整体思维能力。运筹学以系统的整体观念为核心,通过多学科的综合,有助于培养和提高管理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运筹学的理论与方法不同于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基础数学课程,它不是简单的数学计算,而是综合应用数学、经济学、管理学、物理学、化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运用系统思想解决实际问题。
(一)教学目的不明确
工程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符合行业、企业标准的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建设标准是建设内容具有针对性、应用性突出的优质课程。而目前运筹学的教学仍然存在重视理论教学、忽略应用研究的现象,最终导致教学中注重公式和算法的讲解,很少将实际案例引入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亦如此,使得学生只会按已有题型计算,不善于探究所学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安排不够合理
本校工程管理专业运筹学是拥有较多分支及方法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工程管理专业考研的专业课。目前,计划仅有32学时,对于运筹学的学习要求是不够的,需要有效安排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精选例题,并适当增加理论学时及实验学时。
(三)教学方法不够灵活
运筹学的教学方法仍停留在传统的以讲授为主,教学手段不够灵活,教学方式单一、互动性差,学生仅仅学到书本的理论与例题,没有延伸性的知识。
(四)实践教学环节不足
本校工程管理专业仍采用理论教学,缺乏实践环节,学生仅掌握建模方法进行手工计算,并未进行计算机实践练习,不能利用软件求解模型,降低了课程应用的操作能力。线性规划中单纯形法和运输问题仅能解决变量较少的情况,变量较多的情况必须借助计算机软件求解。
(五)缺乏适用的教材
教材理论性、逻辑性较强,重点介绍相关理论与模型,缺乏实际案例的介绍与讨论,也没有相关软件的方法,且对学生的数学基础要求较高,许多同学看到教材中复杂的公式及推理就已开始畏难,后续学习信心缺失。
(六)成绩考核不科学
考查仍采用笔试,缺乏对综合能力的考核,仅能考查学生对基本理论与方法的掌握水平,不能评定学生对运筹学方法的掌握水平。
三、教学改革建议
(一)明确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系统分析方法,树立整体观念,解决工程管理实践中遇到的优化决策问题。运筹学教学应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重视运筹学思想的应用及实例教学,使学生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根据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工程管理专业注重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专业人才,除了讲授运筹学的基础教学内容,更应侧重于理论知识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研究,在教学中应增加与专业发展相关的前沿知识的介绍,拓宽知识面,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三)改进教学方法
1.加强案例教学。
介绍管理科学中的大量成熟的运筹学应用案例,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兴趣,对成功案例进行分析,总结成功经验。提出实际管理案例,引导学生采用运筹学的理论与方法解决,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如线性规划方法可应用在钢筋下料、土石方调运等方面;博弈论可应用在工程招投标、工程质量管理、工程风险管理、工程监理等方面。
2.简化理论推导。
对于教材中较长篇幅论证的理论,讲解时要进行归纳,侧重理论的应用性,避免过分强调公式推导过程,而应侧重于模型的建立和应用。如第一堂课通过讲述古代文献中体现运筹学思想的案例,引起学生学习运筹学的兴趣;通过运筹学思想的应用实例,使学生认识到课程的重要性。运筹学课程内容多,逻辑性强,教师一定要深入浅出,注重条理,突出重点。再如,讲解单纯形法中松弛变量、剩余变量、人工变量的区别时,应注意结合三种变量的经济含义,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区分三种变量的含义与作用。在讲解单纯形法四种解的判别中要注意归纳总结,将单纯形法的原理与解的判别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解的判别标志。
3.多媒体教学。
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可有效减少理论推理和公式推导时间,重点突出运筹学的应用。课件中要突出案例等实际问题的主体地位,弱化理论论证、公式推导、数学计算等,着重阐述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4.进行辅导答疑。
对章节重难点及易混易错点当面答疑,及时了解学生对重难点的掌握情况,并针对大部分学生的疑惑和作业中的典型错误等进行系统讲解,弥补学生的知识薄弱点。
5.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中提出实际问题,让学生自行思考、分析解题思路,亲自动手建立相应模型,运用计算机软件等手段求解,对涉及到的问题展开讨论。如模型建立的假设、问题目标的理解、目标条件的分析、模型的建立、求解的步骤及方法、结果的讨论等,教师适当引导,必要时给予解释说明,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整体思路,最后可让学生以课题报告的形式做出系统全面的分析。
(四)加强实践环节
开展教学实验课程,选择较成熟的教学软件如LINDO,LINGO,WINQSB,EXCEL,鼓励学生运用软件编程解决问题,利用计算机代替手工计算,提高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建模大赛,实现理论学习与解决问题相结合,提高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五)加强适用教材建设
工程管理专业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目标中提出建立并创新“素质优良、能力一流”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体系。编写适合工程管理特色专业的运筹学教材,要重点强调相关理论方法与工程管理和实际生活的结合,增加案例分析;突出运筹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理清问题的解决思路,量化相关数据,建立数学模型,运用软件求解,侧重方法的应用与结果分析。
(六)推行科学的考核方式
在考核方式上,将传统考查课本知识点的笔试形式改为课堂分组讨论、软件应用、案例作业、课程设计等综合考查方式,突出工程管理专业的运筹学教学目的。考核内容应围绕工程管理专业方面的知识重点展开,结合工程管理实际问题进行专题研究。
四、结语
经济学和运筹学范文6
关键词:定量分析;教学模式;大数据;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1.080
1引言
管理定量分析课程是应用统计学、运筹学、预测与决策等理论和方法研究经济管理问题的系列应用性课程,它通过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实际数据来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探索经济管理问题的运行规律,辅助企业管理决策和提高管理效率。
近年来,大数据的出现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决策等活动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和变换。越来越多的企业致力于应用大数据技术来挖掘企业经营数据的内在价值。
大稻菁际醯某鱿郑对管理定量分析课程教学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它极大地丰富了管理定量分析的教学内容,提供了诸多的新理念、新技术和新工具;另一方面,它对现有的管理定量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团队等带了更高的要求,已有的教学模式难以匹配大数据时代对管理人才提出的高要求。
如何顺应大数据时代的新趋势开展管理定量分析课程教学,如何结合新趋势优化管理定量分析课程设置,如何建立适应大数据背景下的管理定量分析课程教学团队,如何增强大数据背景下学生的数据驱动的管理决策意识,培养适应大数据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这些都是现有的管理定量分析课程教学所面临的问题,这也促使我们不得不去思考、探究、优化甚至改革现有的管理定量分析课程教学模式。
2现有的管理定量分析课程教学概述
笔者所在的教学团队来自于武汉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承担全院《管理统计学》、《运筹学》、《系统工程》等课程教学,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然而,在教学实践当中,我们发现:尽管现有的管理定量分析课程教学模式比较成熟,但是仍存在“三多三少”的不足,而这些不足恰恰难以应对大数据背景下对管理定量分析课程教学带来的挑战。
2.1理论讲授较多,实践教学较少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定量分析方法进行企业决策,管理定量分析方法也成为管理类专业的重要课程。然而,实际教学过程中却发现,学生对该类课程的积极性不高,学习过程中出现畏难,不耐烦等消极情绪,导致实际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究其原因,一方面,目前的管理定量分析方法主要介绍各种不同类型的定量方法的原理、模型和理论,因而教师主要采用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手段,加上定量分析方法这类课程对数学要求较高,有不少理论模型、数学公式和逻辑推理,对学生的数学要求较高,相对于理工类学生,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数学基础较为薄弱,因而学生本能地会产生排斥心理;另一方面,现有的定量分析方法主要讲授其原理,大部分老师缺乏参与企业实际管理决策的经历和经验,难以向学生讲授应用定量分析方法解决企业实际管理决策的情景和过程。
2.2数学推导较多,案例应用较少
目前,关于管理定量分析课程教学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是“重理论轻应用”,该种观点认为管理定量分析课程是一门综合统计学、运筹学、预测与决策等理论和方法的理论课程,应该注重定量分析的理论和方法的讲授,以理论推导和数学模式为主;另外一种是“轻理论重应用”,该种观点认为管理定量分析课程应该强调统计学、运筹学、预测与决策等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以Excel和SPSS等工具为手段,突出应用案例教学。
目前,“重理论轻应用”的教学模式占大多数,这种模式注重理论讲授和数学推导,理论方法与实际案例结合不够,学生掌握了零散知识,但无法解决实际问题。此外,部分教材也以理论讲授为主,缺乏深度的应用案例,也不注重定量分析软件的应用,学生面对实际问题往往束手无策。
2.3知识传授较多,综合训练较少
管理定量分析课程考核一般采取闭卷考试,题型包括填空题、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和计算题等,尽管题型多样,但是这种考核方式仍然只能考察学生对基本的单一知识点掌握情况,难以考察其综合运用定量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然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从业者提出了更高要求,除了掌握基本的定量分析方法原理,还要求从业者具备应用定量分析方法来实现数据获取、数据预处理、统计建模、模型检验、模型评价、模型部署等,从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而这些综合能力无法通过单一知识点的考核来实现,需要通过参与理论学习、软件操作、模拟场景或实际项目等综合训练才能够达到。
3大数据背景下管理定量分析课程教学探讨
面对发展迅猛的大数据技术,现有的管理定量分析课程教学模式难以跟上大数据时代对其提出的新要求。如何顺应大数据时代的新趋势开展管理定量分析课程教学,如何结合新趋势优化管理定量分析课程设置,如何建立适应大数据背景下的管理定量分析课程教学团队,如何增强大数据背景下学生的数据驱动的管理决策意识,培养适应大数据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这些都是现有的管理定量分析课程教学所面临的问题,这也促使我们去思考、探究、优化甚至改革现有的管理定量分析课程教学模式。
3.1构建知识融合的课程设置
合理的课程设置是开展课程教学的前提,更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课程设置应适应于教学目的、培养目标和学科发展趋势。
最初,管理定量分析课程以“统计学”、“运筹学”为主干。随后,根据学科的发展趋势,先后加入“统计软件应用”、“计量经济学”等新课程。近年来,大数据的发展对从业者提出了更高要求,简单定量分析方法传授难以适应新要求,需要从业者掌握更多的分析方法和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新技术。遵循知识融合的思路,管理定量分析课程应引入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前沿技术,加强SPSS/SAS/R等操作能力,尤其应注重培养应用新技术解决企业实际经营管理问题的能力。
3.2探讨案例驱动的教学模式
尽管目前的管理定量分析n程有多媒体教学、板书教学等方式,但是管理定量分析课程仍以理论教学为主,简单统计工具应用为辅,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无法形成“教-学-用”的良性闭环。
大数据时代下,数据拥有更大的价值,从业者应具备从数据中挖掘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因而,管理定量分析课程应引入实际案例,综合训练应用定量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挖掘新知识和新信息的能力。
管理定量分析课程教学应逐步转向理论传授、案例驱动相结合的模式。近年来,业界出现了不少应用大数据解决企业管理决策问题的案例。例如IBM开展基于大数据的订购分析;Google利用大数据预测全球流感趋势;百度预测春运流量等。这些都为管理定量分析课程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案例。
在课堂教学之外,通过参加大数据竞赛、邀请大数据分析专业人员开展讲座,参加科研项目,参与企业实习等,培养学生应用SPSS/SAS/R等处理和分析数据的综合能力。
3.3建设学科交叉的教学团队
管理定量分析课程教学离不开教师和教学团队的支持。大数据对管理定量分析课程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新背景下的管理定量分析课程教学涉及统计学、运筹学、统计软件、计量经济学、数据挖掘等不同学科的知识,因而建设一支适应大数据背景下的新要求的管理定量分析课程教学团队尤为重要。
目前,管理定量分析课程的教学师资主要以统计学和运筹学等学科背景为主,大部分老师未掌握数据挖掘、机器学习、R、SPSS等,建设学科交叉的教学团队是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新型的管理定量分析教学应加强SPSS、R、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的学习,建立学科交叉的教学团队,加强管理统计软件和数据挖掘等训练,注重理论教学和上机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应用分析工具进行实践的能力。
4结语
管理定量分析课程是一类应用统计学、运筹学等理论和方法研究经济管理问题的系列应用性课程。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对现有的管理定量分析课程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本文以大数据背景下的管理定量分析课程教学模式为主线,首先,分析并总结现有的管理定量分析课程教学的“三多三少”的特点和不足;其次,结合大数据背景探讨了新型的管理定量分析课程教学模式,提出了:(1)构建知识融合的课程设置;(2)探讨案例驱动的教学模式;(3)建设学科交叉的教学团队的新型管理管理定量分析课程教学模式,它融合了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团队建设,注重定量分析理论和应用的结合,有助于顺应大数据时代对管理类专业学生的新要求,培养他们的数据驱动的量化分析和管理决策意识,增强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其职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顾剑华.关于工商管理专业管理定量分析课程建设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9,(4):127128.
[2]邓淇中,周志强.管理定量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5(4):9294.
[3]龚丽.管理定量分析课程的教学探讨[J].大学教育,2014,(17):111112.
[4]李静辉,王旭,程培峰等.管理定量方法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1,34(2):1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