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工程加固技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工程加固技术范文1
关键词:水工建筑;加固技术;防渗
目前,随着建筑事业的日益发展,建筑工程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其中水工建筑物的渗漏水问题就是其中之一,这也是水利工程质量通病之一。就目前状况来看,水工建筑物的渗漏水大致有孔洞漏水和裂缝漏水,建筑物的漏水不仅严重影响了水工建筑物的安全观测设备和照明设施的正常运行,同时也给相关工作人员带来很大的不便和安全隐患。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按时进行防渗堵漏,以保证工程与施工人员的安全,充分发挥工程效益。
1 渗漏处理中需要注意的几点
1.1 必须找准水源
找准水源是很重要的事,应该受到相关人员的重视。因为水工建筑物中某一水源,可能是多处漏水的源头,有的漏水部位甚至与水源间距很大。如果找不准水源,哪漏就补哪,就有可能治标不治本,而且还造成大量人力和物力的浪费。
1.2 要坚持“堵引结合”,给水源找出路要做到有计划、有目的的堵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工建筑物的渗漏水问题。盲目堵水,导致水无出路,这样很容易导致其他薄弱的地方渗漏水,造成“这里堵,那里漏,防不胜防”的局面。此外,无计划、无目的的堵水,还会造成水工建筑物自身内部水压的超标,不符合建筑物设计的要求,给建筑物的安全造成隐患。
1.3 要坚持“注堵结合”“刚柔结合”的原则注堵结合,就是先采取注浆的方法,首先将主缝周边薄弱的环节给治理好,提高建筑物的密实度与强度,然后才治理主缝的渗漏,这样主漏就能更好的得到解决。刚柔结合,就是在防水的材料和结构之中,做到刚性材料和柔性材料的有机结合,这样不仅达到预期堵水的目的,而且也能使建筑物的结构缝不受到影响,而保持原有的伸缩功能,维持建筑物工程的预期目标的顺利进行。
2.1灌浆治漏加固技术简介
2.1.1坝体、坝基帷幕灌浆;主要充填漏洞和缝隙,防渗裁漏,通过灌浆加固,形成防渗体。此方法适用于浆砌石重力坝。
2.1.2坝上游面固结灌浆;堵塞漏洞和缝隙,加固补强坝体和提高防渗性能,以进一步提高坝体的承载能力和完整性。
2.1.3坝下游面追踪固结灌浆;在下游坝面有漏水或溶蚀物出逸的地方,造成水平孔或斜孔,埋注浆管进行灌浆,以堵塞漏水通道和坝体空洞、裂缝,加固坝体,增加坝面稳定 性和抗冲刷能力。这种反向灌浆工艺,非常适合拱坝和支墩坝工程,对重力坝工程只有搞清扬压力并设排水孔也可采用。采用这种方法时最好是坝前无水。
2.1.4坝面重新剔勾缝;剔缝后,用高标号水泥砂浆、干硬性预缩水泥砂浆或用防水材料配制高标号水泥砂浆勾缝,提高坝面防渗漏能力及坝体稳定性、整体性和抗冻融、抗风浪淘刷能力。此方法即“前堵、中截、后追踪”灌浆治漏加固法。
2.2灌浆治漏加固技术布孔和造孔应遵循的原则
2.2.1帷幕灌浆布孔,在漏水坝段沿坝顶中心线,以孔距3m、孔径50mm或75mm为宜,或根据试验确定孔距。孔深钻至漏水部位以下1m——2m,如接触带或基岩漏水,钻孔可钻至不透水基岩以下lm——2m。造孔可一次性造孔,也可分序造孔,破碎地带上下分段造孔、分段海浆,同时在浆体凝固5- 7天后,再继续向下钻孔,以防止卡钻、埋钻事故发生。坝体与基岩接触部位和坝基灌浆,也可采取在上游坝脚打斜孔或垂直孔灌浆堵漏,但造孔前应先清基,在坝脚浇筑0.3m一0.5m厚混凝土,待凝固后再打孔。垂直或倾角小于5的帷幕灌浆孔,其孔向的偏差值不得大于规定值。
2.2.2坝上游固结灌浆布孔;在漏水部位呈“梅花”型,钻孔间距和排距lm——3m为 宜,根据漏水情况确定,钻孔位置选在砌石“了”缝中;在裂缝部位,可沿裂缝每lm布设一孔。孔径为42mm,孔深0.7m——1.5m,根据坝体实际情况确定。
2.2.3坝下游面追踪固结淄浆布孔;在裂缝部位沿缝隙每1m布一孔;在其它渗水部位,按照“梅花”型布孔,排距和孔距2m——3m为宜,布孔位置在“T”缝中,也可适当加密布孔,孔深和孔径同坝上游面。
2.3施工要求
2.3.1先放空水库或将库水位降至灌浆部位以下,再灌浆施工,并做好灌浆各项记录。
2.3.2洗孔;灌浆前应对孔壁、孔底及裂缝进行冲洗,采用风水联合冲洗方法,水压力不大于本段灌浆压力的75%,时间以孔深浅确定,直到回清水为止。
2.3.3维幕灌浆;采用孔内循环法,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最后全孔灌注。分段灌浆时,要在遭浆段以上处加胶塞封堵。通过论证,也可采用小口径钻孔孔口封闭灌浆法;坝体内灌浆长度,一船5nt左右较好,孔深不超过8m时,可全孔一次性灌注;灌浆压力按设计控制,但要低于抬动试验极限压力,一般控制在0.2MPa——0.4MPa。
2.3.4坝面固结和追踪灌浆;在孔内预埋注浆管,孔口管周围用干硬性水泥砂浆填堵,采用内径20mm钢管,长50cm,插入孔内40cm,外露5Cm“10Cm,管头要加工丝扣,以便与输浆管连接;采取一组四孔并联灌浆法,也可单孔或两孔一起灌注。对坝后漏水处重点孔位要采取单孔重点灌浆。灌浆压力按设计控制,一般采用0.2MPa——0.25MPa。水泥砂浆从孔底 向 上逐渐提升封填密实;坝面固结灌浆水平孔封孔,采用低水灰比1:2水泥砂浆人工填堵捣实。封填材料最好用膨胀水泥砂浆。
2.3截渗墙技术
截渗墙为临河截渗。其作用是加固堤防,降低大堤浸润线出逸点,确保大堤安全。截渗墙技术分为两种:一种是水泥土截渗墙其造价最低;一种是混凝土截渗墙,其造价较水泥土截渗墙略高。混凝土截渗墙是在地面上进行开槽(造孔)施工,在地基中以泥浆固壁,开凿成槽形孔或连锁桩柱孔,回填防渗材料,筑成具有防渗性能的地下连续墙。水泥土搅拌桩截渗技术是利用多头小直径深层搅拌机具把水泥浆喷入土体并搅拌形成水泥土,以水泥为固化剂,固化剂和土体之间发生物理化学反应,使土体固结成具有良好整体性、稳定性、不透水性,并具有一定强度的水泥土截渗墙,以达到截渗的目的。
3 结束语
截渗墙为地下隐蔽工程,施工工艺复杂,技术要求高,特别是在地基土层复杂时,施工中容易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造成施工中断。混凝土截渗墙还容易出现槽壁坍塌、漏浆、墙体接缝有泥皮夹层、墙体槽间横向倾斜等技术难题,还有待于进一步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雍传德,周元,雍世海.房屋渗漏通病与防治[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建筑工程加固技术范文2
1.建筑结构加固原因
1.1人为因素 设计一旦发生过失通常是因为设计人员对结构承受的载荷和作用力认识不充分,探讨载荷漏项,与施工过程中的现实载荷大大高出设计值等起因酿成的。还有就是施工质量不好。因为施工管理杂乱,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低,施工企业不能把好质量关等原因导致的施工质量不好在已有工程事故原因统计中占了相当高的比例。第三是不恰当的使用管理。特别体现在:建筑物落成交付使用后,在使用时部门管理不妥当,私自更改建筑物的用处或行使环境管理不完善,维护没有定期进行,由于侵蚀性物质进入结构构件产生损害等。
1.2环境因素 在长时间的外部环境及使用环境条件下,建筑结构材料每分每秒都受到外部介质的腐蚀,造成材料状况的恶化,可总结以下三个方面:(1)化学功能:比如化工车间的酸、碱气体或液体对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的腐蚀。(2)生物效益:如细菌、微生物使木材不断腐朽等。(3)物理作用:如温度高、湿气重、白天晚上温差的变化、冻融循环等,会使结构发生裂缝等。自然危害如地震、风灾等的破坏,严重者能够令建筑物毁于一旦,轻者会减小对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所以,很必要对受损建筑物实施一定的维修和加固,以增强工程结构的安全性,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
1.3其他因素 除了上述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制约外,在建筑使用期内因为结构用途要求和设计准则的更改,使原有建筑不能符合继续使用标准,所以需要对其进行加固改造。
2.加固原则
2.1在已有建筑加固前一定实施结构抗震鉴定或可靠性鉴定,加固设计方案应按照鉴定结论来落实。
2.2加固计算需要按照结构上的真实的受力情况判断,截面面积可以使用切合实际有效截面面积,并探讨加固的应力滞后特点,并且加固部分与原结构协同工作的水平。
2.3加固需降低对本来结构的损伤,以及尽可能利用实际结构的承载能力。
2.4以经济合理、技术可靠、便于施工,以及降低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的加固方案。
2.4加固方案决定后,除了要探索加固领域的部分效果,而且要研究与之相关的整体反应。
3.建筑工程施工中常见的加固技术
常常应该加固的结构大部分存在因为结构自身的承受载能力由于自然灾害或施工质量不过关或功能失效等因素的制约而造成结构承载能力不充足的现状,所运用的加固方法多是从增强结构的有效受力面积启航缩小截面的应力,或者直接变动结构的受力体系,改观其传力途径从而降低结构构件的受力,从而达到加固的目的。当然,加固建筑结构还可以使用托换技术。通常采用加固措施可以从加固的结构形式进行分类:
3.1预应力加固法。运用外加预应力钢拉杆或撑杆对结构进行加固的方法是预应力加固法,即经过施压预应力使撑杆或拉杆受力,制约并更改原结构内力均匀分布,所以减小结构原有应力水平且增强结构的承载能力。特点是经过预应力方法迫使后加拉杆或撑杆受力,更改原结构的内力分布情况,减小原结构的应力水平,使平常加固结构中所特有的应力应变滞后状况得以完全解决,具有卸载、加固和更改结构内力的三重效应, 撑杆或后加拉杆和本来就有的结构基础上能够很好地一起完成工作,结构承载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提高。?
3.2增大截面加固法。增大截面加固法,也称为外包混凝土加固法,它通过增大构件的截面和配筋,来提高构件的承载力、刚度、稳定性和抗裂性。该方法适用面广,可广泛应用于梁、 板、柱、墙、基础、屋架等混凝土构件的加固。根据构件受力特点和加固目的、构件几何尺寸、便于施工等要求可设计为单侧、双侧或三侧的加固和四面包套的加固。在构件外部外包混凝土加大截面加固的方法,加大构件截面面积和配筋量的一种加固方法,进而实现增加构件承载能力的目标。加大截面法是一种守旧的加固手段,工艺浅易用途广泛,增大截面法的技巧,尤其是在设计构造方面一定留意处理好新增加部分与本来部分的整体工作共同受力情况。
3.3外包钢加固法。以型钢(一般为角钢)外包于构件四角(或两角)以加强其受力性能的加固方法。适用于使用上不允许增大混凝土截面尺寸,而又需要大幅度地提高承载力的混凝土结构加固。外包钢加固结构,尤其是框架结构, 最为复杂是节点区受力,构造处理相当有难度。为确保力的有效传递,在加固区,框架柱的外包角钢应通长设置,中间不允许断开。下端应视柱根弯矩大小,伸到基础顶面或锚固于基础,中间需穿过各层楼板,上端应延伸至加固层的上层楼板(或屋面板)底面。加固法施工简单方便,现场工作量较小, 较为稳当的受力状况,适用于在使用上不同意加大原构件截面尺寸,但又要求大幅度地增强截面承载能力的混凝土结构,主要用于钢筋混凝土柱、梁、桁架弦杆和腹杆的加固。
3.4粘贴钢板加固法。把特别定制的建筑结构胶粘贴钢板用在混凝土构件表面上,使它一起工作、整体受力,以提高加固结构承载力的一种措施。它实际上是一种体外配筋,增加原构件的配筋量,因此相应增强结构构件的抗弯、刚度、抗拉、抗压和抗剪等方面的内在力量。所以,运用此法加固对结构胶的条件相当高,结构胶一定具有粘结力强、弹性模量高、强度高、耐老化、线膨胀系数小的特点,并要求具有很好的弹性。
3.5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法。纤维材料加固技术是利用树脂类粘接剂建筑结构胶将碳纤维粘贴到结构或构件的表面,形成复合材料体,通过碳纤维与构件的协同工作,来提高结构或构件的承载力和延性的一种加固技术方法。目前使用很多的是将碳纤维片材用专用黏结胶粘贴与构件收拉区表面,使其与被加固构件截面共同工作以达到对结构进行加固增强的目的。此方法明显的特点是具有轻质高强、潮湿、耐腐蚀、在简直不增加结构的自重、能适应混凝土截面弯曲的粘贴条件,在简直不增加构件刚度和截面积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构件的抗震性能和变形能力。
4.结语
现在我们面临的一项意义重大的任务是建筑结构的加固改造。建筑结构加固技术已逐渐成为建筑工程中的一个新兴的行业,随着建筑业的蒸蒸日上,建筑物的维修、改造、加固的应用范畴和领域也就越来越广泛,在探究新的建筑加固技术的同时,需要与传统的加固技术结合,使二者实现优势互补,真正意义上做到对建筑物加固提供科学先进且切实可靠的技术支持。?
建筑工程加固技术范文3
关键词:粘钢加固 ;工艺流程;质量措施
建筑物的使用寿命有限,其中钢结构或者钢部件的损坏和老化常会成为建筑物寿命受到影响的关键性因素。现行方案中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加固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增强它的耐久性。工程施工时常会采用钢筋置换法、加大横截面加固法以及粘钢加固法,其中最为常用的要属粘钢加固法,该方法最为直接、简单,并且对建筑物外观不会产生太大影响,而且效果比较好。粘钢加固技术所采用的材料一般是新型乳胶水泥或者环氧树脂,它们普遍具有很好的粘贴效果,并且还可把黏贴部位延展性增加。因此探讨粘钢加固技术有一点意义。
1 粘钢技术实用性特点
我国粘钢工艺开始于民国时期,从上世纪末开始广泛用于建筑工程中。大量实验研究以及实地应用表明,施工单位和科研部门关于粘钢工艺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该技术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目前已被应用到纤维加工、航空以及建筑和机械施工等多个领域。建筑施工过程中,粘钢技术发挥着连接补强建筑结构的作用,而且加固效果非常好,使得建筑结构稳定性以及可靠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1]。粘钢加固技术应用原理相对其它加固技术而言,非常简单,它借助原建筑结构构件具备的承载力,与强度较高的结构粘结剂结合在一起,使得钢板与结构元件可以牢固粘结在一块,进而促使建筑结构承载能力得以增强。粘钢技术实用性非常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不需要额外增加荷载设计,这样就不必对原有设计进行变动,也能促使荷载能力增加。
1.2 硬化与施工周期都比较短,因而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施工给正常使用造成的不利影响。
1.3 连接剂或胶黏剂本身具有的强度和延展性传导应力功能很强,可以将后来的粘钢与之前钢结构有效结合在一起。
1.4 粘钢时不仅会进一步优化和强化原有结构,还能保护原有钢结构,使得原结构抗开裂性和抗震性得以增加。
1.5 节约成本,因为没有大幅改造和重新设计建筑物的原有结构,所以节约了大量成本,相对而言要比其它方法更为经济实用。
2 粘钢加固施工工艺
粘钢施工工艺流程非常严格,首先需要放线和验线,随后借助电锤把膨胀螺丝打进混凝土,并把混凝土预备粘结面打磨平整,然后对钢板下料、把钻孔固定住,再刷酒精,将粘贴钢板拼装好。所有工作结束以后,还要报验。
2.1 对钢板进行下料处理
钢板下料处理时,需要根据施工图纸开展施工作业,形态、标号和钉孔位置要严丝合缝,以便下一步工作的开展。
2.2 建筑基底处理要求
基底处理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个是加固件结构表面的处理,另一个则为钢板表面(又称粘合面)的处理,按照实际所需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但是不管采用哪种方案,施工时都要注意下面几点问题:
2.2.1 当混凝土表面出现油污等有机物时,施工人员需采用硬毛刷和沾丙酮溶液对其处理,以便清除油污,不会导致混凝土表面二次污染的产生。清理完成后,还要对表面打磨2到3毫米,并将新的混凝土表面出来。操作期间如果打磨后的混凝土表面依然不平整,可以借助环氧树脂对其找平。
2.2.2 如果仅为单纯旧混凝土,可以将原来的混凝土层打磨掉2毫米厚度,然后采用清水将出来的新墙体冲洗干净,冲洗好后还要采用风机或者压缩风机将其吹干。
2.2.3 完成以上两种施工作业后,新混凝土面就会出来,这时可借助钢丝刷把表秒杂志刷掉,并用清水将其清洗干净,随后采用风机将其吹干或者完全晾干。
2.2.4 混凝土太过陈旧,采用环氧树脂类胶泥粘贴效果会不佳,大多数情况都会采取普通胶泥来粘贴,因其延展性一般,所以粘贴过程中一定要将墙体湿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里,尽可能的避免粘结面水分蒸发掉。
2.3 胶体配置
一般粘钢胶济分为两种,一种是主胶,另一种则为固化剂,配置过程中,不允许油污流到胶体溶液中,可借助手提电钻或者人工将溶液搅拌好,等到胶体真正融合在一起时,就不会出现分层现象,这时胶体就算真正配置成功了。
2.4 粘贴钢板
建筑工程粘钢技术的关键点在于钢板的粘贴,施工人员配置好胶体以后,需采用抹刀或者其它工具将其涂抹到钢板和混凝土表面上,需注意的是抹胶厚度一定要保持均匀,不可太厚但也不能太薄,通常要将厚度控制在2到3毫米左右。为了避免胶体流淌出去,施工人员可以在边缘位置加上一层玻璃丝布[2]。
2.5 对钢板进行加压
当施工人员将钢板粘贴好后,可以采用U形夹和膨胀螺丝把钢板和混凝土固定住,并适当的进行加压,以确保粘贴牢固。目前国内对于一些工程没有特殊要求,所以压强一般控制在1.5帕左右,假如控制不好力度,可一边加压,一边对其观察,等到胶体正好溢出钢板的边缘位置便可。
2.6 粘钢防腐处理措施
施工人员在粘钢施工结束后,需要根据施工规范要求,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首先需在钢板上面喷涂一层合适的防火涂层;随后将环氧树脂涂抹到钢板表面上;之后对其进行抹灰挂网;并且还要对粘钢定期开展检查施工,以防锈蚀现象出现可以及时得到处理。
2.7 卸荷
为了减轻并将粘贴钢板上面的应力和应变滞后现象消除,这时在粘钢板前要适量的对构件进行卸荷。
3 粘钢加固施工注意事项
3.1 工程验收一定要有钢板和建筑结构胶材质的证明,另外复试报告、胶抗拉拔试验报告也需齐全。
3.2 每道工序完成后要按照施工工艺要求检查一遍施工质量,并做好与此有关的验收记录,一旦有质量问题出现,就要马上返工。
3.3 加固构件粘钢质量通常会采取非破损检验,也就是从外观上对钢板边缘的溢胶色泽和硬化程度进行检查,并用小锤对钢板表面进行敲击,凭借回音对有效粘结的面积进行判断,假如有空鼓等粘贴不够密实的情况出现,就需借助压力灌胶法对其补救[3],一旦粘结面积锚固区不够90%,且非锚固区低于70% (通常锚固区属于设计计算确定)时,就要判断粘结无效,然后重新开始施工作业。
3.4 控制好关键点,因为胶本身性能决定操作时温度需要控制在5到60℃。工作环境决定相对湿度不得超过70%,一旦相对湿度太大,便会促使胶受潮而出现鼓泡现象,进而使得粘贴质量受到影响。
4 结语
总之,粘钢技术在房建加固工程中比较常见,也是当前加固补强效果最好的方式之一,因为它的施工比较简单便捷,所以该技术很快就得到了大力推广与广泛应用。所以,需要重视粘钢技术的施工流程,加强质量防控措施,有效确保粘钢加固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胥家圣.建筑结构胶粘钢加固在世纪经贸大厦中的应用[J]. 工程质量. 2013(11) .
建筑工程加固技术范文4
【关键词】建筑工程;地基加固技术;施工管理
地基施工是工程建筑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建筑施工与使用的安全性,因此需要进行地基加固技术工程施工十分必要。在地基加固技术施工前要做好地基勘查工作,首先要保证地基加固技术的设计科学合理。为进一步提高地基加固技术施工管理效率,要加强建筑施工材料的控制,保证使用材料的安全可靠是地基加固的基础;要加强水泥灌桩的质量控制,避免出现由于施工不当而造成的质量问题,提高地基稳固性;要提高地基加固技术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从业务技能到工作态度,全面提高施工质量,以确保地基加固稳定。
一、地基加固技术施工准备
地基加固技术施工前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即做好地基勘查工作与加固设计工作。地基勘查工作主要是指在地基加固技术开展前对施工环境进行科学详细的勘测,通过专业的鉴定和勘测保证施工环境安全后方可进行正常地基加固技术设计。
地基加固技术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因此必须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要以加固为基本原则,结合地基的实际情况以及上部结构进行综合考虑,制定最为合适的地基加固方案[1]。在设计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的理念,以保证方案的实效性。在初期制定地基加固技术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工程施工的预期效果,并结合工程施工的难易程度,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全面考虑地基加固环境以及施工条件。只有在全面的分析考虑后才能够选择最合适的设计方案,以保证加固的稳定性。
二、加强地基加固技术工程施工管理效率的有效对策
为有效加强地基加固技术,要全面提高工程施工管理效率。在地基加固技术施工管理中要从施工材料控制、施工质量控制以及人员素质提高几个方面全面加强。
(一)加强施工材料控制
保证施工材料质量合格是保证地基加固稳定、安全的基础,因此在施工管理过程中,要加大对材料控制力度,严格保证施工材料合格。根据工程实践总结,通常建筑材料不合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钢筋物理性能不高,未达到规定标准,影响使用效果;
(2)水泥在潮湿环境中长期未使用,出现结块或过期,直接影响其安全性;
(3)砂石级配不科学,含有大量有害物质;
(4)混凝土调配不合理,为按照施工标准进行,降低使用安全,外加剂性能不合格,且掺量未达到要求标准,直接影响混凝土强度以及抗渗性,较易发生混凝土裂缝或漏筋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埋下了安全隐患,使安全事故较易发生。在加强材料控制的过程中,首先,要对材料供应商严格控制,按工程企业提供的材料供应商进行材料采购。对未经过严格审核的企业不能进行材料采购[2]。若由于施工需要,对一些特殊材料的采购要经过相关部门严格的审核和批准后方可进行材料选择。其次,要控制材料的进场时间,既要保证材料供应具有连续性,同时也要避免出现大量材料堆积的可能性。材料的堆积会造成资金的浪费闲置,且在储存过程总易出现影响材料使用性能的问题。材料的进场要按照施工需要进行合理掌控,要对材料的应用型号和数量准确把握,以保证材料应用的安全性。最后,要对材料的储藏进行科学管理。要将不同种类的材料进行合理分类和保管,在搬运的过程也要注意其完整性和适用型,避免出现材料浪费。
(二)加强施工质量控制
在地基加固技术应用过程中,要做好施工质量控制。地基加固技术应用中水泥灌桩是重要的技术环节。钻孔和水泥灌桩是工程质量的关键。基施工时混凝土配合比,应在施工前选择取料场对原材料进行检测合格后,分人工挖孔桩和钻孔桩进行配合比设计,一般情况下,钻孔桩水下混凝土的坍落度比人工挖孔桩混凝土坍落度要大,但无论何种混凝土都应满足施工工艺的具体要求。施工前对钻孔机器进行周密的检查,确保底座和顶端的平稳,避免施工过程中因底座的移位和下陷影响了灌桩的质量。混凝土灌注前应仔细对孔底进行检查,检查孔底有无积水和沉渣。灌注高度应严格进行控制,以利混凝土充分振捣;二是地下水量较大,采用海绵、毛毡无法吸干净时,可以考虑按钻孔桩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当钻机达到设计高度后,需对孔径的大小,钻孔的深度和垂直度进行详细的检查,达到设计标准后请监理工程师对钻孔进行合格性检验,完成钻孔工作。
(三)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对地基加固技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来看,为有效提高管理效率,保证地基稳固、安全,要加大人员监督和管理力度。地基加固技术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技术,因此要求施工人员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以及业务素质[3]。在施工前要对工程作业人员进行严格的要求,并进行施工培训,以保证施工人员从技术和理念上都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水平提升。在地基加固技术开展前要使工程作业人员充分了解地基环境,保证技术交底工作有效完成,这是工程施工前的技术保障。在地基加固技术的设计环节中,要使工作人员做到全面考虑,既做到保证设计结构合理,同时保证设计计算准确。由于工程设计人员的设计失误往往会对工程后期施工造成重大影响,甚至造成巨大安全事故。因此要加强对工程施工人员的控制管理,严格选人,规范用人,以促进工程施工高效、优质。
结束语
地基加固技术是建筑工程施工中至关重要的技术环节,加强地基加固技术的施工管理尤为重要。为有效提高地基加固技术施工管理效率,首先要加强建筑施工材料的控制,保证使用材料的安全可靠是地基加固的基础;其次要加强水泥灌桩的质量控制,避免出现由于施工不当而造成的质量问题,提高地基稳固性;最后要提高地基加固技术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从业务技能到工作态度,全面提高施工质量,以确保地基加固稳定。
参考文献
[1] 叶敏松.混凝土灌注桩施工质量的监控[J].商情(财经研究),2010(03).
建筑工程加固技术范文5
[关键词]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U74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4-0126-01
一、混凝土结构加固的原因
1.设计规范的修订和设计标准的提高,按照原规范标准设计的结构将不能满足设计标准的要求,结构封顶尚未使用就要改造而引起的加固;
2.设计基础资料和设计方法的不准确,导致设计出来的建筑物存在着安全性问题。尚未建成但由于施工质量问题,施工方法的错误、施工管理的不善以及施工单位的偷工减料等原因,使得建筑物存在质量问题;
3.原有建筑物使用功能和要求的改变,结构老化后需要对其进行改造、加固;
4.因灾害引起的加固,由于高湿酸碱环境、温差、冻融等影响以及地震、流沙等自然灾害的作用,导致建筑物发生严重损坏。
二、建筑结构加固的原则
1.结构体系总体效应原则。尽管加固只需针对危险构件进行,但同时要考?
虑加固后对整体结构体系的影响。因此,在制定加固方案时,应对建筑物总体考虑,不能简单采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办法。
2.先鉴定后加固的原则。结构加固方案确定前,必须对已有结构进行检查和可靠性鉴定分析,分析结构的受力现状和持力水平,为加固方案的确定奠定基础。
3.材料的选用和取值原则。原结构的材料强度应按规定取用,如原结构材料种类和性能与原设计一致,按原设计(或规范)值取用;当原结构无材料强度资料时,可通过实测评定材料强度等级,再按现行规范取值。
4.加固方案的优化原则。建筑结构加固方案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已有结构实际现状和加固后结构的受力特点,对建筑结构整体进行分析,保证加固后结构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靠度。此外,要考虑综合经济指标、施工特点和技术水平,在加固方法的设计和施工组织上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使用环境和相邻建筑结构的影响,缩短施工周期。
5.与抗震设防结合的原则。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为了使在地震高发地带上的建筑物具有相应的安全储备,在对其进行承载力和耐久性加固、处理时,应与抗震加固方案结合起来考虑。
三、建筑物结构加固技术的应用
混凝土结构的加固可分为直接加固和间接加固两类,同时两者又可细分成不同的方法,因此可以就混凝土强度的不足程度采取不同措施进行相应的处理。
1.直接加固法
1)增大截面加固法。增大截面加固法是最为常用的传统加固方法,主要是用于对柱、梁、墙壁、地板等一般的构造物的混凝土进行加固。这种方法已经经过时间的考验,技术方面已经十分成熟,而且质量佳、可靠性强、操作简便,因此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施工者的正常使用。但此方法仍存在一定的缺点,如构件截面的加大导致其质量及刚度有所改变,因此其固有频率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致使地震或风震时共振现象的产生。
2)外包钢加固法。外包钢加固法主要是以包型钢的方式在构件如混凝土的四周进行加固,其中可分为干式外包钢加固法和湿式外包钢加固法。湿式外包钢加固法又可称为有粘结外包型钢加固法,其优点主要表现为操作简单、受力可靠、较其他加固办法的工作量小,适用于必须混凝土的承载能力必须大幅度提升,但又无法以加大截面的方式进行的结构的加固。其缺点为较大的钢铁使用量,而且必须在有防护的情况下才能在600℃以上的高温场所适用。而且,为了延长其寿命及耐久性,当环境中出现腐蚀性介质时,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护措施。
3)粘贴钢板加固法。粘贴钢板加固法即为加大混凝土构件的强度、满足正常的需求使用,将钢板粘贴在混凝土构件的外部。该法主要是用于与正常湿度环境中在静力影响下容易受弯、受拉、受压的构件的加固。这种方法无论对生产还是生活基本上均没有太大的影响,且不会改变原结构的外形和建筑物原油的功能。其缺点在于持续性短、耐久性差,需要有施工者有很高的胶粘工艺与操作水平,而且对四周环境有很高的要求。
4)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法。此法适用于大部分的构筑物如墙体、地板,以及需要进行受力的混凝土的结构构件。纤维复合材料是一种由环氧树脂和增强材料所组成的复合材料。该种材料不但不会改变材料的原有特性,而且具备高创造性,在充分发挥与材料组合后所产生的新特性后,由可根据施工的实际需要进行加固和设计,让其性能达到最大的优化。该法拥有与粘贴钢板相似的优点,同时其对环境的要求也不高,除了耐潮湿、耐腐蚀外,对结构、耐久性及维护费用也几乎没产生任何影响。
5)绕丝法。该法虽然跟增大截面法的操作并不相同,但两者却又类似的优缺点。此法主要用于对承载能力不足的混凝土构件的斜截面的加固,或者某些需要把横向约束力施于受压构件的场合。
2.间接加固法
1)改变用途法。即结构从重负荷到轻负荷的改变。例如可将某些建筑的高荷载改为一般用房的使用荷载,使荷载下降,从而提高结构的安全性。
2)预应力加固法。该法优点在于可以大幅度降低加固构件的负载能力,加固效果显著的同时能提高结构的整体受力水平。其缺点是在一定程度上对原建筑外观造成影响,即使适用于大跨度重型结构的加固,但湿式外包钢加固法一样无法在600℃以上的温度进行无防护施工。
3)隔震法。为了延长结构的耐久性、保证其安全性及可靠性,可以通过隔震技术减少地震发生时对结构造成的影响,将结构在地面运动强度过大之时所造成的损毁减到最低。另外,还可以采用如重新分布结构刚度等让结构动力特性发生改变的方式,用以降低结构对动力的反映,从而达到间接加固的目的。
3.综合加固法
综合加固技术就是同时采用多种加固技术增强结构某一方面的性能,进行综合加固设计的关键是利用各种加固方法的优势,其基本思路为:
1)充分利用单一加固法法的优点。例如,预应力加固法可以克服其它方法不能克服的应力应变滞后,减小挠度和裂缝宽度;碳纤维材料比常规材料(如钢材)抗腐蚀能力要强得多,尤其适用于腐蚀性环境以及沿海的混凝土结构。
2)弥补单一加固方法的缺陷。例如,增设支点加固法通过增设支点以改变结构的受力体系的加固方法,此方法可以减小结构构件的计算跨度,大幅度地提高结构构件的承载力;但采用这种方法会减小建筑结构的使用空间。因此,必须考虑辅以其它加固方法。
四、加固工程的维护及使用年限
1.使用维护
相当多使用单位认为加固是一劳永逸的事情,既然加固完成了就无需再去关注。这是极端错误也是极其危险的想法。事实上,加固作业是一项特殊的施工技术,加固效果受用途、使用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经常性的维护是延长加固工程使用寿命必不可少的举措。加固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相关参建单位,特别是设计及施工单位,应编制加固工程使用要求,并对使用过程中的维护工作提出具体措施。工程移交后,使用单位应指派专人负责管理工作,建立定期检查、维护、保养制度,并将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检查记录归档。
2.使用年限
加固工程的使用年限,应由业主和设计单位共同商定。一般情况下,混凝土结构加固工程宜按30年考虑;到期后,若重新进行的可靠性鉴定认为该结构工作正常,仍可继续延长其使用年限。对于使用胶粘方法或掺有聚合物加固的结构、构件,尚应定期检查其工作状态。检查的时间间隔可有设计单位确定,但第一次检查时间不应迟于10年。未经技术鉴定或设计许可,加固改造工程不得改变用途和使用环境。
建筑工程加固技术范文6
关键词:工程;加固;技术
中图分类号:TU7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1-0000-01
混凝土强度的不足将对结构的承载能力、裂缝以及耐久性等诸多方面产生不利影响,应根据其不足的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一、直接加固法
直接加固法即通过各种途径增加结构抗力。加固前最好能在原结构上卸载,经加固后再恢复使用荷载,但在原结构上往往很难实现。工程中,国内、外直接加固技术主要有如下几种:
1.增大截面加固法
增大截面加固法即采取增大结构或构筑物的截面面积,以提高其承载力和刚度,满足正常使用的一种加固方法。可广泛应用于混凝土、砖混等结构的梁、板、柱、墙等构件和一般构筑物的加固。
(1)该方法优点:
①传统加固方法,技术成熟,便于操作;
②质量好,可靠性强;
③提高构件抗力R及刚度的幅度大,尤其对柱的稳定性提高较大。
(2)该方法缺点:
①如果设计中未能从整体结构角度上分析,仅仅为局部加大而加大,这样会造成整体结构其它部分形成薄弱层而发生重大破坏。
②加大构件截面,其质量和刚度将发生变化,结构的固有频率也随之改变,很有可能进入到地震或风震的频率中而产生共振现象。
③现场湿作业工作量大,养护时间长,对生产和生活有一定的影响。
④对原有结构的外形以及房屋使用空间上有一定的影响。
2.外包钢加固法
外包钢加固法即在混凝土、砌体等构件四周包以型钢的加固方法(分干式、湿式两种形式)。适用于使用上不允许增大构件截面尺寸,而又需要大幅度地提高承载力和刚度的加固。此法主要适用于混凝土、砖混结构中的柱以及梁、桁架弦杆和腹杆的加固。这种加固方法的优点是施工方便,现场工作量少,工期短,受力可靠,对建筑物外观和净空影响小;缺点是用钢量较大,加固维修费用较高。当采用化学灌浆外包钢加固时,型钢表面温度不应超过60℃;当环境具有腐蚀性介质时,必须采取可靠防护措施,以提高其耐久性。
3.改变结构传力途径加固法
改变结构传力途径加固法是以减小结构的计算跨度和改变传力路径、减少变形,提高其承载力的加固方法,适用于房屋净空不受限制的较大跨度的结构加固。
按支承的受力性能分为刚性支点和弹性支点两种:
(1)增设支点法
刚性支点法是通过支承构件的轴心受压将荷载直接传给基础或其他承重构件的一种加固方法。
(2)弹性支承法
是以增设支承结构改变上部结构受弯或桁架作用来间接传递荷载的一种加固方法。
4.粘钢加固法
粘钢加固法即在混凝土构件外部粘贴钢板,以提高其承载能力和满足正常使用的一种加固方法。此法适用于承受静力作用的一般受弯、受拉及受压构件的加固。优点是被加固构件基本不受损伤,可以充分发挥原构件的作用;加固后几乎不改变构件的外形且不影响建筑功能;施工工艺简单,施工工期短。但该方法的耐久性较差,且要求环境温度不大于60℃,相对湿度不大于70%,以及无化学腐蚀影响,否则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5.粘贴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法
纤维复合材料是由基体材料(环氧树脂)和增强材料(纤维)所组成复合材料。这种复合材料既可以保持原有材料的特性,又发挥组合后的新特性,它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加固设计,从而最合理地达到使用要求的性能。工程中常见的纤维复合材料有:玻璃纤维、碳纤维和芳纶纤维等。其中以碳纤维的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最大,其价格较贵,碳纤维片材加固的构件在较高温度、湿度、化学腐蚀条件下能够保持良好的工作性能。玻璃纤维极限抗拉强度较低,其弹性模量一般为1.7×104MPa,与混凝土的弹性模量2.55×104MPa(C20)较接近,若能保证粘贴牢固,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在加固过程中能保证与混凝土的变形一致。
纤维复合材料加固法可广泛适用于梁、板、柱及墙体的加固。其操作简单,施工方便,加固效率高,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加固方法。
二、间接加固法
间接加固法是通过各种途径减少作用效应,达到提高结构安全度。其主要方法有:
1.改变用途法
将重负荷楼面改为轻负荷楼面。例如将楼面使用荷载4~8kN/m2,改为一般用房的2kN/m2,使用荷载降低至原有的0.5~0.25,结构安全度大大提高。
2.隔震法
利用隔震技术来阻止和减少地震作用对结构的影响,从而保证结构的可靠度。如在高烈度大地震中,很难用提高结构抗力R的方法抵御巨大的地震力作用。如果采取在上部结构与基础间设置隔震层,当地面运动强度超过规定值,上部结构与基础之间将产生滑移,即地面运动不能或不能全部地传递至上部结构,这样就有效减少了上部结构所受到的地震作用,从而确保了建筑物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的可靠性。
还可采用改变结构动力特性的方法以降低结构动力反应,有如改变结构刚度分布,达到间接加固的目的。
三、综合加固法
根据结构的受力特征、传力路径、结构状况等具体条件综合采用直接加固和间接加固的各种方法,称为综合加固法,是目前采用最多、效果和效益最好的方法。
(1)综合加固法十分重视结构检测的具体手段、原理、方法和过程,不同的检测手段对应不同的适用条件和不同的精度。
(2)鉴定中首先必须查明被鉴定结构的传力路线,并寻求新的传力路线,按照传力路线的计算分析、结构构造特点,采用相应优化的加固对策。
(3)为保证加固结构受力体系中的承载力和变形或刚度协调,尽可能采用预应力技术、植筋技术、碳纤维粘贴加固技术、钢板粘锚技术和加大截面外包加固技术等。这些技术均能够有效地减少应变滞后现象,保证新、旧结构共同工作。
(4)在传力路线转移上,宜采用增、减构件,或改变节点约束条件,改善自身结构的受力特点,通过荷载转移达到综合加固的目的。
(5)利用结构造型变化减缓风荷载效应,改善通风、采光、地震,这样既加固了结构本身,又改善了使用功能。
四、总结
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性能的因素很多,以现行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理论为基础,较为系统地分析了混凝土强度不足对不同类型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截面裂缝宽度及结构耐久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混凝土强度不足会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承载能力产生不同的影响,其影响的大小顺序为:受压构件截面承载能力受弯构件斜截面抗剪承载能力受弯构件正截面抗剪承载能力受拉构件截面承载能力;同时,混凝土强度的不足也会使构件截面裂缝宽度增大和构件的耐久性降低。
因此,在混凝土浇捣施工的过程中,应进行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确保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对混凝土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已建结构,应及时根据不同的影响程度及结构构件的重要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确保建筑物能够满足安全和正常的使用要求。
参考文献:
[1]建筑结构补强加固技术编写组.建筑结构补强加固技术.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87,5-37
[2]王济川.建筑结构试验.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1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