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的特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古典音乐的特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古典音乐的特色

古典音乐的特色范文1

维拉罗勃斯是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巴西最伟大的作曲家。其音乐创作既受到了本民族巴西音乐风格的影响,又继承了欧洲现代音乐的风格特征,被人称为民族乐派作曲家。维拉罗勃斯受父亲的影响,从小就对音乐有着特殊的热爱,跟父亲学习了音乐理论基础,还学习了大提琴、单簧管和吉他的演奏。成年后,在政府和朋友的资助下前往欧洲继续学习音乐。维拉罗勃斯接触到了欧洲各种风格的音乐,他开始尝试将欧洲的古典音乐与巴西民族音乐元素相结合,创作多元化的音乐作品。

1930 年回国后,维拉罗勃斯怀着对巴洛克作曲家巴赫的崇敬之情,在巴赫的前奏曲及赋格等作品的基础之上,结合巴西民族音乐特点,创作了《巴西的巴赫风格》,作品一共有九首。每首都由不同的乐章构成,分别标注了不同的标题名称,以表达不同的情感。这部作品继承了欧洲古典音乐的特征,严谨的逻辑、丰富多彩的调性和声,以及运用了前奏曲、咏叹调、托卡塔、舞曲等常用的体裁结构。他在音乐语言上强调了巴西民间音乐元素,采用民间流行曲调,民间舞蹈的节奏型、复拍子节奏织体等不同的民族音乐元素在乐曲中都运用得淋漓尽致。

二、古典性与民族性的碰撞

在《巴西的巴赫风格》中,维拉罗勃斯将民歌的主题、舞蹈节奏等具有本地特色的音乐元素重新构建,全曲风格新颖独特。

在继承欧洲古典音乐和声的基础之上,维拉罗勃斯有时候也按照头脑中的音响来创作。有简单的三和弦,也有多调性的半音阶,因此和声色彩丰富多彩,声部层次鲜明。维拉罗勃斯学习巴赫复调的写作手法,并兼顾巴西民族音乐特色,无论是横向的旋律线条,还是纵向的和声结构都令人耳目一新。这些音乐语汇都是维拉罗勃斯在长期的作曲中总结的创作特色,使作品不仅仅局限于古典性的写作特征,也带有了一定的巴西民族性特征。

在节奏上,维拉罗勃斯也运用了民族化手段,打破了传统古典音乐创作技法的重音规律,改变重音位置,使音乐持续稳定的节拍律动配合特定的音型,是巴西音乐伴奏公式常用的音乐形态。维拉罗勃斯将简单的节奏配合在多声部的复调支持下,使音乐更加多样化,更加丰富多彩。

维拉罗勃斯并非生硬的模仿巴赫的复调音乐及整个古典音乐和声规矩,而是加上自己的喜好,以此使民族性的音乐元素呈现更加多样化。在他的作品中,引用的巴西民族音乐曲调和节奏素材,也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变形加花,由此呈现出来的音乐,既包含有民族音乐语言,又具有民族性以外的古典音乐特色。

维拉罗勃斯充分发挥了钢琴多声部乐器的属性,声部清晰,线条流畅,又不缺乏功能性动力,和声色彩性强。无论从巴西民族音乐的主调音乐角度来看,还是从古典复调音乐的角度来分析,感受维拉罗勃斯音乐语汇的风格特色,都以独特的方式紧密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维拉罗勃斯利用巴西民族音乐素材将巴赫的复调思维扩展到了更高的层次,使民间音乐旋律在其中展开。维拉罗勃斯通过对古典音乐创作技法的运用,使巴西音乐更加饱满、独具魅力。复调形式与民族性的音乐语言,相互促进、相互和谐。因此,《巴西的巴赫风格》表现出来的不仅仅是巴赫的古典性与巴西的民族性,而是兼具了古典性、民族性、现代性多元风格特征融合的音乐作品典范。

古典音乐的特色范文2

世界上有不少优秀的轻音乐队,其中以意大利的曼托瓦尼乐团、法国的保罗・莫里埃乐团和德国的詹姆斯・拉斯特乐团最为著名,他们的演奏都十分注重悦耳的音响,并运用现代音乐的手法改编了一些古典名曲,使人们逐渐熟悉贝多芬、肖邦、柴可夫斯基等大师们的名作,对普及古典严肃音乐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曼托瓦尼之声――意大利曼托瓦尼乐团

曼托瓦尼乐团在流行音乐乐坛中拥有大量听众,这个乐团的演奏风格流畅舒展,旋律优美动听,音响华丽丰满。

乐团的指挥曼托瓦尼于1905年生于意大利威尼斯的音乐世家,父亲曾是托斯卡尼尼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曼托瓦尼自小在父亲指导下学习小提琴,青年时代举家迁居英国,考入伦敦音乐学院,16岁即公开演出布鲁赫和圣-桑的小提琴协奏曲。18岁时,他在伯明翰组织了一支六人乐队,在旅馆和剧场中作职业性演出,以演奏轻音乐为主,他是乐队的主要小提琴手。曼托瓦尼精湛的小提琴演奏技巧和华丽、明朗的美妙琴声,使人听后回味无穷,他以小提琴演奏家的身份赢得了巨大的声望。

后来,曼托瓦尼从管弦乐队的弦乐器中找到了一种富有特殊色彩的音响,随之这种富有特色的弦乐演奏就此成为他的乐团所独有的音乐特色。此后,他改编了大量雅俗共赏、和谐悦耳的乐曲,为此听众给他的乐团起了个“曼托瓦尼之声”的雅号。相比那些喧闹热烈、激情四射的现代流行音乐来说,曼托瓦尼乐团的音乐无疑是一服令人舒畅的清凉剂。

法国音乐之神――法国保罗・莫里埃乐团

每当你听到那种独特、新鲜、浪漫的弦乐音响,明晰、活泼的节奏和铜管、打击乐器的音色后,就很容易分辨出这是保罗・莫里埃乐团演奏的轻音乐。

保罗・莫里埃乐团被人誉为“情调音乐的使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法国音乐之神”。该轻音乐团拥有包罗万象的曲目:著名电影的主题歌和主题音乐、欧美各国的流行音乐、拉丁美洲和西班牙的爱情歌曲、法国歌曲等等,简直是无所不包、应有尽有。

保罗・莫里埃乐团十分注重旋律与和声,其风格清新明朗、华丽纯朴,从不过分夸张。尽管乐团以弦乐为主,却巧妙地利用弦乐器来改进乐曲的节奏,与清亮、舒适的打击乐器相配合产生的清晰活泼的节奏,成为保罗・莫里埃乐团独有的特色。

舞会音乐之王――德国詹姆斯・拉斯特乐团

詹姆斯・拉斯特乐团以热烈的旋律、独特的和声,在世界各地赢得了千百万听众的欢迎和赞赏。詹姆斯・拉斯特擅长将乐团作多种多样的变化,以多种不同形式的组合来演奏古典音乐、民间音乐、歌剧或舞剧音乐等等。此外,这个乐团还配备了一支训练有素、和声优美的伴唱、合唱队。

古典音乐的特色范文3

[关键词] 多元化音乐元素;配乐;古典音乐;爵士乐

动画片与电影电视一样,都是一种视听艺术。而作为动画片的一部分——配乐,它的魅力相信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它是描绘场景、烘托气氛的重要手段,是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表现,是动画片节奏有力的体现,更是动画片整体风格的体现。多年以后,或许我们已经淡忘了剧情,但配乐依旧记得。只要配乐响起,我们脑海必然浮现那一场场经典的画面情景。动画片的成功与否,配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动画片《猫和老鼠》就是一部这样的好电影。

《猫和老鼠》也叫《汤姆与杰瑞》,自1939年在美国创作问世以来,成为风靡全球的经典短片动画剧集。在我国不仅吸引着小朋友,也深受大朋友、老朋友的喜爱。一百四十多集的《猫和老鼠》,一集七、八分钟的简单故事,内容简单,虽总出乎意料,但却合乎情理,让观者惊叹于作者的超人智慧。《猫和老鼠》采用的是哑剧的形式,剧中几乎没有对白,完全靠生动的形象、曲折的情节与想象的故事。但这种哑剧形式却明白直观,给观众的印象极其鲜明深刻。这很大程度得益于成功的配乐。《猫和老鼠》的配乐使用了大量的多元化音乐元素,包括古典音乐、爵士乐、民谣以及儿歌等。这些风格各异的音乐运用把主人公老鼠杰瑞的时而惊慌时而幸灾乐祸,而汤姆猫抓不到老鼠的气急败坏但却无可奈何的情感表现,刻画得入木三分、栩栩如生。观众在多元化音乐运用的配乐下,观看着猫和老鼠的闹剧表演,尽情享受故事的幽默与风趣。本文就《猫和老鼠》配乐所呈示的多元化音乐特征,进行初步的分析。

一、古典音乐的主流展现

古典音乐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是指西洋古典音乐,那些从西方中世纪开始至今的、在欧洲主流文化背景下创作的音乐,主要因其复杂多样的创作技术和所能承载的厚重内涵而有别于通俗音乐和民间音乐。在《猫和老鼠》配乐中展现最多的就是古典音乐,这包括交响乐、钢琴作品与歌剧等形式。很多耳熟能详的古典音乐片段在某个情节甚至整个故事中出现,对故事情节的推动发展与刻画人物的形象起到了戏剧性的张力作用。

如在《猫儿协奏曲》这一集中,汤姆猫在音乐厅里演奏钢琴却吵醒了躲在钢琴琴弦中睡觉的老鼠杰瑞,恼羞成怒的杰瑞和汤姆猫进行了钢琴演奏的较量,最后猫累得筋疲力尽地趴在钢琴上,而杰瑞以超常的钢琴技艺获得了大家热情的认同。猫演奏的钢琴作品就是由李斯特作曲,并以钢琴技巧难度著称的《升C小调匈牙利狂想曲2号》(以下简称《狂2》)。这首钢琴作品作为配乐贯穿故事的前后,而且音乐的快慢进行与故事情节发展配合得如此精致,不露一丝痕迹。一开始,汤姆猫作为钢琴演奏家,身穿礼服出场,对观众鞠躬,原来嘈杂的音乐厅在指挥棒的提示下顿然安静,自恃清高甚至对观众不屑一顾的汤姆整理好自己的领结开始演奏了。这是多么令人期待的时候啊,大家都竖起耳朵聆听钢琴大师汤姆的演奏。不负众望,汤姆抬起了他的双手用力弹下去,发出了浑厚的钢琴声音,与交响乐队呼应着,这就是《狂2》的引子部分,在庄严的音乐曲调中,观众对钢琴演奏家的敬佩油然而生。引子音乐结束后,汤姆从容地拿出手帕擦拭自己的双手,又一次整理领结调整座位后带出了《狂2》的主题音乐。铿锵有力的附点节奏,富有民族风格特色的主题音乐被汤姆演绎得淋漓尽致。就在汤姆猫卖力演奏的同时,跳动的琴弦吵醒了熟睡的老鼠杰瑞。杰瑞和自己的被子、枕头都随着跳动的琴弦,有节奏地飞起来,接着一连串快速的音阶下行与上行的跑动,让杰瑞无所适从,更气的是连续的单音重发,让杰瑞不断冲击琴木,摔倒在琴弦上。接着汤姆猫演奏着优美的副部音乐,杰瑞也被美妙的琴声吸引,爬到琴身上陶醉地挥动拍子。钢琴大师怎能容忍其他人来打搅他的演奏,汤姆用手指弹开了杰瑞,利用一段快速的音阶跑动来捉弄杰瑞,可怜的杰瑞在飞跑的琴键里落魄奔跑。但杰瑞实在是太喜欢这个音乐了,它也情不自禁地拿起琴槌来敲打钢琴,这让猫很生气,他把老鼠敲晕了。这时的老鼠忍无可忍了,它决定报复汤姆猫,于是乘着汤姆弹琴的同时,突然把琴盖重重砸在汤姆的手上,汤姆的手腕顿时凝固了,只能剩下手指孤零零地在动。彼此气得发疯的猫和老鼠就在这首钢琴作品的发展部分中展开了较量。此时音乐加速,卡通动作也开始加速。汤姆的手指被杰瑞设下的捕鼠器夹住,杰瑞被汤姆一把抓起,扔到琴椅下面,杰瑞爬出来敲打琴槌与汤姆进行音乐速度的比赛。猫和老鼠在热闹的音乐声中拼死搏斗着。钢琴音乐声音和打斗的场面完全合拍。最后,在雄伟庄严的音乐结束声中猫累得精疲力竭,衣服也被撕裂了,而小小的杰瑞却胜利了,穿着礼服谢幕,接受观众的掌声。在整集剧情中,没有任何一句对白,但大家都对猫和老鼠这对冤家的闹剧捧腹大笑,而这首以高难度著称的钢琴作品也因动画的出彩表现展示得淋漓尽致、深入人心。

除了《猫儿协奏曲》有古典音乐的展现,在绝大部分的剧集中都有出现。《会跳舞的熊》中,有约翰·斯特劳斯作曲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飞行猫》中有肖邦作曲的《光辉圆舞曲降E大调作品18 》;《室内溜冰场》用的则是柴可夫斯基作曲的《睡美人圆舞曲》;《汤姆的艳遇》中,汤姆猫为了讨好美猫而动情地演唱门德尔松的《春之歌》;在《汤姆猫演唱会》中,汤姆以浑厚的男中音演唱罗西尼作曲的《塞维利亚的理发师》中的咏叹调《快给城里的大忙人让路》;《老摇椅上的汤姆》中使用的是罗西尼作曲的歌剧《威廉·泰尔序曲》;《好莱坞音乐厅》出现的是约翰·斯特劳斯作曲的《蝙蝠序曲》;约翰·施特劳斯作曲的还有《春之声圆舞曲》《闲聊波尔卡》《皇帝圆舞曲》在《猫和老鼠》中都有使用;比才的《卡门》序曲也有幸收录进《猫和老鼠》中。这些古典音乐的配乐很大程度上为故事情节的推动发展与刻画人物的形象起到了戏剧性的张力作用。

郎朗说过,他对音乐的热爱来自《猫和老鼠》。这话一点都不假。一般的古典音乐是内涵深刻、严肃、发人深省、不易让人靠近的。在动画片中配上这古董般的古典音乐,就犹如老人家散发青春的活力一样,既使人高尚又使人快乐。这何乐而不为呢?小孩子捧腹大笑欣赏动画的同时又能感受体会这么多的经典古典音乐,这是其他任何一部动画片都不可比拟的。因此,《猫和老鼠》有了古典音乐的主流配乐,自身也就成为经典动画片的代表了。

二、爵士音乐的时代体现

爵士音乐也叫爵士乐,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起源美国,并风行于全世界的一种流行音乐。是城市流行音乐拉格泰姆(Ragtime)和乡村流行音乐布鲁斯(Blues)的融和。爵士乐讲究即兴,以具有摇摆特点的Shuffle节奏为基础,是非洲黑人文化和欧洲白人文化的结合。作为大熔炉文化的美国,具有美国风格的爵士乐是他们在音乐上的自豪。因此爵士乐是当时美国社会非常盛行的流行音乐,也折射出20世纪初美国经济处于上升阶段,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状况。1939年出产的《猫和老鼠》是时代产物,是美国历史文化背景的展示,具有浓郁的美国地域特点。爵士乐在《猫和老鼠》配乐中的运用也是时代的体现。

在《西部牛仔》中,汤姆猫为了讨好美猫,脚踏着《得克萨斯猫》这首歌曲向美猫走去。《得克萨斯猫》就是一首爵士乐风格的男声四重唱歌曲,它那摇摆特点的节奏刚好和汤姆猫的步伐一致。汤姆嘴里叼着一根烟,一身牛仔的行头,摇摆潇洒的步伐,加上深情的爵士风格男声四重唱,把美国最具特点的西部牛仔展示得淋漓尽致,体现了美国的历史文化背景。

美国作曲家乔治·格什温创作的《蓝色狂想曲》是一首具有鲜明美国风格的协奏曲作品,黑人布鲁斯音乐的调性及和声因素,爵士音乐的强烈的切分节奏和滑音效果都赋予这个作品与众不同的色彩。这个作品的抒情性与戏剧性、舞蹈性与歌唱性的对置非常吻合猫和老鼠的嬉戏玩弄的剧情发展。单簧管、法国号和萨克斯奏起节奏很强的主题,音乐营造了一个异常活跃的氛围,这非常符合汤姆猫或者杰瑞老鼠沾沾自喜的形象。钢琴陈述后,音乐在变奏中频繁转调,大量的不和谐音展现了美国的忙碌工作生活或者是猫和老鼠无数次恶作剧的幽默片段。如《倒霉的日子》中描绘美国都市灯红酒绿的形象就是使用这段音乐。无数次猫与老鼠也是在这种爵士乐风格的配乐中追逐打闹。《蓝色狂想曲》作为配乐在动画片中出现很多次,正因为太深入人心了,甚至有人说,一听到《蓝色狂想曲》眼前都是汤姆猫满世界追杰瑞老鼠的画面。

另外还有很多带爵士乐元素的配乐在《猫和老鼠》中使用,最常见的莫过于片头那只大狮子的摇头与伸舌头了,铜管乐器的摇摆节奏一响,小朋友马上就会欢呼,美国的那只猫和老鼠来了,带着他们喜欢的爵士音乐,跳着欢快的牛仔舞。爵士乐在《猫和老鼠》配乐中的使用,使《猫和老鼠》这部美国动画片贴上了时代的标签,让人们的记忆定格在了那个年代。

三、民谣、儿歌的倾力加盟

《猫和老鼠》既然是一部动画片,主要面向群体是儿童少年,那么在它的配乐中就少不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民谣和儿歌。《杰瑞与狮子》中讲到,杰瑞帮助从马戏团逃出的狮子在汤姆猫家历经艰险找到吃的东西,填饱了肚子,最后杰瑞送狮子上了可以回到非洲森林的船,音乐《友谊地久天长》响起,他们临别前,依依不舍,流下了眼泪。简单深情的音乐,直观动情的画面触动着小朋友幼小的心灵。珍惜朋友间的情谊不正是这一集影片传递给我们的信息吗?让小孩子在观看动画片的同时,接受着音乐传达的信息,也慢慢明白人生的哲理。我想这正是《猫和老鼠》的成功之道。《圣诞前夜》中,有享誉全世界的《铃儿响叮当》;《请安静》中,杰瑞哄皇帝睡觉时唱的《摇篮曲》(勃拉姆斯作曲);《皇帝的睡眠》中的法国儿歌《两只老虎》;《两只印第安小鼠》中的《十个小印第安人》,等等。充满童趣的歌曲一方面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汤姆猫和杰瑞老鼠的天真快意,另一方面又可以迎合小孩子的兴趣爱好。

古典音乐的特色范文4

【关键词】音乐修养 古典音乐 音乐教学

音乐是一门有着独特文化形态的艺术,能够将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地位等方面真实地展现出来,而在听音乐的过程中,人们能够结合现实生活,感知到音乐所要体现的细腻感情,同时对提高音乐修养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步发展,教育体制不断改革,态度、情感和价值的展现成为了音乐教学的关键,简而言之,培育学生的音乐修养成为了音乐教学的主要工作。作为音乐中的经典,古典音乐始终给人们一种古老的味道。运用好这些经久不衰的经典音乐,不仅能够使学生感受最震撼的音乐效果,同时还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使学生从身体到心灵,体味一场真正的古典盛宴。

一、古典音乐对学生音乐修养的重要性

优雅动听的音乐能够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感情,并与音乐产生共鸣,当真正走入到音乐中后,还能够激发人们对人生、对未来的思考。在音乐中,流行和古典等仅是一个时间的代名词,并不是将音乐划分开来。每一个时代的音乐具有不同的特色,这些音乐贯穿了时代,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精神文化遗产,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流行和古典。但不管他们的存在是否被接受,是否广为人知,它都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声音①。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偏爱流行音乐,对古典音乐的认知非常浅薄且不认同,但是古典音乐是人类文明发展中流传下来的瑰宝,赋予了不同时代的不同文化气息,例如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该作品将当时资产阶级革命时代,人们所展现出来的勇于抗争、争取自由的精神充分地体现了出来。不仅能够使学生的精神得到提升,同时还能够使他们更加乐于了解音乐,敢于走入音乐世界。除此之外,与流行音乐相比,古典音乐往往是由多种声乐、配器演奏出来的庞大阵容,其带给人们的震撼效果,是其他任何音乐所无法代替的。从节奏的把握、和声的创作等每一个环节均透着作曲家的心血。这些经过很长时间考验的音乐,在带给学生精神洗礼的同时,还能够有效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二、如何运用古典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一)视听结合,在古典音乐欣赏中体味音乐魅力

采用音乐符号来实现“视觉”触及,帮助学生进一步接触古典音乐,更加利于学生在赏析音乐时,将感知到的画面在脑海中展现出来,使抽象音乐更加形象直观。在赏析主题较为鲜明的音乐过程中,可以通过一些影片或者图片将音乐的大背景展示出来,引导学生真切感受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同时还能够起到为学生提供想象载体的效果。例如,在赏析圣・桑的《动物狂欢节》时,由于该曲从序曲展现狮王雄壮威武的形象,到终曲所有动物大团圆的场面,所要表达的是热闹的节日氛围中各种动物滑稽有趣的形象。教师通过图片将每一段音乐所展示的不同动物形象,通过图片传达给学生,再辅以音乐相伴,学生仿佛进入到了音乐世界中。一场音乐盛宴,在激发学生对音乐感知的同时,也使他们逐渐体会到音乐的魅力,进而更加热爱音乐,为塑造学生的音乐修养创造了极佳的基础条件。由此可知,通过视觉的激发,再加之听觉的刺激,相辅相成,将音乐的各种元素串联起来,使音乐更加形象生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内涵,使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更强。

(二)“律动”引发感受,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音乐本身能够结合动作来展现,在配合相应动作展现时,学生的感觉也会变得更加敏锐,对音乐中所要表达的非常细微的含义和主题更加敏感,体会也更加深刻。例如,赏析巴赫的《G大调小步舞曲》,由于该曲是一首舞曲,其具有独特的规格性,是一种非常典型的古典舞曲。正是因为该曲是小步舞曲,为此,教师利用该舞曲的特性,在引导学生赏析时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走入到音乐不同阶段带来的不同感受中,而强烈的节奏感,也刺激学生思想随之起舞。每一位作曲家都有其独特的风格,给每一个人的感受也大不相同,而这些不同的感受,均源自音乐中不同元素所带来的不同效果。但是由于学生很难抓住乐曲的拍子,为此,仅靠听是无法有效解决该问题的,这时教师将不同的律动进行对比,使学生能够把握住赏析音乐的关键,深刻体会旋律,进而不断提高感知能力。

(三)“游戏”强化体念,提高学生对音乐的体味兴趣

如今的学生有着独特的思维模式,在他们的成长中,科技的发达带给他们更加宽广的世界,他们的思想更加新潮,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会局限他们的思维,他们也不乐于接受,为此,将“游戏”元素带入到教学中,引导他们在边学边玩中感知音乐,提升音乐修养②。在游戏的过程中,他们能够全情投入到音乐的感受中,音乐的跌宕起伏,使他们的情绪也随之受到影响,进而为音乐修养的培育创造了极佳的环境。例如,在赏析莫扎特的《小星星变奏曲》时,该曲是莫扎特为一位女弟子创作的作品,其以鲜明的主题,单纯质朴、轻快的节奏展现了一个丰富且可爱的氛围。学生在最初并不能够感受到该曲的变化,仅是发现其与《闪烁的小星》有些相似之处,并且能够听出演奏所使用的乐器。教师将“三变”游戏带入到教学中,通过游戏引导学生走入变奏曲的曲式风格中,辅以钢琴弹奏将每次变奏的序曲展示出来,使学生更加形象地感受主旋律的变化;随着游戏的深入,通过钢琴演奏,多媒体的配合,将“小星星”的三次变奏展现得更加生动形象,学生不仅更加了解如何体味音乐,同时对音乐的不同变化也有了更加细微的感受。通过较为简单的变奏,使学生对音乐的感知更加深入,同时利用游戏作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音乐感知中,为学生创造了更好的想象空间。再结合多媒体将抽象转变为形象生动的图片,学生更加明确主题,逐渐走入到了音乐殿堂,感受着音乐带来的不同变化,有效提高了学生的音乐修养。

注释:

①闫飞.论古典音乐与青少年艺术修养的提升[J].新西部,2010(8)

古典音乐的特色范文5

我是一个大乐迷,从来没有受过音乐的专业训练,但可能比有些专业音乐家更嗜乐如命,每天从早到晚都必须听音乐,否则身心都不舒畅,音乐又像空气,我时时都要呼吸空气。意大利作曲家兼钢琴家布梭尼(Busoni)对音乐下的定义是:音乐就是声音的空气(sonorous air)。名指挥家巴伦波因(DanielBarenboim)在最近的一本音乐文集《音乐使时间加快》(Music Quickens Time)中将这句定义衍伸,并引经据典,认为人的听觉比视觉更灵敏,而且对声音的回忆是与生俱来的。他又说:音乐的声音有一个特色:是连贯的,每一个音符所发出的声音,都和其他音符发生关系,形成旋律、对位和和声;音乐又是声音和沉默的过程:声音一定从静默开始,又归于沉静,犹如人生由无到有,由生到死,然而音乐可以用各种方法控制这个生死过程,所以可以超越生死。在他和萨义德的音乐对话集《并行与吊诡》(Parallels and Paradoxes)中又说:“音乐提供了既可以逃避人生,又可以更了解人生的可能性。”

这一切皆言之成理,但可能抽象了一点。巴伦波因是位演奏家,可以把乐谱上的音符变成声音;他也是一个音乐的诠释者,对乐曲有一套自己的“读法”,借指挥和演奏把它表现出来,是很主动的。我不过是一个音乐的聆听者,比较被动,和萨义德比较接近(但他会弹钢琴)。作一个聆听者,我可以不受乐谱的限制,而可以在聆听时让自己的思绪任意翱翔于幻想和联想之中,其乐也无穷,所以我一向认为聆听音乐是一种既感性又主观的行为。

我喜欢的音乐是西洋古典音乐(Classical Music),顾名思义似乎和现代脱节,都是过往的产品,何必听呢?我觉得这是一般人对于古典音乐的误解。古典音乐既是“死”的(它的作曲家大多都已作古)也是活的,它借演奏家不断的诠释和表演,得以再现于我们眼前和耳中,现代媒体的复制科技更使得它变成现代生活的一部分。然而我们面临的困境是:每天听到的声音(特别在香港)太多了,充斥于各种空间,但并非所有的声音都是音乐,更遑论古典音乐。一个嘈音震天的世界是不适宜居住的,怎么办?

这就是我这一讲内容的主要目的。

不妨先来听一段音乐,勃拉姆斯的《B小调单簧管五重奏》第一乐章。

古典音乐的特色范文6

相对于古典音乐而言,轻音乐是用通俗的手法进行改编,将古典音乐厚重的织体、庞大的结构规模,以及凝重的乐思内涵转化为轻盈的织体、明快的节奏、优美动听的旋律。轻音乐追求的是带给人们轻松的享受和温馨浪漫的情调,并不刻意追求深刻的思想内涵;相对于流行音乐而言,轻音乐不同于流行歌曲太过鲜明的时代性,它优美的旋律会经久不衰,因而轻音乐的出现恰好成为古典与流行之间最精妙的衔接点,也有人称之为介于古典和流行之间的“第三种势力”。

轻音乐发展至今,已涌现出众多优秀乐团,其中意大利曼托瓦尼乐团、法国保罗・莫里亚乐队、德国詹姆斯・拉斯特乐队被视为轻音乐界的三大顶尖乐团,它们曾以不同的演奏风格将轻音乐发展推向,对轻音乐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轻音乐之鼻祖――曼托瓦尼乐团

成立于1935年的曼托瓦尼乐团以极为柔和动听、优美醉人的旋律和绝妙的演奏风格著称,该乐队由阿努佐恩・波罗・曼托瓦尼一手创立,他是这个乐团的核心人物、灵魂和关键所在。曼托瓦尼1905年生于威尼斯,水城旖旎的风光熏陶出他最初的艺术情怀。曼托瓦尼的父亲是一名小提琴家,曾担任米兰斯卡拉管弦乐团的首席小提琴师。家庭强烈的艺术氛围使音乐梦想在小曼托瓦尼心中扎根,但父亲最初更希望他成为一名工作稳定的制图师,曼托瓦尼在第一次拿起小提琴试奏时,便以自己表现出的天赋改变了父亲的想法。1912年,曼托尼瓦举家迁往英国伦敦。他本人在伦敦特里尼蒂音乐学院学习,师从奇蒂和培斯凯教授,学习钢琴、和声及对位法。14岁时,曼托瓦尼开始正式学习小提琴,父亲以及名师的指导使他受到了严格的古典音乐教育,这为他以后音乐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毕业后,曼托瓦尼组建了自己的乐队,并在伯明翰公开演出,由此开始了职业演奏生涯。他本人很快便担任了独奏的角色,并于1930年在艾奥连音乐厅举行了独奏会,反响热烈。次年,他在伦敦的女皇大厅再次举办了音乐会,赢得满堂喝彩,但随之而来的经济大萧条使他不得不放弃音乐会这种较为高雅的演奏方式,重新组织乐队到各地宣传演奏。“二战”爆发前,他的乐队已经风靡英格兰,成为BBC播放和现场演奏中最受欢迎的乐队,他本人也成为最著名的音乐指挥家。正是在这一时期,乐队在曼托瓦尼的指挥下,在乐手编制与选曲编曲上逐渐定型,发展出自身的演奏风格,曼托尼瓦也将自己的名字冠于乐队之前,著名的曼托瓦尼乐团诞生。

曼托瓦尼乐团是以弦乐为主的庞大管弦乐团,曼托瓦尼利用他对小提琴表现方式的充分了解,恰如其分地操纵了整支管弦乐团,并在团队的帮助下找到了一种富有特殊色彩的音响,进而树立了乐队的标志。在他40余人的乐队中,弦乐部28人,小提琴有20支,木管、铜管均为单管制,同敲击乐器一样只起点缀作用,因而演奏时弦乐部分极为厚重。而依托大量弦乐器织成的“弦瀑”更成为该乐团的标志性音效。曼托瓦尼将小提琴分成三组,从高到低渐次增加音量,营造出一种瀑布般由高处向低处倾泻的音响效果。“弦瀑”所铸就的美妙音色沁人心脾,静若流水潺潺,动若飞瀑流泻,流畅中带着跳跃,层次感分明,将小提琴的音色发挥到极致。乐队演奏时形成了独有的、如同行云流水般虚无缥缈的音响,其音乐被誉为“曼托瓦尼之声”。

乐团演奏的大部分曲目都由曼托瓦尼选择或改编创作,早年他所接受的严格古典音乐教育发挥了很大作用。乐团改编演奏了古典音乐的一系列经典曲目,如《夜曲》《G弦上的咏叹调》《匈牙利舞曲第五号》等,这些曲目由于众多乐队的频繁演奏已经失去了新鲜感,但经过曼托瓦尼的改编和重新配器,原本音乐中厚重的织体变得轻盈,乐曲更加悠扬,音乐的情感也更加饱满亲切而非沉郁,演奏曲目既有古典音乐大师的遗风,同时又具备了鲜明的时代风格,充满了浪漫闲适的氛围。除了对古典音乐进行改编重奏,曼托瓦尼的选曲范围还包括拉丁音乐、爵士乐、电影金曲、各式舞曲、各地民谣等几乎所有种类的音乐,这些乐曲在曼托瓦尼的改编演奏下变得雅俗共赏、和谐悦耳。如《蓝色探戈》是最著名的探戈舞曲之一,由美国作曲家安德森于1951年创作,被视为古典与现代通俗音乐相结合的桥梁作品之一,经过曼托瓦尼乐团的改编演奏被赋予了别样的情调,小提琴演奏让乐曲本身更为轻快,敲击乐器营造出泉水叮咚作响之声,再配以大提琴和管类乐器织成厚重的背景,使乐曲演奏层次感突出。作品《月亮河》改编自电影《蒂凡尼的早餐》主题曲,该曲曾获得第34届奥斯卡最佳电影歌曲奖,在曼托瓦尼乐团的演奏下俨然已成为轻音乐曲目中的经典作品,乐曲经改编后更加悠远空灵,充满了浪漫的情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