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议的科学实验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不可思议的科学实验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不可思议的科学实验范文1

“纸能托住水!”这句话不可思议吧?一张普通上午纸竟能托住一杯水。这是怎么回事呢?这还得从头说起。

一天,我正在看一本有关科学制作的书,忽然一个标题吸引了我的眼球:“能托住水了纸”。这怎么可能呢?纸一碰水就会破的啊?于是我怀着不解的心情,按照书上的做法去做。首先我准备材料:一只玻璃杯、一张平整的纸还有水,然后往杯子里灌了些水,将平整的纸慢慢地盖在瓶口上,并让纸紧紧地与瓶口粘合在一起,再拿起杯子,将杯子迅速地倒转过来。这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水竟然“毫不客气”地流了出来。这是怎么回事?我明明按照书上的去做的啊?我不解地去问妈妈,妈妈听了以后,就把我那书翻来看,妈妈看完,好像无奈地对我说:“说你平时做事认真点你就不听,你看,书上明明说要灌满水了,你只灌了约半杯水,水当然会流出来了。”原来是这样啊!都怪自己马虎。于是我连忙重新做了实验,这次我更仔细了,。果然,这次实验成功了,水并没有流出来,而是被纸稳稳地托住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上网查了查,网上解释说:在瓶口放纸,由于在杯中装满了水,已经没有了空气,所以不存在大气压。然而,把杯子倒过来的时候,纸的另一侧依然受到大气的压力,所以水不会流出来。

啊!这次的科学实验太有趣了,这不仅让我尝到成功的甜头,同时也激励着我要多去探索科学。我永远也忘不了这次有趣的科学实验。

不可思议的科学实验范文2

1.引言

加速器高能物理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了,西欧起步比美国要晚几年,而且人力物力等又在二战中受到严重破坏。因此,在头十年,西欧要比美国落后的多。但后来,西欧的工作方向和方法对头,加速器选得对,造的快,选得好;重大物理问题选得对,解决的快,解决的好!所以,西欧显得领先了。为什么呢?我想西欧有良好的物理系统,尤其是好的科学实验传统。这些传统都是经过三、四百年来长期培植出来的。如果说西欧是物理学的主要发祥地和成长的地方,并不算夸大。

2.实验是物理学理论基础,实验检验真理,判定理论的适用范围

物理学的研究方法通常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对物理现象进行分析、抽象和概括,从而建立物理定律,进而形成物理理论。人们根据科学实验的结果,在一定的局限范围内,提出科学理论,再回到实践中去去检验,如果出现了新的实验事实和这个定律相违背,那么便需要修正原有的物理定律与物理理论,通过实践又提出新的理论,进行新的认识,如此反复,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因此,科学实验是科学理论的源泉,是自然科学的根本,同时,科学理论对实验起着指导作用。

理论有一定的适用范围,这个范围往往也要由实验来确定。例如。玻意耳-马略特定律只适用与理想气体,因为雷尼奥的实验证明当气体压强增大时,PV值偏离常数。塞曼效应固然为洛仑兹电子论提供了用武之地,用这个理论从塞曼的观测推算出了带电微粒的核质比,与几个月后 汤姆生的阴极射线磁偏转所得结果,数量级正好吻合,从而肯定了洛仑兹电子论。但是,不久证实塞曼效应还有大量的反常现象,即所谓的反常塞曼效应,却得不到经典理论的解释,甚至玻尔的定态跃迁原子模型理论也无能为力。这个疑难曾捆扰了物理学家达二十余年,直到1924年泡利还在为之苦恼。

理论和实验是物理学的两个组成部分,缺少哪一方面都是不可思议的。有句名言说的好:“没有实验,理论是空洞的;没有理论,实验是盲目的。”理论和实验之间是相辅相成的辨证关系。强调实验的作用,丝毫不意味着贬低理论的地位。

3.实验测定常数

常数在物理学中有重要意义。物理学研究的是“物”,这就会遇到许多与物质性质有关的量,量与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在函数关系中必然会有一系列常数。例如:导热系数、比热、电阻率、电阻温度系数、折射率等等。确定这些常数要靠实验。这些常数在一定条件下会随某一因素改变,也要靠实验来测量这一类叫物质常数。

另有一类常数叫基本常数。它是物理学领域中的一些普适常量,于物质无关。例如:真空中的光速、基本电荷、电子的核质比、普朗克常数、里德伯常数、精细结构常数等等。基本物理常数是理论计算和实际应用中不可缺少的依据。

4.实验发现新事实,探索新规律。实验上的发现为物理学开辟了新天地,推广了物理知识的应用。

在电学方面事例很多,库仑定律的建立、欧姆定律的建立、伽伐尼和伏打发现动物电和化学电源、法拉第发现电解定律和电磁感应定律,无一不是通过大量实验做出的。

19世纪末,经典物理学发展到了相当完善的地步,人们纷纷认为物理学已经发展到了极点,以后只是把常数测的准些,向小数点后面再推进而已。然而,正是实验的新发现打破了沉闷的空气,揭示了经典物理学的严重不足。在19、20世纪之交的年代里,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接踵而至,开拓了新的领域,物理学孕育着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不可思议的科学实验范文3

地心探险,多么不可思议,又多么令人向往?迄今为止,人类没有做过有关遨游地心的尝试,但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却用他智慧的笔写出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科幻小说——《地心游记》,带着满脑子的好奇和疑问迫不及待的翻开书页,跟随儒勒•凡尔纳的“神笔”,一次奇妙的地心探险之旅就此展开。

布洛克教授科学知识渊博,是个真正的学者,会熟练使用诸如锤子、钻子等各种工具,做起事来风风火火;阿克赛、既是教授的侄子,又是教授科学实验的助手,血管里流着矿石学家的血液,发自内心的喜欢地质学;汉恩斯,地心探险之旅的向导,性格沉稳谨慎。三个性格迥异拥有不同技能的人,个性之间的互补,行动中的相互说服、支撑、团结,凭借一张羊皮纸上的密码和对地心奥秘的吸引,依据真实的科学知识和数据,用经验和勇气展开一次穿越地心的奇妙探险之旅。

布洛克教授、阿克赛、汉恩斯三人做足周密的准备工作——带着必要的行头和装备:仪器、武器、工具、书、药箱、地图;食物和水;烟草、火药;以及金子、银子和钞票;向冰岛的火山口进发,从火山口下降,向地心挺进。缺水口渴的考验、迷路的恐惧、暴风雨的洗礼、遭遇可怕的海怪,经历“九九八十一”艰难险阻,终于完成地心探险,回到地面。经验和勇气的完美结合,为地心探险之旅画上圆满的句号,三位探险者在这次奇妙的探险之旅中,收获了各自的成长,成为患难之交,令读者赞叹。

读完《地心游记》,让我联想到日常的学习和生活,譬如学习,要想取得成果,就一定先付出辛勤的汗水,努力耕耘自己的小天地,做好做足方方面面的功课,积累经验,才能在考试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取得满意的成绩。再譬如生活,许多小技能,你总要动手动脑亲自试试做做,有时可能还要经历挫折和失败,鼓足勇气再尝试,才能掌握。成长来自经历,成功来自历练。经验来自日积月累,勇气来自经验的储备,当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可贵的勇气,人类上至九天揽月,下至遨游地心的愿望,将会由梦想化为现实。

读《地心游记》不但让我经历了一次奇妙的地心探险之旅,还让我得到一个深刻启示——丰富的经验和可贵的勇气让有志者事竟成!

不可思议的科学实验范文4

阅读是人们了解事物的最佳途径,科学课除了实验课、操作课外,进行科普阅读也是非常重要的。科普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知识的宝库,为学生的能力形成提供充足的营养。在教学中我积极引导学生在科学课堂内外进行科普类书籍的阅读,实现学生与文本的有效对话,深化学生对科学的认识,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在此,结合科学学科特点,谈一下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普阅读。

一、以阅读促进学生对科学概念的认知和了解

小学科学教学内容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有些科学术语和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很陌生,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知识才能认知与了解,且能深化学生对科学概念认识的深度。如:细胞、受精卵、胚胎等科学词汇,在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人的一生》中仅仅作为概念出现。而细胞分裂,生命的来源对学生而言颇有难度,尤其是克隆技术,仅靠阅读课本“资料卡”的介绍是无法让学生对这种生物繁殖新技术理解到位的。针对这种情况,我除了播放本册教学资源中“生命起源电子书”外,还提供给学生需要进行阅读的资料――《地球生命溯源》《破解身体密码》《人体的奥秘》《我们的身体》等学校图书室配发的图书,引导学生自己去收集与“生命科学”有关的书籍。使学生从科普阅读中掌握最权威、最丰富、最全面的信息,深化了学生对生命科学知识的掌握。

二、以阅读拓宽学生科学视野

科普阅读,有助于学生了解更多的科普知识和与科学有关的科学家、科学发明、科学故事及其它相关的科学史,结合科学实验、科学制作、科学发明的动手操作项目,能拓宽学生的科学视野,使学生受到科学态度及科学精神的熏陶,达到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提升儿童的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

在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地球与地表的变化》时,虽然岩石、矿物和我们人类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是我们生产生活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岩石和矿物将更广泛的应用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但五年级的学生对岩石、矿物和我们的关系知道的并不多,对矿物的用途可能知道和关注的就更少。而实验室中配备的岩石、矿物标本则不配套,像一些很有名的学生普遍感兴趣的古生物化石根本就没有,仅通过看课本和一些不配套的标本,是难以展开地质科学的启蒙教育。在教学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播放了维苏威火山爆发、汶川地震的视频,学生从这些科普资料中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以及对人类的危害;恐龙化石视频资料也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了化石是人类研究历史以及生物进化的主要依据。除此之外,我还让学生阅读班级书柜中《我们到底知道多少---科学之谜纵横谈》《地震的奥秘》《地震的自救与互救》《青少年应该知道的火山》《火山监测与减灾》《奇异的岩石》等科普书籍以及学生自己收集到的与之相关的科普图书,边查找边记录整理。查找结束后,全班交流汇报,汇报时可以语言描述;可以利用图片介绍;也可以通过手抄报的形式汇报。通过这样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愉快的自主学习过程中知道了岩石和矿物的更多用处,知道它们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知道目前地球资源的紧缺和保护岩石矿产的紧迫性。从而理解了保护地球上的岩石和矿物资源的意义,对学生树立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有很大帮助。

三、以阅读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不可思议的科学实验范文5

要明确界定“伪科学”,需要首先厘清和区分何谓“反科学、非科学和假科学”。“反科学”主要是指对科学持有的一种反对立场和否定态度。“非科学”就其逻辑范畴而言,指谓的是除了科学之外的其他一切知识形态和文化样式。“假科学”是与“伪科学”最接近的一个概念。但两者依然有很大区别:“假科学”作为真科学的对立面,常常是基于无知所形成的一种内容上虚假的科学形式,它不包含任何外在的动机和目的。而“伪科学”则包含着主观上故意弄虚作假、以假乱真和公开欺诈的含义。为此“伪科学”至少拥有如下特征和性质,这就是:

“伪科学”的首要特性是形式上的科学或自诩为科学,而实质上是假科学。它一般都没有充分的经验内容;没有经过严格的科学实验的证实和社会实践的检验。因此它更多的是幻想、猜想、臆造、编造和虚构,而不是科学知识或科学真理,当然也不具有实用价值。只是我们不能把通常意义上那些没有自诩为科学或打着科学旗号的“幻想、猜想、假设和臆造”都看作伪科学。因为伪科学不只是自以为是或主观性的产物,常常显现了人类智力固有的说谎本性、伪装动机和虚假意识,而且通常都是高举科学真理的旗帜,招摇撞骗,欺蒙群众,以谋取私利。

如何划定“伪科学”

对于“伪科学”的划定,迄今存在诸多不同的标准和方法。比如依据实证主义的“经验证实原则”:一切科学知识都必须以观察和实验所获得的经验事实为依据。凡是被经验证实了的知识都是可靠的科学知识,否则就是非科学、伪科学或虚假的知识。实用主义者在科学划界问题上,主要坚持实践效用的方法和原则;认为科学真理的唯一考验,就是看它在日常实践中是否有效、有用和有所收获。而否证论者波普尔则既反对证实论,也反对实用论,提出科学划界的“可否证性标准”,认为凡属于科学的理论或命题,原则上都可以反驳和否证。至于科学哲学家费耶阿本德出于他的非理性主义和相对主义,针对科学沙文主义,提出科学与非科学或伪科学之间并无一条绝对界限的观点;力主人们必须从实证科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自由地选择自己所喜欢的文化形态。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人们根本无法判定科学与伪科学了呢?当然不是。因为迄今大多数人还是坚持科学与伪科学之间有一个“真善美三统一”的划界标准,即一切科学都必须同时具备真善美三种属性。将其中任何一个要素孤立起来都不能代表科学的本质。虽然“真”无可置疑是科学的最本质方面,但单独的“真”同样不足以全面表现科学。比如观察者的记录、描述、实验者的报告和汇编、记者的新闻报导等都可谓是真的知识。但这些无一可被称之为科学,因为科学还必须具备由“美”所要求的知识的系统性、整体性、逻辑的自洽性、严密性、简单性、精确性、理论性和创造性;以及由“善”所要求的预见性、指导性、实用性和目的性。总之,科学作为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工具;是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手段;是人们支配自己的行为,履行自己的职责的一种参照规则和实践范式。

不过,话又说回来,即便有了划分科学与伪科学的标准,我们仍然很难在现实中划定何为科学与“伪科学”。为此,精致否证论者拉卡托斯曾对波普尔的朴素否证论给予修正。其中,精致否证论的最关键论点是:它以理论系列的概念取代了理论的概念来作为发现逻辑的基本概念;认为只有理论系列而非一个给定的理论才能被评价为科学的或伪科学的。只是这种理论系列中的成员通常被明显的连续性联系在一起,这一连续性把它们结合成研究纲领。而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的最大贡献就是要求人们认真、审慎地对待科学,要善于等待和学会包容;不要轻易地将其划归“伪科学”。判决性实验是不存在的。科学史上许多被判死刑的“伪科学”后来都因东山再起,而获得新生。

不可思议的科学实验范文6

六年一班 曾炜喻

指导老师 薛春丽

八岁那年,看到妈妈能够熟练地叠被子,我突然心生羡慕,下决心要学会叠被子。

一天早上,妈妈像往常一样叫我起床,我对妈妈说:“妈!你去做早饭吧!我自己叠被子!”妈妈犹豫了一下,说:“好吧。”

我下了床,拿起被子的两边,往上面一翻,可是没翻起来。被子太厚了,我的力气太小了。我不服气,可是翻了两三下,胳膊都酸了,被还是没铺平。没办法,不能像妈妈那样做了,只能一点儿一点儿地铺了,总算是给铺平了,可是“叠”又成了个问题。我左叠、右叠、上叠、下叠,总算是把它叠起来了,但是怎么看也没有妈妈叠得好看,但即使这样也把我累得够呛。我把被子放在枕头上,心想:不错,算是成功了吧!可是,被子像是故意捉弄我,一下子塌了下来,不管我怎么扶,被子就是躺在那里。

这时,妈妈走进来说:“早饭做完了,还没叠完被子?”我指着被子怒气冲冲地说:“叠不好,不叠了。”妈妈微笑着对我说:“叠的时候,中间要留空隙。”我照着妈妈说的做,叠完后,虽然仍旧不太美观,但被子不会塌下来了。

看来,做一件事光有不服输的精神还不够,还得掌握技巧。

游北京科技馆

五年一班 刘日新

指导老师 李晓丹

假期,妈妈带我到北京游玩,早就听说中国科技馆很有趣,这不第一天我们便来到了这里。从外观看,它像一个“魔方”,蕴含着“解锁”“探秘”的寓意。馆里设有“科学乐园”“华夏之光”“探索与发现”“科技与生活”“挑战与未来”五大主题展厅。

在一楼,最引人注目的是恐龙的化石。恐龙小小的头内藏着牛刀般的牙齿,长长的脖子连接着身子和头,强壮有力的四肢支撑着庞大的身体,再配上一条长达几米的尾巴,构成了中国最大的恐龙化石。这是多少亿年前的文物,如今保存完好,不禁让我拍手称赞。恐龙的左边是“儿童科学乐园”,右面是“华夏之光”展厅,展示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

上了二楼,来到了声光展厅,最吸引我的是“声聚焦”,那是两个相隔十余米的弧面性质的“大锅”,只要你对着弧面说话,对面“大锅”前的人会听得一清二楚,好像天坛里的回音壁,可真好玩儿。忽然,我的目光转向一个巨杉标本,真不可思议,这棵杉树竟然有2550年的历史,其细密的年轮正向着你诉说生命是多么的顽强。

早听说三楼机械展厅好玩儿。上了三楼,我最先来到了开车的项目前,这是一个只有刹车和油门的车,屏幕上有一堆障碍物,只要到那里刹住车,就赢了。前面的几位都“车毁人亡”,我满怀信心地上了车,出发!由于我手疾眼快,到了障碍物前刹住了车,获得了最后的胜利,可我现在还没有驾驶证呢!再向前走,我来到了一个抓钩机前,黄色的抓钩机下有一个篮球,需要两个人共同完成抓球任务。我努力摇动发动机,旁边的妈妈在上下左右控制抓钩机的手。经过我们两个人的努力配合,哈哈,篮球被抓住了,旁人投来了羡慕的目光。然后我们来到了科学试验馆,最精彩的一幕开始了。这是一个科学实验,名字叫:怒发冲冠。当人站在桌子上的时候,实验员加大电伏,达到163.4伏时,那几个人的头发,唰,竟然立了起来。她们像孔雀开屏一样,观众们笑得前仰后合。那几个人看着自己的影子,不禁哈哈大笑。

北京科技馆太好玩了,我把一天的时间都用在科技馆上,可是我还是没玩够!

我的姥爷

四年一班 金祚宇

指导老师 王晓波

寒假里的一天,我帮姥姥整理家中的老照片,当我把姥爷的照片一张张摆在面前时,猛然想起他离开我已经五年了。不知怎的,往事像老电影一样在我眼前掠过……

姥爷性格温和,做事踏实。无论做什么总是默默坚持到底,这和他属牛的性格多么吻合啊。

姥爷年轻时喜欢文学,他的诗歌曾发表在《人民文学》《辽宁青年》等杂志上。在我的。记忆里,姥爷只要有闲暇的时间,就在看书、练字和查字典。至今,他用过的三本老版的新华字典,我仍然保留着,虽已破旧,但每次翻开时,就感到有一种力量在鞭策着我,我的语文学习就是在姥爷的引领下开始的。

我两周岁时,姥爷开始教我识字。每天他把识字卡片摆在地毯上、从笔画、结构、拼音这几个方面一点点训练我。有时候我耍脾气不念了,姥爷不是大声训斥,而是笑呵呵地把我抱起来,坐到他的怀里,装作机器人发出的声音对我说:“小朋友,快念吧,不念会是不能玩的。”我被这个“老顽童”逗得破涕为笑。这时,我们爷俩抱在一起,快乐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