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验研究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学实验研究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学实验研究报告

科学实验研究报告范文1

【关键词】新课程;实验教学;教学现状;问题与对策

【Abstract】My province common senior high school new the lesson have already change implement for two years, two in the last years, conduct and actions new the lesson change the thing in the contents to turn to living experiment teaching at course of set up, teacher's troops of construction, material of improvement and teaching research etc. all have very big of exaltation.But allow of no what to neglect BE, experiment teaching of implement still face budget devotion shortage, system guarantee not enough, shortage of teachers, teaching usefulness not Gao, evaluation system not sound etc. difficulty and problem.Therefore, each section and school want to be further regular to course of understanding, strengthen management, then can realization experiment teaching of the norm turn, normalization with keep on turn development.

【Key words】New course;Experiment teaching;Teaching present condition;Problem and counterplan

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探究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对社会、自然和自我的责任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受陈旧的课程理念和学科教学中心论的影响,我国的实验教学严重滞后,存在着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各种规章制度不健全,师资缺乏,教学方法和模式呆板僵化,社会支持不够等问题,从而导致中学生的实验技能明显不足,学生学习脱离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

国家在2001年启动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全面提高现代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创新能力。2007年秋季,我省普通高中踏入了新课程改革的行列,对传统的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目前我省的实验教学的现状是什么,面临哪些问题,应如何解决,为了摸清这些问题,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和解决办法,为省教育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2. 对本研究的一些说明

2.1课题概念的界定。实验教学主要指高中物理、化学、生物课程实验,包括教师演示实验、学生的分组实验。

2.2研究的内容。新课程环境下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

2.3研究的方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

2.4调查对象、工具。我们首先在网络和图书馆查阅了一些资料,然后设计了问卷和和访谈问题。对于学校的教师、领导、管理人员及学生,我们主要采用问卷和访谈结合的办法;对于各地的教育行政及教研部门、家长、及社区管理人员,我们主要采用座谈和访谈的形式。对于学校的一些硬件建设,我们还专门进入实验室、器材室、专用教室等活动场地进行考察、测量和计算。

2.5问卷的设计、发放与回收。问卷调查共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我们于2009年2月底设计了第一份调查问卷,向参加陕西省高中校长研训班的高中校长发放了课题调查问卷300份;第二阶段,我们于2009年3月份对第一阶段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了修改和完善。问卷分为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两种,每种问卷采用选择题(包括多选)、填空题、简答题三种类型。设计问卷时主要从政策执行、领导管理、硬件建设、师资建设(包括师资水平、管理及培训)、教学(学习)现状及效果、教学评价、制度管理、保障措施、问题及建议等几个维度设计问题,力图全面了解目前各个学校的实验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从2009年6月2日至20日,我们分别调查陕北高中5所,关中和陕南各7所,共19所学校,其中省级标准化高中7所,市级标准化高中6所,普通高中6所。对每所被调查学校的理化生教师、实验员以及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师,我们原则上鼓励全部参加;对于学生,每所学校在高一、高二年级各随机抽样60人,共120人。发放问卷2890份,回收问卷2525份,有效问卷为2345份。同时我们走访政府教育管理人员95人,家长356人,社区管理人员128人,并做了访谈笔记。

3. 新课程环境下我省高中实验教学的基本现状

3.1师资情况。

3.1.1年龄和学历。通过调查和访谈发现,目前许多学校实验室管理人员年龄偏大的教师居多;92%以上的实验员的学历都达到了大专以上,基本上能满足高中实验教学的要求,但实验员数量不达标,特别是专职实验员比较缺乏。

3.1.2技能与培训。问卷统计显示,有16.22%的理化生授课教师认为:实验教学缺乏指导与培训,尤其对专职实验员基本上没有培训,实验员更多的是承担仪器保管的作用。

3.2实验室建设和使用情况。调查发现,95%的高中都有单独的理化生实验室,但个别农村高中物理、化学和生物实验室却各只有一间房;现有实验室的设备、器材和药品普遍短缺,而且更新不及时,实验教学指导用书偏少,实验室档案管理不完善、不规范;85.74%的学生认为实验室仅在实验课时对学生开放,说明实验室使用率较低。

3.3实验教学的方法与模式。在调查“教材安排的演示实验教师的处理方式” 时,问卷统计中显示有29.82%的学生回答是“简单的学生演示,复杂的老师演示”;有35.91%的教师认为实验教学的形式主要是“教师按照教材安排摆放仪器,学生做验证性实验”;只有8.82%的教师认为实验教学的形式主要是“学生根据实验原理和方法,自行设计实验并充分进行自主探究,老师只进行帮助指点”。由此可见,目前的实验教学是:重理论,轻实验;重验证,轻探索;重结果,轻规范;学生的创造、探究能力得不到发展。

3.4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在座谈中,许多老师认为对课堂教学的研究较多,而对实验教学的研究很少;而且由于缺乏专家指导和理论引领,教师想成为研究型教师比较困难,所以教师整体科研水平普遍较低。

3.5实验教学的评价体系与制度。在问及“你校对实验教学效果的评价和考核方式” 时,问卷统计中显示,学生回答 “以试卷分数和实验技能测试成绩为准” 的达41.90%,教师达52.51%。由此可以看出:新的评价体系不健全、以书面测试为主,对学生实验的过程和动手实践能力考查不够,需继续完善。

4. 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4.1教师队伍建设。由于教育行政部门对实验教师的配备不及时,编制和职称认定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和落实,导致专职实验教师数量不足;由于师训部门对实验员的培训不重视,甚至有些培训中就没有这门科目,或者培训只是走形式,所以实验教师的技能不高。

4.2实验室建设和使用。对照《陕西省普通高中教育技术装备规范(试行)》,调查中发现实验室的数量不足,药品短缺,实验设备和器材没有增加和添置,有些设备器材已老化,不能适应新课程教学的需要。主要原因是各学校经费紧张,领导重视不够,教育行政部门检查和督促不力。由于不同地区、不同级别的学校由于经济、师资力量、管理水平不同等原因,在实验室的使用和管理方面差异较大:城市中学、经济发达地区、级别高的学校,实验室的使用率和管理水平较高、较规范;而农村中学、经济欠发达地区、级别低的学校,实验室的使用率和管理水平较低、不规范。

4.3实验教学的方法与模式。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实验教学内容缺乏整体规划,忽视学生接受能力和个性差异,忽视对学生心理指导,导致教学方法与模式单一,加之教师担心做实验浪费学生时间,进而影响高考成绩,所以在教学方法与模式上缺乏创新。

4.4教师的教学与科研。由于有些实验教师对国内外新形势下实验教学研究领域的新理论、新成果、新信息关注不够,加之教师平时工作量大,时间和精力不够,研究意识淡漠,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和能力不强;同时由于教研部门对实验教学的研究不重视,对教师缺乏理论指导和专业引领,从而导致了科研型实验教师偏少。

4.5实验教学的评价体系与制度。相当一部分学校对课改还处于摸索状态,实验教学评价制度还没有健全、完善,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也没有对实验教学进行过程管理和档案管理,将学生实验完成的时间、质量及考评结果,没有记入学生的成绩档案,也没有纳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中去。

5. 新课程环境下对高中实验教学的几点建议通过这次理化生实验教学的调查,我们已经感觉到实验教学是制约新课程改革的瓶颈之一,因此我们经过仔细研究分析提出了以下相应的对策,供教育行政部门、课程制定部门、教研部门、师训部门以及学校参考,以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的改革。

5.1教师队伍建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早规划普通高中教师专业结构的调整,及时解决实验教师的编制和职称认定问题,督促学校根据需要逐步配齐配足实验专职教师;切实做好实验教师的新课程培训工作,将培训的内容纳入教师继续教育体系之中,并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要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使实验教师更好地掌握普通高中各学科实验教学的理论和方法,熟练掌握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和维修技能,并对其教学技能进行定期检查、考核、奖评,帮助和督促教师开展好实验教学。

5.2实验室建设和使用。按照《陕西省普通高中教育技术装备规范(试行)》的标准配齐实验室及探究室的设施、设备、器材、药品等工具,结合新课程的需要,我们必须尽快配备适合新课程的仪器设备:

首先,教育技术装备部门和教研部门要密切联系,尽早制定出新课程标准下的仪器装备目录。在管好、用好现有实验设备的基础上,能投入一定的经费购买必要的设备、仪器和药品。同时要制定原有配备仪器的再利用指导意见,让放在仪器室的仪器重新发挥作用。

其次,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新课程环境下的实验室管理办法,鼓励教师要克服困难,利用实验室现有的器材,特别是平时闲置的器材,自制教具,设计开发出新的实验。或者对实验方法、实验过程等进行合理改进,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作用,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充实实验教学项目,努力完成新课标所规定的实验内容。

第三,组织省内外专家编写实验教学指导手册,以指导学校的实验教学,同时鼓励学校自编实验教学校本教材,不断更新实验手段;学校还要高度关注实验室的安全问题,加强高压电源、危险性物品、放射性材料的管理,加强消防以及发生伤害的应急性措施等方面知识的教育与防范,将实验环境的安全、环保落到实处。

5.3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模式。目前高考、学业水平考试中都有实验内容,教师平时的测验中也经常涉及实验内容,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实验的准备、实验计划的制定;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或对原有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实验材料进行大胆改革创新;还要积极探索适合不同教学内容的实验教学方法与模式,对已有的教学模式进行发展与创新,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主体性和创造性。

5.4实验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教师开展形式多样的实验教学活动:成立活动小组,观察实验、实物、模型,并动手去做实物标本、水果电池等;收集查阅资料,了解理、化、生各学科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和科学发展的前沿事物,并尝试提出解决方案;开展讨论(辩论)会,讨论各学科中的社会热点问题,如自然界碳、氮循环对生态平衡的作用。

5.5实验教学的评价体系与制度。笔试是教师的主要实验教学评价方式,实验教学的另一种评价方式是考核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改革现行的高考制度,在高考中渗透实验技能的考核,使实验试题不再是课本中的实验,而是一个全新的情境,考查学生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这种能力要求学生能灵活应用所学的自然科学理论、实验方法和仪器,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并处理相关的实验问题。

5.6改进新课标对理化生实验的要求。新课标中没有明确划分哪些是学生实验?哪些是演示实验?目的是让学校做更多的实验,但实际上恰恰相反,学生实验几乎都可开可不开。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课程标准制定部门应该现实一点,要根据我们的国情以及基础教育的现状,在课程标准中明确列出学生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这样做一方面有助于教育技术装备部门按照新课标统一进行配备仪器,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校制定实验教学计划。学校在新课标没有明确实验类别的时候,无法制定实验教学计划,老师也就无法开设实验。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科学实验研究报告范文2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培养;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07)02-0074-02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培养研究”系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一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重点课题(编号为XHZ115-093),同时也是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编号为0708319B),于2006年4月13日正式开题。课题组从59所申报实验校中确定了48所中小学为实验校,其中中学15所、小学30所、综合中学(含小学)2所、完全中学1所。参与课题实验的人员达千余人。

在课题启动后,总课题组为摸清现状,利用三个月时间开展了调查研究。(1)问卷调查。对参与实验的教师用信函方式联系,进行三次不同内容的问卷,共回收了888份问卷。在剔除无效卷后,统计有效问卷762份,占参与实验教师的70.8%。(2)组织课题研究专家指导组围绕课题拟出提纲下去调研。先后抽取了13所实验校进行访问、座谈,对中小学教师科研能力现状的基本情况进行实地调研。现将调研情况做如下汇总:

一、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一)参与课题实验人员的自然状况

参与课题实验的专业教师919人,管理人员153人,共1 072人。年龄结构见下表:

(二)参与研究的实验学校基本情况

在48所实验学校中,办学综合实力较强和条件较好的学校约占1/2以上,其他为一般或较差的学校。这样做有利于保证研究结果的普遍适用性。各层次的学校基本上都具有如下特点:

1.积极主动参与本课题的研究。他们认为,本课题的研究正是学校当前所需要的,它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推动本校的科研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因而很多学校都要求参与本课题的研究,但是总课题组考虑到学校太多不便于开展研究活动与管理,所以,最后压缩到48所学校。

2.领导重视。各实验学校都成立了以校长为牵头人、以教学校长和科研主任为负责人的课题领导小组,选择和确定了实验人员,健全了研究制度。

3.具有较好的科研工作基础。48所实验校普遍都承担过研究课题,仅在“十五”期间,就承担或参与了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和专业委员会等部门审批的科研课题204项,平均每校4项,最多一所学校承担大小7项课题,均较好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并得到了课题审批部门赞扬。平时都能组织尽量多的教师参与教科研实践活动,搭建教师间合作交流平台,在“咖啡吧”、“科研巴士站”等活动中,介绍开展研究的做法、体会和经验,培养了一支科研骨干队伍;同时还建立健全了科研激励机制,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如:组织科研培训,定期组织理论学习,及时推广科研成果,并与晋职评优挂钩,健全奖优评先等制度。

(三)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内涵的研讨情况

开展好本课题研究的前提是要对“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内涵进行界定,由此才能明确培养科研能力的系列目标。为此,第一步是在问卷中提出“您认为‘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都应包括哪些方面?各方面又应包括哪些具体内容?”等问题,广泛征询实验教师的看法,然后进行汇总梳理;第二步是通过科研书刊和上网,查阅了有关内容;第三步是经专家组集中讨论,最后从我省实际出发,提出了如下比较一致的看法: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是指教师承担和完成课题研究所具备的各种能力。从课题研究过程各个环节的实际需要出发,本课题重点研究培养十种科研能力,即自主学习能力,选择科研课题能力,设计研究方案能力,运用科研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经验总结法、行动研究法等)能力,优化研究过程能力(包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握全局与关注细节相结合、实际操作与创新思维相结合、研究问题与解决问题相结合等能力),合作研究与交流能力,搜集和利用信息能力,积累和分析研究资料能力,科研总结和写作能力(包括案例、经验总结、论文、研究报告等的写作),科研成果应用、宣传推广和吸收能力。

对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评估应在参与课题研究的基础上,主要看以下几方面的情况:(1)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2)具体运用和发挥的水平;(3)所取得的实际科研效果。

(四)实验学校的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现状

我们在交给实验学校领导的问卷中,请他们根据上述教师十种教育科研能力和评估标准,按“强”、“较强”、“一般”、“弱”四个等级,首先组织教师实事求是地进行自我评估(共有762人参加),然后由领导进行综合评估,为每人评出一个相应等级,以此作为实验的“前测”。结果如下:

在十种科研能力中,“自主学习能力”、“运用科研方法能力”和“优化研究过程能力”尤为薄弱。

二、课题调研组下基层,开展面对面调研活动的情况

在总课题开题后,为更好完成本课题,总课题组组织部分专家指导组和课题组成员,组成了“课题调研组”对基层14所实验学校进行了抽样调研。主要内容是:

1.学校汇报:(1)学校承担“十一五”课题的情况;(2)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现状及需要;(3)结合学校实际开展本课题研究的打算(重点是如何结合课改和课题研究的实践来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4)对总课题组的希望与要求。

2.教师座谈:(1)在结合课改开展课题研究中遇到的共性和个性问题;(2)教师从事教科研有什么困难;(3)为了推动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提高科研能力有何需要与建议。

3.与学校共同商量下一步如何开展本课题研究。

从学校汇报和教师座谈中看出:

1.学校和教师迫切需要通过参加本课题研究,切实提高科研能力,以保证高质量地完成所承担的“十一五”课题;

2.对如何开展本课题研究做了一些准备,也有一些打算,但在措施上还不够具体,认识上还有搞不清楚的地方,如“工作研究算不算科研?”“经验总结算不算科研?”等;

3.迫切要求总课题组派人下去做一些具体指导。

调研组成员在发言中再次强调了本课题研究的实施原则:(1)求实:以在课改和科研实践中锻炼提高教师科研能力为重点,实心实意奔目标,实实在在抓过程,实实惠惠求效果。课题研究要和课改、校本培训紧密结合,为实现办学目标服务。(2)求真:从实际出发订计划,区分层次定目标,开展活动重实效,过程资料重积累,实事求是做总结;要拿出一些切实、可行、有效的可操作的措施来。(3)创新:勇于创新,积累经验,认真反思,探索规律,不等不靠,摸索出一些体现本校特色的好的做法来。(4)协作:各实验学校之间、各实验教师之间要集思广益,同心协力,及时沟通信息。

三、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1.自主学习能力亟待提升

从问卷和调研情况中反映出,近年来实验教师越来越重视读书学习,但总的来看,读书较少,而且需要拓宽知识面,加强针对性。

建议实验学校要继续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理论和科研基础知识的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特别是根据本课题需要,指定读书书目(今年主要读苏霍姆林斯基所著的《给教师的建议》和《教师科研有问必答》两本书)。每月要在开展课题研究的同时有计划地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并采取网上论坛、课题研讨、课题讲座等方式交流读书心得,增强教师自修提高意识,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在科研实践中提高科研能力

从问卷和调研情况中反映出,一些学校在课题选择上有盲目跟风、求大求全、超过学校实际条件的倾向。

为提高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建议实验学校首先在选题上要“小课题,深研究”,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选择急需解决且便于实施、可行的课题,尤其要突出教师个人微型课题的研究;确定好研究方案和制订周密的研究计划,在研究过程中要把握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并调整课题方案;在研究实践中及时运用课题研究成果去改进教学中的不足。

3.建立研究团队,集思广益搞好课题研究

调研中发现有些学校的课题只是单个人在操作,没有形成拳头,没有集中力量进行集体攻关,研究队伍较松散。

建议各实验校努力找到已申报审批的“十一五”课题与本课题的结合点(根据本校的实际需要与优势,确定1-2项子课题进行深入研究),在不分散学校有限的教师、教育教学资源的基础上,继续将本课题深入研究下去,及时总结经验,查找不足,达到互补双赢。以校际、教师间交流观摩的方式,研讨研究中出现的问题,互相交流,共同合作,以解决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4.注意资料的搜集、积累和利用

调研中发现,有的学校掌握相关资料较少,平时积累研究资料也不够。

建议各实验校有效地利用本校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图书资料,大量收集课题研究所需的教育理论、实践经验、个案分析、案例、教育叙事、教育故事、教育日记等资料,并分类管理,以便查阅。鼓励课题实验教师积累教育教学中的教学反思、教学交流、研讨记录、教学笔记、教育随笔、会议记录、专家讲座笔记等,把在研究过程中体验及闪现出来的点点滴滴灵感和感悟都随时记录下来。只有重视研究资料的长期积累、分析和加工升华,才能高质量完成本课题研究工作。

5.努力提高写作能力和成果应用、推广能力

调研中发现不少教师的写作能力较差。

科学实验研究报告范文3

[关键词] 水利水电 工程 施工 技术

1前言

建国以来,福建省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水电基础设施建设。截止2007年末,福建省已建成的以防洪、灌溉为主的水库2948座,水闸3724座,有效灌溉面积952.91千公顷,机电排灌面积153.21千公顷,水利工程供水总量157.56亿m3,农村小水电总装机632.4万千瓦,修建围垦滩涂造地128.58万亩,江海堤防5825.68km[1];截止2008年8月,全省水电总装机达1025万千瓦[2],占全省电源总装机2502万千瓦的40.7%。

建国以后头30年,即上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福建大兴水利基本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同时大办小水电,这个阶段的生产力水平较低,施工设备简陋,主要靠人海战术,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落后。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七五”到“九五”期间,福建省迎来水利水电建设的高峰,全省集中力量构建防灾减灾五大防御体系,完成了千公里海堤、千公里江堤、千座险库除险加固,建成了大批水利水电工程。近30年来,福建广泛推广和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所以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得到长足的发展,已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技术体系,在筑坝技术、堤防与围垦工程施工技术、深软基础处理技术、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土工合成材料的应用技术、水利工程除险加固、机电与金属结构制造安装技术、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等均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砌石坝、碾压混凝土坝等施工技术均在国内处较高水平,贫胶凝粗粒料筑坝新技术在施工围堰中的应用为国内首创[3]。

2我国水利工程施工学科发展现状与目标

2.1 我国水利工程施工学科发展现状

2.1.1 导截流工程。我国导流工程在规划、设计、科研、施工方面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三峡工程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最高124m,总方量168万m3,月浇筑强度达47.6万m3,建成后蓄水总库容达147亿m3,堪称世界之最[4]。

2.1.2 地下工程。随着我国一大批大型水电站、长距离跨流域调水工程的建设,我国地下工程的开挖技术、长隧洞掘进机开挖技术和极软岩中的长隧洞施工技术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均有很大发展与突破,其施工技术水平和科技成果均进入世界先进水平,某些领域已处世界领先地位。溪洛渡水电站地下厂房断面尺寸为444.0m×31.8m×76.0m(长×宽×高),总开挖量为500万m3,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洞库之一。

2.1.3 土石方(坝)工程。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土石坝工程建设就呈现出很快的发展态势,进入21世纪后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在建的清江水布垭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高233.0m,是世界上最高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拟建世纪第二高的砾石土心墙坝,在科研、设计、施工、监测等方面均积累了许多成熟的经验。

2.1.4 混凝土工程。通过三峡、小浪底、二滩和万家寨等工程实践,在混凝土骨料、外加剂、补偿收缩混凝土、抗冲磨蚀混凝土、塔带机混凝土筑坝等方面,技术上取得创新性的突破,形成了较系统的理论、技术专著和技术标准。经过近20年的研究和实践,我国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已达世界先进水平,在某些领域已处国际领先地位。

2.1.5 地基与基础工程。我国水利水电建设地基与基础工程技术水平总体上已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在一些重要方面与发达国家甚至国内其他行业相比还有差距,这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主要包括:各种地基的基础处理的基础工程工法都要向“更高、更难、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应加强理论研究,争取在地基与基础工程理论上取得突破性成果;大力研制开发先进的地基处理和基础工程机械,提高施工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努力开发新的工艺方法,降低物耗,提高生产效率;注重施工环保问题等。

* 第一执笔人:曾金水,福建省水利学会施工专委会副主任,福建省水利水电工程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

2.1.6 施工组织设计。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实践,极大地提升我国的施工组织设计水平,现在的施工组织设计正朝着数字化、可视化、仿真化方向发展,数字化设计和可视化施工管理也将广泛应用于现场施工。

2.1.7 施工管理。目前我国已全面实现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水利水电工程质量逐步提高,质量管理系统有一定的发展;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管理实现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和群众监督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程施工管理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

2.2 我国水利工程施工学科发展目标

我国水利工程施工学科的发展目标是:提高我国整体施工技术和管理水平,开展和倡导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工艺、处理措施以及施工设备的研究,促进水利工程施工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在本行业的推广和应用,加强施工管理体制方面的研究,依靠科技进步,实现施工技术和管理体制的创新,促进我国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

3福建水利工程施工学科发展现状与主要成就

3.1 导截流工程

3.1.1 围堰工程。上世纪70年代以前,古田溪梯级、安砂等工程的施工围堰采用填石木笼围堰,上部采用浆砌石或混凝土混合结构允许汛期过水。上世纪80年代,水东水电站采用低流态高掺粉煤灰的混凝土拱围堰;水口二期围堰采用心墙式土石围堰,堰体防渗采用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和土工膜,水口三期围堰采用碾压混凝土新技术。进入新世纪以来,围堰防渗技术又有新发展,金鸡拦河闸重建工程采用冲灌袋护坡的吹砂围堰,堰体采用高压摆喷防渗技术;尤溪街面下游量水堰(堰高13.54m,总方量0.42万m3),以及宁德洪口大坝的上游围堰(堰高35.5m,总方量3.2万m3)采用贫胶凝粗粒料筑坝新技术填筑施工围堰,成功建成中国第一座高35.5m的贫胶凝粗粒料主围堰,围堰建成后经受50年一遇超标洪水考验(Q=5400m3/s,水位超坝顶8m),围堰运行正常,安全可靠[5]。贫胶粗粒料筑坝新技术的研究,获2005年度福建省水利科学技术一等奖。

3.1.2 大江截流工程。早在上世纪70年代,施工能力低,处于半机械化状态下,我省在九龙江北溪引水桥闸施工中截流设计流量为1660 m3/s,采用民船抛投条石及填筑砂堤围堰闭气的方法截流,截流堵口时,流量1200 m3/s、龙口水位差1.33 m、流速4.88 m3/ s,断流一举成功,在当时是一大壮举。进入80年代,随着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省的截流施工技术也随之提高。1989年9月,水口水电站二期围堰截流,设计截流量为1620 m3/ s,采用单戗堤双向进占立堵法,最高抛投强度为3158 m3/h,顺利实现闽江干流大江截流[6]。

3.1.3 围垦工程堵口截流。长乐外文武围垦工程堵口段处于开敞式海域,风浪大、水流急、潮差大,为解决粉细沙地基、大水位差、大库容量、高速急流、深水条件下的堵口闭气难题,改变过去贯用的山土闭气方法,采用充灌袋吹填沙技术应用于堵口截流闭气,同时比传统的堵口闭气方案缩短了施工工期45天。充灌袋吹填砂堵口截流闭气新技术应用,获2003年度福建省水利科学技术三等奖。

3.2 地下工程

3.2.1 地下厂房。21世纪以来,福建先后建成了棉花滩、周宁、街面等大型水电站的地下厂房。采用了岩壁吊车梁、系统喷锚支护等新技术。棉花滩水电站地下厂房主要洞室尺寸为:主厂房129.5m×21.9m×52.08m(长×宽×高) ,主变室137m×16m×20.1m,尾水调压室87.3m×12.0m×50m,采用预裂爆破技术进行开挖,施工质量好、速度快(主厂房开挖只用16.5个月时间,创当时同类规模主厂房开挖的国内记录)。

3.2.2 水工隧洞、竖井。福州市第二水源供水工程跨流域引水隧洞控制段,单头掘进长度达3.7km,是国内罕见的小洞径超长隧洞,工期紧、强度高、难度大。因有效解决了供气、光面爆破、通风排烟、排水、洞内高压送电、循环进尺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如采用水幕降尘和多级串接的混合式长柔性管通风技术,成功解决了超长单头掘进隧洞的通风排烟技术难题,在单头掘进长度3.5km时,月进尺仍达到150m,创造了国内同规模工程的施工记录,超长隧洞高强度施工技术研究获2004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三等奖。穆阳溪梯级周宁水电站,是一个高水头(最大水头437.2m)、高竖井(高453.25m)、长隧洞(长12.352km)、深埋式地下厂房洞室群,地下工程施工难度大,其中竖井总高453.25m,为国内已建同类工程之最[7],竖井开挖采用LM-200型反井钻机进行反导井施工技术,简化了施工工艺,掘进快、施工安全、开挖质量好。

3.3 土石方(坝)工程

3.3.1 吹砂筑堤。福建省在千公里海堤、千公里江堤及围垦工程的建设中,在天然砂丰富的个别地段,采用吹砂筑堤技术,就地取材,成本低、速度快,又起到疏浚河道的效果。如桔园洲防洪堤、龙洲防洪堤等工程均采用吹砂筑堤技术。

3.2.2 土石坝施工。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福建省修建的各类大坝中,碾压式土石坝的数量最多,以灌溉为主的土石坝数量超过1900座,主要有均质土坝、土石混合坝。土石混合坝的代表作为1973年建成的山美水库,坝高76.5m,库容6.56亿m3,大坝填筑量为160万m3,因机械化水平低,主要靠人海战术,施工高峰期总人数达2万多人,经历3年9个月建成。

3.3.3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施工。混凝土面板堆石坝(CFRD)是当今世界上坝工发展的主流之一。“八五”以来,福建省已建和在建的面板堆石坝共有7座,坝高超过100m的有3座,其中街面大坝的堆石体330万m3,最大坝高126m,大坝填筑工期仅用16个月[8],最高月填筑量达42万m3。混凝土面板防裂技术是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的关键技术, 1995年万安溪的混凝土面板防裂技术获水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经专家鉴定处当时国内的最高水平。结合芹山水电站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建设,福建省成功研究应用了新型复合GB铜止水结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得2001年度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3.4 混凝土工程

3.4.1砂石料生产

(1)天然砂石料生产。我省大中型水电站多数使用天然砂石料,经筛分加工成级配料,如水口、洪口、沙溪口、水东、高砂等。毛料开采采用大斗容挖掘机,配大吨位自卸车运输,或采用具有较高生产能力的采砂船配自航式驳船运输。如沙溪口水电站所需砂石料采用全盘机械化,设计砂石料系统生产能力为360 t/h,可满足混凝土月浇筑量5.5万m3,的要求。水口水电站砂石系统的设计生产能力为750 t/h,可满足高峰期月浇筑混凝土12.4万m3的需要。

(2)人工砂石料生产。我省人工砂普遍采用干制法生产,大型工程(如棉花滩)采用巴马克破碎机(B-9000) 制砂,如坑口、涌溪三级电站也采用干制法生产人工砂。人工碎石生产系统普遍采用PEF600×900颚式破碎机初碎、PEF400×600颚式破碎机中碎,然后用筛分机筛分成不同粒径的骨科,生产能力根据工程需要进行配置。如棉花滩水电站大坝混凝土工程量为611550 m3 ,根据混凝土月高峰浇筑强度为6.0万m3的需要,选择生产能力为500 t/h的破碎筛分系统。

3.4.2模板工程

我省混凝土坝施工的模板技术,在近20年有较快的发展,钢模板、竹木胶合板已大量取代木模板,模板的型式也大量采用大型组合模板、滑升模板、翻升模板、悬臂模板及预制混凝土模板等。如水口水电站大规模采用轻型组合钢模板,钢模板立模率达95%以上,广泛采用2.3m×3.0 m的悬臂模板,这种模板使用次数可达50次以上,每块模板吊装只配4~5人,仅10 min可完成拆装工序,施工工效高,经济效益显著,而且混凝土表面整齐美观。棉花滩碾压混凝土坝施工中,采用斜面可调式翻升钢模板,不但解决连续浇筑、快速上升的问题,还具有悬臂、可微调倾角、翻升、装饰等功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3.4.3混凝土浇筑

(1)混凝土施工机械化水平。近十几年来,我省大中型水电工程普遍采用先进的混凝土拌和设备和与之相配套的混凝土运输、浇筑设备、使混凝土施工达到较高的机械化水平。如水口水电站采用3座自动化混凝土拌和楼(其生产能力分别为150 m3/h、300 m3/h、112.5 m3/h), 混凝土运输采用2台起重量为30T平移式缆机配9m3蓄能式混凝土罐(主要用于大坝)及一台起重量20T平移式缆机配6m3蓄能式混凝土罐(主要用于厂房子),采用CAT38LCP65HP和D31P63平仓机,五棒高频振捣机等配套设备,实现了综合配套机械化作业,创造月浇筑混凝土量12.4万m3、年浇筑混凝土量118万m3的较好水平, 工程质量达我国上世纪90年代建设的5个百万千瓦级大型水电站的最好水平。

(2) “双掺”技术。

① 混凝土的掺合料。坝体混凝土掺粉煤灰,可大量节约水泥,改善混凝土和易性,增强混凝土密实性,降低混凝土绝热温升,提高抗裂性能等。自1978年以来,我省在大中型水电站施工中大力推广掺粉煤灰,在常态混凝土中的掺灰率一般为20%~30%,个别工程如南一水库大坝常规混凝土中掺灰率达30%~40%;在碾压混凝土中掺灰率达50%~70%,其中:坑口大坝R90100碾压混凝土的掺灰率达57.1%,棉花滩大坝R180100碾压混凝土的掺灰率达64.7%。

② 混凝土的外加剂。坝体混凝土掺不同类型的外加剂是改善混凝土质量和性能、节约水泥用量和降低成本的有效措施,我省不论是常规混凝土坝还是碾压混凝土坝都根据不同工程项目的不同要求,普遍采用合适的外加剂,如减水剂、缓凝剂、防裂膨胀剂、脱模剂、泵送剂等。

3.4.4碾压混凝土筑坝

福建的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行动早、推广快、技术领先,经过20多年大胆的研究和实践,福建碾压混凝土坝的施工,已形成了较成熟的技术体系,从砂石料生产到碾压混凝土配料、拌和、入仓方式、碾压、仓面养护,已形成配套技术,在国内知名度较高。1986年,福建省建成全国第一座碾压混凝土坝――大田坑口,采用高掺粉煤灰,全断面辗压,连续浇筑等工艺,从混凝土开盘算起只花6个月时间,建成一座高56.8m的大坝,在当时达国际先进水平, 1988年“福建坑口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0年“福建坑口碾压混凝土坝施工工艺”荣获“全国施工新技术优秀项目”。2000年建成的永定棉花滩2003年荣获“鲁班奖”。

3.5 砌石坝工程

砌石坝,是采用胶结材料(主要指砂浆或混凝土),把单个的石块砌筑联结在一起而成的一种挡水建筑物。过去,砌石坝的胶结材料是水泥砂浆,采用人工插捣砌筑;20世纪60、70年代,在闽、浙两省砌石坝率先采用一级配混凝土作为胶结材料,80年代推广到二级配混凝土,并采用机械振捣。目前,福建省已建的坝高15m以上的各类砌石坝总数约600座,数量居全国之首[9],其中砌石拱坝的数量最多,占砌石坝总数的70%以上,经过几十年的不断探索与创新,福建省砌石坝设计与施工技术(特别是砌石拱坝)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施工技术在国内处领先地位。自1972年首次采用坝体自身防渗技术,成功建成仙游东溪砌石双曲拱坝(坝高57m)以来,福建砌石拱坝的防渗方面一律不设混凝土防渗面板或心墙,只靠迎水面的深勾缝及砌石体自身防渗[10]。目前,福建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坝高大于80m的砌石拱坝有9座(其中黛溪最高,为96.3m),全部采用自身防渗技术,全部运行良好、不渗不漏。

3.6 地基与基础

3.6.1 基础灌浆。目前,我省已建坝高超百米大坝有7座,在各种复杂地基处理过程中,我省的基础灌浆技术也得到快速的提高。我省钻孔设备从70年代以后使用液压式回转钻机到80年代小口径钻机,钻具方面以合金及金刚石钻头取代钢砂钻头,机械的自动化程度、工作效率和钻孔质量大为提高。灌浆机也不断更新换代,已能满足高、中、低压力的灌浆要求。灌材料主要有水泥、粘土及各种化学材料(如丙凝、聚脂、水玻璃等)。近十几年来,灌浆方法主要采用小口径钻孔、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或孔口封闭法;高压灌浆法;以及GIN灌浆法新技术;大工程已使用自动记录仪,实现灌浆施工机械化、自动化。如水口水电站基础灌浆采用小口径钻进,孔内循环灌浆技术;雷公口(坝高86.3m)砌石拱坝岩基复杂,采用高压帷幕与固结灌浆技术;街面面板坝址基采用GIN灌浆法[11],解决址基断层、裂隙发育,以及存在软弱夹层的特殊地质的防渗问题。

3.6.2 混凝土防渗墙。为解决堤坝基础的防渗问题,近年来,福建采用了形式多样的造墙的技术 ,如采用冲击及反循环钻机配合抓斗造墙,射水法造墙,高喷(旋喷、定喷、摆喷)造墙,深层搅拌桩造墙等施工技术,采用刚柔性相结合的新型防渗技术(即采用单管高压旋喷防渗墙或射水法防渗墙和铺土工膜防渗相结合的新型防渗技术)。其中最具福建特色的混凝土地下防渗墙施工技术是射水法造墙技术,该技术是福建水利水电科研院自行研制的,目前投入使用的为射水法“三代机”,可适用于纯土质、砂质、砂土质以及粒径小于100mm的砂卵石地层,最大墙深可达30m。

3.6.3 深软地基处理。福建省地处东南沿海地区,城市防洪工程及围垦工程大都建在砂基及软弱基础上,随着技术的发展,福建江海堤防的基础处理,广泛采用深搅法、爆破挤淤置换法、挤压法、高喷法等方法;围垦工程的深软基础处理,广泛采用打设塑料排水板等土工合成材料应用的新技术。如泉州晋江下游岸线整治的堤防工程建设过程中,根据不同地段的地质条件,分别采用高压旋喷桩、振冲碎石桩、沉管灌注桩、锚杆静压桩(大淮水闸软基)对基础进行处理。如过桥山和白水等大中型围垦工程软基处理中采用多项新技术,即海堤基础水下插设塑料排水板;海堤基础水下铺设土工织物和加筋软体排;实施海堤施工过程加荷监测和控制,较好地解决了围垦工程深软基础处理的技术难题,取得良好的效果,其中过桥山围垦工程已被编录“中国围海工程”工程实例。围垦工程深软基础处理应用研究,获2003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3.7 施工组织设计

福建省自1988年在水口工程引进项目管理软件P3以来,在一些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中,逐步推广应用项目管理软件,以优化施工方案,提高了施工组织设计水平。目前福建省水利施工中应用较多的还有梦龙项目管理系统、微软的project等。网络计划的应用实现了进度计划、资源平衡、网络绘图、成本分析、项目跟踪等全方位动态管理,能方便地进行工程网络计划的修改、调整和工程成本的控制、管理,大大提高大中型工程施工组织与施工管理水平。

3.8 施工管理

福建省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水平总体较高,上世纪70年代的华安水电站、80年代的池潭水电站、90年代的桑园水库均获水利部优质工程奖,万安溪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及水口水电站工程的施工质量均处国内最好水平,2000年建成的永定棉花滩荣获“鲁班奖”。随着中国加入WTO,福建省各水利施工单位陆续进行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进入新世纪,福建省水利水电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六工程局有限公司等施工一级总承包单位,还进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不断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环境管理的总体水平。

4学科发展的目标与方向

4.1 学科发展的目标

福建水利工程施工学科的发展目标,应以我国水利工程施工学科的发展目标为中心,根据福建省的具体情况,努力在“四新技术”的研究、推广、应用方面有新突破,提高我省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和管理的整体水平。

4.2 学科发展的方向

根据福建水利工程施工学科发展在国内所处的水平,结合福建省水利“十一五”科技专项规划[12],学科发展的方向是:

4.2.1 研究贫胶凝粗粒料筑坝新技术与新工艺。贫胶凝粗粒料坝是介于混凝土面板堆石坝(CFRD)和碾压混凝土重力坝(RCC)之间的一种新坝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显著的特点是:胶凝材料用量少,对筑坝材料要求低,坝体和地基受力条件好,是一种环保性能、力学和大坝安全性能都很有竞争力的新筑坝技术。近年来,福建省分别在龙岩白沙大坝、宁德洪口大坝及尤溪街面大坝3个工程的围堰施工中进行生产性试验,已取得初步的技术成果,但该技术在大坝主体工程的应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4.2.2 研究长距跨流域调水工程关键技术。闽江“北水南调”工程长距离输水、输水防渗等方面关键施工技术问题的研究。

4.2.3 研究海堤堤身、堤基渗漏除险技术。根据福建省千公里海堤不同的地质条件及堤身结构特点,分析堤身渗漏病险原因,在总结海堤除险加固经验的基础上,研究提出适用我省不同类型海堤的可靠、实用的渗漏除险技术,建立我省海堤渗漏除险技术的标准化系列模式。

4.2.4 研究深软淤泥海堤新堤型关键技术。针对深软淤泥常规方法筑堤工期长、投资大、堤身变位大、抗风浪能力低等问题,研究一种全新的堤型,即施打两道预制混凝土连续墙,墙顶设拉结梁,中央填充土料,形成抗风浪强、可快速施工的直立式墙中填土新堤型。重点研究新堤型受力机理、预制混凝土墙体结构和施工方法等。

4.2.5 研究爆炸挤淤软基处理技术应用。爆炸法处理水下软基技术在我省海堤、防波堤、护岸等水利工程中已陆续采用,研究爆炸挤淤法在围垦工程软基处理中的应用,重点分析研究其适用条件、施工工艺、质量检测措施、工程造价等,以确保工程设计、施工顺利进展。

4.2.6 研究砌石拱坝裂缝成因分析及处理技术。福建省石料丰富,砌石拱坝一直是我省经济实用的主流坝型,建设的数量多,坝高也不断向百米级突破,但不少砌石拱坝出现裂缝现象,研究砌石拱坝裂缝成因、分布规律、对大坝安全运行的影响以及裂缝处理技术措施。

4.2.7 加强工法的开发创新。工法是以工程为对象,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把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结合起来,经过工程实践形成的综合配套的先进施工方法,服务对象是工程,核心是工艺,具有系统性、科学性、实用性,它不单纯是施工技术,是企业管理与技术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工法的开发创新,围绕工程项目的核心工艺,针对关键技术,不断革新施工方法,并搞好先进工法的推广和应用,以提高施工企业整体技术和管理水平 。

5存在问题与建议

5.1 存在问题

自建国以来,福建省在水利工程施工学科尽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一些施工技术达到国内较好水平,但与国内其他的水利大省、建筑大省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在:

(1)水利工程施工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水平较低;

(2)新型材料研究少,新型材料推广与应用技术落后;

(3)原创性新工艺的研究较少;

(4)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环境管理的总体水平不高;

(5)水利工程施工队伍综合素质不高,专业化、机械化水平低,施工技术积累少,施工工法的开发创新落后于福建省的其他行业。

5.2 建议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时期,确保福建省的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着力改善民生,促进海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已经对福建水利建设提出新的要求。为促进福建省水利工程施工学科的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水利工程施工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的软硬件建设。如水利施工企业必须建立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内部办公、信息、数据交换的网络化,大力推广应用项目管理软件等。

(2)加大科技投入,结合项目带动,促进新型材料研究与施工的应用。

(3)结合福建省情,重点推进贫胶凝粗粒料筑坝新技术与新工艺的研究,以及深软淤泥海堤新堤型关键施工技术的研究。

(4)借鉴其他行业经验,鼓励施工企业实现标准化管理,鼓励施工企业进行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实现标准化管理,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安全、环境管理水平。

(5)加强水利施工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引导现有二、三级水利水电施工队伍向专业化队伍方向发展,加强水利工程施工工法的开发力度,促进技术创新及技术积累。

参考文献:

[1] 福建省水利厅.2007年福建水利统计公报.2008.

[2] 郑家松.福建电网科学发展报告――坚持科学发展观走节约型发展电网之路[J]. 海峡科学, 2009,(1): 55-62.

[3] 何光同. 贫胶凝粗粒料新坝型在街面量水堰中的研究与应用[C].中国碾压混凝土坝20年――从坑口到龙滩的跨越[A].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6.

[4]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2007~2008水利学科发展报告. 2008.

[5] 赖福梁, 林琳.贫胶凝粗粒料筑坝新技术在洪口水电站的设计与实施[J]. 中国水利, 2007, (21): 50-52.

[6] 施工专业委员会.水利水电施工技术综述[J].水利科技,2001, (B08): 7-11.

[7] 谢德瑞.反井钻机在周宁水电站高竖井开挖中的应用[J]. 水利科技,2006, (1): 31-32.

[8] 徐在民. 福建在建的四座超百米高坝[J]. 水利科技, 2005, (4): 16-17.

[9] 全国水利水电施工技术信息网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手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 2002.

[10] 曾金水.福建省砌石拱坝自身防渗技术[C].中国水利学会首届青年科技论坛[A].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4.

[11] 李祖发.GIN灌浆法在街面水电站面板坝趾基灌浆中的应用[J]. 水利科技,2006, (4): 21-22, 43.

[12] 福建省水利厅.福建省水利“十一五”科技专项规划, 2006.

课题组成员:

1、曾金水,福建省水利学会施工专委会副主任,福建省水利水电工程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

2、涂启龙,福建省水利水电工程局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高工。

科学实验研究报告范文4

我国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学生的学习评价的做法已远远落后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教育改革在全球范围内表现出一种整体性和系统性的势态,在这场全球性的教育改革中,一些发达国家对学生的学习评价的做法已普遍采用综合评价。美、英、日等发达国家已普遍采用过程性评价,我国的课改实验区近两年才开始对课题进行探索,使学习评价成为课改重要环节。本课题的研究不仅仅是对评价体系进行变革,更重要的是对评价理念,评价方法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进行探究。本课题要改变评价方法中存在的内容单一,评价工具和方法单调的现状,拟采用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相结合,绝对性评价和相对性评价相结合,由单一内容向多元内容评价转变的评价方法。

二、总体设计

(一)政策依据。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应充分体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精神,贯彻《标准》的基本理念,着眼于评价的教育、激励与改善的功能”。音乐学习评价要考察学生是否参与到音乐实践中,对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理解以及审美情趣的形成等,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

(二)研究评价应遵循的原则。当前音乐学科已成为推进“素质教育”中的主要课程,评价工作亦应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进行评价,在研究评价工作中应遵循以下五条原则:着眼整体、重视发展、强调实践、注重能力、承认差异。

(三)研究目标、内容

1、研究内容。评价内容要全面化,多元化,包括一般发展性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评价涵盖学科素养各方面内容,既要关注学生终身发展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学习方法与技能、学习行为习惯和思维创新等方面的变化和进步。

2、研究评价技术与方法,创立多种教学评价模式。教育评价模式是对评价范围与方法的大体构思,包括评价的范围、基本程序、主要内容与一般方法。他既要依据评价理论,又要适应评价实践的需要,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产物。评价主要从以下四种模式进行研究:实践活动模式、自我评估模式、相互评定模式、综合测量模式。

3、健全评价的监控措施。长期以来,由于“应试教育”的思想影响,音乐学科处于“副科”的地位。当前,音乐学科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对其教学质量管理必须要规范化、制度化、才能使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教学评价要发挥教师本身的主观能动作用,从对学生进行能力培养的高度出发,自觉把关,学校行政加强管理,才能真正做好监控工作。

4、研究步骤

⑴准备阶段(2003、6—2003、12):①提出课题;②制订课题研究方案;③召开课题实验工作会议,明确任务,提出要求,落实责任。

⑵实施阶段(2004、1—2005、1):①课题实验全面普开;②写出实验报告;③对实验进行反复验证。

⑶总结阶段(2005、2—2005、5):①完成课题实验总结,并在全校推广;②提出关于加强学校音乐教学工作的意见和措施。

三、操作策略

(一)加强理论学习,指导改革实践。老师们的思想转变是科研试验的关键,也是最艰巨的一项工作,要改变人的传统思想,就象要改变他们的生活习惯一样,需要他认同、内化才能转变为自觉行为,我们采取自学和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办法,学习教改趋势、科研方法、新课程理念、课程改革、国外先进的评价方法等,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融入到实践工作中,随着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调整学习内容,力求给老师最及时、最有效的信息。同时,组织老师参加省市各级培训,观摩活动,老师开阔了眼界,吸取新信息。试验老师之间互帮互学、协调合作,形成良好的研讨氛围。制定研究计划,如:分单周、双周、每两周一次的大组学习和小组讨论,注意及时总结,在回顾工作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不断完善。

(二)反思现有评价状况,建构发展性评价体系。回顾并反思学校评价工作的实际情况,挖掘与新的评价理念相一致的经验和做法,明确与新评价理念相饽的地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如: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对学生的音乐评价都是以期末考试来决定评定成绩,这样的评价就不够全面,也忽略了音乐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的特点,但是,也不能对其全盘否定,而是应采用多种评价互相结合的方式,达到综合互补的效果。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对学生学习评价的改革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1、日常过程性评价的改革。评价是教与学并行的同等过程,它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为孩子创设宽松的氛围,使学生感到学习是轻松愉快的,对学习充满兴趣与信心,让每一个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1)建立学生档案,进行诊断性评价。学期或学年开始时进行诊断性评价,主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性格特征、学习风格、能力倾向及对本学科的态度;学生前一阶段学习中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对学校学习生活的态度、身体状况及家庭教育情况等,以此来确定学生的学习准备情况,为教学活动提供依据;识别学生发展的差异,适当安置学生;诊断个别学生在发展上的特殊障碍,以作为采取补救措施的依据。我们一般在学期前进行一次摸底测验,进行音乐基本素质测验,参考以前的相关成绩记录,并访谈、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等,以此为依据,来制定学期的教学计划,不断地调整教学方法,区别对待学生的差异,采取补救的措施。

(2)加强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学习过程。(1)采用激励法评价。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的性格、习惯、喜好千差万别。课堂上,有的特别爱表现自己却有点惟我独尊,不善于与人合作;有的能安静地听别人说却怕事不敢发言;有的十分好动,既不爱听讲也不爱动脑筋┉┉,对于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的这些不同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我们采用了目标激励的方法。引导学生根据个人不同的实际情况制订音乐学习的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孩子们认真填写,然后在目标下方画一张“具体行动评价表”,内容有认真、投入学习 分钟;主动展示艺术才能;是否善于与他人合作;学习效果等,每堂课后自评,优秀的项目画上一朵红花,两周累计一次,当某个项目优秀居多,达到预定目标时,教师奖励其一颗星,把星星放入自己的成长记录袋。一个个目标的达成,就是对学生的一次次肯定的评价,成功的体验时刻激励他们朝目标不断努力。此外,评价要根据学生不同特点及最近发展区,分层推进地作出针对性、艺术性的评价,这样才能激励学生从多方面来把握自己的现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发展。(2)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谁来评价学生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就是说到底由谁来评价学生,谁来判断他到底是个好学生还是个相对来说还有待进步的学生。这是我们的评价过程中的主体问题。我们在实践中实行多元的评价主体,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来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作出某种评判。

学生自评主要是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思,给自己下结论,初步学会正确看待自己。不管在学习过程中还是在阶段测评中,我们总是提供给学生自评的机会。如学生唱完一首歌,让学生自己评价完成得怎么样,演唱是否投入?然后在“自我满意表”中,用不同表情的脸的图案来表示。总之,教师应引导学生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 使他们能在自我评价中,看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坚定学习的信心,学会自我肯定。互相评价主要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从多角度进行互评,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竞争意识,促进学生共同进步和发展。如低年级我们设计了“多彩的果树”评价表,根据评价的内容学生进行互相观察,共同评价,然后把相应果子帖到树上,用这个办法引导学生用最直观的方法去评价其他同学,在评价别人的同时也和自己比较,学习别人的长处,使评价双方都受益。教师家长评价主要是教师、家长从各个不同侧面、全面了解学生,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师和家长评价要具有激励性、鼓舞性、引导性,才能是教师、家长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通过 这样多元的评价主题进行评价,一可以改变作为评价对象的学生的弱势地位,二可以从各个评价主题的评价中反映出学生丰富多彩的个性与人生,更能体现评价的全面性、客观性及教育性。 转贴于

(3)艺术成长记录袋。成长记录袋是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质性的评价方法,它记录了学生一系列的成长故事,是评价学生进步过程、努力程度、反省能力及其最终发展水平的理想方式。而艺术学科的学习情况,既能充分地展现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发展,又能体现学生的个人特长,因此,我们特别地设置了“艺术成长记录袋”,使每位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途径,凸现个性,展示自我,从而真正实现自主发展、主动发展、可持续发展。

档案袋的设计尽量做到;简约、主干、体现特色,内容包括a.个人档案:有学生个人、家庭、学校等方面的内容。如:“嘿!这就是我”,可以贴照片也可以让学生画自画像;我爱我家,可以贴全家福,并介绍家庭成员的爱好特长;我爱学校,可以画校园的一景。每个栏目都配上详细的文字介绍。B.成长的足迹:包括最得意的音乐小创作(节奏、旋律、歌曲等),也可以包括在小组合作中完成的作品;参加艺术类各种竞赛的奖状,及照片、音像带等;学习成绩单,被奖励的星等。C.心灵的独白:主要是让学生以成长日记的形式对自己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进行反思性剖析,日记可以用文字、绘画、自编歌曲等形式表示。其次,设立优点单,把老师、同学、或其他人对你的鼓励语,自己的优点写在上面;有 “我对自己说”、“同学对我说”、“爸妈对我说”、“老师对我说”等栏目,学生经常看看,不断的增强自己的自信心与上进心

2、在实践活动进行表现性的评价。表现性评价:在我国新一轮的课程评价改革中,表现性评价以其发展性特征而备受关注。所谓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时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通过对学生表现的观察分析,评价学生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与人合作能力以及健康的情感、积极的态度、科学的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我们认为音乐学科本身的特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点,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审美情趣、创造能力等都可以在实践活动中得以最完整的体现。所以在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表现性评价,能较全面的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课内实践活动如:音乐课让学生创编小品、音乐剧并表演;或组织一欢会;学生不仅要拥有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的储备,而且要拥有较强的表现欲望、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勇敢的冒险精神等心理素质。通过测查,评出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的发展状况,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得到较好的表现,特别是学生知识面的宽窄程度、口头表达能力的高低、与人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高低,其他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水平都较好的反映出来。

课外实践活动如:学校每年举行“小百灵歌手赛”,比赛的目的不在于选拔、甄别,而是面向全体学生,每个班级先开一个演唱会,人人参与,特别是那些音乐素质较差的同学,要肯定他们上台的勇气,教师引导,学生参评,先评出每个人的优点,再提出改进的建议,最后让学生自己推出代表参加学校的比赛,校级的比赛普及广,尽量让更多的孩子能够参与。此外,学校每年六一节举行“百花园艺术节”,全校人人参与,有的参加大型集体舞的表演,有的在大操场上现场作画;元旦举行“迎新年”文艺汇演;学校器乐比赛等,这些活动充分的展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全面的评价学生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3、期末考核与评价的改革。美国心理学家爱里克森强调:小学生的勤奋来自于从学习中获得的成功。我们认为期末的评价与考试要帮助学生体验成功。为此,我们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考试方式,设计了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增设了口试、听力测试、成果展示、实践操作等形式,评价手段较灵活,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有达到一定标准的给予免试;学生觉得自己在考试中那一项表现不是最高水平,可以允许第二次考试,如音乐考试,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拿手的一种形式进行表演,有的同学要求再给他一次机会重考,学生在第二次考试中整体水平明显高于第一次,学生体验到成功,内在的动力,促使他不断的追求进步。学生的最终成绩由期末考查、平时表现、参加时间活动情况而定,实行“模糊评价”,采用等级加评语的评价方式。

四、研究成果

(一)提高了学生的素养。我们欣喜地看到我们的学生因为有了新的评价体系,更好的改变了学习状况,进一步获得了全面的发展。试验班级经过试验,最另人欣慰的是学生的进步,他们在老师的精心培育下茁壮成长,实验班的学生们普遍喜欢上体音美的课程,他们个个自信开朗,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综合素质高。如:四年级试验班的同学,音乐老师让他们创编音乐剧、小品,在他们自己组织的表演会上,同学们全体参与,积极踊跃,创编并表演了《海的女儿》、《灰姑娘》等富有创意的童话音乐剧、成语故事、寓言、生活小品,他们把平时课堂上学习的歌曲或经典的歌曲经过歌词、旋律的加工创编,应用于剧中,进行了惟妙惟肖的表演,更可贵的是他们在排练过程中体会到的互相合作及集体创作所带来的快乐。由于实施了新的评价措施,衡量评价学生尺子多了,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点都被挖掘出来,他们学习起来都充满自信,特别是那些受先天因素及后天环境影响的素质较差的学生,他们更是在教师与同学的激励下取得很大的进步。

(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随着学生学习评价改革的深入,教师们也在不断的调整着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衡量的尺子多了,施教的方法也就多样了,在不断的探索中提高教学质量。

(三)改革促进教师的成长。教师的课程意识和开发课程的能力不断增强。课题组形成积极探索、团结协作、敢于创新的氛围,试验组的老师经常参加省市各级课程培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交流心得体会,不断地总结,教师们创作出一系列得奖课例及论文成果,使实验得以顺利进行。

五、工作体会及今后设想

科学实验研究报告范文5

通过研究,我们认为,采用积极语言的积极教育方式作为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和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会使学生产生愉快情绪,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友善、自尊和自信,有利于形成、增强教育者所期待的行为。如果教育过程中采用消极语言,如冷淡漠视性语言、嘲讽侮辱性语言、抱怨打击性语言、惩罚性语言等,则表现为对学生的另一种教育方式即消极教育方式。

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积极语言,通过语言模式的改变,能够提升师生的幸福感,为和谐校园的氛围形成打下基础。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HAPPY语言;应用

一、研究问题

1.研究目的

积极语言定义为:引发个体积极情绪,发现个体优势及潜能,促进个体美德及积极品质形成,有利于建构积极人际关系的语言。此研究的目的在于,首先,提升教师积极意识和幸福感,促使教师形成积极语言习惯,给予学生正能量的同时,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效能。其次,探讨教师积极语言风格的规律,发现积极语言在提升师生积极情绪方面的作用。再次,提升学生积极意识和幸福感,促使学生愿意学习,快乐成长。最后,探索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形成的途径和方法,使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形成系统化、可操作化。

2.研究意义

采用积极语言的积极教育方式作为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和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会使学生产生愉快情绪,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友善、自尊和自信,有利于形成、增强教育者所期待的行为。

如果教育过程中采用消极语言,如冷淡漠视性语言、嘲讽侮辱性语言、抱怨打击性语言、惩罚性语言等,则表现为对学生的另一种教育方式即消极教育方式。消极语言令学生感到厌烦,内心抵制,产生不愉快情绪,导致学生消极地评价自己,对自己缺乏信心,过于关注自己的缺点,个人成就感降低,自我效能感下降,对学习的意义和价值的评价下降,学习变得机械化且效率低下,产生自卑心理和低成就感。

通过积极语言,培养积极心理品质,提升精神品质,促进人格核心,让师生终生幸福。作为一种新教育观和积极的教育方式,积极心理学及其积极语言模式,不仅为我们实施发展性心理教育提供了最新的心理科学理论基础,而且为发展性心理教育提供了操作模式。

3.研究假设

积极语言能为教师,也能为学生带来愉快体验和愉快情绪。积极语言关注的核心是教师到底如何说话,说什么样的话,能够有利于引导自己或学生关注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发现和激励学生的优势和潜能,促进积极的人际关系,让生活更幸福,享受健康快乐人生。具体假设有两个,其一,教师语言风格会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形成有影响。如对学生完成作业快慢、对错、主动程度及快乐程度有影响。对学生上课时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程度有影响。其二,教师语言风格对教师本人的情绪、工作效率和成就感有影响。

4.核心概念

4.1核心概念:积极语言HAPPY模式 积极心理品质

4.2界定:小学

4.3范围:本课题仅限于对北京市第十八中学附属实验小学的积极语言模式的研究。

4.4概念:“积极语言HAPPY模式”

陈虹博士首次在中国提出的有关积极心理学的语言应用模式)基本解释和简明扼要的概括如下:

其中各字母含义是――H:Hope for预想,期望;

A:Action行动;

P:Process过程;

P:(to the) Point关键点;

Y:Yield产品,收益。

4.5 HAPPY语言模式层次水平

二、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

1.理论基础

1.1积极心理学双方面论 (学生的优点和缺点同样真实)

结合当前教学实际,目前,教学中易出现下面问题:

首先,教学过度关注学生消极方面。以写作业为例,教师通常关注的是:学生写作业写得慢,在规定时间内写不完,拖着不写,拿着笔发呆,边写边干别的,老师或者家长看着才写,错误多,同样问题反复错,不改错题,抄作业,写完作业就又说又打又玩,不想多做等问题;再如,在上课学生注意力能否集中方面,通常认为学生:上课时爱低头玩手里东西或做小动作,眼睛不看着老师,目光游离不定,东张西望,抓耳挠腮,当被老师叫起回答问题时不知道老师问的是什么,对某些小事反应强烈,情绪难以平静;提到上课纪律问题,教师常感觉学生:上课铃响后还不坐到座位上,仍然说话,不准备好学习用具,没有收起与本节课学习无关的东西,上课和其他同学说话,发出与学习无关的声音,课间追跑。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通常说一些否定性的话:别人都能完成为什么你完不成,别玩了,不要再惹我生气了,不要动了,不写完不准回家,再不写就请家长……或一些负性肯定学生的话:

你又发呆,你就是贪玩,你太闹了……这些言语很容易引起学生低自尊。

其次,教学中往往刺激学生比来比去方面。教师们有时会无意识地让学生互相比。如:“某某已经写完了,你还不快点呀”“你看谁谁比你强多了,你得向他学习”“你怎么老比某某差”等。比你好、我坏,或比谁最好、最棒,或说哪个同学这回是第一名,目的是刺激学生去追求最好或第一,可能会突出典型,但这个结果一种可能是,有个别或些许学生满意,但大部分学生麻木,甚至不舒服;另一种可能是没有赢家,只有输家,“最好”“最棒”“第一”的学生不但没有得到好处,反而被孤立、冷落,内心负担着下次我要不是“最好”“最棒”“第一”,同学们怎么看我的压力。这种刺激学生比来比去的“比文化”容易让学生心生嫉妒,或仇恨他人。也就是说,不是学生变坏了,而是环境让学生的“妒”和“恨”生温了。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主任宗春山曾说:“妒忌是认为自己不如别人的一种消极的攻击情绪。在家里。父母一定要克服,不要拿自已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这是非常不人道的。”比来比去容易让孩子逐渐倾向建立“表现目标”,爱做那些给别人(老师)看的行为,更关心如何向别人(老师或同学)证明自己的能力,关注的是如何出众,或如何别当众出丑。而我们的教育,实际上应当尽量引导去学生设置“掌握目标”,常说鼓励学生的话,如:同学们都很努力,告诉老师你是如何进步的,你是如何变得越来越爱主动学习(做事、做值日、上操不说话、上课不下位子等)的。帮助学生更多关注:我如何努力,我如何进步,我怎样更愿意主动学习,我遇到问题如何喜欢寻求老师或同学帮助,我越来越会找到提高各种水平和能力的方法,而不要过多关注我要如何出众,我千万别当众出丑。

这些问题的实质在于,教师没有在教学中运用积极的语言模式,在教学中正能量不足。解决上述问题是是本课题提出的出发点。

1.2 心理教育1.0时代

十几年来,我国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急剧增加,研究者积极整合各学派对于心理健康的理解,已经在一些重要方面达成共识---心理健康是指一种生活适应的良好状态。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教育实践的结合也受到人们充分的关注,各类学校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均已各种方式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然而与心理健康研究的繁荣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一个与此相关的主题积极心理学,其研究和实践工作在我国则刚刚悄然起步。

传统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可称心理教育1.0时代,其三大任务是:诊断并解决心理问题;让普通人更快乐,更幸福;让天才更天才,普通人更聪颖,帮助人们充分发挥潜能。可是,心理学家在1887―2000年这100多年间研究的是心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在学校关注的是“问题学生”、“学生的问题”、特殊群体学生,日常工作主题是个体心理咨询、心理档案甄选。渐渐地,心理学的三大任务中的后两个被遗忘了。

1.3 心理教育2.0时代

积极心理学则是以一种新的视角诠释心理学。正如积极心理学之父,美国前心理学会主席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E.P. Seligman)所说,“积极心理学并没有改变心理学的研究范式,但不同于以往心理学关注心理疾病和障碍的研究,而将心理学的研究关注点放在心理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方面,是一门旨在促进个人、群体和整个社会发展完善和自我实现的科学。”

积极心理学倡导人类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包括我们常说的许多心理问题)做出新的解读,并以此来激发每个人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实际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从而使每个人都能顺利地走向属于自己的幸福彼岸。

二十一世纪初,我国心理学界开始有学者敏锐地注意到了美国当代心理学的这一最新动向,陆续有介绍美国积极心理学研究及其最新发展的书籍、文章发表。

例如:心理学博士,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与特殊教育研究部主任孟万金的刊物《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课题研究成果。2007年,创立“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从而揭开了中国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篇章。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教师教育学院副院长 ,心理学博士任俊,现为国际积极心理学会(International Positive Psychology)理事,目前主持“积极心理学在当代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学校心理学会会员刘翔平出版了《当代积极心理学》,陈虹主编的《给老师的101条积极心理学建议―积极语言HAPPY》,陈虹,张婷婷的《美国积极心理学倡导的“优秀品质和美德”》(2009);陈虹,李益倩的《美国积极教育引发的“幸福”启示》(2010);陈虹,吴九君的《积极心理学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2010)等文章。研究者们普遍认为积极心理学是一种新的研究方向,是对传统心理学的“消极”模式的大反思,认为积极心理学转换了传统心理学的研究视野,复活了人本心理学的研究主题,“为心理学乃至整个社会提供了以新的方法看待人类的生存和问题的解决”

积极心理学越来越引起我国心理学者和教育学者的关注和重视。

1.4 习得性无助理论

被动性、退缩以及服从是个人控制减弱的证据。如学生已习得一种不可控的消极的教育语言环境,而且感到无助,当他们接触到积极语言时,虽然这些积极语言与其行为有关,而且可能是对学生有利的,但学生却很难相信其有用,也就是说,学生先前接触过的那些无法控制、无法逃避的来自教育者的消极语言模式,减弱了学生可以让自己变好的控制倾向。让学生接触那些无用的、消极的事件反馈信息(消极的语言评价),不利于学生学会控制这个事件,更不利于学生把这个事件做好。

1.5 自我中心理论

该理论认为,无法控制某些重要结果的个体之所以会停止尝试,是为了防止他认为自己不具备解决眼前问题的能力。如果他不再尝试或一直说“我做不了”“我就是不行”“我老是错”,那么他可以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或我没有做,同将失败归因于真正的能力不足(我不行、我做不好)相比,这种归因方式对自我构成的威胁较少。这种习得性无助实际上反映的是一种在失败时保持自信的方式。令学生厌恶的教育语言,是学生能否变好的关键中介因素。教育语言作为一种条件刺激,我们可以对其可控性进行操作,比如,我们可以引入可控性因素:告诉学生你哪些方面变化,我会表扬你,你哪些方面不足我会指出来。让学生感受到我这样做了,所以被表扬;我没有做到位,所以被指出不足。通过告诉学生与事件有关联的事实(表扬语言和批评语言),可以增强学生自信,改善学生语境,鼓励学生对原来的失败或问题做出不同的解释。

三、研究程序

1.研究设计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05月―2012年09月)是课题研究的初始阶段,主要是为课题研究的启动准备理论、环境、氛围、研究队伍组建等条件,使老师进入科研状态,形成并了解课题的总框架,掌握相关的基本理论,课题设计人员收集资料,确定课题实验方案,填写课题申请书,做好申报工作。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9月―2014年02月)组织开题讨论、咨询、制定阶段实施规划,按计划分组分段实施,注意过程动态管理、调控。在这一阶段中,进行实验研究交流和培训活动,开展课例分析、教学设计、撰写经验论文活动,收集优秀课例。完成教学设计集、论文集等。并写出阶段性实验报告,进行阶段成果评估。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4年03月―2014年09月)整理分析实验资料,进行总结提炼和实验成果的综合评估,撰写结题报告,完成课题结题鉴定。

2.研究对象

2.1范围:小学

2.2范本:北京市第十八中学附属实验小学(原丰台区芳星园小学)

2.3对象及领域:积极心理学HAPPY语言模式在(数学、语文、英语、美术、音乐、心理等)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研究方法

3.1操作法:以小学六个年级的每个学科的教学为研究的载体。(我们有专业的各学科的优秀教师,他们掌握了多方面的教学技能和经验。我们继续在原有的基础上在全校各个班级里开展以“积极的心态去学习、去生活”、等活动,同时,在教师团队中开展积极语言模式的练习和使用并且使用到教学中去,通过自主开发的扑克牌游戏方式使学生逐渐养成二十四项优良的积极品质。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也把操作法作为最基本的方法,用于积累原始素材。)

3.2.记录法:实时对活动的情况进行记录和归纳。(在操作法的基础上对每次活动进行比较详细地记录,包括书面记录、影像照片的记录等等。)

3.3.问卷法:师生对积极语言模式的调查回答。(在研究过程中,将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反映师生对积极的语言模式认同性和参与意识,同时也可以从问卷中反映一部分结果。)

4.技术路线 第一阶段,报备阶段 2012年8月填写申报审批书,报总课题组审批,2012年9月审批通过。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 2012年9月课题申报后,首先进行筹备工作。对全体课题成员进行培训,为每位老师配发一本《给老师的101条积极心理学建议 积极语言HAPPY》,自学积极语言应用案例。要求每人写读后感,并在日常工作中使用积极语言,撰写应用案例及体会。在深刻领会课题精神和研究意义的基础上,结合教师工作实际,从全体课题成员中通过自愿报名加领导小组审批的方式选拔出优秀青年教师为课题核心小组成员参加个案研究。 2013年1月24日核心组成员召开班级情况分析会,确定个案研究对象和积极语言所要干预的行为。 2013年2月,将分析会录像转成可编辑的WORD文档,归纳出学生共同的行为问题,老师通常的解决方式,通常说什么话。确定每个班的个案研究对象。 2013年3月,对每个班选中的个案研究对象进行访谈,了解学生行为问题的原因,通常情况下老师说什么,你希望老师说什么。同时对老师就相同的学生问题进行问卷调查。 2013年4月,将学生访谈录像转为WORD文档,与教师问卷合并,分析归纳老师和学生的共同需要,并列表呈现。 2013年5月,将学生问题,老师期望,老师语言特征归纳表反馈核心组老师修正确认,制定分层指导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目标,明确怎样说积极语言帮助学生在什么具体行为上关注学生的改变。与学生达成约定,通告家长,每天记录。 2013年6月正式开题,请专家论证课题方案可行,提出指导意见和建议。 2013年7月个案研究实施。 2013年11月填写中期报告书。 2013年12月专家对中期报告进行论证督导。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

2014年6月填写鉴定结题申请书。

2014年9月专家进行课题成果鉴定评估及等级评定。

四、研究发现及结论

1. 研究假设

开始课题之前,我们为课题研究做了研究假设:

首先,教师使用积极语言能为自己,也能为学生带来愉快体验和愉快情绪。积极语言关注的核心是教师到底如何说话,说什么样的话,能够有利于引导自己或学生关注生活中美好的东西,发现和激励学生的优势和潜能,促进积极的人际关系,让生活更幸福,享受健康快乐人生。

其次,教师语言风格会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形成有影响。如对学生完成作业快慢、对错、主动程度及快乐程度有影响;对学生上课时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程度有影响。

再次,教师语言风格对教师本人的情绪、工作效率和成就感有影响。

2.研究发现及结论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的六位老师进行了《学生积极心理品质习得与教师积极语言关联性研究实验方案》《教师语言风格调查》《教育部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调查研究课题“学生最深渴望比例》《习惯结构养成与积极品质习得记录表》等测试或调查,我们发现:

2.1教师使用积极语言确实能够为自己也为学生带来正能量,教师使用积极语言的模式是促进各学科优质教学、学生“乐学”的基础。

研究中,在课题负责人王志清校长(现任北京市第十八中学副校长)提出的“积极语言,幸福课堂”的教师评价理念带领下,课题针对教师普遍关心的部分学生作业不认真、上课不专心听讲等实际问题,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将HAPPY语言的干预方法应用到心理健康教育中,旨在探索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形成的途径和方法,使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系统化、可操作化。

结合学科建设年活动,教科研一体化,课题组赵静、丁t两位老师上示范课《小山村》的第一、二课时,赵静、赵丽分别上《房顶上的大蘑菇》和《找规律》。在课堂上,她们自觉应用积极语言。老师们发现由于语言模式的改变,师生关系越来越融洽,课堂气氛越来越和谐,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来越浓厚。课后组织老师讨论分享,在哪些环节应用了积极语言,如何应用的,效果如何,对自己的教学教育活动有何启发。重点让教师树立积极的语言观、儿童观、育人观。抛弃不能说的语言,养成使用积极语言的习惯。从而达到让学生享受幸福课堂的目的。赵静老师应用积极语言的收获体会一文刊登在《心理健康教育通用能力培训教程》一书中,撰写的论文《绽放积极语言,成就幸福课堂》获区教育学会三等奖。

研究发现,孩子们喜欢的积极语言前六句是: 谢谢你!儿子,你长大了。 你可真了不起,这么难的卷子你居然考了100分。

3、你的表现非常不错,题全做对了,真不错啊!

4、孩子,你写的字很漂亮。

5、你表现得很好,在关键的时候进了一球,为集体争光。

6、你长大了,知道帮妈妈做家务了。

2.2 教师语言风格直接影响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形成。积极的语言会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首先,教师使用积极语言能够使学生愿意尽早做完作业,愿意花更多时间做作业。有意识尽量做对作业,不重复出错。由此,可以提高平均分(语、数成绩),并能够提高在班级的排名,等等。

其次,教师使用积极语言能够有利于规范学生行为规范,比如可以使学生打预备铃能不下位子、拿出要用的书本、不说话。课上眼睛看着老师,积极举手回答问题。而且,能按规定要求回答问题,并回答正确,等等。

2.3积极的语言会让教师保持乐观的心态、稳定的情绪,并使教师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成就感。

教师的积极语言可以引导教师形成积极乐观向上的品质,并能激发自身内在的正能量。进而可以提高自身整体素质、增强履职能力、提高工作效能。由此也可以提高教师的成就感。

五、分析和讨论

1.解决方法和理念依据

积极语言定义为:引发个体积极情绪,发现个体优势及潜能,促进个体美德及积极品质形成,有利于建构积极人际关系的语言。积极语言模式是试图构建一个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教师或家长趋于稳定的积极的语言表达基本机制。该模式建构思路是:积极语言积极情绪积极人际积极人格积极社会支持幸福、和谐、阳光的人。

1.1对学生报以积极的期待(积极语言HAPPY模式的“ H”)

1.1.1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才能让自己保持平静的心境,让自已变得有耐心,不急躁,不生气,情绪稳定,让学生感到很宽松,不紧张、不焦虑。

孩子的身心发育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孩子在知识能力、认知风格、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都是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的。无论孩子做得怎样都是有原因的。都给孩子一个好的期待(积极语言HAPPY模式中的H就是这个意思)

1.1.2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评价孩子要从多方面、多角度,给孩子信心、勇气和成就感。

要改变以往的学生观,每位学生都是一个天才。重新定位教学观,根据每个学生的智能优势和智能弱势选择最适合学生个体的方法。要改变自己的教学目标,多元智能并不主张将所有人都培养成全才,而是认为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确定每个学生最适合的发展道路。通俗来讲,多元智能理论不是让学生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也不是简单的要求给学生多架几座桥,而是主张给每个学生都架一座桥,让“各得其所”成为现实。要改变教学行为,教师备课、上课不能再像以往那样仅仅为了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而是更多地从关注学生,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去考虑问题。

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加德纳从研究脑部受创伤的病人发觉到他们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核心思想是:人的智力是多元的,言语、音乐、逻辑、视觉、身体、自知、交流智能各有不同,教育的起点不在于儿童原来有多聪明,而在于教师怎样使儿童变得聪明,在哪些方面聪明。学校一直只强调学生在逻辑─数学和语文(主要是读和写)两方面的发展。但这并不是人类智能的全部。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智能组合,例如:建筑师及雕塑家的空间感(空间智能)比较强、运动员和芭蕾舞演员的体力(肢体运作智能)较强、公关的人际智能较强、作家的内省智能较强等。

语言智能

这种智能主要是指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及文字的能力,即指听说读写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这种智能在作家、演说家、记者、编辑、节目主持人、播音员、律师等职业上有更加突出的表现。

逻辑数学智能

从事与数字有关工作的人特别需要这种有效运用数字和推理的智能。他们学习时靠推理来进行思考,喜欢提出问题并执行实验以寻求答案,寻找事物的规律及逻辑顺序,对科学的新发展有兴趣。即使他人的言谈及行为也成了他们寻找逻辑缺陷的好地方,对可被测量、归类、分析的事物比较容易接受。

空间智能

空间智能强调人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敏感性很高,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比较强,表现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他们表现出来的能力。能准确地感觉视觉空间,并把所知觉到的表现出来。这类人在学习时是用意象及图像来思考的。

空间智能可以划分为形象的空间智能和抽象的空间智能两种能力。 形象的空间智能为画家的特长。抽象的空间智能为几何学家特长。建筑学家形象和抽象的空间智能都擅长。

肢体运作智能

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地生产或改造事物的能力。这类人很难长时间坐着不动,喜欢动手建造东西,喜欢户外活动,与人谈话时常用手势或其它肢体语言。他们学习时是透过身体感觉来思考。

这种智能主要是指人调节身体运动及用巧妙的双手改变物体的技能。表现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运动员、舞蹈家、外科医生、手艺人都有这种智能优势。

音乐智能

这种智能主要是指人敏感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等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这种智能在作曲家、指挥家、歌唱家、乐师、乐器制作者、音乐评论家等人员那里都有出色的表现。

人际智能

人际关系智能,是指能够有效地理解别人及其关系、及与人交往能力,包括四大要素。① 组织能力,包括群体动员与协调能力。②协商能力,指仲裁与排解纷争能力。③分析能力,指能够敏锐察知他人的情感动向与想法,易与他人建立密切关系的能力。④人际联系,指对他人表现出关心,善解人意,适于团体合作的能力。

内省智能

这种智能主要是指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正确把握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把握自己的情绪、意向、动机、欲望,对自己的生活有规划,能自尊、自律,会吸收他人的长处。会从各种回馈管道中了解自己的优劣,常静思以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爱独处,以深入自我的方式来思考。喜欢独立工作,有自我选择的空间。这种智能在政治家、哲学家、心理学家、教师等人员那里都有出色的表现。

内省智能可以划分两个长层次:事件层次和价值层次。事件层次的内省指向对于事件成败的总结。价值层次的内省将事件的成败和价值观联系起来自审。

自然探索智能

能认识植物、动物和其它自然环境(如云和石头)的能力。自然智能强的人,在打猎、耕作、生物科学上的表现较为突出。

自然探索智能应当进一步归结为探索智能。包括对于社会的探索和对于自然的探索两个方面。

存在智能

人们表现出的对生命、死亡和终极现实提出问题,并思考这些问题的倾向性。

1.1.3教师与学生在人际认知过程中,会不断加工和处理对学生的认知,形成带有一定综合性、概括性的认识,即“人际印象”就产生了。这个印象一旦产生,将倾向将学生看成是具有协调一致人格特征的人(人际印象的“一致性倾向”)。一旦对他人做出好或坏的评价,就会将它扩展到其他特性上去,也就基本上确定了对此人的总体印象。我们建议,教师能从目前积极心理学框架中六大美德24项积极品质去形成对学生“好的评价”。

比如,一男生被认为是热情的时候,他同时是友善、有同情心、善于交友、开朗、健谈、自信的人。一个人不会被看成既热情又冷酷,既诚实又虚伪。如果出现相反的特征,出现矛盾,教师也会重新处理头脑中关于学生的信息,来消除这种不一致。所以,教师对学生如果习惯性地产生积极的“一致性倾向”,将会对学生形成更好的评价。

社会心理学家奥斯古德(C.E.Osgood,1957)等人的研究发现,人们主要从三个基本维度来形成和描述他人的印象,即:评价维度:好-坏;力量维度:强-弱;活动维度:积极-消极。其中评价是最重要的维度,比如,认为学生是好的,是有力量的,是积极向上的,将会使学生受益终身,将会对学生的自我意识和人格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如在“智慧和知识”美德方面,学生更倾向有创造力、好奇心、开放的思想、有视野(洞察力)、热爱学习品质;在“勇气”美德方面,学生更倾向真诚、勇敢、有坚持性、热情;在“仁慈”美德方面,学生更倾向友善、有爱、具备社会智能(社交智力);在“正义”美德方面,学生更倾向公平、有领导力、具备团队精神;在“自制”美德方面,学生更倾向宽容、谦虚、谨慎(审慎)、自律;在“超越自我”美德方面,学生会审美(欣赏美和完美)、感恩、有希望、幽默、有信仰。

有人可能会提出,学生不会全是我们预想、期望的那样,但是,在我看来,学生就是我们预想、期望的那样。因为,我们预想、期望的是学生的总体,我们对总体的期望就是学生都向着这些好的品质发展,而每一个个体一定是不同的,这个个体可能这些品质表现突出些,显现成优势,其他品质相对不突出。另一些个体可能其他品质突出些,成为优势,同时,也会有不突出的品质。教师在对学生的积极的预想和期望指导下,会产生对学生的积极语言和行为,会促进学生积极品质的培养,促进产生积极行为。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对学生的预期,有的可能被证实,有的可能不能被证实。如果被证实,就意味着教师使用的HAPPY模式在学生身上起到了作用,得到了积极的反馈,那么,教师的积极语言将会被强化,教师将会更主动、更有创造性地应用这个模式。如果没被证实,也就是说,教师期待学生形成哪种行为,或改变哪些行为,教师不一定能看到学生这个行为发生或变化,这并不能说明,教师的积极语言没有发生作用,只能说明目前还没有发挥作用,或这个作用还没有显现出来。人格特质理论的创始人戈登・奥尔波特(Gordon Allport)认为,尽管个体有一个比较稳定的人格,但行为会在不同的情境中而有所变化。 因此,教师不用担心,“我用了积极语言的HAPPY模式,为什么学生不见效?”那么,这时候,老师们感受一下自己是不是有变化,如果是,那么说明,你对积极语言HAPPY模式的应用已“见效”了。如果不是,那么,请你丰富和完善这个模式,使之“更见效”。

2.说积极鼓励的话,让孩子产生积极情绪(积极语言HAPPY模式的“A”)

用积极语言让孩子感受到快乐,产生积极情感(快乐、宁静和温暖)很重要。

积极情绪是指个体由于体内外刺激、事件满足个体需要而产生的伴有愉悦感受的情绪。积极情绪能够激活一般的行动倾向,对于认知具有启动和扩展效应,能够建设个体的资源,撤销消极情绪产生的激活水平,能够促进组织绩效。积极情绪是心理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身体健康具有促进作用。积极情绪对于个体的适应具有广泛的功能与意义。

积极情绪(positive emotion)即正性情绪或具有正效价的情绪,“positive”即正性的、积极的。许多研究者对积极情绪给出过具体的描述或定义,如罗素(Russell)曾提出“积极情绪就是当事情进展顺利时,你想微笑时产生的那种好的感受”[1]。Fredrickson认为“积极情绪是对个人有意义的事情的独特即时反应,是一种暂时的愉悦”[2]。孟昭兰(1989)认为“积极情绪是与某种需要的满足相联系,通常伴随愉悦的主观体验,并能提高人的积极性和活动能力”[3]。情绪的认知理论则认为“积极情绪就是在目标实现过程中取得进步或得到他人积极评价时所产生的感受”[4]。从分立情绪理论的观点来看,积极情绪包括快乐(joy,happy)、满意(contentment)、兴趣(interest)、自豪(pride)、感激(gratitude)和爱(love)等。快乐是指当情境被评价为安全的和熟悉的,或者事件被理解为个人目标取得进步和实现时而产生的情绪感受;满意是指被他人的接受和关爱所引起的感受,如果情境被评价为安全的、高度确定的和需要低付出的,就会引起满意感;兴趣是指当个体技能知觉与环境挑战知觉匹配时产生的愉悦与趋近感,当情境被评价为安全的、新颖的和改变的、神秘的以及一种困难感时就会引起兴趣;自豪是当目标成功实现或被他人评价为成功时产生的积极的体验。因此,概括地说,积极情绪即正性情绪是指个体由于体内外刺激、事件满足个体需要而产生的伴有愉悦感受的情绪。

Fredrickson提出的积极情绪扩展和建设理论(the broaden-and-build theory of positive emotions)认为积极情绪比如快乐、兴趣、满意等能扩展个体的瞬间思维活动序列[2,8,9]。消极情绪一般会缩小个体的瞬间思维活动序列,缩小个体的认知范围,让个体在当时的情境下只产生某些特定的行为,动员个体身体能量应对特定的环境挑战。而积极情绪却能在一般条件下促使个体冲破一定的限制而产生更多的思想,能够扩大个体的注意范围,增强认知灵活性,能够更新和扩展个体的认知地图。

积极情绪能促使人的记忆功能和提取更多的积极材料,使个体在解决问题时更加灵活、完整、有效地进行思考和判断。

积极情绪下,个体表现出更高的创造性,问题解决的效率更高,决策更全面。

积极情绪能够促进人际问题的解决,协商与谈判问题的解决。积极情绪不仅能够为协商与谈判创造友好的氛围,同时由于积极情绪下认知灵活性的提高,能够使得谈判者想出更多的问题解决策略。积极情绪能够促进帮助、友好行为,密切人际联系,扩大人际资源。积极情绪能够提高应对水平,促进社会适应。

积极情绪能够撤销和恢复消极情绪导致的各种心血管活动的激活状态,使其恢复到正常的基线水平;对于消极情绪所造成的狭小的思维活动序列予以撤销,使得思维活动序列恢复到正常的水平,能够缓解消极情绪造成的紧张。尽管这方面没有直接的研究支持,但研究表明主观报告积极情绪水平高的个体表现出更灵活的、更建设性的应对方式,表现出更抽象的、更持续的思维水平。

积极情绪不仅对于个体的适应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组织内成员的积极情绪对于一个组织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组织内个体的积极情绪可以相互感染和传递,对于营造积极的组织氛围是极为关键的,能够激励组织中成员的学习绩效,提高组织的效能。

3.理解孩子形成好习惯需要过程(积极语言HAPPY模式的第一个“ P”)

如果学生已习得一种不可控的消极的教育语言环境,而且感到无助后,当他们接触到积极语言时,虽然这些积极语言与其行为有关,而且可能是对学生有利的,但学生却很难相信其有用,也就是说,学生先前接触过的那些无法控制、无法逃避的来自教育者的消极语言模式,减弱了学生可以让自己变好的控制倾向。让学生接触那些无用的、消极的事件反馈信息(消极的语言评价),不利于学生学会控制这个事件,更不利于学生把这个事件做好。

无助的人在情绪上并非变得麻木了,而是变得烦躁不安了。希罗托(Hitoro)和赛利格曼的一项实验也发现,当一个人在一种环境中经历了不可控事件时,毫无疑问他会在那一环境中变得被动和无精打采。 赛得克与考夫塔提出了“认知耗竭”理论 。他们认为,有关不可控事件的经历最初激发了个体大量的认知活动,因为个体想要解决出现的问题,并弄清楚他为什么无法解答这一问题,然而,无关联性导致这些努力必然无功而返。最终,个体进入了一种认知耗竭的状态,他停止了思考,无助效应就产生了。这一理论的关键之处在于,它认为:个体对他们所遇到的事态提出各种假设并进行评估,在随机反馈的情况下,个体不再继续不停地提出和评估这些假设,也就是说,无助导致了被试无法思考,即认知缺陷 。被试报告了不确定感和无法集中注意的情况,而且报告自己对成功的预期大大下降,导致被试在之后的那些比较困难而且需要进行努力的任务上表现糟糕。

自我中心理论认为,无法控制某些重要结果的个体之所以会停止尝试,是为了防止他认为自己不具备解决眼前问题的能力。如果他不再尝试或一直说“我做不了”“我就是不行”“我老是错”,那么他可以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或我没有做,同将失败归因于真正的能力不足(我不行、我做不好)相比,这种归因方式对自我构成的威胁较少。这种习得性无助实际上反映的是一种在失败时保持自信的方式。一位十岁女生在弹琴时总说:我怎么弹也弹不好,我不想弹了。一位五岁男孩滑冰时不断地说:我穿上新鞋就是总摔跤。滑冰一点都不好玩。

克里斯托弗・彼得森(Christopher Peterson,1993)提出 ,就像存在习得性无助一样,也可能存在习得性掌控。正如对无关联的预期会降低诱发性动机并阻碍对关联性的知觉,对未来关联性的预期会增加诱发性动机,并增加对关联性的知觉。

令学生厌恶的教育语言,是学生能否变好的关键中介因素。教育语言作为一种条件刺激,我们可以对其可控性进行操作,比如,我们可以引入可控性因素:告诉学生你哪些方面变化,我会表扬你,你哪些方面不足我会指出来。让学生感受到我这样做了,所以被表扬;我没有做到位,所以被指出不足。通过告诉学生与事件有关联的事实(表扬语言和批评语言),可以增强学生自信,改善学生语境,鼓励学生对原来的失败或问题做出不同的解释。如果教育语言能够提高对学生期待的积极度及沟通话语的乐观率,观察教育效果可能会有所不同:学生情绪、学生行动、师生关系、动机、效能、学生人格、学生对过去一周或二个月的满意度(包括做事情的投入程度),对未来的希望 都会有所改善。

4.教师语言促进孩子形成好习惯的关键点(积极语言HAPPY模式的第二个“P”)

4.1不是不能给予学生批评,而是怎么批评学生

要看看挫折事件或创伤事件后是否让学生得到了如下启示,否则就不是教育,而是教师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第一、批评教育是否讲出了学生的优势(一般讲三个优势,批评一个问题3:1,学生容易接受),是否促进了学生提高其优势、发挥其优势;第二、批评教育是否让学生更热爱学习、更珍惜生活;第三、批评教育是否让学生明白我可以采取哪些行动,以解决问题或克服不足,以度过创伤;第四、批评教育是否促进了师生关系,生生关系或家长与孩子的关系,让学生感受到“总会有人帮助我”;第五、批评教育是否理解学生出现问题或错误的恐惧心理及被批评后的不愉快情绪及羞怯心情,认识到学生出现逆返情绪或害怕挑战是正常反应,或创伤后信念崩溃是正常反应,但同时也指出学生应该改进的方面和可以成长的资源。这样的“挫折”才会让学生成长,而如果只是斥责,指出不足,学生在被教育之后,不知道自己有哪些优点可以被利用,不知道我采取哪些行动是有效的,和老师关系越来越差,变得不喜欢学习(不爱做作业了,不想上课了,听不进去了),说明“这个教育”不但没有让学生在挫折和失败中成长,反而“这个教育”本身成了引发学生挫折的导火索,而不是问题、困难和错误本身让学生感到是挫折。有些挫折是人为设计的,让学生感到“我不行,我无能”,“学习是痛苦的,生活毫无乐趣”,“我做什么都不对,我找不到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老师一点不理解我,我很想好起来,但老师不相信我”;“我再也不想理他了,我恨死她了,他说什么我都当耳旁风,她让我做什么我都不做”,结果学生的意志被“挫折”打垮了,而这个挫折有可能是“教育的过程”,而不是事实上的挫折。

4.2注意语言层次

4.3避免“比”

比你好、我坏,或比谁最好、最棒,或说哪个同学这回是第一名,目的是刺激学生去追求最好或第一,让学生拼命竞争,可能会突出了典型,但这个结果一种可能是,有个别或些许学生满意,但大部分学生麻木,甚至不舒服,另一种可能是,没有赢家,只有输家,“最好”“最棒”“第一”的学生不但没有得到好处,反而被孤立、冷落,内心负担着下次我要不是“最好”“最棒”“第一”,同学们怎么看我的压力。这种刺激学生比来比去的“比文化”容易让学生心生嫉妒,或仇恨他人。也就是说,不是学生变坏了,而是环境让学生的“妒”和“恨”生温了。

比来比去容易让学生逐渐倾向建立“表现目标”,爱做那些给别人(老师)看的行为,更关心如何向别人(老师或同学)证明自己的能力,关注的是如何出众,或如何别当众出丑。要尽量引导学生设置“掌握目标”,说:同学们都很努力,我选择那些不断进步的同学,然后告诉老师你是如何进步的,或你告诉老师你是如何变得越来越爱主动学习、做事、做值日、上操不说话、上课不下位子等等的,帮助学生更多关注:我如何努力,我如何进步,我怎样更愿意主动学习,我遇到问题如何喜欢寻求老师或同学帮助,我越来越会找到提高各种水平和能力的方法,而不要过多关注我要如何出众,我千万别当众出丑。这种话不是满足了学生的需求,而是满足了老师的需要,因为学生们会更关注老师对他们的看法,结果,是老师被“关注”了,是老师希望被关注的需要满足了,而学生如何努力、用什么方法提高、每个人提高了多少,则被关注得很少。要让每个孩子都发挥自己的特长,让每个孩子都感觉自己是重要的、是不可替代的,让每个孩子都关注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让学生感到改正这个错误很有趣。让学生关注自已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比如说:你可以快起来,你只需要今天比昨天快,不必去管其他同学。老师(妈妈)相信你。

少说“谁最好”,多说:你比你原来好多了,比自己某某点进步了。

语言刺激学生竞争,比如“我看谁最好”、“我看谁的答案最标准”“哪位同学最先举手,我就叫谁”,“哪个组想出的答案最多”“我看这次谁写得最快”,对学生有刺激作用,去争“最好”“最对”“最先”“最多”“最快”,但这是暂时的,因为,只有个别学生能永葆最好、最对、最先、最多、最快,甚至可能没有这样的学生,那么,如果几乎没有学生可以做得到,我们为什么还要去说呢?建议:不在课堂教学中说让学生去做“最怎样”,而多引导学生说:“今天的作业,比你以前进步了,而且也比以前整齐了。你是怎么做到的?”引导学生多去关注自己的正确之处和点滴进步,多去关注自己是做到正确的或怎样进步的,多去关注自己如果正确了或比自己进步了,心情怎样,而少让学生去和他人比。

自己是否进步,自己如何进步,自己哪点不足,自己用什么方法克服不足,这些自己是可以控制的,自己能控制的事情自己会觉得有安全感,而和其他人比时,自己努力了,别人也进步了,永远会有不安全感,而且越比越焦虑,越比越没有信心,心情也越来越糟糕。常听老师们,也可以说是家长们说,“对对,我一说:你看谁谁比你强多,我那孩子当时就说:你觉得他好,你让他当你儿子,我走还不行吗。”有的孩子,当家长一说别人家孩子,或叔叔姑姑家的孩子比自己好,就一摔房门,把门一关,进自己房间不听下文了。这是因为,学生自己努力时别人也在努力,自己进步时别人也在进步,这种去追别人,会让学生感到焦虑不安、痛苦不堪。学生在这种环境中成长,对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

太多的“比文化”,把本来没有“比”这个念头的学生搞得不得不“比”,彼此之间成了挑战和冲突的对象,这正是嫉妒和怨恨的导火索。

4.4用坏习惯的相反行为,进行惩罚

举例:日本幼儿园园长,每天面带微笑、跪在门口迎接每个孩子。孩子进门时要脱掉鞋子,并将鞋子放在鞋架上才可以进园。如果有孩子不能把鞋放好,东扔一只,西扔一只时,园长仍然面带微笑,抓回孩子,让他把鞋捡回来放在鞋架上,如果还是东扔西扔,园长仍然面带微笑让孩子重复捡鞋,直到放好才可以进园。让孩子不断地捡回鞋子直到放好为止,这种重复好行为的“惩罚”(孩子会感到烦燥,让我没完没了的做捡鞋的事)是正向的,有意义的(形成放好鞋的习惯)。而且在这个过程中,园长始终没有丝毫的愠怒(源于他对孩子形成好习惯需要过程和训练的理解,情绪没有被孩子一时做不到而带动起来)。

表扬可以从六个方面入手:努力的过程、学习的态度、使用的方法、做此事的原因、产生的作用、表现或结果

赵静语文课中,【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记住并会写“房”“座”“兔”,会区别“座”和“坐”,认识“蘑菇”。

整节课上,老师提问学生时始终没有说:“我看谁答得最准?”“我看谁记得最快?”“我看谁先举手?我要叫先举手的同学”,也就是说没有刺激学生去争着举手,争着发言,而是平静地说:

A评价努力的过程

“好,老师看到你们都在思考了,同学们都试着记住哦。”(关注学生努力的过程)

“我猜你们都能记得住的,而且是能写得正确的。”(鼓励学生去记忆,去做到正确,关注学习的质量,引导学生关注学习本身)

B评价做事情的方法

“我看有的同学用手在桌子上画这个字”“我听到有的学生说:‘坐’是两个人,坐在土地上,所以上面二个‘人’,下面是一个土;还有的同学说:‘坐’就是在公交车上,二个人扶着高高的扶手,怕摔倒。”“这些同学们都找到了如何记住这些字的方法,好啊,还有什么方法?”(引导学生关注学习的方法,比引导学生答得最对,有意义。)

C评价做成、做好的原因

“噢,你为什么这么想呀?”“有什么道理呢?”“你是怎么知道这个方法的?是不是曾经听过这个故事?”(学生能做成某事时,当他人追问他做成的原因,其实是让学生自己激励自己,让学生描述自己做成功的过程,容易激发学生更努力、做得更好的动机,这比老师说“你要怎样”更有效,因为,学生的学习还是要靠学生自己努力,我们老师都是外因,只有调动学生自己的内在动力,学生的学习才会变得自觉,这个自觉则可以靠学生多次描述自己如何成的原因和过程激发出来)

D评价态度

即使有时学生答得不对,或站起来答不出来,但老师仍然说:“老师理解你,一站起来脑子突然空白了,但老师看到你在认真思考了。再想想,不急着回答。”(肯定学生的学习态度,目的是让学生在下一个环节更加愿意去思考,而不因为一个没答上来而沮丧,导致注意力不集中)

E评价产生的作用

而不引导去表现我做得怎样(形式),因为我们的目的不是让学生都去争最怎样,而是学生都能进步、都会,才是我们教师最希望看到的。

问为什么错,不强调怎么错,多问怎么对的,多让孩子描述是怎么做到的、做好的。

说正向话时,后面接“我很高兴”是可以接通的。如果说:你怎么又没完成作业呀,接我很高兴,那么“你怎么又没完成作业呀”就不是正向的话。

总之,用积极语言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因为积极情绪下的行为容易延续;表达自已的满意的行为,这个行为也是学生容易延续的行为。爱是快乐和被信任的混合感觉,经常表达对学生的信任很重要。

4.5根据研究结论获得的启示

结合课题研究实际,我们认为:

首先,教师应该努力转变观念,既教授学生科学知识,又形成学生快乐体验,既重视学生学业成绩,又重视学生人文关怀,既指出学生缺点错误,又尊重学生人格尊严,既帮助学生学业进步,又指引学生人生成长。

其次,教师应该转变语言模式,从批评、限制、抱怨的语言方式转向激励、引导、感激的语言方式。在说任何话前,应先期望学生具备能促进自我发展的积极力量,可以达到某项积极品质的特征,并相信学生能够形成这些品质的可操作行为。同时,还要激励和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标志性积极品质或期待形成的积极品质,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参与教育活动的内在动机,愿意发挥特长、创造性地做事。注重学生潜在优势、内在积极性和发展的可能性。

就目前研究结果来看,此课题是非常有价值的,通过教师语言模式的改变,能够提升师生的幸福感,为和谐校园的氛围形成打下基础。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值得在教育教学中推广。

六、主要成果

1. 王志清和孙忠共同撰写的论文《通过扑克牌游戏激发小学生发现优势美德的兴趣》获北京市心理卫生协会,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年会论文评选等奖并在会上宣读。

2. 王志清和孙忠开发的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辅助学具――心理扑克牌已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核被授予专利产品。

3.赵静老师应用积极语言的收获体会一文刊登在《心理健康教育通用能力培训教程》一书中,撰写的论文《绽放积极语言,成就幸福课堂》获区教育学会三等奖。

参考文献

1.克里斯托弗・彼得森著,侯玉波等译.打开积极心理学之门.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2.心理学大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林崇德、杨治良、黄希庭主编,2003

3.高屹,张瑞凯,北京市中小学生不同学习阶段心理健康特点的调查,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6):21-27.

科学实验研究报告范文6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各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广泛,英语已经成为现代中国教育的一门至关重要的学科。从普及高中英语教育到普及初中英语教育,到今天的普及小学英语教育,英语教育面对的任务将愈加沉重。小学英语教育处于基础阶段,如刚刚破土而出的嫩芽,更值得需要我们广大小学英语教育工作者进行研究培育。因此,关注小学英语教育是教育前进发展的必然需要。

 从目前我区的小学英语教育现状来看,我区普及小学英语教学仅有几载,且今年刚刚将全套教材普及实施,在教材的把握、教学模式的探究应用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有待研究与完善的问题。特别是写作能力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小学生的词汇量少,西方文化知识浅,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皆不高等,都是烦恼我区一线英语教学工作者的难题,可谓急需解决。

     当今社会理论发展迅速,有些外地市的小学英语教学普及较早,关于小学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呈现“百家争鸣”的状态,而真正找到一套适合我区英语写作能力培养的教学策略方法,就需要我们提炼精华、用心实践、勇于创新,总结探究出一套真正适合我们本地教学的英语写作能力培养策略。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由课题提出的背景和国内外小学英语写作教学的发展趋势及现状讲,我们确定《小学英语写作能力培养的实践探索研究》的课题,在实践中努力寻找,敢于创新,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小学英语写作能力培养策略方法,以期克服当前小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出现的诸多困难,积极跟上社会发展及教育改革前进的时代步伐。

三、研究的目标。

 我们认为,小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是一个由词到短语、到句、到段,再到文的能力培养体系,而良好的写作模式,扎实的写作训练等也是小学英语写作能力培养研究不可忽视的几个方面,为此,我们把小学英语写作能力培养课题分解为以下几个不同层次的子目标:

子目标A:良好写作模式的研究。主要指寻找方法营造和谐的写作环境,培养积极的写作态度,渗透正确的社会文化。

子目标B:基本写作知识的研究。包括怎样科学的识记单词,提高正确拼写的效率,怎样精练讲解标点符号,提高正确运用的能力,怎样强化操练方法结构,提高正确表达的水平等方面的答案、策略方法。

子目标C:扎实写作训练的研究。包括:造句、句型转换、看图写作、写信、读写结合等方面的训练方法。

 

四、研究的基本原则

 

1、 尊源求拓原则。教材是英语学习的导向,有效地利用教材知识,以教材的单词、主句为本,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组织命题引导,从而使英语写作与英语教学更加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2、 竞争合作原则。在竞争中学习,在合作中互进,教学中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内学生互相合作,小组间进行竞争,不仅可以激起学生的积极性,更增加了学习的效率。

3、 学生主体性原则。在教育中要遵循学生的主体性原则,不管何种形式的教育,都必须首先以小学生为出发点。

4、 尊重学生作品原则。学生的表现欲望是很强的,对自己的作文更是珍视,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作品,仔细批阅,给予充分合理的评价。

五、研究的主要策略及方法 

(一) 研究方法

1、调查法

2、观察法

3、行动研究法

4、经验总结法

(二)研究的主要策略

1、理论知识学习,为研究做知识储备。

2、对学生进行“现阶段有哪些英语写作困难”、“是否喜欢老师现在的教授方式”及“希望老师怎样教授”等问题的问卷调查,决定实验重点。

3、单人备课,集体说课讨论。

4、集体备课,推出公开课,研究教学现象及效果。

六、研究的成果

根据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成果进行汇报:(一)良好写作模式的培养

1、把握良机,渲染英语课堂气氛,引发学生的爱好和求知欲。

     小学生有着爱说爱闹的孩子气,他们无所顾忌、敢想敢说、好动,求新求异的愿望强烈。因此,我们必须因势利导,上课时,教师尽可能多地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布满诱因或悬念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

2、充分研究教材,认真备课,在各教学环节中增加趣味性。

教师对学习材料和内容的处理,一般是由易到难,逐步深入,同时要考虑到对学生学习爱好的一定刺激程度,使学生的思想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使他们的爱好逐步升级。其次增加教学环节中的趣味性,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也有助于使学生的爱好得以保持。呈现语言材料前,教师要想办法为学生创设新奇可信的情景,由此吸引学生注重力,再由该情景过渡到课本所展现的情景中,同时,合理地运用实物、图片、挂图、简笔画、现场录音、多媒体课件等,让所要呈现的情景更加直观而富有情趣。

3、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界越来越深入人心。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已成为广大教师所热衷的教学方法。母语习得研究及外语学习研究均证实:外语教学中的重点不再应该是 “我们该教些什么”,而应是“我们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这些条件” 。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是学生“能干什么”,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使用英语的能力。

(二)基本写作知识的充实巩固

1、单词卡片的应用。

对于小学英语教学而言,充分发挥单词卡片的作用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十分重要。卡片记忆,就是让学生自制词汇卡片,写上单词的词性、词义,搭配等,看一面,识记另一面,随身携带,随时随地进行词汇记忆。这样不仅可以寓学于乐,而且还可以大大提高对闲暇零星时间的合理有效利用。对于单词卡片的有效利用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听音找词

学生准备好单词卡片,教师说出任意单词,学生举起相应的卡片。

教师说出某一物品的名称,学生找出该类物品的卡片并读出单词。

教师把卡片摆放在黑板上,教师说:Where’s the        ,学生找出相应卡片。

  (2)你说我猜

教师将单词卡片背面朝上放好,教师抽走一张,学生猜少的是哪一张卡片。

教师任意抽出一张单词卡片,快速闪一下,学生猜单词。

学生两人一组,一个摸一张卡片,用动作、手势、肢体语言等将单词的意思表演出来,另一个学生猜单词。

 (3)摆放整齐

教师读单词,学生将准备好的单词卡片按照教师读的顺序摆放。

教师读单词,持卡片的学生按教师读的顺序在教师前面站好,其他学生检查顺序是否正确。

将卡片在地上摆成一行。两名学生做“石头、剪子、布”的游戏,赢家如果能够读出卡片上的单词,就向前跳一步,否则不能前进。

   2、利用有趣的游戏,增强学习兴趣。

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我常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引入游戏,使学生在玩中开启心智,找到乐趣。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玩,不愿把更多精力花费在记单词上,如果能采取一些情景化的游戏,记忆单词就成了一件轻松愉快且带创造性的趣事。游戏是英语教学的一种好形式,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做游戏,只要运用得法,就能创造一种适合学生身心健康的轻松愉快的气氛,有效防止学生疲劳和产生厌烦情绪,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比较记忆

比较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手段,有比较才有鉴别,不经过比较就很难弄清事物的相互关系。这里介绍的是对相似而又不同的单词进行对比分析,弄清它们的异同以进行记忆的方法。有些单词的教学,教师可以运用以旧带新的方法,利用旧单词的拼写,比较学习新单词。如:bus—but,come---came,seven---eleven,man---many等。这种以比较的形式出现生词,能引导学生正确发音,便于学生自己寻找规律,快速记忆单词。

4、分类记忆

英语词汇极其丰富,如果能把单词分门别类地进行记忆,是大有好处的。分类的方法因人而异,因爱好而异,灵活多样。按其性质,用途等来分类,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就容易巩固,记忆,如按颜色、学习用品、交通工具、食品、生活用品等种类归纳,还可以按科目名称、时间、数字、季节、动植物、职业名称等归纳分类。采用归类的方法,在学习一个新单词时,可一并学习与之相关的同类词。

5、通过表演识记单词

在课堂教学中,我还经常让学生通过表演识记单词。让学生在记忆单词时,加上眼神、手势、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等,加强情感的表达。比如学习swim,go swimming,其中swim是要求四会掌握的单词。在学生会读的基础上,我采用让学生编儿歌,编动作上台表演的形式。有的学生编成:swim,swim,s-w-i-m,swim,I like swimming.Let’s go swimming.并配以动作表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语言的学习和运用。

(三)培养扎实写作的能力

1.扩展语言输入,奠定写作基础

掌握一门语言必须有足够的语言输入。学生只有通过读和听才能接触地道的英语,也只有在获得大量语言输入的前提下才能进行语言输出。写作是语言输出,应建立在语言材料输入的基础上,如果学生没有关于主题信息的知识输入,就很难实现正确的语言输出。

(1)背诵范文,积累素材

课文是提供给学生的最好范文,背诵课文又是一个积累语篇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它有理解、感悟、鉴赏和记忆四个阶段。背诵课文有助于学生对词汇的记忆,诵读过程中学生感悟内容,内化语言,提高能力。对于小学生来说,英语学习的量会不断增大,而语言的内化是语言输出的基本保证,写作时才不会出现太大的困难。但在农村的大部分学校,学生们除了在课堂上说点英语外,其他时间说英语的机会就不多了,很难做到学以致用。所以我们认为,如果没有很好的英语学习环境和氛围,背诵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也是提高记忆力的最好方法。当然,教师也要向学生传授一些背诵的方法和技巧,如理解记忆,形象化记忆,归纳分类记忆等等,以免使背诵走入误区。这些方法和技巧,学生也都会在坚持背诵中慢慢领悟到的。只要教师指导得当,背诵会成为英语写作有效的方法之一。

  (2)用好听力,精选素材

教材每单元的课后听力练习往往都是精选的语言材料,学生可以从中扩大知识面,培养语感,为语言输出做好铺垫。为此,教师应要求学生听懂和复述听力内容,掌握材料中出现词组和句型。

  (3) 扩充阅读,以读促写

阅读与写作密不可分。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作文素材和表达方式的源泉。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扩充词汇,扩大知识面,增强语感,从而汇集大量的语言信息,为写作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因此,在学好课文中的阅读材料以外,应选择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最好是与每个单元的话题有关的文章,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分析文章的篇章结构。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积累,丰富学生的词汇及句子结构,从而促进学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

2.进行有效指导,扎实写作训练

(1)以“词”突破,循序渐进

词汇学习是基础,是说话、写作的必需材料,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高低,词汇量的多少是一个关键。

(2)巧设课堂,限时作文

及时又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可以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少走弯路,减少教学的盲目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限时作文。课堂限时作文的内容设计最好紧扣课堂教学的进程,这样也可以及时检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3)审题立意,细观导言

在小学英语写作的教学中,教师应关注过程多于关注结果,教师要做好写前的“导”,指导学生熟悉与作文题意相关的词句,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平时的锻炼中不断提高写作技巧与写作兴趣。

  3.利用互动合作,培养协作精神

小组合作是一种以小组学习为形式,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合作达到最佳学习效果的教学策略,它不仅仅是一种学习策略,也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它要求组员通过交流思想,共同完成一项学习任务。学生在自由、愉快、畅所欲言的气氛中自由交换观点,并以此诱发集体智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给学生一个想象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抓住有用的信息并形成写作思路,最终获得写作素材。

“写作不能仅仅理解成个人的行为,因此在教学中不宜总是采取学生单独写出作文来让教师批改的模式,而应提倡学生开展两人或数人小组活动,通过讨论合作完成写作”。小学生英语写作是一个创作性的学习过程,它对语言表达的正确性和准确性、思维的逻辑性和文章的条理性都比口语要求高。合作学习是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写作水平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小组讨论、大组交流、全班分享来完成写作任务。这样既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又能增加写作的机会,从而增强他们对语言的熟练程度,也为教师提供更多的观察和评价学生学习的机会 。

4.多元评价机制,优化习作批改

(1) 激励评价,促进发展

认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许多学生难以一次使作文达到较高水平,得到令自己满意的结果。为了调动学生进一步改进作文质量的积极性,我们可以采取多次修改作文,逐次提高等级的评价策略。当作文发给学生后,如果他们能够纠正错误,弥补不足,就可以视情况给以提高等级。教师还可以在批改时,加些针对性、启发性、鼓励性的评语。

因此,评价学生的写作应自始自终定位在激励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上,学生才能从遭遇失败到尝试成功,从惧怕写到乐于并善于写,真正走出英语写作困境,进而全面提高自身的英语写作能力。

(2) 善抓典型,当堂批改

我们将在批改学生习作过程中发现的常见错误集中在一起,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并由师生共同修改。单词拼写是否有错误、句子表达是否错误以及句子结构合不合理等都是学生写作时要常犯的错误。对于这些错误,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改正,这可能比教师批改的效果好。

(3)同伴合作,相互批改

同伴批改是指学生相互阅读同伴的作文,指出同伴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修改建议。在实践中发现,同伴批改学生都能发现对方文章中的主要毛病,并能提出一些富有建设性的意见。此外,同伴批改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意识,内化英语写作技巧。这种方式批改作文,更容易为学生接受,在同伴的反馈中,学生一方面同过作文与他人交流,另一方面通过评判他人作文使自己受益,取得进步。

 

 

七、研究成绩。

1、取得了初步的理论成绩,对影响作文教学的有关因素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得出了对小学英语作文能力培养的基本理论问题的认识,教师得到了一批教学研究论文构思。

 2、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成效,学生的英语作文能力明显提高。课题研究开展以来,学生发表在各种报刊上关于英语学习的作品增多,学校编成《锦程》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