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范文1

关键词: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化学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得到的。化学泰斗戴安邦说过:“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化学实验教学尤其是探究性实验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能为学生构建交流与合作的空间及平台,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治学的科学素养,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提供活的源泉。因此,探究性实验教学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为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提供实践的广阔平台。

一、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内涵

探究性实验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由学生独立运用实验的手段,对研究对象在实验过程中所产生的未知现象或数据进行探究,在观察现象得出实验数据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抽象总结出结论,以了解它具有怎样的组成,有什么属性和变化特征,以及它与其他对象或现象的联系等的一种实验教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是一种强调学生自主积极投身其中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探索兴趣,教师可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己动手做实验,自由发表意见,开展讨论,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在初中化学实验课程中如何进行探究性教学

(一)夯实理论知识,奠定探究基础

任何实践都是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坚实的理论基础是学生进行探究的前提,如果没有相关的理论知识,学生是很难找到探究的切入口的。尤其是初三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如果不具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即使对探究活动很感兴趣,也很难参与探究。例如,在教学“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一节中,在“活动与探究”这一栏设计的活动是“:请你通过询问他人、走访消防部门、查阅报纸杂志等方式,了解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通常采用的灭火方法”。燃烧与灭火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但如果要探究灭火的原理及方法,那就还需要学生了解物质燃烧的条件,以及不同物质的燃烧对条件的要求。例如,对燃烧的木材和燃烧的酒精的灭火的方法为什么不同等等,这些都需要学生对相关的化学理论知识有所了解,才能参与探索。如果教师在学生还没有了解这些理论之前,就开展对相关问题的讨论和探究,那将是徒劳无获的,而且,还会使学生对化学产生畏难情绪,进而,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首先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只有掌握了坚实的理论知识,才能奠定探究的基础。

(二)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过程,掌握科学的探究实验方法

究性实验教学重在动手,学生只有亲自动手做了、经历了,才获得积极地情感体验,才能掌握正确的实验方法,才能获得知。因而在探究性实验过程中应当让学生充分的经历探究的过,掌握科学的探究实验方法。例如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可以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按一下步骤进行。首先,根据实验要求,由各组学生提出问题,大胆做出假设,预测实验结果;其次,根据假设结果设计出实验方案,得出假设结果;复次,各组分别指派一名代表表述本组的实验方案,师生一起对各组的实验方案进行分析、比较,筛选出具有可行性的方案;最后,按照拟定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分析处理数据,并与实验前的假设进行比较,得出最终的结论。通过这一系列的探究实验活动,不仅使学生亲身体验经历了实验、获得了知识,而且还使他们认识到假设对于实验的重要性,知道了探究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获得数据和证据等。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探究性实验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实验进行探究,有效地发挥了他们的兴趣和特长。化学实验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实践联系非常紧密,如果教师引导得当,会使学生产生极浓厚的探究兴趣。例如对充气包装中的气体为何种气体进行实验时,可能学生会提出各种不同的假设和实验方案,教师可以让学生做出详细的实施方案,走进实验室进行实验,做好实验记录,比较哪种方案更简便、易行、可靠,鼓励学生进行积极地讨论和交流。在交流和讨论的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发挥、发散思维获得了训练,从而有利于探究实验活动的开展。

(四)处理好探究性实验中的“放”与“扶”

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行提出问题、设计方案、进行实验等,但如果教师将所有的事情都推给学生,可能会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掌握的技能不全面或不系统。因而,在探究过程中,尤其是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时,教师应当适时的扶一把,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解决实验时的障碍,做到“放扶适当”,从而有助于探究性实验学习的进行。

(五)加强化学实验教学的评价改革

对学生的实验学习情况与学习效果,要有平时评价和终结评价。教师应该通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来了解学生在情感、科学态度方面的现状,记录学生参加了哪些活动、投入的程度如何、在活动中有什么表现和进步等情况。学生也应该在这些方面反思自己的表现和内心体验。教师还可从学生提出的实验方案和结果中加以评价,对于学生在活动中所提的意义不大的问题和明显不正确的猜想,不要简单地否定,在充分肯定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还要指出其正确合理的成分,使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增强参与的勇气,在可能的条件下,应该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分别在实验、小制作、社会调查等某方面有突出的发展。

总之,新的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在培养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上也要培养出学生的能力,而对于初中化学来说,研究型实验教学就是最佳培养学生能力的手段。所以教师要深刻的意识到这一点,并通过积极的研究和学习,为学生设计出好的实验,让学生的知识和能力都得到不断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葛献峰.化学探索性实验教学的实践[J].中学化学教与学,2002.7.

[2]金福华.浅谈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设计[J].化学教育,2002.9.

[3]左勇.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设计与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范文2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教学 措施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科学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可以使学生获得生动的感性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巩固所学化学知识,形成化学概念,促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并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教学实践表明,多数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很差,包括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他们只能在纸上或者在试卷上做实验,但当进入实验室自己动手做实验时,情况就很不理想了。为改变这种现象,在教学中我们采取以下措施。

一、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求知的向导,是成才的先兆。学生有兴趣,才会自觉地花时间、下功夫、动脑筋,积极地学习。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才能在学习中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例如,在上绪言课时,我一般是避开课本,做一些有趣的实验。我拿出一块用60%酒精溶液浸过的手帕,做“烧不坏的手帕”实验,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疑惑中,接着拿出一杯澄清石灰水,让学生用玻璃管向杯中吹气。不一会儿,杯中的水变成一杯乳白色的“牛奶”。学生欢欣不已,继而惊讶,提出疑问:“是真的牛奶吗?”老师摇头。进而把学生情绪推向。其后讲到,如果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就要学好另一门基础自然科学。这时老师用课前准备好的氢氧化钠溶液,向挂在黑板上的一张白纸喷液,两个醒目的大红字“化学”跃然纸上。至此,使学生感到化学学科的奥妙无比,趣味无穷,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二、把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索性试验

现行教材中的实验大都是验证性实验,我们在教学时要改变传统的实验模式,让学生主动操作、探索,得出结论。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我改为探索性实验,在教学中首先进行预习点拨:一氧化碳能与氧气反应,它能否像氢气一样夺取氧化铜中的氧呢?两者还原氧化铜的装置是否相同?请同学们先思考下列问题,再设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1)通过的一氧化碳能否都与氧化铜完全反应?(2)如何使未反应完的一氧化碳不散逸到空气中?(3)如何检验生成的气体?(4)应将氢气还原氧化铜的装置作哪些改进?绘出改进图。指导学生联系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推理、设计装置,然后请两位学生上台连接仪器,老师最后归纳总结。又如:学到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时,教材中指出:实验室常用锌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制取,为什么不用镁、铝、铁、铜等金属及浓盐酸、浓硫酸做原料呢?启发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思路,然后由不同组别的学生分别实验探究,记录实验现象,讨论得出正确结论,并向全班学生汇报本组的结论。教材中还有许多实验可改为探索性实验,如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酸、碱、盐的性质实验等等。通过探究活动,不仅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关系,而且增强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了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更重要的是在探索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设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为此,我将全班学生进行合理编排,即每一小组中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强,有的学生观察能力强,有的学生思维深刻,具有独特的创新精神,将这些具有不同能力优势的学生组合在一起,不仅能提高小组活动的效率,而且有助于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探究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原理时,我让学生自主设计并动手装配一套装置,要求组内各同学互帮互助,相互配合,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并积极转变角色,以促进组内同学相互合作,共同解决实验中所面临的问题,以此达到学生人人有事干,人人都动手,个个有收获的目的。由于各组的仪器不尽相同:有的是试管、广口瓶,有的是锥形瓶、平底烧瓶,有的是单孔橡皮塞,有的是双孔橡皮塞,等等,故各组学生设计的装置多种多样,并由组内表达能力好的“推销员”介绍装置的优点,由全班同学评价。学生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心里由衷感到高兴,激发了兴趣和创造热情。

四、开发“家庭小实验”

“家庭小实验”是丰富学生化学知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值得大大提倡。实践证明,学生是很乐意参加各种活动的。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受到很多锻炼,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发展。第一,依据家庭条件鼓励学生在家里进行实验,不仅有很好的学习效果,也受到学生的欢迎。给学生提供可探究的问题,给他们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自己动手实验、动脑思考,不仅有利于知识、技能的掌握,还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第二,努力设计出在家庭中可以进行的简单实验,使学生能在家独立地进行探究,是提高学生化学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孜孜不倦地去探索奇妙的化学世界”有效方法。由于家庭小实验从设计到准备、操作、观察、记录、结论等都由学生独立完成,摆脱了课堂上或实验室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家里自制澄清石灰水。有些食品干燥剂的主要成分为生石灰,如旺旺雪饼包装袋中的“干燥剂”。取一只玻璃杯,加入约半杯水,再加入一包“干燥剂”,用筷子搅拌,静置。并在玻璃杯口上放一玻璃片,通过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的现象得出生石灰与水反应时放热的结论(家里没有玻璃片时可用小镜子代替)。另外还可以做向澄清石灰水中吹入的实验。

在化学教学中加强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土洋结合”,充分利用实验代用品开展实验课,这样不仅能获得多种多样的实验材料,充实我们自己的实验室,而且能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参考文献: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范文3

关键词: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背景下,探究性实验教学已经成为一种十分有效且普遍的教学模式。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应用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能够充分保障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更加主动地进行学习探究,保障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提升,保障教师的教学任务得以顺利完成。在开展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对探究性实验教学规律进行充分的研究,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探究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

一、探究性实验教学设计

(一)站在现实的角度设置问题

在实际开展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参照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来设置相关的问题,并且充分保障所设置的问题能够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充分保障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地掌握知识,确保学生的思考能力得到充分的提升。在初中,学生刚刚接触化学学科,还没有很好的化学知识接受能力。因此,教师在设置问题的过程中应当对各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量,保障学生参与讨论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二)设置的问题应当具备探索性

在开展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之所以设置问题就是为了使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探究积极性得到充分的激发,引导学生对相关化学知识的意义与内涵进行深入的了解,促使学生能够重新思考化学知识,并且提出一些新的问题[1]。例如:在进行“CH4的燃烧”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CH4是通过无水醋酸钠以及碱石灰发生反应而得来的,但是在CH4燃烧的过程中,其火焰却是黄色的,这与教科书理论知识中所讲的蓝色火焰相悖。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应当积极地鼓励学生对其产生原因进行探究。学生们通过自主探究发现,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在发生反应的过程中没有均匀地受热,甚至局部的温度相对较高。因此,在实验的过程中,为了使实验出现与课本描述一致的结果,我们应当充分保障在无水状态下进行碱石灰以及醋酸钠试剂的实验,还要准备足量的碱石灰,这样在CH4的整个燃烧过程中才能够出现书本上所说的蓝色火焰。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且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提升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二、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

首先,学生的思维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策略的顺利实施。初中是学生化学知识学习的初级阶段,很多学生对于化学的概念化知识不能吃透[2]。笔者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化学探究性实验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模棱两可的情况,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尽管会有这种问题,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应当避免直接将问题告诉学生,以免学生养成死记硬背化学知识的错误学习习惯,难以真正实现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反之,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地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相关问题,用自由结合的形式组成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随后将讨论的结果与其他的小组进行交流,促使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能力以及习惯得到充分的培养。例如,在镁和铝与稀硫酸进行反应的过程中,相较于镁的反应速度而言,铝的反应速度较快,但是在实际的实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铝在稀硫酸中无法出现气泡的情况,导致学生无法对照课本知识进行理解。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有效地引导学生去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组织学生深入地讨论和研究整个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不同于课本内容的情况。通过实验,学生会发现,在稀硫酸与铝进行反应的过程中会出现一定量的盐,而这些盐则会对两者的反应速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导致在实际实验的过程中出现镁的反应速度比铝快的情况。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能够得到充分的提升,同时还能够强化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新课程标准下对学生化学知识学习的要求相符。接着,谈谈若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疑点且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时的应对方式。在开展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因为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制约,经常会出现一些不符合科学逻辑的实验结果,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高度重视,不能强硬地将之与课本知识相联系,避免学生对实验结果产生不信任的想法。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针对实验步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充分的研究,明确能够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采用更加科学化的手段重复地进行实验操作,以保证实验结果能够与课本的相关知识相对应。针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保障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进而充分实现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根本目标。

三、基于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课程设计

在设计课程内容的过程中应当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注重课程内容的丰富性,用生活化的教学内容来提升学生的能力以及素养。在教学的过程中,兴趣才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一个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之后,才能够更加主动与积极地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才能够带着目的去进行学习,进而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在设计课程内容的过程中,科学地设计化学实验能够有效迎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提升其对于化学实验的兴趣,从而更加自主地参与到化学实验中,对化学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首先,教师应当事先准备一个天气瓶,并且提出问题,提问学生天气瓶是怎样实现温度变化的。其次,教师应当告诉学生,我们今天的任务是制作一个天气瓶,并且为天气瓶附加正确的使用说明书,其中必须包括天气图示。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问学生:为了要制作一个符合标准的天气瓶需要经过哪些步骤。最后,教师对学生开展针对性辅导,学生结合资料展开探究,了解到需要四个步骤:学习与绘画天气图示、设计实验步骤、完成作品、交流探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进行资料查阅,对天气图示进行了解,并进行合作学习,在纸上画出常见的天气状况,进行交流;随后引导学生查找资料,自主学习如何制作天气图示;而后提问学生,制作天气瓶需要用到哪些材料;学生通过讨论会说出需要氯化铵、水、酒精、天然樟脑、硝酸钾等材料;最后教师借机对相关化学知识进行讲解。通过这样的步骤,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本节课所学的化学知识,同时实现知识体系的跨学科拓展,科学探究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总而言之,在开展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高度重视对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的应用,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的策略来保障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保障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进而提升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夏蕊.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策略[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20(2):66.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范文4

化学在初中阶段是一门比较重要的学科,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该给予化学以高度的重视。教师要对原有的探究策略进行相应的改变,设计大胆、灵活的探究实验,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法开展教学,而对于学生而言,其则要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通过二者之间的共同努力,有效增强化学课堂教学效果。

二、初中化学的探究性实验设计

1.根据化学原理设计探究实验

化学是初中学科中的一门重要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掌握学习的原理和方法。所以教师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活动加以引导。在教学化学这门学科的过程中,由于每个学生接受事物、理解知识的能力都有所差别,倘若教师只是简单地对理论加以讲解,就会有学生无法理解这些抽象的知识,或者有的学生即使听懂了化学原理,也不知道如何运用于实际解题中,这是典型的分析与理解不到位的问题。因此初中教师应该根据化学的有关原理,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具有实践性的探究实验课程,帮助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中理解并掌握化学知识。例如教师在授课期间,讲解到该化学反应的时候:可以采用如下方式设计教学活动:其一,将镁粉、盐酸及醋酸作为原料,证明在温度和压力都相同的情况下,当上述两种酸的物质的量相同时,发生反应所产生的氢气的体积是相同的。其二,假如出现所收集到的氢气体积出现不同的状况,推测出造成氢气体积不同的主要原因。这样设计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使他们对化学知识有更深入、更全面的认识。

2.结合生活实际设计探究实验

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可以看到很多化学现象,很多人在看到这些化学反应之后,会产生很大的好奇心,都想挖掘隐藏在这些现象背后的原理,初中生更是如此。在实际化学教学活动中,通过观察实验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这对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非常有利。此外,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许多燃烧现象,学生对此充满好奇心,都想知道燃烧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对此,教师可以组织开展设计探究实验活动,与学生一起找到问题的答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按照如下步骤进行:第一,将两个分别蘸有酒精、水的小棉花球,用镊子夹起来放在酒精的灯火焰上一段时间。第二,点燃两支蜡烛,用玻璃杯罩住其中一支,仔细观察结果。第三,用镊子分别夹住一根小木条和一小块煤,放到酒精灯上点燃。通过这一实验,得出燃烧与下列因素是有关系的:物质的本质决定了其是否可以燃烧;可燃物在燃烧的时候需要氧气;可燃物要达到一个着火点才会燃烧起来。

3.根据实验现象进行探索性实验设计

在化学实验中产生奇妙的实验现象是很常见的,初中生正处于好奇心很重的阶段,他们往往会被这些神奇的实验现象吸引。初中化学教师可以按照新课改的相关要求,抓住学生的这一好奇心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设计安排一些实验课程,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到神奇的化学现象,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知识的热情。例如在含有酚酞的氢氧化钠的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边滴边振荡,直到红色褪去。对于红色消失的原因,有学生认为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和HClO中和了NaOH所致;而有学生则认为是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具有强氧化性使红色酚酞变成无色的物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猜测,设计实验课程,验证学生的猜测和想法。

三、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策略

1.以学生为探究的主体

教师在开展化学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不能以教师演示实验为主,而是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激发他们自主开展实验探究活动的兴趣。此外,初中化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按照学生的特性实施教学,使每一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散性思维都能得到有效发挥。对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比较有意思的问题,然后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与假设,并且引导他们自行选择实验方法、自主设计实验步骤,让学生动手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自主学习化学知识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促使学生提高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

2.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

在化学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是决定课堂教学效率的直接性因素。对此,要在初中化学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和学生的合作者应该采取措施,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帮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引导学生有效解决问题,让学生更好地发展。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他们对新奇事物充满好奇心,因此,学生在化学实验探究活动中会产生许多新奇的想法和观点,并且不一样的学生对待同一个问题会持不一样的看法。出现这种情形,需要教师对他们加以正确的指导与帮助。

3.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是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倘若学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则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很高,思维会更活跃,学习效果也会显著增强。所以初中化学教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能力。例如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及所积累的知识,设计灵活的实验活动,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获得答案,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出错的原因,并促使他们及时地加以改正。教师在设计此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化学课程的信心,从而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范文5

【关键词】探究;实验;化学教学;创设;培养

引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实验。化学实验以其生动的魅力、丰富的内涵在培B学生探究精神方面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学生通过实验,可以探究自己还未认识的世界,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化学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的功能是其它教学手段所无法替代的。”因此,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开展探究性教学,是化学教育面向现代化的重要课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化学实验教学谈些粗浅的认识。

1.构建新的实验体系。

将实验分为基本实验,综合、验证性实验,研究性实验。形成从低到高,从基础练习到研究创新,从接受知识型到培养综合能力型的逐级提高的三级实验课程新体系。传统中学化学实验结构体系由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两部分组成,两者实验项目个数比约为3:1左右,而学生实验又以验证实验为主,创造条件把部分演示实验下放成学生实验,把验证性实验改变为开放性的研究性实验,加大研究性实验的力度,确立研究性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2.提高演示实验的趣味性,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认真思考,大胆创新,积极地改进实验装置和操作,简化复杂的实验过程,提高实验现象的可观性,或设计一些教材所没有的又易于完成的课堂演示实验,通过不可预测的实验现象的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意识,让学生在新奇中产生兴趣,积极探索。

例如:在给学生上第一节化学课时,用“白纸显字”的方式自我介绍(即先用酚酞试液在白纸上写上化学及老师姓名,然后往白纸上喷稀氢氧化钠溶液)。介绍化学的奇妙时,做“魔棒点灯”、“来无影,去无踪”、“烧不坏的手帕”等小魔术,把学生带入一个神秘的千变万化的化学世界。又如:在“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中,在铁盘上涂上少量蜡油,中间插上一根浸满油的棉线,将装置平稳浮在水面上,并点燃棉线,过一会儿,向水里放入少量的硝酸铵,水温急剧下降,将蜡油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导致火焰熄灭,来证明燃烧需要的条件。这些趣味实验的设计,使学生完全沉浸在充满趣味的实验现象之中。再加上及时的启发引导,可有效地把学生观察到现象的喜悦之情转化为探索未知知识的动力,强化了学习的动机,增强了学习兴趣,达到了使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目的。

3.营造自主探究的问题情景。

在化学学习中,除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外,教师更要通过各种途径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欲望,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探究活动。而化学实验是最形象、生动、直观的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之一。

如在学习分子间隙时,学生把50毫升酒精和50毫升水混合后,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学生马上引发了为什么体积减少的疑问。化学实验现象纷繁复杂,有目的、有条理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的思考才能从复杂的化学实验现象中发现问题。探究性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要注重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联系和学生熟悉、感爱好的内容开发成化学实验。如从民间故事阿凡提引出了肉的香味是不是肉的一部分的问题,激发了同学浓厚的探究爱好,进而指导同学设计实验用浓盐酸、浓氨水、酒精等的挥发实验来呈现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停地运动的问题。

4.注重自主探究的科学方法的培养。

在探究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提炼教学内容中的科学方法要素,并在教学设计中予以渗透,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方法的运用,如对化学现象进行分类、提出有关的假设、设计实验和控制实验条件进行探究等。使学生在获得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的练习,体验探究的乐趣,形成和发展探究能力。在氧气的制法的研究中,我们设计让同学通过对照加与不加二氧化锰的实验,让他们学会控制相同实验条件进行比照的科学方法,同学控制二氧化锰的量学会筛选法确定最佳用量。科学方法的培养不可依靠教师的说教,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真实感受是培养他们科学的方法的有效途径,学会科学的方法的意义远大于知识点的把握,这将使学生受益终身。

5.发挥计算机的辅助教学功能。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功能,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扩大信息时空,提高学习效率。非凡是帮助同学对微观世界的理解计算机的模拟实验有着显著的效率。如:初中化学中对原子结构的熟悉,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等。网络的普及更为研究性实验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6.评价手段、方法要多样性。

研究性实验的评价可以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对小组的评价与对组内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对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对学生、活动、展示或实验过程的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定性评价为主等做法。评价要贯穿于研究性学习的全过程。起始评价要关注学生提出方案、分析方案、设计方案的意识和能力,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进入实验实施的过程中,顾及到参与学习的全体学生,要使认真参加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学生普遍获得成功的体验,也要让研究上卓有成效的少数优秀学生脱颖而出。

结束语:

总之,在研究性实验中,教师指导什么呢?归结起来,大约为研究思路的指导,这种指导要求教师一方面能抓住学生思想的火花,输送氧气,让它能燃烧起来;另一方面则是运用老师的知识积淀、经验,给学生一些点拨和启发,即所谓的“点到为止”,将思考和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

研究性实验有时类似科学研究,要求教师要有科研能力,为师者只有及时充电,更新知识结构,不断丰富知识,才能培养出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范文6

1.巧设实验情境,调动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以往的实验教学中教师是主角,先是讲台上忙做实验,然后是大量灌输权威性的结论,而不是一个咨询者、服务者和提问者,引导、组织学生去“猜想”、去“发现” 、去“创造”,学生没有亲历实验过程,只是被动接受。 为了让学生能身临其境,教师要有目的地创设情境,营造一种兴趣盎然,大胆猜想,主动探究,积极交流,积极合作,相互启发的多种情境。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经受磨练,体验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例如:实验探究“中和反应”情境的创设。【悬念情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法西斯军队的几名士兵和一名军官闯进波兰一位化学家的实验室,要求化学家为他们服务,化学家誓死不从。军官恶狠狠地指着桌上的一瓶浓盐酸说“如果不同意就把它喝下去!”化学家从容地拿起浓盐酸倒在一只大烧杯里,说:“反正是死,还是死得更快些吧!”说着又拿过来另一瓶液体也倒了进去,搅拌了几下,一饮而尽,然后躺在地上等死。德国士兵哈哈大笑,扬长而去。他们走后,化学家又站了起来,继续做他的实验。你知道为什么化学家没有死吗?他拿来的另一瓶液体可能是什么?【猜想情境】学生大胆猜想,畅所欲言。【问题情境】化学家对药品间的反应把握得非常准,你不能随意效仿,因为你不知道两种药品是否正好完全反应。但是我们借助什么试剂就可以知道酸碱混合时发生了变化呢?什么时候两者正好完全反应呢?【猜想情境】①酸碱等体积混合 ②酸碱等质量混合 ③用PH试纸测试 ④用石蕊做指示剂 ⑤用酚酞做指示剂【实验探究情境】学生分小组研究制订,教师指导。按自己设计的方案做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反应,探究什么时候两者正好完全反应。【交流与评价情境】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实验结果和有关的分析说明,全班学生都可参与评价。

2.增强实验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认真思考,大胆创新,积极地改进实验装置和操作,简化复杂的实验过程,提高实验现象的可观性,或设计一些教材所没有的又易于完成的课堂实验,通过不可预测的实验现象的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好奇心和探究意识,让学生在新奇中产生兴趣,积极探索。例如:在给学生上第一节化学课时,用“白纸显字”的方式自我介绍(即先用酚酞试液在白纸上写上化学及老师姓名,然后往白纸上喷稀氢氧化钠溶液)。介绍化学的奇妙时,做“魔棒点灯”、“来无影,去无踪”、“烧不坏的手帕”等小魔术,把学生带入一个神秘的千变万化的化学世界。还有白磷涂抹的滤纸的自燃,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变铜钉。这些趣味实验的设计,使学生完全沉浸在美妙的实验现象之中。这时及时的启发引导,可有效地把学生观察到现象的喜悦之情转化为探索未知知识的动力,强化了学习的动机,增强了学习兴趣,达到了使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的目的。

3.增强实验的启发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就是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重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最终目的。探究实验教学给学生提供了主动探求知识的宽松环境,调动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例如,在学氧化碳的性质时在做完课本上规定的实验后,我没有就此结束,而是又提出了一个新问题:两根高低不同的蜡烛,保证灯芯长短、粗细相同,在相同的环境中点燃,然后用一个烧杯倒扣下去,蜡烛能否长时间持续燃烧?若熄灭,应该是哪一根蜡烛先熄灭?学生根据所学内容互相商讨并得出结论:蜡烛会熄灭而且是低的蜡烛先熄灭。事实是怎样的呢?我找了一位同学到讲台上完成这一实验。结果令学生大吃一惊,蜡烛都熄灭了,但却是高的蜡烛先熄灭!学生的好奇心一下被调动起来都跃跃欲试,于是,我又找了几位同学重复实验,结果相同。面对这一出乎意料的结果,大家展开了积极的讨论,并对比了两个实验中二氧化碳的不同来源,结合物理课中学到的热气上升的原理,得出了圆满的结论。这一实验的引入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更有助于学生形成实事求是、认真探索的科学态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