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小实验研究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科学小实验研究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科学小实验研究报告

科学小实验研究报告范文1

我国拥有一支庞大的日常消费队伍,其扮演着无法磨灭的角色。日常消费在人们生活中占据了绝对比例。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超市在市民日常生活中的地位已经越来越重要。其主要经营食品、副食及日用百货,如今的超市为了满足顾客越来越细化的需求,正在不断进行商品扩充及业态调整。其市场领域的巨大潜力也是无与伦比的。大学生作为人力资源、新兴消费市场,越来越获得市场的认可。

大学校园超市+大学生这一组合正逐渐成为校园消费领域中的最佳拍档。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经济团体和学术团体决定了这一组合的牢固性。购物的便利性和对金钱的弱敏感性使得校园超市的销售额在校园这一个相对比较封闭的环境内表现的相当可观。而且,校园超市间竞争的激烈程度无法与社会上的商业竞争相提并论。而目前现有的超市不仅规模较小,而且商品价格偏高,给学生及当地居民带来一定的不便。

“校园超市”的设立意义。本超市是由在校学生所设立,可以充分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超市的设立可为大学城内同学及当地居民带来更大的方便和实惠。超市的工作人员是从当地下岗职工中选择,这对于当地居民的生活和街道办事处的工作有一定的意义。

市场现状调查。对现有超市的情况调查。目前,在临近大学各校园内各有一家校园超市,能够大体上满足学生的需求,但规模较小,由于学生数量较多,因此在购物高峰期,学生往往要排很长时间的队,供给无法完全满足现有的大量需求,同时也极大的浪费了学生们宝贵的学习的时间。之外,由于现有超市在学校内的唯一性,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寡头垄断。因此其商品价格的设置较高,对于没有固定收入的在校学生来说较为不利。另外,现有的超市都是设置在各校园内部,对于临近的当地居民来说,购物十分不便。

顾客需求调查。根据调查,在校大学生每月用于购买基本生活用品与学习用品的消费大概是:X元以下占X.X%;X-X元占X.X%;X-X元占X.X%;X元以上占X.X%,平平均消费大约是X元/月·人。在本大学城,在校学生总数约为X万人,那么,每月的基本购物消费大概是X万,这是一个潜在的巨大市场。最需要的商品是学习用品,其次是洗涤用品和饮料食品等。同时,学校附近的居民区所需的日常用品主要为洗涤用品和饮料食品。

市场预测。我们对农学院公寓超市的营业额进行了调查,其每天的营业额为X元左右,除去成本后其利润约为X元。而公寓超市不但地处位置不好,规模较小,而且物价较高。本超市一旦开业,将会占据非常大的优势。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现在很多顾客时间不太方便,不愿花费精力和时间去购买商品,本超市针对这种现象提供的购满

X元“送货上门”服务,一定会倍受顾客的青睐。加之以现有超市的商品价位较高,本超市本着“薄利多销”的原则,全心为顾客服务,超市前景良好。考虑到各种情况,估计“校园超市”的日营业额大约为X元,利润约为X元。

“校园超市”的优劣势分析。场地及规模优势。“校园超市”位于津静公路X号,周边有天津农学院、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等三所大学及部分当地居民,拥有极大数量的消费潜在群体。超市毗邻主干道,交通便利,大学城各大学学生及邻近居民均能方便到达;现已有的各校园超市规模均较小,无法完全满足需求。“校园超市”面积约X平方米,商品品类齐全,基础设施完备;政策优势“校园超市”店主为农学院在校学生,当地街道办事处为响应国家政策号召,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特给予租金优惠。每年租金为X元,且考虑到各种情况,约定自合同生效期开始每满一年交付一年租金。价格优势。本超市为在校学生所设立,因此愿意以较优惠的价格出售商品,希望可以为同学们及当地居民带来更大的方便和实惠。雇员优势。超市与街道办事处约定,店内长期工作人员可雇用当地下岗职工,由街道办事处做担保。另超市位于大学城内,可雇用在校学生为临时雇员。服务优势。据调查,目前顾客购物一般为“上门购买”,我们将打破这种传统的校园超市购物方式,除正常营业以外,我们为顾客提供免费送货上门服务,以此可以更加有效地方便于顾客及提高超市的收益。本超市采用“会员制”,会员可享受八点五折优惠。

其他优势。开办者为农学院在校学生,更了解学生的需求;开办者拥有较好的人脉,以“朋友带动朋友”的模式更能提高收益。

劣势。超市开业初期,消费者对其不是特别了解,可能会出现客源的问题。各学校均有相应的学校超市,消费者可能更倾向于较近的本校超市。超市创建者为在校学生,不太懂得经营方式。

项目实施进度。超市并不需要大量的建设,只要进行少量装修即可。因此资金到位后,项目启动比较快。计划进度如下:X年X月进行主要筹备工作,包括对于经营商品的调查,资金准备等。X年X月底至X年X月底,定下店面,进行简单粉刷装修并购入货架、冰柜冰箱、空调等物品,开始联系供货商。X年X月初至X月底,开始进货,将超市布置整齐妥当。X年X月X日国庆节,超市开业!

费用及收益估算。预计前期费用。前期费用约X.X万元,其中:店面装修约X.X万元。包含:门头招牌X元,室内照明设备X元,普通Xp柜式空调一个X元,普通冰柜、冰箱各一个X元,货架X元,其他投入X元。首次进货费用,约

X万元。租金。超市与街道办事处约定,超市雇用当地下岗职工,街道办事处对超市给予一定的租金优惠,年租金为X元。日常费用。年日常总费用约X元,其中:进货费用。每天卖出货物成本约X元,年费用约X元(每年按七个月计,以下不再进行说明)。配备工作人员工资。考虑到各种情况,超市的人员配备如下:长期收银员两名,采购员两名,理货员一名,送货员五名,忙时雇用在校学生为临时工。其中长期工作人员基本月工资为X元,临时工工资为X元/小时。加上员工的各种奖金及福利,每年所需总数约为X元。水电费。每月所需费用约为X元,年费用约X元。其他费用。年所需约X元。

费用来源。由于超市创立者为在校学生,无固定资金收入,因此前期费用的解决可同时实施两种方案:家庭资助。本部分约三万元;前期部分投资的费用可与债权人商议,先支付一部分费用,待超市步入正轨再另行支付剩余部分。

收益。经市场调查及综合估算,超市日营业额约为X元,除去商品成本后的利润约为X元。加上节日及促销等活动的收益,每年营业额约X元,利润收益约X元。再除去包括工作人员的工资等开销,每年的纯利润约为X元。

X.推销战略、产品方案。经营定位根据超市所在位置及潜在消费客户的特殊性,经过特定的综合评估,确定“校园超市”的经营商品以食品、日化用品及小饰品为主,所占比例大致分别为

X%、X%、X%。推销战略充分利用超市与顾客之间,超市与超市之间的特点、环境和规模,同中有异。在促销媒介选择上,必须量化、细化、合理化。譬如,选定赠券这种促销工具时,必须对周围的顾客有一定的估量。除了考虑发放多少之外,还应注意顾客能否有效利用。借助广告促销的手段来实现销售量的增加。还应注意促销演示等,以小成本实现大利润,这些都应量化、细化、合理化。促销时机的选择是成功的开始,促销的时候要注意时间的长短。过长或者过短都会制约假日促销的顺利开展。一般以X周为宜,前X天为推动期,中间X天为期,最后X天为调整期,以保障促销的顺利的完成。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假日促销的对象多种多样,要根据各假日的性质采取相应的方式。因此,正确选择促销对象和方式是开展假日促销首要考虑的因素。我们应多考虑促销方式和效应,以实现销售的利润最大化。

推销手段超市开业期间的销售是极其重要的。一般来说,开业期间的营业额为日常营业额的X倍左右。同时,此时也是超市在消费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重要时机,对于超市日后的营业至关重要。因此,超市开业的前两个周可给予顾客八折的优惠,以此吸引顾客,扩大客源。在节日期间,比如圣诞、元旦、春节期间促销人员可分发宣传单、小礼物,以拉近与顾客的距离。而在渠道促销活动中,我们可以写上“×节促销仅还剩几日”等字样,或加大批量折扣。这往往决定了假日促销成功与否。新产品上市时可采取优惠几日的促销手段。

建立良好的反映机制顾客的意愿是建立良好的反映机制的前提。建立健全的的反映机制,全面、准确、及时地搜集、分析、研究、处理消费者的意见愿望、思想动态、心理情绪以及带倾向性的社会动态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要以讲究时效、真实准确、注重质量、关注消费者为原则,以“顾客就是上帝”为经营理念,注重顾客的感受,及时高效的处理消费者的问题,不断推进和谐超市的进程。

特色商品的展示作为一个普通的超市,面临同业的竞争压力,要有一定时期或固定时期的销售新产品。我们可以跨区域购置一些异地的特色产品,这既吸引了消费者的眼球,又为超市销售业绩的增加提供了可能。既迎合了消费者的胃口,又增加了超市的竞争力,是一石二鸟之计。跨区域购置,需要超市有选择的购置。比如,可以购买新疆的特色大枣,桂林的糕点,诸如此类。我们走差别化战略,提供与众不同的产品和服务,满足顾客特殊的需求,形成竞争优势的战略。所谓差别化战略就是使企业在行业中别具一格,具有独特性,并且利用有意识形成的差别化,建立起差别竞争优势,以形成对“入侵者”的行业壁垒,并利用差别化带来的较高的边际利润补偿因追求差别化而增加的成本。企业形成这种战略主要是依靠产品和服务的特色。

X.人力资源及财务管理。X.X人力资源管理。所谓人力资源就是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配置、充分利用和科学管理的制度、法令、程序和方法的总和。它贯穿于人力资源的整个运动过程,包括人力资源的预测与规划,工作分析与设计,人力资源的维护与成本核算,人员的甄选录用、合理配置和使用,还包括对人员的智力开发、教育培训、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人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等等。

我超市雇佣两个长期收银员,两个采购员一个理货员以及五个送货员,这些长期员工来自当地下岗员工,我超市为其提供岗位来谋生,使其再就业,有稳定的工作,稳定的收入,充分实现了与当地居民的和谐相处。另外,在忙时雇用在校学生不仅可以为部分学生提供兼职机会,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约成本。

岗位责任制的明确可以使本超市运行高效且有序。我们根据各个工作岗位的工作性质和业务特点,明确规定其职责、权限,并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考核及奖惩。实行岗位责任制,有助于工作的科学化。建立和健全岗位责任制,必须明确任务和人员编制,然后才有可能以任务定岗位,以岗位定人员,责任落实到人,各尽其职,达到事事有人负责的目标,改变以往有人没事干,有事又没人干的局面。而实施岗位责任制必须强调以下几个原则:⑴才能与岗位相统一的原则。根据办公室人员的不同才能及特长,分配与之相适应的岗位。⑵职责与权利相统一的原则。职、责、权、利四项是每个工作岗位不可或缺的因素。⑶考核与奖惩相一致的原则。考核必须作为奖惩的基本依据,这样才能使两者相一致,论功行赏,依过处罚,岗位责任制就能起到鼓励先进,激励后进,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科学小实验研究报告范文2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全球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在给人类带来充实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的负面影响,经济的发展并不必然意味着精神世界的丰富,也不能避免价值观的失落。因此,各国的课程改革都十分关注教育的道德文化层面,强调儿童品德的培养,道德教育作为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倍受重视,从而促使品德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

世界发达国家都在加强道德教育研究,加快德育课程改革的步伐,为我国小学品德教育的改革提供了丰厚的借鉴经验。例如,1989年日本文布省颁布的新教学大纲,对德育的目标和内容均进行了调整。为培养具有"自主性的日本人",道德教育的内容体现适切性,力求与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相吻合;道德教育的实现方式体现阶段性,由低年级体验性活动逐步向高年级反思性活动推演。1994年,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将品格教育列为各国教育应进一步努力的首要方面之一。1996年美国的第二次教育高峰会议和1997年总统的《国情咨文》都强调了青少年道德品质的重要性。英国在1999年9月颁布的课程改革方案中明确提出,学校教育应肯定真理、正义、诚实、信任、责任感等美德。

我国一贯有重视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传统,从1981年开设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以来,品德教育改革无论在理念层面还是操作层面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始终没能有效地实现理念和操作的实践性整合,成为导致品德教育实践中的知识化、简单化、去生活化、成人化倾向的原因之一。课程作为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中介,必然承担着改变德育的针对性不强、实效性偏低的责任。值此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契机,加强小学品德教育的研究,尤其是小学品德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势在必行。

二、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研究将以在实验区试教的新教材为依托,围绕小学品德课程建设展开,验证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探索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程开发与实施体系。

(一) 品德教育的模式

目前国外影响比较广泛的德育模式有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价值澄清模式、社会行动模式、体谅模式等,对于这些模式我们应合理地进行借鉴,使其成为我国品德课程改革的推动力量。国内现已被实践证明比较成功的道德教育模式有情感道德教育模式、活动道德教育模式、体验道德教育模式等,各实验区应灵活地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加以运用。无论国内还是国外的任何一个模式不可能就道德教育的全过程进行阐释,因此,在小学品德教育中不能采用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全面肯定或全面否定任一德育模式,而应以课程改革的理念为指导,创造性地将德育模式运用于具体的儿童品德培养中,并在品德教育的过程中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品德教育模式。

(二)新教材的编写和实施 新教材是课程改革教育理念所依存的物化表现形式,又是教学实践工作的工具,因此,本课题将借助新教材推动实验区的课程改革,同时积极吸取实验区的教育教学改革经验推进新教材的编写,使实验区工作和教材的编写实施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1、 对品德课程本质特征研究

(1) 20世纪80年代以来,品德课程改革取得的成就以及新进展

(2) 现阶段品德课程发展呈现出的新特点

(3) 适合我国国情的品德课程的构建方式

2、 小学品德教材编写研究

(1) 教材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方式的研究

(2) 教材的形式问题研究

(3) 教材综合资源体系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3、 小学品德教材实施研究

(1) 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新教材与生活性特质的品德教学研究

新教材与主动参与、自主建构的品德教学研究

新教材与完全生命投入、完整心理结构参与的品德教学研究

新教材与民主参与的品德教学研究

(2) 教材实施情况的调查分析:

教材应用于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

教材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对教材的评价

学生对教材的评价

不同实验区对教材的评价

4、 评价研究

(1) 品德评价的理论研究:

品德评价的本质研究

品德评价的基本理念研究

品德评价的功能研究

(2)品德评价实施工作的研究:

明确评价的内容和评价标准

收集和分析数据与证据

设计评价工具

明确改进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

(四)品德师资的培养和培训

新课程非常重视教师的课程参与,教师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本课题将探索有效师资培养和培训的内容、途径,提升教师的品德课程开发参与意识,确保培养培训工作与新教材开发实施的同步进行。

(五)品德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在新的课程体系中,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被列为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和课程形态,在品德课程开发中也应突出地方品德课程和校本品德课程的有效开发,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需求。

1、 品德地方课程的开发

2、 品德校本课程的开发

(六)品德课程资源建设研究

品德课程资源是品德课程建设的基础,除去教材以外,还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中一切有助于学生品德发展的多种资源。

1、 品德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

2、 品德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机制

(七)品德课程内部以及与其它课程的衔接研究

1、《品德与生活》与《品德与社会》的衔接研究

2、小学品德课程与中学品德课程的衔接研究

3、 品德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衔接研究

三、本课题的创新程度

由于我国的课程开发一直存在"大一统"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理论研究,目前国内关于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成熟的理论体系尚未形成。虽然国外已经有一些相关研究可以为我们借鉴,但对于国内课程领域的研究而言,本课题的研究是全新的,我们将以课程标准为准绳,研究涉及品德教育理念、品德教学、品德教育过程中的师生角色、教学方式、学习方式、教育管理等全方位的变革,以期填补我国课程研究领域的空白。本课题研究的应用价值在于促进我国教材开发的多样性、灵活性和丰富性,增强教材的适应性,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四、研究方法

(一) 调查研究

通过实地的调查获得新课程开发实施的情况和数据,以此为基础进行理论分析,不断完善新教材。

(二) 行动研究

本着从教育教学的实际中发现问题,并在教育教学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宗旨,使新教材的开发实施工作与实验区的工作形成良性的互动循环系统。

(三) 个案研究

研究分析典型的品德教学个案,通过个体考察整体,寻求规律性的认识,实现课程开发实施的最优化。

(四) 经验总结研究

对品德课程改革中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进行提炼和概括,形成相应的理性认识。

(五) 比较研究

比较分析国内外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相关理论和实践,从中获取可供借鉴的经验。

(六) 实验研究

按照教育实验研究的方法,对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新教材进行实验研究,根据实验结果检验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效果。

五、研究步骤

2019年12月,开题会。

2019年1月~2019年2月,各实验区申报子课题,并制定子课题研究计划。

2019年3月~2019年6月,各

这篇小学品德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开题报告的关键词是品德课,小学,报告,开发,研究, 实验区根据子课题计划开展实质性研究,整理典型课例和品德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体会分别成集。各实验区每半年报送一次研究成果。

2019年7月~2019年12月,各实验区对经验进行总结和提炼,形成相应的子课题研究报告,总课题组以此为基础撰写"小学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报告。

六、预期成果

(一)"小学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的总结报告

(二) 小学品德的实验教材系列:

教材

教师教学用书及相关辅助材料

教师备课系统(CD-ROM光盘)

研究课(VCD光盘) 实验教材通讯

(三)系列论文

(四)教师培训资料

(五)典型课例集

(六)品德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精选集

(七) 调查研究

通过实地的调查获得新课程开发实施的情况和数据,以此为基础进行理论分析,不断完善新教材。

(八) 行动研究

本着从教育教学的实际中发现问题,并在教育教学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宗旨,使新教材的开发实施工作与实验区的工作形成良性的互动循环系统。

(九) 个案研究

研究分析典型的品德教学个案,通过个体考察整体,寻求规律性的认识,实现课程开发实施的最优化。

(十) 经验总结研究

对品德课程改革中的感性经验和认识进行提炼和概括,形成相应的理性认识。

(十一) 比较研究

比较分析国内外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相关理论和实践,从中获取可供借鉴的经验。

(十二) 实验研究

按照教育实验研究的方法,对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新教材进行实验研究,根据实验结果检验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效果。

五、研究步骤

2019年12月,开题会。

2019年1月~2019年2月,各实验区申报子课题,并制定子课题研究计划。

2019年3月~2019年6月,各实验区根据子课题计划开展实质性研究,整理典型课例和品德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体会分别成集。各实验区每半年报送一次研究成果。

2019年7月~2019年12月,各实验区对经验进行总结和提炼,形成相应的子课题研究报告,总课题组以此为基础撰写"小学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报告。

六、预期成果

(一)"小学品德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的总结报告

(三) 小学品德的实验教材系列:

教材

教师教学用书及相关辅助材料

教师备课系统(CD-ROM光盘)

研究课(VCD光盘) 实验教材通讯

(三)系列论文

(四)教师培训资料

科学小实验研究报告范文3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仅是评价体系的变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与手段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新课程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更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多方面的发展潜能。在小学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如何建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如何使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更为有效,就成为非常有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为了全面了解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状况,我们进行此问卷调查。

二、调查内容

1、学生方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条目进行:

(1)你觉得老师在课堂上对你或对同学的学习和自信心有激励吗?

(2)你在课堂中的学习兴趣怎样?

(3)当老师频繁夸你和其他同学“你真棒”、“你真聪明”时,你的感觉怎样?

(4)当老师宣布完成某项任务后有小奖品时,你会怎么做?

(5)当你课堂上获得老师奖励的“小红星”“小红旗”等小奖品时,你的心情怎样?

(6)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简单问题,如果学生回答错了,老师们一般怎样处置?

(7)当老师的提问你回答错误时,你希望老师怎么做?

(8)当老师的提问你回答正确时,你希望老师怎么做?

(9)课堂上,当大家遇到共同的难题时,老师们采取的方法经常是什么?

(10)对你的答问或练习的评价你想用哪种方式?

(11)学月测试后,你希望老师公布每人的分数吗?

(12)在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时,必须进行归纳和总结,形成知识体系,老师们经常采取的方法是什么?

2、教师方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条目进行:

(1)课堂上,对于表扬语如“你真棒”“你真聪明”使用情况如何?

(2)课堂上,对于表扬物品如“小红星”、“小红旗”等的使用情况如何?

(3)当学生回答错误时,你怎样处理?

(4)对学生答问不够准确时,你怎样处理?

(5)当课堂上学生不专心时,你常用的办法是什么?

(6)当学生因为上课不专心而导致回答不出老师的提问时,你是怎么做的?

(7)当学生回答正确你的提问时,你是怎么做的?

(8)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你是怎么做的?

(9)课堂上发现学生课前准备不充分时,你怎么处理?

(10)课堂练习中对学生做题后的情况评价?

(11)学月测试后,你如何评讲试卷?

(12)学月测试后,你给学生念分数吗?

(13)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你经常采用那种方式?

(14)你对课堂教学评价有什么建议?

三、调查时间、范围、对象

从20XX年4月中旬开始到5月上旬,调查了响水实小三、四年级共80名学生和全校20名教师。

调查的重点是小学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情况。

四、调查方法

学生教师问卷法,分不同年级、班次,选择不同程度的学生及一至六年级部分教师进行问卷调查。

五、调查结果

对80名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其统计结果如下:

1、你觉得老师在课堂上对你或对同学的学习和自信心有激励吗?

A、很有激励 (45人)

B、激励较大 (26人)

C、一般 (9人)

D、没有激励

2、你在课堂中的学习兴趣怎样?

A、很大 (45人)

B、较大 (22人)

C、一般 (13人)

D、没有兴趣

3、当老师频繁夸你和其他同学“你真棒”、“你真聪明”时,你的感觉如何?

A、高兴、兴奋 (64人)

B、习以为常,没有特别反应 (16人)

C、觉得不真实 (2人)

4、当老师宣布完成某项任务后有小奖品时,你的做法?

A、很想得到,并努力想办法完成任务 (72人)

B、想得到,但想不出办法 (6人)

C、没有兴趣,懒得去想 (2人)

5、当你课堂上获得老师奖励的“小红星”“小红旗”等小奖品时,你的心情?

A、高兴、兴奋 (60人)

B、一般 (15人)

C、不屑一顾,因为太容易得到了 (5人)

6、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简单问题,如果学生回答错了,老师们一般怎样处置?

A.鼓励 (67人)

B.讽刺 (1人)

C.置之不理 (8人)

D.罚站 (4人)

7、当老师的提问你回答错误时,你希望老师怎么做?

A、给你明确指出 (21人)

B、给你提示,再思考并回答 (53人)

C、另外请同学回答 (6人)

D、老师给出答案

8、当老师的提问你回答正确时,你希望老师怎么做?

A、简单肯定 (15人)

B、肯定并表扬 (9人)

C、表扬并指出努力方向 (56人)

9、课堂上,当大家遇到共同的难题时,老师们采取的方法经常是什么?

A.让学生独立思考 (5人)

B.让同学们共同讨论 (68人)

C.老师直接讲解 (6人)

D、老师经常会认为超出范围,置之不理(1人)

10、对你的答问或练习的评价你想用哪种方式?

A、老师评价 (13人)

B、学生评价 (5人)

C、老师和学生共同评价 (44人)

D、自己评价 (4人)

E、灵活选用 (14人)

11、学月测试后,你希望老师公布每人的分数吗?

A、A、(45人) B、 (7人)

C、说说整体情况,包括最高分、最低分、各分数段的人数 (28人)

12、在完成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时,必须进行归纳和总结,形成知识体系,老师们经常采取的方法是什么?

A、自己讲 (7人)

B、让学生讲 (9人)

C、学生讲老师修正 (27人)

D、从知识的结构、思维的方法和练习的类型中指导学生进行总结 (37人)

对20名教师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其统计结果如下:

1、课堂上,对于表扬语如:“你真棒”“你真聪明”使用情况怎样?

①经常 (4) ② 偶尔 (14) ③不使用(2)

2、课堂上,对于表扬物品如:小红星、小红旗,等的使用情况如何?

①经常 ② 偶尔 (10) ③ 没使用过 (10)

3、当学生回答错误时,你怎样处理?

①直接否定 (1) ② 委婉提出 (6) ③ 给予提示(13)

4、对学生答问不够准确时,你怎样处理?

①直接另请学生回答,相互补充,使其完整(6)②老师直接给出答案

③老师适当提示,给予思考时间再回答(4) ④根据具体情况,几种灵活选用(10)

5、当课堂上学生不专心时,你常用的办法是什么?

①直接批评指出 (2) ② 让其答问题 (5) ③两种都用(13)

6、当学生因为上课不专心而导致回答不出老师的提问时,你是怎么做的?

①讽刺挖苦 ②适度批评(6)

③请他人回答,让其从中领会此题的意思 ( 11) ④ 几种都用过(3)

7、当学生回答正确你的提问时,你是怎么做的

①大肆表扬 ②简单肯定 (5) ③根据具体情况而定(15)

8、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你是怎么做的?

①专著地看并听取学生的回答 (7) ② 专著地听但眼睛巡视全体学生(10) ③听的同时去关注调皮学生(3)

9、课堂上发现学生课前准备不充分时你怎么处理?

①当场批评,不予理睬 ② 当场批评,让其课后补上 (6)

③ 不闻不问,不作任何处理 (2) ④因情况而定(12)

10、课堂练习中对学生做题后的情况评价?

①只肯定全对的 ②全面了解做题情况,并适度评价(7)

③根据学生实际好、中、差做不同评价(12)(注:1人作答)

11、学月测试后,你如何评讲试卷?

①先评讲错误较多的题,在分发试卷,学生各自改错 (5)

②先发试卷,再逐一评讲,错误较多的重点讲 (1)

③先发试卷,选其中错误率高的讲,学生再选择独立或合作改错 (7) ④ 几种都用(7)

12、学月测试后,你给学生念分数吗?

①不念 (5) ②要念 (3) ③ 只说各分数段的人数包括最高分、最低分(12)

13、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你经常采用那种方式?

①师评 (1) ② 师生评 (3) ③ 生生互评 ④生自评 ⑤几种都用(16)

14、你对课堂评价有什么建议?(7人作答)

六、结果分析及其对策

1、学生回答问题错误时,66.3%的学生希望教师给以提示,再思考并回答,但教师中仅仅只有20%的人会采用这个办法。当然课堂时间有限,所以30%的教师采用另请他人的办法,50%的教师则灵活选用方法

2、学生回答问题正确时,70%的学生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同时也希望老师给自己指出努力方向。但教师中20%的人只是给以简单肯定,50%的教师选择因情况而定。

3、课堂上偶尔使用小奖品的教师占50%,没使用过的占50%,而学生中90%的人都想得到老师的奖励并为之努力,75%的学生表示得到小奖品会非常高兴。

4、对于评价方式,学生中55%的人希望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而教师中5%的人则只采用教师评价,15%的人采用师生共同评价,80%的人表示采用多种方式评价。当然,根据具体情况选用评价方式是必要的,但尽量让学生参与评价。

5、学月测试后,25%的教师都不念学生的分数,60%的教师会说说全班考试的整体情况,包括平均分,各分数段的人数,最高分、最低分等,15%的教师会念分数。而调查学生的结果却出乎意料,56.3%的学生都希望念分数,35%的学生希望只说整体情况。根据出现的这一情况,我们三位实验教师又特地组织了30位程度不一的学生进行座谈,他们的想法是想知道各个同学的分数,尤其是自己平常对比的人的分数,考差了就更加努力,考好了就更有信心。根据学生的心理需要,同时又不违背素质教育的要求,每次测试后,除了介绍基本情况外,高分数的人念一念,有进步的念一念,我们认为也是可以的。

6、对于单元小结,学生中33.8%的人希望学生讲老师修正,46.3%的人希望从知识的结构、思维的方法和练习的类型中指导学生进行总结。而我们很多教师基本不做这项工作。现在的新教材很注重这项工作,每一单元的整理复习都要求教师先带领学生整理本单元的内容,然后在各类练习中再指导学生总结。我们教师应认真做好这项工作,这既遵照教材的编排意图,又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7、认为教师在课堂上很有激励的学生占56.3%,在课堂中感觉学习兴趣很大的也只占56.3%。从这一数据看出,教师对学生的激励不够,课堂中只考虑授课内容是否能按时完成,并未更多的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生发展出发来实施教学。

(二)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拟以下对策:

1、评价要有针对性、技巧性、风格性 。

评价要有针对性,对学生的回答、表现、行为不能给予笼统的评价;评价要有技巧性,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表达方式效果完全不一样;评价要有风格性,评价来源于学生,要高于学生,语言要幽默精美、简短利落,学生就乐于接受。简短的评价语不仅是老师和学生的的心灵交流,也是老师文化底蕴的体现,更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展示。

2、评价形式要具有多样性 。

既然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学生,激发学生向上的热情,那在形式上一定不能简单化。多样的形式具有新鲜感,比如夸张的表情、不同的语调、肢体语言、亲昵的动作、小小的奖品、一面红旗……,都能让孩子感受到你真诚的心,让孩子在你的赏识的眼光中发挥他潜在的能力,课堂上的很多的超常发挥可能就是这样生成的。

 3、评价要具有肯定性,并力求发展性。

其实课堂中的评价就是在教育孩子怎样做最好,肯定孩子的方法能力等等,所以一定要有肯定性,不能模棱两可,否则这样的评价孩子不知道该怎么取舍。对表现特佳的学生,教师的评价要充满激情,大加赞赏,使学生收获惊喜,不应吝啬赞扬之词。对表现一般的学生评价语要具体、合理,不能太过模糊。对表现欠佳的学生评价以启发为主,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不可操之过急。用适度有效的表扬进行评价,让课堂充满热烈;用委婉含蓄的批评进行评价,让课堂洋溢温情。尽量多鼓励,少批评。肯定优点就是放大优点,让缺点自动萎缩。每个人都有自身价值的追求,而外在因素的肯定更会带给他无穷的力量,小学生尤其如此。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应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他们的后续学习提供动力。尤其面对班级中的“落后群体”,教师更应在他们的课堂表现中捕捉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激励,以树立其学习自信心,让他们得到持续发展。

4、关注课前评价,注重 课堂评价,重视课后评价。

通过课前评价,教师能在课上避轻就重,将功夫花在刀刃上,起到“磨刀不误砍柴工”的作用。同时,在课前评价的基础上,教师能制定出相应的评价标准,并进行评价手段的预设。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评价质量的主阵地。通过课堂教学评价可以监控学生的进步,即:可以评价学生朝预期的教学目标迈进的情况,并据此相应的调整自己的教学。贯穿于课堂教学的评价应围绕“知识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展开,应注重过程性评价。现代课堂教学应面向每一个儿童,对每一个儿童的生存与发展都有益。因此在实施评价时,不同类型的学生应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如在数学练习课上,常会出现不和谐的一幕:当大家都在“埋头苦干”时,几个特优秀的已无所事事;当大家都已抬头听讲时,几个学困生却还在“埋头苦干”。如何平衡这两类极端的同学,让大家的学习效益发挥到极致呢?这就在于评价标准的制定了,如对于特优秀的学生,可要求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题目;对于学习较困难的学生,可只要求他们完成基础题。这样,每位学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进步。

科学小实验研究报告范文4

关键词:英语课堂;真实语境;行动研究

一、研究背景: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实现这一改革目标中,就必须依靠一定的语言环境。因此,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真实的交际语境是非常必要的。但是,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对于听到或读到的英语词汇和句子虽然熟悉,却搞不清在具体语境中句子的确切含义;或者在运用英语时,常常有表达出不符合英语习惯的或与使用场合不协调的语句。二、真实语境的创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一)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众所周知,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渴望获得知识,并在学习过程中伴有愉快的情绪体验。在课堂中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境,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为一体,课堂形式活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

英语教材中的有些重难点,学生听起来不一定能理解,但是通过创设贴近生活的交际语境,不仅能够让学生建立起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让他们感觉到学英语可以学以致用,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和设计的活动中,强调学生的交流、探索、合作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交际互动的教学活动中,不断提高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三、行动研究的步骤和过程:

(一)行动研究的目标:

本文以课程标准和有效语境创设的相关内容为指导,通过行动研究探索真实语境创设的有效方法和手段,在实践和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中,针对课文教学重点,总结出可行的教学建议,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行动研究的实施方案:

第一次行动研究目标:面向全体学生,设计活动,引导学生实际操练。

第二次行动研究目标:利用本课文本设置有效语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三)行动研究的过程:

本次行动研究是在本校五年级的两个班开展的。将河北教育出版社小学英语(三年级起始版)第六册Unit 1 Lesson 5 What do they like to do?这一课分别在五(1)班、五(2)班实施课堂教学。课后通过前一个班具体情况进行反思并修改教学设计,再对下一个班进行教学,经过不断地反思和理论分析找出有效设置真实语境的方法。

教学内容:河北教育出版社小学英语(三年级起始版)第六册Unit 1 Lesson 5 What do they like to do?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主要是介绍李明及家人喜欢干什么,属于My family这一话题。主要句型是I like to…和He/She likes to …。所涉及的是学生熟悉的活动,如play checkers, work on the computer等,重点要区别like to与likes to。

学情分析:由于是农村的孩子们,英语的学习氛围不浓厚,而且很多家长并不能起到辅导的作用。有一部分的孩子们对英语已经开始感觉到枯燥乏味了,因此让学生在真实,有趣的语境中去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掌握知识。

第一次行动研究:面向全体学生,设计真实语境活动,引导学生实际操练。

(1)教学过程描述

这是在五(2)班上的一节课,该班学生总人数为32人,英语水平中等。在本次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我设计的导入环节是看动作,猜短语。在做完动作之后,大部分的学生的注意力已经集中到了课堂上,于是紧接着进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呈现新知:首先,衔接导入环节的动词短语,抛出句子:I like to read a book. “What do you like to do? I like to ……”这个句型学生已经学过,所以表达起来并没有问题。接着,通过实物展示学习新单词“newspaper”, 并加上动作引出新短语的学习“read the newspaper”.在学生完全掌握了新词和新短语的基础上,接着便引导学生通过传递玩偶的游戏操练新词、短语和句型“What do you like to do? I like to …”

重点知识呈现部分:本课的重点是在巩固表示娱乐活动的动词短语基础上,正确区别运用like to与likes to,特别加深对动词第三人称单数的理解。紧接着我将引出I know Wang Tianyu likes to read books. She is a girl. So We can say: She likes to read books.通过师生交流和板书,自然渗透第三人称单数动词变化的语法知识。让学生在理解中进行运用。接着便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展开采访调查活动来巩固练习所学句型。

课文的详细理解:在学生完全理解了新词和重点句型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文。通过提问,听音,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并让学生能整体理解文本。

拓展环节:我设计了一个写的任务Choose one of your family member, write about his/her name, age, what does she/he look like? what does he /she do?And what does he/she like to do?然后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小组展示。最后,让表现相对较好的小组上台展示。

总结环节:利用本课文本内容,让学生一起Chant,以巩固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的记忆。

(2)反思与发现:

在本次教学中,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够按照要求来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的导入环节,虽然学生的注意力得到了集中,但是却没有趣味性;在交际活动中,由于对时间的把握不够好,学生的采访没有得到展示,因此,学生的成就感也未能得到满足。

为了了解学生的课后情况,我对全班的32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经过统计、分析研究调查问卷,我发现,学生的参与度达到了95%,这就意味着本课已基本达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另外,调查的结果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喜欢“小采访活动”,我分析是因为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表现自己的机会比较多。对于学习者来说,只有他们感兴趣的东西才能真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由此可以证明设置真实的语境可以将机械的练习变得生动有趣。总的来说,本次研究基本达到了研究的目标,即面向全体学生,设计真实语境活动,引导学生实际操练。但是仍然存在以下几点不足:第一,导入环节并不够自然,也未能体现本课的主题语境,没能完全调动起学生学习的欲望;第二,教学重点不突出,学生对于新句型的理解和运用不够。仍然是由于教师对语境处理的不够,从而导致学生对新句型的理解得不够透彻。

第二次行动研究目标:利用本课文本设置有效语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1)教学过程描述:

导入环节:课件出示Li Ming家人的全家福,提问:Who are they?由此引出本课的主题语境。复习了Li Ming’ s Family Tree之后,引出歌曲《Family Love》,紧接着出示问题:Do you want to know “What do they like to do?”

新知呈现:课件出示课文的一幅插图,让学生回答问题。利用本课文本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在这样的具体语境中,学生理解起来也比较清晰、快速的学习了新知。

在文本的第二部分,利用有趣的猜一猜游戏:What do Li Ming and Jing like to do?猜测游戏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之后通过Li Ming和 Jing 的爱好的不同,让学生直接善于发现、总结出本课的重点,即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动词like后面要加 “s”.自然渗透了第三人称单数动词变化的语法知识和相同与不同。

巩固练习环节:在本环节里,仍然使用“小组采访的活动”,让学生自由采访。

拓展环节:由Li Ming家人的全家福延伸到学生自己的全家福,小组内展开讨论,在真实的语境中,学生的表达更自然、更流畅了。

(2)反思与发现

在本次教学中,我设置了一个大的语境,就是由李明的家人延伸到其家人的喜好。最后再拓展自己家人的喜好。学生们很感兴趣,由于是和他们自己息息相关的,所以表达起来也更流畅了,本次的教学各个环节也更加流畅了。

同样,本次研究之后,也设计了相关的调查问卷。通过统计、分析研究调查问卷,发现有59.5%的学生觉得本课不难,比较容易理解。有59.5%的学生能够选出“What does Li Ming’s aunt like to do?”的正确答案,这就体现出在设置的真实语境中,加深学生对语言的实际应用的印象,学生能够比较容易的掌握住本课重点知识。和上一次教学相比来说,本次的教学效果比较好,在时间上也把握比较好,对于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都处理得相对得当。在最后的拓展环节,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自信心也得到了提高。

(四)行动研究小结:

本节课我通过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交际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合作意识等。两次教学实践,不断改进教学设计,使得第二次的教学效果更好。但是,本次教学仍存在一定的不足:第一,教学节奏仍然太快,学生有跟不上的情况。第二,在课的总结部分处理的不够恰当,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没有形成一个较好的知识结构。

四、小学英语课堂中有效创设真实语境的几点教学建议

有效创设真实语境对于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运用能力具有很好的作用。通过本次的教学行动研究及深入的课后反思,笔者归纳出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效创设真实语境的几点教学建议:

(1)导入环节和本课教学的各个环节要紧密、流畅。

教学中的导入环节在教学过程中起很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注意这部分内容与新知的联系性。例如,在第一次行动研究中,以做动作猜短语来做导入部分,并不能显而易见的体现本课主题,缺乏联系性,因此学生感觉会比较紧张。

(2)充分利用教学材料设置有效的语境,让学生在真实语境中理解新词句,为学生培养语言能力提供一个好的环境。

我认为,要充分利用课本中的语言材料,来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因此,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语境中理解新词句,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所学知识,深化知识记忆。并在具体语境中去运用所学知识。

(3)在教学中,教师的训练内容和形式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贴近真实的交际行为,要密切与激发学生的兴趣、自信心、合作精神等情感态度相结合。

为了保持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取得学习的成就感,在课堂上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举的措施,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贯穿教学过程,在潜移默化中激活学生的思维,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让学生走入语境、理解语境,处于积极地接受新语言信息的状态中,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交际化。

参考文献:

[1] 2011年版,《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廖传风,《语境与语境教学法》[J].外语界,2000,(4):33~37.

[3] 林立,2004,《小学英语教学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4] 王金霞,2010,《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策略》,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科学小实验研究报告范文5

【论文摘 要】柔道运动在我国普通高校中已经初步开展起来,柔道运动符合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要求,通过学习柔道的动作技术和文化内涵可以使学生在“德、智、体”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在高校中学生的安全是首要问题,要更好地开展柔道运动,对于初学者而言,柔道的保护性倒地技术非常重要,是保证安全和进一步教学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合理的教学原则,应当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学好柔道倒地技术,才可以达到学习柔道的最终目标。

柔道运动在我国普通高校中已经初步开展起来。在日本,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总结和挖掘了柔道运动的现代教育价值,形成了柔道特有的学校教育理论,其体育、胜负和修心三方面的教育价值符合现代社会要求教育对人“德、智、体”培养的基本要求。柔道理论在哲学上的升华是柔道教育价值在社会生活中的运用,身心之力获得最有效使用的“精力善用”理论,大家的相互帮助、相互谦让、融合协调达到共同发展的“自他共荣”理论成为人们和谐相处,社会共同发展的理念。同样在我国高校开设柔道课程符合2002年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指导要求,可以实现对学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社会适应、心理健康的基本目标以及发展目标。

一 柔道运动

柔道(judo,じゅうどう)在日语中是“柔之道”的意思。就是“温柔的方式”。柔道部分起源于一种古代日本武士空手搏斗的技术:柔术。柔道通过把对手摔倒在地而赢得比赛,它是奥运会比赛中唯一的允许使用窒息或扭脱关节等手段来制服对手的项目。柔道是一种对抗性很强的竞技运动,它强调选手对技巧掌握的娴熟程度,而非力量的对比。

二 柔道运动在我国普通高校开展情况

在我国的普通高等学校中,开设柔道运动这门课程的学校屈指可数,普通高校的师生对柔道这个项目的直接了解很少,甚至有所误解,认为练习柔道的人都是身材魁梧、力大无穷、功夫高深,其实不然。

柔道运动在我国群众基础不好,高校也是,其主要原因有两点:其一,了解程度太低,没有真正认识到柔道这项运动的文化、技术与价值所在;其二,高校柔道专业师资力量的匮乏,同时具有高学历、高竞技水平、高教学水平的专业柔道人才很少,这两点原因直接导致了柔道这项运动在我国的普通高校开展缓慢。

2009年5月16日,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柔道分会在北京科技大学正式成立,大学生柔道协会目前的工作重点应是项目普及与推广,对柔道项目的礼节、技术和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深入挖掘,提高该项目的易学性、观赏性、健身性和社会性(防身性),加大柔道项目师资力量的培训力度,以开设选修课和组建学生柔道俱乐部的形式进行立体化推广,筑起中国柔道金字塔式的培养体系,担当起为国家培养和输送柔道人才的重任。

三 柔道保护性倒地技术的重要性

普通高校开设柔道课程首先要重视的就是安全问题,安全是重中之重,是课程开设的前提。从学校领导、教师到学生本人必须将安全问题放在首位。

柔道运动是两人同场对抗,实战格斗项目,柔道比赛的胜负是需要一方将对手摔倒在地,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打好扎实牢靠的基础非常重要,而保护性倒地技术就是柔道学习的基本功。学柔道有句老话“要想学摔人,先要会被摔”,这句话就很好地说明了“会被摔”是“学摔人”的前提,只有练好在各种状态下的保护性倒地技术的基础上,在不怕被别人摔倒的心态中,在练习双方都可以保证自己身体安全的前提下,才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柔道技术学习。

在初学柔道阶段,普通高校的学生由于自身的身体素质不高,身体机能否适应柔道运动的负荷,而对于柔道又存在一种好奇与兴奋,很有可能会在初学阶段发生不必要的伤害,这就会对受伤学生本人以及教师和其他同学产生消极的影响。所以在初学柔道阶段,教师和学生必须加强对保护性倒地技术的重视程度,教学过程中不可马虎,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确保每一名学生正确地了解和熟练运用这种柔道自我保护性倒地技术。

四 柔道保护性倒地技术的教学原则

1.自觉积极性原则

充分引导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学生是高校体育教育的主体,柔道教师应当从第一节课开始反复强调倒地技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使每个学生都真正理解为什么要练好倒地技术,增强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安全意识,让学生自觉积极地学好柔道的自我保护性倒地技术。

2.循序渐进原则

柔道的倒地技术分为很多种,技术难易不同,教学要由易到难,且忌盲目冒进。柔道的倒地技术按倒地的方向主要分为前倒地、后倒地、侧倒地,按运动状态可分为:原地倒地、行进间倒地、跳跃倒地。

例如,在进行后倒地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先以简单的方式,待学生完全掌握之后再逐步加大难度,具体教学过程为:(1)平躺,收下颚,两臂拍地;(2)两手臂环抱小腿,前后滚动练习;(3)长坐后倒;(4)站立后倒;(5)后退行进间后倒等。教学过程要循序渐进,逐级掌握,逐渐加大难度。

3.直观性原则

注重教师的讲解与示范,给学生充分直观影像。柔道教学不能只讲解不示范,教师适当的示范动作,会给学生以最直观、最生动的印象,在学生初步进行动作练习的时候老师要亲自进行保护,手把手地教,这样可以更好的保护学生, 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动作要领,同时也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信任感。

4.因材施教原则

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以及学习状态都有不同,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课堂上教师应当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身体素质,同时也要求学生如果在练习过程中遇到问题主动向教师说明,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状况随时调整教学方法,以达到最终学生们都可以完成教学任务、掌握技术动作。

5.巩固提高原则

持续练习,巩固提高。柔道的倒地练习在初学阶段学习后,在之后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始终保持练习,要作为每节课的必要练习内容,作为准备活动的一部分不可缺少,在练习过程中不断地巩固提高,使保护性倒地形成一种本能性的反应,这样就能将练习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运动伤害降到最低。

五 小结

在我国高校开展柔道运动课程仍属开始阶段,学习柔道会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实现对学生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社会适应、心理健康的基本目标以及发展目标。

而安全问题是最重要的,柔道自我保护性倒地技术是在练习柔道过程中保护自身安全的技术,是重中之重,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原则,打好扎实的基础,才能达到学生学习柔道的目的。

参考文献

科学小实验研究报告范文6

相比学科基础性作业的单一和传统,数学实验作业的内容设计更为综合和创新,需要教师挖掘教材知识点和结合学生的研究基础,找到实验研究的结合点进行设计。在内容的设计上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构建。

一、学科内部的深度挖掘

现行的人教版教材,每一册都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了相关的实践活动,教师要重视这些实践活动的教学,开展活动研究,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案例1】一粒米的力量

四年级上册实践活动“一亿有多大”,内容是先测量100张纸的高度,估算一亿张纸的高度,掌握“以小估大”估测的实验方法,内容设计与现实问题契合度还不够。教师设计了课外实验作业:假如每人每天浪费一粒米,那么全国每天会浪费 粒米,相当于 。

完成要求:时间为一周,上交一份书面实验报告,并制作PPT课件,可以小组合作(人数不超过4人)。

一周后的实践活动交流课,学生带来的研究报告是令人惊喜的。从一粒米的由来说起,谈到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各种联想,展示了国内、国外仍然处于饥饿中难民的照片,然后引出研究的问题。王艺韵、王宇?I,吴少敏三位同学的实验报告是这样的(摘录自PPT):

假如每人每天浪费一粒米,14亿人一天浪费多少大米?

1×1400000000=1400000000(粒) =14亿(粒)

14亿粒米约重多少?

我们利用科学实验室天平,称出100粒米约重2克。

1400000000÷100×2=28000000(克)=28(吨)

14亿粒米约重28吨。

节约28吨米够一家三口吃多少天?

假设一家三口一天吃500克米,节约28吨米可以吃多少年?

28000000÷500=56000(天)

56000÷365≈153(年)

该组的结论:14亿人每人每天节约一粒米就可以节约粮食28吨,够一家三口吃上153年,这下让我们知道了每天节约一粒米的力量到底有多大了。

挖掘数学学科本身的综合实践资源,开发数学实验课程,让学生在解决综合性数学问题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自主性,带来积极情感体验。 在“一粒米的力量”研究过程中,数学成绩一般的黄同学家里是开饭店的,他拍摄了大量平时生活中人们浪费粮食的现实情境照片,当他把研究报告张贴在自家饭店时,受到了一致的好评,极大地鼓舞了他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跨学科间的整合拓展

“全科”是一种关注整体和整合的教育理念,学生面临的生活实际问题一定是综合的,需要多种知识协同合作才能解决,学科本位的教育观念需改变。教师在设计数学实验作业时,很注重寻找可以跨学科整合拓展的点。如四年级下册,学生各科的学习内容与目标见。

跨学科整合拓展不是盲目做加法,而是基于相同目标的共同需求之上的牵手,数学可以和科学整合,也可以和英语整合,只要有共同的目标需求,数学可以和任何学科整合,促进学生综合数学素养的形成。

【案例2】腰缠万贯

四年级下语文组开展了“成语听写大赛”,成语中不少含着数学信息,或是直接从数学而来的。于是设计了“腰缠万贯”的数学实验作业。

同学们,生活中常常有包含数量词的成语出现。例如,“腰缠万贯”。赶紧查一下成语词典,它的意思是: 。

那么从数学角度,你认为一个人“腰缠万贯”可能吗?

100%的学生完成研究报告,68%的学生制作了PPT课件,详细记录自己的研究过程,有图有解释。大部分同学的研究结论“一个人腰缠万贯是不可能的”。因为他们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和询问老人等方式,知道贯是指旧时用绳索穿钱,每一千文为一贯。万贯也就是10000×1000=1000万文,即1000万个铜钱。通过天平称和计算,发现万贯重40吨左右。

也有同学的结论是截然相反的,卢同学就认为古代人“腰缠万贯”不可能,但是现代人完全可能。他把研究过程制作成了课件,截取部分如下:

实践材料:电子秤、铜钱、人民币……

实践步骤:先用电子秤称取一枚铜钱的质量,约为4克。查资料知道一贯(1000文)相当于200元人民币。计算如下:

古代:1万贯=10000×1000×4=40吨

现代: 1万贯=10000000(文钱) =200万元

1万元重量=115克,200万元重量=23千克

古代的“万贯”也就是现在的200万元人民币,其质量为23千克,比我的体重为25.98千克还轻,而我可以轻松挂在我爸爸的腰上。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腰缠万贯”在古代人眼中是不可能实现的,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科技社会的进步,现代人已经将其变成了可能!

“腰缠万贯”实验作业带给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鼓励提倡把学生从简单重复的“题海战”中解放出来,多做一些综合性的具有挑战的实际问题。

三、家校互动的合作探究

数学实验拓展作业,周期长,研究要求高,需要家长的参与和支持,才能真正使实验研究促进学生的成长。学生基础作业的解放除了教师要改变理念外,家长转变观念支持“减负”也至关重要。及时和家长分享孩子在数学实验作业上的各种表现,在作业布置的前期有指导,利用班级QQ群对实验任务进行讨论和理解;在学生完成作业后,展示几个同学的作业,引导大家进行点评与改进,在指导中进一步理解实验任务。对实验作业的研究报告要进行班级交流与展示,鼓励和保护家长和孩子的积极性。

【案例3】妈妈的头发有多少根

设计妈妈的头发有多少根这个实验作业,仅仅是因为儿子对妈妈掉头发的一句关心:“妈,你怎么天天掉那么多头发,会不会掉光啊!你不要太辛苦啊!”作为母亲没有不感动的。于是数学问题就来了,妈妈到底有多少根头发呢?笔者希望孩子们在动手实验研究妈妈的头发时,能与妈妈亲密接触,如果能先帮妈妈洗个头,就更好了!至于到底能不能测算出头发的根数,能想到多少种方法,还真是没有要求。学生的实验得到了家长的高度配合,妈妈提供头发,爸爸负责拍照,全家总动员。经过整理,方法主要有两类。

方法1:化整为零法

也就是把妈妈的头发平分,扎满可爱的小辫子。先把妈妈的头发平均分为2份,其中的1份用牛皮筋扎起来。再把剩下的头发又平均分成2份,以此类推,直到可以数清楚头发的根数为止。一共分了13次。数出最后一次数的头发根数为23根,用23×2×…×2,连续乘13次,结果是188416根头发。当然辫子的分法有很多,也有同学借用梳子进行估测,先把妈妈的头发均匀地用梳子分成28份,取出其中1份,再把那1份平均分成6份,数出其中1份是700根。列式计算:700×6=4200(根),4200×28=117600(根)。

以上方法都适合长发,妈妈的头发是短发怎么办?既不能扎辫子化整为零,也不能用梳子平均分,别急,学生也有妙招。

方法2:毕克定理法

用剪刀把布剪成妈妈的头型,在40×40cm的纸上画好每格为1平方厘米的小方格。把布盖在方格纸上,描绘布的外形。把边界上的格点用黑笔描出。把内部的格点用红笔描出。用毕克定理求布的面积:(+703-1)×1=712平方厘米。数出1平方厘米上妈妈的头发有140根,712×140=99680(根) 。

结论:妈妈的头发一共约有99680根。

学生脑洞大开的方法让绝大多数的成年人都意想不到,这些方法的获得源于学生对这项任务的浓厚兴趣,也依靠家长的全力配合。实际上,数学实验作业带给学生的远远不止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更是收获了亲情,增进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当孩子拨开妈妈的头发,看着妈妈的白头发流泪时,一切都值得了!许多家长在评价中这样写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