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声乐授课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声乐授课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声乐授课计划

大学声乐授课计划范文1

【关键词】大学声乐教育;创新特点;创新策略

声乐教学是大学音乐教育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高校美育的关键元素。伴随着高等教育体系架构的不断调整与完善,声乐教育也呈现出新的特征和内容,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育体系已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亟需进行改革创新。鉴于此,对新形势下大学声乐教育创新展开探讨与分析,将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声乐教育创新的特点

高校声乐教学的创新应突出以下特点:

(一)创新性。

推行大学声乐教学的创新,应先有创新之义,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引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点,在知识渗透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人性化”的实质,从而深入探究学生心理,理解学生学习声乐的心理特征和心理规律,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声乐知识。

(二)系统性。

声乐知识是一个系统化的体系,当中所涉及到的各种知识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吸收、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时,要立足于声乐知识系统化这一特征,以西方先进的系统理论知识为标志,逐步形成一个多学科密切融合的知识系统,以帮助学生强化知识的应用。

(三)理论性。

声乐教学所涉及到的各种知识,最初基本都是以理论知识的形式出现的,并以此为基础,显示出相关的教学经验总结。教学活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进行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最佳融合。

二、新形势下大学声乐教育创新策略

(一)革新教育理念,创新声乐教学思维。

声乐的本质是一种艺术,教师在实施声乐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应把重点放在创新上,从而为声乐教育的发展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传统模式下的大学声乐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忽略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导致最终的教育成效甚微,无法满足学生的艺术素养发展需求。结合社会发展潮流,我们可以看到当代音乐选秀类节目所具备的流行性特征与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截然不同,在流行性的驱动下,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对声乐文化进行探索。为此,教师应紧抓时展脉搏,充分发挥声乐教育所具备的模糊性及自由性特点,在教学中给予学生足够的思维想象空间,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勇于思考、积极创新。

(二)以就业为导向,实现知识向技能的转化。

结合高校声乐课程设置来看,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论课和技能课两种。相比星海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专业院校的“一对一”授课方式,高校的授课模式局限性较大,授课内容也缺乏一定的系统性,使得高校声乐教学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高校的学生应具有一定的声乐演唱、音乐鉴赏的能力,为了解决当前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的“两大能力”,必须要增强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扩展性,发展学生的音乐素养。为此,教师可以在选修课的计划内增强实践课时比例,开发多种类型的创新实践课程,以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其次,学校还可以尝试设置声乐节目鉴赏、音乐美学、歌剧赏析等课程,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进行课程的优化设计,进行声乐文化起源、声乐乐理知识、声乐发音技巧以及声乐鉴赏的融合教学。相信通过教师的引导以及对声乐创作背景的清晰阐释,学生在此过程中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声乐内涵,自然地形成文化认同。

(三)切实加强声乐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随着现代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的不断深入,给高校声乐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声乐教师必须具备独到的时代认识和较高的教学素养,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需要,才能满足学生音乐能力的发展需要。为有效地促进声乐教学工作的开展,相关教育工作者应切实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以做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习成效的评价者。譬如说: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由于部分教师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欠缺,他们在带领学生鉴赏某一作品时,无法针对性地做出客观评价,导致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打击,学习声乐的兴趣也随之受到影响,久而久之,声乐教育的质量也会下降。可见,要想进行声乐教育的创新,必须要从师资队伍建设入手,切实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不仅给高校声乐教育工作提供了全新的平台,同时还为其拉开了新的帷幕。新形势下,高校声乐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相关教育人员必须要更新自身知识,明确创新发展方向,加大对教育模式创新的研究力度,不断创新思路和方法,才能紧握时代脉搏,全面提升声乐教育的管理质量,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赖显明.网络教学:普通高校公选课教学的新趋势[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1).

[2]王路.试析高师音乐教育开设声乐理论课的必要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10).

大学声乐授课计划范文2

〔关键词〕音乐教育 声乐技能 实践课程

声乐课程是国内各普通高等学校基础音乐教育 (音乐学)专业的核心内容,其内容是依据培育音乐教育工作者的需要而设置的,涉及非常广泛,包含声学、音响学、美学、声乐理论、舞台表演等学科范围,是一门非常具有实践性的课程。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基础教育对音乐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声乐技能实践课程在培养基础音乐教育人才中的地位与日俱增,同时,扎实的声乐实践能力已成为评价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学生声乐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声乐实践课程来实现的,因此,声乐教学实践,已成为声乐专业建设和基础音乐教育专业教学的一个核心问题。

一、声乐技能实践课程的开设现状

1、声乐技能实践课程的设置不合理。在国内高校的基础音乐教育专业中,对声乐技能实践课程的设置不够细化,较为随意,不够系统,缺乏完整的音乐学科体系,缺乏整体观念,可供学生选择的范围非常小。此专业的大部分音乐实践老师使用师范类的教材进行教学,针对普通高校学生的统编音乐实践教材较少,而且多数这类音乐教材的编排不够严谨,往往随意选取曲目,缺乏较为科学的审美性。许多基础音乐教育专业的大学生几乎没有机会接触真正的声乐艺术,对纷杂繁多的音乐形式与种类难以识别,对不同格调的声乐作品难以把握。

2、基础音乐教育专业的发展不均衡。不仅仅在音乐基础教育领域,基础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是我国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在经济相对发达,社会更加开放的区域,普通高校的基础音乐教育也较为深入,生源质量与学生的音乐素养普遍较好;但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高校基础音乐教育专业的发展有待进一步地加强,生源很不稳定,基础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也不够合理,甚至有些学校基础音乐教育专业的规模逐年减小,形势非常不容乐观。此外,很大一部分学生将音乐看作高考的捷径,为了进入自己心仪的高校,他们往往只把音乐作为跳板,这种现象导致了很多基础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不论是基础素质还是音乐素养方面都不具备优势。

二、声乐技能实践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声乐技能实践课程教学是培养基础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声乐实践能力的主要渠道。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声乐实践能力是指学生在掌握声乐基础理论以及正确的发声方法基础上,为以后从事音乐教育工作而储备的能力。具体包括了歌曲演唱、乐器弹奏、课外声乐活动指导以及声乐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课程改革的推行,传统的声乐实践教学的设计已不符合新的教学需要。过去的声乐技能实践教学以内容灌输为基础,教学模式比较枯燥,不能满足现代化发展对声乐教育的新要求,很难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多元化的声乐技能实践教学的设计符合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设计教学要求,因材施教,进一步完善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基础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多元化声乐技能实践教学设计是时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学生的基础水平是不一样的,在声乐教育中,可以设置不同的基础课程,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进行时间、课程的选择,学习适合自己的曲目,提高声乐技巧。

三、强化声乐技能实践课程的方法

1、丰富声乐实践教学的内容。高校音乐教师在声乐教学实践中,重视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可以在声乐技能实践课程中,对学生进行细化的分组,将音乐素养相似、存在相同问题的学生划到同一个声乐技能实践训练小组中,进行小组形式的实践教学,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纠正声乐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升教学质量。此外,高校音乐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以排练歌剧片段的形式开展声乐技能实践训练。

2、改善声乐实践教学的方法。在高校基础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上,很多学校曾走过弯路,具体表现为:完完全全地模仿专业音乐学院的办学模式,结果培养出来的学生既不像专业演员,也不具备从事基础音乐教育所需的综合素质。与声乐专业不同,在对基础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培养的时候要注重学生作为音乐教师的角色。要求高校音乐教师在声乐实践课程教学中,注意对声乐教学方法的优化,及时改变那些传统的不合时宜的教学方法,避免单纯的声乐训练模式。高校声乐教师可以采用互动形式的实践教学,比如,在日常的声乐技能实践课程中,除了单纯的声乐技能练习,可以增添学生之间或者与声乐教师之间相互评价的环节,由此可以加深基础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对声乐实践的深刻认识,也可以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轮流做老师,向学生授课,互换角色,之后大家相互评价,取长补短,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提前进入教师这个角色,熟悉音乐课堂的授课环节、授课语言,为将来参加工作奠定基础,又有利于学生以中小学生的角度审视和评价声乐讲解的效果,以最直观的形式提高授课效率。

声乐教师要在声乐技能实践课程中多使用现代化的多媒体声乐教学设备,引进专业的评价机制,增加学生对声乐技能实践的认识,进而拉近基础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与未来声乐工作的距离。

3、重视声乐理论课程与声乐技能实践课程的联系。理论知识是声乐学习的基础,过去的教学设计有局限性,基础知识与实践经常割裂开来,影响了学生的表演积极性。教师可以先整理声乐教学中的基础理论知识,做一个分类。然后分析学生的特点,这是对基础理论知识科学教学的重点,了解学生的特质,按照学生的特点传递相应的声乐理论知识,区别划分,区别教学。在教学中要及时观察和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纠正不合适的教学设计,保证学生掌握基础的知识,使学生的实践和理论学习能够结合在一起。另外要拓展声乐曲目的范围,声乐曲目不能过于单一,也不能太过简单或者复杂,更不能只是简单地增加数量,要注重多角度全方位地拓展曲目。可以将民歌、戏剧、通俗歌曲等有机地结合起来,也可以添加外文曲目,通过丰富的曲目题材,提高学生综合声乐技能,使学生在不同的种类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在表演上,重唱、合唱以及独唱都要有所涉及,综合培养学生的声乐技巧,提高学生的声乐水平。

结语

普通高校基础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技能实践课程教学应该从充实课程的内容、创新声乐实践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声乐技能实践课程的教学方法、添设声乐技能实践课程的边沿课程,只有做出这样的改变,才能使得声乐技能实践课程在高校基础音乐教育专业中发挥作用,从而体现出在高校基础音乐教育专业开设声乐实践课程的必要性。

参考文献:

[1]龚永红.高校音乐教育专业技能课程改革思辨――践性音乐教育哲学之维[J].中国音乐, 2014 (03):153-155+178.

[2]聂国红.构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高师音乐教育课程体系[A].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邵阳学院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2008[C]. 2008:3.

[3]尹爱青.“尊重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高师音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A].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教育学学会、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教育学学会、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2006:6.

大学声乐授课计划范文3

1.1体现歌曲的风格

合唱所用的每一首歌曲都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它们往往反应的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所特有的文化气息。特别是针对少数民族合唱的歌曲而言,其风格的浓郁程度更加的显著,如藏族歌曲的合唱往往高亢嘹亮,给人辽远的感觉。演唱者在合唱的过程中,其声乐技巧,如发音的方式、语气的变换、唱腔的长短都能很好的阐述歌曲的风格,进而达到抒感,达到创作的目的。

1.2表达歌曲的艺术情感

艺术情感是音乐的灵魂,对于合唱而言,演唱者不仅需要和歌曲的创作者进行心灵上的沟通,还需要和听众形成一定的默契。只有每一位演唱者充分的将声乐技巧融入合唱歌曲之中,才能更好的将歌曲的内在情感抒发出来,进而与听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展现合唱艺术的魅力。缺乏好的声乐技巧会使得合唱歌曲在情感的传输上受到限制。

1.3描绘歌曲的艺术形象

在合唱的过程中,每一个演唱者可以根据自身音色的特点进行歌曲艺术形象的描绘,给听众带来不同的听觉效果。同时演唱者之间声乐技巧的运用和合理搭配往往能够更好的勾勒出歌曲的形象。

二、高校合唱和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合唱和声乐课程作为高校音乐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从我国当前各大高校的合唱声乐教育现状来看,效果并不是十分的显著。

2.1课程设置不合理

虽然各大高校都开设了有关音乐课程,并进行了合唱有关知识的教育。但是很多高校音乐课程的开设比较的零散,甚至很多普通高校课程的开设方式参照的是专业院校的模式,简单的效仿音乐学院的课程设置,这样的方式会造成所教授的内容过于专业化,教学目标模糊,不切合实际。还有部分院校将声乐课程和合唱课程作为选修课,重视度不够,导致学生时采取敷衍的态度,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2教学中学生人数过多

很多高校由于对音乐课程的不够重视,特别是针对非音乐专业的学生,教学往往采用大班模式进行。在合唱和声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人数过多时常会阻碍教学的顺利进行,导致教学效果并不好。由于个体差异,在声乐的教学过程中,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才能让教师针对学生的发音方式和技巧进行明确悉心的指导。但是目前大多数高校采取集体授课的模式进行,集体授课的方式使得声乐训练和教学达不到很好的效果,无法解决个人声乐问题。虽然教师们在这样单调的教学模式下时常采取乐器的方式来进行平衡,但是仍然避免不了声乐和合唱基础缺乏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2.3学生的合唱基础差异化

合唱的核心即进行声部和情感的结合,但是当前大多数的学生缺乏有关的声乐知识,在发音和咬字等方面掌握的不好。同时由于生源的不同,学生在声乐和合唱上的差异十分的明显,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会严重阻碍教师的授课进度。若以基础的合唱知识为主,时常会满足不了音乐基础较优的学生的需求,但是若以高难度的合唱进行教学,会导致学生间的差异越来越大。很多学生对合唱的了解并不是十分的全面,部分同学甚至认为简单的齐唱便是合唱。合唱认识上的误区会导致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不能够真正的领悟其中的要点以及合唱的魅力,这样也就不可能塑造出完美的合唱效果。

2.4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

素质教育已经渐渐地深入人心,在近几年的时间内,各大高校逐渐强调德智体美劳全方位人才的培养,在音乐教育上也引起了一定的重视。尽管院校的音乐教育水平发展很快,但是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上仍然不够完善。很多高校缺少专业的合唱指挥教师和声乐教师,而是由其他的乐器教师进行兼职,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定的阻碍,影响其顺利的进行。

三、高校合唱和声乐教育的改革

3.1制定明了的声乐训练计划

声乐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在考虑每位学生自身情况的前提下提前规划训练计划。整个过程必须严格的进行的要求,教师可以从学生的音色、咬字、音域、吐字、音准等方面进行训练。同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音乐知识水平采取分层教育的方式分阶段有的的进行。一是,声音的搭配上要协调与统一,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学生划分为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进行统一的声部规划,并且有针对的对学生进行训练。二是开设声乐的理论课,让学生了解发声的方式以及合唱中语言处理的途径,并在咬字、音色、情感的把握等方面加强训练。

3.2由整体训练向个性化转变

学校由于对合唱和声乐课程采取大班教学的模式,使得整体教学中出现各种问题。学校应该将整体课程和个体课程进行有机结合,在训练的过程中着重的观察学生的专长,从视唱训练、融合训练、气息训练等方面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达到合唱演奏的最佳整合。

3.3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高校教师的专业素养对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有着相当大的影响。教师的专业素养和知识对学生的学习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学校在聘请有关声乐和合唱课程的教师时应该严格的要求和把关,避免聘请音质较差、声乐基础不扎实、音准不够高的教师,并且不能随便的让其他音乐教师进行相关课程的讲授。同时,声乐和合唱的教师应该适当的进行自身专业知识的提升,定期或不定期的观看音乐会进行学习。当然,合唱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组织能力和交流能力,合唱作为一个团队的集体演出,对于演唱者的团结合作要求较高,而教师在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协调作用。

3.4开展声乐合唱实践活动

大学声乐授课计划范文4

(1.兰州城市学院,甘肃兰州730070;2.西北民族大学,甘肃兰州730030)

摘要:近几年来,伴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可喜成绩,这其中也包括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作为高等教育组成部分的声乐教育同样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在看到声乐教学日益变好的趋势之余,我们也要理智地认识到我国传统声乐教学的种种不足。本文结合我国声乐教育的现状,就如何推动声乐教育发展和改革,提升声乐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新性和表现力等进行了探讨,希望为日后我国传统声乐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高校;声乐教学;课程体系;课程设置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4.037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4—0079—02

收稿日期:2014—10—11

作者简介:高雅(1984— ),女,甘肃兰州人。兰州城市学院音乐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声乐教学。

戚萌(1988— ),女,河北保定人。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在当前高校重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背景下,声乐作为一门学科成为高等院校音乐专业的必修课程。声乐教学不断改进自身以满足各层次的大众心理需求。近年来,各高校都实行扩招政策,选择声乐专业的队伍也越来越壮大。所以,准确判断和定位我国声乐教育的发展情况对推动声乐专业的发展和变革有着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声乐教育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高等院校的声乐教学体制也在逐渐形成和完善。高校声乐专业是一项以声乐教育为基础、以培养学生音乐素养为目的、以探索新表现方式为动力的新兴专业学科。我国的声乐教育起步晚、发展慢,要想实现声乐教学的理想目标,就要不断地学习和吸收他国的优秀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满足时代的需求,进而推动我国声乐教育的发展。

一、我国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

近年来,从事声乐教育的教师队伍逐渐壮大,人才辈出,国家对声乐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升,声乐学科也从无足轻重的副科变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声乐的发展和表现形式日趋多元化,但同时,传统声乐教学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一)对声乐教学理论研究不足

众所周知,理论知识指导社会实践,同样,声乐教学的实践活动也离不开声乐教育理论的指导。但我国现阶段关于声乐教育的专业书籍还比较少,没有系统的、科学的、深入的研究课题,没有形成新的、完整的理论体系,这就不利于更好地指导声乐教学的实践活动。因此,只有先形成先进的、科学的声乐学习理论,才能更好地实现声乐教育的目标,再运用具体的实践活动检验和丰富理论知识,使理论继续为实践活动服务。这是检验真理,也是指导实践的理想状态,久而久之,理论会更完善,实践也能得到更好的指导。

(二)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以及课程内容方面存在问题

1.声乐教学课程安排不科学,内容形式呈现单一性

声乐学科与我国其他新兴学科一样,缺乏更丰富的实践活动,声乐学科的教师在课堂上依旧照本宣科,死板地将书本上的内容灌输给学生,内容晦涩难懂,枯燥乏味,违背了开设这一学科的初衷。

2.课程设置随意且单一,缺乏材

由于缺乏一本被普遍认可的使用教材,因此,声乐教学没有一个规范的教材指导,各个学校也是自选教材或者由教师自编教材,这就使得声乐教学不能在某种意义上得到统一和同步,而是成为相对较为随意的一个学科,这不利于各个高校间教学经验的分享,不利于声乐教学的发展和完善。另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上,由于授课教师没有实践经验,只能让学生“照葫芦画瓢”,模仿一些在声乐方面取得一定成绩的名人,这样的教学使得学生们“同类化”和“外在化”,只能学到名人的表象,不能得其精髓。

(三)声乐教师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责任是教书育人。声乐课程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如内容广泛、所涉猎的范围大等,对声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声乐教师除了要掌握教学所必需的歌唱技能,还要有丰富的声乐实践经验,不能总是纸上谈兵,要具有扎实的声乐专业知识和理论知识。[1]现阶段,我国声乐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不乏优秀的专业教师,也有一部分人只是敷衍了事,毫无责任心。

(四)不能因材施教

目前的声乐教学不能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声乐基础不同,对声乐也有着各自独特的见解,所以,在进行声乐教学时不能“一刀切”,不能对每个学生都采用同一套教学方法。这就要求授课教师要对学生有全方面的了解,包括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能力、个性特征等,进而因材施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不同层次的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因跟不上课程节奏而丧失学习兴趣。

二、改进高校声乐教学的对策

(一)完善高校声乐教学体系

要想更好地实现高校声乐教学的目的,建立和完善一个完整的声乐教学体系非常重要。有了明确的教育体系,才能明确声乐教学的目标,实现培养优秀声乐人才的计划,达到促进声乐发展的根本目的。[2]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有可能走弯路,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认真对待,及早发现错误并及时纠正错误,可以借鉴他国声乐教学的优秀方法和手段,为我所用,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我国传统声乐教学一路向前,走出自己的特色。

(二)合理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

任何科目的教学都与教学内容的选择息息相关,只有科学的、先进的声乐教学内容才能培养学生的声乐素养。作为授课教师,首先,应该确保学生掌握基本的声乐常识,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声音类型和声部的定位。其次,还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声乐理论知识,并结合声乐歌唱实际,要求学生按时练习,以达到熟练掌握的目的。最后,要培养学生对于好的、美的声乐作品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声乐的主动性。

(三)全面提升教师素质,优化教师队伍

教师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不言而喻,教师具备较好的职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是完成声乐教学的重要前提。从事声乐教学的教师需要提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一是要具备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并能将这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指导实践活动。二是要能够对学生进行声乐技能、技巧的培训,引导学生投入到声乐课程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要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教师要有创新精神,可以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也能进行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进而推动声乐教育的不断发展。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所以,要加强自身的学习与深造,坚持学习先进的文化知识,掌握前沿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声乐教育的整体水平。

三、结语

教育作为培养人才、选拔人才的主要途径,越来越受到重视。声乐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也备受重视,在音乐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进入21世纪后,高校声乐教育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虽然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有新的问题不断出现,但政府和高校都制定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将高校教育向更好的方向指引,使其与时展相结合,与教育方针相结合,不断地提升人才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促使高校声乐教育事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石岩英.普通高校声乐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

[2]崔颖.普通高校声乐选修课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10.

[3]王治国.声情并茂 神形兼备——试论声乐表演艺术中的情感处理[J].艺海,2007(3).

大学声乐授课计划范文5

关 键 词 :备课 教学方法 自身素质

学习声乐决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尤其是高师声乐课教学。它肩负着培养声乐教师的历史重任,不仅要有使命感,更重要的是要具有丰富的艺术实践、扎实的理论知识和优秀的教学活动。当然,它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持之以恒,共同探索。

在教学中,学生和教师的互动虽然是相互的,但教师一定是起主导作用。所以本文仅从教师教学这一方面,浅议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备课、教学方法、自身素质等几个主要问题,提高高师声乐课的教学质量。

一、备课

备课可以采用自己备和集体备两种形式。教师一定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计划的进度、声乐文献及相关的音响和影像资料,独自准备上课的内容。一方面做笔头工作,书写教学计划和教案;另一方面就是一定要将大量的曲目熟练于手,熟练于心,积累丰富的舞台经验,为给学生做示范和答疑解惑做好准备。为了避免单独备课产生的片面性,还需要集体备课,或两三个人,或一个教研组,集体根据相关资料进行讨论,提出不同的想法,集思广益,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备课时一定要符合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试办法等几方面作出详尽而明确的要求。

备课的具体内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备课内容不仅要求教师积极地进行舞台实践,还要阅读书报,研究学术动态,观摩音乐会及参加专家讲座,利用多媒体查阅信息,或与其他院校做学术交流。狭义的备课是需要教师针对每一节课做好准备,根据学生的实际练习情况,确定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并写出课时计划,按计划进行。

二、要注重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学生与老师最频繁、最密切、最集中、最具体的教学活动,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才能使每一次的教学活动有所收获。

教学方法有许多,首先,我们可以采用讲授法——教师口头向学生讲解音乐作品产生的背景,创作与演奏风格,技术难点,乐曲重点。要求教师掌握准确的知识结构,较强的表达能力和较高的讲演艺术,做到语言精练准确、亲切生动、通俗易懂、逻辑性强。讲授法好的方面是,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授课时的感染力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系统地讲解,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接受知识;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发展。不足的一面是,学生只能从课堂上获得理论性的知识,而不能通过实际操作掌握技巧;教师授课时如果不能启发式地调动学生,必将造成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学习情绪不高,学习效果降低;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为教师组织教学增加了难度。讲授法是教学中普遍而有效的教学方法,虽然有一定的优势,但不是唯一的办法。要注意科学应用,才会收到好效果。

其次,我们可以采用谈话法。也就是问答式的教学法,是应用最广泛的教学方法之一。谈话法能够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整学习情绪,使学生紧跟教学。通过随时随地的提问,可以从学生反馈的信息中突出学习中的难点、重点、要点,提高教学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能否较好地应用这一方法。首先要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根据实际的学习水平,灵活地提出恰当的启发性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使教与学在良好的互动中顺利进行。

再次采取边讲边做法。这是表演专业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显而易见,声乐演唱是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来完成的。在教学中只是泛泛地讲一些理论,而不实际演练,等于纸上谈兵。因此,这一方法是针对声乐教学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学办法。教师要做到,有娴熟的演唱功底,掌握一定数量的曲目演唱。对曲目的演唱风格、演唱方法、技术难点、重点要把握准确;要边讲边示范,这一点很关键。对于怎样唱,达到什么标准,风格定位等问题,决不是一句两句话就能说完的。教师一边唱,学生马上听到音响效果,同时看到了教师的具体动作,学生就能尝试模仿。这比任何文字性的说明都来得直接,最具有说服力。学生这时就要边听边看边做,听——教师的讲解,看——教师的动作,做——对于讲解的内容马上实践。对问题理解得准确透彻与否,唱一唱就知道了。学生通过当堂练习能够反馈知识掌握的程度,教师通过检验学生演唱能够及时地对学生的优缺点给予评定。

三、要注意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教师的素质决定教育水平,也决定受教育者的素质。因此,教师必须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确立正确的教育方向,把思想教育自然地渗透到知识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政治思想教育。教师的道德本身就是最有力的教育因素和教育手段。“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言谈举止,行为规范,思想活动直接影响着受教育者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世界观。所以,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要做到热爱学生,关心学生,为人师表,严于律己,公正无私,诚实可信,遵纪守法,举止得体,礼貌待人,衣着端庄。从一点一滴做起,由里及表,言行一致,做一名合格的灵魂工程师。教师要具有较高的人格魅力,在行动中树立威信,对每一位同学都要给予爱心。通过师生间互相了解,拉近师生距离,密切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起积极作用。每一位学生都会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一些困难、麻烦,教师鼓励学生勇敢面对难题,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性格,就会柳暗花明又一村。否则会使学生的情绪一落千丈,自暴自弃。

提高高师声乐课的教学质量是提高高师音乐教育整体水平的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从不同侧面,多个角度,广泛地研究和分析。

参考文献 :

[1]沈湘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2]刘爱书主编.学校心理学教程.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04.

大学声乐授课计划范文6

关键词:声乐教学 问题 措施

一、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声乐教学在教程上出现得比较晚,所以在很多方面都有欠缺,我们可以把这些不足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师资力量的欠缺

由于声乐教学起步比较晚,很多地方学校在声乐教师的人员配备方面还有很大的不足,经常会出现几个班级共用一个声乐老师甚至整个学校都只有一个声乐老师的情况,并且很多声乐老师在专业方面的素养不够高,无法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授课,增加了学生在学习过程的困扰,也难以对声乐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从开始的重压到后来的敷衍了事,大大限制了他们在声乐领域上的进步和追求,声乐教学在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下很难实现它在教学体制中应该有的价值。

(二)教学设备的欠缺

不仅在师资力量方面有所欠缺,在教学设备上也难以配备完整,学生只能盲目的跟着老师学习,如果老师对词曲的把握有偏差,学生也只能按部就班的模仿演唱,不能正确把握歌曲的演唱方法。在声乐教学中,多媒体、卡带、cd都是重要的教学工具,它能够让学生直接接触到原唱对歌曲的展示,还能让他们享受到歌曲带给他们最真实的感受,避免它们对歌曲的错误理解,在词曲的解释上,也需要借助乐器来阐述,比如用古筝演奏,钢琴演奏,它们所表现出来的音准更加直接,比笼统的演唱教学表现的更加具体,所以在声乐教学上,完善设备也是非要重要的。

(三)教学重点的偏差

在平常的声乐教学中,老师主要引导学生演唱歌曲,却忽视了对词曲应用的讲解,学生可以跟着老师学唱几十首甚至上百首歌曲,但他们依旧不懂得词曲是如何搭配的,更谈不上看着曲谱就知道怎么去唱一首新的歌曲,每首歌每一句的表达方式都是有所不同,它并不像很多论文一样平铺直叙,它需要借助升降调、转音等多种形式来表现,也需要借助节拍来把握歌曲的切入和停顿,如果不能学会这些,学生对词曲的应用和音准的把握就只能停留在表面,不能明白声乐中最重要的部分。

(四)初期教育的欠缺

在我国有些地方,由于条件的限制或者家长对声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不能让学生在最佳的年龄段接受到声乐才能的培养,为之后的声乐学习埋下了沉重的伏笔,高校的声乐课堂,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兴趣浓厚不一,老师也不能做到逐一针对教学,也限制了很多学生在声乐才能方面的发展。

(五)教学结构单一

声乐的种类有很多,比如流行、通俗、美声、爵士、嘻哈、民谣等等,但在平常的声乐教学中,多以通俗乐为主,学生所能接触到的层面就比较狭隘,也许学生可以通过cd、卡带等工具学会如何演唱流行、嘻哈歌曲,但并不了解每种声乐词曲结构有何不同,对于美声、爵士这两种声乐,如果没有专业的培养,就难以正确的表达它们的正确含义。所以老师应该拓宽声乐知识的范围,让学生了解不同的音乐形态,提高它们在声乐才能方面的素养。

二、针对声乐课堂教学改革面临问题提出的对策

(一)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创新是大学音乐课堂实现改革的核心环节。要想真正将课堂时间有效地利用起来,就必须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使高校音乐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大纲下的教学要求对课程进行科学、合理、具有吸引力的课程设计,并努力让学生参与到课改的进程中来。此外,教师要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积极关注学生的反馈。例如:教师可以适当增加课堂互动来及时了解学生的所想所得,也可以让班里的学习委员或音乐课代表来收集学生的意见,及时根据现实的教学状况和学生的反馈来调整既有的教学计划。

(二)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针对高校音乐专业教师存在的思想素质、实践技能不足等问题,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弥补。首先,学校需要高度重视师资力量建设的问题,多为教师创造培训交流的机会,完备配套的教学硬件;其次,高校音乐教师需充分利用学校创造的机会,多多进行教学心得交流,参加相关的教学讲座,在交流经验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另外,还需要对高校音乐教师的教学职能进行进一步的划分,例如:根据音乐的类型进行分类,不定期地请一些优秀的音乐人来校举办讲座,为枯燥的教学课堂增添新的活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帮助他们培养正确的音乐观、塑造健全的人格。

(三)完善硬件设备

一所学校硬件设施的完备与否,是能否顺利实施教学改革的重要参考因素。新的教学改革往往意味着需要更好的教学硬件来作为辅助和支持,好让整个教学改革活动“锦上添花”。因此,要在高校音乐课堂中实现教学改革的创新,校方需要为整个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提供必要的硬件支持。

(四)合理安排课程设置

对于音乐课程的设置方面应主要从两方面进行改善:其一,高校可以m当增加音乐课程每周的课时数;其二,音乐教师也可以通过课外音乐实践来充实课堂教学的内容。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合理的学习安排,敦促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一方面则可以帮助教师按时完成教学大纲设置的教学任务,而不必担心课堂上的效率问题。因此,这一尝试是大有裨益的。

三、小结

综上所述,大学音乐教育在高校学生的文化素养教学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的发展,而且直接影响到高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建设事业。虽然在实际的大学音乐课堂改革进程中仍然存在各种问题与困难,亟待解决,但是通过有益的实践和有效的理论建设,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定会在日后的进展中获得极大的突破。因此,有效的大学音乐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而且可以让学生在课外生活中积极拓展自己的兴趣领域,为其实现全方位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尝试和平台。总之,在大学音乐课堂中实施全面改革,是顺应当今教育创新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是对国家实行“人才兴国”战略的积极响应,定会对日后高校学生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为他们的未来增添光彩。

参考文献

[1] 陈艳伟.高校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J].《黄河之声》.2014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