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

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范文1

随着社会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失去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和土壤,作为“创作动力”的民众实际生活功用也在逐渐衰亡或变异,导致传统艺术传承出现断层,传统技艺后继无人。尽管政府和社会已意识到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但是目前的文化遗产保护更多的是重申报而轻研究,重理论而轻实践。随着大众审美观与价值观不断更新,许多民族艺术作品传统表现形式墨守成规,缺乏创新度和时代感,难以引起现代人的共鸣。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少数民族年轻一代对本元文化缺乏自信和文化自觉。从整体看,广西民族文化艺术产品市场化程度低、民族品牌意识淡薄,导致市场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低下,在市场化经济大潮中难占一席之地。

二、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置入高校教育的重要性

由于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广西大量珍贵的民族文化正在流失或消亡。将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置入高校教育体系,无疑是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入口。2002年召开的“世界文化遗产年”大会,就明确提出将民间文化艺术作为人类文化遗产引入高校教育中。2014年3月,教育部颁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也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培养中华优秀文化的继承者和弘扬者,推动文化传承创新,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具有基础作用。”可见,将广西各族传统文化艺术置入高等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高校教育平台构建广西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可以推动地域文化传承创新,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新层面,同时也能引导学生更加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从而增强学生传承弘扬民族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优秀的民族文化艺术亦是现代艺术教育和艺术审美不可多得的重要资源,能启迪和丰富各种艺术创作,培养学生的文化创新意识,为广西文化创意产业建设和各类人才培养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

三、广西民族文化艺术在高等艺术教育中的传承和发展

(一)实施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加强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教育可以增进民族地区青少年的文化认同感与文化自信。从高校美术教育的层面看,实施多元化的培养模式是培养美术师资、设计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首先,广西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艺术资源,地域风格鲜明,为各地方院校特色艺术课程的开设提供了可能。学校美术教育是本土优秀民族民间文化传承的主渠道,因此,课程教学特色的形成尤为重要。各地高校应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资源,开设专题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拓宽民族传统艺术教育的覆盖面。其次,培养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乃至热爱,而任何一种热爱,都需经过持久的培育,才能够源远流长,发扬光大。这就要求任课教师不仅要具备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理念,具备良好的民族民间艺术素养,还需熟悉、了解本土文化艺术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动向,才能充分引导和完善课程教学。同时,要尽可能突破教师界限,把民间艺人、技艺大师、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请进美术课堂,讲授技巧。再则,可以在高校建立民族艺术研究所,成立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组织工艺美术“研修班”,采用相结合的传承人培养和技法传承模式,使当下的民族艺术教学能时刻跟上时代步伐。在信息化、多元文化的当代社会,开展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教育并不只是传播本民族的文化知识和技能,更应该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开展有关民俗艺术和民族传统造物体验的教育。通过下乡写生、艺术采风、社会调查课程等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魅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得更丰富、更生动。可以多举办民族主题的艺术展演活动,譬如最近由广西文化厅、广西博物馆和广西艺术学院共同组办的“美术与时尚”设计展,就是面向全区高校大学生的广西民族文化创意实践活动。这些课外活动对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民间艺术环境,了解本地区的传统文化以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加强对广西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本是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各地方高校在开展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学术研究的同时,可以兼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包括对地方文化遗产进行有形性保护与无形性保护。广西诸多高校都建立了地方文化研究基地,如河池学院建有“桂西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资源研究基地”,其学报还专门开设了广西少数民族研究的栏目;广西艺术学院有“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歌研究展示中心”;广西民族大学有民族研究中心、壮学研究中心、瑶学研究中心;贺州学院有“广西东部族群文化研究基地”等,这些高校研究机构为地方文化艺术的科学研究、课题开发理论研讨提供了学术研究平台,获得了颇丰的研究成果。在开展研究实际工作中,课题研究者必然要通过文字、摄影、摄像以及录音等形式,记录民族民俗文化或是传统技艺的过程,有的还要选择历史见证人、传承人、民间艺人为访谈对象,拍摄相关纪录片和编写相关著作。而这些记录、保存的方式恰是对传统艺术和技艺传承人的一种文化研究与保护。正是借助高校良好的科学研究平台,使广西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和研究可以同步进行,并以最新的研究成果促进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在传承和保护中不断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新领域。

(三)广西民族文化艺术在产学中的应用与发展

随着创意经济、文化产业的兴起和发展,在开发应用上,广西各高校可以结合本地艺术资源的综合优势,在美术绘画、视觉传达、工业设计、装饰艺术、服装设计等应用型专业中开展产学合作,以广西民族民间文化为题材,以各种不同材料为载体,系统开发广西地方特色的产品和旅游纪念品。如钦州学院与当地的坭兴陶企业合作,设计制作出了一批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坭兴陶礼品;玉林师范学院与广西北流三环陶瓷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如能将绘画艺术表现与日用陶瓷设计相结合,必将大大提升北流陶瓷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在民族品牌这一块,广西艺术学院服装专业教师以“广西民族织绣图案”为主题,以现代审美的视角解读少数民族服饰艺术,融入以“壮族花边”为载体的服装设计中,设计制作了一系列现代女性礼服,得到柒牌服装企业的高度认可,作品获得“首届中华立领杯”时尚中华创新设计赛金奖和特别配饰奖,并被选送到法国展出。总之,民族地区高校艺术教育,只有坚持以教学带动生产的教学方针,在追踪国际最新时尚潮流的同时,主打民族艺术的口号,立足将民族设计艺术与创意文化产品进行完美接轨,充分发挥民族文化资源所蕴含的市场价值和开发价值,才能将其所获成果为地方社会经济文化建设服务。

(四)广西民族文化艺术传承与服务社会相结合

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范文2

关键词:传统民间艺术;传承;音乐教育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是各族人民经过长期生产生活而孕育、形成和发展而来的艺术形式,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劳动人民日常生活和民俗文化的真实写照。它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有着特色鲜明的地域性,风格迥异的艺术性,体现出各族人民在观念、情感、视听审美经验上的差异,也全面反映了各族人民不同的风俗习惯、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民间艺术是各族人民对生命的最真实的感悟、对自然最真切的感知、对生活最朴实的写照。

一、传统民间艺术地位堪忧

(一)传统民间艺术走向“消亡”

20世纪以来,各地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从农业大国逐步走向工业大国,民族文化赖以生长的空间受到挤压。所谓的“文明”与“落后”,所谓的“流行”与“传统”,相互交错,中国传统文化在这场变革中受着极大地冲击。现如今,大家更多思考的都是如何改变、提高自己的物质生活,加上流行艺术的普及,挤压了传统艺术存在的空间,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长年致力于民间文化艺术保护的冯骥才先生曾在不同场合指出:“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每一分钟都在流失。”他呼吁:“我们现在要跟每一分钟赛跑!”但是谁来充当民间艺术的“守护神”?这是一个沉重但又不得不回答的问题。

(二)传统民间艺术后继乏人

传统民间艺术存在着现实问题,如我工作的城市———桐乡,其长年流传的说唱艺术“三跳”也不例外。当年老艺人演出唱满茶楼,只可惜弹指间,“至今唯有鹧鸪飞”。曾对“三跳”的发展和兴盛作出过重要贡献的许多老艺人都已作古,一些经过几代艺人锤炼加工、精辟生动、贴近生活、幽默风趣的好书目也逐渐失传,后继乏人,会演唱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作为桐乡的文化艺术遗产,“三跳”拥有悠久的历史和高贵的艺术价值。随着时间的流逝,古老的民间说唱艺术,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

二、学校音乐教育日趋“西化”

学校音乐教育中对传统民间艺术传承的缺失现象已是不争的事实,旧的传承模式无法满足新时代的需求,传统民间艺术在中国的主体地位动摇的现状令人堪忧。

(一)学校音乐教育中传统民间艺术的缺失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和社会的种种原因,学校音乐教育未能把传承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作为重要的职责。无论是《课标》的设计还是课程实施,都不同程度的忽视地方音乐,不能有效利用地域音乐文化资源的现象普遍存在。音乐学家樊祖荫曾说过:“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孕育着他们的悠久历史和文化精髓,是这个民族和国家人才培养的土壤。民族文化的教育是对人的本源的、根的教育,在学生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纽带、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及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前提。”[1]

(二)传统民间艺术传承失衡

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在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大多是师徒口耳相传的形式,或以民间艺术社团组织来进行的,但这种传承方式现在却无法满足新时代的需要。不可否认,我国社会教育体制是以学校教育为主要渠道的文化传承,因此对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我们应该迎合新时代的步伐,思考学校教育传承传统民间艺术的路径。而长久以来学校音乐教育对民族文化、传统民间艺术资源的忽视现象是个不争的事实。有多少学生能说出当地的民间艺术形式?完整演唱当地民歌?这种现象已引起各国教育文化部门的高度重视。挖掘传统文化艺术资源、重视学校教育中的传统民间艺术传承,已成为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发展的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也是未来国际音乐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三)传统民间艺术的主体地位动摇

回顾历史,上世纪前半叶外强入侵,西乐随之传入,对中国传统音乐产生巨大冲击。一些先进知识分子为寻求富国之道,开始兴办学校,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音乐教育也效仿西方。曾经传统艺术一度被认为是“四旧”、“封建”、“老土”。由于盲目崇拜西方音乐,传承西方音乐的现象泛滥。使得中国音乐文化丧失了自身的主体性地位。我们的音乐理论的基础是西方的,理论教学系统是西方的,传统民间艺术在当今社会中的传承几乎断层。由于西方音乐教育及价值观的影响,我们的传统民间艺术的心理学、音乐美学、音乐价值观被摒弃。拥有几千年发展历程的中国民间艺术成为“昨日”,直接加剧传统民间艺术的发展滞后现象的产生。

作者:郑芸 单位:桐乡市凤鸣高级中学

参考文献:

[1]樊祖荫.中国现当代音乐研究文集》[G]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美]艾伦•帕•梅里亚姆,穆谦译.音乐人类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

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范文3

一、剪纸文化的美学特色

剪纸力求单纯但不单调,追求简练但不简单。以少愈多、以简表繁、以小见大为剪纸的最高境界。由此可见,我们的民间剪纸艺术,从其特点上来讲已经不再是去复制和素描。相应的,作者已经有了对其艺术作品的强烈认识和具体感受。作者从实际情感出发,将自己的内心融入到艺术作品当中,在这其中画面与结构式现阶段作者所着重要理解和表达的。我们可以这么理解,现代民间剪纸艺术,已经脱离了当初装饰的必要商品特点而是掀开了艺术的神秘面纱。这对于我国剪纸艺术的发展和创作是非常有利的。正因为,现代民间剪纸艺术具备了随意性和艺术性的基本特点,它才能作为劳动人民最为淳朴的艺术表达方式发扬光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民间剪纸艺术从直观上无可厚非的具备着装饰性的特点。装饰这个概念从人类诞生开始就伴随人类出现,可以说是人类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我们的民间剪纸艺术从诞生之初,确实是只具有这个属性。当时人们为了将环境装饰的更加美丽而发明了这个方式来进行操作。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装饰的属性从民间而来最终也要回民间而去。剪纸本身作为商品来讲,装饰性是首要被发现和研究的。然而我们的民间艺术家,不能仅仅止步于此。马蒂斯曾经有过这样的言论,那就是“装饰和表现是同一的”。艺术家在艺术上总是有着过人认知力。我们可以这么理解这句话,我国的民间剪纸艺术家要将现实的情景升华为艺术的情景,这样才能为民间剪纸艺术作品带来艺术思想和艺术气息。

二、作为美术教师传承传统文化意义重大

在社会日益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特别是在政治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向学生传播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正确的欣赏文化艺术带来的魅力是我们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第一,增强责任感、使命感,把传统文化当做重要的教学任务,多欣赏作品让学生了解它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部分,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继承和发扬。第二,美术教师有必要留言资料扩充能量,多动笔提高绘画技巧,一点一滴的积累,是自己知识结构得到更新,成为有修养有文化的教师。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当然,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的传承和发扬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最后希望我国的传统文化教学在素质教育的的浪潮中,乘风破浪、与时俱进。

作者:刘峂 单位:山东大学第二附属中学

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范文4

文化馆在开展群众艺术工作中的作用

国内经济正在快速发展和进步,各项文化事业也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文化建设工作也在与时俱进,逐渐形成新的发展态势。各个地方政府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文化发展模式,无论是国家还是社会公益建设文化活动,对国内群众文化艺术的发展均产生了明显影响,使得其发展模式逐渐多元化。文化馆管理者要针对当地文化特色,让人民群众在接受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将文化的主体地位展示出来。文化馆也需要将政治任务与传统的文化知识相结合,让人们在文化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充分掌握科学理论,让人民群众思想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另外,不同人群所具备的素养存在明显差异,为了适应人们的需求,文化馆内应开展不同的活动,保证参与者能够全面地掌握文化。文化馆工作人员也需要定期深入基层,对当地文化展开宣传工作,帮助人民群众积极接受新的文化知识。随着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生活标准的快速提高,精神文化生活的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建设文化馆属于一项基层的民生工程,它的出现能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知识的需求,对于群众文化艺术的开展和实施所起到的作用较为明显[1]。现阶段,文化馆中的各项设施已较为完善,也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为人民群众开展文化艺术活动起到明显的助力。大家较为熟知的文化娱乐工作室和阅读室的建立,可以为人民群众提供满足其需要的各种文化知识和娱乐内容,在文化馆中能阅读到各种想要获取知识的书籍,能有效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让人民群众获得丰富的艺术文化知识的同时,还能丰富他们的活动区域。在开展群众艺术活动时,大家相互之间可以开展交流活动,以实现文化艺术的快速传播,实现社会的和谐进步发展。文化馆的存在对于群众文化体系建设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对于党的政策传播、文化艺术传递、法律法规宣传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它已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文化艺术平台,在这个平台内各种信息被不断传递给人民群众。随着群众文化艺术水平的提升,群众文化艺术的种类越来越丰富,但也存在明显的弊端,其中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和娱乐表达方式的问题较为突出。文化馆能有效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文化馆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区域的人们所喜欢的艺术形式和娱乐需求,从而形成不同层次的艺术表现形式,实现艺术多元化发展,以满足当地的特色文化需求。文化馆中的形式能够满足大众对艺术的实际需求,较为熟知的形式如在文化馆中组织开展歌唱比赛,歌唱的类型要符合当地的特色,同时要鼓励参与群众艺术活动的大众,主动开展艺术创作,创作出人们喜闻乐见的、能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艺术作品,从而使先进的文化艺术对人民群众的生活产生影响。人民群众在接受文化艺术知识的过程中,能有效增加传统文化的传播效率,将文化馆的作用充分展现出来。

文化馆改善群众艺术工作的相关策略

加强群众艺术人才队伍建设群众文化艺术想要健康良性发展,人才队伍建设不可忽视。文化馆在开展具体工作时,需要充分关注群众艺术人才队伍建设,只有人才队伍建设健全,才能将群众艺术工作落到实处,保证群众艺术工作的质量以及艺术效率的提高。艺术馆应主要从两方面开展工作:首先,场馆建设时需要保证工作人员具备专业技能和专业的艺术知识,对现有的艺术骨干也要建立起适合其发展的人才培养策略。文化馆不断深入研究人才的培养模式,深入发掘艺术活动中表现优异的人员,并对其进行培养,以全面提升群众艺术人才个人素质以及业务水平[2]。其次,需要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保证文化馆中的工作人员能够定期参与到网络培训中来。在培训的过程中,工作人员的艺术水平以及综合文化素养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对于具备专业艺术水平的工作人员而言,能保证他们在开展各项活动时可以更加规范,更加具备时展的气息,达到新时代的艺术文化发展需求。在对工作人员开展具体培训的过程中,文化馆将艺术中所包含的社会责任感以及社会使命传递给工作人员,使工作人员的工作经历更加丰富,并使其深刻地体会到交流所带来的益处,从而将优秀的艺术工作方式切实推行下去。文化馆在开展培训的过程中也需要给予传统的民间艺术以足够的关注,特别是在社会价值、艺术表现形式以及对人民群众精神层面进行建设时,要给予足够的支持,文化艺术的传播形式以及开展工作的方式也需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充分发挥出传统民间艺术“传帮带”的效果,从而有效地促进传统民间艺术的快速发展。传统文化传播的过程中需要老人和新人的共同努力,要充分发挥出新人的优势,实现文化的互补,各个不同类型的艺术型人才也要选择合适的方式展开系统交流,有效完善群众艺术工作,实现工作的顺利进行。多形式、多渠道开展群众艺术活动群众艺术工作建立的前提条件是传统民间艺术,因此,文化馆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对传统民间艺术系统进行开发,使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作用越来越明显。文化馆人员在开展艺术文化工作时,需要对传统文化给予足够多的关注;群众文化艺术在开展具体工作时,需要各方面共同做出努力,以有效保证传统文化艺术的一致性。文化馆系统地对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展开收集工作,领会文化中所包含的艺术魅力,要充分吸收优秀文化艺术中的经验,系统传承优秀的文化艺术,以全面提升人民群众艺术能力[3]。文化馆在对群众文化艺术开展具体工作时,要对人民群众的需求情况进行系统的调查分析,对艺术的表达形式给予足够的关注,保证艺术传播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所选择的形式要更容易被人民群众所接受,要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例如,文化馆要对场馆内的人力资源充分整合,有效地利用现有的文化设施,保证各种资源能为群众文化艺术发展作出贡献,根据文化的发展情况,定期组织人民群众参与一些文化艺术活动,如:灯谜会,广场舞比赛等。在表演的过程中,让群众产生参与感,使群众对当地的文化特色以及对自我的文化需求充分了解,建立适合人民群众的舞台。现阶段,广场活动属于新出现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人们在广场中可以开展社交活动,是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要素。广场活动所具备的特点主要是公共性,因此,文化馆需要严格把控群众艺术的发展方向,选择合适的方式对广场文化活动的发展方向进行系088CULTUREINDUSTRY文化产业文化产业馆藏建设CollectionConstruction统分析,创新现有的群众文化艺术表现形式,使广场文化能够对人们产生正确的引导作用,以全面促进传统民族文化的发展与进步。加大经济投入,结合群众艺术工作与商业开发文化馆建设以及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需要经费的支持,因此,当文化馆在开展实际工作时,经济上的支持是保证传统文化有效传承以及快速发展的条件。地方政府需要将传统的群众文化艺术融入地区文化经济发展中,以保证经济的发展能够促进艺术的进步。文化馆在运营的过程中,可以选择多种表现形式,较为熟知的是群众所参与的比赛、选择适合其发展的演出形式,对表现优异的人员也需要按照标准对其奖励,物质上奖励的形式能让人民群众创作出符合时代需求的艺术作品。另外,地方政府也需要对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予正确把握,系统把握现有的艺术发展节奏以及表现形式,结合时代的需求运用商业化的模式对艺术开展运作,保证群众文化艺术拥有合适的发展契机[4]。文化馆在对群众艺术文化品牌的打造过程中,需要依据当地经济发展形式,形成适合当地发展的经济模式。文化馆的工作人员要定期与当地的文化部门进行有效沟通,分析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挖掘适合在当地发展的优秀文化艺术。这种方式能够有效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对当地的传统文化发展具有积极的创新意义。在建设当地基础设施的过程中,也要充分考虑地方特色,建立适合当地发展的各种不同类型的艺术设施,让人们在旅游的过程中感受到浓烈的文化氛围。在群众艺术工作与商业模式系统相结合的进程中,需要文化馆的工作人员着重关注传统文化的传承模式,不能因为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传统文化艺术的发展。

充分发挥文化馆的辅导作用,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现阶段,群众文化艺术包含的种类较多,文化馆中的工作人员虽不能全面了解所有的艺术形式,但至少需要掌握一项艺术形式,并在掌握专业艺术形式的基础上,涉猎相关的艺术知识[5]。首先,在日常工作中文化馆的工作人员要对人民群众持续开展辅导工作,使文化馆艺术表达得更加完美。其次,在文化馆开展工作时需要面向人民群众,文化馆的工作人员需要深入基层,定期组织人员到人民群众中了解民风民情,定期举办传统文化艺术交流活动。再次,文化艺术的发展需要持之以恒,这要求组织文化活动的工作人员与文化馆工作人员进行有效沟通,让他们在相互交流中促进文化艺术活动的开展。与此同时,文化馆相关人员也要对党的发展政策和发展方向进行系统地学习,在艺术执行过程中要严格贯彻党的文艺方针政策,保证科学、文化、艺术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文艺繁荣发展。在促进文化艺术传播的过程中,文化馆应当秉承百花齐放的方针,对各项文化给予支持,实现文化艺术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无论什么样的文化艺术,均要符合时代的发展需求,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选择合适的方式对这些传统艺术进行推陈出新,以逐渐形成适合文化馆发展的新模式。文化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党的政策,将自身所具备的职能充分展示出来,积极开展对基层群众的渗透工作,形成主题鲜明的文化形式,充分发挥文化传播对人们的思想以及心灵的净化作用,这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综上所述,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是一项深远持久的工作,在推进这项工作时遇到的问题也比较多,这需要文化馆的工作人员转变原本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系统地总结文化艺术传播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并与时展对文化的实际需求相结合,以切实掌握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们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需求。此外,文化馆的工作人员要全面提升自身的素质,都要具备专业的管理水平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保证群众艺术工作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佟小丽.浅谈文化馆在繁荣群众文艺创作中的作用[J].参花(上),2020(09):132-133.

[2]倪真礼.浅谈县级文化馆如何开展群众文化艺术培训辅导工作[J].青年时代,2020(09):87-88.

[3]彭玮.试谈文化馆在繁荣群众文艺创作中发挥的作用[J].文艺生活·下旬刊,2020(24):241-242.

[4]彭连云.浅谈文化馆如何做好文艺辅导工作[J].文化产业,2020(15):114-115.

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范文5

【关键词】民间文化元素;现代舞台美术设计;应用措施

舞台美术设计对于现代舞台表演过程中所呈现的表演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有所提升,对于现代舞台的审美标准也越来越高,因此对现代舞台美术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1]。在这种发展背景下,将民间文化元素应用到现代舞台美术设计中是必然的发展趋势,通过民间文化表达出我国众多劳动人民的精神追求和心理思想,将我国劳动人民淳朴的审美理念完全展现出来。我国民间文化是由最质朴、简单的劳动人民所创造出来的,他们在实际创造的过程中,依照日常生活中所出现的实际情况就地取材,创作出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化艺术形式。因此应该提升在现代舞台美术设计中融入我国民间文化元素的重视程度,通过利用我国的民间文化元素,使得现代舞台美术的形式和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灵活生动,进而提升我国现代舞台美术设计的审美效果,达到促进我国现代舞台美术更具民族特色的目的。

一、我国民间文化的审美特点

要想在现代舞台美术设计中应用我国民间文化元素,首先要对我国民间文化的审美特点和形态概念有基本的了解和掌握,负责现代舞台美术设计的相关工作人员只有对我国民间文化有所了解以后,才能采用科学合理的措施和方法将我国民间文化元素应用在现代舞台美术设计中[2]。其实民间文化艺术主要是一种由我国最淳朴、普通的劳动人民根据实际生活和环境所创造出来的简单易懂的文化艺术,在民间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认可和弘扬。同时民间文化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这种民间文化艺术与大众眼中较为优雅高贵的文化艺术有所区别,民间文化艺术具备更鲜明的人文色彩和民族特点。现如今,民间文化艺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因此,深层次地探究了解我国民间文化艺术十分有必要。民间文化与其他文化形式既是相同的,又具有自身与众不同的审美特点,全面了解和掌握民间文化的审美特点,有助于将民间文化元素更好地应用于现代舞台美术设计中[3]。就一般情况而言,民间文化的审美特点可以从四个方面体现出来:其一是自发性,自发性是民间文化尤为典型的审美特点。主要是由于民间文化具有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创作和调整的特点,因此概括出自发性的特点。在一些比较高贵优雅的文化艺术中,将艺术性作为精神追求,其表现形式较为系统化,规范体系更是严谨,但在民间文化中与之相反,不受规章制度、条条框框的约束和限制。我国劳动人民创造民间文化的主要目的是消磨无聊时光,使得自己的业余生活更具趣味性、娱乐性,所以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体制对其进行规范约束,从而将民间文化自发性的审美特点完美地展现了出来。其二是传承性。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历经五千年流传至今,足见其顽强的生命力和极强的传承性。人们主要通过两种形式传承和弘扬我国的民间文化,分别是“言传身教”以及“口口相传”。其三是趣味性和实用性。我国民间文化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民间文化是我国劳动人民在实际劳作的过程中为了愉悦自身所创造出来的[4]。与此同时,劳动人民将自身的思想感情也融入民间文化中,民间文化能够将劳动人民的情感完美诠释出来,所以其也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其四是程式化。民间文化的程式化审美特点主要是指劳动人民在创作民间文化时采用的是极为常见且简单易懂的形式,因此社会大众很容易接受和认可这种文化审美形态。

二、民间文化元素在现代舞台美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各个民族的思想感情、精神信仰以及审美品位是我国民间文化的灵感来源,民间文化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所以能够传承到现在[5]。现阶段,在我国舞台美术设计中将多种民间文化元素融入其中,包括皮影、刺绣、剪纸、杂技、蜡染、雕刻等。在新时代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对于文化艺术的审美品位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基于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感受到我国民间文化元素与众不同的魅力。在现代舞台美术设计中将民间文化元素应用其中,对于提升现代舞台表演效果有极大的帮助,能使现代舞台美术更具我国民族特点,美术形式和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从而有助于陶冶观看舞台表演的人们的艺术情操。负责设计现代舞台美术的相关工作人员将民间文化元素融入在现代舞台美术设计方案中,充分展现出一个艺术家的艺术态度,从中探寻符合自身设计需求的文化艺术形式。除此之外,负责设计现代舞台美术的相关工作人员在布置舞台时将现代化科学技术、材料资源与舞台美术相结合,营造出简洁、淳朴、自然的表演氛围,使得观看者在观看现代舞台表演的过程中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气势磅礴的美感。将民间文化元素运用在现代舞台美术设计中能够有效地激发人们对于大自然、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为远离自然环境生活于城市中的现代都市人民带来与自然近距离接触的体验与机会。现代舞台美术设计师在实际设计现代舞台美术的过程中,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用心去感受和发现其中需要调整的地方,突破惯性思维的约束,充分展现出主观意识和感受,进而在实际表演过程中激发观看者的想象力,为观众提供无限想象的机会和空间。在现代舞台美术设计中应用民间文化元素的经典案例有:舞剧《霸王别姬》、歌舞剧《云南映象》、歌剧《苍原》等。与此同时,现代舞台美术设计师也将大量的代表我国民间文化艺术的传统图案应用在现代舞台美术设计之中。传统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等文化内容对我国民间文化影响颇深,因此代表民间文化的传统图案具备生动、形象、优美、简洁的艺术特点。在传统图案运用中对于形态上的相似度不是很重视,更加注重传达出具有趣味性的内心想法,大多都是以手工方式制作出来,并且具有鲜明的娱乐性,因为传统图案形态普遍都很抽象[6]。现代舞台美术设计师可以借助民间文化中的传统图案贴近实际生活的审美特点,采用夸张合理的手段和措施将其融入在现代舞台美术实际设计的过程中,从而将新时代背景下生活的人所具备的审美标准和思想感情全部展现出来。现代化的民间文化图案是以传统图案为基础的,结合新型多元化构图形态,从而促使民间文化图案更加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品位。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将我国民间文化中的传统图案应用在现代舞台美术设计过程中,不再按照传统单一的舞台美术设计模式制定现代舞台美术设计方案,对表达个性化思想提升重视程度,使得现代舞台美术设计在做到与时俱进的同时,还可以弘扬和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感受到民间文化艺术独特的魅力。现代舞台美术设计师通过这种设计理念将现代舞台美术内容变得更具层次感,使其内涵更加丰富,将现代化舞台形式和设计师自身独特的个性想法结合起来,通过现代舞台美术设计表现出来。总而言之,在现代舞台美术设计中,民间文化元素有极大的作用,主要通过传统图案等文化艺术形式展现出来。

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范文6

一河北武强传统木版画艺术

河北省武强县在中国地理上位于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带,古属冀州,春秋为晋邑,曾是“辽宋旧分野,燕赵古战场”。武强县总面积422平方公里,四季分明,气候温和,以农业为主,民风纯朴,崇侠尚义,民俗文化底蕴丰厚,是镶嵌在华北大平原上的一颗艺术明珠,就是在这片沃土上创造了著名的武强木版年画。武强木版年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代,历史悠久,一直进行着年画的制作和销售。武强传统木版画在清代康熙、嘉庆年间进入鼎盛时期,形成了我国北方最大的木版年画产地之一。在19世纪,中英以后,由于通商的关系,武强年画在纸张、色彩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在清末民国初年,在题材和内容上比以前有不小的创新,许多年画记录了当时真实的历史事件和社会动态,而新闻大事类年画是最能体现武强年画历史价值的一个种类。例如,《四川真景全图》、《河间府演大操》、《女学堂演对图》等。到了、和建国初期,武强年画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政治宣传工具。表现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例如:《改造二流子》、《清算图》。20世纪60年代,木版年画被封杀,后来武强木版年画才得以重见天日。河北传统木版画的艺术特征带有浓厚的文化背景,从表现内容上看,民俗民风的刻画上继承了宋代院体画的艺术特色和民间寺院壁画、石刻的表现方法。宋代由于帝王的重视,院体画盛极一时,当时经济、文化空前繁荣,院体画中出现不少反应城乡生活的风俗画。画家的出身多来自于民间,体现在画面内容上不断扩大,例如:当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马远的《踏歌图》、李嵩的《货郎图》等,这些作品形式传入民间后被民间艺人模仿,直接影响了民间绘画的题材和方法。进入元代后,院体画走向没落,画家们流落民间,特别是河北、山西等地,直接影响了山西平阳和河北武强的传统木版画制作。构图饱满、做工严谨、色泽明快、富丽堂皇、线条简练勾画有力,具有很强的装饰性,特别是在民俗题材及花鸟题材上,武强传统木版画的传承痕迹明显。武强传统木版画在色彩上沿袭了中国传统的用色规律,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出于对“周礼”的维护,把黑、红、青、白、黄定为“正色”“、上色”,并把五色与仁、义、理、智、信结合,运用于“礼”的形式中。分别对应黑、红、青、白、黄五色,选择各个朝代的色彩象征。又因为黄颜色位居五行的中央,是中和之色,居于诸色之上,最为贵,定为天子之服色。强烈对比的色彩与黑白灰调和色组合,构成了河北武强传统木版年画的色彩对比而统一、单纯而简洁的特点,注重色彩的装饰性、象征性、表现性,这些成为武强传统木版画的色彩明显特征。河北武强的传统木版画艺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与哲学思想为依托的,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武强历史上曾经属于河间府,河间府的诗经村据传说就是毛公讲儒家学说的地方。中华传统文化是以孔子学说为代表,儒学为主体,兼容诸子百家以及佛教与道教思想精华于一体而形成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的整体思维观念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思维方式,这是一种辩证的思维方式,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在武强传统木版画的各种作品中渗透,也体现出武强木版年画作为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二中国当代艺术与河北武强传统木版画

19世纪末,东西方贸易交流使西方艺术家接受和学习了大量东方艺术语言,并将这种语言和当时一些活跃的哲学思潮成功结合,可以说现代艺术是一种文化碰撞的结果,这种结果在形式上表现为在西方语境下融合了东方语素。通过借鉴与吸收,最终形成西方当代艺术的独特语言。从艺术家的题材上来说,是表现历史经验与个人的记忆和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感悟,在这种情况下,当代艺术的艺术性是为当代艺术目的和意图服务的,而不是传统的形式艺术性或技法的艺术性,这也是人们直觉判断是否具有当代性的一个特点,由于艺术历史文化的沉淀,艺术已经被赋予的形式含义灌注到了艺术家的作品表现中。中国的当代艺术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建国前的战争以及建国后对文化的洗礼,遭受使艺术教育基本停滞。20世纪80年代艺术家们开始对西方艺术思潮进行学习,短时间内接触到大量来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商业及艺术资讯,于是,催生出了当代中国艺术,表现形式从客观来看是以舶来为主,在中国融入世界的全球化进程中,展示了积极的意义。中国当代艺术推动了文化多元化方向的发展,实现着“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艺术氛围。当代艺术也正好找到了与其相适应的土壤和视觉经验,成为了当今中国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现代化、信息化的社会,呈现出世界一体化的趋势,全球化的经济合作和文化共享,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使我们目不暇接,各种艺术思潮的涌入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使单一民族文化处于了弱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面对着如何认识传统木版画艺术与现当代艺术之间关系的问题,也就是在我们的现当代社会中对武强传统木版画这种传统造型艺术何去何从的问题。研究本土审美思想、研究各传统艺术形式的内容和表现手段,在理解的基础上,传承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当代艺术的新观念与新思维方式的引入为我们重新审视传统文化观念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加快了传统元素的创新与再造的过程和可能性,新技术、新材料的出现也为我们传统造型的再设计提供了更多的样式。从某种程度上说,当代艺术本土化的过程其实就是对传统进行改良,对西方当代艺术的本土适应改造的双向过程,成功的传统文化艺术在具有传承和再造这两个基本特征的同时也具有了世界性和时代特征。当代艺术使用的是一种不同于传统艺术的思维方式与视觉方式,它希望通过进入公众的方式进入社会,目的也是要造成一种公众性的社会舆论,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代艺术在本质上应该是属于大众的,当代艺术的愉悦是大众的,它在满足全民性的要求的同时也符合商业性的要求。大众性就是指文化艺术的人民群众性,以人为本,是以人类的大多数人为本,即以民为本。当代艺术的大众性应该是从两方面考虑的:一是,题材内容的大众性,当代艺术的选题是当今人们的社会生活,是大众心态的体现;二是,作品接受者是大众群体,不管是收藏者还是欣赏着,艺术作品都是要让大众能够接受的,可以参与的,而不是孤芳自赏的精英文化艺术。广大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活动的真正主体和动力,当代文化艺术的大众性,源于文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广泛性基础,由于当代文化艺术必须能够满足其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因此,面向大众、服务人民,这才是当代文化艺术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当代艺术的大众性也由于艺术的教化功能和美育性作用,当代艺术的创造,既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又要促进广大人民群众素质的提高,进而全面发展。大众的需要和意志,决定了当代艺术的主体是一种能动性的存在,它通过当代艺术的创造以及其所具有的内在价值和目标、文化所具有的手段以及文化的凝聚、整合、同化等功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整体的模式,使大众的本质力量不断得到了提升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