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音乐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青少年音乐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青少年音乐教育

青少年音乐教育范文1

关键词:青少年音乐教育;德育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3-0238-01

在学校里,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外,进行德育的另一个重要阵地就是音乐教育。古希腊人说,音乐是促进青年身心平衡、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这足以证明音乐在德育中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学校音乐教育能让学生在接受音乐熏陶的同时,逐渐掌握正确的道德观念以及分辨是非的能力,它是学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外的又一重要环节。学校音乐教育关系到学生文化修养、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学校音乐教育是素质养成教育,一个人的素质在他的一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受教育者的影响十分深远。由此可见,优美动听的音乐不仅是让学生们赏心悦目,更主要的是可以培养他们高尚的情操,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德育要从学生抓起,而音乐艺术又是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音乐不同于其他学科,它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开发他们的智力,还能培养和提高他们识别美丑的能力,增强他们对外来腐朽文化的抵制能力。这一切就决定了音乐课堂必定成为德育的重要阵地,而音乐课使复杂的分辩是非的教育过程变的简单自然了,这是其他学科教育无法比拟的。

学校开设音乐教育及音乐所要达到的目标,仅仅靠几个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的各个要素都要处理好,才能实现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否则还是形式主义。我们教育者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必须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培养诚实守信、认真工作、遵纪守法的良好社会公德。综上所述,音乐教育不论是从个人的成长、成才,还是从国家和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作用,所以我们应当重视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在笔者看来,其功能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阿炳的《二泉映月》,旋律悲伤、怨恨,但是很动听,学生一听就能感觉到和领悟到在旧社会,一个无依无靠的民间艺人的生活是多么的不容易。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家里娇生惯养,使得现在的学生缺乏感恩意识,对人、对事冷漠、自私,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也可通过进行音乐熏陶来教育。可以从音乐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下手,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引导,每一首优秀音乐艺术作品都具有其艺术性和思想性,会对不同的学生在感情上、思想上、行为上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二、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优秀的音乐作品以演唱或演奏的形式表达出来,都能够让人在感情上和作者产生共鸣,促进我们的思想进步,使我们能够正确的看待身边的每一件事,同时,还能激励我们树立崇高的理想、规范我们的行为和形成优良的思想品德,正确对待人与现实生活的各种关系,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能够促进同学间的人际交往

音乐它不分区域与国籍,可以说是人类的共同语言,同一首音乐不同的人却会有相同的感觉,所以在合唱合奏音乐中人们才能达成共识。所以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给学生欣赏、排练合唱、合奏等来让同学们加强交流,提高合作意识和集体意识,学会如何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使学生的道德品质得到进一步升华。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和谐的环境使他们感到集体的温暖,更能促进同学间的友谊。总之,音乐教育利用音乐作品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时时刻刻都在渗透着德育,确实对德育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确实能够使学生在道德、思想和心一定的影响,达到陶冶感情、净化心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四、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具有丰富内涵的音乐作品是极适合进行德育的。其中歌曲在教学中有其独特的优势,即歌词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及其描述的艺术景象等都是鲜明生动的,学生可以真切地捕捉作者的思想,与之共鸣。通过音乐的歌词、节奏、旋律等要素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建国的使命感。现代学生的生活中,音乐无处不在,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会对学生们的情感有着不同的调剂作用。将好的歌词用音乐的特殊表达方式呈现给学生们,使我们的爱国教育不再枯燥乏味,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

面对目前的音乐教育的现实中困难与机遇并存的现状,我们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面对新问题,探索新途径,寻找新方法,调整好高校音乐美育教育的发展态势,真正的将我国的德育目标渗透到音乐教学过程当中。充分利用音乐教育的各种要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完成德育的过程。

青少年音乐教育范文2

音乐艺术教育对人深层素质的滋养与开发,是其它任何教育所难以企及的,更是无法替代的。校园文化中的音乐教育着眼于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素质,培养他们的音乐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服务。其分别定位为乐以辅德、乐以益智、乐以促体、乐以怡情。其社会责任为普及音乐教育、传播音乐知识、讨论音乐问题、开展音乐评价,弘扬民族音乐优秀传统,介绍国内外优秀音乐作品。根据校园文化中的音乐教育的特征、功能、主要内容,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文化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充分运用艺术教育的特殊功能来促成青少年学生素质的提高,使他们从音乐自娱升华到人格的完善。

一、了解音乐教育的特征,树立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爱国思想是国民精神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爱国情感是校园音乐文化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点。国家总督学柳斌指出:“美育是造就完善人格的必经之路。”音乐教育以音乐作品鲜明生动的音乐形象感染人、蕴含情意的音乐主题教育人。一首好的音乐作品,对青少年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能够产生巨大作用。搞好校园文化建设,树立崇高而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精神,应该如何在音乐教育中潜在地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1、在唱歌活动中树立校园文化精神。唱歌活动作为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我们应当选择一些思想性较强的时代歌曲,通过歌曲的艺术形象来感染和教育学生。如《学习雷锋好榜样》、《公仆赞》等歌曲,使青少年学生从小立下伟大的革命志愿,继承和发扬光荣传统,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在乐器表演中树立校园文化精神。通过乐器独奏、齐奏、合奏等表现形式,给青少年学生以音乐艺术的享受,在思想上得到熏陶,让青少年学生在乐器表演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如学生演奏民乐合奏曲《翻身的日子》,既可通过乐曲朴实、热情、欢快、具有浓厚民族色彩的音乐语言(曲调),为青少年学生描绘出广大农民翻身后的幸福生活和内心无比喜悦的感情,又能培养青少年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只有团结协作,个人的潜能才能得到发挥,个人的能力增大也越快,个人的心智才会更完美。

3、在音乐欣赏中树立校园文化精神。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欣赏中,通过歌(乐)曲来感染和教育青少年学生。如欣赏田农作词、践耳作曲的《清晰的记忆》,然后引导学生领会作品的深刻含义,帮助他们捕捉音乐形象,这样,让同学们来回忆经历过的“鲜艳的红领巾,飘在我胸前”的那充满朝气的童年时代,从而教育学生珍惜今天“共青团的徽章,挂在我胸前”的这富有活力的青春岁月。

校园文化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和核心。它既是深层的群体意识,又是师生形成向心力与凝聚力的关键。音乐教育是与这一精神的树立与存在着有相辅相成的联系的。音乐教育在培养青少年学生丰富的感情、高尚的情操的同时,通过作品的主题思想加深学生对历史、对社会的理性认识,从而产生一种精神,表现出青少年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价值认同、价值取向以及行为方式,时刻感染着学生,催人奋进,激人向上,达成一个人生里渗透着“五爱”的内涵的人格上的“完人”。

二、运用音乐教育的功能,坚持良性发展的校园文化导向,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给青少年学生讲述一定的关于音乐美学的知识及意义,还可精心组织他们进行这方面的专题讨论。比如让学生拿流行歌曲与艺术歌曲进行比较,并组织学生认真讨论,正确引导他们。同时,让孩子们在流行音乐大潮的冲击下,听到从我们血脉源头传来的民族乐声。亦可播放一些像《黄河大合唱》、《长城随想曲》这样的歌(乐)曲,让他们逐渐领会到: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独具个性的音乐文化。笔者相信,这样做将会引起广大青少年学生对传统的音乐美学发生兴趣。追求美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需要,美感是一种高尚、健康的愉悦之感。从而加深青少年学生对“音乐的艺术价值”的认识,达到启迪孩子们的音乐审美意识之目的。坚持良好的文化导向,帮助青少年学生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引导他们追求高层次的精神生活,使他们具有分辨美丑良莠的鉴赏能力。“以美辅德”,在高尚的音乐艺术中默化潜移地善化青少年学生的道德情操,美化其行为、语言、仪表,用音乐陶冶心灵。

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他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参加一些合唱、舞蹈、乐器表演等活动,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这同样是校园文化中的音乐教育目的。

校园文化中的音乐教育除了注意思想道德和社会目的以外,还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研究,把青少年学生教育成美和善的。如用民族的优秀音乐文化来熏陶青少年学生,把音乐审美教育与道德、人格、品质联系起来,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鉴赏力。从而树立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使他们热爱真正的美。

一个人的成长,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虽说主观因素是内因,是决定因素;客观因素(如音乐传媒、环境)是促进主观因素转化的外在条件。但只有二者共同起作用,才能促使一个人健康成长。校园文化中的音乐教育既要让青少年学生懂得道德情操的高尚、精神的丰富即心灵美是审美教育的核心,又要让他们健康地追求音乐艺术美,还要让他们知道音乐艺术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载体和达到人品完美、素质全面提高的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更要启发他们的形象思维和培养创造力。给青少年学生以美的享受,进行美的教育,培养他们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促使他们沿着良性发展的轨道健康发展。

青少年音乐教育范文3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感觉统合失调;特点;危害

一、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音乐感觉统合失调的概念与特点

感觉统合失调,又被称为神经运动机能不全症,作为一个中枢神经的系统障碍问题,其导致了外部信息难以在大脑产生刺激,进而不能够在脑组织内有效结合运作。一般来说,正是因为感觉统合失调,所以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个体在认知、学习、活动等多项生活中的情绪出现异常,其举动不同于常人,运动神经、视觉神经、听觉神经都有可能受到破坏。根据我国当前的统计数据来看,感觉统合失调问题在青少年中较为严重,音乐感觉失调作为感觉失调中重要的一个部分,直接由听觉感觉失调引起,对于青少年未来的发展与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小学音乐教育中音乐感觉统合失调的危害

在小学音乐教育中,从音乐感觉统合的基本概念上来看,其失调系统属于听觉失调,直接导致小学学生对于声音环境不敏感,不能够有效、快速地在大脑中完成自我认知与处理。在这样的失调能力之下,学生想要认真聆听周围环境的教诲,保证以集中的注意力来进行声音的识别与判断较为困难,其学习与判断能力不仅会随着音乐感觉失调而逐渐降低,甚至有可能致使自我听力能力受到影响,在未来的生活以及学习中难以正常进行。

音乐作为情绪艺术的一种,能够利用不同的器乐以及声乐来帮助人类调节自我心理情绪,安抚暴躁情感,保证能够以积极、乐观、平和的心态去看待周围的环境。但是一旦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的音乐感觉统合失调,青少年时期的情绪辅助手段将会彻底丧失,在这样的环境中,青少年的不合理情绪不能得到安抚和平复,不利于其未来的身心发展以及心理健康。

总之,以此文章为基础,我们可以逐渐认识到设置有效的音乐感觉体统调节方式的重要性,认识到学生感觉统合失调的巨大危害,促进我国的小学教育乃至高等音乐事业在此理论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发展。

青少年音乐教育范文4

论文摘要:民族音乐教育是国民音乐教育的核心内容,在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进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变迁,我国越来越重视国民音乐教育。特别是近年来,在流行音乐一统天下的今天,民族音乐教育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在国民音乐教育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民族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国民的民族音乐情感、民族音乐文化审美观念具有巨大的推进作用,还可以提高国民的音乐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培养国民的爱国情操。  

 

民族音乐是指各个不同民族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达感情的音乐,其中包括民族民间音乐和具有民族风格的创作音乐。张艳曾给民族音乐的内涵这样的阐释:以中华民族音乐为根本,融合一切有利于我们的世界优秀音乐文化所创造出来的具有浓郁的本土特色、鲜明时代特征的音乐文化。[1] 

一、民族音乐在国民音乐教育中所处现状 

国民音乐教育是指对全体国民进行的音乐素质教育,有利于提高国民的音乐文化修养,培养国民的音乐审美能力。国民音乐教育是国民文化素养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包括学校音乐教育、社会音乐教育、家庭音乐教育三部分。发展国民音乐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深远的意义,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 

我国的民族音乐有五千年的文化作为底蕴,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数年来受到世人的瞩目。民族音乐是民族音乐教育的载体,民族音乐通过教育的形式得以延续,使更多的人得以了解、探索、研究民族音乐。随着时代的变迁,特别是近年来,在流行音乐一统天下的今天,民族音乐教育在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进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民族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国民的民族音乐情感、音乐文化审美观念具有巨大的推进作用,更能提高国民的音乐文化素质、道德素质,培养国民的爱国情操。 

然而据相关资料显示,在我国现阶段民族音乐教育在国民音乐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不是很突出。在流行音乐大肆发展的当今社会,青少年对于民族音乐的认知、了解、喜爱是远远不够的。这是因为我们处于物质社会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对于我国民族音乐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还有就是民族音乐教育自身所造成的。这不仅仅是青少年自身对于追赶时代潮流的问题,也是学校、媒体等相关部门的失误。 

 首先,我国民族音乐教育有其自身发展的局限性,以青少年为例,青少年大都喜欢唱流行歌曲,热衷于参加“快乐女生”、“非常6+1”等选秀活动,以追星为乐,却不喜爱传统的民歌民谣。学校作为教育机构,本来应当重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但是目前的现状是一些学校根本就没有音乐课。就小学阶段而言,民族音乐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没有对孩子从小抓起。到了中学阶段,又忽视民族音乐教育在学生素质教育中所发挥的巨大推动作用,固然有讲授民族音乐的老师也得不到重视。某些大学只关注民族音乐教育中的理论教育,忽视了民族音乐教育所体现出的审美性和艺术性。在选取教材方面,过于单一、传统,没有重视民族音乐体现出的文化多元性的融合。就某些媒体而言,广播、电视上很少出现介绍民族音乐知识或者作品的专栏,有些媒体几乎为零。 

可见,在构建和谐社会这个大背景下,民族音乐教育在国民音乐教育中的地位有待进一步提高。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民族音乐教育对社会发展所起到的改造作用,对人民素质的提高所起到的关键作用,尤其是关于加强学生自尊、自爱、自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让学生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进而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有益于优化我国的文化层次。其次,在加强民族音乐教育中,应当以科学的态度变革民族音乐的教育制度,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切实落实对民族音乐教育的研究,推陈出新,通过合理的举措提高民族音乐教育在国民音乐教育中的地位以及作用,改变目前我国民族音乐教育普遍薄弱的现状。 

 二、民族音乐教育的新发展 

 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使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并强调在众多的教学内容中要突出民族音乐艺术的地位。这就要求音乐教育首先要根据大纲的精神,建立相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音乐体系,包括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 

 学校音乐教育急需具有明确规定的民族音乐教育模式,应当用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民族音乐教育模式,有利于民族音乐教育在全国的普遍执行。国家要保证学校为民族音乐教育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在各个学校中都应有一支具有高强民族音乐教育能力的师资队伍,并且配备相关的民族音乐教材和图书、资料,典型的、常用的民族乐器,组织小型规模的民乐队,举办民族音乐学习沙龙,利用广播站、宣传栏等媒介宣传介绍民族音乐作品,让学生在了解知识的同时形成学习民族音乐的良好氛围。学校还可以请专家或者是民间艺人举办民族民间音乐专题讲座,开展民族音乐文艺晚会等活动。 

 此外还要营造良好的外围环境来增强民族音乐教育的氛围。在家庭中,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学唱民歌,演奏葫芦丝、笛子等民族乐器。在社会上,广播、电视、电影等大众媒体都应当积极宣传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引导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热爱祖国传统音乐文化。 

 总之加强民族音乐教育才能挽救我们的传统音乐,挽救我们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在适应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基础上,跟随上世界音乐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时代潮流,使中国民族音乐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在世界各民族音乐中处于不败之地。 

 

青少年音乐教育范文5

在音乐作品中有不少是表现热爱生命、探索人生追求的题材。有的是能鼓励和启发人们对事业的拼搏奋斗、有的是对暂时失败和挫折的哲理性分析、有的是对胜利、成功的经验总结。通过音乐教育的过程,可以让青少年学生从中领悟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如在欣赏《天路》这首歌时,我们可以让学生从中领悟到:天堑变通途的过程,正是凭借着铁路建设者们战胜高原环境的智慧和决心。让我们感受到,人类在改造自然、征服世界的征程上,挺胸阔步,满怀着坚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挠的信心。再如,我们在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时,常常有着一种冲破黑暗、奔向光明的冲动。并能从中领悟出一条哲理:人生只有奋斗才能取得成功,只有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好的音乐作品可以培养人们热爱生活、热爱人生的坚定信念。音乐教育的过程是一个塑造人生观的过程,是一个崇尚真、善、美的过程。它会让学生懂得,尽管世界是复杂的,人生道路是曲折的,我们一定会勇敢面对生活,做生活的强者,相信明天会更好。

二、音乐教育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协调能力

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尤其是学习乐器的过程中,对学生的智力开发有很大的帮助。音乐教育有助于开发抽象思维和想象能力,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也是一种行动艺术。在完成器乐作品时,我们不但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要用手演奏、通过长时间的练习,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与协调能力。比如练习弹钢琴,首先要用眼睛同时看两行曲谱,大脑在迅速反应出音的高低长短,手指要在键盘上找出相对的音符位置,两耳要在音乐响起时迅速判断节奏和音准。这些训练的结果,都是锻炼了人体的协调能力。所以,音乐教育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发展发挥着很好的作用。四、把音乐教育课堂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好的音乐作品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培养良好的品质,也能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比如:在欣赏《毕业歌》这首作品时,使学生感受到30年代青年在国破家亡、日寇铁蹄践踏中华美丽河山的时候,青年学生的那种依然“要做主人去拼死在疆场”,要“担负起天下的兴亡”的决心和英雄气概,展示了革命青年的志向和报负。虽然这是八十年前的作品,今天我们唱起它时,仍然被歌曲中“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和旋律所打动,仍然在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又如我们在演唱《长江之歌》时,通过对万里长江的壮丽景色,抒发了各族人民对祖国的锦绣山河的无限热爱之情。

青少年音乐教育范文6

关键词:音乐;审美;教育;人才培养

音乐审美教育重在通过对音乐艺术的赏鉴、表演或创作,培养青少年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以及健康、高雅的审美趣味,从而提升人文艺术素养,构筑和谐、健全的人格。新世纪,在世界文化交流融合不断加剧的大趋势下,音乐审美教育如何与时俱进,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积极发挥作用,是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音乐审美教育重在以人为本

教育应以人为本,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应以教育对象为出发点,针对其身心特点、知识结构、学习习惯等进行设计。在倡导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的今天,音乐审美教育应把学生感性能力的培养作为重要任务,平衡自然科学教育带来的片面理性思维,促进学生理性思维与感性思维的共同发展。

1.重点培养音乐思维

音乐思维是人脑对客观音乐对象形象、概括、间接的反映,能反映音乐和相关事物的本质以及他们之间的规律性联系。通过音乐思维的概括性和间接性,人们可以认识那些没有直接作用于人的种种音乐现象和相关事物,也可以预见音乐及相关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音乐思维对于学习和理解音乐语言、培养音乐感性认知能力、发展音乐个性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以感性能力培养为主的音乐审美教育应把音乐思维培养作为重点。音乐思维活动主要包括音乐分析、音乐综合、音乐比较、音乐分类以及音乐的抽象、概括、具体化等。

2.注重音乐艺术实践

心理学研究发现,在大多数领域,个体的理解能力都比创造能力发展得早。而在艺术领域则不同,创造能力或表演能力要早于理解能力。我们在教学中也经常看到,一些没有多少音乐基础的学生能够进行一定的音乐表演或创作,这说明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并不是一个人参与音乐活动的必备条件。因此,进行音乐审美教育就应多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艺术实践活动,包括欣赏、表演和创作等,通过实践提高学生将音乐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于音乐活动的能力,进而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

3.平衡个性与共性,拓展创新能力

作为一门艺术语言,音乐艺术具有非语义性、非造型性的特点,不能直接传达思想概念或视觉形象。这种特性赋予了音乐艺术更加丰富和深邃的内涵,为青少年学生发展个性心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育者应借助音乐审美教育这一平台,引导青少年学生在遵从共性与发挥个性之间平衡发展,以激励、促进其创新能力的拓展。

二、音乐审美教育应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为己任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音乐艺术以其独特的语言记载了各民族文化发展的步伐,从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音乐形式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各民族不同的文化内涵、民族气质、民族神韵、审美习惯及民族性格等。新世纪,国际音乐教育界倡导的理念是坚持多元文化发展和注重保留不同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我国有着宝贵的、丰富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教育者应借助音乐审美教育积极引导青少年继承、弘扬民族传统文化。

1.教学内容侧重民族音乐

首先,音乐欣赏应改变以欧洲古典音乐为主的传统教学内容,而以中华民族传统音乐为切入点吸引学生,通过雅俗共赏的民歌、戏曲、说唱艺术和内涵深刻的器乐作品,带领学生由浅入深地走进我国瑰丽多姿的民族传统音乐世界,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本位意识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其次,在音乐表演技能教育方面应加强对民族音乐专业的师资培养、硬件建设、宣传引导等,建立健全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教学机制。再次,在音乐创作方面应鼓励具有民族文化特征的创作,优化教育教学模式,建立和完善奖励机制,加大宣传力度。

2.构建中国特色的音乐教育体系

我国的民族传统音乐在理念、创作、文化定位、表达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具有优秀的民族文化特性,音乐审美教育应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吸纳世界各国不同民族的优秀音乐文化,努力与国际音乐教育协调发展,充实、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完善、优化音乐教育模式,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教育体系。

三、正确处理音乐审美教育与音乐商品化的关系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以物质、物品和娱乐服务活动两种形式为主的音乐商品化发展模式在我国现阶段蓬勃发展起来,影视音乐、广告音乐、数字音乐、唱片音乐等丰富多彩的音乐商品在人们的音乐生活中占据主要位置。音乐商品化对我国现阶段社会音乐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音乐市场的繁荣促进了优秀音乐文化的创作、传播,提高了相关从业人员的收入。但是,音乐过于市场化也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一些只注重经济效益而不顾及社会效益的产品应运而生,势必产生负面效应,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尤为不利。因此,我们要牢记音乐艺术作为上层建筑在社会文明进步中肩负的重要职责,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不断推进文化的积淀和进步。

1.严格政策、法规,净化音乐商品市场

从管理层面来说,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和审查力度,针对音乐商品从创作、生产到流通的各个环节,制定完善的政策、法规,确保品质健康。对那些制造、贩卖、传播不健康的、危害社会精神文明、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音乐商品的机构和个人一定要依法严惩。

2.加强舆论的导向、监督作用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主流媒体带动的社会舆论的力量对于维护文化艺术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应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引导群众尤其是青少年正确认识音乐艺术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美学定位、审美标准以及未来的发展走向等,引导、培养受众在音乐商品化时代建立正确的审美标准和高雅的审美趣味。同时,要利用舆论的力量有效监督政府职能部门、音乐商品化各相关机构,使他们各司其职,从而加快建设健康发展的音乐商品化市场。

3.加强学校音乐教育

音乐商品化带来了社会音乐的繁荣发展,使人们的音乐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也使今天的学校音乐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广告音乐、生活音乐、工业音乐、医疗音乐等琳琅满目的音乐商品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让人眼花缭乱,学生每天主动或被动地接触到许多音乐,难免雅俗共存、良莠混杂、美丑难辨,因此学校音乐审美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育者应坚持学习,提升专业素质,不断开阔视野,了解国际音乐艺术的发展趋势以及音乐教育的前沿动态。首先,要充实教学内容。教育者要在教授传统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注意吸纳那些有时代特征的、新颖的、流行的、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健康的音乐艺术作为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其次,要改进教学方法。教育者应与时俱进、集思广益,丰富、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互联网平台等,有效改善课堂教学效果。再次,要改进教学模式。教育者应根据社会经济文化的大环境以及当下的教育条件,及时调整和改进音乐审美教育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增强青少年学生对作品的判断力,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和高雅的审美情趣,有效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音乐艺术以其独具魅力的语言讲述历史、传承文化、表达人类的思想情感。无论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积淀,还是对未来文明的发展进步,音乐艺术无疑都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因此,音乐审美教育作为我国青少年学生素质教育的中心环节,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以弘扬我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为己任、坚持学校艺术教育的引导作用,才能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进而在新世纪为人才培养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默塞尔.音乐欣赏心理的本质[J].中国音乐,19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