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的画教学反思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红色的画教学反思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红色的画教学反思

红色的画教学反思范文1

关键词:范画 经典美术作品 对接

关于“范画”的使用问题老师都颇有微词,因为 “范画是儿童创造力的杀手”“范画就是依样画葫芦”“范画与素质教育是相违背的”,老师们在幼儿园美术活动实践中尽量“口传心授”,避免使用“范画”。笔者在长时间的实践中发现 ,老师不知道美术活动怎么上、怎么教了,孩子也不知道怎么画了。小班至大班幼儿的绘画能力没有较大差别,孩子只会纸上谈兵,会想不会画,会说不会画,随心所欲的画,在绘画的基本构图、颜色线条的使用、绘画的技能基本上停滞不前。至此,我们反思、研讨、实践、对比、总结,在一次次的实践活动中我们感到范例是重要的,是美术活动所需要的,不可缺少的。于是我们重新审视美术活动中“范例”的运用,包括“范例”的出现时机、“范例”的出现方式等,尝试探索在实践经典美术作品教学活动中范例的运用,让范例的适当运用使幼儿与经典美术作品直观对接。

一、选择技能技巧范画,追逐大师的表现美

在经典美术作品教学实践中,孩子需要了解表现作品的技能技巧,因为艺术表现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受过技法的训练,才具有实际应用能力,才能缓解表现上的困难,从而更好地表现美、创造美。

1.以美术活动《星月夜》为例——重视技能技巧的示范,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基础。

老师说:“小朋友们,你们看看这幅画上面都有什么?”

大家都争着回答:“星星、月亮、树、房屋……”

老师:那看到这幅画,你有什么感觉?

幼儿:看着树好像往上长。

幼儿:好像它们都在动。

幼儿:看起来好像很安静。

老师:“我们再来看看星星和月亮周围他是怎么画的?”

幼儿一边说边用手比划着:“就这样绕绕的,一个圈一个圈的,像螺旋线。”

另一幼儿说:“点点的。”

教师将孩子观察示范出来:老师介绍画家和作品:这幅画的名字叫《星月夜》,作者是著名的大画家梵高。梵高希望在画中表现出一种动感,所以他用了许多旋转的笔触,细细的短短的线条,让画面活跃起来。画中有闪闪发亮的星光,有卷动变化的云,有舞动的柏树。

2.以美术活动《大碗岛的星期》为例——利用多媒体示范技能技巧,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基础。

教师播放画家点彩画的视频,让幼儿了解画家是怎么来画他的巨作:他是一位非常认真刻苦的画家,他用了整整二年时间才画了三十几张草稿最终完成了那幅画,为了画好这幅图画,他常常跑步到大碗岛观察那里清澈的河水,茂密的树林,以及阳光照射下的树影,然后一笔一笔画下来,他也常常观察在那里游玩的人的动作姿势,并把他们的样子画入这优美的风景中,这幅画里还藏着个秘密呢,原来画家用很多彩色的点密密地排出来的,一笔一笔画成了人、草地、树,终于这幅成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成为人们喜欢的作品。

我们的实践:对于以点彩、滴流等技法为主要特色的经典艺术作品,技能技巧的示范是让幼儿更直观更好地追逐大师表现美的途径和方法。

我们的感悟:在经典美术作品教学实践中,有些美术术语、技法等比较晦涩难懂,这时教师光靠口头讲授技能技巧,孩子会难以接受,也给学习美术造成了障碍。此时,教师若通过对技能技巧的有效范画,给孩子以视觉上的刺激,便极易收到扼要明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能使孩子将这种感受自觉应用于实践,较好地掌握技能技巧。另外,这种直观性的技法的传授也能增添课堂教学的活力与吸引力,提高课堂效率。特别是步骤图和多媒体等方式的巧妙运用,更是能大大节省时间,提高效率,确保教学质量。

二、强调举例范画,追求细节灵动

选取正确的范画能带给孩子美的欣赏,一幅不完整的范画就好比一块引路石,也能启发和引导孩子的思路,有效地进行创作画、命题画、想象画、设计创作。

以美术活动《大碗岛的星期天》为例:

教师:找一找,这幅画中有没有线条?

幼儿:没有。

教师:整幅画都是由无数的点组合起来的,例如,很多很多的不同绿色点组合成树;很多很多的红色点组合成了阳伞。

教师:现在请闭上眼睛,把自己想象为画中人,一起去大碗岛享受一下美妙的星期天下午(放音乐,幼儿想象):我躺在这片嫩绿的草地上……我的身体很放松……我的周围有各色各样的人,他们发出隐隐约约的声音……午后和煦的阳光洒在草地上……每一个人都感受到别人的存在……阳光……树木……水……多么美妙的时刻。

教师:刚才我们到大碗岛去和那里的游客一起享受快乐的时光,那我们平时的星期天是怎么过的呢?

幼儿:和爸爸妈妈去公园钓鱼。

幼儿:去放风筝。

幼儿:去坐缆车。

教师:我们也来学学画家的表现方法,用笔来点出一幅“快乐的星期天”的画。

教师举例示范:我们要画棵树,先用铅笔在纸上画出树的轮廓,有树冠、树枝和树干,注意轮廓不能太小,否则容易点到轮廓的外面去。然后用笔尖蘸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如用绿色在树冠的轮廓内点,注意点与点之间的空隙不能太大,很多绿色的点点出树冠,很多褐色的点点出树干。

教师示范。

我们的实践:教师教学中范画的出示要适可而止,不要毫无保留地把范画像竹桶倒豆子一样都展示出来,要充分认识到范画“导”的重要性,准备一些半成品或一些能够引起孩子兴趣的作品,留给孩子思考的空间,这样就逼着孩子去想,自然每个孩子的绘画构思都不一样了,避免了孩子“照搬照抄”的现象。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明白,范画不是用来模仿的,而是用来做参照的。

我们的感悟:面对经典美术作品中儿童有难度的部分或一个局部,教师把握示范的时机和方式将其示范在孩子眼前,让孩子从局部入手,以点带面,达到促进孩子整体性探究的目标,借以突破难点,达到教学目标。

三、把握整体范画,追随大师风格

整体范画能启发和引导孩子的思路,有效地进行创作画(命题画、想象画、设计创作)。

以大班美术活动《和吉田胜一起走在街道上》为例。

(一)欣赏作品,感知其作品风格

教师:你最喜欢哪幅画的风景?这幅画中美丽的风景是什么?

幼儿:房子、树、彩霞……

教师:街道上有这么多美丽的景色,画家的心情肯定很开心。带着这样的好心情,吉田胜在画这幅画的时候,用的最多的颜色是什么?这些颜色是一点点,还是一大片的?

幼儿:黄色、红色……

(二)教师揭示色彩所表现的作品情感

黄色+红色,铺满了整个街道,把街道变的亮堂堂的!

红色+黄色+绿色,在那条街道边每天都发生着好多美好的事情!

红色+黄色+蓝色,让街道远处的家变得更温暖!

吉田胜用鲜明的色彩、大幅的块面、简单的线条,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又一幅美丽的风景。夏日里,街道边的树儿墨绿,太阳火红,照在高楼墙壁上的光,是灿烂的黄色;街道上,红汽车、蓝汽车,一条大道亮堂堂;夕阳下,街道远处红色的楼、黄色的楼、蓝色的楼,那就是我们温暖的家!

(三)教师示范,幼儿创作

教师:你想像吉田胜一样画出自己心中美丽的风景吗?

教师示范:教师边画边解说画意:我走在夕阳西下的大街上,街旁的高楼大厦都亮起了美丽的霓虹灯,把整个夜晚的街道照得像白天一样。

教师提要求:选取1-2种鲜明的颜色、用大幅的色块、简单的线条画一画街道上、街道边以及街道远处美丽的风景。

我们的实践:教师结合自己的作品,设计创作范画,将色彩的调配、色块的填充、背景的设计、故事情节的创编等都由师在课堂上亲自挥笔做具体详细的示范指导。

我们的感悟: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导”的重要性,将创作的体验、构思的方法、制作的过程及技法详细讲授给孩子,引导孩子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扩散成新的思维,让孩子在教师整体示范的启发下学会创作和设计的方法。孩子亲眼看到作画的全过程,才能真正领会。

四、重视过程性范画,追循大师足迹

重视过程示范就是要强化对学习方法、探究过程的示范,避免孩子对结果的简单重复模仿,为孩子的尝试创造表现提供借鉴。

以大班美术活动《奥基弗与花》为例。

在本次活动中主要要解决两个难点也是重点即构图饱满和颜色渐变,还有一个亮点:花瓣形象。

(一)幼儿分享花朵形象(唤醒亮点:花瓣形象)

教师:孩子们你们喜欢花吗?你喜欢的花长得什么样?它的花瓣是什么样的?

幼儿:花瓣是椭圆形的,长长的。

幼儿:我喜欢的花瓣是像荷花的花瓣一样,有点尖尖的。

幼儿:我喜欢的花的花瓣就像太阳的光芒。

幼儿:我喜欢的花瓣是圆形的。

幼儿:我喜欢的花瓣两头小,中间大大的,胖乎乎的。

教师:你想把你喜欢的花的样子画下来吗?老师先来试一试。

(二)教师示范绘画构图饱满的花朵,幼儿勾勒自己喜欢的花朵轮廓(点拨难点:构图饱满)

教师范例:一颗种子落在了泥土上,第一朵花瓣从种子出发开始了春天的旅行,来到了花园里穿过小河越过山坡再返回到泥土的怀抱。第二第三朵也学着开始了旅行。(教师的隐含要求:从花心出发,一朵花瓣一朵花瓣要分开画,花瓣要画得大大的,撑满整幅画纸。)

幼儿创作。

(三)欣赏花卉照片及大师作品,感知色彩的渐变的美,学习表现色彩渐变的方法(解决重点:色彩渐变)

播放奥基弗作品的幻灯片,引导幼儿欣赏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师介绍奥基弗及其作品:有一位美国的女画家奥基弗,特别喜欢画花,我们一起来欣赏她的作品。

教师:你看了她画的花以后有什么感觉?

幼儿:很大。

教师:对呀,就像我们刚才画得一样,很饱满。

幼儿:很温暖。

幼儿:很开心、很快乐。

教师:花儿是什么颜色的?只有一个颜色吗?

幼儿:有红色、黄色。

幼儿:还有橙色。

教师:靠近花心的地方是黄色,慢慢变成红色,再慢慢变成橙色。所有的花瓣都有这样一个慢慢变化的过程,这就叫渐变。

教师范例。

教师边画边提要求:首先选择你喜欢的两种颜色为你的花涂上颜色。先用其中一种颜色在靠近花心的地方涂上颜色,然后在剩下的花瓣部分涂上另一种颜色。这样看上去还没有渐渐变化的感觉。那就用一支笔在两种颜色交接的地方刷一刷、涂一涂,让两种颜色手拉手,肩并肩,成为一对亲密的好朋友。

幼儿作品呈现:花瓣形象丰富多样;构图饱满;颜色渐变自然。

我们的实践:第一次教师示范让“花瓣去很远的地方旅行”使幼儿画出构图饱满的花朵形象,第二次示范解决重点色彩的变化。过程中的两次示范将各个知识点逐一轻松击破,使整个活动层次清晰、氛围很热烈,效果极佳。

红色的画教学反思范文2

关键词:水粉画;区域;游戏

水粉画是用粉质色彩与水调和进行绘画的一种活动,它具有色彩丰富、赋予变换、鲜艳明快、覆盖力强、可层层相加、使用起来简单方便、画幅大小及画面的精细程度都可以自我调节的特点,因此具有较强的表现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艺术领域的教育必须“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倾向”。在水粉画学习过程中,对于生活中色彩浓郁、具有鲜明特征的事物幼儿往往容易产生深刻印象,他们喜欢用较为夸张的手法进行概括和表现,从而展现出一幅幅富有个性、思维奇特的作品。因此,水粉画是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更为符合的画种,他们学习和创作的兴趣也更易于被激发出来。

在了解了水粉画的特点与功能之后,我们《美术活动生活化游戏化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组便打算将水粉画定为班级的美术特色活动。但是,幼儿平时接触最多的就油画棒,对于水粉画是知之甚少,如何才能让其“粉”墨登场呢?当幼儿了解水粉之后,又该采用哪些策略让幼儿爱上水粉画,会画水粉画,并从中获得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呢?带着这一系列的问题,我开始了摸索,并在班级中进行了尝试。如今,我和幼儿都有了收获,借此机会,将我教小班幼儿学习水粉画的策略与体会进行了整理。

一、“魔瓶游戏”——给幼儿了解水粉的机会

托尔斯泰曾经说:“成功的教育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的确,兴趣是一种能够促使人们积极地认识和探究某个事物的心理倾向,有了对事物追根问底的好奇心,就会形成人执著以求探究事物的内驱力。

在一次科学活动《好玩的水》中,幼儿用透明的矿泉水瓶装水,倒水,玩得非常开心,于是我有了灵感。我用瓶子装上大半瓶子水,事先在瓶盖里涂上适量的水粉颜料,找到一段神秘又有节奏感的音乐,让幼儿和我一起玩“魔瓶”的游戏。我用魔法师的身份创设情境,告诉幼儿要注意“魔瓶”的变化。随着音乐的由低到高,由慢到快,我们一起有节奏地上下甩动瓶子。突然,有的幼儿发现水变颜色了。在大家惊讶之余,我们一起猜测魔瓶变化的原因,最后,由我揭晓答案,我慢慢拧开瓶盖,幼儿一下子就发现了瓶盖的秘密。看到时机成熟,我趁热打铁,告诉大家,其实,水变颜色的原因不是因为这是“魔瓶”,而是因为它——水粉颜料,并适时地介绍了一些有关水粉的知识,让幼儿有些意犹未尽的感觉。此时此刻,水粉已经隆重登场,并成功地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第一步,诱其深入。

二、“创意区域”——供幼儿自由玩乐的空间

在幼儿了解了水粉之后,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一定是想亲自玩一玩水粉颜料。而且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他们正处于涂鸦时期,喜欢用自己喜爱的颜色进行随意的涂鸦。于是,我乘胜追击,在班级活动室内开辟了“缤纷创意坊”这样一个美术区域。在区域的墙壁上,张贴了老师创作的随意的、抽象的水粉画作品,既能起到装饰作用,又能给幼儿一定的参考。并且在区域内投放了水粉颜料、笔、画纸等材料,利用区域游戏的时间,让幼儿自由玩乐,自由涂鸦,然后根据幼儿涂鸦后的情况,开展“变魔术”活动:让幼儿说一说自己的画面内容,然后进行添加,使幼儿时时处于新奇的氛围中,充分激发其对水粉画活动的参与兴趣。一段时间之后,幼儿对于水粉的特点以及使用都有了一定的掌握,为接下来的集体教学奠定了基础。第二步,承上启下。

三、“游戏课堂”——助幼儿获得基本的技能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艺术领域的“内容与要求”中也明确指出,教师应“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显然,在开展水粉画活动的过程中光有兴趣是不够的,还需要对幼儿进行适当的工具使用及掌握技能技巧的辅导,在指导过程中也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

对于小年龄的幼儿来说,他们就是在趣味性的游戏活动中获得新的知识、能力和情感体验的。因此,我将枯燥的水粉画相关知识采用拟人化的方式告诉幼儿,并将水粉画的技能技巧与幼儿喜爱的游戏相结合,使幼儿在游戏的氛围中逐渐学习水粉画。

例如,在介绍画笔时,因为笔的外形有大有小,于是,我就自编了一个“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故事讲给幼儿听,一边讲故事,还一边介绍最大的笔就叫做“爸爸笔”,稍微小一点的笔就叫做“妈妈笔”,最小的笔当然就是“宝宝笔”喽!并且让幼儿欣赏了不同的笔画出的不同线条,让大家知道可以在以后的水粉画活动中根据自己的需要以及画面的大小来选择不同的画笔。又如,在引导幼儿认识各种颜色,并且尝试区分冷暖色的过程中,我更是动了一番脑筋。首先,我利用散步的机会,让幼儿发现并认识身边常见的色彩,如,大红、粉红的花;深绿的树,淡绿的草,蓝色的天空等。在此基础上,我再尝试让幼儿学习区分暖色和冷色。在认识暖色时,我首先收集了很多典型的红色图片,如,火红的太阳、火焰、红花、红灯笼、大红喜字等,让幼儿在我的引导下感受到红色的温暖、热烈、喜庆、奔放,于是,自然而然引出“暖色”,并将暖色中的红色比作是一位热情似火的小伙子,称为“哥哥色”;那么,对于暖色中的粉红色、橙色等,因他们比红色稍淡,我们就称之为“弟弟色”,并告诉孩子们如果同时用“哥哥色”和“弟弟色”来涂色的话,整个画面会显得和谐统一,非常生动,而且十分漂亮。反之,在引导幼儿认识冷色的时候,我又收集了天空、大海、森林、草地等图片,让大家感受到冷色的宁静、神秘,并将绿色和蓝色比作一位冰清玉洁的小姑娘,称为“姐姐色”,而相对稍淡的淡绿和淡蓝则称为“妹妹色”,鼓励幼儿在作画时注意使用。而且制订了《好看的格子布》《好吃的棒棒糖》《青青草地》《花儿朵朵》等一系列的水粉画内容让幼儿将所学知识不断练习和巩固。

除此之外,我还自编了一些儿歌,帮助幼儿大胆表现。例如,在水粉画《可爱的小鸡》教学现场,为了让幼儿更准确地表现小鸡的形态,我引导幼儿将小鸡的身体看作是两个大小不一的圆形,小圆是鸡头,大圆是鸡的身体,并用儿歌“小小圆圈在上面,大大圆圈在下面,相亲相爱不分手,你碰我,我碰你,大家一起变魔术”来帮助幼儿表现小鸡形态。

通过拟人化的方式以及充满游戏性的集体教学,在宽松、自由的游戏情境下逐渐丰富技术要领,是幼儿比较容易接受的学习方式,他们从开始时喜欢水粉画的层次逐步加深到在技能技巧上的慢慢进步,保持着对水粉画的浓厚兴趣,并不断地享受着学习水粉画的欢乐。第三步,华丽转型。

四、“有效延伸”——让幼儿获得积极的体验

以往传统的美术教学最容易忽视的就是作品的展示和评价这一环节。殊不知,在这个环节中,幼儿能够充分欣赏自己以及同伴的作品,发现彼此作品中的美和不足,并在教师主评、师生共评以及生生互评的过程中充分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与快乐,并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让孩子们真正喜欢上色彩瑰丽、千变万化的水粉画。

在每一次的水粉画活动结束之后,我必定会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将孩子们所有的作品都展示出来,首先是展示在室内进行展示,并借此机会组织大家进行说画和评价。也就是说让幼儿说一说画面的内容,可以是简单的几句话,也可以是一个小故事,让幼儿走进画中去,感受画面中所变现出来的精神世界和个性元素,而不仅仅是停留在画的表象而已;另外,让幼儿用自己的眼光和已有的美术知识去评价作品,帮助幼儿取长补短,共同成长。第二步是将幼儿的作品在室外进行展示,一是向家长进行展示,让幼儿获得家长的关注和好评;另外也可以吸引平行班级的目光,让大家能够在相互欣赏中发现更多的问题,进行更多的水粉画教学实践,最终迸发出更多的教学灵感和创意。这样一来,不但全方位、多渠道地帮助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和快乐,产生了积极有效而且持久的情绪体验,更好地投入到水粉画活动中来,而且也促进了教师的自我反思、不断分析和自主成长。第四步,一举两得。

红色的画教学反思范文3

我是武汉市实验幼儿园的何磊,

我很爱幼儿园的孩子们。但是当自己做了母亲之后,我觉得我对他们的爱还远远不够。

卢梭说过“在幼儿教育的源头。丢下一朵鲜花,它会香飘万里”。在工作中,我总在不断地反思自己:我丢下了鲜花吗?

“你真正的生命是你的思想。”教育的真义就是价值的引导和自主构建的统一。思想的创生是一种精神的历险,需要胆识、勇气和宽容。从教25年来。我一直努力地践行“童本”的教育理念,并将这一理念逐步落实在自我的教育行为之中。

解读童心――以儿童为本。培养个性儿童。教育最核心的职能是促进个体的发展。儿童的世界不只为成人期做准备,应根据儿童生命、精神的本性充分体现其独立价值的存在,促进儿童和谐、自主、富有个性地发展,

感受童真――以儿童为本,共构精神家园。发展意味着个体自主建构内部质的变化,意味着能切实感受到自我心灵力量的增长。尊重儿童天真、淳朴、活泼的生命自然状态:理解儿童共生共荣、共同成长的需求;共构童趣、自由、和谐的精神家园。

以儿童的发展为本――“解读童心,感受童真”,,重视生活,关注生活中的孩子:了解生活,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与获得:感悟生活,让孩子在生活中运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

本期关键词:相似联想视觉艺术构图 线条 审美经验和体验

活动目标

1 喜欢参加水粉画美术活动,感受用水粉作画带来的乐趣。

2 能迁移生活经验,运用相似联想描画秋天。 3 能用黑色的线条进行创作,大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

活动准备

1 教具和学具的准备:白色土布5米,海绵垫子两块(拼在一起和白色土布大小相似,课前大面积泼上橙色、蓝色、黄色、红色、绿色等,海绵泼色之后将白色土布覆盖在上面),鞋套每人一双(课前穿上),一次性桌布、排笔各若干。水粉颜料,丙烯颜料,香水。 2 乐曲三首:《世纪秋雨》《郊游》《森林狂想曲》。 3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感受过秋天的季节特征,学过有关秋天的儿歌或诗句、歌曲等:有画水粉画的前期经验。

活动过程

一、准备部分:欣赏、感受

(一)欣赏乐曲,描述感受

1 幼儿欣赏歌曲《世纪秋雨》,感受秋天的季节特征。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

师:今天老师带来一首关于秋天的音乐请大家一起欣赏,你们仔细听听音乐里的秋天是什么样的?你们听到了什么?仿佛又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2 请幼儿闭上眼睛完整地倾听一遍音乐。(在幼儿欣赏音乐时教师喷一点桂花香水)

3 引导幼儿讲述自己的感受。

师:音乐中你们听到了什么?(流水声、小鸟叫声等)

师:秋天,小河里有什么动物在玩呢?(小鱼、乌龟、螃蟹,教师讲解一下螃蟹的样子)

师:秋天里还有什么动物飞到南方去过冬?

教师小结:秋天来了。小河的水潺潺地流动着,小鱼、小乌龟在水里快活地游戏着,就连四处横行的螃蟹也从河里跑出来找小鱼、小乌龟玩,天空中有一群排着“人”字形的大雁往南飞,飞到暖和的南方去过冬。

师:你们还闻到了什么?(桂花香)

师:秋天还有哪些花开呢?

师:秋天也是水果丰收的季节,有哪些水果是我们秋天才能吃到的呢?它们是什么颜色的呢? (二)说说秋天的诗、秋天的歌、秋天的舞

师:有谁能说说关于秋天水果的儿歌或者诗歌。如儿歌《秋的画报》:黄澄澄的梨,红彤彤的枣,金灿灿的苹果,亮晶晶的葡萄,风娃娃钻进树林,在翻着秋的画报。诗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师:何老师前段时间吃了一种食物(做动作)。对了,就是螃蟹。秋天有一句话――橘黄蟹肥。

教师小结:原来秋天是这么美好!有香气扑鼻的桂花,各种颜色的,还有各种颜色的水果和好吃的螃蟹。说到这我还想问问小朋友,你知道有哪些描写秋天的歌曲啊?你们可以唱一唱、跳一跳吗?(幼儿边唱边跳《秋天多么美》)

师:啊,跳得好极了!我也想跳了,我想邀请你们和我一块在这块布上跳。你们愿意吗?

二、基本部分:舞蹈后联想作画

(一)彩色足迹

1 播放音乐《郊游》,师生一起在棉布上随音乐“舞蹈”,棉布上留下了彩色足迹。

2 舞蹈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指导幼儿。观察踩踏出来的色块。

师:你们看。白布现在有什么变化没有?

师:有哪些颜色呢?(红色、绿色、蓝色、橙色、黄色――五颜六色)

(二)丰富感受,展开相似联想

1 展开相似联想。

教师根据画面提问,引导幼儿展开相似联想。

哪一块是橙色?――秋天里什么东西是橙色的呢?

哪一块是蓝色?――秋天里什么东西是蓝色的呢?

哪一块是黄色?――秋天里什么东西是黄色的呢?

哪一块是红色?――秋天里什么东西是红色的呢?

2 教师提出作画的要求。

幼儿根据棉布上的足迹进一步展开相似联想。

师:啊,我终于明白了,秋天有这么多漂亮的颜色。我们把刚才说的都画下来好吗?

师:今天我们画画用丙烯颜料还有小排笔,你们是第一次用,老师有个要求你们可要听好了。用小排笔沾上颜料之后,要在杯子的旁边舔一舔、刮一刮,然后再开始画。 3 幼儿自由作画。 活动要求:幼儿先想一想棉布上的舞蹈足迹像什么,然后用黑色的丙烯颜料,在印有足迹的棉布上进行相似联想勾画或添画秋天的景象。

教师指导:鼓励幼儿根据足迹的形状,大胆地进行相似联想并用黑色线条勾画,再说出自己所画的秋天。

三、结束部分:相互评价,体验成功

教师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欣赏并评价。

1 幼儿相互评价作品,说说自己最喜欢作品的哪个部分?为什么?

2 教师评价总结。如“我今天非常高兴,我喜欢黄颜色的这一块,因为小朋友把它想象成××,线条很流畅,构图也很美。我还喜欢蓝色的这一块……”

3 师:秋天,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活动反思

教育不仅要把真善美的东西传递给孩子,还要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让儿童快乐地玩,就是我们常常说的“教育应还原它的原点――点化和润泽生命”。本次活动的设计和开展基于以下的思考:

1 以相似联想为依托,打开幼儿想象之门。相似联想是开启幼儿创造性想象的一把金钥匙。幼儿每天说的儿歌以及古诗,如“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等,经常用到相似联想。相似联想是在不同的形象和事物之间,找出相同的部分,利用事物之间的本质和共同性来孕育一个新的创意。本次活动,我以颜色作为一个思维的维度,扩散幼儿的想象和操作。当幼儿踩出黄色时,就会追问:秋天有什么是黄色的?看到黄色,你会想到什么?由此调动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运用相似联想,去建构新知识,获得新的情感体验和感受。

2 范画和范画的意义。幼儿的美术表现力、创造力以及审美体验,来源于幼儿对生活的观察与感悟,艺术来源于生活,最后又还原于生活。前期幼儿已积累了相当多的关于秋天的审美体验,如何让孩子将这“秋天的审美体验”表现出来,是此次教学活动的关键。是需要范画还是不需要范画?还是只需要范画的某几个元素?我在课前做过多次实践,最后决定此次教学活动不选用任何范画,只需要立足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将日常审美经验和欣赏活动以及幼儿的创造力有机地结合。以达到教无定法,学无定法,只要得法的效果。

红色的画教学反思范文4

课件名称:自助式课件《认识梯形》

涉及学科:小学数学

开发平台:Flash 8

课件大小:0.8M

下载地址L:http://www.cai8.net/SoftView.Asp?SoftID=217

联系方式:xia8xue@126.com

《认识梯形》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梯形虽是学生初次接触的几何图形,但学生对梯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以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为起点,把教学的主要目标放在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这一位置上。在学习的过程中,着重让学生对图形进行观察、比较、感受、体悟,并抓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这一特征,试图让他们通过小组讨论、动手、动脑、动口去归纳并理解梯形的特征及感受梯形这一图形的奥妙。

课件设计

1.关于“自助式课件”的设计

“自助式课件”的叫法只是笔者自创的一个名称。现在许多课件制作精美而又不乏创意,但却因为其是结构完整的整堂型课件,与其他教师的教学设计不相吻合而无法资源再利用。因此很多人已经开始转向对积件的研究和开发。我制作这个“自助式课件”的目的,就是想给使用者提供一个积件的载体(即课件框架),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教学设计,将有用的积件自由方便地组合起来。使用者只要将准备好的积件按照一定的要求更名,然后在附带的一个文本文件中简单地修改文字信息,就能搭建出一个自己的课件(具体的操作在课件中已有详细说明)。

2.关于《认识梯形》的设计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数学学习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际水平为基础。因此,本着数学来源于生活的原则,在《认识梯形》的课件设计时,以生活中的实物为导入点,继而有层次地设计教学活动,包括“动笔画”、“用眼辨”、“动手拼”、“动手剪”、“动手折”等,使学生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理解并感受了梯形。此课件的各部分积件内容操作性都很强,且各板块及其各小分支均可随意地切换,既给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更大的自主性,亦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件,由学生独立地操作和学习。

课件实现

鉴于对“自助式课件”的探究,我在课件的制作上更多地考虑了课件的共性。现在大多数的积件尺寸大小均为550px×400px,考虑到课件的通用性,本课件的主体尺寸确定为800pX×600px,界面也选择比较中性的图案,如图1所示。课件中的导航菜单及相应栏目的内容是利用Flash加载外部文件的脚本语句调用进来的,使用户不用打开源文件就可以轻松地搭建自己的课件。

1.素材准备

设计绘制课件的主界面及内容页面;

选一首悠扬的乐曲作为主页面的背景音乐,

根据教学设计制作前四大板块中的各个分支积件,每个积件尺寸为550px×400px;

准备一个简单的动态留言板。

2.课件结构

一般课堂教学大致可分为“导入”、“新授”、“巩固”、“练习”、“拓展”五大块。结合《认识梯形》一课的教学设计,将课件分成“初识梯形”、“认识梯形”、“想想做做”、“再识梯形”、“交流园地”五大板块,每个板块中最多分四个分支。

“初识梯形”。数学来源于生活,本课的导入从学生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一些运用梯形的事物着手,通过欣赏图片,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找找梯形。再让学生画一画、辨一辨,初步感知梯形。在设计时也充分考虑操作的方便灵活,如“找梯形”中的图片就设置了“下一张”、“上一张”或“自动播放”等按钮,让使用者可以自由选择;“画梯形”一栏制作了可以直接在课件中用鼠标绘制线条的小积件,能让教师在课堂上运用更灵活自如;如果是学生使用,通过单击“帮助”按钮还可以了解操作方法。如图2所示。

“认识梯形”。在初步感知梯形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量梯形平行线间的距离来总结出梯形的特征。单击“帮助”按钮播放这一活动的演示动画。如图3所示。

在等腰梯形的学习中,同样通过学生动手折一折、量一量,体验一下。

“想想做做”。在本节课的巩固阶段,安排了四个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的练习环节。首先让学生说说梯形的各部分名称,梳理学生对梯形概念的理解;然后运用七巧板拼成的小船图来找找梯形、拼拼梯形,即在课件中制作了一个可旋转和拖动的七巧板积件,让学生上来拼拼,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梯形的感受。如图4所示。

在梯形中画高,将梯形分成两个图形,从学生不同的画法中进一步体会梯形特征。在积件的制作中,我运用Flash强大的ActionScript编程功能,在绘制线条时添加了一个判断语句:如果画出来的线条是梯形的高,则显示数学中规范的作高的格式,并以红色显示出来,反之则以灰色显示。这样能加深学生对梯形高的理解。最后,通过一个开放性较强的作画题,让学生通过画一画、说一说,进一步感受梯形。

“再识梯形”。在这一板块中提供了关于梯形的知识拓展,让学生通过对图形的拼拼剪剪来体会梯形与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梯形的特征。

“交流园地”。课堂只有短短40分钟,本板块利用一个简单的留言板程序,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课后拓展延伸、相互交流的平台。如图5所示。

技巧心得

心得一:在课件中大量使用了Flash强大的脚本语句功能,实现了人机之间的强大交互性。所有的内容均做成550px×400px的小积件,实现课件的再利用,也提高了课件的生命力。

心得二:由于课件的“自助”功能,在设计时将所有的文字信息都设置成动态文本,从外部直接调入,而这些动态文本都分布在不同的影片剪辑中,为了不造成相互的干扰,将动态文本的变量按一定的规律命名,然后在影片剪辑中直接调用外部文件。

课后反思

反思一:在本课件中一直没能解决一个问题,即如果积件中含有通过判断鼠标位置来完成某项任务的动作脚本,当积件被加载到课件框架时,坐标位置会发生改变,可能会影响任务的完成效果。我的处理办法最后只能是修改积件中相应的动作脚本。

红色的画教学反思范文5

关键词:倾听;幼儿心声;教师成长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4-012-1

倾听作为一种交流行为,是言语沟通的基本前提。它不但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而且也是人们交流思想、情感的有效方式,对人际交往的顺利进行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教师的倾听是指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以真诚的态度认真听取儿童的各种表达(言语表达和非言语表达),在尊重和理解儿童的过程中,对儿童表达的各种想法或疑惑做出及时且恰当反馈的过程。只有倾听幼儿心声才能了解幼儿需要,才能去解决幼儿的需要,促进教师进行反思和成长。

一、幼儿教师倾听幼儿的现状

1.倾听缺乏主动性。

一些教师在上课之外很少与幼儿交流,有的时候只是让幼儿在一边自由玩耍,拒幼儿于千里之外,不愿意、懒于走近幼儿身边倾听,导致幼儿不敢说不想说,有问题不敢表达,师幼的距离越来越远,使教育远离了幼儿,远离幼儿的内心世界,忽略了许多应该关注的细节和问题。

2.倾听带有选择性。

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相互倾听和应答的过程。当这个过程被阻断或处于混乱无序的时候,师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就将陷入困境,教育的危机也将随之出现。很多教师在课堂中只听取符合自己心中答案的回答,不一致时就会不断地提问,直到获得满意的标准答案,对于一些幼儿“不合常理”的回答不予理会,会熄灭幼儿脑中奇思妙想的火花。

3.倾听存在对幼儿的误解。

教师倾听存在对幼儿的误解是指教师对于幼儿内心没有能够准确理解和把握。绘画《我的妈妈》中幼儿把妈妈的头发涂成红色的、蓝色的,有些老师会认为幼儿画错了,“你妈妈的头发应该是黑色的。”可幼儿心中觉得红色的头发妈妈会更漂亮。幼儿看见老师给小金鱼喂食,第二天幼儿带了吃的喂金鱼结果把小金鱼撑死了,老师批评了他,可幼儿想说他只是不希望小金鱼挨饿,想让他吃得饱饱的。

二、幼儿教师倾听不当的原因

1.客观原因:教育工作任务重。

幼儿教师不仅要进行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课外还要承担保育工作,工作量大,没有额外的时间倾听幼儿。现在的班级容量大,加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教师的倾听无法顾及到每一个幼儿的实际情况。

2.主观原因:幼儿教师缺乏耐心。

由于经验和能力的限制,幼儿在语言表达方面不完善,往往说上句没下句,教师难理解幼儿表达的意思,以致缺乏耐心而不再倾听。

上述的两个原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教师倾听的有效进行,但教师倾听不当是主要的原因,教师再忙也应有选择地安排时间倾听幼儿说话,时间可长可短,关键是保证质量。教师倾听不当使得教师无法了解幼儿的真正想法,无法理解幼儿的心声,师幼沟通也就无法形成,进而影响教师自身的成长发展。

三、幼儿教师倾听幼儿心声对教师成长的意义

1.倾听与理解有利于幼儿教师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

教师正确的教育观念影响着教师的成长。倾听幼儿的心声,走近幼儿的世界是每一位幼儿教师不可或缺的教育理念。幼儿有被倾听的需要,教师应该给予幼儿需要的尊重和满足。一个乐于倾听的老师才是值得幼儿信任和尊重的好老师,才是对幼儿真正的爱。教师俯下身来倾听幼儿时,会注意自己的眼神、表情、和姿势,让幼儿感到安全,感受到爱和尊重,从而让幼儿得到鼓励。教师要科学地认识幼儿,对待幼儿,使幼儿健康成长。倾听幼儿,了解儿童的个性特点和内心需要,尊重幼儿的独特性,能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2.倾听与宽容有利于幼儿教师提高专业技能。

专业能力主要指作为专业技术人员的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能利用教育理性和教育经验,灵活地应对教育情景,做出敏捷的教育行为反应,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必需的教育技能。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包括了教师课堂的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倾听是教师在课堂上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倾听幼儿的反馈,能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需要和问题,发现幼儿的兴趣点,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倾听了幼儿的心声,让幼儿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相信幼儿不是为了在课堂上捣乱而笑的,而是有了有趣的发现,是勤于思考的表现,是幼儿有了向科学家学习的愿望。教师只有愿意倾听幼儿的心声才会首先问幼儿为什么笑,而不是一心想去指责幼儿,用教师的权威意识告诉幼儿不能笑。教师和幼儿处于平等的地位,尊重每一位幼儿的发言,从倾听中捕捉到教学契机,让课堂成为平等民主的课堂,营造了宽松愉悦的气氛,幼儿的学习兴趣才能得到提升。

3.倾听与反思有利于提高幼儿教师的研究能力。

红色的画教学反思范文6

一、化学教学的现状

化学是一门拥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的学科,它可以渗透到我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这足以看出化学的重要性。但是,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很多学生对于化学这门学科并没有太大的兴趣,甚至厌恶化学。这种现象是需要我们重视的。所以,在教授高中化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结合教学实践,思考化学教学过程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并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了解他们对于化学的真正心理,从而选择一套适合当代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

二、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课堂教学方法较为老套,缺乏活力

很多教师在教学的初期,会充分考虑学生的想法,以学生为中心,尽可能地去调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也会尝试一些不同的教学方法,使课堂充满新鲜感。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很多教师对创新教课的热情会降低,又回到了原始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非常死板,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认真钻研的能力。

2。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过多使用多媒体教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了这个时代的主要教学手段之一。多媒体教学和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较,其视觉与听觉的教学效果更为理想,教课形式更为丰富。但是,现在有很多教师过度地使用多媒体,在课堂上过于频繁地展示图画和视频,这也就导致学生的精力过多的集中在了画面与视频上,只有少部分精力用在了化学知识点的学习上。这种教学方式是非常不可取的,它不单单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影响了学生的思考和领悟能力。

三、化学教学的优化措施

1.优化化学课堂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热情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地调动课堂气氛,使学生对化学这门学科产生兴趣,从而提高对化学学习的热情,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探究的过程当中,这也就等同于在培养学生的自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学生有了这种学习的主动性,就会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例如,在讲“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时,可以做一个实验,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加到溶有二氧化硫的试管中,然后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学生会观察到试管中的溶液变成了红色。这时学生会探究溶液为什么会变成红色,就会产生学习这个知识点的兴趣。在学生产生兴趣后,教师再讲解二氧化硫溶于水,会产生酸性物质,由于溶液呈酸性,所以滴加石蕊试液后,溶液就会变成红色。

2.增加学习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很多学校都只注重学生的期末成绩,给予学生的评价也都是根据成绩而定的。其实,这种评价方式并不科学,对于学生来说也不公平。它扼杀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使学生变为了学习的机器。所以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是很重要的。

例如,在化学学习中,可以开展一个有关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化学现象的评比,每周选取一个固定时间,让学生讲述自己观察的化学现象,并说明通过这个化学现象了解了哪些化学知识,然后让其他学生对自己的报告做一个评价。这样,学生不单学到了化学知识,还有了一种竞争意识,这也就间接地促进了他们对化学知识的自主学习。

此外,还可以增添平时作业的考核评价,学生课堂积极性评价等评价方式,这样,既能随时考核学生掌握化学知识的情况,又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

3。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实验中

化学这门自然科学的基础就是实验。化学实验中的各种实验现象,对学生提高学习化学的热情,巩固化学知识,探究科学的研究方式有很大的好处。所以加强实验教学,增强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加强对知识点的记忆,并能够在丰富多彩的实验现象中,降低学习化学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