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技术培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声乐技术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声乐技术培训

声乐技术培训范文1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声乐;教学方法

一、大学声乐教学现状

(一)教学方式单一

教师在进行大学声乐教学过程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采取“填鸭式”教学,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导致其缺乏兴趣,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相背离,难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声乐水平。在课堂上,教师过于注重声乐知识的重要性与专业性,部分学生能够在比赛中得到优异的成绩,但是学生之间缺乏交流,难以从中发现自己的问题。部分学校盲目扩大招生规模,没有对基础设施进行改善,出现几十人共用一个教学场地的情况,导致学生缺乏练习的时间,影响声乐教学质量。另外,部分教师对于教学缺乏创新,在课堂上没有注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影响其个性化和创造性的发展。

(二)教学内容不合理

在声乐课堂中,教材具有重要作用,是学生学习的依据,对教学水平有直接影响。但是目前存在声乐教材使用不合理的现象,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增加学生提高自己能力的难度,并且部分学生存在基础知识薄弱的问题。现阶段,教师以实际技能的训练作为主要的课程内容,导致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不扎实,影响学习效率。另外,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缺乏针对性,也不能充分尊重学生,没有结合其具体实际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同时,没有认识到舞台对学生发展的价值与意义,虽然部分学生能够有效地掌握发音技巧,但是在面对舞台时会产生紧张、焦虑的心理,从而惊慌失措,无法发挥自身应有的水平[1]。

(三)学科之间缺乏联系性

现阶段,在大学声乐教学中,部分教师以声乐教学思想为主要内容,将声乐独立起来,对此门课程进行深度的挖掘,导致其与其他科目缺乏联系。在声乐课中,教师基本是艺术院校中声乐专业毕业学生,在进行教课时,容易带入其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过于追求声乐内容的专业性,向学生传递一种声乐是一门完全独立学科的概念,影响其学习兴趣。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与实际相结合,不了解现阶段需要哪种声乐人才,所以在教学内容方面设计不合理。

二、如何在新媒体背景下对大学声乐教学进行改革

(一)利用课下网络交流平台

主要运用网络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帮助学生在课下进行练习,运用学习软件学生能够随机抽取题目,教师通过软件对学生进行督促。运用这种方式,不仅能开发学生的潜能,还能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拉近两者的距离,提高教学质量。例如,1911学堂首先选择在继续教育领域“出击”,立足互联网时代的技术前沿,采取“知识即服务”的KaaS模式,将内容、认证、技术、服务四位一体,研发了“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方式以及专业化设计阶梯式的人才成长规划路径,为社会提供与时俱进的终身教育解决方案。目前,1911学堂已投入上千万资金,集结了200余位各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并将建立由数千位全球知名专家教授组成的高端专家导师库;已推出在线干部学院、在线商学院,并即将与各领域内顶尖权威机构及专家教授、业界精英开展学术课题与课程研发合作,共同打造数十个专业的人才培养在线学院。除了在线学院,1911学堂还研发了相应的线下专业课程体系,为组织及个人学习者提供混合式标准项目及单位定制项目,并即将与国内国际知名高校合作推出学位项目。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声乐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首先,学校应转变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加强对新媒体的利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首先,教师应利用网络技术中丰富的信息资源,开展声乐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其次,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从而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带领其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了解那个时代的演唱特点,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中国音乐学院近期展开了使用“作业盒子”进行“互联网+教育”。“作业盒子”是北京知识印象科技有限公司旗下App,是通过练习数字化、数据化切入日常教学场景,服务师生的移动学习工具。在作业盒子学生App上,学生可以在线完成练习,客观题直接填答案,主观题则拍照上传,声乐知识能够以视频的形式呈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中有各种比赛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紧迫性。作业盒子也极大地改善了老师的教学体验:移动办公把老师从办公室和办公时间中解放出来。

(三)丰富教学内容

新媒体技术将电子信息技术和声乐课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借助网络资源,能够帮助教师引入各种与声乐相关的信息,丰富教学资源,从而提高学生的水平。例如,西安音乐大学为紧跟技术发展趋势,帮助师生了解信息技术新进展、体验信息技术新成果,丰富师生的信息化生活,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办公室陆续推出以IT全生态”为主题的系列展示体验活动,师生可通过连接CPEWiFi现场体验5G下载速率,观看远端4K高清摄像头通过5G回传的视频场景,并通过专员讲解了解5G技术及应用发展史,通过实物了解中国移动4G、5G基站发射及组网设备及技术实现原理。5G技术对学校的近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构建以5G技术为核心的智慧课堂,让师生像看3D电影一样,身处各类“现实”场景,清晰、直观地学习各类知识,增强学习的感官性、互动性,推动新型教育教学方式改革;二是加快推进我校科研工作进展,通过5G技术的高速率加快各类资料的下载速度。

(四)提高教师教育水平

为了迎合时代的发展,教师应积极提高自身能力,在提高自身声乐水平的同时,加强对新媒体运用的能力,从而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声乐教师队伍。并且,学校应该对教师进行培训,为教师提供提高自身能力的平台,开展讲座、研讨会等内容,完善大学声乐教学机制。例如,郑州大学为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升学院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举办2018年第二期教师教学信息技术培训会。培训中,结合“教育信息化技术融合与创新研讨会”学习内容,从信息化教学的指导思想、信息化教学带来的变革及信息化教学的主要任务等方面介绍了教育教学信息化的现状,与大家探讨了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要点。传媒艺术系展老师总结“人工智能与学校教育培训会”学习收获时,就虚拟现实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在教育行业的应用进行了说明,从“高度重视及发展现状、流程再造与数据服务、治理思考与智慧展望”三个方面生动地讲述了学校管理服务的信息化变革。

声乐技术培训范文2

由于大家没有把思想统一到对整合型音乐基础课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意义与作用上来,对它的学科发展方向和科研定位不够明确;对它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的看法不一致;对教师的配置不够合理等因素使得整合型音乐基础课的发展受到了制约,笔者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提出了作曲基础理论“七合一”的课程整合新方案,并对它的实施可行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解决方案。

作曲基础理论“七合一”是指将和声、复调、曲式、计算机制谱、歌曲作法、乐队编配和MIDI制作等七门课以现代思维方式为基础予以合并,成为一门综合性的作曲基础理论课程,来替代以传统思维方式为基础的作曲技术理论“四大件”课程。与传统作曲技术理论“四大件”不同的是,“七合一”互动式的教学过程和综合性的教学内容,更能体现出在大众化教育模式下,对高师学生作曲基础理论应用能力与操作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电脑音乐创作得到充分表现,进一步激发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目的,以适应现代中小学多媒体音乐教学和大众化教育人才培养的需要。

现在中小学音乐教育对高师毕业生的要求除了具备课堂协调与组织能力、钢琴即兴伴奏能力、合唱训练与指挥能力、音乐欣赏讲解能力外,还应该结合计算机制谱和MIDI制作等音乐软件,用现代化多媒体设备把和声、复调、曲式、乐队编配、歌曲写作等知识综合应用起来服务于教学。将七门课组合在一起成为一门课主要是考虑应用型和实用性的人才培养。作曲基础理论“七合一”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设备,通过计算机制谱和MIDI制作,把歌曲写作、和声、复调、曲式、乐队编配等课程内容科学地结合在一起,融入到自己的音乐创作中。它打破了以往传统式作曲技术理论“四大件”的教学模式,采用学科交叉的教学形式,把七门课变为一门多媒体作曲基础理论课。它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综合性、可操作性课程,是我国高师音乐教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改革课程之一,符合高师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综合性强、应用型突出的中等音乐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作者在美国攻读作曲硕士期间,考察了一些本科生的作曲技术基础理论课程,他们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如:教学注重和声与歌曲写作的联系、歌曲创作与曲式结构的联系、复调写作与乐队编配的联系、乐队编配与MIDI制作的联系等。教学形式采用多媒体授课,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如:教授在电脑里出16小节带和弦标记的单旋律题目,学生从电脑里拿到题目后,利用10分钟把自己喜爱的钢琴伴奏音型输入电脑;教授对几位同学的作业进行现场点评后,再让学生按照步骤,把钢琴伴奏谱转化为电声乐队四大件编制的乐队谱;等学生掌握了电声乐队编配手法后,再加上旋律乐器,学习简单副旋律写作,高年级的同学还要根据情况学习各种复杂乐队的编配和电脑音乐制作。据介绍,经过三年学习的学生都能为自己创作的校园歌曲进行配器和MIDI制作,能为单旋律的歌曲配写二声部或多声部,能自如地把钢琴谱转化为不同编制的乐队谱,能应用计算机把传统作曲技术理论“四大件”课程综合运用到自己的音乐创作中去。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作曲技术理论课程体系改革也应该学习和借鉴美国这种做法。按照三年的学习周期,笔者就作曲基础理论“七合一”的课程教学内容整合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1 计算机制谱与MIDI制作:从一年级的第一学期开始学习电脑制谱和简单MIDI制作。电脑制谱软件不仅可以帮助学习者在谱面视觉上掌握正确的记谱法,同时还可以通过电脑播放所记录的乐谱,让学习者有一个直接的音响感受。教学可从单旋律的制谱输入和版面设计入手,结合视唱和乐理课程教学,在学习制谱的同时,巩固视唱和乐理课中所学内容;也可以由浅入深地为不同组合的乐队制谱,熟悉不同乐队的编配和各种乐器的记谱法。掌握计算机制谱软件还有利于音乐课件制作的学习,方便将来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开展。 通过MIDI制作出来的音乐可以让声音更接近真实乐器,学生还可以通过技术处理,把一些自己想要的个性化声音效果加入到音乐创作中,让音乐更加丰满和流畅。在初级阶段可以教会学生乐谱输入法和简单编配常识,在美国的一些学校,计算机制谱软件和MI-DI制作两门课的基础知识是和乐理课整合在一起的。

2 和声与歌曲写作:传统学院派的和声与歌曲写作是两门独立的课程,和声教学一般从一个音配一个和弦开始,强调和声功能进行,大部分学校和声课结业考试还停留在一个音配一个和弦的教学内容里。歌曲写作与和声教学也是脱节的,教学强调个性的发展,为了突出地方特色,鼓励学生在创作中加入地方戏的音乐要素,这种常见的做法让富有经验的传统和声教师感到束手无策,无从着手为歌曲配置和声,更何况我们高师的学生呢?

以上两门课对作曲指挥系专业的学生教学是很有必要的,但对将来走向中小学音乐教师岗位的高师音乐学生来说,他们将来面对的是一小节一至两个和弦的校园歌曲、通俗歌曲和民歌,学习和声的主要目的是能为一些校园歌曲编配简单的钢琴即兴伴奏,为歌曲配置简单的二声部或多声部,帮助自己制作MIDI或为小乐队配置简单的乐队谱:学习歌曲写作的目的是能创作单声部或二声部简单的校园歌曲。传统的和声与歌曲写作教学方法显然不适合用于高师音乐学生的教学。

笔者建议从第二学期开始,把传统和声、歌曲写作、曲式等课整合在一起,课程内容不宜太难,应该以强调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主,在学科联系上做到和声学习与和弦连接相结合,和弦连接与钢琴模式化伴奏音型写作、歌曲写作相结合,歌曲写作与曲式结构、旋律发展、旋律变奏写作相结合等,具体说从学习简单的和弦连接入手,根据所提供的和弦连接创作单一曲式结构的歌曲,再进行单一曲式结构的旋律变奏写作、模式化钢琴伴奏音型写作等,加上电脑制谱软件辅助教学,学生能即时听到自己的创作成果。笔者相信这一做法能让学生的学习状态由被动变为主动,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3 MIDI制作与电声乐队编配:第三学期可以学习简单MIDI制作,学习如何把钢琴伴奏谱模式化地转化为电声乐队谱,如何制作简单背景音乐,如何录制打击乐器等,同时继续深入和声与歌曲写作内容学习,创作单二部、单三部曲式结构的歌曲,并通过电脑把所创作 的歌曲制作出电声乐队的音响效果来。

4 二声部写作与电脑音乐:第四学期延伸第三学期的学习内容,创作多段体曲式结构的乐曲和歌曲。电脑音乐制作方面,在电声乐队的基础上加上一至二件旋律乐器,同时学习简单二声部副旋律写作,如:与旋律声部构成三六度的副旋律写作、在和弦连接中寻找横向为大小二度音程关系的副旋律写作、在和弦音的基础上加经过音和辅助音以及为长音填空等副旋律写作。

5 乐队编配与电脑音乐:第五学期可以深入以上学习内容,创作复杂曲式结构的音乐作品,学习简单多声部写作方法,为歌曲编配二声部或多声部,把一些名曲改编成不同风格或不同乐队组合的乐曲,学习如何把钢琴谱转化为不同乐队组合的乐队谱,如何在电声乐队的基础上制作不同乐队组合的电脑音乐,如何使用色彩性乐器,如何加入电子音响效果等。

6 综合练习:第六学期可以综合运用以上所学知识,制作自己的结业作品,结业考试将以原创作品音乐会的形式展示教学和学习成果,这种做法能凸显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艺术实践相结合的音乐院校音教系办学特色。 作曲基础理论“七合一”要求教师具备较好的综合音乐素质、扎实的作曲技术理论“四大件”知识、熟练的电脑音乐制作能力和音乐制谱软件使用能力、较强的课堂组织和应变能力等条件,而传统作曲技术理论“四大件”实行的是精英化教育模式,强调单学科的深入,教师只需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就可以了,这种教学形式适合用于少数作曲尖子生的培养,教学目的与高师作曲基础理论教学人才培养目标存在脱节现象。

作者认为,在深化教育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应当对“七合一”作曲基础理论课教师配置这一既带有普遍性又具有指导意义的问题认真研究,采取积极的配套措施,实现以课程为主配置教师,加强学科建设,对在职教师进行科学培训,对引进教师进行合理考核。具体地说,应当采取以下几项措施。

1 组织专家和教师一起就作曲基础理论“七合一”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进行研讨,更新观念,统一认识,解放思想,鼓励创新。成立“七合一”课题组,申报课题,编写教材,尽快拿出一套科学可行的授课方法和模式来。

2 加强作曲基础理论“七合一”的教师知识结构建设,提升教学能力。引导一些高素质的音乐学院作曲系硕士毕业生投入到“七合一”的课程研发中,也能注入新鲜血液,充实师资力量。同时对在职作曲技术理论“四大件”教师进行技术培训,指派理论组专家教授上课,明确课程、教材、课时、内容以及考核标准,以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实际运用能力以及课堂组织与应变能力。

3 可以组织作曲基础理论“七合一”课程实验班,请有经验的专家专门授课,进行科学实验,以便总结经验,指导和改进教学。

4 设立和完善作曲基础理论“七合一”的教法研究生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七合一”教法应该是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完善研究生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能促进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改革,使音乐教育课程结构更合理、体系更饱满。选派有经验的专家学科带头人任研究生的“七合一”课程教学,并带领研究生一起深入到本科教学第一线,边学习边实践,一起申报课题,编写综合性教材。这种做法比要求在职教师从事作曲基础理论“七合一”的课程研发更科学、更有效、更快捷,还可以使研究生教育与社会需求接轨,为师范学校培养和输送具有一定研究和教学能力的优秀作曲基础理论“七合一”教师。

5 完善“七合一”作曲基础理论课教师引进制度,加大引进力度。在师资引进方面,全面考察应聘者综合应用能力,从原先考核单一学科能力转换到考核综合素质上来。如:首先看应聘者阅历,是否有参加乐队和集体课教学经验,是否有课堂组织和灵活应变能力;其次,再从专业角度进行全面考核:考核钢琴演奏能力、键盘和声、即兴弹奏、钢琴即兴伴奏能力、作曲技术理论“四大件”综合应用能力等。

声乐技术培训范文3

【关键词】艺术教育;学前教育;学前艺术

一、什么是学前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专业: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的艺术基础理论知识和具有音乐、体育、美术、舞蹈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从事学校的艺术教育教学、训练、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艺术学科的研究工作、学校艺术管理工作及社会艺术指导等工作,具有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艺术教育专业应用型人才。专业要求:人才通过系统的培养,让学生能系统地掌握音乐、美术、舞蹈、体育等艺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各科艺术学、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学、心理学,并掌握学科的基本理论。培养目标: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并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的综合性艺术人才,为学前教育、学前艺术教育、社会基础教育、特殊教育学校、及一切教育机构,输送能从事儿童综合艺术教育的老师和社会工作者。主要课程开设:乐理、视唱练耳、声乐学、钢琴、钢琴伴奏、和声、曲式、歌曲伴奏写作、歌曲创作、艺术概论、学前教育概论、特殊教育概论、艺术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培训、音乐史、美术史、艺术欣赏、文学欣赏、综合艺术创作原理与实践、艺术康复与治疗、合唱与指挥、学校乐队编配与排练、舞蹈、儿童舞蹈表演与创作、素描、中国画、书法、色彩、写生、美术创作、设计、艺术专业外语、日常口语等。艺术专业核心课程:1、美术类:色彩、素描、手工课,剪纸艺术等。2、音乐类:声乐、钢琴、古筝及音乐基训等。3、舞蹈类:形体、基本功、各民族舞蹈、芭蕾舞等。4、体育类:体操、艺术操、课间操、各种简单球类等。学前艺术教育不但有利于大脑的健康发育,而且有利于大脑潜能的开发,艺术教育能够教会孩子变相的看待问题,培养人的发散思维,能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人际关系是每个人都面临的一个关系,对于人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艺术教育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实践,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教材、教法,通过教育完善孩子的人格,健全孩子的自我意识,让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实现艺术教育的目标——培养具有高情商的人。

二、学前艺术教育的市场情况

(一)国家对学前教育增加了经费投入

据相关资料显示,在2011年到2013年之间,中央财政学前教育项目经费投入500亿元人民币,同时带动地方财政加大对此的投入,主要用于园区的建设和培养专业的师资队伍,在2013年到2016年之间,对此的投入还将加大,学前艺术教育也将迎来最佳发展时机。

(二)国家教育部增加了学龄前儿童教育的优惠性资源

比如:增加幼儿园建设数量、大力投入中、西部农村的学龄前教育资源,制定专门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促进了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高,学前艺术教育也将从中受益。

(三)民办幼儿园在国家学前教育发展中作出重大贡献

是我国开办幼儿园的主要经济主体,学前教育发展迅猛,且依然供不应求,国家经费相对不足,民营经济是一个很好的补充,所以国家大力提倡开办民营幼儿园,随着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优惠政策支持民办幼儿园的快速发展,民办幼儿园在学前教育中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学前艺术教育拥有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市场。

三、学前艺术教育的前景

声乐技术培训范文4

一、构建“两个层面、四个模块”的课程体系,彰显专业特色

近年来,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结合以往的办学经验,通过调查、访问、问卷、讨论等方式深入开展教学改革的研讨,构建了符合本专业实际的“两个层面、四个模块”的课程体系。以“素质+能力”为培养目标,按不同功能将课程分成四个模块:文化素养模块、岗位技能模块、职业道德模块和职业技能模块。“文化素养模块”是基础,“岗位技能模块”是核心,“职业道德模块”是准绳,“职业技能模块”是纽带,构建以就业和岗位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形成为本位,以学生为培养主体的体现学前教育职业特色的课程体系。

二、建立园校一体,校内外紧密结合的实训体系

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

1.在硬件上,进行学前教育专项技能实训室和幼教综合实践基地的建设

学校先后建成舞蹈、电子琴、电钢琴、声乐、音乐视听、美工等专项技能实训室,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改建小礼堂,增添音响灯光设备,使小礼堂成为集艺术教学功能室和多功能表演厅为一体的幼教专业综合实训场地,主要用于本专业学生毕业汇报演出、双选见面会、合唱训练、文艺演出、幼教专家讲座和课程展示等。

2.在校内实训中,重视隐性课程的管理,充分发挥隐性课程的重要作用

比如专业竞赛系列活动,包括歌唱比赛、环创比赛、舞蹈大赛、幼儿操比赛、简笔画比赛,乃至参加全区、全

分析岗位能力,选取教学内容:

国“文明风采”大赛等;专业实践教学培训活动,包括体能培训、手工剪纸培训、各教学法培训等;公益演出活动,包括每年的民歌节、东盟两会的社区、市级、区级演出活动等;社团活动,包括合唱团、街舞社、文学社、话剧社、英语角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社会,完善、展现自己。通过加强对隐性课程的管理,激励学生参与,做好对学生的评价,增强了学生的专业意识和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3.加强校外见、实习基地的建设

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广西区党委机关幼儿园、广西大学幼儿园、广西文化系统幼儿园、广西卫生厅幼儿园、广西水利厅幼儿园、南宁市教育系统幼儿园、南宁市第二、第三幼儿园、邕宁区直属机关保育院等自治区、南宁市示范性幼儿园建立了学生校外见、实习基地。与幼儿园签订见、实习协议,形成了“1+5+18”的三段式见、实习模式,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见、实习基地的建设,本专业形成了一套系统的见、实习方案,责任明确,管理规范,操作具体。

4.实行“产、学、研”结合,园校一体,校内外紧密合作,建立“合作办学及订单培养”模式

在“合作办学”方面,幼儿园参与学校管理,与学校一起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实训基地,实现“产、学、研”密切结合。其优势在于能实现校、园资源整合与共享,并在教学改革、内部管理、专业设置和招生就业等方面夯实基础,实现校、园共同进步。在合作过程中,专业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在各幼儿园开展实践,自己也要与幼儿园密切合作,开展课题研究,并吸引学生参与研究活动,有效促进了本专业教育创新、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而实施“订单式培养”模式,实质是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学生毕业前校企双方对学生进行综合考评,考评合格者,按校企相关合作协议进入订单企业工作,实现就业。其优势在于校企共同构建素质优良的“双师”教学团队,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交融,加强学生综合职业素质培养,提升职业教育的生命力。

5.发挥专业优势服务社会,建立“对外培训”模式

2012年,我校通过了“十二五广西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学前教育专业)立项建设”的申报。依托“对外培训”基地,我校将以开放的姿态面向市场,参与市场,在市场中提高和检验专业办学水平。通过加强与劳动部门、教育部门的合作,积极开展幼教培训、艺术特长培训、专业技术培训、学前教育师资培训、成人双证培训和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等,把本专业融入社会“大职教”的环境,使之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学习型社会的有效载体。在此过程中,深化专业教师对行业、专业和自身的认识,提高其综合素质,同时增强专业活力,扩大学校和本专业的社会知名度。

三、立足南宁,辐射全区,打造适应时代变化的品牌专业

近年来,幼儿“入园难”问题已成了民生问题。为此,2010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积极发展学前教育,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入园难”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的发展目标。2011年3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南宁市人民政府先后出台《关于当前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年)》,规划加快发展我区学前教育事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学前教育需求。

目前我区的幼儿园是“公办少,民办弱;城市挤、农村缺”。学前教育也存在师资不足、素质偏低两大问题。据测算,到2015年我区在园幼儿约为142万人,缺口师资约5万人;2020年在园幼儿为151万人,缺口师资约6万人。而全区学前教育专业每年毕业生人数约为6000人,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我校学前教育专业09、10级学生近900名,尚未毕业已被南宁市周边幼儿园抢订一空,就是很好的证明。

南宁是自治区的首府,又是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南宁市的流动人口总数居全区之首。可以预期,在未来的三至五年内,南宁市学前教育有一次大的发展机遇,并需要大量的学前教育工作者,这为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生源多数为南宁市及周边地市学生,生源以南宁市为中心辐射全区乃至区外,他们基本上都服务于本地区的学前教育行业,与大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相比具有技能较强,注重实践,能吃苦耐劳等优势;立足于本地区学前教育行业,本专业毕业生与外地的幼教师资相比具有稳定、可靠、务实、肯干以及与幼儿语言、习俗相同等优势。根据近几年我们对本专业毕业生的调查,90%的毕业生对本专业的教学效果十分满意,95%的毕业生认为就读本专业使他们的专业技能、综合能力、道德修养等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近两年,学校先后与广西师范学院、广西教育学院、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开展合作办学,学生在校可以套读本专业大专函授,或中职毕业后经考试合格可到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继续深造。2012年底,在自治区教育厅下发的桂教职成【2012】76号文件《关于开展普通本科院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试点工作的通知》里,我校是全区32所试点中等职业学校之一,其中学前教育专业有40个名额指标与广西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对接,经校长实名推荐,考试合格可直接升入大学就读本科。值得骄傲的是,全区32所试点中职学校中,广西师范大学对口招收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仅我校一家。

适应时代要求是中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特性,为了推动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灵活、可变、务实等才是专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实践,我们为毕业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就业空间,更重要的是,为其今后的学历提高,职业发展和事业腾飞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打造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品牌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参考文献

[1]周昶,陈敏.构建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初探[J].当代职业教育,2011(11).

[2] 张进清. 广西幼儿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发展对策[J]. 学前教育研究,2008(10).

[3] 鄂秦泰. 关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与思考[J]. 职业教育研究,2008(6).

声乐技术培训范文5

一、指导思想:我校教学工作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我校教育发展的实际,以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工作为目标,以课程改革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重点,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出新举措,开创新局面,力争新突破。

二、工作要点:

(一)抓好理论学习,稳步实施新课程计划

1、按照课程目标,确立课改理念和实施策略

(1)创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学,使学生在学会学习、增加知识、发展能力的同时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打下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2)优化课程结构,重视各种学科、各种课程的综合发展,均衡发展。如艺术教学的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包含了音乐、美术、舞蹈、声乐等领域综合发展,还包含了关爱、欢乐等众多情感因素。而体育的目标包含有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要求。

(3)充分开发课程内容,加强学科内容与生活、科技发展的联系。实现从“教课本、学课本”向“用课本教、用课本学”的转变。冲破学科自身的知识界限,加强学科之间的知识联系和综合应用,注重校本课程的开发。

(4)创导建构的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重视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5)形成正确的评价观,提倡综合性评价,多元化评价,尝试开展成果展示,口试、自评、互评等多种形式的评价,重视评价的发展性。

2、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做好新旧教材在教法、学法上的指导工作,没有参与课改年段的教师做好新旧教材的过渡工作,尽快转变观念,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 抓好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全面落实课程计划,严格按课表上课,按教学进度,备课内容上课,不开无轨电车,提前进课堂,准时下课,每天按时处理学生的作业,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按时清校。

开学初对教师的备讲批辅等工作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检查与指导,采取集中检查与抽查相结合、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全面检查与单项抽查相结合、全员检查与个别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全期教导处进行五次大型教学检查,检查一次总结一次,并将检查结果纳入教师工作考评之中。对教师上课情况采取深入班级听课指导和走廊巡视进行检查,及时了解我校教师的教学情况。

2、做好教学质量检测。

强化质量意识。充分认识教育教学质量是办学的根本、学校发展的生命力。各年级各学科均要把好质量关,扎扎实实完成学科教学任务。结合上年度考试情况,教导处要跟踪分析,对薄弱环节(年级学科)要跟踪调查指导。

本学期数学、语文、英语学科以年组为单位统一时间、统一内容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相应的评价,每月进行一次,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并做好质量分析。学校在期中和期末也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统一的检测,并对检测的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各学科要切实做好这项工作,及时分析教学中存在的优缺,提出今后改进的措施。音体美等学科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评价,相应的学科也要做好质量分析,同时要配合课改年段做好学生的操行评语。

3、注意特长学生的培养,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

本学期继续加强对特长学生的辅导,在学期末组织参加数学、语文、英语等学科知识竞赛,继续开展数学、英语奥赛班,语文口语交际、作文班,并对参加活动的学生进行质量检测,以检查学习效果。语文教师要鼓励并辅导学生写作投稿,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数学、英语教师做好奥赛辅导,争取让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尤其是我校参加的尝试教学的数学大王邀请赛及每年一次的国家级英语奥赛等。通过对各种特长学生的培养,争取在诸方面获得丰硕成果。

4、组织开展“古诗词升级赛”,“英语口语交际、识记单词升级赛”。

5、进一步加强体育、艺术以及卫生工作。

抓好体育与卫生工作,坚持每天的大课间活动,督促两操按时进行,认真组织好学校运动会,体育工作要加强器材管理,各运动队要加强训练,力争在市级以上比赛中再创佳绩。艺术、信息、自然科学等学科工作要适应新形势,一要探索音乐、美术相互渗透的融合点;二要加强进修,实现技能要一专多能;三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多样艺术素质。要认真组织好兴趣小组,从学校实际出发,精心组织,做到定目标、定教材、定地点、定时间、定检查制度。有记载、有备课、有成果,组织参加好市中小学各项比赛,并且在比赛中获得最佳成绩。开好卫生健康教育课,开展卫生宣传活动,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并对学生进行“讲究卫生光荣,不讲卫生可耻”的思想教育,要求学生个人做到“五勤一整洁”即勤洗手、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换洗衣服、勤洗澡,穿戴要整洁,合理安排学习、活动时间,不加重学生课余过重负担。做好防病、治病工作,定期对学生健康情况进行测量及健康知识抽查,建立健全学生健康档案,为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6、严格搞好保学控辍工作,

教师签定保学控辍责任状。搞好学籍管理。保证学生流失业率为0,巩固率100%。

7、做好毕业班工作及一年级新生招生工作。

8、安全教育工作计划,警钟长鸣,做到防范于未然。本学期要切实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自护自救常识等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全校师生在积极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同时,要树立三种意识:一是安全第一意识,安全重于泰山,全校教职员工每时每刻都要注意学生人身和学校财产安全,做到人人管、天天讲、月月查;二是安全工作超前思维意识,坚持预防为主,对事故隐患早发现、早排除;三是安全无小事意识,对学生发生的每一件事要多过问、多关照,不能袖手旁观、若无其事、麻木不仁,特别是较为严重事故要及时汇报。

9、对学生进行知法懂法教育,利用班会、队会等进行大力宣传。

10、进行诊断性的听课和评价活动,对教学上有问题的教师进行会诊,每周三上午为行政听课和诊断活动的时间。

(三)搞好师资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1、进一步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工作,继续实施“青蓝工程”、“名师工程”,有目标,有层次,有措施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争创意识。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使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班级管理水平有明显的提高。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与青年教师师徒接对,使青年教师尽快成为学校教学第一线的骨干。

2、抓好教师个人业务工作计划

本学期校本培训要做到①自学与集体学习相结合。②学习与观看录像相结合。③学习与交流心得相结合。④自己学习与讲座指导相结合。同时要注重自我学习,争创学习型教师和学习型学校。

3、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国家、省、市、区级开展的各项培训工作,回来后上好汇报课,并谈一谈自己的学习体会,使一人学习,大家受益。学校将抓住一切机会,请市、区教研员及教育专家等来我校讲学。

4、继续开展全校性的现代信息技术培训。

5、鼓励大胆使用现有的现代化教育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加快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步伐。

6、组织语文组教师编写校本教材。(主要是古诗词及名言警句等)

(四)抓好教研工作计划,充分挖掘校内资源

"以研促教,以研兴校"是每一所学校富有生命力的关键所在。教师参加教育科研,能提高理论修养,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提升教育教学的品位。“邱学华尝试教学法”的试验,将继续试验下去,并将“尝试法”扩展至其他科目,进一步总结经验,充分发挥“全国先进单位”和“实验基地”的作用。每位教师围绕学校的"十一五"课题申报课题。以往的《尝试教学》《口语交际实验》《一年级课改实验》等课题,要求教师认真实验,并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尝试、积累、总结、改进、提高。

本学期要继续加强年组教研,利用每周五下午3:00到4:00的时间进行,主要内容是反思上周的教学工作,找出存在的问题,共同研究改进措施,研究下周的教学工作。

本学期还要开展“互帮、互学、互听、互评”活动”。数学、语文、英语三个学科以组为单位,同年级的教师语文每个单元每个人要讲一课,数学每个单元每人讲两课,英语可以每两周每人讲一课。(形式不限)要求每组把听课时间、内容安排好,看哪个组有创新,活动效果好。

本学期开展分层上校级公开课活动,既老教师的拿手课,市级骨干教师的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师徒研究课。

(五)其它工作

1、做好各种迎检工作。

声乐技术培训范文6

张新田在新疆某高校学的是汉语言专业,大学期间,喜爱搞电脑平面设计,毕业时,别人还在找工作,他已经顺利与新疆一家广告公司签约,等他正式毕业,已经成为广告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他认为,特长左右就业趋势。虽然他的话有些夸大成分,但是特长就业已成为大学生们的共识。

特长是怎么样培养的

新疆大学人文学院学生飞读的是维吾尔语言文学专业,2012年即将毕业的他并不担心。飞告诉记者,他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参加社团工作,根据自己的弱点,积极参加学生会工作,锻炼了组织能力、社交能力以及自己的口才,飞说,这是我大学期间练就的特长吧。凭着学到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他已经与用人单位顺利签约,在同学们还在努力寻找工作的时候,他现在静下心来,准备在大学最后一个学期多读一些书,整理大学期间所学知识,为即将进入社会而作最后一次准备。

像飞这样的学生不在少数,曾敏学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面对人们对中文万金油的称呼,她进入大学第一天,就开始摸索自己大学期间的定位。她说,到了大三阶段,才真正明白自己在大学里要怎么做。她爱好辩论,在大学期间就参加各种辩论比赛,后来又组织了辩论协会社团,担任社长。大三时带领新疆大学队参加了第二届夜郎先锋暨首届“民族花开”国际大学生辩论赛,担任一辩,并取得亚军的好成绩。由此她弄明白自己的优势就是善于与人沟通,协调能力、组织能力都很强,今后的路怎样走,她的心中有了一个明晰的蓝图。所以她也迅速地开始在大学期间弥补人生短板。马上就要毕业了,她对未来充满信心,她的目标就是去企业当秘书,把秘书作为职业起点,未来的上升空间就会很大。

所以培养特长并不是光靠考取几本证书去验证自己,要有扎实的特长作为支撑点,要与专业相得益彰,这样才能在就业中立于不败之地。曾敏说,有些同学在大学最后两年,考完这个证书,再考那个证书,考完会不会,也不清楚,这样所谓的特长,是伪特长,不能长久的,真正的特长在于真正的应用,在于是不是用得上。而不单单作为敲门砖存在,用了就扔。

罗世琳就读于服装设计专业,她告诉记者,以前性格孤僻寡言,自从参加社团活动,并在学生会里担任院分团委团副书记以来,她不再怯场了,明显地感觉人际交往能力提高了很多,她将这个作为自己练就的特长之一。李智帆上大学后,从师哥师姐那里了解了不少大学真实的生活,他消除掉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真正考虑自己的综合素质该从哪里去完善。他参加了影视文学社团,现在他评价说,自己的协调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记者从学生那里了解到,他们认为专业学习是一方面,参加各类社团练就特长是另一方面,这都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途径。现在很多学生将参加社团当成对特长的训练。

新疆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党委副书记司长胜认为,学校越来越重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既要有专长、特长,还要具有一定的专业创新思维,这是打造学生创新思维所在,也是本科生与高职生和中专生之间的区别所在。

关于特长深层次的解释

王宇,2011年毕业,新疆大学纺织工程专业毕业,在校期间因参加各类社团活动,组建辩论协会,是院级辩论队领队,2009年在乌洽会上为伊朗代表团翻译。她说,这些经历锻炼了她的协调、组织和与人沟通的能力,所以在毕业前夕,她感觉工作并不难找。果然,没多久就被新疆一家大型广告公司看中,让她做现场活动策划工作,准备签约时,她又通过了公务员考试,后来,顺应家里人的要求,她选择了公务员职业。她告诉记者,在大学时代参加这些社团活动,开阔了视野,消除了对未来的迷茫。这就是我的特长,她说。

艺术学院教师周达疆认为,所谓特长,不能简单将之归为学生的兴趣爱好,应该包括学生在专业方面某一特别优势。特长在高等教育中有着无与伦比的位置,然而现在一些高校的课程设置还属于传统教学范畴,在短时间内很难转变过来,因为教育的过程很长,教学周期长;教育改革、课程设置等顺应市场的周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本身就是一个过程。

都说21世纪需要综合发展的人才。业内人士认为,在传统教育中,对综合发展的解释与现在的解释是不一样的:以前高校谈综合发展,是指在课程中让学生什么都要学一点,什么都要懂一些,类似撒胡椒面的形式,结果是学生什么都没有学精。现在不管是中等院校还是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是倾向于职业化发展的。直白地说,职业化发展就是要学生一专多能,有一门学科精深,同时围绕这门学科还要懂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识。职业化要求的就是有一个职业化的东西,那就是特长,要求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较强。这也是现在高等教育面对市场迫切需要发展的大方向。所以现在所谓综合素质,并不是说毕业之后什么都要会,这与传统提法有所不同,

一些教育界人士认为,本科艺术教育专业是为中小学培养艺术类教师,要求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要涉猎,然而,学生没有精力和时间精深每一门课,临近毕业,学生就没有一个特别精深的门类,简单地说缺少特长。这就是一些专业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所在,往往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面很广而知识点却不精深,所谓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当就是这个意思。

基于此,现在高等教育的方向就是要求学生毕业前,要有一个专业的立足点。一家用人单位告诉记者,曾有一个内地师范毕业的研究生找工作,他学的是音乐教育专业,声乐、钢琴等当然都会一些,但是回疆之后就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中小学不愿进,高校、文艺团体又进不了,专业水平不够,原因就是学得太泛,没有一个专业立足点,而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

特长不是专科

在采访中,新疆艺术学院文化事业管理系主任李培峰认为,现在艺术院校正在调整课程设置,加强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教学计划是重要基础,重在实践。新疆艺术学院前几年就开始调整课程,比如文化艺术管理专业,学校改变了传统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将专业又细分为文化遗产、制片管理、旅游文化管理、会展管理等四个方向,以前教育是大一统,注重面面俱到,课程过多过杂,学生学完理论书就算完成教学任务,现在学生从大三开始在专业上分了方向,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明确,细节更清楚,加强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弥补了学生在实践中暴露出的缺陷,现在学生走向社会都能找到位置。调整之后,学生就业后能立即胜任专业方面的工作,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大幅上升,这两年学生的就业情况很好。未来艺术学院侧重点立足专业,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发展能力。将立足点作为学生的特长,学生选出一项作为发展方向的专业,这就是一种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