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物理实验能力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物理实验能力范文1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培养严格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学生今后搞科学实验和技术革新有重要的基础作用。这就是当前贯彻和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实验素质的要求。目前,部分学校的物理教学中,知识的传授还是重于能力的培养,应试教育仍然很有市场,在教学工作中搞题海战术、频繁考试、单纯追求升学率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这样不仅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发展,还影响学生智力的正常发展,更主要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有利的培养和形成。笔者认为在物理教学中,不能仅仅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停留在纯知识化的应试教育的纸上谈兵,而应该注重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如实验能力等的培养。因此,在当前的形势的下,如何切实培养初中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而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注重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更是我们初中物理教育工作者在物理教学工作中需要着力研究的问题。
1、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仪器的技能。掌握基本仪器的使用,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基础。要让学生了解这些仪器的构造、原理、用途,掌握仪器的量程、使用方法和使用规则,以达到熟练地、正确地读数,在介绍这些基本仪器使用方法时,应抓住各种基本测量仪器的共性来加以指导:一是各种基本测量仪器都有一定的量程。必须要求学生在使用各种基本仪器前,搞清仪器的量程,并且能估计被测对象的情况,选用适当量程,避免超过量程而可能损坏仪器。二是使用测量仪器前通常都要调节零点或校正零点,否则测出的数据就不准确。如:“对安培表、伏特表等应学会调整零点,对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刻度尺之类的仪器,还要学会零误差修正,让学生懂得零点是相对的,零误差的修正在生产上有普遍意义。因此,必须使学生养成使用基本测量仪器前调节零点或修正零误差的习惯。三是会正确读数。要让学生掌握读数的一般方法,关键是会读出仪器的最小刻度值,会从最小刻度之间估计出一位有效数字。同时,要学会正确读数的姿势。如:从量筒上读数时,眼视线应与液面保持相平,不能仰视或俯视,若是凹液面读凹处,凸液面读凸处,从安培表、伏特表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盘垂直,并且正对指针,估计读数四舍五人等。四是根据仪器的构造原理,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和使用规则。如:天平是根据杆杠的平衡条件制成的,因此,使用前和秤量时都要做到横梁平衡,同时必须严格保护刀口,要让学生理解保护刀口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使用方法和规则;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所以,根据热平衡原理,测量液体时,温度计不能离开液体,而且要在温度计内液柱稳定时读数。显然,培养学生使用基本仪器的技能,必须要注意把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与理解仪器原理结合起来,这样既有利于巩固基础知识,又能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这样使用仪器;只有理解了仪器原理,使用起来才会更加自觉和主动。
2、加强学生实验教学。认真上好实验课,既能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物理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是训练和提高实验技能的基本途径。实验课包括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演示实验是学生使用仪器,进行实验操作典范,它教给学生正确的实验方法。实验课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建立完成实验的过程,在这一过程初中学生既动手又动脑,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培养了思维能力。首先教师要根据实验目的,确定本实验着重培养的是学生哪方面的能力。从现行实验教学内容来看,可区分为观察性实验、操作性实验、分析性实验、巩固与验证理论实验。观察性实验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一些光学实验、操作性实验,这类实验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一些仪器、仪表的使用及其读数方法。分析性实验是根据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结合理论知识加以分析得出结论。巩固和验证理论实验能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怎样通过学生实验来培养学生的技能呢?首先教师要对学生写实验步骤进行具体指导和示范,让学生体会和懂得用物理语言进行概括和归纳。其次针对实验操作难点要在实验前加以强化训练,并且及时纠正影响本实验正常进行的错误操作。最后让学生自己对主要误差原因进行细致的分析。
3、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操作能力。加强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几乎一切物理概念和规律都要通过实验探究才能形成和建立,没有实验探究为基础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对学生而言实验探究操作能力是学好物理的基本功,但是目前物理教学中现状来看,许多教师只为应试而教不注重实验探究教学,有的认为,做实验探究不如讲试验,因而教出的学生只是会用笔“写实验探究”而不能用仪器做实验探究的“空头理论家”,“高分低能”便孕育而生,以致于家里灯不亮,排除故障是保险丝坏了,却不会安装打电话找电工的笑话,作为一名物理教师要了解学生操作能力,除了实验探究课堂开放于学生,根据一定的目的,让学生进入角色,有目的观察过实验探究、探索外;还要引导学生做好教材中的“小实验探究”和“课外小实验探究”,训练学生动手制作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动手实验探究能力。初中生毕竟还比较小,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有不可避免的懒惰性和依赖性,尤其表现在一些女生和后进生,怕动,大多数是一个组中几个固定的同学做实验,其他人做旁观者,等着实验数据出来抄一下就结束。还有的女生直接让男生帮助做一下。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条件严格要求,让每个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探究,要求学生在动手安装和组合仪器,进行实验探究。当然,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操作能力并不是把实验探究全都放手给学生,相反,每次实验探究前教师都必须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布置学生预习有关实验探究操作中的难点和关键点,适时的指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成功且顺利完成实验探究。
初中物理实验能力范文2
一、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初中物理教材中,许多重要的定律、概念、公式都是通过实验推理得出来的,具有很强的客观性,如光的反射定律、二力平衡条件、杠杆的平衡条件、欧姆定律等。学生由于缺少亲身经历和知识限制,对教材内容不可能一听就懂。而实验就起了帮助他们发现规律,掌握规律,理解获取知识的桥梁作用。所以教师应尽最大努力做好一切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切忌不做实验或少做实验而讲授实验。因为单纯的讲授实验,便失去了定律、概念的客观真实性,学生也难以理解和接受。
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必须把准确无误的物理现象清晰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让每个学生看清楚,使学生确信定律、概念的客观真实性。所以教师必须是一个坚定的唯物主义者,要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在学生分组实验中,要以得出的数据来验证或推导出定律、公式,绝对不允许涂改实验数据,使之与物理定律、公式相吻合。而应协助学生找出错误原因,重做实验,直到得出正确结论为止。只有这样才可使学生逐渐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培养学生识别和应用实验仪器的能力
学生识别和应用实验仪器的能力不仅是学生正确完成物理实验的保证,也是以后在工作和学习中必需的最基本能力,如生活中各种测量工具的使用都需要这方面的知识。
开始几次学生分组实验,实验仪器都是学生首次接触,如刻度尺、天平、电压表等,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识别仪器的规格和性能,看说明书。弄清:①测量范围;②最小刻度;③零点位置及其调节方法;④使用方法;⑤注意事项。只有掌握以上几点,才能保证实验精确的完成和实验仪器、人身的安全。
三、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的高低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生活中小到照明电路的安装,各种物体质量的测量,大到交通运输和生产劳动都需要这方面的能力。
所以教学大纲把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作为素质教育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物理实验本身就是一个操作过程。学生分组实验,每个人都有操作的机会;在演示实验中,可让部分学生配合教师一起完成实验,条件许可时,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课外小实验更是学生操作的天地,如在学习量筒、弹簧秤、天平、电路等知识后,可布置小实验自制天平、量筒、橡皮测力计、竞赛抢答器等,学生的积极性一定会很高,效果一定会很好。应尽量多给学生亲自动手动脑的机会,这对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在学生分组实验中,要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既不能太约束,又不能太放任,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活跃、快乐、紧张、有序的良好实验氛围。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
①加强示范操作。学生对教师所做示范操作的模仿是形成动作技能的最初阶段,可减少实验的盲目性。示范可采用投影、挂图、示教板、实验小组长等形式。
②指导学生操作。实验操作可采取不同形式,如独立操作、小组协作操作、放开式讨论操作等。采取何种形式,要视实验内容而定。在实验中,教师要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好的及时肯定表扬,使每个学生都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③引导学生创造性操作。如学生通过做“测定小灯泡功率“实验后,可布置作业:只有电压表,无电流表,其他仪器自选,如何测定标有3.8 V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这个实验的目的是,在给定条件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来完成实验操作,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操作能力。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形成科学的实验素养
实验操作的全过程包括仪器调节、观察操作、仪器整理。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使之形成科学的实验素养。实验前要对仪器进行预备性调节,根据需要,有的仪器位置安装底座要水平,有的要垂直。各仪器之间的联系应满足一定的要求,如电学实验中,电路连接要正确。还要考虑到观察、操作、检查的方便,如在光具座上的仪器应保持共轴。测量仪表必须先进行零点调节,当某些条件变化影响到零点时,要重新调整零点,如天平位置变动、弹簧秤拉力方向改变等,都必须重新调整零点。
初中物理实验能力范文3
【关键词】实验能力 探究能力 方法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不仅作为一种物理方法,而且作为物理思想,在物理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实验技能和实验能力,促使学生更深刻更牢固地掌握物理规律,激励学生热爱科学,培养科学素质建立正确的世界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新课程改革的进行,初中物理教材更注重了观察和实验能力的培养,教材中物理知识的呈现主要是运用实验手段使某些物理现象再现,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经过教师的分析,引导,上升到理性认识,内化到学生大脑,为学生理解和掌握。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兴趣是影响学习积极性的最直接的因素。那些新奇的、对生活有意义的知识和问题,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在观察这些物理现象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整个现象发生的过程、产生条件和特征等。如在观察“摩擦起电”规象时,要提示注意:①手帕摩擦过的塑料膜对碎纸屑有什么作用?②手帕摩擦过的两块塑料膜,在相互接近时,会发生什么现象?③把用手帕和毛皮分别摩擦过的两块塑料膜靠近些,它们之间会产生什么现象?通过观察,学生自己得出了“摩擦过的物体带电及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的结论。又如在演示水的不善于传热的实验时,把事先准备好的小鱼放到试管底部,然后在试管上部加热使水沸腾时,鱼却在管底没有什么异样。学生感到十分惊奇。从而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增添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通过对上述物理现象的观察,不仅成功地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使之形成科学的实验素养
实验操作的全过程包括仪器调节、观察操作、仪器整理。教师要有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使之形成科学的实验素养。首先,实验前都要对仪器进行预备性调节,根据需要,有的仪器位置安装底座要水平,有的要垂直。各仪器之间的联系也应满足一定要求,如:电学实验中,电路连接要正确,还要考虑到观察、操作、检查的方便。在光具座上的仪器应保持共轴。测量仪表必须先进行零点调节,当某些条件变化影响到零点时,要重新调整零点。如天平位置变动、弹簧秤拉力方向改变,万用电表电阻档量程变化等,都必须重新调整零点。使用各种仪器必须按一定操作规范进行。对于违反操作规定的要禁止。操作要有一定的条理性,例如应在检查电路后,再接上电源的另一个接线柱,然后合上开关。观察仪表时视线应与刻度平面垂直。仪器整理要有一定顺序。如:电学实验,应先切断电源然后拆除连接电源的接线柱。仪器整理要有利于仪器的保养维护。如:托盘天平游码归零,橡皮圈垫上,学生电源刻度盘旋钮旋到最小值,万用电表刻度盘旋钮拨离电阻档,滑动变阻器滑臂滑至同一边,有传动装置的仪器将传动皮带松驰等等。
3 加强探究实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倡导的“探究学习”,强调“探究的过程和探究的方法”,注重培养“创造力”,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的具有严密的学术性的创造活动。
实际上,探究未知是人的天性,每个孩子都是科学家,而生活中处处有问题待探究,可探究。科学探究是伴随人一生的学习活动:幼儿的啼哭,各种表情是一种探究,不仅表现他的需要,也是与社会沟通的方式;许多儿童都观察过阳光下和暮色中的猫眼,这也是探究,不仅可以了解猫的习性,还可以告诉我们光圈的作用;小学生的捉迷藏游戏仍然是一种探究活动;分析同伴的心理,观察周围的环境,辨别各种迹象,作出自己行为的决断……少年儿童在这些探究活动中学习着,进步着。
正是由于探究活动不仅满足了学生生存和发展的需求,而且满足了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所以新编初中物理教科书中的学生实验是以“探究”为主要形式。
例如在新教材的序言部分就安排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取一只杯子,在杯子中装满水,第一步若将一只回形针轻轻放入水中,请学生猜测,水是否会溢出?第二步请学生尝试一下,第三步请学生猜想一下,在水不溢出的情况下,最多能放多少只回形针;第四步,请学生试一试一共可放入多少只回形针?实际放入的数量与你的猜测相差多少?第五步与其他小组交流?比谁放得最多?猜一猜,能放入回形针的数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初中物理实验能力范文4
论文关键词:物理实验,创新能力
“全国第四次教育工作会议” 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都明确提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式,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初中物理课标明确指出,初中物理教学不仅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物理实验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物理实验生动、鲜明,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带着好奇心观察实验,这是大部分学生的心理,怎样才能把学生的好奇引导到探究物理现象,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上来,这是值得研究的。在物理教学中,应结合创新教育的精神,充分发挥物理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
1 注重物理演示实验的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我是这样创新设计的:
在课本演示实验装置上,我加装了一根装有医用酒精的密封口的试管。上课时,有同学就惊奇的喊:怎么和书上的不同啊?我便卖关子道:这就是老师的发明创造了初中物理论文初中物理论文,这样会让这个实验更精彩,更挑战大家的智慧。果然,在整堂课的实验过程中,大家都没有漫不经心,都是积极的动眼动脑动口。不仅很顺利的完成了《课标》要求的六个问题,还探究完成了如下问题:①烧杯中的液体没有沸腾,而试管中的沸腾了,为什么?此时,这两种液体中的温度相同吗?它们还会升高吗?②试管中的液体少了很多,怎么解释?若把试管取出放入冷水中,会有什么现象?说明什么?③水沸腾的温度是100℃吗?为什么?如移去酒精灯,让水沸腾,有什么方法?
创新实验教学,能引起学生更浓厚的认知兴趣和更强烈的求知欲。这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灵感,使他们产生顿悟,而且,还可以使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
2 重视学生分组实验的落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分组实验教学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而成为物理教学中的薄弱环节。采取“以讲代做”的实验教学现象十分普遍。有的教师感叹:现在的学生学习物理的灵气一届不如一届。实践证明:那些长期坚持实验教学,落实学生分组实验的班级,能使学生在获取物理知识、掌握物理规律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素养和较强的创新能力。
物理分组实验,是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体验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更好理解有关抽象的物理概念,并形成合作交流意识和科学探究的精神。在实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全身心参入实验,鼓励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动口,让实验探究的七大环节都能充分体现学生在实践中的主体作用。特别是学生在实验中碰到仪器装配不上,数据测量不准,现象与规律相悖、实验出现故障等等问题时,教师切忌动手,包办处理一切。这种包办代替表面上看起来似乎使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体现了老师的“高”水平,但却大大扼杀了学生探索的勇气和创新性思维,很不利于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核心期刊目录杂志网。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引导学生按照实验的规范程序要求,认真分析故障出现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办法,由学生自己动手排除故障。我有一次上分组实验课“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初中物理论文初中物理论文,有几组学生将线路连好后闭合开关时小灯泡不亮,电流表无示数,他们急得直叫唤。这时我没有动手帮助学生,而是耐心地启发学生认真分析小灯泡不亮的原因可能有哪些,然后要求学生冷静思考,仔细检查,排除故障。这几组学生通过反复实践,终于使小灯泡亮起来,完成了实验。而且这几组同学还创造性的掌握了用局部短路的方法排除电路故障(该知识点当时还未学习),他们很有成就感和自豪感,更激发了他们对物理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引导好课外实验探究,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
注重创新的教师,应培养学生“坛坛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意识。如:用注射器来做验证大气压存在的实验;用橡皮筋来做振幅与响度或频率与音调的探究;用装满水的矿泉水瓶来探究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用空气清新剂和激光笔来演示光的直线传播等等。
为了拓展物理实验创新途径,我经常引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探究活动。如:在学了声学后,我鼓励学生用录音机录下自己唱的歌曲,放给自己听,来比较固体传声与空气传声效果的不同;在学了光的折射后,我引导学生利用透明金鱼缸装上浓度上下不均的盐水来再现海市蜃楼的奇观;在学过电学后,我经常鼓励学生利用身边废旧器材如音乐贺卡、录音机等制作自己房间的门铃、可调光台灯等等。有些学生还会主动找我借一些物理实验室的器材回家做实验,这是我非常支持与鼓励的。经常让学生用身边的物品自己做实验,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他们实验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形成创新精神。
4 质疑,用实验来释疑,让创新能力得到升华
有时,学生使用的有些教辅资料上也有值得质疑的地方,这更能引导学生进行追求真理的科学探究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
例如用一套相同的玻璃杯,杯里盛上深浅不同的水,按水的多少顺次排列,就可以用一只筷子敲出优美的曲子来,你能说说其中的道理吗?
某教育出版社《物理学习辅导》一书对此问题的回答是:杯子发出声音,主要是杯壁的振动,空杯时,整个杯都在振动,发出声音较低.盛上水后,振动范围主要是水面以上的杯壁,发出的音调较高.装上不同量的水后初中物理论文初中物理论文,整套杯子发出的音调各不相同,就可以组成一件乐器了。
这一回答看似很有道理,但是,有的学生还是表示出了怀疑。于是,我建议学生回家亲手做做实验,看看是什么效果。实践发现,客观结果恰恰与上述结论相反:空杯音调高,而水装得越多,音调越低。为什么呢?在于上述回答过程没有抓住发声体的振动部分而导致错误的结论。在此种情况下,杯子是作为一个整体发声的,在有水时,相当于整个杯子变厚,从而发出的声音较低,就像人的声带一样,男生声带比女生厚,从而说话声显得低沉―音调低的道理相同。
总之,我们不是为做实验而做实验,我们应该利用实验中尽可能利用的因素,调动学生的积极,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我们做实验是学习这种研究事物内在联系,研究问题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物理实验能力范文5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6―0110―01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实验作为帮助学生获得科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占有较大的比重。目前在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讲实验”,学生“看实验”、“背实验”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就很难使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得到提高。那么,如何在农村中学现有的仪器、设备条件下,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呢?下面谈几点做法。
一、重视实验基本操作,为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打基础
在实验教学的初级阶段,可以让学生先从模仿、学习前辈的经验开始,逐步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逐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对于教材上一些较简单的典型实验,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完成,以增加他们的实际操作经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及时给予纠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通过学生不断地练习,提高实验基本操作能力,为以后进行探究性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重视家庭小实验和趣味实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生的探究空间不应局限于课堂内,课外的活动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战场。如果将教材中的家庭小实验和趣味实验改为课间实验,让学生在课间实验中获取知识和能力,就可以有效提高他们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这样,不仅为课堂提供更好的实验素材,而且还能理清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三、设计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现行教材中的实验大多具有已知操作过程、已知实验结果的特点,若按照课本上现成的步骤、过程让学生进行实验,肯定不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因此,教师要设计一些学生能充分发挥其能力的探究性实验,将本来单调的实验变为生动活泼的探究式实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
1.合理选择实验课题。选择实验课题时,可从以下角度考虑:①选题要浅。初期的实验探究课题一定要浅,要立足于中学阶段的基础知识,不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不会因为感到无从入手而打击学习信心。②选题要新。所选的实验课题一定要新颖,要注意把生产、生活中的一些新知识、新常识引入课题,使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得到提高。③选题要活。所选课题既要源于基础,又要高于基础,决不能是教材实验的翻版和复制。
2.引导学生制订实验目的。与一个问题相关的因素有很多,假设也可以有几种,由此确定的实验目的也可以多种多样。问题提出后不应急于肯定或否定,也不应一拿出问题就马上去启发,应给学生一个讨论的机会,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他们思维的火花产生碰撞,在碰撞中使思维得以深化,认识得以提高,能力得以增强。
3.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在实验设计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出很多种方案,但有的有道理,有的可行性不强。这时,教师的指导就至关重要。对好的有创新的实验方案,要进行表扬和鼓励;对不甚理想的实验方案,要让学生认识到设计上的不足,并鼓励其继续思考,对实验方案再进行完善。最后,让学生把自己的实验方案以书面的方式写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讨论。
4.指导学生进行实验。首先,要让学生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比如检查仪器有无破损,检查药品是否齐全等。其次,强调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做好现象记录。同时要加强巡视指导,给学生带来鼓励和安全感。
初中物理实验能力范文6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兴趣与能力;培养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它们是获得感性认识、探索物理规律、认识物理世界的基本手段,。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在激发和稳定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科学态度、掌握科学方法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使课堂教W达到最佳效果
兴趣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内部心理倾向,是一个人获得知识、开阔视野、推动学习的一种内部强劲的驱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关键是兴趣,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使学生从“好学”到“乐学”再到“会学”“创造性地学”,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例如,在《升华和凝华》一节的教学中,由于生活中给学生提供的感性认识不足,所以,学生尽管能顺利地背诵升华、凝华的定义,但到运用概念来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时,往往会感到束手无策或发生许多错误。针对这一问题,我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升华和凝华的演示实验:取一个平底烧瓶,底部加入少量萘粉,顶部插入一些枯树枝,用酒精灯对烧瓶底部微微加热,不一会儿就看到枯树枝上已是银装素裹,一场奇异的“六月飘雪”的景致便出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无比兴奋。这个实验,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参与和探索这种物态变化的强烈愿望,又给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提供了足够的感性认识,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二、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定义的理解和掌握
加深对物理概念、定义的理解和掌握通常分两个过程:一是从现象(感性认识)归纳出定义(理性认识);二是运用概念、定义去解释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巩固、深化对概念的理解。如何引导学生轻松地完成这两个过程,物理教育家朱正元先生曾有过精辟的论述,他说,对于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等一些理论的东西,往往是“千言万语说不清,一看实验便分明。”画龙点睛地道出了实验现象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因而,在进行抽象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学生探究实验情景,并以学生获得的结论为感性材料展开教学,形成“发现问题―猜想―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教学活动模式。
如在学习《浮力》一节时,通过图片引入了浮在液面的物体受到浮力后,教师提出问题:沉入水中的石头受到浮力吗?这时,教师出示一个弹簧测力计,在弹簧测力计下端挂一个物体,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此时弹簧测力计指针的位置,用手托住物体,再引导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指针缩短了,说明物体受到手向上的托力,然后将物体放人水中,引导学生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也缩短了,这时,巧妙地利用实验便可以很好的促进学生的思考。我给学生准备了大烧杯、石块、线、水、弹簧测力计等实验仪器,学生主动积极地进行思考、讨论和反复的实验探究,气氛很热烈,同学们设计出了实验方案:将石块放入水中,弹簧测力计指针缩短了,说明了石块放入水中时受到浮力;教师引导学生:同学们得到缩短的多少都相等吗?从而得出浮力的大小。学生应用此方法,得出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在空气中的物重减去物体在液体中的物重;再引导学生观察,当物体浸没前弹簧测力计指针怎样变化?物体浸没后弹簧测力计指针又怎样变化?这样,学生经过自己的思考提出问题、自己想办法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很有成就感。
经过这一系列的实验探究过程,学生不仅知道了浮力的产生、浮力的大小,还知道物体浸没前浮力大小与深度成正比;物体浸没后浮力大小与深度无关。
三、让学生亲自动手,培养学生科学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好的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学会科学的实验方法比学到知识本身收获更大,时效更长。教师可以尽量多给学生亲自动手、动脑的机会,以此培养学生科学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理实验本身就是一个操作过程。学生分组实验,每个人都有操作机会;在演示实验中,可让部分学生配合教师一起完成实验,条件许可时,可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课外小实验更是学生操作的天地,如在学习量筒、弹簧秤、天平等知识后,可布置小实验-自制天平、量筒、橡皮测力计等,学生的积极性一定会很高,效果一定会更好。
应尽量多给学生亲自动手、动脑的机会,这对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是很有帮助的。一次在做水的末温的计算题时,通过计算求出水的末温为134.3℃,我巧妙地引导大家一起回忆曾做过的观察水沸腾的实验后,学生很快明白:“喔,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的温度保持在100℃,所以水温不可能达到134.3℃。”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应用能力,联系学生在生活中十分熟悉的物理现象,巧妙地突破了解题中的难点,学生既提高了物理解题能力,又进行了物理思维训练,从而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深刻性、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