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笔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物理实验笔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物理实验笔记

初中物理实验笔记范文1

关键词:物理实验;初中物理;抽象

一、培养物理兴趣

兴趣是学习所有事物最好的老师。初中学生好奇心很强,喜欢自己动手去寻找问题的答案,但是这是基于学生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时候,若是不感兴趣的,即便是老师硬性要求,但大多学生仍然会选择敷衍。想要真正让学生把初中物理实验内容学好,首先要做的便是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措施:物理这门学科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老师可以举例生活中的物理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比如:老师可以用比较和蔼的语气说:戴眼镜的同学都知道,从温度很低的室外到较温暖的室内时,眼镜片上就会蒙上一层白雾,这是由于什么?同学们不知道,老师在这时就要为学生解答,告诉同学们这是由于气体的液化现象。这时同学们就会明白生活不止处处有数学,生活也处处有物理。由这个课前的例子可以更好的引入将要学习的课程。

二、掌握基础知识

要想学好初中物理实验的内容,就要对物理课本上的基本的物理概念要搞清楚,对基本的物理规律要十分熟悉,操作的基本方法也要熟记于心,这样掌握这“三个基本”之后,再做物理实验的时候才会更加得心应手。比如:在探究“杠杆的平衡原理”时,你首先需要在实验之前了解到关于杠杆原理的基础知识,做实验的基础步骤以及相关器材,这样一来,在到实验室进行实验时才不会慌乱,做实验也会井井有序,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深入的了解关于杠杆的平衡原理的知识并加深记忆。这样的话若是在做题时遇到此类题型,也会加快知识的提取速度,答题更加得心应手。

三、学会作图

在进行物理实验时,有的实验辅之以作图能够加快实验完成的速度,比如:在“y量小灯泡的电阻”时,学生要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实物连接转化成电路图,这样在作图时思路会更加清晰。这是因为学生不论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答题过程中,接触实物连接的机会很少,而且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用到的更多也是电路图。所以,要求学生将实物连接转化成电路图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有利于学生用自己习惯的方式来理解问题并解决问题。

四、学习方法

要想学好任何一门学科,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学习的效率。

想要学习好初中物理实验的内容,第一,学生需要在做实验之前,将课本上的实验步骤、实验须知等充分了解清楚。初中学生的好奇心是很强的,在进行物理实验时,会对各式各样的实验用具产生好奇心,导致学生在看到实验用具时就仿佛看到玩具一般。在没有得到教师的允许的情况下擅自使用实验器材,造成实验器材的损失。因此,学生进行实验前的预习是很有必要的。同时,为了预防类似这种情况发生,老师可以在上实验课之前,与学生约法三章,将在实验室需要注意的各项事宜讲清楚,还要强调上课时的课堂纪律问题,尤其是在进行实验时要保持安静,还有不允许私自拆卸实验室中的器材。

第二,在老师演示实验时,学生一定要认真听讲,注意观察。不要开小差,不自以为自己都懂,学生要虚心向老师学习;也不能认为老师讲得简单就不听课,假设出现这个情况,学生可以把这当做是对知识的巩固。

第三,学会做笔记,上课的时候讲老师着重讲的知识记下来,比如:知识结构、一些经典的解题方法、例题以及听不懂的地方。在课后要将自己的笔记多次的温习,将笔记上的知识真正的“消化”,并且要将听不懂的地方询问老师或者同学,让知识结构不脱节,为以后深层次学习物理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除此以外,还要将自己在做作业的时候发现的好的实验题型等记在笔记本上。还可以将自己错的题目单独记在一个笔记本上,以便于自己温习,多看多练。

五、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师可以将同学们进行分组,合作进行实验。但是在分组的问题上,老师不可将学生随意分组或者任由学生自主分组。老师应该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后,每个组需要分配成绩好的成绩不好的,以优带劣。可以让学习不太好的学生向学习好的学生学习,看别的男生是怎么学习的,互教互学。有好的学习方法要和别人分享,那么别人有了好的学习方法也会告诉你。

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效率,也会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对学生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懂得与他人合作不仅仅只是在学习方面有用,这对于学生来说,是终身受益的。

六、写实验报告

检验一堂实验课是否成功的关键性因素是学生能否通过该实验课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以及掌握了多少,虽然学生的参与度也是实验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不是最关键的因素。为了不使实验课表面化形式化,老师应该要求学生写实验报告,而内容就要包括实验的详细步骤、实验须知等。这样的做法可以帮助学生再次复习实验的内容,加深记忆。

总结:总而言之,要想学好初中物理的实验内容,就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真正的参与实验,总结在实验中的不足之处,将实验相关内容熟记于心,做到真正高效率的学习。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实验笔记范文2

关键词: 物理教学 衔接 学法建议

一、现象

在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一些学生对初中物理学习突出,中考物理接近满分,学习物理也很有兴趣,而进入高中后,学习出现极大反差,物理一直走下坡路,成绩直线下滑,很短时间内就从初中的物理尖子变成了高中物理学习的“困难户”。

二、形成原因

一些学生初中物理非常拔尖,但进入高一后由于不适应新的物理学习,致使物理成绩不断退步,严重打击了学习物理的自信心,最后甚至放弃了物理学习。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1.知识容量差别。高中的知识容量较初中的知识容量大大增加了,要学的物理概念与物理规律很多,规律联系繁杂。而在学习过程中又不能像初中时的简单记忆性学习,高中更强调理解和综合能力的运用。

2.数学应用能力要求差别。数学能力在物理上的运用,初高中差别悬殊较大,初中学习物理对数学应用能力的要求较低,在学习中甚至可以使用计算器;而高中物理学习对数学应用能力的要求较高,高中物理大纲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处理问题的能力。物理学是一门定量的科学,表达和处理问题都离不开数学。数学是一种语言,可以简明确切地表达问题;数学是一种工具,可以进行推导和运算。不会运用数学,物理很难学好。物理知识不是公式的堆积,不作物理分析,乱套公式,这不是数学本身的过错,而是不会运用数学。因此,高中物理大纲明确提出要培养运用数学的能力,引导和培养学生善于把数学知识运用于物理中。

3.分析与推理能力要求差别。初中是物理学的入门阶段,是物理的普及阶段,知识内容浅显易懂,对学生的分析与推理能力要求不高;但是高中物理是物理知识的深化学习,要求学生有较高的能力,特别是新课程物理学习强调学生要有分析与推理能力,是一种较高要求,学生的思维方式要从感性向抽象的理性思维转变,这也是初高中物理学习落差大的成因之一。

三、学法建议

针对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落差较大问题,对高一新生学习物理,我们建议在学习高中物理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习物理的素养。

1.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高中的物理学习不能光看概念与规律的结论,更要重视概念与规律的形成过程,深刻理解每个概念与规律的联系和构成,才是真正的学习。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明确地将“过程与方法”列为三个课程具体目标之一。因此,学生在学习高中物理的过程中,要注重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学习物理过程中,应对科学探索进行再探索,对科学发现进行再发现,让自己沿着物理学家的足迹,领会他们独具匠心的创新意图,从而培养自己的思维,进而提高学习物理的能力。

2.注重课前的预习工作。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由于知识与规律较初中难,做好课前的预习工作,能及时发现自己在知识上的薄弱环节,在上课前补上欠缺的知识;学生对听课内容选择性强,明确哪些知识应该放上主要精力,加强理解和消化,哪里应该重点记笔记,做到心中有数;有利于弄清重点、难点所在,便于带着问题听课、质疑,能把注意力集中到难点上;可以提高自己的记笔记水平,由于课前预习过,上课时学生可以不记或少记书上已有的内容,重点记书上没有的内容或自己不太清楚的内容,以及老师反复提醒的重点、关键问题,从而把更多时间用在思考理解问题上,这样就可大大提高自己的听课效益。

3.学会构建物理情景。物理概念、物理规律都是在分析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形成的,在进行物理概念、规律学习时,首先,应通过具体事例弄清物理现象,在自己的头脑中建立起清晰而正确的物理情景。也就是说,应该让自己有足够的感性基础,有知识建构之源,然后才可对问题进行正确分析、比较、抽象、概括,才可顺利构思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在概念、规律学习中忽视现象、忽视物理情景的建立,而是片面强调物理量的含义、单位、方向,物理规律的表述、结果,自己学到的概念、规律就会如同空中楼阁一般,时间一长,要么忘了,要么弄错。例如:在简谐振动的概念学习中,如果不认真观察弹簧振子的振动产生过程,建立振动的物理情景,而是用大量时间做练习,结果,时间一长,自己就会忘记,所以,学会构建物理情景,养成良好的构建物理情景的习惯,将大大提高学习物理的能力。

4.重视物理实验。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对实验的考查是高中物理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实验是研究物理重要手段,许多物理规律都是从模拟自然现象的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多做实验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概念,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学做物理实验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首先,要认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弄清每个实验的目的、原理,了解一些仪器的性能与使用,明确实验的步骤。做实验时,要遵守操作规程,依据步骤,认真操作,仔细记录,通过正确的处理和分析,总结实验结论。其次,可以根据所学知识,联系实际,自己设计实验,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例如,学习了“重心”,可采用“悬挂法”测验物体重心所在;学习了“摩擦力”这课后,可用橡皮筋系在木块上,通过改变放在木块上物体的质量,看出水平面上摩擦力与重力间的定性关系。这些实验对我们掌握物理规律十分有益。再次,复习物理实验时,可以按照力、热、电、光这几部分分类进行专项训练。对每一部分的特点进行总结,形成规律。最后,做实验题,要注意认真分析题目中提供的信息,明确研究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的作用和选择、实验操作步骤,并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和对实验结果进行归纳评估。

5.善于总结,提炼方法。在学习中,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掌握了某一类知识或某一种方法呢?可拿出以前做过的物理习题,尝试判断题目的类型,考点(知识背景),常用解法及特殊解法,解法的具体步骤、关键步、易错处,以及此题常见变化的物理情景及其解决办法,以上设问如果能在短时内作出正确的回答,则说明真正掌握了此类知识。所以,在结束每个小阶段的学习后,要及时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得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而形成优良的学习物理的素养。

参考文献:

[1]黄天平.新会陈经纶中学.浅析初中物理与高中物理的衔接.

初中物理实验笔记范文3

1 生长点1:生活化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教育”.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要服务于生活.新的物理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能认识到物理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物理的应用价值”.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果能把生活中的一些题材引入到物理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也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及学习能力.相反,如果在物理教学中只片面追求考试分数,为了教而教,把知识生硬的传授给学生,继而搞题海战术,就会导致物理与生活脱节,学生也就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

1.1 课堂引入的“生活化”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生动的课堂引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现象,精选生活素材,精心设计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

1.2 概念讲解的“生活化”

高中物理中的许多概念都是比较抽象的,要想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些概念,需要把这些概念回归到实际生活中或已学过的知识中去,这样才能让他们更好的理解及运用.

1.3 例题练习的“生活化”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物理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物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为了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实际生活在物理中的运用,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挖掘生活中有关物理的实际问题,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活中深切感悟到物理的魅力和价值.例题选择的生活化可以使学生真切的体验到物理与生活的紧密性.

例如,笔者在和学生一起学习《牛顿第三定律》这节内容时,从生活出发,以视频的形式播放:“小丫”拍球、蹬地骑滑板车、手推墙面等动作.学生观看视频《小丫做运动》,并引导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皮球跟地面接触的同时,球为什么会弹上来?

问题2:脚蹬地面的同时,小丫为什么会向前进?

问题3:手推墙面的同时,小丫为什么会向后退?

在问题解决后,请学生举例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此时帮助学生建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物理源于生活,走向社会,在课堂教学中,把这些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引入物理课,就会增加学生对物理课的亲切感.

2 生长点2:创新实验

2.1 自主探究促进知识生成

高中物理教学区别于初中物理教学,学生对于物理基础知识已经有了部分认识和自己的见解,在物理实验技能方面也有了初步的技巧掌握.因此,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引入新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生对物理学习的不同要求,摆脱传统的思维定势,不能简单地认为物理实验教学就是简单的做实验,应利用新的物理实验项目,设定更多的探索性实验.让学生在探索性实验中找到物理学习的乐趣,通过相关物理背景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理论联系实际,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在探索学习中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点.

2.2 拓展实验内容和素材,扩大创新成果

强化课本外实验的教学,提高学生创新意识.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不仅仅是课本实验的教学,也要从实际出发,从课本外找学生实验题材,设定简单的课外实验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课本中的基础实验是有限的,专业性较强,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增加一些趣味性课外实验,比如制作实验用具等活动,在制作实验时加深物理用具的认识.同时,在部分难度系数大的课外实验中,教师要适时地辅助引导,不能让学生因为操作难度大而失去自信心,降低学生的物理学习热情,应让学生在挫折中享受学习的乐趣,在困难中激发斗志.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导师的角色,总结实验的经验教训与实验中普遍的物理规律,不断改进物理实验方法,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造能力.

例如,在电学实验中伏安法测电阻,笔者在教学中抛出一个问题:“如果我给你一个阻值未知的电阻,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测量其阻值,你能想到哪几种方法?”这个学生是有基础的,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去交流、总结,最终学生能够想到多种解决办法,这样做不仅仅促使学生的知识得到了生长,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设计思想也得到了发展.

3 生长点3:现代教育技术

传统课堂中,教师在讲解习题时,需要把习题中的图重新画到黑板上,而且整节课中需要不断的擦黑板以腾出黑板空间,这样不仅花在重新画图、擦黑板的时间上较多,而且学生为了能及时记下教师的板书,在听老师讲解和记笔记中很难做到兼顾,最终导致课听得不完整,笔记也记得不全.在网络化课堂中,教师通过投影仪把课件直接投影到电子白板上,利用手写笔直接在电子白板上进行书写,省去了重新画图的时间.通过不断新建白板页,省去了擦黑板的时间.

我们还应该看到高中物理学习是严谨的,紧张的学习氛围容易使学生降低学习热情,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可以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比如计算机多媒体设备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物理兴趣,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拓展学生的物理知识接触面,引入部分趣味性的物理实验或者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在快乐的学习氛围中完成物理实验的学习.同时,直观形象的方式,更便于学生理解,将物理实验与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过的现象联系起来,对比分析,总结规律.

初中物理实验笔记范文4

现在大部分学校还是应用传统的的物理教学方式:老师独自在讲台上进行实验操作和演示,偶尔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学生则坐在下面观察和记笔记,处于完全的被动状态。初中物理试验一般较为简单和单调,而且有一些物理现象并不容易呈现,学生也不能主动进行实验和探索,很难明白个中缘由。所以,在现在的现代化教育改革的推动下,老师在课堂上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引进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为课堂提高直观、形象的图像、视频,作为初中物理教学的辅助工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从而主动进行知识点学习和探索,做到温故而知新,不断的发散思维,从而培养个人的创新意识。老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仿真实验,平时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和探索,从而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消化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二、现代教育技术下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路径

1.诱导学生发现问题

老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不断地诱导学生提出疑问,引导学生将学过的知识点和新学习的知识点结合起来,在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同时,主动进行学习和思考。多媒体技术主要是一种教学工具,用直观的情境让学生进行科学发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方便。

(1)呈现真实的场景

在课堂上向学生直观的展示情境,可以让学生发动感官进行学习,全方位把握知识点。如在进行《声波的发生与传播》这一课程的讲解时,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放映不同生物的发声振动——青蛙鼓动的肚子、蜻蜓振动的双翅等,这样一来,学生对课程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进行缘由的联想。

(2)设置问题情境

只有善于思考的学生才会有很大的进步。老师要学会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进行问题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在观看的同时去发现问题、然后提出问题,最后想办法解决问题,获得知识。比如,在学习“参照物”这一章节时,老师可以给学生放映一段有趣的视频:“战争期间,一名飞行员在高空飞行时,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像是一只蚊子,于是便伸手去抓,抓到后一看,便惊奇的发现居然是一枚子弹。”这种特殊的情境肯定会让学生感到吃惊,充满疑问。

2.科学的设计实验

要想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获得知识,进行科学探索,老师就必须在教学中设计科学的实验。在课堂上老师要和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以实验原理为基础,探讨该实验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从而设计最佳的实验方案,最后老师进行实验器材的选定,在实验课上,帮助学生进行实验顺序的疏导、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而多媒体在这个实验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是:

(1)为实验提供资料和信息

实验即创造,是在进行知识的深入探究的一个重要阶段,直接关系最终的结果。而多媒体对于实验所需资料和信息都能够从实验的知识库进行搜集和调取,如基本的实验原理、物理公式、实验所需器材、实验流程、应该注意的事项,等等。在实验中如果遇见无法解决的难题,也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知识的搜集来解决问题。

(2)模拟实验

有时候,学校的设施有限或者实验的危险度高,不易操作时,老师就运用多媒体进行实验的模拟。这样就可以解决以上的限制问题,替代传统的实验方式,让学生仍然可以直观的了解实验过程,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方便。

3.组织同学积极进行讨论

学生们按照科学设计的实验进行实验后,接下来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进行积极的讨论,这样才能进一步巩固实验所获的知识和技能。具体而言,组织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交流,还有以下两方面的益处: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学会如何与别人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和学习借鉴别人成功的实验经验;另一方面,可以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气氛,让学生们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对学习物理的兴趣。关于实验结果的分享呈现,其实我们教师的还以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如使用图形、动画等软件工具对自己的实验结果进行加工处理,将其优化成简单清晰明了的课件,然后再采取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汇报。一方面,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备课期间进一步加深对实验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和提高学生上台讲课的胆量,而且在下听课的学生也可以课堂分享的实验结论提出自己的质疑,这样课堂气氛便活跃起来了,学生可以在堂课争论中收获新知识和新能力。

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难点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将物理中一些复杂的理论知识化为具体而生动的图像或影像,如物理教师在教授“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可以采取分组实验的方式,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凸透镜成像规律的魅力,而且还可以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加深其对理论的理解。这样,复杂的物理理论被具体的图片影像所简化了,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被吸引过来了,原先枯燥的理论知识在他们的心中从此也开始会变得生动而有味了。因而物理教师在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时,如果面临一些难以理解且复杂的理论,都可以尝试用多媒体技术将其简化,同时鼓励学生参与进来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难点将不再成为难点。

三、结论

初中物理实验笔记范文5

一、更新观念。加强硬件建设

众所周知,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这就决定了物理课受制约的因素比较多,比如上实验课要有充足的实验室,配套的实验器材,经验丰富的实验老师,学校领导的足够重视,这些缺一不可。但是,应该指出,目前由于升学考试的压力,不少教师在主观或客观上并不十分重视物理实验教学,一些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为了抓政绩、出水平,更是片面地追求升学率,扭曲素质教育的理念,对物理实验设备器材投入不足,导致有些学校实验室简陋,缺少实验器材、实验药品,实验管理员及实验教师的素质不高。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能在课堂上演示实验。学生不能亲自操作,只能看课本,背实验现象,背实验结论。这样做阻碍了学生的动手、观察和总结能力,不符合物理教学的常规,偏离素质教育的轨道,使学生养成懒惰的思想,不喜欢动手、动脑,只等老师灌输,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由于以上的原因,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更新观念,正确理解素质教育的理念,少一些功利思想,为国家的振兴着想,为孩子们的成长着想,改革物理考试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加大对学校实验设备的投入,使初中物理实验课有个良好的外界环境,确保物理实验顺利进行。

二、认真备课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教师,一说上实验课就松了一口气。认为实验课好上,学生喜欢上实验室,积极性高,因而不认真备课,或者说不知道怎样备实验课。有的教师甚至没有教案就匆忙上实验课。其实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真正上好实验课很不容易,不下一番功夫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

上实验课应当和其他课一样备好课,写好教案。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提前预做实验,以便取得第一手资料,懂得每一个实验的关键,这样才能取得主动权,做到心中有数。许多老教师,虽然讲课多年,每个实验在他们心中了如指掌,但是他们每次上课前仍要认真预做。因为时间条件变了,因素也随着变化,只有预做才能做到万无一失。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做好实验,上课前检查每一组仪器也是应该做的一项工作。而不少教师认为这是实验员的事,不予重视,结果实验开始了,才发现有的器材短缺,有的仪器不能使用,致使一部分学生做不成实验,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检查每组仪器一定要认真,首先从数量上及规格上检查,其次看每一件仪器是否能用。考虑到实验的过程中有出问题的可能,还应有一些备用器具,以便及时补充更换。

三、要求学生预习实验

提倡学生预习实验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但不能停留在一般的号召上,要布置预习提纲,且要采取多种方式检查预习情况,逐步做到不预习不准进实验室。例如,可采用提问检查,进实验室前检查笔记等形式;也可以把权力下放到小组长,由他们检查后汇报。对于无故不预习的学生,可采取停做实验先预习,课外补做实验的办法。这样要求几次就逐步走向正轨了。

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实验课上,应抽取适当时间,讲清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容易发生的故障,点出本次实验的关键所在,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排除故障。这样能减少盲目操作造成仪器的损坏,又能使教师不陷于被动地解答学生的问题之中。

例如,电学的很多实验都用到电流表和电压表,而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连接方法及正确读数又是学生比较难掌握的,这就要讲清它们的基本原理、在电路中的连接方法以及量程的判断和选用。鼓励学生勤于动手做实验,敢于动手做实验。对于可能出故障的几种情况,启发学生依靠自己排除故障。这样引导,学生反映收获大,远远不止学到一点知识,更重要的是锻炼了自己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老师也摆脱了因排除故障而导致的忙乱,有了指导学生的主动权。

初中物理实验笔记范文6

关键词:实验教学;科学方法;渗透;策略

2011年,教育部在对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进行修订时,提出了通过物理课程的实施注重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应对未来社会挑战能力的指导思想。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而实验教学是塑造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过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学方法的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在实验中通过科学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科学探究模型、丰富的解决问题方法、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是广大物理教师应该注重研究的方向和课题。

一、实验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1.思想重视不足

在现行的初中升学选拔的机制下,物理教学的评价仍然以纸笔测验来反应,这一方式是以“知识与技能”这一维度目标的考查占大部分。这样一来物理教师为了保证教学成绩,不得不围绕历年纸笔测验的经验来指导课堂教学,而对繁琐又耗时的分组实验多采用演示、视频实验、课件实验来搪塞,有的甚至以讲授来代替实验,在思想上不重视实验教学,更谈不上在实验教学中对学生科学方法的传授和培养。

2.科学思路不明

物理学史的发展,除了积累了丰富的物理理论知识外,还在科学探索中形成了有效的科学方法,这些方法为世界科技的进步和未来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宝贵的实践基础。而目前却有相当部分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未能掌握正确的科学方法,实验时出现实验目的不明确、实验方案不合理、科学方法不明显等问题。

3.方法渗透不准

物理实验中可以渗透使用的科学方法很多,比如,控制变量法、物理模型法、等效替代法、理想实验法、归纳分析、对比法、转换法、放大法、平衡法、积累法等。在实验教学中,有些实验的方法比较明确单一,有些实验中却包含着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有些注重在设计方案环节突出科学方法,有些是在操作过程或是数据分析中运用了科学方法,而教师在实践中往往会过多地突出某一方法的运用,或者一些方法在实验的不同阶段中相互混淆把握

不准。

二、实验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应遵循的原则

“实验不仅是学习和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还是运用物理学解决其他问题的重要手段。”科学方法不是教出来的,而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体验、感悟和内化。

1.渐进性原则

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实验时应以建立兴趣为主,在实验的设计中以渗透单一的科学方法为宜,把重点放在仪器的使用和物理现象的观察上,尝试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归纳与分析。随着实验活动的不断深入,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这时应逐步提高对实验的过程性管理和要求,让学生从实验中学会运用科学方法的思维,使学生对科学方法的认识从感性渐进到理性、从经验渐进到理论的层级上来。

2.整体性原则

物理实验绝不是单个科学方法的体现,多数初中物理实验综合应用了各种科学方法,“不同的科学方法共同作用、相互支撑,这就要求教师权衡一个知识点突出了哪种方法,有选择地突出一些科学方法的同时兼顾其他。”因此不管是教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分组实验,我们都应该从这整体上考虑,把握教材所关注的重点方法进行渗透。

3.教与学统一的原则

科学方法绝不是“教”出来的,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的是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主动建构,而不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主要在于他在实验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方式。“教”是一种直接而比较系统的方式,但它容易导致学生机械地记忆而不能正确理解和运用;学生主动实验的过程就是“学”方法的过程,在实验探究中主动发现问题、主动学习科学方法、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更容易把所体验和学习到的科学方法转化为终身的素养,所以,应该把“教”实验与“学”实验统一起来,取长补短。

三、实验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的教学策略

1.利用问题设计渗透科学方法

初中生的思维正处在一个从直观感性思维渐进到抽象理性思维的初级阶段,这就要求物理教师要善于利用引导式的讲授方法来开启学生的智慧,切忌使用填鸭式的灌输,特别是科学方法的传授。笔者所在地区的教研部门这几年以科学探究中的问题设计开展了丰富的研究,达成了利用问题设计来渗透科学方法是行之有效的策略之一。学生在问题引领下很容易发现实验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而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自然形成了要用科学方法的意识,此时教师再将应用到的科学方法进行归纳,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这些方法内化为科学方法。

例如,在进行《牛顿第一定律》实验时进行了这样的问题设计:

演示:用手推动小车在桌面上运动一段距离后停下来。

师问:“小车为什么会停下来?”

生答:“受到桌面对它的摩擦阻力。”

师问:“如何让小车在桌面上运动得更远呢?”

生答:“用更大的力推小车”“用更轻的小车”“减小桌面的摩擦力”等。

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影响小车运动距离的因素有:小车的初速度、小车的质量和小车受到的摩擦力等。

师追问:“我们要怎样证明小车运动距离与受摩擦阻力的关系呢?”

生讨论后回答:“改变桌面的粗糙程度”“要用同一辆小车”、“要用相同的力推小车”…

通过这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意识到:小车运动距离受多个因素的影响,而为了探究运动距离与受摩擦阻力的关系必须控制其他的因素保持不变,进而就要解决如何控制小车质量和初始运动速度等这些变量的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过程中教师引出控制变量的概念,渗透控制变量这一科学方法。

2.利用演示实验渗透科学方法

演示实验除了具有引出物理现象、证明物理规律或作为课题导入部分的功能外,笔者认为,有些实验有必要由老师先进行演示,并在演示过程中直接引出科学方法,让学生在老师的示范下理解这些科学方法的运用。比如,在探究影响电流做功的因素这个实验中,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控制变量的方法,但这个实验的难点之一却是如何应用转换法让学生直观地比较电流做功的多少,为此教师可进行不同电热丝给等质量的两杯煤油加热的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两支温度计的示数来比较电流做功的多少,而在演示过程中通过对温度计作用的分析引出转换法,让学生明白有些实验的现象不容易观察,需要借助一定的材料或现象把它转换成明显能观察到的现象也是物理研究常用的科学方法。

3.利用数据分析渗透科学方法

实验后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出结论,而对实验数据的处理也要渗透适合的科学方法,比如,算术平均法、比值归纳法、图像分析法等。对实验要分析的数据可以是预期的数据也可以是实验得到的数据,我们可以利用记录数据的表格设计巧妙地渗透科学

方法。

例如,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关系,我们可以事先设计这样一张空表(如下),表中空白部分的“接触面”和“压力”两列是这个实验中预期的数据,在实验前可以填写。当我们把这样的空表展示给学生并要求学生讨论思考后填写前两列可能的数据或内容时,学生会推测:“老师究竟要我在这两列中填写什么呢?”在这样的好奇心的驱动下学生自然会思考实验的过程,而表格中的“接触面”一列就已经体现了控制变量的科学思想。

综上所述,虽然初中物理教材中针对科学方法的表达相对比较隐蔽,但却又贯穿着整个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虽然教材中没有明确的科学方法的定义,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有责任将科学方法的教育渗透到每个实验中,让学生通过实验不仅掌握了物理知识、探索了物理规律,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科学思维的习惯和方法,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终身受用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