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哲学基本知识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哲学基本知识点范文1
关键词:高考试题;分析;考查;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0085-01
现在对于高三的学生和老师来说已经进入了第三轮复习,到了决定命运的关键时刻,学生在拼命的做题,老师在绞尽脑汗的做题,想提高成绩的对策。可是效果却不尽人意。原因是什么呢?我想还是方法的问题,我已带了四届的高三,对高考复习提出以下不成熟的建议,供大家批评指正。
1要研究高考试题,给我们复习提供方向
作为高三的老师大家都知道,到复习阶段学校给我们定了很多试卷,可是这些卷子的质量大多数都不好,学生做多只会把学生引向歧途。老师做多了会失去复习正确方向,那么路在何方呢?我认为最好的路只有一条那就历年的高考真题。因为我们用的人教版教材,所以我现在对近三年来人教版新课标高考政治真题做如下分析:
1.12010年的高考试题分析。
2010年政治人教版新课标高考试题选择题共计12道题,其中四道经济生活常识的试题,三道政治常识的试题,一道文化生活的试题,四道哲学生活常识的试题。12,题是到计算题,这道题相对来说比较难把汇率,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关税综合进行考查难不小。13题主要考查的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劳动生产率与个别劳动生产率的知识。14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的知识。15题考查的是科学发展观、宏观调控的知识。16题考查了我国的外交政策国家利益等知识。17题考查依法行政、行政监督等知识。18题考查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19题考查的是文化常识的文化的作用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的区别和联系等知识。20题主要考查了哲学与具体学科的关系。21题考查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对深化认识的理解。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等知识。22题考查价值观的相关知识。23题考查联系的相关知识主要考点是人为事物的联系和自在事物联系的区别和联系。
主观题我们来看38题的第一问让学生分析煤炭行业实行重组的意义这道题直接考查的是书本上企业兼并重组的意义。38题第二问综合考查了政府的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综合能力。39题第一问是一道辨析题,考查的是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的知识。第二小问涉及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第三问涉及文化产业的内容,可以从文化经济这两个角度去回答,最后考了哲学生活的方法论很简单。
1.22011年高考试题分析。
2011年的政治试题选择题同样也是12道题。其中涉及到经济生活常识的试题由四道,涉及政治生活常识的试题只有三道,涉及哲学生活的有5道题这也是历年来最高的。文化生活选择题没有考。先看到第一个经济常识的选择题,12题一个计算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商品的价值量决定因素。13题考查了影响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14题考查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以月饼消费为背景。15题考查了加快发展信息技术产业的原因用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知识。16题考查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这一知识点。17题考查了社会主义民主、对人民负责的知识。18题考查了党的相关知识,涉及到党的性质、党的宗旨、党的领导方式派的的知识。19题主要考查联系的观点、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以及联系的多样性。20题考查认识的反复性,要求理解认识的反复性的内涵和原因。21题考查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等知识。22题考查学生对意识本质的理解涉及意识的能动性的理解。23题考查了矛盾分析的方法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及矛盾的特殊性。
主观题38题第一小问主要考了人大代表职责、人大的职能,以及人大的作用。38题的第二小问涉及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相关知识。39题第一问考查文化生活的内容,妈祖文化为什么能凝聚华侨的用,这一问很难要求也比较高答对很不易。第二小问考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第三小问考了文化生活的内容,综合性强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答完整很难。
1.32012高考试题分析。
12题经济常识题主要考查了纸币的优点货币的职能的知识。13题主要考了国家对市场进行干预,宏观调控的相关知识。14题主要考查企业的兼并与重组的知识。15题以热点时政为背景考察对外贸易的内容,以及对反倾销、反补贴内容的理解。16题以社会公平为主线,涉及公民的权利等知识。17题考查了政协的职能,这是个冷点。18题涉及国际政治经济的内容考的内容很杂很多。19题考了人的认识,涉及认识论的内容。20题考查了实现人身价值的相关知识,具体小的知识点很多。21题是文化生活常识的选择题,涉及文化的多样性的知识,侧重于对书本知识的理解。22题以自然科技材料为背景,考查对哲学常识的理解和判断。23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以及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理解。
主观题我们看38题的第一问,让学生根据材料概括出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经济常识解决问题。主要考查了国民收入分配个知识点,以及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小问让学生应用政治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政府为什么要提高民生支出在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这道题看着容易做起来难,要做到书本知识与材料的有机结合。39题第一问考了文化生活中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第二问考了辩证的否定观,第三问考了哲学中的方法论。
2针对高考试题,提出复习建议
通过分析近三年的人教版政治试题,我认为在复习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2.1注重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在教学中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基本知识的记忆、理解、应用等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核心骨干知识,这一点要常抓不懈。
2.2放弃题海,有的放矢。作为高三的学生来说做题时必不可少的,但是要做高质量的试题,一些商业化高考研究机构出的试题质量太差最好不做。作为老师要研究高考试题,自己心里要知道高考靠什么怎么考,然后给学生指明复习重难点,高考中的高频考点,同时不要忘记一些冷点。
2.3时政的复习不能脱离书本。高三复习阶段老师都要给学生复习时事政治,复习时要通过讲解时政来复习巩固书本上的知识点切忌书本与时政两张皮。
哲学基本知识点范文2
美学自19世纪后期引入中国以来,在教学方面经历了一个较为迟缓的发展阶段,直至1960年北京大学成立全国第一个美学教研室,才进入了教学研究与建设的实质性阶段。时至今日,美学教学依然存在需要反思的问题。
一、美学教学的现状与问题
审视时下大学美学教学的现实情况及其所表现出来的问题,一般而言,有如下诸方面:
1.教学观念
目前大学美学教学基本上是以知识性的传授为教学观念,即美学教学的目的是传授给学生一系列相关的美学学科的知识。具体而言,这些知识则是一些相关的原理命题、美学历史、概念范畴、体系架构等美学学科的基础内容。这般专重知识传播的教学观念完全忽略了美学学科的人文属性及其价值意义。
2.课程设置
中国大学美学课程的设置比较特别:一是在哲学系院完整的大学设置美学课程,其教学内容一般分为美学原理、中国美学史、西方美学史;二是在中文系院成熟的大学设置美学或文艺美学课程,其教学内容一般分为美学原理、文艺本文由收集整理美学。依据当下美学界研究人员的分布,一般都是在大学中文系院从事美学科研与教学,故美学与文学、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有相互交叉的现象。并且,相当一部分大学的美学课程并非是专业必修基础课,而是以专业选修课形式设置。这种课程设置现象因中国大学办学理念、学科认识而显边缘化、混乱化。
3.教材选择
目前大学美学教学所选用的教材,基本上是国家统一定制的教材。此一类教材的编写是国家遴选的一批专业人士集中协作完成的成果。而编写此一类教材的指导思想是,其美学思想里的基本原理命题亦是美学问题,即实践(的实践义)美学基本问题。近些年,亦有一些学者自己编订美学教材,并在自己从事科研与教学的大学使用。此一类教材,一部分亦是在指导下完成的,另一部分则是从自己的美学思想出发来完成的。此一类教材虽有一定的个性特色,但并不一定为学界所完全认可接受。此不单是时代的社会因素,亦有其学说思想的精致与粗糙、周延与疏漏等因素。
4.课堂教学
中国大学美学教学主要采取的是课堂教学,即主讲老师讲解国家统一版本或自己编订版本的教材内容。其讲解的内容亦主要是知识性的学科基本知识点,缺乏基本知识运用于具体审美活动的内容,亦缺乏对原理命题及知识点之间逻辑关系的清晰梳理,还缺乏对原始经典的介绍与讲解。其授课的形式一般是满堂讲解,期间鲜有师生互动等相关内容。此般专重知识点传播的课堂教学,既不能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亦不能培养学生活学活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还不能培养学生认识、了解、阅读原始经典的能力,更无法实现美学作为人文学科的审美教育意义。
5.考核方式
目前大学美学教学考核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期中考核,以开卷或论文写作的形式进行;二是期末考试,以闭卷的形式集中统一定时完成试卷。中期考核方式与内容相对较为灵活,由任课老师自己根据实际情况执行。期末考试方式与内容则是全年级统一定制的试卷。因为教材是统一的,期末考试试卷是统一的,所以每一老师课堂教学的范围与主要内容也须是统一的。如此一来,课堂教学则失去了教师与学生的双重个性与创造性。
二、美学教改的探索与方法
针对上文对时下大学美学教学所存在的问题而作的分析,下文尝试探索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转变观念
美学作为一门学科,当然有其独特的知识性内容。课堂教学亦需要传授学科基本知识。但这并不是美学教学的主要内容,更不是其全部内容。美学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性质的学科,自然具有最终必定指向人文价值关怀的意义。在美学学科及其教学实践里的具体表现就是审美教育的人文化这一项内容。此即是说,学习美学的最后目的是指向通过美学理论的学习与应用来教育受教者如何培育一颗审美的心,如何完整自己的人格结构,如何完善自己的人性品格,如何升华自己的情操格调,以期使其成为一个全面健康成长的人。美学作为哲学的下属学科,是一门理论性质的学科,自然秉有哲学的基本性质:周延的逻辑性,严密的思辨性。因此,在美学教学实践里,不仅仅要罗列说明一系列相关的原理命题、概念范畴等知识性内容,更要阐释清楚这些命题是如何论证出来的,以及概念范畴之间的逻辑关联是什么等理论思维问题。之所以如此要求,是因为以此为案例可以教会学生如何进行理论思维,而令其受用一生。
2.完整课程
美学作为一门学科,自有其诞生的思想语境及发展的思想历史。因此,美学课程的设置需要从其自身的学科实际出发,一方面讲解一系列相关的原理命题、概念范畴,另一方面梳理美学历史的内在逻辑脉络,尤其是伟大哲学美学家的基本美学思想及其起承转合的逻辑关联。承上文,美学又是哲学领域里的人文学科。因此,美学课程的设置还需以审美化育为终极人文指归。基于美学学科如上的实际情况,大学美学课程的设置一般应有美学原理及美学历史两门课程,而且美学历史课程因其自身理论的系统性及时代关怀的人文性而更显重要性,故需将其置于与美学原理课程同等重要的位置,或置于其上尤佳。正是在此
意义层面上,若因办学机制的学时限制而只能二者取一,笔者认为概论性质的原理课程可舍。
3.原典教材
承上文,美学课程的设置需以其历史课程为主要内容。依此课程设置理念而选定的课堂教学教材,亦当是美学历史类的著作。但不能以美学发展简史或通史作为课堂教学教材,而应该以美学历史上里程碑式的美学家的基本美学著作作为课程讲解的基础文本。为什么不能选取美学发展简史或通史类的著作作为教材?因为此类著作亦如概论性质的原理教材一般是泛泛而谈者,给学习者脚不着地的不踏实感。为什么只能选取经典美学家的经典著作作为讲解文本?因为这样可以完全真实地经历美学家思考论证问题的完整的思维过程,从而系统完整地训练学习者的理论思维能力。
4.经典解读
美学教学的教材当以美学历史上经典美学家的经典美学著作为依据文本。对于经典美学著作的讲解,亦不能如概论性质的知识性讲解一般,而应是精细完整地讲解。即一方面要逐字逐句地讲解字面义、文本义、引申义,另一方面要说明字词句段之间的逻辑关联,最后则从篇章的层面来把握美学家对一具体问题的提出、分析、解答的完整思维过程及逻辑结构的层级性。在完成原典文本导读之后,再展开史论的讲解,而实现以点带面、以史导论的教学模式。此教学模式还可以培育学习者宏观的历史思维能力及发散性的创造思维能力。
5.记忆运用
美学教学改革的最后一项内容则是考核方式的改善。美学作为一门学科,有自己特有的学科基本知识性内容;作为一门理论性质的学科,又有逻辑思辨及辩证思维的特性;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又必定具有人文价值关怀的意义指向性。因此,对美学学习者的考核须兼及上述学科特性。就知识性内容的考核而言,可通过闭卷的形式定时定点定量地完成书面试卷。就理论性及人文性的考核而言,其方式比较灵活,但一般而言可采取开放型的论文写作方式,此只需规定论文的篇幅、文献的引证数量及研究对象的范围;或可采取短文写作方式,此需规定统一的时间地点论题。论文方式重在考核学习者系统地提出、分析、解答问题的完整思维能力、阅读范围及质量;短文方式重在考核学习者理论资源储备情况、应急思维能力。此需说明的是,无论哪一种考核方式(不含统一地选拔人才的考核方式),都应由任课老师根据其教学的实际情况展开,以充分个性的教与学来实现师生的创造性发展。
三、美学教改的语境与意义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现代化的时代,而现代化时代背后的思想语境是宏大的现代性叙事。因此,对大学美学教学改革的反思与探索,自然无法跳离现代性的宏大语境,反而,更应该从时代的现代性语境来反思探索大学美学教学改革,这样才更加切实,更显时代意义,更具学术价值。
1.现代性语境
以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为标志性事件的现代性思潮关注与彰显的核心问题是作为主体的人之知性功用。此一思想将人的知性思维功用无限地强调并放大,其具体表现就是以科学技术所主导的工业文明无处不在,已经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正面来看,科学技术的发展确实带来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光辉灿烂的工业文明,而辉煌的工业文明又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丰富的物质生活与便利的生活设施及生活条件。然而,由现代性催生的现代化技术在给人类带来便利与享受的同时亦带来了苦痛与灾难。即现代化技术在向自然索取以满足人类的同时将人类带向了其自身的对立面:人为科学技术所支配,而
成为碎片化不完整的人,进一步说,人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心灵无处安放而滑入精神虚无主义的深渊。
哲学基本知识点范文3
【关键词】兴趣 技巧 变式训练 知识迁移 典型错案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059-02
思想政治课教学大体归纳起来有三种课型:新授课、复习课和练习讲评课。新授课主要传授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复习课主要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而练习讲评课则重在提高学生对基本知识的再现能力,澄清易混、易错知识点,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因此练习讲评课无论是对学生还是教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新教师,最容易犯的错误是误认为练习讲评课就是核对答案。可想而知,这样上课不仅效率很差,而且学生也会感到无聊,甚至反感,严重的还会对政治课这门课程失去兴趣。那么怎样改变这种状况,提高练习讲评课的效率呢?
一、注入鲜活的生活元素,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习题是“死”的,但习题所呈现出来的知识却是鲜活的,关键就看教师怎样去处理。其实政治这门学科,它具有强烈的时代性,也最容易联系现实。例如,在评讲“如何才能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经济大潮中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这道题时,教师可以引用前期媒体报道很多的深圳富士康集团员工连续跳楼事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展开讨论,从而得出“实现职业理想需要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这样的答案点。这就比单纯要求学生把课本翻到55页《综合探究》找答案有趣多了。在这里,我要提醒大家的是,“讲评课”从字面意思来理解,不仅包括教师的讲,还包括对学生答案的评。因而只有让学生动起来,教师引导、点拨、评价才能实现练习讲评课的应有之义。
二、注意归纳不同题型的解题技巧,帮助学生做到“举一反三”
在练习讲评课中,我根据教学经验,将思想政治试题的题型归纳为选择题、体现类试题、为什么类试题、表格题、认识类题型等,并针对不同的题型归纳出独特的解题思路。这样一来,我教给学生的不再仅仅是试题的答案,而是一种解题思路。
针对选择题,我总结出得解题思路为:(1)看清试题的设问角度。既要审清设问的范围要求,是用政治、经济、文化还是哲学知识,是用哲学中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还是历史唯物主义知识来回答问题。又要抓住设问的主体及限制性词语,是从政府、企业还是个人角度来回答问题。(2)找出材料的中心句,把握材料的侧重点,注意“一方面……另一方面……”与“不仅……而且……”侧重点是不同的。(3)排除本身错误的选项。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是与教材表述不相符的;二是表述太绝对的。
例题:对于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要充当市场经济中的“指导员和教练员”,而不能当“运动员”。从经济生活角度看这主要指政府要( )
A.为企业的经济活动制定规则
B.发挥自身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C.积极履行政府职能
D.对市场经济活动进行规范和引导
解题分析:本题设问的范围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因此排除A选项,设问的主体是政府,故排除B选项,范围要求是经济生活角度,故排除选项C,这样排除下来本题选D。
针对“体现类”试题,我总结的解题思路为:(1)把握设问的范围要求,是用政治、经济、文化还是哲学知识,是用哲学中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还是历史唯物主义知识来回答问题。(2)抓住材料中的每个关键语句,结合课本知识一一对应,组织答案。
例题:2009年12月5日至7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0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更加主动地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既保增长,又防止经济过热;财政和货币政策重点关注民生问题,把就业、社会保障、教育、文化事业作为推进的重点。
分析说明上述要求蕴含的经济生活道理。
解题分析:这是一道典型的体现类试题,答题时可先把材料中的关键句组合摘抄,后说明它符合教材中的什么原理或知识点。或者先指出教材中的原理或知识点,然后列出材料的相应措施或做法。
针对“为什么类”试题的解题思路为:(1)讲清必要性,包括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一般为材料中存在的问题)。(2)指出重要性,即作用和意义。
针对表格题的解题思路为:(1)关注年份、表头和注。(2)通过横向纵向比较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既指出取得的成就,又找出存在的问题。(3)分析表格反映的现象时注意由现象到本质。(4)回答解决措施时,一要注意主体是谁,是国家、企业还是个人,二要结合材料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寻找措施。(这一点也是怎么样类型试题的解题思路)
认识类题型有两类:一类是对某一确定对象的认识,一类是对某些具有争议性的现象和观点的认识。回答第一类,要运用相关知识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几个角度去回答。第二类实际上带有辨析的性质,所以回答时一般包括以下几点:(1)有“名词”的先解释其含义。(2)找出合理成份并说明理由,要结合材料。(3)指出错误并说明原因,同样也要注意结合材料。(4)说出正确做法,即问题的最终落脚点。
此外,还要加强变式训练,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例如,针对商品价格走势之类题型的分析,要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我国宏观调控的目标之一是稳定物价,也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价值规律通过价格机制,就像一只“无形的手”调节着社会生产活动。
哲学基本知识点范文4
关键词:Java;网络课程;网络资源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课程建设是高校最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之一,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性工作。而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改善和提高,网络课程形式的教学成为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手段之一,非常具有探讨的价值。近几年来,笔者在参与网络课程建设和针对计算机类课程的各类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改革,在网络资源建设方面收获了很多体会和经验。本文以Java网络课程的建设为例进行相应的阐述。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针对初、中级阶段的教学需求,结合Java语言本身的特点,着重从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业界认证辅导等方面进行了Java课程网络资源的建设,以专题学习网站的形式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推广应用,与课堂内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相辅相成,对教学活动产生了显著的作用和良好的效果。
2网络课程的资源建设
要建设好一门网络课程,内容的取舍和安排是首先要注意的。Java程序设计的一个特点是虽然语法相对简单,但知识点庞杂。在实际的程序设计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实践当中反映出来的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是对知识本身的把握不够,这个缺陷导致学生难以动手写程序,从而又影响到对基本的程序设计方法的学习。我们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建设。
2.1专题知识建设
Java程序设计中所涉及的、入门阶段所需要掌握的主要有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语法概念、常用系统类API、
常用图形界面组件类、异常处理机制、多线程、流与文件等相对简单和基础的方面,针对这些知识点,我们建设了初级专题。对于图形图像处理、音频视频处理、网络程序设计、数据库编程以及J2EE和J2ME等方面,是相对要求更高、难度更大的专题知识点,建设中级层次的专题。结合平时的教学,特别是实践教学中学生反映出来的问题,分别设计有针对性的专题内容。专题的内容根据需求,通过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形式呈现,供学生阅读、理解和掌握。专题知识的介绍尤其注重其先后顺序,注重知识点的先后关联,使得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成为一个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维护其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效果。
2.2专题资源库建设
在初级、中级阶段的学习中,通过阅读和模仿专题知识本身的同时掌握程序设计方法,是比较有效的途径。作为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对用于教学的教材的比较和把握需要重视,为课程内容的安排奠定良好的基础。但Java知识点的庞杂经常成为阻碍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过程的难点,学生在实际的程序设计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是不知道该用什么知识点去解决问题。我们所呈现给学生的教学内容,不仅应该是教授他们程序设计的方法,同时应该将Java中众多的基本知识点,潜移默化地在掌握设计方法的过程中展现出来。而不管是理论教学还是实验教学,课堂内的学时都是有限的。并且课堂教学面向的是所有层次的学生,注重的是课程的一般知识点,不允许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与特定的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或者对更深层次的问题展开讨论。在多年的理论、实验以及课程设计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在教学第一线对学生的指导,基本了解学生在Java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中常见的典型问题,以及对知识点理解上所存在的重点难点,为此我们建设了两种类型的专题资源库:
(1) 建设针对初级阶段和实践教学的案例程序库和演示程序库(包括程序源代码的文本、动画、音频、视频等)。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一一进行印证,这本质上也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研究Java语言本身的语法知识点以及程序的基本结构,例如普通变量和对象的定义、数组(包括Java中比较特殊的不规则数组)的定义、类的定义、Application程序的构成、Applet程序的构成及其生命周期等,通过精心设计的案例来展现,使学生不仅了解到语法基本知识本身,同时对Java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Java程序的结构等,也有了比较深入的掌握。通过示例问题的解决以及演示,不仅帮助学生掌握实践教学大纲范围内的Java特定的专题知识和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还将程序设计中经常用到的知识点贯穿在例程中,使得学生在学习方法和知识点的掌握两方面相辅相成,迅速掌握初级入门阶段的各项知识。
(2) 建设针对中级阶段的项目案例库。学生在项目开发的各个过程和任务的驱动下完成学习,有助于掌握分析设计能力和协作能力。其中主要是建设针对多种具体实际应用问题的项目案例,采用项目驱动的形式促进学生学习。这些项目是对Java专题知识的综合应用。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体验真实问题的解决过程,锻炼了协作学习能力的同时,个人能力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通过项目案例库,使学生的学习进一步深入,并掌握中型以上项目的程序设计,掌握生产实践中较大型的应用问题的解决方案,乃至在此基础上具备创新性设计能力。克服了被动教学过程中,难以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问题。为我校成为“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实施单位”提供支撑。
2.3认证辅导功能建设
目前国内高校软件行业人才培养的一个问题是学生只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比较欠缺,难以适应行业需求。而Java程序设计的最权威认证为Sun公司推出的SCJP(Sun认证Java程序员)以及SCJD(Sun认证Java开发员)认证,其认证内容是业界需求的一个重要的反映。也是对学习者的能力进行检测的一个有效手段。本课程针对初、中级阶段的学生,开设认证考试介绍和辅导专题,对该认证的知识范围和知识点进行讲解和辅导。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SCJP等认证的形式和内容,使学生的学习符合业界认证要求,并具备通过该认证考试的能力。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认证,以提高学生实际的程序设计水平,并具备良好的就业竞争力。
3网络课程资源的利用建设
网络资源内容的建设完成之后,如何有效地利用是一个很值得探索的问题。如不能有效利用资源,则可能事倍而功半。为此我们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建设。
3.1专题学习应用工具建设
网络资源内容建设的成果,如果只是简单的放置到网页上,那么相对来说只是一种静态的教学资源。其效果仍然有限。在网络资源通过网络途径后,我们通过在网站设置有效的分类分区,将各类资源进行合理区分,并通过搜索、链接等功能,使得学习者能迅速有效寻找到相应的资源进行学习利用,资源之间建立逻辑关系,随时根据学习者当前的需求,展现最具关联性的内容,使得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获得无形的引导和帮助。并为学习者提供多种完整的开发环境解决方案。从小型、教学型的BlueJ、JCreator和IntelJ等,到商业性或开源性质的中大型的Eclipse和NetBeans、JBuilder等开发环境,从环境的配置到使用,以及常见问题的解决,都具有对应的解决方案。在专题知识学习版块中可嵌入编译环境,使学生在专题学习过程中能迅速熟悉开发环境并进行实践,提高专题知识和专题资源库的应用效果。与此同时,针对现有的教学要求,使学生能通过本平台进行预习,并能在预习和后续学习过程中,直接将学习成果生成符合实验教学过程中所需格式的预习报告、实验报告和课程设计报告,有效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学习效果和兴趣,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前述的建设成果一方面可在学院内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等专业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中得到应用,另一方面通过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BlackBord网络教学平台和其它教学资源库平台进行推广应用,产生良好效果。
3.2专题学习评价功能建设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学习者进行自我检验、督促学生加强学习、了解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我们建设了练习和测试系统,产生测试题供学生进行自我测试,并提供评价结果,一方面可实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实时了解自身的学习和掌握情况,并能通过此项功能进行自主学习,从而保证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4结束语
本文论述了建设面向计算机类专业以及其他专业的Java课程网络资源的建设和探索思想,使之能够培养学
生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能力,解决初、中级学习阶段各种典型问题,辅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实践教学效果。介绍和辅导业界认证,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知识本身和传授知识的方式在不断发展之中。如何结合教育学理论与教学实际,做好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出具有较好的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学生始终是我们关注的目标。网络课程的建设上,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去重视和解决。
参考文献:
[1] 葛志春,刘志成,聂艳明,等. Java面向对象编程[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 王挺,周会平,刘春林,等. 国外“程序设计基础”课程教材研究[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7,30(1):73-75.
[3] 韦海鸣.以案例教学改革为核心全面整合教学资源的新探索[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8(S1): 116-119.
[4] 陈晓兵,张永军,王文豪 .面向学生主体和项目驱动的软件工程教学模式研究[J].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7(12):105-106.
[5] 李雪梅,张振刚. 中英两国高校计算机课程辅助教学研究[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4(6):102-104.
The Construction and Exploration of Java Course Network Resource
WANG Hua-deng, Deng Zhen-rong
(College of Computer and Control, Guilin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Guilin 541004, China)
哲学基本知识点范文5
关键词:小学生;认知规律;练习
一、前言
无论是哪一门课程的教学,都应当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的结合,有理论知识的引导,才能使实践经验不至于盲目;有实践经验的实施,才能使理论知识不至于空洞,伟大的哲学家康德(I.Kant)所谓“概念无直观则空,直观无概念则盲”便是此意。按照布鲁纳(J. S. Bruner)的“发现学习”(Discovery Learning)理论,只有学生在自己的实践练习中所获得知识,才能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才能对这些知识掌握地更加牢靠,才能使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获得提高。因此,在小学的理科课程中,尤其是在数学课中,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很多基础教育工作者都认识到了这一点,但怎样设置练习课却一直是很多小学老师的一大困惑。
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认为,人的认知发展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逐步提高的过程,基于此,学生的认识发展过程也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因此,教师的教学活动应当遵循这一发展规律。而对于数学课堂中必不可少的练习设计,也需遵循这一认识规律,从而使数学课堂中的练习呈阶梯状设计。
按照奥苏贝尔(D. P. Ausubel)的“先行组织者”(advance organizer)理论,在给学生讲解一个新的知识点或者难的知识点的时候,需要想办法使学生的头脑中提前具备相关的简单经验;然后使这些提前具备的简单经验与新的知识点或者难的知识点发生相互作用,才能真正掌握这些新的或者难的知识点。
特别是一堂新课的练习设计,必须遵循这样一种从简单到困难,从基础到提高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同时还必须在“巧设”上下功夫。所谓“巧设”,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指符合科学规律。我在教学过程中,遵循小学生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巧设两组练习,使学生“沿梯而上”,使新旧知识之间发生相互作用,达到了优化课堂教学和发展学生智能的目的。
本研究将以小学六年级课本中“圆柱的表面积”一节的知识为例,探讨如何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而巧设练习。讲授完本节的基本知识和例题之后,设计了“基本题”和“提高题”两组练习题。
二、第一组练习:基本题
基本题与小学数学课本中例题的知识结构、形式都基本一致。在教学中,应当集中力量对这些基本题的内容进行研究,并加以归纳总结,突出其解法。
1.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6.28分米,高6分米,求侧面积。
2.已知圆柱的底面直径2分米,高6分米,求侧面积。
3.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1分米,高6分米,求侧面积。
这组练习题中,第1题直接使用圆柱侧面积公式计算,学生刚学完新课后趁热打铁,一般不会错。第2题合第3题没有直接给出底面周长,需先算出周长,再代入圆柱侧面积公式。这里就会出现个别学生将直径、半径当作周长直接代入公式计算。分析起来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对圆柱侧面积计算方法没有真懂,讲课时就有必要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讲解。强调指出,在计算时只有知道圆柱底面周长和高才能直接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如果没有直接告诉底面周长时,就得先求出底面周长后再代入公式计算,这样就能打好基础,使好、中、差学生的智能都得到发展。
三、第二组练习:提高题
提高题是学生熟练掌握基本解法的基础上,再设计的一组与之相近,难度加大的题目,从而起到发展学生思维、提高解题技能的训练。
1.求下面各圆柱的侧面积:
①底面周长和高都是1.6米。
②底面积113.04平方厘米,高20厘米。
③底面半径3.2米,高0.5米。
2.一个铁皮烟筒高8米,底面直径20厘米,一个这样的烟筒至少要多少铁皮。
3.圆柱的侧面展开除了书上讲的长方形外,可能是些什么图形?(思考题)
这组提高题除有熟练基本题外,还加深了知识难度。第1题第③小题和第2题在应和求圆柱侧面积公式的同时,还特别突出了同一题中“单位不统一”这一解答几何应用题的关键。第3题是安排给“尖子生”的讨论题,通过讨论得出圆柱侧面展开的几种特例(高和周长相等,正方形;“斜切”,平行四边形)。这样就拓宽了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既达到对本节知识的巩固,又能开启学生智慧的大T。
由上可知,在小学生的数学课堂中,一方面,适当的练习必不可少,这可以加深学生对于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如何设计这些练习尤为重要,练习题的设计不应当是混乱的、零散的、随意的,而应当是有层次,有规律的,有逻辑的,而这些层次、规律、逻辑应当以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征,以及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为依据。在此基础上,主张小学数学课堂的练习题,可以分为“基本题”和“提高题”两个层次,循序渐进,相互作用,有利于学生更深刻地掌握知识。
总之,遵循小学生认知规律,巧设多组练习,可以达到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解题能力的效果,使学生纵横两个方面的数学思维得到扩展,良好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居俊,张荣.先验统觉的思想物抑或物自体?――康德先验对象概念歧义性之辨[J].哲学研究,2015,(9):78-86.
[2]肖少北.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与教学改革[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1,(5).38-41.
[3]何克抗.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和语文教育的深化改革――对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的质疑[J].教育研究,2004,(1):55-60.
[4]熊哲宏,李其维.论儿童的文化发展与个体发展的统一――维果茨基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整合研究论纲[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1):1-5.
哲学基本知识点范文6
微积分是高等学校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基本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一直以来都保持不变。传统教学过分追求理论学习和计算能力。一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生创新能力弱的短板就凸显出来。而社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因此微积分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微积分教学要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思想的转变。
1优化教学内容
新的教学计划对微积分的教学课时进行了压缩。因此在保留微积分基本内容体系的前提下,满足各专业后续课程需要的基础下,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第一个学期的内容,应本着少花学时,通俗易懂的原则。在讲授极限时,着重极限思想的理解和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取消严谨的数学定义。学生之前从未接触有关变量无限变化的过程,所以在介绍极限的定义之前,可列举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极限思想的例子:“一时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刘徽的割圆术等。第二个学期重点讲述多元函数的微分学和积分学,常微分方程。使学生更好的掌握一元函数微积分、二元函数微积分和常微分方程的基本知识点。培养基本的数学技能,最终能应用到后续课程中去。
2教学思想的转变
微积分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思想,从重理论、重结果的守旧思想中转为重点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并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专业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从单一的分数评价转为激励性的、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动态评价。因材施教,重视学生差异性发展。
3教学主体的转变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客体。学生处在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这样使得学生难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学生参与度不高,就会造成学生感到在教学中一些概念、定理、逻辑关系变得晦涩难懂,枯燥乏味。容易产生厌恶情绪。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赋予微积分课程更多的活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客体,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充分释放学生的天赋和兴趣。学生通过自身的思考,加之老师的合理引导,结合实例,从而可以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相关概念和定理。
4教学内容转变
?魍澄⒒?分的教学内容是定义、定理、习题等偏理论的成分占大多数。这样会使得教学变得枯燥乏味,方式单一。这样的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转变教学内容,发散思维,从多个角度分析知识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学内容转变首先应转变教材中定义、定理的阐述。将相关定义的实际背景及发展历史阐述给学生,有助于学生对相关概念的理解,从不同侧面深入理解概念或定理的本质,提高对数学的欣赏水平。其次,在承认学生学习能力有差异前提下,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专业特点,运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分别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分层次教学可按以下标准分类:(1)按照基础不同分层次;(2)按照专业不同分层次;(3)按照教材不同分层次。
5教学手段的转变
由于微积分的教学内容的抽象性,教学中必须依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应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实施教学。
5.1如多媒体的合理使用
多媒体给教学活动带来了很大方便,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节约了教学时间。使得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形式多样,头文并茂,条理清晰,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多媒体教学也有很多不足之处:(1)信息量过大,使得教学节奏加快,学生难以掌握所学内容。(2)缺乏师生互动,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充分挖掘多媒体技术的同时,应注重以课堂板书为主,多媒体演示为辅。对重点,难点内容,定理的推导,还是要在黑板上完成。教师在板书的时候,学生有个缓冲思考的时间,内化老师所讲的内容,从而达到最佳的课堂效果。
5.2每章结束后要求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