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科学教育的价值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科学教育的价值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科学教育的价值

幼儿科学教育的价值范文1

【关键词】幼儿科学教育;家庭指导

一、对幼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意义

(一)家庭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美国学者U.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学理论,将幼儿置于其生存与发展的真实社会环境(社会生态网络)中进行研究。他在研究中发现,在错综复杂的因素中,对幼儿影响最直接、最大的是家庭。他还指出儿童的发展过程是其不断地扩展对生态环境的认识的过程,从家庭到幼儿园再到社会,儿童的生态过渡(即生态环境的变化)对其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他的理论让我们充分认识到幼儿园、家庭、社区,尤其是家庭在儿童发展中的独特作用。

(二)家庭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性

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这里包含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集体(托幼园所、学校)教育,但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发展,对后来的教育,都具有奠定基础的作用。80年代末,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学前项目研究得出“幼儿教育不等于幼儿园教育”的结论,赋予幼儿教育新的内涵,引起幼儿园课程的重大变革。将家庭教育纳入课程,充分挖掘家庭、社区幼儿教育资源,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已成为国内外幼儿教育发展的趋势。

(三)家庭科学教育是顺应世界幼儿教育发展的潮流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教师,应该担负起教育的责任。家长应该转变只注重孩子技能、技巧的发展的观念,如绘画、弹琴、认字、背诗等等,而应该重视渗透科学教育。孩子接触最多的是父母,受影响最深的也是父母,如果家长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并且重视利用家庭的优势对孩子进行科学启蒙教育,那么对孩子科学素质的培养和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孩子会受益终身。

二、家长进行科学家庭教育的优势

(一)家长可以促进幼儿科学素质的发展

在幼儿的生活中,突然发生的某一自然现象、自然物或有趣、新奇的科技产品和问题情境,都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吸引幼儿去探究、去解决。因此,幼儿科学教育更多的是随机教育,它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中随机进行。每天发生的随机经验对幼儿而言是最自然、最有意义、最容易了解,也是最不会忘怀的,但如果不加以引导,也会成为过眼烟云,不会产生任何学习效果。例如:春天来了,幼儿发现空中许多飞舞的柳絮,教师和大家一起玩捉柳絮的游戏,游戏后引导幼儿思考:柳絮从哪里来的?有什么好处?有什么不好?怎样避免呢?这些生活过程,它正是激发幼儿好奇心,引导幼儿探究的切入点。教师要抓住机会,运用一些问题让幼儿去推理、思考、关注周围的世界,从小接受科学启蒙教育。

(二)同时,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也很重要。积极引导孩子去感知、去发现通过探索的过程,发现科学的奥秘,获得成功的体验,孩子会非常珍惜自己探索来的成功,会增强对探索的兴趣。孩子喜欢玩水,每次洗手时,都是迟迟不肯出来。家长这时可以找来几个大盆,装满水,利用家中瓶子、筷子、还有木块、铁块等,让幼儿玩水,引导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发现水的一些特性。东西放在水里有什么发现?水在红瓶子里,为什么是红色?筷子放在水里为什么看起来弯了?幼儿带着问题去玩水、去探究、去讨论,体验探究和发现的乐趣,感受获得科学知识的过程和方法。

随机教育和有目的地教育,是家庭教育极其有利的优势,对培养孩子科学兴趣及探索欲望有非常好的帮助,二者都很重要。家长可以利用的条件很多,关键要掌握孩子的理解能力,孩子由于年龄特点导致了他们发展水平有限,很多科学道理孩子可能说不出来,但他们可以在家长的帮助下,在自己的水平上经历科学发现过程,获得科学经验。家长利用条件、创造条件给孩子以科学发现的机会,孩子就在探索和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真正体验到了科学精神。

三、指导家长对幼儿进行科学家庭教育的内容及方法

(一)大自然、大社会是家长对孩子实施科学教育最好的内容

大自然是个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它们以各种形态展示给幼儿,是幼儿接受科学教育很好的场所。所以,家长要经常带幼儿走进自然,观察自然,研究自然,利用自然。例如:春天我们利用散步的时机,带幼儿走进自然,跟幼儿一起捕捉蝴蝶、瓢虫、蝈蝈等昆虫,幼儿把捕捉的昆虫先喂养,然后制作成标本,创设一个活泼可爱的昆虫角。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各种感知,通过听、看、尝、闻、触摸,不仅满足了好奇心和渴望主动发现、主动探究的心理,而且获得了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真实感受,从而产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二)利用生活中一切与科学有关的现象

除了大自然的科学知识,孩子还会在生活中遇到许许多多与科学有关的现象,如:有些物体为什么会往地上掉,而有些东西却可以向上飞?这样可以引出地球吸引力和比空气轻的物体会向上飞的知识;冬季孩子在脱衣服时,有时会听到衣服噼噼啪啪的声音,家长就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向孩子解释什么是静电,并给孩子做一个“碎片跳舞盒”实验。

(三)利用科普方面的书籍对孩子进行科学教育与培养

除了大自然和生活中的现象是可以随机向孩子教育的内容,市面上关于幼儿科普方面的书籍非常的多,如《我们身边的科学》、《小牛顿科学馆》、《实验万花筒》、《科学全知道》、《尖叫博物馆》、《法布尔昆虫记》、《幼儿百科》等等。

幼儿科学教育的价值范文2

一、坚持以儿童发展为本,服务于儿童的发展

现代幼儿教育理念中首先提出要以幼儿发展为本,教育要充分考虑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实现“促进每一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1]教育的个性化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趋势,幼儿教育应以儿童生命活力的不断增强,生命内涵的不断充实为最终目标,从而实现人类发展的最终目标。同时《纲要》中的“教育内容与要求”部分,在每个领域的指导要点中突出体现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这一重要教育原则。幼儿科学教育是当前幼儿园五大领域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在科学教育目标定位与价值取向上要坚持以“幼儿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不论是集体科学教育活动,或是区角里的科学教育,或是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科学教育,都要注重幼儿积极参与科学活动的过程,而不能只注重幼儿异口同声地说出结果;要接受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更多地提供幼儿可选择性的活动机会、活动材料,允许幼儿以自己的方式进行主动探索,不追求所有幼儿一刀切的发展,真正实现使每个幼儿在自己原有水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贴近幼儿生活,促进幼儿生动、活泼的发展

教育源于生活,教育向幼儿的生活回归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趋势,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幼儿的学习是一种在成人指导下的主动学习,在周围环境中学习,只有贴近幼儿生活的教育,才能使幼儿的学习变成有意义的学习。“教育应当是生活本身,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灵魂,离开生活和经验就没有生长,也就没有教育。”[2]孩子年龄小,知识经验贫乏,往往通过感知和依靠表象认识事物,幼儿的科学活动也是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中完成的。《纲要》中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科学教育生活化,生活问题科学化已经成为现代科学教学改革的方向。在幼儿科学活动中,应奏响“生活化的乐章”,沟通生活与科学活动的联系,使幼儿体会科学就在身边,感受科学的趣味与价值,让幼儿对科学产生亲切感,这有益于幼儿发现、理解、探索和应用科学。我们对幼儿的科学教育也应该寻求一种更为自然、更为符合其年龄特点的教育,倡导以幼儿生活为内容的教育,强调利用生活中的教育资源,有效地促进幼儿生动、活泼地发展。教师要对教育有更全面的理解:不能认为只有在集体的、教师讲授的教育活动中,幼儿才在学习和发展;教师的职责也决不仅仅于教育活动,而要为幼儿创设和组织丰富的生活环境,利用生活环境中的教育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让幼儿在生活中实现科学精神和态度、科学方法和能力、科学认知和经验的发展。[3]

三、与家庭、社区配合,优化教育资源,形成开放式教育

人的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的,环境是支持与影响人活动的外部条件。科学教育环境是指幼儿科学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是由多因素组成的,包括幼儿园、家庭和社区资源,要充分发挥教育资源的整体作用。提倡幼儿科学教育的开放性,具体表现为在科学教育活动时间、空间、材料、内容、形式、方法、师幼关系、活动评价等方面的开放性。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幼儿的特点等随机开展,可以贯穿幼儿一日生活活动的每个环节,可以是在幼儿园,也可以在家庭或社区环境中进行;材料的选择和投放也注重开放性,可以是成品、半成品也可以是自然材料;科学活动内容更是广泛,来源于幼儿周围环境与生活的万事万物,根据幼儿特点选择最基础和最具有代表性的内容,并体现启蒙性教育的特点;科学教育活动在方法上也要灵活,或对物体或现象进行观察、或进行主动地探究、或根据观察现象和发现及探究的过程与结果进行多样化的表达和记录;科学活动在形式上具有开放性,可以是集体、小组和个别相结合;在师幼关系方面可以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也可以是合作者、参与者或指导者;在评价方面更要将幼儿在幼儿园、家庭或社区中的多方面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在评价的主体、形式、方法、标准等方面力求开放性。四、立足于对幼儿科学素养早期培养的终身价值终身教育思想渗透在《纲要》的全文中。是《纲要》的一个基本指导思想,终身教育也就是终身学习。这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深刻而富有远见的观点,从根本上影响了全世界的教育价值取向,也延伸拓展到幼儿园科学教育。

终生教育是现代社会人发展的条件,现代社会再也不是一个“一技在手受用一生”的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使教育成为现代化社会人的发展需要和条件,面对信息化、数字化、全球化的社会,教育将伴随人的一生。幼儿时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包括幼儿园教育、家庭教育将在孩子一生的发展中产生重要影响,幼儿教育是整个终身教育的基础阶段。幼儿园教育不仅是为入小学做准备,而且是人的发展的需要,是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幼儿园教育对生命全程(Iifespan)关照,人的生命是一个历程,幼儿时期是生命过程的一部分,幼儿时期的教育是对整个生命过程的关照。[4]只有这样,幼儿园的教育才能无愧地被称为“终生教育的奠定阶段”,才能真正成为符合终身教育理念的高质量的幼儿教育,幼儿所获得的发展是积极愉快、健康、真实、全面、可持续的发展,向前进一步延伸到婴儿教育和胎教。幼儿科学教育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要坚持终身教育的理念,树立为使幼儿获得乐学、会学、会用有益于幼儿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大价值。[5]

为此,幼儿科学教育应将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激发探究激情,激发幼儿的创造精神,引导幼儿逐步形成关爱和保护环境的意识,逐步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养成尊重他人、乐于合作、善于分享的行为习惯等目标放在首位,追求以促进幼儿科学素质早期培养的价值取向和目标定位,这些将有益于幼儿一生的发展。五、倡导幼儿科学教育的整合化整合(Integrate),也称综合,是把不同类型、不同性质的事物组合在一起,使它们成为一个整体。[5]因此,整合是整体形成的环节和过程。整合的核心是联系的建立。整合教育观是建立在幼儿全面和谐发展观基础上的,也是以儿童身心和谐发展为本的具体要求和体现。幼儿教育的整体观是我们对于幼儿教育整体性、系统性的基本看法。《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应注重综合性、生活性和趣味性。

如何体现《纲要》的精神,如何使幼儿教育真正具有整体性?这就要求我们有系统、整体的思想,形成幼儿教育的整体观,并努力实践这些观念。幼儿的发展是整体的、全面的,幼儿教育应注重整体性和全面性;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项活动都对幼儿发展有重要的价值,应有机地整合各项活动,努力提高各项活动的整体成效;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可以相对地划分为一些领域,应充分挖掘和利用各领域的内在联系,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有效的整合;幼儿园、家庭及社区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各种教育资源的整体性影响。幼儿园课程实施的方法、形式及手段丰富多样,应有机的、综合地利用这些方法、形式和手段。幼儿科学教育的整合,最终应该也必然会落实到具体的课程实施过程之中。具体表现为幼儿科学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形式及领域的整合。

(一)教育目标的整合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过程并非短期行为,在目标定位与价值取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为培养有探究性、创造性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基础;使幼儿产生对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愿意并知道如何去获取知识、认识事物;其价值追求为幼儿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服务。

(二)教育内容的整合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进行科学探索和学习、亲身经历探索过程、感受和体验科学精神、通过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得有关物质世界及其关系的感性认识和经验的过程。它是幼儿科学知识教育、科学方法教育和科学精神教育的协调统一。应将自然环境和生活的关系、身边事物的特点和变化规律、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等整合到幼儿科学教育中。

(三)教育方法和形式的整合

科学教育活动要体现幼儿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将科学探究和多样化的艺术表现、社会性参与等方式相结合,在进行科学探究过程中引导幼儿将观察法、操作法、语言法等相结合,重视集体科学活动的同时,也关注游戏和生活活动中的科学教育、关注区角中的生活教育。如:在幼儿吃苹果时,让幼儿观察苹果的结构,感知它的味道;在密封的水果袋中摸出苹果,感知它的质地;在快乐屋里玩角色游戏的时候,我们引导幼儿买卖苹果,培养幼儿初步的社交技能;数苹果、摆苹果,培养幼儿按一定顺序排序的数学观念;画苹果,用橡皮泥搓苹果,培养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幼儿集队时,还要等待其他小朋友,通过有节奏、富于童趣的肢体动作引起幼儿学习表演的兴趣。

(四)与其他各领域活动有机整合

幼儿科学教育的价值范文3

关键词:科学教育;幼儿生活;实践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科学来源于生活,教育服务于生活。如何引导、鼓励幼儿在生活环境中思考、验证科学探索?实践告诉我们,幼儿科学活动不能只是怀着一种“任务”意识在传递知识、教授技能,新课程需要科学探究与幼儿的日常生活相联系,“因为教育是儿童生活的过程,应当以儿童生活经验和活动为基础”。

运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嵌入幼儿科学活动就是一个新课题,值得去探索。陶行知先生提倡,“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需要而教育”。今天重新学习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并将其用以指导幼儿科学活动,无疑会给幼儿科学活动实践以新的启示。

一、润物无声:营造生活化的科学活动环境氛围

环境对幼儿思想和行为的自然反馈,是幼儿主动调整自己认识的主要来源。营造良好的科学活动课环境氛围,向幼儿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幼儿科学活动实践同幼儿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有益于幼儿接受全面的、能动的、网络式的和强有力的科学教育氛围熏陶。

幼儿科学教育,以观察感知为基本手段。教室门上的锁、墙壁上的涂料、窗户上的纱窗、室内的空调,甚至活动场地上的塑胶跑道等,这些易于观察到的素材,都可以成为营造科学教学的“引线”。科学活动室的氛围营造就是为了有一种无形的吸引力吸引幼儿参与科学活动。优化幼儿园科学活动,需要开辟各种科学教育的观察活动场所,如“科学教育画廊”“科学小制作展示区”“种植园”“自然角”等,让幼儿兴致勃勃地徜徉于丰富的科学景观中,促进幼儿产生学科学的兴趣、爱科学的情感。

二、用生活来教育:让幼儿科学活动“生活化”

科学源于生活,启于生活。科学活动生活化,促进幼儿体验和领悟到科学就在身边,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获得新课改提倡的真正内化的科学知识和经验。幼儿科学活动注入生活的内容和时代的“活水”,自然能做到用生活来教育。

(1)鼓励幼儿敢做敢想,充分肯定幼儿科学活动创新行为。幼儿园科学活动是实施创新教育,推进新课改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幼儿科学活动的实践,要抓住契机,因势利导,着重从幼儿日常生活中能够经常接触到的事物现象着手。幼儿时期正是好奇心和好胜心强、敢做敢想的时期,只有注意保护并培养其创新精神,才能使之创造性得以持续和发展。例如在中班科学小实验“蛋壳宝宝沉下去了”中,许多幼儿只会用给蛋壳加重、加压的办法让蛋壳沉到水底,当一个幼儿大胆地把蛋壳捣碎让鸡蛋沉下去时,教师能及时地对这一创新行为予以肯定,也就能激发了其他幼儿想出更多的办法来探索。

(2)关注点面结合,努力引导幼儿共同参与科学活动。科学活动体现为一种双向互动、互促的关系,学生在动中活、活中动。以往不少教师总担心时间被幼儿活动耽误而完不成教学任务,常把幼儿的回答问题和操作当作任务或是一种形式,这些做法,抑制了幼儿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发展。要使全体幼儿都得到发展,必须最大限度地点面结合或以点带面,让全体幼儿都参与到科学活动的实践中。像“认识物体的弹性”这一活动,幼儿通过对教师准备好的材料进行操作和探索。在部分幼儿认识了物体的弹性之后,启发全体幼儿想一想,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具有弹性。这一过程,全体幼儿共同参与,愈动愈活,保证了每个幼儿都能学得轻松愉快、积极主动。

三、不断对话:建构科学活动生活化的丰富内涵

“对话”作为一种时代精神涉入教育领域,必然会促使师生关系、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等诸多方面发生转变,并逐步生成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在幼儿科学活动过程中,关注对话过程中即时性的体认,不断追求科学活动“感悟”目标的存在,才能使科学活动真正成为具有探索性、开放性、创造性的幼儿乐于参与的学习活动,才能切实提高新课改氛围下的科学活动的实际效果。

(1)多问题讨论,少结论说教。问题是学习的先导。在幼儿尝试科学探究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创设认知冲突,引导幼儿不断产生疑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科学活动中,有的教师常常是围绕如何顺利“灌”而绞尽脑汁,导致教师为结论而教,幼儿为结论而学。科学活动中,教师要多创造机会,启发并引导幼儿参与交流、展开讨论,鼓励幼儿充分表述自己在探索过程中的领悟。幼儿带着新问题就会继续新探索,认真观察、对比、讨论,寻求新答案。幼儿科学活动需要改变教师问、幼儿答的单向输出模式,将其变为师幼间、幼儿间的多层面互动、互问、互答方式,要让幼儿由被动回答者转变为主动发问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 轻讲解示范,重实践操作。“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在科学活动中大量采用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方式,让幼儿去经历一个个充满想象的思维过程,经历一个个实践创新的体验过程。幼儿的活动时间不充裕,操作空间太拥挤,就不能自主有效地进行探究活动,科学活动便会流于形式。要想提高科学活动的效果和质量,就要让幼儿有充分思考、操作、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在游戏性的玩玩动动的过程中获得相关经验和能力。并在大多数幼儿实践基本完成时,引导幼儿倾听自己和 同伴的问题和想法,不要操之过急,更不要轻易作示范或直接告诉幼儿做的步骤和结果。

(3)取引导鼓励,舍灌输限制。科学活动中教师的责任是引导幼儿“想动”“去动”“会动”,鼓励幼儿的探究行为。教师的尊重、接纳、引导、支持和鼓励会激发幼儿的上进心和自信心,使幼儿真正体会到教师关注的不只是活动的成败,更重要的是活动过程本身。幼儿学习对物体进行分类时,例如认识鸡、鸭、鹅之后,可以引导幼儿通过对它们的外形特征、习性、功用等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从而形成“家禽”的概念。如果教师硬灌硬塞,反而不利于幼儿的主动发展。尤其在幼儿有危机和挫折时,教师更要在精神上、材料上、策略上给予适宜的引导,做一个热情的鼓励者、支持者、有效而审慎的引导者。

幼儿科学活动实践中,让我们多一些“换位意识”, 善待幼儿,与幼儿同忧乐、共休戚,就会与幼儿心心相印,产生共鸣,幼儿科学活动实践何尝不出成果?陶行知先生所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给我们融入新课程改革留下的启示是深刻的。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要认真汲取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丰富的营养,并运用生活理论来切实指导幼儿科学活动实践,促进幼儿科学活动“生活化”,让幼儿积极投身到丰富多彩的生活中,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精彩和美好!

参考文献:

[1]刘占兰.幼儿科学教育的特性[J].学前教育,2000(5).

[2]刘占兰主编.幼儿科学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万迪人,王风野.促进幼儿园科学教育深入开展的几点思考[J].学前教育研究,2006(6).

[4]张?莉.幼儿科学素质培养初探[J].学前教育研究,2001(3).

幼儿科学教育的价值范文4

一、制约家庭科学教育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因素

1、教师开发和管理家庭科学教育资源的能力不足。

对家庭资源相关信息的了解和掌握是教师利用家庭资源进行科学教育的主要参照。教师对幼儿入园之初的家庭情况调查,一方面了解幼儿的家庭背景,另一方面获取家庭资源的基本信息。一次调查难以发掘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而且仅仅掌握了家庭资源的基本情况还不够,教师对家庭资源的管理、维护和更新也是影响利用家庭教育资源进行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

2、家长对幼儿科学教育的认识不够。由于我国公民科学素养整体水平较低,加之长期以来形成的教育给家长带来的压力,使得家长对科学教育的关注远不如对幼儿读写算能力的关注。

3、家长自身的科学素养水平有待提高。家长普遍缺乏对科学教育的关注和理解。“许多家长会给自己的孩子买有关科学方面的书箱,如《十万个为什么》、《恐龙是怎样灭绝的》等,但往往是充当‘播音’机器,只给孩子一种知识的陈述。”

二、可开发利用的家庭科学教育资源种类

1、人力资源。人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活的课程资源,在家庭中,主要是孩子的家长担负起孩子科学教育的指导者的角色。幼儿的科学教育的内容来源于生活,就在幼儿的身边,在幼儿经常接触到周围物质世界之中,包括自然界和渗透在社会生活中的科学产品。处处都充满科学现象,而对于这些科学现象的粗浅知识,一般来说,具有丰富的工作经历和生活经验的家长们都有所了解,完全有能力为孩子的科学教育提供良好的支持。家庭幼儿的科学教育具有个体性,家庭成员可以随时随地引导、启发幼儿去观察、发现思考,做到遇物则诲,择机而教。

2、物质资源。为幼儿创设一个能够不断向他提供科学信息,激发想象,引发探索活动的兴趣和可供操作的物质环境就显得尤其重要。家庭具有提供幼儿科学教育的各种物质,信手拈来,取材方便。同时家庭有利收集废旧物品,各种不同规格的塑料瓶、易拉罐、吸管等等,都可以制作各种科学活动的工具和玩具。

3、环境资源。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离不开社会和大自然,幼儿是通过与社会、大自然中的人和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获得发展的,幼儿科学兴趣也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幼儿科学启蒙教育需要通过不同的活动得以认识,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积累经验。家庭是幼儿生活的社会生态环境,具有良好的科学教育环境资源,可以说处处是课堂、处处是教材,资源丰富而且生动实在。在潜移默化中,科技教育的素材和资源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入孩子的心灵,这对于孩子对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进一步产生科学探究的愿望是十分有利的。

三、利用家庭教育资源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策略

1、增强家长对幼儿科学教育的意识。幼儿园应把家庭幼儿科学教育工作,作为幼儿园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切实做好家长工作,不断提高家长对家庭幼儿科学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家长搞好家庭幼儿科学教育的意识,明确幼儿科学教育仅靠幼儿园是远远不够的,家长应该积极、主动地开展家庭的科学教育活动。与此同时,要求家长不断的学习,吸取科学的营养,获取新的知识,掌握科技发展的新信息,提高科学素质。还要帮助家长理解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真正含义,明确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掌握幼儿科学教育的方法,使家长更好地胜任幼儿的科学教育。

2、创设一个充满爱,有安全感,能大胆尝试探索的心理环境。幼儿时期,易感性极强,是情绪、情感萌发的重要时期,幼儿的情绪、行为容易受外界的干扰,成人的情绪、态度、评价对幼儿来说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在科学活动中,幼儿不仅需要成人回答他的疑难问题,更需要成人对他们的好奇探索加以鼓励和支持。孩子只有在好奇和想象中得到成人的赞许,才能走进更加广阔的科学天地。幼儿在从事科学活动的过程中,总是用自己稚气的目光、想法、做法去观察、发现、探索、理解周围的事物,因此,难免会有烦人的尴尬,如刨根问底、一意孤行(不按成人的指示行事,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把屋子、衣服弄脏,把工具、玩具弄坏等等。)家长不应一味地训斥他们,而要善于保护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的精神。

3、为幼儿创设可供操作、探索的物质环境。环境对幼儿的科学学习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有趣、可操作的蕴含科学道理的材料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物质基础。因此,家长要为幼儿提供探索的空间和材料,在固定的地方,投放各种规格的瓶子、秤、磁铁、塑料线、电池、灯泡、放大镜、镜子等安全而又卫生的不易损坏的材料,让孩子运用这些材料去主动观察、发现、摆弄,满足他们的好奇心。

幼儿科学教育的价值范文5

关键词:幼儿 科学探索 启蒙教育

一、概述

幼儿科学探索启蒙教育,实际上是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幼儿实事求是,认真细致,善于质疑,勇于探索,追求新知,勇于创新等品格。它是引导幼儿从周围生活的事物中,通过幼儿自己的观察,实验,操作以及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科学态度,感受科学探索的喜悦。

教师和家长应该对幼儿科学活动给予恰当的指导,鼓励,支持,针对他们的好奇心应作出积极的反应,帮助幼儿在丰富的科学活动中,获得从自身感觉器官直接接触周围世界所获得的感性经验。它将帮助幼儿认识,理解周围世界,从而提高适应和认识世界的能力。

幼儿科学探索活动,关键要提供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索内容和探索材料。这是幼儿进行探索活动必须的物质基础,直接影响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和质量。因此,我们要为幼儿提供活动的空间,定期为幼儿的活动提供材料,不断的丰富活动内容,并适当控制活动的人数,使幼儿在玩中学,在玩中积累经验,获取知识。

二、幼儿科学探索的心理特点

幼儿由于年幼,知识贫乏,而且天生具有好奇心,对周围世界充满惊奇。作为教师和家长要充分认识幼儿科学探索的特点,使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

1.幼儿的科学源于“玩”。

玩是幼儿的天性,玩具是幼儿的伙伴,幼儿只有通过自身与玩具的交互作用,才能真正达到玩具的使用价值。所以,对于幼儿来说,唯有玩,在玩中才能进行创造。正如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所说的: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如果剥夺了幼儿玩的权力,那就等于扼杀了一颗创造的童心。所以我们要给幼儿提供玩的材料,鼓励幼儿大胆的玩,创造性的玩。

2.幼儿的科学探索是零碎的,粗浅的。

幼儿自己在探索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是零碎的,粗浅的,对我们成人来说可能是微不足道的,甚至所提出的问题也是幼稚的。我们成人应是幼儿的理解者,支持者,并能根据情况给予恰当的帮助,或参与幼儿的科学探索活动,使幼儿感受到成人是同意他们进行科学探索活动的,从而产生安全感,就会专心他们的探索活动。

3.幼儿的科学探索敏感于成人的态度。

幼儿对自己周围环境中的种种好奇和发现,总要向成人述说,甚至提出一连串的为什么?而此时成人的态度尤为重要。如果这时成人的态度是厌烦的,不耐心的,那么幼儿即使在进行的科学探索活动也会终止。相反,如果成人对幼儿的科学探索持积极的态度,不仅使幼儿感受到成人在支持,在鼓励,还会让幼儿增添无穷的快乐,激发他们继续探索。

鉴于上述的特点,我设计了几个关于幼儿科学探索教育的主题:

三、幼儿科学探索教育主题活动

1.利用自然物探索

让幼儿尝试插花活动;秋冬季节和幼儿一起采集干草和干果,玩印花;夏季也可以采集一些麦秆进行制作。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通过操作,观察和讨论,激发幼儿对自然物的兴趣,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自己获取知识和经验的成功感。在幼儿日常生活中,教师和家长要善于创设环境,提供幼儿与各种自然物接触的机会。幼儿在操作中碰到困难,不能替代解决,要让幼儿自己解决困难,这是培养幼儿探索精神的最佳时机。

《有趣的麦秆风车》就是让幼儿利用麦秆的柔韧,轻便的特性,尝试制作小风车,并对自然物的探索产生兴趣。本活动适合于中大班幼儿。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通过操作,观察和讨论,激发幼儿对自然物的兴趣,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自己获取知识和经验的成功感。在幼儿日常生活中,教师和家长要善于创设环境,提供幼儿与各种自然物接触的机会。幼儿在操作中碰到困难,不能替代解决,要让幼儿自己解决困难,这是培养幼儿探索精神的最佳时机。

2.学用小工具探索

教师和家长可利用小工具让幼儿进行探索活动,发展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并使幼儿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让幼儿使用小工具,进行动手实践探索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以及探索的兴趣。在幼儿操作中,教师切忌替代,要善于引导和鼓励幼儿进行探索。

3.学用材料做玩具

幼儿好奇又好动,任何材料在他们手中都会变成爱不释手的玩具。让幼儿用这些不同的材料,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操作,设计自制自己喜欢的玩具,使幼儿在做做玩玩的过程中学习和积累经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而培养幼儿运用已获得的经验和知识进行迁移和创造。

4.激发好奇多探索

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最初的创造意识必须为幼儿提供可持续探索的环境,提供丰富的,多变的,新奇的活动材料,并加强个别的指导,给予幼儿积极的鼓励,捕捉他们“智慧的火花与灵感”。

《我来做个不倒翁》就是从蛋的小孔中灌沙,再在蛋壳上绘图和装饰,教师要及时提醒幼儿操作时认真,细致,以免蛋壳破碎。教师还要鼓励幼儿进行想象和创造,做与别人不一样的不倒翁

5.发明创造多尝试

幼儿的创造主要表现在遐想,想象,属于幼儿的表达式创造,也是在教师和家长的鼓励下进行的,简单而初步的实践和创造。因此,培养幼儿积极的个性和适宜的环境,是幼儿尝试创造发明的营养剂。

《金点子大王打擂台》通过组织幼儿观看“仿生学与科技发明”多媒体课件和少儿小发明丛书,提供各种玩具和材料,启发和引导幼儿进行尝试发明创造,学会关注周围的发明创造,对发明创造感兴趣。如看录像故事《鲁班造锯》。

四、幼儿科学探索启蒙教育的意义

有研究表明,幼儿期正处于创造力的萌发时期,但是幼儿的创造力又是及易被压抑和挫折的,所以,幼儿科学探索启蒙教育,应该要保护,鼓励和培养幼儿萌芽的创造力,有利于幼儿好奇心的发展,培养科学兴趣和对周围世界的积极态度。

幼儿科学探索的兴趣是幼儿好奇心所驱使的。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索活动,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为幼儿积极参与各种科学探索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和机会,将对幼儿以后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有利于幼儿主动性,自信心和创造性等品质的培养。在幼儿期,幼儿对自己能力的良好感觉受成人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幼儿自己内部感受。美国人类学家怀特曾说过:“无人能授予儿童有能力的体验,谁也不能给予别人有能力的感受”。

幼儿科学教育的价值范文6

[关键词]幼儿园 科学教育 科学教育活动化 唱儿歌学科学 搭积木学科学

科学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一直备受关注。

陶行知在《儿童科学教育》中指出,要“在小孩子身上,施以一种科学教育,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发展他们科学上的天才”。[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目标是鼓励幼儿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201 1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对学前科学教育的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当前部分幼儿园科学教育所存在的重结论性粗浅知识的学习、轻探索性活动操作的体验等问题,结合我们在指导学前教育专业高师生的科学教育活动实践。我们提出了“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化”教育方式,旨在启发各幼儿园根据其自身条件与特点,在科学教育活动中突出趣味性、参与性、创新性,更好地促进幼儿的科学素养和良好探究习惯的形成。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化的原则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化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教学方式,是指教师为幼儿营造一个可活动的空间。让幼儿在生动、有趣、适宜的活动中,形成对粗浅的科学知识的感悟并建构起相关的新经验。实施这一教育教学方式,应在突出以幼儿为本、强调幼儿积极参与的前提下,遵循以下原则:(一)系统性原则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应是一个严密的活动系统.既要重视预成的科学教育计划的执行,也要注意根据园内教学实际情况,从幼儿实际出发生成幼儿感兴趣的科学教育活动.支持幼儿自发进行探索和发现活动。保护、培植幼儿可贵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在实施幼儿科学教育时。既要注重挖掘、整合、利用其他领域潜在的科学教育资源。也要注意将幼儿科学学习灵活渗透在一日生活的进餐、饮水、散步、盥洗等环节中随机进行,将显性的与隐性的科学教育活动相结合形成一个教育系统。

(二) 开放性原则

首先是科学教育理念的开放性。幼儿园实施科学教育的观念、手段、方法以及活动材料的投放不要拘泥于陈规,而应广开思路,提供一种让幼儿思维飞跃、个性张扬的活动氛围,鼓励其探索与创新。其次是科学教育环境设计的开放性。教学活动化的过程应是一个全面开放的过程、一个让幼儿能自由想象的活动空间、一个灵活而富有吸引力的学习环境,让幼儿热爱科学的种子在开放的活动环境中萌芽。再次,科学教育实施过程的开放性。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不仅仅是幼儿教师的责任,同时也应是家长、社会的共同义务,幼儿科学教育要注重整合幼儿园、社区、家庭的教育资源以提高实施成效。

(三) 多样性原则

首先,科学活动内容选择要多元化。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活动内容,从幼儿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出多样化的活动。其次,科学活动场所应多元化。可以是活动室、图书馆、科学发现室、科技操作间,也可以拓展到社区、大自然之中。再次,幼儿科学活动体验渠道应多样化。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运用语言、身体动作、绘画、建构材料、剪贴、角色扮52演、小实验等方式,进行科学探索成果的交流和评价。

(四)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幼儿科学启蒙教育应当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作为学习和探究的对象。 ( ]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开发出幼儿感兴趣的教学资源,满足幼儿探索的需要,激发他们内在求知的动力。

所以,教师应与孩子进行深入的心灵沟通,关注孩子的喜怒哀乐,倾听孩子的内心呼唤,设计符合孩子心理特质的和兴趣点的科学活动,让孩子在兴趣的天空中以快乐的方式吮吸科学的营养。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化的实施路径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化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强调突出“四性”,即教师的启发性、幼儿的参与性、活动的趣味性、教学的系统性,使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成为一个充满快乐、充满活力、生活化的系统活动,让孩子从中增长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主要实施路径为:

(一)唱儿歌,学科学儿歌具有琅琅上口、节奏明快、夸张形象、童趣盎然的特点,对幼儿有强烈的吸引力。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我们将科学教育与语言活动有机结合,通过教师自创、引导幼儿共同创编等形式,编制了一些幼儿喜欢的富有科学教育内涵的儿歌.渗透在教育活动中引导幼儿学唱、传唱,使科学教育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例如:《太阳和地球》 (适用于中班、大班)太阳像妈妈.地球像丫丫:妈妈拉丫丫. 丫丫绕妈妈:跑了一大圈.新年来到啦。

《小弹簧》(适用于中班、大班)

小弹簧,钢丝绕,变个魔术你瞧瞧;用手压,它变小,手一松,它变高;打它一下不生气.摇头摆尾哈哈笑。

这两首儿歌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地球绕日公转” 的天文知识和“弹性与弹力” 的物理知识,虽然所涉及到的知识对于幼儿来说要上中学才学到,但是以儿歌的形式对他们进行科学启蒙教育,使他们对相关概念有一个初步的、整体的认识,调动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那么科学教育活动化的实施目标就达到了。

(二)做游戏,学科学

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化离不开幼儿的积极参与。

教师只顾教。幼儿不参与、不体验,只能产生“一头热、一头冷”的尴尬场面。游戏是幼儿教育中最常用的手段,我们应有意识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幼儿积极参与、亲身体验,主动地投人到科学活动中去,在“玩中学、学中乐”。例如学习日食与月食的形成.由于它们是太阳、地球、月亮三者位置的关系变化所致,其知识内涵非常抽象,因此,我们设计了游戏“日、地、月,捉迷藏”并配上同名儿歌,激发幼儿主动参与“唱游”并从中学习相关知识,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游戏中,由三位幼儿分别扮演太阳、地球、月亮,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边念儿歌边做游戏(太阳不动,地球绕太阳跑,月亮绕地球跑)。以下是该游戏中的儿歌:《日、地、月,捉迷藏》 (适用于大班)地球绕着太阳跑。月亮绕着地球跑,跑呀跑,跑呀跑,月亮来把太阳挡(月亮在中间,三人成一直线),太阳忽然没处找地球绕着太阳跑,月亮绕着地球跑,跑呀跑,跑呀跑,地球来把太阳挡(地球在中间,三人成一直线),月亮忽然没处找。

跑呀跑,找呀找,找呀找,跑呀跑,太阳、地球和月亮,捉呀捉迷藏。

游戏使科学道理不再枯燥,使知识的内涵更加形象,使科学活动深受幼儿欢迎。幼儿在其中不但对抽象的科学知识有所感悟,而且陶醉在有趣的游戏过程中。

(三)搭积木,学科学幼儿科学教育活动要为幼儿选择可见、可闻、可摸、可操作的自然物或科学现象,以使幼儿从中获取直接经验或生动具体的知识。 [37搭积木是幼儿喜闻乐见的结构游戏活动。积木也可作为科学教育的材料。福禄贝尔认为,积木不仅是有趣的游戏材料,也是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的重要工具。在他看来。个体对大小、形状、色彩等的知觉最初萌芽在幼儿期,这时候的孩子通过感官感知让朦胧的物质世界变得清晰起来,为此他还设计了特殊的幼儿教玩具—— “恩物”。

在科学教育活动化中.我们通过引导幼儿用积木搭桥梁、高楼、城门等,使他们从中了解一些简单的力学原理;我们还按照中国地图中各省、市、自治区的形状做成相应形状的积木.让孩子们在搭积木中熟悉相关知识。同时。幼儿在摆弄积木、尝试多种玩法的过程中,认识了物体的形状、色彩.懂得不同的积木材料的异同及其独特的建构方法,发展了认知、观察、分析等能力,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四)猜谜语,学科学

谜语中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比如自然现象、气候特征、地名特产、植物动物特性等。猜谜语是幼儿所喜爱的活动之一.它特有的悬念能够使幼儿很快进入猜测、联想、探索的状态中,产生好奇、好问的心理和积极参与的欲望,是一种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有益方式之一。例如,我们编写的下面几组谜语就受到了幼儿欢迎:1.它来了,旗儿飘; 它走了,树不摇; 它怒了,河里波浪高又高—— 打一自然现象。 (谜底:风,适用于中班、大班)。

2.像面不能吃,像糖它不甜,像盐它无味,冬季满天飞——打一自然现象。 (谜底:雪,适用于中班、大班)。

3.一条大河宽又宽,没有河水没有波,银光闪闪白茫茫, 不见鱼儿不见船— — 打一天体 f谜底:银河系, 适用于大班)。

教师创编的谜语应贴近幼儿的理解能力,注意谜面的深浅度,所包含的科学知识必须在幼儿可理解的知识范围内,还应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合理引导、适当启发。猜谜语可以在正式的科学教育活动中开展,也可以在日常生活游戏中进行。

三、实施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化应注意的问题近年来的科学教育活动化实践证明,它使幼儿的学习空间得以很大拓展,丰富了幼儿的知识经验和对周围世界的了解。同时也让幼儿获得了一些探究性学习的简单有效的方法并增强了成功感和自信心。在实施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化过程中.教师还应做好以下工作:(一)重视活动的设计教师应十分重视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这是激励幼儿探索的兴趣和主动性的前提。活动设计应充分考虑如何将科学知识渗透于充满趣味的活动之中。活动形式应符合幼儿的心理需求,活动内容应考虑到孩子的特点,活动过程应具有一定的启发性,对幼儿科学素养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总之,要在教案的编写、儿歌的创作、教具的制作等方面精心准备,使活动能够达到最佳效果。

(二)重视环境的创设

环境创设在幼儿科学教育活动中有着特殊的意义。 [43教师应尽可能地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如设置“小自然角”、“小问号室”、“谜语小世界”、“科学儿歌墙” 等等,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科学教育氛围;也可以带领孩子走到户外,让他们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认识、了解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培养其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重视活动的引导

教师应重视在活动中引导幼儿“动手”、“动脑”以及“创造”:要注重对幼儿群体和幼儿个体的引导,还要重视对特殊幼儿(如心理、生理有缺陷的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使每个幼儿都能在活动中有所收获。同时,教师应注意把握活动节奏,使整个活动有序、健康发展,让幼儿在丰富多采的活动中玩起来、乐起来,在玩中益智,乐中增知,提高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