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工程技术人才需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工程技术人才需求范文1
关键词:建筑业 建筑设备类专业 人才需求分析 对策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GJZ20130213B)
立项时间: 2013年
1我国建筑业发展现状
(1)城镇化进程对建筑业的影响
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统计,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速率逐年提高(见图1)。欧美日韩等国家的历史经验显示,城市化率突破50%以后,建筑业占GDP的比重通常会持续上升,并持续到城市化率达到或超过60%,而建筑业占GDP的历史峰值平均为8.73%,韩国的历史高点更达到11.2%[1]。在中国建投投资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的《投资蓝皮书:中国投资发展报告(2013)》认为,2012年我国城镇化水平为52.6%左右,达到世界平均水平,预计到203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70%,城镇化已经成为决定我国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因素。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建筑设备工程也迎来机遇,建筑设备工程也迅速向多功能、高技术的方向发展,其技术进步的速度相对于建筑业全行业的速度更快。
(2)我国建筑业人才的现状
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据统计,我国近三年(2011-2103年)建筑企业、建筑业总产值以及从业人员逐年递增(如图2),截止到2013年底,全国建筑企业有79528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59312.95亿元,建筑企业从业人员4499.31万人,居各行业之首。
图1 1978-2012年中城镇化率变化情况图(%) 图2 2011-2013年建筑业状况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对建筑技术人才提出了急迫的需求。根据教育部、住建部组织进行的行业资源调查报告,建筑技术人才短缺突出表现在建筑施工(含市政工程施工)、建筑装饰、建筑设备和建筑智能化这四个专业领域。
建筑业从业人员中专业技术和管理两类人员数量上严重不足,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两类人员仅占从业人员总数的9%,远低于各行业 18%的平均水平[2]。其中建筑设备专业领域从业人员在建筑业中所占比例约为11%,技术与管理人员占该从业人员总数的12.5%。今后10年,其从业人员要达到500万,专业技术与管理人员的比例需要为30%,高、中等职业教育每年还需培养6万人左右[3]。
2建筑设备类人才社会需求状况
为了全面了解社会对建筑设备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及评价,通过对部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建筑企业以及人才网上对人才需求数据进行统计。
(1)招聘网站人才需求情况
网站1:经验要求:不限经验36%,0-2年28%,3-5年23%,6-7年6%,8-10年4%。
学历要求:大专40%,本科23%,中专6%,高中4%,不限学历26%。
网站2:经验要求:不限经验1.6%,1年以下1.1%,1-3年24.5%,3-5年39.4%,5-10年29.9%,10年以上3.5%。学历要求:大专57.1%,本科40.8%,硕士以上0.8%,中专以下1.3%。
(2)被调研建筑企业人才需求情况
从企业目前各专业领域技术人员数量可以看出,建筑工程专业人员较多,建筑设备专业、装饰工程、工程造价技术人员基本相同。从学历结构看,以中专学历人数为主,大专学历人数次之,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数比例也不低。从年龄结构看,30~50 岁所占比例较大,30 岁以下人员次之,50 岁以上人员比例较低[4]。
(3)高校建筑设备类专业情况
高校建筑设备类专业是针对普通本科院校中的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和高职高专院校中的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
①2014年,全国本科院校为921所,全国本科院校开设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学校为318所。在校生约为45000,毕业生12000人左右。其就业率在工学类共203个本科专业中,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就业排名第35位,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为93.4%。
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例:通过对07~09届228名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毕业生调查,其去向如图3。近40%是升学或出国,35%左右进入安装或施工企业,10%左右进入设计院或咨询公司,其他15% [5]。
②截止2013年,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为1288所,2013年开设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的院校为81所。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含相近专业)在校生人数 48531,毕业生16000人左右,其中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每年毕业生为3000~35000人。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为2013年高职高专就业排名第37位,毕业半年后就业率95.9 %。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对07~09级958名该专业毕业生做了跟踪调查,可以看出毕业生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的建筑企业的施工岗位。其就业去向如图4,主要为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供热单位、设计单位等。
图3 2007-2009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 图4 毕业生就业去向分析图
3调研分析与对策
(1)调研分析
建筑工程技术人才需求范文2
【关键词】工程检测;校企融合;岗位对接培养
工程检测是为了保障建筑工程安全,在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中对与建筑物有关的地基、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室内环境和建筑节能等环节进行质量控制的工作。通过工程检测,可以发现建筑中常见的质量问题,以减少建筑的安全隐患、延长建筑的使用周期。
1.工程检测人才紧缺原因分析
工程检测行业,发展至今经历了近30年的历史,行业规模逐渐变大、工作类型也逐渐由单一走向综合。为规范工程检测,2005年建设部颁布《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明确了检测机构的责任主体地位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从此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行业正式纳入规范化管理,同时也意味着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行业需求增加。由于工程检测行业的快速兴起,造成相关检测技术人才的紧缺,尤其是高技术综合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近年来,工程检测技术人才多数是由建筑工程技术、工程材料及相关专业人员担任。虽然开设“建筑工程技术”或相关专业的高职院校数量非常多,但是开设“土木工程检测技术”专业或方向的相当少。
工程检测是一个发展潜力巨大的行业,就业前景良好。如何解决工程检测人才紧缺问题,学校和企业可以有效融合,共同培养合格人才。
2. “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融合”是指学校和企业合作办学。然而职业院校追求的是培养合格人才,而企业追求的是利润。如何将学校和企业的利益有效结合,从而找到获利平衡c,进行深度校企合作,是“‘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
江西建院工程检测有限公司隶属于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独立法人企业,拥有常规、主体结构、建筑节能、室内环境、钢结构、建筑给排水及建筑电气、建筑装饰材料、建筑安全材料、市政与公路工程材料、地基基础、通风与空调、建筑幕墙及门窗等检测资质。该公司是江西省检测行业中的楷模。
该公司在学院每年招收勤工俭学学生及暑期工,这些学生利用学习的空余时间或假期,在公司学习相关检测的知识及技术,在毕业时走向检测单位或其它施工企业均受到良好地评价。历年来,勤工俭学的学生及暑期工在公司得到了良好地“岗位对接培养”,零距离走向工作岗位,一则为公司自身的人才需求做了良好输送;其次,这些学生走向各施工企业后,由于他们对公司的检测技术、检测设备有着亲身感受和信任,他们会将检测的业务直接带给公司。公司成立以来,也一直为学院的专业课程提供实践场所,对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提供了保障;同时,学院的专业教师参与公司检测项目,为公司检测提供了技术保障,学院和公司相得益彰。
学院自身具有良好地工程检测企业工作环境背景,江西建院工程检测有限公司也是学院展示办学成果以及宣传学院形象的窗口。土木工程检测技术专业通过学院和公司校企融合,有效解决工程检测人才紧缺难题,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我国高职教育的新阶段,“校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3.“岗位对接培养”合作实践
学院和公司首先从大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中选择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创业精神、健康体魄和心理素质的同学组建“土木工程检测技术”试点班,进行试点培养。通过自愿报名、检测实验室现场参观、疑问解答等形式最终确定50人为一组学员。
公司的业务科室包括建筑材料检测所、地基与市政检测所、建筑结构检测所、幕墙与节能检测所和环境与化学检测所等五个。为实现“理论与实践合一”“实验室与教室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公司将学生分为五个小组,采取轮岗的方式在五个业务科室进行理论教学和现场实操。
根据检测所检测项目配置及检测员岗位需求,各检测所在检测项目中依据由浅至深、由易至难的原则选择教学项目,由各所安排“教师”进行“岗位对接培养”。
企业的技术员作为教师,以真实任务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引领学生从解读产品标准开始,引入相关理论知识;再解析实验标准,进行实验操作;最后回到产品标准进行数据处理及判定。教师既是师傅、学生既为学徒、实验室既为教室,学生参与实际工程,由教师讲授、演示到学生思考、模仿,做到“教、学、做、研”一体化,实现真实岗位对接培养。学习期间的考核由轮岗所在业务科室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理论知识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进行综合评定。
大三的顶岗实习第一阶段,依据学生前期考核结果及自身对检测方向的兴趣偏好,择优双向(学生、检测所)选择进入检测业务科室,从事检测工作。在具体的检测试验工作中,由各所的技术员指导,学生参与,进一步提高理论和实践能力,让学生提前适应由在校学生转变为企业员工的角色。在此期间,征对全省各检测企业所需检测岗位,对学生进行专门化、强化培训。顶岗实习第二阶段,学生进入用人单位,顶岗预就业,指导教师跟踪管理并与用人单位及时沟通反馈,进一步深化“岗位对接培养”。
通过对“试点班”学生的教学反馈,了解学生通过“岗位对接培养”后进入工作单位的体会,并征求对当前教学模式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也征询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评价和期望,积累经验,完善土木工程检测技术专业“岗位对接培养”实践教学环节。学院和公司也可以就“校企融合”作深入合作模式探讨,互利互惠,共同培养土木工程检测人才。
4.结语
土木工程检测技术专业课程具有专业性和操作性强的特点,如何让学生零距离上岗,缩短学生进入企业的适应时间,这需要的就是良好的实践机会,而“校企融合”就是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校企融合,学院和公司共建、共管,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提前锻炼了学生的岗位能力,学生通过实际工程的参与,提升了质量意识、职业意识和感恩意识,为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蒙东林,覃光添,罗湘,梁中华.建设工程检测技术人才快速培养的探索途径[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11.
[2]张信,何向红.高职公路工程检测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调查研究[J].职业教育,2015.11.
建筑工程技术人才需求范文3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实训课程体系;实践技能;职业能力
建筑行业产值保持快速的发展,可能在未来几年内依然会延续这一趋势,随着国内城市化的加速,建筑行业有着从未有过的良好机遇,据统计建筑业在今后10年还会以较快的速度增长。显然建筑行业的人才需求也将不断增加,各相关高职院校建筑人才的培养规模也在不断增大,企业对建筑人才的质量要求也愈来愈高。为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开发新的实训课程体系,培养具备较高的实践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需要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1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课程现状
1.1传统教学理念根深蒂固
高职院校教学理念是把高职生培养成为知识面广、体系完善、理论扎实的技术型人才。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于这种理念的实践效果不佳,教育培养活动存在一定的偏差,如此将使这样的传统优势专业,一直徘徊在较低的教学质量层次上。
1.2注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创新能力教育
依据对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调查研究,该专业公共基础课程的课时占培养计划总课时的40%以上,专业基础课课时占比为35%,专业课课时比例仅为25%左右,而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中,实训课程低于40%,即实训教学课时占总课时的比例低于25%。因此导致专业培养计划是以完成理论课堂教学为核心,以培养实践能力的实训教学课程为辅助。
1.3实训设施不足,师资力量短缺,缺少必要的现代教学手段
不确定、不固定的实训基地、落后的实训环境、实验设备硬件短缺或老旧、实训设备的利用得不到最佳,种种问题导致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障碍,专业教学及学生培养与生产建设实践脱离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相关教师配备不足,加上学校待遇相对较低导致人才流向企业等其他部门。建筑工程中的相关管理工作、工程绘图、工程概预算等方面需要引入计算机系统,而学校在使用计算机教学等方面相对滞后。
2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构建相应课程体系
2.1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课程体系的建设内容
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为了更好的发展我国的高职教育,有必要进一步深化并细化校企合作,开拓工作和学习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从而改善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适应建筑行业的发展。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建设包含构建基于建筑的设计和建筑的施工过程,满足不同专业岗位能力的课程体系;建设一支具备教学能力高、实践能力强、师资结构好的实训教学团队;构建结合专业教学、岗位培训、职业能力评定和技术开发于一体的校内综合性实训基地。
2.2以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为基础构建课程体系
适应社会的人才培养需求,实现教学培养目标,必须更好地抓住教学环节,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对专业课程进行针对性改革并基于教学改革进行教学实践。使学生达到并具备优秀的设计能力、合理选择工程材料的能力、较强的文字表达和写作能力、熟练使用相关工程软件的能力、团队协作以及方案招投标等方面的能力。以此来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课程体系,使培养目标和培养能力逐一对应,不断改革进取,吸取新思路新方法,持续改进,加强改进,才能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2.3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
随着科技发展和行业变化,要紧跟时代变化,依据建筑业发展和人才岗位培养需求的变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教学培养方案。在注重基础素养的培养上,根据不同的岗位能力需求的不同,制定个性化专业化的培养模式和方案。完善的教学体系才能形成完善的知识结构,才能培养理论技能全方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因此其关键点是明确能力培养目标,并以此为方向来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
3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课程开发
依据市场调查和跟踪毕业生从事建筑工作岗位的情况,看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有很多不同的工作岗位。结合不同工作岗位的专业要求,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比如首先确定该专业的必修核心专业课程,随后根据教学和实践相结合的模式进行教学活动,其中要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以培养学生具备设计中小型建筑方案、绘制建筑施工图、建筑招投标及建筑施工与组织管理等能力为目标,准确安排各门课程,进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开发,力争将该课程体系建设成为校级乃至国家级的精品课程体系。
3.1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教学的特色
专业教师需要了解建筑行业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质量要求和技能要求,结合实际优化专业课程体系,需要对现行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培养手段进行创新。理论课程教学中重视专业基本理论、专业名词基本概念和建筑基本方法的描述,注重实用知识的传授,避免填鸭式教学,重视实践教学。
3.2形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理念
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培养作为课程建设的切入点,按照突出应用型、实践性、职业技能性原则确定课程项目,以任务驱动为核心,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
3.3根据职业工作岗位要求,确定授课内容
关于课程体系的建设,以岗位要求为导向设计相关课程,构建以证书为引领、项目为带动的课程体系。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项目相结合,首先指导训练学生自主设计建筑构造各个细节让学生逐渐适应这样的教学方式,从而达到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目的。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课程开发,使得课程体系更加接近岗位工作实际,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关于授课内容的选取,首先是结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对相关知识技能的要求确定课程重点,挑选了与学生建筑实用设计与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相关的建筑专业内容;其次是根据实际工程中的最新做法及时调整相应课程内容,删除实际工程中已被淘汰或者禁止的内容;同时增加实际工程中新理念、新技术和新工艺对应的课程内容。
3.4加强与企业合作,结合实际开发课程,确立实训教学目标
建设课程的过程中,相关课程组教师通过调研各地建筑行业以及与建筑企业合作,深入分析建筑施工企业、房地产公司、建筑设计单位的岗位需求,开发设计了具备工作和学习相结合的专业教材以及实训指导教材进行教学活动。通过积极与建筑相关企业合作,我们能及时掌握建筑行业的动向,及时了解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开发与建筑实际紧密联系的具备针对性、创新性的教学内容,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学到和了解最新的建筑行业知识。实际教学过程中,通过指导学生练习完成不同的典型建筑相关工作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完整的、接近实际的职业过程,同时使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结合工作实际,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并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培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需要完成的实训课程包含实验课程、设计课程和顶岗实习。其中,建筑材料、测绘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工程力学、计算机绘图等课程的实验课是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关键课程;设计课程需要根据当前建筑工地的实际情况和未来的创新发展,增加必要的新的建筑工程相关课程,可以将毕业设计改革成为项目实训形式,删除不必要的环节,使得实训课程更加接近建筑生产实际;增加实训课程的学时,利用假期或者学生的课余时间安排实训项目。
3.5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组织教学
按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和基本规律进行教学内容的安排与组织。在设计方向,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绘制施工图的能力以及绘制细部节点大样图的能力。在施工方向,学生必须具备施工组织能力以及施工技术能力。
4结语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对建筑类专业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要从实际出发,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完善实践教学模式,适当扩大培养规模,建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注重人才的培养质量,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淑平.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课程开发及实施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9(26):241.
建筑工程技术人才需求范文4
【关键词】课程改革;培养目标;教学方法;课程体系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建筑行业蓬勃发展,城市化发展加速。十六大中提出,到2025年城市化率要达到55%左右,全国城市人口将达到8.2~8.7亿。而目前建筑行业的从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才与技能型人才数量颇低,这对建设行业专业技术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中等职业学校担负着向生产第一线培养、输送大量高技能型人才的职责。为使学生更快适应建筑行业的需求,中职建筑工程专业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一、目前中职建筑工程专业课程建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1.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清
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的今天,许多中等职业学校对中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认识不到位,设置的专业通常与高等职业学校相似,把目标定得过宽过高。中等职业学校建筑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是让学生“会看图,会测量,会施工,会预算……”,而中职学生往往在学校学习的过程中往往达不到专业培养目标。学生看起来选了一个“万精油”的专业,似乎就业面很广,但是毕业时专业技术水平不扎实,与实际工作要求相差甚远。
2.教材资源匮乏,有待开发
在中等职业教育的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资源通常仅有教科书。学生获取信息渠道禁锢于教科书与教师的语言中。而大多数教科书与实际工程有一定的距离,不能体现最先进的专业科学技术,并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觉得枯燥乏味。
3.课程之间相对独立,缺少联系
各个课程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比如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中《建筑识图与构造》、《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法识读》就与《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等课程相互联系,《建筑CAD》与《建筑识图与构造》关联,《建筑材料》与各项建筑工程专业课程相互联系。而学校设置的课程往往“各自为阵”,互无联系;加之许多学生常对知识遗忘较快,前一个学期学习的内容几乎遗忘殆尽。
4.课程内容偏重理论,忽视实践环节
长期以来因受到中等职业学校硬件设施的禁锢,学生实践环节很少甚至缺失。导致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不深,动手能力差,专业技能薄弱,毕业后竞争力低下,就业受挫。
二、中职建筑工程专业改革设想
1.以市场为导向,重构教学培养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学生应是具备一技之长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学校应以市场的需求为导向,对建筑市场人才需求进行调研,之后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紧扣“技能型”、“高素质”、“劳动者”和“人才”这几个关键标准,制定与市场接轨的合理的专业教学培养目标。每个专业把培养重点放在一到两个技能上,突出中职学生的优势。让中等职业学校成为“专卖店”,让学生成为“精品”。
2.多渠道呈现教材,改进教学方法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可通过影音资料、电脑软件、实物模型、现场讲解等方式多渠道,立体呈现教材。加快信息化教学的脚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鼓励教师多参加信息化教学大赛,不断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的素养。
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根据课程内容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法、头脑风暴法、案例分析法、项目教学法。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自学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
3.注重课程之间的联系,科学构筑课程体系
围绕教学培养目标,注重知识、能力的整合与运用,在新课程中可穿插旧知识点,并加以拓宽、加深,建立相互联系的、“实用”的课程体系,适应市场的需要。在专业必修课程中,注重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认识,基本技能的培养;而在专业选修课程中,可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以及对未来的规划让学生自由选择与本专业相关的专业课程。既注重学生本专业技能的培养,让学生拓宽了视野,又利于学生对自我的定位与规划,毕业后有利于突出学生特色,提高核心竞争力。
4.注重实训环节,不断推进校企合作
实训课是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完美结合的场所,是学生熟练专业技能的重要阵地,是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后能够胜任岗位要求的保证。中职学校应为学生提供与一线工作环节相一致的实训条件与实训设备。教师在实训内容设计中注意知识点的渗透,突出各个专业的实训特色,注重实训过程的管理,培养学生成为专业的技能型人才。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到中等职业学校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训基地建设中,通过校企合作,引进资金,改进实训基地的硬件设施。采用“订单式”培养模式,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利用学校企业双方的资源共同培养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企业参与学生的评价,按照协议接收合格的学生。使学生从思想理念,专业素养等方面切合企业的需求,实现“零距离”就业。
总之社会需要中等职业学校为之输送大批量技能型人才,这就需要中等职业学校不断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技能型人才的产出量与质量,促进国家经济建设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技术人才需求范文5
2013年,学院以此为案例,申报了第六届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并获得三等奖。学院还将尝试完善“强化基础、拓宽口径、拓展实践的特色教学实践体系”,在课程内容上,压缩理论课时、增加实践学时,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该专业集群先后与石家庄业之峰装饰有限公司、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河北天艺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每年接收一定数量毕业生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
2工程施工与管理专业集群为工程施工与管理一线培养应用技术人才。
未来五年,河北省将进一步加快城市化进程,充分发挥环首都、环渤海区位优势,推进京津冀都市群和新型城市群发展,以建设京津冀地区统筹协调发展的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另外,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扩大以及现有能源资源的局限性,建筑行业作为能源消耗量较大的行业之一,新工艺、新技术的使用以及高水平的工程管理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相应的技能型人才数量和质量上的需求日益显现。该院设置的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工程监理等专业以全省建筑行业为依托,充分利用高等职业技术人才需求缺口大的条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充裕的生源潜力。学院把这些专业整合,构建了工程施工与管理专业集群。在办学实践中,积极拓展该专业集群和行业、企业的合作,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2011年,学院将河北世纪建筑机械材料设备有限公司引入校园,由企业投资1500多万元,学院提供土地,校企共建质检大楼一座,组建了门窗幕墙检测室,工程结构检测室、建筑节能检测室、力学性能室等二十余个检测室。该检测设备有限公司不仅为学生提供实践实习场所,也是教师课余时间挂职锻炼的场所。每学期,根据教师挂职锻炼进度表,企业接收2-3名该院教师到企业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该院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该院也聘请该公司的行业专家和能工巧匠承担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的教学工作。校企合作,互动互生,共赢发展。
3商贸流通服务专业集群为第三产业培养服务型人才。
商贸流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是衡量一个地方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河北省商贸流通持续发展,总体规模逐步扩大,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本着为河北省商贸流通业提供所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构建了商贸流通服务专业集群。主要有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营销与策划等专业。该专业集群积极探索构建理实融合的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包括校内实践教学体系和校外实践教学体系。校内实践教学体系分为专业基础课程实训环节、单项技能课程实训环节、综合技能课程实训环节。安排在四个学年中分学期、分阶段组织进行。校外实践教学体系分为暑期实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暑期实习安排在第二学年暑假进行,主要要求学生到各相关单位认知本专业工作岗位,了解真实工作环境。顶岗实习安排在第三学年暑假,引导学生实习会计、物流、电子商务、营销等相关岗位工作。毕业实习是利用最后一个学期进行的实习,培养学生独立地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分析与解决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该专业集群中的电子商务专业是该院的本科专业,也是学院重点建设的专业。2014年,学院与河北新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实行订单培养。校企共建电子商务理实一体化教室两个,按照企业工作环境设计布置,配备电脑,开通网络,学生一方面可以进行理论课程的学习,另一方面还可以进行真实的电子商务线上买卖。还建立了O2O电子商务体验馆,成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进行真实的电子商务操作平台。该专业多名学生在校期间就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网店,有的学生月收入过万。同时还开辟了物流、仓储、配送、会计、财务管理等真实的工作环境。为产业行业培养了一大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优秀人才。
4移动通信专业集群为移动通信行业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
建筑工程技术人才需求范文6
关键词: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 新专业设置;专业特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1.开设《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必要性
1.1 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
加入WTO后,我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的国策,使得我国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虽说国际经济受到了冲击,物联网科技技术的日新月异的迅猛发展,我国建筑行业生产还能保持稳定增长,良好的内需环境为中国建筑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随着工业建筑智能化的快速发展和楼宇智能化工程设备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有关专家认为,今后几年是楼宇智能化工程行业发展壮大的战略机遇期。
目前我国国民经济稳步快速发展,近十年GDP增长率一直保持10%上下的幅度。在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类方面,随着现代化建筑行业的市场需求,楼宇智能化产业的规模空前庞大,业内专家表示,随着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的普遍应用,市场对楼宇智能化工程人才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加、价值不断提升、领域不断扩大。现行业的培养机制和人才结构远远不能满足楼宇智能化工程业的发展需求,未来各类楼宇智能化专业人才需求量会很大。国内楼宇智能化行业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局面。
1.2 本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根据对铁岭地区从事各种楼宇智能化工程设备的开发、生产、安装、调试及管理、营销等进行详细的调研,同时对国内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行业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论证。得出如下结论:
市内现有铁岭建筑集团、铁岭设计院、铁岭高压开关有限公司、铁岭市建筑有限公司、铁岭电子有限公司、各企事业单位、各宾馆、酒店、银行、部队等单位,他们都是从事楼宇智能化工程生产、研发、安装、营销等,生产经营良好,专业技术人才需求量大;
市内楼宇智能化工程制造、设计、施工、安装、调试、维修、综合布线和网络系统的系统集成、销售、售后服务、技术管理等专门人才每年需求量很大,每年新增专业就业人员300人以上。从发展的观点看,每年还有很大的逾增空间。随着沈铁同城化的建设,沈铁轻轨的开通,沈阳这个庞大的建筑工业体系为我们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本市周边北至四平、辽源,西至阜新,东邻抚顺,这个专业的开设具有很好的区域辐射作用。纵观国内楼宇智能化工程市场的发展需求,每年专业技术人员缺口很大,就业前景看好。这都为开设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2.开设《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的可行性
2.1师资队伍
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教师19人(外聘教师3人)。其中高级讲师3人,副教授3人,研究生6人,双师型教师6人。根据长期发展对高水平师资的需要,确定了改善教师队伍结构、发挥兼职教师作用、建立教师培训制度、广泛引进急需专业的高水平理论教学和专业实习指导教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智力保障。
2.2实训条件
2.2.1基本实训条件
本专业设施较为齐全,有计算机网络中心、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绘图室、维修电工实训室、PLC实训室、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训室、电工、电子实训室。办学条件较为完备。
2.2.2校内实训基地
《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设有:维修电工实训室;电工、电子实训室、PLC实训室、综合布线实训室、建筑智能化一体化实训室等。
2.2.3、校外实训基地
目前已与铁岭建工集团、铁岭建筑设计院、铁岭市泰华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辽宁铁岭方向电子公司、铁岭世纪电力有限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宾馆、酒店、银行、部队签订作为校外实训基地的协议。
3.《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3.1 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各企事业单位、各建筑行业、宾馆、酒店、银行、部队,培养具有与本专业未来工作岗位相适应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具备楼宇智能化设计、安装、调试、综合布线系统、网络系统集成、网络控制技术应用的能力,能够胜任楼宇智能化设备装配检测、建筑产品的楼宇智能化系统安装调试、楼宇智能化系统的运行维护、楼宇智能化工程设备升级改造等岗位的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3.2主干课程
设置电路基础、计算机原理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建筑工程制图、PLC控制、现代检测技术、通讯原理与网络技术、单片机控制技术、综合布线控制系统、建筑设备工程、建筑电气等主干课程,辅以系列技能养成和实训课程如机加工实训、建筑电气技术、建筑CAD、天正CAD技术、电子技术强化训练、电子工艺实训、综合布线强化、单片机及接口技术等,以后还会根据发展需要增设新兴专业课程。
3.3.1、职业岗位能力要求
(1)具备常用元器件识别能力、掌握元件焊接技能,懂得设备装配工艺;
(2)具备识图能力,熟练掌握综合布线工艺,具备建筑智能控制系统的设计、施工安装、调试、管理、维修、测试能力;
(3)了解建筑智能化生产线控制原理,具备典型生产线设备维护及故障的诊断排除能力;
(4)具有建筑智能化控制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能够完成小型建筑智能化控制系统的升级;
(5)具备简单电子线路的识图能力;
(6)具备常用建筑智能化设备的检测能力;
(7)熟练掌握典型建筑智能化生产线控制、安装、调试技术。
(8)具备建筑智能化工程设备安装能力;
(9)具备生产现场配电规划施工能力,达到高级维修电工水平;
(10)掌握数控机床建筑智能化控制设备的安装、调试及维护技术。
3.3.2、核心课程
(1)建筑智能化设备控制技术
(2)PLC控制技术
(3)楼宇智能化工程综合布线技术
(4)计算机控制技术
(5)通讯技术与网络技术
3.3.3、主要实训环节
建立以综合布线实训室、建筑电气实训室为主要实训场地,同时以企业实习为补充的格局,进行实践教学。按实习教学计划分阶段进行整体安排。
3.4专业特色
根据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求,以提高学习者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为宗旨,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培训理念,建立多样性与选择性相统一的教学机制,通过与企业工学结合而具体的职业技术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以培养学生具备楼宇智能化工程系统设备的安装、维护能力;楼宇智能化工程产品器件生产、检测及维修能力;具备楼宇智能化工程工程施工能力;楼宇智能化工程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综合布线系统与网络系统集成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