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概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概述范文1
【关键词】建筑工程;实践;教学
在当今社会实践能力和专业技术能力是提升学生社会竞争力的主要砝码,建筑工程类毕业生要想找到合适的工作并能够尽快上岗工作就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越来越多的职业类院校都将实践性教学作为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更好的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对接,由此看来职业类院校实施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2.当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独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理论式教学和实践式教学是职业类院校教学过程中两种不同的教学体系,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为培养合格的技术人才做出了贡献。但是由于我国职业类院校办学时间相对较晚,在办学条件和教学思路上无法与高速扩大的办学规模相匹配,在实践教学体系上也没有形成一套完整制度和规章,另外在实际的教学中,理论内容与实践内容严重脱节,实践教学只能算得上是理论教学的附加产物,是依附在理论教学基础上的,在课程中的地位不突出,学生实践的质量和效果也比较低下。
2.2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有限
现在我国职业类院校的教师多数是来自其他高校的本科毕业生或是硕士毕业生,他们离开学校后直接进入教育工作岗位,虽然理论基础知识非常丰富但是不得不承认他们的专业实践能力还很欠缺,没有在建筑工地实际操作的经验很难在操作技术上给学生一定的指导。对于建筑工程技术这门技术性很强的课程很多内容例如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工程施工等都需要教师有丰富的操作经验才能胜任,因此职业类院校本校教师师资力量比较有限。
2.3实践教学设备和教学基地短缺
由于职业类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特殊性,在教学中需要配备专门的实践教学设备和教学基地,这样才能满足课程的实际操作性。但是当前大多的职业类院校经费不足,教学设备老旧多年不能更新,教学基地管理不完善,甚至有的学校教学基地一地多用,演示性的内容很多,但是能够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内容少之又少,这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培养出的毕业生与企业和社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2.4缺乏校企合作制度
进行校企合作式教学,是在当年市场需求下发展出的一种教学方式,是企业同学校一起参与学生的教育培养,是在短时期内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但是现阶段我国职业类院校的校企合作教学存在很多问题,就学校而言它们将企业看成是学生实习和就业的基底,就企业而言它们将学生看作是免费的实习生,二者之间的配合很少,没有对学生的课程设置,职业目标进行一个统筹的规划。另外很多企业希望学生毕业之后能够直接上岗,没有跟多兴趣去培养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没有尽到作为校外教师的责任。
3.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3.1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在对学生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应该对本专业对学生专业能力、素质和知识的要求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对专业内具体不同的岗位设置不同的实践模块。加强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摒弃原有教学方式中教师一味教授的方法,教师应该经常带领学生走进一线进行讲解,注意引导学生运用书本所学的内容对实际工作进行分析和创新,为今后的专业实训和顶岗实习做好前期准备。
3.2对实践教学的内容进行改革
3.2.1重视对基本技能的培训。专业基本技能的学习一般是通过理论课程的课内试验和实践课程的实际操作为主。3.2.2重视一般技能、专业技能与综合能力的结合。学生的一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一般是通过进行校内实训完成的,校内实训除了应该让学生适应专业岗位性工作,让其掌握未来岗位应用的技能之外,还应该培养学生一些其他相关的技能,例如计算机技术、收集处理数据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等。
3.3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和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
3.3.1建立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是职业技术专业学生学习的最基保障,因此学校应该充分重视对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组织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施工,实训场地要与实际工种建筑工地相吻合,构建功能完善、设备齐全的实训基地。3.3.2建立校外企业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即校外企业实习训练也是学生实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实训基地是对校内基地不足的一个弥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完全真实的操作场景,在快速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的同时也大大缩短了学生上岗工作的适应期。3.3.3加强“双师”教师队伍的建设。中职院校应该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培养或者引人一批同时具有专业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经验的专业人才,加强对现有教师实践技能的培训,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另外应该积极的聘请校外教师,加大企业教师的福利待遇,使学校师资水平有一个较大程度的提升。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概述范文2
关键词:微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改革;辅助作用
0引言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逐渐走进课堂,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辅助工具,出现了微信、微博等信息化工具,步入微时代,在教育界也开启了微时代的大门。伴随着“可汗学院”走进生活,微课便成了潮流。本文通过实际的教学经验积累,将微课运用到实际的专业课教学中,经过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尝试,使得微课越来越成熟。
1微课的含义与兴起
1.1微课的含义
微课是基于独有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通过使用多媒体手段可以使得教师在一个短时间内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讲解。一般以教学视频为教学的主要手段,并针对某一个具体的知识点或是一个教学环节来设计一种在线的网络精短的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微课所呈现的是一种碎片式的教学内容,具体的知识点可以是对教材的精细解读,也可以是题型的精细讲解,还可以是对考点的一般总结。所以,有部分专家学者对微课给予了这样的定义,微课就是一种微型课程,一般在10分钟时间范围内,有明确的教学任务,虽然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小,但是可以集中的讲解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
1.2微课的兴起
微课的兴起主要包含7个主要因素:(1)在传统的课程教学中,一节课一般是对课件的全部传授,根本没有任何的重点、难点区分,这样无法吸引新时代的学生的眼球,这种教学模式也很难同时满足师生的实际需求。(2)微课一般需要网络的连接,但是现阶段有部分学校的网络并不是很顺畅,这样就造成了微课不能广泛地使用,致使教学资源利用率达不到预期效果。(3)在推进这种混合的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会面临两个很严重的问题:平台和资源。平台可以通过购买或是自主创新来获得适用于所有学生的平台;最合适的就是有特色且精短的小视频形式。(4)当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终端遍及生活各处,微时代的趋势越加明显,这为微课的实施奠定了十分坚实的基础。(5)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微博、新闻以及看视频等形式作为微课的主要表达方式,因为这些流行的网络行为已经成为年轻人每天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6)微课的主要目的就是让人们可以在校园里、公交车上、家里、高铁上时时刻刻学习。(7)微课一般有这样的特点:内容的碎片化以及时间短。这样的特点正好可以满足大众利用零星的时间就可以学习到有用的知识,充分实现了“人人皆学、处处皆学、时时皆学”的学习宗旨。
2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理论难以结合实践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专业课不仅很多,并且注重实践。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可以先去实验室认识基本构件,在理论课上加以讲解吸收。看似比较符合教学逻辑规律,但是没有理论知识的支撑,去观察实验室的基本构件就是走马观花。把理论的知识讲完,再去实践。利用这样的方式去实验和观察,容易记住、印象深刻。但是很多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时,没有重点内容,学生在实践中很容易忘记知识点,致使现场观察的教学效果很差。
2.2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
一般的课程时间是45分钟,教师都在进行课件的讲解。有专家作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学生真正可以在课程上集中的时间只有10~15分钟。如何让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既可以达到学习的任务效果,又符合学生的实际状态,是授课老师一直在探索追求的问题。
3引入微课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的有效改变
3.1促进了教学模式的改进
通过一年的教学实践的实施,微课弥补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大部分的不足。教师在讲解知识点的时候,如果遇到一些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楚的重点难点教学内容,可以将小段微课穿插其中,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该部分的知识点。同样在实验室实践的过程中,也可以通过播放微课的形式来让学生回忆一些课堂上的重要知识点,有效地提升了教学效果。微课一般有简单的主题,会在15分钟时间内完成微课的所有内容。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来掌握自己不了解的那部分内容,随时可以调取想看的微视频,开展移动终端个性化的学习模式,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以往学习墙身防潮层的设置时,学生对防潮层的具体设置并不是很清楚,而这又是教学大纲中的主要内容。教师通过微课把“墙身防潮层的设置”做成一个简单的微视频之后,学生在学习到这部分的内容时,就可以去反复查看微视频来更形象地学习不懂的地方。
3.2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能力,是通过对学习的活动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思考与规划,就可以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如果采取微课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自觉学习能力。学生可以先在课堂上筛取知识点,去学习相关的知识,遇到不懂的知识点时就可以通过调取微视频进行观看,直至理解。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通过灌输式的教学来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此教学模式是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想了解的知识点。例如,在学习屋面的细部构造的时候,老师可以先对各个部分的知识点进行相关的讲解,让学生细致地了解细部构造的表达方法,而学生在后面的消化过程中就需要掌握各个细节部分的构造,最后整合综合做图。这样的微视频可以让学生一边操作一边思考每一个细节在构造中的具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
4微课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4.1加大微课硬件设备的投入
一套完整的硬件设备是在制作微课过程中十分有效的保障。部分学校对于微课的硬件已经做了投入,一些硬件设施(如机房)除了可以提供给教师去录制微视频,同时可以让相关软件课堂(如计算机)的教学在此使用,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在录制时间上也可以合理统筹安排。
4.2提高微课的制作水平
目前大部分学校的微课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关于微课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实施样本还很少,制作的设计模式和要求也不够规范。如何制作出一套吸引所有学生,且可以达到教学任务的微课,需要现代的教师不断去探索。
4.3利用互联网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
通过QQ群等平台来加强沟通,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和真正学习水平,制作微课时就可以考虑到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教师也可以通过布置微视频作业的形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这种教学模式中来,通过角色互换让学生真正学会知识点,动态的微课作业会比静态的作业更有效果,更能体现出学生的真实水平,也不会存在任何抄袭情况。
4.4加强微课的实施效果评价
学生在学习完微课之后,教师可以通过系统评价以及问卷的形式来了解学生对于课程实施微课的评价,通过学生的相关反馈信息,就可以及时地对微课资源库的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与补充。微课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将微课引入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弥补了传统模式的不足,提高了教学的质量,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虽然目前的微课设计与开发存在很多问题,但是相信在广大教师工作者的探索之下,微课教学会探索出现代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内容的综合最佳途径,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郝付军,焦胜军,张修身.微课在《铁路桥梁施工与维护》课程中的实践[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2):27-28.
[2]沈银燕.引微课新模式促建筑CAD课堂有效教学[J].职业,2014(27):22-23.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概述范文3
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对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历届毕卟生的就业上向进行跟踪调査,通过把这些年来的调査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我们得出如下结论:高职高专建筑程技术专业90%以上的毕业生主要从事建筑工程施工、监理、预算、测最、质量检验、资料整理等工作,而真正从事建筑工程设计的毕业生不足10%。
以此调査研究结果为参照依据,我们对以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高职高专毕业设计教学进行了相关改革,毕业设计阶段,根据学生将来从事岗位情况,实行“分流制”模式,尤其特别加强了毕业生在毕业设计阶段到建筑公司、监理公司、造价咨洵公司、房地产公司、设计院等单位“进行带薪顶岗实训”从书建筑工程施工、监理、设计、预算、测量、质量检验、资料整理等岗位工作和实践的锻炼,从而可使毕业生能够熟练掌握实际工作的方法和程序,为毕业生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这样才真正实现高职高专所致力追求的培养闷用型人才的教育目标,即使我们的中业牛.在刚参加工作之际,就立即能胜任工作。下面就此项改革做法进行具体论述。
2改革的学方法及弊端
2.1改革前的教学方法
改革前,我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毕业设计阶段所运用的教学方法是:所有的毕业牛.都从事建筑工程设计,为避免抄袭,根据不同题目,分不同的小组,然后绘制建筑施工图,计算承重构件的内力、钢筋配置,最后绘制部分结构施工图。毕业设计的成果是部分建筑施工图,部分结构施工图和一部分构件的计算书。
2.2产生的弊端
在毕业设计阶段,所有毕业生都从事建筑工程设计,这种做法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就业去向,对专升本学生或毕业后到建筑设计院工作的学生,比较适合。但对毕业后到建筑公司、监理公司、造价咨询公司、房地产公司等单位工作的学生非常不利,而这部分学生数量占毕业生总数的90%以h,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由于在毕业设计阶段没有接触到合适的工作岗位,因此,在刚参加工作之际,感到陌生,一切从头学习,工资待遇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另外,这种毕业设计做法既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存在着学成绩优与劣的差别,也没有考虑到学生各自不同的兴趣爱好,从而导致部分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和部分不喜欢建筑设计的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出现应付、抄袭现象,最后致使他们的毕业设计成绩较低,甚至不及格。
3改进方法和步骤
3.1改革的方案
针对上述弊端,我们确定改革的目的是使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完成了即将从事工作的实习过程,熟悉实际工作的程序、内容、方式,实现“零距离上岗”的教育目标,在刚参加工作时,即能成为一个熟练的、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而也能得到较为优厚的待遇、较高的薪酬。
基于上述改革目的,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阶段的内容进行重点改革:打破以社.那种不分学习程度好坏、不考虑学生就业的方向、不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部学生都做建筑工程设计的“一刀切”模式,而是结合学生的就业意向,采用‘‘分流制”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岗位即就业意向,采用设计、施工、监理、预算、测量、盾量检验、资料整理等方向性毕业设计题目,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毕业后的工作意向,自由选择毕业设计阶段的内容。为保证此项改革起到实效,我们实行“自愿报岗,岗前培训、顶岗实训、穿插讲座、定期汇报、校企共管”。从而使每个学生的自身优势和兴趣爱好都有了施展的空间、避免了以往那种值化的“一刀切”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所带来培养“千人一面”的弊端,实现了“个性教育”和“零距离上岗”的培养目标。
3.2具体实施步骤
(1)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成绩、兴趣以及就业方向,在老师的指导下,填报毕业设计志愿,每人允许申报两个自愿;
(2)根据学生所报情况,进行分组,分为设计组、施工组、监理组、预算组、测量组、质量检验组、资料整理组等。
(3)根据老师的特长,确定各组的指导老师,与教师签订毕业设计目标责任书。
(4)根据学生填报志愿,聘请各方向的企业专家,对各组学生先进行为期2周的岗前培训。
(5)指导老师拟定本组毕业设计的任务书,负责安排所指导学生到工作一线顶岗实训,负责本组学生的毕业设il?指导、管理工作。
(6)设计结束,组织学生参加省建设厅组织的“五大员”考试,每个学生毕业前取得相应的岗位证书。
(7)根据毕业设计的内容分组进行毕业答辩,毕业答辩组分为设计组、施工组、监理组、预算组等。
4目前改革的效果
4.1建立了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
目前,建筑工程技术教研室拥有专业教师18名,其中双师型教师14名,双师型教师占72.2%。另外,我系聘请十儿家设计院、建筑公司、监理公司、造价咨询公司、房地产公司等单位的总工、技术员作为毕业生在现场实习的指导老师,为毕业设计改革提供坚实的基础。
4.2拥有十几家长期、穂定的实习地
我系与十几家设计院、?建筑公司、监理公司、造价咨询公司、房地产公司等单位签订长期合同,作为我系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校外实训提供良好的环境。
4.3突出了特长教育
(1)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毕业设计的内容。在学习成绩优秀或专升本的毕业生中,80%的学生选择了建筑工程设计,其他毕业生,选择了施工、监理、预算、测量、资料整理等毕业设计内容。
(2)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毕业设计的内容。60%的毕业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了毕业设计的内容。
(3)学生根据自己的就业意向选择毕业设计的内容。70%的毕业生根据自己的就业意向选择了毕业设计的内容。
4.4达到了学校、学生、企业“三贏”的效果
在毕业设计改革中,学生的受益最大,既学到丰富的实践经验,又增加经济收入,同时又实现了“零距离上岗”:学校实现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企业利用廉价的劳动力,完成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因此,此项改革达到了学校、学生、企业“三贏”的效果。
4.5真正解决了学生就韭的难题
毕业设计阶段的改革,使学生掌握了即将从事工作的实践经验,大部分学生在毕业设计阶段能够遵守规章制度,不怕苦、不怕累,勤学好问,表现良好。因此,毕业后50%的毕业生留在毕业设计阶段所在单位工作,其他毕业生也很快找到理想的工作单位。
5总结
通过我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设计阶段的教学改革实践证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岛职高专在毕业设计阶段,打破“一刀切”的模式,采用“分流制”的培养方案.既实现了“特色教育”的教育目标,又实现了“零距离”上岗。同时达到学校、学生、企业“三贏”的效果,此项改革措施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概述范文4
关键词:室内效果图表现;教学改革;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 A
0 引言
《室内效果图表现》,是一门集色彩、素描、透视、建筑基础知识于一体的交叉性学科,是现代装饰设计与艺术结合的综合体现。《室内效果图表现》在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是因为这门课程建立在素描、色彩这些专业基础课之上,是专业基础课程的延续,通过这门课程,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二是它又为室内设计、建筑装饰设计等专业设计课程做铺垫。另外,计算机的优势在很多方面是手绘所无法比拟的,然而,在画面效果和写意方面,手绘技术的魅力远远超过电脑绘图。它具有快速表现的特点,既能体现设计师的设计技巧和艺术风格,又能在第一时间让客户清晰、直观地了解到装修后室内空间效果,并能根据客户的要求适时修改、弥补不足,具有较强的形式感、较大的灵活性。因此,深入研究效果图表现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并对其进行有效整改具有重大的意义。
1《室内效果图表现》课程的教学现状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非艺术类专业,多数学生为理科生且没有美术功底,对艺术类课程提不起兴趣,同时思想上又不重视,缺乏必要的速写训练,还有很多的同学怕画不好难为情,不敢大胆地画。随着电脑技术普及和完善,电脑效果图表现广泛应用,且工作时间大大缩小、工作强度大大降低,逐步代替了手绘。大部分学生偏爱电脑制图而忽视了传统手绘,导致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全面发展及审美能力的提高。
目前,在室内效果图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是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临摹作品来实现,盲目追求画工,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这必然会导致学生进入误区。另外,高职院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往往是分阶段进行的,这就造成了手绘效果图表现与其他专业课程在教学上脱节。学生一旦学习建筑装饰设计等专业课程时,教师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应用手绘表现出设计意图,这影响刭他们综合设计能力的提高。所以不论是教师在审核学生的设计方案还是学生在向教师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时,都应尽可能地将手绘艺术与实际融为一体。
针对手绘效果图的教学,多数是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临摹作品来实现,没有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培养市场需求的人才。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对该课程的性质和作用认识不够清楚,在教学中盲目追求画工,造成与设计类专业整体教学脱节,这必然会导致学生进入误区,学生一旦进行实际案例时,不能主观能动地表现出设计意图,影响到他们的综合设计能力。所以不论是设计师在审核设计方案还是在向业主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时,都应尽可能地将艺术与实际融为一体。
2《室内效果图表现》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室内效果图表现》课程不是单纯的绘画技能课,在未能改变学生绘画基础的前提下,应面对现实,在教学中采取“因材施教”的办法。同学们完全可以在授课教师的引导下,注重思考,通过搜集对比、辨析推理,运用逻辑思维,找寻快捷有效的手绘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较多的训练,多采用一些与学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形成一个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以取得手绘效果图表现能力的较大进步。
2.1加大基础教学
提倡专业教师融入到基础教学中,基础课教师融人到专业教学中。在基础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加入写生教学和水彩技法,作为衔接绘画技能和专业设计知识以及思维过程的中间层面,为建筑装饰设计的教学打下基础。
2.2徒手勾勒代替现代化工具
作为高校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与专业相关的各类资料的收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只有掌握了足够数量的符号性的设计元素和一定的设计规律,就很容易地表现出设计性的表现图。虽然很多年轻的设计师喜欢利用现代化工具如:照相机、摄像机等来记录、收集和翻拍资料,但徒手的勾勒、记录、速写才是最为有效的表现手段。为此要求学生实地徒手写生收集资料,不仅能加深对实地、现场或某些资料的第一印象和感性认识,了解材料、材质的肌理,同时可提高对现场的尺度、材料的应用效果、造型手法等把握。
2.3“手把手教学”
在课程中以案例和演示来充实教学内容,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同时能及时调整学生的学习情绪及学习节奏,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在讲授一种表现技法前,展现—个实际案例,既使学生集中了注意力,又使课堂气氛显得轻松;通过在课堂上分步骤演示技法,可以把抽象的技法内容具体化,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地面铺装表现时,先图例说明实际铺装的效果,然后把铺装画法的每一步分开讲解,边讲解边现场演示。学生则一步一步地跟着画,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这就是在多媒体教学条件下的“手把手教学”。
2.4效果图赏析
在课程中增加效果图赏析的环节,利用多媒体手段将国际、国内一流的效果图作品介绍给学生,使学生掌握最新的效果图技法动态。赏析各种不同的效果图表现技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使学生掌握多种表现技法的画法,并运用于自己的创作设计,学生在赏析的过程中,表现技法得到迅速的提高。
2.5作业讲评
作业讲评是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对学生作品进行深入评析,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典型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讲解自己的作业,达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学生会对手绘中出现的问题会有更深刻的印象。通过这种交流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性,可以找到教学上的不足,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2.6实地考察实践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所做设计多为商业用途设计,因而此课程应以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目的。手绘效果图纸上每一根线条都代表室内的实际结构,每一笔色彩也即代表室内的材质和色彩特征。因而现在的手绘教学应实现真正的创新,在教学中要通过了解施工现场和市场,或者通过完成后的施工项目的检验,或者安排一定时间到装饰公司、施工现场、客户中去,了解各方面的情况,扩展教学内容。然后,以实际项目为载体设置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手绘效果图的绘制技巧。
2.7每周测试,提高效率
手绘效果图一般都为快速表现,在教学时通常为一周一小考。教师可以采用快题考试(2个小时到3个小时不等),让学生们树立时间概念,在短时间内集中精力将潜能发挥出来,有效提高手绘的速度和训练量。
三、结语
室内效果图表现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应强调实用性、快捷性,不能照搬教材,应根据目前社会的需求做必要的取舍和调整,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以上教学方法不但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效果。同时也使每节课的教学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这样的教学方法需要我们长期的探索、思考,从而制定更加适合建筑装饰专业教育教学。
参考文献:
[1]周金羊 论高职室内设计手绘效果图教学[J] 老区建设,2011(10)
[2]程子东《手绘效果图方案表现与制作》 清华大学出版 2010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概述范文5
[关键词]水利水电 建筑 技术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TU3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0-0139-01
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是我国的基础工程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产生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中建筑工程的技术问题是决定整个水电水利建筑质量的关键因素。但目前,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水利水电行业也在不同程度上被纳入市场经济的轨道,接受市场的考验,这就造成了部分管理人员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的不良现象。如何针对这些问题,不断加强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技术的管理,是目前相关部门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一、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技术概述
在这里,笔者认为加强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技术从来都不是简单的改进技术本身,除了对施工技术本身进行创新改革外,更多考虑的是人对建筑工程技术的管理工作,这一工作是来源于技术又高于技术的,因此在研究这一问题时,我们就不能局限于技术本身。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在水流的控制上,水利水电本身就是一项关乎水流控制的工程,因此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要能够从自身的实际出发,根据地形、地势和天气等环境因素对其进行考察,进而针对这些情况作出必要的防御措施。如北方的冬天比较寒冷,水利水电在技术管理中要把这一实际情况考虑其中,避免冷冻现象的出现。其次,由于水利水电的建筑工程不是一个单一的工程,而是需要各个方面专业知识的系统工程,因此在对整个工程进行规划之前,要对工程进行事前的筹划。众所周知,水利水利建筑工程从来都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而是一个施工环节多和施工条件复杂的工程。第三,在水利水电建筑过程中,存在众多的难点和重点,需要强大技术的支撑,如在大型机械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地势等环境因素,会对其正常的使用造成很大的干扰,需要技术部门不断研发新的施工技术,不断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和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二、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技术的重要作用
任何一个工程的技术管理工作都是其质量的保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技术工作同样如此,良好的技术管理工作具有重大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只有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技术,提高施工的质量,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按照规定的质量要求和规范流程来进行,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施工的质量安全,才符合建筑工程科学的发展规律。如果不能对建筑工程技术的管理工作给予必要的重视,将会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利于建筑工程充分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次,不断加强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工作,还可在很大程度上加强其内部管理,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降低成本。科学先进的技术不仅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还能降低施工的成本,减少不必要的维修费用。
总之,我们要对水电水电工程技术的作用有一个全面的正确认识,由此,不断推动施工技术的进一步创新和发展。
三、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技术的创新策略
(一)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技术部门加强重视
要想在根本上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不断加强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水平,最首要和最根本的就是加强自身对技术的重视程度和建立相关技术管理制度。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一个建筑工程部门没有对技术的管理给予充分的重视,那么工程的建设将会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为此,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技术部门首先应该强化对自身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快技术管理改革的步伐;
其次要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对其技术设定明确的管理目标,因为只有对水利水电工程设定合乎实际的技术目标,才能在其目标的指引下按照规范进行工程技术的施工,进而提高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第三,也是对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技术起重要保障作用的一点,即建立并不断完善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技术的管理制度,只有对技术施工进行严格的规范,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违反技术安全的不良行为,保证工程质量和水利水电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提高技术相关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
在加强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技术的一系列措施中,我们最不能忽视的就是施工技术人员的素质问题。技术人员是建筑工程的核心人物,其专业素质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安全和整体技术目标的实现。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基础工程,但同时也是需要较高专业素质人员的建筑工程,是一项专业的需要较高专业技术水准的建筑工程。因此,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技术管理部门应该通过各种手段和渠道招收专业的人才,对其专业水平进行严格考核,并在技术人员正式工作后,进行定时定岗的专业培训,不断加强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进而不断提高施工技术的水平,保障施工质量。
(三)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一般技术分析
只有对目前的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关键技术熟练掌握,才能使建筑工程技术的创新工作得以进一步开展。在这里,笔者主要针对以下几项技术进行简要探讨。
首先是在施工过程中的施工导流技术。我们知道,施工导流技术只有在水利水电的施工过程中才存在,该项技术运用水平的高低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都产生重要作用。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技术施工过程中,通常会受到地形、地势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为了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施工的质量,降低成本,施工导流技术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运用。
其次,大面积的混凝土碾压技术。在水利水电建筑的施工过程中大面积的混凝土碾压技术运用的也比较广泛,它是一种对混凝土进行大面积的碾压,然后再对混凝土进行浇筑的技术。该项技术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层面,且不影响施工中混凝土的强度,还具有经济效益高、投资少等优点,因此在近几年运用的尤其广泛。
第三,是在坝体填筑方面的技术,在具体的施工中,应该注意控制好填筑土料的时间,这是因为如果在夏季或冬季的施工过程中,比较容易产生流失热量的情况,而通过这一技术,就可以减少工程作业的循环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第四,坝体防渗加固技术。水库坝体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渗水、跌窝等病害,因此需要对坝体进行一定的防渗加固处理。针对坝体的渗水病害,施工企业可以对坝体进行劈裂灌浆或者基岩帷灌浆处理,这样可以在坝体内形成连续的防渗体并且降低浸润线,提高坝体的防渗效果,避免渗水病害的出现。
总之,这几种技术在目前的水利水电的施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仍需要专业技术人员不断创新思维方法,从而创造新技术。
四、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作为重要的工程形式之一,必须对其加强技术控制与管理。建筑工程技术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质量,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效益的产生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总之,为了不断提高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技术,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大对其的重视程度,完善技术管理制度,不断根据变化的社会形势,对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做出创新性的实践。只有从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努力,才能不断加强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技术,推动水利水电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陶应艳.对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3(07).
[2] 陶应艳.加强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技术的策略研究[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3(09).
[3] 黄谋,岑耀辉.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探讨[J].科技传播,2011(13).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概述范文6
建筑工程技术课程作为建筑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具有理论和实践性强、应用范围广和对学生要求高等特点,长期以来一直是学生认为比较难学且枯燥的课程。虽然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学经过几十年的摸索和实践,已经形成了一套稳定的教学模式,但还是摆脱不了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授模式,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或者模仿练习对建筑工程技术学科进行学习。这种只注重“讲课”而忽视“学习”和“实践”的教学方法,严重抑制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导致出现大量的“高分低能”的学生,即学生考试成绩好,但实际中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差,严重缺乏自主创新能力。“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将来应对多变的社会环境和就业压力无疑是个不容忽视的弊病。
2项目教学法的概述及实施步骤
2.1项目式教学的概述
“项目教学法”是由美国学前教育学家莉莲•凯兹和加拿大初等教育学家查德在合著的《开启孩子的心灵世界:项目教学法》中提出。所谓“项目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专业需求,将教学内容转化为若干个项目,并让学生独立完成这些项目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的应用是以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索性学习为基础,这些项目可相互独立,也可共同构成一个体系。学生在完成项目的信息收集、方案设计、实验实施和结果评价等程序时都需学生自主独立完成,这一新的教学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项目教学法的主要特点在于它的实用性。传统的课堂教授教学模式是以逻辑思维方式为主,学生学到的东西虽多,但没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知识也不少,学生学起来枯燥且无实际操作性。项目教学法则将逻辑思维方式为主转向形象思维方式为主,对学生知识结构的要求本着“够用”的原则,整个教学过程紧紧围绕着项目本身开展,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以及自主构建知识的能力。
2.2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项目教学法的应用一般可按照以下五个步骤开展,具体步骤流程如图1所示。
(1)教学任务子目标确定。
子目标的具体内容应有任课老师以书面文字的形式确定,单科教学任务可以组成一个子目标,多科教学任务可有机组合成一个子目标。各科任课老师在讨论后将子目标内容拟写成书面意见报给学校院系相关负责人。但上级审批生效后正式实施。系相关负责人审核、批准后正式生效实施。
(2)子项目(部)成立。
子项目(部)的成立,主要是帮助任课教师负责对项目活动的指导和管理工作的开展。同时成立由院、系和企业人士组成的监督及结果评估小组,对项目实施过程和质量进行全面监督和评价。
(3)制定计划及进程。
不同的子项目活动有其不同的特点,因此教师作为项目的负责人,应在考虑现有物质条件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和项目要求,科学合理地制定项目方案和活动进程。
(4)师生共同实施。
子项目进人实施阶段之前,任课教师应根据子项目的实际要求要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并选择相应的操作材料和工具。同时,为了使学生更快速进入项目活动状态,教师对项目内容进行一定的示范操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师的示范下,学生便可以按照实验要求一步步地仿做教师的示范。作为项目负责人,教师对活动应实行全面跟踪管理控制,巡视各个小组的项目完成情况,并对学生出现的一些大的错误及时纠正,对完成情况良好的小组也要予以表扬。
(5)子项目评估和教学结果评价。
子项目完成后,任课教师应以书面的形式,将项目活动实施效果总结和教学结果自评报告上报给监督及评估小组审查。监督及评估小组在教师上交的报告的基础上,对该项目进行验收和教学质量评价,然后也以书面的形式反馈给任课教师。任课教师依据上述评价、评估结论,对子项目查缺补漏,不断改善优化子项目的设计方案,最终提高教学水平。
3应用项目教学法的注意事项
(1)明确教学目的,遵循项目教学法的应用原则。
项目教学法实施之前,学校和任课教学应首先明确项目教学法应用的基本原则和教学目的,通过应用项目教学法想要达到何种教学水平。项目教学法的首要原则在于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同时,项目内容的设计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以求让学生最大程度地做到“学以致用”。另外,任课教师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高,也要注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职业基本素质的培养,如工作要准时、守时,与他人的协作、交往能力、独立组织、分析、计划和实施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2)针对本专业实际需求,进行项目的设计。
将项目教学法应用于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中时,应根据实际教学需求和教学目标进行项目内容与目标的设定。首先,项目立项和项目内容要符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需求,以及学术知识掌握程度来定,所选项目应是该专业领域里具有实际价值的典型产品、典型零件或典型技术工艺。例如一个机械零件的加工、一款建筑效果的3D动画设计等等。通过这样的立项方式,能够使项目更加贴近学生将来上岗工作后的实际需求,这样科学的项目设计才能对学生将来的后期实习、就职工作提供信息基础和技术能力基础。
(3)增加项目教学法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
目前,在我国实行项目教学法的院校中,多数院校只是在学生临近毕业时才开始实施,日常教学中应用项目教学法的不多。学校这么做的目的在于,以学生的毕业设计为项目内容,通过“临阵磨枪”式的一次性应用,试图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学生将来走入工作岗位的实际技术操作能力。但是这样的应用方式局限性很大,仅用一次性的项目教学法不利于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和教师应增加项目教学法在日常教学中的应用频率,不仅对学生形成自主学习意识有所帮助,且对他们将来工作后的自我充实和新理念、新技术的学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4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