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艺术的培训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表演艺术的培训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表演艺术的培训

表演艺术的培训范文1

关键词:传统音乐表演艺术;传承;发展

继承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每个炎黄子孙都应该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随着21世纪地球村概念的不断普及,外国文化逐渐入侵我国本土文化市场,韩流日流的火爆程度甚至超过了我国本土流行音乐文化。如何能够在各种文化充分涌流的现代社会使传统音乐表演艺术文化重新焕发生机成为了传统音乐教育者着重研究的问题。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但却因为时代潮流的冲击而黯然失色,新一代年轻人因为媒体的导向,逐渐向外国文化倾斜,中国传统音乐表演艺术不但受众群体逐渐变少,甚至面临着后继无人,濒临灭绝的险境。对于祖辈留下来的宝贵的文化遗产,教育工作者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将古老的传统文化与新生文化进行适度融合,在增大传统文化的关注度的同时,宣传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传统音乐表演艺术应该在政府和民众的共同努力下来进行,政府发挥其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适度拨款;学校普及传统音乐表演艺术的教育,对年轻人进行兴趣培养,审美熏陶;民间艺术工作者积极宣传,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表演水平;富有极高造诣的传统音乐表演艺术家应出版著作,便于对传统音乐表演艺术爱好者的培养和指导。传统音乐表演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有利于提升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而这一过程需要传统音乐教育者的不懈努力。

一、传统音乐表演艺术的发展

(一)传统音乐表演艺术的教育现状

传统音乐的传承一方面是民间心口相传的传承,一方面是在教育制度的要求下,以师生关系为前提,规定教材为指导进行的系统教育。就民间传播而言,虽然已有的经验和传统风俗能够为其提供有力指导,贴近传统音乐自然生长环境的授课地点使其更能够汲取传统音乐的精髓,但是民间的传统音乐传承仍存在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设备落后,教育系统不完善等缺点。而就教育制度下的传承而言,学生生活在坐落于城市的培训学校,远离自然,原离传统音乐得以孕育而生的生态环境,原离充斥着人文气息的民间艺术家集散地,这使教育制度下的传统音乐传承在一定程度上华而不实。如何使教育过程更“接地气”,更原汁原味地体现传统文化来自民间的的特性成为体制下音乐教育亟待解决的难题。现代的音乐课堂,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实践出发,以理论为指导,从民间汲取养分,从国外吸收经验,注重传统音乐的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同时又要把经典的,古老的,有高超水平的传统音乐原汁原味地保存下来,奉之为中华文化的瑰宝。教师群体应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涵养,把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带给学生们,开拓其视野,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后备力量。注重在音乐传媒,音乐教育,音乐创作等方面的人为调控。把控信息时代的价值取向,生产适合观众口味的具有传统音乐元素的音乐作品。音乐工作者应该树立高度的民族责任意识,在精心音乐创作的过程中不应该仅仅考虑商业利润,更应该在自己的作品中插入中国传统音乐表演艺术的元素,引导歌迷对传统音乐的正确认识。

(二)传统音乐表演艺术教育的大众化普及

目前,仅仅是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才能够接触到一些传统音乐表演艺术的教育。但事实上,由于我国的高等艺术院校并未设置完整的中国传统音乐表演艺术课程,这给对传统音乐表演艺术富有浓厚兴趣的音乐专业学生带来极大的不便。如果能在中国高等音乐教育学院设置传统音乐表演艺术专业或者设置相关的辅修课程,不但能够满足一部分学生的需求,还能吸引更多的音乐专业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进一步培养富有良好音乐专业素养的传统音乐表演艺术者,提高我国传统音乐表演者的整体素质。其次,不仅应该注重对音乐专业学生的传统音乐表演艺术教育,还应该注重对民间传统音乐业余爱好者的教育。国家应成立中国传统音乐表演艺术文化保护基金,基金应在社会的监督下用于成立非盈利的公益性质的民间传统音乐表演艺术学校,主要面向学校,社区,社会的各个行业和阶层,进行具有专业性保障的,同时也适合整体学员认知水平的免费教育。对于民间已有的专业传统音乐表演艺术组织和团体,组织者应该注重学员从小的教育和兴趣培养。为年轻的表演者提供充足的舞台表演机会,使其在学习阶段就能积累大量的舞台经验。传统音乐表演艺术团体的经营者应该注重在师资力量,教学设备,服装舞美等方面的投资,稳健提升其教育水准。

(三)传统音乐表演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区别于其他文明的标志,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民族特色,民族精神的代表。推动传统音乐表演艺术的教育可以让国人找到历史归属感,增强民族自信心。传统文化具有很高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如果推广成为产业文化,其物质利益和文化利益都是丰厚的。传统文化的教育普及还可以提高世界人民对中国的重视程度,使世界人民加深对中国的了解。中国传统音乐表演艺术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既是历史的积淀和精华,又是新时期可以借鉴,值得探索的文化宝藏。

二、建议

(一)发挥政府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对于一些后继无人,濒临灭绝的中国传统音乐艺术表演艺术种类,国家文化部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将一些符合条件的优秀剧种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引起群众的重新关注。同时,国家应该下拨经费,专门用于推进中国传统音乐表演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工作,使一些颇具历史积淀,地域特色,传统风俗的小型的,从事传统音乐表演艺术工作的民间团体得以在观众群体稀少的当下继续正常运转。保证民间艺术工作者的固定收入,有利于为传统音乐表演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培养专业人才。

(二)坚持传统教学模式,糅合时代特点

保持传统的口授心传的教学方式,使中国传统音乐表演艺术能够原汁原味地传承。由于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在本质上的不同,以至于在西方音乐教学体系下培养出来的音乐人才无法领悟到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所在。为了避免文化异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保护文化源头,继承传统基因成为中华传统音乐表演艺术传承与发展的重头戏。与西方国家系统科学的音乐教学模式相比,中国传统音乐表演艺术教学更加注重心口相传的教学方式,这顺承了中国传统音乐从艺工作者千百年来的从艺经验。讲究“师出名门”的中国传统音乐表演艺术者不但看中艺术手法上的传承,更看重人品格调上的代代延展。

(三)传统音乐表演艺家适当增强理论研究,总结新的教学方法

相比于西方的音乐体系,我国的传统音乐表演艺术缺少完善的理论支撑。已有的研究成果虽然也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成绩,例如“借字”方式的旋律发展手法,传统律制的定律风格等等。但是这些研究成果仅仅是研究者个人的经验,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大面积的普及。我国大多数民间的传统音乐表演艺术的开展依旧处在由表演者自身的艺术水平主导的阶段,表演水平良莠不齐,并没有展现出中国传统音乐表演艺术的韵味和精髓,导致新一代年轻人对传统音乐文化的误解和轻视。所以,在传统音乐表演艺术方面已有极高造诣的艺术工作者应积极承担传统音乐的继承和发展工作,总结自身经验,传播先进思想,为民间业余传统音乐表演艺术工作者提供正确的技术引导,精髓点拨。从基层出发,提高我国传统音乐表演艺术工作者的整体水平,促进我国传统音乐表演艺术领域的振兴。

三、结束语

21世纪,中国国民经济总值跃居世界第二,成为世界性的金融大国,然而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在新潮文化不断收获越来越高的关注度的同时,中国传统文化逐渐黯然失色。以中国传统音乐表演艺术为例,在媒体,舆论都导向现代流行音乐文化的情况下,中国传统音乐表演艺术可以说是在夹缝中生存,甚至,其中的不少剧种正面临着后继无人,濒临失传的境地。如何让中国传统音乐表演艺术紧跟时代潮流,俘获稳定的颇具规模的观众群体,是传统音乐表演艺术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音乐如果能够被好好地传承和发展,就能够大大发挥其传统文化自身的魅力和特性,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自豪感,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就目前而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存在教育不到位,政府不重视,媒体忽视,受众群体老化等问题。如果能够引起政府的足够关注;电视,广播,网络等大众传媒进行适度的引导;学校设立教授传统音乐表演艺术的专门课程,聘请优秀教师或民间艺人对学生进行兴趣培养,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那么,传统音乐表演艺术的复兴是指日可待的。

作者:安静 单位:贵州商学院

参考文献:

[1]董维松.关于中国传统音乐及其分类问题[J].中国音乐,1987(2).

[2]樊祖荫.继往开来,团结奋进[J].中国音乐,1994(3).

[3]冯光钰.保护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之我见[J].音乐探索,2003(1).

[4]杨立梅.柯达伊教育体系中传统音乐传统的继承与发展[J].中国音乐,2000(1).

[5]姜夔.一个有战略意义的构想[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8(1).

[6]李彦.不须“乞灵”自知自重[J].人民音乐,1999(10).

[7]李晓樱.中国大陆新闻教育发展的态势的走向[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8(4).

[8]戴元光,金冠华.传播学通论[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318.

[9]杨荫浏.国乐前途及其研究[J].中国音乐学.[10]黄翔鹏.论中国传统音乐的保护和发展[J].中国音乐学.

[11]周文中,邓启耀.《民族文化的自我传习、保护与发展》民族文化文库、文化史论丛书总序见王胜华《云南民族戏剧论》、周楷模《云南民族音乐论》等[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12]蔡仲德.溪山琴况试探[A].中国音乐美学史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

表演艺术的培训范文2

一、国外非营利性表演艺术机构构建数目繁多

欧美发达国家的非营利性表演艺术机构的发展处于世界前列,日韩紧随其后,非洲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世界著名的非营利表演艺术机构有巴黎歌剧院、马林斯基歌剧院、维也纳国家歌剧院、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林肯表演艺术中心等。以美国为例,国内的表演艺术机构大部分是非营利的运营模式。美国表演艺术机构基本分为音乐(含歌剧)、舞台剧、舞蹈三大类,20世纪末数字显示全美共有15000多个演艺机构,演艺从业人员共有30万人,其中专业艺术家与业余演艺人员的比例是1∶30。在各类演艺机构中属非营利机构的舞台剧团、舞蹈团、古典乐团和歌剧院,在本类剧团中分别占到52.7%、70.5%、87%。

二、国外非营利性表演艺术机构构建成就巨大

(一)实现了多渠道的收支优势,解决了资金问题

国外非营利性表演艺术机构解决了困扰演艺行业发展的资金困境,实现了多渠道的收支优势。主要表现在:一是政府资助、票房收入和社会捐赠。在法国,文化作为一项公益事业,是每届政府重点扶持资助的对象,历史上形成了的具有法国特色的“国家文化政策”,对歌剧院这类高雅、严肃艺术的经营机构,更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国家剧院、地方剧院、私人剧院无一例外。国外政府拨款在非营利性表演艺术机构开业初期(l5年)为机构年度经费预算的主体,其拨款额度维持在占机构年度预算的60%70%。在机构的发展时期(五年后),随着社会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机构演出活动和各项经营活动逐步走上正轨,机构的收入不断增加,政府拨款的额度可以逐年递减,最后维持在40%左右。但在美国,其文化事业发展所需资金的绝大部分都是来自票房和赞助。以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为例,2004年它全年收入总预算1.3亿美元。其中,政府拨款2410万,占总额的16%;票款收入4920万,占总额的34%;筹资4680万,占总额的32%;其他经营收入2640万,占总额的18%。二是国外融资方式还有多种经营收入。机构在保证主业(演出)的前提下,还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增加收入,来填补经营费用的缺口,如经营餐饮、艺术品销售、各种展览、会议、讲座、参观以及与演出有关的派生产品的开发等。

(二)依据资源优势实现了“演艺产业链”的完善

国外非营利性表演艺术机构包括院团资源、剧院资源、演出经纪资源和票务平台等,按照演艺产业链原理,实施演艺产业链各环节的联动、互动和聚合,盘活存量、创造增量,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增强市场拓展能力。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主要有5个剧场;1个电影放映厅和3个大厅;在大前厅的两端有2个“千年舞台”。巴黎歌剧院有三个剧场: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国外非营利性表演艺术机构已发展成为“一流的演艺文化集团”,有来自全国和世界的著名表演艺术家、优秀的表演艺术剧目、高素质的制作和策划团队。国外非营利性表演艺术机构建成了一个从电话订票、窗口售票、网络订票和手机订票在内的票务系统,建立了客户管理的CRM系统,完成了机构的客户服务体系。

(三)演艺行业对社会责任的履行不断完善

当前,国外非营利性表演艺术机构社会责任的履行主要通过三个方面:艺术教育、免费演出、艺术普及。艺术教育主要分为四大类:针对年轻人和家庭的艺术教育、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和学校的艺术教育活动、针对培养新艺术家的教育项目和针对艺术管理领域的培训教育,四个方面的教育活动都是在全国范围展开与进行的。国外的非营利性表演艺术机构通过演出季每天的某段时间为免费演出时间,欢迎所有前来观看演出的观众。另外,机构的部分剧团每年要到社区和学校完成一定数量的义务普及音乐、歌剧、戏剧、舞蹈等演出。在网络媒体时代,国外非营利性表演艺术机构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实施艺术普及项目,建立全国艺术教育网站,开展网络艺术教育和卫星艺术教育项目。

(四)实现了各国演艺行业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事实表明,国外非营利性表演艺术机构的发展对演艺行业起到了引领和支撑的作用,主要通过三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运营模式,具有各国文化特色的面向市场的非营利性艺术机构的运营模式。二是文化品牌,各国非营利性表演艺术机构聚焦国家艺术精品的核心文化品牌,充分发挥核心品牌的社会辐射力、艺术影响力和市场号召力,通过演出平台,实施品牌一体化、策划一体化、推广一体化和营销一体化。三是演艺项目,各国通过不断引进、打造一流的演艺剧目来发挥对演艺市场的产品供给和艺术基调的引领作用。

三、国外非营利性表演艺术机构构建的不足

历史和现实表明,国外非营利性表演艺术机构构建取得了巨大成就,也日益成熟。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一)有加剧演艺行业无序竞争的可能性

国外的非营利性表演艺术机构大多为国家表演艺术中心,在演出剧目、剧场设施、礼宾服务、舞台技术等方面比其他演艺机构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有可能加剧演艺行业的无序竞争。

(二)容易导致市场经济条件下演艺企业的生存困境

演艺企业的宗旨是赢得最大利润,它不可能做更多的公益性事业,而非营利性表演艺术机构有优秀的剧目、低廉的门票、先进的设施,这无形中就加剧了演艺企业的生存困境。

表演艺术的培训范文3

舞蹈是一门古老的表演艺术,它集其他艺术之长,以其独特的魅力在艺术的世界里占据一席之地。多少年来,为其痴迷、陶醉、做出奉献者不计其数……众多的编舞者、演舞者们在努力创造舞蹈艺术精品的同时,自觉不自觉地进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往往单一地把注重面目表情的展现及舞姿造型是否优美,舞技是否高超,舞台上的场景安排是否宏大壮观,似乎这就是舞蹈艺术,其实这是一个片面的认识。

舞蹈人才后继乏人的现实也是一个不利于舞蹈艺术健康发展的因素。目前从事舞蹈工作的有关部门对舞蹈演(学)员的培训还在沿用戏剧的表演模式来进行。如:过分强调面目表情的训练和以哑剧、戏剧小品为表现模式的授课方法,有的根本没有专门的表演课。而对舞蹈演员来说最重要的身韵训练,却完全被划到了技术课、素材课之列。所以,陈旧老套的模式,主次颠倒的训练安排无疑会阻碍舞蹈演员的健康成长以及舞蹈艺术的升华与发展。

古往今来,众多的美学家、舞蹈家、艺术家们都曾为舞蹈下过各种各样的定义。如:“舞蹈是人体运动的艺术”;“舞蹈是通过人体有节奏的动作来塑舞蹈形象,表现社会的人的思想情感”;“舞蹈是看得见的音乐”,“流动着的雕塑”;是“人体动作的诗篇”;是“综合性的表演艺术”等等。他们各自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这门人类最古老艺术的表象特征。这些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和审美实践过程中所作出的概括,初步指出了舞蹈艺术的本质特征,以及和其他艺术形式的紧密联系。

舞蹈在综合性的表演艺术中独树一帜。婉转、深沉、抒情的身体语言,有一股令人无法抗拒的魅力。虽然它不像其他艺术形式那样“直截了当”,但在抒发人物内心的强烈情感以及表达隐喻性、象征性的思想内涵等方面,都具有相当大的优势。古人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乎手之乎。”

舞蹈艺术的表演,或如滴水润情、春芽破土,又似山呼海啸、万马奔腾,它细致入微地表现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一场好的舞蹈表演,往往可以使人大开眼界,茅塞顿开,从而深刻地体会到生命的深刻意义和宇宙的博大辽远。

舞蹈本身综合了其他艺术形式的许多优点,同时也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可融性,这也是为什么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舞蹈没有被最终同化,相反,它还以一种新的姿态在广泛的艺术领域里生根发芽,成长壮大。比如:在戏曲中,它被称为“戏曲舞蹈”,在戏剧中则被称作“舞蹈场面”、“舞蹈段落”,在其他表演艺术中也被称作“舞蹈身段”、“舞蹈姿态”等,可见其独立性之强。

由于舞蹈具有独立性和可融性,近年来,在戏曲(剧)等艺术形式的表演上被大量地借鉴和运用。常言道“流水不腐”,舞蹈表演也需要在继承优良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加以革新改百,只有不断地攀登进取,花样翻新,才可能好戏连台,从而更好地发挥其特有的优势。舞蹈的深层表现意境是“舞以尽意”。从视觉角度上来看,舞蹈的抽象性、多义性使它可以表达更广泛的意蕴。当它参与戏剧等表演时,便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视觉感受,可以充分展示其在舞台上的直观形象,从而给人以某中暗示,让人在联想、领悟的过程中去寻找真谛,得到启迪。因此,舞蹈是一种独特的象征性语汇,往往比语言具有更丰富的表达手段。

舞蹈作为一门独立的、凝聚了多方艺术之长的形体表演艺术,追求视觉上的赏心悦目的效果是舞蹈表演的目的和精髓。说到视觉效果,有两种含义:一指观众的审美层次,二指演员对角色的把握。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舞蹈作为人体动作的艺术,不是单一的,它具有双重性,观众不应单纯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而舞蹈演员也不应自我陶醉在阳春白雪的世界,完全抛离了观众,只有所观众的欣赏能力和演员的表演技巧合二为一,才算是真正领悟了舞蹈表演的神韵,由此,舞蹈表演才可能大放异彩,长盛不衰。使伫立不动的雕塑、静止的图画流动起来,使不可捉摸的音韵聚成可见的形象的,是舞蹈演员自然传神的表演。

表演艺术的培训范文4

群众文化中的合唱艺术是将审美、音乐与文化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合唱参与的群众在排练过程中,通过不断学习五线谱等方面的音乐理论,获得音乐文化知识,尤其是在进行演出的过程中,积累演出和实践经验,也能提升对合唱艺术的鉴赏力,进而提升个体的文化素养。通过对专业合唱的指导,不仅让生活不再单调,也能通过对合唱的理解和学习,提升对文化理解艺术修养水平。尤其是在参与到社区文化后,就能科学提升文化素养,整个社区的文化氛围能进一步浓厚,进而丰富社区文化。

二、适宜群众文化中合唱艺术发展模式

(一)适当增加适宜群众合唱新作

伴随合唱艺术的持续发展,群众合唱作为群众文化艺术,在推动社会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处于重要地位,但是,适合群众合唱的优秀作品存在停滞不前的现象,不利于推进群众文化合唱艺术的发展进程。针对合唱作品创作者来讲,群众合唱艺术被打上不高雅的标签,但这与群众文化素养的提高、艺术发展空间存在多元可能息相关,因此,将合唱艺术和群众文化之间的关系摆正,发挥合唱艺术的作用和优势,才能实现群众合唱艺术的健康发展。同时,在群众合唱作品中,存在一些商业因素的作品,并且重复得较多,合唱曲目库相对来讲也较为单一,缺少时代特点与文化特色。为此,群众合唱作品的创作者应从实际出发,创作出接地气的、百姓喜闻乐见的群众合唱经典作品,服务于群众文化中的合唱艺术。

(二)全面丰富群众文化中合唱艺术表演形式

合唱是主要将群众的歌声作为主体,通过表演形式为载体的重要综合艺术。合唱艺术和表演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共同之处,但是又有各自的特点:肢体语言是表演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合唱艺术中重要的表演形式,因此,只有将合唱艺术与表演艺术实现有效结合,才能从整体上全面提升群众合唱艺术的表演形式。同时,合唱将舞台、歌唱、表演、文学等艺术形式有机结合在一起,声音在合唱艺术中发挥了建设性作用,并承担表演者身体视觉语汇。一般来讲,合唱在舞台上有表演形式的一些肢体性动作,就能激发广大听众的共鸣。群众合唱作为重要的文化活动,因为活动场所的广阔性以及环境试论群众文化中的合唱艺术杨伟伟自身的嘈杂感,就能促进参唱人员训练肢体语言作为重要的演出形式,再加上歌曲风格相搭配的配饰和服装,能实现在视觉、听觉上吸引群众的视线。

(三)提升群众的音乐素养

一是学会使用五线谱。五线谱属于国际性记谱法,通过学习五线谱能非常明确几个声部实现同时进行,并能听辨声部中出现的和声。在群众合唱学习中学习五线谱较为重要,可以采用房子识谱法等相对简单、趣味性强的识谱法,增加学习兴趣。但是要达到学会并熟练运用,还需要进行不断学习和练习,提升识谱水平。二是不断加强乐理知识的学习。考虑到群众合唱中的音乐基础相对薄弱,在开展排练的过程中,需要从作品本身进行认真读谱,作品的节奏、音准应准确把握,这是对合唱参与者的基本要求。所以,音准的问题需要借助钢琴伴奏开展歌曲乐谱的视唱,将个人唱的音高与钢琴演奏音高进行对比,在遇到个别音准时,尤其是变化音,对不容易唱准的部分需要进行分部分练习,进行反复视唱,强调准确,在将歌谱唱准之后,再适当加入歌词。三是加强合唱声乐训练。合唱团水平的关键是声乐训练,群众合唱中的成员并未接受专业性的声乐练习,为了达到较好的合唱效果,需要不断加强声乐练习,让音色变得圆润、饱满,更加富有视听的审美感。

(四)培养合唱指挥人员

指挥在整个合唱中属于决定性因素,需要指挥有巨大的掌控力。由于群众合唱的指挥多数没有经过专业性的练习,为此,在指挥群众合唱中,需要聘请专业指挥人员对群众合唱指挥者进行专业培训,让其在把握作品创作背景、作品内涵以及演唱风格的情况下,能通过指挥去诠释作品内涵,并对作品进行二度创作,尤其是从音准、和声、节奏等方面探寻适宜群众合唱的训练方法,开展准确的指挥练习,最终能诠释作品的内容以及指标,提升指挥水平。

三、结语

表演艺术的培训范文5

关键词:文化馆;舞蹈培训;群众文化;表演水平

一、现阶段文化馆舞蹈培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文化馆舞蹈培训重视不足。我国传统的观念意识对民众一直以”文化”教育为主,所以体育文化特别是舞蹈艺术在我国己处于非主流文化,不被民众重视,这种艺术形态的忽视体现在文化观众对舞蹈艺术的不重视,这样就严重影响到了舞蹈艺术的发展和演员舞蹈水平的发挥。

(二)文化馆舞蹈培训经费不足。由于文化馆属于事业型单位,其发展经费都是通过政府财政的支持,在现阶段,文化事业的发展已经引起了政府的足够重视和支持,对文化事业的资金投入也在逐步扩大,然而,由于文化馆各项事务较为繁杂,费用支出也较为庞大,这样,应用到舞蹈方面的资金和其他方面的投入相对不足,制约了舞蹈培训的发展。

(三)文化馆舞蹈培训教师技能有待加强。制约舞蹈培训的主要因素是教师的教学水平,排在所有制约因素的首位,舞蹈教师不仅要掌握和大量的体育舞蹈专业知识而且要有熟练地体育舞蹈技术动作,更主要的是要会灵活的应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快速准确的掌握所学的专业技术和理论知识,而不能简单的”灌输”给学生,学生只是机械的去模仿教师的动作。所以教师的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效果,直接影响着舞蹈培训的发展水平。

二、文化馆舞蹈训练对舞蹈表演人才培养的作用

(一)训练视觉艺术表现。舞蹈训练有利于协调歌舞者的内在情感外化与有形的视觉艺术表现。中国的艺术起于乐舞,今天的歌舞艺术承袭着乐舞的底蕴。中国古籍《乐记》的《乐本篇》中对声、音、乐有这样的界定:“情动于中,形动于‘说之’‘言之’者皆为‘声’;声与言,与词相结合,有着清浊,刚柔高下、长短的变化,亦既“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者,皆为音;而既能歌唱,又波及乐器,领之舞蹈,既嗟叹,又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音,则是“乐”。这“声”――“音”――“乐”说明了人内在情感的发展和表现的递进过程,歌舞艺术的综合性体现着《乐记》中“声”“音”“乐”之间的联系和嬗变过程。

(二)训练自身的形体动态。舞蹈训练对歌舞人才培养而言最突出的作用是在协调人自身的形体动态,获得人物造型上的艺术美。舞蹈是人体的艺术,赖以塑造艺术形象的物质材料是人体及人体的运动,通过人体及其运动来塑造形象,传情达意。舞蹈有一整套的训练手段来帮助一个想立志成为歌舞演员的人达到形体动作上的协调。

然而,构成舞蹈重复训练的主要因素有:单一动作元素或训练组合负荷量、负荷强度及每两次动作元素之间或组合之间的休息时间。

因此,人类的情感表达在其自然的发展中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规范动作语言。规范动作语言是形体动作艺术化必备的。所谓动作的艺术是指具有可供欣赏,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人体美化动作,其审美要求在于能让艺术欣赏者接受,否者难以让人理解的动作表达是不具有艺术感染力的。

(三)歌舞艺术形象的塑造。可以从形态,形体,形相和形象上理解。在表演艺术中,“形态”指人通过后天的学习呈现出的艺术气质和表演风格。“形体”指人得体型和身段优美与否。“形相”指人的扮相。“形象”指艺术作品中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能激发人们思想感情的生活图景及人物的神情面貌和性格特征。在歌舞表演艺术中形象的树立是以创造真切感人的艺术意境来实现抒发人的主观情致。一般来说形象的内容有三:其一是指形象本身,客观的以人物为主体;二是指意向,物我相交,主客观统一的一种情致,只能意会;其三是隐象,作品中没有被直接描写的部分,似乎是脱离形象体系之外的客观存在。三者彼此制约,互相补充构成表现性艺术的整体形象序列。艺术形象是具体的,可感知的,然而艺术之所以为艺术是艺术家不可能象喊口号那样,裸的把自己对于生活的体验所产生的感情暴露出来,而在于通过艺术本身的力量去感动欣赏者。在“形象”塑造上,其“形象”“意向”“隐象”序列说明了“象”从“形似”到神似“的过程。”“形似”只是形象外貌的活象。只有达到“神似”的艺术形象,才能传达出形象内在的本质。

表演艺术的培训范文6

【关键词】实景教学 表演 责任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表演艺术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主要面向湖北地区,服务文化传播和艺术培训行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少儿艺术培训机构、专业文艺表演团体、旅游风景区民俗表演艺术团工作岗位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备较为系统的音乐专业基础知识与较强的钢琴演奏、舞蹈表演专业能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根据培养目标,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工学交替,“旺工淡学,淡工旺学”的培养模式,对表演艺术学生在“十一”旅游高峰期间进行了为期50天的实景教学,学生参与三峡人家风景区民俗艺术团的民俗表演,教师与学生在三峡人家风景区共同生活、学习、工作,完成了《三峡人家旅游风景区民俗表演提档升级的研究》市级课题,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工作能力,为踏入社会奠定基础。

一、实景教学岗位基本情况

实景教学地点是三峡人家风景区,是全国著名5A级景区,位于长江三峡中最为奇幻壮丽的西陵峡境内,每年吸引着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前来游玩。此次实景教学的内容为民俗艺术表演,艺术团的表演岗位共分为三大表演区域:巴王宫、明月阁、龙进溪。其中有7名学生在巴王宫进行武术学习与表演,有2名学生在明月阁编钟演奏厅分别进行琵琶、古筝的演奏,有6名学生在龙进溪进行船工号子的表演,还有9名学生在婚嫁楼当幺妹、唱山歌进行土家婚嫁习俗表演。工作地点分布在三个不同的景点表演区。

二、实景教学取得的成效

(一)学生在专业技能方面得到提高,拓宽了眼界

三峡人家的民俗表演,包涵巴、楚文化元素,先民们经过了几千年的繁衍生息,创造出光辉灿烂、绚丽多彩的巴蜀文明和民间艺术。学生在学校进行艺术方面的系统学习,有一定的艺术修养,但未接触过民俗民间艺术,三峡人家的民俗表演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使学生们接触到在学校学不到的艺术表演形式与知识。例如,表演艺术专业的女学生被安排在婚嫁楼进行土家婚嫁民俗表演,艺术团老师对她们进行了土家族山歌演唱、哭嫁表演的培训,向民间老艺人学习长阳南曲,如今她们已经能够自如地演唱表演,接待游客;在巴王宫表演区的几位学生从事武术表演,因为有舞蹈基本功,不出半个月他们已经熟练地掌握了一套刀法与剑术表演动作;在明月阁表演区的学生经过两个月的打磨,琵琶、古筝演奏的水平提高了不少,能够胜任乐队的合奏和独奏工作。学生们经过对民间艺术表演的接触,为将来所要从事的相关工作积累了素材,丰富了表演经验。

(二)增强学生的纪律观念和责任感。

任何工作的首要前提是遵守工作单位的规章制度,遵守员工守则,学生进入景区的第二天笔者就召集学生学习景区的规章制度,强调工作纪律,督促学生认真学习员工守则,按时上下班,严格履行双重请假手续,相比较在学校学习中出现的迟到、旷课、自由散漫的情况有了较大好转。两个月来没有出现无故旷工、迟到、私自外出不请假的现象。同时在工作过程中随时都有游客游览,学生们需随时保持饱满的情绪与热情接待一批又一批的游客,游客们也经常对学生们的表演给予赞许。游客的赞扬使学生们备受鼓舞,无形中增强了工作的责任感,使同学们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当中。

(三)对未来职业规划有更清晰的认识

经过两个月的学习实践,学生们在与人沟通、交流上积累了经验。两个月的实习,学生们跟着各自的师傅苦练功夫,师傅们对其表现也是赞赏有加,彼此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同时学生们通过实习表演,深深懂得了她们的表演不是个人的表演,而是向游客展示土家文化。她们是传播者,在台上任何一个表情和动作,代表的不是自己,代表的是土家人民。虽然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动作和歌曲,同学们都能用饱满的热情认真对待,学会了调节自己的情绪,能够领会到“我奉献我成长”的真谛。提高了在不同环境对不同工种的快速适应能力,对今后的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同时也对将来选择何种职业、适合何种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三、实景教学经验

(一)领导重视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

没有院系领导的关心、协调、帮助与支持,就不会有这次实习,更不用说成功实现实习的预期目标。

(二)充分的准备工作是顺利实施的前提

事前在日程、衣食住行等方面细致周到的安排和准备,随队老师随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每周指派专业教师进入景区进行专业教学指导,领导进入景区看望学生、鼓励学生,学生们也积极参与、认真配合,使得这次活动得以顺利完成。

(三)措施得当是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

派驻专职教师在实景教学点挂职工作,一方面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另一方面与学生同吃同住便于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四、实景教学中的不足

本次实景教学虽经过精心策划、充分准备,取得较好的成果,但在实践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实景教学周期较短,学生始终在单一的岗位上工作,应增加教学时间,适当进行轮岗,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二)由于与实习单位沟通不畅,带队老师尚无法真正深入企业进行实质性的工作,实践工作尚显不足。

(三)学院应在师生中加大对实景教学的认知力度,加强对学生价值观及就业指导的教育。使学生在实景教学的过程中能静下心来,有虚心务实的态度,踏踏实实开展工作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