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区城市精细化管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区城市精细化管理范文1
数据规范、信息丰富、现势性良好的地名地址数据是新型城镇规划与精细化管理的数据支撑与保障,目前国内各大、中城市也正在积极开展此项工作。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南京实际,探索了地名地址数据规范的建立,并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最后提出了数据的应用愿景。
关键词:
地名地址数据;数据标准;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
城镇精细化管理体现的是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城镇精细化管理主要运用标准化、数据化、程序化的手段,使管理的各要素精确、协同,使管理决策更加科学、准确。与以前粗放性的城市管理不同,城镇精细化管理必须注重细节。城市管理的细节往往与大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如出行、乘车、旅游、购物、医疗、教育等;同时也与政府关心的要素密切相关,如行政区域的范围与面积、管辖范围的自然资源、企业分布、人口分布、商业分布、GDP分布、交通、应急事务对策等。而以上这些城镇精细管理关注的要素大部分直接或间接地与空间地理信息密切关联。而地名地址数据库承载着空间地理信息的框架性内容,是城镇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的概略描述,是城镇精细化管理决策最直接的、可以形象化感知的数据基础。丰富、细致、规范的地名地址数据将对城镇精细化管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主要从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的特点与分析出发,提出地名地址数据建设要点,并以南京市为例,介绍地名地址数据标准设计内容和数据建设实践,最后提出地址数据应用愿景,以此抛砖引玉。
一、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的特点与分析
新型城镇是以城乡统筹、集约高效、功能友好、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表现为“城乡一体”的城镇发展态势。新型城镇应科学合理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设计合理的新型城镇将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资源享用均等化,最终实现从粗放管理到精细管理的转变。要构建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的格局,地名地址数据库作为重要的数据基础,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具备规划与管理相互促进、螺旋式上升的特点:
1)我国新型城镇建设正处于规划建设阶段,要管理好首先要规划好,科学规划离不开地名地址数据的支持。地名地址数据具有客观性、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其详细的空间位置反映城市自然和人文资源布局,挂接专题数据后将生动反映社会及人文信息的空间分布,形象地揭示新型城镇的区域特征、发展态势、经济分布,有利于新型城镇科学规划。
2)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还具备事务性细化管理的特点,也离不开地名地址数据的支持。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具有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特点,与政府和公众均密切相关,因此应对城市管理细节进行通盘考虑,从而实现有效的精细管理。而地名地址数据客观反映了城市各层级的管理单元分布,将为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平台的搭建提供很好的数据支撑。
二、地名地址数据建设要点
目前国内各大、中城市正在积极开展地名地址数据库建设,但目前我国的地名地址数据库建设还存在着覆盖不全、描述不详细,以及权威性、现势性数据不规范、不统一等问题。要使地名地址数据满足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需求,并为之提供更好的数据支撑,必须建设规范、统一、现势、权威的地名地址数据库,其建设要点如下:
1)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需求引导。应充分了解精细化管理的具体需求,如行政区域、社区、小区,甚至楼栋等信息的空间表达,如各类娱乐场所、商业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垃圾站、公共枢纽、餐饮住宿等的空间表达等。只有新型城镇管理的对象空间信息越丰富,才越便于管理。
2)标准先行。要建设统一、规范的地名地址数据库,必须在国家相关要求的指导下,广泛调研各方需求,编制科学、可行的地名地址数据标准。
3)体现权威性。地名地址信息与民政局、公安局的管理工作密切相关,地名地址数据库的采集、建库应和管理部门密切联系,在标准制定、数据源获取、更新维护等环节都应与权威部门充分沟通联系、信息确认,以保证地名地址数据库建设的权威性。
4)统一建库、统一。对于一个新型城镇而言,其地名地址数据库应按照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技术要求去搭建,不应存在多部门重复建设、多种渠道等现象。该类数据库建设应由该城市的(数字城市或智慧城市)地理空间框架领导小组牵头,多部门协作完成,其应依托于该城市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以地理信息服务的方式向政府、公众,为城市精细化管理数据利用开发提供保障。
5)与面向服务的地理信息产品相互关联。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2009年的《国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技术设计指南》中明确指出:公共地理框架数据主要包括地理实体数据、地名地址数据、电子地图数据、影像数据、高程数据5类,且这5类数据密不可分。地名地址数据与地理实体等其他几类空间框架数据无法分割:它们在空间上、基准上,以及各类数据相互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在标准、更新维护、版本(现势性)上相互关联。
6)更新维护制度化、程序化。地名地址数据库首次建设固然重要,但要使数据库长期发挥作用,必须建立有效的、便于实施的更新维护管理制度,使更新能够自动触发并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流程进行,可以利用社区网格化管理的优势,使更新工作责任到人,逐级上传,并建立权威部门的审核制度,使更新工作及时、有效。
三、标准设计与应用实践
在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需求的大背景下,南京市规划局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2013—2014年度开展了地名地址数据标准建设与实践验证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标准设计
(1)数据概念模型设计
地名地址数据是对地名、地址信息的结构化描述与标识。《南京市地名地址数据规范》中地名地址信息以地理位置标识点来表达,利用该标识点实现与其相关的地理实体空间概略定位。地名地址数据包含标准地址(地理位置的结构化描述)、地址编码、地址位置、地址时态等信息,还包括了与其相关的标准名称(根据国家有关法规经标准化处理,并由有关政府机构按法定的程序和权限批准予以公布使用的地名)、地理实体标识码、建筑物编码等信息,便于与现实存在的地理实体及建筑物挂接。结构化描述的地名地址数据利于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相关专题信息的空间匹配、信息挂接展现。
(2)地名地址组成结构
《南京市地名地址数据规范》中描述的地名与地址是密不可分的,面向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的需求,其地名信息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概念,还应满足城镇精细化管理需要下的地名信息(即兴趣点POI)的广义拓展,如商业、娱乐、生活服务等地名及地址信息。任何一条记录中既包含了地址信息(包括标准地址与代码、行政区域代码与各级名称、路街巷名称、门牌号及图片、楼栋号、单元号、建筑物唯一编号等信息)、通用的地名信息(包括标准地名及类别、简称、别名、曾用名、地理实体标识码等信息)及广义拓展的地名信息(即兴趣点POI,包括POI类别、邮政编码等信息),还包括了以数据应用为目的的信息(包括数据来源、数据更新、是否、照片与视频等信息)。如图2所示。
(3)数据分类
我国在2001年了《地名分类与类别代码编制规则》(GB/T18521—2001),该规定对山峰、河流、湖泊、森林、行政区域、矿区、农林牧渔区、交通设施、纪念地等有明显地名意义的地名作了分类规定,其中按自然地名、人文地名分成两个门类,再按照其大类、中类、小类进行细分。但该分类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政府、公众对地名的分类需求,且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对自然、人文的城市框架信息表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南京市地名地址数据规范》中明确了地名地址数据分类表达是在国家相关标准的框架上,拓展了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商业服务、交通运输、餐饮住宿、金融保险、旅游服务、房产楼盘、休闲娱乐、医疗卫生、文教科研、生活服务、公共设施等13个分类,近140个小类,并且其分类体系与国家地名分类体系进行了很好的衔接。
(4)标准特色
《南京市地名地址数据规范》的制定将有利于统一南京市地名地址数据生产规则,有利于建设标准统一的地名地址数据库,最终将为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提供更好的数据服务支撑。标准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统一属性信息表,将密切联系的地名、地址、兴趣点等信息三者统一为一体,减少了数据冗余,其数据结构的科学性及信息表达的丰富性为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为信息空间匹配、信息挂接展现、查询、定位及分析统计提供了很好的数据支撑。
2)通过地址编码、地名分类代码、兴趣点分类代码标识,可以实现任意条件的成果输出,提高了数据的使用效率(地名地址匹配)和利用率,实现了面向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的多个行业、多用途的目的。
3)地址编码在国标的基础上增加了社区编号,可以更好地与将来的社区网格管理进行衔接,便于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的社区化(网格化)。
4)地址拆分提高了将来地名地址匹配的精度和效率,便于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的各类专题数据与之匹配和挂接。
5)标准中地理实体标识码和建筑物编码信息将有利于将专题和社会经济信息与建筑物或地理实体(如行政边界、河流、道路、院落等)的挂接、联动,便于统计分析、客观展现。
6)照片、视频、网址、邮编等信息使地名地址信息表达更为丰富,脱密信息标识、数据来源、采集更新属性信息及区域元数据便于数据利用和管理。
2.应用实践
在标准制定后,南京市规划局与公安局紧密联系,顺利完成建邺核心地区的地名地址采集建库,并通过实践反复验证并完善数据规范,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该部分数据已经在南京市公共服务平台、天地图•南京、智慧新城专项系列平台上展现。地名地址采集、建库实践不仅丰富和完善了数据标准,使其能够直接指导生产,也为后一步工作提出了思路:
1)开展地名地址数据库管理平台研发:完成数据归整、质检、入库、更新等辅助工具的开发,为数据建库提供质量保障;另外基于该平台还应实现地名地址唯一标识码编码管理、更新维护、地名地址数据匹配(专题挂接融合服务)、导出等功能。
2)应联合公安局、民政局等权威部门联合开展地名地址数据审核、更新维护等相关工作,保证地名地址数据的权威性、可靠性。
3)建立联动更新制度:要使地名地址在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中发挥更好的应用,还应建立市、区、街道、社区等分级触发更新维护的管理机制,从制度上保障其现势性、可用性。
四、应用愿景
地名地址数据作为信息传递的重要使者、社会管理与经济活动的桥梁,是实现各部门数据在地理空间上有效共享的重要纽带。地名地址信息的丰富性、多样性及权威性特点,将为新型城镇的科学规划与有效精细化管理提供重要的数据基础。地名地址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摸清家底,客观分析,为新型城镇科学规划提供数据支撑。以往的规划设计在前期现状分析时往往缺乏对人口、经济、基础设施、产业等相关信息空间布局的有效判断,导致规划设计由“拍脑袋”决定,缺乏科学的依据。而地名地址可以与企业分布、企业产值、人口统计、法人数据、GDP统计等规划编制的重要因子进行空间匹配和共享融合,有助于揭示经济社会发展的时空演变和内在关系,也有助于揭示人文信息与城镇化进程等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些都将为新型城镇的规划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2)为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提供重要的数据基础。地名地址数据库作为重要的媒介,通过地名地址匹配,将各种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需要的信息与之关联,将可以开发出满足不同需求的城市管理应用平台,可以在空间上进行直观展现和动态维护管理,如住宅管理、户籍管理、卫生管理(环卫、垃圾中转站)、集贸市场管理、公厕管理、公众出行、安全突发事故的处理、建筑能耗监测,甚至可以做到电梯、锅炉等质量安全问题跟踪,残疾人员、老年人员定期管理和跟踪,娱乐场所与公共场所定期跟踪管理等细节性的管理。依托于地名地址数据,城市精细化管理将成为一种常态性管理制度,使城市管理工作更加直观和科学有效,将提高城市管理部门和政府的公信力,从而推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
3)新型城镇规划设计、规划实施与精细化管理相互促进。新型城镇的科学规划与实施,将促进地名地址的不断更新,而其通过精细化管理获取的各个层级的专题信息与地名地址空间挂接,又将为下一轮的规划设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在实施面向新型城镇的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客观分析—规划设计(调整)—规划实施—精细化管理是个不断完善并螺旋式上升的闭合环,整个过程将是新型城镇发展有力的推动力。
五、结束语
地名地址数据建设与其他GIS数据建设相比,具有数据结构简单、建设成本低、便于利用的特点,它将为智慧地构建科学合理的新型城镇格局提供科学依据,也是新型城镇精细化管理的有力推手,通过它最终将体现新型城镇的整体观、历史观、系统观的科学发展新理念。
作者:诸敏秋 宋以胜 王芙蓉 尹向军 赵伟 单位:南京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 理工大学国防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地理实体与地名地址数据规范:CH/Z9010—2011[S].北京:测绘出版社,2012.
[2]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地名分类与类别代码编制规则:GBT18521—2001[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3]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地名/地址编码规则:GBT23705—2009[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4]陈玉萍,张秀.地名地址普查与建库研究[J].测绘通报,2015(6):103-107.
[5]卫启云,渠伟勇,黄鸿,等.城市地理编码的部门信息共享与应用实践[J].测绘通报,2014(10):101-104.
[6]佚名.大数据背景下智慧城市精细化管理十问[J].领导决策与信,2013(25):4-7.
[7]李军.城市管理需要精细化[J].现代城市,2011(2):45-47.
[8]杨萌凯.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基本内涵[J].财经界,2014(4):100-102.
[9]张森奎,郭庆堂,许有田,等.基于MicroStation平台地名数据采集更新方法研究[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0,33(2):191-194.
社区城市精细化管理范文2
城市精细化管理细则一随着管理区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与此同时,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总体水平还较低,跟不上发展形势的需要,重建设、轻管理、规范少的问题比较突出。为切实提高城镇管理水平,改善人居环境,充分发挥市政设施的应有功能,根据盟行署《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盟城镇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意见》(锡署发〔20XX〕67号)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城乡规划法》为纲领,认真贯彻落实盟行署《关于进一步加强全盟城镇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意见》,严格执行《巴音胡硕镇城市总体规划(20XX-20xx)》,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城市建设,创新管理手段,建立起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监管有力、科学规范的城镇管理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和水平,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合理规划,突出时代、地域和民族特色的原则;坚持整合城镇管理资源,优化城镇管理流程,逐步推行城市管理数字化的原则;坚持创新城镇管理理念和手段,实行人性化管理和亲情化服务的原则;坚持群众参与,加强公众监督,公开办事内容、程序、制度,真正解决群众关心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主动接受民主监督和民主评议的原则;坚持有效的开展城镇居民卫生意识教育、环境意识教育和文明意识教育,提高广大居民整体素质的原则。
三、主要措施
(一)要根据《锡盟城镇精细化管理标准》的范围,围绕规划建设、市容环境、公用行业、市政设施、园林规划、公共交通、居民小区、建筑工地、行政执法等管理内容,科学划分工作流程、岗位责任,形成管理区精细化管理体系。
(二)整合资源,理顺体制。以发挥市政投资最大效益为目标,统筹实施市政规划,统筹项目审查,统筹安排施工;建立完善市政、社区、街道城镇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强化城镇管理相关部门之间、条块之间的配合。各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城镇精细化管理工作,切实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全面落实领导和部门责任制,各司其职、部门联动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管理格局。
(三)实施岗位培训,强化责任意识。要通过实施全员精细化管理岗位培训,使每位参与管理的干部职工都能深入细致的学习、了解和熟练的掌握各自的岗位职责、工作流程以及相关的规章制度,增强干部职工的自我约束能力,强化规范意识、自觉意识和执行能力、团队的整体管理能力。
(四)完善监督管理考评机制,实行以奖代拨的奖励机制。在完善城镇精细化管理评价体系和城镇管理精细化目标考评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城镇管理以奖代拨专项资金。将城镇规划管理、城镇精品工程建设、城镇街巷综合整治、城镇周边区域治理和城镇精细化管理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列为年度城镇管理的重点考评内容。考评实行分项考核,通过科学评价,按等级实施以奖代拨,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城镇管理的积极性。
(五)健全机制,强化监管,加强宣传。要建立健全精细化管理的各项机制,完善检查考评的各项措施、制度及监督机制,并向社会公布,利用电视、网络、宣传单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使精细化管理的各项制度、规范、考评内容家喻户晓,争取社会各界及全体民众的理解和支持,形成人人关注、全民参与的社会氛围。
四、组织保障
城市精细化管理细则二为完善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环境,打造宜居城市,实现居民安居乐业、环境整洁优美、社会和谐稳定,推动临城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建设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宜居宜业的繁荣、文明、和谐新临城为目标,按照宏观标准简单、微观管理精细理念,启动为期三年的城市精细化管理工程,构建大城管格局,理顺体制,着力做好占道经营、广告牌匾、环境卫生、街道交通秩序等整治工作,精雕细刻,精益求精。
二、主要工作
(一)构建大城管格局,实现管理体制上的突破
在积极推进城市管理三级网络建设的基础上,积极构建大城管格局,实现管理体制上的突破,解决部门之间交叉管理、职责不清、标准不一等严重影响我县城市管理执法方面的问题,为全面推进精细化管理工程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成立由县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建设局、工商局、公安局、交警大队、交通局、环保局、财政局等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临城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协调城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临城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以下简称城管局)具体负责日常管理工作,综合行使城市管理执法职能和环境卫生、市政、市容、绿化、规划管理以及流动商贩、露天经营、城市交通、客运秩序和其他方面的城市管理职能,达到城市管理高效、快捷、综合执法的目的。
(二)增加环卫基础设施
在新建道路、小区等处建设垃圾转运站及公厕。同时,结合我县道路实际情况,购买必要的机械清扫车、垃圾清运车。
(三)加强县城功能分区规划、建设、管理力度,实行一证管多证模式
按照县城总体规划,合理布局,将县城划分为若干个功能分区,实施城区精细化管理。一是加大专业市场规划、建设力度。结合县城建设和城中村改造,加快各功能分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抓好停车场、水果专业市场、蔬菜专业市场、小吃(烧烤)市场、汽修建材市场等市场体系建设,为经营者提供合适场所。二是疏堵结合,治理占道经营。结合市场建设,逐步取缔街道占道经营摊点。三是加强源头治理。城区内的一切经营活动,必须符合县城功能分区规划。在经营业主申请办理营业手续时,经建设局(城管局)审核同意后,方可到其他部门办理有关证照,以免造成管理上的混乱。
(四)明确重点,落实责任,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突破
1、建设局(城管局)负责制定《临城县市容市貌及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实施细则》、《门前三包管理办法》,重点治理占道经营、户外广告、墙体外立面包装、垃圾清扫、清运、公用设施维护及绿化亮化等工作。
2、公安局负责制定《临城县城市养犬管理规定》,加强对城区内养犬、户外遛犬的管理,并负责做好对狂犬、流浪犬的捕杀工作。
3、公安局交警大队负责制定《临城县县城交通秩序精细化管理实施细则》,清理整顿城市各主要街道、交通路口、出入县城的出租车、机动三轮车和各种车辆乱停乱放、阻碍交通现象。禁止大型运输车辆、未苫盖的运输车辆穿越城区。
4、环保局负责制定《临城县县城环境、噪声精细化管理实施细则》,对县城企业污染、烧烤污染、噪声污染等进行治理。
5、工商局负责制定《县城农贸市场精细化管理实施细则》,对县城农贸市场卫生、摊位、设施及市场周边环境卫生进行治理。
6、交通局负责制定《县城客运车辆、占道修车等精细化管理实施细则》,对县城客运车辆乱停乱放、随意上下车、占道修车等进行治理,并负责对穿越城区等级道路的维护管理。
以上各部门研究制定《实施细则》后报临城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领导小组监督落实。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临城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领导小组负责整个活动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建设局(城管局),具体负责活动的协调和落实。
(二)强化督导检查。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领导小组将对各单位整治活动进展情况不定期督导检查,及时通报活动的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工作责任,每月底前向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整治活动进展情况。
(三)加大宣传力度。各单位要充分运用各种舆论工具,结合深入开展三年大变样活动,广泛宣传。建设局(城管局)负责开通12319便民服务热线。文明办、爱卫办及各部门都要开展群众文明素质提升教育活动,在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环境卫生意识等方面做好文章,通过群众素质的提高来改善城市环境。
(四)积极探索长效管理机制。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各单位要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累和完善城市管理的经验,探索新的管理措施。从细节入手,疏堵结合,变被动为主动,把环境整治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的长效管理轨道,逐步形成政府主导、部门主抓、社会参与的大城管工作体系,全面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城市精细化管理细则三为贯彻落实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按照县委提出的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要求,结合县城实际,制定如下实施办法。
一、目的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县城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城市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如何与时俱进,成为一个重要课题。通过精细化管理内在的系统性、网络性、程序性和透明性等来推进城市管理资源优化整合,管理流程科学再造,管理主体多元参与,成为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城市精细化管理能够以信息为先导来整合、引导和分配城市管理资源;能够使城市管理从定性变为定量,静态变为动态,单一变为综合,滞后变为实时;能够促进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的创新和政府的职能转变,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实现精细管理、严格执法、立体监督、提升形象的管理目标。
二、工作原则
(一)科学发展,精细规划的原则。城市建设必须坚持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融、科学发展。因此,城市管理工作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尊重客观规律。要按照xx规划和金堂县城市总体规划,对区域定位、道路辐射、城市设施等方面进行精细规划,尤其要对与市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细微之处进行设计,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方便市民的衣、食、住、行、购、娱。同时,要突出我县地域特色,从街道景观、市政设施、雕塑小品、广场绿地、步行街、休闲场所、文化设施等方面凸显金堂历史、水文化等特色,形成金堂独有的城市风格。
(二)整合资源,综合管理的原则。树立大城管意识,探索实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凝聚管理合力,降低管理成本。城市管理各职能部门要树立大局观念,强化目标管理,明确职责分工,把搞好城市管理作为共同目标,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形成创建合力,共同参与城市管理。
(三)依法行政,注重实效的原则。在执法过程中,完善执法程序,提高执法水平,注重以人为本、情法相融、疏堵并举。法律有明确规定的,要严格落实,做到不留死角,不留余地;违规情况较轻的,要规范劝导,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对明显违法者,要严厉查处,注重效果;对屡教不改者,要从严入手,从重处罚;对打擦边球的,要坚持原则、耐心说服。
三、实施范围
(一)地域范围
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地域范围为整个县城建成区域。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办法,先重点区域,后次要区域。重点区域 20XX年1月1日前实施运行,次要区域20XX年7月1日前实施运行。
(二)对象范围
纳入城市精细化管理对象的范围,以《县城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中确定的四大类(市容市貌类、公用设施类、环境卫生类、园林绿化类)为主。
四、制定标准
要根据自身实际,从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市政设施、园林绿化、居民小区等方面入手,科学制定精细化管理考核标准,并认真加以落实。
(一)体现精细标准。要从城市的功能设定、区域规划、设施管理等各个层面入手,全面进行精细化管理。无论是一个小区还是一栋楼房,无论是一条道路还是一盏路灯,无论是一片绿地还是一处管网,无论是一条斑马线还是一个禁行标志,均需本着规范、服务、便民的原则,从点滴入手,精心设计、务求科学、认真实施。
(二)体现运转快速。要特别注重处理问题的时限,建立反应迅速、行动及时的工作机制。比如,路面发生破损影响交通时的修补时限;沉陷扭曲的路沿石、台阶坡道、破损的人行道板的修复时限;接受市民诉求的受理时限和办结时限;如发生井盖缺失、破损,首先进行安全警示,然后于多少工作日内补装、更换;雨水箅子如出现缺失、破损,必须于多少工作日内补装、更换等。
(三)严格考核评比。要严格奖惩,实行月考核、季奖惩、年表彰制度;同时加强督促检查,以促进精细化管理工作的落实。对在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有突出表现、成效显著、反映良好的,大力宣传表扬;对工作敷衍塞责、落实不力、缺乏责任心的,严格进行处罚,从而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奖惩机制。
五、组织实施
(一)依照标准,制定细则。依照城市管理标准,制定完善精细化管理实施细则,努力实现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
(二)打造样板,试点先行。采取打造样板、组织试点、积累经验、逐步推行的办法,以县城为样板,以十里大道、滨江路、中心广场等重点区域为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试点,严格标准,细化责任,推行城市精细化管理。根据试点情况,总结经验,探索研究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规律,最后全面推广。
(三)建立机制,明确责任。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暗访通报制、有奖举报制、阳光公示制。明确管理任务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完成时限;严格落实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使权利层层有、任务个个担、责任人人负,做到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 保证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六、监督机制
制定了科学完善的标准,就必须要有严密的机制来保障落实。因此,要建立政府督导、部门督查、舆论监督、社会投诉的立体监督机制。
(一)政府督导。将城市综合管理工作纳入县级相关部门、各乡镇年度目标管理,加强县级城市管理相关部门和各乡镇城市综合管理工作的统筹协调、检查指导,坚持乡镇城市管理检查评比制度,加大城市综合管理工作目标的督查、考核和验收。
(二)部门督查。加强城市管理日常工作的监督检查,有效保障和监督局属单位及其执法人员依法履行职责、行使职权和遵守纪律,防止和纠正不文明执法、不履行法定职责等行为。
(三)舆论监督。利用金堂电视台、金堂信息等新闻媒体,以正面宣传、反面曝光为主要手段,加强对破坏城市环境卫生、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等违规违章行为的舆论监督力度,有效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四)社会投诉。采取设立投诉电话、投诉信箱等方式,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及时发现、处理城市管理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实行诉求办结回复制,畅通信息渠道,从而达到市民认同,提升城管形象的目的。
七、宣传教育
面对城市发展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必须不断拓宽城市管理工作渠道,大力加强宣传,整合社会力量,形成强劲合力,通过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一)管好执法队伍。加强对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的指导,引导下属单位和执法队员相互交流,队员间、单位间开展竞赛,不断强化每个单位、每名队员的精细化管理意识,提高执法水平。
社区城市精细化管理范文3
一、总体目标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让城市更有序、更安全、更干净为目标,综合运用标准化、智能化、法治化、社会化手段,努力实现城市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管理,逐步建立管理目标科学、责任分工明确、管理流程清晰、工作要求具体、运作机制高效、考核评价有力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扎实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实现城市环境更洁美、交通更畅通、治理更智慧,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科学规划。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遵循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重视城市设计,结合“城市双修”彰显城市特色风貌。
(二)坚持建管并重。强化与管理并重的思想理念,加大城市基础设施的与管养投入,搭建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创新管理体制,实施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
(三)坚持条块结合。突出政府在城市管理中的主体职能,强化部门的保障职责,充分发挥各个职能部门工作作用,形成“重心下移、属地管理、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城市管理格局。
(四)坚持齐抓共管。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形成政府、社会、公众等多方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城市管理新局面。
三、主要任务
(一)市城管大队
1.继续完善数字化城市监督管理平台。按照城市管理的静态与动态两方面属性,完善数字化城市监督管理平台,整合或共享社会治安和道路交通监控及12319服务热线和市长公开电话等公共管理服务系统资源,综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高效能、全覆盖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系统。构建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现、处置、评价闭环系统,增强城市管理问题快速反应、快速处置、快速解决的能力,从而有效支撑城市精细化管理模式的运行。
2.提升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水平。一是落实“门前三包”制度。由城管大队制定“门前三包”责任书,明确“门前三包”的区域和责任内容,并与责任人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二是持续开展市容环境秩序专项整治行动。采取“错时上岗”执法,加大对占道经营、摆摊设点、乱堆乱放等行为的巡查管理力度,进一步巩固专项整治成果,在专项整治工作中边治理边规范边总结,探索形成“疏堵结合”的长效管理机制。三是开展市城区内破损建筑物外立面及设施修缮和维护工作。城管大队负责督促街路两侧有产权的营业房对破损的建筑物外立面及设施自行修缮和维护。四是做好对沿街商户及各包保责任单位清除冰雪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
3.提升户外广告、牌匾设施(含电子屏)的管理水平。一是持续开展户外广告、牌匾设施(含电子屏)的专项整治工作。城管大队采取实地调查摸底,分类整理,建立台账、集中整治等方式,对城区主次干道两侧户外广告、牌匾设施(含电子屏)进行规范,提高城区主次干道两侧户外广告、牌匾设施的亮化率,实现城区户外广告、牌匾设施(含电子屏)特色鲜明、简约有序、整齐美观。二是定期开展朝鲜语言文字市面用语物的专项整治工作。城管大队会同市民宗局按照《朝鲜语言文字工作条例》规定对户外广告、牌匾设施使用规范的朝鲜语言文字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情况进行联合检查,对违反规定的责令限期改正。
4.提升乱停乱放管理水平。一是规范大型工程机械车辆乱停放行为。城管大队联合公安部门(交警大队)查处大型工程机械车辆乱停乱放行为,防止公共基础设施损坏情况发生。二是开展废弃机动车排查整治工作。城管大队负责对城区主要街路人行道、背街小巷废弃机动车的排查,并建立台账,报送公安部门(交警大队)。由公安部门(交警大队)或者城市管理部门将废弃机动车拖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点或者本部门指定的地点。三是开展占用城市道路行为整治工作。城管大队加大日常巡查频次,加强宣传和治理力度,联合公安和交通部门对占用城市道路停车、修车、洗车等行为坚决予以查处,促使城市修车、洗车行业规范有序,打造干净整洁、文明有序的城市环境。
5.强化建筑垃圾运输车辆的监管。进一步加强建筑垃圾运输车辆监管工作,持续开展建筑垃圾运输和处置专项整治行动,有效预防建筑垃圾运输车辆擅自倾倒、运输扬尘、运输撒漏、带泥上路等污染城市环境违规行为的发生。
6.加强餐饮油烟监管工作。加强对从事排放油烟的餐饮服务业经营户的监管,加大宣传力度,在规范、审核门头牌匾的同时要求餐饮经营者必须安装油烟净化设施并保持正常使用,减少污染和扰民现象。
(二)市住建局
1.抓好市政设施管理,全面提升管养水平。一是加大主干道路综合整治力度。科学谋划设计我市道路方案,提高主干路通达性,计划翻建口岸大街(大路-南出口)道路、街道路工程(-国境路)、(口岸大街-)道路工程、道路工程(光明街-)通过合理安排资金投入,完善道路附属地下管网的配套,确保综合整治任务的完成,完善我市中心城区路网,计划新建沥青路面5.3公里,排水管网5.1公里,雨水管道5公里,人行道铺装面积5.8万平米;二是联动推进支路。为解决欣荣胡同铁轨占道道路狭窄,通车困难问题,已协调各部门对西起口岸街,东至曙光胡同的铁轨迁改,目前已完成车行道加宽,拓宽沥青道路面积1万平米,该工程人行道铺装部分计划今年6月份完成。实现打通“微循环”、优化“微环境”,完善我市交通网络。
2.统筹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切实提升居住品质。一是统筹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充分发挥其在改善民生、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方面的重要作用,纳入2021年中央补助支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计划的兴平社区、富民社区、新兴社区、兴城社区、兴边社区等5个社区内的广乐园小区等11个片区、42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提升及完善,共计涉及48栋楼、户数1725户,总建筑面积16.83万m²。包括雨水排水管线、污水排水管线、供水管线、供热管线、通信管线、道路硬化、绿化、停车位、景观铺装、健身器材、垃圾桶、凉亭、充电桩等。通过基础类及完善类两部分改造,提高小区的软环境水平,改善居住环境,为小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保障;二是完善老旧小区管理体系。为了改造老旧小区脏乱差、墙面斑驳老旧等方面的问题,经过前期的调查摸排,确定了改造方案,开展老旧小区临街墙面改造及恢复亮化民生工程,对全市已改造完成的老旧小区房屋临街外墙面进行统一改造,计划改造房屋建筑面积3.4万平米,涉及栋数83栋,涉及居民3980户。对不确定产权人的破损建筑物外立面及设施(台阶)进行修缮。
(三)市林业局
1.按照园林绿化养护操作规程及园林绿化养护质量标准,合理组织,精心养护,并派出专业人员组织指导安排管护工作,并根据各个季节天气及植物生长情况灵活派出不少于3位有经验的工人,保质保量完成养护管理任务。
2.光明街绿化改造工程:紫叶稠李:342株。地接红叶李球:228株。桧柏球:228株。金叶榆球:228株。榆叶梅球:456株。地接红叶李球模纹:3326㎡。金山绣线菊模纹:4415㎡。沙地柏模纹:1343㎡。水蜡模纹:200㎡。金娃娃萱草:1204㎡;光明北街绿化改造工程:清杄云杉:263株。地接金叶榆球:263株。地接红叶李球模纹:1459㎡。金山绣线菊模纹:324㎡。常夏石竹:4917㎡。
(四)市自然资源局
1.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方面。建立我市空间规划管理体系,按照总体发展思路科学编制规划、优化空间布局,确定与铁路的边界,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战略引领作用、治理体系和自然资源管控的科学化提供依据。
2.违法治理方面。国土空间规划主管部门负责依法对疑似违法建(构)筑物进行认定,并联合城管大队依法定程序开展违法建筑物的拆除。
3.地下管网普查工作方面。重点解决城区内各类管线密集、管理不统一的现象,采用传统手工管理已经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必须采取更有效的机制和方法来进行管理。
(五)市生态环境分局
1.高度重视,完善机制。精细化分析环境质量数据,并向相关部门提供技术指导和监测数据。
2.强化监管,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不间断开展执法检查,实行夜间执法常态化,加强对全市建筑施工噪声的日常监管工作。规范办理建筑工地夜间施工许可,并及时与城市管理部门沟通对接。
3.做好商业、文化娱乐经营单位产生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边界噪声的行政处罚工作。
(六)市民宗局
1.认真履行行政职能,严把审批关,做好户外广告、牌匾效果图审核工作,确保新制作使用的户外广告、牌匾上的语言文字符合《州朝鲜语言文字工作条例》规定的规范化要求。
2.加强联合执法力度,及时发现和整改不规范现象。定期同市城管大队联合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排查和整治户外广告、牌匾中不同时使用朝汉两种语言文字、翻译错误、格式不规范等现象,使我市户外广告、牌匾的语言文字规范化程度整体上持续保持高水平。
3.拓宽服务渠道、提高服务效率,向户外广告、牌匾制作单位提供高效优质的翻译服务。继续利用好全市美术社QQ群、微信群,做好翻译指导服务和效果图预审,从源头上保证户外广告、牌匾语言文字的规范性。加强同街道办事处、机关单位的沟通联系,指导各单位制作宣传广告时规范使用语言文字。
(七)市财政局
建立健全城市管理经费财政保障机制,统筹安排城市管理日常运行经费、环境综合整治等经费,并对经费的使用情况实施监督、管理。
(八)市公安局
负责依法打击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城市管理执法人员依法执行职务行为,及时查处阻碍城管执法的违法行为;做好社会生活噪声监管处罚工作;做好对饲养犬只干扰他人正常生活,放任犬只恐吓他人,或者驱使犬只伤害他人行为的处罚工作;负责加强对侵占城市道路、违法停放车辆、损坏城市道路交通设施等行为的监管;清理整治市城区、居民小区范围内长期占道停放的“僵尸”车辆;负责市城区内停车泊位的施划工作,有效解决我市停车难、停车乱的难题。
(九)消防大队
1.开展全市消防车通道专项治理行动,以全市各小区内外、楼道内外,高层住宅小区、封闭管理的物业小区为重点,协调住建局物业管理单位督促各物业加强小区内消防车通道管理,按照标准在消防车通道和消防救援场所地面上设置标线,设立警示牌,并加强对小区内停放车辆的管理,确保消防车通道畅通。
2.以高层住宅建筑为重点,督促各物业管理单位履行消防安全职责,加强对居民楼消防设施器材、疏散通道的管理喝阻碍疏散通道行为的处罚工作,确保疏散通道畅通,消防设施器材完好。
(十)市交通局
负责做好高速公路入口(302国道)公路两侧建筑垃圾清理和大型擎天柱广告的管理工作;做好站前广场、公交站点的秩序、卫生管理工作;配合城管部门督促机动车、摩托车维修行业入室经营,无外溢油污。
(十一)市水利局
负责依法履行日常监管职责,负责对城市河道控制区内的违法、违规取土、倾倒垃圾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负责依法履行日常监管职责,负责对城市河道控制区内的违法、违规取土、倾倒垃圾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
(十二)市文广旅局
负责做好全市景区范围内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工作;做好江公园的环境卫生清扫保洁督导、协调工作。负责做好全市景区范围内环境卫生清扫保洁工作;做好江公园的环境卫生清扫保洁督导、协调工作。
(十三)市商务局
负责做好再生资源回收站点监督管理工作。
(十四)市民政局
负责对殡葬活动的监督管理,督促殡葬用品店遵守殡葬管理的各项法规和有关规定;负责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
(十五)市卫健局
负责做好全市爱国卫生工作,协同物业、社区做好小区内乱贴乱画清理工作;组织相关部门开展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活动。
(十六)市残联
负责对残疾人违法占道经营行为进行教育指导;做好街路、建筑物的“小广告”和“牛皮癣”的清理工作。
(十七)市融媒体中心
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宣传、监督作用,全面反映城市管理工作动态和成效,不断提升宣传效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十八)市月宫、向上、新华街道办事处
负责组织落实辖区内城市管理的具体工作。
(十九)供电公司、各通信运营商、吉视传媒、长春燃气、吉热集团
加强对架空线缆、线杆、线箱、电箱、井盖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新建小区、楼盘应当将各类管线入地纳入规划验收,地面基础设施的设置规划应当符合安全、便民、整洁的要求;纳入老旧小区改造计划的小区、楼盘,应当将通信、通讯、电力、燃气等基础设施设备纳入改造规划,确保改造完的小区、楼盘各类管线和地面基础设施与新建小区楼盘要求一致;其他小区、楼盘能纳入老旧小区改造计划的纳入改造计划,不能纳入改造计划的由产权单位共同制定技改计划,本着安全、便民、整洁、共建共享的原则逐步进行改造。
四、实施步骤
从2021年1月开始到2021年12月,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动员部署阶段(2021年1月底前)。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召开动员部署会议,明确总体目标和年度实施计划,落实责任主体,建立保障机制,全面启动实施。
(二)组织实施阶段(2021年2月至2021年9月)。各相关部门按照分解的工作任务,全面展开城市精细化管理各项工作,并按照总体时间安排,结合工作实际,自行确定阶段性工作目标,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全面落实三项重点任务,做到建(见)机制、建(见)标准,建(见)平台,实现由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转变,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效能。
(三)巩固提升阶段(2021年10月至2021年12月)。在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全面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实现城市常态化精细化管理;完善管理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使城市精细化管理进入可持续发展轨道。
五、保障措施
(一)精心组织实施。各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城市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开展各项工作,探索创新解决疑难问题的新方法,宣传推广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不断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二)严格考核奖惩。依托数字化监督管理平台,建立与精细化管理相配套的考核办法,将考核结果纳入各部门年度绩效评价,并与绩效奖金发放挂勾。对在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有突出表现、成效显著、反映良好的部门及个人,大力宣传表扬;对工作敷衍塞责、落实不力的,进行问责,切实形成奖优惩劣的鲜明导向。
(三)落实管理经费。加大资金投入,建立数字化城市监督管理平台,健全城市管理经费保障机制,将城市管理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稳定投入增长机制,逐步加大城市管理的投资力度。适当调整基础设施投放方向,重点解决市民身边基础设施不足问题,进一步提高基础设施完好率。
社区城市精细化管理范文4
一、创新“一套体制”
在顶层设计和基层改革上,对区、镇街社会治理工作架构进行系统研究、整体部署,初步搭建起区社会治理中心统筹调度、部门镇街分级负责、管区网格基础支撑的体制架构。
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制,突出区委在治理结构中的领导地位,强化政府在治理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成立了以区委书记任组长的区社会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以及一名副区长分管社会治理工作。设立区社会治理中心,统筹指导考核全区社会治理工作。
配套开展镇街体制改革,调整了镇街内部机构设置,专门设立社会治理办公室;剥离城市街道招商引资等经济发展职能,交由所在经济功能区负责,从体制上推动镇街工作重心向抓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转变。
深入推进网格体系建设,将每个镇街划分为5-7个管区,每个管区又因地制宜划分若干类型网格,全区共划分为161个管区、1333个网格,形成了“镇街一张网、管区一大格、社区几小格”覆盖全区的网格化、扁平化管理体系。
二、构建“三大体系”
把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和谐、解决民生诉求、推动社会服务作为工作重点,全面整合全区各级各部门行政服务资源,统筹推进三大运行体系,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开展治理服务。
网格管理服务工作体系。依托网格化组织管理架构,把全区各级各部门工作全面纳入网格化管理体系。对镇街网格化工作,突出党建引领社会治理,以网格化体系服务党建“三基工程”建设,将支部建在网格上,基层组织得到强化、镇街基础得到夯实、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对部门网格化工作,尤其是城市管理、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稳定、纠纷调解、民生服务等六大领域部门,以社会治理网格化为基础,建立起相应的监管服务机制,将部门执法力量和服务资源全部落实到网格中,确保安全隐患在网格中发现并化解,让服务不出管区、社区,实现了“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事在网中”的全天候、无缝隙管理服务。
公众投诉受理处置指挥体系。成立区公众投诉受理处置指挥中心,将政府各部门涉及公众投诉的相关职能,如民生在线、政务热线、行风在线、数字化城管等,进行重新资源整合,并设立“一号通67712345”服务热线,24小时受理处置群众咨询、投诉、建议。以指挥中心为核心中枢,指挥调度全区各职能部门协调处置群众投诉各类问题,并对部门办理情况进行全过程监督,建立起完备的非应急联动处置体系,保障群众诉求得到妥善解决。
社会化公共服务工作体系。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推进全区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突出推动社会化服务中心建设,通过建立社会化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将全区涉及家政、中介、咨询和消费服务等社会组织、公益机构和企业信息资源进行整合,依托公众投诉“一号通67712345”服务热线,无偿为全社会提供全方位的需求信息服务。这一举措,不仅帮助市民解决了各种生活难题,还通过群众需求信息的整合共享,培育了一批群众满意、政府放心的服务性企业和社会组织,带动了新区服务产业的蓬勃发展。
三、实施“六化治理”
将社会治理现代化、精细化、法治化理念和手段引入基层社会治理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实现了社会治理各要素精确、高效、协同、持续运行。
网格化巡查。构建起覆盖新区全域的人工巡查“地网”和智能巡查“天网”,全区近5000名网格员,手持智能终端24小时不间断巡查,全面开展网格内基本信息搜集,矛盾纠纷、安全隐患排查,问题处置核实和群众服务等工作;整合全区视频监控资源,对隐患风险易发区域进行可视化、智能化监管。利用网格化巡查这一有效措施,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在新区“蓝色海湾整治”“城市环境品质提升”“大项目服务保障”等多项重点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信息化支撑。顺应互联网、大数据带来的社会变革,建立起“互联网+社会治理”工作模式。按照智慧城市大数据中心服务架构,建设区、镇街和部门、管区三级社会治理信息支撑平台。全面整合公共事业、民生服务、劳动保障、医疗教育、环境资源等多部门、多领域数据资源,建立起500多万条信息的区社会治理“大数据”中心,打破了政府各部门、社会和市场多主体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了与部门业务平台的互联互通和稻葑试吹幕ネü蚕怼Mü对这些数据信息资源的综合分析,实现了对应急、非应急事件统筹调度,做到事故早发现、早防范、早处理;同时,也催生了“大数据”相关产业的集聚。
多元化参与。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推动政府各部门、群团组织等治理主体,尤其是引导驻区高校、社会组织、企业单位等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引导社区群众参与社区自治,提升了社区治理能力和水平。出台《关于推进社会组织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公众参与社会治理奖励办法》,设立了300万社会组织发展基金和50万元的专项奖励基金,建设社会组织孵化园、创意园、公益园,大力培育、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公众参与社会治理。全区共有1500余家社会组织、10万名志愿者活跃在基层社会治理平台上。
社会化服务。坚持寓服务于治理之中,变“管控为主”为“服务为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完善城乡一体化社区服务体系,推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生活救助、文化娱乐、社会治安等政府公共服务事项逐步向社区覆盖,为居民提供“一站式”“零距离”服务,社区干部、网格信息员成为民生服务员、流动的“服务站”。新区被确定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
精细化管理。制定出台《关于率先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的实施意见》,提出“三个精细化”:即责任精细化、处置精细化、监督精细化,通过压实各级各部门网格工作责任,建立完善社会治理事项处置工作机制,强化对镇街部门社会治理工作的考核、监督、问责等一系列制度措施,确保社会治理各项工作规范高效运转。
法治化保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深化部门和行业依法治理工作,在综合行政执法、矛盾纠纷调解、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大力推进法治化改革。推进跨领域、跨部门综合执法,组建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统一行使城市管理、国土资源、文化市场、海洋渔业、交通运输、旅游等六大I域42类1402项行政执法权,解决了部门多头执法、推诿扯皮问题。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建设,在社会治理管区推行“1+X”法律服务模式,即设立1个综合调解室,整合律师、调解员、志愿者等多种力量,推动法治宣传、综合调解、法律援助、社区矫正、法律服务“五进”网格,免费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法治体系建设,创新组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局,建立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区法院、检察院分别设立安全生产审判庭、检察室,专门受理、查办和审判安全生产案件,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得到依法落实。推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改革,成立全国首家食品药品案件巡回法庭,构建食品药品安全行政监管、刑事执法、司法审判三位一体的食药监管新模式,为强力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了新机制和新途径。
社区城市精细化管理范文5
2006年6月,张伯达经历了他10年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生涯最大的一次变化: 民安社区卫生服务站从原来的北新桥医院彻底剥离出来,和东城区其他29个卫生服务站一起直属于区卫生局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原来一部分靠医院拨款,一部分靠开药挣钱的医生们成了“吃皇粮”的人。
新型社区卫生服务模式是东城区社区卫生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变革,社区卫生服务系统从传统的医疗体系中剥离出来,退出市场竞争领域,政府勇敢地将其纳入管理体系,行使公共服务职能。在信息化的全过程支撑下,“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的理想正慢慢实现。
彰显政府责任
2007年1月,卫生部部长高强在2007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曾深刻指出: 对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和社会保障认识不足、政府投入不足、监管不力是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医疗发展不平衡的根本原因之一。建立“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政府需要勇于承担,然而,在传统的过分市场化的医疗体系中,政府似乎有些“失语”。
建立“以人为本”的社区卫生服务,需要从体制创新和制度建设入手,需要政府有所作为。当有些政府官员仍将社区卫生服务视做“雷区”时,东城区已经做出了大胆尝试。
2005年8月,东城区经过10个月的调研论证,完成了题为《建立新型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课题报告。报告发现,百姓“看病难”,是因为得到满意的医疗服务难; “看病贵”,是由于在单轴的卫生管理体制中,社区卫生系统混同在医院医疗服务系统中,经济效益成为主要目标,重医疗、轻预防,公益性质淡化。因此,社区卫生服务要从体制创新入手,从改革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入手,建立全方位覆盖、全过程监控、信息化支撑、网格化管理、扁平化结构的新型社区卫生服务模式。2006年6月,新型模式应运而生。
“双轴体系”是革新服务模式的关键,即将社区卫生服务系统从医院竞争性体制中剥离出来,成为独立于竞争领域之外的系统。建立“双轴体系”: 一条线是由卫生局医政科管理、驻区各医院组成的医疗服务体系; 另一条则是由东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全科医生工作室组成社区卫生服务系统。在社区卫生服务系统中,明确了政府主导作用,东城区对社区卫生服务由每年的1200万元增加至2007年的2800万元。
“收支两条线”是新型服务模式的保障,即社区卫生站的人员工资和运营经费由区财政按预算拨付,社区卫生站收入上缴财政。收支两条线彻底切断了社区卫生与市场的纽带,通过信息系统,以居民满意度为核心考核医务人员工作,唯独不考核经济指标。
“双轴管理”、“收支两条线”,字字直捣传统卫生体系的要害。“东城区的改革解决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定位,把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政府埋单的公共服务产品,彰显了政府在社区卫生领域的公共服务职能。”有专家这样评价。
“新模式变革了传统体制,而信息化则是改革的前行者、推土机,它已经超越了工具,深层次地支撑着政府改革。”东城区信息办副主任倪东深有体会,在新模式的每一个环节中,作为体系的重要支撑,信息化无处不在,它已经融入到政府管理变革的“内核”。
精细化管理
在东城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内,通过巨大的电子显示屏幕,记者看到了东城区的地形图,全区划分为10个街道、126个社区、44个工作网格和1593个管理网格。44个工作网格中各设置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在不设站的82个社区中各设置一个全科医生工作室,形成网格化布局,百姓步行10分钟之内就可以享受社区卫生服务。
在东直门街道网格,记者看到地图显示出下辖的14个社区,点击新中街社区,屏幕显示该社区共有3603人持有健康卡,再往下点击名为蔡凤英的居民名字,系统立即显示出她的所有健康档案。
在高血压的档案库里,记者看到安定门社区的地图颜色比其他地区都要深,这表明安定门社区的高血压患病率较高。点击进入,系统即显示该区域内共有4657人患有高血压病。继续点击社区下的06号网格,屏幕显示出53名高血压患者的全部资料。在郭秀英的健康档案内,记者看到她是2003年6月6日被确诊为高血压的,从2006年6月开始,她已经在社区看过好几次病了,并数次接受社区医生的上门随访。
2005年,东城区的万米网格城市管理模式曾开创了精细化城市管理的先河,在社区卫生改革中,东城区将这种精细化管理思想注入社区卫生服务系统,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下,以网格技术为基础,将万米单元网格技术、地理空间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有效集成在一起,把社区居民信息全部注入到信息平台每个具体的管理网格中。在网格管理下,全科医生包户到人,平均每个全科医生负责800户居民。
2006年6月,家住交东社区的马灵芝老人拥有了一张居民健康卡。2007年1月,患有高血压的老人来到交东社区卫生服务站看病,刘东大夫接过老人的居民健康卡,在读卡器上一划,笔记本电脑就显示出老人的基本情况、以往所有就诊资料以及在慢性病管理库中的随访情况。刘大夫开出了电子处方后,进行电子签名认证,与此同时,处方信息已经流向药房,在老人付费时,药房的医务人员就已经开始配药了。
这张小小的居民健康卡就是新型社区卫生服务模式的载体,现在,东城区已有近7万居民拥有了居民健康卡,持卡人当前主要是5种: 慢性病患者、残疾人、儿童、低保人员、女55岁男60岁以上的老年人。健康卡作为全部信息化过程的中心纽带,存储24项信息,将信息平台、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等相关信息有机关联在一起,实现了社区居民、医务人员、社区卫生管理人员、监督人员之间的信息互动,改变了以往以医疗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实现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精细化管理。现在,在东城区的任何一家社区服务站,健康卡都能使用,它也为东城区打通社区卫生服务站与二级医院,实现双向转诊、资源共享打下了基础。
全过程监督
1月11日上午9点,交东社区卫生服务站的靳丽娜医生正在给46岁的李惠兰看病。李惠兰2005年在东直门中医医院被确诊为高血压,这一天,她是来医院测量血压并开些药的。靳医生详细询问了李惠兰的近况并测量血压后,给她开了两种药: 地平缓释片和枣仁安神口服液,共计41.54元。李惠兰已经是靳医生早上的第4位病人了。
1月11日上午9点5分,东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一层呼叫中心内的大屏幕上显示: 在岗85人,就诊84人,持卡就诊77人,出诊2人。点击进入交东社区卫生服务站,大屏幕很快显示出全科医生的工作状态,靳丽娜医生早上诊断的4位病人所有电子处方、开药明细都清清楚楚。
与此同时,工作人员正全天候24小时接受居民的热线电话,并且根据屏幕显示的诊断记录随机打电话给居民,询问对医生的诊断是否满意,开药是否合理。李惠兰就曾经接到过这样的询问电话。
“在管理中心内,我们对所有的全科医生进行全过程监督,对每一个诊断、每一个处方进行实时跟踪。”东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主任张选说。管理中心对每一位全科医生有着严格的考核: 医生给一位病人看病积0.25分、出诊0.75分、发一个健康卡0.4分,管理一个慢性病病人1分……此外,管理中心还委托北京大学医学院作为第三方进行居民满意度调查,医生的积分乘以满意度的百分比,才是最后的奖金金额。2006年,东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的居民满意度是77.2%,显著高于社会服务行业60%的平均水平。
社区城市精细化管理范文6
上海商业服务业的现状
可以这么说:上海商业服务业的现状,与亚洲各国大城市、与世界各国大城市的发展现状非常相似。
1 上海商业服务业伴随城市的发展,基本上满足了消费需求。据2006年末的统计数字,上海有批发、零售、餐饮业等各类门店34万余个,经营面积达到3768万m2。若以有户籍及常住人口计算。人均达到了2m2。这些商业服务网点遍布全市,上海已经初步形成了市级商业中心、区级商业中心、人口集聚区社区商业中心、居住区邻里中心。以及郊区农家店的网络布局。
2 上海商业服务业经过15年发展,初步形成了连锁化、集约化、系统化。现在上海的各类商业服务业网点中,连锁化经营的比例相当高。从百货连锁、大卖场连锁,到各类生活服务店铺连锁、各类销售服务方式的连锁。上海已经有106种业态实现了连锁。其中,百货、大卖场、超市、便利店、各类专业店等主要商业服务业态,几乎100%实现了连锁经营。连锁经营带来的直接效应就是,上海的商业企业管理逐步走向集约化。商品采购、物流配送、资金、人力资本的集约,以及企业各类资源的集约,给企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空间。与此同时。上海商业服务业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已经从单一的POS、MIS发展到EDI、ERP系统,不少企业已经开始在物流、储存方面应用RFID技术。目前,上海商业服务业的最大网络正管理着数千家网点的企业。并且正在不断完善功能。
3 上海商业服务业导人现代化管理。在市场竞争中逐步形成了竞争力。主要表现为服务人性化、品质最优化、流程合理化、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由于企业更加注重利用资本市场的推动力。把企业运行更好地置身于众多股东的监督之下,因此。上海商业服务业企业已经普遍导入投资讲回报、工作讲效率等现代管理理念,不少企业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和优势的竞争力。现在,百货业的纯利润已从2%左右上升到了3%-5%,甚至更高。到上海的梅龙镇依势丹、久光百货、第一八百伴、美美百货、东方商厦、百盛百货、虹桥友谊去看一下。就会发现。店铺里的商品组成和精细化管理程度,正在赶上国际水平。从众多的品牌专卖店、海内外风味的餐饮店。到遍布城乡的各类店铺,处处可以看到上海人吸收、消化和创新的痕迹。
是改革开放为上海商业服务业带来了勃勃生机,上海商业服务业正发生着脱胎换骨的变化。
上海商业服务业面对国际化竞争的认识
中国加入WTO,对商业服务业带来的影响最为深刻。按照“人世”承诺,我国在商业服务行业引进外资的速度在加快,导致了国内竞争国际化的现状。
国内竞争国际化,给上海商业服务业带来全新的发展态势。目前在上海的各种商业服务业业态中。都有外资(包括港澳台资)的介入。去年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外资商业服务业的经营比重达到39.1%。各种资本结构的商家在上海这块土地上同台竞争,繁荣了上海的市场,丰富了市民的生活,给消费者带来了方便和实惠。同时,也给上海商家带来一个提醒: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我们究竟应该怎样把上海建设成一个国际购物天堂。
上海商业服务业需要更加系统化的发展思路。作为一个现代化的大城市,商业服务业的发展必须伴随着城市的发展不断完善,不断系统化。按照上海的思路,全市已经形成或计划建设20条地标式的商业街,20条以上的特色商街,9个郊区新城商圈。在这些商街(圈)中,将会集聚各类购物中心、百货商店、专业专卖店、特色餐饮及各类方便游人的专门店。这是为城市居民服务的,也是为流动的消费者服务的。上海的商业服务业还需要能体现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各种业态。上海目前已经形成40多个社区商业中心。另有40多个社区商业中心在建。通过这些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生活便利。在新建成的居民区。同步建设了一批邻里中心;依靠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上海郊区已经形成1600个农家店。城市中心、副中心、区域中心、社区、居住区、郊区镇村、居民点。凡是有居民居住的地方就有商业服务业。这就是目前上海商业服务业正在做的系统工程,也是上海建设国际化购物天堂的基础。
上海商业服务业发展的重点是符合城市国际化的需要。作为一个每年接待过亿游客的大城市,让国内外游客能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就必须了解他们在想什么,他们需要什么。让海外游客购买到有中国特色的,能保存和张扬的商品,在异国他乡品尝到纯正的家乡饭菜和具有中国特色的风味餐饮。领略具有5000年文明传统的中华文化的精华。同样,让国内游客到上海看到商业街、商场、购物、餐饮、服务的国际化水准,包括最新的时尚品牌组合、最丰富的经营业态构成、最现代化的购物技术装备、最完美的各国风味餐饮、最具特色的各种服务手段。各种商业服务能媲美世界任何一个大城市,这就是上海商业服务业伴随着城市发展应该努力的基本方向,也是上海建设国际化购物天堂的基本方向。
上海商业服务业要进一步融入国内经济的发展。目前。担当国内市场发展的上海商业服务业企业已经在国内市场开设了4982个网点,遍布国内各大区域。据上海连锁经营协会统计,截至2007年,会员单位实现市外销售983.17亿元,同比增长57.3%。今后,必须扩大企业的经营规模,使上海商业连锁企业在全国的连锁网点中约占1/6;通过供应链体系,让国内大量的名优新特商品进入上海市场,为上海的消费者提供了各种选择;同时,又把上海大量的制成品输送到全国各地。带动了上海的消费品生产。还通过上海商业服务业的采购和物流体系,让各地生产的各类商品,在流动中重新组合,流向四面八方。
上海商业服务业应对全新发展机遇的举措
作为一个特大型的城市,面对巨大的商机和发展机遇,上海商业服务业的发展还是不平衡的,现状显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应该放眼全球商业发展的趋势,思考如何向前发展。
上海商业服务业服务水准的国际化及创新思维。在上海商业各业态发展中,外资商业的发展很快,其中。有外资参与的大卖场的销售已经在这个业态中占到了80%以上。其他各业态也占有一定比例。但是,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城市,上海商业的国际化程度还必须提高。具体来说,第一,上海商业服务业必须加大引进力度,创造条件,把国际上最新的商业业态、商品品种、商业科技、商业管理引进到上海,使上海商业服务业再上台阶,能够与国际商业服务业发展潮流互动;第二,上海商业服务业引进的重点应该是国际上流行的、但上海目前缺少的各类品牌专卖业态和各种服务业态;第三,根据上海消费的发展,要注重个人配送消
费、网络消费、休闲消费、体验消费和商旅文结合的各类载体的引进。在开放过程中,特别要注意消化、引进和创新,结合上海消费特点,创造能满足上海消费发展需要的业态,提升上海商业服务业的现代化水平。
上海商业服务业管理水准的标准化及创新集成。上海商业服务业企业如果要与国际商业服务业巨头们共舞,就必须进一步审视自己在管理标准化上与国际企业管理水准的距离。我觉得,目前重点要关注的是采购管理、物流管理和信息管理。采购管理要克服大比例专柜或引厂进店的做法,培养买手队伍,强化直接采购,坚持买断经营;物流管理要完善区域配送体系。强化质量保证,逐步实现最低库存管理;信息管理要更好地利用POS的原始数据,分析市场的变化、分析顾客的需求、分析企业的运行。所有的管理都应该标准化,并严格地实行。同时,要把国际上最流行的管理理念与中国传统的企业管理精华相结合,创造出适应中国企业文化特点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
上海商业服务业经营水准的精细化及创新手段。上海商业服务业企业近年来推行精细化管理。已经有所小成。现在的重点是,要把我们所提倡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规范管理,细化为在管理流程中的每道环节的上下无缝连接;细化为在经营流程中,每一个构思的前后衔接。比如,对消费者购物激情的分析,就必须考虑场地、环境、商品、服务诸多要素之间的关系。既要有能激起购物欲望的氛围,还要有能激起购物欲望的商品,更要有能激起购物欲望的服务。又比如,对网点设置的分析,就必须考虑商圈的交通、客流、业态组合、竞争环境,等等。把每一个环节标准化、程序化、可追踪化,这就对我们的手段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手段是精细化管理的基本保证。上海商业服务业企业竞争市场的手段与能否提高精细化管理密切相关。加大装备的投入,也是现代商业服务业竞争的重要方面。只有不断创新手段,我们的管理流程才能更加精准,我们的经营活动才能获得稳定的支撑。实现既定的目标。
上海商业服务业发展思路的科学化及创新发展。传统意义上的城市商业发展都是集中在商业街区,上海最近几年又把注意力放到了居民社区,这就是所谓的城市商业繁荣繁华与老百姓安居乐业的效果。但是,经济的发展在城市形成了一些以高端写字楼为主、商业服务业配套发展的区域,它是城市CBD的延伸,是城市CBD的溢出效应,我们可以称之为“微型CBD'’。简称“MCBD”。日本东京的六本木、美国纽约的布鲁克林、英国伦敦的堪那瑞是其代表。上海也出现了CBD的溢出现象。因此,上海已经开始在建设一批MCBD区域,我们称之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在这些区域,以高端写字楼为基础,以现代商业服务业加以配套,以现代化的城市交通连接,以科学合理的建筑空间和集约管理的能源配置加以布局,将成为上海的新地标。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出现,顺应了上海经济的发展趋势,将使上海商业服务业形成一些全新的制高点,上海商业的发展体系因此更加完善,上海商业服务业与国际商业服务业发展的距离也能因此缩短。今天上海由MCBD、城市中心商业街、特色商街、社区商业中心、居民点邻里中心、郊区新城新市镇商业、农家店构成的商业服务体系,将更加能完善地为生活在上海的各类人群提供各种服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