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特点范文1
中图分类号:TU19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近些年来,我国建筑业的发展促进了越来越多研究成果的广泛运用,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比如钢结构安装计算机动态仿真技术、高层建筑钢结构安安装技术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也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智能化建筑以及大跨度桥梁工程的建设,现阶段的建筑安装施工技术中,不仅包括了基本的土建工程安装技术,同时也包括机电设备安装、钢结构与管道的安装以及与安装技术相关的计算机操作技术,使得传统的施工安装技术得到了扩展,并且为现代建筑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撑。
一、传统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
从建筑业的发展历程来看,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初期,人们对建筑的要求比较单一,仅仅是将建筑看作是休息的地方,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水平较低,建筑工程技术也呈现出单一化的发展趋势,在建筑工程结构的功能性和艺术性方面比较单一。建筑材料主要为石头、木材等,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速度也较为缓慢。
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由于人口的增长和建筑工程数量的快速增长,传统的建筑材料如石头和木头等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再加上搭建技术不适合大规模的应用和推广,导致建筑工程技术由传统的搭建技术向砖木混合技术发展,发展了建筑工程领域的混凝土技术。在这一时期,人们对建筑工程技术的要求也不高,建筑作业主要由人工来完成,利用砖块混合水泥的方法就可以满足建筑要求。这种建筑技术增强了建筑物的坚固性,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周期。但是,利用这种建筑技术进行建筑施工,容易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也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在我国历史上很长一段时期都在使用这样的建筑技术,甚至在近代社会也在使用,这是由这项技术的实用性、经济性、技术水平要求不高等因素决定的。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不高、缺乏先进的科技手段等原因,传统的建筑工程技术呈现出单一化的发展特点,技术性不强,建筑工程技术也没有在节能、环保等方面得到较大的进步,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水平较低。虽然在传统社会也有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建筑工程,但这些建筑工程大都是为皇家贵族等上流群体建造的,主要是为了避暑、观光或修建陵墓使用的,无法得到大范围的普及,这也表明了传统社会建筑工程技术的单一化特点,在技术种类和普及程度方面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不利于保护环境,能源与资源消耗也比较多。
二、现代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和建筑工程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的作用进行了拓展,使建筑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要求。现阶段,建筑工程技术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居住的要求,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具有舒适度高、节能、环保等特点,与传统的建筑技术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目前,人们对建筑工程技术的要求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的发展特点,新的工程技术不断涌现,例如绿色建筑技术、生态建筑技术、智能建筑技术等,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现代建筑工程技术的水平。具体说来,现代建筑工程技术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绿色建筑
在建筑工程中充分利用绿色建筑技术,可以通过利用自然资源、环境资源,尽量降低或避免建筑对环境造成危害,维护生态平衡。发展绿色建筑可以尽量降低建筑对资源的消耗,有效节约能源与资源,避免建筑物对环境造成污染,促进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目前,环境保护问题已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促进建筑物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也成为建筑工程的重要发展方向,在建筑工程中引用和推广绿色建筑技术可以为人们营造一个更自然、环保、健康的建筑空间,提高建筑工程技术的生态效益。
2.2生态建筑
生态建筑技术也是一种新兴的建筑工程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生态技术可以在建筑工程中充分利用现代高新科技,运用建筑物理、建筑设计、材料科学、气候学等一系列学科知识为建筑工程服务,增加建筑工程的科技含量,使工程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得到同步提升。生态建筑可以有效降低建筑物的能源和资源消耗,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为人们提供一个节能、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
2.3智能建筑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先进的科学技术已运用于建筑工程技术中来,智能建筑可以通过利用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科学技术,增加建筑物中的安全防盗、电力系统、通讯设备等系统的科技含量,提高建筑工程的自动化水平,使建筑工程不断与科学技术结合,共同为人们打造一个更舒适、高效、便捷的建筑环境,使建筑物的管理逐步朝着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三、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
3.1精细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建筑工程技术水平的逐步提高,建筑工程技术也在朝着精细化的方向发展,对施工技术、设备安装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例如,对于建筑工程的钢结构焊接与安装技术来说,精细化程度在不断提高,新的焊接技术如焊接水平控制、材料控制、射线检测焊缝等技术的发展水平越来越高,逐步形成了多功能的焊接管理技术,如WMS 技术等。在钢结构的安装方面,工程质量的监控技术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发展成为新型的工程质量监控吊装技术,并在鸟巢等大型工程建设项目中得到了应用,提高了建筑工程技术的精细化水平,发展了计算机控制的多吊点分散载荷吊装技术等监控吊装技术,使质量控制的精度与准度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3.2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也在建筑安装等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通过计算机可以对建筑安装过程进行模拟和监控,利用计算机操作系统及时发现建筑安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发挥实时校对、实时监督、实时控制的作用,保证建筑安装工程的质量达标。总之,数字化和信息化在建筑安装工程中的应用,可以利用动态模拟的方式对安装过程进行监控,使建筑工程技术朝着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方向发展,提高建筑工程监督和管理的水平与效率。
3.3集成化的发展趋势
集成化的建筑工程技术可以将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安装技术等技术实现有效衔接,将多种工程技术相结合,发挥建筑工程技术的综合效益,提高建筑工程技术的水平,以满足未来建筑业的发展要求。
四、结束语
建筑工程技术在建筑施工领域有其自身的应用特点和发展方向。在进行项目施工过程中,如何采取相应的建筑工程技术,需要针对各种技术的特点来选择其具体应用方式。在实际工作中,应该重点研究如何提高各种建筑工程技术的优势,来促进建筑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文从建筑工程技术所具有的特点展开论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相关探讨。建筑工程技术行业在自身发展中,会继续将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和优势凸显出来,通过行业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业内良性竞争机制,会使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建筑工程技术工作人员也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提高职业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通过高校对这一专业人才培养力度的加大和建筑工程技术自身发展的不断完善,这一行业在未来能够在更广泛的空间里促进建筑施工领域的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康会宾.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0(08)
[2]陈贤清.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探讨[J].中国建设教育.2010(Z1)
[3]唐孝政.基于工作过程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2)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特点范文2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特色
中图分类号:G7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23-0172-01
许多高职高专院校都开设有土建类专业,最常见的有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许多高职院校往往出于专业群建设壮大、资源共享、平台共用的需要,同时开设两个专业。但若问起两个专业的区别,大家往往只能大概说一个侧重技术,一个侧重管理。但做过现场的人都知道,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和技术工作是不可能完全分隔清楚的。如果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势必影响到专业核心能力的分析,再多的教改举措都只是无用功。同时开设有两个专业的院校,必须认真分析两个专业的不同,结合自身的办学优势,抓准专业人才的不同特点,合理配置教学资源,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专业。
1 专业现状对比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高职高专专业目录中同属于建筑大类,前者属于其中的工程管理类,代号560501,后者属于其中的土建施工类,代号560301。2011年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颁布了土建类专业的教学基本要求,该文件对于两个专业的主要区别建议见表1。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土建教指委认为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专业的初始岗位是建造员,工程技术专业的初始岗位是施工员,但我们国家很多省市并没有建造员这一实际岗位,大部分都只有施工员这一职业岗位,或是建造师这一注册执业资格。从学生的实际就业情况来看,两个专业的学生在初始就业岗位上也没有很大区别。
2 专业特色分析
要办出不同专业各自的特色,关键在于抓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正确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结合卓有成效的教学模式,方能办出专业特色。两个专业的不同特色分析如下:
①就业面向不同。工程项目参与各方包括建设方、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材料供应方、工程咨询服务方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岗位一般为面向施工单位的一线施工员,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则面向包括建设方、施工方等各方在内,从事如建设单位项目报建、招标工作;施工单位内业、投标及合同管理工作;工程咨询服务公司招投标、工程项目管理、造价咨询等工作。
②培养目标不同。如表1所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面向建筑工程施工环节,侧重培养施工一线的技术管理人员,建筑工程管理专业面向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培养参与工程建设各方所需的项目投资策划、招投标及合同管理、造价管理、施工管理等人员。
③专业核心能力不同。一个专业的核心能力应该由基础能力、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组成,以循序渐进、逐层递增的方式形成。建筑工程技术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核心能力对比见表2。
从上述分析可得,建筑工程管理专业侧重经济类、管理类能力的培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侧重施工技术类、施工组织类能力的培养。
④专业课程体系不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有许多相同的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则有所区别,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基础工程施工、砌体结构工程施工等各类施工课程,而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房地产开发等经济管理类课程。
⑤实践教学体系不同。不同专业核心职业能力的形成手段――实践教学体系是不同的,两个专业的主要实训项目对比见表3。
两个专业开设有许多相同实训项目,但人才培养目标不同,实训项目的侧重点、深度及广度要求是不同的。以建筑工程测量实训为例,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同学只要求掌握测量仪器基本使用方法、完成工程测量简单任务即可,而对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同学来说,他们除了掌握测量仪器基本使用方法外,还必须模拟完成施工现场的实际测量放线任务,满足工程建设过程测量需求。实践体系的不同,正是不同人才培养需求、不同人才能力要求的体现。
3 不同专业和谐发展
在同一所高职院校里同时开设多个相近专业的情况普遍存在,这主要是出于扩大专业队伍、提升专业群影响力、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的考虑。但如果没有对不同专业培养目标、专业能力进行深思熟虑后的准确定位,就会出现专业概念模糊、专业特色混淆、专业建设重复的现象,要不然就是出现专业建设各自为政、教学总量过剩、专业资源浪费的现象。
要使得同一所院校里的相近专业各自健康发展,必须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结合院校所在地的人才需求特征,结合本校的资源特点和优势,充分论证不同专业的人才定位,准确把握不同专业的人才核心能力,构建各具特色的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体系,统筹规划,合理建设专业群,才能实现教学资源利用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效益最佳化。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特点范文3
关键词 职业核心能力 建筑工程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11.015
On Vocational Core Competency-base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Course System
――Take Yiwu Industrial & Commerci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WU Huajun, LIU Junqin
(Yiwu Industrial & Commercial College, Yiwu, Zhejiang 322000)
Abstract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graduates in order to better adapt to the jobs, only to master professional skills is not enough, with the occupation of its core capability to become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success in the workplace. Our hospital to train students, "a multi-disciplinary professional core + Basic + Basic Quality" principle, worked out a career-based professional core competency-based curriculum, 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Key words professional core competence;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course system
所谓职业核心能力是从事任何职业活动都需要的,能适应岗位不断变换和技术飞速发展的综合能力或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能适应岗位不断变换,可以让人自信和成功地展示自己,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应用。随着建筑市场用人岗位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为了更好地适应就业岗位,仅仅掌握专业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具备职业核心能力成为其职场成功的重要保证。如何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在校学生的岗位竞争力一直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改革方向。针对专业特点和职业岗位,以培养职业核心能力为导向,需要不断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和重新构建。
1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岗位及其能力要求
经过走访建筑行业企业,毕业生跟踪调查等活动,明确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就业岗位主要有施工员、质检员、监理员、造价员、资料员等,各岗位的主要能力要求见表1。
2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思路是在一个专业核心能力的基础上培养多个专业基本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即“一专业核心+多专业基本+基本素质”。具体的能力培养方案见表2。
3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开设
在进行课程体系构建和课程开发时,我院根据“一专业核心+多专业基本+基本素质”的能力要求,以建筑工程施工岗位能力为核心,符合建筑施工岗位需求,构建出了一套以知识、技能、素质为标准的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的特色课程体系。
(1)公共基础课。不论什么专业,学生都必须学习基本的文化知识。我专业拟为学生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特色概论、计算机基础、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应用文写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育、形势与政策教育、军事理论、职业生涯与就业创业指导等公共基础课,为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打下基础。同时,在新生入学时要组织他们进行军训,培养他们的纪律性和团队意识。
(2)职业基础课。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开设了一些专业的基础课程为接下来学习专业技能课程打下基础。有建筑材料与检测、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力学与结构、建筑工程测量、建筑CAD等,其中建筑工程测量是作为专业核心课程来授课的。
(3)职业技能课。我专业的拟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就是工程施工技术能力,所开设的课程有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工程施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施工组织、工程项目管理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真正了解了工程施工方面的知识。
(4)实践环节课。光有理论知识的充实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结合具体的实践,才能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进一步深刻地掌握理论知识。我专业开设的实践课有认识实习、工程施工图识读、建筑施工基本技能训练、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建筑CAD技能训练、建筑工程测量实训、工程项目管理实训、建筑计量与计价实训、顶岗施工实习、毕业综合实践环节。这些实践课程让学生可以简单地模拟实际的工作情况,为他们以后可以很快地适应工作打下基础。
(5)职业选修课。建筑工程专业需要学习的知识是很多的,为了进一步充实学生,我专业开设了很多职业选修课程,方便有兴趣的同学进一步学习。有建筑法规、建筑工程经济、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建筑工程监理、建筑工程检验与检测、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等。
4 我院人才培养的成效
随着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不断开发和调整,以“一专业核心+多专业基本+基本素质”为原则,改革整合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就业适应性得到很大改善,整体素质不断提升。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步入社会后受到了企业的普遍好评,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也不断提高。近三年,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在97%以上,2014年根据麦可思第三方评价,专业对口率为70%,高于同专业全国平均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晓红,黄琳.基于职业核心能力的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3(22).
[2] 张英.建筑工程施工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
[3] 吴慕辉,何清.构建建筑工程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4.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特点范文4
【关键词】高职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岗位驱动,能力递进” 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9C-0087-02
目前,建筑技术人才数量上质量上短缺是建筑业面临的严峻问题。《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准确把握定位和发展方向,自觉承担起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时代责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高端技能型人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育必须主动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学习和发展需要,必须适应建筑行业用人的需求,与就业岗位相结合,培养出一批能从事城镇建筑工程施工、工程概预算、工程资料整编等符合城镇化进程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本文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岗位驱动,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岗位分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建筑与市政工程施工现场专业人员职业标准》(JGJ-2011)确定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岗位有8个,即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标准员、材料员、机械员、劳务员、资料员,主要岗位有6个,即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资料员、材料员、标准员。通过社会调研、企业调研、职业岗位需求调研,目前区域建筑行业职业岗位群主要有两类,如图1所示。
(一)初次就业岗位。建设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建设行业生产操作人员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要求建设行业初次就业人员实行资格证书制度,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资料员、材料员、标准员等必须持证上岗。
(二)迁移岗位。我国建设行业已建立房地产估价师、监理工程师、注册建筑师、造价工程师、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注册城市规划师、房地产经纪人和建造师等八类执业资格制度,基本形成以教育评估、执业实践、资格考试、注册管理、继续教育和信用档案为主要内容的管理体系。高职教育应引导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完成各类执业资格考试应具备的专业理论和职业基本技能的学习,毕业后通过3~5年的专业务实,顺利通过执业资格考试。
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北部湾经济区、华南地区建筑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从事建筑工程施工、建筑工程概预算、建筑工程管理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掌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资料员、材料员、标准员等高端技能型人才。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和社会需求调研,确定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定位,详见表1。
三、构建“岗位驱动,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岗位分析,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构建“岗位驱动,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详见图2。
“岗位驱动,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具体如下。一是立足北部湾经济区、面向华南地区,以城镇化建设为平台。二是发挥学校、企业“双主体”的育人作用。结合北部湾经济区、华南地区建筑企业,深化校企合作,充分发挥学校、企业“双主体”的育人作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专业能力。通过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主体、两个育人环境,实施双证融通,培养企业满意的人才。三是“岗位驱动”。以就业岗位为切入点,以岗位能力为主线。通过职业岗位调研分析,确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在施工一线从事技术与管理工作,相关职业岗位为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资料员、材料员、标准员等。职业岗位可以根据建筑行业、市场需求来调整,处动态状态,充分体现以市场为出发点,以就业为导向。按照这些职业岗位应具有的岗位能力要求,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设计课程体系,共同开发实训项目,共同实施、共同评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四是“能力递进”。体现在贯穿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本专业培养过程既有系统的实践能力培养,也有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不是单设的理论为主课程,而是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系统的实践能力培养不是实践为主课程,而是有理论知识的深化和拓展,是实践理论一体化课程。手段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真正的“做中学”。“五阶段”培养中学生的能力是递进关系。第一阶段“通用能力培养阶段”,在第一学期进行。第二阶段“专业基本技能培养阶段”,在第一、第二学期进行。实践课程建筑工程见习安排于第一学期,是让学生尽早接触企业实际工程,专业学习以专业实践知识为起点,而不是以理论知识学习为起点。第三阶段“专业核心技能培养阶段”,在第三、第四学期进行。根据项目化课程需要在校内实训基地及校外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广西建工集团下属企事业单位进行技能培训,工学交替。第四阶段“专业能力强化提高培养阶段”,在第五学期进行。在岗位群的共性知识、技能培养的基础上,根据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北部湾经济区、华南地区建筑行业的人才需求,结合学生就业的不同岗位,开设相应的员级实务课程,进行专业能力强化训练。学生可以根据建筑行业、市场需求来选择2~3个职业岗位进行强化培养,呈动态状。如资料员的培养,就是根据对深圳市宝鹰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建筑企业进行考察调研,了解到目前建筑行业非常紧缺工程资料整编的人才。学院培养学生达到“面广、技精、灵活多变”的程度,充分体现以市场为出发点,以就业为导向。第五阶段“能力应用培养阶段”,在第六学期进行。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针对市场需求和个人特点强化提高某一特长,提高应用能力。在完成该专业的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再针对市场需求和个人特点强化提高某一特长。五是构建4大保障体系。通过构建“项目化课程体系、三位一体实训基地、‘双师’型教学团队、优质教学资源库”4大保障体系,确保人才培养模式顺利实施。
综上所述,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职业岗位进行分析,以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构建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岗位驱动,能力递进”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围绕本行业职业岗位的特点,培养市场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刘晓平,陈淑娟,李光.构建能力本位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J].中国建设教育,2007(8)
[2]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特点范文5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顶岗实习;问题分析;策略研究
在高职院校中,顶岗实习是教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技术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使学生掌握的技能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一、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现状
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多安排在第六学期第一周至学生毕业之前,如:我院该专业的学生在顶岗实习之前就已完成全部课程学习以及毕业设计,这样学生就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较长时间的实习角色中去,也符合建筑工程的施工周期特点,使学生能够对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将岗位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以确保顶岗实习的质量。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可能从事的岗位,包括施工员、监理员、资料员、造价员、材料员、质量员、安全员等等,实习企业多为施工企业和建筑企业,由于受到建筑施工项目流动性的影响,学生顶岗实习地点分布较为分散,在半年的顶岗实习时间内,学生的顶岗实习岗位会因为可预计因素、不可预计因素发生变动,主要影响岗位变动的因素包括岗位适应水平、工程进展情况和就业意愿等。
高职院校学生虽然在顶岗实习之前就接受了实践训练,但是在顶岗实习初期,很多学生对工作内容不了解,工作职责较为模糊,学生在较长一段时间后才能适应岗位工作。此外,施工企业的工作环境较为艰苦,需要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和工作强度,如果学生缺乏足够的自控能力和奉献精神,会多次调动岗位,不仅无法深入掌握知识,还会影响实习质量。
笔者这几年通过指导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根据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提交的施工日志以及结束后提交的实习报告、实习鉴定、被实习企业录用比例等情况,对顶岗实习结果进行考察,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着施工日志填写不属实,实习报告填写不完整,甚至出现了抄袭和雷同等现象,学生存在侥幸心理,职业素养无法从根本上得到提高。
二、提高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质量的建议
在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实习企业、学生、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来提高顶岗实习质量,使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不断增加,为社会培养具有较高职业素养、技术水平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1.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建立顶岗实习基地
高职院校应该积极发展校企合作,充分利用学校的师资优势,针对企业需求和企业特点,输送与企业用人需求相吻合的人才,解决建筑企业在经营、管理和技术等方面遇到的难题,协助企业进行技术更新,使企业进入良性发展。同时,企业可以参与到实习基地建设、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分享学校资源,实现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真正做到服务社会、服务专业和提高企业在社会上的竞争力,转变以往依靠教师关系联系企业进行实习的情况,让学校和企业成为良性合作伙伴,从而使顶岗实习取得更好的效果。
2.提高教师对学生顶岗实习的指导力度
高职院校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取得的成果依赖于学生的工作态度、学习热情、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依赖于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具体来说,学生在顶岗实习前期,应该有一个逐步适应、逐步学习的过程,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提高对岗位工作的适应速度,使学生能够尽快地融入工作岗位。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高职院校教师普遍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很难针对学生的实际工作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学校可以聘请行业专家和企业专家作为学生实习的指导教师,此外,还可以鼓励教师进入建筑企业进行锻炼,使教师了解行业动态,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教学能力、技术能力和工作能力,最终实现学生、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总之,学校应该对学生的顶岗实习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动态的监控,成立工作小组,组织并实施学生的顶岗实习等相关工作。在学生进入企业实习之前,全面了解企业的信息,考察是否具有相关资质、施工安全性是否得到保证,在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应该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工作情况,在学生顶岗实习结束后,制定完善的考核办法,对学生的顶岗实习情况进行考核,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晓玲,王心怡.浅谈高职建筑工程专业顶岗实习的实施[J].中国高校管理,2012,6(09):118.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特点范文6
【关键词】高职课程 教学改革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加强实践教学是确保高职学生具有实践应用能力的重要保证。作为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干课程的《建筑施工技术》、《施工测量》、《施工工种操作》等课程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如何根据当前建筑市场的需要,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传统的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以适应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岗位的需求,将成为建筑类高职亟待解决的课题。
1、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及职业能力
高职教育教学的培养目标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其最后落脚点就是学生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具体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其培养目标及职业能力则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进取精神,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本专业相关领域工作的岗位能力和职业技能,实践能力强,适应建筑工程施工一线技术管理岗位要求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高职高专教育既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又属于高等教育序列,它既与中等职业教育不同,又同属职业教育的范畴,同时,它又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专教育的教学实施,在从职业角度为学生奠定坚实必要的技术理论基础,并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又要直面学生的职业岗位需要,着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因此,根据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和建筑市场的岗位需要,构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2、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专业定位不合理,专业基础不够宽
认为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工民建中专升格而成或是本科压缩而成的看法是不对的,工民建中专的定位是施工生产一线的岗位群,本科的定位是建筑和结构设计的岗位群。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定位应本着“知识够用为度,突出技能培养”的原则,使之具有较宽的专业面,以适应工程施工、管理、造价、设计、咨询、监理、服务等建筑岗位的需要。
2.2 实践环节与课程教学环节脱节
实践教学环节是本专业核心课程《建筑施工技术》的重要教学环节。一般高职高专对建筑工程专业学生集中安排有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认识实习在开学之初,这时学生还没有学习本课程,对施工技术的认识较肤浅。而生产实习虽然在专业课结束后进行,但衔接不太紧密,课程教学环节与实践环节有脱节现象。
3、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3.1 采用项目驱动法教学
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设计《住宅室内设计》实训教学为例。《住宅室内设计》课程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以项目的构思、设计、表达、实现的整个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设计项目各环节知识。
3.2 构建技能训练占优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本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实施“4.5+1.5” 的学时分配方案,即前4.5个学期完成所有理论课的教学,包括课程设计和课程学习规定的部分实践,同时学生须利用双休日、寒暑假的时间到指定工地或实训场所跟随指定教师(一般为现场技术或管理人员)从事规定的劳动和实习;后1.5个学期安排学生全身心、全日制在施工一线从事实习,同时完成毕业设计,设计课题必须针对本工程特点进行研究,编制可使用的技术或管理文件。这样,三年学制中的技能训练与理论教学的学时比例达到1.5∶1,保证技能训练的时间和效果。
3.3 整合课程,强化应用能力和岗位能力
“4.5+1.5”人才培养模式在实现课程整体优化的前提下,要通过课程整合、课程内容改革等手段,逐步减少课内总学时。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强化对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岗位能力的培养,实现“零距离上岗”的教育目标。
3.4 加强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
认识实习采用校内外集中实习的方式,通过加强出勤考核和交实习报告的方式,必要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口试进行管理,保证达到实习效果。
测量实习采用校内分组且每组安排一个指导教师的实习方式,由指导教师进行出勤考核,再加上学生每个人要交实结。每组交内外业资料和图形,且对每名学生进行经纬仪和水准仪观测的考核方式,经纬仪和水准仪的考核,必须操作正确,闭合差符合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否则定为不及格。因为是每个人单独进行操作考核,学生的实习非常认真,测量水平非常过硬,受到施工和就业单位的好评。
建筑材料综合实验实训采用校内实验室分组,且每个实验都安排一个指导教师和若干个实验教师进行指导的实习方式,由实验教师进行出勤考核,再加上每人交试验报告和试验总结,还对每名学生进行口试,通过抽题签的方式来进行实训口试考核,以督促每个同学认真实习,实验效果比较理想。
施工实训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它对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采用分散学生到校外各施工现场,现场指定技术人员随时进行指导,校内指导老师定期到工地走访和电话网络联系的实训管理方式,随时掌握着学生的实习情况,保证施工过程的真实;学生实训结束后,每人要交实习报告、每周周记和实习单位鉴定,还有口试抽查,以保证施工实训效果。实践证明,这种分散实训的效果非常好,学生在实训过程中非常认真努力,不但真正掌握了施工技术,而且也同时让实习单位了解了自己,80~90%的单位都愿意接收专业实习的学生就业,为学生就业打下了基础。
岗位实训是学生毕业前针对建筑工程企业技术岗位的岗位实际训练。通过实训使学生对建筑工程企业管理、工程项目管理、工程施工及管理,以及工程监理等各岗位有较详细的了解,并且在导师的指导下能够独立胜任其中某一个或几个岗位的工作,使学生毕业后能够零距离的胜任建筑工程企业技术岗位的工作。因为有18周的施工实习垫底,绝大多数同学此时都能够承担建筑工程企业的某个技术岗位,为零距离就业打下
了比较牢固的基础。
4、结语
改革课程教学的评价观念, 构建技能训练占优的人才培养模式,整合课程内容,强化应用能力和岗位能力,建立以教育理论为指导、学生实践技能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并付诸实施,必将大大提高高职学生实践操作技能和职业岗位能力,为社会培养出职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周晖,程忠国,鄢维峰.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0,(23):17-19.
[2] 宋艳清,王付全.高职建筑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8(26):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