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文物保护与开发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文物保护与开发范文1
(一)旅游发展可以促进文物保护。首先,旅游发展有利于增强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通过对文物的参观及旅游景点的宣传,游客可以从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受到深刻的教育,认识到文物的重要价值及对社会的重要意义,从而促使他们增强文物保护意识,重视文物保护工作,自觉保护文物。其次,吸引游客参观有利于文物保护。文物是许多地方吸引游客的看点,也是当地旅游经济的引爆点,少了这个点,旅游业发展必然受到重挫。加上文物独特性、稀缺性、不可再生性的特点,决定着文物一旦遭受损毁,就无法恢复。因此,无论是旅游主管部门、旅行社,还是文物景点单位,都不愿意出现这种局面,必然会注意保护文物,以便永续利用这一宝贵资源,尽量完好无损地展现给游客。再次,旅游发展有利于解决文物保护经费不足问题。我国文物古迹很多与国家地方财力有限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许多地方在文物保护经费支出方面总是捉襟见肘,导致许多文物由于缺乏经费保障而遭致损坏,甚至是毁灭。旅游发展可以为文物景区创造经济效益,进而提取部分资金对文物进行修缮和维护,通过市场化手段摆脱文物保护经费不足的困境。
(二)文物保护可以促进旅游发展。文物保护和文物利用是一个辩证关系,文物保护是文物工作的首要任务,也是文物开发与利用的前提。反过来讲,保护文物资源,最终的目的是进行文物利用,否则,就进入一个为保护而保护的怪圈,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文物的效用。文物利用一个重要的方式是旅游开发。要牢固树立合理利用是对文物的最好保护的理念,通过科学管理、适度旅游开发,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反哺文物保护,形成文物保护-利用-再保护-再利用的良性循环,进而推进文物旅游持续健康发展。
二、旅游发展也会给文物保护增添困扰和压力
(一)过度开发利用损坏文物。一些文物景区鼠目寸光,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对文物进行掠夺式开发利用,景区超负荷运转,致使文物老化、破坏甚至是毁灭,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二)随意改造破坏文物。有的文物景区在文物维修和保护方面不遵循科学规律,相关维护人员缺乏专业素质,不是按照维持原样、符合历史时代特点的要求对文物进行维护,而是对一厢情愿的对文物古迹进行随意改造,从而破坏了文物的原真性。
(三)配套设施建设威胁文物。许多文物景区为增强承载力,加大道路、宾馆、饭店等配套旅游设施建设力度,甚至在文物保护单位建设控制地带大兴土木,恶化了文物原有的保存环境,以致直接威胁着文物保护。
(四)游客不文明行为损毁文物。一些游客在观赏文物的时候举止不文明,有的在文物上乱写乱画,有的随意踩踏、攀爬、抚摸文物,有的甚至打砸盗取文物部件,致使一些文物严重损坏,有的甚至流落他乡,损失无法挽回。
三、找准文物保护和旅游发展的契合点
(一)牢固树立文物保护和旅游事业协调发展理念。首先,树立以文物保护为主,旅游开发为辅的理念,推动文物保护和旅游事业可持续发展。其次,树立文物既是我们的财富,也是子孙后代的财富的思想,注重长远发展,兼顾眼前利益,不能急功近利,吃祖宗饭,断子孙粮。再次,树立统筹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理念,注重发挥文物的社会效益,不能单纯追求经济效益,造成金钱无法衡量的损失。
(二)将文物保护规划纳入本地区旅游发展规划当中。按照摸清家底、科学规划、注重衔接的思路,统筹编制文物保护和旅游发展规划。“摸清家底”,就是地方文物及相关部门应尽快组织专家,结合全国文物普查,启动本地区文物全面普查、分级分类认定和登录工作,建立文物清单和数据库。科学规划,就是要按照科学性、前瞻性、系统性的要求,抓紧编制本地区文物保护和旅游发展规划,统筹处理这两项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的关系,科学描绘文物保护和旅游发展“路线图”。注重衔接,就是要抓好文物保护和旅游发展规划的上下对应衔接,使文物布局更加合理,旅游发展更加有序。
(三)增强文物部门和旅游部门的工作合力。文物部门与旅游部门应加强合作、密切配合,推进文物保护和旅游事业协调发展。文物部门要主动作为,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文物资源,挖掘文物的历史文化内涵,带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要争取本级政府和旅游部门支持,在当地旅游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资金作为文物维护基金,在开发利用中保护文物;要加强对文物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增强公众特别是游客文物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遵守文物保护相关规定。旅游部门在文物开发利用上要加强同文物部门的协商,无论是文物修缮,还是旅游产品开发、旅游线路安排,要主动征求文物部门意见;要在文物景区和旅游线路上中,对游客进行文物保护方面的宣传教育,对游客破坏文物并造成不良后果行为,应采取相应手段给予制裁。
文物保护与开发范文2
中国是文物资源大国,目前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5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831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8371处;世界文化遗产27处,文化与自然双遗产4处。这些丰富而珍贵的文物资源,是中国旅游业赖以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为维护文物安全、规范文物旅游发展秩序,中国将强化文物保护与文物旅游的协调发展,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为加强对全国文物旅游发展的协调指导力度,解决文物旅游发展中的重大事项,根据国家旅游局、国家文物局最新签署的《旅游发展与文物保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两部门将成立由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任组长的全国文物旅游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在联合开展专题调研、文物旅游研究工作基础上,双方将在每个五年规划期末《全国文物旅游发展报告》。
同时,为部署加强文物保护与促进旅游发展工作,两部门将联合召开全国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工作会议,联合开展“全国文物旅游示范区”标准制定和试点工作,探索文物旅游和谐发展新模式。双方还将共同建立专家巡视评估制度,定期对各地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状况进行检查评估,及时公布评估报告,并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定期开展文物旅游执法督察工作,有效维护文物安全和旅游业发展秩序。
中国・平凉崆峒山旅游文化论坛在兰州举行
2010年7月6日下午,中国・平凉崆峒山旅游文化论坛在兰州举行。甘肃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励小捷,省政协副主席张世珍出席论坛。平凉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马世忠,甘肃省旅游局局长黄周会分别致辞。平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奋彦主持论坛,参加论坛的还有甘肃省、平凉市领导以及西北五省区110多家旅行社的代表和中央、省级新闻媒体记者。
近年来,在平凉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推动下,平凉旅游以建设西部人文生态旅游基地为目标,以“神奇崆峒・养生平凉”为主题,以崆峒山为龙头,发挥“人文养生、休闲度假、生态观光、西部民俗”特色优势,彰显崆峒、西王母、古成纪、皇甫谧等文化特色,举全市之力集中突破,城市旅游服务功能日趋完善,旅游要素协调发展,产业集群不断壮大,产业链条有效延伸,旅游综合效益跃居甘肃省前列,已成为丝绸之路黄金旅游线上的重要结点。
本次论坛以“道源文化与崆峒旅游开发”为主题,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切入点,通过多层次的旅游文化交流与研讨,聚集信息资源,融汇多元观点,为平凉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尤其是崆峒山旅游品牌的打造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进一步扩大崆峒山道源圣地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升平凉旅游整体形象,助推西部人文生态旅游基地的建设。
甘肃西和将举办第三届中国乞巧文化旅游节
“中国乞巧文化之乡”――甘肃西和县将于2010年8月15~16日举办第三届中国乞巧文化旅游节,向世人展示独具魅力的中华乞巧文化。
甘肃西和县乞巧民俗历史悠久,其乞巧文化与中华民族“七夕”文化基本同源、同时。乞巧节起源于当地长道一带,是秦人的古老遗风。每年农历六月三十晚至七月初七晚,当地都要举行七天八夜的乞巧活动,俗称“乞巧节”。其活动时间之长、规模之大、程式之完整,国内绝无仅有。自2006年10月,西和县被中国民间文化家协会命名为“中国乞巧文化之乡”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两届乞巧文化旅游节。本届旅游节以“西和乞巧・独具魅力的女儿节”为主题,是该县在“5・12”地震后举办的首届大型文化旅游盛会。节会安排有大型民俗文艺演出、乞巧文化民俗展、文化旅游产品展览、书画摄影展、山歌比赛、旅游参观活动、招商项目推介签约活动、外拍宣传活动,还有晚霞湖、云华山、横岭山、大寨文化大院分会场乞巧展演等活动。游人们不仅可以体验到乡土气息浓郁的传统乞巧文化,还可以看到一个个灾后重建的美丽新农村,感受到当地灾民重新安居乐业的繁盛景象。
“甘肃旅游号”快速旅客列车开行
为全力打造甘肃省“丝绸之路”旅游品牌,解决丝路线旅游旺季铁路车票不足尤其是进出敦煌问题,经甘肃省旅游局协调,兰州铁路局决定自2010年7月11日起,开行“甘肃旅游号”兰州至敦煌隔日始发的K9671/9672次往返快速旅客列车。截止日期将根据市场需求和客源情况而定。
兰州至敦煌快速旅客列车车体一组,兰州、敦煌隔日开行,列车等级为快速,列车下行运行时间为17小时,上行为18小时,车型为25B车体(绿皮车),列车编组硬卧14辆、软卧4辆(软卧为独立空调),未设餐车。列车停靠站(营业站)依次为武威、张掖、酒泉、嘉峪关、瓜州、敦煌(列车时刻附后)。K9671从兰州站19:04发车,次日7:02抵达嘉峪关,12:06抵达敦煌;K9672次从敦煌站15:18发车,20:55抵达嘉峪关,次日10:05抵达兰州。
新疆天山拟联合申报世界遗产
新疆将以5A级景区为龙头,联合天山山脉多处景区点,以“天山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为名申遗。
据了解,按照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申报程序,新疆有关部门目前正着手收集与天山各景区有关的资料,计划将天山天池、托木尔峰保护区(温宿大峡谷)、西天山雪岭云杉保护区、巴音布鲁克天鹅湖栖息地、赛里木湖(含北鲵自然保护区)五大区域景区联合捆绑,作为申报“天山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项目,联合申遗。
天山山脉新疆段长达2000多公里,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有着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优势。但截至目前为止,“天山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还没有正式申报过。
吐鲁番将举办第中国丝绸之路吐鲁番葡萄节
以“促进开放与交流,体验欢乐与祥和”为主题的第中国丝绸之路吐鲁番葡萄节将于2010年8月26日至9月5日在吐鲁番市举办。
为顺应新要求、新期待,全面提升办节水平,今年的葡萄节除了有维吾尔族模拟婚礼、梳辫子比赛、葡萄瓜果展示、吃葡萄比赛、品饮鲜葡萄汁、观看斗鸡比赛等保留节目外,将继续举办第五届“情泊吐鲁番”摄影展,此外,还有“百凤朝阳――烤百只斗鸡展示”、库木塔格沙漠实景演出活动、“新疆是个好地方”――双语演讲比赛等创新活动。
利用中国丝绸之路吐鲁番葡萄节节庆活动为契机,新疆将进一步扩大吐鲁番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并利用葡萄节多角度、多行业、多种经济信息的交流,积极推介吐鲁番地区经济技术资源,吸引国际、国内大企业、大集团投资兴业,使吐鲁番葡萄节成为全国乃至世界著名的节庆品牌,以此快速推动吐鲁番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新疆与19个援疆省市加密航线、航班
随着19个对口援疆省市助疆工作的密集开展,这些援疆省市主要城市至乌鲁木齐和疆内机场之间的航线、航班将随之得到开辟和加密。
根据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全国对口援疆工作会议精神,中国民航总局要求全国各航空公司主动开辟和加密至新疆和疆内机场间的航线、航班。2010年7月中旬,南航开通哈尔滨―济南―乌鲁木齐航线,19个对口援疆省市的主要城市将全部开通直达乌鲁木齐的航班。
此外,上海、广州、山东、河北等省市也表示将采取积极措施,保证航线开通后的旅客流量。目前,新疆已开通除拉萨、香港、澳门、台湾以外全国所有省会城市的直达航班,各省区一些主要城市也开通了直飞新疆的航线。
2010版陕西旅游年票发行
2010版陕西旅游年票于2010年7月开始发行,入网景区经调整后扩充到253家,在陕西、河南、山东三省同时发行。
陕西省内就有90家景区,其中西安城墙、未央湖、水陆庵、金龙峡、杜陵、关中大峡谷、楼观台、王顺山等73家景区不限次游览,野生动物园、大唐西市博物馆、翠华山、汉阳陵等景区实行半价优惠,金丝峡、太平森林公园等景区实行折扣优惠。山东景区在原32家的基础上增加到57家,河南景区52家。每张年票81元的发行价格依然不变,减免价值达到1万多元。
西安市举办中国航空城首届旅游节
以“相约阎良、体验飞行”为主题的中国航空城首届旅游节于2010年7月19~23日在西安市阎良区航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举行。该旅游节由西安市旅游局、西安阎良航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管委会等五家单位联合举办。中外游客可以在阎良近距离接触战斗机、轰炸机、运输机,现场了解航空科研试飞成果及发展历程。
西安市阎良区被誉为“中国航空城”,“轰六”、“运七”、“飞豹”、“新舟60”、“新舟600”等30多种军、民用飞机都是在这里诞生的。
林芝推出无高原反应旅游线路
在杭州举办的“从雅鲁藏布大峡谷到布达拉宫”――2010年林芝旅游推介会上,面向浙江游客,林芝推出了无高原反应旅游线路。
近年来,林芝地区以其独特的低海拔优势成为旅游的热门地区。据介绍,林芝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中国最美的雪山――南迦巴瓦峰、最美的神湖――巴松措湖、最美的瀑布――藏布巴东瀑布、最美的冰川――米堆冰川、最美的森林――岗云杉林等壮美的自然景观,是工布藏族、门巴、珞巴等少数民族和\人的聚居地,至今传承着古朴的生活方式和独特的民俗习惯,创造了绚丽多彩的珞瑜文化。
除了令人神往的旅游资源,林芝最吸引浙江游客的是无高原反应的旅游环境。林芝地区此番推出的无高原反应旅游线路,为这些游客打开了一扇通往神秘王国的大门。
河南181件文物珍宝走进日本东京
2010年7月5日,由河南省文物局主办的“华夏文明之源――河南文物珍宝展”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如期展出,这是迄今为止河南省在国际上举办的规模最大的文物展览。
由河南省文物局与日本东京、九州、奈良三大国立博物馆及读卖新闻东京本社、大广株式会社等五家单位合作举办的此次展览,历经三年筹备,精选了郑州、开封、洛阳等地181件(组)文物精品,涵盖瓷器、青铜礼器、玉器、金银器、琉璃器、彩绘画像砖、佛教文物等多个类别,代表了河南文物的精华。展览分为王朝的诞生、技术的诞生和美的诞生三部分,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证明了河南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华夏文明的源头,并为华夏文明的形成和多元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览于2010年7月5日至2011年5月29日先后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九州国立博物馆、奈良国立博物馆展出。
首届中国国际自驾游交易博览会即将在成都召开
2010年7月8日上午,由国家旅游局主办、四川省人民政府承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自驾游交易博览会预备会暨新闻会在成都举行。
据悉,首届中国国际自驾游交易博览会将于2010年10月17~21日第十一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期间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届自驾游交易博览会由国家旅游局和西部12省、区、市人民政府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同主办,由西部12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旅游局共同承办,四川省旅游局、四川省商务厅、四川博览事务局、成都市人民政府具体实施。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自驾游交易博览会,是国家旅游局联合西部12省、区、市政府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利用一年一度四川成都召开的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平台,推进西部旅游产业整体发展的重要举措。
本届自驾游交易博览会是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一次整体展示和实现自驾游旅游交易的盛会。本届自驾游交易博览会以“自由便捷,绿色时尚”为主题,以“魅力中国,自驾天堂”为宣传口号,以“长远规划、品牌共筑、资源共享、合作共赢”为原则,围绕自驾旅游主线,在国际展示平台上推介中国西部丰富的自驾游资源,开展自驾游配套商品、产品的展示、交易,服务游客、服务企业、服务市场,既是旅游业界的盛会,也是商家、企业和自驾游客交易的平台,是西部地区各级政府、旅游行业部门和旅游企业、游客共同打造的我国自驾游的综合品牌展会。
目前,在国家旅游局与西部12省、区、市人民政府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大力支持下,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会上,西部各省、市、区旅游局已达成共识,并共同签署了《首届中国国际自驾游交易博览会合作协议》和《中国自驾游联盟公约》。组委会的前期储备工作已基本结束,设计和推出了一系列优惠措施来吸引全国各地的客商前来参展,包括免费在博览会会刊和网站上推介西部地区景区景点、展位费减免、买十个展位送一个展位等活动。组委会的各项活动也已全面启动,进展顺利。
据首届中国国际自驾游交易博览会组委会介绍,在国家旅游局的支持下,西部各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将共同努力,力争使中国国际自驾游交易博览会成为国家旅游局继在浙江义乌主办的中国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会、天津主办的中国旅游产业节之后的第三大全国性旅游专业性质的品牌展会。
云南永德大雪山自然保护区有望开放
自从2007年发现消失数十年的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豚鹿后,永德大雪山就声名大噪,但普通人还是难以进入大雪山。日前,《云南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总体规划》已获国家林业局批准,随着生态旅游的开发,昆明市民也将有机会深入永德大雪山,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永德大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临沧市永德县东部,距临沧市政府所在地约90公里,距昆明约640公里,距大理约390公里。区内地形多变,地势险峻,箐深林密,溪流湍急,动植物物种丰富,垂直自然景观明显。
据介绍,永德大雪山自然保护区于1986年经云南省政府批准成立,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为以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为代表的南亚热带山地垂直带自然生态系统及珍稀特有野生动植物。
根据规划,永德大雪山将被建设成为旅游形象鲜明、生态环境优美、设施完善、游玩便捷的融生态旅游、休闲、科学考察、环境教育为一体的重点旅游区。同时,通过大雪山保护区的建设带动周边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永德旅游业快速发展。
鄂尔多斯推出大秦直道文化旅游景区
鄂尔多斯市近期推出了大秦直道文化旅游景区,将于2010年8月开园迎宾。
据了解,大秦直道文化旅游景区是鄂尔多斯市重点文化产业和旅游开发项目,位于东胜区西15公里处,景区面积10平方公里,控制区30平方公里,总投资10亿元,分三期建设,2010年8月将完成一期建设工程,并正式开园迎宾。
文物保护与开发范文3
关键词:文物 保护 现状 问题 管理
众所周知,革命历史纪念馆文物对历史研究工作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是历史时刻的见证物,为了使得文物能够得到很好的保存,以为后人进行行为研究活动时而提供宝贵参考意义,则需要探讨为其建立专业研究机构以及保存场所,而历史纪念馆就是保存、陈列、研究、收集文物资料信息的场所,是一个为社会服务的文化教育机构,因此,历史纪念馆在一定程度上有效保障了文物的安全性,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文物的保护意识增强,则需要不断地对现有的保存方式以及措施进行创新,并且将目前文物保护错误方式进行不断地改善,从而探讨一些新的保护方式以及措施来对文物进行保护,以实现文物保护科学性、安全性的目的。
一、历史纪念馆文物保护分析
一是文物保护资金短缺以及设备较陈旧的问题。经调研发现很多市级历史纪念馆因缺乏文物保护资金而常年不更换保护设备,设置连续很多年都不更新保护设备,以至于文物遭到二次破坏,致使文物很快失去了其自身价值。另外,市级历史纪念馆因缺乏文物保护资金,以至于其所引进的保护设备缺乏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二是关于文物保护库房条件限制问题。为了突出历史纪念馆的文化教育机构身份的特征,往往选择历史纪念馆地址的时候,均选择古旧建筑,以实现历史纪念馆特点能够与文物保护工作相互融合的目的,但是古旧建筑的面积有限,以至于文物保护库房的面积不大,同时,库房的空气也不流通,致使历史纪念馆相关管理工作人员将该馆中的文物混合摆放,这样不仅不利于文物保护工作的开着在,而且对文物本身造成二次破坏。三是关于历史纪念馆管理人员配置不合理问题。历史纪念馆管理人才配置现状来看,不仅总体管理人员数量较少,而且文化保护人员的配置也存在着不合理的现象,尤其文物修复、鉴定、保护等管理方面缺乏相应技术人才,这样极不利于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
二、历史纪念馆文物保护现状的相关探讨
历史纪念馆文物具有着研究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因此,其是我国较宝贵的科学文化财富,对文物进行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进一步提高文物保护水平,以及改善目前历史纪念馆文物保护现状。一是文物保护资金短缺以及设备较陈旧问题而采取的相关措施,地方相关政府需要对历史纪念馆文物保护工作相应的提供资金、人才支持,使得历史纪念馆的文物保护设备得以更换,以保障文物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并且有效保障文物自身价值,从而为后人进行历史研究活动时能够提供相应参考价值。二是针对文物保护库房条件限制问题而采取的相关措施。库房环境、条件对文物保护工作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历史纪念馆库房条件受到限制,则不利于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而且还会对文物造成二次破坏。因此,需要改善文物保护库房环境、条件,从而有效延长文物的存在时间。同时,因文物易受到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而遭到破坏,需要将影响文物价值、质量的环境因素进行分析与了解,从而针对这些环境因素将其所放存环境进行改善,从而保障其质量与价值。三是加强历史纪念馆管理队伍的建设,历史纪念馆管理人员配置不合理现状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物保护工作的正常开展,需要对历史纪念馆管理人员进行重新配置,并且加强对文物修复、鉴定、保护等管理方面技术人才的培养工作,从而有效提高文物保护水平。管理人员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水平,从而有效提高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水平,因此,还需要加强管理队伍的建设。四是做好文物登记工作,为了保障历史纪念馆文物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则需要及时对文物进行建档、清点与登记,从而在此过程中能够有效掌握文物数量与质量的信息资料,进而为制定科学合理文物保护工作方案提供有力可靠依据,另外,在对文物进行登记工作的时候,如遇问题需要及时采取措施对其进行解决,并且做好相关防控工作,以保障文物的安全。
三、文物保护管理模式的未来探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为了保障文物保护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则需要积极应用当今科学技术水平以及信息网络技术来对文物库房进行管理,从而保障文物库房管理实现信息化、科学化、规划化的目的,进而有效提高文物保护工作的水平,进而有效延长文物的存在时间。另外,加强对文物保护宣传教育工作,使得广大百姓以及文物爱好者能够积极参与到文物保护工作队伍中来,从而全面提高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1]唐丽.抓住机遇迈向未来D关于免费开放后历史纪念馆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思考[A].湖南省历史纪念馆学会2010年会暨历史纪念馆免费开放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
文物保护与开发范文4
关键词:活态保护;尊重历史;伪造历史;人文博物馆
Abstract:It is significant for an ethnic group and the world to preserve the historical cultural Areas. And there are quite different opinions among scholars and different controversial actions taken by governments. Based on some cases, it is more important and imminent to preserve than to develop. The preservation should be carried out at a full scale focusing on retaining its vitality. To respect history is the primary principle. It must be avoided to forge a historical cultural district by reconstructing for human reasons. Otherwise, there is no difference than committing a horrible crime victimizing culture as well as history .
Key words:alive preservation; respect;forged historical Area; museum for lively behaviors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144(2014)-03-56-(4)
历史文化街区,一般是指经政府核定公布的、保存文物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和真实地体现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并有一定规模的区域。尽管所指不尽一致,可大可小,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历史文化街区必须历史性和文化性兼而有之,并且具有整体性、规模性特征,不同于文物点。保护历史文化街区是欧洲上个世纪在经历了战争对城市的损毁之后提出的,这个倡议在立法后引起了国际上的高度重视。但是中国则是在经历了文化浩劫之后才慢慢反思这个问题的,这种抢救性保护进行得较晚,直到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而中国的历史和文化脉络又特别悠长,因此,对于中国来说,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政府文化战略的出台,我国文物保护工作日益受到重视,但在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过程中,各种急功近利的现象屡屡出现。因此,笔者拟就国内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现状和国外的某些成功经验,阐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关键和目前我们所存在的误区。
1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要点:整体活态保护
由于历史文化街区的外延是相对模糊的,保护范围的大小是不确定的,街区所体现的历史文化内涵也是各有不同的,遗存的程度和条件也不尽相同,因此,保护的模式不可能一以概之。但是保护的核心原则应该是一致的,也是大部分学者认同的,那就是整体活态保护。
整体活态保护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模式。
原貌式保护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最理想模式,既是整体保护,又是活态保护。也就是说,要保留整个街区乃至城区的整体性,不但保留原有的具有特殊意义的文物古迹、历史建筑,还要保护周围或其间不特别的建筑、街道、树木等一切景观,更要保护居民的自然生活样态。
在这个模式下,平遥古城是一个比较好的例子。平遥古城是一个特别的“自然保护”的样本,它由于相对偏僻落后而避免了历史性的破坏。所以,现在看到的平遥古城,包括古城墙、房屋、街道等等,基本保留了原有的样貌。不仅如此,平遥人原来的风俗习惯,比如饮食和手工技艺等,也有所保留。在平遥,你可以买到著名的平遥牛肉,也可以买到当地居民手工制作的纳底布鞋。原貌保护的一个难点是如何和经济需求平衡协调。应该肯定的是,平遥古城的商业街区基本保留了原有的特色,没有迪厅、歌吧之类的现代娱乐场所。在这个意义上,丽江不如平遥。
就小的范围看,北京琉璃厂街区的保护也是比较好的。琉璃厂在清朝前期已成为古玩字画、古籍碑帖及文房四宝的集散地,本来是文化性商业街区,现在依然保持这样的功能。可以说,它是自然延续下来的,是真正的活态遗存。由此可见,最好的保护,就是按照原有的模式自然发展,换句话说,即,不作人为的开发,不增加新的另类商业模式。
历史街区的保护,难点在于活态保护。历史在向前发展,不能要求人们还生活在过去的状态中。对于那些已经改变了职能、生活样式的街区,没有必要回到从前,否则就成为虚假的活态保护。正如我们不能要求居民重新穿上长袍马褂一样,也不可能让县衙恢复、镖局复业。那么对于具有这一类特征的历史街区,首先是保留其外在样貌,让其成为博物馆式的街区或者活态街区中的博物馆。而周围的其他建筑职能比如民居,仍然保留,这就尊重了历史的自然样貌,也是长远视野下的一种“活态”保护。
在这个意义上,尊重历史,保存自然风貌就是积极的活态保护,如果非要人为地制造整齐划一的所谓风格式街区,就是以保护为名的破坏。加拿大Saskatchewan省有个小城市Moose Jaw,该市由于上世纪修建太平洋铁路的华工曾经生活在这里而兴起。它没有特别悠久的历史,但是一进入,你就会被满眼可见的迥异于西方现代建筑和传统建筑的红砖小楼吸引——这是这个小城的中国式建筑的外貌特征。但是这里不只有华人居住,还有许多其他国家的人,所以,不同样式的建筑时有交错。走在街上,会看见中国一个世纪前常用的那种酒旗、牌匾,也会看到当地惯用的英文店标,二者自然和谐共处,并没有因对方的存在而失去自己的魅力。Moose Jaw市很多临街的房屋山墙,都有着巨幅壁画,这也成为当地一个特色,壁画的内容也是华人和白人都有,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这是因为,壁画反映了当时历史的真实样貌。
对于区域较大的历史文化聚落,采取古城和新城分开管理的方法, 或者把旅游区和生活区分开等等,是很多国家的成功经验,这样既可以保护传统的样貌,又保证了人们的生活舒适度和选择的多样性。
2 避免进入过度开发和伪造历史的误区
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就在于其独特的历史性和文化性。但是目前存在两个误区,一个是过度开发,一个是伪造历史。前者破坏了街区的文化性,后者则破坏了街区的历史性。
2.1 避免过度开发
过度开发是指为了经济利益或者政治利益的需要,对历史文化遗存进行“挖掘式”开发,使之成为“名街”、“名区”或者“名城”, 或者采用其他形式,以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并以取得其他附带价值为目的的功利。
2.1.1 避免过度开发与适度改善人类生活条件并不矛盾
历史文化街区要作活态保护,这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关键,但是并不是让它成为死的街区。活态保护离不开人的活动。把人抛开只留建筑,那就是死的文化,只能称为“博物馆”。既然不但要保留物态,而且要保护人文,那就不能不考虑人的舒适度问题。所以,在旧的街区修建厕所、改进取暖条件等是必要的,只要不破坏原有的风貌即可。还要利用当地人力物力资源,适度开展因地制宜的旅游商业。但是应该避免人为活动对历史文化街区人文风貌的破坏,尽力避免新建现代化宾馆、酒楼、歌厅之类的场所(这类场所可以另辟地点开发建设)。丽江古城已经掺入了现代的节拍、氛围,不再是平遥式的淳朴,这不能不说是商业利益的驱动。
避免过度开发还要控制以吸引游客为目的的纯“演出式”活动。在某些街区景点,大搞县令问案、祭祀大典之类的表演性节目,这固然有直观地表现传统文化的效果,但是鉴于设计者、表演者、制作者的水平,常常漏洞百出,有的表演还有哗众取宠的倾向,不但贻笑大方,而且一定程度的对传统文化造成了亵渎。客气地说,这样的东西泛滥了,是对历史文化的不尊重。
与上面的这种表演不同,另一种“表演”则可以考虑尝试。在对外开放的展示性场所,我们看到一些“人类行为博物馆”,人们像历史上某个时期的人那样生活着,饮食起居都按照旧的方式,自然纯朴,不需要夸张或者艺术化。国外有些地方有这样的尝试。我曾经去过一个这样的旅游点,那儿的人像两百年前那样,游客来了,女仆接待;马棚外面,有男仆在给马梳毛,修理马具,他们见到游客,点个头问候之后,就该做什么做什么。游客知道这是他们的工作,是表演,但依然觉得十分真切,仿佛回到了古代。这就是人类行为的博物馆。我相信,让孩子们看到一个老宅子里的生活状态,比带他们去静态博物馆看反映当时生活的各种用品更直接更容易理解。但是这种举措需要在细节上认真讨论,把握好尺度和控制操作细节是最重要的。特别要强调的是,“人类行为博物馆”是向人们展示历史文化本来该有的样子,而不是娱乐。但是这种方式要避免过度开发,因为泛滥了不易管理,容易南辕北辙。而且,这是退而求其次的做法。因为活态保护才是最重要的,只有保持人类生活的本真状态,才是真正的活态保护。“博物馆”里是没有真正活的东西的,有的只是标本,因此人类行为博物馆展出的也只是活动的标本而已。
2.1.2 避免过度开发造成古代景观或者历史遗迹的破坏
另一个过度开发的倾向,是缘于寻求“风格”或者年代的一致性,比如,非要种上一排槐树,结果是锯掉了已有的古树,或者建造传统桥梁,而把原来的屋宇拆除,等等。考虑一致性没什么不对,但是问题的关键是,一切必须以尊重和保护历史为前提。比如80年前建起的一座西洋小楼,跟一堆历史建筑在一起,自然不够一致,但是绝不能因此把小楼推倒了重建一个中式新楼,因为那个西洋小楼本身也已经是历史了。不和谐如果已经是历史上的积累,那么这个不和谐本身也具有历史文化价值了——可惜,这一点,很多地方政府执政者都没有看明白。他们为了眼球的舒适度,破坏了真正的历史文化街区或者历史文化遗存的传承性。
2.1.3 避免旅游商品成为泛商品
历史文化街区有可能成为旅游地,但是旅游经济的渗入很可能破坏原有的人文底蕴。可以想象,琉璃厂如果开上几十家王府井那样的旅游小商品店铺,或者饭馆,恐怕就不再是原来的琉璃厂了。所以,发展什么样的旅游经济,怎样引导操作,需要因地制宜,慎重决策,不能把历史文化街区当做聚宝盆、招财树。
2.2 决不能伪造历史
尊重历史是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首要前提。对历史文化街区来说,我们提倡以尊重历史为前提,进行活态保护。但是现在有些地方误以为保护历史文化街区就是要把它变成很纯粹的历史上所存在的那个样子,不惜拆房、改道,非要打造出什么唐文化街、宋文化街不可。其实这是伪造历史,不仅破坏了原有的历史风貌,而且犯下了欺世盗名之罪。某些历史文化遗存的自然凋敝,可能需要几百年的时间,但是如果付诸不正当的行为,一个星期就足够了。所以,政府行为中的打造“历史文化名街”、“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镇”、“历史文化名村”,切切慎之又慎,不可以保护之名,行破坏之实!
我们且举一个例子。赣州城乡建设规划局2012年9月11日在网上公示了《赣州郁孤台历史文化街区及周边地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其中有些内容让人看了不寒而栗。比如“郁孤台、八境台、古城墙与及其周边地带历来都是赣州市人民关注的区域,也是赣州市对外形象的窗口。但从现状来看,无论从城市空间,还是建筑风格都缺乏特色,体现赣州市历史文化的传统建筑也被淹没在无序发展的现代建筑之中,使该地段无法体现赣州古城悠久历史文化内涵的城市特点。”在这个公示中,明确提出要把街区“恢复”成宋代风貌和清代风貌,而拆改旧有建筑和道路的原因是“无论从城市空间,还是建筑风格都缺乏特色,体现赣州市历史文化的传统建筑也被淹没在无序发展的现代建筑之中,使该地段无法体现赣州古城悠久历史文化内涵的城市特点。”很显然,如果这个规划付诸实施,就意味着一个伪造(下转63页)(上接58页)的古赣州即将出现。这种伪造历史文化街区的做法,不是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而是破坏。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决不能进入这样的误区。
3 谁来制定历史文化街区认定和保护的方式
由于目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开发的观点与做法还没有高度一致,国家又没有明确的法律法规约束,人们很容易进入各种误区,这就迫切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保护,从积极的意义上强调人为干预与政府行为是必须的。但对历史文化街区的认定和规划和文物鉴定、保护一样具有专业性。因此,这项工作应该交给专家进行,而不是官员。各级地方政府,要组织专家评审团队,在经过足够的实地考察之后,首先由专家组给出意见,再广泛征求社会群众的意见。综合各方面观点之后,再具体讨论各项相关事宜。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要科学稳妥,从长计议,不能操之过急,粗枝大叶。保护,当然越早越好,但是基于目前的国情,要做到这一点,面临的难题很大,确实不易。最稳妥安全的办法是,先保持好现状。凡是觉得可能作为历史文化街区的地段,暂不开发,以避免轻率之举铸成大错。历史这种东西很特殊,它不能修改,不能复制,所以,切不可让人为干预铸成历史的大错。
参考文献:
[1] 李晨.“历史文化街区”相关概念的生成、解读与辨析[J].规划师,2011,(4).
[2] 赵中枢,胡敏.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再探索[J].现代城市研究,2012,(10).
[3] 张松.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制度特征与现实挑战[J].城市发展研究,2012,(9).
[4] 王巨山,夏晓晨.整体性原则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民族艺术研究 ,2011,(3).
文物保护与开发范文5
一、研究背景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重要的活态遗存,其独特的民族性、历史性决定了它作为文化旅游全新吸引物的重要地位;而其自身的脆弱性又难免让人们对旅游开发这一保护模式产生诸多质疑。能否在确保其原真性的前提下,通过市场助推让其在当今社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已经逐步成为业界热议的命题。
为此,本文特选取围绕“梁祝传说”做着文章的梁祝文化公园为样本,着重就梁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公园开发建设的竞合问题进行细化分析,力求理清关系,提出建议,促成两者的协调发展,同时为非遗保护与旅游开发的互动研究提供实践例证。
二、梁祝非遗保护与梁祝文化公园建设竞合分析
(一)非遗保护对公园发展的影响
(1)提供新的资源依托
一方面,梁山伯庙、梁祝合葬墓等遗址作为梁祝传说的物质化留存,为公园的建设提供了原始依托。更重要的是,公园可围绕梁祝故事中《草桥结拜》、《十八相送》等经典桥段局部再造出新型旅游吸引物和主导游线,拓展出“梁祝爱情节”、“梁祝相亲会”等主题节庆活动,构建起更富创意性游园线索和策划性活动方式的现代旅游目的地。
(2)创造核心竞争力
以梁祝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灵魂,不仅有助于公园知名度的大幅提升,还可推动公园通过挖掘梁祝的文化附加值,走品牌产业化、市场化运作道路,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2010年11月起,公园开始推进产业转型,着力打造集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婚庆娱乐、购物餐饮等功能为一体的梁祝文化产业园,正向着非遗产业化运作的成功典范进一步迈进。
(3)拓展客源市场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民族性、历史性特征,对追求“文化差异性”的异地游客具有巨大的文化召唤力;而同一社区或者具有共同文化背景的国内外游客,也易于在巨大的文化认同感召下促成旅游动机的产生。梁祝文化公园近年来接待人数和营业收入的跨越式提升,无疑与梁祝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关注度的不断提高密不可分。
(二)公园建设对非遗保护的影响
(1)提供研究保护基地
首先,公园选址于梁祝传说发生的特定文化空间中,在“本土环境”中的保护,确保了非遗传承中的真实性。其次,梁祝文化研究会、“中国梁祝文化网”以及中国梁祝文化博物馆的陆续建成为梁祝文化构建起更为完整高效的传承平台,进一步推动梁祝文化步入良性轨道。《梁祝申遗宁波共识》的达成,“共同申遗”团队的构建便是其中代表性的实质进展。
(2)构筑有形传承载体
主题公园“景点+艺术表演+游乐体验”的独特经营模式,有助于促成梁祝遗迹遗存的保护欣赏,图文、音像资料的保存展示,民俗、节庆活动的演绎体验等多种传承方式在同一时空中的融合凝聚,使“无形”的遗产保护有形化,综合实现旅游、教育、展示、保护、传承等功能。
(3)唤醒民众文化自觉
一方面,公园通过各种演绎方式将文化传承同旅游演艺相结合,在参观游览中培育和扩大了非遗的受众。更为关键的是,公园的兴盛,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升梁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市场价值,唤醒民众文化自觉,开始重新审视他们所拥有的民俗技艺、文化氛围,促使更多年轻人投入到非遗传承事业中去,夯实非遗得以“代代相传”的主体根基。
三、促进两者良性互动的对策建议
(一)非遗保护与公园发展协同规划
宏观战略层面,将梁祝非遗保护纳入旅游开发的体系中,与有形的物质遗产融合,进行系统性、整体性、全局性的保护。微观旅游产品设计层面,重新整合园内景点和项目,剔除与爱情主题不符的部分,通过民情风俗、文学艺术等演艺因子的注入,开发出更多元化的深度旅游产品。恢复并打造特色节庆活动:遵循活态原则,复兴庙会等传统民俗活动;凸显体验性特征,拓展梁祝爱情节、梁祝相亲会等现代节庆活动,在古今交汇中实现梁祝文脉的延续。
(二)模式创新打造坚实物质载体
打破固有经营格局,在公园内开放部分空间,打造为传承者(表演者或工匠)聚居的场所,使他们在互相借鉴中促进所保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同时,构建更为真实的旅游吸引物,使旅游者在一个不损害非遗文化空间的环境中,观看、参与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传统表演或者作业实践,实现真正意义上“人”与“人”的双向互动。公园则可通过旅游配套要素的投入收取一定费用,为传承者提供一定经济收入的同时创造自身经营效益。
(三)塑造品牌走产业化运作道路
以梁祝文化为主题,结合城市创意产业建设与梁祝旅游商品开发,构建起以节庆活动、商品展销、旅游休闲为主要环节的文化产业链条,推动宁波梁祝爱情旅游品牌构建进程,并促成梁祝文化从旅游品牌到文化产业的飞跃。与此同时,运用梁祝文化品牌的巨大影响力,进一步打响公园的知名度,提升市场竞争力;并借助文化产业化运作带来的经济收益为公园建设和梁祝非遗的保护传承提供更坚实的物质保障。
(四)跨区域文化整合求共赢
文物保护与开发范文6
关键字:非物质文化遗产动漫产业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3(a)-0000-00
世界文化是多元的,也是多样化的,不同文化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交流,保护不同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乃是保持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前提。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的最核心的特质,是其文明在历史发展中独一无二的文化基石,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是民间文化的最集中表现,可谓是民族文化之根,民族之根。它是以人为核心的文化传承,是活态的文化遗产,故而在传承时必然受到社会变迁、时空转换的制约。随着中国当今社会现代化、城市化的进程,传统的民间文化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传统手工业凋零,大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已濒危,全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刻不容缓。同时,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具有活态性、流动性,因此在保护的同时赋予其更强的生命力使其在未来也保持“活”的形态、“活”的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提出与我国现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遗产保护过程中日益关注到,还有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形式,即无形遗产正在不断消失,遂于1997年正式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概念,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传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包括口头传统、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技能等以及与上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我国于2004 年正式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从2005 年起在全国推广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保护体系。目前我国已有29项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三批,1219项。
2目前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和常见问题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力度,如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发的《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12月国务院又发出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国务院从2006年起,将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并且于2011年6月1日起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在十七大报告中也强调“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虽然搞得如火如荼,但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一些地方肆意开发文化资源,过度商品化、产业化,使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土壤消失,或是为了迎合顾客口味,随意改动,生搬硬造致使传承“变味”;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都是口传心授下来,目前往往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而且有些传承人还保留着传统思想,认为自己的“绝活儿”如果会的人多了,就不叫“绝活儿”了,导致传承困难。还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形式与流行文化相去甚远,不为大众所熟悉喜爱,影响其保护传承;而且目前很多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形式化较严重,具体工作开展不够,往往由政府主导,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群体参与度不高,宣传和制作资料时也是以说教为主,很难提起人们的兴趣。
3动漫产业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中的优势
动漫产业是21世纪发展最迅速的文化产业之一,潜力巨大,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亦需要一定的载体,二者结合具有很大的优势。
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处于濒危状态,传承人缺乏,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关注度不够,青少年不了解、不喜欢。动漫作为一种表现形式,可以承载比传统媒体更多的内容,不仅各年龄段皆有受众,在青少年中更是广受欢迎。制作具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的动漫画、游戏等,可以使人们较为轻松的了解到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从而激发兴趣,参与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作中来。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已经失去或正在失去其生存的土壤,使用动画技术可以虚拟还原已经消失的场景,可做到原汁原味,是较好解决保留非物质文化遗产原貌问题的办法。动漫产业作为新兴的文化产业具有极为广阔的市场前景,可以开发和盘活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而且由于以虚拟技术为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主体的影响较小,更利于其原生态发展。同时动漫产业有着大量的周边产业,可以带动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产业化。
4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动漫产业中的使用情况和问题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间文化,表现形式极为多样,一直都是中国动漫产业的文化土壤:首先,民间故事、传说是传统动画的创作源泉,中国动画史上最为经典的几部动画之中《铁扇公主》、《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均是取材于《西游记》,还有《神笔马良》、《阿凡提的故事》等都是人们熟知的传说故事,而《九色鹿》为敦煌壁画故事也已广为人知;其次,传统艺术样式的动画表现,产生了一些使用中国画风格、剪纸画、皮影戏、木偶造型、戏曲艺术等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有些动画作品,如1960年的《小蝌蚪找妈妈》开创了水墨动画片风格;近些年随着制作技术的改变,动漫画作品不再局限于传统题材,但对日、美动漫的模仿较多,不过也有部分作品加入了很多传统元素,并取得一定的成果,比如近年来比较成功的武侠动画《秦时明月》,将背景设为秦灭六国之后,故事涉及到当时的历史事件及诸子百家等重要文化元素,使观众在观看之余也对这些文化元素有了一定了解;国产较为成功的游戏往往以武侠、仙侠题材为背景;而且目前已经举办了两届中国文化遗产动漫大赛,出现了很多不错的短篇作品,同时网络上也涌现出不少含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的动漫画作品,说明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加入动漫产业中来,是为群众所喜闻乐见,有着相当大的发展前景。
虽然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动漫的结合前景广阔,但现今也出现了很多问题,目前的国产动漫作品,内容是很大的问题,往往盲目套用日、美动漫剧情,将其中改造过的中国元素照搬回来,或者故事本身叙事性不强,只靠着文化遗产作为噱头,吸引不了观众,又或者对文化遗产元素使用死板,缺乏创意;而且画质粗糙的作品充斥市场,精品较少,一些作品虽加入中国文化元素,却是日、美的造型,东拼西凑、不中不洋,涉及文化遗产的部分通常说教过多,破坏了剧情的完整性,故事内容倾向低龄化,但很多时候低龄儿童反而看不懂。解决的关键首先在于提升内容的可看性,只有好的故事才能吸引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大量优秀的民间文学和戏曲故事,这都可以作为动漫创作的土壤。而且动漫本身应以娱乐性为主,过去很多动漫作品为教育而教育,往往陷入简单说教,事实上民间文化本身就是产生于人类文化的蒙昧期,有着大量夸张的表现形式、原始快乐的表达氛围,这些更适合用动漫来表现。
中国的动漫产业想要做大做强需要形成中国特色,使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可以提供优秀的题材和民族特色鲜明的制作技术,同时也为相关遗产项目提供传承发展空间,提升其在青少年群体中的关注度和普及度,共同建设文化事业大繁荣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