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硬件系统知识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硬件系统知识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硬件系统知识点

计算机硬件系统知识点范文1

[关键词]硬件课程 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课程化

1.计算机专业硬件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计算机硬件知识的教与学对于高校计算机专业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上世纪五十到八十年代,我国一些学校的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基本上是以计算机硬件技术的教育为主,致力于计算机硬件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近年来计算机软、硬件,特别是计算机网络快速、蓬勃地发展,我国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内容、形式也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在广大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不论是学习态度还是学习效果,都普遍出现了“重软轻硬”的倾向,在这种倾向的背后,必然隐藏着硬件课程教与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这无疑对国内高校硬件类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目标由知识型向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转变,是大学本科计算机专业教学所面临的又一新课题,在计算机硬件系列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进行知识的合理优化,采用什么方式更有效的进行课堂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学习硬件知识的主动性,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硬件动手能力等等,所有这些问题只有通过对计算机专业硬件系列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才能得以圆满解决。

2.目前计算机硬件系列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教材与教学内容陈旧、落后,跟不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的步伐。一方面,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飞速发展,真正能反映当今世界硬件领域技术的教材太少,教学内容大多较旧,计算机硬件课程未能跟上技术的更新,其相应的实验设备和条件几乎为零;另一方面,计算机硬件知识不直观,最新的硬件知识往往包含许多较复杂的技术,讲述起来抽象、枯燥,学生较难学习和理解,因此许多教师偏向于讲述旧的知识。

2.2 学生中存在“重软轻硬”倾向,硬件动手能力较差。目前计算机教育存在着重软轻硬的倾向。很多学生对硬件课程的了解甚少,认为硬件课程只是学习计算机的内部工作原理,在计算机应用当中无关紧要,认识不到硬件技术在应用方面的重要性,再加上相应的实践环节难以保证,课程考试评价体系中对硬件实践能力的不重视,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缺乏积极性。

2.3 各门课程内容衔接存在问题,教学效率不高。计算机是一个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的庞大的复杂系统,计算机知识有着很强的系统性。而在目前的教学中,硬件课程知识与软件课程知识之间缺乏足够的交叉和互补,学生无法深入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在软件系统中的作用。另外,在硬件课程之间也缺乏充分的衔接,有些知识点重复或缺失,这些都导致了学生的知识体系不系统、结构不健全。

2.4 缺乏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高校中开设的硬件实验课程大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教师往往提供了实验的所有环节,大部分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基本上不对实验的实用性进行延伸思维,只按设定好的正确线路、程序、步骤、数据一一照做。这样的实践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成了另一种形式的理论学习通过实验达不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达不到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的要求。

3.关于计算机硬件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3.1 改革教学内容,构建科学的、系统的计算机硬件教学体系。

3.1.1 计算机硬件系列课程教材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知识陈旧、落后跟不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步伐,这种现象在基础教材中尤为突出。为适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飞跃发展的需要,教材丛书应具有先进性和时代特征。并且每隔一二年做一次小的调整,每隔四五年重新修订出版。教材要紧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飞速发展是不可能的,况且知识的传授不能受教材的制约,因此,计算机硬件系列课程教学中应注重知识的更新,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发展、更新速度是惊人的,这要求教师时刻关注最新发展动态,及时了解本学科的新技术、新趋势,及时调整更新授课内容,使该课程能够反映学科的发展前沿。教师授课时注意知识点的延伸性,即从知识点最早出现的基本原理发展到目前技术状态的过程,这样可以减少学生理解的抽象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1.2 在充分分析原计算机专业所开设的《数字逻辑》、《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接口技术》、《计算机体系结构》、《单片机原理》和《嵌入式操作系统及应用》等硬件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时数的基础上,剔除掉不必要和重叠的教学内容或课程,增加新的必须的教学内容或课程,构建出符合现在计算机硬件教学需要的,面向工程应用的课程体系方案和相应的教学内容。如缩减《大学物理》学时,增加((EDA技术》课程,借助EDA技术学生能完成涉及多门硬件类课程的实验,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学生学习了相应的硬件课程后,就可以采用EDA技术,自行设计与本课程相关的实验设计或复杂应用系统设计。将EDA技术的应用贯穿于计算机硬件体系实验教学,使学生调试、验证自己的设计项目成为可能,为学生的自主实验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学生的自主设计能力和创新意识都得到极大提高,避免了学习的抽象、枯燥,增强学生学习硬件课程的兴趣,提高动手能力,有助于解决学生“重软轻硬”的认识问题。

3.1.3 构建新的硬件课程体系,解决硬件课程之间的衔接问题,提高教学效率。该课程体系由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及配套实践三部分组成。必修课包括“组成原理”、“接口技术”、“系统结构”等基础课程。为适应社会需求,在选修课中增加“EDA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嵌入式系统”等社会需求较强、实用价值高的应用性课程,同时新开了“模型机设计与组装”、“硬件综合实践”、“嵌入式系统实践”等实践课程,保证课程体系的实用性与先进性。硬件系列课程从体系结构上划分为三个层次:基础层、应用层和提高层,其课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基础层为“数字电路”与“组成原理”。“数字电路”课程虽然在教学体系上不属于计算机硬件系列课程,但它是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技术基础,是必修的前续课:“组成原理”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解决整机概念;以"EDA技术”的应用为基础,通过“金工电子实习”与“模型机设计与组装”两门实践课程,强化学生的硬件动手能力。在应用层中,通过“接口技术”介绍应用层的接口和相关外设,以“嵌入式系统”等三门实用性强的课程作为选修课,每门课程都配有相应的实验环节,并通过“硬件综合实践”、“嵌入式系统实践”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综合应用。提高层为“系统结构”及“性能测试与分析”实践课程,通过学习和实践,能够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基本分析方法、基本设计方法和性能评价方法,并建

立起计算机系统的完整概念。

3.2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实践证明,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的培养模式,无法满足计算机硬件系列课程教学的要求,必须改造为以工程应用为目的,以项目驱动案例教学为手段的高效、实用的人才培养模式。教师先讲解相应知识的项目案例,然后设立新项目,由学生去实施和完成。比如《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可以设立定点运算器、时序发生器及时序分析、计数器设计、微程序控制器设计等一系列项目,采用“课外为主、课内为辅”的方式,即学生领取任务后,通过课余时间进行资料查阅、讨论、设计和实验,以及完成项目保报告书等;然后使用课内少量学时,由教师进行引导,选取部分学生报告项目完成情况,进行简短答辩和讨论。该方式既不影响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又能使学生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课堂上的适当讨论也能活跃课堂气氛。通过这种项目案例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效率。

3.3 建立实践教学课程化的教学模式,保证硬件设计的连续性。计算机软、硬件设计能力是计算机专业本科必须具备的能力,在一般高校,很多只是注重了软件的设计能力培养,在软件类课程的开设中,保证软件设计的四年不断线,而硬件设计却很难保证。因此,在硬件课程实践教学的安排上也要保证设计不断线,使学生能真正理解计算机结构的系统性并能进行相关的设计。

我们的改革措施是去除与单一理论课程对应的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理论课程内只保留最基本的实验,达到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理论的目的,其他实践教学内容进行系统性整合,按照学期单独设课,形成完整的实践教学系统。

3.4 建立科研导师制度。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和培养技术特长的机会。由硬件应用系统开发经验丰富并申请有科研课题或技术服务项目的教师担任导师,吸收对该课题有兴趣和能力的学生参加并共同完成,同时负责学生的学习规划制定和在课外直接指导学生的创新性实验、产品制作、参加电子竞赛、软件制作大赛和挑战杯比赛等。学院为特长生提供学习环境和机会,学生通过参加课题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工作经验,培养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3.5 改革考试、考查方式。考试方法改革突破了单一的理论知识考核和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实现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训过程考核。具体要求为加大平时考核比重;注重实践操作考核;考试方法的改革将促进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4.结束语。对计算机硬件课程教学改革,笔者在实践中作了初步的尝试,对推进课堂教学建设,改革课程教学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课程的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宋人杰等,计算机专业硬件系列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07(5)

计算机硬件系统知识点范文2

本文对计算机硬件课程体系及内容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提出了一些教改思路和方法。

一、当前硬件课程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硬件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教材知识相对落后,学生无法学以致用,即教材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缺乏实践环节,实验条件差,学生无法锻炼实践能力,教师更无法鼓励和激发其创新能力;学生电子技术方面的理论基础较差,其对硬件的分析理解能力受到一定限制,学习困难较大。总体上讲,目前国内计算机硬件教学的状况不容乐观,重视这一问题,改革相应的教学体系和内容是非常必要的。导致当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总的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认识和条件方面,国内的计算机教育存在着重软轻硬和急功近利的倾向。由于基础软件教学实施起来相对容易,实用性强,设备投资较小,有立竿见影之效果,甚至学生通过自己购买的微机即可完成多数软件课程的学习;而硬件课程的教学实施比较困难,设备投资大,通常每门课程需要配备专门的实验设备,相应辅助设备(如示波器等)的价格相对昂贵,实验设备的维护工作量较大,对实验室辅导和维护人员的要求也比较高。限于各方面的条件,国内多数高校在硬件课程及实验条件建设方面都明显不足,这导致了计算机硬件课程在教学上的不足。

其次,硬件知识特点和教学内容落后。从客观上来说,计算机硬件知识存在不直观,讲述起来抽象、枯燥,学生学习起来不太容易的现象。其中,“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这两门课程的内容比较抽象,一般教材都与实际联系不紧密,再加上现有硬件实验的可视性差、直观性差,致使学生对硬件知识的理解存在困难。而“微型计算机原理”、“计算机外部设备”等课程的教材内容过于陈旧,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较差。

再次,课程缺乏足够的系统性。计算机是一个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的庞大的复杂系统,计算机知识有着很强的系统性。而在目前的教学中,硬件课程知识与软件课程知识之间缺乏足够的交叉和互补,学生无法深入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及其在软件系统中的作用。另外,在硬件课程之间也缺乏充分的衔接,有些知识点重复,有些知识点缺失,这些都导致了学生的知识体系结构不健全。

最后,缺乏足够的实践训练。计算机应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必须具备足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社会竞争力才能满足社会要求。而在计算机硬件教学中,实践教学时间严重不足,绝大多数学生不具备基本电路设计、调试和实现的能力。一方面是实验条件和设施的严重缺乏,另一方面是课程考试评价体系(包括社会各类计算机考试评价体系)中对硬件实践能力的不重视。

根据计算机硬件教学体系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改革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加强教学体系的系统性、增加并提高实践教学知识和内容已成为国内各高校计算机专业迫在眉睫的任务。

二、提高硬件知识的先进性

由于计算机硬件技术发展非常迅猛,而国内多数高校的主要教学内容基本还停留在十年前的水准,尤其是“微型计算机及接口技术”的课程内容,基本是以8086/8088 CPU为主体进行讲述,而学生在实验室使用的却都是CPU为Pentium Ⅲ 以上的微机;学生在高级编程中希望了解分页分段存储管理技术,而教学中却只讲述分段内存管理技术。因此,学生会对教学的内容感到疑惑、反感甚至是厌恶。

许多客观条件原因限制计算机硬件教学内容的更新。其一,计算机硬件发展太快,真正能反映当今世界微机领域新技术的微机原理教材太少,相应的实验设备和条件几乎没有。其二,最新的硬件知识往往包含许多较复杂的技术,学生较难学习和理解,由于组织和实施教学的难度非常大,许多教师偏向于讲述旧的知识。其三,新知识的过快更新给许多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熟悉并掌握新的教学知识和内容往往需要几年时间的摸索和实践,因此教师往往跟不上新技术的发展。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改进计算机硬件教材。计算机硬件的教材应是先进的、能反映目前世界微机领域内硬件新技术、新成就的知识。例如“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的教材至少应涵盖目前世界上微机领域内最先进的知识及技术,像分支转移预测技术、超标量执行技术、微机的流水线操作技术、高速缓冲存储器技术、虚拟存储器技术(分段存储管理技术和分页存储管理技术)、浮点数据处理技术、高速总线传输技术等。正是这些技术,为微型计算机提供了卓越的性能,并构成了各种高性能软件的载体。

考虑到教学安排的层次性和循序渐进的要求,可以在教材中有选择地加入部分旧的知识结构。例如“微机原理”教材可以将8086/8088 CPU作为模型机,删除那些过于陈旧的知识,用8086CPU的结构和基本电路为学生建立微型计算机的概念,然后引入当前的一些新技术和知识。

由于历史原因,国内多数高校微机原理教学均以Intel公司的处理器为讲述对象,而欧美等国一般以Motorola、Alpha或MIPS处理器作为讲述对象。从技术的先进性上讲,前者不如后者,如果希望与国际接轨,部分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考虑直接采用国外著名教材。

三、保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

硬件和软件知识是相辅相成的,它们都包含丰富的知识和先进的技术。计算机硬件知识必须对计算机的体系结构、组成及其核心技术进行系统的描述,以使学生能学到先进的硬件知识。硬件知识的学习对学生理解计算机软件的工作有着非常大的帮助,尤其是系统软件和底层软件。而学到计算机软件知识后,再学习计算机硬件知识,会对软件的载体――硬件、硬件组成、硬件的工作原理以及软件是怎样依附于硬件的全过程有一个飞跃的认识。只有这样,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才能达到一个完美的统一,他们才能学到计算机的系统知识,而不是残缺的计算机知识,最终达到对计算机系统软、硬件基本知识的融会贯通。

而目前计算机软硬件教学之间却基本分离,教师之间缺乏足够的沟通。学生尽管学习了一些计算机硬件接口知识,但在使用高级语言对硬件进行编程时却无从下手;尽管学习了操作系统和网络技术等课程,却不知道在嵌入式系统如何应用相关理论。当需要综合运用软硬件知识来解决问题时,多数学生都是一筹莫展。这些都说明,在计算机教学体系中软硬件课程间的结合存在问题,学生的知识结构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

因此,必须在软硬件课程的教学内容中进行适当的穿插。例如“操作系统”课程中的CPU调度、内存管理与“计算机组成原理”和“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中的许多知识都密不可分,在理论课程教学中提及相应课程知识,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建立必要的知识关联。在“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的课程中,可以加入一些利用高级语言对硬件进行编程的实例,既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提高学生对硬件的编程能力。

另外,计算机硬件课程之间还存在重叠和互补的关系,教学中也应注意相互次序和互补,以保证教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完备性。

计算机硬件系统知识点范文3

关键词:计算机;硬件教学

现阶段我国各级院校在计算机硬件教学方面都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从教师的角度来说,过度的强调理论,而忽视了实践,这对计算机专业教学而言,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行为,而从学校的角度来说,并没有计算机硬件这一学科,因此安排的课时比较少,聘请的相关教师也不够专业,而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并不喜欢这一学科,因此其学习热情并不高,综上原因导致了计算机硬件教学的如今的现状。

1 计算机硬件教学现状

计算机硬件教学是计算机课程中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但是也是教师最容易忽略的教学内容,因此我国的计算机硬件教学现状问题突出,其中体现在以下几点:

1.1 过度强度理论知识

因为计算机硬件主要讲授的是计算机的各个硬件,因此需要学生首先要认识这些各个硬件,之后才能依据其性能特点来学习其与之相关的理论知识,这样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大部分计算机硬件教师往往都首先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将大部分时间都分配给理论知识,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下相关的硬件理论,这使得学生厌烦心理也越来越强烈,不愿意上这门课。但是实际上,计算机硬件教学应该更多的偏向操作实践,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就业能力也主要体现在实践能力方面,因为教师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因此很多学生并不懂得基本的的操作,甚至学习的相关理论与计算机硬件无法对应上,这严重影响了学生们的就业前景。

1.2 教学内容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

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的有关技术更新换代非常快,而计算机硬件教学内容还停留在最初的阶段,或者其更新的速度远远低于技术更新的速度,这为提高学生的能力非常不利。也正是因为如此,计算机硬件教学与现实企业需求才出现了严重的脱节现象,学生毕业之后,进入企业往往需要重新学习,重新培养,这是社会资源的一种严重浪费。同时对于刚刚入职的学生来说,也会对其自信心造成很大影响。除此之外,教学设备也十分落后,难以满足现实的要求。

1.3 课程体系不健全,教学缺乏系统性

计算机技术的系统性较强,是由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构成的庞大系统。在当前的教学中整体缺乏系统性,忽视教学内容和知识之间的有效衔接。一个问题是课程体系不健全,由于师资力量的不足和教学资源不足等特点,存在自身课程体系缺乏特色和忽视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特点等问题,存在课程名称种类繁多,但是变动性大,稳定性不强等诸多问题,另一个问题是教学缺乏系统性,计算机硬件技术和软件技术本应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知识内容是相互交叉和互补的,但是由于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导致这些知识内容缺乏有效衔接,学生无法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衔接不够,知识点重,缺失现象严重,这些导致了学生对于计算机硬件的结构缺乏完整认识,学生缺乏持续学习的耐性、也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 计算机硬件教学水平提高的对策

正是由于计算机硬件教学还存在着比较多的问题,因此教师、学校以及相关部门都有责任采取措施,提高计算机硬件教学水平,以此增加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针对上述问题,其采取的措施如下:

2.1 注重实践教学

计算机硬件教学的最终目标是通过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对计算机硬件能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与此同时,培养学生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因为现阶段计算机硬件教师并没有将重点放在实践中,因此上述目标并没有完全的实现,为此,教师应该注重实践教学,教师布置作业时,要求学生以实践的方式完成,在学生作任务时,教师可以从旁协助,在适当的时机进行适当的指导,如果学校有条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进入到企业或者公司中参与实践,这样学生对计算机硬件会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企业或者公司所需,适当的调整教学内容,以此确保教学与社会需求接轨,这为学生更好的就业提供帮助。

2.2 加强课程体系的建设

积极建设计算机硬件教学的课程体系,能够有效实现教育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加强课程体系的建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选择合适教材。二是加强实践课程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基础知识学习和实践课程学习结合起来,实践教学的内容可分为验证性实践、设计性实践、综合性实践三个方面,验证性实践是根据实验要求和实验步骤开始试验,测试所需数据,并验证数据的合理性和正确性,这是在学习基础知识之后走向实践的第一步,这是学生学习的基础;二是设计性实践,是通过学生通过将所学的基础知识运用到实践过程中,学生自行设计试验方面,形成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综合性实践,即学生在炎症性实践、设计性实践的基础上,灵活的运用所学计算机技术创新性的进行学习的过程。

2.3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较好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知识和技能。一是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通过运用软件的建模能力,对比真实实物建模建立计算机中主板、硬盘等核心硬件,同时完成内部构造,这样能够方便教师授课,同时方便学生使用,使其真正的服务于计算机教学。二是建立虚拟化计算机硬件课程,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和水平,设计具有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教学实验,以及综合课程设计,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一个跨越空间和时间的实验平台,即在基于构件化的虚拟实验室系统中,学生只需实现核心算法的构件即可。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做好计算机硬件理论十分重要,为了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设置该课程的院校,应该构建出一个优良的课程体系,教师应该端正自身的教学态度,为学生做一个好榜样,教师只有认真的教学,学生才能认真学习的可能,虽然我国在计算机硬件教学方面存在一些的问题,有些问题甚至比较严峻,相关院校以及教师应该正视这些问题,采取必要的手段,争取在一段时间内,获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继灿,郭麦成,沈疆海,张红民.“计算机硬件”教学与教材同步改革的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3).

[2]钟乐海,王朝斌,唐新国.高等师范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硬件教学改革[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

计算机硬件系统知识点范文4

关键词:计算机硬件 教材改革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5-0085-01

一、计算机硬件教学与教材模式改革的时代下的背景

随着21世纪的到来,当今世界的通信技术和计算机迅速发展,如今已经是一个新的信息时代,这个时代集网络化和多媒体化为一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竞争也是越来越激烈。传统的计算机硬件教学和教材与时代的发展要求已经无法适应。面对新时代的挑战,计算机硬件教学与教材同步改革的要求已经迫在眉睫了。

二、新时代计算机硬件教学和教材模式改革的挑战

根据各项调查研究显示,如今我国的计算机教学领域还存在各方面的问题,且这些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否则这将严重影响到我国计算机教学的质量。因此,计算机教学领域的改革是众望所归的,只有进行了成功的改革才能适应当今世界迅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这样才能培养出一系列计算机人才,为我国的通信技术等方面做出贡献,推进我国其他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1.“即时通讯”体现大背景

根据发展的趋势来看,计算机的教学和教材模式在未来将会通过超媒体的方式在全球范围内传播,这也是计算机教育所面临的新挑战。

2.“莫尔定律”

根据莫尔定律,我们可以了解到集成电路上的晶体管集成度每过18个月就会翻一倍,芯片的性能也会大大提高,价格却会降低很多。这也是计算机硬件教学与教材改革面临的一个基本矛盾。

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广泛接触到电子产品的学生肯定能够发现计算机硬件教学的落后,因此,我们需要找到一个新的教学和教材模式,这样才能使教学和教材与计算机技术发展相适应。

3.硬件教学与教材的落后现状

目前,我国的计算机硬件教学与教材不仅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有很大的差距,与国外的教学和教材相比也是有很大的差距的。这些差距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得较为明显:

全国各个高校的改革节奏不同,相关的课程和教材之间的分工和衔接不够规范。

教材普遍落后,重叠的现象明显。我国的教学和国外相比落后很多。各个教学装置和最新技术相差6到8年。

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和教材的矛盾过于突出。相比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与教材更为脱节。原有的计算机硬件教学内容与现在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是不符的,这对学生和资源来说都是一种浪费。除此之外,传统的课程和教材模式已经过时,如果不进行必要的改革,那么肯定会影响计算机硬件技术教学的普及和深化。

三、计算机硬件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1.硬件课程结构体系不合理

计算机硬件核心课程的理论性比较强。根据现在的教学情况,我们发现计算机硬件课程主要有两个问题。一个问题就是教材内容重复现象严重。二是课程中只注重教材内容的逻辑性,没有考虑到整个计算机硬件技术的系统性,没有用发展的观点来考虑问题。

由于大部分学校对硬件设施不够重视,对于专业人员培训业过少,因此也严重影响到了计算机硬件教学的效果。大部分学生由于过于重视软件课程的学习,忽视掉了硬件课程的学习,就会影响到了学习的效果。

3.教学内容过于陈旧,教师水平亟须加强

一些教师为了减少备课时间,喜欢用老教材,每年都会使用一样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使教学效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老教材不仅在内容上陈旧,而且不能体现当今计算机硬件技术的发展状况,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知识。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是起到主导作用的,但是抽象的计算机硬件课程的教学效果往往是很差的。

4.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在计算机硬件课程中有太多复杂和抽象的原理,学生难免会感到抽象和无味,难以掌握。而且计算机硬件课程中有很多的实验设备需要去做,一旦出错就要花很大的精力去研究,学生学起来也觉得费劲枯燥,产生厌学心理。

四、计算机硬件教学和教材的改革对策

1.改善实验教学环境

学校需要加大对硬件设施的投入,对实验室需要进行适当的开放。在实验时间上要让学生更加灵活的分配,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实验内容,通过实验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2.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改善教学的方法

由于教师是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决定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需要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有重点的指导。除此之外也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来教学,这样可以让学生减少在学习中遇到的枯燥感,通过生动的图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培养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一门学科没有兴趣,那么再好的老师也无法教好学生。在进行计算机硬件教学过程中,除了对学生进行内容的讲解,也要在实际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当然,也可以适当增加实验课的次数,让学生在实验中培养对该门学科的兴趣。

4.建立改革委员会

通过建立改革委员会有利于开展一些实质性的教材建设的配套工程,这样会使改革工作更加系统。当然,要做好这件事还是需要一些具有改革意识和实力的学校的配合,也需要权威的出版社和优秀的教师积极合作。

5.建立教材新模式

对于计算机硬件教学改革,教材的选择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然而在很多的院校里,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是一个相当棘手的事情,但是大家往往为了应急,随便挑选,并没有能够符合自己的需要。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应该构建一个开放式的教材市场机制,使教材形成一种开放式、多层次、并可动态更新的模式。

6.用模块化结构组织教材

根据教材的内容可以按其功能和特点可以将它分为5个模块,分别为基本核心模块、动态跟踪模块、最新应用模块、附加调节模块和实践开发模块。

此外,在学习国外的先进教材同时,也不能盲目照搬,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凸显我国的特色。比如我们可以优化结构,使教材更加简洁。同时也要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

7.保持计算机软硬件教学内容的系统性

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知识都囊括了很先进的和很丰富的知识内容。而且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是计算机知识的两个重要部分,不能只注重一部分知识,而忽略另一部分知识内容,各个知识点之间要互相联系,相互衔接,从而保证教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8.尽量开展多媒体教学软件的网络化、智能化和虚拟化研究

对当代学生的计算机教学决定了未来网络多媒体的发展方向。因此,我们要加大对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开发。增加对教学研究方面的投入,加强各方面的合作,才能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总结

当前计算机硬件教学和教材方面存在了很多问题,这也引起了教育方面各界人士的注意。传统的计算机硬件教学和教材与时代的发展要求是不相符合的。面对新时代的挑战,计算机硬件教学与教材同步改革的要求已经蓄势待发。

根据各方面的调查显示,目前高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动手能力都比较差,毕业后很难找到让自己满意合适的工作,即使找到了工作,往往也无法胜任专业方面的工作,这种情况对我国的计算机的发展是相当不利的。

本文通过对计算机硬件教学和教材各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和思考,并且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的措施和对策。虽然发掘出来的问题仅仅是一部分,并不是全部的问题,但是完善计算机硬件教学和教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所有从事这方面的教师等人的共同努力,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摸索中,不断的创新下,我们才能将计算机硬件教学和教材的改革成功进行,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促进祖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继灿,郭麦成,沈疆海,张红民. “计算机硬件”教学与教材同步改革的思考[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03:20-23.

计算机硬件系统知识点范文5

关键词:计算机硬件 教学改革 实践能力

0 引言

为满足社会的需要,培养适应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势在必行,在高等专业院校,加强学生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是锻造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高职高专的课程体系是以学生的职业教育为主体,学生的就业为前提,讲究学以致用,因此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更显着尤为重要。

“基于实践教育,实行职业教育,立足滨海,服务社会”是天津滨海职业学院提出的教学指导方针。“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是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软件开发和网络应用的基础课程。“计算机硬件基础”是天津滨海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的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程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主要讲授计算机硬件的基础理论、技术和方法,和周边设备配套连接与实用。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硬件连接和工作原理,通过上机实践,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做准备。

1 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

“计算机硬件基础”作为计算机应用、软件、网络等专业的计算机技术基础核心课程之一,其教学改革遵循“立足实践,职业教育”这一目标。“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包含了众多的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而且具有很强的系统性。该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本课程实际上是“微型计算机原理”、“汇编语言”和“微机接口技术”等课程整合而来。就是要培养学生了解计算机接口技术,将各种外部部件与计算机进行连接,进而构成计算机的一套系统。这是一门基础学科,但是内容十分分散,要求知识面很广,可是我们学生大多只学习了基础的C语言。为了克服诸多困难,建立教学体系。我们从教材,授课方式、实践实训等方面构建该课程的教学体系。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1 顺应计算机发展潮流,与时俱进,及时关注计算机技术发展动态。比如将教学实验用计算机主要定位在Intel Pentium 4以上和AMD Athlon以上,网络设备计算机也配备的Intel 酷睿双核CPU的微机。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相对也提高的实验的效率。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满足科技的前沿和实用性,但是,教学内容更新,并不是放弃基础内容,而是循序渐进充分考虑教学规律和教学特点,现在已是多核时代了,但绝不忽略曾经8086、8088给我们科技带来的突破。

1.2 组织内容符合计算机学习规律。针对高职教育,一些未深入学习过计算机的同学,主要关心的是计算机处理芯片型号、硬盘容量、显示器大小等,因而我们在选择、组织教学内容和实施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计算机系统及其各大组成部分的硬件结构与工作原理这样一条主线展开,强调硬件与软件的结合,并适当淡化微机内部和芯片内部原理,而强化基于总线连接的外部接口与应用。例如我们在讲解存储器,按照读取速度和价格排列为CPU Register、L1 cache、L2 cache、RAM、Physical RAM、Hard Drives etc. 通过各部件相似组成、性质进行讲解。

1.3 课堂教学永远是教师与学生知识交流的重要场所。可是我们面对的现象往往是学生基础差,课本内容枯燥无味,而又缺少实物,学生理解起来困难。因为难,所以不喜欢,使学生产生厌烦心里,经过我们反复探索,改革出以下教学方法:①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当今主流硬件设备,不能直接展示实物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多媒体,先了解设备的外观、性能属性,评测结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多和课程学时少,为了使在最少课时的前提下,让学生学的更多,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笔者多次参加诸如GE产品,HP高校产品论坛等活动,不但拓宽了眼界,还学习这些高科技公司工程师的讲授内容和风格。尤其是在有限的时间内讲解和介绍多个新产品,阐述其性能。工程师亲和、博学的演讲对我的教学工作有很强的推动。再结合学生实际,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增加知识点。在多年的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精心提炼,设计出一套完善的教学内容和流程。③现代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不再是一个外部信息的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他们有他们自己的选择;教师也不再是一个教书匠、读书机,他需要把知识加工、整理,还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积极调动学生积极性,多交流,师生的互动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学过程多采用启发式的,比如在计算机故障处理,可以通过中医中的望、闻、问、切来引出问题,望(看)微机出现的状况,如黑屏、蓝屏、反复重启等;闻微机主机箱内可能因为温度过高引起短路烧焦;询问计算机使用者使用过程中进行了哪些操作;切(动手)解决出现的问题。既避免了枯燥的讲解,又加深了学生的印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④为尽量避免产生抵触情绪。我们建立课外兴趣小组,依托学院技能协会,为学生提供设计平台,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供学生自主学习,并给予适当讲解,课内外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学生动手能力。⑤在授课过程中,要求授课老师尽量以双语形式,学生了解和熟悉专业词汇不能少于300个。

2 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

“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离不开实践教学,加强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方面。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具有课堂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专业的实践实训实验室是我们教学中建设的重点,学院从兄弟院校聘请专业的老师,帮助建立计算机硬件实训室,现在实训室有可供拆装设计计算机24台(加电可启动到BIOS),有可进行CPU超频实验、系统安装,网络配置计算机。实训室还备有DL-Link 5124交换机,RJ45压线钳,Fluke DSP4000测线仪Fluke万用表等实验仪器。大大满足了学生实践的需要。

实践教学的第一目的,就是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日常学习和生活需要,能够DIY一套适用的计算机。结合CPU教学内容,当今Intel系列CPU分为E、T、L、U等几大类,桌面处理器和移动处理器的差别,作为桌面处理器,不同主频CPU在文字处理,流媒体播放,多媒体制作方面的差别;相同主频下,L2 cache不同时,上传下载时候的网络速度又有何不同?学生可以根据计算机是实际实验情况,自己去选择CPU类型、主频等。之后是主板、显卡、内存等,最后写好配置清单,去电脑城购买这些配件,进行组装。

计算机组装完成后,就对其进行硬盘分区,格式化,系统安装,应用软件安装,到后期的故障处理等。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先进行了硬件组装维护实验、之后进行接口实验以及计算机应用实验。通过完成几个教学要求的实验,开始进行稍有难度的实验,并最终完成综合的应用性实验。例如可以通过可编程I/O接口实验,扩展到嵌入式系统的网络接口,添加寄存器定义,以太网接口驱动等。

3 总结

几年来,根据“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的特点,建设合理的课程改革方案,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放到教学实践主体,提高他们动手能力,引导他们会思考至关重要。为此,学院和信息工程系诸位老师都做了不少工作。包括:完善教学大纲,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加大实验室建设。由于科技进步,网络的普及,近几年来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都有很大提升,都已经具备了不错的计算机基础。这些学生以不满足于有限课程的讲授。硬件基础教学的压力越来越大,我们将进一步探究和改进。计算机硬件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依旧需要同仁长期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J].中国大学教学.2005(5).

[2]邹逢兴.关于创新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课程教学的实践和思考[J].计算机教育.2004,(2).

计算机硬件系统知识点范文6

关键词:计算机硬件课程;教学改革;教学资源;教学方法

1.背景

计算机硬件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重要课程,是深入了解和掌握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以及建立整个计算机知识体系结构必不可少的部分。计算机硬件类课程一方面需要对计算机内部CPU结构、各种寄存器、存储器、指令系统以及指令的执行过程等非常清楚,而且需要掌握和记忆的内容较多,知识点也非常分散;另一方面,硬件课程的实验要复杂得多,需要有相应的硬件平台支撑,而硬件平台一般由专门实验室提供,学生很难拥有自己的硬件学习平台,无形中就疏远了硬件课程的学习,再加上没有运用有效的硬件课程教学方法,进一步加剧“重软件轻硬件”的现状。因此,当前高校计算机专业硬件课程的教学存在两难的境地: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如何提高计算机硬件课程的教学效果,实现学生愿意学和教师乐于教,成为当前大多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2.计算机专业硬件课程体系结构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专业开设的课程也在不断调整,但涉及计算机硬件的课程相对稳定,只是在内容上有所更新,这给计算机硬件教学带来一定的便利,不需要大范围地调整课程体系。

根据当前普通高校计算机专业硬件课程的开设情况,并结合安徽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计算机硬件课程体系一般包括4个层次:一是前导课程,如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逻辑等;二是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如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等;三是主干专业基础课程,如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或微型计算机技术)、计算机体系结构等;四足高级应用层次的课程,如DSP原理与应用、嵌入式系统与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CPU设计、EDA技术与应用等。

计算机硬件课程4层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第2、3层是和计算机密切相关的,也是大多计算机专业都开设的核心课程,在课程设置上基本保持稳定。第4层高级应用课程与计算机应用技术发展现状因各高校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各有其侧重点。第2层次和第3层次课程之间的递进关系如图2所示,其中,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和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有的学校将其合而为一,但为了突出和加强硬件编程,也可以单独开设,让学生更为深入地了解高档微机的指令系统以及编程技术。

3.计算机硬件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3.1交叉内容合理整合

近年来,高校为了适应市场需求,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各专业新增开设了很多课程,使得其他课程的教学学时大为缩减,很难按照原有的教学计划进行。如安徽理工大学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由64学时缩减为48学时,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由48学时缩减为38学时,计算机体系结构由40学时缩减为26学时,在这样大幅缩减教学课时的情况下,如何做到保证教学质量和主要教学内容不能减少甚至还需要增加新内容,对任课教师提出了严峻挑战。为了解决学时少和教学内容多的矛盾,我们对硬件类主要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全面梳理,对不同课程中出现的重复内容进行反复研究和讨论,并对相关内容的讲解深度和学时作了重新安排。

在此过程中,以计算机组成原理为基础,对相关课程的交叉内容进行梳理和整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建立计算机整机系统概念,掌握构成计算机系统5大部件的基本组成原理,重点介绍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以及指令系统的设计。因此,有关数据表示和运算规则是运算器设计部分的重要内容,需要详细深入讲解,在其他课程中就不再介绍。

(2)计算机指令系统部分,由于计算机组成原理针对的是计算机共性问题,侧重指令系统的设计,因此该部分内容在其他课程的侧重不同,仍需要根据课程性质不同分别介绍;但在教学过程中学时数可以适当缩减,如果开设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则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中就不需要介绍指令系统内容。

(3)存储系统是计算机5大组成部分之一,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对存储器系统的组成、主存储器的连接和控制等都进行系统而深入的介绍,因此,相关内容其他课程中不需要介绍。

(4)输入输出系统也是计算机组成原理中重点内容之一,相关内容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以及计算机体系结构课程中就不需要重点介绍,但涉及数据传输的接口芯片应用和编程等仍需要详细介绍。

通过对硬件基础课中内容的梳理和整合,可以节省大量的学时数,也理清了各课程之间关系,即计算机组成原理侧重于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指令系统的设计以及各部分的组成;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侧重于CPU工作原理以及常用接口芯片、设备与主机的接口连接方法等;计算机体系结构侧重于计算机系统的性能评价、流水技术和并行处理技术等。为了进一步打破教学过程中各课程之间的独立性,对硬件基础课程进行捆绑式教学和研究,构建硬件课程模块,成立专门硬件课程的教学团队,定期开展硬件课程之间的研讨和交流,让每一位任课教师清楚地知道每门课程教学内容的侧重点,从整体上把握课程教学的思路和各门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

3.2教学资源多维建设

教学资源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教学资源建设主要包括师资、实验设备、网络教学平台、教材、实习基地等建设。结合安徽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硬件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实践,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高水平教学团队建设:在计算机硬件课程教学团队建设过程中,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任课教师进行多方面的实践培训,如组织部分教师利用假期到相关的高校和企业参加硬件设计应用培训班;通过与一些高新技术企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任课教师可以参与企业项目开发等,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硬件设计和应用水平。

(2)硬件课程教学设备建设:计算机硬件课程教学需要专门的实验平台,也是学生进行实践的物质基础。在硬件试验设备方面,需要结合自身的办学条件,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和更新硬件教学设备,并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资源,不断提高教师的实验指导水平。目前安徽理工大学计算机硬件专业实验室配备有启东东疆DJ-CPTH超强型计算机组成原理和系统结构实验系统、西安唐都TD-MD16位和TD-PITE32位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试验系统、北京达盛EL-DSP+ARM多功能综合实验开发系统硬件平台等。实验室专门人员和任课教师全程参与硬件平台建设,邀请实验设备厂家技术人员进行专门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在现有硬件平台基础上,自己动手开发出一系列设计性实验,作为学生的选做实验内容。

(3)网络教学资源和平台建设:充分利用网络的方便性,组织任课教师将课程的多媒体课件、难点问题的动画演示、教学重点难点、课后习题的解题思路、疑难问题解答等放置到专门的网站,考虑到部分考研学生的需求,开辟了考研专题栏目,通过网络平台可以及时和学生进行交流,学生也可以通过邮件的方式和任课教师交流。

(4)特色精品教材建设:硬件课程教材的选取非常重要,好的教材便于学生在课下自学和复习,教师也可以将精力集中在主要和重点内容的讲解上;在吸收好教材精华的基础上,着手组织基本功过硬的教师编写精品教材。

(5)实践基地建设:参与实践是锻炼学生真正学以致用的重要环节,通过和中国电子第八研究所、安徽徽斯特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及淮南煤矿集团公司等建立良好合作关系,为学生创造更好的硬件实习环境和实习场所。

3.3教学方法综合运用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是最为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要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好多媒体教学的优势。除了多媒体教学方法之外,还需要探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首先,类比教学方法是计算机课程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将课本中难于理解的概念或理论与生活中的例子进行形象化类比,能使学生不但易于理解而且记忆深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其次,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实现课程内容环环相扣,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如通过对课程内容采用设问的方式,每引入一个新内容,先采用设问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几分钟的思考,然后由教师通过内容的讲解来共同解答设问的问题,这样学生会带着问题思考和听讲,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再者,采用任务驱动法,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和听课过程中有的放矢,听课的目的是解决问题,如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在讲解运算器构成部分,可以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自行设计多位加法器或乘法器等,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明显提高。

实践中,教学方法需要根据课程的性质和内容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学方法都不是一成不变和唯一的,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综合运用好多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对计算机硬件课程的教学大有裨益,也是破解计算机硬件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有效途径。

3.4重视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计算机硬件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每门课程一般都配有适当的实验,有些课程还设有课程设计环节,有效利用实验课时间和提高效率尤为重要。目前普遍存在的现状是:对于验证性实验,学生上课基本上是在实验箱上连线,运行出现实验指导书上的实验结果就万事大吉,学生的实验报告基本雷同,没有更深入地探讨实验的原理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等;对于综合性实验学生大多感到难度大,与实际应用脱节,没有教师的指导很难顺利完成。改变这种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任课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课要有充分认识:由教师在课堂上将理论课教学和实验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上实验课,实验课的目的是什么,让学生在上实验课前思考实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以及解决办法等,不至于学生到实验室时还没搞清楚做什么。

(2)充分利用优秀学生资源:让一些成绩好且学有余力的学生帮助和指导动手能力相对差一点的学生,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往往效果会更好。

(3)实验内容和实际应用相结合:设置一些具有创新和综合性强的实验,并尽可能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做实验感到实用价值和具有成就感。如在计算机接口实验中,可让学生利用实验箱的硬件资源设计一款交通信号灯的控制系统,或设计一款集环境参数采集、报警和显示系统等,让学生看到课本学到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确实能够发挥作用。

(4)增加实验课在课程中的考核比重:由于实验课内容考核比重偏小甚至不计分,导致部分学生不重视实验课,而只关心理论课的考试成绩。有效解决办法是增加实验课在课程考核中的比例,比重可提高到20%~30%,实验考核可由教师组织分组,通过提问和答辩,其他组学生参与打分的办法。

(5)提高学生对硬件课程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参与到科研活动当中,让其感受到硬件设计成果带来的成就感。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科研课题情况,积极吸收对课题感兴趣的学生参与到课题研究中,并充分利用校级、省级和国家级科技竞赛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电子竞赛,提高学生对硬件知识的认识和应用水平,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