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计算机硬件就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计算机硬件就业范文1
现阶段,计算机已经走进千家万户,我们现在已经处在一个信息技术化时代,目前随着互联网的逐渐普及,计算机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深入分析了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也对完善我国计算机教育体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目前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实践存在的不足
1.1教学内容模式化,专业针对性不强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也往往与教材内容保持一致,照教材模块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与实践操作的训练。讲授硬件基础时让学生只观看一些硬件图片、组装视频,配合生硬的讲解;讲授软件时就根据菜单命令的功能结合相关的实例逐个讲解,与专业需要的计算机能力联系不够,综合运用性不强。这样就使得学生学习时感到枯燥乏味,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一些学生学完该课程后,还是不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解决生活、工作中的诸如制作个人简历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实践能力研究肖红菊长沙职业技术学院410217表、数据统计与分析等一些简单而实用的问题。
1.2教学方法单一化,学生主体性不够明显
目前有许多高职院校单纯的把计算机应用教学实践模式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在计算机操作教学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局限于老师单方面讲授,而忽略了实际操作和实践,教师过分强调教与学,只是让学生盲目的观看课件和书本。例如:教师只是通过像学生演示操作过程,并没有给学生提问的时间和交流的时间,整堂课基本处于老师讲授的时间,没有给学生留出模仿操作和实践的时间。这样没有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师生缺少交流,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尽管之后也会在机房安排实践,但学生因不能及时地通过实践巩固理念知识,遗忘性较大,教学效果不理想。
2提高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实践能力水平的有效策略
2.1整合课程内容,服务专业实际需求
课程的内容应服务于学生应具有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只有把学生的专业和计算机应用软件的使用紧密结合,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较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因此,应依据学生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计算机在该专业领域的应用现状,明确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实践能力的类型,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与拓展,保证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计算机完成专业课程中需要完成的数值计算或事务处理任务等。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得以巩固和提高的同时,也促进了专业课的学习。
2.2采用分组合作法,实施理论教学目标
它主要将学生分为几人一组,共同解决计算机问题,有针对性、有目标的进行实践操作,因此这种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融入计算机应用教学中,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计算机的主动性,从而优化计算机课堂效果。计算机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安排计算机实践教学中的课堂互动及疑难知识点的总结,教师可以通过演示计算机操作过程的方法,增加课堂互动,老师操作一步,学生跟着操作一步。教师根据制定好的教学目标,逐步实践,这样不仅能够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还可以提高学生计算机实践的能力。例如:在使用“Word2007”文字处理软件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提前给出相关知识点的案例,如校园宣传海报、手抄报等,告诉学生可以运用包括艺术字、图片、自选图形等在内的图形对象实现,让学生先分组讨论,探求解决办法,实践操作后提交案例制作效果或提交小组制作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教师再根据案例制作情况及问题反馈情况,突破重点、难点,从而循序渐进的实施了教学目标。
2.3采用情景再现法,明确操作实践目的
计算机教师可以在计算机课堂教学广泛运用情景再现法,这主要是指通过还原计算机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动手、动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方法它不仅能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计算机知识,还可以作为一剂提神剂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利用情景再现法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计算机课本内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养成认真仔细听课的好习惯。在实际操作和动手的过程中,学生也能熟悉计算机知识,从而提高教学的进度,同时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还可以进行互动,老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学生根据之前的操作和预习来回答问题,这对计算机书本知识的记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由此可见教师要明确计算机实践教学目的的重要性。
3结束语
计算机硬件就业范文2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环境;硬件安全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 A
在使用计算机、享受计算机和网络提供的便利的同时,企业也必然会面临计算机硬件安全问题。一旦计算机硬件出现故障,会给企业的生产经营来巨大的不便,甚至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本文对网络环境下计算机的硬件安全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如何采取有力措施保障计算机硬件的安全。
1.影响计算机硬件安全的因素
影响计算机硬件安全的首要因素就是计算机运行的网络环境,这就需要计算机做好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来确保硬件安全,例如加密硬盘、路由器、内存设备和处理器等等[1]。
其次,计算机的工作环境也会对计算机硬盘产生影响,甚至带来安全问题。计算机硬件设备的工作环境必须保障安全,不会受到病毒和木马等的侵袭。
第三,计算机的周围环境也会影响计算机硬件,例如电压的稳定性、电磁场、静电和空气湿度等等。如果周围的湿度过大、温度过低,则电线和电路板上就会聚集大量空气中的水分子,从而腐蚀电线和内部金属,甚至出现计算机的短路,造成硬件故障。此外,空气中的尘埃过多,会影响电路板的阻值,从而造成计算机误动和元器件放电,甚至会引起火灾。周围环境中其他电子设备的电磁波和电磁场也会对计算机硬件造成干扰。
2.维护计算机硬件安全的原则
维护计算机硬件安全的原则有由外到内、由静到动、由先到后、由易到难。
计算机外部硬件故障的发现比较容易,在进行计算机硬件安全检查时,要秉承由外到内的原则,先检查和修理外部硬件设备,再检查和修理主机硬件设备。
在进行设备安全的检测时,首先要进行静态检测,就是在未接通电源的情况下检测计算机的硬件设备。如果静态检测检测不能对硬件故障进行检测,则进行动态检测,也就是接通电源。这样一来,检修就不会损害其他设备。
电源问题是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然而很多情况下计算机硬件的故障往往是由于电源功率不足而导致的。因此遵循由先到后的原则对计算机硬件的电源设备进行检查。
计算机硬件出现故障的原因很多,一般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先检测比较简单的故障点,例如计算机主机内积灰、网卡插槽接触不良等等。将简单问题排除后再进行复杂问题的检测。
3.如何保障计算机硬件的安全
在使用的过程中有很多原因都会导致计算机硬件的安全问题,而计算机又与企业运营,资料保密等息息相关,因此必须采取有力的措施来保障计算机硬件的安全。保障计算机硬件安全的基本措施有数据总线加密、全加密硬盘、隔离内存区域、安全微处理器等等[2]。特别是在重要的场所,例如实验室、机房等等,还必须设置硬盘保护卡。硬盘保护卡可以避免使用者修改、删除和写入硬盘,在使用者退出系统之后,系统又会重新回到原始的状态。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计算机硬件的安全指数,避免计算机硬件受到非法用户的篡改与破坏。
3.1数据总线加密
在进行普通数据加密和系统应用程序相关指令加密时,可以对数据总线中的数据实行密钥加密[3]。数据总线加密对计算机的安全级别要求较高,一般应用于特殊企业专用设备和军事设备等等。只有两台计算机的处理器能够以数据总线进行交互的情况时,才能够使用数据线总加密。
3.2全加密硬盘
全加密硬盘是计算机硬件重要的安全设备,能够加密硬盘中的数据。全加密硬盘能够拒绝对硬盘中数据的访问,并对磁盘硬件和软件进行加密,这样一来能够在网络环境中保证硬件的安全。但全加密硬盘在使用的过程中只能加密计算机操作系统进行分区的硬盘,而不能加密计算机中全部的数据。因此,全加密硬盘应该通过磁盘硬件来实现,这样一来能够全加密计算机系统中的引导分区部分,对计算机用户数据的保护也更为迅速。
3.3隔离内存区域
计算机的隔离内存区域可以使计算机内部形成一个安全的区域地带,与外界实行安全隔离,对敏感数据进行存储。这样一来能够保护计算机用户的个人隐私和数据,这些数据被隔离之后,只有所属的程序可以对隔离内存区域中的数据进行访问,拒绝了其他程序的访问。可以将级别较高、比较安全的源程序代码存储到隔离内存区域,避免外界设备对这些源程序代码访问和调出,计算机硬件的安全性能得以提升,计算机的应用程序的运行更加稳定和安全。
3.4安全微处理器
安全微处理器也称为安全中央处理器。安全微处理器对于计算机硬件的安全保障非常重要,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保障系统。安全微处理器能够接受系统程序的完全加密指令,并对相应的指令进行解密处理并执行要求的指令。安全微处理器能够提取并处理加密后的操作码,在一定的时间内,可以对指令进行解密和操作,而解密之后并不会外泄系统程序指令。安全微处理器避免了计算机硬件内的程序或重要、机密的文件和数据受到外界的入侵或者篡改。用户可以使用安全微处理器,先处理重要的数据信息再对其进行录入和存储。计算机可以对用户进行授权,而用户得到授权之后,就可能会对计算机硬件信息进行篡改,影响计算机硬件的安全性。安全微处理器则可以对计算机的系统应用程序的加密数据进行解密,经过认证之后,被安全微处理器解密的数据才可以进行站点程序的传输,最后在计算机的隔离内存区域中将数据进行存储。安全微处理器能够有效的防止计算机系统中的其他程序调用或者访问、篡改硬件设备中的重要数据,保障了计算机硬件的安全。
4.结语
在网络环境中,计算机硬件的安全性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一旦硬件安全性受到影响,会对企业用户的数据和信息安全带来巨大的危害,甚至对社会造成严重危害。因此,本文提出了一些计算机硬件安全保障措施,希望能够对企业计算机用户的硬件安全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 陈潇潇,许诺飞.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J]. 科技资讯. 2012(09)
计算机硬件就业范文3
摘要:通过校企合作能够有效支撑应用性本科和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实习基地和教师职场体验基地,建立毕业生质量追踪调查机制、用人单位对学校和学院教学质量评价和反馈机制。本文介绍了我院在校企合作构建特色专业课程方面的探索。
关键词:特色专业;软件测试;校企合作;高职高专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计算机应用技术是一个应用范围很广的专业,可以从事计算机行业的几乎所有工作。因此,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应学习的内容很多,内容涵盖很广。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三年学习内容不可能涵盖所有的计算机应用领域。因此,必须对该专业定向。而专门化方向须根据市场需求方能确定。为此,我们在北京及周边等地进行专业调研,了解社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能力与素质需求。并由此确定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专业化方向为软件测试。
旺盛的社会需求是人才培养面临的最大机遇,教育发展的最大动力是社会需求。软件测试专业就是一个朝阳专业,社会需求较大,以就业为导向构建高职计算机应用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将按照“就业导向明确、层次定位准确,培养模式先进,专业特色鲜明,人才质量优良”的要求,推进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质量。
以计算机软件测试方向作为高职计算机应用特色专业的研究与建设是新的探索。一个正规的软件开发项目应该包括软件开发和软件测试两大部分,而且旨在提供质量保证的测试部分应该占更大的比重,国际上标准的软件开发和测试人才的比例应该为1:1或1:2,而目前国内这个比例则为5:1。计算机软件测试专业在国内尚属待开发专业,就业前景非常看好。但由于是新专业,现有的中青年教师在授课之前基本没有系统的软件测试理论和工程实践、更无教学经验。基于这种情况,就更加应该尽快开展专业研究和建设,并借助于各方力量,以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尽快掌握理论和具备实践能力,承担起教学与实践任务。
2计算机应用特色专业建设思路
由于国内软件开发和软件测试人员比例的严重失调,行业急需软件测试人才。而该专业正在创建和开发时期,没有教学经验。基于这种情况,开展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为了使软件测试专业教学更加贴近教学,使教学更具针对性,教学素材、案例更符合实际需要,必须引进实际项目,聘请校外专家,及时与实力雄厚的教育集团及企业合作进行专业共建。
特色专业建设的目的是:寻找促进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的路子,突出软件测试专业方向应用性人才培养特色,加强学校与社会企业的合作与交流,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平台。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和技术实践水平,带动学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建设能够有效支撑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平台,建立毕业生质量追踪调查机制,为学校摸索出一条构建特色专业课程的新路。
改革创新软件测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深入研究校企专业建设内容,真正将行业所需人才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引进到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确保专业建设内容的先进性与实用性。
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化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为主线,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企业与学校的长期合作和双向互动,将在学校的理论学习、基本训练与在企业的实际工作经历有机结合起来实现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
在开展本课题研究时,我们将本着“面向实际、站在前沿、重在应用、加强合作”的指导思想,努力创造一种团结民主、互帮互学、求实创新的科研氛围,力求做到边学习培训,边研究应用,边推出成果,边总结推广,力求通过三年的研究,在课程体系设置、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毕业生就业引导等方面,探索出一套“高职计算机应用――软件测试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3课程体系的建设
课程体系从原来的以学科为体系的课程设置转变为以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设置,即先按各专业方向对岗位能力的要求,及每岗位能力从入门、基础、应用到综合的过程来设置课程。根据软件测试的特点设计了个性化的课程体系,确保学生们能够学成上岗。课程体系按以下几个模块来实施:
3.1基础课程阶段教学计划
3.2集中实训阶段教学计划
3.3职业素质培养教学计划
4专业建设研究目标
4.1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软件测试特色专业的研究,主要是以就业为导向构建高职计算机应用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研究计算机应用特色专业如何与社会需求密切结合的专业发展模式,培养学生的软件测试的实际应用能力,加强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让教师与学生的培养一起成长,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的从事软件测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主要从以下几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2008年9月~2009年8月)
该阶段是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程的改革和建设,主要由教研室负责这部分课程的建设与授课、课程资料及辅助科学软件的开发。把开发小型应用系统作为教学的主线,鼓励和引导学生参加项目建设。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二阶段(2009年9月~2010年8月)
该阶段通过构建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框架,掌握使用软件测试系统中软件测试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等。从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到单元测试、集成测试、性能测试的实践活动,设计与课程密切相关的单元测试。
第三阶段(2010年9月~2011年8月)
该阶段是软件工程与测试实验室搭建、软件测试平台搭建及综合实训基地建设搭建。该阶段需要借助多方力量进行专业课程的构建、进行软件工程与测试实验室搭建、软件测试平台搭建等实训课程的实施阶段。
第四阶段(2011年9月~2011年12月)
该阶段是结题阶段。收集、整理子课题结题实验报告,举办课题成果评奖活动;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发表相关论文,上交申请成果评估验收;课题组结题大会,成果出版与展示等。
4.2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1) 结合所学课程,让学生直接参与公司项目开发,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通过校企合作探索软件测试人才培养模式,涉及到的合作机制、教学机制、运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
(2) 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校企合作,以及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突出软件测试专业方向应用性人才培养特色,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平台。
(3) 以就业为导向,围绕专业核心能力,构建课程体系;通过产学结合,建设优质核心课程,制定课程标准,编写适用教材;建设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和校内外实训基地。
(4) 将传统的课程进行整合,理论够用为度,以讲座、学术报告等形式增加现实社会所急需内容。课程模块化教学,采用“事件驱动”式的培养方式,根据就业岗位确定课程设置,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根据社会的需求大力实施订单教育。
(5) 从课程学习到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各阶段,贯穿实施项目教学法,在项目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
4.3专业建设的预期目标
学院与企业合作,实施实训人才培养模式,共同致力于软件测试应用人才的培养,开启我院计算机应用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零距离对接的先河。注重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可以有力地促进我院教育教学的改革,提高办学效益,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赢”,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使学生掌握必需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软件测试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的从事软件测试的计算机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特色专业预期培养目标如下。
5结束语
计算机软件测试专业正在创建和开发时期,以就业为导向构建高职计算机应用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是新的探索。总之,高职计算机应用特色专业教学改革是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高技能专门人才的需要,且大有文章可做。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高职计算机应用特色专业的教学改革就一定能结出丰硕果实,高职计算机教育就一定能为社会培养出“适销对路”的计算机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 朱鸿,金凌紫. 软件质量保障与测试[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计算机硬件就业范文4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英语;改革;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0
计算机专业英语是各个层次的计算机类专业的必修课。由于计算机技术是从英语国家开始的,从事计算机行业的人难免会遇到大量的英文资料,无论是学习最新的计算机技术还是使用最新的计算机软件和硬件产品都是如此。因此,学好专业英语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非常重要。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对专业英语的读、写、翻译的能力,以适应未来时间工作的需要。但是由于计算机专业英语的课程性质一般都是必修考查课,学生一般对此课程的关注程度不够,教学效果一直都不理想。以至于本科毕业论文的英文摘要部分学生往往借助翻译工具,翻译的内容很多时候不通顺;学习某种新的编程语言时,联机帮助或者技术手册根本就看不懂。如何更好地讲授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以达到更好地教学效果,是许多计算机学科教师探讨的课题。
1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特点
计算机专业英语是一种科技英语,科技英语在词汇、语法上各有特点。在词汇方面,它含有大量的专业技术词汇和术语。从英语构词的角度去掌握前缀和后缀,会扩大词汇量。另外在计算机专业英语中,普通英语的词汇量较大,掌握普通词汇更为重要。
在语法方面,因为科技英语带有许多修饰、限定和附加成分,所以就形成了一些复杂长句。有时长句是由添加了介词短语、分词短语、不定式短语以及各种并列结构的简单句构成;有时是由从句与从句环环相扣的一个复合句构成。另外,为了着重说明客观事物和过程,被动语态也用得非常广泛。非谓语动词的大量使用也可以更好、更准确地描述各个事物之间的关系、事物的位置和状态的变化,并且能够用扩展的成分对所修饰的词进行严格的限定和说明。
2计算机专业英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教学模式陈旧
教学模式陈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是授课主体,而学生只是听众,课堂上反映出来的情形就是学生的状况沉闷,学习积极性不高。
2.2教学观念滞后
在教学观念、教学手段以及教学内容上依然较多地介绍常识,因为课时有限,一般一礼拜只开设两节课,这样教师往往为了节约课时只注重课文的讲解,而忽视了对学生翻译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学生关心的只是如何把课本中呈现的那些专业文献翻译正确,从而获得较高的分数,并没有真正学到该如何应对专业英语文献。
2.3教材陈旧
学生换了一届又一届,而教材却依然是那一本,虽然有些进行改编,但缺乏最新的科技动态和流行术语等学生相对感兴趣的东西,从而导致和现实脱节、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4教材选择难
虽然教学对象大多是本科生,但他们的英语基础水平也是良莠不齐的,因此教材的难易水平难把握,选择起来难度也较大。
2.5与其他专业课程设置脱轨
教材在内容放置上与专业课程不同步,学生在没有相关专业常识背景的情形下,学习起来就要苦得多,这样无疑增添了课堂教学的难度。
3.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对策
结合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特点以及当前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的改革应从明确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手段和优化考核方式四个方面做起,具体对策如下:
3.1明确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不明确,就会导致整个教学过程不够规范和科学,目前,多数高校计算机专业英语课堂仍以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为主,这种教学方式过多的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相反却忽略了对学生专业素质以及综合技能的的培养。
为了使教学过程更加规范和科学,使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有效性得到显著提高,高校计算机专业英语教研人员必须首先明确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培养目标。该门课程的具体培养目标应为:1)使学生掌握所学专业的基本专业词汇及常用的新词汇;能阅读、理解和翻译英文专业文章,并能总结出所读文章的大意和抓住重要的细节及相关数据;2)使学生能用英文按要求写出专业应用文;3)使学生能初步具备用英语进行专业沟通的能力,如用英语介绍产品等;
在明确上述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研人员应从教材、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方面对教学流程进行进一步规范和优化。
3.2优化课程设置
教材的滞后性是阻碍高校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有效性不断提高的重要因素,也是制约该专业课程设置科学性的重要因素。
相对于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来看,建材的建设存在着滞后的问题。这就要求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应该针对实际,不断完善教学的内容体系;在教材的选择上,要体现出新颖性、实用性、实时性;在教学内容上要结合当前的计算机相关技术的发展状况,灵活的设置,确保学生能够学到有用的知识。
计算机专业英语的特点表现在专业课程与英语的衔接和提升。对于学生来说,技术水平和英语水平的共同提高是十分重要的,这需要结合课程的设置情况如先修、同步、后续等,对教学的内容做出有效的整合,使专业英语的课程内容足以覆盖其他专业课程。这对于同时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英语水平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本专业的教材选用上,要注意的是应该有计算机基础知识,又有计算机专业新技术和发展的新动向的内容,这是专业英语教师保证教学质量的首要因素,笔者选用的教材是人民邮电出版社的《新编计算机专业英语》。它对计算机硬件、软件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对数据库以及信息安全等内容作了系统的、简单明了的介绍,并包含了计算机最新的应用,以及计算机的新技术。例如,在计算机应用的介绍中,涉及到了数字图像处理、地理信息系统以及虚拟现实。在计算机的新技术中介绍了物联网、图形处理器、云计算等内容。这些内容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都是需要有所了解的,并且这些内容在计算机的专业课程的讲解中往往会一代而过,因此再次遇到这些内容的时候,学生明显的很有兴趣,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积极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掌握了专业词汇的同时,又对计算机的前沿技术有一定的了解。
另外,课堂教学在运用了丰富的教学手段的情况下,还要让学生了解一些计算机的实用英语,譬如:程序调试过程中常出现的错误、常用的英文版软件、常用软件的英文在线文档说明等。由此,提升学生英语的实践能力,认识到了专业英语学习的重要意义;在教学中,还要结合当前计算机专业英语在等级考试中的应用,为学生选择考试中的重点和考点,帮助学生来分析在考试中要设计哪些方面的主要内容。对考试中经常要运用到的句型、专业词汇有整体的把握,使学生在学习了专业英语知识的同时,既培养了学生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又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又巩固了计算机专业知识。
此外,由于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是一门重要的工具性课程,计算机专业英语知识应为学生的其他专业课程而服务,因而在设置专业英语课程时应积极与其他专业课程教师进行沟通,将其他专业课程与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进行有机结合,从而有效提升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例如在学习VisualC++时,就应选择英文版软件。因为英文版的软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并且从学习之初就应用英文版软件,有利于学生对专业英语知识的记忆与运用,从而提升他们对专业软件的适应能力。这样的课程设置在提升了学生应用专业软件的能力的同时使其专业英语知识得到巩固,可谓一举两得。
3.3改进教学方法
3.3.1运用多媒体及网络教学
当前,多媒体和网络教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结合教学的内容,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来辅助教学,使教学因多媒体集音声图文于一体的特点变得直观化、形象化、生动化。比如,对计算机硬件的发展技术的讲解,可以配一些有关的图片资料、视频、动画等,结合图片做好英文配音讲解,学生置身于这样活跃课堂气氛中,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知识的主动性都得到提升,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同时,利用网络资源还能实现教师与学生间的资源共享和交流学习,促进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师还可以借助于校园网的网上课程平台,为学生上传一些重要的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资料,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比如,视频、网页、图片、文档等。同时,老师也可以让学生在网上提交作业,并针对作业中的问题,展开探讨,从而实现释疑解惑的目的,在QQ等软件交流广泛运用的环境下,利用这些手段开展学习也是非常有效的方式。
3.3.2运用互动情境教学法
互动情境教学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指的是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辅的情境,促使教师、学生和课程体系之间展开有效的互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升学生理解教材知识的能力和学习质量。在此基础上全面提升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运用能力.比如:在学习介绍数据库原理的内容时,安装好的数据库,首先介绍英文工作界面,再通过一系列数据库操作,比如建库、建表、插入、删除、修改和查询数据等,让学生在理解教材知识的前提下,通过在英文环境的软件中操作学习,掌握数据库的相关概念,促进教学效果的改善。
3.3.3运用自主探究式教学法
传统教学中枯燥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严重的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习处于一种十分被动的状态下,这影响了学习积极性的发挥。为了改善这种状况,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可以运用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法。首先,教师要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看成学习中的主导者,为学生创设恰当的探究情境,并提供教学资料,把学习的空间和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去自主探究。教师是学生探究知识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另外还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出主体的作用。能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更加牢固地掌握知识。
3.3.4运用任务驱动与合作式教学法
运用自主学习的手段不是放羊式的学习,要求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在教学过程通过恰当的、科学的手段,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效果。比如,在文章的阅读上,注重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总结能力等。专业英语的知识涉及面非常广泛,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运用任务驱动法和合作法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明智选择。它要求,首先将学生进行分组,分组要突出以强带弱,互补互助的特点,每组指派组长,对每个小组布置一定的任务。在课上时间或课下时间中合作讨论完成。比如:安排每个小组收集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相关术语、技术发展方面的文章等,并呈现出演示文稿,这样创建了一个和谐的合作的学习环境,培养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合作精神,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
3.4优化考核方式
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知识面广、专业词汇量巨大、语法难点较多。如果采用单一的传统笔试考核方式则无法对学生的真实掌握情况进行准确的把握。这就需要结合教学情况优化考核方式,更多地尝试新颖有效的考核方法或命题方法。例如:一些专业教师采取了学生命题的考核方式。该方法为:在明确出基本题型和分值比例后,由学生出一份他们认为能够较好地考察自身能力的考卷,再由教师从中选取一部分质量较高的题目作为考试题目。对于学生没有涉及到的知识点,教师应予以适当调整和补充。这种考核方式一经使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而命题过程无疑也是促使学生复习所学知识的良好契机,在看似被动的考核方式中,学生依然积极参与到复习知识与考核自身学业水平的过程中。
4总结
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是计算机专业教学的重中之重。然而目前很多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中仍沿用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计算机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也不例外。这种教学方式显然已经不再适用于对现代计算机科学人才的培养,因此,在明确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金梅、杜晓昕、王睿.高校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模式的研究[J].2012,32(3):104-107
[2]廖梦怡、马丽.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信息.2009(23):109
[3]宋晓涛.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5(4):65-67
[4]毕佳、赵晓丹.计算机专业专门用途英语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4):217
[5]王蕴金、牛翠平、裴艳霞.结合公共英语专业化改革谈计算机专业的英语教学[J].2009(41):123-124
[6]史晓楠、杨艳.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6):79-80
计算机硬件就业范文5
关键词:会计核算;建筑企业;营改增;影响;处理方法
“营改增”一词在最近几年中被更多的人们所熟知,它主要指企业将缴纳的营业税应税项目变成增值税项目来进行缴纳,其中只缴纳企业所提供的服务或销售的产品的增值部分,取消了过去重复纳税部分。可以说营改增税制的颁布,具有很大的必然性、合理性和针对性,同时随着营改增税制的推行,建筑企业也在不断参与到营改增争论中,这会给会计的核算工作产生相应的影响,而建筑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变化主要是由税制变化所引起的,因此,有必要从营改增对建筑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营改增税制对建筑企业会计核算所起到的作用
营改增税制的推行注定对每个行业都会产生巨大影响,特别是对建筑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所起到的作用尤为突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在企业总资产核算中所起到的作用
一般来讲,建筑企业所用到的设备、材料比较大宗化,其核算方法是按照固定资产所取得的增值税发票进行抵扣,这样直接导致企业总资产的下滑,从而带来企业负债现象的加剧。
(二)在成本核算中所起到的作用
在没有实施营改增税制前,企业在成本核算时都是按照价加税的方式,在进行缴税工作时需要分成两部分,一是按照实际成本进行纳税;二是按照进项税额进行纳税。但是在此项税制颁布后,增值税缴纳的计算方式变成以企业的进项税和销项税的发票佪减扣除,一旦进项税与销项税拉大差距,其增值税缴纳的就越多。
(三)在收入核算中所起到的作用
正常情况下,建筑企业缴纳营业税是依据其工程的总体造价和利润进行缴纳,但在改为增值税税制后,受到增值税属于价外税的限制,其缴纳依据主要是根据不含增值税的总体造价和利润。同时,由于一些增值税不能抵扣,造成企业多缴纳增值税的问题,最终导致企业的利润持续下滑。
二、营改增后建筑企业会计的处理方式
新形势下,建筑企业进入营改增的脚步随之来临,建筑企业人员需要提高警惕,看清其具体形势,及时准确地找到处理方式,做好应对策略,确保营改增在建筑企业实施中万无一失,特别是会计人员更要认清形势,做好应对准备。
(一)合理完善企业会计的核算制度与标准
一旦营改增税制在建筑企业实施开来,会注定会计的核算制度发生较大的改变,而且,建筑企业会计在核算工作中的处理方式也会随之改变。这就需要建筑企业以及会计人员高度企业会计准则、会计的规章制度,更要严格按照税法的要求来处理相关的业务问题,并结合营改增的特点合理选择多种会计策略,切实地设置有关账户和所需的辅助表,在纳税与核算过程中认真做好衔接工作。而且要与时俱进,及时调整、修改相关的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与标准,全面做好防范营改增税制对建筑企业核算影响工作。新税制颁布前,会计核算内容与方式较为简单,营改增后,其核算的方方面面都发生很大的变化,建筑企业更要建立健全新的核算制度与体系,为纳税工作做好全面的保障。
(二)加大提高会计核算的水平,合理调整核算方式
在营改增税制颁布后,建筑企业会计的核算方向需要把整体核算变为单独核算,更需要细化,特别是在建筑企业的生产营销过程中,应把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作为进项额的主要内容,并且最后的营销额的核算是需要扣掉增值税的销项税额。
(三)会计人员要积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建筑企业要定期组织内部相关的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工作,通过培训的方式熟知新税制政策,并更多的创造与当地税务机关沟通的机会,请当地的税务部门安装企业认定、发票税务系统,给予发票发售的指导工作,确保会计人员能够顺利完成新旧税制的衔接,从而提高会计人员的核算工作的效率,全面综合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
三、总结
终上所述,营改增税制势在必行而且在各个行业中都是一项重大的改革工程,其改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社会、企业等各方面利益,本文分析了营改增对建筑企业会计核算在企业总资产、成本和收入核算中的三方面影响,并给出了完善企业会计的核算制度与标准、加大提高会计核算的水平,合理调整核算方式、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等处理方式方法。希望营改增税制的实施可以减轻企业的负担,更好的为社会经济所服务。
作者:秦德慧 单位:阿克苏地区华伟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李炳芝.论营改增对建筑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及应对[J].现代经济信息,2013(17):192-192.
计算机硬件就业范文6
【关键词】化学反应;探究式教学;设计与实践
教学模式与教学效果息息相关,实验作为化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而言,仍是薄弱的一项。探究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化学实验学习兴趣。所谓探究式教学,是指教师先让学生明确实验活动的目的,然后根据教学设计完成实验活动。探究式教学在化学课程中运用,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是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效果最有效地教学模式。
一、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探究式教学设计
1.探究情境的营造
高一化学教学中,已经学过置换反应。例如,实验室制取氢气,Zn+2HCl(稀)=ZnCl2+H2,以及Na+H2O=NaOH+H2,那么同学们想一想,钠与硫酸铜溶液能否发生反应呢?如果发生反应,现象又是什么呢?
2.实验方案的设计
(1)实验仪器与药品。10ml、50ml及100ml量筒,50ml和200ml烧杯,小刀,滤纸,胶头滴管,镊子,托盘天平,称量纸,金属钠,药匙,无水硫酸铜(纯)。
(2)实验方法。采用控制变量法,对影响实验的因素进行探究分析:探究题目分别为,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对实验的影响;不同大小的钠块对实验的影响。
首先,配置浓度分别为0.5%、1%,2%,5%和10%的硫酸铜溶液,选取各浓度硫酸铜溶液10ml,取相同大小的钠5块,将其放入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
然后,将硫酸铜溶液浓度固定,选取5块大小不同的钠块,将其放入硫酸铜溶液,观察现象,并做好记录。
3.实验过程分析
(1)不同浓度硫酸铜溶液的配置。称取无水硫酸铜粉末,剂量分别为0.5g,1g,2g,5g和10g,将其分别置入5个200ml编号为1~5的烧杯中,然后,量取蒸馏水,体积分别为99.5ml,99ml,98ml,95ml和90ml,分别倒入五个烧杯中,充分均匀搅拌,即可配置成浓度分别为0.5%、1%,2%,5%和10%的硫酸铜溶液。
(2)探究对比不同浓度与钠块大小不同对实验的影响。
①不同浓度硫酸铜溶液对实验的影响。取10ml硫酸铜溶液,再取小于绿豆大小相同的钠5块,分别放入到硫酸铜溶液中,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把钠投入到0.5%和1%的硫酸铜溶液中,没有爆炸声,钠迅速熔化成光亮的小球,在液面游动,并伴有“嘶嘶”的声音,缓慢出现淡蓝色絮状沉淀。投入到2%的硫酸铜溶液中,没有爆炸声,钠迅速融化成光亮的小球,在液面四处游动,并伴有“嘶嘶”的响声,产生较多的蓝色絮状沉淀。投入到5%的硫酸铜溶液中,钠迅速熔化成银白色小球,四处游动,约4~5s后,开始燃烧,有轻微爆炸声,溶液上方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反应结束后,产生少量黑色物质。投入到10%硫酸铜溶液中,钠立即剧烈燃烧,伴有大量白烟及爆炸声,溶液上方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反应结束后,产生明显黑色物质。
②不同大小钠块对实验的影响。选取三份浓度相同硫酸铜溶液10ml,浓度均为2%,取不同大小的钠,大小依次为豌豆大小、绿豆大小及小于绿豆大小。分别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放入后,发现豌豆大小的钠块迅速剧烈燃烧,伴有爆炸声;绿豆大小的钠块也迅速燃烧,并伴有轻微爆炸声,小于绿豆大小的钠块,迅速变成光亮的小球,在液面四处游动,钠块未燃烧,没有爆炸声。
由此可见,探究该实验时,要控制好钠块大小,最好选用小于绿豆大小的钠块。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还可确保实验的安全性。
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要把握以下几点。其一,教学目标设计。在此设计中,要建立知识与技能目标,方法与过程目标和价值观与情感态度目标,同时,明确设计意图。其二,教学情境与教学内容的设计。其三,学习活动与学习任务的设计。其四,评价和学习活动组织的设计。
探究式教学设计过程中,要围绕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探究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成立探究小组,让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探究活动中,记录实验的探究思路及过程。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又可有助于学生合作学习。
二、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探究式教学实践
首先,教师带领学生复习化学置换反应以及有关钠的化学性质。然后,教师开始设问,钠能够与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吗?如果反应,会出现什么现象呢?通过设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开始讨论,讨论结束后,教师随机选取学生回答,阐述自己的想法。有些学生认为,可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红色铜单质;有些同学认为,不会发生置换反应。为了证实学生的观点,下面开始进行实验。
教师将化学仪器、金属钠及预先配置好的100ml2%的硫酸铜溶液置于讲台,开始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随时记录实验现象。实验过程中,学生发现钠迅速变成银色小球,发出明亮的火光,在硫酸铜溶液表面四处游动,并伴有“嘶嘶”的响声,反应过程中,产生蓝色絮状沉淀,待银色小球消失后,反应停止。
然后,教师让学生通过实验现象,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但实验现象与钠和水的反应现象相同。学生根据分析,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三、总结
探究式教学在化学教学中应用,可提高学生化学实验学习效果。教师在运用探究式教学时,要做好教学方案的设计,明确各个教学设计的意图。教学过程中,采用设问方式,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过程中,要合理设置学习小组,加强学生间的沟通交流,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学习意识。探究式教学的应用,扩展了学生的视野,在该教学模式下,能够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丁晓丽,刘芳.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探究式教学设计与实践[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14,34(6):6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