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的预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慢性病的预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慢性病的预防

慢性病的预防范文1

【关键词】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又被称为慢性病,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多,疾病谱的病例种类增多,慢性病的发病率也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根据我国卫生部门的相关统计,慢性病已成为城市以及农村导致死亡率较高的疾病,因此必须引起人们的重视。在慢性病中,主要非传染性疾病包括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疾病、心脏病以及恶性肿瘤等。据统计,糖尿病患者的发病率占了全国患者人数的2.6%,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率占了全国患者的18.8%,且发病人群多集中为中老年人。

由于慢性病的发病多集中为四十岁以上的人群,因此是对社会劳动力的剥夺,影响了多数人的工作与心情,不利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因此本文通过研究社区中慢性非传染病的预防现状,对慢性传染病的相关因素加以预防,从而间接控制其发病率,提高人们的心情指数,减少慢性病对家庭的影响,推动我国医疗事业的进步与发展,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通过对社区内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调研,从而发现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看病费用高、不及时等,而这类问题的形成主要是患者病发早期未能够及时发现所引起的,因此必须对社区的医疗卫生问题进行关注。

本文通过对不同省市、不同地区的社区慢性非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进行调研,分析其中的病发因素以及社区预防工作的进度,从而得出有效的预防措施,提高社区内人们的生活质量。

本文所调查的患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社区人数在300例左右,其中男性183例,女性117例,年龄在41-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6.12±5.41)岁,受教育程度高低不等,被调查者资料之间不存在差异性,因此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从政府、社区、个人以及单位等不同方面、环节控制诱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采用参考文献法、资料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对不同社区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病发资料进行分析,从而找到有效的预防控制方法。

1.3统计学分析首先进行数据分析,选用的软件为SPSS17.0。其次采用假设检验方法即卡方检验进行计数资料的对比应用。再次应用Student t检测方法进行计量资料的对比应用。最后检测P值,如果P值

2结果

通过资料显示,进行调研的社区均采取了有效的方法控制了社区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并提高了社区内人们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诱发的危险因素的相关医学知识,从而使得社区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得到了良好的控制。

3讨论

3.1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分析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主要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其中饮酒、吸烟、遗传性因素、不健康的饮食、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等均属于引起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因素。慢性病既能够造成社会人群的死亡,也能够给人们造成巨大的精神以及经济负担,从而成为恶性循环,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控制引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险因素,并加以有效预防,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与心情指数。

3.1.1饮酒饮酒有害于健康,但是并非是酒中存在的物质,而是饮酒习惯不当造成的。酗酒是导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原因,相反适量饮酒可以促进人们血液循环。酒的种类不同,对人们身体健康的影响也不尽相同,例如适当饮用葡萄酒,便可以抑制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过多饮用白酒,则会导致人们精神出现过度亢奋、混乱,从而使人们行为超出自身控制的范围,危害自身与社会。

因此饮酒的方式不同,成为导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3.1.2吸烟吸烟是与饮酒同样危害人体健康的一大因素,然而烟与酒不同,适量饮酒有益于人们身体健康,但是吸烟则有害而无利。研究证明,烟草中含有的尼古丁易致成年白鼠死亡,因此当人体中存积的尼古丁含量过高时,便容易使血管出现收缩,进而导致血压升高,引发心肌梗塞、心绞痛、心律不齐等病症。

烟草燃烧后会产生焦油,这种物质是引发喉癌以及肺癌的主要有害物质,这种有害物质中产生大量的一氧化碳,从而导致患者血管变硬、收缩、缺氧,进而诱发心脏病。

根据研究证明,香烟中所含有的有害物质易诱发癌症,且诱发癌症的种类高达四十多种。

3.1.3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随着人们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静坐成为一种不健康的生活习惯,这种生活习惯不仅会使人体内脂肪增生,还会间接改变人体的体形,从而导致人体内分泌失调、体内新陈代谢活动紊乱,血胆固醇增高等。

3.1.4饮食不规律饮食不卫生、不规律也是造成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不利于肠胃吸收与蠕动,不利于脾胃对食物的消化。由于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人们饮食文化也不断提高,因此造成了饮食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很多人顿顿大鱼大肉,而粗粮摄入量低,从而容易导致胆固醇过高,营养不均衡。

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饮食习惯也不尽相同,很多蔬菜以及肉食不利于老年人食用,因此应该改善食物饮用规律,例如菠菜中含铁,老年人应该少吃。而作为青壮年长身体时期,则应适当补充肉质营养。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时间段制定不同的健康饮食表,能有效避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

3.2慢性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3.2.1全民预防[1]采取有效的宣传手段,由不同社区根据社区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病况制定不同的宣传计划,让全民了解非慢性传染性疾病的危害,以及诱发此病症的相关危险因素,从人们自身做起,从而进行有效预防与控制。

3.2.2社区健康预防控制工作社区健康预防控制工作的开展,不仅需要社区动员[2],还需要获得政府以及社会等各方面的经费支持,通过开展相关活动,从而提高人们对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意识,通过改善慢性病的病发环境,进而进一步提高控制的效果。

3.2.3高危人群预防工作针对高危人群,应该从三个等级采取不同的预防控制措施[3]。

一级预防措施主要包括健康教育一级健康促进工作,从危险因素中加以控制,从而缓解慢性非传染病的发病率[4]。

二级预防即从体检、定期健康检查、身体普查、社区定期健康问卷等方法进行慢性病的控制,尽早发现慢性疾病,并防止其进一步恶化,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三级预防即进行及时治疗与康复性的指导,通过提高患者心情指数、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通过个性化护理、循证治疗方案等延长患者的生命,缓解患者病情。

通过采取递进的方略从而有效控制高危人群的死亡率。

3.2.4社区综合预防工作社区综合预防工作从以下几方面进行[5],即控制社区内的吸烟率、限制社区内的成员酗酒、制定合理的饮食健康计划、平衡膳食,鼓励社区内的相关民众积极进行运动,避免肥胖,接受心理健康咨询活动,提高社区内人们的生活质量与水平。

通过以上预防工作,能够有效控制本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提高全民预防意识,有效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防范,从而达到预防的根本目的[6]。

参考文献

[1]孙玉莲.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策略[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16):215-216.

[2]项海青,刘庆敏.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模式探讨[J].中国卫生经济,2007,26(9):26-28.

[3]吴雪媚.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技术和策略[J].中外医疗,2012,31(4):8-10.

[4]许燕君,马文军.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J].华南预防医学,2006,32(2):71-73.

慢性病的预防范文2

关键词:社区;慢性疾病;控制;成本-效益;成本-效用;研究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逐渐提升。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饮食习惯和作息时间都有了进一步的调整。由于大多数的人们作息时间不规律,生活习惯不好,导致引发了很多的慢性疾病。其中以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癌症居首。这些非传染性疾病已经严重威胁了人们的身体健康,这些疾病导致的死亡率甚至高于传染病的死亡率[3]。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全国每天约有1万人死于慢性病,其中城镇居民居多[4]。近几年,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呈现了上升的趋势。针对慢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是我国卫生部门应该引起重视的一个关键环节。同时,花费在慢性疾病预防与控制上的钱也逐年增加,给卫生部门增加了很大的经济负担[5]。同时慢性病的治疗过程十分漫长,也给患者的家庭带来了很大程度上的经济负担。社区内部针对慢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效果明显。

1 社区有效地预防与控制是成为防控慢性疾病的有效路径

慢性疾病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的负担使得针对慢性疾病的控制与预防成为卫生部门的重点。很多慢性疾病都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疾病慢慢积攒而来的,所以对于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疾患者们应该具有防范意识,小疾病及早医治,以防后患。对于慢性疾病的预防,选择正确有效地防控措施是比较关键的,有效地预防措施能够很好的控制慢性病的发病率。但是选择预防措施要考虑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成本问题,更要考虑到措施的长远发展。社区内部针对慢性疾病的防控就具有这些特点。

社区内部对于预防慢性疾病可以采取很多措施,包括针对慢性疾病的宣传活动,针对慢性疾病的治疗方式以及注意事项对社区居民进行教育,使社区居民了解慢性疾病的危害以及慢性疾病应该如何预防还有一旦患上慢性疾病应该注意哪些事项来控制病情的发展与延续,告知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多加运动,注意饮食与生活作息时间,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慢性疾病,不要有消极厌世的情绪,健康乐观的生活[6]。相关学者认为社区内部控制与预防慢性疾病具有3个特点:受益的人群很多、成本符合经济效益,也符合社会效益,同时能够防止人们有进一步患上慢性疾病的可能[7]。社区内部通过宣传与教育,能够对社区的居民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针对性较强,能够使慢性疾病的教育覆盖到每个家庭,使每个居民能够有防范意识并且能够对慢性疾病有一个理性客观地认识。同时,每个社区进行宣传时只要安排合理的时间,在社区显著的地点,不用耗费太多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就可以使慢性疾病的知识得以普及。社区内部关于慢性疾病预防的知识宣传能够使患上慢性疾病的患者保持阳光积极的心态配合医生更好地接受治疗,早日康复。另一个方面,也能够加强健康人士的防范意识,使社区居民对于慢性疾病有一个概念,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多加防范,防止新患者的产生,同时也就控制了慢性疾病的发病率,这样在成本上得到了节约,在效益和效用方面也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2 社区内部对于控制与预防慢性疾病活动的开展情况探讨分析

我国关于慢性疾病的控制与预防教育在社区内部实施本身起步较晚。在其他地区,关于心脑血管防治、癌症以及糖尿病的知识普及已经有所进展。有效的慢性知识教育的宣传活动可以使人们加强防范意识,对慢性疾病有所了解,然后提高对慢性疾病的认知率。在我国的北京上海等地陆续出现了社区慢性疾病防范试点,按照慢性疾病的防治方案,进行知识教育普及。开展针对心脑血管、糖尿病以及癌症的教育,以社区为基础促进健康,综合治疗慢性疾病,这样的教育普及取得了良好的结果。根据相关调查显示,北京的某个社区在进行慢性疾病知识教育普及之后,心脑血管的发病率由之前的68%下降到46%,死亡率也有所下降。这就足以说明,教育的普及使得慢性疾病的防治工作进展的非常顺利。判断慢性疾病知识的普及教育情况是根据小区居民的发病率变化、健康指数变化以及对待教育普及的态度进行评判的。成本-效益的比较的是针对教育普及项目投入的成本和货币化健康程度产出量[8]。成本-效用比较的是教育普及项目投入的成本量和调整后健康效果的产出量[9]。两者具有差异,但是差异不是很显著。

3 社区慢性疾病预防控制成本-效益与成本-效用的探究

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没有对社区居民进行慢性疾病防控措施知识普及的时候,平均每个人花费在慢性疾病方面的金钱很高。但是进行了慢性疾病知识的普及教育以后,花费在慢性疾病防控方面的金钱就大大减少了。这就是慢性疾病预防控制成本-效益中产生的效用值。这也充分说明了慢性疾病健康知识普及教育的作用,也说明社区的干预导致了花费在慢性疾病治疗方面的成本大大降低[10]。在社区内针对慢性知识的教育普及,根据调查显示,是可以使用最低的成本但是带来最大的效益的。上海某社区开展了社区慢性疾病防治工作以来,18514例当中,有568例糖尿病患者社区对其进行干预,管理率高达84%。心脑血管患者中有376例进行了干预,发病率也明显下降[11]。不仅在国内,就是国外的经济学者通过研究表明,以社区为基础的慢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的开展不仅能够使人们了解慢性疾病,普及慢性疾病的知识,同时也能够在经济上省下一大笔开销,还能够收获同等的效益,是最有效的途径。

4 结论

慢性疾病中的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对人们的危害很大,我国每年在慢性疾病防控与治疗中投入的成本也很多。虽然投入了大量的成本,但是收到的效益却很少。以社区为基础的慢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经过了诸多的试点分析以后发现这样的方式不仅收获了很大的效益,同时投入的成本减少,节省了很多的开支。开展慢性疾病预防与控制教育需要达到的效果是受益的人群很多、成本符合经济效益,也符合社会效益,同时能够防止人们有进一步患上慢性疾病的可能。在社区的基础上开展教育就具备这样的特点。社区慢性疾病的宣传教育在近些年当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国心脑血管、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下降,这是与社会上的共同努力分不开的。社区中教育活动的开展,使得投入成本低但是获取的效益却很高,远远高于以前的水平。同时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也很大,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用。人们对于慢性疾病的认识逐渐深入,同时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自己的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时间。社区普及还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一个家庭中一旦有一个人知道了该如何预防慢性疾病的知识,就会使这个家庭的其他成员也能够受益,这样的普及效果是其他方式不能达不到的。综上所述,以社区为基础的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的成本-效益与成本-效用具有一定的意义,可以在社会教育中普及。

参考文献:

[1]武瑞雪,刘宝.中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防治的发展及经验启示[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10(9):706-708.

[2]朱荣,李士雪,滕芬.以社区为平台在慢性病综合防治中开展健康促进活动[J].实用全科医学,2007,5(12):1035-1036.

[3]盛锋,程晓明.以社区为基础的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的成本效益与成本_效用分析[J].中国卫生资源,2002,5(5):199-200.

[4]白雅敏,王卉呈,董建群,等.慢性病预防控制适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0,18(6):651-653.

[5]田惠光,郭则宇,宋桂德,等.1991年~1996年天津市慢性病-省略-预项目成本-效用和成本-效益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0,8(5):196-198.

[6]庄志雄.我国毒理学的发展历程与展望[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8,42(9):10-15.

[7]朱雯,王红妹,钱小萍,等.卫生适宜技术研究进展[J].卫生经济研究,2006,5(7):10-14.

[8]祁国明.卫生技术评估[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0,3(1):3-4.

[9]陈春明,赵文华,杨正雄.中国慢性病控制中膳食关键因素的研究[J].中国流行病学杂志,2006,27(9):739-743.

慢性病的预防范文3

【摘要】目的:探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实施慢性病预约门诊的方法和效果。方法:以上海市闵行区七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七宝社区某小区居民为对象,开展慢性病高血压预约门诊服务,推行家庭医生责任制,试行1年,观察对比其实施前后高血压患者对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运动率、饮食控制率、规律服药率、血压控制良好率。结果:通过社区规范化治疗干预管理1年后,高血压患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运动率、饮食控制率、规律服药率、血压控制良好率等均在90%以上,比干预前具有显著的改善。结论:社区实行慢性病预约门诊有利于高血压患者病情的监测,能有效提高高血压患者对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运动率、饮食控制率、规律服药率、血压控制良好率,对居民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慢性病;预约门诊

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不断开展,卫生服务的内容、服务的方式也不断变化,内涵不断加深。社区卫生服务在社区慢性疾病的防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慢性疾病防治以社区为范畴,以病人为本,全科医生依靠地理和人文优势,有效地掌握社区慢性疾病病人的病情,及时为他们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同时利用电脑化管理使得管理人能够根据电脑的提示按时进行访视,并将访视情况输入电脑后及时进行评估,动态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提供合理的生活、饮食指导和服药督导[2]。现上海市闵行区七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七宝社区某小区全体居民(约1100人),开展慢性病高血压预约门诊服务,推行家庭医生责任制,取得良好的管理疗效,现报道如下:

1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上海市闵行区七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上海市闵行区七宝社区某小区全体居民(约1100人)为服务对象,开展慢性病预约门诊服务,推行家庭医生责任制,其中慢性病以高血压为例。其中排除:合并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脑卒中后遗症或恶性肿瘤的高血压患者及不愿合作者。

1.2方法

2011年7月至2012年7月期间,制订高血压慢性病社区预约门诊具体实施方案:

以社区为基础,以小区为单位,由全科医生(即该小区的家庭责任制医生)对小区居民进行健康管理。全科医生在管理初与所管理的小区居民签订契约,并以统一问卷调查居民的一般情况、家庭资源、健康状况等,将所得信息均录入居民电子档案,对15岁以上签约居民均测量血压,筛选出高血压者和既往有高血压病史的所有居民都列入重点管理。责任医生根据高血压患者的分层及血压随访情况进行动态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并结合家庭管理和患者个人管理,同时责任医生通过发放管理手册进行监测。在管理前后通过统一问卷及电子档案记录调查高血压患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健康行为、血压控制、并发症和靶器官损害等情况的变化。

1.2.3统计学数据分析全部数据采用SPSS15.0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与分析。概率检验采用x2检验,P

2结果

通过社区规范化治疗干预管理1年后,比较干预研究前后及不同管理方式组的相关指标,干预后高血压患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运动率、饮食控制率、规律服药率、压控制良好率等均在90%以上,比干预前具有显著的改善。具体见表1

3讨论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人民生活永平的不断提高,对医疗保健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2I世纪的医疗服务行业,不仅要求救死扶伤、减少病痛、促进康复.而且要求预防疾病、促进健康;不仅要求减少伤亡、延长生命。而且要求提高生命质量、提高健康水平。因此,大力培养适合我国国情的高素质家庭医生,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保健的需求[3],是一件迫在眉睫的大事。

原发性高血压病是常见多发的心血管疾病,也是冠心病和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控制高血压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的最有效措施[4]。近年来我国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增长趋势,将高血压管理纳入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内容。基层现已成为防治高血压的主战场,基层医生成为高血压防治的主力军。

由本次研究可见,对社区高血压病人进行人-机结合管理模式[5],针对不同的人群采用不同的干预措施,经过与病人进行面对面交流和知识传授,结合临床专科治疗控制高血压,并将个人相关资料及时输入电脑,电脑会根据危险因素,血压值等自动进行分级、分层,拟定干预或治疗方案,这样家庭医生可以通过电脑查询每位高血压病人的病情、诊疗过程、管理效果评价、高血压等级评估、管理注意事项等指标,从而更加系统、科学、连续地管理病人,提高管理效率。同时家庭医生对医从性良好的人群采用个人自行管理和家庭管理,管理者给他们发放管理手册并定期进行监测,这体现了管理的灵活性和多元性。

参考文献

[1]张平.长宁的实践——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组织与制度创新[J]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2]陶丽丽,陈开红,韩晓燕.北京市某区社区卫生服务站慢性病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2):3959.

[3]ZhangJ.YuKF.Whatstherelativerisk?AmethodofcorrectingtheoddsratioincohortstudiesofcorllnlOlloutcomes[J].JANA,1998,280:1690-1691.

慢性病的预防范文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以气道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通常是渐进性的,并且伴有肺部对有毒颗粒或气体的异常的炎症反应。在我国肺结核与COPD都是常见的。所以,有COPD症状的病人都应考虑肺结核的可能。

一、COPD的危险因素包括宿主因素和环境接触,而疾病通常是由于这两者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一)宿主因素:1、基因:有许多遗传因素会增加或降低个体患COPD的风险。已证实的基因的危险因素,是罕见的遗传?琢-1抗胰蛋白酶的缺乏。2、气道高反应性:支气管哮喘和气道高反应性被认为是与COPD形成有关的危险因素。气道高反应性可以在接触吸烟或其它环境的损伤因素后产生。3、肺的发育:肺的发育与妊娠过程中的发育进程、出生体重和儿童期接触的环境因素有关。若肺功能明显减低,则发展为COPD的危险性增加。

(二)环境接触:1、吸烟:与不吸烟者相比,吸烟者的肺功能异常和呼吸系统症状的发生率逐年增加。被动吸烟因增加了肺的总吸入颗粒烟雾的负担,也可加重呼吸道症状和促进COPD的发生。妊娠期吸烟影响子宫内胎儿肺的生长和发育,有可能影响免疫系统,增加胎儿的危险因素。2、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当接触的强度和时间足够时,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蒸气和烟雾等)可单独引起COPD,而同时有吸烟习惯,则危险性增加。接触微粒物质、刺激物、有机粉尘和致敏原可引起气道高反应性。3、户外和室内空气污染:城市严重的空气污染对已有心肺疾患的人是有害的。已证明在通风条件差的室内及采用生物燃料烹调和取暖所造成的室内空气污染,是发生COPD的一个危险因素。

二、COPD的诊断依据

任何病人出现咳嗽、咳痰或呼吸困难,和(或)有本病危险因素接触史,应考虑COPD的诊断。1、慢性咳嗽:间歇性或持续每天有咳嗽,通常为全天性,偶尔仅在夜间发作。2、慢性咳痰:任何形式的慢性咳痰均可提示COPD。3、呼吸困难:表现为渐进性(随时间而恶化),持续性(每天有)。病人主诉为呼吸费力、缺乏空气或憋气,常在运动或呼吸道感染时加重。4、危险因素接触史,特别是吸烟,职业性粉尘和化学物质及来自家庭烹调和取暖燃料的烟雾。如果出现上述任何征象,应考虑患有COPD的可能,应进行肺功能测定,明确诊断。

三、COPD的预防与家庭治疗

(一)减少危险因素:1、不吸烟和戒烟:戒烟是降低发生COPD的危险和阻止疾病进展的独立的、最有效的措施。2、减少职业性接触:COPD可通过多种旨在减少吸入颗粒和气体而得到减轻和控制。3、避免室内外空气污染对气道的损伤:高危人群在污染严重时避免剧烈的户外运动。如果使用各种固体燃料进行烹饪和取暖,应保持室内通风。

(二)治疗措施:

1、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生活质量,戒烟,了解COPD发病的基本知识。

2、药物治疗:①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有?茁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药物和茶碱等。如更严重的病人可按需给予高剂量的雾化治疗数天。②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有规律地短程使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及口服糖皮质激素,可用强的松每日30~40毫克,连续7~10天。③抗生素的应用:在呼吸困难和咳嗽加剧,同时伴有痰量增加和咳脓痰时,应考虑抗生素治疗。

慢性病的预防范文5

【关键词】 雾霾天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预防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逐渐削弱患者呼吸功能的慢性肺部疾病, 以气道阻塞为主要特征, 急性加重期可合并呼吸衰竭、心力衰竭。雾霾天气会加重慢阻肺患者气短、呼吸困难, 痰液量增加等症状, 部分患者由于通气换气功能不足会出现低氧血症, 导致呼吸衰竭。那么慢阻肺患者在雾霾天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怎样才能在这样的天气里保护好自己, 避免加重疾病呢?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

1 减少出门次数、佩戴口罩

雾霾天气中存在的大小颗粒物会随呼吸进入呼吸道并粘附其上, 严重危害身体健康, 加重慢阻肺患者的病情, 所以应该减少出行。实在避免不了出行时, 应佩戴口罩, 建议选择一次性口罩, 当天使用后可以丢掉。如果不是一次性口罩, 建议选择预防PM2.5的或10~12层的医用纱布口罩。做到出行一次, 清洗一次。

2 晨练应限制

雾霾是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健康杀手”, 雾霾天最好不出门, 更不宜晨练, 否则可能诱发病情。有很多人比较习惯晨练, 其实这时间对于人体来讲并不是很正确, 由于早晨处于空气交换环境, 空气质量很差, 尤其是雾霾天气容易刺激呼吸道, 造成一定的感染。喜欢晨练的老人们最好等雾霾退去几天后再恢复你的运动计划。通常来说, 若无冷空气活动和雨雪、大风等天气时, 锻炼的时间最好选择上午到傍晚前空气质量好、能见度高的时段进行, 地点以树多草多的地方为好, 霾天气时也应适度减少运动量与运动强度。

3 做好个人卫生

出门后进入室内要洗脸, 漱口, 换掉外出时穿的衣服, 去掉污染的残留这个很重要, 尽管戴上了口罩, 或者还包上了头巾, 但是尘埃遍布在空气中的每个角落, 这是没办法彻底隔绝的。回家及时洗脸、漱口, 清洁鼻腔, 这是很好的习惯。

4 适当的通风

通风可以防止细菌滋生, 是预防呼吸道感染的好办法。建议患者每天起床根据天气情况进行适当的通风, 有雾霾的时候就暂勿开窗, 等太阳出来, 雾霾好一点, 慢慢消退了再开窗户。

5 饮食方面有讲究

①饮食上应该清淡, 尽量避免辛辣刺激食物的摄入, 对于冬季爱吃火锅的人群, 应尽量减少, 尽量避免重口味、油炸、辛辣等过于刺激的食物, 多吃蔬菜水果, 多补充维生素以及一些清肺润喉的食物, 这样可以很好的缓解雾霾的影响。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这样不仅可补充各种维生素和无机盐, 还能起到润肺除燥、祛痰止咳、健脾补肾的作用。多吃梨、枇杷、银耳、柿子、百合、萝卜、荸荠等清肺化痰食品。③能够生成空气负离子的负离子维C机是人们有效净化空气的良好选择。多吃胡萝卜、豆芽、西红柿、海带、卷心菜, 确保维生素的摄入量, 对净化空气也有不错的预防作用。

6 要坚持规律用药, 多喝温水

雾霾天气必须外出时, 出门前可多用一次药, 并随身携带相关药物, 以备不时之需, 多喝水多运动加速有害物质的排泄。

7 尽量少去人多的地方

出现了雾霾天气, 空气污染严重, 空气流动相对较差, 就很容易造成呼吸道疾病的传播, 尽量少去或者不去人多的地方[1]。多喝桐桔梗茶、桐参茶、桐桔梗颗粒、桔梗汤等。桐桔梗茶有清火滤肺尘功能, 能显著增强肺泡细胞排出有毒细颗粒物的能力[2], 能有效地协助人体排出体内积聚的PM2.5颗粒物及其他有害物质。

8 平常多锻炼身体, 增强体质

平常没有雾霾的天气, 应该多到户外的去运动运动, 多参加一些运动项目, 多锻炼自己的身体, 增加自身的抵抗力, 晨练、跑步、打羽毛球、打太极等都是很好的运动的项目。多培养自己的运动兴趣爱好, 身体好总是自己的, “革命的本钱”一定要把握好, 即使雾霾天气来了, 也有本事很好地抵抗与应对。

通过采取上述的措施对慢阻肺患者进行指导, 可以达到阻止气道粘膜干燥, 减少痰液的产生, 加强气道的湿化, 减轻患者呼吸困难症状, 预防感染发生的目的, 对减轻慢阻肺患者病情加重有一定的积极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施焕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234-236.

慢性病的预防范文6

多种慢性消化系疾病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然而有些临床医生及患者注重药物治疗而忽视了生活方式的改善,导致病情迁延不愈。以下就生活方式与几种常见的慢性消化疾病的关系谈谈体会。

1 改善生活方式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

1.1 胃食管反流 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人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并可导致食管炎以及咽喉、气道等食管以外的组织损害。本病患病率逐年增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有多种因素参与,但其真正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遗传、环境、解剖、激素水平、神经因素有关。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导致食管下段括约肌松弛。胃食管反流时,大量酸性胃液反流至食管,引起烧心等症状。由于该病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所以目前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药物虽然很多,但没有一种药物能根治此病,因此改善生活方式对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1.2 改善生活方式 抬高床头15-20 cm,睡前3 h不再进食;减轻体重;戒烟戒酒;避免摄入高脂肪食物、巧克力、咖啡、浓茶、洋葱等。其机理在于:抬高床头可通过重力作用提高睡眠时清除酸的速度,从而减少酸对食管的刺激:睡前3 h不再进食可减少反流的频率从而减少食管的酸暴露时间:吸烟和饮酒会使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下降,从而增加反流的频率,吸烟和饮酒还会使食管粘膜屏障作用下降,从而使食管粘膜不能抵御反流物的损害。戒除烟酒可使食管抗反流防御机制增强:肥胖可增加腹腔内压力,增加胃食管括约肌压力梯度。减轻体重可减少反流的发生:避免高脂肪食物及巧克力、咖啡、浓茶、洋葱等刺激酸分泌的食物可减少酸对食管粘膜的刺激。因此,建议临床医生在面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时,应耐心地教给患者种种改善生活方式的措施,以提高并巩固疗效。

2 生活方式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

2.1 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以上腹痛为主要症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胃酸和胃蛋白酶对胃粘膜自身消化、吸烟、酗酒、遗传、长期精神紧张等因素有关。现已明确幽门螺杆菌感染为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因,所以预防和根治幽门螺杆菌是防治消化性溃疡的重要措施。由于幽门螺杆菌主要借染菌的食物、饮水和手等经口感染,所以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尤其在饭前便后要洗手。水果要清洗干净,餐具应消毒,聚餐时使用“公筷”,杜绝咀嚼后喂食给小孩的陋习。消化性溃疡患者在心理方面更多的表现焦虑、紧张、忧郁等症状。所以医生要指导其有规律的生活。多听音乐、参加体育活动,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如有焦虑不安应予开导。必要时可给镇静药。

2.2 饮食原则 溃疡出血期,应进流质、易消化的软食。溃疡恢复期,抗酸治疗的同时。不必过分限制饮食,以清淡为主,并鼓励进食一些粗粮、杂粮、高纤维类食物。不吃过冷过热食物,避免饮用浓茶、咖啡、戒烟酒,牛奶、豆浆不宜多饮,因其所含高钙可刺激胃酸分泌,故消化性溃疡患者进食牛奶、豆浆虽可因暂时稀释胃酸感到舒适。但不久会出现严重的胃酸“反跳”而使疼痛加重。要定时、定量进餐。养成细嚼慢咽的良好饮食习惯。少量多餐使胃常处于应激状态,刺激胃酸分泌,不利于溃疡愈合。故不可取。不要对辛辣食品望而生畏,低浓度辣椒汁具有增加胃粘膜血流量的作用,高浓度辣椒汁对胃粘膜有直接损害作用。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的应尽可能停用,即使未用亦要告戒患者今后慎用。合理的生活方式及有效的抗溃疡的药物可缓解症状、愈合溃疡、防止复发。

3 生活方式与脂肪肝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