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急诊医学的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急诊医学的概念范文1
急诊医学(Emergencymedicine)从概念上来说,是医疗学中一门新兴的学科,从属类上,应该是跨各临床专业的,而又有自身一套理论体系的。急诊医学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息息相关,在国际上,从1979年,其被世界医学界公认为一门独立发展的医学学科,从此后在世界各国迅速被认可和发展。可以这样认为,急诊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是现代社会发展和医学科学进步的必然趋势。
2国外急诊医学的发展与现状
在美国,急诊医师实行全科医师制,对急诊医疗技师(EmergencMedicalTechnicans,EMT)进行国家登记和考试,井与急救中心保持密切联系和合作。在德国凡志愿参与急救医疗的人员,可获得与为国家服兵役相等的待遇,可见全社会对急救医疗的重视程度。英国的医疗服务是免费的,急诊医学及EMSS发展迅速,全国有140多个处理急诊的专门机构,皇家医学院校设置专门课程,建立急诊医师培训基地。法国还专门建立了儿科急救中心,配备现代化的监护设备、专职儿科急救医师和救护设备齐全的急救运输工具。在降低危重患儿病死率方面,急救中心起着重要的作用。
3国内急诊医学的发展与现状
我国的急诊医学发展,可以说有悠久的历史,公元400年前,华陀就曾经用类似人工呼吸和心脏挤压等方法抢救过心脏病患者。到时期,对伤员进行战地初级救护和快速转移,也是近代院前急救的雏形体现。20世纪60年代,我国的急诊医学发展相对缓慢。我国现代急诊医学的重大发展是在20世纪80年代,1980年10月卫生部颁发了(80)卫医字34号文件《关于加强城市急救工作的意见》,1984年6月颁布了(84)卫医司字36号文件《关于(医院急诊科(室)建设方案(试行))的通知》,推动了我国大中城市急诊医疗体系以及综合医院急诊科(室)的建立和发展。卫生部、邮电部共同确定全国统一急救电话号码为“120”。21世纪后,中国发生的比较重大的地震等事件,使我国的急诊医学有了更深的实战经验和更进一步的专业训练。
4国内外急诊医学的对比与现状
在国外,急诊医学己趋于系统化,建立了专业、专科急救网,配备了先进的通讯、抢救设备和有经验的医务人员。总之,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发展急诊医学,完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和管理体制,加强急危重症的监护,降低急危重症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在国外,很多国家对急诊医学已经相当成熟并分类较细,如日本除建立了急救中心以及由固定的医院或医疗单位负责的急救网络外,还建立了各种其他类型的急救网。例如:夜间急救网、脑神经外科急救网等。日本的急救中心通过电脑网络和无线电通讯与警察部门,消防局,二、三级医疗机构和中心血库进行密切联系,可随时了解急症病人应诊的科别,是否需要急诊手术及急救医院空床情况,以便使急症病人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最合适的医院科室获得治疗。
与外国相比,中国虽然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在80年代后发展也很迅速,如全国性的中华急诊医学学会成立于1987年5月(杭州),同时,国务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也批推急诊医学硕士生研究点(协和医大、北医大、华西医大、浙医大、沈阳中国医大、兰州医学院等设立急诊医学硕士点,招收急诊医学领土生)。部分医科大学相继成立了急诊医学教研室(西部地区西安医大、兰州医学院均在90年代成立了急诊医学教研室并自编大学急诊医学教材),将急诊医学列入医学本科、大专、护理学专业的课程。全国性的专业期刊有《中华急诊医学杂志》、《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及《中国急救医学》等。但是,急诊医学在我国还属不够专业和系统的阶段,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和系统化成熟化。
急诊医学的概念范文2
【关键词】急诊科;技术特征;发展
【中图分类号】R1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1-0479-02
急诊医学已成为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急救模式的改变对急诊医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其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大多数急诊医学工作者仍被一些问题所困惑,而较为重要的是急诊医学学科的建设。关键可能在于我们仍为对这个新兴专业的技术特征和发展不甚明确,个别领导及职能部位对急诊工作认识不足,重临床轻急诊,重院内轻院外,急诊工作风险大、待遇低、工作累、无政策倾斜,这也是造成急诊队伍中部分医护人员专业思想不牢固,优秀人才不愿进、留不住人的根本原因。因此有必要认真地对这个问题加以思考和讨论。
1 急诊科的技术特征:
1.1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对急诊医学的定义决定了急诊科医生的专业特色。急诊医学的内涵包括院前急救、复苏、灾害医学、创伤、中毒、危重病、急诊医学管理七个方面。随着急诊医学的发展,其专业特色也会更明显,更不能代替。
1.2 急诊科的功能定位:近年来,大家对急诊功能的定位逐步达成了以下共识:(1)生命和脏器功能急症的紧急抢救;(2)鉴别、分流,以最快速度完成急症的鉴别诊断,主动向各专科输送病人;(3)一般急症的诊断和治疗;(4)危重症的监护治疗;(5)灾难事件的急救。
1.3 必须充分认识急诊医学的内涵 1994年美国急救医学会将急救医学定义为:对于非预期的创伤或疾病即刻评估、处理、治疗和预防的专门学科。即以“抢救生命、缓解症状、稳定病情、准备转出”为工作核心。
1.4 急诊医学已成为临床二级学科 急诊科已作为独立的临床学科在运作,但它有别于传统的临床专科,而是以疾病的急缓危重程度来界定,针对患者而言更加注重患者的整体性和救治的时效性。这说明急救医学自身特点主要表现为涉及的疾病谱广,急症发生的随时性和急救技术面对的复杂多样性。
1.5 急诊医学贯彻“时间就是生命”的理念 有的学者提出急诊医学是以“时间维度”为标准(急与缓)的一种医学体系。所以,急诊医学不但涉及危重病,还涵盖包括慢性病和疑难病等其他方面的所有急诊问题。
1.6 我院急诊科根据急诊工作的特点,在建科过程中纠正了急诊科只是“转运站”的做法,设置专职科主任,固定内、外科医师。现在急诊科副高以上职称人员占30%,配有专职麻醉师和固定的护士。我院初步形成了能独立完成诊断、治疗、抢救任务,与专科只有会、协作关系的自主型急诊科。
2 急诊科的技术要求及特点:
2.1 急诊科的工作流程:急诊医学的技术范畴应重点放在对急诊危重病的紧急救治方面,因而建立一个处理流程是至关重要的。我院通过对急性心肌梗塞实施院前溶栓治疗,对建立和完善院前急救体系做了一些探索。我院急诊科于2005年6月专门组成院前溶栓小组,固定设置溶栓救治出诊箱,出诊人员有值班医师、护士和司机,一经接到病情报告即开往发病现场。在完善院急救体系中,我们还有计划地指导和培训基层医务人员,加强其AMI早期诊断专业知识的掌握,特别是心电图的识别,使基层人员具有院前早期溶栓治疗的意识,并及时与其进行诊治意见的交流、至今我院急诊科对所属医疗单位和附近社区431例AMI病人实施了院前溶栓治疗,从发病至开始溶栓的平均时间280分钟明显缩短(P<0.01)。所有接受院前溶栓病人无1例死亡,经与院内溶栓病人比较,血管再通率和30日预后良好率均有所提高。
2.2 急诊医师要掌握什么样的危重症技术?首先要有相应的设备支持,一是急诊学科带头人缺乏脚踏实地的精神,想的多,做的少,不愿意付出过多的劳动。二是缺乏整体发展计划,当遇到病情需要某种技术时,就想试着用,但往往因事先准备不足,多有失败。三是闯劲儿小,瞻前顾后,犹豫不定,失去机会。解决这些问题,首先的是要树立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的思想,做出年度调整计划,二要文献先行,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和广泛调研,咨询或学习,充分了解该项技术的特点,内容,方法,适应症,禁忌症,并发症,并写出完整的综述。三是逐步实践,主要熟悉程序方法,不力求效果,待熟练后再选合适病例。
3 急诊科的技术发展:
加强急救医疗队伍建设,应从突发卫生灾难事故医疗保障着眼,从满足平时社会急救医疗要求着手,从急救医学是由多学科组成的专业体系特点出发,发挥多学科技术优势,培养一批现代复合型急诊人才。
3.1 首先应突出抓好学科带头人的业务技术水平和协调,管理工作能力。具有宽广精深的专业知识、临床经验丰富和有较强管理能力的人担任学科带头人,正确认识高学历,高职称与实际工作能力的关系和差别,从根本上抓好医院的急诊医疗人才培养的工作。
3.2 其次是抓好队伍建设。急诊医学涉及多学科跨系统专业知识,不是简单的预诊、分诊工作。我院拟从院前急救、创伤外科、复苏、中毒、急危重病医学为切入点,针对性地加强学习与培养提高,并不断补充年轻医师到这个队伍中,形成急诊医师人才梯队,满足临床需要。
3.3 发展急诊专业,必须赢得其他专业学科的认可。因为从专业角度讲,急诊医师这方面知识全面牢固,技术操作熟练。参加现场抢救很容易成为核心指挥员,对树立急诊专业形象非常重要。
3.4 急诊科的专业技术发展,需要有一个大的急诊模式作为支持,这方面讨论很多,如院前急救---急诊室---ICU---一体化模式是目前认为较为理想的模式,如果没有和则急诊队伍不能巩固,科室业务水平难以提高,急诊科名存实忘或有名无实。
3.5 提高急诊科管理水平,促进急诊医学发展
我院急诊科2009年2月在急诊计算机单机管理基础上开始进入医院计算机信息网络管理,其功能包括:急诊病人登记;急诊病人查询;工作量、病种等统计。急诊病人登记系统的运行为急诊管理提供了重要数据资料,有利于提高急诊服务质量,有利于急诊工作正规化管理,有利于流行病学的调查分析。通过网上交流可加强急诊专业人才的培训,进行急诊病例远程会诊、病例计论、交流经验、查阅中毒资料库,使更多的医务人员了解急诊医学的进展。
3.6 加强急诊工作的协调:急诊患者出口不够畅是多数急诊科存在的一个现实问题。某大型综合医院急诊科1年共接诊患者73 865例,其中25 652例留观,1 334例进入抢救室,两者共占急诊就诊人数的37%。同期仅有1 032人被收住院,仅占留观与抢救室病人的3.8%。80%的急诊患者留观超过10天,而国外急诊病人留观时间不超过24小时。此外,在遇到多发复合外伤、涉及多系统危重病人紧急抢救时,各科室相互推诿、延误患者救治也是急诊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急诊疑难复杂病例的住院和多发复合外伤的抢救是医院有关部门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3.7 确定地位、完善功能、规范行为:虽然,近年急诊的地位有所提高,但仍与当前及今后的发展不相适应。急诊作为急危重症患者的主要入口,是医院医、教、研无法离开的。现阶段急诊功能的完善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3.7.1 决定性治疗前移:急诊危重伤病员病谱广泛、病情多甚重、凶险。存活与死亡间的时间狭小,稍一耽搁就会失去抢救生命的时机。因此,在积极实施复苏措施的同时,把决定性抢救治疗前伸到急诊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3.7.2 加强院前急救—院内急诊—ICU的一体化建设:院前急救—院内急诊—ICU的一体化建设要视当地急救体系的模式和各医院的具体情况而定。至于急诊科是否需拥有自己的EICU或与全院综合ICU合并成为一体,则应根据医院情况而定。
3.7.3 加强急诊外科的建设:近年来,急诊病种中创伤所占比例越来越高。我国每年死于创伤者在70万例左右,在人口死因中占第4位。另外,急诊工作的流程还不尽合理,很多抢救工作没有形成规范,随意性较强。制定合理的工作流程、规范的工作制度、简单易行的诊治常规是急诊工作的当务之急。
3.8 结合临床实践开展科研,突出急诊医学特色
急诊科不仅有大量的临床工作和需要丰富的实践经验,还应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较强的研究工作。结合国内外急诊医学的发展方向和医院的现状,冠状动脉闭塞早期的溶栓治疗和及时PCI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再灌注治疗;在中毒方面的研究集中于CO中毒迟发性脑病的研究;对急诊多发伤的研究,重点为创伤早期的治疗及多脏器衰竭的诊治。
参考文献:
[1] 王佩燕,我国急诊/急救医疗的现状及对未来改进的思考兼论“大急诊”、济南 ;第二届现代急诊医疗管理发展论坛资料汇编:105-108.
[2] 邵孝鉷 蒋朱明,急诊医学、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3.
[3] 吕传柱,中国院前急救近十年的发展及未来展望,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1,5(20):1487-1488.
[4] 梁子敬等,急诊医师专业特色的新思考,世界急危重病医学杂志,2005,2(6)1015-1018.
[5] 吕学苏,胡大一 . 急诊医疗的组织管理浅议[J].中国医药导刊,2005,7(2):103.
[6] 王佩燕. 培养急诊医学专业医师促进急诊医学发展[J].中国急救医学,2003,23(3):173-174.
急诊医学的概念范文3
一、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急诊医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其内容往往涉及到多学科、多领域的内容。因此在急诊医学理论教学中首先就应该让学生明白急诊医学有其独自的理论体系,既需要专科知识,又不等同于专科知识,需要将急诊专业理论与他们已有的专科理论进行对比、综合,使其对急诊理论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在教学中,我们突出急诊医学“急”的临床特点,让学生认识到急诊医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各种急、危、重症患者进行及时、迅速、准确的抢救,不但需要过硬的急救能力,还需要较强的应变能力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当今急诊医学最新的发展不断充实到教学内容中,如“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将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率改为30∶2;重大灾难事故现场伤员的拣伤分类,即“黑、红、黄、绿牌的含义”等。又如中毒也是急诊医学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我们不仅需要学生掌握中毒总论的内容,更应该让学生认识到随着社会的发展,中毒的类型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新型中毒、工业意外中毒。通过这些内容的讲解,一方面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及时了解和接受新理论、新进展,让他们牢固树立求新、探索及创造的思想,为医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继续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对急诊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医学生虽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其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这就需要改革教学方法,加强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我们采用了“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按照临床工作过程,以典型任务为载体,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通过案例分析、多媒体教学、实训室操作训练及考核、医院见习、毕业实习等完成教学内容,达到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素质培养的真正融合,实现教学与实际工作的“零距离”对接。如心肺复苏、现场急救等知识的教学在实训室进行,让学生边听老师讲解边对心肺复苏模拟人进行操作练习,使学生做中学、学中做,达到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另外我们还运用了情境式教学方法,如现场急救的学习,设计较逼真的车祸现场,有昏迷的、心跳呼吸骤停的、骨折的、出血的等伤情轻重不等的患者,让学生分组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抢救。这一教学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学习效率。 转贴于
三、加强学生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
急诊工作风险高,容易发生医疗纠纷,甚至引起法律诉讼,因此在急诊临床教学中应增加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尤其强调对医疗程序的严格遵守,杜绝诊疗过程操作中的随意性和不规范行为。要通过加强对医疗文书的书写和管理使学生形成对“病历”严肃性的认识; 通过实际病例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医疗程序的严肃性和违反后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通过相关概念的分析,如:举证责任倒置、无过错原则,使学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四、注重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急诊医生所面临的往往是急、危、重症患者,由于对病情的焦虑恐惧和对医学知识的缺乏,家属往往比较急躁,甚至言语过激,而医务人员的言行特别是粗俗的言行都会增加病人及家属的焦虑,甚至引起医疗纠纷。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医患沟通的能力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强调学生在将来的实习、工作中要谦虚谨慎,注意说话的态度和分寸,要耐心地进行沟通。如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分别扮演医生和患者,真切地感受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态。
总之,在急诊医学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教学改革,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提高了学生实际技能操作能力、正确的临床思维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相关医疗法律、法规的意识及医患沟通能力。今后,我们将不断探索临床急诊医学的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符合当今社会需要的急诊医生。
参考文献
[1]陈安宝 袁勇 急诊医学教学与改革探讨[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7,4(28):236~238。
[2]乔杰 赵文秋 刘朝晖 叶蓉华 妇产科临床教学改革的探索.医学教育,2001,(2):39~40。
[3]罗真春 王鹏飞 凌宗秀 急诊医学教学中的思考[J].现代医药卫生,2005,25(14):3。
急诊医学的概念范文4
美国于1968年成立了美国急诊科医师学院,1979年美国医学会和美国医学专业委员会批准急诊医学为第23个医学专科。我国在1986年12月中华医学会常委会正式批准成立了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专业委员会。经过近30年的快速发展,急诊医学已被越来越多的医学界同行和专家们承认是一门新的独立学科。它的重要性也受到社会上更为广泛和充分的理解。它之所以成为专科是医学发展和社会需要这两个重要因素促成的。
以诊治一例急诊病人来看,如忽视或不够重视发病之初的处理,并及时安全地把他送到医院急诊室,而在急诊室亦未予恰当处理,等他的病情发展到危重阶段,才开始投入大量人力和采用各种先进器械来救治,即使挽救了他的生命,这并不能认为是现代急诊医学的主要目的。应该从病人发病之初或受伤之际就能给予恰如其分的诊治,并将他安全转送到医院,立即接受急诊室医师有效的初步诊断的治疗,然后根据病情,安排他们的转归。多数接受治疗后可以回家继续服药、休息治疗、少数危重病患者,就可以经适当处理或手术,然后转到强化监护医疗病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或冠心病监护室(coronary care unit,CCU),或专科病房。这是目前比较合理的救治急性病、伤人员的组织系统,也就是当今国际上很多国家在努力组建的新颖的急诊医疗系统,称为“急诊医疗体系”(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EMSS),将院前急救、院内急救、急危重症监护紧密联系起来。
二.EICU的理念
EICU是英文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的缩写,意为急诊重症监护室。在我国,ICU建在什么专科就是那个专科的ICU,当然建在急诊科也就成了急诊ICU(EICU),由于急诊
科的专科特性还未建立起来,EICU的建设还需要努力。
三.在二甲医院急诊科建设EICU的发展思路
二甲医院,即二级甲等医院,床位要求≥250张,卫生技术人员硕士以上学位人数要求≥6名。一般县人民医院为二级甲等。
3.1.EICU在急诊医学发展中的作用
基石作用、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提升急诊科地位的作用、建立急诊特色的作用、高水平急救技术的体现、训练急诊专业队伍的作用。
3.2.EICU在二甲医院的规模
病人的来源和数量、院领导对急诊科的支持力度、急诊科的医师和护士有多大的能力,急诊科的定位一般2―4张ICU床位。
3.3.EICU的布局
层流装置,温控装置,每张床的占地面积要足够大,便于观察病情变化,闭路电视监护系统,电源插座,照明设施,护士监测站。
3.4.EICU的设备
ICU除普通病室日常所需医疗器械之外至少还需要下列设备:床边监护仪、呼吸机、心电图机、除颤仪、输液泵、起搏器、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所需急救器材。有条件应配备动脉内气囊反博器、血液气体分析仪、血及尿常规分析仪、脑电图机、颅内压监测仪、血液净化装置、B型超声仪、床边X光机等设备。ICU监护治疗设备多,对病人心理和生理上均可能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过度的拥挤、持续的噪声‘频繁的睡眠干扰和视觉干扰均可使病人产生思想上的压力,引起恐惧不安,情绪紧张,甚至加重病情,另外,持续的心电监护,使病人渐渐丧失时间概念,无法准确确定时间,使病人感到忧郁。因此要求医生护士经常接触病人,减少负面影响。
3.5.EICU的人员配置
EICU内的医护人员要求具有强健的体魄、能适应紧张的工作、有较高的业务素质、较强的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能熟练应用各种精密仪器。医护人员在入岗前均要接受ICU专业培训并取得资格证书。EICU医师必须掌握基本技术,还要有善于独立思考、对病情进行系统认识的能力,另外还应掌握各种监护仪器的使用、管理、监测参数和图像的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3.6.EICU的收治范围
各种肺内或肺外原因所致呼吸衰竭,需用无创或有创通气支持的患者。氧合指数≤250,去除循环因素仍不能得到纠正者。PaCO2≥60mmHg,COPD患者此值适当增加,且经适当处理仍不能改善者。各种原因所致循环衰竭,经一般处理或简单液体复苏仍不能改善者。 需呼吸或循环支持的大咯血,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保守治疗。 重症胰腺炎患者。 重度颅脑损伤不能手术或脑梗塞患者,且经呼吸循环支持有可能生存者。早期脑梗塞有溶栓适应证者。 癫痫大发作或持续状态,需呼吸循环支持者。 急性中毒、电击、溺淹、中暑,需呼吸循环支持者。 大面积烧伤,剥脱性皮炎,需呼吸循环支持者。 需行床旁持续血液滤过的患者。 各种原因所致MODS或MOF患者。 CPR术后有生存或脑复苏希望的患者。
3.7.EICU监护的内容
心血管系统 基本监测包括心电图、血压、周围循环状态(皮肤颜色、温度等),进一步监测包括置放SWAN-GANZ导管等措施,监测心脏前、后负荷、心肌收缩力和心肌的氧供等要素。
呼吸系统 包括潮气量、呼吸频率、气道压力、氧及二氧化碳浓度、有效顺应性及血液气体分析,有条件时可监测容量―压力曲线图。配备床边X线摄像机。
肾功能 包括血、尿生化、肌酐和尿素氮的测定、尿比重、尿碱浓度、尿蛋白定量分析及代谢废物消除率、每小时及24尿量的监测等。
水电解质平衡与代谢 包括钾、钠、氯离子测定,称体重及24小时水电解质出入平衡的计算。监测摄入卡量、氮平衡、血糖、血浆蛋白、血清乳酸及胶体渗透压等。
中枢神经系统 包括意识形态、瞳孔、反射及肢体活动等。
血液系统 以检查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血小板计数等为基本监测。
凝血机制 试管法凝血时间和血栓弹力图、三P实验、纤维蛋白原半定量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等。
肝功能 血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血谷丙转氨酶及球蛋白的絮状试验等。
胃肠系统 胃液PH测定及便中潜血试验,检查腹胀、腹水、腹痛、肠鸣音等。
细菌性监测 包括各种可能感染部位的细菌性检查,有指征及时送检。
局部伤情监测 局部炎症水肿情况,伤口生长情况。
四.我院急诊科发展EICU的现况
去年8月在院各级领导的关心下,我得到了在湖北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进修的机会,通过半年的刻苦学习,在进修结束后,返回到急诊科的岗位上,通过所学,初步将我院急诊科和中心ICU建立了直通通道。因为取得了重症医学科的资质,所以在临床工作中遇见的急危重合并多学科复杂的病例,由我急诊科主管,然后在诊疗过程中由医务科协调请临床多学科会诊协作,初步实现了院前急救+院内急救+急诊危重症监护治疗一体化,充分缩短了危重症病人救治的时间,提高了危重症患者救治的效率,得到了我院各级领导、同事及病友的认可。自今年3月份至今,我科在ICU主管复苏成功后的患者5例,完成在ICU内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穿刺、心肺复苏、呼吸机治疗等相关技术的开展,得到了患者家属的充分理解和认可。
急诊医学的概念范文5
湖南大学张小姐:
痔疮也称痔,是肛垫病理性肥大、移位及肛周皮下血管丛血流淤滞形成的团块。所谓肛垫,即人体肛管内宽约1.5~2.0cm的环状组织,通常称为痔区,该区是直肠下端的唇状肉赘。肛垫类似组织,像是一个天然的柔软塞子,在血管充盈状态下,就像水龙头的垫圈一样,可使肛管紧闭,严密控制气体或液体的溢出。当肛垫移位时就会产生痔,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1)肛肠部的血管没有血管瓣膜,受地球吸引力的作用和人体立势重心的影响,血液在局部淤滞即容易形成痔。(2)习惯性便秘、蹲厕过久,均使直肠压力增高,刺激肠壁及部血管,引起痔静脉循环受阻淤血扩张变性。据报道,排便时间在9分钟以下者,患痔率为57.9%;排便时间在10分钟以上者,患痔为72.4%。因此,排便时长时间沉溺于读书看报的人罹患痔疮的几率更高。(3)常食辛辣刺激食物的人,可使直肠的血管充血扩张,加速吸收粪便内水分,进而导致大便秘结、排便困难、腹内压增高等引起肛垫淤血。(4)妊娠、难产、腹内肿瘤、慢性咳嗽等,均可使腹内压增高而致痔疮发病。有人统计,妊娠3胎以上者,患痔率可达78.2%。(5)直肠慢性炎症如肛窦炎等,可累及肛垫的血管纤维化变性,引起血管弹性、舒缩功能减退,易迂曲胀大。(6)肠炎、痢疾等慢性胃肠疾病,因长期腹泻而使肛垫充血、水肿、发炎,导致痔静脉扩张迂曲。(7)职业性因素:久坐、久站、久蹲的单调性持续者更易患痔疮。据报道,久站、久坐、长期行走及不固定者痔发病率分别为73.5%、72.9%、66.5%和43%。(8)年老体弱,先天性血管壁薄弱、慢性消耗性疾病,都为痔好发的高危人群。由此可见,能够引发痔的原因很多,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且随年龄增长,发病率增高,因而俗有“十人九痔”之称。尽管痔是最常见的肛肠疾病,但并非凡痔者均需要治疗。
请问有什么症状说明患了痔疮?
山东济南梁先生:
痔根据其所在部位不同,可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痔通常是指“内痔”而言,系指齿状线(肛管内锯齿状环形线)上方的肛垫;外痔实际上是齿状线以下或外的皮赘;混合痔,即带有外部成分的痔。凡痔疮者约半数无自觉症状,若在排便时总觉得尚未排解干净,这时八成是患有内痔。相继会出现出血、包块或肛内包块脱出、疼痛、分泌物增多、瘙痒等症状。其中出血是内痔的常见早期症状;脱出是内痔和混合痔的表现;疼痛和瘙痒、肛缘包块是外痔最常见的症状和标志;脱出不能还纳是混合痔的特征,易引起绞窄性痔核;若排便用力时,肛缘一侧出现肿痛包块,伴剧痛,继后变硬、触痛,不能进入,呈紫黑色,即为血栓性外痔。
我最近发现在外有一个脱出的包块,请问我是不是得了痔疮?
北京的网友潇潇:
诚然,如果便时有包块脱出,便后可缩回肛内或用手托回,多是内痔;肛缘凹凸不平、不规则肥厚包块伴痛痒,排便时经常脱出包块,不易出血,多是混合痔。但具有上述类似表现者并非痔疮所特有,必须与下列几种直肠疾病相鉴别,以免延误诊治,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直肠黏膜脱垂,易误诊为混合痔脱出,通常在下蹲检查时可鉴别。直肠脱垂黏膜呈环形,常比脱出内痔要大得多,脱出物常松弛,表面光滑,分泌黏液较多,极少出血,老人、小儿多见。内痔脱出者黏膜呈花瓣状,括约肌不松弛。
直肠息肉,低位带蒂息肉,大便摩擦息肉也可致出血,排便时常脱出外易误诊为痔脱出。但息肉有单个独生,也有多个的,尤其是家族性腺瘤肉病,脱出可见多个息肉,为圆形、实质性、有蒂、可活动,颜色鲜红,形如樱桃,触之光滑稍硬无痛,多见于儿童。
直肠癌,肛肠胀痛、便频、便秘或便稀、分泌物多,奇臭,粪形有压痕,常因便血而误为内痔而延误治疗。在直肠指检或直肠镜检查时,直肠癌可扪及高低不平,形状不规整,质硬、溃烂易出血,指套上可带脓血样分泌物;而痔为暗红色柔软的血管团。
直肠平滑肌肉瘤,直肠平滑肌肉瘤由异形的平滑肌细胞增生而形成,多位于直肠下段,其生长方式常向直肠腔内凸出,后期致直肠狭窄,引起便秘、坠痛,便血等症状而易误诊为内痔。需通过指检或直肠镜检,可见肿物向肠腔突出,表面高低不平,基底宽,有压痛,质硬,不活动,而区别于内痔。
直肠恶性黑色素瘤,通常发生于直肠下段或肛管齿状线附近,病灶扁平或呈蕈伞形或息肉形,呈暗紫或棕褐色,与痔不易区别,常误诊为直肠癌或内痔,延误治疗而极早死亡。
鳞状细胞癌,多发生在肛管和周围,常有排粪习惯改变,次数增多,便血,疼痛,里急后重。早期是局部溃疡,表面不整齐,质硬,分泌物增多,有时呈息肉样或蕈状肿块,患者常自以为痔疮。直至病情极度恶化,方就诊行肿块活检才得到诊断。
我今年53岁,患痔疮已有多年,我很担心它会不会癌变?
浙江温州杨建国:
直肠癌是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至齿状线之间的癌,它的发病位置与痔很近。直肠癌发病原因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高脂、高蛋白食物;直肠慢性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等;癌前病变,如直肠腺瘤,尤其是绒毛状腺瘤更易癌变;遗传因素。由此可见,直肠癌发病诸多因素与痔没有直接的联系,故痔疮变成直肠癌尚无可靠的依据,但值得注意的是直肠癌早期症状多不明显,大便带血往往是最先出现的惟一症状。而痔疮,尤其是内痔与混合痔,也多以便血为主要症状,血与便亦不相混淆,两者在临床上很难鉴别。尤其是部分病人两者同时存在,作镜检查时,先发现暗红色痔块突入镜内,则满足于痔核的诊断,而将直肠癌漏诊,约有四分之一的直肠癌病人在初期只被诊断为痔疮,有部分病人还作过痔手术,而让直肠癌逍遥法外。其次是肛管和肛管周围癌,常由肛瘘、痔、手术疤痕、湿疣、化脓性汗腺炎等长期慢性刺激或损伤引起肛管鳞状上皮细胞增生而成癌,应予以警惕。
我的痔疮很重,治过很多次又都复发了,有许多广告上都说治痔疮能够永不复发,可为什么我就不行呢?
河北衡水杜喜贵:
过去由于有关痔的概念模糊,凡通过镜看到有功能的痔垫,都误认为是病态的痔,而造成“见痔就治”的错误倾向。鉴于近期痔概念的更新,对于痔的治疗,目前认识基本一致,即只有当痔并发出血、脱出、嵌顿或血栓形成等才须治疗,治疗的目的只是消除症状,而不是消灭痔体,就此而言,痔是不能根治的。故此对既往种类繁多的治疗“痔”的方法应持审慎态度,更不要轻信“一针见效”、“彻底根治”、“永不复发”之类广告。但痔疮的预防是完全可能的。没有痔疮的人和有痔疮刚刚治好的人应着重注意预防其复发。
首先要培养良好的排便习惯:固定排便时间,最好每天起床后,先喝一定量的凉开水,促使定时排便;排便时集中精力,不看书报,不要蹲厕过长,排尽即起,越快越好;便后及时用自来水或温热水冲洗,保持清洁、干燥。
注意保持大便通畅,避免过度用力大便;多食蔬菜、水果等含纤维素和维生素多的食物,促进肠蠕动;少食不食辛辣食物如烈性酒和辣椒、胡椒等;切勿暴饮暴食,饥饱无常;注意饮食卫生,防止引起胃肠功能紊乱。
避免增加腹压:积极治疗肛肠其他疾病如慢性炎症、直肠黏膜脱垂;防治门脉高压症、慢性呼吸道疾病及前列腺肥大等。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长期从事站立坐蹲位工作人员尤应参加一定量的体育活动,注意自动收缩锻炼,以调节气血,促进肠运动,改善肛垫的血运。
急诊医学的概念范文6
【关键词】急救;护理;EMSS;ICU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403-01
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现代医学的进步和社会医疗保健需求的提高,在社会医疗保健工作中,急救愈发挥出其重要的作用。
急诊科是医院抢救诊疗危、急、重症病人生命的一个前沿阵地,是患者及患者亲属渴望得到“死扶伤,重塑生命”的希望场所,也是衡量一个医院专业与科研水平的重要部门,同时也是考核与评定整个医院医护工作的窗口部位。加强急诊护理的科学管理,形成规范的程序运行,在短时间内准确、及时、有效地对急诊病人进行急救处理,是提高抢救率的关键所在。
本文以急诊科急救护理的根本目的为中心,主要论述了院前救护、院内急诊救护,提高急救护理人员素质、加强急救护理设备及药品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1 院前救护的先导性
1.1 院前救护的基本概念:院前救护是院内急诊救护中的一项先导性工作,其救护对象是医院以外的病人,病人往往年龄跨度大,健康基础不同,病因、病史常无法提供,急救现场更是复杂多变,病情、伤情错综复杂,这些都给现场救护的医护人员增加了工作的复杂性和救护难度。
因此,院前救护就是指在接到呼救后,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现场,给予现场伤病员以最有效的救护措施,在不停止救护的情况下,安全、迅速地将伤病员转运到相关医院继续治疗。
1.2 院前救护的研究范围:从急诊科护理工作的实际出发,院前救护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宏观上是在研究院前救护与社会的关系,院前救护的社会地位和功能。微观上的主要研究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1)开展对危急重症病人评估方法、标准和检伤分类的研作为一名急救护士,要具备较全面的知识和应变能力,具有对各种伤员快速,准确地进行评估和判断的能力,才能完成针对性的救护活动。因次院前救护应开展对各类伤病员的评估方法,标准和检伤分类的研究,以提高救护速度和救护质量。
(2)开展现场救护技术的研究:现场能否进行卓有成效的救护,除了迅速到达现场,准确评估,判断伤情外,还应重视抢救生命,改善危重病况,预防危重并发症的护理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开展基础生命支持和进一步生命支持,搬运伤病员,在转运途中监护等关键环节的研究。护理人员必须具备高超的技术和有效的抢救手段,才能为病人提供良好的院前救护服务。
(3)开展院前急救护理仪器、设备开发利用的研究。院前抢救病人生命成功与否,除了与时间和专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技术水平相关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急救仪器。设备的配置,这是院前急救获得成功的物质保障。
2 院内急救护理的延续性
2.1 急诊救护的基本概念:急救护理是院前救护的延续,EMSS(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 system,急诊医疗服务系统)的第二个重要环节,是医院医疗护理的窗口。
因此,院内急救护理就是指院内急诊科的医护人员接受各种急诊病人,对其进行抢救治疗和护理,并根据病情的变化,对病人作出出院,留院观察、立即手术、收住专科病房或收住重症监护治疗病房(lcu)的决定。
2.2 急救护理的特点
(1)急诊救护的首要特点是“急”。对危重病人进行紧急医疗处置,要急病人急所急,提高急诊抢救护理工作的效率和抢救成功率。我院设有“120”紧急呼叫电话,24小时有专人值班,并迅速将急救信息反馈给院方,以备主治医师迅速采取急救措施,同时围绕急救的护理准备工作也能够运作起来。
(2)急诊救护的专业特点是“准”。准确判断病情,准确制定抢救方案,掌握住一个“准”字,增强护理管理就必须要熟练掌握护理理论和护理技术,并且要经常组织急救演练,不断总结和积累急救的经验,在应急情况下能紧急启动急救工作及时有效的抢救危机患者的生命。
(3)急诊救护的工作特点是随机性强。在危、急、重症病人到来时,要求护士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判断力,灵活的应变力和高度的责任感。不能消极地等待医生指令,并且应该主动灵活的准确好施救器械和医用器皿,承担一定的治疗抢救任务。例如:不及时的给氧、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输液止血、清理脏污物品等。要求急诊护理人员人人会使用心电图机,准确辨认正常心电图。每位护士能够掌握心肺复苏操作及心电监护机、除颤机、呼吸机、吸痰机、麻醉机、洗胃机、吸引器等的操作规程,还必须熟悉三衰六个方面的抢救程序(即:心衰、呼衰、肾衰、休克、脑疝、出血、电击、中毒)并能运用自如,在急诊抢救中能更好的发挥功能和作用。
3 提高急救护理人员素质
3.1 基本素质
(1)思想素质:急救护理人员应具备高尚的医疗道德。对病人有深情的同情心、社会责任感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的精神,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观念,具有急救意识和应变能力。同时要有团队精神,与医生密切协作,齐心协力抢救病人。
(2)业务素质:急救护理人员应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应尽可能的学习、掌握与急救护理相关的知识,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与精湛的专业技术,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集知识、智慧和实际工作能力于一身。
(3)身体和心理素质:急救护理人员应保持良好的精神、心理状态和稳定的情绪,掌握人际交流、沟通的技巧、与病人和家属建立协调的合作关系。同时,要注意锻炼身体,只有做到身心健康,才能胜任急诊急救工作的需要。
3.2 开展护理人才培养与管理的研究:人才培养与管理的研究是急救护理发展的根本,对护理人才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要做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加强梯队研究就是要求急诊科人员的配备上要着重梯队建设,从知识,能力、专业、年龄等层次多方面考虑,实现最佳组合。最后一个措施就是开展继续教育的研究,对从事急救工作的护士要进行定期专业培训、继续教育、定期考核、持证上岗、使急救人才的培养规范化,保证护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普遍提高。
4 加强急救设备及药品管理
(1)急诊科必须保证仪器设备功能的完好,建立各类抢救设备、新进设备和特殊设备的操作规程,注意事项,使用后登记,以防操作失误,损坏仪器,加强维护保养,及时排除隐患,无菌物品定期消毒或更换,以待备用。
(2)根据每个医院急救任务,合理增加各类抢救药品的固定基数,应经常保持齐全,使用后及时补充。对过期的药品及时更换,严格执行“五定制度”班班交接,确保抢救工作正常运转。
5 总结
总上所述,现代急诊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电子科学的突飞猛进,急救护理水平和质量有了极大地提高,为急救护理的发展增加了高科技含量。医疗仪器、设备的不断更新和完善,使各种危急重症病人的紧急抢救水平和诊疗技术显著提高。这些将为改善急诊病人的就诊条件,加快抢救速度、缩短诊治时间、保障病人生命安全、提高生命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庸晋主编.急救护理学.上海科技技术出版社出版,2005
[2] 急救护理学.周秀华主编.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