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呼吸道疾病产生的原因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呼吸道疾病产生的原因范文1
一、概述
猪的呼吸道疾病已成为养猪生产的主要问题,发病率在30% ~ 80%,死亡率5% ~ 30% 以上,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大,也是养猪疫病防治中十分突出、棘手的问题,在猪的各个日龄段,从母猪、哺乳仔猪、保育仔猪、育肥猪都存在呼吸道疾病的危险。
二、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分类
1. 细菌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有支原体肺炎(猪喘气病)、猪放线杆菌胸膜肺炎 、猪链球菌、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猪肺疫、副猪嗜血杆菌等;
2. 病毒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有猪繁殖与呼吸系统障碍综合症、猪伪狂犬病、猪流感、猪瘟等;
3. 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的呼吸系统疾病。主要有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等;
4. 寄生虫性呼吸系统疾病。如由蛔虫、后圆线虫、肺丝虫等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
三、症状
各个猪只因病原菌不同,所以症状也不尽相同,大体上可以概括为:体温升高、眼鼻分泌物增多,精神沉郁、食欲下降或废绝、咳嗽、呼吸次数增加,甚至喘气、呼吸困难,重症呈犬坐姿势; 猪只生长发育缓慢或停滞、消瘦、死亡率增高。不少急性病猪在打针治疗后病情有所好转,但没有完全康复,生长明显受阻,逐渐成僵猪。剖检症状主要是肺脏病变,呈胰样变、肉样变,间质水肿,纤维素性肺炎。严重者肺脏与胸壁粘连,甚至出现纤维性心包炎、腹膜炎、关节炎。
四、呼吸系统疾病的致病因素
1. 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在不同的猪群中可通过接触传播,也可通过空气向不同猪群中传播。引起蓝耳病的病毒可通过传播。有些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炎支原体和猪呼吸系统冠状病毒等经空气传播。许多气候因素,如风向、风速, 可以促进猪群间疾病的传播扩散。
2. 环境及发病的季节。周边地区有屠宰场及肉食品加工厂,存在呼吸道疾病疫情,对猪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威胁。猪舍小环境控制不良,如粉尘大、氨气浓度大于5 0PPM,二氧化碳含量大于0. 2 %等,可造成呼吸道黏膜损伤和血液中有害成分增加,导致肺充血、淤血、炎症。饲养密度大、转群等应激因素都会成为呼吸道疾病发生的诱因,引起呼吸道炎症。
3. 饲养管理水平。猪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与猪群的饲养管理水平有着密切关系。在外引猪种有时会引起整个猪群感染呼吸道疾病;猪舍通风不良、温差大、湿度高、转群或混群应激、非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等,都可能成为呼吸道疾病发生的诱因。
五、猪呼吸道疾病的危害
1. 仔猪成活率降低。严重时保育猪死亡率可达60% 以上。
2. 育肥猪生长缓慢。饲料利用率下降,出栏时间延长20 ~ 50 天。
3、母猪流产、死胎,不正常,配种率降低。
六、猪呼吸道疾病难以控制的原因
猪肺炎支原体是定居在猪呼吸道中的一种病原体,可以破坏猪气管黏膜上的纤毛,从而影响了有效免疫清除机制,使猪的抵抗力降低,从而促进续发行感染,导致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的发生。支原体无细胞壁,易变形,这一特性决定了该病原容易产生耐药性和疫苗的防疫效果不确切。一些猪场对这一特性不了解,乱用抗生素,用药程序不对,只有控制继发感染,而忽视它的原发性疾病,所以控制效果不理想。
七、综合防控措施
1. 杜绝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坚持自繁自养,谢绝外来人员入内,严禁从发病猪场、地区购进仔猪。
2. 做好环境卫生消毒工作,常规消毒每周1 次,疾病流行期每周2 ~ 3 次;消毒池每周更换2 次,密封环境可以熏蒸消毒。
3. 注意防寒保暖、防贼风,协调通风保暖之间的关系。
呼吸道疾病产生的原因范文2
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 重庆市江津区 402260
【摘 要】目的:探讨呼吸护理对哮喘病患者进行治疗的作用,总结使用呼吸护理的体会。方法:本次研究使用对照的方法来突出呼吸护理对哮喘患者的作用,研究随机选取了240 名哮喘病患者进行研究,且将这240 名患者均分为两组,那么如何进行对照了呢?首先第一组作为参照组,仅对患者进行普通的基础护理,而第二组在对患者进行普通的基础护理时同时施加呼吸护理。在对这两组患者同时护理六个月之后对治疗效果进行对照。实验组治疗效果和治疗效率明显优于参照组。这两者之间明显的差异也突出了呼吸护理对哮喘病患者治疗的影响。结论:本次研究的结果有效有力的突出了呼吸护理能够大大减轻患者的负担,同时减轻患者治疗时的痛苦,在临床使用时能够高效高质量的治疗哮喘,并且无任何危害性,建议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哮喘病;呼吸护理
呼吸道疾病在近年来比较普遍,因为目前大气污染严重,空气中含有的有害物质逐渐增多,人们患呼吸道疾病的概率越来越高。支气管疾病又是呼吸道疾病常见的一种,支气管哮喘病又简称为哮喘病,哮喘病患者发作时会有呼吸困难的情况,大多数哮喘病患者发作时都是连续性的,发作会经历一定时间所以导致患者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
1 以下是研究呼吸护理对哮喘病治疗效果的作用
1.1 方法
病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只使用常规的基础护理,而实验组使用常规护理方法的同时使用呼吸护理。
1.1.1 基础护理
基础护理采用的护理方法比较常见,首先患者入院后将患者安排在通风并且干净整洁的病房,保证病房内粉尘量低于哮喘病患者呼吸要求,经常进行病房通风并进行扫尘,保持室内安静,室内温度控制在适宜的范围之内,湿度适中。在保证患者必要的硬件设施外需要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因为哮喘病发作时会导致病人产生窒息的感觉,使患者产生内心的恐惧,所以首先哟啊辅导患者正面应对自己的病情,并且教育如何消除或减少畏惧心理,减少患者紧张、焦虑的情况。医生要及时对病人的心率、呼吸频率、咳痰颜色和性质进行观察保留数据经常进行对比。在患者的生活饮食方面监督患者忌辛辣和咸腥的食物,更不要饮食刺激性强和生硬的食物。患者发病时都是使用嘴巴进行呼吸,万一食用刺激性的食物缩小呼吸道会导致患者难以进行呼吸。
1.1.2 呼吸护理
呼吸护理与基础护理不同之处在于呼吸护理会对患者的呼吸道进行清理并且经常进行吸氧处理,呼吸护理直接针对呼吸道来治疗哮喘病,哮喘病患者的呼吸道通常是比较脏并且容易堵塞,及时对患者进行呼吸道清理能够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进行吸氧处理能够保证患者吸入足够的氧气量保证患者体内需要的大量的氧气量。
哮喘病患者呼吸道通常不够畅通这也是导致一些呼吸道疾病产生的原因,呼吸道不够畅通甚至堵塞,呼吸道和体内排出的杂物废物就不得排出长期积聚在呼吸道内会滋生细菌导致呼吸道黏膜炎的发生。呼吸护理在病人进院的那一刻就开始了,病人进院首先会把病人的头部抬高以增强对空气的吸收,及时对病人的呼吸道进行清理,将呼吸道积聚的杂物排出,接下来进行吸氧处理,氧气的供给量需要慎重选择,也要根据病人自身的状况进行调整。呼吸护理也需要对病人的呼吸道进行湿润,湿润后的呼吸道能够更容易的排出呼吸道产生的杂质和外界空气积聚在呼吸道的杂质。大多数哮喘患者并不知道如何排出体内的痰液,这就需要护士进行教学,及时排出体内的痰液也能够起到保护呼吸道的作用。
1.2 疗效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1)病人痊愈:哮喘症状消除,呼吸顺畅,肺功能达到正常水平。(2)效果明显:相关症状明显较弱甚至消失,偶尔会发生之前症状。(3)微效:与治疗之前有明显改善,但是症状还是时有发生。(4)效果不明显:治疗效果不明显甚至还比以前更加严重。
2 结果分析
利用患者对护理效果的满意程度进行对比,实验组患者的满意程度达到93.33%(56/60)、98.33%(59/60), 而对照组则为83.33%(50/60)、85.00%(51/60),从数据上明显能够看出两种护理方法对患者的影响。
3 讨论
呼吸道疾病抑制都是中国乃至全世界面临的大问题,随着空气质量的不断恶化,呼吸道疾病发作的概率也越来越高,人们一天到晚生活在满是粉尘的污浊的空气之中。哮喘病正是因为污浊的空气导致患者的呼吸道不能正常的将身体与空气进行交换。排出身体内二氧化碳难度增加,吸入空气中氧气也较为困难。我国人口众多,当然呼吸道疾病人口也是数量庞大,所以在我国呼吸道疾病占有很高的影响力。目前临床还没有足够好的治疗哮喘病的方法,只有进行一些常规护理。呼吸护理这一新颖方式的提出改变了对哮喘病的治疗。常规护理不能够直接深入根本,不能直接应对呼吸道问题进行治疗,只是制造一个良好的适合哮喘病患者生活的条件,一旦离开这种条件,常规护理就起不到什么作用。
呼吸护理对患者的呼吸道进行直接处理,首先清理患者的呼吸道,排出患者呼吸道内积聚的杂物和分泌物保证患者呼吸道畅通。同时对患者进行吸氧处理,保证患者及时吸入体内需要的氧气,干净的呼吸道能够及时将体内排出的废气排出,达到一个良性循环的进程。呼吸护理在临床上的广泛利用使得患者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医患纠纷明显减少。
参考文献
呼吸道疾病产生的原因范文3
并不利于健康
天然新鲜蔬菜中普遍含有无毒的硝酸盐,碰到烹制后在室温中产生的细菌,会变成有毒的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一多,就会导致中毒。而且,亚硝酸盐与食物中的氨基酸和低级胺类反应,还可形成致癌的亚硝胺和亚硝酰胺类物质,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
蔬菜刚刚烹调好时细菌的数量最低,所以那些冗长宴会之后的剩蔬菜,是最危险的食物。七八个人的筷子在里面翻腾,细菌繁殖很快,亚硝酸盐的水平也就跟着节节攀升。而且,即使加热也只能杀死细菌,却不能消灭已经产生出来的亚硝酸盐。因此,与其既浪费钱又有损健康,不如少点一些菜。
五成学生在用有毒文具
日前,一项对244位中学生的调查发现,五成以上的同学经常使用涂改液,一些同学甚至已用了6年时间。
据了解,涂改液内含苯,长期使用会对肝脏、肾脏造成慢性危害,另一物质卤化氰对眼睛有明显的刺激作用。香味文具中含有甲醛,长期接触低剂量甲醛,能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甚至引发咽癌。据调查,对涂改液及香味文具有害性完全不知的仅为2%和18%。大多数同学仍然选择的原因是好看,好闻,涂改起来方便。
妇女做适当家务
有益预防乳腺癌
据英国科学家最新公布的研究成果,只要每天做适当的家务劳动就可以有效降低妇女患乳腺癌的风险,幅度达到20%至30%。
研究比较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活动,包括工作、休闲和家务杂事等对乳腺癌发病情况的影响。结果发现,各种形式的活动都可以减少绝经后妇女患病的风险,而在绝经前妇女的身上则没那么明显。不过令人惊讶的是,从事适当的家务劳动对所有年龄段妇女预防乳腺癌的发生作用都非常明显。因此专家们建议,为了普遍减少乳腺癌的发生,妇女一周应进行5次时间在30至45分钟左右的家务劳动。
临街居住的人
易患呼吸道疾病
最新研究发现,人们的住所距离公路或闹市街道越近,就越容易患呼吸道疾病。研究小组对居住在公路或闹市区大街附近的居民进行了抽样调查和统计。他们于1991年随机抽取了18岁至60岁之间的9651人作为调查对象;2002年,这些人当中的8047人又参与了该项目第二阶段的调查工作。
研究发现,对于不吸烟的居民来说,其住所到公路的距离每增加100米,他们患呼吸困难、咳嗽、哮喘等疾病的风险就下降12%;而住所距离公路20米以内的居民,呼吸道含痰的可能性比其他居民大15%,患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的几率也比其他居民大34%。另外,研究人员还发现,汽车尾气造成的空气污染对不吸烟者呼吸道的影响要大于吸烟者。
女性多睡觉
可以避免发胖
专家在对6.8万名妇女进行长达16年的跟踪研究后发现,睡眠多的女性体重增加的可能性较小。平均每天睡眠少于5小时的女性发胖几率是每天至少睡7小时的女性的3倍。大部分专家认为,睡眠减少会导致控制食欲的荷尔蒙分泌失调。还有人认为,睡觉少的人更易疲劳,因此锻炼更少,吃得更多。尽管睡眠对体重影响的深层原因尚不清楚,但专家提醒,应该适当增加睡眠时间,保持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7小时,这样不仅有利于健康,还不失为一个避免发胖的好办法。
妇女生育越多
越易早逝
为人母者终日劳心劳力,有时不免会担心自己过早离世一项研究告诉我们这绝不是杞人忧天。这个分析根据美国犹他州21000对摩门教徒配偶的数据得出。他们全都是在1860年和1895年间结婚,平均育有9九名子女,孙儿女更多达16名。学者们发现,他们的存活率随着她们的孩子数目下降,尤其是女性,原因可能是她们生育过于频密(过去已有研究指出这可能会增加妇女患病和死亡的风险)。
呼吸道疾病产生的原因范文4
【摘要】黏膜免疫是近年来倍受关注地免疫学新理论之一,是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的首道屏障。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是人类黏膜免疫的主要抗体,能特异和非特异地防御病毒和细菌对呼吸道的侵袭,有效的防止细菌在呼吸道上皮黏附和定植,此外SIgA还调节气道黏膜的弹性黏度,防止黏膜硬化,因此SIgA缺乏的患者易发生呼吸道感染。故调节SIgA水平有益改善呼吸系统临床疾病的治疗。
【关键词】SIgA儿童 呼吸系统 感染性疾病
SIgA是60世纪年代初Tomasi等首先在人体外分泌液中发现的一种IgA抗体,主要存在于唾液、泪液、乳汁、胃肠液、呼吸道分泌液、泌尿生殖道分泌液等外分泌液中,是人类黏膜免疫的主要抗体。SIgA的结构、含量、功能和调节异常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仅就SIgA的结构,生物学功能,免疫途径及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1.基础研究
1.1 SIgA的分子结构和生成
人体免疫球蛋白A(IgA)存在2个相互独立的体系,即血清IgA和黏膜IgA。SIgA是由IgA(d)、J链分子和分泌成分)构成的复合体,分子式(a2L2)2. J1 .SC1。黏膜IgA绝大部分都是SIgA。SIgA由局部黏膜产生,在抗原刺激下,由上呼吸道或支气管黏膜下固有层中的浆细胞合成,两个单体IgA由J链(酸性糖蛋白)连接成双体,再由浆细胞分泌出来。当IgA通过黏膜上皮向外分泌时,与黏膜上皮细胞产生的分泌片段(糖蛋白)结合成完整的分泌型IgA。SIgA进入分泌液与上皮细胞紧紧结合在一起,分泌到黏膜表面,发挥其生物学功能。呼吸道免疫分为鼻腔和气管免疫。鼻黏膜相关组织由 T、B细胞、树突细胞、M细胞等隐窝吸收上皮细胞组成,是免疫的诱导部位。经滴鼻免疫可有效的诱导鼻黏膜局部分泌抗原特异性IgA和IgG,激活的淋巴细胞还可归巢至其他黏膜部位,诱导广泛的黏膜免疫反应,同时可诱导血清中抗原特异性的IgA、IgG水平增高。由于NALT中黏附分子的表达同时具有黏膜淋巴组织和外周淋巴结的特性,使滴鼻免疫后效应细胞有效的归巢至不同黏膜部位和外周免疫部位,因而能同时诱导明显的黏膜和系统免疫反应。
1.2 SIgA的生物学功能
SIgA是黏膜表面重要的抗菌、抗病毒和抗毒素的免疫因素,是机体抗感染的很重要屏障,防止病菌和其他抗原物质侵入机体起重要作用。SIgA主要作用有:①阻止细菌在粘膜表面的粘附。SIgA能使细菌发生凝聚,丧失活动能力而不能粘附在粘膜表面,游离于分泌液中易于被清除。②溶解细菌。不管是血清型IgA还是SIgA都无直接杀菌作用,但能通过激活补体旁路引起细菌溶解。③中和病毒和毒素。SIgA不需要补体参与即能中和呼吸道病毒,如流感病毒和鼻病毒等。④SIgA能增加乳铁蛋白的抑菌效果。⑤SIgA具有免疫排除功能即SigA,可与饮食中大量的可溶性抗原以及肠道正常菌群或病原微生物所释放的热源物质相结合,阻止它们进入到血液。⑥激活补体旁路引起细菌溶解SIgA具有抗炎症调节和调理作用,它的免疫排斥机制可消除IgE和IgG的炎性抗体介导的过敏反应。此外,SIgA还能黏附于M 细胞表面,促进少量抗体吸收及具有调理吞噬和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
2.小儿呼吸道的免疫特点
小儿呼吸道的非特异性及特异性免疫功能均较差。婴幼儿的SIgA、IgG和IgG亚类含量均低。此外,肺泡巨噬细胞功能不足,乳铁蛋白、溶菌酶、干扰素、补体等小儿机体免疫机能尚未健全,IgA不能通过胎盘,新生儿血清中无IgA,生后3个月开始逐渐合成,1岁以后逐渐增加,12岁时才达到成人水平。分泌型IgA是呼吸道粘膜抵抗感染的重要因素,但新生儿及婴幼儿呼吸道粘膜分泌型IgA水平较低,尤其是那些不能从母乳得到分泌型IgA的人工喂养儿更低,加之其他免疫球蛋白如IgG,IgM在生后5-6个月时亦不足。因此,小儿呼吸道的免疫特点决定了小儿易患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3.SIgA 与呼吸道疾病关性
人体黏膜的表面积约有400m2,呼吸道占1/4, IgA依赖性黏膜免疫与非特异性天然免疫因素互相协同,作为有效的对抗外来物的“第一道防线”,IgA起着很大作用,对来自黏膜上皮的感染发挥着“免疫排除”作用。临床研究证实,IgA是构成人体呼吸道粘膜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泌型IgA 能特异和非特异性地防御病毒和细菌对呼吸道的侵袭,有效防止细菌在呼吸道上皮粘附和定植。分泌型IgA 还可调节气道粘膜的弹性、粘度,防止粘膜硬化。因此,IgA 缺乏的患者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而且一旦感染后病变不易修复愈合,表现为反复的呼吸道感染。sIgA水平低下的新生儿易患呼吸道、消化道感染。有报道认为用富含sIgA的乳制品对上述感染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sIgA缺乏或降低而无全身免疫功能异常者,容易发生慢性或反复感染、支气管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并易造成局部带菌状态。
4.展望
在小儿呼吸系统疾病中,以急性呼吸道感染居多,约占儿科门诊人数的60%以上。可分上呼吸道与下呼吸道感染。在下呼吸道感染中,支气管肺炎不仅仅是发病率高,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肺炎是世界范围内5岁以下导致儿童死亡原因的“头号杀手”!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350万左右小于5岁儿童死于肺炎。近年来,国内外上市的局部免疫反应增强剂给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带来了福音。诱导粘膜免疫反应能有效地预防粘膜表面的感染并触发全身免疫反应。机体约有80%以上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的感染都起始于黏膜表面。黏膜免役可以诱导局部黏膜产生分泌性IgA(sIgA)、IgM和IgG等保护抗体,并可诱导其它部位的黏膜也产生sIgA,这是黏膜免役保护作用的主要机制。已有报道sIgA超声雾化吸入能有效治疗婴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希望随着对sIgA免疫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有更多黏膜免疫反应增强剂应用于临床,可以改善小儿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及预后。
【参考文献】
[1]杨倩,周广礼;动物黏膜免疫新进展[J];畜牧与兽医;2001.33(5):38-39
[2]吴辉祖;呼吸系统的免疫功能[A];见:崔祥滨,主编;实
用肺脏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22.53-64.
[3]林云璐;免疫应答的生物学基础[A];见: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M];第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1-48
[4]杨倩,毛卫华,汪爱芬.免疫途径对雏鸡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细胞分布的影响[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1997,20(2):82-86.
[5]袁军,杨志军,凌天翼.鼠伤寒沙门氏菌SOD不同途径免疫小鼠的果观察[J].免疫学杂志,2002,18(6):437-439。
[6] 梅国花.监测小儿重症肺炎患者胃粘膜pH值的临床意义.浙江大学.2007-05-01
[7]钱力.小儿支气管哮喘与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吉林大学.2004-03-01
呼吸道疾病产生的原因范文5
[关键词] 猪常见疾病 原因 治疗措施
[中图分类号] S8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6-0266-02
引言
畜牧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对畜牧业的大力扶持,养殖规模也在逐渐扩大,而在养殖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是越发的明显,一旦病猪越来越多,会对养殖户带来沉重的经济打击。因此了解猪病的类型并做好行之有效的防范与治疗是刻不容缓的。
1 猪常见疾病所发生的原因
1.1 防疫工作马虎
猪疾病中,很多都是因为对整个猪场的卫生防疫工作马虎导致的。比如对猪饲料的免疫来讲,因为猪饲料中含有极多的微量元素,若控制得当,他们对猪的生长与发育将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的。但是,若是猪饲料中的一些微量元素超标,例如铜超标的话,在猪食用猪饲料之后,猪会出现全身发红以及粪便发黑的情况,导致免疫力下降,从而增加患上疾病可能性。然后就是有的养殖户为了避免猪疾病的产生,给猪过多的使用抗生素,导致猪的免疫力大大的下降。
1.2 管理不到位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一些养殖户受了利益的驱动,为了节省成本而选择一些很差的饲料原料,特别是当一些次品原料处于高温与湿热的环境下,就极易产生霉变和毒素,进而导致了猪的免疫力降低,大大增加了患疾病的可能性。
1.3 养殖方式传统落后
虽然从古至今我们的祖先积累了大量的养殖经验,但是很多的养殖经验是落后不科学的,随着市场经济的脚步逐渐加快,以往的养殖方式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滞后性,因此大部分的养殖户都是作为散养户,缺乏一些基本的养殖知识,无法适应现在科学先进的养猪模式。
1.4 随意配种
一只猪的优劣取决于它的品种,随着目前的养殖技术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养殖技术被引进繁殖,被繁殖引进的新品种的猪因其抗病能力好,或者是繁殖能力优秀在市场上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因此很多养殖户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断的引进新品种。但与此同时,一些患有疾病的病猪也被大量引进到国内的养殖场,例如最新发现的一些猪病,例如蓝耳病、圆环病毒等等,都是以这种方式进入我国的。
1.5 盲目使用药物
为了防止猪患上疾病,给猪服用抗生素是合理的,但是为了防止疾病,就大量的不科学的给猪用药就是错误的行为,例如我们发现很多的养殖户在发现猪产生疾病的时候虽然给猪积极用药,但是并不能对症,而是出于各种心理盲目的、大剂量的用药,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
2 猪常见疾病的防治与对策
2.1 猪瘟的表现情况
猪瘟是一种急剧传染性的猪病,一年四季中,任何一个季节都会爆发猪瘟,当猪患上猪瘟之后会出现食量大大减少,或是不喜欢进食,并且有胃寒以及便秘的情况发生,同时粪便干燥坚硬,并出现呕吐的情况,同时病猪的眼部会出现浓稠的粘液类的分泌物,同时病猪会嗜睡,体温急剧升高,当病情严重时,会导致死亡的现象发生。
2.1.1对猪瘟的防治
首先,需要加强对养猪场环境的卫生管理与病菌检测,及时的做好排污措施,保护养猪场水源干净清洁,及时清理猪场中猪的排泄物,保持猪圈内的环境卫生,及时做好消毒及杀菌准备,若出现死猪的情况要及时认真的处理,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出现交叉感染,且注意死猪不可随意丢弃等。同时要时刻注意消灭猪场的虫鼠工作。
2.2 对猪呼吸道疾病的防治与对策
猪呼吸道疾病的产生与猪场的环境、猪饲料的密度以及猪场的防疫工作等密切相关,通常来讲在每年的春、秋、冬三个季节,养殖场应做好对猪圈的卫生管理、猪圈的通风、内部环境条件的干燥清爽,就可以大大的减少猪呼吸道疾病的产生。但养殖户应牢记,针对猪呼吸道疾病的问题上,首先要对症下药,不可盲目的给病猪吃药,同时控制药量,不可为了尽早使得病猪恢复就加大剂量或延长用药时间。
2.3 猪产生流行性腹泻的防治与对策
流行性腹泻不仅在人类中是常见疾病,在猪的养殖中更是常见的疾病,因猪通过消化食物或呼吸道感染极易导致腹泻情况产生。在发病前,病猪的体温会不断升高,并有可能出现呼吸困难或者是水肿,严重者更会出现腹泻以及大量呕吐的情况,同时严重程度会随着病猪的年龄而不断加深。
在防治猪场的流行性腹泻时,应加大对猪场的卫生监督并采取严格的猪场消毒管理措施,当猪场的猪群处于肮脏、密集的环境下,就会使得细菌的散播不断加快。因此,在猪流行性腹泻多发的季节,必须严密监视猪场,防止出现病猪混入猪群,导致猪流行性腹泻在猪群中蔓延,同时加强对猪群的消毒,若发现病猪要及时治疗、及时隔离,除了一些常用的治疗手段之外,还可以使用藿香正气水等中药进行治疗,同时养殖户需要注意的是要给病猪增加饮水,同时保证饮水的清洁,并且可以在其中加入一些葡萄糖与盐分,补充病猪的体力。
2.4 在猪发生蛔虫病时的防治对策
产后的母猪以及猪的幼崽极其容易患上蛔虫病,一般病猪在患上蛔虫病时会出现食欲下降、不断咳嗽身体虚软等病症,当病症过于严重时就会出现死亡。
为了预防猪蛔虫病的产生,必须加强对饮用水源以及猪饲料的卫生清洁,及时杀灭清理虫卵等,对于病猪的排泄物应送往专门的区域进行发酵处理,保证从根本上杀灭虫卵,当病猪排泄出蛔虫之后,应及时处理干净,以防止被猪吃掉,同时要合理的选用杀虫药物。
2.5 猪伪狂犬病
在猪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中,猪伪狂犬病首当其冲,猪伪狂犬病主要是通过空气传播的,从而导致猪患病,尤其是在冬季多发。相较其它的疾病来讲猪伪狂犬病更容易预防,当猪患上伪狂犬病时,主要表现是病猪侧卧在地上,并不断的出现划船状。因此要及早治疗,因为当病猪的年龄越大,感染的期限越短,伪狂犬病的威胁就越低。
3 结语
在猪的养殖过程中,猪病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关键在于如何尽早的发现并且提早预防猪患病,饲养员在饲养过程中细心留意猪的变化,一旦发现猪产生异常并在发现猪病时,做到尽早处理及时治疗,并同时做好消毒的工作,从而避免因猪患病给猪场带来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蔡兴凤. 猪常见疾病诊断和治疗[J]. 吉林农业C版,2014,7(7):15-1.
[2]张宗伟, 燕晓晓, 吴文立等. 猪常见皮肤病的诊断与防治[J].猪业科学,2015,9 (10):1-8.
呼吸道疾病产生的原因范文6
关键词:畜牧管理实践;猪传染病;研究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02-0013-02
养猪业是我国一项重要的传统产业,为我国的农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世界第一养猪大国,在养猪规模和养猪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猪传染病也在不断增加,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畜牧业的长期发展。而随着社会进步,畜牧管理实践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因此,将畜牧管理实践作用于防制猪传染病的过程,有很强的现实和社会意义。
1 猪传染病的发展现状和流行原因
1.1 猪传染病的发展现状
(1)种类多,危害大。20世纪80年代前的猪传染病主要有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仔猪副伤寒、猪支原体肺炎、仔猪大肠杆菌病、 猪伪狂犬病、 猪布鲁氏菌病、猪链球菌等; 80年代, 新发生的传染病有猪细小病毒病、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猪痢疾和猪衣原体病;90年代至今,新出现的传染病有猪传染性接触性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猪圆环病毒Ⅱ型和猪增生性肠炎等。
(2)病原体发生遗传变异或血清型发生改变。由于受到养殖环境的影响,再加上养殖人员的卫生安全意识普遍不高,所以猪传染病的许多发病种类都发生了遗传变异或者出现血清型改变的情况,使原本就复杂的猪传染病更加难以诊断。如种猪长时间使用弱毒疫苗,就会逐渐改变流行病毒原有的生存环境和表现特征,致使流行病毒发生改变,甚至会变异出更加难以控制的病毒感染体[1]。
(3)多种养猪模式加剧疫病扩散。在我国的农村地区,养猪业已经成为人们致富的主要途径,不同种类的养猪模式并存,集约化、大规模的种猪养殖模式使疫病很容易扩散,大规模种猪场将所培育的种猪售卖给个体养殖户,又进一步扩大了传染病的传播范围。
(4)呼吸道疾病日益突出。猪呼吸道疾病目前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成为猪传染病的主要发病种类,大多由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与继发感染而引起。猪流感病毒、冠状病毒、肺炎支原体及副猪嗜血杆菌等病原混合感染较为常见,如果再继发猪链球菌、大肠杆菌及沙门氏菌等,则将暴发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另外,猪舍环境卫生差、通风不良、猪群混养、密度过大、饲料单一以及长期饲喂粉面状饲料等均可诱使呼吸道疾病的发生与流行。
1.2 猪传染病的流行原因
为了发展地区经济,个别省市的农村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种猪引种,由于没有统一的引种厂商,所以在每一地区都存在着种类各异的猪品种,这对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及收入提高有重要作用,但是大数量、多批次的引种导致地区动物防疫检疫部门工作压力加大,把关效果降低。再加上基层兽医数量少,素质不高;基层兽医生活环境差,待遇低,所以真正扎根基层的兽医人员寥寥无几。此外,基层兽医的文化程度较低,大多数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难以承担相应的动物防疫及动物疾病防治工作。
2 畜牧管理对防控猪传染病的作用
(1)畜牧管理在防控断奶仔猪肠道疾病中的作用。在国内的一些养殖规模较大的地区,推行仔猪提前断奶,会对其生长发育带来许多影响,由于仔猪适应能力较差,断奶之后往往会引发肠道疾病,这时就需要进行药物治疗。针对肠道疾病产生的原因,相关研究表明,大肠杆菌具有很强的致病作用,同时通过对比试验发现,大肠杆菌并不会对病猪造成绝对性影响,猪的生长环境、气候变化、采食行为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治疗猪的肠道疾病时,除了运用药物进行治疗外,还需要在畜牧管理上下功夫,对猪的生存环境、饲料营养等进行改善,多措并举,才可有效防控仔猪大肠杆菌病[2]。
(2)畜牧管理在防控断奶仔猪系统衰竭综合征中的作用。实验表明在仔猪的淋巴组织中分布有许多按规律排列的环形病毒,并且该病毒在断奶后的发病仔猪与健康仔猪中都普遍存在。在生产条件下,设置相似的养殖环境和采食种类,携带有环形病毒的种猪几乎没有产生典型的系统衰竭疾病,这表明导致仔猪出现系统衰竭综合征的主要原因除了受到环形病毒的影响,还会受到其他环境条件的影响,大部分传染病流行的原因与养殖场的畜牧管理有关。
因此,畜牧管理因素是猪传染病产生、流行、传播方面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保持猪的健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在寻求猪传染病的解决方案时,除了考虑到病原体的作用外,还应该重视畜牧管理实践的作用和影响。
3 畜牧管理实践作用于猪传染病的策略
3.1 严把格检疫程序,把好疾病入口关
要想真正运用畜牧管理实践的理念减轻当前猪传染病的危害,最重要的就是从源头抓起,从起点控制好猪传染病的传播。各地动物防疫站要根据地方的实际情况,加强对种猪场以及散养户的监督管理,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养殖人员的疫情防治意识和疾病控制手段。防疫站工作人员要制定完善系统的传染病检查制度,定期深入养殖场,强化猪传染病检疫工作,对检查出携带病毒的种猪,要严格禁止在市面上流通,避免病毒进一步传播。种猪养殖人员要提高对传染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在购买种猪时要注意隔离观察和检疫,不养殖低价贩卖的问题种猪,对私自倒卖患传染病猪的养殖人员要积极举报。养猪场要做好安全卫生工作,定期进行疫苗注射,及时清理垃圾和粪便,保证养殖环境安全卫生,从源头控制好传染病的扩散和传播[3]。
3.2 重点做好母猪免疫工作
做好母猪免疫是防控猪传染病的关键一步。母猪的健康状况直接会影响到仔猪的发育状况,因此,要重点做好母猪的免疫工作。应根据当地母猪的养殖、生长状况,建立一套完善有效的养殖档案,做好详细的健康信息记录,制定有针对性的免疫计划,有效地防控各种疾病。
3.3 做好疫情监测监督
携带隐性传染病的问题种猪是疫情持续传播、发展的关键所在。免疫抑制性疾病可抑制猪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所以,相关管理人员应对有潜在发病趋势的种猪养殖户进行重点监测,尤其是有疑似病例、有发病记录的问题种猪,更要加强监督,进行定期检查。一些有经常流产记录的母猪也要做为重点检测对象。此外,对于检测没有抗体的种猪要及时补免和加强免疫。
3.4 加强农村养殖环境治理
加强农村养殖环境治理,首先各地防疫站要建立健全农村养殖环境定期消毒制度,为种猪提供一个安全的生长环境,这是减少猪传染病流行的有效途径之一。现阶段我国广大农村种猪养殖环境存在许多问题,如环境脏乱差、疫苗使用不规范、传染病传播渠道多而杂等,因此,要致力于帮助农村养猪户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可运用沼气池、粪便培育农作物等措施提高养猪户的资源再利用,建立起一个种猪、沼气、种植业相结合的循环生态养殖模式,减少粪便带来的环境问题和传染病的传播。此外,还要加强养殖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提高猪传染病的防疫意识,对养殖过程中使用的工具做好消毒,养殖人员也要保持自身的安全卫生,在进入养殖区前做好消毒工作。
参考文献:
[1] 张 强.猪传染病的发病现状及特点[J].养殖技术顾问,2012(1):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