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信息资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信息资源范文1
【关键词】政府信息资源;政府信息资源整合
一、政府信息资源整合概述
1、政府信息资源整合的概念
政府信息资源整合是指在电子政务环境下,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广大的社会公众等多个主体相互合作,共同参与政府信息资源的建设,并共同拥有政府信息获取权与获取条件。其中,政府部门起主导作用。政府信息资源整合包括政府信息资源的共建与共享两个层面的含义,被整合的各方必须是互赢的。政府信息资源整合,也是建立共建共享的基础之上的。
2、政府信息资源整合的内容
政府信息资源整合是全社会共同参与政府信息资源建设,共同分享政府信息资源的过程。因而,政府信息资源的内容主要分为共建和共享两个方面。同时,在数量众多的政府信息资源中,有着各不同的资源。按照在政务系统中不同的作用,可以将整合分为如下几类:
(1)数据整合。数据整合主要用来实现不同系统的数据交流与共享,发生在应用领域内的数据库和数据级别。数据整合是政府信息资源整合的基础。
(2)应用整合。应用整合是电子政务信息整合的关键。
(3)内容整合。内容整合是政府信息整合的中心。
(4)门户整合。可以通过门户网站将政府信息集成起来,提供一战式整合服务。
(5)流程整合。政府许多业务处理都需要跨部门、跨地区进行协同,对业务进行工作流分解,以定义业务工作流方式完成一个业务处理过程,这个过程可能是跨部门、跨地区的。
二、由政府信息资源整合展开的《长春市基于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跨部门信息共享》的项目
1、项目背景
近年来,长春市电子政务建设得到了飞速发展,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为了解我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及业务协同的基础和需求情况,我们对本次试点的共建部门进行了大量的调研。调研分析认为,各共建部门均建立了相对完善的部门业务信息系统,有较好的网络与应用基础;个别部门的个别应用实现了跨部门点对点的信息交换;多数部门对更广泛地实现“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有迫切地需求。
(1)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长春市已经建成了以长春信息中心为管理核心的光纤城域网络,以100皮长公里光纤网为主,以帧中继和VPN为辅助,以无线连接为补充的内、外网物理隔离,覆盖全市党政机关的网络平台和网络交换中心,为长春市电子政务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基础网络连接了市委、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纪检委、长春军分区、政务中心,及各县(市)、区、开发区,全市100多家党政机关,以及581个社区实现了互联互通。基本实现了本地信息同城交换,并实现了与省政府的互联,解决了资源分散,互相分隔问题。
(2)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稳步推进
1999年启动了长春市电子政务标志性工程——长春信息中心。几年来,按照统一规划、分工负责的原则,重点围绕政务办公、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三个方面开展各类业务应用系统建设,重点建设了办公业务资源系统、宏观经济管理系统、应急指挥系统、工商管理、企业信用、计划生育、社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信息等系统;
(3)政府门户网站作用明显
长春市政府网站实行集群化管理。以长春信息中心为市政府门户网站,市直机关各部门网站为长春信息中心的联动网站。2004年,《长春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暂行)》实施以来,全市64个单位网站上建立“信息公开专栏”,按照要求,编制了本部门信息公开目录,了本部门信息公开指南。此外,还积极探索网上办事功能的实现形式。推动各网站开设网上互动窗口,逐步实行“外网受理、内网办理、外网公布和查询”。
2、项目目标
依照国家相关标准,结合长春实际,本次试点工作的主要目标是:
(1)基与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围绕社会大救助服务和地方税收监管两大应用对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需求,解决两大主题应用急需处理的信息共享问题,构建满足信息共享需要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框架。
(2)通过项目建设,探索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围绕实际业务需求,支撑协同应用的有效信息共享模式。
(3)通过项目建设,探索信息共享的信息资源组织方式,资源管理及程序,信息获取及使用等方面的经验和实现方式。
(4)通过项目建设,探索政务信息资源检索服务的技术架构、建设模式及工作机制。
(5)积极探索与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建设相配套的政务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及服务的长效保障措施及管理机制。
根据长春市电子政务网络的现有建设情况,各区县和市级中心已实现了互联互通,可以由市目录中心负责统一管理和提供服务。这种建设模式的好处:一是减轻了各区县在目录管理及服务系统上的日常维护压力,由市级中心统一进行管理,二是该建设模式可大大减少目录体系建设的整体投资。
3、项目建设完成后,主要可以产生以下效果
(1)通过试点建设,探索出以产品部署的模式推进目录体系建设的模式。以产品部署的模式进行建设,可以缩短系统实施周期、降低使用与维护成本、实现统一的远程管理及维护,方便共享信息资源及应用的扩展。
(2)通过试点建设,探索出以创新的应用服务模式推进目录体系建设的模式。长春市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建设模式非常新颖、灵活。以主题应用为驱动,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组织、管理与服务,按不同的主题应用需求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及检索,大大提高了目录体系对政务信息资源进行深层次的共享应用服务的支撑作用。
(3)通过试点建设,探索出通过一套基础平台,支撑多种协同应用,面向多级用户提供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实现跨部门、跨区域的业务协同,真正做到“一级平台,满足多级服务;一个平台,支撑多种应用”。
(4)通过试点建设,形成了符合本地区特点的、基于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跨部门信息资源共享与协同业务应用建设新模式,即:需求与现状相结合,集中与分布相结合,业务托管与资源自治相结合,一套目录体系平台与多项应用相结合,一级目录平台与多级共享服务相结合等的建设经验及应用服务特点。
(5)通过试点建设,探索建立了信息共享组织、管理及服务及协同业务应用建设的长效保障管理机制。
从上述项目介绍,基于目录体系的政府信息资源整合具有业务驱动、按需整合、满足信息整合整体性原则及标准化的优势,可以支持协同政务中的政府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需求,同时可以适应政府信息资源随业务动态变化的特点,保证整合的政府信息资源及时准确,是实现政府信息资源整合和共享先进手段,是政务协同建设的基础设施。
三、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对政府工作的重要性
政府信息资源是政府行政管理的基础、科学决策的依据、联系公众的纽带、宏观调控的手段。开发利用好政府信息资源是提高政府效率的重要途径,是改善政务部门公共服务的重要条件,是各部门信息能力的集中体现。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也是全社会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向导。因此,有效管理、合理开发和利用政府信息资源,对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效率、增强监管和服务能力、推动全社会信息化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资源范文2
1基于Internet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现状
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目的是为更合理地使用信息资源,以最小的信息资源建设付出获得最大的信息资源利用回报。多年来,从事信息工作的人们一直在探讨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问题。由政府在政策和资金上予以支持,或是在政府支持下采取企业运营方式进行运作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系统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就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来说,虽然近年也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探讨,但是其实质性的实施工作尚未进行叽
2基于Intemet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的类型
2.1电子出版物信息资源电子出版物类型有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电子报纸和软件读物等。电子出版物资源拥有者将电子出版物在自己建的网站上,有些对读者免费,有些需要付费后才能浏览或下载。如杭州市农科院编辑部发行的《杭州农业科技》电子期刊在杭州农业科技信息网上供读者免费查阅下载。
2.2文献型信息资源文献型信息资源主要包括成果、图书期刊、技术报告、会议论文、专著、专利、标准等。如通过中国专利信息网()可以进行中国专利信息检索,也可以免费检索到美国、加拿大、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专利。
2.3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人们通过网络可以在数字图书馆检索到馆藏的联机电子文献信息和传统书本文献信息,而且很多图书馆都提供原文服务。目前,国内主要的大型电子图书馆有超星数字图书馆、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方正Apabi数字图书馆和中国数字图书馆均提供农业科技信息。此外,还有专门的农业图书馆,如CNKI中国知网的中国农业数字图书馆()、美国国家农业图书馆(NAL)(、wnal.usda•gov)等OPAC(OnlinePublieAeeessCatalog,联机公共查询目录)是网络上的公共资源,凡互联网用户均可检索国内外图书馆的OPAC。中国农科日览图书馆书目在线检索系统(onlinepublieAeeessCatalog,简称We一bOPAC)与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共享数据库,读者可在线查询检索馆藏资源,包括该馆书目信息、馆藏信息和流通信息等。此外,我国很多农业院校图书馆如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浙江大学图书馆农业馆、南京农业大学图书馆、华中农业大学图书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等均已提供OPAC检索。
2.4网上动态信息资源网络的开放性和交互性使得网上有很多动态性强的农业科技信息。如与农业科技有关的专题讨论组、网上新闻、会议消息、通告、BBs(如杭州农村信息化论坛、中国农业科学论坛、中国农业信息网论坛)等。2008年6月25日,杭州市政府召开的杭州市首届“农村信息化论坛”,包含了杭州市农村信息化发展现状、网通信息港城郊信息化知识培训、杭州移动助推农村信息—化、信息化在农业企业中的应用等主题。国内外网上动态农业科技信息资源主要来自以下网站:中国农业信息网()、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浙江农业信息网,杭州农业科技信息网等全国各省市农业科技信息网。另外,利用计算机通讯软件如MsN、QQ、Ya一hoo、Skype等进行即时通讯交流,通过图文音频等交流方式,获取农业科技信息。
2.5网络数据库信息资源目前国际上最著名的农业综合数据库分别是eABI、AGRIs、AGRxeo以,除AGRlc0LA有100余种全文电子期刊外,其他均为文摘型数据库,这三大农业数据库是农业科技人员必查的数据库。此外,还常用到的数据库有ElsevierSDOS全文数据库Kluweronline数据库(北京大学图书馆建立了幻uwer镜像站供购买该电子版期刊的用户使用)、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的中国农业科技文献数据库(CASDn)。重庆维普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清华同方的CN粗农业数据库帅柑£nk认et)、农业科技基础数据信息系舞。碍。
3实现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面临的问题
3.1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意识淡薄各地方科研机构、农业院校及相关企业在商讨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时,较多考虑自身的利益,自建自享的私有化占有观念严重,不愿与他人共享手中资源,缺乏信息资源整体化观念,共享意识淡薄。这使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分别保存在众多部门、单位和专家手中,且条块分割、分布广泛、管理分散。
3.2政策法规体系不够健全,影响政府宏观调控在农业科技信息的供给过程中,由于政策法规体系不够健全、相关信息共享立法滞后,严重影响政府的宏观管理,使得政府调控、引导手段有限。此外,缺乏必要的资源共享奖惩制度和法制措施,影响了各机构间开展资源共享的积极性.
3.3缺乏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标准规范体系目前,各地方科研机构、农业院校及相关企业都从自身的工作实际出发,使用不同软件开发出一大批各种类型的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系统,这使得信息资源共享出现问题,甚至无法共享。要实现农业科技信息的充分共享,只有采集标准规范的信息源,构建符合标准规范体系的信息资源系统,才能够进行信息的流通和交换,实现跨系统信息资源共享。因此,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标准规范体系是实现信息流通、共享的基础。
3.4缺少必要的经费支持要真正实现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最主要是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作为保障。只有得到充盈的经费,才能投入一定的人力财力获取信息,才能协调、整合各地方科研机构、农业院校以及相关企业拥有的信息资源,才能开展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目前,我国农业科技信息共享建设资金投人普遍不足,一些靠政府经费支持的科研事业单位以及事业型信息机构也面临资金、管理、人员以及信息资源开发动力不足等一系列制度性问题。
4实现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
4.1提高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管理人员的素质,树立全新的服务观念目前,大多数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管理人员学历偏低、知识结构不合理以及工作能力和适应能力弱。因此,首先必须对农业科技信息资源管理人员开展继续教育与业务培训,使其掌握外语以及计算机与网络应用方面的知识,从而提高其操作、分析、处理农业科技信息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其次,必须解决旧思想观念问题,树立全新的服务观念,由被动服务转向主动服务,由普通的咨询服务转向特色服务,由基础信息服务转向深层次信息服务。
4.2成立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机构我国信息机构的管理体制是条块分割、各自为政,造成了各机构在功能上的同化以及在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建设上的分散与重复。由于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既是国家一项重要的战略规划,也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资金、设备、利益的再分配等问题,因此,必须建立一个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机构,在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建设中起到领导、协调、管理、带动等作用。该机构要对农业科技信息资源进行战略规划、统一管理;对全国各地科研机构、农业院校以及相关企业拥有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再分配,明确各自领域的信息任务与信息资源共享范围;积极与国际网络系统接轨,互换数据,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尽可能节约国家人力、物力和财力。
4.3进一步加强政府的宏观领导.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政策体系政府应建立完备的政策调控和法律保障体系,以规范农业科技信息从采集、集成到共享、应用的各环节,国家层面政策法规就是要通过法律来规范与科技信息共享相关的各个方面的社会关系,最大限度发挥农业科技信息资源共享的价值,有效服务于科技创新与国家发展。
信息资源范文3
众多科技管理部门及科研机构建设了大量科技网站及科技信息资源库,形成了丰富的网络科技信息,在科技信息服务工作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然而,面对不断提高的科技信息服务需求,也暴露出了科技信息资源建设分散、利用率低、服务面窄、综合服务能力弱等问题,从而对科技信息资源建设,特别是科技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科技信息资源应共享
面对不同单位、不同部门管理的各类科技信息资源系统,在科技信息资源应用及管理中存在两方面问题: 一是科技信息资源用户并不能方便地获取其所需的科技信息资源,使得科技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 二是科技信息资源建设者及管理者很难从一个整体的角度对资源进行有效的监控及管理。为了有效地促进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应用,就提出了建立全局科技信息资源视图的需求。
1. 功能需求
灵活的科技信息资源交换的需求
提高不同单位和部门间科技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实现科技信息资源优势互补,需要进行单位间的科技信息资源交换。面对多变的资源交换需求,以及一个个“信息孤岛”式的科技信息资源管理系统下的资源数据,传统的点对点的刚换方式已经很难满足要求。提供灵活的资源交换方式成为科技信息资源交换的基本要求。
个性化的科技信息资源组织的需求
不同单位和部门间存在着分布、异构的科技信息资源,迫切需要建立一种有效的资源组织机制,以满足最终用户个性化的业务需求。随着科技信息资源的海量化和复杂化,现有的资源组织模式难以满足个人信息资源的需求。为了提高科技信息资源的使用效果,提出了个性化的科技信息资源组织的需求。
2. 技术需求
资源虚拟组织及协同调度技术
科技信息资源整合工作中涉及对分布的科技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但是不同科技信息资源可能处于不同的网络及计算环境下,提供的服务水平也不一样,为了有效满足科技信息资源整合应用的需求,要求整合软件系统能够即时、按需地形成资源的虚拟组织,并支持对资源的协同调度以满足用户各类科技信息需求。
用户自主参与支撑技术
科技信息资源来源于不同的领域,跨越不同的行业,所针对的服务对象也不同。因此在科技信息资源整合工作中,需要提供一种用户自主参与的技术,支持用户定制感兴趣的资源,按需构建资源导航、检索模板,并支持“一次构建,多次使用”的模式。
系统可扩展性
科技信息资源整合涉及内容规模庞大,业务需求不断发生变化,整合工作往往依据“总体规划,逐步实施”的原则进行。这种情况下,要求整合应用软件系统能够随着系统规模同步增长,保持软件体系结构的稳定,不需要对系统进行大的改动,保护前期用户投资。
服务网格整合科技信息资源
VINCA服务网格在遵循开放标准的基础上,通过对资源的逐级虚拟化、业务服务编排和个性化组织,实现了业务用户对资源的透明访问,用户采用的诸如业务服务框架等核心技术保证了服务资源的共享和管理以及服务的透明、智能、安全和可靠访问。针对上述科技信息资源整合的需求,下面给出了基于VINCA服务网格的解决方案。
1. 总体思路与设计原则
首先,科学的标准和规范体系(如科技信息资源元数据、科技信息资源分类及编码、科技信息资源交换协议等)是资源整合的前提。利用VINCA业务规范管理工具可以有效实现科技信息资源元数据等标准规范的管理,并构成基于VINCA服务网格的科技信息资源整合应用的语义基础。
接着,针对各地方及行业科技部门拥有的,在网页、后台数据库、Web应用系统三类主要形式存在的网络科技信息资源,在前面建立的科技信息资源元数据、科技信息资源分类体系、科技信息资源服务主题词等共享语义基础上,通过VINCA服务社区提供的Web服务封装、语义标注、服务虚拟化等手段将它们抽象为业务服务,并通过VINCA服务社区工具对其进行组织、管理与应用。
然后,利用VINCA服务网格提供的可视化业务服务共享与集成开发环境,为用户提供全局科技信息资源视图,支持用户基于资源服务自主构造符合其需求的个性化科技信息资源空间,快速开发建设不同的科技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应用,以适应多变的资源整合需求。
此外,为了支持灵活的科技信息资源交换,基于VINCA服务网格提供的动态服务中介可以实现科技信息资源交换请求到服务资源的直接映射和执行等并提供运行时的支持,并通过访问相关服务资源来满足资源交换请求,动态服务中介还对整个基于服务的交换过程提供可靠性保障,包括消息管理、数据缓存、资源路由等支持。
2. 系统架构
依据以上思路,基于VINCA服务网格的科技信息资源整合系统架构的总体架构设计如图所示。整个平台架构可分为三个层次:
整合基础层:提供基于VINCA服务网格整合基础服务,包括资源及服务元数据管理、资源数据访问、消息通信等服务组件。该层实现网络科技信息资源的汇集,支持基于元数据的资源信息注册、管理与发现,以及统一的资源数据访问接口,并为分布环境下的数据通信提供基础支撑。
整合核心层: 面向科技信息资源整合的功能要求,提供虚拟科技信息资源组织、动态资源服务访问中介及动态科技信息资源目录服务,为科技信息资源的加工处理提供支撑,以便更方便、更好地实现各类科技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应用。
整合应用层: 利用整合核心层提供的服务,面向资源使用者及管理者的最终需求,搭建一系列科技信息资源整合应用,包括跨数据库、跨地域的科技信息资源综合检索,资源节点间按需的科技信息资源交换、个性化科技信息资源组织及服务空间等,从而满足农村实用技术信息服务、科技成果共享等科技信息服务需求。
3. 关键业务功能
全局统一的科技信息资源目录。基于VINCA服务社区注册的资源服务元数据及服务管理组件,提供一个全局所有共享科技信息资源的目录视图,帮助管理者掌握全部科技信息资源情况,辅助最终用户方便、快速地获取所需的科技信息资源。
可靠的按需科技信息资源交换。支持用户基于科技信息资源目录自主定义其资源交换需求,由动态资源服务中介完成对交换请求的解析并转换为对相应资源服务的访问,通过服务访问组件调用相关资源服务来落实具体的资源交换过程。同时,动态服务中介基于消息中间件来实现整个交换过程的可靠性。
面向过程的科技信息资源加工。基于VINCA流程服务,实现对科技信息资源加工过程中涉及相关服务的组合,提供对科技信息资源加工过程的自动化管理,并对加工过程各环节的监控。
个性化的虚拟资源空间。通过个性化虚拟资源空间,用户可以建立收藏夹、专题库,通过对业务模板的定制和执行,提供符合用户需求的资源导航,完成资源的查找、分类、检索等功能。
链接:服务网格应用效果
本文提出的解决方案在网络科技信息资源整合及科技大平台等实际项目中得以实践,获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以网络科技信息整合项目为例,我国各行业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数据中心,包括农业数据中心、林业数据中心、水利数据中心、气象数据中心、自然灾害数据中心、文博数据中心以及分布全国的分中心。例如,已建成大型涉农数据库100多个,包括由农业科研单位先后引进建立的CABI、AGRIS、AGRICOLA和FSTA数据库,以及以中国农科院牵头开展的农业数据库和农业光盘服务网络,通过该项目的实施,较好地解决了资源整合问题,具体表现为:
实现了用户对所有共享科技信息资源的联合检索及跨区域访问;
实现了国家、省、地不同科技部门间科技信息资源的纵、横向交换;
实现了科技信息资源整合工作中资源加工工作的自动化管理及监控;
支持共享科技信息资源的管理与资源应用情况的统计分析;
信息资源范文4
在当前社会中,信息化趋势正盛。在军事中反映在军事资源的各个方面,其中军事信息资源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军事信息资源对于军事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在军事信息资源多而繁杂的情况下,就需要对这些军事信息资源进行管理,进行管理的情况下军事信息资源才能发挥最大的优势,发挥更大的作用。在本篇文章中将提到军事装备信息资源的主要内容以及如何对军事装备信息资源进行管理作为参考。
【关键词】
军事装备信息资源;管理;军事
1引言
世界正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互联网的产生,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反映在日常生活中,而且反映在军事上。从前的冷兵器时代一去不复返,现在如果发生战争,那将是信息化战争。因此在这个特殊的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就变得更加重要。在信息中,军事装备信息尤为重要。军事装备信息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战争胜利的可能性,是战争胜利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战略资源。军事装备信息资源的重要性决定了我们必须健全军事装备信息资源的管理体制,提高军事装备资源的管理水平,提高综合国力和国家军事素质。
2首先要认识军事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2.1有利于提高完成各种军事任务的水平和素质
各种各样的军事化的任务,不管是在国内在前线抢险还是在国外的反恐维护,都是需要军事化的设备的,我们国家在综合国力充分发达的情况下,就会有庞大的军队和想当数量的军事化设备,在不同的情况下征用不同的武器设备,如果要保持以最快的速度找到需要的设备,就要对当前所拥有的武器进行统计,军事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就显而易见了。充分了解和掌握军事信息资源的情况下,可以有针对性的对于不同的军事任务制定不同的军事指挥计划,统筹兼顾统一规划,可以让最小的消耗获得最大的效果。例如在反恐行动中,如果能够对于我方和他方的军事装备信息资源有很好的了解,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方就能更好地进行反恐维和的军事任务。在军事抢险的时候,军事装备信息资源的有效管理有利于军人在接到军事任务后第一时间反应并且安排好救灾抗险的人员和设备。
2.2是科学管理军事设备的要求
对于军事装备资源信息的管理,不仅对于有任务时统一调配有利,在平时这些装备采购,调配维修等等时也是十分有利的。军事装备是保护人民,对抗外敌的必要武器,我们向往和平,但是这是国家综合实力的象征,对于一些有不良用心的国家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例如我国举行的阅兵仪式,一排排整齐的士兵和高科技的军事装备,并不是表明我们是具有威胁的,但是一定能够激起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并且也是象征着我国的国家实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3军事装备信息资源的主要内容
3.1注意建立管理军事装备信息资源的合理机制
当人类社会正处于从机械社会向信息社会跨越的门槛上时,机械社会和冷兵器时代的军事装备信息资源的管理机制就不适用于当前的社会,顺势而为,应该对军事装备信息资源的管理机制进行调整和整顿。之前的管理机制稍显复杂和冗杂,无法适用于当今信息化社会对于黄管理机制的提出的要求。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需求,不断改革和调整组织管理体制,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管理变革的重要内容。改革和调整军事装备管理体制、研发体制、使用和保障体制,如减少业务管理层次、调整和增加专门负责信息资源管理的组织机构和人员编制等,依靠管理体制的变革和调整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效益。建立机制还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分层的,合理机制应该是分层管理,更加便于对于军事装备信息资源的管理。
3.2各种信息的采集处理
武器装备全寿命过程中存在大量的管理机关、企业、院校、研究所等各种工作主体,各工作主体往往同时具有装备信息生产者、提供者和需求者(用户)等多种身份。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要求、工作程序和方法,各工作主体往往只对本阶段的信息需求给予重视,对其他环节和部门有那些信息需求、本环节能够给其他环节和部门提供什么样的信息,这些信息应采用什么样的格式等,由于缺乏利益诉求而不能给予足够的重视。军事装备信息资源的管理致力于大体方面,对于各个方面的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制定统一的数据格式标准、统一的统计登记指标、统一的信息分析处理程序和方法,以形成全寿命信息资源的共享环境。这样有利于各环节、各部门能够在正确的地点、合适的时间、从准确的来源、用最安全的方式和用户能理解的形式提供或获得准确的信息,以帮助用户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降低运行成本。
3.3军事装备信息资源,需要政府和政策的支持
国家的力量是无比巨大的,不论是是人力还是财力,在有国家政策的情况下,都会对军事装备信息资源的管理形成相对倾斜和偏向。政府对社会、组织系统对组织内部各要素及运行过程进行宏观控制,是通过制定一系列政策和法规制度基础上完成的。对军事装备全寿命信息资源进行宏观控制,也需要依靠各级装备管理部门,尤其是最高装备管理机关根据军队授权制定关于装备信息资源管理的各种政策和规章制度体系,形成与既定的信息资源管理体制相适应的运行机制,以确保全寿命各阶段、各相关部门能够以最低的制度成本、最便捷的方式、随时随地获得各种所需的装备信息。
3.4科学的理论的指导作用
装备信息资源的进步和发展历程注定是漫长而曲折的。因此,要坚持学习、吸收国内外相关理论,积极进行实践探索,逐步形成具有我军特色的装备信息资源建设理论。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实践表明:美国学者马丁提出的自顶向下规划和自底向上设计的信息系统建设理论比较符合实际,主要有以下三条。(1)对于信息系统来说,最重要的是数据。数据的采集和分析都十分重要。这就要求根据现实情况和实际建立合理的数据库,可以有效进行信息资源的管理。(2)应采用面向数据的方法,通过数据模型设计,使数据结构保持稳定,即使业务管理需求发生了变化,但由于数据结构不变,信息系统也不需要做大的修改。这可以使在面对不同的任务时有更大的灵活性。(3)在这三点建议中,最后一点,用户的建议最为重要。信息系统是为用户提供的,应该以市场反应为先,用户的体验和建议都是可贵的。各个信息人员和技术人员在实验过程中加强用户的体验,务必保证信息系统的实用性。
作者:段光纹 单位:装甲兵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信息资源范文5
网络信息资源是传统文献信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以数字化形式存在的,并且是通过网络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总和。网络信息资源是通过网络检索来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的。
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包括开发和利用两个方面。这里的开发是指利用现有的网络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建立信息资源数据库,并通过网络提供检索、下载服务。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是指,对网上的信息资源进行搜集、整理、加工,并且按照某种体系结构建立导航数据库,为用户迅速获取所需信息资源提供引导。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开展信息服务的物质保障。
一、网络信息资源建设面临的问题
1.资金投入不足是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经济障碍。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对资金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网络信息资源引进的费用,二是网络信息资源研发的费用,三是网络环境及海量存储设备的费用。这是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中相互关联的三个方面,它们之间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好坏将严重影响网络信息服务的质量。
2.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中的知识产权问题。随着电子出版物的发展和扩大,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中识产权问题日益突出。在网络信息资源建设中要注重数据库版权的保护,以免在网络信息资源使用中产生不必要的麻烦。对版权的保护一方面是对原著的保护,一方面是对数据库特殊权利的保护,特别是在信息资源开发时一定要先解决好知识产权的问题。
3.信息服务同质化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①上级信息服务机构,依靠国家和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拥有强大文献来源和信息服务保障,在信息处理技术上也据有一定实力,这为地方信息服务机构带来巨大压力,建立地方特色的信息资源是唯一能与之抗衡的砝码。
②同城信息服务机构,虽然在服务范围和服务对象上有所区别,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产品的生产不断扩大,原有的区别越来越模糊,加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信息产品的生产,才是战胜对手的法宝。
③信息资源提供商,这是一类比较特殊的群体,它既是信息资源的提供者,也是信息资源的服务者,对于信息服务机构来说简单的原始的信息服务(检索服务)将被淘汰,取而代之的将是信息服务的更高阶段――知识服务。
二、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策略
1.加大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力度。对文献资源的利用率进行统计分析,按照资源利用情况、服务范围和学科特色,充分利用现有的经费和存储环境,有针对性地调整文献布局,重点引进权威、方便检索利用的网络化、数字化信息资源。
2.建立信息服务合作机制。一方面是建立与国家级信息服务机构的合作,充分利用国家级信息服务机构的文献资源和服务,补充和完善地方资源的实力;另一方面是与省市级信息服务机构的合作,利用各省市级信息服务机构地方特色资源和服务模式,建立省市级信息服务机构间的资源和服务合作机制,是信息资源和服务手段的重要补充。
3.建立资源导航系统。利用数据导航技术,按学科专业分类建立数据导航系统,由服务人员从网上查询选择获取相关专业学科所需要的网址或信息,经过简单加工后,再按照某种体系结构将这些物理上分散的大量原始资源信息进行整合,从逻辑上联系起来,并且通过导航手段,为读者迅速获取所需信息资源提供引导。导航系统不仅为用户提供其需求的情报源,还要负责辨别和确认情报源,同时也提供与其共同工作的情报网中的其他服务项目。
4.建立异构资源统一检索平台。统一检索采用元搜索、智能等技术,实现异构数据跨平台检索,是简便、快捷的检索模式,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资源整合模式之一。异构资源统一检索使得用户面对种类繁多的数据库能够在一个检索界面中迅捷地查找到各数据库中用户所需信息,从而避免了许多重复性的检索工作。
信息资源范文6
由于会计存在于企业,因而会计具有相当强的社会经济功能,能对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作出重大的贡献。企业财务会计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是与企业相关的社会经济活动得以开展的基本支撑物。其中有:投资者、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企业,离不开财务会计信息;政府在发挥宏观调控和指导职能时,自然也离不开企业会计信息。
会计信息通过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四个主要加工程序而生成。依据会计信息资源管理目的要求,加工程序而生成的会计信息必须符合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目前,我们的财务会计在确认方面一般业务事项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而对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只有同时符合以下四项条件时,才能加以确认: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3、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4、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会计记录以借贷为记账符号的复式簿记系统。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和其他会计报告组成,但随着决策者们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提高,上述会计程序管理模式应有所变动,以适应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并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会计机构人员是支撑会计程序运行,生产会计信息的“骨骼”系统。没有健全的会计机构和称职的会计人员,一切会计信息就无法正常、有效地产生。可见,会计机构人员管理是会计信息资源管理的一个重点。为确保会计机构有效运转,应坚持如下管理原则:1、经济有效性原则。企业在生产和利用会计信息资源的过程中,必须讲求经济效益,以最小的耗费获得最有用的会计信息。2、专业化原则。为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作质量,必须把精通或熟悉某一业务的人员,用来生产和利用该业务方面的会计信息。3、权责对等原则。权力是在规定职位上行使的权力,责任是在接受职位、职务后必须履行的义务。会计在处理经济业务时,既有反映的义务,也有监督的权力。只有反映的义务,而没有监督的权力,容易受人操纵,生产出不符合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会计信息。4、才职相称原则。会计人员的才智、能力与担任的岗位和职能设置之后,就要安排相应的会计人员担任工作;通过培训,使其能胜任工作。整个会计机构要尽可能做到才职相称,人尽其才,才得其用,用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