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肌的康复训练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盆底肌的康复训练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盆底肌的康复训练

盆底肌的康复训练范文1

关键词: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康复疗效

盆底肌是位于封闭骨盆底的三层肌肉群,它能够托起盆底内脏以及维持会阴括约肌的弹性与强度,对于女性的分娩、泌尿以及生殖等方面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2]。女性盆底肌功能障碍主要是由于盆底肌损伤、张力减弱所引起的疾病,具有压力性尿失禁、生殖器官脱垂以及异常等一系列临床症状。本次研究中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研究其与家庭康复器训练治疗的效果差异。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早期产后盆底肌功能患者200例。将其者随机分成两组,且患者均了解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并同意,其中观察组中患者100例,年龄19~37岁,平均年龄(29.81±3.24)岁;对照组中患者100例,年龄19~41岁,平均年龄(29.84±3.6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中的患者采用家庭康复训练进行治疗,主要治疗方案为:首先选择合适的盆底肌肉康复器(阴道哑铃),患者将双手以及阴道哑铃清洗干净后采取蹲位或是仰卧位,然后将涂有适量专用导电膏的阴道哑铃插入阴道直至一指深度(哑铃大头一段朝前),尾部胶绳留在阴道外便于取出;收缩阴道肌肉并站立起来时,在哑铃不滑落的情况下开始进行模拟以下逐级训练方式:下蹲、上下楼梯、搬重物以及咳嗽等,并根据自身训练情况不断更换哑铃,训练结束后将阴道哑铃清洗干净,擦干备用。要求训练频率为1次/d,15min/次,持续训练3个月。

观察组中患者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进行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法为:①阴道松弛电刺激,主要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脉宽350 us频率5Hz电流18~40 mA刺激持续300 s;第二阶段:脉宽250 us频率105Hz电流18~40 mA刺激持续5 s;第三阶段:脉宽300 us频率4Hz电流18~40 mA刺激持续30s)30分钟,1次;②Ⅰ、Ⅱ类肌电刺激:Ⅰ类肌电刺激脉宽800 us频率85 Hz电流18~40 mA刺激持续6 s间隔6 s+Ⅱ类肌电刺激脉宽900 us频率15 Hz电流18~40 mA刺激持续14 s间隔6 s,两种刺激交替进行15~20 min+Ⅰ类肌纤维生物反馈训练,时间为10~15 min,4次。③Ⅰ、Ⅱ类肌电刺激:Ⅰ类肌电刺激脉宽800 us频率85 Hz电流18~40 mA刺激持续6 s间隔6 s+Ⅱ类肌电刺激脉宽900 us频率15 Hz电流18~40 mA刺激持续14 s间隔6 s,两种刺激交替进行15~20 min+Ⅱ类肌纤维生物反馈训练,时间为10~15 min,3次。④Ⅰ、Ⅱ类肌电刺激:Ⅰ类肌电刺激脉宽800 us频率85Hz电流18~40 mA刺激持续6 s间隔6 s+Ⅱ类肌电刺激脉宽900us频率15Hz电流18~40 mA刺激持续14 s间隔6 s,两种刺激交替进行15~20 min+整体盆底肌肉增强训练,时间10~15 min,1次。以上治疗2次/w,隔2~3 d1次,共10次。

1.3评价标准 治疗结束后对于两组患者的盆底肌电位均值以及盆底肌纤维疲劳度进行测定分析;对患者的盆底肌收缩力进行比较分析;并对患者的夜尿、便秘以及尿失禁的情r进行比较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统计,患者的年龄、检测指标等均数采用均数±标准差(x±s)作数据的表示,患者的治疗效果等级资料数据采用秩和检验(Wilcoxon两样本比较法)比较,当P

2结果

2.1两组患者盆底肌电位均值及疲劳度的比较结果 观察组中患者的盆底肌电位均值要明显高于对照组中的患者;并且其盆底肌纤维疲劳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相比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患者夜尿、便秘以及尿失禁的比较结果 观察组中的患者出现便秘的情况与对照组中的患者没有很大的区别,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中患者出现夜尿以及尿失禁的患者要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相比较家庭康复训练而言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进行治疗的患者其盆底肌电位情况、盆底肌疲劳度以及盆底肌的收缩力情况均明显优于采用家庭康复训练的患者;且患者出现夜尿以及尿失禁的情况也明显减少。

综上所述,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对于治疗产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恢复效果。

参考文献:

[1]沈峰,王惠芳,诸澄.盆底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奥昔布宁治疗脊髓损伤痉挛性膀胱的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4,27(07):650-652.

盆底肌的康复训练范文2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2011年间收治的92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均采取综合康复干预治疗,干预后对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观察患者康复干预前后盆底肌功能情况及临床疗效。

结果:康复干预后患者的盆底肌功能较干预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采用康复干预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盆底肌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盆底功能障碍康复干预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018-01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是女性产后常见疾病,主要包括压力性尿失禁、阴道壁膨出及子宫脱垂等,给女性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国外一项研究表明[1]:盆底肌功能缺陷是导致产后尿失禁和盆腔脏器脱垂的重要原因,因此治疗的关键在于恢复盆底肌的功能,其中康复干预是治疗产后功能的主要方法。本文将进一步探讨康复干预在治疗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现将相关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2011年间收治的92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所有患者均为阴道分娩,产后行盆底功能评定结果表示异常,患者年龄23~38岁,平均年龄(27.4±2.6)岁。

1.2康复干预方法。

1.2.1健康指导。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为患者制定合理的健康教育计划,给患者讲解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发生的原因,介绍产后康复治疗的方法,并强调产后康复治疗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多食用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保持大便的通畅,防止发生便秘,少饮用咖啡、茶、碳酸饮料以及酒精饮料,以免诱发尿频尿急[2]。同时,嘱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做使用腹肌的动作,并指导患者进行盆底功能恢复的训练。

1.2.2功能恢复锻炼。采用Kegel法指导患者进行功能恢复锻炼,指导患者进行有意识的收紧,并能自己感觉到收缩肌紧握手指,移开手指时肌肉收缩保持3~5s,放松3~5s,重复15min,然后不放入手指,自己有意识地训练阴道外口括约肌,收缩保持3~5s,放松3~5s,重复15min,4~6周为1个疗程[3]。同时,指导患者进行膈肌锻炼,吸气松腹,收腹呼气,屏住呼吸时,腹部不动,继续收腹、扩胸,同时收缩盆底肌,以上动作应反复做15min,2次/d。

1.2.3阴道按摩。治疗师食指放在患者切口疤痕疼痛处,轻轻按揉,力度以不觉得痛为宜,中二指置于患者阴道后穹窿处,往下按压耻骨尾骨肌,指导患者收缩这块肌肉,然后手指退至阴道口处,分开阴道[4]。并将上述动作要领传授给患者,指导患者每天在洗澡时自行按摩疼痛部位,时间不超过5min。

1.2.4物理治疗。物理疗法是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有效方法,我院主要采用法国产PHENIX盆底肌肉康复治疗仪对患者进行电针刺激治疗。治疗前嘱患者排空大小便,平卧于治疗床上,大腿稍分开,自然放松,将电极置入阴道内,电刺激的电流强度从0mA开始,逐渐增加,以患者自觉盆底肌肉有明显收缩但又无不适为限,然后配合生物反馈模式练习。每次治疗20~30min,每周治疗2次。

1.3观察指标。采用指检法评价盆底肌功能状况[5]:Ⅰ度为检查者手指在挤压阴道时感到肌肉松软,且在肌肉收缩和松驰时,施压的手指未感到阻力;Ⅱ度为在肌肉收缩时检查者施压的手指可感到阻力,但在肌肉松驰时无阻力;Ⅲ度为在其收缩或松驰时均能对施压者手指产生相当的压力。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盆底肌功能情况。如表1所示,康复干预后患者的盆底肌功能较干预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临床疗效。康复干预后患者显效78例(84.8%),有效10例(10.9%),无效4例(4.3%),治疗总有效率为95.7%。

3讨论

产妇在分娩时由于胎儿先露部分对产妇盆底韧带和肌肉的过度扩张、引产过程中造成的损伤,都会对分娩后产妇的盆底功能造成不良影响。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康复干预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盆底康复治疗是指在整体理论的指导下施行对盆底支持结构的训练,采用物理联合生物治疗方式,加强及功能恢复,以提高盆底肌肉的收缩能力,延长肌肉收缩持续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本研究采用健康指导、功能恢复锻炼、阴道按摩以及物理疗法等综合康复干预措施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治疗后患者的盆底肌功能有显著改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临床研究表明:对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在产后42天开始康复干预治疗效果确切,且副作用发生率较低。

综上所述,采用康复干预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临床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盆底肌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Kapoor DS,Thakar R,Sultan AH.Conbined urinary and faecal in-continence[J].Intorogynecd J Delvic Flo Dyunct,2005,16: 321

[2]李芸,覃晓红.健康教育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1):253

[3]瞿东晖,孙晶珠,瞿金桂,等.产益康栓配合早期盆底肌康复训练预防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6):139-140

盆底肌的康复训练范文3

方法:选择2011年2月到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女性19例,所有患者在常规健康宣教与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电刺激康复训练,干预周期为2周。

结果:干预后,19例患者显效18例,有效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干预后患者的肌电位明显高于干预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结论: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较为复杂,电刺激物理疗法结合常规康复方法应用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能有效改善预后。

关键词: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盆腔器官脱垂 压力性尿失禁 锻炼干预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122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091-02

众所周知,分娩可造成盆底肌肉组织部分去神经支配和神经障碍,形成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盆腔器官脱垂及压力性尿失禁,可导致局部肌肉萎缩变薄,张力降低[1]。调查显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病因多与妊娠分娩和年龄等有关,很过高龄妇女增加了压力性尿失禁的患病风险,雌激素低落是压力性尿失禁伴随和相关的因素[2]。当前由于我国女性分娩年龄的增加,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并严重影响产妇妇女的生活质量[3]。在康复干预中,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电刺激康复训练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影响产后盆底康复的因素与干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择2011年10月到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女性19例。入选标准:符合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标准;年龄20-45岁;无严重身体躯体疾病。其中单纯子宫脱垂6例,单纯阴道前后壁脱垂11例,子宫脱垂并发阴道前后壁脱垂2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45岁,平均年龄34.23±2.78岁;平均产次2.34±0.33次。

1.2 康复方法。所有患者在常规健康宣教与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电刺激康复训练。电刺激频率以患者感觉肌肉强力收缩而不疼痛或患者盆底肌肉有跳动感而无疼痛为准,一般为低频(50Hz)到高频(80Hz),从而唤醒患者深层和浅层肌肉收缩的本体感觉。患者填写每周的排尿日记,并应参照上周的排尿日记,预定本周的排尿时间间隔,以遵守预定排尿的时间。训练患者学会Ⅰ类肌纤维收缩,区分会阴与腹部的收缩,训练会阴肌肉控制功能。让患者学习Ⅱ类肌纤维收缩,让患者跟着模块训练,加强患者的Ⅰ类与Ⅱ类肌纤维肌力。干预周期为2周。

1.3 观察指标。疗效标准:显效:临床主要症状消失,恢复日常生活与工作。有效:临床主要症状减轻,恢复日常生活与工作。无效:上述症状没有得到改善甚至恶化,不能单独日常生活与工作。盆底电诊断:所有患者在干预前后进行电生理指标的检测,主要包括肌电位等。

1.4 统计方法。采用SAS9.0软件进行分析与处理,肌电位值对比采用t检验,P

2 结果

经过干预后,19例患者显效18例,有效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经过观察,干预后患者的肌电位明显高于干预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女性盆底是由封闭骨盆出口的多层肌肉和筋膜组成,盆底肌肉群、筋膜、韧带及其神经构成复杂的盆底支持系统,其互相协同起作用从而保持子宫、膀胱和直肠等盆腔脏器于正常位置,维持着女性性生活、排尿、排便等多项生理功能[4]。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是指分娩后期间激素水平变化、盆底韧带胶原溶解增加,从而可引起盆底肌收缩力量减弱。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盆腔器官脱垂和压力性尿失禁,随着产妇分娩年龄的增加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率将逐年提高。

在康复方法中,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非手术治疗适用于轻度尿失禁患者,包括盆底肌肉锻炼治疗、行为治疗等。盆底肌肉锻炼是压力性尿失禁最常用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其多与生物学反馈治疗一起应用。生物学反馈治疗是采用模拟的声音或视觉信号,使医生及患者了解盆底肌肉锻炼的情况,以制定有效的盆底肌肉锻炼方案。而盆底电生理特性改变可以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检测到,盆底电生理检查能及时发现盆底组织损伤情况。以其为基础的盆底康复治疗可以帮助修复和改变盆底组织的损伤,改善并提高尿道及括约肌功能、促进血液和淋巴循环[5]。本文患者经过干预后,19例患者显效18例,有效1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

盆底电诊断是指通过探测、记录和分析盆底神经及其肌肉生物电活动来诊断疾病的一种方法,包括诱发电位、神经传导速度、肌电图参数和生物反馈等。本文干预后患者的肌电位明显高于干预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发病较为复杂,电刺激物理疗法结合常规康复方法应用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能有效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 谢哗玲,施加复,鞠华妹.术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7O例分析[J].蚌埠医学学报,2008,33(5):577

[2] 张晓红,梁莉明,苗娅莉,等.盆底重建手术前后患者生活质量及盆底肌肌电变化初步探讨[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0,11(8):12-14

[3] 蒋励,苗娅莉,张立芳,等.盆腔器官脱垂患者阴道壁成纤维细胞受力后变化特征初步研究[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0,11(2):37-40

盆底肌的康复训练范文4

【关键词】产后康复;生物反馈治疗;心理护理;盆底肌力;心理健康;并发症

女性妊娠、分娩过程均会对盆底肌力造成一定的影响,增加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自我保健意识的提高,产妇越来越重视产后修复,产妇盆底肌功能的恢复会直接影响到生殖健康以及性生活质量[1]。因此,产后康复已经成为重要的研究内容。产后康复除了采取盆底肌康复训练或者康复理疗外,还应该重视心理干预,稳定患者的情绪状态,使其积极配合完成康复治疗,从而提高产后康复效果[2]。生物反馈治疗是通过现代仪器促进心理健康的一种心理治疗方式,由行为疗法发展而来,其在精神性疾病患者中取得了理想的临床效果,但在产科康复中应用研究较少[3]。本研究旨在探讨生物反馈治疗联合心理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18年5月-2021年11月医院收治的产后康复产妇46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为单胎头位妊娠,经阴道分娩;理解能力正常;病历档案和监测数据真实且完整。排除标准:患有妊娠综合征;既往有盆腔病史或者盆腔脏器脱垂史;存在交流沟通障碍以及认知障碍;合并老年痴呆或者抑郁症等精神性疾病;依从性差或者难以配合完成量表的测试。按照组间年龄、身体质量指数、文化程度均衡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年龄25~34岁,平均28.43±2.09岁;身体质量指数20~27,平均25.30±1.79;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4例、高中及专科10例、本科及以上9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5~35岁,平均28.54±2.17岁;身体质量指数21~28,平均25.45±1.89;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5例、高中及专科8例、本科及以上10例。两组年龄、身体质量指数、文化程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1.2干预方法1.2.1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后康复护理。对产妇进行健康教育,包括盆底肌功能障碍、治疗手段以及产后并发症等多方面内容,要求产妇严格遵医嘱进行训练,定期进行康复效果评估。1.2.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生物反馈治疗和心理护理。(1)生物反馈治疗:利用加拿大MyotracInfinitiEncoder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仪,插入阴式探头,设定电刺激频率为8~80Hz,脉宽为20~740us,电流大小以产妇感觉肌肉跳动但无疼痛最佳,每次治疗前依据产妇耐受程度调整参数,并经阴式插头上肌力传感器转换盆底肌力强度作为视觉信号,取生物反馈信息,并于不同场景下进行模拟训练。一周3次,每次20~30min,1个月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2)心理护理:①心理环境指导。产妇由于产后对角色转换尚未完全适应,心理负担较重,容易出现各种负面情绪,从而造成尿失禁、宫缩乏力和产后出血等情况。此时护理人员需要与产妇保持密切良好的沟通,聆听产妇的烦恼,掌握产妇的心理特征以及需求,从而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尽可能满足产妇需求。可以让产妇与新生儿接触,帮助产妇改善心理不良情绪。②健康宣教指导。了解产妇的文化水平以及理解能力,耐心的向产妇讲解产后康复知识,同时告知较常规的育儿经验,加强其对产后康复的理解和认识,同时学会如何以母亲的身份与新生儿相处,促进产妇有效配合康复治疗,提升治疗的依从性。③加强家属的关怀。医护人员可以积极鼓励产妇家属及朋友多陪伴产妇,使产妇充分体会到家人和朋友的关心,有利于发泄内心的不安及焦虑,尽快适应角色转变。1.3观察指标(1)盆底肌力评估。采用PHENIX-USB4神经肌肉刺激治疗仪评估盆底肌张力。将盆底肌肌力分为6级(0~5级),0级(0分)表示无肌力活动,5级(5分)表示对抗阻力较强,手指可被牢牢抓住并向内牵拉。(2)心理健康状态评估。安排经过专业训练的工作人员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评估患者的焦虑情绪以及抑郁情绪,前者共包括40个项目,总评分20~80分,后者共包括20个项目,评分范围低于50分为正常,50~60为轻度焦虑,61~70分为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焦虑。STAI、SDS分值越低说明心理健康状态越好。(3)并发症情况。观察并记录产妇出现产后失眠、产褥感染、尿失禁以及便秘等并发症情况,计算并发症发生率。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计算百分率,组间率的比较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盆底肌力比较实施生物反馈治疗联合心理护理前,两组产妇盆底肌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产妇盆底肌力都有所提高,但观察组的盆底肌评分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产妇心理健康状态比较实施生物反馈治疗联合心理护理前,两组产妇STAI评分、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产妇心理健康状态都有所提升,但观察组STAI、SD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3两组产妇产后并发症情况比较实施生物反馈治疗联合心理护理后,观察组产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盆底肌的康复训练范文5

【关键词】 尿失禁;盆底脱落;康复治疗;疗效

女性生殖器官由于创伤、退化等因素,极易患有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如尿失禁、宫底脱垂等,这些疾病虽非致命性疾病,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我院采用盆底肌康复仪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期间在我院盆底中心接受治疗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共16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国《妇产科学》(第七版)中的制定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诊断标准及分类标准。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单纯尿失禁组和轻度盆底脱垂组。其中,单纯尿失禁(UI)组共92例患者,年龄为27-52岁,平均(31.6±2.3)岁。轻度盆底脱垂(POP)组共68例患者,年龄28-51岁,平均(32.1±1.8)岁。

1.2 盆底肌力测定及分级 医生经询问症状和阴道检查结果进行评估,分为0-5级:①0级:引导肌肉无收缩;②Ⅰ级:阴道肌肉有轻微颤动;③Ⅱ级:肌肉出现不无安全收缩,时间维持仅有2秒,可由2次重复现象;④Ⅲ级:阴道肌肉安全收缩切勿对抗阻力,可重复3次,持续时间为3秒;⑤Ⅳ级:阴道肌肉完全收缩且出现轻微对抗,可重复4次,维持时间为4秒;⑥Ⅴ级:阴道肌肉完全收缩且伴有持续性对抗,可重复5次,持续时间为5秒。

1.3 方法 采用广州杉山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提供的型号为7191016446的盆底肌康复仪进行治疗,将治疗棒轻轻插入患者阴道内约5-7cm处,以患者能够明显感觉到盆底肌肌肉出现非自主收缩现象,或轻轻外拉治疗棒导线时有轻微阻力时,对治疗棒的位置适当予以调整以便明确治疗肌肉的位置。其治疗模式的程序和疗程设定:盆底肌康复,包括盆底肌训练、肛提肌训练及排尿功能训练,时间共20分钟;排尿功能障碍分为张力型和混合型,时间均为20分钟;盆腔脏器脱垂中阴道膨出及子宫脱垂均为30分钟。5-7次为1个疗程,共连续治疗7个疗程。

1.4 评价方法[2] 盆底肌力:①显效:治疗后肌力提高Ⅳ以上;②有效:较治疗前有所提高,但尚未达到Ⅳ级;③无效:肌力无明显改善。

单纯尿失禁:①治愈:咳嗽、喷嚏及负重后无溢尿症状,并且能维持2个月;②显效:咳嗽、喷嚏及负重后不自主溢尿症状明显消失,达80%以上;③好转:咳嗽、喷嚏及负重后不自主溢尿症状有所好转,发生几率不足50%。

盆底脱垂:①治愈:患者不自觉症状膨出无回缩超过80%;②显效:患者不自觉症状膨出无回缩达80%;③好转:患者不自觉症状膨出无回缩达50%。

1.5 统计学方法 检验指标资料的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单位以x2检验,以P

2 结果

经盆底肌力检测,尿失禁及盆底脱垂组患者在治疗前分别有69例(75.00%)和45例(66.18%)患者存在有程度不一的盆底肌力减退症状。经康复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肌力明显增强,其中尿失禁组总有效率达70.65%,盆底脱垂组总有效率达67.65%。盆底肌康复训练的肌力变化情况,见表1。

3 讨论

盆底康复治疗一词是指所有提高盆底肌肉/肛提肌强度、体积及功能的治疗。肌肉康复治疗可以通过多种手段达到,可视其治疗成本及复杂程度分为“基本”或“高级”。基本治疗(Kegel练习、阴道锤及简易家用会阴压力计)可以在家中使用,无须使用昂贵仪器,并能被刚入门的治疗师使用[3]。高级治疗需由熟练治疗师在门诊中执行或需要应用更高级的仪器。盆底肌肉训练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盆底肌肉练习(PFE)或称Kegel练习被提倡作为尿失禁的治疗。生物反馈法是用仪器直接测量阴道压力和收集肌电信号,通过声音和(或)视图进行反馈,功能性电刺激对I和Ⅱ纤维收缩训练结合在一起[4]。药物治疗也是一种非手术治疗手段。各种类型子宫托重新被使用。科普宣传及患者生活指导方面,强调良好的卫生习惯,掌握正确的排尿方法,避免茶、可乐、咖啡等刺激性饮料的摄入等。盆底功能障碍的防治需对病情全面分析,对治疗方法恰当选择,例如,可以将凯格尔锻炼作为一种女性健身运动;把行为治疗及物理治疗作为轻中度尿失禁的治疗模式;Petros甚至认为PFR可以没有禁忌证,不管症状轻重都可以施行,当然严重者可选择手术治疗。但学习PFR仍可巩固疗效,他认为,至少2/3以上的患者,其症状改善率>50%。一组关于产后42天妇女常规盆底肌肉训练的报告也表明常规盆底肌肉训练能使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等大大减少。

参考文献

[1] 冼海燕,袁瑷芹,陈丽琼,等.产后妇女500例盆底肌力情况统计及康复治疗效果分析[J].广东医学,2011,32(21):2810-2812.

[2] 薛竹,郑颖.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近期疗效研究[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2):7823-7825.

盆底肌的康复训练范文6

摘要目的:探讨盆底肌电刺激对产后尿失禁产妇盆底功能改善的作用。方法:选取我科2013年4月~2014年3月分娩后发生尿失禁产妇96例,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盆底肌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盆底肌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盆底肌肉张力指标及尿失禁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盆底静息压和收缩压高于对照组,盆底收缩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仍存在尿失禁产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肌电刺激促进了产后尿失禁产妇盆底功能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产后;尿失禁;肌电刺激;护理;盆底功能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8.038

尿失禁是指当腹压大于最大尿道压力时,逼尿肌收缩乏力而出现尿液不自主排出,根据诱因,尿失禁一般分为压力性、充溢性、急迫性、反射性、功能性、完全性和混合性,产后尿失禁多属于压力性,主要由于产妇分娩后盆底组织结构与功能发生改变而引发[1-2]。女性分娩过程中,盆底支撑组织包括筋膜、肌肉、韧带等,这些组织结构易因过度牵拉而发生结构和功能性损伤,进而造成不可逆的生理变化,影响产妇产后生活质量[3]。本研究中将盆底肌电刺激应用于产后尿失禁盆腔肌肉萎缩和损伤的治疗中,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妇产科2013年4月~2014年3月分娩后发生尿失禁产妇96例,年龄22~36岁,平均(28.3±5.2)岁。孕(38+3±41+2)周,平均(39.2±2.3)周。顺产78例,剖宫产18例。纳入标准:(1)均为初产。(2)产妇无泌尿系感染史或肾病史。(3)产前盆底肌力评估为3级以下。(4)产后经临床诊断为尿失禁。(5)产妇对治疗方案知情并签署同意书。随机将本组产妇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年龄、孕周、产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指导产妇行盆底肌训练,即产妇取平卧位,双膝弯曲略分开,臀部缩紧,吸气时将收缩至关闭,呼气时放松,反复12~15下完成1次训练,完成训练前的3~5下采取快速收缩训练,每日训练3~5次。4周为1个疗程。

观察组产妇在对照组训练基础上给予盆底肌电刺激治疗,仪器为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仪。即指导尿失禁产妇取平卧位,电刺激仪电极消毒后置于阴道内,进行生物反馈电流的收集,指导产妇根据仪器指示信号行阴道放松及收缩训练,询问产妇感受,以有刺激感但无疼痛感的电流强度为宜。盆底肌电刺激治疗每次20 min,每周3次,4周为1个疗程。

1.3观察指标治疗3个月后,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仪监测产妇盆底静息压(盆底肌肉无主动收缩时压力)、盆底收缩压(盆底肌肉主动收缩时的压力差值)、盆底收缩持续时间[4]及产妇尿失禁情况。

1.4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c检验,计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产妇治疗前后盆底肌肉张力指标检测结果比较(表1)

2.2两组产妇治疗后仍存在尿失禁情况比较(表2)

3讨论

盆底肌肉结构和功能性失常是产后尿失禁发生的主要原因,因而其治疗关键也在于对盆底肌肉的功能性修复,产后早期实施盆底康复性训练对于有效改善盆底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5]。盆底肌训练主要是指导产妇主动收缩或放松以肛提肌为主的盆底肌肉组织,以此来强化盆底肌肉的张力,延长其收缩时间,从而改善尿液排泄的控制力[6]。但是盆底康复性训练存在一定缺陷,主要是由于产妇产后身体较为虚弱,易疲劳,再加上人往往有“惰性”,易影响其治疗依从性,进而影响训练效果。

盆底肌肉电刺激疗法主要是应用物理刺激,提高盆底肌肉的舒缩能力,从而改善肌肉的萎缩与损伤,增强尿道的闭合能力,进而有效控制逼尿肌的作用,改善尿失禁[7]。操作中将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仪的电极置入产妇阴道,不仅可对膀胱和尿道产生双重刺激作用,还有利于保证盆底肌肉正确而有效地收缩[8-9]。结果显示,盆底肌肉电刺激疗法结合盆底康复性训练改善了产后尿失禁产妇的盆底功能,观察组治疗后盆底静息压和收缩压显著高于单纯应用盆底肌训练法的对照组,且观察组产妇治疗后仅1例仍存在尿失禁,其余产妇均有效恢复正常排尿(P<0.05),证实了产后实施早期电刺激的有效性。

分娩本身给女性带来巨大痛苦,产后发生尿失禁更给产妇带来心理与生理上的不适,护理人员要向产妇讲解产后尿失禁的发病原因、治疗及配合方法等,以减轻产妇自卑、焦虑、羞涩等不良心理。产妇尿失禁后下腹不适、腰酸、会阴红肿、破损、身上异味等问题,易产生紧张、抑郁、不愿与人交流等问题,护理人员应加强心理疏导,采取安慰、鼓励、关怀、尊重等态度对待产妇,使其感受到周围人群的关心,提高自信心。平时注意避免责怪产妇,日常多与其交流,帮助其打开心结,说出感受,鼓励病友间的相互交流与经验分享。为产妇提供舒适的治疗环境,病房内定期通风换气,保持整洁,产妇床褥勤更换,做好消毒清理。注意保护产妇隐私,哺乳、排尿排便时拉上挂帘,遵医嘱定期外阴清洁,对发生溃烂者遵医嘱给予用药处理,给药时注意询问产妇感受,以语言交流的方式分散其注意力,减轻疼痛等不适感。对于产后尿失禁产妇的护理,应重视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心理疏导、环境整洁和保护隐私等,从而使产妇认识到疾病的根源并积极配合治疗,同时为产妇提供一个良好、舒适、安心的医疗环境,促进产妇以更加良好的心态面对尿失禁。

综上所述,对产后尿失禁产妇实施早期肌电刺激联合盆底康复性训练及精心细致护理,有助于更好地改善产妇盆底功能,促进盆底肌张力的恢复及逼尿肌对排尿的控制,从而改善尿失禁,提高产妇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明.不同时期盆底肌功能训练对预防产后尿失禁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0):33-35.

[2]刘湘晖,杜丹,黄淑妹.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对产妇盆底功能的近期影响[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2012,39(6):613-614.

[3]王悦,乔玉环.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在盆底重建手术后的应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34(8):631-633.

[4]梁群,张倩平,黄敏,等.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盆底肌训练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08,8(5):34-36.

[5]陈玉芬,李环,丁小容,等.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改善产妇尿失禁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3,20(6):52-54.

[6]曲航菲,张田苗.循证护理在产后尿失禁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3,42(10):951-953.

[7]何玉兰,单青,李超平.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肉锻炼联合进行产后盆底肌肉康复训练的作用[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2):696-697.

[8]李瑞琴.护理干预对产后尿失禁患者的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2012,8(8):270-272.

[9]杨素勉,马卫景,王秀粉,等.盆底肌锻炼联合电刺激促进产后盆底器官功能康复的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2):1-3.

上一篇语言专业训练

下一篇信息资源